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226U - 調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調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226U
TWM478226U TW103200070U TW103200070U TWM478226U TW M478226 U TWM478226 U TW M478226U TW 103200070 U TW103200070 U TW 103200070U TW 103200070 U TW103200070 U TW 103200070U TW M478226 U TWM478226 U TW M4782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quid crystal
dimming device
conductive glass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0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Tsu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Yi-Tsung C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Tsung Chang filed Critical Yi-Tsung Chang
Priority to TW103200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8226U/zh
Priority to CN201420029232.5U priority patent/CN203745755U/zh
Publication of TWM478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226U/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調光裝置 【0001】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調光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利用不同電壓和頻率以驅動液晶分子產生不同轉動能力之調光裝置。
【0002】
液晶顯示裝置,其係為藉由調節光之透光量,從而顯示圖像之非發光型顯示器。一般來說,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薄型、輕量、低耗電之等優點,因此,液晶顯示裝置係逐漸地成為目前的顯示裝置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0003】
於實際使用時,為使液晶顯示器能夠有較大的亮度,通常以增加背光模組中之光源的燈管數目。然而,此一方式不但容易導致過多熱量蓄積於液晶顯示器中,從而影響其他元件的壽命與品質,同時亦會導致電力消耗過大,而無法滿足許多資訊類用品必須仰賴電池以離線使用之要求。為了提升亮度、減少熱量蓄積及降低光源能量損耗,目前業界最常使用的方法為在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中使用各式各樣的光學膜片,以提高整體亮度。然而,上述之習知技術亦會產生良率及成本的問題。
【0004】
綜觀前所述,本創作之創作人經多年苦心潛心研究,思索並設計一種調光裝置以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以針對現有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0005】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調光裝置,以解決習知技術之液晶顯示裝置於調節或調高光之透光量時所產生之問題。
【0006】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係提出一種調光裝置,其包含二偏光膜、二透光導電玻璃、二配向膜及一液晶層。其中,二透光導電玻璃係設置於二偏光膜之間。二配向膜係設置於透光導電玻璃之間。液晶層係設置於二配向膜之間。其中,藉由一電場以驅動液晶層之一液晶分子轉動,從而調整調光裝置之透光率。
【0007】
較佳地,更可包含一導光板,其設置於其中一偏光膜之一側,且相對於二偏光膜之間。
【0008】
較佳地,更可包含一發光板,其係設置於導光板之一側,且相對於其中一偏光膜。
【0009】
較佳地,該液晶層更可包含一液晶分子及一分隔件;液晶分子係容置於分隔件中。
【0010】
較佳地,透光導電 玻璃 可為氧化銦錫導電玻璃。
【0011】
較佳地,更可包含一電源,其電性連結二透光導電 玻璃 ,以產生電場。
【0012】
較佳地,二偏光膜可成交錯方向配置。
【0013】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係藉由偏光膜、透光導電玻璃、配向膜及液晶層在預定順序下的層疊配置,從而可經由控制電壓大小,以控制液晶分子的轉動能力,以調整或調大光之透光量。藉此,可在簡單地製程下及較低的成本下,達成可調整或調大光之透光量的目的。
【0028】
1‧‧‧調光裝置
11‧‧‧第一偏光膜
12‧‧‧第二偏光膜
21‧‧‧第一透光導電玻璃
22‧‧‧第二透光導電玻璃
31‧‧‧第一配向膜
32‧‧‧第二配向膜
40‧‧‧液晶層
41‧‧‧液晶分子
42‧‧‧分隔件
50‧‧‧導光板
60‧‧‧發光板
61‧‧‧發光單元
70‧‧‧電源
【0014】
第1圖 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 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第一作動示意圖。
第3圖 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第二作動示意圖。
第4圖 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在不同電壓、相同頻率的透光率曲線圖。
第5圖 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在相同電壓、不同頻率的透光率曲線圖。
【0015】
為利 貴審查委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0016】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創作之調光裝置的實施例,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0017】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結構示意圖。本創作之調光裝置1係可應用於液顯示裝置中。如圖所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1包含第一偏光膜11、第二偏光膜12、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第一配向膜31、第二配向膜32及液晶層40。其中,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較佳可為氧化銦錫導電玻璃,其係設置於第一偏光膜11及第二偏光膜12之間。第一配向膜31及第二配向膜32設置於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之間。液晶層40則設置於第一配向膜31及第二配向膜32之間。即,第一偏光膜11、第二偏光膜12、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第一配向膜31、第二配向膜32及液晶層40係依序地由第一偏光膜11、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第一配向膜31、液晶層40、第二配向膜32、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第二偏光膜12層疊配置。
【0018】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液晶層40包含有液晶分子41及分隔件42。其中,分隔件42係間隔或分隔於第一配向膜31及第二配向膜32之間,而液晶分子41則容置於分隔件42之間,且液晶分子41可於第一配向膜31、第二配向膜32及分隔件42之間進行轉動。
【0019】
請進一步地參閱第2及3圖,其係分別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第一及第二作動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1更可包含了導光板50、發光板60及電源70。其中,導光板50設置於第一偏光膜11之一側,且第一偏光膜11之一側係為相對於第一偏光膜11及第二偏光膜12之間的一側。發光板60設置於導光板50之一側,且導光板50之一側係為相對於第一偏光膜11的一側。電源70則電性連結於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
【0020】
進一步來說,為氧化銦錫導電玻璃的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其氧化銦錫之厚度僅有幾千埃,若其厚度太厚可能會造成透光率不佳的情形,又若其厚度太薄的話,可能會產生導電率不佳的問題。此外,氧化銦錫透光率高、導電能力強,因此應用於液晶顯示器上時,可成為高透光率的導電玻璃。
【0021】
當電源70提供電至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時會產生電場。此時,由於液晶分子41是一種具有光學異方向性和流動性之結晶性液體,液晶分子41是具有流動特性的物質,所以只需外加很微小的力量即可使液晶分子41運動。因此,當電場產生時,藉著電場作用可使得液晶分子41轉向。又由於液晶分子41的光軸與其分子軸相當一致,因此,當加於液晶的電場移除消失時,液晶分子41可藉著其本身的彈性及黏性,液晶分子41將十分迅速的回復原來未加電場前的狀態,故可藉此產生光學效果。此外,第一配向膜31及第二配向膜32分別設置於液晶層40之兩側,從而第一配向膜31及第二配向膜32可使液晶分子41排列的方向整齊一致及提供液晶分子41預定的傾角(如第3圖所示),從而可使液晶分子41達成良好旋轉效果。
【0022】
另一方面,發光板60上可設置有複數個發光單元61,例如發光二極體(LED)等,以提供調光裝置1所需之光源光線。於本實施例中,發光板60上的複數個發光單元61可配置為中間四個為發出綠色的光源光線,而發出綠色的光源光線的發光單元61的兩側再分別配置為發出紅色及藍色的光源光線的發光單元61。即,複數個發光單元61可分別群組地發出R/G/B三色,但並不以此為限。當發光板60之發光單元61提供光源光線至導光板50時,由於導光板50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將光源光線傳至導光板50的遠端,接著再利用導光板50的底面(鄰近於發光板60之一面)的印刷圖案擴散點(未繪示於圖中),將光源光線的反射光往各個角度擴散,從而可利用疏密、大小不同的擴散點圖案設計來破壞光源光線的全反射,將光源光線導引至導光板50的正面(鄰近於第一偏光膜11之一面),而導折射率越大,其導光能力越好。因此,導光板50可有效的提高面板光輝度及控制亮度均勻。
【0023】
此外,經由導光板50而出的光源光線會再穿過第一偏光膜11、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第一配向膜31、液晶層40、第二配向膜32、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及第二偏光膜12,從而顯示字幕或圖案。於本實施例中,係以顯示字幕作為示範態樣,其中文字A係顯示為藍色,文字B係顯示為綠色,而文字C係顯示為紅色,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中,值得說明的是,第一偏光膜11及第二偏光膜12,其僅可允許預定方向上的光線穿透入。因此,第一偏光膜11及第二偏光膜12的主要用途係在有電場與無電場時,使光源光線產生位相差,從而呈現明暗的狀態,用以顯示字幕或圖案。於製作調光裝置1的過程中,較佳地,第一偏光膜11及第二偏光膜12應成交錯方向設置(例如橫向及縱向)。
【0024】
請參閱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在不同電壓、相同頻率的透光率曲線圖。本創作之調光裝置1藉由上述的結構配置,於實驗過程中,當電源70以相同頻率、不同電壓的實驗基準下,供電至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以產生電場,可知調光裝置1會隨著電壓的變化而透光率會隨之變化。亦即,如圖所示的,在相同頻率下(頻率為1 kHz),當外加的電壓越大(電壓為1.5v、3.0v、35.0v、40.0v、50.0v、75.0),驅動液晶分子41轉動的能力也越佳,從而可提高透光率,以使所能穿透過的光源光線較多。
【0025】
請一併配合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創作之調光裝置之在相同電壓、特定頻率的透光率曲線圖。本創作之調光裝置1以上述的結構配置,於實驗過程中,當電源70以相同電壓、特定頻率的實驗基準下,供電至第一透光導電玻璃21及第二透光導電玻璃22以產生電場,可知調光裝置1並不會隨著特定頻率的變化而使透光率會有較大變化。亦即,如圖所示的,在相同電壓下(電壓為3.0v),特定頻率的改變(頻率為0.1 kHz、1.0 kHz、1.5 kHz、2.0 kHz、5.0 kHz),其對透光率的影響並不大。
【0026】
因此,由上述中可知,本創作之調光裝置1應用至液晶顯示器時可利用簡單的調整電壓和頻率的方式,即可有效地達到調整或調大液晶顯示器所需的光源光線之目的。
【0027】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調光裝置
11‧‧‧第一偏光膜
12‧‧‧第二偏光膜
21‧‧‧第一透光導電玻璃
22‧‧‧第二透光導電玻璃
31‧‧‧第一配向膜
32‧‧‧第二配向膜
40‧‧‧液晶層
41‧‧‧液晶分子
42‧‧‧分隔件

Claims (7)

  1. 【第1項】
    一種調光裝置,其包含:
    二偏光膜;
    二透光導電玻璃,係設置於該二偏光膜之間;
    二配向膜,其係設置於該二透光導電玻璃之間;以及
    一液晶層,其係設置於該二配向膜之間;
    其中,藉由一電場以驅動該液晶層之一液晶分子轉動,從而調整該調光裝置之透光率。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調光裝置,其中更包含 一導光板,其係設置於其中一該偏光膜之一側,且相對於該二偏光膜之間。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調光裝置,其中更包含一發光板,其係設置於該導光板之一側,且相對於其中一該偏光膜。
  4.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調光裝置,其中該液晶層更包含一分隔件,該液晶分子係容置於該分隔件中。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調光裝置,其中該 透光導電玻璃係為氧化銦錫導電玻璃 。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之調光裝置,其中更包含一電源,其係電性連結該二 透光導電玻璃,以產生該電場 。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調光裝置,其中該二偏光膜係成交錯方向配置。
TW103200070U 2014-01-03 2014-01-03 調光裝置 TWM478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0070U TWM478226U (zh) 2014-01-03 2014-01-03 調光裝置
CN201420029232.5U CN203745755U (zh) 2014-01-03 2014-01-17 一种调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0070U TWM478226U (zh) 2014-01-03 2014-01-03 調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226U true TWM478226U (zh) 2014-05-11

Family

ID=51295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0070U TWM478226U (zh) 2014-01-03 2014-01-03 調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5755U (zh)
TW (1) TWM47822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7196A (zh) * 2015-12-15 2017-06-23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液晶调节亮度的灯箱显示模块
CN105604455A (zh) * 2016-01-28 2016-05-25 衢州学院 一种环保智能玻璃
CN107132697A (zh) * 2017-07-18 2017-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5755U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5879B (zh) 光调制元件
US9304354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s and lighting modules
CN10413330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954097B2 (ja) 表示装置
US20160363811A1 (en) Reflective flexi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2081497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3次元表示装置
TWI499805B (zh) 顯示裝置
WO2018176618A1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视角色差改善方法
US20140132883A1 (en) Optical stack including light extraction layer and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layer
WO2018076669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和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204855992U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4973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4012307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118224A1 (zh) 视角定向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WO2020093513A1 (zh) 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TWM478226U (zh) 調光裝置
CN201993556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US928561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103744211B (zh) 彩色液晶显示面板
US2016009175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4205985A1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及透明显示装置
TW201525599A (zh) 前光模組及電子紙顯示裝置
CN103823263A (zh) 一种复合棱镜片
TWI341949B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3195893A (ja) 立体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