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1432U -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 Google Patents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1432U
TWM471432U TW102214534U TW102214534U TWM471432U TW M471432 U TWM471432 U TW M471432U TW 102214534 U TW102214534 U TW 102214534U TW 102214534 U TW102214534 U TW 102214534U TW M471432 U TWM471432 U TW M4714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identification
ring
cover
opening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4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ou-cai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Hou Yi Internation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u Yi Internation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u Yi Internation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4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143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1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1432U/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於旋轉開啟時可順勢將其底部之防開識別環扯斷而令其脫落的桶蓋結構,特別是有關於構成該桶蓋之蓋體及防開識別環。
  按,桶裝容器的用途廣泛,適合盛裝各種呈固體、液體或膏狀等材質的內容物;使用上,會同時搭配一桶蓋做包裝密封,可避免內容物溢出至外界,而對四周環境或人員造成危害,並可避免外界灰塵或其他物質進入容器內,以防止內容物受到污染而變質,且延長使用期限。
  且知,傳統桶裝容器之桶體頂部通常設有一凸出呈管狀的導流頸、以及一位於導流頸頂部且連通桶體內部的導流口,該導流頸可方便使用人將呈液態之內容物從桶體內適量倒出與取用;同時,該導流頸亦可用來結合上述桶蓋,且導流頸周圍通常都設有外螺紋,能夠與桶蓋內壁之內螺紋相互螺組,藉以封閉導流口。
  此外,市面上各種利用桶裝容器所容納之產品,其為能確實保護桶體中產品之品質,防止於販售過程中,由於桶體上之桶蓋鬆脫而導致桶體內部產品變質、損壞,或者桶蓋遭到不肖人士擅自開啟、偷取桶體中之產品等情形,目前大部分市售的桶裝容器與桶蓋之間,大多設有安全防盜開之辨識結構。
  前述傳統應用於桶裝容器之桶蓋防盜開辨識技術中,包括有一種可經由防開識別環來辨識桶蓋是否被盜開過的技術,其主要是於桶蓋之蓋體底部的環框下方以點斷構造連接一防開識別環,該防開識別環內壁間隔環設有複數內凸齒,且桶體之導流頸周圍對應所述內凸齒的位置,間隔環設有複數可嵌卡所述內凸齒的外凸齒。
  當初次開啟桶蓋而旋轉蓋體時,由於所述內凸齒與外凸齒可相互嵌卡而止擋防開識別環移動,導致防開識別環產生抵抗蓋體旋開之阻滯力,使用人必須更加用力旋轉蓋體直至扭斷所述點斷構造,致使蓋體脫離防開識別環,方能旋開並取下桶蓋,以開啟桶體之導流口。
  如此一來,當使用者開啟桶蓋時,即可根據是否感受到抵抗蓋體旋開之阻滯力,來判斷桶蓋是否鬆脫,或者判斷桶蓋是否已遭人擅自開啟;惟其缺點在於,該防開識別環與蓋體脫離後若無取下,仍會套置、停留在桶體之導流頸周圍,此時若不肖人士再將蓋體旋緊於桶體之導流頸上,該防開識別環頂部恰好又與蓋體底部相接觸,就如同未曾被開啟的狀況,若沒有親手旋轉蓋體,只觀看外觀根本無法查覺,故亟待加以改善。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特以其專門從事桶裝容器之生產、製造及設計的多年經驗,進而研創出本創作,以克服上述先前技術中之缺失。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旋轉開啟時可順勢將其底部之防開識別環扯斷而令其脫落的桶蓋防開識別結構,以克服上述先前技術中,傳統之防開識別環與蓋體脫離後若無取下,仍會套置、停留在桶體之導流頸周圍,若將蓋體重新旋緊於桶體之導流頸上,該防開識別環頂部恰好又與蓋體底部相接觸,就如同未曾被開啟的狀況,若沒有親手旋轉蓋體,只觀看外觀根本無法查覺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包含有一蓋體、以及一以點斷構造連接於該蓋體底部之環框下方的防開識別環,該蓋體之環框內壁具有一內螺紋,且防開識別環內壁環設有至少一內凸齒,其中:
  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預備破斷部。
  藉由上述,該蓋體於所述內凸齒止擋該防開識別環移動時,進行旋轉而扭斷所述點斷構造,並帶動該防開識別環自預備破斷部之處斷裂脫落。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創作之具體實施方式: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蓋體螺組於一桶體之導流頸上,該導流頸上具有一連通桶體內部的導流口,且導流頸周圍具有一與蓋體環框之內螺紋相互螺組的外螺紋,並於導流頸周圍對應所述防開識別環內壁之內凸齒的位置,環設有至少一能夠嵌卡所述內凸齒以止擋防開識別環移動的外凸齒。
  如此一來,當蓋體螺組於桶體之導流頸上時,所述蓋體之內凸齒與導流頸周圍的外凸齒可相互嵌卡,而止擋防開識別環隨著蓋體移動,且防開識別環隨著蓋體套置於桶體之導流頸四周,以作為辨識桶蓋是否曾被擅自開啟的依據。
  當初次開啟桶蓋而旋轉蓋體時,由於所述內凸齒與外凸齒相互嵌卡而止擋防開識別環移動,導致防開識別環產生抵抗蓋體旋開之阻滯力,可令人查覺蓋體未曾開啟,此時可更加用力旋轉蓋體直至扭斷所述點斷構造,致使蓋體脫離防開識別環,即可將蓋體旋鬆取下,以開啟桶體之導流口。
  同時,所述旋轉蓋體之作用力更可帶動防開識別環自預備破斷部之位置斷裂,致使防開識別環斷裂呈條狀,而自動由桶體之導流頸四周脫落,進而產生足以識別桶蓋是否曾被擅自開啟過之效果;如此能確實保護桶體中產品之品質,防止於販售過程中,由於桶體上之桶蓋鬆脫而導致桶體內部產品變質、損壞,或者桶蓋遭到不肖人士擅自開啟、偷取桶體中之產品等情形。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所述防開識別環內壁之內凸齒呈傾斜型態,而具有一內導斜面、以及一相反於內導斜面的內擋部,所述導流頸周圍之外凸齒呈相反於內凸齒之傾斜型態,而具有一相反於內導斜面之傾斜方向的外導斜面、以及一相反於外導斜面的外擋部,所述內導斜面於蓋體旋緊於桶體之導流頸上時逐一導持外凸齒之外導斜面通過內凸齒,且所述內擋部於蓋體自桶體之導流頸上旋鬆時接受外凸齒之外擋部的止擋。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點斷構造包含複數間隔環設於所述蓋體環框與防開識別環的內凸齒之間的連接點。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預備破斷部可為一斷開缺口及一易斷裂弱質部之其中之一。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易斷裂弱質部可為易斷之薄片及連接點之其中之一。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實具有如下之優點:
  1. 藉由上述斷開缺口或易斷裂弱質部的設計,令旋轉蓋體之作用力可順勢帶動防開識別環自所述斷開缺口或易斷裂弱質部之位置斷裂呈條狀,而自動脫落,藉由觀看防開識別環是否存在於桶體之導流頸四周,即可快速、簡易識別桶蓋是否曾被擅自開啟過。
  2. 由於防開識別環內壁之內導斜面與導流頸之外導斜面的傾斜方向相反,而使蓋體能夠於桶體之導流頸上旋轉,並搭配內螺紋、外螺紋之設計,令所述內導斜面於蓋體旋緊於桶體之導流頸上時可逐一導持外凸齒之外導斜面通過內凸齒,有利於將桶蓋旋緊於桶體之導流頸上,且所述內擋部於蓋體自桶體之導流頸上旋鬆時可接受外凸齒之外擋部的止擋,而產生抵抗蓋體旋開之阻滯力,令人查覺蓋體未曾開啟。
  3. 藉由以內凸齒與蓋體環框之連接位置作為連接點的設計,令所述內凸齒與連接點可一體成型,可大幅簡化點斷構造的複雜度,並節省產製成本。
  4. 該耳片可護持於所述斷開缺口或易斷裂弱質部之外側,防止所述斷開缺口或易斷裂弱質部遭受外物碰撞而導致防開識別環斷裂,且耳片亦可供人以徒手方式拉扯,致使防開識別環自所述斷開缺口或易斷裂弱質部之位置斷裂,令防開識別環容易以徒手方式扯下而方便轉動開啟蓋體。
  然而,為能明確且充分揭露本創作,併予列舉較佳實施之圖例,以詳細說明其實施方式如後述:
1‧‧‧蓋體
11‧‧‧環框
12‧‧‧ 內螺紋
2‧‧‧防開識別環
21‧‧‧ 內凸齒
211‧‧‧內導斜面
212‧‧‧內擋部
22‧‧‧預備破斷部
221‧‧‧斷開缺口
222‧‧‧易斷裂弱質部
23‧‧‧耳片
3‧‧‧點斷構造
31‧‧‧連接點
4‧‧‧桶體
5‧‧‧導流頸
51‧‧‧導流口
52‧‧‧ 外螺紋
53‧‧‧ 外凸齒
531‧‧‧外導斜面
532‧‧‧外擋部
第1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局部放大的立體圖;
第3圖為第2圖之桶蓋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第4圖為第3圖之一附加實施型態的立體圖;
第5圖為第2圖之一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第6圖為第2圖之另一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請合併參閱第1圖至第4圖,揭示出本創作實施方式之圖式,其中,第1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第2圖為第1圖之局部放大的立體圖,第3圖為第2圖之桶蓋的局部放大立體圖,第4圖為第3圖之一附加實施型態的立體圖。
  由上述圖式說明本創作之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包含有一蓋體1、以及一以點斷構造3連接於該蓋體1底部之環框11下方的防開識別環2,該蓋體1之環框11內壁設有一內螺紋12,且防開識別環2內壁環設有至少一內凸齒21,其中:
  該防開識別環2上設有一預備破斷部22,該預備破斷部22可為一斷開缺口221及一易斷裂弱質部222之其中之一,該蓋體1於所述內凸齒21止擋該防開識別環2移動時,進行旋轉而扭斷所述點斷構造3,並帶動該防開識別環2自所述預備破斷部22之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之處斷裂脫落。
  在更加具體的實施上,本創作也包含:
  實施上,該易斷裂弱質部222可為易斷之薄片或連接點。
  實施上,所述內凸齒21可為複數,且所述內凸齒21間隔環設於防開識別環2內壁。
  實施上,該蓋體1可螺組於一桶裝容器之桶體4頂部的導流頸5上,該導流頸5頂部具有一連通桶體4內部的導流口51,且導流頸5周圍設有一能夠與蓋體1環框11之內螺紋12相互螺組的外螺紋52,並於導流頸5周圍對應所述防開識別環2內壁之內凸齒21的位置,環設有至少一能夠嵌卡所述內凸齒21以止擋防開識別環2移動的外凸齒53。
  實施上,所述外凸齒53可為複數,且所述外凸齒53間隔環設於導流頸5周圍。
  實施上,所述防開識別環2內壁之內凸齒21可呈傾斜型態,而具有一內導斜面211、以及一相反於內導斜面211的內擋部212,所述導流頸5周圍之外凸齒53呈相反於內凸齒21之傾斜型態,而具有一相反於內導斜面211之傾斜方向的外導斜面531、以及一相反於外導斜面531的外擋部532。
  藉此,所述內導斜面211於蓋體1旋緊於桶體4之導流頸5上時逐一導持外凸齒53之外導斜面531通過內凸齒21,且所述內擋部212於蓋體1自桶體4之導流頸5上旋鬆時接受外凸齒53之外擋部532的止擋。
  實施上,該點斷構造3包含複數間隔環設於所述蓋體1環框11底面與防開識別環2的內凸齒21頂部之間的連接點31。
  實施上,該連接點31可位於內凸齒21的內擋部212與蓋體1環框11底面之間。
  如此一來,藉由以內凸齒21與蓋體1環框11之連接位置作為連接點31的設計,令所述內凸齒21與連接點31可一體成型,可大幅簡化點斷構造3的複雜度,並節省產製成本。
  實施上,該防開識別環2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所述預備破斷部22之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外側的耳片23。
  藉由上述構件組成,可供據以實施本創作,請配合參閱第5圖及第6圖,其中,第5圖為第2圖之一使用狀態的立體圖,第6圖為第2圖之另一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由上述圖式說明,當蓋體1螺組於桶體4之導流頸5上時,所述蓋體1之內凸齒21與導流頸5周圍的外凸齒53可相互嵌卡,而止擋防開識別環2隨著蓋體1移動,且防開識別環2隨著蓋體1套置於桶體4之導流頸5四周,以作為辨識桶蓋是否曾被擅自開啟的依據。
  由於防開識別環2內壁之內導斜面211與導流頸5之外導斜面531的傾斜方向相反,而使蓋體1能夠於桶體4之導流頸5上旋轉,並搭配內螺紋12、外螺紋52之設計,令所述內導斜面211於蓋體1旋緊於桶體4之導流頸5上時可逐一導持外凸齒53之外導斜面531通過內凸齒21,有利於將桶蓋旋緊於桶體4之導流頸5上,且所述內擋部212於蓋體1自桶體4之導流頸5上旋鬆時可接受外凸齒53之外擋部532的止擋,而產生抵抗蓋體1旋開之阻滯力,令人查覺蓋體1未曾開啟。
  當初次開啟桶蓋而旋轉蓋體1時,由於所述內凸齒21與外凸齒53相互嵌卡而止擋防開識別環2移動,導致防開識別環2產生抵抗蓋體1旋開之阻滯力,可令人查覺蓋體1未曾開啟,此時可更加用力旋轉蓋體1直至扭斷所述點斷構造3之連接點31,致使蓋體1脫離防開識別環2,即可將蓋體1旋鬆取下,以開啟桶體4之導流口51。
  同時,所述旋轉蓋體1之作用力更可帶動防開識別環2自所述預備破斷部22之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之位置斷裂,致使防開識別環2斷裂呈條狀,而自動由桶體4之導流頸5四周脫落,進而產生足以識別桶蓋是否曾被擅自開啟過之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該耳片23可護持於所述預備破斷部22之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之外側,防止所述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遭受外物碰撞而導致防開識別環2斷裂,且耳片23亦可供人以徒手方式拉扯,致使防開識別環2自所述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之位置斷裂並脫落,令防開識別環2容易以徒手方式扯下而方便轉動開啟蓋體1。
  據此,藉由上述預備破斷部22之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的設計,令旋轉蓋體1之作用力可順勢帶動防開識別環2自所述斷開缺口221或易斷裂弱質部222之位置斷裂呈條狀,而自動脫落,藉由觀看防開識別環2是否存在於桶體4之導流頸5四周,即可快速、簡易識別桶蓋是否曾被擅自開啟過;如此,可確實保護桶體4中產品之品質,防止於販售過程中,由於桶體4上之桶蓋鬆脫而導致桶體4內部產品變質、損壞,或者桶蓋遭到不肖人士擅自開啟、偷取桶體4中之產品等情形。
  綜合上述說明,本創作確實足以克服上述先前技術中,傳統之防開識別環與蓋體脫離後若無取下,仍會套置、停留在桶體之導流頸周圍,若將蓋體重新旋緊於桶體之導流頸上,該防開識別環頂部恰好又與蓋體底部相接觸,就如同未曾被開啟的狀況,若沒有親手旋轉蓋體,只觀看外觀根本無法查覺的問題,進而達到上述於旋轉開啟桶蓋時可順勢將其底部之防開識別環扯斷而令其脫落之目的。
  綜上所陳,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凡其他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下而完成之等效修飾或置換,均應包含於後述申請專利範圍內。
1‧‧‧蓋體
11‧‧‧環框
12‧‧‧內螺紋
2‧‧‧防開識別環
21‧‧‧內凸齒
211‧‧‧內導斜面
212‧‧‧內擋部
22‧‧‧預備破斷部
23‧‧‧耳片
3‧‧‧點斷構造
4‧‧‧桶體
5‧‧‧導流頸
51‧‧‧導流口
52‧‧‧外螺紋
53‧‧‧外凸齒
531‧‧‧外導斜面
532‧‧‧外擋部

Claims (14)

  1. 一種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包含有一蓋體、以及一以點斷構造連接於該蓋體底部之環框下方的防開識別環,該蓋體之環框內壁具有一內螺紋,且防開識別環內壁環設有至少一內凸齒,其特徵為: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預備破斷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蓋體螺組於一桶體之導流頸上,該導流頸上具有一連通該桶體內部的導流口,且導流頸周圍具有一與該蓋體環框之內螺紋相互螺組的外螺紋,並於導流頸周圍對應所述防開識別環內壁之內凸齒的位置,環設有至少一能夠嵌卡所述內凸齒以止擋該防開識別環移動的外凸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所述防開識別環內壁之內凸齒呈傾斜型態,而具有一內導斜面、以及一相反於該內導斜面的內擋部,所述導流頸周圍之外凸齒呈相反於該內凸齒之傾斜型態,而具有一相反於該內導斜面之傾斜方向的外導斜面、以及一相反於該外導斜面的外擋部,所述內導斜面於該蓋體旋緊於該桶體之導流頸上時逐一導持該外凸齒之外導斜面通過該內凸齒,且所述內擋部於該蓋體自該桶體之導流頸上旋鬆時接受該外凸齒之外擋部的止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點斷構造包含複數間隔環設於所述蓋體環框與防開識別環的內凸齒之間的連接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預備破斷部為一斷開缺口及一易斷裂弱質部之其中之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預備破斷部為一斷開缺口及一易斷裂弱質部之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易斷裂弱質部為易斷之薄片及連接點之其中之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易斷裂弱質部為易斷之薄片及連接點之其中之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桶蓋防開識別結構,其中該防開識別環上設有一延伸護持於該預備破斷部外側的耳片。
TW102214534U 2013-08-02 2013-08-02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TWM471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4534U TWM471432U (zh) 2013-08-02 2013-08-02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4534U TWM471432U (zh) 2013-08-02 2013-08-02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1432U true TWM471432U (zh) 2014-02-01

Family

ID=5055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4534U TWM471432U (zh) 2013-08-02 2013-08-02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1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937A (zh) 防擅启盖
TW201350396A (zh) 安全封蓋
JP4985223B2 (ja) 容器用の捩じ切り開封機構
US20170275064A1 (en) Pourer of a container
WO2014101342A1 (zh) 一种酒瓶的安全防伪结构
WO2014200620A1 (en) Improved container having dual tamper-evident indicators
TWI566998B (zh) 附設開啟手段之容器
CN106542191B (zh) 可辨开启的瓶盖
TWM471432U (zh) 桶蓋防開識別結構
US9126728B1 (en) Child resistant cap and related apparauts and method
JP6682140B2 (ja) 不正開封防止機構付きヒンジキャップ
CN203381928U (zh) 分体式防伪防窜瓶盖
JP2015221669A (ja) スクリューキャップ
CN103523367B (zh) 防盗包装容器
CN203865204U (zh) 拉启式双重防伪瓶盖
JP4795104B2 (ja) キャップ
JP4294411B2 (ja) 液体容器用キャップ
CN207467299U (zh) 一种便于开口的包装容器
JP6497910B2 (ja) 不正開封防止機能を備えた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201186787Y (zh) 防伪瓶盖
JP2009001309A (ja) バージン性機能をもつ栓体
KR102605913B1 (ko) 분리배출이 용이하고 개봉유무 확인이 가능하며 개봉 후 재사용이 용이한 병마개
CN208291806U (zh) 一种带封闭型防盗环瓶盖及其饮料瓶
JP4548023B2 (ja) 不正開封防止機能付キャップ
JP2013086824A (ja) 改ざん防止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