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5418B - 涵洞結構 - Google Patents

涵洞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5418B
TWI845418B TW112135601A TW112135601A TWI845418B TW I845418 B TWI845418 B TW I845418B TW 112135601 A TW112135601 A TW 112135601A TW 112135601 A TW112135601 A TW 112135601A TW I845418 B TWI845418 B TW I8454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recast
vertical
culvert
vertica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衍樑
莊傳業
Original Assignee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5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5418B/zh

Links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涵洞結構,其包括沿涵洞結構之一長軸間隔設置之複數個預鑄單元。每一預鑄單元包括:位於長軸之兩側之二個預鑄側邊結構。每一預鑄側邊結構包括一豎立段及自豎立段之下端向涵洞結構內部延伸之一基礎段,其中二個相對應之預鑄側邊結構的基礎段大致對齊並以一預定距離間隔。涵洞結構更包括一場鑄下部結構,沿長軸延伸並連結預鑄單元之基礎段;複數個場鑄連接結構,各自連接相鄰設置之預鑄單元之豎立段;以及一上部封閉組件,連接預鑄單元的二個豎立段之頂端。

Description

涵洞結構
本揭露關於提供一種涵洞結構,特別是包括一種用於供電纜或其他類似物通過之涵洞結構。
風力發電是一種利用風力來產生電力的方法。根據地點的不同,風力發電可以分為陸域風力發電和離岸風力發電兩種類型。相較於陸域風場,離岸風場擁有更高的平均風速,因此在相同時間內,離岸風力發電機可以提供更多的電力。近年來,由於對再生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同時離岸風力發電機的建置成本也逐漸降低,因此離岸風力發電機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
一般而言,為增加電力輸送之效率,離岸風力發電機所發出之電力會經由一海上變電站進行升壓(例如:從66kV升壓至161kV),再透過輸送海纜將電力外送至陸上變電站。然而,由於高壓電力電纜所產生電磁場可能對人類或環境中的其他物種產生生存或健康的負面影響。因此,延伸進入陸地之電力電纜將會經由地下涵洞進入至陸上電氣室。除上述安全考量外,將高壓電力電纜設置於涵洞中亦可有效固定高壓電力電纜的設置位置,進而避免電力電纜間的電磁場相互影響而造成電力損耗。
有鑑於此類建築物的發展,如何在利用最少施工步驟以達到最大產量且提供最佳品質的製造此類涵洞的方法,以及依此方法所製成的涵洞是業界所企盼的。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涵洞結構沿一長軸以一第一預定距離間隔設置之複數個預鑄單元,每一複數個預鑄單元包括:一第一預鑄側邊結構,其包括一第一豎立段及自第一豎立段之一下端向涵洞結構內部延伸之一第一基礎段,第一基礎段包含一第一自由端;以及一第二預鑄側邊結構,其包括一第二豎立段及自第二豎立段之一下端之向涵洞結構內部延伸之一第二基礎段,第二基礎段包含一第二自由端;其中第一豎立段與第二豎立段位於涵洞結構之長軸之兩側,且第一基礎段與第二基礎段大致對齊且彼此以一第二預定距離間隔。涵洞結構更包括一場鑄下部結構,沿長軸延伸並連結每一複數個預鑄單元之第一基礎段與第二基礎段;複數個場鑄連接結構,各自連接相鄰設置之複數個預鑄單元之複數個第一豎立段及複數個第二豎立段;以及一上部封閉組件,連接第一豎立段之一頂端與第二豎立段之一頂端。
1:建築系統
3:沙土
10、10’:涵洞結構
15:預鑄單元
100:內部通道
110、110’:第一預鑄側邊結構
111:第一豎立段
1112:外表面
1114:內表面
1116:下端
1118:頂端
112:溝槽
113、113’:第一基礎段
1134:第一自由端
1136:下表面
1138:上表面
114:階梯結構
115:第一突出段
116:側面
117:梯形突起
1172:傾斜側面
1174:垂直側面
118:側面
119:第一防水條
120:第二預鑄側邊結構
121:第二豎立段
1212:外表面
1214:內表面
1216:下端
1218:頂端
122:溝槽
123:第二基礎段
1234:第二自由端
1236:下表面
1238:上表面
124:階梯結構
125:第二突出段
126:側面
128:側面
129:第二防水條
130:場鑄下部結構
131:下方部分
132:上方部分
135:混凝土
140:上部封閉組件
141:支撐托架
142:頂模
150:基礎結構
151:第一場鑄混凝層
152:防水材料
153:第二場鑄混凝層
161:橫向鋼筋
162:豎立鋼筋
163:鋼筋續接器
164:連接鋼筋
170:場鑄連接結構
175:混凝土
20:涵洞結構
240:上部封閉組件
241:基底
242:三角支架
243:頂部支架
244:樓板
245:頂板
246:端部
247:端部
248:水平延伸部
30:涵洞結構
40:變電所
401:樓地板
41:頂板
61:豎立鋼筋
62:橫向鋼筋
63:連接鋼筋
64:縱向鋼筋
69:支桿
70:功能托架
71:電力電纜
80:防水塗料
d1:第一預定距離
d2:第二預定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L:長軸
S10:方法
S11-S19:步驟
S20:方法
S21-S30:步驟
圖1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建築系統之示意圖。
圖2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位於變電所下方之涵洞結構之示意圖。
圖3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位於上方無建築結構之涵洞結構之示意圖。
圖4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涵洞結構之示意圖。
圖5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位於變電所下方之涵洞結構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6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施作一基礎結構之步驟。
圖7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放置二個預鑄側邊結構至基礎結構上方之步驟。
圖8顯示圖7之區域115之結構放大圖。
圖9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沿一長軸相鄰設置之預鑄側邊結構之示意圖。
圖10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場鑄連接圖9所示相鄰設置之兩預鑄側邊結構之示意圖。
圖11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設置場鑄下部結構之橫向鋼筋之步驟。
圖12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設置場鑄下部結構之縱向鋼筋之步驟。
圖13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澆置場鑄下部結構之混凝土結構之步驟。
圖14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澆置場鑄連接結構之混凝土結構之步驟。
圖15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場鑄連接結構與二個預鑄側邊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圖16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設置上部封閉組件之托架之步驟。
圖17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設置上部封閉組件之支撐台之步驟。
圖18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製作室內建築之樓地板並設置放置電纜之電纜托架之步驟。
圖19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位於上方無建築結構之涵洞結構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20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設置上部封閉組件之KT(Kaiser's Truss)凱式桁架之步驟。
圖21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KT凱式桁架與預鑄側邊結構之示意圖。
圖22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場鑄上部封閉組件之頂板之步驟。
圖23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施加防水塗料之步驟。
圖24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涵洞結構之方法中回填沙土之步驟。
圖25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涵洞結構之部分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為更清楚了解本創作之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
本文中的用語「一」或「一種」係用以敘述本創作之元件及成分。此術語僅為了敘述方便及給予本創作之基本觀念。此敘述應被理解為包括一種或至少一種,且除非明顯地另有所指,表示單數時亦包括複數。於申請專利範圍中和「包含」一詞一起使用時,該用語「一」可意謂一個或超過一個。此外,本文中的用語「或」其意同「及/或」。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諸如「上方」、「下方」、「向上」、「左邊」、「右邊」、「向下」、「本體」、「底座」、「垂直」、「水平」、「側」、「較高」、「下部」、「上部」、「上方」、「下面」等空間描述係關於圖中所展示之方向加以指示。應理解,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描述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本文中所描述之結構之實際實施可以任何相對方向在空間上配置,此限制條件不會改變本揭露實施例之優點。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之描述中,提供「在」另一元件「上」之一元件可涵蓋前一元件直接在後一元件上(例如,與後一元件實體接觸)的狀況以及一或複數個介入元件位於前一元件與後一元件之間的狀況。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大致」、「實質上」、「實質的」及「約」用以描述及考慮微小之變化。當與事件或情形結合使用時,該複數個術語可意指事件或情形明確發生之情況以及事件或情形極近似於發生之情況。
圖1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建築系統1之示意圖。建築系統1之變電所40係用於將來自離岸發電機之電力進行調節,故係設置於鄰近濱海之位置。建築系統1包括複數個涵洞結構10、20、30及一變電所40。涵洞結構10、20、30係經構形以供電力電纜設置,使其延伸進入變電所40。在一些實施例中,涵洞結構10水平地延伸於變電所40下方;涵 洞結構20自涵洞結構10之一端朝變電所40外部向下傾斜地延伸;涵洞結構30自涵洞結構20相反於涵洞結構10之另一端朝變電所40外部水平地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涵洞結構10與涵洞結構20各自分別由預鑄建築結構及場鑄建築結構混合建構而成,而涵洞結構30則是僅由場鑄建築結構建構而成。
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其顯示變電所40下方之涵洞結構10之剖面圖,其中涵洞結構10包括一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一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一場鑄下部結構130及場鑄之一上部封閉組件140,其中供電力電纜(圖未示)通過之一內部通道100由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場鑄下部結構130及上部封閉組件140共同界定。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其顯示設置於戶外(非位於變電所下方)之沙土3下方之涵洞結構20之剖面圖,其中涵洞結構20包括一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一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一場鑄下部結構130及場鑄之一上部封閉組件240。本揭露藉由預鑄結構之設置,可大幅降低涵洞結構10、20的施工時間,並提高建築系統1之一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涵洞結構30則因延伸距離較短,較不直接影響整體工期時間,故可選擇性地包含預鑄結構或是不包含預鑄結構。涵洞結構10與涵洞結構20之示範性實施例之說明如下:請參照圖4,其顯示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之一涵洞結構10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包括一第一豎立段111及一第一基礎段113。第一豎立段111具有實質為長方形之剖面,並垂直豎立設置於一基礎結構150之上。如圖4所示,第一豎立段111具有外表面1112、內表面1114、下端1116、及頂端1118。內表面1114面向涵洞結構 之內部,並與外表面1112相對。
第一基礎段113連接第一豎立段111之下端1116,向涵洞結構10內部延伸,並具有一第一自由端1134。第一基礎段113之下表面1136大致為水平,進而增加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穩定性,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多個橫向鋼筋161延伸於第一基礎段113中,且其一端連接至一鋼筋續接器163。鋼筋續接器163設置於第一自由端1134中,並經構形以供場鑄下部結構130中之連接鋼筋63(詳見圖11)接合。多個豎立鋼筋162延伸於第一豎立段111及第一基礎段113中,並各自經由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向外延伸。第一豎立段111、第一基礎段113、橫向鋼筋161、豎立鋼筋162係在一預鑄造工廠內進行製造後,一體地運送至涵洞結構之施工位置,故可減少工地現場製作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所需之時間及人力。
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包括一第二豎立段121及一第二基礎段123。第二豎立段121具有實質為長方形之剖面,並垂直豎立設置於基礎結構150之上。如圖4所示,第二豎立段121具有外表面1212、內表面1214、下端1216、及頂端1218。內表面1214面向涵洞結構之內部,並與外表面1212相對。
第二基礎段123連接第二豎立段121之下端1216,向涵洞結構10內部延伸,並具有一第二自由端1234。第二基礎段123之下表面1236大致為水平,進而增加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穩定性,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多個橫向鋼筋161延伸於第二基礎段123中,且其一端連接至一鋼筋續接器163。鋼筋續接器163設置於第二自由端1234中,並經構形以供場鑄下部結構130中之連接鋼筋63(圖12)接合。多個豎立鋼筋162延 伸於第二豎立段121及第二基礎段123中,並各自經由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向外延伸。第二豎立段121、第二基礎段123、橫向鋼筋161、豎立鋼筋162係在一預鑄造工廠內進行製造後,一體地運送至涵洞結構之施工位置,故可減少工地現場製作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所需之時間及人力。
如圖4所示,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突出段115,其自第一豎立段111之下端1116向涵洞結構10外側延伸,並連接於第一基礎段113之外側(遠離第一自由端1134之一側向涵洞結構10外部延伸)。並且,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突出段125,其自第二豎立段121之下端1216向涵洞結構10外側延伸,並連接第二基礎段123之外側(遠離第二自由端1234之一側向涵洞結構10外部延伸)。第一突出段115之下表面與第一基礎段113之下表面1136齊平,且第二突出段125之下表面與第二基礎段123之下表面1236齊平,藉此增加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穩定性。但應理解的是,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突出段115與第二突出段125係被省略設置,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可在工地現場藉由其他非預鑄造之臨時結構進行支撐。
場鑄下部結構130經構形用於連接第一基礎段113與第二基礎段123。在一些實施例中,場鑄下部結構130包括連接鋼筋63於其中。連接鋼筋63連接至設置於第一自由端1134中與設置於第二自由端1234中之鋼筋續接器163,並且水平延伸。場鑄下部結構130更包括複數個縱向鋼筋64(詳見圖12),其等垂直連接鋼筋63配置。混凝土135包覆連接鋼筋63及縱向鋼筋64進而封閉涵洞結構10之下端。
上部封閉組件140係經構形以隔離位於涵洞結構10上之建 築結構(例如:變電所40之樓地板401)。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部封閉組件140包括複數個支撐托架141及複數個頂模142。一些支撐托架141沿長軸L方向間隔地設置於第一豎立段111之內表面1114之上並鄰近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並且其他支撐托架141沿長軸L方向間隔地設置於第二豎立段121之內表面1214之上,並鄰近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頂模142放置於個支撐托架141之上,其中頂模142之上表面與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以及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大致齊平。支撐托架141可具有垂直三角形之結構,其三角形之一側邊係水平延伸,以供頂模142設置於其上。
基礎結構150係經構形以提供涵洞結構10施做之水平基底並滿足防水需求。在一些實施例中,基礎結構150包括一第一場鑄混凝層151、一防水材料152、及一第二場鑄混凝層153。第一場鑄混凝層151設置涵洞結構10之最下方,並與下方沙土直接接觸。防水材料152鋪設於第一場鑄混凝層151上,防水材料可為任何適當之材料製成。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防水材料152係一捲材,具有一致之厚度,並在工地現場鋪設展開於第一場鑄混凝層151上。第二場鑄混凝層153鋪設於防水材料152之上。第一基礎段113之下表面1136及第二基礎段123之下表面1236係直接接觸第二場鑄混凝層153。
圖5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位於變電所40下方之涵洞結構10之方法S10之流程圖。為使實施例清楚描述,此方法流程圖將伴隨圖6-18所展示之示意圖一起說明。在不同實施例中,可替換或刪除一些步驟。
方法S10包括步驟S11,施做一基礎結構150。在一些實施 例中,在施做基礎結構150前,方法S10更包括在地面向下挖掘坑道。在坑道挖設完成後,將基礎結構150設置於坑道之底面。如圖6所示,第一場鑄混凝層151與下方沙土直接接觸,防水材料152鋪設於第一場鑄混凝層151上,且第二場鑄混凝層153鋪設於防水材料152之上。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2,放置涵洞結構10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在基礎結構150上方。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是預先在一預鑄工廠進行製作,並運送至施工現場。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可透過吊設的方式設立於基礎結構150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放置完成後,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基礎段113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第二基礎段123是直接接觸基礎結構150之第二場鑄混凝層153,且第一基礎段113與第二基礎段123大致對齊。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應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間可利用支桿69加以固定,以防止其於施工過程中傾斜。
在一實施例中,依照涵洞結構10設計長度之需求,涵洞結構10可包括多個如圖7所示包含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及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預鑄單元15,其中相鄰設置之預鑄單元15之預鑄側邊結構是間隔設置,並不直接連接。舉例而言,如圖9所示,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是沿涵洞結構10延伸方向之長軸L以一第一預定距離d1間隔設置。上述第一預定距離d1是指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其中一者之第一豎立段111與第一基礎段113,與相鄰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其中之另一者之第一豎立段111與第一基礎段113之間沿長軸L之方向上的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 連接鋼筋164是自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側面116及側面118延伸而出。相鄰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連接鋼筋164亦不重疊。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相鄰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連接鋼筋164亦可重疊設置。雖未圖示,相鄰之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間也可利用上述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間隔設置之方式進行定位。
此外,如圖7所示,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豎立段111與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第二豎立段121位於涵洞結構10之長軸L之兩側,且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基礎段113與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第二基礎段123彼此以一第二預定距離d2間隔。上述第二預定距離d2是指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基礎段113之第一自由端1134與相鄰之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第二基礎段123之第二自由端1234之間,沿垂於直長軸L之方向上的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以預鑄方式製成之第一基礎段113上包括一溝槽112與一階梯結構114。具體而言,一梯形突起117係設置於第一基礎段113之上表面1138之上。梯形突起117具有一傾斜側面1172面向第一豎立段111之內表面1114,且梯形突起117更具有一垂直側面1174與第一自由端1134間隔設置。溝槽112界定於梯形突起117之傾斜側面1172與第一豎立段111之內表面1114之間,並沿平行長軸L(圖7)之方向延伸。溝槽112係經構形用於導引在涵洞結構10中流動之液體(例如:雨水)之排出。階梯結構114則由梯形突起117之垂直側面1174與上表面1138位於梯形突起117與第一自由端1134之間的區域所界定,並沿平行長軸L(圖7)之方向延伸。階梯結構114係經構形以增加場鑄下部結構130與第一基礎段113接合之強度。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第二預鑄側邊 結構120之第二基礎段123上同樣包括一溝槽122與一階梯結構124。溝槽122與階梯結構124與溝槽112與一階梯結構114之結構相同或相似,為簡化說明將不再重複。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防水條119。第一防水條119自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延伸至第一基礎段113的第一自由端1134並伸出,其中第一防水條119之二側亦自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側面116、118伸出。另一方面,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防水條129。第二防水條129自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延伸至第二基礎段123的第二自由端1234並伸出,其中第二防水條129之二側亦自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側面126、128伸出。第一防水條119及第二防水條129之設置有利於涵洞結構10之抵抗濱海環境惡劣氣候,防止水氣通過建築結構之接縫滲入至涵洞結構10內部,藉此保護設置於其中之電力纜線。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3,設置場鑄連接結構170之鋼筋。設置場鑄連接結構170之鋼筋之步驟包括,在相鄰的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與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間設置鋼筋。舉例而言,如圖10所示,場鑄連接結構170之鋼筋包括複數個豎立鋼筋61。豎立鋼筋61設置於相鄰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豎立段111之間。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4,設置場鑄下部結構130之鋼筋。設置場鑄下部結構130之鋼筋之步驟包括,設置相鄰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間與相鄰之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間的橫向鋼筋62。舉例而言,如圖10所示,橫向鋼筋62係位於相鄰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基礎段113之間。橫向鋼筋62可自涵洞結構10之一側延伸至相對側。橫向鋼筋 62可與豎立鋼筋61彼此垂直且交錯設置。設置場鑄下部結構130之鋼筋之更步驟設置複數個連接鋼筋63。舉例而言,如圖11所示,連接鋼筋63係分別連接至設置於設置於第一自由端1134中之鋼筋續接器163以及設置於第二自由端1234中之鋼筋續接器163。設置場鑄下部結構130之鋼筋之步驟亦包括,設置複數個縱向鋼筋64(圖12)。縱向鋼筋64(圖12)沿平行長軸L之方向延伸,並位於第一基礎段113之第一自由端1134與相鄰之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第二基礎段123之第二自由端1234之間。如圖12所示,縱向鋼筋64與橫向鋼筋62交錯,並且部分縱向鋼筋64與連接鋼筋63交錯。步驟S14可在步驟S13之前、之後或同時進行。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5,澆置場鑄下部結構130與場鑄連接結構170之混凝土。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2、13所示,首先執行地坪二澆帶之工程,以使混凝土135包覆場鑄下部結構130之橫向鋼筋62、連接鋼筋63與縱向鋼筋64,並且使混凝土包覆場鑄連接結構170之豎立鋼筋61之下端部。在完成地坪二澆帶之工程之後,如圖12、14所示,再使混凝土175包覆場鑄連接結構170之豎立鋼筋61。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5所示,在完成步驟S15後,場鑄下部結構130之混凝土135包括下方部分131及上方部分132。下方部分131係位於第一自由端1134與第二自由端1234之間。上方部分132位於下方部分131之上,並填充於第一基礎段113之上表面1138上的階梯結構114(圖12)內以及第二基礎段123之上表面1238上的階梯結構124(圖12)內。如圖15所示,上方部分132在垂直長軸L(圖12)上之寬度是大於下方部分131在垂直長軸L上之寬度。藉由上方部分132與下方部分131之寬度差,場鑄下部結構130與第一基礎段113以及第二基礎段123之間的連結強 度可進一步提升。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6,設置支撐托架141。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一些支撐托架141沿長軸L方向間隔地設置於第一豎立段111之內表面1114之上並鄰近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並且其他支撐托架141沿長軸L方向間隔地設置於第二豎立段121之內表面1214之上並鄰近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7,設置頂模142。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頂模142放置於個支撐托架141之上,其中頂模142之上表面與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以及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大致齊平。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8,場鑄頂板41。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8所示,頂板41是藉由頂模142形成於涵洞結構10上方。在一實施例中,頂板41為變電所40之樓地板。
方法S10更包括步驟S19,設置功能托架70。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8所示,部分功能托架70設置於第一豎立段111之內表面1114之上並位於支撐托架141之下方,並且部分功能托架70設置於第二豎立段121之內表面1214之上並位於支撐托架141之下方。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功能托架70係經構形用以收納位於涵洞結構中之電力電纜71。
圖19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製作如圖24所顯示位於上方無建築結構之涵洞結構20之方法S20之流程圖。為使實施例清楚描述,此方法流程圖將伴隨圖20-22所展示之示意圖一起說明。在不同實施例中,可替換或刪除一些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0所示,涵洞結構之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及場鑄下部結構130相同於涵洞 結構10之對應結構,故關於該些結構之製作步驟(即方法S20之步驟S21、步驟S22、步驟S23、步驟S24、步驟S25)之細節即不再重複。
方法S20進一步包括步驟S26,設置功能托架70。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0所示,部分功能托架70設置於第一豎立段111之內表面之上,並且部分功能托架70設置於第二豎立段121之內表面之上。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功能托架70係經構形用以收納位於涵洞結構中之電力電纜71。
方法S20進一步包括步驟S27,放置預鑄之一樓板244。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1所示,預鑄之樓板244為一KT(Kaiser's Truss)凱式桁架,包括一基底241、複數個三角支架242及一頂部支架243。三角支架242之下半部埋設於基底241,而其上半部自基底241上表面突出。頂部支架243連結於三角支架242之頂端。基底241透過適當之方式(例如:焊接)設置於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及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之上。
方法S20進一步包括步驟S28,場鑄一頂板245。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2所示,頂板245係以場鑄之方式形成於樓板244之上方,並覆蓋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及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具體而言,頂板245包括一水平延伸部248及二個位於水平延伸部248兩側之端部246、247。水平延伸部248覆蓋樓板244,且端部246、247位於樓板244兩側,並覆蓋第一豎立段111之頂端1118及第二豎立段121之頂端1218。樓板244與場鑄頂板245共同定義一上部封閉組件240。
方法S20進一步包括步驟S29,施加防水塗料80。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3所示,防水塗料80是施加於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之第一豎立段111、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之第二豎立段121以及上部封閉組件 240之外側,藉此避免水氣進入涵洞結構內部。
方法S20進一步包括步驟S30,回填沙土3。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4所示,在完成防水塗料80之塗佈後,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第二預鑄側邊結構120及上部封閉組件240係受沙土3所覆蓋,進而完成涵洞結構20之製作。
圖25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涵洞結構10’之部分結構之剖面示意圖。圖25中與圖4相同之元件將以相同或類似之符號標示,且其特徵將不再重複以簡化說明。涵洞結構10’與涵洞結構10之差異包括涵洞結構10之第一基礎段113由第一基礎段113’取代。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礎段113’之第一自由端1134與內表面1114相隔距離d3,且第二基礎段123之第二自由端1234與內表面1214相隔距離d4,距離d3大於距離d4。藉由增加第一基礎段113’之長度,第一預鑄側邊結構110在吊放至基礎結構150之後,可利用斜稱之方式固定,使涵洞結構10’之施做可因應現場地形之不同採適切變化。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創作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依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涵洞結構
401:樓地板
100:內部通道
110:第一預鑄側邊結構
120:第二預鑄側邊結構
130:場鑄下部結構
140:上部封閉組件
150:基礎結構

Claims (10)

  1. 一種涵洞結構,包括:沿一長軸以一第一預定距離間隔設置之複數個預鑄單元,每一該複數個預鑄單元包括:一第一預鑄側邊結構,其包括一第一豎立段及自該第一豎立段之一下端向該涵洞結構內部延伸之一第一基礎段,該第一基礎段包含一第一自由端;以及一第二預鑄側邊結構,其包括一第二豎立段及自該第二豎立段之一下端之向該涵洞結構內部延伸之一第二基礎段,該第二基礎段包含一第二自由端;其中該第一豎立段與該第二豎立段位於該涵洞結構之該長軸之兩側,且該第一基礎段與該第二基礎段大致對齊且彼此以一第二預定距離間隔;一場鑄下部結構,沿該長軸延伸並連結每一該複數個預鑄單元之該第一基礎段與該第二基礎段;複數個場鑄連接結構,各自連接該複數個預鑄單元中相鄰設置之該複數個第一豎立段以及連接相鄰設置之該複數個第二豎立段;以及一上部封閉組件,連接該第一豎立段之一頂端與該第二豎立段之一頂端,其中一梯形突起係設置於該第一基礎段之一上表面之上,該梯形突起具有一傾斜側面面向該第一豎立段之一內表面,且該梯形突起更具有一垂直側面與該第一自由端間隔設置, 其中一溝槽界定於該梯形突起之該傾斜側面與該第一豎立段之該內表面之間,並沿平行該長軸之方向延伸,且其中一階梯結構由該梯形突起之該垂直側面與第一基礎段之該上表面位於該梯形突起與該第一自由端之間的區域所界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其中該第二豎立段與該第二基礎段之交界處包括另一溝槽,該另一溝槽沿平行該長軸之方向延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其中該第二預鑄側邊結構之該第二基礎段之一上表面與該第二自由端之交界處包括另一階梯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其中該第一基礎段包括複數個鋼筋續接器設置於該第一自由端中,且該第二基礎段包括複數個鋼筋續接器設置於該第二自由端中,其中該場鑄下部結構包括:複數個連接鋼筋與該複數個鋼筋續接器連接;以及一混凝土結構包覆該等連接鋼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更包括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預鑄側邊結構以及該第二預鑄側邊結構中之第一防水條和第二防水條,該第一防水條自該第一豎立段之該頂端延伸至該第一基礎段的該第一自由端並伸出,該第二防水條自該第二豎立段之該頂端延伸至該第二基礎段的該第二自由端並伸出。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其中該第一預鑄側邊結構更包括自該第 一豎立段之該下端向該涵洞結構外側延伸之一第一突出段,且該第二預鑄側邊結構更包括自該第二豎立段之該下端向該涵洞結構外側延伸之一第二突出段。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其中該上部封閉組件包括:複數個支撐托架,設置於該第一豎立段之該內表面之上並鄰近該第一豎立段之該頂端,以及設置於該第二豎立段之內表面之上並鄰近該第二豎立段之該頂端;以及複數個頂模,放置於該複數個支撐托架之上,其中該複數個頂模之上表面與該複數個第一豎立段之該頂端以及該複數個第二豎立段之該頂端大致齊平。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功能托架,設置於該第一豎立段之該內表面之上以及設置於該第二豎立段之內表面之上,該複數個功能托架並經構形用以收納位於涵洞結構之電纜。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其中該上部封閉組件包括:預鑄之複數個樓板,其各自包括KT(Kaiser's Truss)凱式桁架;以及一混凝土結構,包覆該凱式桁架。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涵洞結構,更包括一基礎結構,其包括:一第一場鑄混凝層; 一防水材料,其鋪設於該第一場鑄混凝層上;以及一第二場鑄混凝層,其鋪設於該防水材料之上,其中該第一基礎段以及該第二基礎段設置於該第二場鑄混凝層上。
TW112135601A 2023-09-19 涵洞結構 TWI845418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5418B true TWI845418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49129U (zh) 2019-05-17 2020-02-11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涵洞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49129U (zh) 2019-05-17 2020-02-11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涵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7910B2 (en) Prefabricated structure mad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an integrated removable handling system
CN107227870B (zh) 一种由预制构件拼接的变电站建筑
CN105781125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CN105544798B (zh) 一种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466869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电缆沟及制作方法
CN110847236B (zh) 一种预制电缆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4410030A (zh) 一种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及制作方法
CN111064155B (zh) 一种排管阵列安装及包封施工方法
CN113668779A (zh) 一种防水光伏一体化屋面的施工方法
CN109629664B (zh) 基于装配式树脂混凝土排水沟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11779028A (zh) 一种成品预制电力浅沟及其施工方法
TWI845418B (zh) 涵洞結構
CN114164977A (zh) 一种铝模板与叠合板结合施工的方法
KR100828657B1 (ko) 가로등 설치가 용이한 기초구조물을 제공하기 위한 거푸집 구조
CN102587329B (zh) 一种土石坝拱型组合面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95055A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楼板及施工方法
CN209603357U (zh) 装配整体式楼板
CN207063610U (zh) 一种由预制构件拼接的变电站建筑
CN203284814U (zh) 一种变电站预制混凝土散水
CN209686448U (zh) 一种片状栓式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管廊单元
CN114319410A (zh) 一种风力发电并网电力设备装配式基础结构和安装施工工艺
CN114164978A (zh) 一种钢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63206A (zh) 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3931339A (zh) 装配式建筑的复合预制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782449U (zh) 一种电缆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