TWM481509U -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 Google Patents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1509U
TWM481509U TW102219427U TW102219427U TWM481509U TW M481509 U TWM481509 U TW M481509U TW 102219427 U TW102219427 U TW 102219427U TW 102219427 U TW102219427 U TW 102219427U TW M481509 U TWM481509 U TW M4815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ide plate
connection
substrate
network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9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an-xiong Wei
Original Assignee
Kinnex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nexa Inc filed Critical Kinnexa Inc
Priority to TW102219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1509U/zh
Publication of TWM481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1509U/zh

Links

Description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網路連接器結合任意種類電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小型化、縮短線路、簡化機構、製作方便及多樣化的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按,RJ45連接埠,通稱為網路連接器,在當今科技高度發展下,處處可見其蹤跡,如電腦主機、筆記型電腦或網路分享器等電子產品,皆至少會設置一個連接埠,使電子產品可以與網路進行連接。
雖當今無線網路大幅度涵蓋於生活領域中,但是其穩定度、安全性及傳輸速度等等許多層面,與實體網路線傳輸相比,還是有差異存在,故相對應之RJ45連接埠,也隨著時間進行改進,如兩個RJ45連接埠組合在一起,或一個以上RJ45連接埠結合一個電連接器。
然上述RJ45連接埠於使用時,為確實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一、當前的雙埠RJ45連接器,在佈線時皆採用L型之出線設計,因採用堆疊層設,故位在下面的RJ45連接埠出線長度還可以控制,而上面的RJ45連接埠為了避免誤觸,故只能製作一個更大的L型出線,如此將會造成體積過大的問題。
二、如同上述之問題,因採用L型出線設計,故考慮到整體大小,在製作時僅能製作最多兩埠的設計,如此,僅能把當中的一個RJ45連接埠替換成其他種類的電連接埠,但當一個電子設備需要兩個RJ45連接埠及一個電連接埠時,則會需要裝設兩組這種習用之連接器。
三、因出線皆連接到同一塊基板上,故基板上會設置兩組相關的電子零件,如此將會增加製作上的困難。
四、現有的雙埠RJ45連接器搭配USB設計,USB連接埠的位置均在最上或最下埠,是因為RJ45連接埠的連接佈線結構會卡到電連接埠的連接佈 線,故使電連接埠無法在中間。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小型化、製作方便及多樣化的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透過基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之設計結合方式,使電連接埠、第一RJ45連接埠及第二RJ45連接埠分別於其電性連結,而電連接埠、第一RJ45連接埠及第二RJ45連接埠相互堆疊層設,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RJ45連接器所存在之體積無法小型化、連接埠數量不足及製作困難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小型化、縮短線路、簡化機構、製作方便及多樣化之實用進步性。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新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主要結構包含一基板、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一RJ45連接埠、一第二RJ45連接埠及一電連接埠,該基板之一側處供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設置於上,而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位於背離之兩側處,第一RJ45連接埠與第一側板電性連結,而第二RJ45連接埠與第二側板電性連結,又電連接埠與基板電性連結,其中該電連接埠、該第一RJ45連接埠及該第二RJ45連接埠係相互任意層設,且上述之連接埠開口皆面向同一方向。
藉由上述之結構,第一RJ45連接埠及第二RJ45連接埠透過位在基板左右兩邊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進行佈線,將中間的位置供電連接埠佈線,透過此種設計結構,有效運用整體空間,使體積大幅度縮小,並分別透過在基板、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進行佈線,使製作上的困難度下降,再者,因左右側板的設計,保留足夠的空間供電連接埠自由佈線,故可以替換成任意規格及種類的電連接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及便利性,藉此達成小型化、縮短線路、簡化機構、製作方便及多樣化之實用進步性。
1‧‧‧基板
2‧‧‧第一側板
3‧‧‧第二側板
4‧‧‧第一RJ45連接埠
5‧‧‧第二RJ45連接埠
6‧‧‧電連接埠
7‧‧‧殼體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正視圖。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一)。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二)。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第三圖、第四圖、第五圖、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分解圖、剖視圖、正視圖、側視圖、使用示意圖(一)及使用示意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一基板1;一設於該基板1一側處之第一側板2;一設於該基板1一側處之第二側板3,該第二側板3及該第一側板2分別位於該基板1的同一面上背離之兩側處;一與該第一側板2電性連結之第一RJ45連接埠4;一與該第二側板3電性連結之第二RJ45連接埠5;及一與該基板1電性連結之電連接埠6,上述之電連接埠6、第一RJ45連接埠4及第二RJ45連接埠5係面向同一面層設。
上述之電連接埠6係為一USB連接埠,且電連接埠6係設於第一RJ45連接埠4及第二RJ45連接埠5之間,而更進一步界定第一側板2及第二側板3分別設置於基板1之左右兩端處。
呈上所述,上述之基板1、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第一RJ45連接埠4、第二RJ45連接埠5及電連接埠6皆收容於一殼體7內。
藉由上述之結構,並協同下述之說明,以充分說明本新型之設計概念及結構所達之優勢,由圖中可明顯看出,本新型之網路連接器,為一種雙網路連接 埠結合一電連結埠6之複合型連接器,在此實施例中,電連接埠6為USB連接埠,且位在第一RJ45連接埠4及第二RJ45連接埠5之間,而這種設計的概念,是為了使外觀視覺感受獲得平衡,且使用上更加順手並符合人體工學;當中,基板1的左右兩側分別供第一側板2及第二側板3結合,第一側板2供第一RJ45連接埠4電性連結,而第二側板3則供第二RJ45連接埠5電性連結,基板1、第一側板2及第二側板3透過此種方式之設計,使基板1空出許多空間,這個空間足夠讓任何形式的電連接埠6任意佈線及進行必要的設置,而第一RJ45連接埠4之佈線及必要元件設於第一側板2上,又第二RJ45連接埠5之佈線及必要元件設於第二側板3上,此種工法的優點,可大幅度簡化每一個連接埠的佈線及元件設置,彼此之間互不相互影響,讓製作上更為容易;而上述之元件,皆由殼體7收容於內並加以保護,當中可看出基板1為沉板式之設計方式,所謂的沉板式設計,即為連接器總高度等同於連接埠窗口的總高,此種設計的優點,在於安裝時可忽略主機板的厚度,使組裝上更加靈活且彈性;請參考第六圖所示,為插接網路連接頭之使用示意,將預定插入之連接頭選擇性插入第一RJ45連接埠4或第二RJ45連接埠5,即可進行使用;請參考第七圖所示,為插接USB連接頭之使用示意,將USB連接頭插入電連接埠6中,即可進行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每一個連接埠即便插接連接頭,也不會相互影響,讓整體使用上更佳,達到小型化、縮短線路、簡化機構、製作方便及多樣化之優勢。
是以,本新型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為可改善習用之技術關鍵在於:
一、透過左右側板的設計方式,充分運用整體空間,達到雙RJ45連接埠結合一USB連接埠之堆疊結構,並同時達到小型化、製作方便之優勢。
二、USB連接埠的佈線及連接客戶主機板的位置也可運用此結構構思並隨意調整,達到靈活配合客戶需求的優點進步性。
三、透過左右側板的設計方式,改善習用雙L型之佈線,可任意選用搭配需要之電連接埠6,達到多樣化之實用進步性。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拘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 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發明,倘若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申請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公便。
1‧‧‧基板
2‧‧‧第一側板
3‧‧‧第二側板
4‧‧‧第一RJ45連接埠
5‧‧‧第二RJ45連接埠
6‧‧‧電連接埠
7‧‧‧殼體

Claims (7)

  1. 一種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包含:一基板;一設於該基板一側處之第一側板;一設於該基板一側處之第二側板,該第二側板及該第一側板分別位於該基板的同一面上背離之兩側處;一與該第一側板電性連結之第一RJ45連接埠;一與該第二側板電性連結之第二RJ45連接埠;及一與該基板電性連結之電連接埠,該電連接埠、該第一RJ45連接埠及該第二RJ45連接埠係面向同一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中該電連接埠係為一USB連接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中該電連接埠係設於該第一RJ45連接埠及該第二RJ45連接埠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中更包含一殼體,該殼體收容該基板、該第一側板、該第二側板、該第一RJ45連接埠、該第二RJ45連接埠及該電連接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中更進一步界定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分別設置於該基板之左右兩端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中該電連接埠、該第一RJ45連接埠及該第二RJ45連接埠係相互任意層設,且上述之連接埠開口皆面向同一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為相互獨立且無進行電性連結。
TW102219427U 2013-10-18 2013-10-18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TWM481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427U TWM481509U (zh) 2013-10-18 2013-10-18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427U TWM481509U (zh) 2013-10-18 2013-10-18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1509U true TWM481509U (zh) 2014-07-01

Family

ID=51723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9427U TWM481509U (zh) 2013-10-18 2013-10-18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15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8312A3 (en) * 2018-11-28 2020-12-03 Kinnexa, Inc. Modular physical layer and integrated connector module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TWI798821B (zh) * 2021-09-09 2023-04-1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8312A3 (en) * 2018-11-28 2020-12-03 Kinnexa, Inc. Modular physical layer and integrated connector module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TWI798821B (zh) * 2021-09-09 2023-04-1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7860A (zh) 触摸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M472888U (zh) 多功能無線電力感應式滑鼠軟墊
CN202799376U (zh) 印刷电路板及使用该印刷电路板的手持移动装置
TWM481509U (zh) 網路連接器之堆疊結構
CN104461128B (zh) 触控面板
CN203191952U (zh) 触摸板结构
WO2018018944A1 (zh) 移动终端
CN203340135U (zh) 一种集成型接口结构及手机
CN206004048U (zh) 一种新型的墙插
TWM523208U (zh) 電連接器
CN101355354A (zh) 设备、用于设备的触摸传感器、和制造所述传感器的方法
CN206506744U (zh) 一种带有应急控制电路的led控制模组
CN109117030B (zh)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CN203894733U (zh) 触控装置
CN202695842U (zh) 连接器插座及其相关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5230008U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的独立按键与触控芯片的连接结构
CN204496457U (zh) 多功能鼠标
CN201966413U (zh) 多面接线板
CN204497108U (zh) 键盘软性线路板
TWM478269U (zh) 網路連接器之結構改良(二)
CN209803706U (zh) 一种多主板温度控制器
TWI550975B (zh)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struction
CN212571601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1243014Y (zh) 集成电路组件结构
CN207691780U (zh) 一种电容式感应按键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