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1558U - 輔助供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輔助供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1558U
TWM461558U TW102208403U TW102208403U TWM461558U TW M461558 U TWM461558 U TW M461558U TW 102208403 U TW102208403 U TW 102208403U TW 102208403 U TW102208403 U TW 102208403U TW M461558 U TWM461558 U TW M46155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storage unit
boost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8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qi Lv
Original Assignee
yong-qi L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qi Lv filed Critical yong-qi Lv
Priority to TW102208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1558U/zh
Publication of TWM461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1558U/zh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輔助供電系統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輔助供電系統,尤指與至少一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用以作為電池模組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之輔助供電系統。
隨著環保意識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各式載具(例如:機車、汽車、船舶...等其它交通工具)也都朝向節能減碳之目標發展,進而發展出由電動馬達驅動之電動車,而為了讓電動馬達順利轉動,乃必須搭配一電池模組,由電池模組供給電力至電動馬達,以驅動電動車行駛。
而現今電動車之電池模組僅利用電性連接至外部市電作為主要供電電力來源,使得電動車於行駛當中則無其它供電系統可對電池模組持續進行供電,也因此電動車可行駛之距離多寡,決定電池模組之蓄電容量。
為了解決現今電動車續航距離不足之問題,習知解決方式乃將電池模組由複數顆電池電性連接所組成;或者是電池模組使用高容量之電池,藉以獲得電池模組具較大電壓/電流、以及具較持久供電時效,達到有效提升電動車之續航距離。然而,一旦電池模組其電池組成數量越多,電池模組其體積就越龐大,導致電池模組整體重量就越重;又,高容量之電池其費用昂貴,更會造成電池模組成本的增加。
此外,上述利用增加電池數量藉以增加電池模組之蓄電容量,充其量只能有限提升電動車之續航距離,最終電動車續航距離不足之問題仍無法解決;因此,如何讓行駛當中電動車之電池模組持續進行充電, 解決電動車續航距離不足之問題,即為本創作要解決之課題所在。
本創作揭露一種輔助供電系統,係與至少一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用以作為電池模組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而輔助供電系統其包括有一第一供電模組。第一供電模組係與所述之電池模組電性連接,其包括有依序電性連接之發電單元、第一電力儲存單元、第一升壓器、第二電力儲存單元及第二升壓器,發電單元產生一較小電流之第一電能並儲存至第一電力儲存單元,第一電力儲存單元將第一電能傳輸至第一升壓器,由第一升壓器將第一電能升壓後並輸出一較大電流之第二電能以儲存至第二電力儲存單元,第二電力儲存單元將第二電能傳輸至第二升壓器,由第二升壓器將第二電能升壓後並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以供給至電池模組。藉此,當應用於電動車時,由本創作之第一供電模組可對電動車之電池模組持續進行供電,用以作為電池模組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使得行駛當中電動車之電池模組可保持充電狀態,大幅減少電池模組使用時之大量耗電,達到克服電動車續航距離不足之問題。
本創作再揭露一種輔助供電系統,其包括有一第一供電模組及一第二供電模組。第二供電模組係與第一供電模組電性連接,再由第二供電模組與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第二供電模組其包括有一驅動單元、一發電機及一第三升壓器;由第一供電模組所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至第二供電模組之驅動單元,使得驅動單元驅動並帶動發電機啟動,而發電機可產生一第四電能並傳輸至第三升壓器,由第三升壓器將第四電能升壓後並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五電能以供給至電池模組,以透過第二供電模組其發電機藉以產生一穩定之電能。藉此,由本創作之第一供電模組及 第二供電模組可對電動車之電池模組持續及穩定進行供電,用以作為電池模組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使得行駛當中電動車之電池模組可保持穩定充電狀態,大幅減少電池模組使用時之大量耗電,達到克服電動車續航距離不足之問題。
1‧‧‧第一供電模組
11‧‧‧發電單元
12‧‧‧第一電力儲存單元
13‧‧‧第一升壓器
14‧‧‧第二電力儲存單元
15‧‧‧第二升壓器
16‧‧‧第一儲能元件
2‧‧‧第二供電模組
21‧‧‧驅動單元
22‧‧‧發電機
23‧‧‧第三升壓器
24‧‧‧第二儲能元件
3‧‧‧電池模組
4‧‧‧輪鼓馬達
5‧‧‧第四升壓器
6‧‧‧電源轉換器
第一圖:係本創作輔助供電系統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輔助供電系統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輔助供電系統第三實施例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輔助供電系統第四實施例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本創作係揭露一種輔助供電系統,係與至少一電池模組3電性連接,用以作為電池模組3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本創作之輔助供電系統包括有一第一供電模組1。
第一供電模組1係與電池模組3電性連接,其包括有至少一發電單元11、一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一第一升壓器13、一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及一第二升壓器15。
發電單元11用以產生一第一電能,令第一電能之電流≦2安培(A);且發電單元11之輸出端可設有至少一整流器,使得發電單元11所產生之第一電能可經由整流器輸出成為直流電。所述發電單元11可為太陽能發電裝置、風力發電裝置...等其它發電裝置。
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係與發電單元11電性連接,用以儲存發電單元11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使得由發電單元11以≦2安培(A) 之第一電能對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進行充電。
第一升壓器13係與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電性連接,用以接收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並將第一電能升壓後輸出為一第二電能,令第二電能之電流介於5安培(A)~20安培(A)之間。
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係與第一升壓器13電性連接,用以儲存第一升壓器13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使得由第一升壓器13以5安培(A)~20安培(A)之第二電能對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進行充電。
第二升壓器15係與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電性連接,用以接收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並將第二電能升壓後輸出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且第二升壓器15係與電池模組3電性連接,由第二升壓器15將所輸出之第三電能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
另外,第一供電模組1另包括有一第一儲能元件16,第一儲能元件16電性連接於發電單元11與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之間,使得發電單元11所產生之第一電能先儲存至第一儲能元件16,再由第一儲能元件16穩定對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進行放(充)電。所述第一儲能元件16可為電容,且令電容值可為≦22微法拉(μF),或者第一儲能元件16之電容值可依照發電單元11之電流大小作調整。
利用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用以作為儲存一較小電流,使得發電單元11所產生≦2安培(A)之第一電能可對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進行充電;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將所儲存之第一電能對第一升壓器13進行放電,由第一升壓器13接收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並將第一電能升壓後輸出為一較大電流之第二電能;再利用第二電 力儲存單元14用以作為儲存一較大電流,使得第一升壓器13所產生5安培(A)~20安培(A)之第二電能可對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進行充電;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將所儲存之第二電能對第二升壓器15進行放電,由第二升壓器15接收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4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並將第二電能升壓後輸出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再由第二升壓器15所產生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用以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如此,透過發電單元11所產生之電能,俾可持續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即達到本創作之輔助供電系統利用第一供電模組1可持續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作業。
請參閱第二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本創作之輔助供電系統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二供電模組2。第二供電模組2係與第一供電模組1電性連接,再由第二供電模組2與電池模組3電性連接,而第二供電模2包括有一驅動單元21、一發電機22及一第三升壓器23。
驅動單元21係與第一供電模組1之第二升壓器15電性連接,由第二升壓器15所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對驅動單元21供電,使得驅動單元21運轉:所述驅動單元21可為直流馬達。
發電機22係與驅動單元21連接,由驅動單元21帶動發電機22啟動,使得發電機22可產生一第四電能。
第三升壓器23係與發電機22電性連接,用以接收發電機22所輸出之第四電能,並將第四電能升壓後輸出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五電能;且第三升壓器23係與電池模組3電性連接,由第三升壓器23將所輸出之第五電能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
又,第二供電模組2另包括有一第二儲能元件24,第二儲能元件24電性連接於發電機22與第三升壓器23之間,使得發電機2 2所產生之第四電能先儲存至第二儲能元件24,再由第二儲能元件24穩定對第三升壓器23進行放(充)電;所述第二儲能元件24可為電容,第二儲能元件24之電容值可依照發電機22之電流大小作調整。
由第一供電模組1所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供電至第二供電模組2之驅動單元21,透過驅動單元21驅動並帶動發電機22啟動,使得發電機22可產生一第四電能並傳輸至第三升壓器23,由第三升壓器23將第四電能升壓後並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五電能以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如此,透過第一供電模組1所輸出之電能再傳輸至第二供電模組2,由第二供電模組2之發電機22藉以產生一穩定之電能,再經由第三升壓器23穩定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達到本創作之輔助供電系統利用第一供電模組1及第二供電模組2可持續並穩定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作業。
請配合參閱第一、二、三圖所示,為本創作試舉一實施例,本創作之輔助供電系統應用於電動車時,電池模組3係供應電源至一輪鼓馬達4;當電池模組3未使用市電進行充電作業時,由第一供電模組1所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第三電能可直接對電池模組3持續進行供(充)電,用以作為電池模組3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使得行駛當中電動車輛之電池模組3可隨時保持充電狀態,利用第一供電模組1不斷對電池模組3進行輔助充電,大幅減少電動車輛行駛中其電池模組3大量耗電情況,有效大幅提升電動車之行使距離,達到克服電動車續航距離不足之問題。此外,由第一供電模組1及第二供電模組2也可持續並穩定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作業,相同可大幅減少電動車輛行駛中其電池模組3大量耗電情況,大幅提升電動車之續航距離。
請配合參閱第一、二、四圖所示,為本創作試舉另一實施例, 所述電池模組3可電性連接有一第四升壓器5,而第四升壓器5再電性連接有一電源轉換器6。由電池模組3輸出電能至第四升壓器5,由第四升壓器5將所接收之電能升壓後再傳輸至電源轉換器6,再由電源轉換器6輸出一預設電壓/電流之交流電(如:110V或22V之交流電),以提供一般機工具或一般家電所需之用電。藉此,透過用第一供電模組1或第一供電模組1及第二供電模組2可持續並穩定對電池模組3進行供(充)電作業,達到本創作之輔助供電系統可用以作為市電之外,第二電力供應之來源。
所述第一電力儲存單元12、第二電力儲存單元13可為至少一充電電池。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用藝人士所明顯可作的變化與修飾,皆應視為不悖離本創作之實質內容。
1‧‧‧第一供電模組
11‧‧‧發電單元
12‧‧‧第一電力儲存單元
13‧‧‧第一升壓器
14‧‧‧第二電力儲存單元
15‧‧‧第二升壓器
16‧‧‧第一儲能元件
3‧‧‧電池模組

Claims (16)

  1. 一種輔助供電系統,係與至少一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用以作為該電池模組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該輔助供電系統包括有:一第一供電模組,其包括有:至少一發電單元,用以產生一第一電能;一第一電力儲存單元,係與該發電單元電性連接,用以儲存該發電單元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一第一升壓器,係與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電性連接,用以接收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並將該第一電能升壓後輸出一第二電能,該第二電能之電流係大於該第一電能之電流;一第二電力儲存單元,係與該第一升壓器電性連接,用以儲存該第一升壓器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一第二升壓器,係與該第二電力儲存單元電性連接,用以接收該第二電力儲存單元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並將該第二電能升壓後輸出一第三電能,且該第二升壓器係與該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由該第二升壓器輸出該第三電能以供電至該電池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包括有一第一儲能元件,該第一儲能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發電單元與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可為電容,其電容值為≦22微法拉(μF)。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電能之電流≦2安培,該第二電能之電流介於5安培~20安培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發電單元可為太陽能發電裝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發電單元可為風力發電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及該第二電力儲存單元可為至少一充電電池。
  8. 一種輔助供電系統,係與至少一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用以作為該電池模組其第二電力供應來源,該輔助供電系統包括有:一第一供電模組,包括有:至少一發電單元,用以產生一第一電能;一第一電力儲存單元,係與該發電單元電性連接,用以儲存該發電單元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一第一升壓器,係與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電性連接,用以接收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所輸出之第一電能,並將該第一電能升壓後輸出一第二電能,該第二電能之電流係大於該第一電能之電流;一第二電力儲存單元,係與該第一升壓器電性連接,用以儲存該第一升壓器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一第二升壓器,係與該第二電力儲存單元電性連接,用以接收該第二電力儲存單元所輸出之第二電能,並將該第二電能升壓後輸出一第三電能;一第二供電模組,係與該第一供電模組電性連接,再由該第二供電模組與該電池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二供電模組包括有:一驅動單元,係與該第一供電模組之第二升壓器電性連接,由該第二升壓器所輸出之第三電能對該驅動單元供電;一發電機,係與該驅動單元連接,該驅動單元帶動該發電機啟動,由該發電機輸出一第四電能;一第三升壓器,係與該發電機電性連接,用以接收該發電機所輸 出之第四電能,並將該第四電能升壓後輸出一第五電能,且該第三升壓器係與該電池模組電性連接,由該第三升壓器輸出該第五電能以供電至該電池模組。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供電模組包括有一第一儲能元件,該第一儲能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發電單元與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可為電容,其電容值為≦22微法拉(μF)。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電能之電流≦2安培,該第二電能之電流介於5安培~20安培之間。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發電單元可為太陽能發電裝置。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發電單元可為風力發電裝置。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力儲存單元及該第二電力儲存單元可為至少一充電電池。
  15.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二供電模組包括有一第二儲能元件,該第二儲能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發電機與該第三升壓器之間,且該第二儲能元件可為電容。
  16. 如請求項8所述之輔助供電系統,其中該驅動單元可為直流馬達。
TW102208403U 2013-05-07 2013-05-07 輔助供電系統 TWM461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8403U TWM461558U (zh) 2013-05-07 2013-05-07 輔助供電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8403U TWM461558U (zh) 2013-05-07 2013-05-07 輔助供電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1558U true TWM461558U (zh) 2013-09-11

Family

ID=49629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8403U TWM461558U (zh) 2013-05-07 2013-05-07 輔助供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15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354B2 (en) 2013-10-28 2016-01-26 Yun-Shan Chang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TWI812039B (zh) * 2022-01-27 2023-08-11 主典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儲能發電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354B2 (en) 2013-10-28 2016-01-26 Yun-Shan Chang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TWI812039B (zh) * 2022-01-27 2023-08-11 主典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儲能發電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9946B2 (en) Solar drive control system for oil pump jacks
GB2445656B (en) A power supply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5253028B (zh) 一种复合电源增程式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JP2016073195A (ja) 複数ソースエネルギーの蓄積、管理、および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4309483B (zh) 电动车用电源系统
CA2592250A1 (en) Controller for variable speed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
CN104712485A (zh) 柴油机启动装置及柴油发电机组
RU2012104017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US9515516B2 (en) Portable power station system
US11355959B2 (en) Solar electric hybrid backup power system
CN106183875A (zh) 一种充放电一体化的电动汽车高压电气架构系统
TWM461558U (zh) 輔助供電系統
KR20170057616A (ko) 운송수단의 방전 배터리 재충전용 점프 스타터 장치
JP2016067131A (ja) 充電システム
CN102820688A (zh) 汽车电源系统
CN202424292U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202669525U (zh) 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起动发电一体机
CN202374001U (zh) 便携式超级电容电源
JP2008054486A (ja) 対称型スーパーキャパシターによる電池残存エネルギーの回収と方法
JP5152543B1 (ja) 微弱電力の充電装置
JP2014183670A (ja) 電力システム
WO2024055184A1 (zh) 充电装置及方法
CN202896269U (zh) 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7291689U (zh) 一种轻型车辆的动能回收装置
CN216819407U (zh) 新能源发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