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4931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4931U
TWM474931U TW102223364U TW102223364U TWM474931U TW M474931 U TWM474931 U TW M474931U TW 102223364 U TW102223364 U TW 102223364U TW 102223364 U TW102223364 U TW 102223364U TW M474931 U TWM474931 U TW M4749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ransparent cover
symmetry
units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3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Wei Lien
Ding-Zhong David Lu
Wei-Ren Lo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filed Critical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Priority to TW102223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4931U/zh
Publication of TWM474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4931U/zh
Priority to US14/290,978 priority patent/US20150160759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應層結構。
第1圖所示為一電容式觸控顯示面板之剖面示意圖。一般而言,觸控顯示面板100包括一顯示面板(display panel)101、一配置於顯示面板上的觸控面板102,其中觸控面板102包含一基板105、一透明蓋板103和一觸控感應層104係形成於基板105上,其中透明蓋板103係用以保護其下的觸控感應層104與顯示面板101。如第1圖所示的觸控面板102其為一雙玻璃觸控面板架構(G/G type)。而另一種單片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OGS)之觸控面板架構,其中,觸控感應層104係直接設置於透明蓋板103上,而不需設置基板105。
第2圖所示為一習知之電容式觸控感應層結構。觸控感應層104:包括多個沿著第一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106和多個沿著第二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107。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106透過第一導線108彼此 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107透過第二導線109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第一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列。其中,第一導線108和第二導線109彼此交錯且相互絕緣。
傳統上,不論是雙玻璃觸控面板架構或是單片式玻璃觸控面板架構,其第一感測單元106和第二感測單元107均具相同之感測面積且彼此間以相同之間距分佈設置於透明蓋板103或基板105上。此種觸控感應層104之設置方式,當透明蓋板103為平面基板,由於其整體厚度均勻一致,故每一感測單元和透明蓋板103上表面間之垂直距離一樣,因此,每一感測單元因觸碰發生之電容變化也是一樣的。然而,當透明蓋板103為曲面或球面彎曲基板時,由於其整體厚度將不再均勻一致,每一感測單元和透明蓋板103之觸控表面間之垂直距離將會不同,因此,每一感測單元之電容值也不一樣,如此在觸控感應上會造成判讀誤差,影響觸控感應品質。
鑑於上述,本新型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應層結構,可根據蓋板厚度形成具不同面積或不同間距之觸控感應層。
本新型之一態樣在提供一種觸控面板。此觸控面板具有一基板、一觸控感應層以及一透明蓋板。其中此觸控感應層設置於基板上。此透明蓋板具有不同之厚度,透 明蓋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為一觸控表面,觸控感應層係設於第二表面上。其中,觸控感應層具有複數個觸控單元,每一觸控單元對應一透明蓋板厚度,根據該對應之透明蓋板厚度,設置每一觸控單元之面積以及和相鄰觸控單元之間距。
在一實施例中,透明蓋板之第一表面為一曲面,且透明蓋板包含一對稱軸或一對稱中心,該曲面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邊緣漸次彎曲。
在一實施例中,相鄰之該觸控單元之間距係為相等,而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其中該透明蓋板之不同厚度區對應不同面積之該觸控單元。而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小或變大。
在一實施例中,此些觸控單元之面積彼此相等,而任兩相鄰之該觸控單元之間距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其中該透明蓋板之不同厚度區所對應之相鄰之該觸控單元的間距,彼此係不相等。而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間距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小或變大。
在一實施例中,此些觸控單元之面積彼此相等,而任兩相鄰之該觸控單元之間距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其中該透明蓋板之不同 厚度區所對應之相鄰之該觸控單元的間距,彼此係不相等。而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排列密度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大或變小。
在一實施例中,相鄰該觸控單元之間距和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皆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該透明蓋板之不同厚度所對應之觸控單元,其彼此面積和相鄰間距皆不相等。而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和彼此之間距皆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小或變大。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更包含一基板,其中該觸控感應層係設置於該透明蓋板和該基板間。基板為一可撓性基板。第二表面為一曲面,且該第一表面之曲率與該第二表面之曲率係不同。觸控感應層係以一捲對捲製程方式形成於該基板上。一黏著層設置於該觸控感應層和該透明蓋板間。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觸控單元面積隨對應透明蓋板厚度增加而增加。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觸控單元和相鄰觸控單元之間距隨對應透明蓋板厚度增加而增加。
綜上所述,本新型利用改變感測單元之面積或感測單元間之距離,來補償透明蓋板之厚度變化,使得每一感測單元之電容值可維持一致,進而使得觸控面板每處之 靈敏度和解析度維持相同。
100‧‧‧觸控顯示面板
101‧‧‧顯示面板
102、304、314‧‧‧觸控面板
103、300、310、700、800‧‧‧透明蓋板
104、305、315、412、512、612、704、712、812、912‧‧‧觸控感應層
105‧‧‧玻璃基板
106、413、513、613、713、813、913‧‧‧第一感測單元
107、414、514、614、714、814、914‧‧‧第二感測單元
108‧‧‧第一導線
109‧‧‧第二導線
301、801、901‧‧‧對稱軸
302‧‧‧曲面
303、313‧‧‧平面
306、316、706‧‧‧基板
311‧‧‧對稱中心
312‧‧‧球面彎曲面
415、416、515、516、615、616、715、716、815、816、915、916‧‧‧導線
702‧‧‧可視面部分
703‧‧‧耦接部分
第1圖所示為一電容式觸控顯示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所示為一習知之電容式觸控感應層結構。
第3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使用透明蓋板之概略立體圖示。
第3B圖所示為從第3A圖AA’線視入之剖面圖示。
第3C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使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形成觸控感應層並貼附於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3D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使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形成觸控感應層並貼附於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4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
第4B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
第4C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
第5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使用透明蓋板之概略立體圖示。
第5B圖所示為從第5A圖AA’線視入之剖面圖示。
第5C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使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形成觸控感應層並貼附於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5D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使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形成觸控感應層並貼附於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6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
第6B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
第6C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
第7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7B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8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透明蓋板之剖面圖示。
第9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單層電極架構之概略圖。
以下為本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以所附圖示加以詳細說明,下列之說明及圖示使用相同之參考數字以表示 相同或類似元件,並且在重複描述相同或類似元件時則予省略。
由於傳統觸控感應層之設置方式是採用相同面積之感測單元,並以相同之間距分佈設置於透明蓋板或玻璃基板上。當透明蓋板由一具不同厚度(即厚度非均勻一致)之玻璃所形成時,因為每一感測單元和透明蓋板上表面間之垂直距離不相同,會形成不同之電容值,而在觸控感應上會造成判讀誤差,影響觸控感應品質。因此本新型根據透明蓋板之厚度對應修正每一感測單元之面積以及和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來補償透明蓋板不同厚度造成之觸控感測誤差,而不須重新設計觸控感測電路(如觸控感測晶片等)。下述以曲面和球面彎曲基板所形成之透明蓋板為例來說明本新型之應用,然值得注意的是,本新型亦可應用於其他具不同厚度(即厚度非均勻一致)之透明蓋板中。
第3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使用透明蓋板之概略立體圖示。第3B圖所示為從第3A圖AA’線視入之剖面圖示。觸控面板304包括一透明蓋板300和一觸控感應層305。在此實施例中,所使用之透明蓋板300為單向彎曲型式。透明蓋板300之可視面部分或使用者觸摸面為一曲面302,而透明蓋板300耦接觸控感應層305之部分則為一平面303。其中,曲面302是從一y方向對稱軸301向分別向正x和負x方向彎曲且其厚度隨離對稱軸301之距離越遠而下降,故謂之單向彎曲型式,例如透明蓋板300接近對稱軸301之部份其厚度較厚,而遠離對稱軸301之 透明蓋板300兩側其厚度較薄,換言之,曲面302係由對稱軸301向透明蓋板300之左右兩週邊漸次彎曲向下。在本實施例,曲面302之外觀對稱於對稱軸301。
如第3B圖示,觸控面板304包括一透明蓋板300和一觸控感應層305。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應層305係直接形成在透明蓋板300之平面303上,而為單片式基板(如單片式玻璃基板)觸控面板架構。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如第3C圖所示,觸控感應層305亦可先形成在另一片基板306上,再將此具有觸控感應層305之基板306貼附於透明蓋板300上,而為雙基板觸控面板架構,此架構中,觸控感應層305係設置於透明蓋板300和基板306間,其中透明蓋板300和基板306可以皆為玻璃基板,但不以此為限。要特別一提的是,在另一實施例,如第3C圖所示之基板306可為一可繞曲性質的薄膜基板,其中,可利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讓觸控感應層305直接形成在一具可繞曲性質的基板306上,再將此具可繞曲性質的基板306與透明蓋板300進行結合(或貼合),達到大量生產之目的。其中,如第3C圖所示,可將基板306形成有觸控感應層305之面朝上,並利用水膠或光學膠(圖未示)讓觸控感應層與透明蓋板300之平面303進行對貼;或如第3D圖所示,將基板306形成觸控感應層305之面朝下,利用一黏著層(圖未示),如水膠或光學膠,讓薄膜基板306貼附在透明蓋板300之平面303上。然不論何種架構均可適用於本新型中。另,在上述之實施例中,透明蓋板300可以是透明玻 璃或透明塑膠板等材質,而基板306可以是透明玻璃、透明(可撓性)薄膜或透明塑膠板等材質。
其中就電容式觸控面板而言,其是利用觸碰點造成電容變化,產生相對誘導電流來偵測觸動點座標。因此與觸碰點之電容量有關,而電容量和電極的面積成正比,和二電極之間的距離成反比。換言之,當一使用者以指頭觸碰透明蓋板300之曲面302時,由於人體為電的導體,使用者指頭將和對應之觸控感應層305形成一電容器之兩電極,因此此觸碰點之電容量大小,會和使用者指頭和對應觸控感應層305間曲面302之厚度有關。因此,當使用者指頭和對應觸控感應層305間之透明蓋板300之厚度越大,此碰觸點之電容量越小。反之,當使用者指頭和對應觸控感應層305間之透明蓋板300之厚度越小,碰觸點之電容量越大。故,本案藉由改變觸控感應層305中對應感測單元之面積,或是改變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或是同時改變感測單元之面積和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來補償透明蓋板300厚度不同造成之電容差異。其中,可藉由放大對應感測單元之面積補償因透明蓋板300厚度增大造成之電容量下降;藉由縮小對應感測單元之面積補償因透明蓋板300厚度縮小造成之電容量上升;藉由擴大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減少相鄰感測單元對觸碰處之電荷吸引,進而增加觸碰處之電容量以補償因透明蓋板300厚度增大造成之電容量下降;藉由縮小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增加相鄰感測單元對觸碰處之電荷吸引,進而減少觸碰處之 電容量以補償因透明蓋板300厚度下降造成之電容量增加。
第4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其中觸控感應層412包括多個沿著x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413和多個沿著y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414,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413透過導線415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y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414透過導線416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x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列。其中,導線415和導線416彼此相交錯且彼此電性絕緣。由於,曲面302是從一對稱軸301向兩側,亦即向正x方向和負x方向彎曲,且其厚度隨離對稱軸301之距離越遠而漸次下降。因此,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單元413和第二感測單元414之面積保持不變,但以對稱軸301向兩側,亦即向正x方向和負x方向,依序縮小X方向上,相鄰第一感測單元413距離,以及依序縮小相鄰第二感測單元414距離。也就是說,第一感測單元413和第二感測單元414之排列密度,隨著曲面302厚度下降而增加,藉由改變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影響相鄰感測單元對觸碰處之電荷吸引,進而補償因透明蓋板300厚度變化造成之電容量變化。另,在上述之實施例中,透明蓋板300可以是透明玻璃或透明塑膠板等材質,而基板306可以是透明玻璃、透明(可撓性)薄膜或透明塑膠板等材質。上述所謂相鄰第一感測單元413在x方向間之距離漸次變化不等,係指兩兩相鄰第一感測單元413之單元形狀中心位置彼此距離漸次變 化不等,同理相鄰第二感測單元414在x方向間之距離漸次變化不等,係指兩兩相鄰第二感測單元414之單元形狀中心位置彼此距離漸次變化不等。
第4B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其中觸控感應層512包括多個沿著x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513和多個沿著y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514,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513透過導線515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y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514透過導線516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x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列。導線515和導線516彼此相交錯且彼此電性絕緣。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第一感測單元513在x方向間之距離,以及相鄰第二感測單元514在y方向間之距離均保持不變,但以對稱軸301向兩側,亦即正x方向和負x方向,依序縮小第一感測單元513之面積,以及依序縮小第二感測單元514之面積,來補償因透明蓋板3002厚度逐漸下降而造成之電容量上升。
第4C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其中觸控感應層612包括多個沿著x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613和多個沿著y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614,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613透過導線615彼此電連接而而形成複數個沿著y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614透過導線616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x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 列。導線615和導線616彼此相交錯且彼此電性絕緣。在本實施例中,以對稱軸301向兩側,亦即正x方向和負x方向,依序縮小第一感測單元613之面積,以及依序縮小第二感測單元614之面積,同時依序縮小相鄰第一感測單元613之形狀中心間之距離,以及依序縮小相鄰第二感測單元614之形狀中心間之距離。由於在本實施例中,是藉由兩參數,即感測單元之面積以及x方向上相鄰感測單元之形狀中心之距離,來補償因透明蓋板300厚度逐漸下降而造成之電容量上升。因此,在感測單元面積之縮小上以及相鄰感測單元距離之縮小上變化較不劇烈。
第5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使用透明蓋板之概略立體圖示。第5B圖所示為從第5A圖AA’線視入之剖面圖示。觸控面板314包括一透明蓋板300和一觸控感應層315。在此實施例中,所使用之透明蓋板310為全向彎曲型式。透明蓋板310之可視面部分或使用者觸控面部份為一球面彎曲基板312,而透明蓋板310耦接觸控觸控感應層315之部分則為一平面313。其中,球面彎曲基板312是從一對稱中心311向外幅射狀展開,朝透明蓋板310之四週週邊彎曲向下,且其厚度隨離對稱中心311之距離越遠而逐漸下降。
如第5B圖示,觸控面板314包括一透明蓋板300和一觸控感應層315。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應層315係直接形成在透明蓋板310之平面313上,而為單片式基板(如單片式玻璃基板)之觸控面板架構。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如 第5C圖所示,觸控感應層315亦可先形成在另一片基板316上,再將此具有觸控感應層315之基板貼附於透明蓋板310上,而為雙基板觸控面板架構,在此架構中,觸控感應層305係設於透明蓋板310和基板316間,其中透明蓋板310和基板316可以皆為玻璃基板,但不以此為限。要特別一提的是,在另一實施例,如第5C圖所示之基板316其可為一可撓曲性質的薄膜基板,其中,可利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讓觸控感應層315直接形成在可撓曲之基板316上,再將此基板316與透明蓋板310進行結合或貼合,達到大量生產之目的。其中,如第5C圖所示,可將基板316形成有觸控感應層315之面朝上,並利用水膠或光學膠(圖未示)讓觸控感應層315貼附在透明蓋板310之平面313上;或如第5D圖所示,將基板316形成有觸控感應層315之面朝下,利用水膠或光學膠(圖未示)讓基板316貼附在透明蓋板310之平面313上。然,不論何種架構均可適用於本新型中。
相似的,當進行電容式觸控操作時,因觸碰位置之不同,球面彎曲基板312提供不同之厚度,進而造成不同之電容改變量。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亦藉由改變觸控感應層315中對應感測單元之面積,或是改變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或是同時改變感測單元之面積和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來補償球面彎曲基板312厚度不同造成之電容差異。
第6A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 之概略圖示。其中觸控感應層712包括多個沿著x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713和多個沿著y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714,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713透過導線715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y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714透過導線716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x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列。導線715和導線716彼此相交錯且彼此電性絕緣。由於,球面彎曲基板基板312是從一對稱中心311向外幅射狀展開並漸次朝四週降低球面彎曲基板312厚度。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單元713和第二感測單元714之面積保持不變,但以對稱中心311向外幅射狀展開,依序縮小相鄰第一感測單元713間之距離,以及依序縮小相鄰第二感測單元714間之距離。也就是說,第一感測單元713和第二感測單元714之排列密度,隨著球面彎曲基板312厚度下降而增加。藉由改變相鄰感測單元間之距離,可影響相鄰感測單元對觸碰處之電荷吸引力,補償因球面彎曲基板312厚度逐漸下降造成之電容量上升。上述所謂相鄰第一感測單元713在x方向間之距離漸次變化不等,係指兩兩相鄰第一感測單元713之單元形狀中心位置彼此距離漸次變化不等,同理相鄰第二感測單元714在y方向間之距離漸次變化不等,係指兩兩相鄰第二感測單元714之單元形狀中心位置彼此距離漸次變化不等。
第6B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其中觸控感應層812包括多個沿著x方向 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813和多個沿著y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814,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813透過導線815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y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814透過導線816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x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列。導線815和導線816彼此相交錯且彼此電性絕緣。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第一感測單元813在x方向間之距離和相鄰第二感測單元814在y方向間之距離保持不變,但以對稱中心311向外依序縮小第一感測單元813之面積,以及依序縮小第二感測單元814之面積,來補償因球面彎曲基板312厚度逐漸下降而造成之電容量上升。
第6C圖所示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觸控感應層之概略圖示。其中觸控感應層912包括多個沿著x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感測單元913和多個沿著y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二感測單元914,相鄰的第一感測單元913透過導線915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y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串列,而相鄰的第二感測單元914透過導線916彼此電連接而形成複數個沿著x方向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串列。導線915和導線916彼此絕緣。在本實施例中,以對稱中心311向外依序縮小第一感測單元913之面積,以及依序縮小第二感測單元914之面積,同時依序縮小相鄰第一感測單元913之形狀中心間之距離,以及依序縮小相鄰第二感測單元914之形狀中心間之距離。由於在本實施例中,是藉由兩參數,感測單元之面積以及相鄰感測單元之 形狀中心之距離,來補償因球面彎曲基板312厚度逐漸下降而造成之電容量上升。因此,在感測單元面積之縮小上以及相鄰感測單元距離之縮小上變化較不劇烈。
再者,前述之具曲面302之透明蓋板300或具球面彎曲面312之透明蓋板310其彎曲之曲率為固定曲率。但本新型之感測單元佈局方法,亦可應用在曲面302或球面彎曲面312之中間側曲率和兩側曲率不同之透明蓋板中,以及應用在曲面302或球面彎曲面312各處曲率均不同之透明蓋板中。利用改變感測單元之面積或感測單元間之形狀中心之距離,來補償曲率變化造成之曲面302或球面彎曲面312到觸控感應層之距離的變化,亦即補償透明蓋板300和310之厚度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之實施例中,透明蓋板300和310分別包括有一平面303和313,而對應之觸控感應層305和315則分別貼附在此平面303和313上。然,在其他之實施例中,若是利用卷對卷製程(Roll-to-Roll Process)讓觸控感應層305或315直接形成在一具可繞曲性質的薄膜基板,如基板306或316上時,由於基板306或316具可繞曲性質,此時透明蓋板可不需具有一平面結構。如第7A圖所示,其中透明蓋板700之可視面(或觸控面)部分702可為一曲面或球面彎曲面,而透明蓋板700耦接觸控感應層704之耦接部分703亦可為曲面或球面彎曲面,且其曲率係與可視面(或觸控面)之曲率不同。此時,因為觸控感應層704是形成在一具可繞曲性質的基板706上,因 此,薄膜基板706可根據耦接部分703之外觀進行變化撓曲,最後與基板706相貼附。其中,可如第7A圖所示,將基板706形成觸控感應層704之面朝上,利用水膠或光學膠讓觸控感應層704貼附在透明蓋板700之耦接部分703上;或如第7B圖所示,將基板706形成觸控感應層704之面朝下,利用水膠或光學膠讓薄膜基板706貼附在透明蓋板700之耦接部分703上。
特別一提的是,在上述之所有實施例中,透明蓋板係由對稱軸或對稱中心漸次展開變薄,如一凸透鏡形狀,例如第4A圖之透明蓋板所示,然而本新型之設計概念亦可擴展應用於如凹透鏡形狀之透明蓋板,例如,如第8圖所示,若透明蓋板800係由對稱軸801漸次展開變厚,如一凹透鏡形狀,此時觸控單元之間距將可由對稱軸801向兩側漸次展開變大。同理,其它實施態樣亦可應用於如第8圖所示之凹透鏡形狀之透明蓋板800上,其設計方式依此類推,於此將不再贅述。
另外,在上述之所有實施例中之觸控感應層,如第4A圖之觸控感應層412,其架構係為X、Y方向兩彼此相交錯之感測串列架構,然,本發明之設計概念亦可擴展應用於觸控感應層為單層電極架構(One layer electrode或稱Single layer electrode),如第9圖所示,當透明蓋板為單向彎曲型式,即透明蓋板向對稱軸901向分別向正x和負x方向彎曲且其厚度隨離對稱軸901之距離越遠而下降,此時單層電極架構之觸控單元之間距亦可由對稱軸901 向兩側漸次展開變大。另外,本發明其它實施態樣若採單層電極架構其設計方式亦依此類推,於此將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新型觸控感應層具有複數個觸控單元,每一觸控單元對應一透明蓋板厚度,根據對應之透明蓋板厚度,來改變感測單元之面積或感測單元間之距離,以補償透明蓋板之厚度變化,其中,該透明蓋板包含至少一曲面,且該曲面包含一對稱軸或一對稱中心,其中該曲面之曲率變化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展開。在此方法下,每一感測單元之電容值可維持一致,而觸碰發生時之電容值變化率亦可維持一致,進而使得觸控面板每處之靈敏度和解析度維持相同。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0‧‧‧透明蓋板
301‧‧‧對稱軸
302‧‧‧曲面
303‧‧‧平面
412‧‧‧觸控感應層
413‧‧‧第一感測單元
414‧‧‧第二感測單元
415,416‧‧‧導線

Claims (24)

  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觸控感應層;以及一透明蓋板,具有不同之厚度,該透明蓋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為一觸控表面,該觸控感應層係設於該第二表面上;其中,該觸控感應層具有複數個觸控單元,每一該些觸控單元對應一透明蓋板之厚度,根據該對應之透明蓋板之厚度,設置每一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以及和相鄰觸控單元之間距,且至少一軸向上之該些觸控單元具有不同面積或相鄰該觸控單元間之間距不同。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之該第一表面為一曲面,且該透明蓋板包含一對稱軸或一對稱中心,該曲面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邊緣漸次彎曲。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相鄰之該觸控單元之間距係為相等,而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其中該透明蓋板之不同厚度區對應不同面積之該觸控單元。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 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小或變大。
  5.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彼此相等,而任兩相鄰之該觸控單元之間距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其中該透明蓋板之不同厚度區所對應之相鄰之該觸控單元的間距,彼此係不相等。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間距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小或變大。
  7.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排列密度係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大或變小。
  8.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相鄰該觸控單元之間距和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皆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向該透明蓋板之週邊漸次變化,該透明蓋板之不同厚度所對應之觸控單元,其彼此面積和相鄰間距皆不相等。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由該對稱中心或該對稱軸漸次展開變薄或變厚,且該些觸控單元之面積和彼此之間距皆以該對稱軸或該對稱中心漸次變小或變大。
  10.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一基板,其中該觸控感應層係設置於該透明蓋板和該基板間。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基板為一可撓性基板。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表面為一曲面,且該第一表面之曲率與該第二表面之曲率係不同。
  13.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觸控感應層係以一捲對捲製程方式形成於該基板上。
  14.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一黏著層設置於該觸控感應層和該透明蓋板間。
  1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具有延y方向延展之一對稱軸,其中該透明蓋板之厚度從該對稱軸分別向正x方向和負x方向漸次下降且對稱於該 對稱軸。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每一該些個觸控單元具有相同之面積,並以該對稱軸向正x方向和負x方向展開,且沿正x方向和負x方向依序縮減相鄰兩觸控單元間距。
  17.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觸控單元中任相鄰兩觸控單元間具有相同之間距,並以該對稱軸向正x方向和負x方向展開,且沿正x方向和負x方向依序縮減每一該些個觸控單元面積。
  18.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觸控單元以該對稱軸向正x方向和負x方向展開,且沿正x方向和負x方向依序縮減每一該些個觸控單元面積,以及依序縮減相鄰兩觸控單元間距。
  1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蓋板具有一對稱中心,且該第一表面為一球面彎曲面,該透明蓋板之厚度從該對稱中心向外漸次變小。
  20. 如請求項第19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每一該些個觸控單元具有相同之面積,並以該對稱中心向外輻射展開且依序縮減相鄰兩觸控單元間距。
  21. 如請求項第19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個觸控單元中之任相鄰兩觸控單元間具有相同之間距,並以該對稱中心向外輻射展開且依序縮減每一該些個觸控單元面積。
  22. 如請求項第19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觸控單元以該對稱中心向外輻射展開且依序縮減每一該些個觸控單元面積,以及依序縮減相鄰兩觸控單元間距。
  2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每一該些觸控單元面積隨對應之透明蓋板厚度增加而增加。
  2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每一該些觸控單元和相鄰觸控單元之間距隨對應之透明蓋板厚度增加而增加。
TW102223364U 2013-12-11 2013-12-11 觸控面板 TWM474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3364U TWM474931U (zh) 2013-12-11 2013-12-11 觸控面板
US14/290,978 US20150160759A1 (en) 2013-12-11 2014-05-29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3364U TWM474931U (zh) 2013-12-11 2013-12-11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4931U true TWM474931U (zh) 2014-03-21

Family

ID=50823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3364U TWM474931U (zh) 2013-12-11 2013-12-11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60759A1 (zh)
TW (1) TWM47493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0334B (zh) * 2014-07-29 2018-06-29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抗扰触控感测结构
US20170075473A1 (en) 2015-09-15 2017-03-16 Hyundai Motor Company Touch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04364B (zh) * 2015-12-31 2017-11-0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互電容式觸控螢幕
KR102349591B1 (ko) * 2017-07-21 2022-01-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및 터치 감지방법
US11644926B2 (en) * 2021-01-04 2023-05-09 Cirque Corporation Changing a proximity value associated with a capacitance sensor
CN112799539B (zh) * 2021-02-02 2022-08-0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3574B2 (en) * 2010-11-05 2013-12-10 Apple Inc. Curved touch sensor
US9116581B2 (en) * 2011-08-24 2015-08-2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Edge accuracy in a capacitive sense array
TWI590110B (zh) * 2013-01-07 2017-07-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60759A1 (en)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4931U (zh) 觸控面板
US9881977B2 (en) Flexible screen and bend identifying method thereof,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US9626052B2 (en) Touch panel
TWI564761B (zh) 觸控電極層
CN107422931B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094449B (zh) 一种压力感测输入模块
TWI435292B (zh) 感測式顯示裝置
TWI605375B (zh) 雙層互容式觸控面板
US10394339B2 (en) Sensor, input device,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710860A (zh) 一種壓力感測輸入裝置
TW201633098A (zh) 觸碰感測裝置
CN104731394A (zh) 触控面板
US20120176323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KR20200045844A (ko) 변형가능한 지문 인식 소자, 이를 이용한 지문 인증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TWI557621B (zh) 觸控面板
KR20140004356U (ko) 감지용 하부기판 상에 금속층을 가지는 인-셀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조
TW201438070A (zh) 觸控感應電極結構
JP2020531932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表示装置
TW201519031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JPWO2014050682A1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1162513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201409309A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552211B (zh) 觸控電極裝置
CN107300998B (zh) 触控面板
US10409401B2 (en) Three-dimensional curve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