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4634U -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4634U
TWM464634U TW102208516U TW102208516U TWM464634U TW M464634 U TWM464634 U TW M464634U TW 102208516 U TW102208516 U TW 102208516U TW 102208516 U TW102208516 U TW 102208516U TW M464634 U TWM464634 U TW M4646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capillary structure
fixed
temperature equaliz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8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Guo Jiang
Bo-Ho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8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4634U/zh
Publication of TWM464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4634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本創作係與均溫板(vapor chamber)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習用之均溫板包含有一由金屬板(利如銅板)所製成之扁平狀殼體,以及利用能產生毛細現象之金屬材料(例如銅粉、銅製編織網)燒結於該殼體之內表面的毛細結構,該殼體內部容設有少許工作流體,並在製程中抽成真空。均溫板係用以將其一部分殼體固定於一發熱物件(例如電腦的中央處理器),另一部分殼體則受一散熱物件(例如風扇)作用,使得該工作流體快速地受熱蒸發及冷卻凝結,進而快速地對該發熱物件產生散熱效果。
有些均溫板之殼體內部會更設置多數連接其內頂面及內底面的支撐結構,例如我國專利公開編號為201300717之專利案所提供者,該等支撐結構係用以避免該均溫板之殼體在抽真空時向內凹陷而造成外表面不平整,使得該殼體能面接觸地固設於發熱物件以提高散熱效率。
然而,前述專利所提供之均溫板的支撐結構係難以利用沖壓方式快速成型,且該等支撐結構使得該均溫板之殼體需利用較厚的金屬板製成,不但成本較高,重量也較大,對於現今講求輕量化之電子產品而言, 該等支撐結構使該均溫板增加之重量足以對電子產品之輕量化成果造成相當程度之影響。另外,前述專利所提供之均溫板的毛細結構係完全覆蓋其殼體之內頂面、內底面及該等支撐結構,其所需使用之能產生毛細現象的金屬材料係較沒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更多,因此該等支撐結構亦造成該均溫板之毛細結構的成本較高且重量較大。
有鑑於上述缺失,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結構強度佳而可避免產生外表面不平整之問題,且該均溫板之結構使其製程快速、成本較低且重量較小。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可使用較少能產生毛細現象之材料而更降低其成本及重量。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包含有一外殼,以及至少一毛細結構。該外殼包含有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分別能定義出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且該二內表面係相對;其中,該第一板體為一結構補強板,該結構補強板具有複數支撐結構,該結構補強板之外表面具有一平整部及複數由該等支撐結構形成之凹陷部,該結構補強板之內表面具有一平整部及複數由該等支撐結構形成之凸出部,該等凹陷部係分別與該等凸出部位置相對應;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直接或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相固定。該外殼之第一板體的內表面及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二者至少其中之一固設該毛細結構。
藉此,該等支撐結構使得該均溫板之結構強度佳,因而可在 該均溫板抽真空時及其內部之工作流體因受熱蒸發產生高壓時避免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向內凹陷及向外凸出,進而避免該第一板體之外表面的平整部及該第二板體之外表面因前述狀況而產生不平整之問題。而且,該等支撐結構係於外表面凹陷並於內表面凸出且凹陷部與凸出部位置相對應,此結構特徵使得該等支撐結構能相當容易地利用沖壓方式快速地直接成型於結構補強板,並使得該均溫板之外殼的材料成本及重量係概等同於無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因此,相較於習用之具有支撐結構的均溫板,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製程較快速、成本較低且重量較小。
另外,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中,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可僅有其中之一的內表面設置毛細結構,而且,在結構補強板設有毛細結構之實施態樣中,毛細結構可設於結構補強板之內表面的平整部而不設於凸出部;藉此,該均溫板可使用較少能產生毛細現象之材料而更降低其成本及重量。
有關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創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創作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10‧‧‧均溫板
20‧‧‧外殼
21‧‧‧第一板體
211‧‧‧外表面
211a‧‧‧平整部
211b‧‧‧凹陷部
212‧‧‧內表面
212a‧‧‧平整部
212b‧‧‧凸出部
213‧‧‧支撐結構
22‧‧‧第二板體
221‧‧‧外表面
222‧‧‧內表面
23‧‧‧側板體
24‧‧‧容置空間
30‧‧‧毛細結構
40、50、60、70‧‧‧均溫板
71‧‧‧第一板體
711‧‧‧外表面
711a‧‧‧平整部
711b‧‧‧凹陷部
712‧‧‧內表面
712a‧‧‧平整部
712b‧‧‧凸出部
72‧‧‧第二板體
721‧‧‧外表面
721a‧‧‧平整部
721b‧‧‧凹陷部
722‧‧‧內表面
722a‧‧‧平整部
722b‧‧‧凸出部
80‧‧‧均溫板
81‧‧‧第一板體
811‧‧‧外表面
811a‧‧‧平整部
811b‧‧‧凹陷部
812‧‧‧內表面
812a‧‧‧平整部
812b‧‧‧凸出部
82‧‧‧第二板體
821‧‧‧外表面
821a‧‧‧平整部
821b‧‧‧凹陷部
822‧‧‧內表面
822a‧‧‧平整部
822b‧‧‧凸出部
第1圖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剖視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底視示意圖;第3圖為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剖視示意圖;第4圖為本創作一第三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剖視示意圖;第5圖為本創作一第四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剖視示意圖;第6圖為本創作一第五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剖視示意圖;以及第7圖為本創作一第六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的剖視示意圖。
申請人首先在此說明,在以下將要介紹之實施例以及圖式中,相同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類似之元件或其結構特徵。
請先參閱第1圖及第2圖,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10包含有一外殼20,以及一毛細結構30。
該外殼20為一由金屬板(例如銅板)製成之扁平狀容器,包含有呈正方形且面積較大之一第一板體21及一第二板體22,以及連接於該第一板體21與該第二板體22之間且面積較小的四側板體23,該等板體21、22、23定義出一封閉之容置空間24,該容置空間24容設有少許工作流體(圖中未示)且係抽成真空,該工作流體為沸點符合該均溫板10之工作溫度的材質,例如純水。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側板體23係一體地連接於該 第二板體22的外周緣而共同形成一蓋體,但該外殼20並不以此為限,只要能形成出封閉之容置空間24即可。
該第一板體21及該第二板體22分別能定義出一外表面211、221及一內表面212、222,且該二內表面212、222係相對。其中,該第二板體22實質上為一平板,亦即,其內、外表面221、222實質上為平面;該第一板體21為一具有多數支撐結構213之結構補強板,該等支撐結構213係於該外表面211凹陷且於該內表面212凸出,使得該外表面211具有一平整部211a,以及多數由該等支撐結構213形成之凹陷部211b,且該內表面212具有一平整部212a,以及多數由該等支撐結構213形成之凸出部212b,該等凹陷部211b係分別與該等凸出部212b位置相對應。
該毛細結構30係利用能產生毛細現象之材料(例如銅粉、銅製編織網)燒結固定於該第一板體21之內表面212而製成,且該毛細結構30係覆蓋該內表面212的平整部212a及凸出部212b。藉由前述之燒結過程,該毛細結構30亦與該第二板體22之內表面222固接,使得該第一板體21之內表面212的凸出部212b係隔著該毛細結構30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22之內表面222相固定。
藉此,該均溫板10能以其外表面211的平整部211a或外表面221固定於一發熱物件(圖中未示),進而對該發熱物件產生散熱作用。而且,該等支撐結構213使得該均溫板10之結構強度佳,可在該均溫板10抽真空時及其內部之工作流體因受熱蒸發產生高壓時避免該第一板體21及該第二板體22向內凹陷及向外凸出,進而避免該外表面211的平整部211a及該外表面221因前述狀況而產生不平整之問題,因此,該均溫板10能相 當穩固地以面接觸之形式固定於該發熱物件。
此外,由於該等支撐結構213係於該外表面211凹陷並於該內表面212凸出,且凹陷部211b與凸出部212b位置相對應,此結構特徵使得該等支撐結構213能相當容易地利用沖壓方式快速地直接成型於該第一板體21,並使得該外殼20之材料成本及重量係概等同於無支撐結構之均溫板;而且,該均溫板10僅有該第一板體21的內表面212設置毛細結構30,因而該毛細結構30的材料成本及重量亦較習用者更低;因此,相較於習用之具有支撐結構的均溫板,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製程較快速、成本較低且重量較小。
請參閱第3圖,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40係與前述該均溫板10類同,惟該均溫板40之毛細結構30僅覆蓋該第一板體21之內表面212的平整部212a,該等凸出部212b係直接與該第二板體22之內表面222相固定。如此一來,該均溫板40使用更少能產生毛細現象之材料而更降低其成本及重量。
請參閱第4圖,本創作一第三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50係與前述該均溫板10類同,惟該均溫板50之毛細結構30係固設於該第二板體22之內表面222;藉此,該均溫板50亦具有如同前述之均溫板10的功效。
請參閱第5圖,本創作一第四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60係於前述之均溫板40、50類同,惟該均溫板60之第一板體21的內表面212及第二板體22的內表面222皆設置毛細結構30,亦即,該均溫板60包含有二毛細結構30。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板體21的內表 面212僅有該平整部212a受毛細結構30覆蓋,然而,該毛細結構30亦可覆蓋該等凸出部212b。
事實上,本創作所提供之均溫板的主要特徵係在於其外殼包含有一具有多數支撐結構的結構補強板,亦即前述各實施例中的第一板體21,而該外殼內之毛細結構則可依需求而設置於該第一板體的內表面或第二板體的內表面,或者二者皆設置毛細結構,且設於結構補強板之毛細結構亦可依需求而僅覆蓋於平整部或者更覆蓋於凸出部。而且,該第二板體亦可為如同該第一板體之結構補強板,亦即具有多數於外表面凹陷且於內表面凸出之支撐結構,以更加提升均溫板之結構強度,在此狀況下,該二結構補強板相固定之態樣可如下述二實施例所提供者。
請參閱第6圖,本創作一第五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70中,其第一板體71及第二板體72皆為結構補強板,亦即,其外表面711、721分別具有一平整部711a、721a及多數凹陷部711b、721b,且其內表面712、722分別具有一平整部712a、722a及多數凸出部712b、722b,該第一板體71之內表面712的凸出部712b係分別與該第二板體72之內表面722的凸出部722b相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板體71之內表面712及該第二板體72之內表面722分別固設一毛細結構30,且該二毛細結構30僅覆蓋內表面712、722之平整部712a、722a,各該凸出部712b係直接與凸出部722b相固定。然而,該均溫板70亦可僅有第一板體71之內表面712或第二板體72之內表面722設置毛細結構30,且各該毛細結構30可更覆蓋於凸出部712b、722b,使得各該凸出部712b隔著毛細結構30而間接地與凸出部722b 相固定。
請參閱第7圖,本創作一第六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80中,其第一板體81及第二板體82皆為結構補強板,亦即,其外表面811、821分別具有一平整部811a、821a及多數凹陷部811b、821b,且其內表面812、822分別具有一平整部812a、822a及多數凸出部812b、822b,該第一板體81之內表面812的凸出部812b係隔著毛細結構30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82之內表面822的平整部822a相固定,該第二板體82之內表面822的凸出部822b係隔著毛細結構30而間接地與該第一板體81之內表面812的平整部812a相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板體81之內表面812及該第二板體82之內表面822分別固設一毛細結構30,且該二毛細結構30僅覆蓋內表面812、822之平整部812a、822a。然而,該均溫板80亦可僅有第一板體81之內表面812或第二板體82之內表面822設置毛細結構30,且各該毛細結構30可更覆蓋於凸出部812b、822b。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創作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均溫板
20‧‧‧外殼
21‧‧‧第一板體
211‧‧‧外表面
211a‧‧‧平整部
211b‧‧‧凹陷部
212‧‧‧內表面
212a‧‧‧平整部
212b‧‧‧凸出部
213‧‧‧支撐結構
22‧‧‧第二板體
221‧‧‧外表面
222‧‧‧內表面
23‧‧‧側板體
24‧‧‧容置空間
30‧‧‧毛細結構

Claims (20)

  1. 一種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包含有:一外殼,包含有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分別能定義出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且該二內表面係相對;其中,該第一板體為一結構補強板,該結構補強板具有複數支撐結構,該結構補強板之外表面具有一平整部及複數由該等支撐結構形成之凹陷部,該結構補強板之內表面具有一平整部及複數由該等支撐結構形成之凸出部,該等凹陷部係分別與該等凸出部位置相對應;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直接或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相固定;以及至少一毛細結構,該外殼之第一板體的內表面及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二者至少其中之一固設該毛細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一板體的內表面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及凸出部,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相固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實質上為一平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一板體之內 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分別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相固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及凸出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及凸出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一板體的內表面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實質上為一平板,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直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相固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實質上為一平板,且其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相固定。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直接地分別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相固定。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及凸出部,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分別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相固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直接地分別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相固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一板體之 內表面的凸出部係直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及凸出部,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亦為一該結構補強板,該第二板體的內表面亦固設該毛細結構,且該毛細結構係覆蓋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平整部相固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其中該外殼之第二板體實質上為一平板,且其內表面固設該毛細結構,該第一板體之內表面的凸出部係隔著毛細結構而間接地與該第二板體之內表面相固定。
TW102208516U 2013-05-08 2013-05-08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TWM464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8516U TWM464634U (zh) 2013-05-08 2013-05-08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8516U TWM464634U (zh) 2013-05-08 2013-05-08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4634U true TWM464634U (zh) 2013-11-01

Family

ID=4999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8516U TWM464634U (zh) 2013-05-08 2013-05-08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46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057B (zh) * 2021-11-16 2023-05-21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均溫板強化結構
TWI813936B (zh) * 2021-01-20 2023-09-01 奕昌有限公司 散熱件
TWI827071B (zh) * 2021-06-10 2023-12-21 大陸商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3936B (zh) * 2021-01-20 2023-09-01 奕昌有限公司 散熱件
TWI827071B (zh) * 2021-06-10 2023-12-21 大陸商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型均溫板元件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803057B (zh) * 2021-11-16 2023-05-21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均溫板強化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37002U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均温板
CN101765352B (zh) 扁平型热导管及使用该热导管的散热模组
US8857502B2 (en) Vapor chamber having heated protrusion
US20100139894A1 (en) Heat sink with vapor chamber
US20110232877A1 (en) Compact vapor chamber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6667650B2 (ja) 断熱構造体
TWM464634U (zh) 具有支撐結構之均溫板
US20160187074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apor chamber
US20130306291A1 (en) Strip heatsink
TWM524501U (zh) 具補強支撐結構之散熱裝置
US201401189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243212A1 (en) Non-flat vapor chamber with stiffening plate
CN109152273A (zh) 电子装置
US10405468B2 (en) Shield ca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101321A1 (ja)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
CN203206599U (zh) 手持装置的壳体结构
US10112272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apor chamber
WO2013005622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96200U (ja) 均温板支持体構造
TWI479113B (zh) 具有受熱凸部的均溫板結構
TWM501091U (zh) 均溫板支撐體結構
JP3170065U (ja) 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の構造
JP3152577U (ja) 通信機器ケースの放熱構造
US20110067850A1 (en) Buckling Device with Cooling Function
JP3194454U (ja) ベイパーチャンバー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