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2318B - 供電轉接座 - Google Patents

供電轉接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2318B
TWI842318B TW111151007A TW111151007A TWI842318B TW I842318 B TWI842318 B TW I842318B TW 111151007 A TW111151007 A TW 111151007A TW 111151007 A TW111151007 A TW 111151007A TW I842318 B TWI842318 B TW I8423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lot
pin
elastic arm
p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1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27880A (zh
Inventor
蕭書耕
Original Assignee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2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231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27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7880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供電轉接座包含導電片、第一電極組以及第二電極組。第一電極組包含第一插腳以及第一彈臂。第一彈臂與第一插腳持續地電性連接。第二電極組包含第二插腳以及第二彈臂。第二彈臂與第二插腳持續地電性連接。第一插腳與第二彈臂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導電片的一側。第一彈臂與第二插腳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導電片的另一側。第一彈臂與第二彈臂配置以受力變形而接觸導電片。

Description

供電轉接座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供電轉接座,更明確的說,是一種能匯合多個插頭供電的供電轉接座。
近來有些電子裝置對於電力的需求增加,因此可能需由兩個插頭提供電力,故需要有一轉接座來匯集二插頭的電能並予供電。同時,為了減低觸電的可能並降低設備因電壓、電流不足而造成的機台受損的可能性,已知有轉接座要求在二插頭均為插入狀態時,方會通電的設計要求。而為了同時符合前述二者的嚴柯要求,其不得不採用較為複雜的設計,如台灣地區的第I767658B號專利所示,即為其例。
因此,如何提出一種設計簡單,且可有效匯合多個插頭電能的同時,能只有在二插頭均為插入狀態時,方會通電的供電轉接座,即為本發明所欲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有鑑於此,本揭露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簡單、安全的匯流式供電轉接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一種供電轉接座包含導電片、第一電極組以及第二電極組。第一電極組包含第一插腳以及第一彈臂。第一彈臂與第一插腳持續地電性連接。第二電極組包含第二插腳以及第二彈臂。第二彈臂與第二插腳持續地電性連接。第一插腳與第二彈臂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導電片的一側。第一彈臂與第二插腳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導電片的另一側。第一彈臂與第二彈臂配置以受力變形而接觸導電片。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供電轉接座,進一步包含外殼。外殼包括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第一插腳貫穿外殼並進入第一插槽。第二插腳貫穿外殼並進入第二插槽。第一彈臂上連接有第一凸起結構。第二彈臂上連接有第二凸起結構。第一凸起結構至少部分位於第二插槽內。第二凸起結構至少部分位於第一插槽內。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彈臂及第二彈臂為電導體。第一凸起結構及第二凸起結構為電絕緣體。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彈臂及第二彈臂之整體均位於外殼內部且不露出第一插槽或第二插槽。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外殼包括上殼及 相連接的下殼。下殼的內側表面設有第一抵靠臂及第二抵靠臂。第一抵靠臂上設有第一凸起結構。第二抵靠臂上設有第二凸起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一種供電轉接座包含外殼、第一插腳、第二插腳、第一彈臂模組、第二彈臂模組以及導電片。在應用時,供電轉接座有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時,第一彈臂模組及第二彈臂模組僅一者有被壓迫進入外殼,致使第一插腳或第二插腳的其中一者未與導電片電性連接。在第二狀態時,第一彈臂模組及第二彈臂模組均被壓迫進入外殼,致使第一插腳與第二插腳均與導電片電性連接。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彈臂模組包括電絕緣的第一抵靠臂及具導電性的第一彈臂。第一彈臂持續地與第一插腳電性連接。第一抵靠臂穿入第二插槽。第二彈臂模組包括電絕緣的第二抵靠臂及具導電性的第二彈臂。第二彈臂持續地與第二插腳電性連接。第二抵靠臂穿入第一插槽。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外殼包括上殼及與其連接的下殼。上殼設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第一彈臂及第二彈臂的整體在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均位於外殼內部且不穿入第一插槽或第二插槽。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下殼與第一抵靠臂及第二抵靠臂為一體成型。
綜上所述,於本揭露的供電轉接座中,當只有第一 插頭插入第一插槽但第二插頭未插入第二插槽時,雖然第一插頭可與第一插腳電性連接,但第一彈臂由於未受第二插頭壓迫而與出電模組電性連接,因此第一插頭的電力仍無法傳遞至出電模組。反之亦然。唯有在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分別插入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時,出電模組才能同時與第一插頭及第二插頭為通路狀態。藉此,即可有效地提升本揭露的供電轉接座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揭露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供電轉接座
110:外殼
111:上殼
111a:第一插槽
111b:第二插槽
112:下殼
113:第一抵靠臂
113a:第一凸起結構
113a1:第一斜面
114:第二抵靠臂
114a:第二凸起結構
114a1:第二斜面
120:出電模組
121:火線
122:導電片
130:第一電極組
131:第一插腳
132:第一彈臂
140:第二電極組
141:第二插腳
142:第二彈臂
150:第一中性插腳組
160:第二中性插腳組
170:第一接地插腳組
180:第二接地插腳組
910:第一插頭
920:第二插頭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供電轉接座、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的立體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供電轉接座的爆炸圖。
第3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供電轉接座的另一立體圖。
第4圖為繪示供電轉接座的部分元件在第一狀態的示意圖。
第5圖為繪示供電轉接座的部分元件在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其中,第1、2、3圖是按照真實比例繪製而成,各元件的比例應當視為已揭露的內容。
請參照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第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供電轉接座100、第一插頭910與第二插頭920的立體圖。第2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供電轉接座100的爆炸圖。第3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供電轉接座100的另一立體圖。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供電轉接座100包含外殼110、出電模組120、第一電極組130、第二電極組140、第一中性插腳組150、第二中性插腳組160、第一接地插腳組170以及第二接地插腳組180。
外殼110包含上殼111以及下殼112。上殼111可拆卸地與下殼112固定。
如第2圖所示,上殼111具有第一插槽111a以及第二插槽111b。第一插槽111a與第二插槽111b分別配置以供兩插頭(例如第一插頭910與第二插頭920)插 入。而各插槽中分別設有多個用於供各插腳穿入的插槽穿孔;以及供第一抵靠臂113及第二抵靠臂114穿入的側向穿孔。
下殼112的內側表面設置有多個中空凸台、電絕緣的第一抵靠臂113、電絕緣的第二抵靠臂114及多個纜線穿孔。纜線穿孔貫穿下殼112的內外兩側。中空凸台包括一盲孔。
第一抵靠臂113的一端與第二抵靠臂114分別由下殼112的內側表面往上延伸而成,並可受力為彈性變形而擺動。於本例中,第一抵靠臂113與下殼112為一體成型(ONE PIECE FORMED),惟於另一例中,第一抵靠臂113與下殼112得為獨立元件。第二抵靠臂114之設計與第一抵靠臂113相對應。
如第3圖所示,出電模組120包含一火線121及與其焊接且導通的導電片122。導電片122為一面向水平方向且呈T字型的金屬薄片,而導電片122的根部與火線121焊接固定。
第一電極組130包含第一插腳131及第一彈臂132。第一彈臂132為電導體(即具導電性),例如一可撓式金屬薄片。第一插腳131與第一彈臂132的根部相互固定致使其二者得持續地相互電性連接。
第二電極組140包含第二插腳141及第二彈臂142。第二彈臂142為電導體(即具導電性),例如一可撓式金屬薄片。第二彈臂142與第二插腳141連接關係同 第一彈臂132及第一插腳131。
而在組裝完成後,第一插腳131與第二彈臂142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導電片122的一側(例如第2圖中的導電片122的左側)。第一彈臂132與第二插腳141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導電片122的另一側(例如第2圖中的導電片122的右側)。第一彈臂132與第二彈臂142配置以受力變形而接觸導電片122。另外,於本例中,第一彈臂132及第二彈臂142的整體均位於上殼111內而不露出第二插槽111b及第一插槽111a。
第一中性插腳組150、第二中性插腳組160、第一接地插腳組170、第二接地插腳組180的纜線部分均分別地經由各纜線穿孔穿透並進入外殼110內部並與其插腳部分電性連接。如前所述,導電片122耦接火線121。且在使用期間,導電片122的整體均位於外殼110內部。另外,第一插腳131、第二插腳141等各式插腳的至少一部分均會分別地從第一插槽111a或第二插槽111b的各插槽穿孔進入第一插槽111a或第二插槽111b。
另外,第一電極組130的第一彈臂132從中空凸台往右水平地延伸,並從導電片122的下方從導電片122的一左側穿越至右側後,往上扳折並與第一抵靠臂113連接及抵靠。而第二彈臂142之設計與第一彈臂132相對應。亦即,第一彈臂132及第二彈臂142分別設有一水平延伸的部分,而導電片122是同時懸設於第一彈臂132及第二彈臂142的水平延伸的部分上方的。
在應用時,第一抵靠臂113與第二抵靠臂114會視受壓迫的狀態而進入、離開第一插槽111a及第二插槽111b。
另外,而第一彈臂132與第一抵靠臂113的組合可視為第一彈臂模組。第二電極組140的第二彈臂142抵靠至第二抵靠臂114,且第二彈臂142與第二抵靠臂114的組合可視為第二彈臂模組。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抵靠臂113上設有第一凸起結構113a。第二抵靠臂114上設有第二凸起結構114a。如第1圖所示,僅第一抵靠臂113的第一凸起結構113a及第二抵靠臂114的第二凸起結構114a會經側向開孔分別穿入第二插槽111b及第一插槽111a;同時,在應用時,第一彈臂132及第二彈臂142之整體均位於外殼110內而不進入第一插槽111a或第二插槽111b。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下殼112、第一抵靠臂113與第二抵靠臂114為一體成型。亦即,下殼112、第一抵靠臂113與第二抵靠臂114為一單體結構的不同部位,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將第一抵靠臂113的第一凸起結構113a直接固定於第一彈臂132表面而省略第一抵靠臂113的其餘部分。相似地,可以省略第二抵靠臂114除了第二凸起結構114a的部分,亦即只剩第二凸起結構114a固定在第二彈臂142上。
於本實施方式中,供電轉接座100在出廠時為非使用狀態,如第1圖所示,第一插頭910及第二插頭920未插入供電轉接座100且第一彈臂模組及第二彈臂模組均未被壓迫。
而在實際應用時,則可包括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請參照第4圖以及第5圖。第4圖為繪示供電轉接座100的部分元件在第一狀態的示意圖。第5圖為繪示供電轉接座100的部分元件在第二狀態的示意圖。於第4圖與第5圖中,僅繪示供電轉接座100的導電片122、第一電極組130、第二電極組140、第一凸起結構113a與第二凸起結構114a,以清楚呈現這些元件在不同狀態下的樣貌。在第一狀態時,如第4圖所示,第二插頭920未插入第二插槽111b,第一插頭910插入第一插槽111a以對第一插腳131供電,並同時壓迫第二彈臂模組,致使第二插腳141與出電模組120電性連接。然而,由於第二插頭920未插入第二插槽111b,使得第一彈臂模組由第二插槽111b露出的第一凸起結構113a並未被壓迫,從而也無法讓第一彈臂132接觸導電片122。因此,第一插頭910仍無法經由第一電極組130供電至出電模組120。換言之,出電模組120與第一插頭910為斷路狀態。
相對地,雖然圖未示,但當第一插頭910未插入第一插槽111a,且第二插頭920插入第二插槽111b以對第二插腳141供電時,第二插頭920會同時壓迫第一彈臂模組,致使第一插腳131與出電模組120電性連接。然 而,由於第一插頭910未插入第一插槽111a,使得第二彈臂模組由第一插槽111a露出的第二凸起結構114a並未被壓迫,從而也無法讓第二彈臂142接觸導電片122。因此,第二插頭920仍無法經由第二電極組140供電至出電模組120。換言之,出電模組120與第二插頭920為斷路狀態。
在第二狀態時,如第5圖所示,第一插頭910及第二插頭920分別插入第一插槽111a及第二插槽111b並分別壓迫第二彈臂模組與第一彈臂模組,致使第一插腳131及第二插腳141接觸導電片122以與出電模組120電性連接。藉此,第一插頭910與第二插頭920可分別經由第一電極組130與第二電極組140供電至出電模組120。換言之,出電模組120可同時與第一插頭910及第二插頭920為通路狀態。
由以上配置可知,本實施方式之供電轉接座100可同時由第一插頭910與第二插頭920供電,以獲得較大電能。並且,只有在同時與第一插頭910與第二插頭920插接時才能與第一插頭910與第二插頭920形成通路狀態,因此可有效地提升安全性。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第一凸起結構113a具有第一斜面113a1實質上面向第二插槽111b的開口。藉此,當第一插頭910插入第一插槽111a時,第一插頭910可以平順地相對第一斜面113a1滑動,進而可順暢地推擠第一凸起結構113a而使第一彈臂132受 力變形。相似地,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第二凸起結構114a具有第二斜面114a1實質上面向第一插槽111a的開口。藉此,當第二插頭920插入第二插槽111b時,第二插頭920可以平順地相對第二斜面114a1滑動,進而可順暢地推擠第二凸起結構114a而使第二彈臂142受力變形。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第一電極組130與第二電極組140呈U字型,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由以上對於本揭露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於本揭露的供電轉接座中,當只有第一插頭插入第一插槽但第二插頭未插入第二插槽時,雖然第一插頭可與第一插腳電性連接,但第一彈臂由於未受第二插頭壓迫而與出電模組電性連接,因此第一插頭的電力仍無法傳遞至出電模組。反之亦然。唯有在第一插頭與第二插頭分別插入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時,出電模組才能同時與第一插頭及第二插頭為通路狀態。藉此,即可有效地提升本揭露的供電轉接座的安全性。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不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供電轉接座
110:外殼
111:上殼
111a:第一插槽
111b:第二插槽
112:下殼
113:第一抵靠臂
113a:第一凸起結構
114:第二抵靠臂
114a:第二凸起結構
120:出電模組
121:火線
122:導電片
130:第一電極組
131:第一插腳
132:第一彈臂
140:第二電極組
141:第二插腳
142:第二彈臂
150:第一中性插腳組
160:第二中性插腳組
170:第一接地插腳組
180:第二接地插腳組

Claims (9)

  1. 一種供電轉接座,包含:一導電片;一第一電極組,包含一第一插腳以及一第一彈臂,該第一彈臂與該第一插腳持續地電性連接;以及一第二電極組,包含一第二插腳以及一第二彈臂,該第二彈臂與該第二插腳持續地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插腳與該第二彈臂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該導電片的一側,該第一彈臂與該第二插腳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該導電片的另一側,其中該第一彈臂與該第二彈臂配置以受力變形而接觸該導電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供電轉接座,進一步包含:一外殼,該外殼包括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其中,該第一插腳貫穿該外殼並進入該第一插槽,該第二插腳貫穿該外殼並進入該第二插槽,該第一彈臂上連接有一第一凸起結構,該第二彈臂上連接有一第二凸起結構,該第一凸起結構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二插槽內,且該第二凸起結構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插槽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供電轉接座,其中該第一 彈臂及該第二彈臂為電導體,該第一凸起結構及該第二凸起結構為電絕緣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供電轉接座,其中該第一彈臂及該第二彈臂之整體均位於該外殼內部且不露出該第一插槽或該第二插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供電轉接座,其中該外殼包括一上殼及相連接的一下殼,該下殼的內側表面設有一第一抵靠臂及一第二抵靠臂,該第一抵靠臂上設有該第一凸起結構,該第二抵靠臂上設有該第二凸起結構。
  6. 一種供電轉接座,包含:一外殼,包括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一第一插腳,固設於該第一插槽中;一第二插腳,固設於該第二插槽中;一第一彈臂模組,該第一彈臂模組的至少一部分持續地與該第一插腳電性連接;一第二彈臂模組,該第二彈臂模組的至少一部分持續地與該第二插腳電性連接;以及一導電片;其中,在應用時,該供電轉接座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 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彈臂模組及該第二彈臂模組僅一者有被壓迫進入該外殼,致使該第一插腳或該第二插腳的其中一者未與該導電片電性連接,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彈臂模組及該第二彈臂模組均被壓迫進入該外殼,致使該第一插腳與該第二插腳均與該導電片電性連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供電轉接座,其中該第一彈臂模組包括電絕緣的一第一抵靠臂及具導電性的一第一彈臂,該第一彈臂持續地與該第一插腳電性連接,該第一抵靠臂穿入該第二插槽,該第二彈臂模組包括電絕緣的一第二抵靠臂及具導電性的一第二彈臂,該第二彈臂持續地與該第二插腳電性連接,該第二抵靠臂穿入該第一插槽。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供電轉接座,其中該外殼包括一上殼及與其連接的一下殼,該上殼設有該第一插槽及該第二插槽,該第一彈臂及該第二彈臂的整體在該第一狀態或該第二狀態均位於該外殼內部且不穿入該第一插槽或該第二插槽。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供電轉接座,其中該下殼與該第一抵靠臂及該第二抵靠臂為一體成型。
TW111151007A 2022-12-30 供電轉接座 TWI842318B (z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2318B true TWI842318B (zh) 2024-05-11
TW202427880A TW202427880A (zh) 2024-07-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5490B1 (en) 2020-03-04 2021-04-20 Dongguan Kebe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afety socke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5490B1 (en) 2020-03-04 2021-04-20 Dongguan Kebe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afety socke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20688A1 (en) Plug for an internet-of-things device
CN109586050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TW201822409A (zh) 連接器及其電源供應裝置
TWI842318B (zh) 供電轉接座
CN111883957B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8586485U (zh) 螺纹插座连接器
CN108233109B (zh) 两孔式排插
CN211265744U (zh) 连接装置
KR20160126171A (ko) Usb 타입-c 플러그와 압착 보조 커넥터의 결합 구조
EP3349318A1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base
CN210092410U (zh) 插座
US20240222920A1 (en) Power adapter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20934533U (zh) 一种插座结构
CN214428815U (zh) 一种可并插头
CN116191086B (zh) 连接器组件
KR102660371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3425354U (zh) 一种多媒体信息箱专用插座
CN220984900U (zh) 一种电子产品连接插座
CN216903580U (zh) 具有线路板直插定位结构的耐高压连接器
CN210350175U (zh) 一种接线盒
CN209880367U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接线结构
CN210607663U (zh) 多层连接器
CN211789830U (zh) 电连接器
CN216872421U (zh) 一种弹片端子及排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