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0637U -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0637U
TWM450637U TW101223251U TW101223251U TWM450637U TW M450637 U TWM450637 U TW M450637U TW 101223251 U TW101223251 U TW 101223251U TW 101223251 U TW101223251 U TW 101223251U TW M450637 U TWM450637 U TW M4506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ut
screwing
end surface
spindl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3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eng-hui Wa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g-hui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hui Wang filed Critical sheng-hui Wang
Priority to TW101223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0637U/zh
Publication of TWM450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0637U/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鎖固裝置,特別是指一種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TW證書號第M379665號專利案,其揭露一種螺帽鎖固結構,其包含一本體及複數螺合件。該本體設有一第一螺合部。該第一螺合部是呈內螺牙狀。該第一螺合部的內周緣設有多數卡制塊。該等卡制塊是呈環狀排列,且每一卡制塊設有與該第一螺合部相同的螺牙紋。該本體外緣設有數目與該等卡制塊相同數目的螺孔。各螺孔是呈內螺牙狀,且與各卡制塊的位置相對正。每一螺合件呈外螺牙狀且鎖設於該本體的每一螺孔,當螺設後,各螺合件的端部是壓抵所對應的卡制塊的後側,且該各螺合件是壓迫該卡制塊向該第一螺合部的軸心推近。以上結構設計雖然在該鎖固螺帽螺設於一主軸時,藉由該等螺合件沿著徑向壓迫相對應的卡制塊更緊密地抵靠該主軸,而防止該鎖固螺帽鬆脫於該主軸,但該卡制塊上的螺牙紋及與其螺合的主軸螺牙紋在此種方式壓迫下容易造成螺牙紋的結構變形和該鎖固螺帽及主軸的變形,從而影響該鎖固螺帽與該主軸的螺合功能及該鎖固螺帽和該主軸的真圓精度,以致於該鎖固螺帽無法卸離於該主軸及影響該主軸在旋轉時的旋轉精度。除此之外,當該主軸的旋轉方向與該鎖固螺帽的旋出該主軸的方向一樣時,該鎖固螺帽易受到該主軸的帶動而 旋出該主軸。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不鬆脫且不損害鎖固結構的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於是,本新型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包含一主軸、一第一螺帽,及一第二螺帽。
該主軸包括設置於其一端部且沿著其軸線並排的一第一螺合區及一第二螺合區。該第二螺合區是鄰近該主軸的一端。該第一螺合區具有一左旋螺紋。該第二螺合區具有一右旋螺紋。
該第一螺帽包括一可與該第一螺合區的左旋螺紋螺合的第一螺紋部,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該第一螺帽藉由其第一螺紋部螺設於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
該第二螺帽包括一可與該第二螺合區的右旋螺紋螺合的第二螺紋部,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該第二螺帽藉由其第二螺紋部螺設於該主軸的第二螺合區。
該連結單元,以軸向固定方式將該第一螺帽與該第二螺帽連結在一起。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及該第二螺合區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及該第二螺合區的第一螺帽及第二螺帽藉由該連結單元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旋轉,且該主軸的 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因該主軸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二螺合區,且藉由該連結單元將該第一螺帽限位固定於該第二螺帽,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旋出該第一螺合區,當該主軸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第二螺帽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第二螺帽及主軸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十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第一螺帽1、一第二螺帽2、一主軸3,及一連結單元4。
該主軸3包括設置於其一端部的外周面且沿著其軸線並排的一第一螺合區31及一第二螺合區32。該第二螺合區32是鄰近該主軸3的一端。該第一螺合區31具有一左旋螺紋311。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一右旋螺紋321。
該第一螺帽1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且橫斷面呈圓形的第一套孔13、一設置於該第一套孔13的內周面且可與該 第一螺合區31的左旋螺紋311螺合的第一螺紋部10,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11及一第二端面12。該第一套孔13與該第一螺紋部10相配合使得該第一螺帽1螺套於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
該第二螺帽2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且橫斷面呈圓形的第二套孔23、一設置於該第二套孔23的內周面且可與該第二螺合區32的右旋螺紋321螺合的第二螺紋部20,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21及一第二端面22。該第二套孔23與該第二螺紋部20相配合使得該第二螺帽2螺套於該主軸3的第二螺合區32。
該連結單元4包括一位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的環形溝槽14,及一位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一端面21的周緣部且對應該環形溝槽14的環形凸塊25。該環形凸塊25的寬度大於該環形溝槽14的寬度而可以迫緊方式卡置於該環形溝槽14。
經前述說明可知,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的第一螺帽1及第二螺帽2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且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1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2因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二螺合區32,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一螺帽1固定限位於該第二螺帽2,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1旋出該第一螺合 區31,當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2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3與圖4,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與第二螺合區32圍繞出具有相同直徑的圓柱,且該第二螺合區32還具有一與該右旋螺紋321間隔設置且與該第一螺合區31的左旋螺紋311連接的左旋螺紋322。該左旋螺紋322可與該第一螺帽1的第一螺紋部10螺合。
其中,該第一螺帽1順著該主軸3的第二螺合區32的左旋螺紋322而旋入至且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
經前述說明可知,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的第一螺帽1及第二螺帽2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且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1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2因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二螺合區32,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一螺帽1固定限位於該第二螺帽2,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1旋出該第一螺合 區31,當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2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5與圖6,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的該連結單元4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二端面2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26,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且向內凹陷的卡制槽15。該第一螺帽1與該第二螺帽2可藉由多數螺合件5分別螺設於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螺孔26且其端部卡制於該連結單元4的卡制槽15而固定於一起。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7與圖8,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的該連結單元4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16,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二端面2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29。該第一螺帽1與該第二螺帽2可藉由多數螺合件5分別穿設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孔29且其端部 螺設於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螺孔16而固定於一起。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9與圖10,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五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的該連結單元4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及該第二螺帽2的第一端面21間且呈環形的連接墊片41、一位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的環形溝槽14,及一位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一端面21的周緣部的環形溝槽24。該連接墊片41位於兩相反端的每一端面具有多數對應該等環形溝槽14、24的環形凸塊411。該等環形凸塊411的寬度大於該等環形溝槽14、24的寬度而可以迫緊方式卡置於該等環形溝槽14、24。第一螺帽1與第二螺帽2可以是六角形或圓形。
經前述說明可知,藉由該連接墊片41的環形凸塊411分別迫緊地卡置於該連結單元4的環形溝槽14、24,而使得該第一螺帽1及該第二螺帽2能更緊密的固定在一起。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11及圖12,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六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第一螺帽1、一第二螺帽2、一 主軸3,及一連結單元4。
該主軸3包括設置於一由一端面沿著其軸線向內凹陷且橫斷面呈圓形的設置槽30、一由該設置槽30底面沿著軸線向外延伸且橫斷面呈圓形的心軸300,及設置於該設置槽30的內周面且沿著其軸線並排的一第一螺合區31及一第二螺合區32。該第二螺合區32是鄰近該主軸3的一端。該第一螺合區31具有一左旋螺紋311。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一右旋螺紋321。
該第一螺帽1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且橫斷面呈圓形的第一套孔13、一設置於其外周面且可與該第一螺合區31的左旋螺紋311螺合的第一螺紋部10,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11及一第二端面12。該第一螺帽1藉由該第一套孔13穿設於該主軸3的心軸300,且該第一螺紋部10螺合於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而設置於該設置槽30。
該第二螺帽2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且橫斷面呈圓形的第二套孔23、一設置於其外周面且可與該第二螺合區32的右旋螺紋321螺合的第二螺紋部20,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21及一第二端面22。該第二螺帽2藉由該第二套孔23穿設於該主軸30的心軸300,且該第二螺紋部20螺合於該主軸3的第二螺合區32而設置於該設置槽30。
該連結單元4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且向內凹陷的卡制槽15,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二端面22的周緣部且沿 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26。
其中,該第一螺帽1與該第二螺帽2可藉由多數螺合件5分別螺設於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螺孔26且其端部卡制於該連結單元4的卡制槽15而固定於一起。
經前述說明可知,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的第一螺帽1及第二螺帽2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且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1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2因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二螺合區32,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一螺帽1固定限位於該第二螺帽2,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1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當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2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13及圖14,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七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六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七較佳實施例的該連結單元4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16,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二端面22的周緣部且沿著 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29。該第一螺帽1與該第二螺帽2可藉由多數螺合件5分別穿設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孔29且其端部螺設於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螺孔16而固定於一起。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15與圖16,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八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六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八較佳實施例的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與第二螺合區32圍繞出具有相同直徑的圓柱。該第一螺合區31具有一左旋螺紋311。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一右旋螺紋321,及一與其右旋螺紋321間隔設置且與該第一螺合區31的左旋螺紋311連接的左旋螺紋322。
其中,該第一螺帽1順著該主軸3的第二螺合區32的左旋螺紋322而旋入至該第二螺合區32而螺設於該第二螺合區32。
經前述說明可知,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的第一螺帽1及第二螺帽2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且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1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2因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 二螺合區32,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一螺帽1固定限位於該第二螺帽2,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1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當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2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17與圖18,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九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九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第一螺帽1、一第二螺帽2、一主軸3,及一連結單元4。
該主軸3包括一設置於其一端部的外周面的第一螺合區31、一由該端部的端面沿著其軸線向內凹陷且橫斷面呈圓形的設置槽30,及一設置於該設置槽30的內周面的第二螺合區32。該第一螺合區31具有一左旋螺紋311。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一右旋螺紋321。
該第一螺帽1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且橫斷面呈圓形的第一套孔13、一設置於該第一套孔13的內周面且可與該第一螺合區31的左旋螺紋311螺合的第一螺紋部10,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11及一第二端面12。
該第二螺帽2包括一具有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271及一第二端面272的本體27。該第二螺帽2還包括一由該本體27的第一端面271垂直向外延伸的凸柱28,及一設置於該凸柱28的外周面且可與該主軸3的第二螺合區 32的右旋螺紋321螺合的第二螺紋部20。該第二螺帽2還包括一由其第二端面中央處沿著軸線向外延伸且供一工具件(圖未示)設置的設置座200。
該連結單元4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1的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16,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2的第二端面27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29。
其中,該第一螺帽1先藉由其第一螺紋部10螺設於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接著該第二螺帽2的凸柱28藉由其第二螺紋部20螺合於該主軸3的第二螺合區32而螺設於該主軸3的設置槽30,且該第一螺帽1與該第二螺帽2可藉由多數螺合件5分別穿設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孔29且其端部螺設於該連結單元4的穿設螺孔16而固定於一起,因此該第一螺帽1與該第二螺帽2從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
經前述說明可知,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的第一螺帽1及第二螺帽2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且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1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2因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二螺合區32,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一螺帽1固定限位於該第二螺帽2,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1旋出該第一螺合 區31,當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2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參閱圖19,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十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相同於該第八較佳實施例,為本新型的綜合運用實施例,其不同處是在於,本新型該第十較佳實施例還包含一第三螺帽7、一第四螺帽8,及一套蓋9。
該主軸3的心軸300具有一設置於其一端部的外周面的第三螺合區303、一由該端部的端面沿著其軸線向內凹陷且橫斷面呈圓形的設置槽301,及一設置於該設置槽的內周面的第四螺合區304。該第三螺合區303具有一左旋螺紋(圖未示)。該第四螺合區304具有一右旋螺紋(圖未示)。該第三螺帽7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且橫斷面呈圓形的第三套孔73、一設置於該第三套孔73的內周面且可與該第三螺合區303的左旋螺紋螺合的第三螺紋部70、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71及一第二端面72,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其第二端面7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76。該第三套孔73與該第三螺紋部70相配合使得該第三螺帽7螺套於該心軸300的第三螺合區303。該第四螺帽8包括一外周輪廓呈圓柱狀的本體83。該本體83具有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81及一第二端面82。該第四螺帽8 還包括一由該本體83的第一端面81垂直向外延伸的凸柱84、一設置於該第二端面82且供一工具件(圖未示)設置的設置座85、一設置於該凸柱84的外周面且可與該第四螺合區304的右旋螺紋螺合的第四螺紋部80,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其第二端面8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86。該套蓋9套設於心軸300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螺帽2及該第三螺帽7間的蓋部91,及一設置於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與該心軸300間的穿設部92。該第一螺帽1還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其第二端面12的周緣部且向內凹陷的卡制槽15。該第二螺帽2還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其第二端面22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26。
其中,該第三螺帽7與該第四螺帽8可藉由多數螺合件5分別穿設於該第四螺帽8的穿設孔86且其端部螺設於該第三螺帽7的穿設螺孔76而固定於一起。
經前述說明可知,該心軸300的第三螺合區303及該第四螺合區304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三螺合區303及該第四螺合區304的第三螺帽7及第四螺帽8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心軸300旋轉,且該心軸300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三螺帽7的旋出該第三螺合區303的方向時,該第四螺帽8因該心軸30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四螺合區304的方向,故不會旋出該第四螺合區304,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三螺帽7固定限位於該第四螺帽8,從而防止該第三螺 帽7旋出該第三螺合區303,當該心軸300的旋轉方向為該第四螺帽8的旋出該第四螺合區304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三、第四螺帽7、8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三、第四螺帽7、8及心軸303的結構變形,而該心軸30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該主軸3的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具有不同螺合方向的螺紋,因此當螺設於該第一螺合區31及該第二螺合區32的第一螺帽1及第二螺帽2藉由該連結單元4以軸向固定方式連結在一起而隨著該主軸3旋轉,且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一螺帽1的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的方向時,該第二螺帽2因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非其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故依舊螺設該第二螺合區32,且藉由該連結單元4將該第一螺帽1固定限位於該第二螺帽2,從而防止該第一螺帽1旋出該第一螺合區31,當該主軸3的旋轉方向為該第二螺帽2的旋出該第二螺合區32的方向時,亦有同樣地將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限位的功能。除此之外,以上限位方式為軸向限位,不會造成該第一螺帽1、第二螺帽2及主軸3的結構變形,而讓該主軸3可保持其旋轉時的旋轉精密度,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第一螺帽
10‧‧‧第一螺紋部
11‧‧‧第一端面
12‧‧‧第二端面
13‧‧‧第一套孔
14‧‧‧環形溝槽
15‧‧‧卡制槽
16‧‧‧穿設螺孔
2‧‧‧第二螺帽
20‧‧‧第二螺紋部
200‧‧‧設置座
21‧‧‧第一端面
22‧‧‧第二端面
23‧‧‧第二套孔
24‧‧‧環形溝槽
25‧‧‧環形凸塊
26‧‧‧穿設螺孔
27‧‧‧本體
271‧‧‧第一端面
272‧‧‧第二端面
28‧‧‧凸柱
29‧‧‧穿設孔
3‧‧‧主軸
30‧‧‧設置槽
300‧‧‧心軸
301‧‧‧設置槽
303‧‧‧第三螺合區
304‧‧‧第四螺合區
31‧‧‧第一螺合區
311‧‧‧左旋螺紋
32‧‧‧第二螺合區
321‧‧‧右旋螺紋
322‧‧‧左旋螺紋
4‧‧‧連結單元
41‧‧‧墊片
411‧‧‧環形凸塊
5‧‧‧螺合件
7‧‧‧第三螺帽
70‧‧‧第三螺紋部
71‧‧‧第一端面
72‧‧‧第二端面
73‧‧‧第三套孔
76‧‧‧穿設螺孔
8‧‧‧第四螺帽
80‧‧‧第四螺紋部
81‧‧‧第一端面
82‧‧‧第二端面
83‧‧‧本體
84‧‧‧凸柱
85‧‧‧設置座
86‧‧‧穿設孔
9‧‧‧套蓋
91‧‧‧蓋部
92‧‧‧穿設部
圖1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2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3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4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5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6是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7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8是該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9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0是該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11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2是該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13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4是該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15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八較 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6是該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圖17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九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8是該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剖面圖;及圖19是本新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的一第十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1‧‧‧第一螺帽
10‧‧‧第一螺紋部
11‧‧‧第一端面
12‧‧‧第二端面
13‧‧‧第一套孔
14‧‧‧環形凹槽
2‧‧‧第二螺帽
20‧‧‧第二螺紋部
21‧‧‧第一端面
22‧‧‧第二端面
23‧‧‧第二套孔
25‧‧‧環形凸塊
3‧‧‧主軸
31‧‧‧第一螺合區
311‧‧‧左旋螺紋
32‧‧‧第二螺合區
321‧‧‧右旋螺紋
4‧‧‧連結單元

Claims (11)

  1. 一種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包含:一主軸,包括設置於其一端部且沿著其軸線並排的一第一螺合區及一第二螺合區,該第二螺合區是鄰近該主軸的一端,該第一螺合區具有一左旋螺紋,該第二螺合區具有一右旋螺紋;一第一螺帽,包括一可與該第一螺合區的左旋螺紋螺合的第一螺紋部,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該第一螺帽藉由其第一螺紋部螺設於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一第二螺帽,包括一可與該第二螺合區的右旋螺紋螺合的第二螺紋部,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該第二螺帽藉由其第二螺紋部螺設於該主軸的第二螺合區;及一連結單元,以軸向固定方式將該第一螺帽與該第二螺帽連結在一起。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連接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及該第二螺帽的第一端面間且呈環形的連接墊片、一位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的環形溝槽,及一位於該第二螺帽的第一端面的周緣部的環形溝槽;該連接墊片具有二分別位於兩相反端面且分別對應該等環形溝槽的環形凸塊,該等環形凸塊的寬度大於該等環形溝槽的寬度而可以迫緊方式卡置於該等環形溝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連結單元包括一位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的環形溝槽,及一位於該第二螺帽的第一端面且對應該環形溝槽的環形凸塊,該環形凸塊的寬度大於該環形溝槽的寬度而可以迫緊方式卡置於該環形溝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及第二螺合區是設置於該端部的外周面;該第一螺帽還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第一套孔,且該第一螺紋部是設置於該第一套孔的內周面,該第一套孔與該第一螺紋部相配合使得該第一螺帽螺套於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該第二螺帽還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第二套孔,且該第二螺紋部是設置於該第二套孔的內周面,該第二套孔與該第二螺紋部相配合使得該第二螺帽螺套於該主軸的第二螺合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主軸還包括一由一端面沿著其軸線向內凹陷的設置槽,及一由該設置槽底面沿著軸線向外延伸的心軸,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及第二螺合區是設置於該設置槽的內周面;該第一螺帽還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第一套孔,該第一螺帽的第一螺紋部是設置於其外周面,該第一螺帽藉由該第一套孔穿設於該主軸的心軸且該第一螺紋部螺合於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而設置於該設置槽;該第二螺帽還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第二套孔,該第二螺帽的第二螺紋部是設置於其外周面,該第二螺帽藉由該第 二套孔穿設於該主軸的心軸且該第二螺紋部螺合於該主軸的第二螺合區而設置於該設置槽。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4或請求項5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第一螺合區與該第二螺合區圍繞出具有相同直徑的圓柱,該第二螺合區還具有一與該右旋螺紋間隔設置且與該第一螺合區的左旋螺紋連接的左旋螺紋,該左旋螺紋可與該第一螺帽的第一螺紋部螺合。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4或請求項5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連結單元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向內凹陷的卡制槽;該第一螺帽與該第二螺帽可藉由多數螺合件分別螺設於該連結單元的穿設螺孔且其端部卡制於該連結單元的卡制槽而固定於一起。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4或請求項5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連結單元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該第一螺帽與該第二螺帽可藉由多數螺合件分別穿設於該連結單元的穿設孔且其端部螺設於該連結單元的穿設螺孔而固定於一起。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還包含一第三螺帽、一第四螺帽,及一套蓋;該主軸的心軸具有一設置於其一端部的外周面的第三螺合區、一由該端部的端面沿著其軸線向內凹陷的設置槽,及一設置於該設置槽的內周面的第四螺合區,該第三螺合區具有一左旋螺紋,該第四螺合區具有一右旋螺紋;該第三螺帽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第三套孔、一設置於該第三套孔的內周面且可與該第三螺合區的左旋螺紋螺合的第三螺紋部、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及多數設置於其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該第三套孔與該第三螺紋部相配合使得該第三螺帽螺套於該心軸的第三螺合區;該第四螺帽包括一具有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的本體、一由該本體的第一端面垂直向外延伸的凸柱、一設置於該第二端面且供一工具件設置的設置座、一設置於該凸柱的外周面且可與該第四螺合區的右旋螺紋螺合的第四螺紋部,及設置於其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該套蓋套設於心軸,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螺帽及該第三螺帽間的蓋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一、第二螺帽與該心軸間的穿設部;該連結單元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向內凹陷的卡制槽,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其中,該第一螺帽與該第二螺帽可藉由多數螺合件 分別螺設於該連結單元的穿設螺孔且其端部卡制於該連結單元的卡制槽而固定於一起;其中,該第三螺帽與該第四螺帽可藉由多數螺合件分別穿設於該第四螺帽的穿設孔且其端部螺設於該第三螺帽的穿設螺孔及而固定於一起。
  10. 一種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包含:一主軸,包括一設置於其一端部的外周面的第一螺合區、一由該端部的端面沿著其軸線向內凹陷的設置槽,及一設置於該設置槽的內周面的第二螺合區,該第一螺合區具有一左旋螺紋,該第二螺合區具有一右旋螺紋;一第一螺帽,包括一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第一套孔、一設置於該第一套孔的內周面且可與該第一螺合區的左旋螺紋螺合的第一螺紋部,及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該第一螺帽藉由其第一螺紋部螺設於該主軸的第一螺合區;及一第二螺帽,包括一具有位於相反兩端部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的本體、一由該本體的第一端面垂直向外延伸的凸柱、一設置於該第二端面且供一工具件設置的設置座,及一設置於該凸柱的外周面且可與該第二螺合區的右旋螺紋螺合的第二螺紋部,該第二螺帽的凸柱藉由其第二螺紋部螺合於該主軸的第二螺合區而螺設於該主軸的設置槽;及一連結單元,以軸向固定方式將該第一螺帽與該第 二螺帽連結在一起。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其中,該連結單元包括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一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螺孔,及多數呈環狀間隔排列於該第二螺帽的第二端面的周緣部且沿著其軸線貫穿的穿設孔;該第一螺帽與該第二螺帽可藉由多數螺合件分別穿設於該連結單元的穿設孔且其端部螺設於該連結單元的穿設螺孔而固定於一起。
TW101223251U 2012-11-30 2012-11-30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TWM450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3251U TWM450637U (zh) 2012-11-30 2012-11-30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3251U TWM450637U (zh) 2012-11-30 2012-11-30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0637U true TWM450637U (zh) 2013-04-11

Family

ID=4880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3251U TWM450637U (zh) 2012-11-30 2012-11-30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06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0015B (zh) * 2013-07-11 2015-07-01
CN106732184A (zh) * 2017-02-17 2017-05-31 辽宁耐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免粉碎秸秆生物质高效致密塑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0015B (zh) * 2013-07-11 2015-07-01
CN106732184A (zh) * 2017-02-17 2017-05-31 辽宁耐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免粉碎秸秆生物质高效致密塑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4883B (zh) 周向鎖止機構、包括此周向鎖止機構的電池鎖定裝置、動力電池包及車輛
TWI732075B (zh) 周向鎖止機構、電池鎖定裝置、動力電池組及車輛
US10816030B2 (en) Two-piece anti-loosening nut assembly
CA2865679C (en) A safety connec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piping, an end-coupler for such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nut therefor
US10605294B2 (en) Threaded-connection anti-loosening locking device
JP2014523829A5 (zh)
US20190234446A1 (en) Two-piece anti-loosening screw assembly
JP3187298U (ja) ダブルロックナット
JP6427010B2 (ja) 緩み止め特殊ダブルナット
TWM450637U (zh)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CN107553186A (zh) 一种用于薄壁类零件铣削加工的快速装夹夹具
TW201420899A (zh) 主軸與螺帽不鬆脫鎖固裝置
JP2017155851A (ja) 緩み止めナット
KR20140093501A (ko) 체결부재
WO2014142326A1 (ja) 取付構造
CN212131030U (zh) 防松螺栓组件
US10308067B2 (en) Wheel nut assembly
JP2013029119A (ja) ボルト
CN205524451U (zh) 螺母锁紧机构及带有该螺母锁紧机构的作业机械
CN108547855B (zh) 螺纹压铆防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TW201643327A (zh) 可自鎖定位螺帽
CN201677097U (zh) 一种内置凸扣式板牙盒组件
TWM547606U (zh) 複合式防鬆螺帽
CN210318127U (zh) 镶装螺母
JP5802772B2 (ja) ナット及びナット締め付け具並びにボルト及びボルト締め付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