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32150U -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32150U
TWM432150U TW101202115U TW101202115U TWM432150U TW M432150 U TWM432150 U TW M432150U TW 101202115 U TW101202115 U TW 101202115U TW 101202115 U TW101202115 U TW 101202115U TW M432150 U TWM432150 U TW M4321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film
piezoelectric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02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eong-Jen Wu
Original Assignee
Yeong-Jen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ong-Jen Wu filed Critical Yeong-Jen Wu
Priority to TW101202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32150U/zh
Publication of TWM432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32150U/zh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Description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有關於-種發電裝置,特種軟式壓電發電 裝置。 【先前技術】 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也隨之節節高 升。現今的麟供給主要絲自於非再生麟,如石油、煤炭、 天然氣等,但在地球上這些能源蘊藏量有限,終究會有使用完 的一天,由石油的價格水漲船高便可略知一二。除此之外,這 』非再生知源在使用上還有排放二氧化碳汗染環境的問題。這 些都凸顯了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及急迫性。其中有關再生能源 的研究,因其取自大自然直接利用且幾乎無窮無盡的特性,被 視為能源問題的解答。 常見的再生能源包括以下幾種:太陽能、風力、水力、潮 /夕、海流以及地熱等。其中太陽能無疑是目前台灣相當熱門的 議題,各大廠商紛紛投入相關的研究,但其發電的轉換效率不 佳造成發電成本相當高,目前實際運用的太陽能板每瓦發電的 成本為875美金,相較於其它的發電類型,成本高出了許多。 另外太陽能對於安置環境的限制很高’只能在有陽光的地方使 用’天候、晝夜長度、安置角度以及落塵量都會影響其發電的 效率。就現況而言,將一楝大樓貼滿了太陽能板,亦不足以供 應本身用電。而太陽能板製造過程中進行的蝕刻、清洗以及蒸 M432150 鑛等過程亦會產生具有毒性之卫業廢氣與廢水。故太陽能要取 代現今的供電系統,尚有一段差距。 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氣體流動通過風力發電機,帶動内 4的葉片產生電能,每瓦的發電單價為太陽能的1/3〜1/4,風 力發電機沒有日夜的關’亦可三度空間取風。但風力發電機 仍有其缺點’ -具實用的風力發電機需要上億經f的造價,非 大型企業或政府絕無可能負擔1且其對風力強弱的要求很 高’每秒8公尺以下的風無法推動風力發電機,而過強的風又 容易造成風力發電機損壞。台灣夏天非常缺電,但夏天風力不 強,風力發電效率低,且台灣於夏秋兩季又易生跪風,在風力 如此強弱不均的環境下,相當不適合風力發電的發展。 水力發電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發展的時間較久,技術也 相對成熟。水的密度遠大於氣體,故只要少許的流動便能帶動 渦輪產生電能。但若要能實用則必須有數十公尺以上的高低差 將水之位旎轉換成動能,因此能設置的地點非常有限,若要以 人工的方式產生高低差’如三峽大壩,紅程浩大不說,對河 川造成如此大規模的改變,對生態環境之影響更是未定之天。 潮沒與海流亦是水力發電的應用’前者利用潮汐落差,後者利 用洋流來帶動發電機組。但潮汐發電必須選在漲潮、退潮有大 中田差距的海厗才能施行’女置地點選擇不多。海流發電則需要 將渦輪機組設置於外海’技術門檻較高,且會在設置地點產生 額外強大的吸力與推力,可能影響生態環境。 4 M432150 地熱發電乃利用地殼内蘊涵的熱量加熱水後產生蒸氣推 動渦輪發電,其用來發電的能量來源幾乎無窮無盡,但探勘可 利用的地熱區域需要的技術門播極高,發電機組亦需要特別設 計以防止工安事件發生。以目前的科技水準來看,能夠設置機 組的地點仍相當有限。 以上再生能源受限於成本與利用之自然力,往往必須設置 在離城市相當遙遠之處。舉例來說,太陽能發電廠需要廣大腹 地與長時間曰照’設置在沙漠中是最適當的選擇。如此一來, 電能輸送的距離太遠,在輸送過程中的損耗便相當可觀。 因此近年新興一種發電方式,透過使壓電材料產生形變轉 換成電能。此種壓電材料可以轉換各種機械能成為電能,如上 述的水力、風力,更甚者還能回收日常生活中難以利用的廢 忐,如車輛噪音、震動等。目前最常被使用的壓電材料為壓電 陶瓷(錯鈦酸錯’ 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透過埋設於路 面下方以擠壓的方式產生形變進而產生電能。其壓電係數較 尚,單位形變之產電量較佳,但壓電陶瓷質地硬且脆,形變量 只能達到本身長度的0.1%,且難以依照安置環境決定壓電材 料的形狀,因而使得發電效率不佳。使用上則易碎裂及損壞, 使用奇1命不足。 綜上所述,現今再生能源發電有發電成本過高、設置場地 受限以及耐受環境的能力不佳等問題,距離實用階段尚有一段 距離。針對於此,本創作將提供解決方案。 5 M432150 【新型内容】 本創作提供-種軟式壓電發電裝置。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 包括至少-軟式壓電發電_,駐少—軟式㈣發電薄膜相 鄰設置於-固絲板上成-陣列,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 間互相以-導線連結,連接方式可以是並聯、串聯或其組合, 並以該導線與-外部電路連接。其中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 膜之材料可以是-高分子壓電材料或該高分子壓電材料與一 壓電陶瓷材料之組合。 該軟式發電裝置構造簡單’可以輕易設置在日常生活的任 何環境中’吸收難以_之廢能產生形變,可_微風、水流、 噪音以及震鱗機概進行發電,安置魏祕何特定限制。 且透過4至5 -壓電發電細之高撓曲特性,其形變量可以輕 易超過傳賴電㈣兩健量級以上,不論是發電效率或使用 壽命皆優於以往。 【實施方式】 以下將配合圖示,針對本創作如何解決先前技術之缺陷作 詳細說明。圖1為本創作提供之一軟式壓電發電裝置示意圖, 由圖中可知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包括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 膜(100) ’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相鄰設置於一固定 基板(200)上,成為一陣列形式,且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 膜(100)間互相以一導線(300)連結,該導線(300)同時連接一外 部電路(500)。 6 M432150 設置於該固定基板(2〇〇)上之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 (100)可以吸收環境中的擾動產生形變,進而轉換成電〜、 以導線(300)輸出至該外部電路(500)以供利用。其中今至丨 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間的連結方式可以是並聯、串聯^其 組合,視該外部電路(500)對電壓、電流的需求進行調整。^ t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之材料可以是一高=子壓 電材料或該高分子壓電材料與一壓電陶瓷材料之組合,使得兮 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具備可撓曲的特性,可以2易 耐受舊有壓電發電材料兩個數量級以上的形變量,不僅可增加 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之使用壽命,更可透過大幅形變提升^電 量,改善發電效率。 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之靈魂在於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 薄膜(_,其使狀觀、尺权決如及極化辩的條件 控制都會大大影響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之發電效率。首先針對 該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使用之材料做說明。 舊有的壓電發電裝置多使用該壓電陶瓷作為其壓電發電元件 之材料,其單位形變量產出的電能雖較高,但該>1電陶竟之形 變量僅有其長度的〇.1%,綜合來看發電效率並不理想。因此 本創作提出以該高分子壓電材料作為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 薄膜(100)之材料,形變量可輕易超越舊有材料兩個數量級以 上。除此之外,更可在該高分子壓電材料中混入該壓電陶瓷材 料之粉末進一步提升發電效率且維持原來高撓曲的特性。 7 M432150 接著說明本創作對該至少—軟式壓f發電薄膜⑽)形狀及尺 寸之設定。該至少一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可以是任何形狀如矩 形、橢圓形、多邊形等,但不規則的形狀會造成產生壓電效應 時推動自由電子之電場方向混亂而影響到產電結果,因此以下 說明以矩形為例。由於雜賴電發電裝置的設計是要用來吸 收日常生活環境的機械能,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的幾何 外型设计是否符合振動源的頻率便非常重要。 若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愈薄愈長則越容易擺 動,但如果長度超過25公分(cm)會造成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 電薄膜(1GG)H1自身重1而下垂,使得來回擺盪的頻率下降, 且會使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各個部位擺盪的形變 不同,有些部份發出的是正電,有些則是負電。因此本創作於 實驗時將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長度縮小至 4〜25cm,如此可使其在一次擺動之後能快速往復,且在此尺 度之中,有特定的形變吸收範圍。 為了解尺寸對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發電量的 尽/響本創作以長度4cm、8cm、12.5cm、17cm以及21cm做 為測5式長度。在不同長度下,其最大功率輸出分別為〇 459微 瓦特W)、4.823 # W、8.897" W、18.432 // W、24.527# W, 可發現尺寸越大的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有較高的 產電能力,但在超出20cm之後,由於長度太長,造成擺蕩時 會有二次撓曲的現象,機械能無法有效轉化成電能,所以造成 8 M432150 效能下降,而較短的壓電片受力擺盤的頻率雖然較高,但其發 電里較小。所以最佳的寬長比,視其操作環境落在1別jo 之間。而由圖2可知,長度太長或太短皆會造成該至少一軟式 壓電發電薄膜(100)受力後擺動的頻率下降,因此該至少一軟 式壓電發電薄膜(100)長度的最佳範圍是1〇cm〜2〇cm間。 由此可以對照出在不同尺寸之下,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所 適用的工作環境,以達到最佳的發電效果。舉例來說,若安置 於火車執道旁,因火車進站時,其產生之壓力較大,宜採用長 度短厚度較大的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_(卿,讓其受力 之後能快速往返。如果是在微風巾使用,職用長且薄之該至 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以增加其發電效能。 最後說明本創作巾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_連結之方 式。由於單片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⑽)之產電能力有 限,因此會將其相鄰設置成該陣列型態於該固定基板⑽) 上,再依照使用需求以串聯、並聯或其組合的方式將該至少一 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進行連接。以下將說明該至少一軟式 壓電發電薄膜(100)所組成之該陣列運作的情形。 實驗中選用尺寸4cm、8cm以及17cm的該至少一軟式壓 電發電薄膜(100)以3、4或5片為一組進行組合,使用一電木 板夾持,並用一螺絲鎖緊,該電木板夾持的部位為靠近該至少 一軟式屬電發電薄膜(100)底部連接導線(3〇〇)的位置,該至少 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的其餘部份可以自由擺盪。將該至 9 M432150 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以串聯連接測試電壓增益,以並 聯連接測試電流增益。 增益的算法為:Yn=[(xn/xs . η)] · 100%,其中Yn表示增 益,Χη表示組合數為η時的輸出量,乂3表示單片時的輸出量, η代表組合數。電壓以及電流增益之實驗結果如表1、表2顯 示0 • 表1、長度、組合數與電壓增益之關係
\\^合數 長度^\ 2片 3片 4片 5片 4cm 91% 97% 100.75% 102.65% 8cm 91.5% 100.66% 102.75% 102.2% 17cm 90.5% 104% 105% 104.6% 表2、長度、組合數與電流增益之關係 \\^合數 3片 4片 5片 長度 4cm 103.3% 107.5% 101% 8 cm 102% 102.5% 100.2% 17cm 105% 101.2% 100.2% 在串聯實驗的部份,組合數愈多,電壓增益效果越好。另 外長度17cm組合數5片時,電壓不如預期,後經過多次實驗 發現’串_之後,電壓最高可到33伏特,其受限於本身 材料特性,無法再超過這個電壓值。 在並聯實驗的部份,電流的增加幾乎正比於組合數,故該 至乂軟式壓電發電薄即⑽)最佳敝裝方式,是先將其串 聯成電壓約3G伏特的該_,再將該陣列並聯在—起提高電 流量,以達到實際使用的目標。 除此之外,本創作尚測試了若組合之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 電薄膜(_)獅方向不同時的狀況,意即該至少一軟式壓電 發電薄膜(_不畔化獅。林畔化的實驗巾選用尺 寸8 cm和17 cm的该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_),以$片 =-組’使用電木板夾持並闕絲鎖緊,電木板夾持的部位為 靠近底部連接該導線(3〇_位置,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 膜_的其餘部份呈現懸臂樑的形式,讓其可以自由擺盈。 接下來與同步擺動的設^不同,將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 ⑽)的自由端分為2片和3片分別以電木板失持,3片組直接 固疋在振動機上,2片組用-條無彈性醜子綁著,再將繩子 接上滑輪改變震動方向,如此_來振動機制時,正向帶動3 片組之該至少一軟式厘電發電薄膜(100)往前運動,同時也拉 著2片組之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〇〇)反向移動產生 不同步化擺動的效果。 在不同步化實驗中’ 8cm組串聯時,最高電壓可以達到 M4J2150 6.475伏特,平均振幅可達3·312伏特,相較同步擺 了 42%。17亂组串聯時,最高賴可以達到Mu伏特二 平均振幅可達15.16伏特,相較同步擺動時減少了伽,由^ 可知,不同步化運動之下會造成電塵下降。但在相同的°條件= 下,電流卻會上升。8em組串聯時,最高電流可以達到〇安 培,其平均電流可達2.564吟培,較同步時增加了 157%。17⑽ 組串聯時’最高電流可以達到7.824μ安培,其平均電流可達 5肠安培,比同步時增加了 m%。由此推得,若該 軟式壓電發膜⑽)進行不畔軸,縣為串聯的效 果’會自動魏並翻效果。因此,若該軟式壓f發電裝置必 須設置在可能會造成不同步化觸之魏下時,㈣在一起的 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⑽)數量可以增加,使其能達到 輸出電壓約為30伏特之該_,再將其並聯提高電流量供實 際應用。 ―本創作為了驗證在現實環境中,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的產 電此力如何’將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⑽)置於造波槽 中以铋定的海浪波形使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100)產 生升少臭實驗中分別將4cm、8cm、17cm之該至少一軟式壓 電發電5片_組串聯,最大的電塵輸出分別為 1·611伏特、u 234伏特、^奶伏特其效果較以振動機實 驗夺低,17cm組電壓輪出約為使用振動機時的82%。 ®電發電是-項新的再生能源技術,本創作提供之該軟式 12 M432150 壓電發電裝置可安置於各種環境下,如車站、大樓之外膽甚至 疋蓮蓬頭、沖水馬桶内以及放置在海中漂浮等,若讓其在海中 漂浮,更可設置一質量塊(400)於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 (100)上,幫助其擺動,增加發電效率》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 利用曰常生活中原本已經廢棄的能量,轉換成電能,具備有成 本低廉、構造簡單以及維護容易的優點,若搭配得宜可使生活 上簡單的電子元件自給自足,如安裴在沖水馬桶内,可供給偵 測用之紅外線裝置電源。透過本創作揭露之尺寸、材料以及組 裝方式之選擇,更使得該軟式壓電發電裝置走向實用化,若能 大量設置’將能大幅降低對於傳統電力之依賴,實為解決目前 能源問題之有效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本創作提供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示意圖。 圖2為不同長寬之軟式壓電發電薄膜受力後擺動之頻率關係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軟式壓電發電薄膜 200固定基板 300導線 400質量塊 500外部電路 13

Claims (1)

  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包括: 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其表面以一熱塑膠封裝該至少一 軟式壓電發電薄膜相鄰設置成-陣列,且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 電薄膜間並未接觸,其中該至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間設置一 導線互相連結,再以該導線連接一外部電路;以及 -固定基板’設置於使用環境中,該固定基板係與至少一部分 該至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接觸,承载並固定該至少一軟式^ 電發電薄臈於該固定基板上。 2.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式麼電發電裝置,其中該至 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之形狀可以是矩形。 3. 如申料利lull第1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中該至 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之長度可以是10至20公分。 4. 如申4專利細第1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中該至 少-軟式壓電發電薄膜之寬長比可以是i: 8至i: 2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令該至 少-軟式壓電發電_之厚度可以是2G微米以下。 6. 如申Μ專利細第丨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中該至 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之材料可以是一高分子壓電材料或 該高分子壓電材料與一壓電陶究材料之組合。 7. 如申:專利圍第6項所述之軟式屢電發電裝置 ,其中該高 刀子壓電材料包括聚乙稀氣化物㈣—^融e fl⑽硫, M432150 PVDF)或聚乙烯氟化物之共聚物(cop〇iymer)。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中該壓 電陶瓷材料包括錯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中該至 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間之連結可以是串聯、並聯或其組 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軟式壓電發電裝置,其中該至 少一軟式壓電發電薄膜之頂端可設置一質量塊。 15
TW101202115U 2012-02-06 2012-02-06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TWM432150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2115U TWM432150U (en) 2012-02-06 2012-02-06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2115U TWM432150U (en) 2012-02-06 2012-02-06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32150U true TWM432150U (en) 2012-06-21

Family

ID=4672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02115U TWM432150U (en) 2012-02-06 2012-02-06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321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044A (zh) * 2012-09-03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压电薄膜发电器及其制作方法
TWI455473B (zh) * 2012-11-09 2014-10-01 David T W Lin 壓電型微發電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044A (zh) * 2012-09-03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压电薄膜发电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84044B (zh) * 2012-09-03 2016-01-2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压电薄膜发电器及其制作方法
TWI455473B (zh) * 2012-11-09 2014-10-01 David T W Lin 壓電型微發電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zech et al. Wave energy converter concepts: Design challenges and classification
JP5149621B2 (ja) 水の動きを介して発電する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Delmonte et al. Review of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converters
Delmonte et al.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power conversion: A technology review
Chiba et al. Innovative power generator using dielectric elastomers (creating the foundations of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Chiba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electric generators using electroactive polymer artificial muscle
TWI484677B (zh) 軟式壓電發電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US10177688B2 (en) Floating off-shore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using ionic polymeric metal composite
CN104467515A (zh) 一种多机组纳米水力发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TWM432150U (en) Soft piez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Scherber et al. Electroactive polymers for gaining sea power
TW432150B (en) Stop position setting mechanism for tublar motor
CN206071789U (zh) 一种组合型海洋能发电装置
Singh et al. Solar-wind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oyota et al. Energy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n floating type pendulum wave energy converter in regular waves
JP2011106434A (ja) 海洋エネルギー発電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蓄電装置
CN102094403A (zh) 一种波浪能-潮流能转换及综合利用装置
kumar Maurya et al. A study on ocean wave power and utilization for Indian coastal region
Trapanese et al. State of art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wave energy converters. A case study
Waki et al. Electric power from artificial muscles
CN207297222U (zh) 海浪发电系统
Su Applications of Electroactive Polymers in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Using Ocean Waves
Hussany et al. Mechanical Vibrations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Waves Energy-Piezoelectric Generators
CN208539819U (zh) 一种新能源混合式发电装置
CN101902155A (zh) 光、波浪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