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3527U -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 Google Patents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3527U
TWM453527U TW102200389U TW102200389U TWM453527U TW M453527 U TWM453527 U TW M453527U TW 102200389 U TW102200389 U TW 102200389U TW 102200389 U TW102200389 U TW 102200389U TW M453527 U TWM453527 U TW M4535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unit
sig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0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o-Yu Zheng
qi-do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Alcor Mic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or Micro Corp filed Critical Alcor Micro Corp
Priority to TW102200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3527U/zh
Priority to CN 201320094870 priority patent/CN203139602U/zh
Priority to CN201310066059.6A priority patent/CN103908777A/zh
Publication of TWM453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3527U/zh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遊戲機,特別是指一種利用音訊介面電性連接行動裝置與手柄裝置以對遊戲進行操作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1980年代,第一代類比手機上市後隨即風靡全球,成為銷售量最大、使用人數也最多的行動通訊裝置(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1990年代,開發出第二代數位手機,在更安全的語音通話功能之外加上簡訊傳輸和連接網路等功能,2000年初期,當行動通訊技術由二代(2 generation,2G)往三代(3 generation,3G)發展時,結合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應用與手機通訊功能的產品-一智慧型手機也在此時問世,但早期智慧型手機使用介面與操作方式都較為複雜,因此並未普及於商務人士以外的一般消費市場,一直到2007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第一支以手指觸控操作並強調適合一般大眾使用的第一代iPhone後,觸控式智慧型手機的快速演進改變了全球手機的產業生態,為全球手機市場帶來新的成長動力,也真正開啟屬於智慧型手機的年代。
最近幾年,全球手機產業的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兩個方向,其一是高階智慧型手機在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廣為消費者所喜愛,消費者的實質購買力帶動手機出貨量提升,其二是在南美、亞洲等新興市場,消費者對於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需求也正在快速增加,且在中國、印度等國家,更搭 上硬體建設由支援2G升級3G的浪潮,而形成龐大的換機需求,因此這兩年來全世界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表現相當亮眼,201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約為16.7億支,201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約可達到17.9億支,而由知名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在史丹佛大學發表的趨勢報告中指出,至2012年年底,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11億之譜,而且加上平板電腦,到2013年第二季時,全球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數量加起來將會超過傳統的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顯見一個新興的硬體及軟體戰場已然成型。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驚人的普及速率,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平台已經成為軟體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遊戲軟體的市場,美國著名市場研究公司國家採購日誌(National Purchase Diary,NPD)所公佈的報告中指稱在2012年第三季時,美國遊戲人口比前一年2011年略降了5%,總數約在兩億一千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同時報告中指出美國行動遊戲玩家以22%的比例,首度超越家用主機遊戲玩家的21%,成為美國遊戲人口的最大宗。除了專為觸控式裝置研發的新興行動遊戲以外,個人電腦與家用遊戲主機等舊平台的遊戲也往觸控式裝置的平台移動,並透過操作模組的重新開發或螢幕上的模擬按鍵來進行操作,但由於舊平台遊戲往往需要仰賴較為複雜的按鍵操作進行細部的控制,移植到觸控式裝置時,不免失去原本的操作精度和遊戲風味,因此在觸控式裝置蓬勃發展的同時,對於追求極致遊戲效果的重度玩家而言,除了利用行動裝置輕薄易攜的特性以及多數行動裝置所具備的二核心至四核心強大運算能力來進行遊戲以外,還需要引入其他輸入模組的支援,以克服以觸控方式輸入指令的侷限性。
為了滿足重度玩家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出現可以支援現有遊戲手柄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mobile app),將應用程式安裝於行動裝置後,再透過 micro USB或藍芽將現有遊戲手柄與行動裝置連線,即可以現有遊戲手柄對行動裝置內的遊戲進行操作,另外還有廠商研發可將行動裝置固定於現有遊戲手柄的支架,將行動裝置與現有遊戲手柄結合起來,而可達到類似掌上型遊戲機的操作手感。此外,有廠商推出專為支援行動裝置的遊戲手柄,於遊戲手柄上設置固定件,而可與行動裝置卡固結合,再透過micro USB或藍芽與行動裝置連線,並額外安裝支援遊戲手柄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或於遊戲中加入支援遊戲手柄的程式碼,即可透過遊戲手柄對行動裝置內的遊戲進行操作。
但現有的行動裝置遊戲手柄仍有其缺失,首先是以micro USB與行動裝置進行連線者,除了少數行動裝置的規格不具有micro USB連接埠而無法使用這類遊戲手柄以外,由於許多行動裝置的充電孔已經與micro USB合而為一,使行動裝置與遊戲手柄連接以進行遊戲的同時即無法對行動裝置充電,大幅降低了行動裝置的續航力,遊戲幾個小時後就必須停止遊戲才能將行動裝置充電,對玩家而言不免相當掃興。另一方面,以藍芽與行動裝置進行連線者,除了也會有少數行動裝置不支援藍芽的問題以外,藍芽裝置配對也容易出現配對失敗而無法使用的狀況,最致命的一點則是維持藍芽連線傳輸相當耗電,即使現今已發展出低功率藍芽傳輸,但一般而言,使用藍芽裝置的情況下,一般行動裝置也僅有數小時的續航力,必須另外搭配充電器或行動電源來使用,對玩家來說也難以提供良好的遊戲體驗。
為改良習知應用於行動裝置的遊戲手柄在設計上未臻理想的部份,以克服習知技術產生的問題與缺失,本創作人即著手研發解決方案,提出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特色在於手柄裝置是透過第一音訊介面與音訊接頭連接行動裝置上的音訊接孔與第二音訊介面,而達成手柄裝置與行 動裝置間的電性連接,使用者對手柄裝置上操作模組進行操作而產生的操作訊號先被轉換為可經由音訊介面傳輸的轉換訊號,傳輸到行動裝置後經再轉換為操作訊號,之後行動裝置的處理模組中的應用程式可由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即可達成由手柄裝置對應用程式進行操作的效果;相反地,行動裝置發出的訊號或數據如果不是音訊介面可以傳輸的格式,則也要先進行轉換才能透過音訊介面傳輸到手柄裝置,並使手柄裝置執行對應的功能,如啟動發光模組或輸出聲音等。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遙控器,使手柄裝置與行動裝置間透過音訊介面電性連接,而可以較低耗能之方式傳輸訊號,並且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具有音訊接孔之行動裝置。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遙控器,於手柄裝置設置有聲音處理模組,當手柄裝置與行動裝置透過音訊介面電性連接而佔用行動裝置之音訊接孔時,聲音可經由手柄裝置輸入或輸出。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遙控器,於手柄裝置設有電源模組,當手柄裝置與行動裝置透過音訊介面電性連接時,把手裝置可對行動裝置供電,以延長行動裝置之使用時間。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遙控器,於手柄裝置設有發光模組,可受行動裝置控制明滅,增加使用者進行遊戲時之娛樂效果。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遙控器,於手柄裝置設有連結第一操作部與第二操作部之連接部,使手柄裝置可包覆或承載行動裝置,以便使用者握持結合手柄裝置與行動裝置之本遊戲機。
為了達到上述所指稱之各目的與功效,本創作係揭示了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遙控器,其包含一手柄裝置與一行動裝置,該手柄裝置包含一操作模組、一微處理單元以及一第一音訊介面,該操作模組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該微處理單元另與該第一音訊介面電性連接,該第一音訊介面另與一音訊接頭電性連接;該行動裝置包含一第二音訊介面與一處理模組,一音訊接孔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音訊介面,該第二音訊介面另與該處理模組包含之一處理單元電性連接;且,該使用該音訊接頭插入該音訊接孔令其互相耦接,可使該手柄裝置之該第一音訊介面與該行動裝置之該第二音訊介面電性連接。使用時,該操作模組對應使用者操作而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由該操作訊號轉換所得之至少一轉換訊號經該第一音訊介面、該音訊接頭、該音訊接孔以及該第二音訊介面而自該手柄裝置傳送至該行動裝置,於該行動裝置內該轉換訊號經再轉換而得到該操作訊號,該處理模組包含之該應用程式即可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上述將該操作訊號轉換為該轉換訊號以及將該轉換訊號再轉換為該操作訊號之過程,可以利用調變/解調變或編碼/解編碼之方式,產生之該轉換訊號可為一音源訊號或一編碼訊號,為達此目的,該手柄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調變單元或一編碼單元,且該行動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解調變單元或一解碼單元,該調變單元或該編碼單元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該微處理單元由該操作模組取得該操作訊號並將該操作訊號傳送至該調變單元或該編碼單元,該調變單元或該編碼單元調變或編碼該操作訊號為一音源訊號或一編碼訊號後回傳該音源訊號或該編碼訊號至該微處理單元,該微處理單元即將該音源訊號或該編碼訊號經由該第一音訊介面、該音訊接頭、該音訊接孔以及該第二音訊介面傳送至該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收到該音源訊號或該編碼訊號後,將該音源訊號或該編碼訊號傳送至該解調變單元或該解碼單元,該解調變單元或該解碼單元解調變或解碼該音源訊號 或該編碼訊號為該操作訊號並回傳至該處理單元,該應用程式即可由該處理單元取得該操作訊號,並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由於本創作係透過音訊介面於該手柄裝置與該行動裝置間傳送訊號,當該行動裝置之該音訊接孔受任何裝置佔用時,該行動裝置即僅能由該音訊接孔外接之裝置輸出聲音,而無法開啟一內建揚聲器,若遊戲進行時無法播出音效及背景音樂,容易令使用者感到乏味,且若遊戲中途需接聽電話,也無法在音訊接孔被佔用之情形下由該內建揚聲器輸出語音進行通話,因此,本創作進一步於該手柄裝置設有一聲音處理模組,該聲音處理模組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並可進一步包含一副音訊接孔、一揚聲器或一麥克風,該副音訊接孔、該揚聲器或該麥克風皆電性連接於該聲音處理模組,使該手柄裝置可輸出或輸入聲音,由手柄裝置輸出聲音之過程中,該微處理單元可判斷一音源訊號應送往該解調變單元或該聲音處理模組,而使對應於遊戲音效、背景音樂或語音通話等功能之音源訊號可被送往該聲音處理模組,並透過該揚聲器或電性連接於該副音訊接孔之一外接揚聲器或一耳機輸出聲音,向行動裝置輸入聲音之過程中,該處理單元可判斷一音源訊號是否應送往該解調變單元,而使對應於語音通話等功能之音源訊號可用於語音通話,不會干擾該解調變單元正常解調變該操作訊號之功能。
遊戲過程中,若該行動裝置電力不足,使用者即被迫中斷遊戲,因此,本創作之該手柄裝置可進一步設置一電力模組,該電力模組包含一內部電源,且該內部電源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音訊介面,以供電至該行動裝置,由於該第一音訊介面及該第二音訊介面之電路皆可分為一左聲道及一右聲道,傳送訊號與電力之動作可同時進行,以該左聲道於該手柄裝置與該行動裝置間傳送訊號時,該右聲道可用於使該行動裝置自該手柄裝置取電, 以延長該行動裝置之使用時間,反之,以該右聲道傳送訊號時,該左聲道即可作為取電之用途。
此外,本創作之該手柄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發光模組,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該行動裝置之該處理單元可發出一控制訊號,並經由轉換/再轉換過程傳輸至該手柄裝置,以使該發光模組依該控制訊號明滅,配合該聲音處理模組可做出聲光效果,以加強使用者遊戲時感受之刺激性與娛樂性。
為方便握持組合後之該手柄裝置與該行動裝置,本創作之該手柄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操作部、一第二操作部以及一連接部,且該連接部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操作部與該第二操作部,該第一操作部與該第二操作部可分設於該行動裝置相對之二側,而使該手柄裝置包覆於該行動裝置,或,該第一操作部與該第二操作部可設於該行動裝置之同一側,而使該手柄裝置承載該行動裝置,以便於使用者握持,其中,該操作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操作模組與一第二操作模組,該第一操作模組、該微處理單元、該第一音訊介面、該音訊接頭設置於該第一操作部,該第二操作模組設置於該第二操作部,且該第一操作部透過該音訊接頭連接於該行動裝置。
1‧‧‧手柄裝置
10‧‧‧第一音訊介面
11‧‧‧第一操作部
12‧‧‧微處理單元
121‧‧‧調變單元
123‧‧‧解調變單元
125‧‧‧編碼單元
127‧‧‧解碼單元
13‧‧‧第二操作部
14‧‧‧操作模組
140‧‧‧第一操作模組
142‧‧‧第二操作模組
15‧‧‧連接部
150‧‧‧第一連接部
152‧‧‧第二連接部
16‧‧‧聲音處理模組
160‧‧‧功率放大單元
162‧‧‧副音訊接孔
164‧‧‧揚聲器
166‧‧‧麥克風
17‧‧‧操作本體
170‧‧‧承載部
18‧‧‧電力模組
180‧‧‧內部電源
182‧‧‧充放電管理單元
19‧‧‧發光模組
2‧‧‧行動裝置
20‧‧‧第二音訊介面
22‧‧‧處理模組
220‧‧‧處理單元
221‧‧‧調變單元
222‧‧‧應用程式
223‧‧‧解調變單元
225‧‧‧編碼單元
227‧‧‧解碼單元
24‧‧‧終端單元
26‧‧‧記憶單元
3‧‧‧外部電源
4‧‧‧伺服裝置
第一A圖:其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第一B圖:其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操作步驟流程圖;第二A圖:其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第二B圖:其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操作步驟流程圖;第二C圖:其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控制步驟流程圖;第三A圖:其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第三B圖:其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操作步驟流程圖; 第三C圖:其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控制步驟流程圖;第四A圖:其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第四B圖:其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訊號判斷流程示意圖(一);第四C圖:其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訊號判斷流程示意圖(二);第五圖:其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第六圖:其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七圖:其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第八圖:其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及第九圖:其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本創作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之特色在於:提供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選用音訊介面作為手柄裝置與行動裝置間之傳送介面,相較於習知技術使用之藍芽傳輸耗能較低,並設置聲音處理模組,使行動裝置之音訊接孔用於連接手柄裝置時,仍可經由手柄裝置輸入或輸出聲音,再於手柄裝置設置電源模組,可對行動裝置供電並延長行動裝置之使用時間,結構上,手柄裝置可分為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以及連接兩者之連接部,而使手柄裝置之結構可固定於行動裝置。
首先請參閱第一A圖與第一B圖,其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與操作步驟流程圖;如第一A圖所示,本創作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係包含一手柄裝置1以及一行動裝置2,該手柄裝置包含一音訊接頭100、一第一音訊介面10、一微處理單元12以及一操作模組14,該微處理單元12係電性連接於該操作模組14,該第一音訊介面10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 單元12,一音訊接頭100係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音訊介面10;該行動裝置2包含一音訊接孔200、一第二音訊介面20與一處理模組22,該處理模組22包含一處理單元220與至少一應用程式222,該第二音訊介面20係電性連接於該音訊接孔200,該處理單元220係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音訊介面20,於該音訊接孔200內插入並耦接該音訊接頭100,該手柄裝置1與該行動裝置2間即達成電性連接。
如第一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操作步驟流程係包含:步驟ST11: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12:傳送由該操作訊號轉換所得之至少一轉換訊號至一行動裝置;及步驟ST13:由該轉換訊號再轉換所得之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步驟ST11中,使用者使用該手柄裝置1時,該操作模組14依所受操作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12中,該微處理單元12將該操作訊號轉換所得之至少一轉換訊號透過該第一音訊介面10傳送至該行動裝置2,該處理單元220即透過與該第一音訊介面10電性連接之該第二音訊介面20接收該轉換訊號;步驟ST13中,該處理單元220將該轉換訊號再轉換為該操作訊號,且該應用程式222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舉例來說,該操作模組14可包含至少一按鍵、至少一搖桿或其他操作元件,使用者以按壓該按鍵、搖動該搖桿等方式使用操作元件時,該操作模組14依使用者操作之方式(如所按壓之按鍵、搖桿搖動之方向、按壓按鍵或搖動搖桿之頻率等)產生該操作訊號,該操作訊號轉換為可於該第一音訊介面10與該第二音訊介面20間傳送之該轉換訊號,後續再轉換為該操作訊號,該應用程式222透過定義一接口(interface)可由該操作訊號擷 取一輸入事件,之後該應用程式222可依該輸入事件執行對應之功能,如改變該應用程式222內一虛擬物件之座標、移動速度或加速度,鎖定一虛擬物件或觸發對應一虛擬物件之後續事件等。
其中,該轉換訊號可為一音源訊號或一編碼訊號,該微處理單元12可透過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12之一調變單元或一編碼單元將該操作訊號調變或編碼為該轉換訊號,該處理單元220可透過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220之一解調變單元或一解碼單元將該轉換訊號解調變或解碼為該操作訊號。
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B圖及第二C圖,其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操作步驟流程圖及控制步驟流程圖;如第二A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主要差異在於,該手柄裝置1中進一步包含一調變單元121與一解調變單元123,且該行動裝置2進一步包含一調變單元221、一解調變單元223,該調變單元121與該解調變單元123分別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12,該調變單元221與該解調變單元223則分別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220,其餘元件之連接方式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在此不重複贅述。
如第二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操作步驟流程係包含:步驟ST211: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212:調變該操作訊號為至少一第一音源訊號;步驟ST213:傳送該第一音源訊號至一行動裝置;步驟ST214:解調變該第一音源訊號為該操作訊號;及步驟ST215: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步驟ST211同步驟ST11,使用者使用該手柄裝置1時,該操作模組14依 所受操作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212中,該微處理單元12傳送該操作訊號至該調變單元121,該調變單元121調變該操作訊號為至少一第一音源訊號並回傳該第一音源訊號至該微處理單元12;步驟ST213中,該微處理單元12即透過該第一音訊介面10傳送該第一音源訊號至該行動裝置2,該處理單元220即透過與該第一音訊介面10電性連接之該第二音訊介面20接收該第一音源訊號;步驟ST214中,該處理單元220傳送該第一音源訊號至該解調變單元223,該解調變單元223解調變該第一音源訊號而還原為該操作訊號並回傳該操作訊號至該處理單元220;步驟ST215中,該應用程式222利用其中已定義出之一接口自該處理單元220取得該操作訊號,並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如第二C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控制步驟流程係包含:步驟ST221:於一行動裝置內產生至少一控制訊號;步驟ST222:調變該控制訊號為至少一第二音源訊號;步驟ST223:傳送該第二音源訊號至一手柄裝置;步驟ST224:解調變該第二音源訊號為該控制訊號;及步驟ST225:依該控制訊號執行一功能。
步驟ST221中,該處理模組22產生至少一控制訊號,該控制訊號可由該應用程式222之執行而產生;步驟ST222中,該處理單元220傳送該控制訊號至該調變單元221,該調變單元221調變該控制訊號為至少一第二音源訊號並回傳該第二音源訊號至該處理單元220;步驟ST223中,該處理單元220透過該第二音訊介面20傳送該第二音源訊號至該手柄裝置1,該微處理單元12透過與該第二音訊介面20電性連接之該第一音訊介面10接收該第二音源訊號;步驟ST224中,該微處理單元12傳送該第二音源訊號至該解調 變單元123,該解調變單元123解調變該第二音源訊號而還原為該控制訊號並回傳該控制訊號至該微處理單元12;步驟ST225中,該手柄裝置1依該控制訊號執行對應該控制訊號之一功能,例如使該把手裝置1包含之一發光模組明滅。
本實施例中,該把手裝置1與該行動裝置2間可透過調變/解調變之方式,以音源訊號之格式傳送訊號以使另一裝置執行對應訊號之事件或功能。
該第一音訊介面10與該第二音訊介面20不僅可以傳輸音源訊號,而且也可以傳輸編碼訊號,因此除了透過調變/解調變之方式外,本創作亦可透過編碼/解碼之方式處理訊號並以該第一音訊介面10與該第二音訊介面20傳輸,詳述如下。
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B圖以及第三C圖,其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操作步驟流程圖及控制步驟流程圖;如第三A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主要差異在於,該手柄裝置1中進一步包含一編碼單元125與一解碼單元127,且該行動裝置2進一步包含一編碼單元225與一解碼單元227,該編碼單元125與該解碼單元127分別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12,該編碼單元225與該解碼單元227則分別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220,其餘元件之連接方式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不再贅述。
如第三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操作步驟流程係包含:步驟ST311: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312:編碼該操作訊號為至少一第一編碼訊號;步驟ST313:傳送該第一編碼訊號至一行動裝置; 步驟ST314:解碼該第一編碼訊號為該操作訊號;及步驟ST315: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類似於步驟ST211至步驟ST216,步驟ST311中,該操作模組14依所受操作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312中,該微處理單元12傳送該操作訊號至該編碼單元125,該編碼單元125編碼該操作訊號為至少一第一編碼訊號並回傳該第一編碼訊號至該微處理單元12;步驟ST313中,該微處理單元12透過該第一音訊介面10傳送該第一編碼訊號至該行動裝置2,該處理單元220即透過與該第一音訊介面10電性連接之該第二音訊介面20接收該第一編碼訊號;步驟ST314中,該處理單元220傳送該第一編碼訊號至該解碼單元227,該解碼單元227解碼該第一編碼訊號而還原為該操作訊號並回傳該操作訊號至該處理單元220;步驟ST315中,該應用程式222利用其中已定義出之一接口自該處理單元220取得該操作訊號,並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如第三C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控制步驟流程係包含:步驟ST321:於一行動裝置內產生至少一控制訊號;步驟ST322:編碼該控制訊號為至少一第二編碼訊號;步驟ST323:傳送該第二編碼訊號至一手柄裝置;步驟ST324:解碼該第二編碼訊號為該控制訊號;及步驟ST325:依該控制訊號執行一功能。
類似於步驟ST221至步驟ST225,步驟ST321中該處理模組22產生至少一控制訊號;步驟ST322中,該處理單元220傳送該控制訊號至該編碼單元225,該編碼單元225編碼該控制訊號為至少一第二編碼訊號並回傳該第二 編碼訊號至該處理單元220;步驟ST323中,該處理單元220透過該第二音訊介面20傳送該第二編碼訊號至該手柄裝置1,該微處理單元12即透過與該第二音訊介面20電性連接之該第一音訊介面10接收該第二編碼訊號;步驟ST324中,該微處理單元12傳送該第二編碼訊號至該解碼單元127,該解碼單元127解碼該第二編碼訊號而還原為該控制訊號並回傳該控制訊號至該微處理單元12;步驟ST325中,該手柄裝置1依該控制訊號執行對應該控制訊號之一功能。
本實施例中,該把手裝置1與該行動裝置2間可透過編碼/解碼之方式,以編碼訊號之格式傳送訊號以使另一裝置執行對應訊號之事件或功能。
上述實施例可說明本創作中為傳輸訊號數據而透過調變/解調變或編碼/解碼之方式,使操作訊號或控制訊號等原本非音源訊號之訊號可以音源訊號或編碼訊號之格式於兩個音訊介面間傳送,而對於可產生聲音或由聲音產生之音源訊號,則可透過設置於該手柄裝置之一聲音處理模組處理聲音之輸入或輸出。
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B圖以及第四C圖,其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訊號判斷流程示意圖(一)以及訊號判斷流程示意圖(二);如第四A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差異在於,該手柄裝置1中進一步包含一聲音處理模組16,該聲音處理模組16包含一功率放大單元160、一副音訊接孔162、一揚聲器164以及一麥克風166,該功率放大單元160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音訊介面10,該副音訊接孔162、該揚聲器164以及該麥克風166則電性連接於該功率放大單元160,其餘元件之連接方式請參照第二實施例。
如第四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訊號判斷步驟流程(一)包含: 步驟ST411: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步驟ST412:調變該操作訊號為至少一第一音源訊號;步驟ST413:傳送該第一音源訊號至一行動裝置;步驟ST414:解調變該第一音源訊號為該操作訊號;步驟ST415: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步驟ST421:於一手柄裝置內產生至少一第三音源訊號;步驟ST422:傳送該第三音源訊號至一行動裝置;步驟ST423:依該第三音源訊號輸入一聲音;及步驟ST43:判斷應解調變或輸入聲音。
步驟ST411至步驟ST415與步驟ST211至步驟ST215大致相同,主要差別在於步驟ST413後先經由步驟ST43判斷應解調變或輸入聲音,另,步驟ST421中由該聲音處理模組16內該麥克風166產生之至少一第三音源訊號於步驟ST422經該第二音訊介面20與該第一音訊介面10傳送至該行動裝置2,之後同樣要先進入步驟ST43,由該處理單元220判斷該第一音源訊號或該第三音源訊號應解調變或輸入聲音:判斷應解調變即進入步驟ST414至步驟ST415,該處理單元220傳送該第一音源訊號至該解調變單元223,該解調變單元223解調變該第一音源訊號而還原為該操作訊號並回傳該操作訊號至該處理單元220,該應用程式222再自該處理單元220取得該操作訊號,並由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判斷應輸入聲音即進入步驟ST423,該第三音源訊號經由該處理單元220輸入後續其他功能模組,如用於語音通話之功能模組。
如第四C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訊號判斷步驟流程(二)包含: 步驟ST441:於一行動裝置內產生至少一控制訊號;步驟ST442:調變該控制訊號為至少一第二音源訊號;步驟ST443:傳送該第二音源訊號至一手柄裝置;步驟ST444:解調變該第二音源訊號為該控制訊號;步驟ST445:依該控制訊號執行一功能;步驟ST451:於一行動裝置內產生至少一第四音源訊號;步驟ST452:傳送該第四音源訊號至一手柄裝置;步驟ST453:依該第四音源訊號輸出一聲音;及步驟ST46:判斷應解調變或輸出聲音。
步驟ST441至步驟ST445與步驟ST221至步驟ST225大致相同,主要差別在於步驟ST443後先經由步驟ST46判斷應解調變或輸出聲音,另,步驟ST451中由該處理模組22產生至少一第四音源訊號並於步驟ST452經該第二音訊介面20與該第一音訊介面10傳送至該手柄裝置1後,同樣要先進入步驟ST46,由該微處理單元12判斷該第二音源訊號或該第四音源訊號應解調變或輸出聲音:判斷應解調變即進入步驟ST444及步驟ST445,該微處理單元12傳送該第二音源訊號至該解調變單元123,該解調變單元123解調變該第二音源訊號而還原為該控制訊號並回傳該控制訊號至該微處理單元12,該微處理單元12即依該控制訊號執行對應該控制訊號之一功能;判斷應輸出聲音即進入步驟ST453,該微處理單元12傳送該第四音源訊號至該聲音處理模組16,該聲音處理模組16中之該功率放大單元160可放大該第四音源訊號,並經由連接於該副音訊接孔162之一耳機或一喇叭輸出聲音,或者經由該揚聲器164輸出聲音。
本實施例中,有關調變/解調變之元件及動作皆可以編碼/解碼之元件及動作取代,不另外列舉實施例,又,該功率放大單元160可移除,而使該副音訊接孔162、該揚聲器164以及該麥克風166直接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音訊介面20,其餘元件之設置方法與步驟流程皆相同。
上述實施例可說明本創作中為傳輸訊號數據而設置之元件與實施之步驟,此外為延長該行動裝置之使用時間,本創作更可於該手柄裝置設置可供給該行動裝置電能之元件,詳如下述。
請參閱第五圖,其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元件連接關係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之主要差別在於該手柄裝置1中進一步包含一電力模組18與一發光模組19,且該行動裝置2中進一步包含一終端單元24與一記憶單元26,該電力模組18包含一內部電源180以及一充放電管理單元182,該內部電源180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音訊介面10,該充放電管理單元182電性連接於該內部電源180,一外部電源3電性連接於該充放電管理單元182,該發光模組19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12;該終端單元24與該記憶單元26分別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220,該行動裝置2透過該終端單元2連線至一伺服裝置4。
該內部電源180可對該行動裝置2供應電能,延長該行動裝置2之使用時間,該充放電管理單元182可控制該內部電源180之充放電,該內部電源180之電能未滿時,連接該充放電管理單元182與該外部電源3可對該內部電源180進行充電;該發光模組19可受該微處理單元12控制發光,並可透過該處理模組22發送之控制訊號控制;該處理模組22可由該伺服裝置4或該記憶單元26取得該應用程式222。
請配合第一圖參閱第六圖、第七圖以及第八圖,其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第七實施例以及第八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結合 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包含一手柄裝置1與一行動裝置2,該行動裝置2外觀具有一音訊接孔200,該手柄裝置1外觀則包含一第一操作部11、一第二操作部13以及至少一連接部15,該連接部15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先前所述之該操作模組14可包含一第一操作模組140(圖中未顯示)與一第二操作模組142(圖中未顯示),該第一操作模組140、該微處理單元12、該第一音訊介面10以及該音訊接頭100皆設置於該第一操作部11,該第二操作模組142則設置於該第二操作部12,該第一操作部11透過該音訊接頭100連接於該行動裝置2之該音訊接孔200,而使該手柄裝置1與該行動裝置2達成電性連接。
如第六圖所示,第六實施例中,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分別設置於該行動裝置之兩側2,該連接部15分為一第一連接部150與一第二連接部152,該第一連接部150連接於該第一操作部11,該第二連接部152連接於該第二操作部13,該第一連接部150與該第二連接部152連接時,該第一操作模組140與該第二操作模組142即達成電性連接,且使該手柄裝置1包覆於該行動裝置2,使用者握持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時,將一併拿起該行動裝置2。
如第七圖所示,第七實施例中,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同樣設置於該行動裝置之兩側2,而該連接部15為一撓性材料,該連接部15之兩側分別撓性連接於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使用時將該連接部15稍微撐開,即可將該音訊接頭100插入該音訊接孔200,該手柄裝置1即包覆於該行動裝置2,與第六實施例相似,使用者握持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時,可一併拿起該行動裝置2。
如第八圖所示,第八實施例中,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位於該行動裝置2之同一側,且該連接部15將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 13連結起來,而使該行動裝置2可承載於該手柄裝置1,使用者握持該第一操作部11與該第二操作部13時,該行動裝置2將與該手柄裝置1一併被拿起。
請配合第一圖參閱第九圖,其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包含一手柄裝置1與一行動裝置2,該行動裝置2外觀具有一音訊接孔200,該手柄裝置1外觀則包含一操作本體17,該操作本體17包含一承載部170,該操作模組14、該微處理單元12、該第一音訊介面10與該音訊接頭100皆設置於該操作本體17,該手柄裝置1透過該承載部170承載該行動裝置2,並將該音訊接頭100插入該音訊接孔200,使該手柄裝置1與該行動裝置2間達成外觀結構與電性之連接。
本實施例中,該操作本體17外觀呈一方桌狀,該承載部170設置於該操作本體17之一桌面,該承載部170由該桌面向下陷入為一容置槽,該容置槽可承載並容置該行動裝置2,該音訊接頭100設置於該容置槽內壁,且可往該容置槽之方向拉出,該桌面並沿其四周緣設有四個操作部,該操作模組14即設置於該些操作部。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可透過音訊介面電性連接手柄裝置及行動裝置,故可較為低耗能地傳送訊號並廣泛地應用於具有音訊接孔之行動裝置,並於手柄裝置設置有聲音處理模組,於行動裝置之音訊接孔被手柄裝置佔用時,聲音仍可經由手柄裝置輸入或輸出,且於手柄裝置設有電源模組,可對行動裝置供電,以延長行動裝置之使用時間。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本創作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所規定之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創作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1‧‧‧手柄裝置
10‧‧‧第一音訊介面
12‧‧‧微處理單元
121‧‧‧調變單元
123‧‧‧解調變單元
14‧‧‧操作模組
16‧‧‧聲音處理模組
160‧‧‧功率放大單元
162‧‧‧副音訊接孔
164‧‧‧揚聲器
166‧‧‧麥克風
18‧‧‧電力模組
180‧‧‧內部電源
182‧‧‧充放電管理單元
19‧‧‧發光模組
2‧‧‧行動裝置
20‧‧‧第二音訊介面
22‧‧‧處理模組
220‧‧‧處理單元
221‧‧‧調變單元
222‧‧‧應用程式
223‧‧‧解調變單元
24‧‧‧終端單元
26‧‧‧記憶單元
3‧‧‧外部電源
4‧‧‧伺服裝置

Claims (14)

  1. 一種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係包含:一手柄裝置,係包含:以及一操作模組,係受操作而產生至少一操作訊號;一微處理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操作模組;及一第一音訊介面,係分別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與一音訊接頭;一行動裝置,係包含:一第二音訊介面,係電性連接於一音訊接孔,該音訊接孔係耦接於該音訊接頭,傳輸由該操作訊號轉換所得之至少一轉換訊號;及一處理模組,係包含一處理單元與一應用程式,該處理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音訊介面,該應用程式係由該轉換訊號再轉換所得之該操作訊號擷取一輸入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調變單元且該行動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解調變單元,該調變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並調變該操作訊號為該轉換訊號,該解調變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並解調變該轉換訊號為該操作訊號,且轉換訊號係為一音源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行動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調變單元且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解調變單元,該調變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該解調變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轉換訊號係為一編碼訊號,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編碼單元且該行動裝置進一步 包含一解碼單元,該編碼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並編碼該操作訊號為該轉換訊號,該解碼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並解碼該轉換訊號為該操作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行動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編碼單元且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解碼單元,該編碼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處理單元,該解碼單元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聲音處理模組,該聲音處理模組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聲音處理模組進一步包含一副音訊接孔,該副音訊接孔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聲音處理模組進一步包含一揚聲器,該揚聲器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聲音處理模組進一步包含一麥克風,該麥克風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手柄裝置係進一步包含一電力模組,該電力模組包含一內部電源且該內部電源係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音訊介面並供電至該行動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發光模組,該發光模組係電性連接於該微處理單元。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操作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操作模組與一第二操作模組,且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操作部,係設置於該行動裝置之一側; 一第二操作部,係設置於該行動裝置之另一側;以及一連接部,係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操作部與該第二操作部,使該手柄裝置包覆於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模組、該微處理單元、該第一音訊介面以及該音訊接頭係設置於該第一操作部,該第二操作模組係設置於該第二操作部,且該第一操作部係透過該音訊接頭連接於該行動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操作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操作模組與一第二操作模組,且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操作部,係設置於該行動裝置之一側;一第二操作部,係設置於該行動裝置之一側;以及一連接部,係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操作部與該第二操作部,使該手柄裝置承載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模組、該微處理單元、該第一音訊介面以及該音訊接頭係設置於該第一操作部,該第二操作模組係設置於該第二操作部,且該第一操作部係透過該音訊接頭連接於該行動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其中該手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操作本體,該操作本體係包含一承載部,該操作模組、該微處理單元、該第一音訊介面與該音訊接頭係設置於該操作本體,該承載部係承載該行動裝置且該音訊接頭係連接於該行動裝置。
TW102200389U 2013-01-08 2013-01-08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TWM453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0389U TWM453527U (zh) 2013-01-08 2013-01-08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CN 201320094870 CN203139602U (zh) 2013-01-08 2013-02-25 结合行动装置的游戏机
CN201310066059.6A CN103908777A (zh) 2013-01-08 2013-02-25 结合行动装置的游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0389U TWM453527U (zh) 2013-01-08 2013-01-08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3527U true TWM453527U (zh) 2013-05-21

Family

ID=4896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0389U TWM453527U (zh) 2013-01-08 2013-01-08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3139602U (zh)
TW (1) TWM453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017B (zh) * 2019-09-16 2021-01-21 孕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供遊戲機放置的底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3527U (zh) * 2013-01-08 2013-05-21 Alcor Micro Corp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4481Y (zh) * 2005-11-10 2007-05-23 晶通信息(上海)有限公司 具备人机接口装置操控功能的蓝牙立体声耳机
US8995689B2 (en) * 2008-01-14 2015-03-3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circuitry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ccessories
TWM453527U (zh) * 2013-01-08 2013-05-21 Alcor Micro Corp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017B (zh) * 2019-09-16 2021-01-21 孕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供遊戲機放置的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8777A (zh) 2014-07-09
CN203139602U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81826A1 (en) Handheld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mobile in music-playing operation
CN215450135U (zh) 一种鼠标键盘转换器
CN108446027A (zh) 一种多个虚拟角色同时互动表演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10937A (zh) 智能耳机
US20130017887A1 (en) Game Controller System
CN105425951A (zh) 应用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
TWM453527U (zh) 結合行動裝置之遊戲機
JP3173692U (ja) 無線音声機能付のタッチペン
CN207286652U (zh) 一种游戏控制器
CN202907130U (zh) 一种插卡式蓝牙音箱
CN2938320Y (zh) 一种语音命令选曲选节目的音频播放器
CN207198837U (zh) Usb声卡
CN2922049Y (zh) 耳麦可携式能播放Mic声音数码音乐播放器
CN203131664U (zh) 一种台灯
CN205123936U (zh) 一种多功能家庭云娱乐一体机
CN203968311U (zh) 具有ktv音效和无线连接功能的便携式麦克风
CN209748761U (zh) 一种立体声无线k歌蓝牙耳机
CN209348090U (zh) 一种带发光及音频的摇杆
CN203691613U (zh) 一种可摇晃接听电话的蓝牙音箱
CN207282152U (zh) 一种多功能童车语音播放装置
CN206332837U (zh) 一种基于wifi模块的智能音响系统
CN206282613U (zh) 一种智能mp3
CN204066712U (zh) 一种智能蓝牙电子琴系统
CN105404184B (zh) 一种能无线控制摆动和音乐播放的秋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976818U (zh) 一种平板电脑卡拉ok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