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9663U -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9663U
TWM449663U TW101221764U TW101221764U TWM449663U TW M449663 U TWM449663 U TW M449663U TW 101221764 U TW101221764 U TW 101221764U TW 101221764 U TW101221764 U TW 101221764U TW M449663 U TWM449663 U TW M4496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ositioning member
pocket
joint structure
convex ar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1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rong-Ruey Lin
Original Assignee
Trong-Ruey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ong-Ruey Lin filed Critical Trong-Ruey Lin
Priority to TW101221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9663U/zh
Publication of TWM449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9663U/zh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Description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手工具方面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具有可使套接於其上的套筒能偏擺一角度以提昇使用效能、結合效果良好而不易使套筒脫落及結構強度佳而能增長使用壽命等功效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者。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係為結合在一電/氣動工具、扳手……等驅動工具上供一套筒1套接之一般傳統形式的套筒結頭2。其主要係包括一驅動桿20、一鋼珠21、一彈簧22及一固定環23,其中該驅動桿20包含一結合部24及一套接部25。該結合部24供結合在該驅動工具(圖中未示)上可供被該驅動工具驅動而旋轉,該套接部25係延伸自該結合部24的端面且呈四邊形柱狀,其恰可供該套筒1的套接孔10套設,於該套接部25的其中一側面上具有一容槽26。該鋼珠21係可移動地設在該容槽26中。該彈簧22係設在該容槽26中,且位在該容槽26內側可提供一彈力將該鋼珠21向外頂出。該固定環23係呈迫緊狀態地結合在該容槽26的開口處,以供將該鋼珠21及該彈簧22限制在該容槽26中,並使該鋼珠21之一部份凸出該套接部25的周面以供嵌入該套筒1之嵌孔11中,而達到將該套筒1臨時結合固定在該套接部25上之目的。然而,當該 套筒1的套接孔10套接在該傳統形式之套筒接頭2的套接部25上後,則該套筒1係無法於該套筒接頭2擺動一角度。因此當遇到一些螺栓或螺帽等螺合元件的位置略微偏移……等特殊位置或情形時,該傳統形式的套筒接頭2往往會使該套筒1無法順利的套住該螺合元件,而會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
為了解決上述套筒1無法在套筒接頭2上擺動之問題,便有業者開發出了如第二圖所示之習知的套筒接頭結構,其主要係將上述之套接部25端部的四個側面分別設成凸弧面狀,以使該套接部25靠近結合部24的一端形成較小外徑的頸部27。如此,當套筒1之套接孔10套接在該套筒接頭2之套接部25上時,便可藉由該凸弧面狀的周面及該頸部27而以該鋼珠21為軸心擺動,進而使其可適用於旋緊或旋鬆一些位置略微偏移之螺栓或螺帽等螺合元件。然而,由於該鋼珠21係呈圓珠狀,因此利用該固定環23將其限制在該容槽26中後,該鋼珠21能凸出該套接部25周面之體積便非常有限,因此該鋼珠21無法非常深入的嵌入該套筒1的嵌孔11中,所以兩者之間的嵌合便無法非常的牢固及穩定。故而當該套筒1在該套筒接頭2之套接部25上擺動時,如此差的結合效果便常會導致該套筒1輕易脫離該套筒接頭2之情形。尤其是,為了使該鋼珠21凸出該套接部25之周面,係需要盡量縮減該固定環23的厚度及高度,而如此則係會使該固定環23易受磨損破壞,且其結合在該容槽26的結合力度亦過於薄弱,特別是該固定環23僅 利用內側緣卡住該鋼珠21的球形周面上來達到將其限制在該容槽25中之目的,所以該固定環23將該鋼珠21與該彈簧22限制在該容槽26中的結構強度亦非常的弱,而使得在使用時該鋼珠21及該彈簧22易從該容槽26中脫離,進而影響到其之使用壽命。
有鑒於此,本創作人係針對上述的問題,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可使套接於其上的套筒能偏擺一角度以提昇使用效能、結合效果良好而不易使套筒脫落及結構強度佳而能增長使用壽命等功效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者。
具體而言,本創作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包括一驅動桿、一定位件、一彈簧、一固定環。其中,該驅動桿包含一結合部及一套接部。該結合部供結合在一驅動工具上。該套接部為延伸自該結合部端面且可供一套筒之套接孔套設之多邊形柱體,該多邊形柱體之各側面呈凸弧面狀,且使該套接部在靠近該結合部之一端形成較小外徑之一頸部。該套接部之其中一凸弧面上具有一容槽。該定位件係可軸向移動地設在該容槽中,其包含一嵌入部及一凸緣。該嵌入部呈柱狀且可凸出該套接部的凸弧面而深嵌於該套筒之嵌孔中,該凸緣形成於該嵌入 部之內端的周面上且外徑大於該嵌入部。該彈簧設在該容槽中,可提供一彈力於該定位件的內端面以使該定位件向外彈出。該固定環係以迫緊之方式結合在該容槽的開口處,且內側形成一穿孔恰可供該定位件的嵌入部穿過。
如此,藉由該定位件能深嵌入該套筒之嵌孔、該套接部之各側面呈凸弧面狀與該頸部之設計,係可使套筒之套接孔套接在套接部上時,該套筒能以該定位件為軸心擺動,進而使其可適用於旋緊或旋鬆一些位置略微偏移之螺栓或螺帽等螺合元件。尤其是,藉由將該固定環固定在該容槽的開口處時,可良好的擋住該定位件之凸緣及該固定環之穿孔可供該定位件之嵌入部通過的結構設計,係使得該嵌入部可依實際需要設成較長的長度,以使其能凸出該套接部的表面較大體積,相對的便可嵌入該套筒之嵌孔中較深,因此能具有較佳的結合效果而使該套筒套接後不易有脫落的情形。而且,該固定環之厚度及高度亦不會受到該定位件的限制,而可設成較厚及較高,因此其係能牢固的結合在該容槽中而不易脫落,且亦不易受到磨損破壞,特別是該固定環能良好的擋住該凸緣而使該定位件不易從該容槽中滑脫,所以其之結構強度係較佳而能增長使用壽命。
請參閱第三~六圖所示,係為本創作所述之套筒接頭結 構改良的第一實施例,其係指出該套筒接頭4包括一驅動桿40、一定位件43、一彈簧44及一固定環45。其中:該驅動桿40係包含一結合部41及一套接部42。該結合部41供結合在一驅動工具上可被該驅動工具驅動而旋轉,該驅動工具可為電/氣動工具、T型扳手、棘輪扳手、接桿……等。該套接部42為延伸自該結合部41端面且可供一套筒3之套接孔30套設之四邊形柱體,該四邊形柱體之各側面係呈凸弧面狀,且相鄰凸弧面之交接處係形成一導角,四個凸弧面係使該套接部42在靠近該結合部41之一端形成較小外徑之一頸部46。該套接部42之其中一凸弧面上係具有適當深度之一容槽420。在本創作中,該套接部42亦可以是八邊形……等多邊形柱體。
該定位件43係可軸向移動地設在該容槽420中,其包含一嵌入部430、一凸緣431及一凸柱432。該嵌入部430係呈圓柱狀,且外端面呈半球形,該嵌入部430之端部係可凸出該套接部42的凸弧面而深嵌於該套筒3之嵌孔31中。該凸緣431係形成於該嵌入部430之內端的周面上,且外徑大於該嵌入部430。該凸柱432係凸設在該嵌入部430的內端面上,且外徑小於該嵌入部430。
該彈簧44係設在該容槽420中且位在該定位件43的內側,該彈簧44的一端頂於該容槽420的槽底面,另一端套設在該凸柱432上,可提供一彈力於該定位件43的內端面,以 使該定位件43向外彈出。
該固定環45係以迫緊等結合方式結合在該容槽420的開口處,該固定環45的內側形成一穿孔450恰可供該定位件43的嵌入部430穿過,而該固定環45係可供良好的擋住該凸緣431。
在該第五圖中係指出,當該套筒3之套接孔30套設在該套接部42上時,該定位件43係可藉由該彈簧44的彈力使該嵌入部430的端部深嵌入該套筒3的嵌孔31中,以達到將該套筒3臨時結合在該套筒接頭4之套接部42上之目的。
在該第六圖中係指出,該套筒3係可藉由該套接部42之各側面呈凸弧面狀及該頸部46的結構設計,而以該定位件43為軸心擺動,進而使其可適用於旋緊或旋鬆一些位置略微偏移之螺栓或螺帽等螺合元件。
本創作藉由該定位件43之嵌入部430呈圓柱狀、該凸緣431凸設在該嵌入部430的周面具有較大外徑、該固定環45固定在將該容槽420的開口處時可擋住該凸緣431及該穿孔450恰可供該嵌入部430通過的結構設計,係使得該嵌入部430可依實際需要設成較長的長度,以使其能凸出該套接部42的凸弧面較大體積,相對的便可較深地嵌入該套筒3之嵌孔31中,因此能具有較佳的結合效果而使該套筒3套接在該套接部42後不會有脫落的情形。而且,該固定環45之厚度及高度亦不會受到該定位件43的限制,而可設成較厚及較 高,因此其係能牢固的結合在該容槽420中而不易脫落,且亦不易受到磨損破壞,特別是該固定環45能良好的擋住該凸緣431而使該定位件43不易從該容槽420中滑脫,所以其之結構強度係較佳而能增長使用壽命。
請參閱第七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其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差別在於第二實施例之套接部42相反於該容槽420的另一側之凸弧面上係另設有一容槽420a,且於該容槽420a中亦設有與上述定位件43、彈簧44及固定環45相同結構之定位件43a、彈簧44a及固定環45a,使該定位件43a可供嵌入該套筒3之另一側的嵌孔31中,以藉此進一步增加該套接部42與該套筒3之結合效果。
綜上所述,由於本創作具有上述優點及實用價值,而且在同類產品中均未見有類似之產品或發表,故已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先前技術]
1‧‧‧套筒
10‧‧‧套接孔
11‧‧‧嵌孔
2‧‧‧套筒結頭
20‧‧‧驅動桿
21‧‧‧鋼珠
22‧‧‧彈簧
23‧‧‧固定環
24‧‧‧結合部
25‧‧‧套接部
26‧‧‧容槽
27‧‧‧頸部
[本創作]
3‧‧‧套筒
30‧‧‧套接孔
31‧‧‧嵌孔
4‧‧‧套筒接頭
40‧‧‧驅動桿
41‧‧‧結合部
42‧‧‧套接部
420、420a‧‧‧容槽
43、43a‧‧‧定位件
430‧‧‧嵌入部
431‧‧‧凸緣
432‧‧‧凸柱
44、44a‧‧‧彈簧
45、45a‧‧‧固定環
450‧‧‧穿孔
46‧‧‧頸部
第一圖為傳統套筒接頭之剖面示意圖。
第二圖為習知套筒接頭之剖面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橫向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縱向剖面)。
第七圖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
3‧‧‧套筒
30‧‧‧套接孔
31‧‧‧嵌孔
4‧‧‧套筒接頭
40‧‧‧驅動桿
41‧‧‧結合部
42‧‧‧套接部
420‧‧‧容槽
43‧‧‧定位件
430‧‧‧嵌入部
431‧‧‧凸緣
432‧‧‧凸柱
44‧‧‧彈簧
45‧‧‧固定環
46‧‧‧頸部

Claims (7)

  1. 一種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包括:一驅動桿,包含一結合部及一套接部,該結合部供結合在一驅動工具上,該套接部為延伸自該結合部端面且可供一套筒之套接孔套設之多邊形柱體,該多邊形柱體之各側面呈凸弧面狀,使該套接部在靠近該結合部之一端形成較小外徑之一頸部,該套接部之其中一凸弧面上係具有一容槽;一定位件,係可軸向移動地設在該容槽中,該定位件包含一嵌入部及一凸緣,該嵌入部呈柱狀且可凸出該套接部的凸弧面而深嵌於該套筒之嵌孔中,該凸緣形成於該嵌入部之內端的周面上且外徑大於該嵌入部;一彈簧,設在該容槽中,可提供一彈力於該定位件的內端面以使該定位件向外彈出;以及一固定環,係以迫緊之方式結合在該容槽的開口處,且內側形成一穿孔恰可供該定位件的嵌入部穿過。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其中該定位件包含一凸柱,該凸柱設在該嵌入部的內端面且外徑小於該嵌入部,該凸柱並凸伸到該彈簧的一端部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其中該定位件的嵌入部呈圓柱狀,且外端面呈半球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其中該套接部之相鄰凸弧面之交接處係形成一導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其中該套接部係為四邊形柱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其中該套接部之相反於該容槽的另一側之凸弧面上另設有一容槽,且於該容槽中亦設有與上述相同結構之定位件、彈簧及固定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套筒接頭結構改良,其中該驅動工具為電、氣動工具。
TW101221764U 2012-11-09 2012-11-09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TWM449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764U TWM449663U (zh) 2012-11-09 2012-11-09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764U TWM449663U (zh) 2012-11-09 2012-11-09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9663U true TWM449663U (zh) 2013-04-01

Family

ID=4880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1764U TWM449663U (zh) 2012-11-09 2012-11-09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96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7498A (zh) * 2016-12-27 2018-07-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夹头
TWI774123B (zh) * 2020-11-12 2022-08-11 彭文翰 防脫轉接套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7498A (zh) * 2016-12-27 2018-07-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夹头
CN108237498B (zh) * 2016-12-27 2024-04-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夹头
TWI774123B (zh) * 2020-11-12 2022-08-11 彭文翰 防脫轉接套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36014B2 (en) Fastener-driving sleeve assembly
US20080006126A1 (en) Hexagonal bolt head and hexagonal recess of socket
US9415490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hand tool
JP5911025B2 (ja) トルク伝達ドライバ
TW201838776A (zh) 多向驅動頭
US20190126447A1 (en) Rotary torque boosting device
TW201829135A (zh) 球形防滑之工具頭
JP2011104665A (ja) 合成樹脂製ビット接続具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US9027445B2 (en) Socket with a reinforced strength
TWM449663U (zh) 套筒接頭結構改良
US8950297B2 (en) Socket with a reinforced strength
US20140182421A1 (en) Socket separable spanner
TWM543147U (zh) 用於套筒扳手之連接頭
US10124473B2 (en) Screwdriver bit assembly with a magnetic structure
US9162346B2 (en) Multiple size socket
KR20140062780A (ko) 스패너
US7874233B1 (en) Adaptor tool assembly
TWI699262B (zh) 可延長之扳手
WO2013174143A1 (zh) 工件接合装置
TWM469152U (zh) 套筒及起子組合結構改良
KR20160002736U (ko) 렌치 연결대
CN213647399U (zh) 一种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JP3182674U (ja) レンチ
TWM544577U (zh) 高效能螺栓
CN104858822A (zh) 一种用于六角螺栓的拧紧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