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0009B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0009B
TWI790009B TW110144076A TW110144076A TWI790009B TW I790009 B TWI790009 B TW I790009B TW 110144076 A TW110144076 A TW 110144076A TW 110144076 A TW110144076 A TW 110144076A TW I790009 B TWI790009 B TW I7900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stopper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4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4536A (zh
Inventor
陳嘉偉
蕭文傑
張哲綱
黃柏勳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00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及一支撐架。第一機體具有多個進風口及多個出風口。多個進風口配置在第一機體的一底部,多個出風口配置在第一機體的一第一端。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相對於底部的一頂部。支撐架樞接於第一機體的底部,支撐架具有一擋塊,位於多個出風口與多個進風口之間。在一閉合模式下,支撐架貼附於第一機體的底部。在一開啟模式下,支撐架展開於第一機體的底部,且支撐架與底部之間形成一夾角。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備不同使用模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現有筆記型電腦的發展趨勢為機殼薄與體積小,此具備重量輕且容易攜帶的優點。機殼薄與體積小的特性使得筆記型電腦的內部空間狹窄而難以安裝散熱模組,故現有筆記型電腦普遍存在散熱效率不佳的缺點。隨著電競市場的發展,筆記型電腦也開始搭載高效能的處理器與繪圖晶片,以利於運行大型遊戲程式。然而高效能也代表高耗能,因此筆記型電腦在運作過程中會產生高溫,而影響處理器與繪圖晶片的運算效能。此外,筆記型電腦在過熱狀態下長時間運行,容易造成當機、系統崩潰或資料損壞等狀況。
因此,如何提升筆記型電腦的散熱效率,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可依據使用需求而切換為閉合模式或開啟模式,在開啟模式下能提升散熱效率,以降低因過熱而產生當機、系統崩潰或是資料損壞的情況。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及一支撐架。第一機體具有多個進風口及多個出風口。多個進風口配置在第一機體的一底部,多個出風口配置在第一機體的一第一端。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相對於底部的一頂部。支撐架樞接於第一機體的底部,支撐架具有一擋塊,位於多個出風口與多個進風口之間。在一閉合模式下,支撐架貼附於第一機體的底部。在一開啟模式下,支撐架展開於第一機體的底部,且支撐架與底部之間形成一夾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散熱板,配置在底部,散熱板具有多個進風口且擋塊突出於散熱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閉合模式下,擋塊用以阻擋自多個出風口排出的一熱空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架環繞在散熱板的一外緣,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分離於散熱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架與散熱板連接為一體,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與散熱板展開於底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的底部形成有一凹槽,在閉合模式下,支撐架與散熱板容置於凹槽中且擋塊凸出於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至少一風扇模組,第一機體具有至少一抽風口,至少一風扇模組配置於第一機體中且對位於抽風口,在閉合模式下,散熱板覆蓋至少一風扇模組且多個進風口連通至少一抽風口,在開啟模式下,散熱板遠離至少一風扇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架的擋塊靠近第一端,在開啟模式下,擋塊抵靠於第一機體的底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至少一腳墊,配置在第一機體的底部且鄰近相對於第一端的一第二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擋塊相對於底部的高度為一第一高度,至少一腳墊相對於底部的高度為一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於第二高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相對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支撐架具有擋塊貼附的一前端及相對前端的一末端,其中在閉合模式下,第一機體藉由擋塊與第二端抵靠於一外部平面,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的末端與第一機體的第二端抵靠於外部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斜面,配置在第一機體的第二端,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與斜面抵靠於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及至少一第二樞軸模組,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連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至少一第二樞軸連接於第一機體與支撐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繞著一第一軸旋轉,支撐架沿著一第二軸相對第一機體旋轉,第一軸平行第二軸。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可轉動的支撐架,在閉合模式下,支撐架貼附在第一機體的底部並用以阻擋從多個出風口排出的熱空氣回流至第一機體的多個進風口,藉此提升在閉合模式下的散熱效率。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展開於第一機體的底部,藉此擴大第一機體的底部與桌面的距離,使得多個進風口能提升進風量,藉此提升在開啟模式下的散熱效率。
此外,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開啟模式下,除了提升散熱效率,亦可透過支撐架墊高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讓可攜式電子裝置在使用時更加符合人體工學。
參考圖1A及圖1B,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以及一支撐架130。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第一機體110為邏輯機體,用以安裝處理器、繪圖晶片、記憶體、硬碟以及鍵盤等電子零件。第二機體120為顯示機體,用以輸出影像與顯示圖形化介面,讓使用者據此進行操作。
參考圖1C至圖1E,第一機體110具有多個進風口IH及多個出風口OH。多個進風口IH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一底部111,詳細而言,環境中的冷空氣CA適於通過多個進風口IH進入第一機體110,以對於第一機體110內部的電子零件進行散熱。多個出風口OH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一第一端E1,詳細而言,在冷空氣與第一機體110內的電子零件進行熱交換後將形成熱空氣HA並從多個出風口OH排出。藉由冷空氣CA與熱空氣HA的交替循環,達成散熱降溫的功效。
參考圖1A及圖2A,第二機體12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相對於底部111的一頂部112,其中當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的頂部112時(見圖1A),切換為折疊狀態而利於收納與攜帶,當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的頂部112時(見圖2A),切換為使用狀態。支撐架13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即支撐架130可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且支撐架130靠近第一端E1的一側具有一擋塊131,擋塊131位於多個出風口OH與多個進風口IH之間。
參考圖1C,於本實施例中,支撐架130的寬度W1小於第一機體110之底部111寬度W2的一半,此視結構強度與抬升高度的需求而定,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支撐架130的長度L1小於第一機體110之底部111的長度L2,使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兩側存在緩衝空間,避免第一機體110兩側的連接埠受到支撐架130的阻擋,而不易外接隨身碟或傳輸線。
參考圖2A及圖2B,在一閉合模式下,支撐架130貼附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且擋塊131用以阻擋自多個出風口OH排出的一熱空氣HA,避免多個出風口OH的熱空氣HA回流至多個進風口IH,而造成散熱效率的下滑。簡言之,如熱空氣HA回流至進風口IH,將與冷空氣CA混合而使冷空氣CA溫度上升,故會降低冷空氣CA對於第一機體110的散熱功效。
圖2C及圖2D,在一開啟模式下,支撐架13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且支撐架130與底部111之間形成一夾角A。由於支撐架130的擋塊131靠近第一機體110的第一端E1,在開啟模式下,擋塊131抵靠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作為支撐架130與第一機體110之間的止擋結構,藉此固定支撐架130相對於底部111的夾角A。進一步而言,當支撐架13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支撐架130以切換為開啟模式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切換成高效能運轉,以提升運算能力,但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亦可維持普通模式,此視使用者需求而定。
參考圖1B至圖1D,第一機體110具有相對第一端E1的一第二端E2,支撐架130具有擋塊131貼附的一前端E3及相對前端E3的一末端E4。其中在閉合模式下,第一機體110藉由擋塊131抵靠於一外部平面HP,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130的末端E4與第一機體110的第二端E2抵靠於外部平面HP。
在開啟模式下,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自外部平面HP抬升,以增加多個進風口IH與外部平面HP之間的空間,藉此提升冷空氣CA進入多個進風口IH的效率,進而提升散熱功效。
進一步而言,參考圖2C及圖2D,當支撐架130抬升第一機體110時,第一機體110與外部平面HP之間存在一傾斜角BA,以調整第一機體110的鍵盤相對於外部平面HP的傾斜程度,使其更加符合人體工學以利於敲擊打字。此外,當支撐架130抬升第二機體120時,使第二機體120的顯示面板對齊於使用者的視角,讓使用者可平視第二機體120,減少肩頸的負擔。
參考圖1B至圖1E,第一機體110具有一散熱板113,配置在底部111,散熱板113具有多個進風口IH且支撐架130的擋塊131突出於散熱板113(見圖1D)。支撐架130與散熱板113連接為一體,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130與散熱板113展開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形成有一凹槽114,在閉合模式下,支撐架130與散熱板113容置於凹槽114中且擋塊131凸出於凹槽114。
參考圖1B及圖1E,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多個風扇模組14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中且對位於多個抽風口SH,在閉合模式下,散熱板113覆蓋多個風扇模組140且多個進風口IH連通多個抽風口SH,當支撐架130閉合於底部111(閉合模式)時,第一機體110内的處理器將自動操控多個風扇模組140降低轉速,以增加冷空氣的抽取量。
在開啟模式下,散熱板113遠離多個風扇模組140,使得多個風扇模組140,當支撐架130展開於底部111(開啟模式)時,第一機體110内的處理器將自動操控多個風扇模組140提升轉速,以增加冷空氣的抽取量。
參考圖1B至圖1D,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至少一腳墊150(圖1B的數量為一個),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且鄰近相對於第一端E1的一第二端E2。腳墊150用於支撐第一機體110,腳墊150為長條狀結構且平行於支撐架130的擋塊131。在其它實施例中,腳墊亦可採用實心材質以提升支撐穩定性或空心材質以提升碰撞時的緩衝特性,此處並未加以限制。
參考圖1D及圖2A,擋塊131相對於底部111的一第一高度H1大於腳墊150相對於底部111的一第二高度H2。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切換為閉合模式且放置在外部平面HP時,使得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與外部平面HP的間距自第二端E2朝第一端E1漸增,藉此提升多個風扇模組140的抽風效率。
參考圖1D及圖2A,擋塊131相對於底部111的高度為第一高度H1,散熱板113相對於底部111的高度為一第三高度H3,其中第一高度H1大於第二高度H2,以避免出風口OH所排出的熱空氣HA回流至進風口IH。腳墊150相對於底部111的第二高度H2大於散熱板113相對於底部111的第三高度H3,避免攜式電子裝置100放置在外部平面HP時, 其散熱板113與外部平面HP相接觸而阻礙冷空氣CA進入進風口IH。
參考圖2A及圖2C,第一機體110具有一斜面115,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的第二端E2,在開啟模式下,第一機體110藉由支撐架130的末端E4與斜面115抵靠於外部平面HP,藉此提升第一機體110在外部平面HP上的支撐穩定性。
參考圖1A及圖1C,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160及至少一第二樞軸模組170。於本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160及至少一第二樞軸模組170的數量均以兩個為例。兩第一樞軸模組160連接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第二機體120透過兩第一樞軸模組160而適於相對第一機體110旋轉而切換為使用狀態或折疊狀態。兩第二樞軸模組17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中且連接於第一機體110與支撐架130,支撐架130透過兩第二樞軸模組170而適於相對第一機體110旋轉以切換為閉合模式或開啟模式。
參考圖1C及圖2D,第二機體120沿著一第一軸A1旋轉,支撐架130沿著平行於第一軸A1的一第二軸A2旋轉。補充而言,由於本發明採用不同軸且相互獨立的第一樞軸模組160及第二樞軸模組170,讓第二機體120與支撐架130分別沿第一軸A1與第二軸A2旋轉,藉此增加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結構強度。此外,在第一樞軸模組160及第二樞軸模組170之間還能放置額外的散熱鰭片以增加散熱效率。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閉合模式的側視示意圖。圖3C是圖3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為開啟模式的側視示意圖。圖3D是圖3C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參考圖3A及圖3B,在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不同於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差別在於支撐架130a環繞在散熱板113a的一外緣,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130a相對第一機體110a的底部111a展開並分離於散熱板113a。
參考圖3A及圖3B,在閉合模式下,支撐架130a貼附於第一機體110a的底部111a,且擋塊131a用以阻擋自多個出風口OH排出的熱空氣HA,避免多個出風口OH的熱空氣HA回流至多個進風口IH,而造成散熱效率的下滑。簡言之,如熱空氣HA回流至進風口IH,將與冷空氣CA混合而使冷空氣CA溫度上升,故會降低冷空氣CA對於第一機體110a的散熱功效。
圖3C及圖3D,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130a展開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111a且分離於散熱板113a,支撐架130a與底部111a之間形成夾角A。由於支撐架130a的擋塊131a靠近第一機體110a的第一端E1,在開啟模式下,擋塊131a抵靠於第一機體110a的底部111a。
在開啟模式下,第一機體110a的底部111a自外部平面HP抬升,以增加多個進風口IH與外部平面HP之間的空間。
進一步而言,參考圖3C及圖3D,當支撐架130a抬升第一機體110a時,第一機體110a與外部平面HP之間存在傾斜角BA,以調整第一機體110a的鍵盤相對於外部平面HP的傾斜程度,使其更加符合人體工學以利於敲擊打字。此外,當支撐架130a抬升第二機體120a時,使第二機體120a的顯示面板對齊於使用者的視角,讓使用者可平視第二機體120a,減少肩頸的負擔。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可轉動的支撐架,在閉合模式下,支撐架貼附在第一機體的底部並用以阻擋從多個出風口排出的熱空氣回流至第一機體的多個進風口,藉此提升在閉合模式下的散熱效率。在開啟模式下,支撐架展開於第一機體的底部,藉此擴大第一機體的底部與桌面的距離,使得多個進風口能提升進風量,藉此提升在開啟模式下的散熱效率。
此外,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開啟模式下,除了提升散熱效率,亦可透過支撐架墊高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讓可攜式電子裝置在使用時更加符合人體工學。
100、100A: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110a:第一機體 111、111a:底部 112:頂部 113、113a:散熱板 114:凹槽 115:斜面 120、120a:第二機體 130、130a:支撐架 131、131a:擋塊 140:風扇模組 150:腳墊 160:第一樞軸模組 170:第二樞軸模組 A:夾角 A1:第一軸 A2:第二軸 BA:傾斜角 CA:冷空氣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H3:第三高度 HA:熱空氣 HP:外部平面 IH:進風口 OH:出風口 L1、L2:長度 SH:抽風口 W1、W2:寬度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閉合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圖1C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圖1D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1E是圖1B的支撐架與散熱板展開於第一機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閉合模式的側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圖2C是圖2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為開啟模式的側視示意圖。 圖2D是圖2C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閉合模式的側視示意圖。 圖3C是圖3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為開啟模式的側視示意圖。 圖3D是圖3C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1:底部
113:散熱板
115:斜面
120:第二機體
130:支撐架
131:擋塊
150:腳墊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IH:進風口
OH:出風口

Claims (15)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具有多個進風口及多個出風口,該些進風口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一底部,該些出風口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一第一端;一第二機體,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以及一支撐架,樞接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該支撐架具有一擋塊,位於該些出風口與該些進風口之間,其中,在一閉合模式下,該支撐架貼附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該擋塊用以阻擋自該些出風口排出的一熱空氣,在一開啟模式下,該支撐架展開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且該支撐架與該底部之間形成一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散熱板,配置在該底部,該散熱板具有該些進風口且該擋塊突出於該散熱板。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架環繞在該散熱板的一外緣,在該開啟模式下,該支撐架分離於該散熱板。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架與該散熱板連接為一體,在該開啟模式下,該支撐架與該散熱板展開於該底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形成有一凹槽,在該閉合模式下,該支撐架與該散熱板容置於該凹槽中且該擋塊凸出於該凹槽。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至少一風扇模組,該第一機體具有至少一抽風口,該至少一風扇模組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中且對位於該抽風口,在該閉合模式下,該散熱板覆蓋該至少一風扇模組且該些進風口連通至少一該抽風口,在該開啟模式下,該散熱板遠離該至少一風扇模組。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架的該擋塊靠近該第一端,在該開啟模式下,該擋塊抵靠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至少一腳墊,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且鄰近相對於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端。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擋塊相對於該底部的高度為一第一高度,該至少一腳墊相對於該底部的高度為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大於該第二高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該第一機體具有相對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該支撐架具有該擋塊貼附的一前端及相對該前端的一末端,其中在該閉合模式下,該第一機體藉由該擋塊抵靠於一外部平面,在該開啟模式下,該支撐架的該末端與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二端抵靠於該外部平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斜面,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二端,在該開啟模式下,該第一機體藉由該支撐架的該末端與該斜面抵靠於該外部平面。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及至少一第二樞軸模組,該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該至少一第二樞軸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支撐架。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繞著一第一軸旋轉,該支撐架沿著一第二軸相對該第一機體旋轉,該第一軸平行該第二軸。
  14.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具有多個進風口及多個出風口,該些進風口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一底部,該些出風口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一第一端;一第二機體,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以及一支撐架,樞接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該支撐架具有一擋塊,位於該些出風口與該些進風口之間,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相對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該支撐架具有該擋塊貼附的一前端及相對該前端的一末端,其中,在一閉合模式下,該支撐架貼附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且該第一機體藉由該擋塊抵靠於一外部平面,在一開啟模式 下,該支撐架展開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且該支撐架與該底部之間形成一夾角,且該支撐架的該末端與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二端抵靠於該外部平面。
  15.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具有多個進風口及多個出風口,該些進風口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一底部,該些出風口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一第一端;一第二機體,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一支撐架,樞接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該支撐架具有一擋塊,位於該些出風口與該些進風口之間;至少一第一樞軸模組,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以及至少一第二樞軸模組,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支撐架,其中,在一閉合模式下,該支撐架貼附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在一開啟模式下,該支撐架展開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底部,且該支撐架與該底部之間形成一夾角。
TW110144076A 2020-12-02 2021-11-25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90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20694P 2020-12-02 2020-12-02
US63/120,694 2020-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536A TW202224536A (zh) 2022-06-16
TWI790009B true TWI790009B (zh) 2023-01-11

Family

ID=83062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4076A TWI790009B (zh) 2020-12-02 2021-11-25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000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84451U (zh) * 2019-04-16 2019-10-0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947343A (zh) * 2018-05-04 2019-12-16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47343A (zh) * 2018-05-04 2019-12-16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84451U (zh) * 2019-04-16 2019-10-0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536A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780B2 (en) All-in-one computer
US6094347A (en) Ai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rt replicator, docking station, or mini-docking station
US720306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ir cooling unit
TWI38550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6826047B1 (en) Cool air-supplying device for a computer system
TWI419642B (zh) 具有散熱結構之電腦裝置
US7327568B2 (en) Heat sink assembly with rotatable fins
TWI544867B (zh) 電子裝置
TW200819962A (en) Liquid cooling unit and heat receiver therefor
WO2009152697A1 (zh) 便携式电子计算机
WO2011147112A1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
TW202042007A (zh) 筆記型電腦
US20100214738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sipating structure thereof
US10514733B1 (en) Computer case
TWI79000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84451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5733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101359740B1 (ko) 컴퓨터 케이스
TWI344814B (en) Cas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09474657U (zh) 便携式超声设备
TWM353406U (en) Adjustable airflow guiding cover
CN111414045B (zh) 电子装置
WO2023216230A1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存储装置
JP2001345588A (ja)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の放熱構造
TWI823388B (zh) 具有散熱功能的儲存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