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1760U -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1760U
TWM461760U TW102207879U TW102207879U TWM461760U TW M461760 U TWM461760 U TW M461760U TW 102207879 U TW102207879 U TW 102207879U TW 102207879 U TW102207879 U TW 102207879U TW M461760 U TWM461760 U TW M4617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surface
angle
boundary
opt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7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文傑
葉志庭
林明傳
李修平
Original Assignee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207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1760U/zh
Priority to CN201310220920.XA priority patent/CN104121545A/zh
Publication of TWM461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1760U/zh
Priority to US14/264,073 priority patent/US9234641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4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reflectors and ref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3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3/31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3/315Optical layout thereof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04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 G02B19/0028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refractive and reflective surfaces, e.g. non-imaging catadioptric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33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 G02B19/0047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for use with a light source
    • G02B19/0061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for use with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source comprising a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091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3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F21W2121/00
    • F21W2131/10Outdoor lighting
    • F21W2131/103Outdoor lighting of streets or ro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光學元件與光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光學透鏡與應用光學透鏡的光源裝置。
近年來,隨著半導體科技的進步,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已可以發出高亮度的光束,且發光效率不斷提升。相較於一些傳統光源,LED光源具有省電、體積小以及使用壽命長之優點。因此,LED光源在已漸漸取代傳統光源,並廣泛地應用在照明方面的領域,例如車燈、路燈以及檯燈等。
一般用於照明的LED光源的半值角約為120度,且正向的出光強度較高,側向的出光強度較弱,呈郎伯型分布(Lambertian distribution)。因此,若將LED光源直接應用於球泡燈中,會使球泡燈的可發光角度受限,與其照明側相對的方向出光效果較差。為了增加燈具的照明角度,有些LED球泡燈會加裝具有擴散作用的燈罩。然而,即使加裝此類燈罩可使LED球泡燈照明側的相對方向的出光強度提升,但仍不足以符合全周光的需求,例如Energy Star的全周光規範。其中Energy Star的全周光規範要求燈具的光束在出光角度為0度至135度之間的出光強度與其平均值的差異小於20%。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光學透鏡,其能重新分配光束並應用於光源裝置。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光源裝置,其能提供範圍較廣的出光角度並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
本新型創作的光學透鏡包括一第一出光面、一全反射面、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三出光面以及一入光面。入光面位於第一出光面的一對向側。光學透鏡具有一光軸,且光軸通過第一出光面與入光面。全反射面連接第一出光面而在第一出光面與全反射面之間形成一第一交界,其中在光軸上定義一參考點時,第一交界與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一連線與光軸相交一第一夾角,第一夾角介於30度至60度之間,且參考點指向全反射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一方向與全反射面在那一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反射角大於一全反射臨界角。第二出光面連接全反射面並與全反射面相對,第二出光面與全反射面之間形成一第二交界。第二交界與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二連線與第一連線相交一第二夾角,第二夾角介於10度至30度之間。第三出光面連接第二出光面而在第二出光面與第三出光面之間形成一第三交界,且 第二出光面與第三出光面位在第二交界與光軸之間。
本新型創作的光源裝置包括前述的光學透鏡以及一光源。光源具有一發光面,參考點位於發光面上,光源所發出的一光束通過光學透鏡的入光面後,該光束的一部分射向光學透鏡的全反射面並被全反射而自光學透鏡的第二出光面離開該光學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參考點指向第一出光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二方向與第一出光面在那一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反射角小於全反射臨界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參考點指向第三出光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三方向與第三出光面在那一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反射角小於全反射臨界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交界位在第二連線上,且第三交界與第二交界之間的距離為第二連線的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透鏡更包括一參考底面,位於第一出光面的對向側。參考底面分別連接於第三出光面與入光面。第三出光面與參考底面之間形成一第四交界。第四交界與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三連線與第二連線相交一第三夾角,第三夾角介於20度至40度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入光面構成一凹槽結構。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全反射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軸與光源的發光面的法線重疊。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光學透鏡利用多個出光面與全反射面引導光源的光束,其中在光軸上定義參考點時,參考點指向全反射面上的任一點的第一方向與全反射面在那一點的法線相交反射角,反射角大於全反射臨界角。另外,由於參考點位於光源的發光面上而使光源朝向光學透鏡發光,光源的光束由光學透鏡的多個出光面往外發光,並透過全反射面反射光束以朝向相異於自第一出光面離開的光束的一側發光(即大於180度的出光角度)。據此,本新型創作的光學透鏡能應用於光源裝置並分配光源的光束,而使光源裝置能提供範圍較廣的出光角度並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光源裝置
12‧‧‧光源
12a‧‧‧發光面
14‧‧‧底座
100、100a、100b‧‧‧光學透鏡
110、110b‧‧‧第一出光面
120、120b‧‧‧全反射面
130、130b‧‧‧第二出光面
140、140b‧‧‧第三出光面
150‧‧‧參考底面
152‧‧‧凸起部
160、160a‧‧‧入光面
17‧‧‧印刷電路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L‧‧‧光軸
L1‧‧‧第一連線
L2‧‧‧第二連線
L3‧‧‧第三連線
N1、N2、N3‧‧‧法線
O‧‧‧參考點
P1、P2、P3‧‧‧點
S0‧‧‧轉折線
S1‧‧‧第一交界
S2‧‧‧第二交界
S3‧‧‧第三交界
S4‧‧‧第四交界
α1‧‧‧第一夾角
α2‧‧‧第二夾角
α3‧‧‧第三夾角
θ1、θ2、θ3‧‧‧反射角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爆炸圖。
圖2是圖1的光源模組的側視圖。
圖3是圖2的光學透鏡的側視圖。
圖4與圖5是圖2的光源模組的出光強度與出光角度的關係圖。
圖6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光學透鏡的側視圖。
圖7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光學透鏡的側視圖。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爆炸圖。圖2是圖1的光源模組的側視圖。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光源裝置10包括光學透鏡100以及光源12。光源12例如為發光二極體晶片,其具有發光面12a,而發光面12a可為發光二極體晶片設置於基板凹槽中並經過封裝後而定義,但不限於此。於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2的基板可不具有凹槽,發光面12a可為球面或非球面。在圖1中,光源12配置於光學透鏡100下方並設置於一印刷電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PCB)17上,而光學透鏡100與光源12安裝於底座14上。因此,光源裝置10可以作為獨立燈具。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裝置10亦可省略使用底座14,而直 接將光學透鏡100與光源12安裝於固定處,例如是牆壁或是電路板上,用以作為固定燈具,本新型創作不限制光源裝置10的種類。
圖3是圖2的光學透鏡的側視圖。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透鏡100包括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第三出光面140、參考底面150以及入光面160。入光面160位於第一出光面110的一對向側。光學透鏡100具有一光軸L,且光軸L通過第一出光面110與入光面160。全反射面120連接第一出光面110,而第一出光面110與全反射面120之間定義為第一交界S1。第二出光面130連接全反射面120並與全反射面120相對,第二出光面130與全反射面120之間形成第二交界S2。第三出光面140連接第二出光面130而在第二出光面130與第三出光面140之間形成第三交界S3。參考底面150連接於第三出光面140而在第三出光面140與參考底面150之間形成第四交界S4,而入光面160連接於參考底面150。光源12的發光面12a可與光學透鏡100具有一空氣間隔,發光面12a朝向光學透鏡100發光。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面12a與光學透鏡100間亦可填充其他折射率低於光學透鏡100的介質。在圖1至圖3中,第一出光面110繪示為近似m型的曲面,因此第一出光面110在圖1中繪示為具有一轉折線S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出光面110可以是連續的曲面而不具有明顯的轉折線S0。此外,參考底面150是指一參考面,其可以為光學透鏡100的表面結構或是由第三出光面140的第三交界S3的相反側的邊界所構成的虛擬 表面。具體而言,光學透鏡100的參考底面150可以另外連接有凸起部152,凸起部152設置於參考底面150的周邊,用以在參考底面150上形成容置光源12的空間,但本新型創作不限制凸起部152的設置與否。換言之,在凸起部152的設置下,參考底面150並非光學透鏡100的表面結構,而是由第三光面140連接於凸起部152的邊界所構成的虛擬表面。
更進一步的說,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透鏡100的形狀實際上是沿著光軸L呈現對稱設置,且光軸L通過第一出光面110與入光面160,其中光軸L上可定義出參考點O。如圖1所示,自光軸L起,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及第三出光面140相連。另外,可於第一出光面110對向側定義與第三出光面140相連的參考底面150,並設置與參考底面150相連的入光面160。
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L上定義參考點O時,第一交界S1與參考點O彼此相連構成第一連線L1。同樣地,第二交界S2與參考點O彼此相連構成第二連線L2,而第三交界S3位在第二連線L2上。第四交界S4與參考點O彼此相連所構成第三連線L3。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出光面130與第三出光面140位在通過第二交界S2且與光軸L平行的平面與光軸L之間,而第二出光面130與全反射面120至少部份相對設置。因此,第二出光面130可視為是從第二交界S2往光軸L的方向內縮,使其與第三出光面140的相接處(第三交界S3)介於第二交界S2與光軸L 之間。
另一方面,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在光軸L上定義參考點O時,參考點O指向全反射面120上的任一點的方向,例如是參考點O指向全反射面120上的點P1的第一方向D1,與全反射面120在點P1的法線N1相交一反射角θ1。同樣地,參考點O指向第一出光面110上的任一點的方向,例如是參考點O指向第一出光面110上的點P2的第二方向D2,與第一出光面110在點P2的法線N2相交一反射角θ2,而參考點O指向第三出光面140上的任一點的方向,例如是參考點O指向第三出光面140上的點P3的第三方向D3,與第三出光面140在點P3的法線N3相交一反射角θ3。在本實施例中,反射角θ1大於全反射臨界角(未繪示),而反射角θ2與反射角θ3小於全反射臨界角。當光束進入光學透鏡100後,於光束的方向與光束在光學透鏡100上的入射點的法線相交的入射角大於全反射臨界角時,光束產生全反射,而在光束的方向與光束在光學透鏡100上的入射點的法線相交的入射角小於全反射臨界角時,光束產生折射。光學透鏡100的全反射臨界角的角度大小取決於光學透鏡100的材質。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透鏡100的材質為可透光材質,例如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他實施例中的光學透鏡的材質也可以是玻璃、壓克力或是其他可透光的高分子材質,並可依據需求加入擴散粒子。
在本實施例中,參考點O位於光源12的發光面12a上,並且光源12朝向光學透鏡100發光。於組裝精度較佳的情況,光 學透鏡100的光軸L可以與光源12的發光面12a的法線重疊,且參考點O可以位於光源12的發光面12a的中心。此時,入光面160構成凹槽結構,且凹槽結構例如是沿光軸L呈現對稱的球面凹槽,以使光束可以均勻地從入光面160向外發射。當光源12的光束發射至光學透鏡100時,光束的發射方向會與光束在光學透鏡100上的入射點的法線相交一入射角,並且光束會依據入射角的大小而產生折射。
在本實施例中,當光源12所發出的光束通過入光面160而往光學透鏡100的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發射時,由於參考點O位在發光面12a上,因此光束的發射方向可視為是參考點O指向光學透鏡100的表面上的任一點的方向(如圖2的箭頭所示)。因此,部份光束沿第一方向D1發射至全反射面120,並與全反射面120在點P1的法線N1相交反射角θ1。同時,部份光束沿第二方向D2發射至第一出光面110,並與第一出光面110在點P2的法線N2相交反射角θ2,而部份光束沿第三方向D3發射至第三出光面140,並與第三出光面140在點P3的法線N3相交反射角θ3。此時,由於反射角θ1大於全反射臨界角,發射至全反射面120上的部分光束在全反射面120上產生全反射,並從第二出光面130射出。同時,由於反射角θ2與反射角θ3小於全反射臨界角,發射至第一出光面110與第三出光面140上的部分光束分別在第一出光面110與第三出光面140產生折射,並分別從第一出光面110與第三出光面140 射出,以在第一出光面110與第三出光面140的外側發光。
由此可知,光源裝置10的光源12從第一出光面110、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向外發光,其中從第一出光面110射出的光束可經由折射而涵蓋第一出光面110與全反射面120的外側,而全反射面120將部分光束反射至第二出光面130,能用以提昇光源12的發光面12a的相反側的出光效果,以彌補光源12發光角度難以超過180度的缺點。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軸L為光源12的發光面12a的法線。因此,在光學透鏡100的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沿著光軸L呈現對稱設置時,光源裝置10可以具有對稱的出光效果。
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交界S1與參考點O彼此相連所構成的第一連線L1與光軸L相交第一夾角α1,而第一夾角α1介於30度至60度之間。第二交界S2與參考點O彼此相連所構成的第二連線L2與第一連線L1相交第二夾角α2,而第二夾角α2介於10度至30度之間。藉此,光學透鏡100可將來自光源12的光束分配成超過180度的出光角度。另外,還可藉由選擇性的搭配以下特徵,使光學透鏡100可更均勻分配光源12的光束。例如,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三交界S3可位在第二連線L2上,且第三交界S3與第二交界S2之間的距離可為第二連線L2的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於另一些實施例中,第四交界S4與參考點O彼此相連所構成的第三連線L3與第二連線L2相交第三夾角α3,而第三夾角α3可介於20度至40度之間。另一方面,在本實 施例中,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皆為曲面。曲面包括球面、非球面或其組合。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皆為球面,然而在一些照度較均勻的設計中,第一出光面110與全反射面120可為一非球面,而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亦可為一非球面。經由上述的設計,光源裝置10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但本創作不需限定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二出光面130以及第三出光面140都設置為曲面的設計。
圖4與圖5是圖2的光源模組的出光強度與出光角度的關係圖,其中圖5為圖4的關係圖以出光角度作為橫軸的而出光強度作為縱軸的平面關係圖。請參考圖3至圖5,在本實施例中,光源裝置10的光學透鏡100經由上述的設計方式提高出光效果,其中第一夾角α1為37度,第二夾角α2為21.33度,而第三夾角α3為31.67度,且第三交界S3與第二交界S2之間的距離約為第二連線L2的長度的二分之一。將光源裝置10進行出光測試,可以得到如圖4與圖5的出光強度(單位:坎德拉(Candela,cd))與出光角度的關係圖。在圖4中,關係圖的中心點可視為是參考點O,而出光角度為0度的軸線可視為是光軸L。從圖4可以得知,光源裝置10的出光角度超過300度,亦即光源裝置10的相對兩側的出光角度超過150度。據此,光源裝置10具有較廣的出光角度。此外,根據Energy Star的全周光規範,光源裝置10在相對兩 側的出光角度0度至135度之間的出光強度與其平均值的變化差異需小於20%。從圖5的關係圖可以看出,出光角度0度至135度的發光強度的範圍約介於6.5至9.5之間,而平均值約為8。因此,光源裝置10在相對兩側的出光角度0度至135度之間的出光強度與其平均值的變化差異約為18.75%,符合Energy Star的全周光規範所述變化差異需小於20%的規定。據此,光源裝置10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
圖6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光學透鏡的側視圖。請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透鏡100a與光學透鏡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光學透鏡100a的入光面160a為沿光軸L對稱的平面。更進一步地說,光學透鏡100a的入光面160a構成圓筒形凹槽。由此可知,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光學透鏡的入光面的形狀,其可依據需求選擇構成球面凹槽、筒狀凹槽或非球面凹槽。其中,藉由非球面凹槽的光學面設計,入光面160可適當分配光源12的光束,使光束的強度均勻分配至第一出光面110、全反射面120、第三出光面140,以改善光源裝置10使其可投射出照度均勻的光型。
圖7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光學透鏡的側視圖。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透鏡100b與光學透鏡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光學透鏡100b的第一出光面110b、全反射面120b、第二出光面130b與第三出光面140b皆為平面。由此可知,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光學透鏡的第一出光面、全反射面、第二出光面與第三出光面的形狀,其可依據需求選擇為平面、曲面或多段斜 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光學透鏡利用多個出光面與全反射面引導光源的光束,其中在光軸上定義參考點時,參考點指向全反射面上的任一點的第一方向與全反射面在那一點的法線相交反射角,反射角大於全反射臨界角。參考點用以模擬光源的一起點。當光源所發出的一光束通過光學透鏡的入光面後,光源的光束透過多個出光面往外發光,並透過全反射面反射使光束朝出光角度大於180度的方向發射,以增加光源裝置的出光角度、出光強度與均光性。據此,本新型創作的光學透鏡能應用於光源裝置並引導光源裝置的光束,而光源裝置能提供範圍較廣的出光角度並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光學透鏡
110‧‧‧第一出光面
120‧‧‧全反射面
130‧‧‧第二出光面
140‧‧‧第三出光面
150‧‧‧參考底面
152‧‧‧凸起部
160‧‧‧入光面
L‧‧‧光軸
L1‧‧‧第一連線
L2‧‧‧第二連線
L3‧‧‧第三連線
O‧‧‧參考點
S1‧‧‧第一交界
S2‧‧‧第二交界
S3‧‧‧第三交界
S4‧‧‧第四交界
α1‧‧‧第一夾角
α2‧‧‧第二夾角
α3‧‧‧第三夾角

Claims (21)

  1. 一種光學透鏡,具有一光軸,包括:一第一出光面,且該光軸通過該第一出光面;一全反射面,連接該第一出光面而在該第一出光面與該全反射面之間形成一第一交界,其中在該光軸上定義一參考點時,該第一交界與該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一連線與該光軸相交一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介於30度至60度之間,且該參考點指向該全反射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一方向與該全反射面在該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該反射角大於一全反射臨界角;一第二出光面,連接該全反射面並與該全反射面相對,該第二出光面與該全反射面之間形成一第二交界,該第二交界與該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二連線與該第一連線相交一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介於10度至30度之間;一第三出光面,連接該第二出光面而在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三出光面之間形成一第三交界,且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三出光面位在該第二交界與該光軸之間;以及一入光面,位於該第一出光面的一對向側,且該光軸通過該入光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參考點指向該第一出光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二方向與該第一出光面在該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該反射角小於該全反射臨界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參考點指 向該第三出光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三方向與該第三出光面在該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該反射角小於該全反射臨界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第三交界位在該第二連線上,且該第三交界與該第二交界之間的距離為該第二連線的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更包括一參考底面,位於該第一出光面的一對向側,該參考底面分別連接於該入光面與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三出光面與該參考底面之間形成一第四交界,該第四交界與該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三連線與該第二連線相交一第三夾角,該第三夾角介於20度至40度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入光面構成一凹槽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第一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全反射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第二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透鏡,其中該第三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11. 一種光源裝置,包括: 一光學透鏡,具有一光軸,包括:一第一出光面,且該光軸通過該第一出光面;一全反射面,連接該第一出光面而在該第一出光面與該全反射面之間形成一第一交界,其中在該光軸上定義一參考點時,該第一交界與該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一連線與該光軸相交一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介於30度至60度之間,且該參考點指向該全反射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一方向與該全反射面在該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該反射角大於一全反射臨界角;一第二出光面,連接該全反射面並與該全反射面相對,該第二出光面與該全反射面之間形成一第二交界,該第二交界與該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二連線與該第一連線相交一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介於10度至30度之間;一第三出光面,連接該第二出光面而在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三出光面之間形成一第三交界,且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三出光面位在該第二交界與該光軸之間;以及一入光面,位於該第一出光面的一對向側,且該光軸通過該入光面;以及一光源,具有一發光面,該參考點位於該發光面上,該光源所發出的一光束通過該光學透鏡的該入光面後,該光束的一部分射向該光學透鏡的該全反射面並被全反射而自該光學透鏡的該第二出光面離開該光學透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參考點指向該第一出光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二方向與該第一出光面在該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該反射角小於該全反射臨界角。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參考點指向該第三出光面上的任一點的一第三方向與該第三出光面在該點的法線相交一反射角,該反射角小於該全反射臨界角。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第三交界位在該第二連線上,且該第三交界與該第二交界之間的距離為該第二連線的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光學透鏡更包括一參考底面,位於該第一出光面的該對向側,該參考底面分別連接於該入光面與該第三出光面,該第三出光面與該參考底面之間具有一第四交界,該第四交界與該參考點彼此相連所構成的一第三連線與該第二連線相交一第三夾角,該第三夾角介於20度至40度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入光面構成為一凹槽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第一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全反射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第二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第三出光面為一平面、一曲面或多段斜率不相同的平面所構成的一彎折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光軸與該光源的該發光面的法線重疊。
TW102207879U 2013-04-29 2013-04-29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TWM461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7879U TWM461760U (zh) 2013-04-29 2013-04-29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CN201310220920.XA CN104121545A (zh) 2013-04-29 2013-06-05 光学透镜与光源装置
US14/264,073 US9234641B2 (en) 2013-04-29 2014-04-29 Optical lens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7879U TWM461760U (zh) 2013-04-29 2013-04-29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1760U true TWM461760U (zh) 2013-09-11

Family

ID=49629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7879U TWM461760U (zh) 2013-04-29 2013-04-29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34641B2 (zh)
CN (1) CN104121545A (zh)
TW (1) TWM46176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3367A (zh) * 2014-07-17 2020-01-17 首尔半导体(株) 光漫射透镜和发光装置
TWI770275B (zh) * 2017-11-15 2022-07-11 光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光模組
US11421853B2 (en) 2017-11-15 2022-08-23 Leotek Corporation Light distribution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8218A (zh) * 2013-08-27 2015-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透鏡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複合透鏡的光源裝置
TWI609207B (zh) * 2014-08-19 2017-12-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ed光源模組及其透鏡
JP7266961B2 (ja) 2015-12-31 2023-05-01 晶元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発光装置
CN107193065B (zh) * 2017-07-10 2019-06-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CN209926259U (zh) * 2019-03-20 2020-01-10 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相应的车灯和车辆
CN219120403U (zh) * 2022-06-10 2023-06-02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1261B1 (ko) 2005-05-23 2006-12-26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Led 확산 렌즈
CN100399593C (zh) * 2005-09-09 2008-07-0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边射式发光二极管及其封装镜
US7524098B2 (en) 2006-10-12 2009-04-28 Dicon Fiberoptics, Inc. Solid-state lateral emitting optical system
CN102282416B (zh) * 2009-11-04 2013-04-10 纳卢克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201568778U (zh) 2009-11-10 2010-09-01 东莞莹辉灯饰有限公司 新型照明灯具
TWM381732U (en) 2009-12-15 2010-06-01 jia-mao Li High-efficiency sideward-projecting refraction object
JP2011228226A (ja) 2010-04-23 2011-11-10 Panasonic Corp 照明用レンズ、発光装置、面光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235594A (zh) * 2010-05-04 2011-11-09 艾迪光电(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led发光模块
CN201731297U (zh) * 2010-05-04 2011-02-02 艾迪光电(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led发光模块
TWM415245U (en) 2011-06-30 2011-11-01 Chun Kuang Optics Corp Optic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optic element
TWM433522U (en) 2012-03-15 2012-07-11 Memchip Technology Co Ltd Omni-directional LED lights structure
CN103277739B (zh) * 2013-04-26 2016-07-27 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透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3367A (zh) * 2014-07-17 2020-01-17 首尔半导体(株) 光漫射透镜和发光装置
CN110703367B (zh) * 2014-07-17 2021-12-31 首尔半导体(株) 光漫射透镜和发光装置
TWI770275B (zh) * 2017-11-15 2022-07-11 光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光模組
US11421853B2 (en) 2017-11-15 2022-08-23 Leotek Corporation Light distribution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21128A1 (en) 2014-10-30
CN104121545A (zh) 2014-10-29
US9234641B2 (en) 201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61760U (zh) 光學透鏡與光源裝置
TWI418731B (zh) Led燈具
TWI534391B (zh) 光源導引結構及發光裝置
US9518705B2 (en) Lens and an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the lens
JP2010192439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導光部材
TWI626401B (zh) 透鏡及其發光裝置
TWI535978B (zh) 光學透鏡以及應用該光學透鏡的發光元件
TW201022592A (en) Optical lens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illuminating device thereof
TW201344248A (zh) 透鏡及光源模組
TWI537523B (zh) 光學透鏡以及應用該光學透鏡的發光元件
TWI596304B (zh) 透鏡結構及使用該透鏡結構的燈具、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TW201447166A (zh) 發光二極體燈具
TWI721253B (zh) 光學透鏡、導光罩及雙面發光裝置
TWI479107B (zh) 發光二極體光分配透鏡及其光源裝置
TWI506229B (zh) 發光裝置及其透鏡
TW201426007A (zh) 光學透鏡以及應用該光學透鏡的發光元件
TW201502435A (zh) 發光二極體燈具
TWM462330U (zh) 曲面燈具
TW201708765A (zh) 具有通孔之透鏡以及發光模組
TW201514424A (zh) 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
TWI418745B (zh) 發光二極體杯燈
TWI480489B (zh) 發光二極體光控制透鏡及其光源裝置
TWI426207B (zh) Wide angle lighting scattering device
TW201541020A (zh) 燈具
TW201644074A (zh) 光源模組與透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