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4009U -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4009U
TWM464009U TW101218100U TW101218100U TWM464009U TW M464009 U TWM464009 U TW M464009U TW 101218100 U TW101218100 U TW 101218100U TW 101218100 U TW101218100 U TW 101218100U TW M464009 U TWM464009 U TW M4640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ain container
main
sub
sod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8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yn-Herng Hwu
Original Assignee
Chyn-Herng H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yn-Herng Hwu filed Critical Chyn-Herng Hwu
Priority to TW101218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4009U/zh
Publication of TWM464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4009U/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係一種容器或裝置,讓終端消費者或終端汽水銷售之微型商業小實體能簡易且有趣的,以化學法或物理法,隨時隨地且隨意以自訂的配方製作汽水,一種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及該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相關之一種二氧化碳配送系統。
彈珠汽水瓶;
新型之背景:
汽水,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必要飲料,即它是一項民生必需品;它能提供清涼、解渴、降熱的作用。在地球氣候異常,且異常狀況已成為正常的情況下,過高的氣溫已成為常態;在過高的氣溫下,一杯已加入冰塊能透心涼的汽水,似乎變成人們取用飲料時最好的,或是不得不接受的選擇。
汽水的製造,是根據盛裝汽水的高內壓容器,不斷的創新進步, 而一步步發展出來的;當然,整體汽水工業,在自動裝瓶技術不斷的發展下,亦促成了目前隨處可買瓶裝或罐裝汽水的榮景。
早期,在整體汽水工業尚未發展前,由於彈珠汽水瓶的發明,提供了一種以化學方法製造汽水的優良方式,這種汽水製造法迄今在台灣依然存在,並未隨著整體汽水工業的發展與演進而消失。
然而,隨著目前汽水工業的蓬勃發展,卻產生了一些極為可觀的負面影響:
首先,易於製造,卻難以回收或回收成本太高的一次性使用的汽水容器(以下簡稱:一次容器),隨處可見,嚴重的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大環境一陸地與海洋。
其次,市售的汽水飲料,配方是固定的,消費者無從選擇,反而使消費者飲用了一些不合他們生理需要的垃圾飲料,甚至於市售含糖的汽水飲料,為了延長或持續其存放或倉儲期間,不得不添加一些微量的防腐劑;以目前的飲料封裝方式,消費者很難去作個人化的調整配方,以使汽水更適合消費者自己本身多樣化的特殊需求;或是可以購買在營業現場,當場製作的新鮮汽水,其中不需要為了長期保存的目的,而添加了一些非必要的防腐劑。
第三,汽水的主要成分是水(約95%~98%),汽水從製造、倉儲、運輸、分配、展示、銷售,每一個階段或環節,都要耗費許多能源、空間與設備,在水(約95%~98%)的成分與容器的運輸或倉儲上;還要浪費許多能源與材料在一次容器的製造上。
第四,事實上,消費者在市售汽水上所消費的總金額中,有極大的部分,是水(約95%~98%)的成分與其容器的運輸、倉儲或展示的空間與設備上,或是汽水容器的製造上;只有極小的部分,是用在汽水飲料本身;這樣,不止社會整體資源顯著的浪費,消費者亦未能從其消費的總金額中獲得相稱的對價與益處。
新型之構想:
因此,若終端消費者能藉由可隨身攜行的簡單容器或設備,就可簡易而立即的製造可口且適於飲用的汽水,而不必被工廠端製造汽水的複雜製程所挾持;即自製汽水的消費者,可以從現行集中式汽水生產者手中,以強勢毫不費力的取回被他們所悄悄奪走與壟斷的汽水製造權,那麽上述幾個主要的負面影響,就可以立即減輕並 逐漸的消失了。
首先,自製汽水的消費者們,不必採用集中式汽水生產者們,所自由選定的一次容器,或不必選購集中式汽水生產者們使用一次容器所生產的產品;消費者們可以使用能多次重複使用的容器來自製汽水,這樣就立即降低了人類對生存環境極為嚴重的傷害。
其次,終端消費者若能自製汽水,且自製汽水的配方,可由消費者視其本身的需要而調整;且若自行調製汽水比在家烹調一鍋湯或泡一杯茶、咖啡還簡易,消費者隨時就可以用已冷卻的:茶汁、咖啡汁、花茶汁、各種天然蔬菜汁、水果汁、蜂蜜汁等或其他各類非碳酸性飲料,作為自製汽水的汽水基底溶液,又可於其中另添其他天然性的營養劑或增味劑等,並依個人喜好的飲料配方調製,就可隨處立即製作汽水;不但增添了汽水製作簡易、口味適合自己、營養豐富且多樣變化的樂趣,並避免了遭受到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單一口味的垃圾飲料的迫害與防腐劑毒害的痛苦。
第三,在現代化的社會,不論是在各個公營的場所、辦公室、學校或是家庭中,電冰箱與飲水機均隨處可見,潔淨、冰涼免費的或低價的飲用水,取得並不困難;若有可隨身自備的攜帶型的汽水製作容器與原料,何必花費額外的金錢,購買與所付出金額不相稱的罐裝或瓶裝汽水其中的水?即自製汽水的消費者,節約了每次的汽水消費中,對製造一次容器的消耗性支出與其中所收容之水所隨附之運輸與倉儲等費用支出。
第四,在自製汽水運漸為市場所接納並能擴增需求之後,市售商用汽水必然會減低需求;現行市售汽水從製造、倉儲、運輸、分配、展示、銷售,其每一個階段或環節,在水(約95%~98%)與容器的運輸與倉儲上,所耗費的許多能源、空間與設備;或在一次容器的製造上許多被浪費的能源與原料等;都能因自製汽水的逐步擴增需求而漸漸降低。這直接降低了大量的能源浪費並節約了整體社會成本支出,更進一步的保護了我們賴以為生的大地與海洋。
此外,若世界各國爾後同步或相繼開徵碳稅,集中式汽水製造系統,因其浪費許多能源於一次容器的製造及水(約95%~98%)與容器的運輸與倉儲上,與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相較,必定成為高碳稅的懲罰性對象;這個懲罰性的高碳稅,必然會轉嫁給消費者們負擔。消費者們有必要在每次的消費中,為集中式汽水製造商們錯誤的或 過時的產銷策略,而持續的負擔這筆額外的懲罰性高碳稅嗎?
當然,個人或家庭消費者們,自從有了方便又有趣的自製汽水的方法與簡易的設備,就隨時隨地有能力依他們各自的需求與喜好,小規模的製造汽水;在市場上,便自然形成具有能力收回汽水製造權的強勢的一方。
在消費者具有收回汽水的自製權的強勢能力之後,又基於廣大群眾已經普遍接受環保意識而且大多已經覺醒;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的一次容器必然會遭受到強烈的排斥;因而,商用汽水市場或其產業鏈中相關的一次容器製造業,亦必然會遭受到強大的衝擊;甚至於目前集中式汽水工業的產銷體係中,某些不具有特殊商品或品牌優勢的廠商,必然會面臨生存的危機。
然而,人類工業文明的演進,不正是這樣,由市場自行選擇更優秀且更先進的朝陽產業與前導產品,以並淘汰對市場適應不良、不知與時俱進的夕陽產業與過時貨嗎?
新型之目標:
日常飲用的汽水只屬於廣義的碳酸飲料中的一支,廣義的碳酸飲料的製法,大類有三:
1.生化法:即醱酵法,以良性的酒類酵母菌醱酵,於密閉容器內,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多半用於淡酒之製造,如:啤酒或香檳酒等含碳酸之淡酒類;這是人類最早期發展出的方法。
2.化學法:以密閉容器,如以彈珠汽水瓶,封入檸檬酸與小蘇打,小蘇打遇酸即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即製成含碳酸之飲料;這是人類較晚近所發展出的方法。
3.物理法:以高壓將二氧化碳封入密閉容器,等二氧化碳溶入水中,以製成含碳酸之飲料;這是人類最晚近所發展出的方法。
在消費者端要製造立時可飲的汽水,其中:1.生化法是緩不濟急,真的不切實際;僅有2.化學法與3.物理法兩種,比較適合。
然而,由於汽水是含有大量溶入二氧化碳氣體的一種溶液;故對於容器的要求,必需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並能耐受其內所收容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
由於新型發明人將自製立即可飲的汽水作為本新型的主要目標與重心,故對此兩種方法,即2.的化學法與3.的物理法,均將有 所創見與新型,將在以下逐步討論,並在實施例中詳述之。
其實,以上所述的兩種方法,即2.化學法與3.物理法等,要在消費者端製作碳酸飲料,製作方法本身並不困難,不是高科技,也沒有任何的機密性;但其關鍵就在於原料、容器與設備,如何的讓終端消費者最適化,或是如何的以自製汽水的消費者或販賣者觀點,讓產品最佳化。
若以化學法而言,檸檬酸與小蘇打是最常見的化工原料,以食用等級的原料,做為食品使用很安全;其參與化學反應之後的生成物檸檬酸氫鈉及碳酸水溶液,不但對身體毫無不良影響,反而有所助益,在化工原料行取得也不困難;且以化學法製作碳酸飲料的簡易製造技術,在許多國家的初級中學的化學課程中就已述及,且附有相關的製作實驗;但目前對相關原料的包裝方式與原料的取得途徑及製作汽水的容器等方面,卻完全不利於小規模自行製作碳酸飲料的消費者,故新型發明人於此亦有相關之創新。
新型之重點:
以化學法製作汽水,目前雖有彈珠汽水瓶可用,但彈珠汽水瓶的基本設計結構,完全不利於製作汽水原料之充填,且不便於消費者日常自製或攜帶;所以改進化學法製作汽水之容器,為本新型所關注之重點。
除了製作汽水之容器以外,由於現今的彈珠汽水製造業者,原本就已壟斷了汽水的製造權;讓自製汽水的消費者群,可以隨意且立即的取回汽水的製造權,豈不是讓目前經營中的業者們損失了大額的營業利益?所以汽水製造權的釋出,並未列入目前彈珠汽水製造業者們的思考範疇與其經營之方向。
至於有關汽水製造原料的包裝方式,及取得原料的便利性等,目前的彈珠汽水製造業者當然完全不能以自製汽水的消費者的觀點來考慮,使消費者便於自製汽水為目常所用;甚或,有意的或無意的,這些業者們讓這項原料的取得途徑稀有化,使自製汽水的消費者群,要取得原料並不很方便;故自製汽水其原料的包裝方式與其原料的取得途徑,必需思考有利於自製汽水的消費者的便利性與實用性,為另一本新型所關注之重點。
若以物理法而言,液態二氧化碳的填注、配送及相關之容器與 裝置等,均應考應自製汽水的消費者群們的便利性與液態二氧化碳的易取得性,以之作為本新型所關注之重點;但因液態二氧化碳並不便於攜行,故將其併入微型化的商業模型及相關設備之中論述。
又,汽水的口感或適口性,是為消費者所鍾愛的原因之一;開發一種具有全新口感之內容及配方的立即製作的新鮮汽水飲品,使得此種口感的汽水飲品,能廣為消費者接納與喜愛,以為攻佔或爭取現有汽水飲品市場的攻堅性武器,亦為本新型所關注之重點。
此外,開發微型化的商業模型及相關設備,以供許多失業者能有機會去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創事業,讓他們更可以專業性的投入其各自擁有的汽水新口味的配方研發,以使得他們有能力去合法的取得其生存所必要的資源,亦為本新型所關注之重點。
新型之貢獻:
由於本新型所引爆的微型企業旺或的創業動力的強大剌激,使得整體汽水飲品文化的內涵,能夠更加的活潑、豐富與多元化;同時,汽水飲品亦由於本新型的誕生,而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對於無數的微型或小型的汽水零售商,可以具有能力排除汽水製造權原來已被大型企業所壟斷的限制,同時具有能力成為微型化的汽水製造商,而且各自擁有其獨特的產品風味以爭取最大客源。
這將使得原本被跨國的大型企業(象群企業體)所壟斷的汽水製造業與其所屬的生產配銷系統所寡占的市場;被眾多具有個别商品優勢性的各個小區域性微型企業(蟻群企業體)所合成的整體強勢力量,迫使其不得不降低市場控制力並立即釋放與讓出市場。
這樣一來,就汽水製造的產業體係而言,平均分佈式的汽水製造權,創造了能以更平均的方法來分配財富與社會資源,亦同時開創了一門嶄新的行業與許多全新的就業機會;
這也意味著更進一步的能為國家與社會降低失業率,或對失業人口及其家庭減輕了國家與社會整體性的負擔;並能立即降低在汽水製造產業中,其間的貧與富,有如天對地一般極大的所得差距與憎恨或仇視性質的對立,更促進了社會的平靜與和諧。
這也是本新型除了對於汽水飲品文化、終端消費者及環境保護方面有明顯的卓越貢獻外,另一項潛在性的鉅大貢獻。
A.於密閉容器內,混合多於一種之化學原料,對容器結構之檢討、 研究與改進:
見圖01,於化學實驗室中以傳統之燒瓶00.02與其內置之試管00.01,其頂端開口為燒瓶塞00.04所封閉;並以試管00.01本體之長度為支持,得使試管00.01開口00.01.01高於其外之物質之頂端表面00.05,且其內容物之頂端表面00.06亦低於試管00.01之開口00.01.01,致此二種異種化學物質,於燒瓶00.02正立時,不致於發生混合,進而產生化學反應。
唯因其過於簡易,雖熟諳技藝之人既多且眾,但由於眾人皆習以為常,即已心有盲點,毫未思慮此處得因應而作結構性之修改;故迄今尚未有人針對類似相關其他不同型式之瓶內,用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之副容器之結構,另作深入之剖析與探討,進而開發出相關之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為定位並隔離其外部之化學物質之頂端表面之副容器者。
具體實施例,可參見圖03至圖16、圖19至圖21及圖26等,由圖03其中之各實施例均係一種可置於主容器01.02內之副容器02及03,又各分别具有附掛結構02.04或支持結構03.04;作為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02.02及03.02等各自高於其外之主容器內收容之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02及03等,於置入尚未封閉之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02或03等,其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於圖03之子圖A及子圖B中,可見由外彎之彈性擋片02.02.02 X 3或彈性肋條03.02.01 X 3等所分别各自形成防阻塞通道02.03及03.03(圖中之虛線區域),得因發生化學反應後,再度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氣體、液體或粉體),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2.01及03.01等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具體實施例1,可參見圖04: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1.01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呈細柱狀或細管狀且具有適當長度與強度之支持結構01.01.02;作為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01.01.01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01.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 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01.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具體實施例2,可參見圖03之子圖A及圖06: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2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一凸緣結構02.04,其外徑稍大於主容器01.02之01.02.01處之內徑;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2.01之開口02.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2.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2.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02.02.02 X 3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02.03(圖中之虛線區域);因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2.01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具體實施例3,可參見圖03之子圖B及圖05: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3得收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呈細柱狀或細管狀且具有適當長度與強度之支持結構03.04;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3.01之開口03.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3.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3.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瓶口環03.05與微外張彈性肋條03.02.01 X 3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03.03(圖中之虛線區域);因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3.01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具體實施例4,可參見圖07及圖10: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4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一凸緣結構04.04,其外徑稍大於主容器01.02之01.02.01處之內徑;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4.01之開口04.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4.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 容器本體04.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04.02.02 X 2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04.03(圖中之虛線區域);因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4.01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具體實施例5,可參見圖08及圖11: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5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一凸緣結構05.04,其外徑稍大於主容器01.02之01.02.01處之內徑;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5.01之開口05.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5.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5.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05.02.02 X 2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05.03(圖中之虛線區域);因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5.01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再更進一步,於圖10中之副容器本體04.01,係被圖11中之副容器本體05.01,該副容器本體05.01係由一密封之軟質薄膜囊狀物(以下簡稱: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支持結構肋條05.02.01 X 2其下之固持片05.01.01 X 2上。
☆具體實施例6,可參見圖12: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6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呈細柱狀或細管狀且具有適當長度之支持結構06.04;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6.01之開口06.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6.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6.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肋條06.02.01 X 3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06.03(圖中之虛線區域);因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6.01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06.01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支持結構06.04之上。
☆具體實施例7,可參見圖09及圖13: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7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一肋片07.05與主容器上蓋07.04固著結合於蓋內之C處;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7.01之開口07.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7.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7.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欲開啟主容器上蓋07.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副容器本體07.01因隨被開啟之主容器上蓋而抽出,故對主容器之頸部不致於發生阻塞現象。
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07.01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支持結構肋條07.02.01 X 2其下之固持片07.01.01 X 2上。
☆具體實施例8,可參見圖14:
一容器01.11,其中:一副容器08得置於主容器01.02之內;其中,一硬質彈性薄片捲曲成附掛結構,並壓摺出一凸緣08.04微大於主容器01.02之開口;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08.01之開口08.02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01.03,使得副容器本體08.01於置入主容器01.02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1.02之開口前具有隔 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8.01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1.02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08.02.01 X 2,構成防阻塞通道08.03(圖中之虛線區域);因開啟主容器上蓋01.04,傾倒出主容器01.02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08.01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
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08.01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固持片08.01.01上。
☆具體實施例9,可參見圖15、圖16、圖20、圖21及圖26:
一廣口容器09.10,其中:一副容器09得附掛於主容器上蓋09.02之下,其中圖15為一平頂式上蓋09.02.01,圖16為一凸頂式上蓋09.02.02;而各圖又自分為A與B二子圖;凸頂式上蓋09.02.02,因其將副容器收容於上蓋凸頂部09.07之內部,故與平頂式上蓋09.02.01比較,則同樣體積之主容器09.01得以容納更多之內容物;於圖15中,一廣口容器09.10,其中一主容器09.01之平頂式上蓋09.02.01內具有凸緣之一蓋內環09.06.01;或於圖16中,一廣口主容器09.01,其中,一主容器09.01之凸頂式上蓋09.02.02,其凸頂09.07上端內部具有凸緣09.06.02;副容器09上端開口處外擴之凸緣09.00.01,與平頂式上蓋09.02.01之蓋內環09.06.01之凸緣處,或凸頂式上蓋09.02.02之凸緣09.06.02處,得扣合與定位,使得副容器09於置入主容器09.01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09.01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09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09.01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又主容器09.01與主容器上蓋(09.02.01或09.02.02)由螺紋作固著鎖合,並藉由O環09.05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又副容器09之上部設有具肋條支持之空窗部09.00,當主容器倒置時,以利其內外之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而發生化學反應者;進一步,主容器上蓋(09.02.01或09.02.02)其上得另增設一導管插入孔09.04,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09.03,可封閉導管插入孔09.04,並形成氣密作用;當主容器內完成化學反應後, 向主容器內壓入氣密封09.03之凸起部,即可於導管插入孔09.04插入導管以汲取主容器09.01中內容之化學反應完成後所生成物質;且氣密封09.03其上得增設一拉索09.03.01與一拉環09.03.02,使開啟導管插入孔09.04後,藉由拉索與拉環,將氣密封09.03重新復位,以封閉導管插入孔09.04,並再度維持所需之氣密與水密性質;更進一步,主容器上蓋(09.02.01或09.02.02)其上得另增設一上蓋外罩09.09,致主容器上蓋與上蓋外罩之間,能新增一空間以收容相關之化學原料之軟薄囊者。
再更進一步,主容器09.01與主容器上蓋09.02,得具有隔熱結構,如由薄殼09.01.1及09.01.2套合密封及真空09.01.0所組成之主容器09.01,及薄殼09.02.1及09.02.2套合密封及真空09.02.0所組成之主容器上蓋09.02;或由薄殼09.01.1及09.01.2套合密封及發泡填料09.01.3所組成之主容器09.01,及薄殼09.02.1及09.02.2套合密封及發泡填料09.02.3所組成之主容器上蓋09.02。
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可為一軟囊主容器09.11,該較囊主容器得由一硬質主容器環09.11.1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09.11.0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09.11.1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09.11.0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一種開口副容器,其上具有附掛結構或支持結構;該副容器可置於一主容器內之,作為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內,所收容之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於置入尚未封閉之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其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於該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物質(氣體、液體或粉體),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以便於主容器內所收容之物質,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參與化學反應之物質;當須與其外部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間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 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所述之相關支持結構物之上者;一種泛用型收容化學品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副容器及一彈性襯墊;對一主容器,內充一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其頂端表面距主容器之開口有適當距離,其內須再充填另一種化學物質(液體、粉體或細粒體)且須於主容器於密閉狀態時再行混合,以便於化學反應發生於主容器於密閉狀態下為目的者;一副容器,該副容器應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使主容器於開口向上時,能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主容器內已填充之物質(液體或粉體)之頂端表面,且不致於使此兩異種化學物質提前於主容器尚未封閉前即行混合,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性之特徵者;但當加蓋封閉主容器開口使主容器呈密閉狀態時,即可倒置主容器,使得受附掛或支持結構所定位之副容器之開口向下,則該副容器之隔離作用隨即遭到破壞與取消,並使得其中內容之物質得藉地心引力而下落於主容器之內,並與主容器內容之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並引發化學變化為其使用之目的者;該副容器,得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上蓋之內或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之開口處;更進一步,於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物質(氣體、液體或粉體),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以便於主容器內所收容之物質,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參與化學反應之物質;當須與其外部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間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所述之相關支持結構物之上者; 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使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令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可為一軟囊主容器09.11,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09.11.1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09.11.0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09.11.1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09.11.0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於此,所定義之主容器、副容器及其他所有相關之附屬結構物及其既有結合工法與結合劑等,均係不得與不能參與前述異種化學物質間之化學反應之物質所構成;以下均同。
B.以化學法製造汽水有關之容器結構與化學原料包裝型態:
參見圖02;係一傳統之彈珠汽水瓶10,於充填原料時,其中之彈珠10.01落於虛線所示之位置10.01';當充填原料完畢,倒置容器彈珠10.01落於實線所示之位置,並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氣體,並將彈珠10.01由高內壓壓住瓶口環10.02封住瓶口10.03;因其瓶口太小,充填原料常需借助於漏斗,實為不便於日常製作汽水;
☆具體實施例10:
如具體實施例1~具體實施例9所述之副容器連同其主容器,可構成一種新型之簡易方便之飲用汽水製造裝置或容器(09.10或01.11);設以一主容器,其中內充之化學物質(液體),係含食用級原材料之甘味劑、香料等及檸檬酸(Citric Acid)之水溶液或新鮮的日常飲用的非碳酸性飲料加置可溶解於其中之檸檬酸;另於副容器本體中置入適量之小蘇打即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當主容器於立置時,可順利充填其中之內容物(檸檬酸水溶液)及置入副容器及副容器之內容物(小蘇打),此時主容器之開口呈開啟狀態,因其定位及隔離作用,在從事裝填作業時,其內容物(小蘇打)不致於與主容器之內容物(檸檬酸)混合並提前發生化學反應,並立即產 生二氧化碳氣體,而逸出主容器之外,並減損所需求之效果;當封閉主容器之開口,且倒置主容器時,則副容器內之小蘇打順利落入主容器內,並與主容器內之檸檬酸水溶液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氣體;又因二氧化碳於常溫或低溫之高壓下極易溶於水,稍微靜置約數分鐘,待二氧化碳快速的溶於密閉之主容器內之水中,故此時主容器內即得適於飲用之汽水;一種化學汽水之化學原料包裝方法,其中具有:一密封之軟薄囊,其內可預先填注或封入小蘇打,及另一密封之軟薄囊,其內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檸檬酸或其他適宜之酸;更進一步,一密封之軟薄囊調味包,其內可預先填注或封入調製化學汽水相關之汽水基底溶液濃縮或乾燥後所得之增味劑與增香劑;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又該軟薄囊其中內容物之量,係配合某指定容器之特定容積,以一次製造汽水之各項原料所需之份量而予以分别收納者。
一種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副容器、及一彈性襯墊;該副容器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使主容器於開口向上時,能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主容器內已填充之檸檬酸水溶液之頂端表面,且該副容器之內收容小蘇打粉末;基於此定位與隔離作用,不致於使此兩異種化學物質提前於主容器尚未封閉前即行混合,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性之特徵者;但當加蓋封閉主容器開口使主容器呈密閉狀態時,即可倒置主容器,使得受附掛或支持結構所定位之副容器之開口向下,則該副容器之隔離作用隨即遭到破壞與取消,並使得其中內容之小蘇打得藉地心引力而下落於主容器之內,並與主容器內容之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並引發化學變化產生二氧化碳為其使用之目的者;該副容器,得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上蓋或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之開口處之內;更進一步,於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碳酸水溶液,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 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 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小蘇打;當須與其外部之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所述之相關支持結構物之上者;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可為一軟囊主容器09.11,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09.11.1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09.11.0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09.11.1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09.11.0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9.10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該軟囊主容器09.11,於收摺狀態時,可減小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9.10之總體積,以便於攜行;個人攜行由其構成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雖身處於荒郊野外、高山峻嶺,只要能尋得潔淨清涼的山泉水,再隨身帶有製造化學汽水的化學原料包及調味包,便可立即製作汽水飲用,而不必攜帶傳統過重的瓶裝汽水;故其便於行軍、遠足、旅行等,作為隨身之一般用途之水壺及可攜行之便攜式汽水製造設備。
C.以物理法製造汽水有關之容器結構:
參見圖17、圖18、圖19、圖20、圖23、圖24、圖25、圖26、圖27、圖28、圖30、圖32與圖33等,其中包含一主容器上蓋,該主容器上蓋其上具有一流體單向閥者;該具有單向閥之主容器上蓋,係用於一耐高內壓之容器,於封閉開口之後,具有向容器內填注流體之功能者;
☆具體實施例11:
參見圖23,係一圓柱狀高彈性塊構成之單向閥,其主要結構係由一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外套98.1.1及一彈性塊98.1.0等所共同構成;該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該外套98.1.1係固著接合,且其上具有一同軸之貫通孔09.07.01或貫通孔11.01.01及98.1.1.0,一彈性塊98.1.0",具有高張力性質,其原外徑略粗於外套98.1.1之收容內徑,經引張後該彈性塊98.1.0'之外徑略小於該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該外套98.1.1之貫通孔09.07.01或貫通孔11.01.01及貫通孔98.1.1.0,並得穿過此二貫通孔,釋放張力後該彈性塊98.1.0復原並能充塞於外套98.1.1之內,剪除彈性塊98.1.0突出於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外套98.1.1之外部份即可;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注射針12.04.01.10,由貫通孔09.07.01或貫通孔11.01.01之一側向貫通孔98.1.1.0側插入;該注射針頭12.04.01.11,突出於貫通孔98.1.1.0之一側,並得向貫通孔98.1.1.0之一側注入流體;當流體注射完畢,抽出注射針12.04.01.10,該彈性塊98.1.0由其自身之高彈性,自行封閉被注射針頭12.04.01.11貫穿之孔,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與水密性;
☆具體實施例12:
參見圖24,係一單向閥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一圓形平板98.2.1,其正中央設一中空之軸98.2.1.0及管98.2.1.2,於軸98.2.1.0之尾端封閉,並設相正交之貫孔98.2.1.1 X 2,軸98.2.1.0上設二凸環98.2.1.3 X 2;一長圓形高彈性中空之管98.2.2,由軸98.2.1.0之尾端向平板98.2.1端套合於軸98.2.1.0之外部,一O環98.2.3再套合於管98.2.2之外部並留置於軸98.2.1.0之最細部;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球針12.04.01.20,插入管98.2.1.2中,當高壓流體經尾端開口12.04.01.21注入時,高彈性中空之管98.2.2受流體推開,向軸98.2.1.0之尾端流入,該管98.2.2受O環98.2.3之拘束,無法脫離軸98.2.1.0;當流體注入完畢,抽出球針12.04.01.20,原已注入之流體,受管98.2.2之封阻,不得逸出,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性與水密性;
☆具體實施例13:
參見圖25,係一單向閥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一圓形平板98.3.1,其正中央設一中空之軸98.3.1.0及管98.3.1.2,於軸98.3.1.0之尾端封閉,並設一横切口98.3.1.1;該横切口98.3.1.1透過管98.3.1.2,但不 致令管98.3.1.2切斷;又軸98.3.1.0及管98.3.1.2係高彈性且具硬度之材質構成;軸98.3.1.0之外套入高彈性中空之管98.3.2中;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球針12.04.01.20,插入管98.3.1.2中,球針尾端12.04.01.21頂開横切口98.3.1.1,並使其變形張開至98.3.1.1',當高壓流體經尾端横切口98.3.1.1'注入時,高彈性中空之管98.3.2受流體推開,向軸98.3.1.0之尾端流入;當流體注入完畢,抽出球針12.04.01.20,横切口98.3.1.1'復原為横切口98.3.1.1狀態,原已注入之流體,受管98.3.2之封阻,不得逸出,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性與水密性;一種密閉容器使用之單向閥,其結構為:1.一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外套98.1.1及一圓柱狀高彈性塊98.1.0,共同構成;該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該外套98.1.1係固著接合,且其上具有一同軸之貫通孔09.07.01或貫通孔11.01.01及98.1.1.0,一彈性塊98.1.0",具有高張力性質,其原外徑略粗於外套98.1.1之收容內徑,經引張後該彈性塊98.1.0'之外徑略小於該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該外套98.1.1之貫通孔09.07.01或貫通孔11.01.01及貫通孔98.1.1.0,並得穿過此二貫通孔,釋放張力後該彈性塊98.1.0復原並能充塞於外套98.1.1之內,剪除彈性塊98.1.0突出於蓋頂平板09.07或11.01與外套98.1.1之外部份即可;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注射針12.04.01.10,由貫通孔09.07.01或貫通孔11.01.01之一側向貫通孔98.1.1.0側插入;該注射針頭12.04.01.11,突出於貫通孔98.1.1.0之一側,並得向貫通孔98.1.1.0之一側注入流體;當流體注射完畢,抽出注射針12.04.01.10,該彈性塊98.1.0由其自身之高彈性,自行封閉被注射針頭12.04.01.11貫穿之孔,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與水密性;或,2.一圓形平板98.2.1,其正中央設一中空之軸98.2.1.0及管98.2.1.2,於軸98.2.1.0之尾端封閉,並設相正交之貫孔98.2.1.1 X 2,軸98.2.1.0上設二凸環98.2.1.3 X 2;一長圓形高彈性中空之管98.2.2,由軸98.2.1.0之尾端向平板98.2.1端套合於軸98.2.1.0之外部,一O環98.2.3再套合於管98.2.2之外部並留於軸98.2.1.0之最細部;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球針12.04.01.20,插入管98.2.1.2中,當高壓流體經尾端開口12.04.01.21注入時,高彈性中空之管98.2.2受流體 推開,向軸98.2.1.0之尾端流入,該管98.2.2受O環98.2.3之約束,無法脫離軸98.2.1.0;當流體注入完畢,抽出球針12.04.01.20,原已注入之流體,受管98.2.2之封阻,不得逸出,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性與水密性;或,3.一圓形平板98.3.1,其正中央設一中空之軸98.3.1.0及管98.3.1.2,於軸98.3.1.0之尾端封閉,並設一横切口98.3.1.1;該横切口98.3.1.1透過管98.3.1.2,但不致令管98.3.1.2切斷;又軸98.3.1.0及管98.3.1.2係高彈性且具硬度之材質構成;軸98.3.1.0之外套入高彈性中空之管98.3.2中;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球針12.04.01.20,插入管98.3.1.2中,球針尾端12.04.01.21頂開横切口98.3.1.1,並使其變形張開至98.3.1.1',當高壓流體經尾端横切口98.3.1.1'注入時,高彈性中空之管98.3.2受高壓之流體所推擠而張開,向軸98.3.1.0之尾端流入;當流體注入完畢,抽出球針12.04.01.20,横切口98.3.1.1'復原為横切口98.3.1.1狀態,原已注入之流體,受管98.3.2之封阻,不得逸出,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性與水密性;
☆具體實施例14:
一種泛用型耐內壓之化學品容器之蓋,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上蓋及一單向閥,該主容器上蓋與單向閥之間係為固著結合,其結合方式得為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該主容器上蓋具有一平頂或一凸出之平頂,得於其上設一貫通孔,以收容該單向閥之突出部;該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與主容器上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該結合結構得為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形成之閉鎖結合結構;又,該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09.02.1及09.02.2,其間得抽成真空09.02.0或填注發泡物質09.02.3者;該單向閥,得由一軟質高彈性材質塊狀物(以下簡稱:彈性塊)或類似一球類(如籃球、足球等)用球用氣門(以下簡稱: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中空之注射針管(以下簡稱: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 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用充氣針(以下簡稱: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為球針插入處之開口,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
☆具體實施例15:
一種泛用型耐內壓之化學品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單向閥、及一彈性襯墊;該單向閥,得固著裝置於主容器上蓋或主容器之器壁上且不致於影響封閉主容器及其氣密與水密性之任意位置;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該結合結構得為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形成之閉鎖結合結構;又,該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又主容器,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09.01.1及09.01.2,其間得抽成真空09.01.0或填注發泡物質09.01.3者;前述之單向閥,得為一彈性塊或為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為球針插入處之開口,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
☆具體實施例16:
一種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單向閥、及一彈性襯墊;該單向閥,得固著裝置於主容器上蓋或主容器之器壁上不影響封閉主容器及其氣密與水密性之任意位置;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處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該結合結構得為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形成之閉鎖結合結構;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前述之單向閥,得為一彈性塊或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中空之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有一高壓容器內收容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被球針插入處之開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內部高壓之氣密與水密狀態;進一步,主容器內收容已溶入甘味劑與香料之汽水基底溶液;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經由單向閥,向主容器內注入適量之液態二氧化碳;俟二氧化碳溶入汽水基底溶液,即成適於飲用之汽水;更進一步,由於汽水之化學製法與汽水之物理製法所使用之容器,其內部結構之設置並無衝突之處,故可將其合併為一只單獨的能以化學法製造汽水,又能另以物理法製造汽水的容器;
☆具體實施例17:
一種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包含: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副容器、一單向閥、及一彈性襯墊; 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使用: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中之副容器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使主容器於開口向上時,能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主容器內已填充之檸檬酸水溶液之頂端表面,且該副容器之內收容小蘇打粉末;基於此定位與隔離作用,不致於使此兩異種化學物質提前於主容器尚未封閉前即行混合,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性之特徵者;但當加蓋封閉主容器開口使主容器呈密閉狀態時,即可倒置主容器,使得受附掛或支持結構所定位之副容器之開口向下,則該副容器之隔離作用隨即遭到破壞與取消,並使得其中內容之小蘇打得藉地心引力而下落於主容器之內,並與主容器內容之異種化學物質,即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並引發化學變化產生二氧化碳為其使用之目的者;該副容器,得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上蓋或附掛設置於主容器;更進一步,於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碳酸水溶液,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小蘇打;當須與其外部之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係以膠接、膠帶接,或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結合於所述之相關支持結構物之上者;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以物理法製作汽水使用:該單向閥,得固著裝置於主容器上蓋或主容器之器壁上不影響封閉主容器及其氣密與水密性之任意位置;前述之單向閥,為一彈性塊或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中空之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 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有一高壓容器內收容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被球針插入處之開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內部高壓之氣密與水密狀態;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該結合結構得為任意可能之既有工法形成之閉鎖結合結構;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主容器內收容已溶入甘味劑與香料之汽水基底溶液;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經由單向閥,向主容器內注入適量之液態二氧化碳;俟二氧化碳溶入汽水基底溶液,即成適於飲用之汽水;
D.以物理法製作汽水有關之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
☆具體實施例18:
參見圖27、圖28、圖29與圖30:一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被倒插置放於填注設備之填注插座12.04上;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其中已預充汽水基底溶液;一壓持臂12.08.05壓持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一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以下簡稱:儲氣瓶)12.00,經高壓導管(以下簡稱:導管)組12.06,接於填注插座12.04之注液對接頭12.04.01(以下簡稱:對接頭)之一端12.04.01.20,一流體閥組12.07插接於導管組12.06中;該流體閥組12.07係常閉型,當壓下按鈕即接通流體閥兩側之導管,令液態二氧化碳得以由高壓端向低壓端流通;對接頭12.04.01之另一端12.04.01.21,經單向閥09.08插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中;當壓下流體閥12.07之按鈕12.07.04即能向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中注入高壓液態二氧化碳;俟注液完成,旋開保護旋蓋12.03,取出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靜候數分鐘,即得即可飲用 之汽水;進一步,一計量器12.05,得插接於導管組12.06中,該計量器得為流量計或容量計;於本具體實施例中為一容量計12.05,插接於導管組12.06中,經由容量計之外罩12.05.01之開口,可觀察其中玻璃管12.05.02中液態二氧化碳高度;又該玻璃管其向外之表面具有刻度及數值,以供觀測並判定實際之注液量者;又該填注設備設有一安全裝置;設因人為疏忽或器材故障,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之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閉鎖不實,在液態高壓二氧化碳注入時,則有可能發生容器之閉鎖處泄漏,導致其中之汽水基底溶液四散噴濺之情況;故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與操作該填注設備之操作者之間,應予屏障;故以一具有相當厚度與強度之透明可封閉式隔離窗以為隔離作用,該隔離窗置於完全關閉位置時,才有可能按入相關之閥,以啟動液態高壓二氧化碳之注入作業,作為安全裝置;該填注設備具有一圓筒狀之主框架12.02,該主框架12.02係固著裝設於一底盤12.01.04之上;該主框架12.02上下兩端設有溝槽12.02.03及12.02.04,以收容一透明材質之保護旋蓋12.03;該主框架正面設有開口12.02.05,以取置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1.02或09.01;又,該主框架12.02上設有孔12.02.01及12.02.02,以定位流體閥12.07相關之按鈕12.07.02及12.07.04;當旋轉完全開啟保護旋蓋12.03,則保護旋蓋12.03上之孔12.03.01已旋至適當位置,並露出流體閥組12.07之充填按鈕12.07.02;當旋轉完全關閉保護旋蓋12.03,則保護旋蓋12.03上之孔12.03.03已旋至適當位置並露出流體閥組12.07之注液按鈕12.07.04;一壓持臂組12.08,固著裝設於主框架12.02之內側;該壓持臂組12.08其中,一壓持臂導軌12.08.01,固著裝設於主框架12.02之內側,其下端設有一具有開孔之伸耳12.08.01.1,用以固定一張力彈簧12.08.02之一端;該壓持臂導軌12.08.01,其上端中央設有一長型開槽12.08.01.2,以收容壓持臂滑板12.08.04與壓持臂滑車12.08.03之固著結合處;壓持臂滑車12.08.03具有滑輪12.08.03.2 X 4;該滑輪12.08.03.2 X 4貼合於壓持臂導軌12.08.01之表面,並沿長型開槽12.08.01.2方向滑動;該滑車12.08.03下端設有一具有開孔之伸耳 12.08.03.1,用以固定該張力彈簧12.08.02之另一端;壓持臂滑板12.08.04其中央肋片樞接一壓持臂12.08.05於12.08.05.1處,致壓持臂12.08.05得沿軸12.08.05.1作有限角度之旋動;該壓持臂12.08.05近壓持臂導軌12.08.01之一側,較軸12.08.05.1之另一側為重,致受重力影響而稍下垂;當插入一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9.10或01.11於填注插座12.04上,且推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9.10或01.11至定位時,壓持臂12.08.05之底面轉至貼合於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9.10或01.11之底面,且受張力彈簧12.08.02之拉引以壓握並固定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09.10或01.11;一背墊12.00.04之一側,係固著裝設於主框架12.02之一側;一儲氣瓶12.00受束帶12.00.03 X 2與背墊12.00.04之拘束,固定於底座12.01.04之上;該儲氣瓶內有一導液頭12.00.02落於儲氣瓶12.00底部,該導液頭12.00.02經軟質導管12.00.01與儲氣瓶之外通閥12.00.05相接;該外通閥12.00.05另端出口外接於導管組12.06;一外殼組12.01,其中包含:一頂蓋12.01.03、一底座12.01.04、一前殼12.01.01與一後殼12.01.02,用以收容整組填注設備12;一填注插座12.04,其中包含:一設有支軸承臂12.04.05 X 2之底盤12.04.06、一支軸12.04.07、一接頭座12.04.04、一彈簧12.04.03、一接頭滑套12.04.02與一對接頭12.04.01;該接頭座12.04.04藉支軸12.04.07裝設於支軸承臂12.04.05 X 2之上;接頭滑套12.04.02套接於接頭座12.04.04之外,並藉彈簧12.04.03頂開;接頭滑套12.04.02之兩側開設導槽12.04.02.2 X 2,其中支軸12.04.07貫通導槽12.04.02.2 X 2,接頭滑套12.04.02中間平面之中心設一開口12.04.02.1,以容納該對接頭12.04.01於接頭滑套12.04.02之中伸縮;該對接頭12.04.01固定裝設於接頭座12.04.04之中軸,並與接頭滑套12.04.02及彈簧12.04.03同軸;對接頭12.04.01之另一端與導管12.06接通;對接頭12.04.01、接頭座12.04.04、接頭滑套12.04.02及彈簧12.04.03等之共同中軸與支軸12.04.07正交;致對接頭12.04.01、接頭座12.04.04、接頭滑套12.04.02及彈簧12.04.03等,得繞支軸12.04.07作有限度之旋轉;
☆具體實施例19:
進一步,對一營業用之填注設備13,其中之儲氣瓶12.00,應改 用大容量者,並得移設於他處;填注設備13得採多於一組之並聯式配置;其導管12.06於12.06.00端與儲氣瓶12.00之外通閥12.00.05之出口接通,另一端於12.06.00'與另一組填注設備13並聯;該填注設備13並聯之任意兩組之間,以T型三通管接頭接通(新型發明人註:該T型三通管接頭及儲氣瓶12.00係任何熟諳技藝之人均習知者,故未以圖面繪出說明);一種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儲氣瓶、一導管組、一流體閥組、一填注插座、一壓持臂組、一主框架及一底座;該填注插座其中包含有一對接頭,該對接頭係能配合密接一外接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上之單向閥之一種對接頭,並能保持氣密與水密狀況者;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彈性塊,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導管末端之一中空針管;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球用氣門,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導管末端之一球針;該填注設備,得設於一底座之上,底座之上另得設一主框架及一壓持臂組,用以固定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及其單向閥對準填注插座其中之對接頭,並保持原有之氣密與水密狀態;該導管組連接儲氣瓶、流體閥組與對接頭,當按下流體閥之按鈕接通導管,儲氣瓶中之液態二氧化碳即經由導管與對接頭向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注入;進一步,導管組與針接頭之間,得插入一計量器;該計量器,得為一流量計或一容量計,用以對注入前述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中之液態二氧化碳作準確的計量;更進一步,該填注設備,得以一具有相當厚度與強度之透明可封閉式隔離窗以為隔離作用,該隔離窗置於關閉位置時,才有可能按入相關之閥,以啟動液態高壓二氧化碳之注入作業,作為安全裝置;對於使用頻度高者,其儲氣瓶之容量必遠大於家庭用者,故底座上之儲氣瓶得移至他處,僅以導管連接;該填注設備,得以採多於一組之並聯式配置,該並聯之任意兩組填注設備之間,以T型三通管接頭接通;
☆具體實施例20:
參見圖32,一種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儲氣瓶、一導管、一流體閥、一填注插針式對接頭; 該填注插針式對接頭係能配合密接一外接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上之單向閥之一種對接頭,並能保持氣密與水密狀況者;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彈性塊,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導管末端之一中空針管;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球用氣門,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導管末端之一球針;該導管組連接儲氣瓶、流體閥與對接頭,當開啟流體閥,儲氣瓶中之液態二氧化碳即經由導管與對接頭向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注入;進一步,該儲氣瓶,得置入並收容於一盒狀之外殼內,以便於攜行;
☆具體實施例21:
參見圖33,一種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含有壓入式流體洩放閥之儲氣瓶、一填注插針式對接頭;該填注插針式對接頭係能配合密接一外接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上之單向閥之一種對接頭,並能保持氣密與水密狀況者;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彈性塊,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中空針管;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球用氣門,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球針;該填注插針式對接頭插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蓋之單向閥,當壓下儲氣瓶以開啟流體洩放閥,儲氣瓶中之液態二氧化碳即經由對接頭向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注入;
☆具體實施例22:
為相同之化學反應,參見圖38;一具二氧化碳噴水火箭,以一主容器,其中內容之化學物質(液體),係檸檬酸水溶液或稀鹽酸,於副容器本體中置入小蘇打粉末;當主容器於立置時,可順利充填其內容物及置入副容器03及副容器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此時主容器之開口為開啟狀態,與上例同理,其內容物不致於與主容器之內容物混合並提前發生化學反應(此為副容器之主要作用);當封閉主容器之開口,裝設火箭之頭部10-01及尾部10-02後,且倒置主容器01-02時,則副容器03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順利落入主容器內,並與主容器01-02內之檸檬酸水溶液或稀鹽 酸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氣體;當抽出插銷10-05開啟噴嘴蓋10-03,大量水含二氧化碳氣體即由噴嘴10-04噴出,並推動二氧化碳噴水火箭往噴出之相反方向飛去;且此流體之噴出,因本新型之防阻塞通道而順暢,不致於阻塞。二氧化碳噴水火箭,可為中學生操作化學實驗,物理學解說反作用力理論之教學用具,及課後玩樂之用;
☆具體實施例23:
亦為相同之化學反應,參見圖39;如子圖A及子圖B中,一具噴水槍11,以一主容器,其中內容之化學物質(液體),係檸檬酸水溶液,於副容器本體中置入小蘇打粉末;當主容器於立置時,可順利充填其內容物及置入副容器02及副容器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此時主容器之開口為開啟狀態,與上例同理,其內容物不致於與主容器之內容物混合並提前發生化學反應;當以附設於槍體11之蓋11-06封閉主容器之開口,且倒置主容器01-02時,則副容器02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順利落入主容器內,並與主容器01-02內之檸檬酸水溶液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氣體;當手握槍柄11-01,並壓下扳機11-03,以開啟閥10-02,水含二氧化碳氣體即經由導管11-05 X 2,自噴嘴11-04噴出;此二氧化碳加壓噴水槍,可為一兒童安全玩樂之玩具;
E.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
參見圖31:
☆具體實施例24:
一種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其中包含:一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1000.1及一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1000.2;該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包含:一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1000.1.1及一份化學原料包(分别裝於二軟薄囊之檸檬酸與小蘇打)1000.1.2及一汽水調味料包1000.1.3;該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1000.2,包含:一以物理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1000.2.1及一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1000.2.2及一份汽水調味料1000.2.3;該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係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與其 相關之汽水原料與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等,置於汽水之消費者端或販售汽水供消費飲用之現場,當場製造即時可飲之汽水者。
F.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
☆具體實施例25:
一種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其內容為:於營業現場,設置有製造汽水之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汽水原料、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等,並以上述設備、原料、容器等,具有能力當場製售立即可飲之新鮮汽水,以提供終端消費者於該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之營業現場購買飲用者;其主要營業內容為:在營業現場當場製作立即可以飲用之新鮮汽水,該新鮮汽水之配方得由該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自行設計調配或由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業者統一供應,且將各種配方調製而成之新鮮汽水基底溶液,分置並陳列於營業現場,供消費者依其各自之喜好自由選購者;其次要營業內容為:販售家庭型填注設備及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或化學法製作汽水之原料包,及販售汽水基底溶液調味包或桶裝汽水基底溶液;或收費服務以換置家庭型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維修填注設備及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等;微型商業小實體與終端消費者之定義與區分:微型商業小實體之實質形式,得為:移動式攤販(將填注設備附掛或架設於動力式或非動力式之輪型載具)或固定式攤販、專業冷飲汽水店、冰果店、原有之餐飲類營業場所,如:飯店,酒店,酒吧,夜總會等等...,附加增設之現場製作汽水部門以服務消費者之實際消費需求者;原有之非餐飲類營業場所或非營業場所或機構,非純粹為服務其本身所屬人員使用,但因有實際消費需求而增設現場製作汽水以販售或提供汽水予非其本身所屬人員之消費用者;或將製作汽水原料或填注設備附掛或架設於陸地行駛、空中飛行或江、湖、海、洋航海等乘人載具之中,或類似於旅館業、博奕業、體育競技場館或娛樂場所...等等行業中使用;該等行業雖對消費者未收取其販賣汽水之費用,但消費者原本即為接受其服務並收取費用之對象,其販賣汽水之費用已隱含於其單筆或多於一筆之整 體消費金額之中者;終端消費者:任一個人、家庭或機構、團體,其以汽水原料、方法或設備等製成之汽水;但並未提供該個人、家庭或團體成員以外之任何個人或團體之成員使用或消費;但,若任一機構或團體,具有對內部成員之餐飲服務,且其成員對該餐飲服務有付費之義務者;不論其結算或付費方式,為依次結算或按月結算或自其成員之薪資中扣除費用,均不得視之為終端消費者,並應歸屬於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之分類者;根據以上對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與終端消費者之定義與區分,容自依其不同之定義,得遵守相關法規分别訂立不同之銷售、租賃或授權契約,以作為規範彼此相互間之權義者。
G.液態二氧化碳配送系統:
☆具體實施例26:
對於一全國境內遍佈的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其所有個别儲氣瓶之補充與置換,將是一項極大的工程,以往全球也沒有任何如此大規模形態的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之補充與置換的配送系統存在與概念之產生;此配送系統,實有關於全體微型商業小實體之生存;該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若遭受相關之與其有利益衝突及對立之人惡意把持,蓄意抬高液態二氧化碳之單價或截斷供應來源,使參與經營之微型商業小實體無利可圖或無汽水可賣,進而導致倒閉或停業;則分佈式汽水生產權將遭逢致命之打擊而被剝奪,故此液態二氧化碳配送系統,亦應受到授予專利權之合法保護;一種液態二氧化碳配送系統1001係獨立設置以支援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其中包含:一中央調配部1001.1、一地區配送部1001.2、一末端分配部1001.3等三階層;該中央調配部1001.1,負責統籌調配全國液態二氧化碳分散於各地區之總儲量;該地區配送部1001.2,具有地區性用量之大型儲槽,負責地區性液態二氧化碳裝瓶與配送作業;該末端分配部1001.3隸屬於商業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即一商業型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係對其鄰近家庭型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提供液態二氧化碳家庭型儲氣瓶之置 換服務;亦即一商業型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對其鄰近所有家庭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1000,其中之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1000.1及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1000.2,提供原料之補充作業與服務者。
H.新型汽水:
☆具體實施例27:
一種內含固形物之新型汽水,其中以一種或多於一種之可食性食材之碎形物置入汽水基底溶液之中;該碎形物,得為植物性或動物性類似碎粒果凍之軟質凝膠狀體、或為碎蔬菜粒、碎水果粒、碎乾核仁粒、或為魚、蝦、蟹、各種肉類之碎末、或為豆類加工品:如碎豆花粒、或為極度軟化之豆類、或為極度軟化之穀類...等等,並得為任意可食性材質,經加工軟化或加工脆化且碎形,並保有其獨特之口感與香味之食物;該碎形物,其外形可為:粉末狀、酥脆碎粒狀、柔軟碎粒狀、柔軟圓珠狀、柔軟細長條狀,並得令飲用者通過一般吸管或加粗型吸管唧取入口者;以此添加之碎形物,得收變或增添汽水製成之後,飲用時之特殊口感與風味者;
I.微型商業小實體之碳酸水製備設備:
☆具體實施例28:
參見圖34及圖35,一種碳酸水製備設備,係用於商業小實體之營業現場;其中包含:一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密閉容器13.0.0,該密閉容器之殼體係雙層套合且其間置入保溫隔離層13.2,一水位控制流體閥13.1.1,一液態二氧化碳注入管13.1.2,一碳酸水引出管13.1.3;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位,受水位控制流體閥之控制,保持於適當之水位;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係經外部冷卻系統冷卻至0~5℃;液態二氧化碳由注入管注入該密閉容器內,並溶解於水中,便產生了碳酸水;已生成之碳酸水則經由碳酸水引出管引出(碳酸水引出之外部導管及相關之閥,任一熟諳技藝之人均能輕易得知,故未於圖中繪出);
☆具體實施例29:
參見圖36及圖37,一種碳酸水製備設備,係用於商業小實體之營業現場;其中包含:一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密閉容器13.4.0,該密閉容器之殼體係雙層套合且其間置入保溫隔離層13.5,一水位控制 流體閥13.1.1,一液態二氧化碳注入管13.1.2,一碳酸水引出管13.1.3,一冷媒吸熱管13.1.6;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位,受水位控制流體閥之控制,保持於適當之水位;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係經內部冷卻管冷卻至0~5℃;液態二氧化碳由注入管注入該密閉容器內,並溶解於水中,便產生了碳酸水;已生成之碳酸水則經由碳酸水引出管引出(碳酸水引出之外部導管、相關之閥,任一熟諳技藝之人均能輕易得知,故未於圖中繪出);
1000‧‧‧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
1000.1‧‧‧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
1000.2‧‧‧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
1000.1.1‧‧‧化學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
1000.1.2‧‧‧化學法製作汽水之原料
1000.1.3‧‧‧汽水調味料
1000.2.1‧‧‧物理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
1000.2.2‧‧‧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
1000.2.3‧‧‧汽水調味料
1001‧‧‧液態二氧化碳配送系統
1001.1‧‧‧中央調配部
1001.2‧‧‧地區配送部
1001.3‧‧‧末端分配部
圖01:燒瓶內置試管之任意剖面立體透視圖;圖02:彈珠汽水瓶之任意剖面立體透視圖;圖03:子圖A:具體實施例3之立體透視圖;子圖B:具體實施例2之立體透視圖;圖04:具體實施例1之立體透視圖,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05:具體實施例2之立體透視圖,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06:具體實施例3之立體透視圖,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07:具體實施例4之立體透視圖,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08:具體實施例5之立體透視圖,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09:具體實施例7之立體透視圖,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10:具體實施例4之立體透視圖;圖11:具體實施例5之立體透視圖;圖12:具體實施例6之立體透視圖;圖13:具體實施例7之立體透視圖;圖14:具體實施例8之立體透視圖;圖15:具體實施例9之1,子圖A為平頂式上蓋廣口主容器之斜俯視立體透視圖,廣口主容器及平頂式上蓋於任意剖面;子圖B為斜仰視立體爆炸透視圖,廣口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16:具體實施例9之2,子圖A為凸頂式上蓋廣口主容器之斜俯視立體透視圖,廣口主容器及凸頂式上蓋於任意剖面;子圖B為斜仰視立體爆炸透視圖,廣口主容器於任意剖面;圖17:具體實施例11、12、13、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 圖18:具體實施例11、12、13、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19:具體實施例11、12、13、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主容器僅餘瓶頸以上保留可視;圖20:具體實施例11、12、13、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21:具體實施例9之3,子圖A為附上蓋外罩之凸頂式上蓋廣口主容器之斜俯視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子圖A為不附上蓋外罩凸頂式上蓋廣口主容器之斜俯視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此兩子圖均顯示一軟囊主容器09.11,其軟囊袋09.11.0於收摺狀態;圖22:具體實施例9之3,子圖A、子圖B、子圖C顯示一軟囊主容器09.11,其軟囊袋09.11.0由完全張開至完全收摺間相互轉換之不同狀態之立體透視圖;圖23:具體實施例11、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顯示主容器上蓋得為窄口或寬口者;圖24:具體實施例12、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與立體爆炸透視圖;圖25:具體實施例13、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與立體爆炸透視圖;圖26:具體實施例11、12、13、14、15、16、17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27:具體實施例18之立體爆炸透視圖;圖28:具體實施例18之主要零件立體透視圖,部份零件於任意剖面;圖29:具體實施例18之壓持臂組之立體透視圖,主框架於任意剖面;圖30:具體實施例19之立體透視圖,部份零件於任意剖面;圖31:具體實施例24、25、26之系統配置方塊圖;圖32:具體實施例20之立體透視圖及部分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33:具體實施例21之立體透視圖及部分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34:具體實施例28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35:具體實施例28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 圖36:具體實施例29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37:具體實施例29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38:具體實施例22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圖39:具體實施例23之立體不規則縱剖面透視圖,部份零件於縱剖面或任意剖面透視圖;附件:相片01:本新型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之具體實施例之CAD擬真照片;相片02:本新型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及液態二氧化碳填充設備之具體實施例之CAD擬真照片;相片03:本新型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零件分解及整體組合之具體實施例之CAD擬真照片;
09‧‧‧副容器
09.01‧‧‧主容器
09.02‧‧‧主容器上蓋
09.03‧‧‧吸管孔氣密封
09.04‧‧‧吸管插入孔
09.05‧‧‧O環
09.06‧‧‧副容器固定凸緣
09.07‧‧‧上蓋凸頂
09.08‧‧‧單向閥
09.10‧‧‧含所有元件之容器整體

Claims (24)

  1. 一種開口副容器,其上具有附掛結構或支持結構;該副容器係置於一主容器內之,作為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內,所收容之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於置入尚未封閉之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其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於該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物質(氣體、液體或粉體),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以便於主容器內所收容之物質,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參與化學反應之物質;當須與其外部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間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軟薄囊與其附掛或支撐結構間之結合,係固著接合。
  2. 一種泛用型收容化學品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副容器及一彈性襯墊;對一主容器,內充一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該化學物質其頂端表面距主容器之開口有適當距離,其內須再充填另一種化學物質(液體、粉體或細粒體)且須於主容器於密閉狀態時再行混合,以便於化學反應發生於主容器於密閉狀態下為目的者;一副容器,該副容器應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使主容器於開口向上時,能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主容器內已填充之物質(液體或粉體)之頂端表面,且不致於使此兩異種化學物質提前於主容器尚未封閉前即行混合,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性之特徵者;但當加蓋封閉主容器開口使主容器呈密閉狀態時,即可倒置主容器,使得受附掛或支持結構所定位之副容器之開口向下,則該副容器之隔離作用隨即遭到破壞與取消,並使得其中內容之物質得藉地心引力而下落於主容器之內,並與主容器內容之異種化學物質相 互混合,並引發化學變化為其使用之目的者;該副容器,得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上蓋或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之開口處之內;進一步,於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物質(氣體、液體或粉體),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以便於主容器內所收容之物質,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參與化學反應之物質;當須與其外部之異種化學物質(液體或粉體)間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軟薄囊與其附掛或支撐結構間係作固著接合;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使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令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之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再更進一步,主容器上蓋其上得另增設一上蓋外罩,致主容器上蓋與上蓋外罩之間,能新增一空間以收容相關之化學原料之軟薄囊者;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或,又進一步,該主容器可為一軟囊主容器,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該耐內壓容器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於此,所定義之主容器、副容器及其他所有相關之附屬結構物及其既有結合工法與結合劑等,均係不得與不能參與前述異種化學物質間之化學反應之物質所構成。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2所述之泛用型收容化學品之耐內壓容器,其中: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呈細柱狀或細管狀且具有適當長度與強度之支持結構;作為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或,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一凸緣結構,其外徑稍大於主容器之開口處之內徑;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所形成防阻塞通道;因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或,該副容器得收置於主容器之內;其中,呈細柱狀或細管狀且具有適當長度與強度之支持結構;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由瓶口環與微外張彈性肋條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因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或,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其中,一凸緣結構,其外徑稍大於主容器開口處之內徑;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 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因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或,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其中,一凸緣結構,其外徑稍大於主容器開口處之內徑;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因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固著結合於支持結構肋條其下之固持片上;或,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其中,呈細柱狀或細管狀且具有適當長度之支持結構;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肋條等所形成防阻塞通道;因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固著結合於支持結構之上;或, 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其中,一肋片與主容器上蓋固著結合於蓋內之頂部底面;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欲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副容器本體因隨被開啟之主容器上蓋而抽出,故對主容器之頸部不致於發生阻塞現象;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固著結合於支持結構肋條其下之固持片上;或,該副容器得置於主容器之內;其中,一硬質彈性薄片捲曲成附掛結構,並壓折出一凸緣微大於主容器之開口;作為定位該副容器本體之開口高於其外之主容器之內容物質之頂端表面,使得副容器本體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更進一步,由外彎之彈性擋片,構成防阻塞通道;因開啟主容器上蓋,傾倒出主容器中之物質,不致於使副容器本體被流出之物質推向主容器之頸部而發生阻塞現象;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係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其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所需之內容物質,當須與其外部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上端撕除或剪開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固著結合於固持片上;或,該副容器得附掛於主容器上蓋之下,該主容器上蓋得為一平頂式上蓋,或得為一凸頂式上蓋;凸頂式上蓋,因其將副容器收容於上蓋凸頂部之內部,故與平頂式上蓋比較,則同樣體積之主容器得以容納更多之內容物; 該廣口主容器之平頂式上蓋內具有凸緣之一蓋內環;或該廣口主容器之凸頂式上蓋,其凸頂上端內部具有凸緣;該副容器上端開口處外擴之凸緣,與平頂式上蓋之蓋內環之凸緣處;或凸頂式上蓋之凸緣處,得扣合與定位,使得副容器於置入主容器之中,且尚未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前具有隔離作用;不致於使副容器內所容納之物質,與主容器內所容納之異種化學物質先行混合者;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由螺紋作固著鎖合,並藉由O環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又副容器之上部設有具肋條支持之空窗部,當主容器倒置時,以利其內外之異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而發生化學反應者;進一步,主容器上蓋其上得另增設一導管插入孔,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可封閉導管插入孔,並形成氣密作用;當主容器內完成化學反應後,向主容器內壓入氣密封之凸起部,即可於導管插入孔插入導管以汲取主容器中內容之化學反應完成後所生成物質;且氣密封其上得增設一拉索與一拉環,使開啟導管插入孔後,藉由拉索與拉環,將氣密封重新複位,以封閉導管插入孔,並再度維持所需之氣密與水密性質;更進一步,主容器上蓋其上得另增設一上蓋外罩,致主容器上蓋與上蓋外罩之間,能新增一空間以收容相關之化學原料之軟薄囊者;再更進一步,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如由內外薄殼套合密封及真空所組成之主容器,及內外薄殼套合密封及真空所組成之主容器上蓋;或由內外薄殼套合密封及發泡填料所組成之主容器,及內外薄殼套合密封及發泡填料所組成之主容器上蓋;或,又進一步,該主容器可為一軟囊主容器,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
  4. 一種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之化學原料之新型包裝,其中具有:一密 封之軟薄囊,其內可預先填注或封入小蘇打,及另一密封之軟薄囊,其內可預先填注或封入檸檬酸或其他適宜之酸;更進一步,一密封之軟薄囊調味包,其內可預先填注或封入調製化學汽水相關之汽水基底溶液經濃縮或乾燥後之調味料或其他各類作為調製汽水所專用之食用增味劑與增香劑;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又該軟薄囊其中內容物之量,係配合某指定容器之特定容積,以一次製造汽水之各項原料所需之份量而予以分别收納成單小包者;各單小包內之原料,得以粉劑、液劑或錠劑之形式呈現。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2所述之泛用型收容化學品之耐內壓容器,其中該主容器可為一廣口主容器、該主容器上蓋可為一廣口主容器上蓋、該副容器或該副容器之支持或附掛結構結合一軟薄囊,另包含一O環,以作為熱飲沖泡使用;該副容器內得收容:茶葉、咖啡、花茶、中藥、草藥.....等等,任意適於熱飲沖泡之物,並結合於主容器上蓋之內;主容器內置熱開水,當旋緊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作密閉結合後,倒置主容器,作為熱飲浸泡容器;當浸泡完畢,立置開啟主容器上蓋即可飲用主容器內之熱飲;再更進一步,於該主容器上蓋,得增設一導管插入孔,並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以封閉該導管插入孔,並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又主容器上蓋得為凸頂式以收容副容器;以便於主容器置於正立位時,致副容器之底部,得位於主容器內收容之液面之上者。
  6. 一種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副容器、及一彈性襯墊;該副容器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使主容器於開口向上時,能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主容器內已填充之檸檬酸水溶液之頂端表面,且該副容器之內收容小蘇打粉末;基於此定位與隔離作用,不致於使此兩異種化學物質提前於主容器尚未封閉前即行混合,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性之特徵者;但當加蓋封閉主容器開口使主容器呈密閉狀態時,即可倒置主容器,使得受附掛或支持結構所定位之副容器之開口向下,則該副容器之隔離作用隨即遭到破壞與取消,並使得其中內容之小蘇打得 藉地心引力而下落於主容器之內,並與主容器內容之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並引發化學變化產生二氧化碳為其使用之目的者;該副容器,得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上蓋或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之開口處之內;進一步,於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碳酸水溶液,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小蘇打;當須與其外部之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構成;且軟薄囊與其附掛或支撐結構間係固著接合;再更進一步,於該主容器上蓋,得增設一導管插入孔,並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以封閉該導管插入孔,並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又主容器上蓋得為凸頂式以收容副容器;以便於主容器位於立置時,致副容器之底部,得位於主容器內容液面之上者;又,主容器上蓋其上得另增設一上蓋外罩,致主容器上蓋與上蓋外罩之間,能新增一空間以收容相關之化學原料之軟薄囊者;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得為一軟囊主容器,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
  7. 一種個人隨身汽水製造裝置,係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便於個人隨身 攜行使用,其中包含:一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具有一窄口或廣口之主容器、一對應於窄口或廣口之主容器上蓋、一對應於窄口或廣口之O環或墊片等,由彈性物質所構成之密封、一對應於窄口或廣口之副容器,或該副容器之支持或附掛結構、一調味料軟薄囊、一檸檬酸軟薄囊及一小蘇打軟薄囊;首先於主容器中置入適量之常溫或低溫之水及汽水調味料以製成汽水基底溶液,並置入檸檬酸,俟充分溶解以形成水溶液;其次,將小蘇打置入副容器本體;當主容器於立置且開啟時,可順利充填其內容物及置入副容器及其內容物;當封閉主容器之開口,隨即倒置主容器,副容器內之小蘇打即順利落入主容器內,與檸檬酸水溶液迅速發生化學反應,並立即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於常溫或低溫高壓下極易溶於水,稍靜置,待其溶於主容器內之水中,故此時主容器內即產生適於飲用之汽水;前述主、副容器內充填分置之檸檬酸與小蘇打,可互換於主、副容器內之收容位置,不致影響其化學反應與汽水之生成。
  8. 一種高內壓密閉容器使用之流體單向閥者,其結構為:一蓋頂平板,與外套及一圓柱狀高彈性塊,共同構成;該蓋頂平板,與該外套係固著接合,且其上具有同軸之貫通孔,一彈性塊,具有高張力性質,其原外徑略粗於外套之收容內徑,經引張後該彈性塊之外徑略小於該蓋頂平板之貫通孔與該外套之貫通孔,並得穿過此二貫通孔,釋放張力後該彈性塊復原並能充塞於外套之內,剪除彈性塊突出於蓋頂平板與外套之外部份即可;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注射針,由貫通孔之一側向貫通孔另側插入;該注射針頭,突出於之另側,並得向該側注入流體;當流體注射完畢,抽出注射針,該彈性塊由其自身之高彈性,自行封閉被注射針頭貫穿之孔,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與水密性;或,一圓形平板,其正中央設一中空之軸及管,於軸之尾端封閉,並設相正交之貫孔,軸上設二凸環;一長圓形高彈性中空之管,由軸之尾端向平板端套合於軸之外部,一O環再套合於管之外部並留於軸之最細部; 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球針,插入管中,當高壓流體經尾端開口注入時,高彈性中空之管受流體推開,向軸之尾端流入,該管受O環之約束,無法脫離軸;當流體注入完畢,抽出球針,原已注入之流體,受管之封阻,不得逸出,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性與水密性;或,一圓形平板,其正中央設一中空之軸及管,於軸之尾端封閉,並設一横切口;該横切口透過管,但不致令管切斷;又軸及管係高彈性且具硬度之材質構成;軸之外套入高彈性中空之管中;應用時係以一中空之球針,插入管中,球針尾端頂開横切口,並使其變形張開至,當高壓流體經尾端横切口注入時,高彈性中空之管受高壓之流體所推擠而張開,向軸之尾端流入;當流體注入完畢,抽出球針,横切口復原為原狀態,原已注入之流體,受管之封阻,不得逸出,故完成單向閥之作用,並能維持氣密性與水密性。
  9. 一種泛用型耐內壓之化學品容器之上蓋,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上蓋及一單向閥;該主容器上蓋與單向閥之間係為固著結合;該主容器上蓋具有一平頂面或一凸出之平頂面,得於其上設一貫通孔,以收容該單向閥之突出部,且與該平頂面平齊而不致於凸出於該平頂面;該單向閥,得為一軟質高彈性之彈性塊或為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中空之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為球針插入處之開口,具有有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
  10. 一種泛用型收容化學品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 主容器上蓋、一單向閥、及一彈性襯墊;該主容器上蓋具有一平頂面或一凸出之平頂面,得於其上設一貫通孔,以收容該單向閥之突出部,且與該平頂面平齊而不致於凸出於該平頂面;該單向閥,亦得由主容器上蓋移至固著裝置於主容器之器壁上且不致於影響封閉主容器及其氣密與水密性之其他任意適當位置,其裝設方式與裝設於主容器上蓋相同;該主容器上蓋,得增設一導管插入孔,並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以封閉該導管插入孔,並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又,該主容器上蓋及主容器,得各自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得為一軟囊主容器,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耐內壓容器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前述之單向閥,得為一彈性塊或為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流體,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流體;俟注入流體完成,拔出 球針,該球用氣門為球針插入處之開口,具有自行封閉能力,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
  11. 一種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具有: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單向閥、及一彈性襯墊;該主容器上蓋具有一平頂面或一凸出之平頂面,得於其上設一貫通孔,以收容該單向閥之突出部,且與該平頂面平齊而不致於凸出於該平頂面;該單向閥,亦得由主容器上蓋移至固著裝置於主容器之器壁上且不致於影響封閉主容器及其氣密與水密性之其他任意適當位置,其裝設方式與裝設於主容器上蓋相同;該主容器上蓋,或得增設一導管插入孔,並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以封閉該導管插入孔,並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容自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得為一軟囊主容器,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前述之單向閥,得為一彈性塊或為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中空之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 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有一高壓容器內收容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被球針插入處之開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內部高壓之氣密與水密狀態;進一步,主容器內收容已溶入甘味劑與香料之汽水基底溶液;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與對接頭經由單向閥,向主容器內注入適量之液態二氧化碳;俟二氧化碳溶入汽水基底溶液,即成適於飲用之汽水。
  12. 一種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包合:一主容器、一主容器上蓋、一副容器、一單向閥、及一彈性襯墊;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以化學法製作汽水使用: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中之副容器具有附掛或支持結構,以產生定位與隔離作用;使主容器於開口向上時,能定位該副容器之開口,高於主容器內已填充之檸檬酸水溶液之頂端表面,且該副容器之內收容小蘇打粉末;基於此定位與隔離作用,不致於使此兩異種化學物質提前於主容器尚未封閉前即行混合,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性之特徵者;但當加蓋封閉主容器開口使主容器呈密閉狀態時,即可倒置主容器,使得受附掛或支持結構所定位之副容器之開口向下,則該副容器之隔離作用隨即遭到被壞與取消,並使得其中內容之小蘇打得藉地心引力而下落於主容器之內,並與主容器內容之異種化學物質,即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並引發化學變化產生二氧化碳為其使用之目的者;該副容器,得附掛設置於主容器上蓋或附掛設置於主容器;更進一步,於副容器之開口處得加設防阻塞通道,避免副容器本體因受主容器內之碳酸水溶液,向已開啟封蓋之開口處流動而阻塞於主容器之頸部,得以順暢流出為其使用之目的與結構之特徵者;再更進一步,該副容器本體得由一密封之軟薄囊所構成,該軟薄囊中可預先填注或封入小蘇打;當須與其外部之檸檬酸水溶液相互混合前;將該軟薄囊之上端撕除或剪開,使其具有副容器本體應需具有之開口,再置入主容器之內後,隨即封閉主容器之開口即可;又該軟薄囊之薄膜,得以一層之單一結構或多於一層之複合結構所 構成;且軟薄囊與其附掛或支撐結構間之結合,係固著接合;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以物理法製作汽水使用:該主容器上蓋具有一平頂面或一凸出之平頂面,得於其上設一貫通孔,以收容該單向閥之突出部,且與該平頂面平齊而不致於凸出於該平頂面;該單向閥,亦得由主容器上蓋移至固著裝置於主容器之器壁上且不致於影響封閉主容器及其氣密與水密性之其他任意適當位置,其裝設方式與裝設於主容器上蓋相同;該主容器上蓋,或得增設一導管插入孔,並藉軟質彈性物構成之具有扣合作用之氣密封,以封閉該導管插入孔,並形成氣密與水密作用;前述之單向閥,得為一彈性塊或為一球用氣門;對以彈性塊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中空之針管插入該彈性塊,針管之開口伸入主容器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針管,該彈性塊為針管插入處所形成之微細管狀裂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之氣密與水密狀態;對以球用氣門為單向閥者,主容器外部有一高壓容器內收容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其末端為一球針插入該球用氣門,球針尾端之開口伸入單向閥之內部,向主容器內注入液態二氧化碳;俟注入液態二氧化碳完成,拔出球針,該球用氣門被球針插入處之開口自行封閉,以維持主容器內部高壓之氣密與水密狀態;主容器內收容已溶入甘味劑與香料之汽水基底溶液;主容器外部之一高壓容器內之液態二氧化碳,得以一導管經由單向閥,向主容器內注入適量之液態二氧化碳;俟二氧化碳溶入汽水基底溶液,即成適於飲用之汽水;主容器上蓋與主容器開口之間得設有一彈性材質之襯墊,該襯墊得呈墊片或O環之形態,令主容器開口被主容器上蓋封閉時,該主容器具有氣密與水密作用;該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具有一沿周邊緣,其上設有使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之間,能為閉鎖結合之結合結構;又,主容器與主容器上蓋,得各自具有隔熱結構,該隔熱結構係以二相互套合密封之硬質薄殼,其間得抽成真空或填注發泡物質者; 或,進一步,該主容器得為一軟囊主容器,該軟囊主容器由一硬質主容器環及一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所構成,該硬質主容器環及軟質可收摺之軟囊袋之間係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固著結合;該軟囊袋具有一層或多於一層壓合之軟質薄膜結構,且具有強抗張力與氣密、水密性質者;若該軟質薄膜結構多於一層者,其中可置入一或多於一層由經緯向纖維所編織之層,以強化其抗張力,避免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於高內壓下之體積膨脹。
  13. 一種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一導管組、一流體閥組、一填注插座及一底座;該填注插座其中包含有一對接頭,該對接頭係能配合密接一外接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上之單向閥之一種對接頭,並能保持氣密與水密狀況者;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彈性塊,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導管末端之一中空針管;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球用氣門,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導管末端之一球針;該填注設備,得設於一底座之上;該導管組連接儲氣瓶、流體閥組與對接頭,當按下流體閥之按鈕接通導管,儲氣瓶中之液態二氧化碳即經由導管與對接頭向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注入。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3所述之填注設備,進一步得增設:一壓持臂組、一主框架;於底座之上另得設一主框架及一壓持臂組,用以固定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及其單向閥對準填注插座其中之對接頭;更進一步,該導管組與對接頭之間,得插入一計量器;該計量器,得為一流量計或一容量計,用以對注入前述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中之液態二氧化碳作準確的計量;再進一步,該填注設備,得以一具有相當厚度與強度之透明可封閉式隔離窗以為隔離作用,該隔離窗置於關閉位置時,才有可能按入相關之閥,以啟動液態高壓二氧化碳之注入作業,作為安全裝置;對於使用頻度高者,其儲氣瓶之容量心遠大於家庭用者,故底座上之儲氣瓶得移至他處,僅以導管連接;該填注設備,得以採多於一組之並聯式配置,該並聯之任意兩組填注設備之間,以T型三 通管接頭接通。
  15. 一種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一導管組、一流體閥組、一填注插座、一壓持臂組、一容量計隔離窗、一主框架及一含外殼之底座;一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被倒插置放於填注設備之填注插座上;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中已預充汽水基底溶液;一壓持臂壓持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一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經高壓導管組,接於填注插座之注液對接頭之一端,一流體閥組插接於導管組中;該流體閥組係常閉型,當壓下按鈕即接通流體閥兩側之導管,令液態二氧化碳得以由高壓端向低壓端流通;對接頭之另一端,經單向閥插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中;當壓下流體閥之按鈕即能向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中注入高壓液態二氧化碳;俟注液完成,旋開保護旋蓋,取出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靜候數分鐘,即得即可飲用之汽水;進一步,一計量器,得插接於導管組中,該計量器得為流量計或容量計;該容量計,插接於導管組中,經由容量計之外罩之開口,可觀察其中玻璃管中液態二氧化碳高度;又該玻璃管其向外之表面具有刻度及數值,以供觀測並判定實際之注液量者;該填注設備具有一圓筒狀之主框架,該主框架係固著裝設於一底盤之上;該主框架上下兩端設有溝槽,以收容一透明材質之保護旋蓋;該主框架正面設有開口,以取置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又,該主框架上設有孔,以定位流體閥相關之按鈕;當旋轉完全開啟保護旋蓋,則保護旋蓋上之孔已旋至適當位置,並露出流體閥組之充填按鈕;當旋轉完全關閉保護旋蓋,則保護旋蓋上之孔已旋至適當位置並露出流體閥組之注液按鈕;一壓持臂組,固著裝設於主框架之內側;該壓持臂組其中,一壓持臂導軌,固著裝設於主框架之內側,其下端設有一具有開孔之伸耳,用以固定一張力彈簧之一端;該壓持臂導軌,其上端中央設有一長型開槽,以收容壓持臂滑板與壓持臂滑車之固著結合處;壓持臂滑車具有滑輪;該滑輪貼合於壓持臂導軌之表面,並沿長型開槽方向滑動;該滑車下端設有一具有開孔之伸耳,用以固定該張力彈簧之另一端;壓持臂滑板其中央肋片樞接一壓持臂於軸處,致壓持臂得沿軸 作有限角度之旋動;該壓持臂近壓持臂導軌之一側,較軸之另一側為重,致受重力影響而稍下垂;當插入一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於填注插座上,且推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至定位時,壓持臂之底面轉至貼合於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之底面,且受張力彈簧之拉引以壓握並固定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一背墊之一側,係固著裝設於主框架之一側;一儲氣瓶受束帶與背墊之拘束,固定於底座之上;該儲氣瓶內有一導液頭落於儲氣瓶底部,該導液頭經軟質導管與儲氣瓶之外通閥相接;該外通閥另端出口外接於導管組;一外殼組,其中包含:一頂蓋、一底座、一前殼與一後殼,用以收容整組填注設備;一填注插座,其中包含:一設有支軸承臂之底盤、一支軸、一接頭座、一彈簧、一接頭滑套與一對接頭;該接頭座藉支軸裝設於支軸承臂之上;接頭滑套套接於接頭座之外,並藉彈簧頂開;接頭滑套之兩側開設導槽,其中支軸貫通導槽,接頭滑套中間平面之中心設一開口,以容納該對接頭於接頭滑套之中伸縮;該對接頭固定裝設於接頭座之中軸,並與接頭滑套及彈簧同軸;對接頭之另一端與導管接通;對接頭、接頭座、接頭滑套及彈簧等之共同中軸與支軸正交;致對接頭、接頭座、接頭滑套及彈簧等,得繞支軸作有限度之旋轉;進一步,對一營業用之填注設備,其中之儲氣瓶,應改用大容量者,並得移設於他處;填注設備得採多於一組之並聯式配置;其導管端與儲氣瓶之外通閥之出口接通,另一端於與另一組填注設備並聯;該填注設備並聯之任意兩組之間,以T型三通管接頭接通。
  16. 一種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儲氣瓶、一導管、一流體閥、一填注插針式對接頭;該填注插針式對接頭係能配合密接一外接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上之單向閥之一種對接頭,並能保持氣密與水密狀況者;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彈性塊,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導管末端之一中空針管;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球用氣門,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導管末端之一球針; 該導管組連接儲氣瓶、流體閥與對接頭,當開啟流體閥,儲氣瓶中之液態二氧化碳即經由導管與對接頭向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注入;進一步,該儲氣瓶,得置入並收容於一盒狀之外殼內,以便於攜行。
  17. 一種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其中包含:一含有壓入式流體洩放閥之儲氣瓶、一填注插針式對接頭;該填注插針式對接頭係能配合密接一外接之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其上之單向閥之一種對接頭,並能保持氣密與水密狀況者;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彈性塊,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中空針管;若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之單向閥為球用氣門,則該對接頭之形式則為一球針;該填注插針式對接頭插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上蓋之單向閥,當壓下儲氣瓶以開啟流體洩放閥,儲氣瓶中之液態二氧化碳即經由對接頭向該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注入。
  18. 一種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其中包含:一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及一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或僅含前二者其中之任一者;該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包含:一化學法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及一份化學原料包(分别裝於二軟薄囊之檸檬酸與小蘇打)及一汽水調味料包;該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包含:一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及一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及一份汽水調味料;該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即為一種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之汽水製造系統,係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與其相關之汽水原料與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等,置於汽水之消費者端或販售汽水供消費飲用之營業現場,當場製造即時可以飲用之汽水者;進一步,該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亦得為一種個人式或家庭式之汽水製造系統,以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與其相關之汽水原料與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等,置於汽水之消費者端,當場製造即時可以飲用之汽水者。
  19. 一種支援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之液態二氧化碳配送系統,其中包含:一中央調配部、一地區配送部、 一末端分配部等三階層;該中央調配部,負責統籌調配全國液態二氧化碳分散於各地區之總儲量;該地區配送部,具有地區性用量之大型儲槽,負責地區性液態二氧化碳裝瓶與配送作業;該末端分配部隸屬於商業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即一商業型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係對其鄰近家庭型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提供液態二氧化碳家庭型儲氣瓶之置換服務;亦即一商業型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對其鄰近所有家庭型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其中之分散式化學法汽水製造系統及分散式物理法汽水製造系統,提供原料之補充作業與服務者。
  20. 一種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其中包含:於營業現場,設置有物理法製造汽水之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化學法製作汽水之原料、及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等,並以上述設備、原料、容器等,具有能力當場製售立即可飲之新鮮汽水,以提供終端消費者於該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之營業現場購買飲用者;其主要營業內容為:在營業現場當場製作立即可以飲用之新鮮汽水,該新鮮汽水之配方得由該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自行設計調配或由分散式汽水製造系統業者統一供應,且將各種配方調製而成之新鮮汽水基底溶液,分置並陳列於營業現場,供消費者依其各自之喜好自由選購者;其次要營業內容為:販售家庭型液態二氧化碳填注設備及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或化學法製作汽水之原料包,及販售汽水基底溶液調味包或桶裝汽水基底溶液;或收費服務以換置家庭型液態二氧化碳儲氣瓶,維修填注設備及製作汽水之耐內壓容器等;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與終端消費者之定義與區分: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之實質形式,得為:移動式攤販(將填注設備附掛或架設於動力式或非動力式之輪型載具)或固定式攤販、專業冷飲汽水店、冰果店、原有之餐飲類營業場所,如:飯店,酒店,酒吧,夜總會等等...,附加增設之現場製作汽水部門以服務消費者之實際消費需求者;原有之非餐飲類營業場所或非營業場所或機構,非純粹為服務 其本身所屬人員使用,但因有實際消費需求而增設現場製作汽水以販售或提供汽水予非其本身所屬人員之消費用者;或將製作汽水原料或填注設備附掛或架設於陸地行駛、空中飛行或江、湖、海、洋航海等乘人載具之中,或類似於旅館業、博奕業、體育競技場館或娛樂場所...等等行業中使用;該等行業雖對消費者未收取其販賣汽水之費用,但消費者原本即為接受其服務並收取費用之對象,其販賣汽水之費用已隱含於其單筆或多於一筆之整體消費金額之中者;終端消費者:任一個人、家庭或機構、團體,其以汽水原料、方法或設備等製成之汽水;但並未提供該個人、家庭或團體成員以外之任何個人或團體之成員使用或消費;但,若任一機構或團體,具有對內部成員之餐飲服務,且其成員對該餐飲服務有付費之義務者;不論其結算或付費方式,其消費為依次結算或按月結算或自其成員之薪資中扣除費用,均不得視之為終端消費者,並應歸屬於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之分類者;根據以上對微型商業小實體模型與終端消費者之定義與區分,各自依其不同之定義,得遵守相關法規分别訂立不同之銷售、租賃或授權契約,以作為規範彼此相互間之權義者。
  21. 一種碳酸水製備設備,係用於商業小實體之營業現場;其中包含:一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密閉容器,該密閉容器之殼體係雙層套合且其間置入保溫隔離層,一水位控制流體閥,一液態二氧化碳注入管,一碳酸水引出管;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位,受水位控制流體閥之控制,保持於適當之水位;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係經外部冷卻系統冷卻至0~5℃;液態二氧化碳由注入管注入該密閉容器內,並溶解於水中,便產生了碳酸水;已生成之碳酸水則經由碳酸水引出管引出。
  22. 一種碳酸水製備設備,係用於商業小實體之營業現場;其中包含:一具有氣密與水密性質之密閉容器,該密閉容器之殼體係雙層套合且其間置入保溫隔離層,一水位控制流體閥,一液態二氧化碳注入管,一碳酸水引出管,一冷媒吸熱管;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位,受水位控制流體閥之控制,保持於適當之水位;該密閉容器內之水,係經內部冷卻管冷卻至0~5℃;液態二氧化碳由注入管注入該密閉容器內,並溶解於水中,便產生了碳酸水; 已生成之碳酸水則經由碳酸水引出管引出。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之副容器,新創作一具二氧化碳加壓之新型噴水火箭:其中包含:一主容器、一副容器或其支持、附掛結構;進一步,其中包含:適量之小蘇打及適量之檸檬酸,或一收容適量之小蘇打粉末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及一收容適量之檸檬酸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及一附蓋之噴嘴,一火箭之頭部及尾部;以一主容器,其中內置水,先將內置檸檬酸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撕開並將內容物置入主容器中,充分溶解以形成水溶液;其次,將適量之小蘇打粉末置入副容器本體中;或將收容小蘇打粉末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上端撕開,並將內容物置入副容器本體中;或將收容小蘇打粉末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上端撕開,並將其依任意現行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接合於副容器之支持或附掛結構上以形成含內容物之副容器本體;當主容器於立置時,可順利充填其內容物及置入副容器及副容器之內容物,此時主容器之開口呈開啟狀態,而副容器因本新型之定位及隔離作用,其內容物不致於與主容器之內容物提前混合並發生化學反應;當封閉主容器之開口,裝設火箭之頭部及尾部後,且倒置主容器時,則副容器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順利落入主容器內,並與主容器內之檸檬酸水溶液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氣體;當抽出插銷開啟噴嘴蓋,大量水含二氧化碳氣體即由噴嘴噴出,並推動二氧化碳噴水火箭往噴出之相反方向飛去,且此流體之噴出,因本新型之防阻塞通道而順暢,不致於阻塞。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之副容器,新創作一具二氧化碳加壓之新型噴水槍:其中包含:一主容器、一副容器或其支持、附掛結構;更進一步,其中包含:適量之小蘇打及適量之檸檬酸,或一收容適量之小蘇打粉末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及一收容適量之檸檬酸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一附蓋及閥之噴水槍; 以一主容器,其中內置水,先將內置檸檬酸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撕開並將內容物置入主容器中,充分溶解以形成水溶液;其次,將適量之小蘇打粉末置入副容器本體中;或將收容小蘇打粉末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上端撕開,並將內容物置入副容器本體中;或將收容小蘇打粉末密封之薄膜囊狀容器上端撕開,並將其依任意現行可能之既有工法,固著接合於副容器之支持或附掛結構上以形成含內容物之副容器本體;當主容器於立置時,可順利充填其內容物及置入副容器及副容器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此時主容器之開口為開啟狀態,其內容物不致於與主容器之內容物混合並提前發生化學反應;當以附設槍體之蓋封閉主容器之開口,且倒置主容器時,則副容器之內容物(小蘇打粉末)順利落入主容器內,並與主容器內之檸檬酸水溶液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大量之二氧化碳氣體;當手握槍柄,並壓下扳機,以開啟閥,水含二氧化碳氣體即經由導管,自噴嘴噴出;此二氧化碳加壓噴水槍,可為一兒童安全玩樂之玩具。
TW101218100U 2012-09-19 2012-09-19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TWM464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8100U TWM464009U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8100U TWM464009U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4009U true TWM464009U (zh) 2013-11-01

Family

ID=4999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8100U TWM464009U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4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7044B1 (en) Beverage container device
CN102448841B (zh) 罗纹水钉
US20110253725A1 (en) Multi-port beverage and food containers
WO2013138490A1 (en) Beverage container device
CN202800045U (zh) 牛樟芝茶叶与具有该牛樟芝茶叶的茶叶包装
TWM464009U (zh) 一種節能環保之分散式汽水製造產業鏈、系統及設備
TW201343085A (zh) 自己做汽水;既輕鬆,又有趣!
WO2016179483A3 (en) Foaming pressurized beverage
US20220297921A1 (en) System to hold multiple beverage containers
US20090020542A1 (en) Self-cooling plastic drink bottle
US20190053509A1 (en) Nitrous oxide mixtures and methods of use
CN207645025U (zh) 一种便携式保鲜杯套装
CN205574704U (zh) 速溶固体饮料颗粒内藏式免调配一次性饮料纸杯
CN212357197U (zh) 非接触式能量装置
CN207107447U (zh) 一种组合式饮料杯套装
KR20140002943U (ko) 음료제품 홍보 및 음료 혼합 기능을 갖는 휴대용 컵 보관용기
JP3185937U (ja) 炊飯後乾燥した米雑穀入り缶
JP3234481U (ja) ビール風味のホエイ飲料缶構造
CN206914938U (zh) 一种调味菜包装袋
CN201055204Y (zh) 容水瓶的冷泡结构
TWM619319U (zh) 具啤酒風味之乳清飲料罐裝結構
CN201056389Y (zh) 便于对饮品进行保藏的饮料瓶
CN202009627U (zh) 水产品活体包装物
CN107279329A (zh) 一种饮料的加工工艺
KR20090004375U (ko) 이중용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