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8936U -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 Google Patents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8936U
TWM458936U TW102205853U TW102205853U TWM458936U TW M458936 U TWM458936 U TW M458936U TW 102205853 U TW102205853 U TW 102205853U TW 102205853 U TW102205853 U TW 102205853U TW M458936 U TWM458936 U TW M4589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lamping
blood vessel
clip applier
clam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5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Huei Cheng
Steven L Henry
Original Assignee
Ming-Huei Cheng
Steven L Henry
Engel Holg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Huei Cheng, Steven L Henry, Engel Holger filed Critical Ming-Huei Cheng
Priority to TW102205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8936U/zh
Publication of TWM458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8936U/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尤指一種可同時達到鉗壓一個以上血管夾且切割血管之自動施夾器。
於手術進行中,時常需要對血管施予暫時閉合,以避免血液由手術部位的切口流失。為此,至今已發展有許多用於閉合血管之外科用器具,其中,最常見之閉合血管方法為,使用一施夾器(clip applier)夾取一血管夾(ligating clip),再藉由施夾器,鉗壓血管夾,俾使血管夾變形而得以閉合血管。因此,為節省夾取血管夾之步驟,目前市面上已有可提供複數個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所謂之自動施夾器,即為已貯放有複數個血管夾之施夾器,其可依序將血管夾傳送至夾持部(鉗口)。因此,當外科醫師夾閉血管時,可直接使用自動施夾器夾閉血管,而無需經過夾取血管夾之步驟。更具體而言,於夾閉欲截切處之血管的過程中,當位於夾持部之血管夾因鉗壓變形而夾閉血管一端後,另一血管夾會被自動傳送至夾持部,故外科醫師無須重新夾取血管夾,即可使用同一自動施夾器直接鉗壓以夾閉血管之另一端。
雖然使用自動施夾器可省略夾取血管夾之步驟,但於手術進行中,仍有許多繁複的步驟尚須簡化,如器械交換 之步驟,以更節省手術時間。詳細地說,當使用自動施夾器將欲截切處之血管相對兩端閉合後,需先進行兩次鉗壓動作,而後再拿取一截切器具(如手術剪刀),以截切血管。據此,於手術進行中,即使使用自動施夾器,仍需執行兩次夾閉血管以及置換截切器具等動作。
因此,若能發展出一種可一次即完成閉合血管兩端之自動施夾器,此外,若是更可同時具有血管截切功能之自動施夾器,則可簡化手術步驟及縮短手術時間。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可藉由一次鉗壓操作,得以夾閉血管欲截切處之相對兩端,俾能簡化手術步驟,進而縮短手術時間。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包括:一握持單元;以及二夾置機構,係上下疊置並與該握持單元連接。其中,每一夾置機構係分別包括:一顎夾單元,其包括一夾持部以鉗夾一血管夾;一鉗夾框架,其包括一凹槽,且顎夾單元係設於鉗夾框架之凹槽中;一貯存單元,係設置有複數血管夾;一進夾單元,係移動貯存單元中最外側之血管夾,使最外側之血管夾移動至顎夾單元之夾持部;一分配單元,係使貯存單元中最外側之血管夾依序移動至各進夾單元之前端;以及一操作單元,係與握持單元、進夾單元、及鉗夾框架連接,藉由操作握持單元以推動鉗夾框架並抽拉進夾單元,使鉗 夾框架向顎夾單元之夾持部方向移動以鉗壓位於夾持部之血管夾,並使進夾單元向鉗夾框架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且藉由回復握持單元以回復進夾單元,使最外側之血管夾移動至顎夾單元之夾持部。
據此,於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握持單元係與兩夾置機構連接,且此兩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係分別鉗夾一血管夾。因此,當操作此握持單元,即可同時鉗壓一個以上之血管夾,進而可藉由一次鉗壓步驟而夾閉血管欲截切處之相對兩端。此外,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透過貯存單元以設置複數個血管夾,並再透過進夾單元以將血管夾移動至顎夾單元。因此,血管夾可依序移動血管夾至夾持部,故於手術過程中可省略夾取血管夾之步驟。
此外,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可更包括:一截切單元、及一移動單元。其中,截切單元係與移動單元連接,且藉由操作移動單元而移動截切單元,使截切單元朝顎夾單元之夾持部方向移動。較佳為,移動截切單元後,截切單元之一端係對應於兩夾置機構之夾持部間之間隙區,以切斷血管夾所夾閉之血管。在此,移動單元之構造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其可移動截切單元朝向顎夾單元之夾持部方向即可。
據此,在使用本創作之自動施夾器夾閉血管欲截切處之相對兩端後,更可藉由本創作自動施夾器所設有之移動單元,以移動截切單元,俾使截切單元移向血管之欲截切 處,進而截切血管。藉此,手術施行者可省略拿取截切單元之步驟,因而可進一步簡化手術步驟、縮短手術時間。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態樣中,截切單元及移動單元係設於兩夾置機構間。此外,於本實施態樣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可更包括一穿槽區,其係位於兩夾置機構間,且移動單元係容置於穿槽區中。
於本創作之另一實施態樣中,截切單元及移動單元係設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一側。此外,此實施態樣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可更包括一固位單元,其係設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一側,且固位單元具有一穿槽區,而移動單元係容置於穿槽區中。
此外,於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截切單元可包含一切刃元件及一連結元件,其中,切刃元件係與連結元件連接,且連結元件係與移動單元連接。其中,刀刃元件可為一刀片、或一鉤刀。
另一方面,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可更包括一彈性單元,係套置於移動單元上,其中彈性單元之一端係與移動單元連接。據此,於移除外力後,彈性元件可提供回復力,使截切單元與移動單元得以回復為未受外力時之狀態。其中,彈性元件之外型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其可提供回復力即可,其舉例可為彈簧。
此外,於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操作單元更包括:一拉移單元、以及一推進單元。其中,拉移單元係與進夾單元及握持單元連接,推進單元係 與鉗夾框架及握持單元連接,藉由操作握持單元以推動推進單元並抽拉拉移單元,使推進單元推動鉗夾框架向顎夾單元之夾持部方向移動以鉗壓位於夾持部之血管夾,並使拉移單元抽拉進夾單元向鉗夾框架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且藉由回復握持單元以回復進夾單元,使位於貯存單元中最外側之血管夾移動至顎夾單元之夾持部。
再者,於本創作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每一顎夾單元可更包括一延伸部,其係與夾持部連接。此外,延伸部與夾持部間係以一夾角連接,且此夾角之角度並無特殊限制。較佳為,夾角之角度為90至180度之間。更佳為,夾角之角度為120至150度之間。再者,於兩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中,延伸部與夾持部間之夾角可相同或不同。較佳為,兩夾置機構之延伸部與夾持部間之夾角係相同。據此,依照手術之需求,顎夾單元可呈現筆直狀或彎曲狀。當所欲施夾之血管所在位置較深處時,可選用顎夾單元呈現彎曲狀之自動施夾器。藉此,在施夾的過程中,透過顎夾單元延伸彎曲的末端,得以較輕鬆的方式鉗壓及截切血管,而可提升手術操作性。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自動施夾器可藉由一次鉗壓步驟,鉗壓兩個血管夾,以同時夾閉血管欲截切處之相對兩端,相較於習知施夾器需進行兩次鉗壓步驟,本創作所提供之施夾器具有簡化手術步驟、縮短手術時間之優點。此外,本創作所提供之施夾器更設有截切單元,其可藉由移動單元而移向血管欲截切處,以進行截切動作,據 此,相較於未設有截切單元之習知自動施夾器,本創作所提供之自動施夾器可省略拿取截切單元之步驟,以進一步簡化手術步驟,進而縮短手術時間。再者,因本創作所提供之自動施夾器更設有貯存單元、進夾單元、及分配單元,故可依序將貯存單元中之血管夾移至顎夾單元之夾持部,而可省略夾取血管夾之步驟,進而更佳縮短手術時間。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
實施例1
請參見圖1,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係包括:一殼體10、握持單元101、以及一鉗夾套殼11,其中鉗夾套殼11係依其長度方向由殼體10延伸出來,且握持單元101係由殼體10向外突出。在此,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係由兩夾置機構所組成,且此兩夾置機構係相同且相互對映。為清楚說明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僅說明並圖示其中之一夾置機構。
請同時參見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自動施夾器之鉗夾套殼11係包括:兩上蓋111、以及一固定架112,其中固定架112兩側分別具有一容置空間1121,而上蓋111係固設在固定架112兩側之容置空間1121上,以使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20、鉗夾框架30、貯存單元40、進夾單元60、分配單元70,以及血管夾50可容設於容置空間1121內。
此外,請同時參見圖1及圖3,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殼體10係包括:兩上蓋102、以及一固定架103,其中固定架103係設於兩上蓋102間,操作單元80係設於固定架103上並容置在上蓋102與固定架103間,而握持單元101係透過第一樞接臂1011、及第二樞接臂1012與操作單元80樞接。更詳細而言,操作單元80更包括:一拉移單元801、以及一推進單元802,其中拉移單元801係包括有突起部8011以與第二樞接臂1012之孔洞1014樞接,而推進單元802亦包括有突起部8021以與第一樞接臂1011之孔洞1013樞接。藉此,得以藉由操作握持單元101而推動推進單元802及抽拉拉移單元801。
接著,請同時參見圖2、圖3及圖4,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主要係包括:一握持單元101、以及二夾置機構,且此二夾置機構係上下疊置並與握持單元101連接。其中,每一夾置機構係分別包括:一顎夾單元20,其包括一夾持部201以鉗夾一血管夾50;一鉗夾框架30,其包括一凹槽301,且顎夾單元20係設於鉗夾框架30之凹槽301中;一貯存單元40,係設置有複數血管夾50;一進夾單 元60,係移動貯存單元40中最外側之血管夾50,使最外側之血管夾50移動至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一分配單元70,係使貯存單元40中最外側之血管夾50依序移動至進夾單元60之前端601;以及一操作單元80,係與握持單元101、進夾單元60、及鉗夾框架30連接,藉由操作握持單元101以推動鉗夾框架30並抽拉進夾單元60,使鉗夾框架30向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方向移動以鉗壓位於夾持部201之血管夾50,並使進夾單元60向鉗夾框架30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且藉由回復握持單元101以回復進夾單元60,使最外側之血管夾50移動至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
接下來,將更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作動機制。請同時參見圖3、圖4及圖5,於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鉗夾框架30更包括一凹陷部302,其係卡置在推進單元802之凸起固定部8022,使推進單元802與鉗夾框架30連接。此外,進夾單元60更包括一固位部602,其係卡置在拉移單元801之通孔8012中,以使拉移單元801與進夾單元60連接。
因此,當操作握持單元101時,握持單元101係透過第一樞接臂1011而推動推進單元802,並透過第二樞接臂1012而抽拉拉移單元801。藉由推動推進單元802,因鉗夾框架30之凹陷部302係卡置在推進單元802之凸起固定部8022上,而可使鉗夾框架30向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方向移動以鉗壓位於夾持部201之血管夾(圖中未示);並藉由抽拉拉移單元801,因進夾單元60之固位部602係卡置在拉移單元 801之通孔8012中,而可使進夾單元60向鉗夾框架30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
此外,請同時參見圖4及圖5,於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操作單元80更包括一彈性單元803,其兩端係分別套設在推進單元802凸起固定部8022及拉移單元801之固定部8013上。藉此,可透過此彈性單元803提供彈性恢復力,以使拉移單元801及推進單元802可回復至未受推移外力時之位置。
請參見圖2及圖3,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截切單元901、及一移動單元902,其中,截切單元901係與移動單元902連接,且截切單元901及移動單元902係設於夾置機構間。更詳細而言,固定架112,103係分別包括一穿槽區1122,1031,其中,穿槽區1122,1031係位於兩夾置機構間,且移動單元902係容置於穿槽區1122,1031中。藉由操作移動單元902而移動截切單元901,使截切單元901朝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方向移動,且更可透過固定架112,103與穿槽區1122,1031,可限制截切單元901與移動單元902僅可在穿槽區1122,1031內移動,進而避免截切單元901與移動單元902移位時發生歪斜現象。
此外,請參見圖2及圖3,截切單元901更包含一切刃元件9011及一連結元件9012,其中切刃元件9011係與連結元件9012連接,且連結元件9012係與移動單元902連接。此外,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彈性單元904,其中連結元件9012係套設在彈性單元904 中,且彈性單元904之一端係與移動單元902連接。於本實施例中,切刃元件9011係為一刀片。
接下來,請同時參閱圖1、圖3及圖6,當欲對血管B之截切處B3進行截切時,藉由操作握持單元10可鉗壓夾持部201上之血管夾50,以夾閉血管B兩端。接著,藉由操作移動單元902,俾使彈性單元904壓縮,而移動單元902得以推動截切單元901朝向血管B欲截切處移動。於移動截切單元901後,截切單元901之切刃元件9011係對應於兩夾持部201間之間隙區H,藉此,可使切刃元件9011切斷血管夾50所夾閉之血管B,而可完成截切血管之步驟。
接著,請先參閱圖2,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調整單元501、以及彈性單元502,其中,調整單元501及彈性單元502係設置在貯存單元40中,且複數血管夾50係設置在貯存單元40中並與調整單元501前端5011連接,而彈性單元502則套設在調整單元501上。藉由彈性單元502單元,可控制調整單元501於貯存單元40中之位置,藉此,可依照血管夾50之數目調整貯存單元40可容置血管夾50之貯存空間。
而後,請先參見圖2,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貯存單元40更包括一待移動區401,且此待移動區401係具有一彈片4011,以使進夾單元60可移動貯存單元40中最外側之血管夾50至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接著,請參見圖7A至7C,將詳細描述血管夾50移動至顎夾單元20之夾持部201之作動機制。首先,如圖7A所示,此為尚 未操作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狀態,其中調整單元501前端係設置有複數血管夾50,且兩夾持部201上亦各自設置有一血管夾50。
而後,如圖7B所示,並請同時參見圖4,當操作本實施例之握持單元(圖中未示)時,可抽拉進夾單元60,使其向該鉗夾框架30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當進夾單元60移動後,位於貯存單元40前端之待移動區401之血管夾50會與其餘血管夾50間產生一段差。
接著,如圖7C所示,並請同時參見圖4,當回復本實施例之握持單元(圖中未示)後,則可將進夾單元60回復至原先未操作之位置。藉此,進夾單元60可推動位於貯存單元40前端之待移動區401之血管夾50,而使最外側之血管夾50移動至夾持部201上,進而恢復到自動施夾器尚未操作之狀態,如圖7A所示。
其中,請同時參見圖2及圖7A,分配單元70係為一呈鋸齒狀(W型)之彈片,且分配單元70之齒距W係與血管夾50之長度相同。當抽拉進夾單元60,藉由鋸齒狀設計之分配單元70,而可輸送單一血管夾50至貯存單元40前端之待移動區401。藉此,得以達到一次僅輸送單隻血管夾50之目的。
此外,請同時參見圖2及圖7A,於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每一顎夾單元20可更包括一延伸部202,其係與夾持部201以一夾角連接,而呈現彎曲狀。兩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20均朝內部彎曲,即夾持部201與延伸部202之夾角θ1,θ2均小於180°。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係與實施例1相似,除了具有下述不同點。
其一,如圖8所示,於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截切單元901及移動單元902係設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一側。此外,本實施例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固位單元903,其係設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一側,且固位單元903具有一穿槽區9031,而移動單元902係容置於穿槽區9031中且於穿槽區9031內移動,如圖9所示。
再者,於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截切單元901包含一切刃元件9011及一連結元件9012,切刃元件9011係與連結元件9012連接,且連結元件9012係與移動單元902連接。此外,本實施例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彈性單元904,其中連結元件9012係套設在彈性單元904中,且彈性單元904之一端係與固位單元903連接。再者,於本實施例中,切刃元件9011係為一鉤刀,如圖9所示。
其二,如圖8所示,於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中,兩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20均朝外部彎曲,即夾持部201與延伸部202之夾角θ1,θ2均大於180°。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係與實施例2相似,除了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20係朝外部彎曲,另一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20係朝內部彎曲。換言之,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中,夾持部201與延伸部202之夾角θ1 係大於180°;而於另一夾置機構中,夾持部201與延伸部202之夾角θ2係小於180°。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係與實施例2相似,除了兩夾置機構之顎夾單元20係均未彎曲,即,夾持部201與延伸部202之夾角θ1,θ2均為180°。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0‧‧‧殼體
101‧‧‧握持單元
1011‧‧‧第一樞接臂
1012‧‧‧第二樞接臂
1013‧‧‧孔洞
1014‧‧‧孔洞
102‧‧‧上蓋
103‧‧‧固定架
1031‧‧‧穿槽區
11‧‧‧鉗夾套殼
111‧‧‧上蓋
112‧‧‧固定架
1121‧‧‧容置空間
1122‧‧‧穿槽區
20‧‧‧顎夾單元
201‧‧‧夾持部
202‧‧‧延伸部
30‧‧‧鉗夾框架
301‧‧‧凹槽
302‧‧‧凹陷部
40‧‧‧貯存單元
401‧‧‧待移動區
4011‧‧‧彈片
50‧‧‧血管夾
501‧‧‧調整單元
5011‧‧‧前端
502‧‧‧彈性單元
60‧‧‧進夾單元
601‧‧‧前端
602‧‧‧固位部
70‧‧‧分配單元
80‧‧‧操作單元
801‧‧‧拉移單元
8011‧‧‧突起部
8012‧‧‧通孔
8013‧‧‧固定部
802‧‧‧推進單元
8021‧‧‧突起部
8022‧‧‧凸起固定部
803‧‧‧彈性單元
901‧‧‧截切單元
9011‧‧‧切刃元件
9012‧‧‧連結元件
902‧‧‧移動單元
903‧‧‧固位單元
9031‧‧‧穿槽區
904‧‧‧彈性單元
H‧‧‧間隙區
W‧‧‧齒距
θ1‧‧‧夾角
θ2‧‧‧夾角
圖1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鉗夾套殼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殼體分解圖。
圖4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夾置機構分解圖。
圖5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作動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截切血管作動示意圖。
圖7A至7C係本創作實施例1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進夾作動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實施例2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部分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實施例2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固位單元、移動單元及彈性單元設置示意圖。
圖10係本創作實施例2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顎夾單元剖面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實施例3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顎夾單元剖面示意圖。
圖12係本創作實施例4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之顎夾單元剖面示意圖。
10‧‧‧殼體
101‧‧‧握持單元
11‧‧‧鉗夾套殼
111‧‧‧上蓋
112‧‧‧固定架
902‧‧‧移動單元
904‧‧‧彈性單元

Claims (12)

  1. 一種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包括:一握持單元;以及二夾置機構,係上下疊置並與該握持單元連接,且每一該夾置機構係分別包括:一顎夾單元其包括一夾持部以鉗夾一血管夾;一鉗夾框架,其包括一凹槽,且該顎夾單元係設於該鉗夾框架之凹槽中;一貯存單元,係設置有複數血管夾;一進夾單元,係移動該貯存單元中最外側之血管夾,使該最外側之血管夾移動至該顎夾單元之該夾持部;一分配單元,係使該貯存單元中最外側之血管夾依序移動至該進夾單元之前端;以及一操作單元,係與該握持單元、該進夾單元、及該鉗夾框架連接,藉由操作該握持單元以推動該鉗夾框架並抽拉該進夾單元,使該鉗夾框架向該顎夾單元之夾持部方向移動以鉗壓位於該夾持部之血管夾,並使該進夾單元向該鉗夾框架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且藉由回復該握持單元以回復該進夾單元,使該最外側之血管夾移動至該顎夾單元之該夾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截切單元、及一移動單元,其中,該截切單元係與該移動單元連接,且藉由操作該移動單元 而移動該截切單元,使該截切單元朝該等顎夾單元之該等夾持部方向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中該截切單元包含一切刃元件及一連結元件,該切刃元件係與該連結元件連接,且該連結元件係與該移動單元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中該截切單元及該移動單元係設於該等夾置機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穿槽區,其係位於該兩夾置機構間,且該移動單元係容置於該穿槽區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彈性單元,其中該連結元件係套設在該彈性單元中,且該彈性單元之一端係與該移動單元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中該截切單元及該移動單元係設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固位單元,其係設於其中之一夾置機構之一側,且該固位單元具有一穿槽區,而該移動單元係容置於該穿槽區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更包括一彈性單元,其中該連結元件係套設在該彈性單元中,且該彈性單元之一端係與該固位單元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中該切刃元件係為一刀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中該切刃元件係為一鉤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其中該操作單元更包括:一拉移單元、以及一推進單元,該拉移單元係與該進夾單元及該握持單元連接,該推進單元係與該鉗夾框架及該握持單元連接,藉由操作該握持單元以推動該推進單元並抽拉該拉移單元,使該推進單元推動該鉗夾框架向該顎夾單元之夾持部方向移動以鉗壓位於該夾持部之血管夾,並使該拉移單元抽拉該進夾單元向該鉗夾框架之移動方向之反向移動,且藉由回復該握持單元以回復該進夾單元,使位於貯存單元中最外側之血管夾移動至該顎夾單元之該夾持部。
TW102205853U 2010-03-03 2010-03-03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TWM458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5853U TWM458936U (zh) 2010-03-03 2010-03-03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5853U TWM458936U (zh) 2010-03-03 2010-03-03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8936U true TWM458936U (zh) 2013-08-11

Family

ID=4948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5853U TWM458936U (zh) 2010-03-03 2010-03-03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89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536B (zh) * 2015-06-15 2017-10-21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amining a surgical clip applier
CN109998627A (zh) * 2017-12-13 2019-07-12 柯惠Lp公司 可重复使用的多发手术施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536B (zh) * 2015-06-15 2017-10-21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amining a surgical clip applier
CN109998627A (zh) * 2017-12-13 2019-07-12 柯惠Lp公司 可重复使用的多发手术施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119B (zh) 合併雙鉗壓血管夾之施夾器
TW201130457A (en) Automatic clip applier for clamping two ligating clips simultaneously
KR101075531B1 (ko) 지혈 클립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지혈 클립 조작 장치
JP2009078032A (ja) クリップアプライヤ
US20060161182A1 (en) Single fire vascular clip applier with disposable jaw
JPS58138446A (ja) 結「あ」用挾子カ−トリツジ
KR20160136280A (ko) 수술 클립을 적용하기 위한 장치
US11980384B2 (en) Actuation mechanism and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210290245A1 (en) Medical device, applicator, and clip unit
US10945736B2 (en) Fixing device for blood vessel suturing
TWM458936U (zh) 合倂雙鉗壓血管夾之自動施夾器
KR101063579B1 (ko) 지혈 클립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지혈 클립 조작 장치
CN102574278B (zh) 开合作业器
JP6449884B2 (ja) インプラントに対して外科用ロッドを操作、位置決め及び固定するための外科用器具
CN213665528U (zh) 钳口组件及施夹钳
CN210447120U (zh) 一种双夹施夹器
US20210000474A1 (en) Multi-piece ligation clip
WO2021078091A1 (zh) 施夹器轴组件及医疗手术施夹器
CN208910373U (zh) 施夹钳
KR20180105783A (ko) 클립 이탈 및 변형 방지 구조의 조 유닛 및 이를 가진 애플라이어
CN114305573A (zh) 钳口组件及施夹钳
JP5597470B2 (ja) 睫毛カール器
KR101153707B1 (ko) 지혈 클립
TWM524620U (zh) 接枝用之夾具
CN218606733U (zh) 一种带切割功能的双头hemolok施夹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