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3648U -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 Google Patents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3648U
TWM473648U TW102218949U TW102218949U TWM473648U TW M473648 U TWM473648 U TW M473648U TW 102218949 U TW102218949 U TW 102218949U TW 102218949 U TW102218949 U TW 102218949U TW M473648 U TWM473648 U TW M4736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unit
generator
motor
magnet
perform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8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ui-hua Tan
Original Assignee
rui-hua T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hua Tan filed Critical rui-hua Tan
Priority to TW102218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3648U/zh
Publication of TWM473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3648U/zh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Description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本新型係一種線圈堆疊結構,尤指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一百多年前,人類科技尚未有明顯之進展,「電」對於人類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拜科學家厄斯特與安培在電學上的貢獻,法拉第於1821年開始研究電流與磁鐵的相互作用,經過長時間努力不懈的研究,終於在1831年製作出人類第一台發電機,為日後發電機之發展打下基礎;而1834年德國人雅可比製作出人類第一台電動機,也為日後電動機之發展開啟一扇窗。
  經過時代變遷,在眾多發明家不斷的改良進化下,誕生了目前市面上各先進的電動機與發電機設備。然而,目前現階段的電動機欲降低轉速時,常見的做法為外接一變頻器,以降頻的方式達到減速之效果,但除了變頻器價格昂貴及變頻範圍有限外,尚有造成電動機過熱的疑慮;此外,如遇電動機與發電機需擴充效能之時,不是另購更高檔之機型取代之,就是按原先相同之設計再額外複製一組,例如美國US8,448,736B2專利及中國專利公開第CN102548837A專利申請案,若要延伸電動機力量,則為在腳踏車另一處安裝電動機結構。
  請參照圖1,其繪示習知美國US8,448,736專利中將相同電動機結構複製到另一側,以延伸馬達力量之示意圖。如圖所示,US8,448,736專利中係將相同電動機結構210複製到車輪200之另一側,藉由兩個完全相同之電動機結構210以延伸馬達力量。
  請參照圖2,其繪示另一習知中華民國M409643專利中將相同發電機結構複製到另一側,以延伸發電量之示意圖。如圖所示,M409643專利中也是將相同發電機結構310複製到車輪300之另一側,藉由兩個完全相同之發電機結構310以延伸發電量。
  惟如此一來,電動機結構210及發電機結構310在加工時易形成材料上多餘的浪費,且缺乏動態調整的彈性,誠屬美中不足之處。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具有一磁鐵固定單元、一第一固定單元及一第二固定單元,將該第二固定單元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另一側或與該第一固定單元同側,以及透過該第一固定單元與該第二固定單元彼此功能獨立的特性,達到多功之目的,並藉以充分運用磁鐵固定單元未使用到之磁力,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具有一磁鐵固定單元、一第一固定單元及一第二固定單元,且該第二固定單元上之第二線圈數可以視情況而增減,藉以調整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
  根據本新型之一目的,本新型係提供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包括:一磁鐵固定單元,其上具有複數個磁鐵,且每一磁鐵間具有一第一間距;一第一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一線圈,且每一第一線圈間具有一第二間距,且每一磁鐵之位置係可對應於該第二間距上;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另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二線圈,且每一第二線圈間具有一第三間距,且每一磁鐵之位置亦可對應於該第三間距上。
  根據本新型之一目的,本新型係提供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包括:一磁鐵固定單元,其上具有複數個磁鐵,且每一磁鐵間具有一第一間距;一第一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一線圈,且每一第一線圈間具有一第二間距,且每一磁鐵之位置係可對應於該第二間距上;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第一固定單元之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二線圈,且每一第二線圈間具有一第三間距,且每一磁鐵之位置亦可對應於該第三間距上。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之結構、特徵及其目的,茲附以圖式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如後。
10‧‧‧磁鐵固定單元
11‧‧‧開孔
12‧‧‧孔槽
13‧‧‧磁鐵
14‧‧‧第一間距
20‧‧‧第一固定單元
21‧‧‧開孔
22‧‧‧孔槽
23‧‧‧第一線圈
24‧‧‧第二間距
30‧‧‧第二固定單元
31‧‧‧開孔
32‧‧‧孔槽
33‧‧‧第二線圈
34‧‧‧第三間距
40‧‧‧培林
41‧‧‧固定板
42‧‧‧固定軸
43‧‧‧連接板
50‧‧‧車輪輪框
110‧‧‧磁鐵固定單元
111‧‧‧開孔
112‧‧‧孔槽
113‧‧‧磁鐵
114‧‧‧第一間距
120‧‧‧第一固定單元
121‧‧‧開孔
122‧‧‧孔槽
123‧‧‧第一線圈
124‧‧‧第二間距
130‧‧‧第二固定單元
131‧‧‧開孔
132‧‧‧孔槽
133‧‧‧第二線圈
134‧‧‧第三間距
140‧‧‧培林
141‧‧‧固定板
142‧‧‧固定軸
143‧‧‧連接板
200‧‧‧車輪
210‧‧‧電動機結構
300‧‧‧車輪
310‧‧‧電動機結構

  圖1為一示意圖,其繪示習知美國US8,448,736專利中將相同電動機結構複製到另一側,以延伸馬達力量之示意圖。
  圖2為一示意圖,其繪示另一習知中華民國M409643專利中將相同發電機結構複製到另一側,以延伸發電機效能之示意圖。
  圖3為一示意圖,其繪示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之分解示意圖。
  圖4為一示意圖,其繪示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一車輪輪框組合後之示意圖。
  圖5為一示意圖,其繪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該車輪輪框組合後之示意圖。
  圖6為一示意圖,其繪示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固定單元上之第二線圈數可以視情況而調整之示意圖。
  圖7為一示意圖,其繪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之分解示意圖。
  圖8為一示意圖,其繪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一車輪輪框組合後之示意圖。
  請一併參照圖3至圖5,其中,圖3繪示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之分解示意圖;圖4繪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一車輪輪框組合後之示意圖;圖5繪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該車輪輪框組合後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新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包括:一磁鐵固定單元10;一第一固定單元20;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30所組合而成者。
  其中,該磁鐵固定單元10係由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所製成,例如但不限於為鋁,其具有一開孔11,該開孔11之周邊上具有複數個孔槽12,每一孔槽12上具有一磁鐵13,且每一磁鐵13間具有一第一間距14。此外,該開孔11進一步具有一培林40,以便藉由油壓工具(圖未示)可將該培林40固定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0上,而一固定軸42亦透過油壓工具(圖未示)固定於該培林40上。
  該第一固定單元20係由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所製成,例如但不限於為酚醛樹酯,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0之一側,例如但不限於為左側,其上具有一開孔21,該開孔21之周邊上具有複數個孔槽22,每一孔槽22上具有一第一線圈23,每一第一線圈23間具有一第二間距24,且每一磁鐵13之位置係可對應於該第二間距24上。其中,該磁鐵13之數量例如但不限於為等於第一線圈23之數量。此外,該開孔21中進一步具有一固定板41,以便藉由螺絲(圖未示)可將該固定板41鎖固於該第一固定單元20以及該固定軸42上。
  該第二固定單元30係由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所製成,例如但不限於為酚醛樹酯,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0之另一側,例如但不限於為右側,其上具有一開孔31,該開孔31之周邊上具有複數個孔槽32,每一孔槽32上具有一第二線圈33,每一第一線圈33間具有一第三間距34,且每一磁鐵13之位置亦可對應於該第三間距34上。其中,該第一線圈23之數量例如但不限於為多於或等於第二線圈33之數量。此外,該開孔31中進一步具有一固定板41,以便藉由螺絲(圖未示)可將該固定板41鎖固於該第二固定單元30以及該固定軸42上。
  於組合時,可先將該培林40藉由油壓工具固定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0上,再將該固定軸42藉由油壓工具固定於該培林40上; 接著將該第一固定單元20上之第二間距24對準該磁鐵13後以該固定板41及螺絲將該第一固定單元20鎖固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0之左側該固定軸42上;將該磁鐵固定單元10以一連接板43及螺絲鎖固於一車輪輪框50之一側,例如但不限於左側;最後再將該第二固定單元30上之第三間距34對準該磁鐵13後以該固定板41及螺絲鎖固於該車輪輪框50之右側該固定軸42上,如此即可完成本案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車輪輪框之組裝。
  另外,如圖5所示,透過該車輪輪框50與螺絲之固定,將本發明之該磁鐵固定單元10與該第二固定單元30延伸堆疊於該車輪輪框50之另一側,另如但不限於左側,則可獲得更高的電動機與發電機效率,以及較傳統方式節省更多使用材料。
  本案之線圈堆疊結構於組合後,因該磁鐵固定單元10之另一側並接一第二固定單元30,除可充分且有效的運用該磁鐵固定單元10上該磁鐵13已存在之現有磁力,亦可補足因線圈間隙所造成發電機與電動機行為之效能不足處。此外,以堆疊概念將該第一固定單元20與該第二固定單元30分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0之兩側及延伸堆疊之方式,於實際操作上可達輕鬆調整發電機與電動機規格、快速安裝及減少使用材料之目的。因此,本案之線圈堆疊結構確實較習知技術具有進步性。
  請參照圖6,其繪示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固定單元上之第二線圈數可以視情況而調整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第二線圈33之數量可視需要而增加或減少,藉以調整發電機與電動機之效能。
  請一併參照圖7至圖8,其中,圖7繪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之分解示意圖;圖8繪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一車輪輪框組合後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包括:一磁鐵固定單元110;一第一固定單元120;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130所組合而成者。
  其中,該磁鐵固定單元110係由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所製成,例如但不限於為鋁,其具有一開孔111,該開孔111之周邊上具有複數個孔槽112,每一孔槽112上具有一磁鐵113,且每一磁鐵113間具有一第一間距114。此外,該開孔111中進一步具有一培林140,以便藉由油壓工具(圖未示)可將該培林140固定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10上,而一固定軸142亦透過油壓工具(圖未示)固定於該培林140上。
  該第一固定單元120係由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所製成,例如但不限於為酚醛樹酯,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10之一側,例如但不限於為左側,其上具有一開孔121,該開孔121之周邊上具有複數個孔槽122,每一孔槽122上具有一第一線圈123,每一第一線圈123間具有一第二間距124,且每一磁鐵113之位置係可對應於該第二間距124上。其中,該磁鐵113之數量例如但不限於為等於第一線圈123之數量。此外,該開孔121中進一步具有一固定板141,以便藉由螺絲(圖未示)可將該固定板141鎖固於該第一固定單元120以及該固定軸142上。
  該第二固定單元130係由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所製成,例如但不限於為酚醛樹酯,係置於該第一固定單元120之一側,例如但不限於為左側,其上具有一開孔131,該開孔131之周邊上具有複數個孔槽132,每一孔槽132上具有一第二線圈133,每一第一線圈133間具有一第三間距134,且每一磁鐵113之位置亦可對應於該第三間距134上。其中,該第一線圈123之數量例如但不限於為多於或等於第二線圈133之數量。此外,該開孔131中進一步具有一固定板141,以便藉由螺絲(圖未示)可將該固定板141鎖固於該第二固定單元130以及該固定軸142上。
  如圖8所示,於組合時,可先將該培林140藉由油壓工具(圖未示)固定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10上,再將該固定軸142藉由油壓工具(圖未示)固定於該培林140上;接著將該第一固定單元120上之第二間距124對準該磁鐵113後以該固定板141及螺絲將該第一固定單元120鎖固於該磁鐵固定單元110之左側該固定軸142上,再將該第二固定單元130上之第三間距134對準該磁鐵113後以該固定板141及螺絲鎖固於該車輪輪框50之左側該固定軸142上;最後將該磁鐵固定單元110以一連接板143及螺絲鎖固於該車輪輪框50之右側,如此即可完成本案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與車輪輪框之組裝。
  本案之線圈堆疊結構於組合後,該第一線圈123與該第二線圈133於機構上相互獨立,亦可分別與該磁鐵113進行不同之功能,例如但不限於其一為電動機另一為發電機之功能,達到多功之目的。因此,本案之線圈堆疊結構確實較習知技術具有進步性。
  綜上所述,藉由本新型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之實施,其具有一磁鐵固定單元、一第一固定單元及一第二固定單元,將該第二固定單元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另一側或與該第一固定單元同側,以及透過該第一固定單元與該第二固定單元彼此功能獨立的特性,達到多功之目的,並藉以充分運用磁鐵固定單元未使用到之磁力,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此外,其具有一磁鐵固定單元、一第一固定單元及一第二固定單元,且該第二固定單元上之第二線圈數可以視情況而增減,藉以調整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等優點,因此,本案確實較習知技術具有進步性。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綜上所陳,本案無論就目的、手段與功效,在在顯示其迥異於習知之技術特徵,且其首先新型合於實用,亦在在符合新型之專利要件,懇請 貴審查委員明察,並祈早日賜予專利,俾嘉惠社會,實感德便。
10‧‧‧磁鐵固定單元
11‧‧‧開孔
12‧‧‧孔槽
13‧‧‧磁鐵
14‧‧‧第一間距
20‧‧‧第一固定單元
21‧‧‧開孔
22‧‧‧孔槽
23‧‧‧第一線圈
24‧‧‧第二間距
30‧‧‧第二固定單元
31‧‧‧開孔
32‧‧‧孔槽
33‧‧‧第二線圈
34‧‧‧第三間距
40‧‧‧培林
41‧‧‧固定板
42‧‧‧固定軸

Claims (12)

  1. 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包括:
      一磁鐵固定單元,其上具有複數個磁鐵,且每一磁鐵間具有一第一間距;
      一第一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一線圈,且每一第一線圈間具有一第二間距,且使每一磁鐵均可對應於該第二間距上;以及
      一第二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另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二線圈,且每一第二線圈間具有一第三間距,且使每一磁鐵均可對應於該第三間距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二間距係小於或等於第三間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一線圈之數量係多於或等於第二線圈之數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單元及該第二固定單元之機構與功能獨立,可個別獨立執行為電動機、發電機或電動機兼發電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磁鐵固定單元之運動方式係為轉動方式或直線運動方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磁鐵固定單元、第一固定單元及第二固定單元之材質為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
  7. 一種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包括:
      一磁鐵固定單元,其上具有複數個磁鐵,且每一磁鐵間具有一第一間距;
      一第一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磁鐵固定單元之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一線圈,且每一第一線圈間具有一第二間距,且使每一磁鐵均可對應於該第二間距上;以及
      一第二固定單元,係置於該第一固定單元之一側,其上具有複數個第二線圈,且每一第二線圈間具有一第三間距,且使每一磁鐵均可對應於該第三間距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二間距係小於或等於第三間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一線圈之數量係多於或等於第二線圈之數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單元及該第二固定單元之機構與功能獨立,可個別獨立執行為電動機、發電機或電動機兼發電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磁鐵固定單元之運動方式係為轉動方式或直線運動方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其中磁鐵固定單元、第一固定單元及第二固定單元之材質為不受磁力影響之材質。
TW102218949U 2013-10-09 2013-10-09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TWM473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8949U TWM473648U (zh) 2013-10-09 2013-10-09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8949U TWM473648U (zh) 2013-10-09 2013-10-09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3648U true TWM473648U (zh) 2014-03-01

Family

ID=50822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8949U TWM473648U (zh) 2013-10-09 2013-10-09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36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180B (zh) * 2017-08-30 2020-02-11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心共電磁電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180B (zh) * 2017-08-30 2020-02-11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心共電磁電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Analysis of back-EMF in flux-reversal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by air gap field modulation theory
US10498211B2 (en) Winding-type permanent magnet coupling transmission device
Li et al. High-power-factor vernier permanent-magnet machines
Niu et al. A novel direct-drive dual-structur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Zhang et al. Analytical model of magnetic field of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a trapezoidal Halbach permanent magnet array
Jing et al. Parameter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a concentric magnetic gear based on sinusoidal magnetizations
Zou et al. A multiple working harmonic PM vernier machine with enhanced flux-modulation effect
Madhavan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the axial flux-segmented rotor-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WO2018086586A1 (zh) 一种包括halbach阵列的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设备
KR20160149259A (ko) 영구 자석 동기 모터 및 그 회전자
JP2015039270A (ja) 発電機
CN110752728B (zh) 一种L型双层Halbach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Li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modular and unequal tooth width 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Zhang et al. Novel fault-tolerant design of 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Zhang et al.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Halbach array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considering finite tooth permeability
Ajamloo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n outer rotor BLDC motor based on Taguchi method for propulsion applications
Li et al. Design principles of permanent magnet dual-memory machines
Zhou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zing a novel dual-flux-modulation consequent-pole linear permanent-magnet machine
Shen et al. Robust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symmetric-excited flux reversal PM linear machine for long-stroke direct drive propulsion
Tang et al. Axial magnetic force analysis and optimized design for single-phase BLDC slim fan motors
CN207782631U (zh) 一种轴向磁通电机
Wang et al. Magnetic gear ratio effects on performances of linear primary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 motor
TWM473648U (zh) 可有效提升發電機與電動機效能之線圈堆疊結構
Jenal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a new permanent magnet flux switching machine configuration over segmental and salient rotor structure
CN204597737U (zh) 盘式直流磁阻电动机电动永直流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