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387B -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1387B
TWI841387B TW112118311A TW112118311A TWI841387B TW I841387 B TWI841387 B TW I841387B TW 112118311 A TW112118311 A TW 112118311A TW 112118311 A TW112118311 A TW 112118311A TW I841387 B TWI841387 B TW I8413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foldable electronic
connecting rod
magnetic sensor
f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8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7080A (zh
Inventor
朱秦瑩
陳惟庭
黃聖翔
陳奕龍
葉王鴻
詹建峰
鄒明政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7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7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387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三機體、第一轉軸、第二轉軸與至少一第一風扇。第二機體具有第一入風口與第一出風口。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第一轉軸而彼此旋轉,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在攤平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轉換。第二轉軸連接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以使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藉由第二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第一風扇配置於第二機體內。在攤平狀態時,第一機體遮蔽第一入風口,在折疊狀態時,第一機體移離並暴露出第一入風口。另揭露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

Description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現有的折疊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其發展趨勢為機殼薄與體積小,因此具備重量輕且容易攜帶的優點,但卻不利於散熱模組的安裝,進而在長時間使用下,除了影響效能之外,也會造成機身過熱而影響使用者的操作體驗。
再者,對應於使用環境愈趨複雜,筆記型電腦所需要外接的設備也隨之增加,因而使用者常常會面臨的另一困境便是連接埠數量不足,因而通常需先通過外接式集線埠,方能順利地連接所需的外接設備,但此舉也因而導致環境中線材凌亂以及操作空間不足等困擾。
據此,如何在電子裝置上提供有效的技術特徵以克服上述困境,便是相關技術人員需思考並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以因應使用環境與使用需求而提高散熱效率及適用性。
本發明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三機體、第一轉軸、第二轉軸與至少一第一風扇。第二機體具有第一入風口與第一出風口。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第一轉軸而彼此旋轉,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在攤平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轉換。第二轉軸連接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以使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藉由第二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第一風扇配置於第二機體內。在攤平狀態時,第一機體遮蔽第一入風口。在折疊狀態時,第一機體移離並暴露出第一入風口,以使第一風扇經由第一入風口吸取外部環境的空氣,並產生氣流從第一出風口排出第二機體。
本發明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三機體、第一轉軸、第二轉軸、至少一第一風扇、第一磁感測器、第一磁性件與控制模組。第二機體具有第一入風口與第一出風口。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以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第一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在攤平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轉換。第二轉軸連接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以使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藉由第二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第一風扇配置於第二機體內。第一磁感測器與第一磁性件分別設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控制模組電性連接第一磁感測器與第一風扇。在攤平狀態時,第一機體遮蔽第一入風口。在折疊狀態時,第一機體移離並暴露出第一入風口,且第一磁感測器感測到第一磁性件,操作方法包括:控制模組依據第一磁感測器感測到第一磁性件,而轉換至折疊狀態的至少一操作模式並對應調整第一風扇的操作參數。
基於上述,折疊式電子裝置藉由三個機體與兩個轉軸的搭配連接,而得以經由旋轉轉換為不同狀態,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因此能在攤平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轉換,而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則能彼此相對開闔。
再者,第二機體內設置有第一風扇與對應的第一入風口、第一出風口,因此通過前述的狀態改變,第一機體得以遮蔽或暴露第一入風口,其中當第一入風口被暴露出時,第一風扇明顯能經由第一入風口吸取外部環境空氣,由此明顯能提升第一風扇的風量,並因此提高第一風扇對於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散熱效果。反之,若無特定散熱需求時,則以第一機體遮蔽第一入風口,據以達到節能係果。換句話說,本發明的折疊式電子裝置能因應使用需求或使用環境而通過機體狀態的改變以對應調整其散熱效果。同時,機體的折疊也能有效地減少所佔桌面或平台面積,以提高空間利用率並簡化及美化使用環境。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圖3與圖4分別是折疊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示意圖。請先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折疊式電子裝置100,以筆記型電腦為例,其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第三機體130、第一轉軸H1、第二轉軸H2與至少一第一風扇F1。第二機體120具有第一入風口E1與第一出風口E3。第一轉軸H1連接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第二轉軸H2連接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以使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藉由第二轉軸H2而彼此旋轉開闔。如圖1及圖3所示,其中第三機體130,例如是顯示螢幕,通過第二轉軸H2而能閉闔於第二機體120(如圖1)或展開於第二機體120(如圖3)。
接著請參考圖3與圖4,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藉由第一轉軸H1而彼此旋轉,以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在圖3所示的攤平狀態與圖4所示的折疊狀態之間轉換,也就是讓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將現有技術的主機系統進一步地分隔為能進行相對旋轉並折疊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且搭配其內的構件設計而取得較佳的使用效果。
圖5A與圖5B分別是圖3的折疊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簡單側視圖。請先參考圖2與圖5A,在此僅先針對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變化予以描述。本實施例的第一風扇F1配置於第二機體120內以對相關熱源(例如CPU或GPU,未繪示)進行散熱。由於在攤平狀態時,第一機體110會遮蔽第一入風口E1,在折疊狀態時,第一機體110移離並暴露出第一入風口E1。因此便能針對所述兩種狀態對第一風扇F1進行操控,以產生所需之散熱效果。簡單地說,正因第二機體120的第一入風口E1存在被遮蔽與否的不同狀態,其中第一風扇F1在折疊狀態時的氣流流量(吸風量及排風量)會大於攤平狀態時的氣流流量,因此能依據所述不同狀態而對第一風扇F1設定不同效能的表現,以讓折疊式電子裝置100更能符合所對應的使用環境。
進一步地說,第二機體120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面S1與第三面S3,以及分別鄰接在第一面S1與第三面S3之間的第二面S2與第四面S4,前述第一入風口E1位於第一面S1,第一出風口E3位於第三面S3,且第三面S3是位在與第二轉軸H2的同一側或同一方向。在圖2的攤平狀態時,第一機體110遮蔽第一面S1,在圖5A的折疊狀態時,第一機體110疊置於第二面S2,在圖5B的折疊狀態時,第一機體110折疊於第四面S4。同時,在此將第二機體120也如第一機體110一般進行各表面的區分,其中第五面S5相對於第七面S7,而第六面S6相對於第八面S8。
再者,本實施例的第一機體110具有第一腳墊P1,位於第八面S8,而第二機體120還具有位在第二面S2上的第二入風口E2與第二腳墊P2,其中第二入風口E2如圖1所示。如此一來,在如圖2攤平狀態時,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藉由第一腳墊P1與第二腳墊P2而承靠於平台200且使第二面S2與平台200保持間隙(墊高於平台200),以讓第一風扇F1經由第二入風口E2吸取外部環境的空氣。在圖5A所示的折疊狀態時,第二機體120藉由第一機體110承靠於平台200,第一機體110則以第一腳墊P1抵接第二機體120的第二面S2,而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形成間隙,此時的第一風扇F1能分別從第一入風口E1與第二入風口E2吸取外部環境的空氣,因此明顯提高第一風扇F1的吸風來源。此外,在本發明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上述第一腳墊P1與第二腳墊P2的數量可為多個,以提高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支撐於平台200上的穩定性。特別的是,還可在靠近第二轉軸H2處設置第一腳墊P1與第二腳墊P2,以使折疊式電子裝置100處於折疊狀態時,第二機體120也能藉由第二腳墊P2抵靠於第一機體110。
如此一來,折疊狀態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便具備能進行高效能模式的條件。舉例來說,折疊式電子裝置100於圖3所示的攤平狀態時,可進行的是一般文書處理工具,而在圖4與圖5A所示的折疊狀態時,則藉助第一風扇F1的散熱效能提高,而能進行電競遊戲等需電子元件進行高功率運作的模式。
接著,請參考圖5B,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轉軸H1是360度轉軸,因此圖5B提供另一折疊狀態,也就是讓第一機體110疊於第二機體120的第四面S4上。此時第二機體120仍能藉由第二腳墊P2支撐於平台200,因此能讓第二機體120局部墊高於平台200,故除了從第一面S1的第一入風口E1之外,第一風扇F1仍能從第二面S2的第二入風口E2吸取部分外部環境的空氣。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多個連接埠14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一者或二者,其中值得提及的是,如圖4所示,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第五面S5上的連接埠140,在攤平狀態時,連接埠140的連接口被遮蔽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而在折疊狀態時,連接埠140的連接口是暴露於外部環境。此舉有利於增加折疊式電子裝置100在折疊狀態時與其他電子裝置的電性連接的適用性。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連接埠140也能與第一入風口E1同樣配置在第二機體120的第一面S1上。
此外,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多個電子模組EM1、EM2,其中電子模組EM1例如是觸控板(touch pad)模組,電子模組EM2例如是無線充電模組,電子模組EM1配置於第一機體110的第六面S6,而電子模組EM2配置於第一機體110的第八面S8。如此一來,當折疊式電子裝置100處於圖3的攤平狀態時,電子模組EM2面對平台200而呈隱藏狀態,電子模組EM1則背對平台200(也背對第二機體120)而暴露於外以利使用者操作。相對地,在圖5B的折疊狀態時,則改為電子模組EM1呈隱藏狀態,而將電子模組EM2暴露於外以利於操作。在本發明中,除了上述電子模組EM1、EM2之外,原已提及的第一風扇F1也可被視為其中一類電子模組。類似地,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所具有鍵盤KB,也可視為另一電子模組,其如圖3、圖4所示,配置於第二機體120的第四面S4,且如圖3所示,第一機體110內的構件與第二機體120內的構件可以通過連接線CB而達到彼此電性連接的目的,其中連接線CB的走線方式可通過第一轉軸H1而達成。
請再參考圖2、圖5A與圖5B,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第一磁感測器N1、第一磁性件M1、第二磁感測器N2與第二磁性件M2,其中第一磁感測器N1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第八面S8,第一磁性件M1配置在第二機體120的第二面S2,第二磁感測器N2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第六面S6,第二磁性件M2配置在第二機體120的第四面S4。圖6A是折疊式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的電性連接示意圖。圖6B是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流程圖。請先參考圖6A,並對照前述圖2、圖5A或圖5B,在本實施例中,折疊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控制模組CM,電性連接第一風扇F1、第一磁感測器N1與第二磁感測器N2。接著,如圖6B所示,在步驟S100時,通過上述構件的電性連接關係,本實施例的控制模組CM會藉由第一磁感測器N1是否感測到第一磁性件M1,以及藉由第二磁感測器N2是否感測到第二磁性件M2,而進行判斷。接著,如步驟S200所示,依據前述判斷的結果,控制模組CM得以獲知第一機體110是否疊置於第二面S2或第四面S4,並個別依據判斷結果而對應操控電子模組,包括調整第一風扇F1的運作參數。舉例來說,以圖2所示的攤平狀態(第一磁感測器N1未感測到第一磁性件M1,且第二磁感測器N2未感測到第二磁性件M2)、圖5A與圖5B所示的折疊狀態(第一磁感測器N1感測到第一磁性件M1或第二磁感測器N2感測到第二磁性件M2)相較之下,控制模組CM即能因應前述結構差異(入風來源增加)而據以提高第一風扇F1的轉速。
更進一步地說,除了分辨並判斷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處於攤平狀態或折疊狀態外,本實施例的控制模組CM還進一步地因應圖5A與圖5B所示不同的折疊狀態而提供折疊式電子裝置100不同操作模式的劃分,詳如後述。
首先提及的是圖5A所示的折疊狀態,此時第一磁感測器N1只感測到第一磁性件M1,因此控制模組CM能據以驅動折疊式電子裝置100轉換至第一模式,其中暴露於第四面S4的電子模組(鍵盤KB)受控於控制模組CM而被啟動或維持啟動。相對地,暴露於第二面S2、第六面S6與第八面S8的電子模組則受控於控制模組CM被關閉或休眠,如圖5A所示,此時電子模組EM1(觸控板模組)、電子模組EM2(無線充電模組)需被關閉或休眠。
接著,如圖5B所示的折疊狀態,控制模組CM依據第二磁感測器N2只感測到第二磁性件M2,而轉換至第二模式,此時暴露於第八面S8的電子模組EM2(無線充電模組)受控於控制模組CM而被啟動或維持啟動。相對地,暴露於第二面S2、第四面S4與第六面S6的電子模組,也就是本實施例的鍵盤KB與電子模組EM1(觸控板模組)則受控於控制模組CM被關閉或休眠。
圖7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7B是圖7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請同時參考圖7A與圖7B,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第二風扇F2,配置於第一機體110,而第一機體110具有第二出風口E4,位在第八面S8,在折疊狀態時,第二出風口E4面對第二入風口E2,以使第二風扇F2所產生的氣流依序穿過第二出風口E4與第二入風口E2而傳入第二機體120。此舉對主系統所在的第二機體120而言,其能通過第二風扇F2的存在而更進一步地增加入風來源與入風量,因此也能對第二機體120內的相關熱源提供高效率的散熱。反過來說,折疊式電子裝置也因在第一機體110設置第二風扇F2,而更能在第二機體120內設置高功率的電子元件。此外,第二風扇F2也是如前述實施例電性連接至控制模組CM,而有利於針對機體的攤平或折疊狀態而提供調整第一風扇F1與第二風扇F2的相關操作參數。另需提及的是,如圖7A所示,對於設置在第一機體110內的第二風扇F2而言,第一機體110於所示周圍三側皆能依據需求而作為入風來源,但不以此為限。
圖8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8B是圖8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以繪示折疊狀態時各個機體及其上電子模組的相對位置。請同時參考圖8A與圖8B,本實施例的鍵盤KB是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第六面S6,而電子模組EM1(觸控板模組)是配置在第二機體120的第四面S4,因此在折疊狀態時,控制模組CM啟動電子模組EM1,而關閉或休眠鍵盤KB。
圖9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9B是圖9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以繪示折疊狀態時各個機體及其上電子模組的相對位置。請同時參考圖9A與圖9B,本實施例的鍵盤KB與電子模組EM1皆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第六面S6,因此在折疊狀態時,控制模組CM關閉或休眠鍵盤KB與電子模組EM1。
圖10A是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10B是圖10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以繪示折疊狀態時各個機體及其上電子模組的相對位置。請同時參考圖10A與圖10B,本實施例的鍵盤KB與電子模組EM1分置於第二機體120的第四面S4,因此在折疊狀態時,鍵盤KB與電子模組EM1皆會被控制模組CM啟動。
圖11A是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11B是圖11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請同時參考圖11A與圖11B,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是以布料410貼附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以布料410作為讓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能相對旋轉折疊的機制,相當於將前述實施例的第一轉軸H1以布料410取代。同時,折疊式電子裝置還通過卡拴420作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固定或釋放之用。如圖11B所示,當卡拴420從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拆離後,即能通過布料410而讓第一機體110疊置於第二機體120的底部。此時折疊式電子裝通過第一磁感測器N1感測到第一磁性件M1而讓控制模組CM判斷此時機體處於折疊狀態。
圖12A是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12B是圖12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請同時參考圖12A與圖12B,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布料410配置位置與前述不同,也因此能造就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折疊狀態產生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
圖13A至圖13C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拴鎖組件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3A至圖13C,在本實施中,折疊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拴鎖組件160,而第一轉軸H1的軸體H1a具有鎖孔H1b,拴鎖組件160包括推柄161與鎖件162,推柄161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或第二機體120(本實施例以設置在第二機體120為例),且局部暴露出第一機體110或第二機體120,鎖孔H1b位於鎖件162的移動路徑上,鎖件162受推柄161驅動而以不同局部插入鎖孔H1b,以拴鎖或解鎖第一轉軸H1。
拴鎖組件160還包括至少一連桿件163(在此所示是兩個連桿件163),連接在推柄161與鎖件162之間,推柄161通過連桿件163而驅動鎖件162移入或拔出鎖孔H1b。進一步地說,鎖孔H1b包括同軸且重合設置的圓柱孔H1b1與板孔H1b2,而鎖件162包括板體162a與圓柱體162b,且圓柱體162b從板體162a突出。當鎖件162僅以圓柱體162b插入圓柱孔H1b1時,圓柱體162b與圓柱孔H1b1彼此同軸且保持間隙,以使鎖件162與軸體H1a彼此無干涉,因此第一轉軸H1能順利地轉動。當鎖件162以板體162a插入板孔H1b2時,鎖件162與軸體H1a彼此干涉,因此第一轉軸H1處於被拴鎖的狀態而無法旋轉。對應前述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旋轉與否,即能得知拴鎖組件160是用以讓二者在可旋轉與不可旋轉之間切換。另需提及的是,如圖13A所示,拴鎖組件160僅推柄161的局部暴露於第二機體120外,而其餘構件(鎖件162與連桿件163)皆是屬於內部構件LT。
圖14是另一實施例的拴鎖組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4並對照圖13A,有別於前述實施例的推柄161是暴露於第二機體120的側面S9,本實施例的推柄261則是暴露於第二機體120的第四面S4。鎖件262同樣具有圓柱體262b與板體262a,以對應鎖孔H1b的圓柱孔H1b1與板孔H1b2。再者,本實施例的推柄261與鎖件262屬於同一剛體結構,因此推柄261的移動距離即是鎖件262的移動距離且二者同向。
圖15A與圖15B是另一實施例的栓鎖組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5A與圖15B,在本實施例中,拴鎖組件360包括推柄361、鎖件362與多個連桿件,其中這些連桿件包括第一連桿363、第二連桿364與第三連桿365,第一連桿363與第二連桿364是可滑動地配置於第一機體110,第三連桿365是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且第三連桿365是耦接於第一連桿363與第二連桿364之間,推柄361與第一連桿363是一體結構,鎖件362配置於第二連桿364旁且受第二連桿364的驅動。在此,第一連桿363與第二連桿364分別具有多個導槽368,以與第一機體110的多個導柱367搭配而滑動。再者,第三連桿365具有樞接部365a、受驅部365b與驅動部365c,樞接部365a樞設於第一機體110且位於受驅部365b與驅動部365c之間,受驅部365b可旋轉地耦接於第一連桿363的開孔,驅動部365c可旋轉地耦接於第二連桿364的另一開孔,且受驅部365b的旋轉力臂L1長於驅動部365c的旋轉力臂L2。如此一來,相當於與推柄361連結的是受驅部365b,進而提供驅動推柄361時的省力效果。
此外,拴鎖組件360還包括多個彈簧366a、366b,其中彈簧366a連接在支架111與第一連桿363之間,彈簧366b連接在支架111與鎖件362之間。第一轉軸H1的軸體H1c具有鎖孔H1c1,以對應鎖件362。同時比對圖15A與圖15B即能得知,當使用者施力於推柄361,以讓拴鎖組件從圖15A的釋放狀態轉換至圖15B的鎖住狀態時,鎖件362插入鎖孔H1c1,以對第一轉軸H1干涉而阻止其旋轉。此時彈簧366a處於變形(壓縮)狀態,且彈簧366b也處於變形(拉伸)狀態。反之,使用者移除上述施力,則能藉助彈簧366a、366b的彈力而驅動拴鎖組件360復位。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折疊式電子裝置藉由三個機體與兩個轉軸的搭配連接,而得以經由旋轉轉換為不同狀態,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因此能在攤平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轉換,而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則能彼此相對開闔。
對應上述機體的轉換,折疊式電子裝置進一步地通過磁感測器與磁性件而判斷機體的位置與狀態,進而調整相關電子模組的驅動與否以及操作參數。特別是處於折疊狀態時,風扇的入風來源得以增加,因此能據以提高風扇的轉速,而提升風扇的流量及其能產生的散熱效果。
同時,配置在機體上的各個電子模組或連接埠,也能因應上述折疊或攤平狀態而據以啟動或休眠(關閉),以利於對應折疊式電子裝置的不同使用模式。此外,機體的折疊也能有效地減少所佔桌面或平台面積,以提高空間利用率並簡化及美化使用環境。
100:折疊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第三機體 140:連接埠 150:無線充電模組 160、360:拴鎖組件 161、261、361:推柄 162、262、362:鎖件 162a、262a:板體 162b、262b:圓柱體 163:連桿件 200:平台 363:第一連桿 364:第二連桿 365:第三連桿 365a:樞接部 365b:受驅部 365c:驅動部 366a、366b:彈簧 367:導柱 368:導槽 410:布料 420:卡拴 CB:連接線 CM:控制模組 E1:第一入風口 E2:第二入風口 E3:第一出風口 E4:第二出風口 EM1、EM2:電子模組 F1:第一風扇 F2:第二風扇 H1:第一轉軸 H1a、H1c:軸體 H1b、H1c1:鎖孔 H1b1:圓柱孔 H1b2:板孔 H2:第二轉軸 LT:內部構件 L1、L2:旋轉力臂 M1:第一磁性件 M2:第二磁性件 N1:第一磁感測器 N2:第二磁感測器 P1:第一腳墊 P2:第二腳墊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S3:第三面 S4:第四面 S5:第五面 S6:第六面 S7:第七面 S8:第八面 S9:側面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3與圖4分別是折疊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示意圖。 圖5A與圖5B分別是圖4的折疊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簡單側視圖。 圖6A是折疊式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的電性連接示意圖。 圖6B是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流程圖。 圖7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7B是圖7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8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8B是圖8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9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9B是圖9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10A是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0B是圖10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11A是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1B是圖11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12A是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2B是圖12A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簡單側視圖。 圖13A至圖13C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拴鎖組件的示意圖。 圖14是另一實施例的拴鎖組件的示意圖。 圖15A與圖15B是另一實施例的栓鎖組件的示意圖。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第三機體
140:連接埠
E1:第一入風口
H1:第一轉軸
H2:第二轉軸
KB:鍵盤
S1:第一面
S4:第四面
S5:第五面

Claims (21)

  1. 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一入風口與一第一出風口;一第三機體;一第一轉軸,連接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轉軸而彼此旋轉,以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在一攤平狀態與一折疊狀態之間轉換;一第二轉軸,連接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三機體,以使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三機體藉由該第二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以及至少一第一風扇,配置於該第二機體內,在該攤平狀態時,該第一機體遮蔽該第一入風口,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一機體移離並暴露出該第一入風口,以使該第一風扇適於經由該第一入風口吸取外部環境的空氣,該第一風扇適於產生氣流從該第一出風口排出該第二機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風扇在該折疊狀態時的吸風量大於在該攤平狀態時的吸風量。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面與一第三面,以及分別鄰接在該第一面與該第三面之間的一第二面與一第四面,該第一入風口位於該第一面,該第一出風口位於該第三面,在該攤平狀態時,該第一 機體遮蔽該第一面,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一機體疊置於該第二面或該第四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腳墊,而該第二機體還具有位在該第二面上的一第二入風口與一第二腳墊,在該攤平狀態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腳墊與該第二腳墊而承靠於一平台且使該第二面與該平台保持間隙,該第一風扇適於經由該第二入風口吸取該外部環境的空氣,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機體承靠於該平台,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腳墊或該第二腳墊彼此抵接,而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形成間隙,該第一風扇分別從該第一入風口與該第二入風口吸取該外部環境的空氣。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至少一第二風扇,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而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二出風口,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二出風口面對該第二入風口,以使該第二風扇所產生的氣流依序穿過該第二出風口與該第二入風口而傳入該第二機體。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至少一連接埠,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一者或二者,在該攤平狀態時,該連接埠的連接口被遮蔽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在該折疊狀態時,該連接埠的連接口暴露於該外部環境。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無線充電模組,配置於該第一機體,在該攤平狀態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別承靠於一平台上,該無線充電模組面對該平台,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一機體疊置於該第二機體上,且該無線充電模組背對該第二機體。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風扇,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一機體是否疊置於該第二機體而調整該第一風扇的運作參數。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磁感測器與一第一磁性件,該第一磁感測器配置在該第一機體,該第一磁性件配置在該第二機體的該第二面,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磁感測器,在該折疊狀態時,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一磁感測器是否感測到該第一磁性件,而判斷該第一機體是否疊置於該第二面。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二磁感測器與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二磁感測器配置在該第一機體,該第二磁性件配置在該第二機體的該第四面,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二磁感測器,在該折疊狀態時,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二磁感測器是否感測到該第二磁性件,而判斷該第一機體是否疊置於該第四面。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多個電子模組與至少一連接線,該些電子模組分別配置於該第一機體 與該第二機體,該至少一連接線經過該第一轉軸而連接該些電子模組,該第一風扇是該些電子模組的其中之一。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是分別貼附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一布料。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拴鎖組件,而該第一轉軸的軸體具有一鎖孔,該拴鎖組件包括一推柄、一鎖件與至少一連桿件,該推柄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且該推柄的局部暴露出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該鎖孔位於該鎖件的移動路徑上,該連桿件連接在該推柄與該鎖件之間,該推柄通過該連桿件而驅動該鎖件移入或拔出該鎖孔以拴鎖或解鎖該第一轉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鎖孔包括同軸且重合設置的一圓柱孔與一板孔,而該鎖件包括一板體與一圓柱體,且該圓柱體從該板體突出,當該鎖件僅以該圓柱體插入該圓柱孔時,該圓柱體與該圓柱孔彼此同軸且保持間隙,以使該鎖件與該軸體彼此無干涉,當該鎖件以該板體插入該板孔時,該鎖件與該軸體干涉。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拴鎖組件的多個連桿件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與第三連桿,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是可滑動地配置於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該第三連桿是可旋轉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且該第三連桿是耦接於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之間,該推柄與該第 一連桿是一體結構,該鎖件配置於該第二連桿旁且受該第二連桿的驅動。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分別具有多個導槽,以與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的多個導柱搭配而滑動。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連桿具有樞接部、受驅部與驅動部,該樞接部樞設於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且位於該受驅部與該驅動部之間,該受驅部可旋轉地耦接於該第一連桿的開孔,該驅動部可旋轉地耦接於該第二連桿的另一開孔,且該受驅部的旋轉力臂長於該驅動部的旋轉力臂。
  18. 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該折疊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第三機體、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至少一第一風扇、一第一磁感測器、一第一磁性件與一控制模組,該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一入風口與一第一出風口,該第一轉軸連接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以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在一攤平狀態與一折疊狀態之間轉換,該第二轉軸連接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三機體,以使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三機體藉由該第二轉軸而彼此旋轉開闔,該第一風扇配置於該第二機體內,該第一磁感測器與該第一磁性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磁感測器與該第一風扇,在該攤平狀態時,該第 一機體遮蔽該第一入風口,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一機體移離並暴露出該第一入風口,且該第一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磁性件,該操作方法包括: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一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磁性件,而轉換至該折疊狀態的至少一操作模式並對應調整該第一風扇的操作參數。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二磁感測器與一第二磁性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分別位在該第二機體的相對兩表面,該第一磁感測器與該第二磁感測器分別位於該第一機體的相對兩表面,在該折疊狀態時,該第一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磁性件,或該第二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二磁性件,該控制模組還電性連接該第二磁感測器,該操作方法還包括:該控制模組依據該一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磁性件或該第二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二磁性件,而轉換至不同的操作模式。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面與一第三面,以及彼此相對的一第二面與一第四面,該第一磁性件位於該第二面,該第二磁性件位於該第四面,該第一機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五面與一第七面,以及彼此相對的一第六面與一第八面,在該攤平狀態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各承靠於一平台上,該第二面面對該平 台,該第八面面對該平台,該折疊式電子裝置還包括多個電子模組,分別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該些電子模組的至少其中之一暴露於該第二面、該第四面、該第六面或該第八面,該操作方法還包括: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一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磁性件而轉換至一第一模式,暴露於該第四面的該電子模組受控於該控制模組而被啟動或維持啟動,暴露於該第二面、該第六面與該第八面的該電子模組受控於該控制模組被關閉或休眠;以及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第二磁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二磁性件而轉換至一第二模式,暴露於該第八面的該電子模組受控於該控制模組而被啟動或維持啟動,暴露於該第二面、該第四面與該第六面的該電子模組受控於該控制模組被關閉或休眠。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折疊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風扇是該些電子模組的其中之一。
TW112118311A 2022-05-19 2023-05-17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841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44022P 2022-05-19 2022-05-19
US63/344,022 2022-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7080A TW202347080A (zh) 2023-12-01
TWI841387B true TWI841387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6116A1 (en) 2000-05-09 2001-11-29 Ryoji Amemiy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6116A1 (en) 2000-05-09 2001-11-29 Ryoji Amemiy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715B (zh) 电子装置
TWI702901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38550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720306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ir cooling unit
TWI419642B (zh) 具有散熱結構之電腦裝置
US1007350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852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17143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841387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20173369A1 (zh) 电子装置
TWI71532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2347080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0377207U (zh) 一种间歇抬升组件及移动终端
TWI784493B (zh) 散熱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26095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202420022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202046055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9590714U (zh) 一种多屏可自由组合的多功能便携式电脑
CN118068920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TWI80677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20752590U (zh) 一种多屏可自由组合的多功能便携式电脑
CN116627213A (zh) 电子设备
TWI767838B (zh) 筆記型電腦
TWI79000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4342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