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0723B - 吡咯衍生物及製備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吡咯衍生物及製備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723B
TWI840723B TW110146052A TW110146052A TWI840723B TW I840723 B TWI840723 B TW I840723B TW 110146052 A TW110146052 A TW 110146052A TW 110146052 A TW110146052 A TW 110146052A TW I840723 B TWI840723 B TW I8407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compound
group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5165A (zh
Inventor
黃生宏
姚任冲
宋智泉
易守兵
原晨光
李英富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市祥根生物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市祥根生物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市祥根生物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5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5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72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吡咯衍生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該類化合物對DHODH具有明顯的抑制、阻斷作用,可作為DHODH專一性抑制劑,可用以製備治療真菌感染導致的疾病的藥物,還可用於製備農業殺真菌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Description

吡咯衍生物及製備方法和用途
本發明關於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用作真菌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的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DHODH催化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途徑中的第4步反應,它是一種黃素依賴的粒線體酶。嘧啶是RNA和DNA生物合成的關鍵組成部分,DHODH抑制劑是藉由抑制DHODH的活性從而使細胞內的嘧啶核苷酸耗竭,進而抑制細胞的增長。
已有很多臨床證據證明,針對人體二氫乳清酸脫氫酶(hDHODH)的抑制劑可以用於治療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等;針對病毒或真菌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的抑制劑可以分別用於治療病毒或真菌感染相關疾病。
侵襲性真菌感染被稱為隱藏的殺手,是腫瘤、愛滋病、器官移植等患者最後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很多廣譜抗生素和其它強效藥物的使用導致受真菌感染的患者數量大幅度增加。導致真菌感染的菌種包括麴黴、孢子蟲等。對於能夠抵抗耐藥性感染以及難治型病原體感染的療法在醫學上仍存在高度未滿足的需求。全球範圍內肺麴黴病的患病率約為300萬,歐洲約24萬。如未進行及時診斷和長期抗真菌治療,5年死亡率高達近80%。
由於很難找到一個與人體相容的藥物靶點,所以目前大體只有4類抗真菌藥物可用於人體:1)多烯類(例如兩性黴素B):與麥角固醇(真菌膜成分)結合,靶點類似於哺乳動物細胞中的膽固醇;2)唑類藥物(例如伊曲康唑):藉由細胞色素p450抑制麥角固醇的合成,細胞色素p450也存在於哺乳動物細胞中;3)烯丙胺(如特比萘芬):藉由真菌特異性酶角鯊烯環氧化酶抑制麥角固醇合成;4)棘白菌素(例如米卡芬淨):靶向β-葡聚糖的合成,為真菌細胞壁特有,副作用較少。
使得真菌感染的治療進一步複雜化的是,在不同的真菌病原體中對所有4類抗真菌藥物都有耐藥性,這促使研究人員設計新的抗感染策略和藥物。因此,進一步開發一類更為高效、更為安全,更少副作用的DHODH抑制劑很有必要,具有重大意義。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化合物,能夠有效抑制真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結構或其互變異構物、內消旋體、外消旋體、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或其混合物形式、藥學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溶劑化物或鹽:
環A為5~10元環,環A中的 選自烷基、雜烷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基、亞磺醯胺基;
環B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環烷基;
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O、羥基、-NH 2、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酯基、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或任意兩個R 1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烴環、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烴環;
所述任意兩個R 1包括相鄰兩個取代位點的兩個R 1,或不相鄰兩個取代位點的兩個R 1,或同一取代位點的兩個R 1;其餘類似情況同理。
R 2、R 3、R 4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硝基、氰基、羥基、-NH 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磷醯基,或R 2、R 3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雜烷基,或R 2、R 3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雜芳環;
R 5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
R 6選自氫、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烯基;
R 7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O、羥基、-NH 2、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或任意兩個R 7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烴環、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烴環;
R 9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硝基、氰基、羥基、-NH 2、=O、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磷醯基,或任意兩個R 9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烴環、取代或非取代的雜烴環;
Z 1、Z 2、Z 3分別獨立選自N或CR 8
R 8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硝基、氰基、羥基、-NH 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雜芳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磷醯基,或任意兩個R 8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5~9元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5~9元雜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5~9元雜芳環;
或相鄰的R 8和R 9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醯胺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磺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磺醯胺基、取代或非取代的亞磺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亞磺醯胺基;
n 1、n 2、n 3分別獨立選自0、1、2、3、4、5、6;n 4、n 9分別獨立選自1、2、3;
L選自一鍵、O、S、S(=O)、S(=O) 2、C(=O)、NR 10、-(CR 11R 12)n 5-、-S(=O)n 6NR 13-、-NR 14S(=O)n 7NR 15-、-C(=O)NR 16-、-NR 17C(=O)NR 18-、C2~C4亞烯基、C2~C4亞炔基;
n 5選自1、2、3、4;n 6、n 7分別獨立選自0、1、2;
R 10、R 13、R 14、R 15、R 16、R 17、R 18分別獨立選自氫、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烯基;
或R 11、R 12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羥基、C1~C10烷基;
其中,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3、R 14、R 15、R 16、R 17、R 18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烷基、環烷基、雜烷基、雜環烷基、烯基、炔基、羥基、氰基、-NH 2、硝基、羧基、醯基、酯基、醯胺基、芳基、雜芳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
本發明所述的「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是指當限定R 1數量的n 1大於1時,不同的R 1可以選自相同或不同的基團。例如,n 1=2,一個R 5可以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另一個R 1可以選自鹵素;或者,n 1=2,兩個R 1可以均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其餘類似情況同理。
中R 9的位置不固定,是指R 9可以在其所在環結構中任意可取代位置;其餘位置不固定的取代基同理。
所述「R 2、R 3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是指,R 2、R 3兩個取代基相連,共同組成由兩個連接端的烷基,如-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等,其餘類似情況同理。
所述「相鄰的R 8和R 9」是指在本發明的化合物中空間位置最接近的R 8和R 9,即為 所示情況。
進一步地,Z 2為CR 8,Z 1、Z 3分別獨立選自N或CR 8
進一步地,Z 2、Z 3為CR 8,Z 1選自N或CR 8
進一步地,環A為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環,環A中的雜原子選自O、N、S。
進一步地,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O、羥基、-NH 2、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9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9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6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雜芳基、酯基、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或任意兩個R 1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烴環,其中R 1的取代基選自鹵素、烷基、環烷基、雜烷基、雜環烷基、烯基、炔基、羥基、氰基、胺基、羧基、醯基、酯基、醯胺基、芳基、雜芳基;
進一步地,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O、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9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9元雜環烷基,或同一取代位點的兩個R 1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烴環,其中R 1的取代基選自鹵素、烷基、環烷基、雜烷基、雜環烷基、羥基、氰基、胺基。
進一步地,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O、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5元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或同一取代位點的兩個R 1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其中R 1的取代基選自鹵素、烷基、環烷基、雜烷基、雜環烷基、羥基、氰基、胺基。
進一步地,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O、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同一取代位點的兩個R 1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進一步地,R 1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F、Cl、=O、被F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或同一取代位點的兩個R 1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
所述「同一取代位點的兩個R 1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是指 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 ;其餘類似情況同理。
進一步地,n 1選自0、1、2、3、4;進一步選自0、1、2。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I所示結構或其互變異構物、內消旋體、外消旋體、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或其混合物形式、藥學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溶劑化物或鹽:
J、Y、T分別獨立選自一鍵、O、S、S(=O)、S(=O) 2、CR 21R 22、C=O、NR 23
R 21、R 22、R 23、R 24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羥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烯基,或R 21、R 22及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R 21、R 22、R 23、R 24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羥基、-NH 2、酯基、醯基、C1~C4烷基、3~6元環烷基;
Z 1選自N或CR 8
R 8選自氫、鹵素、硝基、氰基、羥基、-NH 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9元雜芳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磷醯基,或R 8與R 24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雜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雜芳環;
R 19、R 20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R 19、R 20共同組成=O,或R 19、R 20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或R 8和R 19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醯胺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磺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磺醯胺基、取代或非取代的亞磺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亞磺醯胺基;
R 25、R 26、R 27、R 28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NH 2、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R 25、R 26共同組成=O,或R 27、R 28共同組成=O,或R 25、R 26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 27、R 28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R 8、R 19、R 20、R 25、R 26、R 27、R 28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C1~C10烷基、3~12元環烷基、2~10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C2~C10烯基、C2~C10炔基、羥基、氰基、-NH 2、羧基、醯基、酯基、醯胺基、苯基、5~9元雜芳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
進一步地,R 21、R 22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羥基、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或R 21、R 22及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R 23選自氫、C1~C4烷基。
進一步地,J選自O、S、S(=O)、S(=O) 2、CH 2、CHF、CF 2、CHOH、C=O、NR 23;Y選自一鍵、O、S、S(=O)、S(=O) 2、CH 2、CHF、CF 2、C=O、NR 23;T選自一鍵、S(=O)、S(=O) 2、CH 2、CHF、CF 2、C=O、
優選地,J選自O、CH 2、CF 2、CHF、CHOH、C=O、NH、 ;Y選自一鍵、O、CH 2、C=O、NH;T選自一鍵、CH 2、C=O、
進一步地,環A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
進一步地,環A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環A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
進一步地,環A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
進一步地,L選自一鍵、S、S(=O)、S(=O) 2、C(=O)、-(CR 11R 12)n 5-、-C(=O)NR 16-、C2~C4亞炔基;
進一步地,L選自一鍵、C2~C4亞炔基。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L選自一鍵。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II或式IV所示結構或其互變異構物、內消旋體、外消旋體、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或其混合物形式、藥學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溶劑化物或鹽:
W 1、W 2分別獨立選自O、CH 2、CHF、CF 2、NH、NCH 3,優選O、CF 2、CH 2
Z 1選自N或CR 8
R 8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NH 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5元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5元氮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4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或R 8和R 19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1~C2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酯基;
進一步地,R 8選自H、F、Cl、氰基、-OH、-N(CH 3) 2、-N(CH 2CH 3) 2、-C(=O)CH 3、-C(=O)CH 2CH 3、-C(=O)OCH 3、-C(=O)OCH 2CH 3、-B(OH) 2、-CH 3、-CH 2CH 3、-CH(CH 3) 2、-CH 2OH、-OCH 3、-OCH 2CH 3、-CF 3、-CHF 2、-CF 2CF 3,或R 8和R 19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
進一步地,R 8選自H、F、-OH、-B(OH) 2,或R 8和R 19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如下基團: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R 8選自H、F。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R 24選自氫、鹵素,優選H、F、Cl;更優選H。
進一步地,R 25、R 26、R 27、R 28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NH 2、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6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R 25、R 26共同組成=O,或R 27、R 28共同組成=O,或R 25、R 26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 27、R 28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進一步地,R 25、R 26、R 27、R 28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3~6元雜環烷基、醯基、酯基,或R 25、R 26共同組成=O,或R 27、R 28共同組成=O,或R 25、R 26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 27、R 28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R 25、R 26、R 27、R 28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C1~C6烷基、3~6元環烷基、2~6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羥基、氰基、-NH 2、羧基、醯基、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
進一步地,R 25、R 27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醯基、酯基,R 26、R 28為H;
或R 25、R 26共同組成=O,或R 27、R 28共同組成=O,或R 25、R 26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 27、R 28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更進一步地,R 25、R 26、R 27、R 28為H。
進一步地,R 19選自氫、鹵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雜烷基、醯基、酯基;R 20為H,或R 19、R 20共同組成=O,或R 19、R 20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 19和R 8共同組成前文中所述的R 8和R 19共同組成的任一基團。
進一步地,R 19、R 20均為H,或R 19、R 20共同組成=O,或R 19、R 20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或R 19和R 8共同組成前文中所述的R 8和R 19共同組成的任一基團。
進一步地,R 19、R 20均為H。
進一步地,環B選自苯基、萘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雜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9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9元雜環烷基。
進一步地,環B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5~6元雜芳基。
進一步地,環B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苯基、嘧啶基、吡啶基、吡嗪基、噠嗪基、噻吩基、吡唑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噻二唑基、噁二唑基。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環B選自嘧啶基、吡啶基、噠嗪基、噻唑基、三氮唑基、噁二唑基;優選嘧啶基、吡啶基、噠嗪基、噻唑基;更優選嘧啶基。
進一步地,R 7每次出現時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相鄰的兩個R 7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烴環、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烴環;R 7中所述雜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雜烴環中的雜原子選自N、O、S中的一種或幾種;進一步地,R 7每次出現時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氧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氮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磺醯胺基,或相鄰的兩個R 7及其相連的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烴環,R 7中的取代基選自鹵素、C1~C6烷基、3~6元環烷基、2~7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羥基、氰基、-NH 2、醯基、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n 2選自0、1、2、3、4、5。
進一步地,R 7每次出現時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OH、-N(CH 3) 2、-N(CH 2CH 3) 2、-S(=O) 2NH 2、-CH 3、-CH 2CH 3、-CH(CH 3) 2、嗎啉基、哌啶基、哌嗪基、氮雜環丁烷基、吡咯啶基、-(CH 2)n 8-OH、-CH(OH)-CH 2OH、-C(CH 3) 2OH、-OCH 2CH(OH)-CH 2OH、-OCH 2CH 2OCH 3、-OCH 2CH 2OCH 2CH 3、-OCH 3、-OCH 2CH 3、-OCH(CH 3) 2、-CF 3、-CHF 2、-CF 2CF 3,或相鄰的兩個R 7及其相連的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氮雜烴環、3~6元氧雜烴環,n 8選自1、2、3、4;n 2選自0、1、2、3。
進一步地,R 7每次出現時獨立選自F、Cl、氰基、-OH、-N(CH 3) 2、-S(=O) 2NH 2、-CH 3、嗎啉基、-CH(OH)-CH 2OH、-C(CH 3) 2OH、-OCH 3、-CF 3,或相鄰的兩個R 7及其相連的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 ;R 7的中的取代基選自鹵素、C1~C6烷基、3~6元環烷基、2~6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羥基、氰基、-NH 2、醯基、酯基。 進一步地,R 7每次出現時獨立選自F、-OCH 3、-CF 3、-CH 3、-OH、氰基;進一步地,n 2為1。
進一步地,R 5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6元雜芳基;R 5中的取代基選自鹵素、C1~C6烷基、3~6元環烷基、2~6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羥基、氰基、胺基、醯基、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
進一步地,R 5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四氫哌喃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噻吩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嘧啶基,優選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R 5中的取代基選自鹵素或C1~C6烷基;進一步地,R 5中的取代基選自F、Cl、C1~C4烷基。
進一步地,R 2、R 3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NH 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6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R 2、R 3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3~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4元雜烷基;R 2、R 3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C1~C6烷基、3~6元環烷基、2~6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羥基、氰基、-NH 2、硝基、羧基、醯基、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
R 4選自氫、C1~C4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4烷氧基、C2~C4烯基。
進一步地,R 2、R 3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4元雜烷基,或R 2、R 3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C3~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4元雜烷基;R 2、R 3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羥基、C1~C4烷基、3~6元環烷基、2~4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C2~C4烯基;
R 4選自氫、甲基。
進一步地,R 2、R 3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甲基、取代或非取代的乙基、取代或非取代的 、取代或非取代的 ,或R 2、R 3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 、取代或非取代的 ;優選R 2、R 3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甲基、取代或非取代的 ,或R 2、R 3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 、取代或非取代的 ;更優選R 2、R 3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甲基;R 4選自氫。
更進一步地,R 2、R 3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F、Cl、羥基。
進一步地,R 6選自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進一步地,R 6選自氫、氟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優選H。
所述化合物選自如下結構,或其R或S構型: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藥用組合物,該藥用組合物活性成份本發明任意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物、溶劑化物、水合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酯、共晶、N-氧化物、同位素標記化合物、代謝物、前藥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本發明還提供了本發明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物、溶劑化物、水合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共晶在製備DHODH抑制劑中的用途。
本發明還提供了本發明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物、溶劑化物、水合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共晶在製備用於治療或預防真菌感染或真菌感染所致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本發明還提供了本發明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物、溶劑化物、水合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共晶在製備殺真菌劑中的用途。
進一步地,所述真菌選自以下屬的一種或幾種生物:Absidia、Acremonium、Alternaria、Aspergillus、Bipolaris、Blastomyces、Blumeria、Cladosporium、Coccidioides、Colletotrichium、Curvularia、Encephalitozoon、Epicoccum、Epidermophyton、Exophiala、Exserohilum、Fusarium、Histoplasma、Leptosphaeria、Microsporum、Mycosphaerella、Neurospora、Paecilomyces、Penicillium、Phytophthora、Plasmopara、Pneumocystis、Pyricularia、Pythium、Puccinia、Rhizoctonia、Rhizomucor、Scedosporium、Scopula riopsis、Trichophyton、Trichosporon、Ustilago;
進一步地,所述真菌選自以下屬的一種或幾種生物:Aspergillus、Scedosporium、Fusarium,優選Aspergillus和/或Scedosporium,更優選Aspergillus。
進一步地,所述真菌選自A. fumigatus、A. flavus、A. terreus、A. niger、A. lentulus、S. apiospermum、S. prolificans、S. species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所述真菌選自A. fumigatus、A. flavus、A. terreus、A. niger、S. prolificans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所述真菌感染所致疾病選自全身性感染真菌的疾病、表面感染真菌的疾病。
進一步地,所述全身性感染真菌的疾病選自肺麴黴病、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系統性麴黴病、哮喘、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暗鼻腦毛黴菌病、芽生菌病、組織胞漿菌病、瘢痕疙瘩性芽生菌病、色絲孢黴病、播散性孢子絲菌病、囊性纖維化的真菌定植、竇炎。
所述表面感染真菌的疾病選自癬菌病、甲癬、腳癬。
本發明中還提供了如下製備前述化合物的中間體,例如M-9、IM2、IM3等。藉由上述中間體可以進一步合成得到前述化合物或其類似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本發明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中間體M-9的製備:
M-7、M-8反應生成M-9化合物,反應的類型選自取代反應、縮合反應、還原反應、自由基反應、金屬催化的偶聯反應中的一種或幾種;
R T4選自鹵素、醛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如三氟甲磺酸酯基);
R F1、R F2表示自身或藉由轉化能夠與它們連接的原子一起形成環狀結構的的功能基團,各自獨立選自氫、鹵素、硝基、氰基、醛基、羥基、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巰基、碸基、亞碸基、酮基、胺基、酯基、醯胺基、羥甲基、胺甲基,其中,取代基選自鹵素、羥基、羧基、酯基;
R N選自胺基或能轉化為胺基的基團,優選胺基、硝基、羧基、酯基、鹵素,更優選胺基、硝基;
R B選自氫或胺基的保護基團,進一步選自氫、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9-芴基甲氧基羰基(Fmoc)、苄基(Bn)、對甲氧基苄基(PMB)和2,4-而甲氧基苄基(DMB);
R 1、R 9、Z 1、Z 2、Z 3、n 1、n 3、n 4、n 9同本發明化合物中所定義。
現有的可將氫、鹵素、硝基、氰基、醛基、羥基、羧基、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的C1~C6烷氧基、巰基、碸基、亞碸基、酮基、胺基、酯基、醯胺基、羥甲基、胺甲基等取代基相互連接得到本發明成環結構的反應條件,均可應用於本發明。
進一步地,R T4選自鹵素;R F1選自鹵素、醛基、酯基、磺醯氯基、羥甲基;R F2選自氫、羥甲基。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M-7與M-8是先藉由R T4與M-8中的NH偶聯,再藉由成環反應得到M-9;
進一步地,R T4選自F、Cl,R F1選自醛基、酯基、磺醯氯基、羥甲基;R F2為氫、羥甲基;
進一步地,R T4與M-8中的NH偶聯的反應條件為:將M-7、M-8、鹼、溶劑混合反應;
進一步地,所述鹼選自無機鹼,優選碳酸鈉和/或碳酸鉀,更優選碳酸鉀;
進一步地,所述溶劑選自DMSO、DMF、甲苯中的一種或幾種;
更進一步地,反應溫度為80~120℃,優選100℃。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R F1為醛基,R F2為氫,所述成環反應過程為:
M-9’中的醛基先與 反應生成亞胺結構,再在NaH的作用下關環生成M-9-1。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R F1為羥甲基,R F2為羥甲基,所述成環反應過程為:
M-9’’藉由脫水縮合反應生成M-9;進一步地,M-9’’是藉由濃硫酸脫水縮合生成M-9-2。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M-7與M-8同時偶聯和成環,一步反應得到M-9。 進一步地,R F1為F,R F2為羥甲基,R T4選自F,反應過程為:
M-7’、M-8’在鹼的作用下反應生成M-9-3;進一步地,所述鹼選自KOH和/或NaOH。
進一步地,本發明化合物的製備還包括中間體IM-2的製備,合成路線如下: (1)將化合物M-9與IM-4在鹼或過渡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M-10; (2)將化合物M-10中的R N轉化為-NH 2; (3)將化合物M-11與S-5在鹼(如NaH等)或還原劑(如硼氫化鈉等)的作用下生成IM-2(當化合物中R 6為H時,應當理解為此步驟省略)。
R T1、R T5獨立選自鹵素、醛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
R 6、R 7、n 2同本發明化合物中所定義。 現有的可將硝基、羧基、酯基、鹵素等取代基轉化為胺基的反應條件,均可應用於本發明。如硝基藉由還原反應轉化為胺基,還原反應的條件可以為在氫氣存在下鈀碳催化加氫反應,或在鐵粉或鋅粉存在下進行。
進一步地,步驟(1)中的鹼為無機鹼,優選碳酸鉀和/或碳酸鈉;步驟(1)中的過渡金屬催化劑為鈀催化劑,進一步選自四三苯基膦鈀、醋酸鈀、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化鈀、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t-BuXPhos-Pd-G3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將化合物IM-2與IM-1在鹼的作用下生成請求項1至26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化合物IM-1的結構如下:
,其中,Lg 3選自離去基團,優選鹵素、C1~C6烷氧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R 2、R 3、R 4、R 5、L同本發明化合物中所定義。
進一步地,本發明化合物的製備還包括中間體IM-3的製備,合成路線如下: (1)將M-9中的R N轉化為-NH 2; (2)將M-12與S-5在鹼(如NaH等)或還原劑(如硼氫化鈉等)的作用下生成M-13(當化合物中R 6為H時,應當理解為此步驟省略); (3)將M-13與IM-1在鹼或縮合劑的作用下生成IM-3;
Lg 3選自離去基團,優選鹵素、C1~C6烷氧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
R 2、R 3、R 4、R 5、L同本發明化合物中所定義;
進一步地,步驟(3)中的鹼為N,N-二異丙基乙胺(DIEA);步驟(3)中的縮合劑選自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EDCI)或O-(7-氮雜苯並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鹽(HATU)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將化合物IM-3與IM-4在鹼的作用下生成請求項1~26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化合物IM-4的結構如下:
,其中,R T1選自鹵素、C1~C6烷氧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
在本發明中,凡是具有兩個連接端的取代基,其連接方式不限,如,若相鄰的R 8和R 9共同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酯基,則可以與它們相連的原子組成 ,也可以是
所述「竇炎」包括但不限於鼻竇炎、頜竇炎、額竇炎、胃竇炎、蝶竇炎等。
含有本發明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物、溶劑化物、水合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共晶的藥物組合物中,可以含有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
本發明中所述「藥學上可接受的」是指包括任意不干擾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的有效性且對它被給予的宿主無毒性的物質。
本發明所述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是藥物中除主藥以外的一切附加材料的總稱,輔料應當具備如下性質:(1)對人體無毒害作用,幾無副作用;(2)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受溫度、pH、保存時間等的影響;(3)與主藥無配伍禁忌,不影響主藥的療效和質量檢查;(4)不與包裝材料相互發生作用。本發明中輔料包括但不僅限於填充劑(稀釋劑)、潤滑劑(助流劑或抗黏著劑)、分散劑、濕潤劑、黏合劑、調節劑、增溶劑、抗氧劑、抑菌劑、乳化劑、崩解劑等。黏合劑包含糖漿、阿拉伯膠、明膠、山梨醇、黃芪膠、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如微晶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或羥丙甲基纖維素等)、明膠漿、糖漿、澱粉漿或聚乙烯吡咯啶酮等;填充劑包含乳糖、糖粉、糊精、澱粉及其衍生物、纖維素及其衍生物、無機鈣鹽(如硫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沉降碳酸鈣等)、山梨醇或甘胺酸等;潤滑劑包含微粉矽膠、硬脂酸鎂、滑石粉、氫氧化鋁、硼酸、氫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等;崩解劑包含澱粉及其衍生物(如羧甲基澱粉鈉、澱粉乙醇酸鈉、預膠化澱粉、改良澱粉、羥丙基澱粉、玉米澱粉等)、聚乙烯吡咯啶酮或微晶纖維素等;濕潤劑包含十二烷基硫酸鈉、水或醇等;抗氧劑包含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二丁基苯酸等;抑菌劑包含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等;調節劑包含鹽酸、檸檬酸、氫氧化鉀(鈉)、檸檬酸鈉及緩衝劑(包括磷酸二氫鈉和磷酸氫二鈉)等;乳化劑包含聚山梨酯-80、沒酸山梨坦、普流羅尼克F-68,卵磷酯、豆磷脂等;增溶劑包含吐溫-80、膽汁、甘油等。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指本發明化合物與酸或鹼所形成的適合用作藥物的鹽。上述酸鹼為廣義的路易斯酸鹼。適合形成鹽的酸包括但並不限於:鹽酸、氫溴酸、氫氟酸、硫酸、硝酸、磷酸等無機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馬酸、馬來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苦味酸、甲磺酸、苯甲磺酸,苯磺酸等有機酸;以及天冬胺酸、麩胺酸等酸性胺基酸。
本發明化合物或藥物組合物的施用方式沒有特別限制,代表性的施用方式包括(但並不限於):口服、腸胃外(靜脈內、肌肉內或皮下)、和局部給藥。
用於口服給藥的固體劑型包括膠囊劑、片劑、丸劑、散劑和顆粒劑。在這些固體劑型中,活性化合物與至少一種常規惰性賦形劑(或載體)混合,如檸檬酸鈉或磷酸二鈣,或與下述成分混合:(a)填料或增容劑,例如,澱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矽酸;(b)黏合劑,例如,羥甲基纖維素、藻酸鹽、明膠、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蔗糖和阿拉伯膠;(c)保濕劑,例如,甘油;(d)崩解劑,例如,瓊脂、碳酸鈣、馬鈴薯澱粉或木薯澱粉、藻酸、某些複合矽酸鹽、和碳酸鈉;(e)緩溶劑,例如石蠟;(f)吸收加速劑,例如,季胺化合物;(g)潤濕劑,例如鯨蠟醇和單硬脂酸甘油酯;(h)吸附劑,例如,高嶺土;和(i)潤滑劑,例如,滑石、硬脂酸鈣、硬脂酸鎂、固體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或其混合物。膠囊劑、片劑和丸劑中,劑型也可包含緩衝劑。
固體劑型如片劑、糖丸、膠囊劑、丸劑和顆粒劑可採用包衣和殼材製備,如腸衣和其它本領域公知的材料。它們可包含不透明劑,並且,這種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的釋放可以延遲的方式在消化道內的某一部分中釋放。可採用的包埋組分的實例是聚合物質和蠟類物質。必要時,活性化合物也可與上述賦形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形成微膠囊形式。
用於口服給藥的液體劑型包括藥學上可接受的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或酊劑。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液體劑型可包含本領域中常規採用的惰性稀釋劑,如水或其它溶劑,增溶劑和乳化劑,例如,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醯胺以及油,特別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胚油、橄欖油、蓖麻油和芝麻油或這些物質的混合物等。
除了這些惰性稀釋劑外,組合物也可包含助劑,如潤濕劑、乳化劑和懸浮劑、甜味劑、矯味劑和香料。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懸浮液可包含懸浮劑,例如,乙氧基化異十八烷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和脫水山梨醇酯、微晶纖維素、甲醇鋁和瓊脂或這些物質的混合物等。
用於腸胃外注射的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無菌含水或無水溶液、分散液、懸浮液或乳液,和用於重新溶解成無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無菌粉末。適宜的含水和非水載體、稀釋劑、溶劑或賦形劑包括水、乙醇、多元醇及其適宜的混合物。
用於局部給藥的本發明化合物的劑型包括軟膏劑、散劑、貼劑、噴射劑和吸入劑。活性成分在無菌條件下與生理上可接受的載體及任何防腐劑、緩衝劑,或必要時可能需要的推進劑一起混合。
本發明化合物同樣可以用於注射製劑。其中,所述注射劑選自液體注射劑(水針)、注射用無菌粉末(粉針)或注射用片劑(系指藥物用無菌操作法製成的模印片或機壓片,臨用時用注射用水溶解,供皮下或肌肉注射之用)。
其中,所述注射用粉劑的中除含有上述化合物外,還至少含有賦形劑。本發明中所述賦形劑,為有意加到藥物中的成分,其在所用的量上不應具有藥理學特性,但是,賦形劑可以有助於藥物的加工、溶解或溶出、藉由靶向給藥途徑遞藥或有助於穩定性。
「取代」是指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它不同的原子或分子所替換。
「元」是表示構成環的骨架原子的個數。
本發明中所述「一鍵」,指該處僅為一個連接鍵,亦可理解為「無」。
取代基為「=O」是指同一個原子上的多個取代基共同組成一個或多個=O,如與被取代原子形成 等。
「烷基」,是指脂肪族烴基團,指飽和烴基。烷基部分可以是直鏈烷基,亦可以是支鏈烷基。典型的烷基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等等。
本發明中使用的C1~Cn包括C1~C2、C1~C3……C1~Cn,n為大於一的整數;作為取代基的前綴表示取代基中碳原子個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例如,「C1~C6烷基」是指含有一個至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
「烴環」是指環骨架上均為碳原子的環結構,碳原子之間可以是單鍵連接或雙鍵連接,則烴環包括飽和烴環、烯環、芳環結構。
「烯環」是指環骨架上含有碳碳雙鍵的基團。
「雜烷基」是指含有雜原子的烷基,其中,雜原子包括但不限於O、S、N、P等;烷氧基、硫烷基、胺烷基等都屬於雜烷基。
「烯基」,是指具有至少一個碳-碳雙鍵的脂肪族碳氫基團。所的烯基可以是直鏈或支鏈的。
「亞烯基」,是指表示包含一個或多個碳碳雙鍵的直鏈或支鏈的二價烴基,如-CH=CH-、-CH 2CH=CH-等。當本發明的化合物含有亞烯基時,所述化合物可以純E(異側,entgegen)形式、純Z(同側,zusammen)形式或其任意混合物形式存在。
「炔基」,是指具有至少一個碳-碳三鍵的脂肪族碳氫基團。所述炔基可以是直鏈或支鏈的。
「亞炔基」,包含一個或多個碳碳三鍵的直鏈或支鏈的二價烴基,如 等。
「醯胺基」是具有式-C(O)NHR或-NHC(O)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C(O)NH(CH 2)a-或-NHC(O)(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a為自然數。
「磺醯基」是具有式-S(=O) 2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S(=O) 2(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胺基等,a為自然數。
「亞磺醯基」是具有式-S(=O)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S(=O)(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胺基等,a為自然數;
「磺醯胺基」是具有式-S(=O) 2NHR或-NHC(O)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S(=O) 2NH(CH 2)a-或-NHS(=O) 2(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a為自然數。
「亞磺醯胺基」是具有式-S(=O)NHR或-NHS(O)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S(=O)NH(CH 2)a-或-NHS(=O)(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a為自然數。
「磷醯基」是具有式-P(=O)R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P(=O)R(CH 2)a-,其中R、R’可別獨立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羥基、胺基等,a為自然數。
「酯基」是指具有式-C(O)OR或-OC(O)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C(O)O(CH 2)a-或-OC(O)(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a為自然數。
「醯基」是指具有式-C(O)R的化學結構,當具有兩個連接端時,結構為-C(O)(CH 2)a-,其中R可選自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a為自然數。
「環烷基」指飽和或不飽和的環狀烴取代基例如,「C3~C6環烷基」指碳原子數為3~6的環烷基;在本發明中,環烷基還可以包括環骨架上有不飽和鍵的非芳基結構。
「雜環烷基」指環骨架上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的環烷基。
雜原子包括但不限於O、S、N、P、Si等。
「環」是指任意的共價封閉結構,包括例如碳環(例如芳基或環烷基)、雜環(例如雜芳基或雜環烷基)、芳香基(如芳基或雜芳基)、非芳香基(如環烷基或雜環烷基)。本發明中所述「環」可以是單環也可以是多環,可以是並環、螺環或橋環。
典型的雜環烷基包括但不限於:
「芳基」,是指平面環具有離域的π電子系統並且含有4n+2個π電子,其中n是整數。芳基環可以由五、六、七、八、九或多於九個原子構成。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芴基和茚基等。
典型的雜芳基包括但不限於:
「鹵素」或「鹵」是指氟、氯、溴或碘。
文中所述烷基、雜烷基、環基、雜環基、胺基、酯基、羰基、醯胺基、磺醯基、磷醯基、硼酸基、硼酸酯基、胍基、醯胍基、芳基、雜芳基、亞胺基等,可以是非取代的烷基、雜烷基、環基、雜環基、胺基、酯基、羰基、醯胺基、磺醯基、磷醯基、硼酸基、硼酸酯基、胍基、醯胍基、芳基、雜芳基、亞胺基,也可以是取代的烷基、雜烷基、環基、雜環基、胺基、酯基、羰基、醯胺基、磺醯基、磷醯基、硼酸基、硼酸酯基、胍基、醯胍基、芳基、雜芳基、亞胺基。
上文中,除已經指明的外,所述「取代」是指所提及的基團可以被一個或多個額外的基團取代,所述額外的基團各自並且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芳基、羧基、雜芳基、雜環烷基、羥基、烷氧基、烷硫基、芳氧基、O=、胍基、氰基、硝基、醯基、鹵素、鹵代烷基、胺基等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系列對DHODH活性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為以DHODH為治療的靶點的疾病如真菌感染的治療提供新的方案,可用於製備治療相關疾病的藥物,還可用於製備農業殺菌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下面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發明所屬領域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反應的監測採用薄層色譜法(TLC)或液相-質譜聯用(LC-MS)。矽膠柱或薄層製備板純化使用的展開劑體系包括但不限於:二氯甲烷/甲醇體系、正己烷/乙酸乙酯體系和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系,溶劑的體積比根據化合物的極性不同而進行調節,或者加入氨水、三乙胺等進行調節。反相製備純化使用的展開劑體系包括但不限於:(a)A相:水,B相:乙腈;(b)A相:水,B相:甲醇。
如實施例中無特殊說明,則反應的溫度為室溫(20℃~30℃)。
除非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試劑可經市售獲得。
本發明中,化合物的結構是藉由質譜(MS)和/或核磁共振(1HNMR)設備來確定的。化學縮寫簡稱具有以下意義: DMF:N,N-二甲基甲醯胺 THF:四氫呋喃 DIEA:N,N-二異丙基乙胺 PE:石油醚 EA:乙酸乙酯 DCM:二氯甲烷 HATU:O-(7-氮雜苯並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鹽 DMSO:二甲基亞碸 Tol.:甲苯 K 2CO 3:碳酸鉀 AcOH: 醋酸 t-BuXPhos-Pd-G3:甲烷磺酸(2-二叔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1,1'-聯苯基)(2'-胺基-1,1'-聯苯-2-基)鈀(II) t-BuONa:叔丁醇鈉 2-Ethoxyethanol:乙二醇乙醚 TBAB:四丁基溴化銨
實施例1
2-(1,5-二甲基-3-苯基-1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1)的製備
第一步:(Z)-2-(羥基亞胺基)-3-氧代-3-苯基丙酸乙酯(A-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A-1(10.0g,52.1 mmol)和冰乙酸(20mL),再將亞硝酸鈉(15.8g,229.2mmol)與水(30mL)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過程中溫度保持在0℃到10℃之間,2h後加入完畢,然後在室溫下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加入20mL水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用15mL水洗滌,將所得濾餅用二氯甲烷(20mL)溶解,依次用水(2x30mL)洗,飽和食鹽水(2x30mL)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8.1g白色固體產物A-2,收率:70%。
第二步:5-甲基-3-苯基-1H-吡咯-2,4-二羧酸二乙酯(A-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鋅粉(7.4g,113.2mmol),無水醋酸鈉(7.7g,93.9mmol)乙醯乙酸乙酯(5.5g,42.3mmol)和冰乙酸(2mL),放入油浴加熱到60℃,再將化合物A-2(8.1g,36.7mmol)和冰乙酸(3mL)配成的溶液分三次加入反應體系,1h後加入完畢,將溫度升高至70℃反應3h,然後再加入鋅粉(3.7g,56.6mmol)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進行抽濾,濾液真空蒸發並用甲苯(1mL)帶兩次,將殘餘液體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再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7.0g淺粉色固體產物A-3,收率:62%。
第三步: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4-二羧酸二乙酯(A-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氫化鈉(1.9g,47.5mmol,60%)和THF(28mL),在0℃下緩慢滴加化合物A-3(7.0g,23.2mmol)的THF(28mL)溶液,1h後加入完畢,室溫下反應1h後放入冰水浴中,緩慢加入碘甲烷(8.3g,58.5mmol),室溫下反應18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加水淬滅,加入1N的鹽酸溶液(14mL),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6.5g黃色固體粗品產物A-4,收率:89%。
第四步: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4-二羧酸(A-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A-4(6.5g,22.60mmol)和乙醇(33mL),然後加入氫氧化鈉(9.000g,226.00mmol)的水(26mL)溶液,反應體系加熱回流反應18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真空蒸發除去乙醇,所得殘餘物用水(10mL)溶解,冷卻至0℃後用濃鹽酸調節溶液pH約為2,保持在10℃以下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依次用水(10mL),石油醚(10mL)洗滌後在60℃以下真空蒸發乾燥得到4.8g灰色固體產物A-5,收率:90%。
第五步:1,2-二甲基-4-苯基-1 H-吡咯(A-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A-5(4.8g,18.5mmol)和乙醇胺(13mL),反應液氮氣置換,175℃下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9g白色固體產物A-6,收率:91%。
第六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氯(A)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A-6(100mg,0.58mmol)和DCM(2mL),在0℃下緩慢加入草醯氯(81mg,0.64mmol),加入完畢後室溫下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未進行後處理,所得反應液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七步:2-(4-(5-氟嘧啶-2-基)哌嗪-1-基)-5-硝基苯甲醛(1-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1(500mg,2.96mmol),1-2(539mg,2.96mmol),DMSO(3mL)和碳酸鉀(613mg,4.44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加水稀釋,將其過濾,濾餅烘乾,得到950mg產品1-3,收率:97%。
第八步:(Z) -N'-(2-(4-(4-(5-氟嘧啶-2-基)哌嗪-1-基)-5-硝基亞苄基)-4-甲基苯磺醯肼(1-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3(1.8g,5.43mmol),1-4(1.1g,5.91mmol),甲苯(30ml)和THF(20mL),反應液室溫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真空蒸發後,得到2.8g粗品產物1-5,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九步:2-(5-氟嘧啶-2-基)-8-硝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1-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5(2.8g,5.6mmol),甲苯(50ml),NaH(60% in mineral oil, 1.3 g, 32.5 mmol),反應液升至130℃攪拌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冰浴冷卻,加水淬滅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2g產物1-6,兩步收率:70%。
第十步: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胺(1-7)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6(80mg,0.25mmol)和甲醇(20mL),Pd/C(50mg),通氫氣置換,反應液在氫氣氛圍室溫攪拌反應3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將其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得到70mg粗產物1-7,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十一步:2-(1,5-二甲基-3-苯基-1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7(70mg,0.25mmol),DCM(5ml),DIEA(95mg,0.74mmol),冰浴冷卻,滴加化合物A(77mg,0.29mmol)的DCM(1ml)溶液,滴畢,使其室溫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DCM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62mg產物T-1,收率:50%。
LC-MS (ESI) m/z (M+H) +:511.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09 (s, 1H), 8.47 (d, J= 0.8 Hz, 2H), 7.26-7.21 (m, 2H), 7.16-7.09 (m, 3H), 6.86-6.83 (m, 1H), 6.83-6.79 (m, 1H), 6.39 (d, J= 8.4 Hz, 1H), 6.09 (s, 1H), 4.66-4.61 (m, 1H), 4.58-4.52 (m, 1H), 3.81 (s, 3H), 3.66-3.60 (m, 1H), 3.00 (td, J= 12.8, 3.2 Hz, 1H), 2.94-2.83 (m, 2H), 2.78 (td, J= 12.0, 3.2 Hz, 1H), 2.53-2.50 (m, 2H), 2.32 (s, 3H).
實施例2
2-(1,5-二甲基-3-苯基-1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2,3,4,5,11,11a-六氫 -1 H- [1,4]二氮雜[1,2- a]吲哚-9-基)-2-氧乙醯胺 (T-2-a)和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2,3,4,5,11,11a-六氫-1 H-[1,4]二氮雜[1,7- a]吲哚-9-基)-2-氧乙醯胺(T-2-b)的製備
第一步:4-(2-甲醯基-4-硝基苯基)-1,4-二氮雜-1-羧酸叔丁酯(2-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1-1(2.0g,11.8mmol),2-1(2.4g,12.0mmol),DMSO(50mL)和碳酸鉀(2.5g,18.1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加水稀釋,加EA萃取,有機相合併,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4.0g產物2-2,收率:97%。
第二步:(Z)-4-(4-硝基-2-(((2-甲苯磺醯基肼基)甲基)苯基)叔丁基-1,4-二氮雜-1-羧酸酯(2-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2(700mg,2.0mmol),1-4(410mg,2.2mmol)和甲苯(10ml),反應液室溫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真空蒸發後,得到1.1g粗品產物2-3,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三步:9-硝基-4,5,11,11a-四氫-1 H-[1,4]二氮雜[1,2- a]吲哚-2(3 H)-羧酸叔丁酯(2-4-a)和9-硝基1,2,4,5,11,11a-六氫-3 H-[1,4]二氮雜[1,7- a]吲哚-3-羧酸叔丁酯(2-4-b)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3(1.11g,2.14mmol),甲苯(50ml),NaH(515mg,12.88mmol),反應液升至130℃攪拌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冰浴冷卻,加水淬滅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80mg產物2-4-a,兩步收率:42%。230mg產物2-4-b,兩步收率:34%。
第四步:9-硝基-2,3,4,5,11,11a-六氫-1 H-[1,4]二氮雜[1,2- a]吲哚鹽酸鹽(2-5-a)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4-a(280mg,0.84mmol),氯化氫的1,4-二氧六環溶液(2ml),反應液在室溫攪拌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加入1,4-二氧六環(20ml)稀釋,然後真空蒸發得到260mg粗產物2-5-a,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五步:2-(5-氟嘧啶-2-基)-9-硝基-2,3,4,5,11,11a-六氫-1H-[1,4]二氮雜[1,2-a]吲哚(2-6-a)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5-a(260mg,0.85mmol),DMF(3ml),2-氯-5-氟嘧啶(140mg,1.06mmol)和K 2CO 3(760mg,5.50mmol),反應液升至100℃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40 mg產物2-6-a,兩步收率:50%。
第六步:2-(5-氟嘧啶-2-基)-2,3,4,5,11,11a-六氫-1 H-[1,4]二氮雜[1,2- a]吲哚-9-胺(2-7-a)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6-a(140mg,0.42mmol)和甲醇(10mL),Pd/C(50mg),通氫氣置換,反應液在氫氣氛圍室溫攪拌反應3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將其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得到120mg粗產物2-7-a,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七步:2-(1,5-二甲基-3-苯基-1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2,3,4,5,11,11a-六氫-1 H-[1,4]二氮雜[1,2- a]吲哚-9-基)-2-氧乙醯胺(T-2-a)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7-a(60mg,0.20mmol),DCM(5ml)和DIEA(130mg,1.00mmol),冰浴冷卻,滴加化合物A(75mg,0.29mmol)的DCM(1ml)溶液,滴畢,使其室溫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DCM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22mg產物T-2-a,收率:21%。
LC-MS (ESI) m/z (M+H) +:52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06 (s, 1H), 8.45 (d, J= 0.8 Hz, 2H), 7.25-7.20 (m, 2H), 7.16-7.09 (m, 3H), 6.81-6.76 (m, 2H), 6.31 (d, J= 8.8 Hz, 1H), 6.09 (s, 1H), 4.40 (dd, J= 14.0 Hz, 3.2 Hz, 1H), 4.14-4.05 (m, 1H), 3.80 (s, 3H), 3.67-3.56 (m, 2H), 3.52-3.42 (m, 1H), 3.21 (dd, J= 14.0, 10.0 Hz, 1H), 3.04 (dd, J= 16.0, 9.2 Hz, 1H), 2.64-2.56 (m, 1H), 2.56-2.50 (m, 1H), 2.31 (s, 3H), 1.98-1.84 (m, 2H).
採用與實施例2中的第四步到第七步所描述的類似方法合成化合物T-2-b。
LC-MS (ESI) m/z (M+H) +:52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04 (s, 1H), 8.43 (d, J= 0.8 Hz, 2H), 7.24-7.19 (m, 2H), 7.15-7.08 (m, 3H), 6.78-6.72 (m, 2H), 6.24 (d, J= 8.4 Hz, 1H), 6.08 (s, 1H), 4.13-3.95 (m, 2H), 3.86-3.81 (m, 1H), 3.80 (s, 3H), 3.76-3.70 (m, 1H), 3.70-3.50 (m, 3H), 3.07 (dd, J= 16.0, 8.8 Hz, 1H), 2.85-2.76 (m, 1H), 2.31 (s, 3H), 2.06-1.99 (m, 1H), 1.85-1.75 (m, 1H).
實施例3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的製備
第一步:8-硝基-1,2,4a,5-四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3(4 H)-羧酸叔丁酯(3-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680mg,3.15mmol)和DMSO(10mL),然後加入3-2(500mg,3.15mmol)和氫氧化鉀(530mg,9.45mmol),反應液氮氣置換,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650mg產物3-3,收率:61%。
第二步:8-硝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鹽酸鹽(3-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650mg,1.94mmol)和1,4-二氧六環(3mL),向體系中加入氯化氫的1,4-二氧六環溶液(4M in 1,4-dioxane, 10 mL),反應液室溫攪拌反應2小時,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體系真空蒸發後得到550mg粗品3-4,粗品未經純化直接利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三步:3-(5-氟嘧啶-2-基)-8-硝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3-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4(550mg,粗品)和DMF(10mL),然後加入2-氯-5-氟嘧啶(324mg,2.43mmol)和碳酸鉀(840mg,6.08mmol),反應液氮氣置換,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330mg產物3-5,收率:兩步51%。
第四步: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胺(3-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5(330mg,0.99mmol)和甲醇(10mL),然後加入Pd/C(66 mg),反應液先氮氣置換,然後再用氫氣置換。反應液在氫氣氛圍下室溫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50mg產物3-6,收率:50%。
第五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6(50mg,0.17mmol),DIEA(66mg,0.51mmol)和DCM(3mL),反應液氮氣置換,冰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A(52mg,0.20 mmol)的DCM(2mL)溶液,滴畢,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80mg產物T-3,收率:91%。
LC-MS (ESI) m/z (M+H) +:527.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50 (s, 2H), 7.25-7.20 (m, 2H), 7.16-7.09 (m, 3H), 6.77-6.72 (m, 1H), 6.68 (dd, J= 8.8, 2.4 Hz, 1H), 6.64 (d, J= 2.4 Hz, 1H), 6.10 (s, 1H), 4.65-4.51 (m, 2H), 4.34 (dd, J= 10.8 Hz, 2.4 Hz, 1H), 3.92 (dd, J= 10.8 Hz, 8.8 Hz, 1H), 3.84-3.76 (m, 4H), 3.12-2.96 (m, 2H), 2.72-2.55 (m, 2H), 2.32 (s, 3H).
實施例4~6:化合物T-4~T-6的製備
用製備化合物T-3的方法,採用不同的原料(包括用1,2,3-三氟-5-硝基苯(4-2)替代實施例3中第一步的化合物3-2,分別用(R)-3-(羥甲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5-1)和(S)-3-(羥甲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6-1)替代實施例3中第一步的化合物(3-1)製備得到化合物T-4~T-6,其結構式、LC-MS及 1H-NMR數據如表1所示。 表1:實施例4~6的結構、LC-MS及1H-NMR數據
實施例 化合物結構 LC-MS (ESI)m/z 1H NMR
4 54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8 (s, 1H), 8.49 (d, J= 0.4 Hz, 2H), 7.22-7.17 (m, 2H), 7.15-7.09 (m, 3H), 6.61 (dd, J= 15.2, 2.4 Hz, 1H), 6.55-6.51 (m, 1H), 6.11 (d, J= 0.4 Hz, 1H), 4.26 (dd, J= 10.8 Hz, 2.8 Hz, 1H), 4.15 (dd, J= 13.2 Hz, 3.6 Hz, 1H), 4.08-4.01 (m, 1H), 3.95 (dd, J= 10.8 Hz, 9.2 Hz, 1H), 3.82 (s, 3H), 3.68-3.60 (m, 1H), 3.59-3.51 (m, 1H), 3.39 (dd, J= 13.2 Hz, 7.6 Hz, 1H), 3.22-3.13 (m, 1H), 2.97 (ddd, J = 11.6, 8.4, 2.8 Hz, 1H), 2.32 (s, 3H).
5 527.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49 (s, 2H), 7.22-7.17 (m, 2H), 7.15-7.07 (m, 3H), 6.61 (dd, J= 14.8 Hz, 2.4 Hz, 1H), 6.55-6.52 (m, 1H), 6.11 (d, J= 0.4 Hz, 1H), 4.26 (dd, J= 10.8, 2.4 Hz, 1H), 4.15 (dd, J= 13.2, 3.6 Hz, 1H), 4.08-4.00 (m, 1H), 3.95 (dd, J= 10.8, 9.2 Hz, 1H),3.80 (s, 3H), 3.68-3.60 (m, 1H), 3.60-3.51 (m, 1H), 3.39 (dd, J= 13.2, 7.6 Hz, 1H), 3.21-3.14 (m, 1H), 2.97 (ddd, J= 11.6, 8.4, 2.8 Hz, 1H), 2.32 (s, 3H).
6 527.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51 (s, 2H), 7.25-7.20 (m, 2H), 7.16-7.09 (m, 3H), 6.78-6.73 (m, 1H), 6.68 (dd, J= 8.8, 2.4 Hz, 1H), 6.64 (d, J= 2.4 Hz, 1H), 6.11 (s, 1H), 4.66-4.51 (m, 2H), 4.34 (dd, J= 10.8 Hz, 2.4 Hz, 1H), 3.97-3.89 (m, 1H), 3.84-3.78 (m, 4H), 3.12-2.96 (m, 2H), 2.72-2.55 (m, 2H), 2.32 (s, 3H).
實施例7
N-(3-(5-氰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T-7)的製備
第一步:8-胺基-1,2,4a,5-四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3(4 H)-羧酸叔丁酯(7-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1g,2.99mmol)和甲醇(20mL),然後加入Pd/C(200mg),反應液先氮氣置換,然後再用氫氣置換。反應液在氫氣氛圍下室溫攪拌反應5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850mg產物7-1,收率:93%。
第二步:叔丁基8-(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胺基)-1,2,4a,5-四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3(4 H)-羧酸鹽(7-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7-1(0.85g,2.79mmol),DIEA(1.08g,8.37mmol)和DCM(5mL),反應液氮氣置換,冰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A(0.73g,2.79mmol)的DCM(5mL)溶液,滴畢,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4h,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20g產物7-2,收率:81%。
第三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7-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7-2(1.20g,2.26mmol)和二氯甲烷溶液(15mL),向反應液中滴加三氟乙酸(5mL),滴畢,反應液室溫攪拌反應4小時,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調節PH至8左右,向反應體系中加適量水,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900mg產物7-3,收率:92%。
第四步: N-(3-(5-氰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T-7)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7-3(50mg,0.12mmol)和DMF(1mL),然後加入7-4(26mg,0.18mmol)和碳酸鉀(50mg,0.36mmol),反應液氮氣置換,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30mg產物T-7,收率:48%。
LC-MS (ESI) m/z (M+H) +:534.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 8.81 (s, 2H), 7.24-7.21 (m, 2H), 7.15-7.10 (m, 3H), 6.75 (d, J= 8.8 Hz, 1H), 6.70- 6.63 (m, 2H), 6.11 (s, 1H), 4.84-4.70 (m, 2H), 4.36 (dd, J= 10.8 Hz, 2.8 Hz, 1H), 3.98-3.91 (m, 1H), 3.89-3.83 (m, 1H), 3.81 (s, 3H), 3.26-3.16 (m, 1H), 3.09-2.99 (m, 1H), 2.89-2.80 (m, 1H), 2.67-2.58 (m, 1H), 2.33 (s, 3H).
實施例8~15:化合物T-8~T-15的製備
用製備化合物T-7的方法,採用不同的原料(分別用2-氯-5-甲氧基嘧啶(8-4)、2-氯-5-(三氟甲基)嘧啶(9-4)、2,4-二氯嘧啶(10-4)、2-氯噻唑-5-腈(12-4)、3,6-二氟噠嗪(13-4)、2,5-二氟吡啶(14-4)和2-溴-5-甲基-1,3,4-噁二唑(15-4)替代實施例7中第四步的化合物(7-4)製備得到化合物T-8~T-15,其結構式、LC-MS及 1H-NMR數據如表2所示。 表2:實施例8~15的結構、LC-MS及1H-NMR數據
實施例 化合物結構 LC-MS (ESI) m/z 1H NMR
8 539.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25 (s, 2H), 7.24-7.20 (m, 2H), 7.16-7.09 (m, 3H), 6.75 (d, J= 8.8 Hz, 1H), 6.66 (dd, J= 8.8, 2.4 Hz, 1H), 6.63 (d, J= 2.4 Hz, 1H), 6.10 (s, 1H), 4.60-4.47 (m, 2H), 4.34 (dd, J= 10.8 Hz, 2.8 Hz, 1H), 3.92 (dd, J= 10.8 Hz, 8.8 Hz, 1H), 3.80 (s, 3H), 3.78 (s, 3H), 3.82-3.76 (m, 2H), 3.04-2.92 (m, 2H), 2.63-2.51 (m, 2H), 2.32 (s, 3H).
9 577.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 8.77 (s, 2H), 7.26-7.21 (m, 2H), 7.17-7.08 (m, 3H), 6.76 (d, J= 8.8 Hz, 1H), 6.68 (dd, J= 8.8, 2.4 Hz, 1H), 6.65-6.63 (m, 1H), 6.11 (s, 1H), 4.84-4.71 (m, 2H), 4.36 (dd, J= 10.8 Hz, 2.4 Hz, 1H), 3.95 (dd, J= 10.8 Hz, 8.8 Hz, 1H), 3.89-3.80 (m, 1H), 3.81 (s, 3H), 3.24-3.15 (m, 1H), 3.08-3.00 (m, 1H), 2.87-2.78 (m, 1H), 2.66-2.58 (m, 1H), 2.33 (s, 3H).
10 543.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37 (d, J= 0.8 Hz, 1H), 7.25-7.20 (m, 2H), 7.17-7.09 (m, 3H), 6.80 (d, J= 5.2 Hz, 1H), 6.78-6.73 (m, 1H), 6.71-6.22 (m, 2H), 6.11 (s, 1H), 4.70-4.52 (m, 2H), 4.36 (dd, J= 10.8 Hz, 2.4 Hz, 1H), 3.97-3.89 (m, 1H), 3.87-3.82 (m, 1H), 3.81 (s, 3H), 3.15-2.97 (m, 2H), 2.77-2.55 (m, 2H), 2.33 (s, 3H).
11 543.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 8.13 (d, J= 6.0 Hz, 1H), 7.22-7.20 (m, 2H), 7.16-7.09 (m, 3H), 6.95 (d, J= 6.0 Hz, 1H), 6.78-6.74 (m, 1H), 6.71-6.66 (m, 1H), 6.66-6.63 (m, 1H), 6.11 (s, 1H), 4.52-4.28 (m, 3H), 3.96-3.90 (m, 1H), 3.86-3.82 (m, 1H), 3.81 (s, 3H), 3.15-2.99 (m, 2H), 2.82-2.72 (m, 1H), 2.70-2.58 (m, 1H), 2.33 (s, 3H).
12 539.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18 (s, 1H), 7.73 (s, 1H), 7.34-7.23 (m, 5H), 6.79-6.75 (m, 1H), 6.73-6.68 (m, 2H), 6.15 (s, 1H), 4.28 (dd, J= 10.8 Hz, 2.4 Hz, 1H), 4.09-4.01 (m, 2H), 4.01-3.94 (m, 1H), 3.83 (s, 3H), 3.83-3.79 (m, 1H), 3.43 (td, J= 12.4, 3.2 Hz, 1H),3.34-3.26 (m, 1H), 3.08-3.00 (m, 1H), 2.99-2.90 (m, 1H), 2.35 (s, 3H).
13 527.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 7.71-7.63 (m, 1H), 7.48 (d, J= 9.6 Hz, 1H), 7.26-7.21 (m, 2H), 7.17-7.09 (m, 3H), 6.11 (s, 1H), 4.41-4.28 (m, 3H), 3.99-3.91 (m, 1H), 3.87-3.82 (m, 1H), 3.82 (s, 3H), 3.12-3.02 (m, 2H), 2.75-2.63 (m, 2H), 2.33 (s, 3H).
14 526.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 8.13 (d, J= 3.2 Hz, 1H), 7.59-7.53 (m, 1H), 7.25-7.19 (m, 2H), 7.16-7.08 (m, 3H), 6.98 (dd, J= 9.6, 3.6 Hz, 1H), 6.78-6.73 (m, 1H), 6.70-6.61 (m, 2H), 6.10 (s, 1H), 4.31 (dd, J= 10.8, 2.4 Hz, 1H), 4.28-4.19 (m, 2H), 3.92 (dd, J= 10.4 Hz, 8.8 Hz, 1H), 3.80 (s, 3H), 3.79-3.74 (m, 1H), 3.07-2.98 (m, 1H), 2.96-2.87 (m, 1H), 2.69-2.59 (m, 1H), 2.55-2.50 (m, 1H), 2.32 (s, 3H).
15 513.2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16 (s, 1H), 7.34-7.23 (m, 5H), 6.78-6.74 (m, 1H), 6.71-6.65 (m, 2H), 6.15 (s, 1H), 4.25 (dd, J= 10.8 Hz, 2.4 Hz, 1H), 4.06-3.97 (m, 2H), 3.94-3.88 (m, 1H), 3.83 (s, 3H), 3.78-3.71 (m, 1H), 3.33-3.22 (m, 2H),2.95-2.84 (m, 2H), 2.44 (s, 3H), 2.35 (s, 3H).
實施例16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6-氧代-1,6-二氫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16)的製備
第一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6-甲氧基-1,6-二氫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16-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7-3(120mg,0.28mmol),2-氯-5-氟-6-甲氧基-1,6-二氫嘧啶(45mg,0.28mmol),DMF(3mL)和碳酸鉀(154mg,1.11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將其加水稀釋,加EA萃取,有機相合併真空旋乾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50mg產品16-1,收率:32%。
第二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6-氧代-1,6-二氫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1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6-1(30mg,0.05mmol),吡啶鹽酸鹽(300mg),通氮氣置換,體系用氮氣保護,使其升至140℃攪拌反應30min,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使其冷卻至室溫,粗品藉由反相製備(C-18柱)分離純化,得到15mg產物T-16,收率:50%。
LC-MS (ESI) m/z (M+H) +:543.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6 (s, 1H),7.66 (s, 1H), 7.24-7.18 (m, 2H), 7.15-7.09 (m, 3H), 6.75-6.71 (m, 1H), 6.67-6.63 (m, 1H), 6.63-6.60 (m, 1H), 6.09 (s, 1H), 4.41-4.26 (m, 2H), 4.26-4.21 (m, 1H), 3.91-3.84 (m, 1H), 3.79 (s, 3H), 3.75-3.68 (m, 1H), 2.99-2.88 (m, 2H), 2.63-2.52 (m, 2H), 2.31 (s, 3H).
實施例17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1-甲基-1H-1,2,4-三唑-3-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17)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7-3(110mg,0.26mmol),3-溴-1-甲基-1H-1,2,4-三唑(82.5mg,0.50mmol),THF(10mL)和叔丁醇鈉(99mg,1.03mmol),t-BuXPhos-Pd-G3(99mg,0.12mmol),通氮氣置換反應瓶中的空氣,氮氣保護下,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90℃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約30%原料7-3未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將其加水稀釋,加EA萃取,有機相合併真空旋乾後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20mg產品T-17,收率:15%。
LC-MS (ESI) m/z (M+H) +:512.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12 (s, 1H), 7.24-7.20 (m, 2H), 7.15-7.09 (m, 3H), 6.73 (d, J= 8.8 Hz, 1H), 6.66 (dd, J= 8.8, 2.4 Hz, 1H), 6.62 (d, J= 2.4 Hz, 1H), 6.10 (s, 1H), 4.30 (dd, J= 10.8 Hz, 2.4 Hz, 1H), 3.98-3.85 (m, 3H), 3.80 (s, 3H), 3.77-3.72 (m, 1H), 3.69 (s, 3H), 3.08-2.99 (m, 1H), 2.92-2.83 (m, 1H), 2.69-2.61 (m, 1H), 2.55-2.51 (m, 1H), 2.32 (s, 3H).
實施例18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7 H-苯並[ e]吡嗪並[2,1- c] [1,4]噁唑啉-9-基)-2-氧乙醯胺(T-18)的製備
第一步:3-(羥甲基)-4-(2-(甲氧羰基)-4-硝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18-2)的製備
向單口瓶中加入化合物18-1(2.0g,10.0mmol)、3-1(2.2g,10.2mmol)和N,N-二甲基甲醯胺(12mL),然後加入碳酸鉀(2.8g,20.3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反應過夜,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待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50mL),用乙酸乙酯萃取(50mL×4),合併有機相,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50mL×2),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經柱層析分離純化得到2.7g產物18-2,收率68%。
第二步:3-(羥甲基)-4-(2-(羥甲基)-4-硝基苯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18-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8-3(500mg,1.3mmol)和甲醇(10ml),反應液氮氣置換,冰浴冷卻,向反應液中分批加入硼氫化鈉(239mg,6.3mmol),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加水淬滅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450mg產物18-3,收率:97%。
第三步:9-硝基-1,2,3,4,4a,5-六氫-7H-苯並[e]吡嗪並[2,1-c] [1,4]氧氮雜環庚烷(18-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8-3(400mg,1.1mmol),然後加入濃硫酸(3ml),反應液加熱至140℃攪拌反應30min,LC-MS顯示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緩慢加入飽和碳酸鈉水溶液,調節體系pH值至8,直接將混合液減壓濃縮乾,加入DCM/MeOH=10/1分散、攪拌10min,抽濾,濾液真空蒸發得到440mg粗品18-4,未進一步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四步:3-(5-氟嘧啶-2-基)-9-硝基-1,2,3,4,4a,5-六氫-7 H-苯並[ e]吡嗪並[2,1- c] [1,4]氧氮雜環庚烷(18-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18-4(440mg,粗品),DMF(6ml),2-氯-5-氟嘧啶(428mg,3.24mmol)和K 2CO 3(448mg,3.24mmol),反應液升至100℃攪拌反應4h。LC-MS顯示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75mg產物18-5,兩步收率:47%。
第五步: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7H-苯並[e]吡嗪並[2,1-c][1,4]氧氮雜環庚烷-9-胺(18-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18-5(70mg,0.20mmol)、甲醇(6mL)和氨水(0.5mL),Pd/C(50mg),通氫氣置換,反應液在氫氣氛圍室溫攪拌反應3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將其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得到50mg粗產物18-6,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六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7 H-苯並[ e]吡嗪並[2,1- c][1,4]噁唑啉-9-基)-2-氧乙醯胺(T-18)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中的第十一步所描述的類似方法合成化合物T-18。
LC-MS (ESI) m/z (M+H) +:541.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0 (s, 1H), 8.49 (s, 2H), 7.26-7.21 (m, 2H), 7.16-7.05 (m, 4H), 6.91 (d, J= 2.4 Hz, 1H), 6.85 (d, J= 8.8 Hz, 1H), 6.11 (s, 1H), 4.63 (d, J= 12.0 Hz, 1H), 4.45 (d, J= 12.0 Hz, 1H), 4.18-4.08 (m, 2H), 3.84 (s, 3H), 3.72-3.67 (m, 1H), 3.63-3.53 (m, 2H), 3.49-3.42 (m, 1H), 3.34-3.28 (m, 2H), 2.98 -2.91 (m, 1H), 2.33 (s, 3H).
實施例19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6,6-二氧化物-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噻嗪-8-基)-2-氧乙醯胺(T-19)的製備
第一步:2-(烯丙基磺醯基)-1-氯-4-硝基苯(19-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9-1(500mg,1.95mmol)、Na 2SO 3(492mg, 3.90mmol)和水(8m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反應1h,TLC監測顯示無原料剩餘,待反應體系冷卻至室溫,向反應體系中加入3-溴丙烯(1.2g,9.92mmol)和四丁基溴化銨(39mg,0.12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70℃攪拌反應過夜。反應體系冷卻至室溫,向其中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經柱層析分離純化得到260mg產物19-2,收率51%。
第二步:1-氯-2-((2,3-二溴丙基)磺醯基)-4-硝基苯(19-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9-2(260mg,1.0mmol)和DCM(5ml),反應液用氮氣置換,向反應液中滴加加溴素(319mg,2.0mmol)的DCM(0.1mL)溶液,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真空蒸發後得到418mg粗品19-3,未進一步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三步:8-硝基1,2,3,4,4a,5,6a,7-八氫苯並[b]吡嗪並[1,2-d] [1,4]噻嗪6,6-二氧化物(19-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9-3(418mg,粗品)和乙二醇乙醚(5ml),然後加入乙二胺(240mg,4.0mmol),混合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2h,TLC監測顯示無原料剩餘,將該反應液加熱至135℃攪拌反應6h,LC-MS顯示反應完全。冷卻至室溫,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並攪拌20min,直接將混合液減壓濃縮乾,加入DCM/MeOH=10/1分散、攪拌10min,抽濾,濾液真空蒸發所得粗品經柱層析分離純化得到133 mg產物19-4,兩步收率47%。
第四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6,6-二氧化物-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噻嗪-8-基)-2-氧乙醯胺(T-19)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3中的第三步到第五步所描述的類似方法合成化合物T-19。
LC-MS (ESI) m/z (M+H) +:57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47 (s, 1H), 8.53 (s, 2H), 7.55 (d, J= 2.4 Hz, 1H), 7.27-7.19 (m, 3H), 7.15-7.06 (m, 4H), 6.13 (s, 1H), 4.70-4.63 (m, 1H), 4.58-4.50 (m, 1H), 4.11-4.04 (m, 1H), 3.87 (dd, J= 14.0 Hz, 2.4 Hz, 1H), 3.84 (s, 3H), 3.78-3.69 (m, 1H), 3.47 (dd, J= 14.0 Hz, 12.0 Hz, 1H), 3.21 (dt, J = 7.0, 4.1 Hz, 1H), 3.06 (dd, J= 12.8, 10.8 Hz, 1H), 2.94 (td, J= 12.0, 3.2 Hz, 1H), 2.34 (s, 3H).
實施例20
(R)-2-(1,5-二甲基-3-苯基-1H-吡咯-2-基)-2-氧- N-(3-(5-胺磺醯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乙醯胺(T-20)的製備
第一步:2-氯嘧啶-5-磺醯胺(20-2)的製備
在單口瓶中加入化合物20-1(50mg,0.24mmol),再加入二氯甲烷(1mL)使其溶解,在冰浴下冷卻反應體系至0℃,然後再加入胺的1,4-二氧六環溶液(1mL,0.4M,Adamas),在冰浴下反應2小時,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滴加稀鹽酸,調至pH=6,旋乾反應體系中的溶劑,粗品經柱層析矽膠板分離純化,得30mg目標產物20-2,收率:66%。
第二步:(R)-2-(1,5-二甲基-3-苯基-1H-吡咯-2-基)-2-氧- N-(3-95-胺磺醯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乙醯胺(T-20)的製備
在單口瓶中加入化合物20-2(30mg,0.15mmol),再加入乙腈(3mL)使其溶解,然後加入化合物20-3(60mg,0.14mmol)(採用實施例7中7-3的合成方法製備20-3)和碳酸鉀(32mg,0.23mmol),在室溫下攪拌反應4小時,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旋乾反應體系中的溶劑,再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經柱層析分離純化得到53mg產物T-20,收率65%。
LC-MS (ESI) m/z (M+H) +:588.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9 (s, 1H), 8.70 (s, 2H), 7.40 (s, 2H), 7.26-7.20 (m, 2H), 7.17-7.09 (m, 3H), 6.79-6.74 (m, 1H), 6.71-6.63 (m, 2H), 6.11 (s, 1H), 4.84-4.72 (m, 2H), 4.37 (dd, J= 10.8, 2.4 Hz, 1H), 3.99-3.90 (m, 1H), 3.89-3.81 (m, 1H), 3.80 (s, 3H), 3.24-3.14 (m, 1H), 3.07-2.99 (m, 1H), 2.82 (t, J= 12.0, 1H), 2.67-2.56 (m, 1H), 2.32 (s, 3H).
實施例21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5-氧-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9-基)-2-氧乙醯胺(T-21)的製備
第一步:4-(叔丁氧羰基)-1-(2-氰基-4-硝基苯基)哌嗪-2-羧酸(21-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1-1(1.5g,6.51mmol),化合物21-2(1.6g,9.77mmol),碳酸鉀(2.7g,19.53mmol)和1,4-二氧六環(6mL),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2g產物21-3,收率:90%。
第二步:1-(叔丁基)3-甲基4-(2-氰基-4-硝基苯基)哌嗪-1,3-二羧酸(21-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3(300mg,0.80mmol)和DMF(1.5mL),然後加入碳酸鉀(275mg,1.99mmol),室溫下向反應體系中滴加碘甲烷,反應液室溫攪拌反應4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後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71mg產物21-4,收率:87%。
第三步:9-硝基-5-氧代-1,2,4a,5,6,7-六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3(4 H)-羧酸叔丁酯(21-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4(258mg,0.66mmol)和THF(6.5mL),然後滴加硼烷的四氫呋喃溶液(1M in THF, 3.2mL),反應體系在室溫下攪拌反應6h,TLC顯示原料轉化完全,向反應體系中滴加甲醇淬滅反應,攪拌30min,然後真空旋蒸除去溶劑。向所得殘餘物的體系中加入碳酸鉀(274mg,1.98mmol)和甲醇(6m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後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06mg產物21-5,收率:44%。
第四步:9-硝基-2,3,4,4a,6,7-六氫苯並[f]吡嗪[1,2-a][1,4]二氮雜-5(1H)-酮鹽酸鹽(21-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5(100mg,0.28mmol)和氯化氫的1,4-二氧六環溶液(4M in 1,4-dioxane, 3m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體系真空蒸發後得到85mg粗品21-6,粗品未經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五步:3-(5-氟嘧啶-2-基)-9-硝基-2,3,4,4a,6,7-六氫苯並[ f]吡嗪[1,2- a][1,4]二氮雜-5(1 H)-酮(21-7)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6(85mg,粗品)和DMF(3mL),然後加入碳酸鉀(116mg,0.84mmol)和2-氯-5-氟嘧啶(56mg,0.42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後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63mg產物21-7,兩步收率:63%。
第六步:9-胺基-3-(5-氟嘧啶-2-基)-2,3,4,4a,6,7-六氫苯並[ f]吡嗪[1,2- a][1,4]二氮雜-5(1 H)-酮(21-8)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7(60mg,0.17mmol)和甲醇(2mL),然後加入Raney-Ni (15mg)和氨水(3滴),反應體系用氫氣置換三次。反應液在氫氣氛圍下室溫攪拌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將反應體系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得到40mg粗品產物21-8,粗品未經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七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5-氧-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9-基)-2-氧乙醯胺(T-2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8(40 mg,粗品),DCM(2mL)和Et 3N(34mg,0.34mmol),反應體系用氮氣置換,然後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A(53mg,0.20mmol)的DCM(2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16mg產物T-21,兩步收率:17%。
LC-MS (ESI) m/z (M+H) +:554.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6 (s, 1H), 8.51 (d, J= 0.4 Hz, 2H), 8.33 (dd, J= 6.8, 4.4 Hz, 1H),7.23-7.19 (m, 2H), 7.14-7.04 (m, 4H), 6.97-6.92 (m, 2H), 6.10 (s, 1H), 4.76-4.68 (m, 1H), 4.59-4.49 (m, 2H), 3.83 (s, 3H), 3.60 (dd, J= 13.6, 7.2 Hz, 1H), 3.31-3.26 (m, 2H), 3.20-3.10 (m, 2H), 3.09-3.00 (m, 1H), 2.32 (s, 3H).
實施例22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8-(5-氟嘧啶-2-基)-6,6a,7,8,9,10-六氫吡嗪 [1,2- d]吡啶基[3,2- b][1,4]噁嗪-3-基)-2-氧乙醯胺(T-22)的製備
第一步:3-硝基-6a,7,9,10-四氫吡嗪並[1,2- d]吡啶並[3,2- b][1,4]噁嗪-8(6 H)-羧酸叔丁酯 (22-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1.16g,5.36mmol)和DMF(10mL),然後加入22-1(950mg,5.38mmol)和碳酸鉀(2.23g,16.14mmol),反應體系用氮氣置換,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60mg產物22-2,收率:9%。
第二步:3-硝基-6,6a,7,8,9,10-六氫吡嗪並[1,2- d]吡啶並[3,2- b][1,4]噁嗪三氟乙酸鹽(22-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2-2(160mg,0.48mmol)和二氯甲烷(4mL),然後向體系中加入三氟乙酸(2m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2小時,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體系真空蒸發後得到200mg粗品22-3,粗品未經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三步:8-(5-氟嘧啶-2-基)-3-硝基-6,6a,7,8,9,10-六氫吡嗪並[1,2- d]吡啶並[3,2- b][1,4]噁嗪(22-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2-3(200mg,粗品)和DMF(5mL),然後加入碳酸鉀(199mg,1.44mmol)和2-氯-5-氟嘧啶(96mg,0.72mmol),反應液用氮氣置換,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30mg產物22-4,收率:兩步82%。
第四步:8-(5-氟嘧啶-2-基)-6,6a,7,8,9,10-六氫吡嗪並[1,2- d]吡啶並[3,2- b][1,4]噁嗪-3-胺(22-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2-4(60mg,0.18mmol),乙醇(2mL)和水(0.5mL),然後加入NH 4Cl(49mg,0.92mmol)和鐵粉(51mg,0.90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攪拌4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抽濾,濾液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40mg產物22-5,收率:73%。
第五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8-(5-氟嘧啶-2-基)-6,6a,7,8,9,10-六氫吡嗪[1,2- d]吡啶基[3,2- b][1,4]噁嗪-3-基)-2-氧乙醯胺 (T-2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2-5(40mg,0.13mmol),DCM(3mL)和DIEA(50mg,0.39mmol),反應體系用氮氣置換,冰浴冷卻至0℃,向反應體系中滴加化合物A(37mg,0.14mmol)的DCM(1mL)溶液,滴畢,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20mg產物T-22,收率:29%。
LC-MS (ESI) m/z (M+H) +:528.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4 (s, 1H), 8.51 (s, 2H), 7.59 (d, J= 2.0 Hz, 1H), 7.25-7.20 (m, 2H), 7.19-7.10 (m, 3H), 6.81 (d, J= 2.0 Hz, 1H), 6.12 (s, 1H), 4.69-4.59 (m, 2H), 4.43-4.35 (m, 2H), 3.96 (dd, J= 10.8 Hz, 8.8 Hz, 1H), 3.83 (s, 3H), 3.34-3.26 (m, 1H), 3.05-2.95 (m, 1H), 2.75-2.65 (m, 2H), 2.33 (s, 3H).
實施例23
( R)- N-(3-(5-(氮雜環丁烷-1-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T-23)的製備
第一步:( R)- N-(3-(5-溴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23-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0-3(400mg,0.93mmol),23-1(215mg,1.11mmol),碳酸鉀(385mg,2.79mmol)和DMF(10mL),反應體系用氮氣置換,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4小時,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用水和飽和食鹽水依次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400mg產物23-2,收率:73%。
第二步:( R) -N-(3-(5-(氮雜環丁烷-1-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T-23)的製備
向玻璃封管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3-2(120mg,0.20mmol),雜氮環丁烷(35mg,0.61mmol),碳酸銫(196mg,0.60mmol)和1,4-二氧六環(3mL),用氮氣置換反應體系中的空氣,然後加入Xantphos(24mg,0.04mmol)和Pd 2(dba) 3(19mg,0.02mmol),再次用氮氣置換,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8小時,LC-MS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用水和飽和食鹽水依次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0mg粗產物,然後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7mg產物T-23,收率:6%。
LC-MS (ESI) m/z (M+H) +:564.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7.83 (s, 2H), 7.25-7.20 (m, 2H), 7.16-7.09 (m, 3H), 6.77-6.72 (m, 1H), 6.69-6.62 (m, 2H), 6.11 (s, 1H), 4.55-4.42 (m, 2H), 4.33 (dd, J= 10.8, 2.4 Hz, 1H), 3.96-3.89 (m, 1H), 3.81 (s, 3H), 3.80-3.74 (m, 4H), 3.34-3.31 (m, 1H), 3.01-2.88 (m, 3H), 2.61-2.55 (m, 1H), 2.32 (s, 3H), 2.35-2.27 (m, 2H).
實施例24
( R)-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嗎啉代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24)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23中所描述的類似方法合成化合物T-24。
LC-MS (ESI) m/z (M+H) +:594.3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8 (s, 1H), 8.24 (s, 2H), 7.25-7.20 (m, 2H), 7.16-7.09 (m, 3H), 6.78-6.73 (m, 1H), 6.70-6.62 (m, 2H), 6.11 (s, 1H), 4.61-4.49 (m, 2H), 4.34 (dd, J= 10.8, 2.4 Hz, 1H), 3.96-3.89 (m, 1H), 3.81 (s, 3H), 3.76-3.71 (m, 3H), 3.38-3.30 (m, 4H), 3.04-2.99 (m, 4H), 2.99-2.93 (m, 1H), 2.62-2.55 (m, 1H), 2.33 (s, 3H).
實施例25
( R)-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10-氟-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24)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3中所描述的類似方法合成化合物T-25。
LC-MS (ESI) m/z (M+H) +:54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8 (s, 1H), 8.50 (s, 2H), 7.22-7.17 (m, 2H), 7.16-7.09 (m, 3H), 6.62 (dd, J= 15.2, 2.4 Hz, 1H), 6.55-6.52 (m, 1H), 6.12 (s, 1H), 4.26 (dd, J= 10.8 Hz, 2.4 Hz, 1H), 4.16 (dd, J= 13.2 Hz, 3.2 Hz, 1H), 4.08-4.01 (m, 1H), 3.99-3.93 (m, 1H), 3.83 (s, 3H), 3.69-3.61 (m, 1H), 3.61-3.52 (m, 1H), 3.40 (dd, J= 13.2Hz, 8.0 Hz, 1H), 3.22-3.14 (m, 1H), 2.98 (ddd, J = 11.2, 8.4, 2.8 Hz, 1H), 2.33 (s, 3H).
實施例26~27:化合物T-26~T-27的製備
用製備化合物T-18的方法,採用不同的原料(分別用(R)-3-(羥甲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和(S)-3-(羥甲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替代實施例18中第一步中的原料3-(羥甲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3-1))製備得到化合物T-26~T-27,其結構式、LC-MS及 1H-NMR數據如表1所示。 表3:實施例26~27的結構、LC-MS及1H-NMR數據
實施例 化合物結構 LC-MS (ESI) m/z 1H NMR
26 541.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1 (s, 1H), 8.49 (s, 2H), 7.26-7.21 (m, 2H), 7.16-7.05 (m, 4H), 6.91 (d, J= 2.4 Hz, 1H), 6.85 (d, J= 8.4 Hz, 1H), 6.11 (s, 1H), 4.63 (d, J= 12.0 Hz, 1H), 4.45 (d, J= 12.0 Hz, 1H), 4.18-4.08 (m, 2H), 3.84 (s, 3H), 3.69 (dd, J= 12.4, 2.8 Hz, 1H), 3.64-3.52 (m, 2H), 3.50-3.41 (m, 1H), 3.33-3.28 (m, 2H), 2.98 -2.91 (m, 1H), 2.33 (s, 3H).
27 541.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1 (s, 1H), 8.48 (s, 2H), 7.25-7.20 (m, 2H), 7.15-7.04 (m, 4H), 6.90 (d, J= 2.4 Hz, 1H), 6.84 (d, J= 8.8 Hz, 1H), 6.11 (s, 1H), 4.62 (d, J= 12.0 Hz, 1H), 4.44 (d, J= 12.0 Hz, 1H), 4.17-4.07 (m, 2H), 3.83 (s, 3H), 3.68 (dd, J= 12.4, 2.8 Hz, 1H), 3.64-3.52 (m, 2H), 3.49-3.40 (m, 1H), 3.32-3.26 (m, 2H), 2.97 -2.90 (m, 1H), 2.32 (s, 3H).3.60-3.51 (m, 1H), 3.39 (dd, J= 13.2, 7.6 Hz, 1H), 3.21-3.14 (m, 1H), 2.97 (ddd, J= 11.6, 8.4, 2.8 Hz, 1H), 2.32 (s, 3H).
實施例28
( R)- N-(3-(1,3,5-三嗪-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T-28)的製備
第一步:( R)- N-(3-(4,6-二氯-1,3,5-三嗪-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 (28-2) 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0-3 (100 mg, 0.232 mmol)和THF(10 mL),反應體系用氮氣置換,將混合液冷卻至-78 °C,然後向體系中滴加化合物28-1 (85 mg,0.461 mmol)和DIEA (90 mg, 0.696 mmol) 的DMSO (2 mL) 溶液,反應體系在-78 °C攪拌反應4小時,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加入氯化氫的1,4-二氧六環溶液(4 M in 1,4-dioxane) 淬滅反應, 然後反應體系緩慢回溫至室溫,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50 mg產物28-2,收率:37%。
第二步:( R)- N-(3-(1,3,5-三嗪-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T-28)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28-2 (80mg, 0.086 mmol)、乙醇 (6 mL)、無水醋酸鈉(14mg, 0.171 mmol)和Pd/C (20 mg),通氫氣置換,反應液在氫氣氛圍室溫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將其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版純化得到20 mg產物T-28,收率:45%。
LC-MS (ESI) m/z (M+H) +:510.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20 (s, 1H), 8.63 (s, 2H), 7.25-7.20 (m, 2H), 7.17-7.09 (m, 3H), 6.79-6.74 (m, 1H), 6.71-6.63 (m, 2H), 6.11 (s, 1H), 4.76-4.65 (m, 2H), 4.35 (dd, J= 10.8, 2.8 Hz, 1H), 3.94 (dd, J= 10.8, 8.8 Hz, 1H), 3.89-3.82 (m, 1H), 3.81 (s, 3H), 3.19-3.10 (m, 1H), 3.06-2.98 (m, 1H), 2.83-2.74 (m, 1H), 2.65-2.56 (m, 1H), 2.33 (s, 3H).
實施例29
N-(( R)-3-(5-(( R)-1,2-二羥乙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胺(T-29)的製備
第一步:( R)-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甲醯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29-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0-3(150mg,0.35mmol)和DMF(4mL),然後加入化合物29-1(53mg,0.37mmol)和1,8-二氮雜二環十一碳-7-烯(61mg,0.40mmol),反應體系在室溫下攪拌反應4小時,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55mg目標產物29-2,收率:83%。
第二步:( R)-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代- N-(3-(5-乙烯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乙醯胺(29-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9-2(150mg,0.28mmol)、1,4-二氧六環(5mL)和水(1mL),然後加入甲基三苯基溴化磷(118mg,0.33mmol)和碳酸鉀(46mg,0.33mmol),在100℃下加熱回流過夜,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旋乾反應體系中的溶劑,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75mg目標產物29-3,收率:50%。
第三步: N-(( R)-3-(5-(( R)-1,2-二羥乙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胺(T-29)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叔丁醇(2mL)和水(2mL),然後加入AD-mix-β(218mg,0.28mmol),將反應體系用冰水浴冷卻至0℃,將化合物29-3(75mg,0.14mmol)的叔丁醇(1mL) 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再加入二水合鋨酸鉀(77mg,0.21mmol),反應體系在0℃下攪拌反應2小時,然後恢復至室溫攪拌反應過夜,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亞硫酸鈉水溶液淬滅反應,攪拌10分鐘,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26mg目標產物T-29,收率:33%。
LC-MS (ESI) m/z (M+H) +:569.3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35 (s, 2H), 7.25-7.21 (m, 2H), 7.17-7.10 (m, 3H), 6.78-6.74 (m, 1H), 6.68 (dd, J= 8.8, 2.4 Hz, 1H), 6.65-6.62 (m, 1H), 6.11 (s, 1H), 5.28 (d, J= 4.4, 1H), 4.76 (t, J= 5.6 Hz, 1H), 4.74-4.62 (m, 2H), 4.48-4.42 (m, 1H), 4.36 (dd, J= 10.8, 2.4 Hz, 1H), 3.97-3.89 (m, 1H), 3.85-3.77 (m, 1H), 3.81 (s, 3H), 3.54-3.48 (m, 1H), 3.44-3.37 (m, 1H), 3.09-2.93 (m, 2H), 2.70-2.64 (m, 1H), 2.61-2.53 (m, 1H), 2.33 (s, 3H).
實施例30
N-(( R)-3-(5-(( R)-2,3-二羥基丙氧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醯胺(T-30)的製備
第一步:( S)-2-氯-5-((2,2-二甲基-1,3-二氧雜環-4-基)甲氧基)嘧啶(30-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30-1(100mg,0.77mmol)、30-2(260mg,0.91mmol)、碳酸鉀(157mg,1.14mmol)和乙腈(5mL),體系加熱至80℃反應過夜,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旋乾反應體系中的溶劑,然後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19mg目標產物30-3,收率:63%。
第二步: N-(( R)-3-(5-(((( S)-2,2-二甲基-1,3-二氧雜環-4-基)甲氧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胺(30-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30-3(90mg,0.37mmol)、20-3(155mg,0.36mmol)、碳酸銫(352mg,1.08mmol)和甲苯(5mL)溶解,用氮氣置換反應瓶中的空氣,然後加入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37mg,0.04mmol)和4,5-雙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雜蒽(46mg,0.08mmol),再次氮氣置換兩次,反應體系加熱至80℃反應過夜,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5mg目標產物30-4,收率:6%。
第三步: N-(( R)-3-(5-(( R)-2,3-二羥基丙氧基)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1,2- d][1,4]噁嗪-8-基)-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醯醯胺(T-30)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0-4(15mg,0.023mmol),然後加入二氯甲烷(1mL),再逐滴加入三氟乙酸(1mL),在室溫下反應過夜,TLC監測顯示反應完全。旋乾反應體系中得溶劑,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然後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調節pH值至8,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併有機相,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5mg目標產物T-30,收率:36%。
LC-MS (ESI) m/z (M+H) +:599.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25 (s, 2H), 7.25-7.20 (m, 2H), 7.16-7.10 (m, 3H), 6.77-6.74 (m, 1H), 6.67 (dd, J= 8.8, 2.4 Hz, 1H), 6.64-6.62 (m, 1H), 6.11 (s, 1H), 5.00 (d, J= 4.8, 1H), 4.70 (t, J= 5.6 Hz, 1H), 4.61-4.48 (m, 2H), 4.34 (dd, J= 10.8, 2.4 Hz, 1H), 4.05-4.00 (m, 1H), 3.96-3.87 (m, 2H), 3.81 (s, 3H), 3.79-3.72 (m, 2H), 3.03-2.94 (m, 2H), 2.64-2.56 (m, 2H), 2.32 (s, 3H).
實施例31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6-甲基-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9-基)-2-氧乙醯胺(T-31)的製備
第一步:3-(5-氟嘧啶-2-基)-8-硝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31-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1-5(120mg,0.33mmol)和THF(5mL),然後滴加硼烷四氫呋喃溶液(5mL),室溫反應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向體系中緩慢加入甲醇(10mL),加熱回流過夜。反應液直接濃縮乾得到105mg粗品產物31-1,收率:91%。
第二步: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胺(31-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1(105mg,0.30mmol)和1,2-二氯乙烷(5mL),然後加入甲醛水溶液(37%-40% in water, 245 mg, 3.02 mmol)和甲酸(10mg,0.22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1h,然後加入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318mg,1.50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加入適量水淬滅反應,用飽和Na 2CO 3水溶液中和體系至中性,然後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溶液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100mg粗品產物31-2,收率:92%。
第三步:6-甲基-9-硝基-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鹽酸鹽(31-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2(100mg,0.28mmol)和1,4-二氧六環(2mL),向體系中加入氯化氫的1,4-二氧六環溶液(4M in 1,4-dioxane, 2 mL),反應液室溫攪拌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體系真空蒸發後得到70mg粗品31-3,粗品未經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四步:3-(5-氟嘧啶-2-基)-6-甲基-9-硝基-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1,2- a][1,4]二氮雜卓(31-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3(70mg)和DMF(3mL),然後加入2-氯-5-氟嘧啶(53mg,0.40mmol)和碳酸鉀(110mg,0.80mmol),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後,向反應體系中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水洗,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67mg產物31-4,兩步收率:68%。
第五步:3-(5-氟嘧啶-2-基)-6-甲基-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9-胺(31-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4(67mg,0.19mmol)和甲醇(2mL),然後加入Pd/C(7mg),氫氣置換三次,反應液在氫氣氛圍下室溫攪拌過夜,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37mg產物31-5,收率:60%。
第六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6-甲基-1,2,3,4,4a,5,6,7-八氫苯並[ f]吡嗪並[1,2- a][1,4]二氮雜-9-基)-2-氧乙醯胺(T-3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1-5(37mg,0.11mmol),DCM(2mL)和Et 3N(22mg,0.22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A(35mg,0.13mmol)的DCM(2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20mg產物T-31,收率:32%。
LC-MS (ESI) m/z (M+H) +:554.3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25 (s, 1H), 8.47 (s, 2H), 7.25-7.21 (m, 2H), 7.15-7.06 (m, 3H), 7.01 (dd, J= 8.8, 2.4 Hz, 1H), 6.91-6.88 (m, 1H), 6.81-6.77 (m, 1H), 6.10 (s, 1H), 4.18-4.10 (m, 2H), 3.82 (s, 3H), 3.82-3.75 (m, 1H), 3.52-3.35 (m, 3H), 3.35-3.25 (m, 2H), 3.13-3.05 (m, 1H), 2.65-2.55 (m, 2H), 2.32 (s, 3H), 2.26 (s, 3H).
實施例32
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2,3,4,4a,5,6-六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8-基)-2-氧乙醯胺(T-32)的製備
第一步:4-(2-氟-5-硝基苯基)-4-羥基丁-2-酸乙酯(32-2)的製備 向乾燥的三口瓶中加入二異丙胺(6.6g,65.2mmol),氮氣置換,加入無水THF(80mL),冷卻體系至-10℃左右,然後逐滴加入正丁基鋰(2.5M in hexane, 26mL, 65.0mmol),在此溫度下攪拌反應0.5h,將反應液冷卻至-78℃,向其中滴加丙炔酸乙酯(6.4g,65.2mmol)的無水THF(300mL)溶液,滴加過程中將體系溫度控制在-70℃以下,反應液在-78℃攪拌反應1h,然後向上述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2-1(10.0g,59.1mmol)的無水THF(50mL)溶液,滴加過程中將體系溫度控制在-70℃以下,反應混合液在-78℃攪拌反應0.5h,TLC顯示反應完全。配置好1 M的稀鹽酸溶液,直接加入到-78℃的反應體系中,調節體系至酸性,然後再將反應體系恢復至室溫,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6.3g產物32-2,收率:40%。
第二步:( E)-4-(2-氟-5-硝基苯基)-4-氧代丁-2-烯酸乙酯(32-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2-2(2.0g,7.5mmol)和1,4-二氧六環(20mL),然後逐滴加入Et 3N(1.9g,18.8mmol),反應液加熱至60℃攪拌反應2h,TLC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8g產物32-3,收率:90%。
第三步:8-硝基-2,3,4a,5-四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4,6-二酮(32-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乙二胺(225mg,3.7mmol)和乙二醇乙醚(5mL)溶解,反應液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2-3(1.0g,3.74mol)的乙二醇乙醚(10mL) 溶液,反應液在此溫度下攪拌反應10分鐘,然後加熱至60℃攪拌反應2h,有固體產生,TLC顯示反應完全。抽濾,濾餅用石油醚洗滌數次,將濾餅真空乾燥得到440mg產物32-4,收率:45%。
第四步:8-硝基-2,3,5,6-四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4(4a H)-酮(32-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32-4(200mg,0.77mmol)和三氟乙酸(5mL),然後加入三乙基矽烷(1.2m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得到187mg粗品產物32-5,粗品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五步:8-硝基-2,3,4,4a,5,6-六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32-6)的製備
向乾燥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32-5(187mg)和無水THF(5mL),然後加入BH 3•THF(1 M in THF, 2.3 mL, 2.3 mmol),將反應液加熱至66℃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至室溫,加入甲醇淬滅反應,攪拌0.5h,然後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58mg產物32-6,兩步收率:88%。
第六步:3-(5-氟嘧啶-2-基)-8-硝基-2,3,4,4a,5,6-六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32-7)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2-6(100mg,0.43mmol)和DMF(3mL),然後加入2-氯-5-氟嘧啶(171mg,1.29mmol) 和碳酸鉀(178mg,1.29mmol),將反應液加熱至100℃攪拌反應5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50mg產物32-7,收率:35%。
第七步:3-(5-氟嘧啶-2-基)-2,3,4,4a,5,6-六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8-胺(32-8)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2-7(50mg,0.15mmol)和甲醇(3mL),然後加入Pd/C(10mg),置換氫氣,反應液在氫氣氛圍下攪拌反應3小時,TLC顯示反應完全。抽濾,將濾液真空蒸發,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35mg產物32-8,收率:77%。
第八步: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2,3,4,4a,5,6-六氫-1 H-吡嗪並[1,2- a]喹啉-8-基)-2-氧乙醯胺(T-3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2-8(35mg,0.12mmol),DCM(2mL)和DIEA(47mg,0.36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A(31mg,0.12mmol)的DCM(1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3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38mg產物T-32,收率:62%。
LC-MS (ESI) m/z (M+H) +:52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1 (s, 1H), 8.49 (s, 2H), 7.26-7.21 (m, 2H), 7.18-7.11 (m, 3H), 6.86-6.81 (m, 1H), 6.75-6.69 (m, 2H), 6.10 (s, 1H), 4.60-4.48 (m, 2H), 3.90-3.83 (m, 1H), 3.81 (s, 3H), 3.12-3.03 (m, 1H), 2.93-2.85 (m, 1H), 2.80-2.58 (m, 4H), 2.32 (s, 3H), 2.00-1.90 (m, 1H), 1.72-1.60 (m, 1H).
實施例33
( S)-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33)的製備
第一步:( S)-二氫吲哚-2-羧酸甲酯(33-2)的製備
向乾燥的三口瓶中加入33-1(2.0g,12.3mmol)和甲醇(20mL),冰浴冷卻至0℃,然後逐滴加入二氯亞碸(2.9g,24.4mmol),反應液恢復至室溫攪拌反應1h,TLC顯示反應完全。減壓濃縮除去溶劑得到2.1g粗品產物33-2,粗品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二步:( S)-1-乙醯二氫吲哚-2-羧酸甲酯(33-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2(2.1g)和醋酸酐(20mL),然後加入Et 3N(2.4g,23.7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2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乙酸乙酯,然後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再用飽和檸檬酸溶液洗滌,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2g產物33-3,兩步收率:82%。
第三步:( S)-1-乙醯基-5-硝基吲哚-2-羧酸甲酯(33-4)的製備 向乾燥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33-3(2.0g,9.1mmol)和醋酸酐(20mL),冰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緩慢滴加發煙硝酸(0.8mL,17.9mmol)的醋酸酐(20mL)溶液,滴加過程中將體系溫度控制在5℃以下,滴加完畢後恢復至室溫攪拌反應2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冰水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892mg產物33-4,收率:37%。
第四步:( S)-5-硝基二氫吲哚-2-羧酸甲酯(33-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4(890mg,3.4mmol)和1M的稀鹽酸溶液(25mL),反應液加熱至100℃回流反應2h,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然後將其溶解於甲醇(25mL)中,冰浴冷卻至0℃,然後逐滴加入二氯亞碸(3mL),反應液恢復至室溫攪拌反應1h,TLC顯示反應完全。減壓濃縮除去溶劑,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711mg產物33-5,收率:95%。
第五步:( S)- N-(2-羥乙基)-5-硝基吲哚-2-羧醯胺(33-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5(700mg,3.2mmol)和甲醇(10mL),然後加入乙醇胺(770mg,12.6mmol)和Et 3N(1.3g,12.8mmol),反應液加熱至66℃攪拌反應5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632mg產物33-6,收率:80%。
第六步:( S)-2-(((5-硝基吲哚-2-基)甲基)胺基)乙烷-1-醇(33-7)的製備
向乾燥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33-6(400mg,1.6mmol)和無水THF(40mL),然後加入BH 3•THF(1M in THF, 4.0mL, 4.0mmol),反應液加熱至66℃攪拌反應0.5h,TLC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冷卻至室溫,加入甲醇淬滅反應,攪拌10分鐘,將反應液減壓濃縮乾,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337mg產物33-7,收率:89%。
第七步:( S)-(2-羥乙基)((5-硝基吲哚-2-基)甲基)胺基甲酸叔丁酯(33-8)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7(300mg,1.3mmol)和甲醇(5mL),然後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330mg,1.5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h,TLC顯示反應完全。減壓濃縮除去溶劑,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404mg產物33-8,收率:95%。
第八步:( S)-2-((叔丁氧羰基)((5-硝基吲哚-2-基)甲基)胺基)4-甲基苯磺酸乙酯(33-9)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8(400mg,1.2mmol),DCM(5mL)和Et 3N(180mg,1.8mmol),然後加入對甲苯磺醯氯(339mg,1.8mmol)和4-二甲胺基吡啶(12mg,0.1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5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580mg粗品產物33-9,粗品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九步:( S)-8-硝基-3,4,10,10a-四氫吡嗪並[1,2- a]吲哚-2(1 H)-羧酸叔丁酯(33-10)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9(580mg,1.2mmol)和DMF(5mL),然後加入碳酸鉀(329mg,2.4mmol),反應液加熱至40℃攪拌反應0.5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40mg產物33-10,兩步收率:37%。
第十步:( S)-8-硝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鹽酸鹽(33-1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10(140mg,0.44mmol)和1,4-二氧六環(2mL),然後加入氯化氫的1,4-二氧六環(4M in 1,4-dioxane, 3mL)溶液,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反應2h,TLC顯示反應完全。反應體系真空蒸發後得到110mg粗品33-11,粗品未經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十一步:( S)-2-(5-氟嘧啶-2-基)-8-硝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33-1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11(110mg,0.43mmol),DMF(5mL)和碳酸鉀(182mg,1.3mmol),然後加入2-氯-5-氟嘧啶(175mg,1.3mmol),反應液加熱至100℃攪拌反應5h,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17mg產物33-12,兩步收率:85%。
第十二步:( S)-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胺(33-1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12(60mg,0.19mmol) 和甲醇(3mL),然後加入Pd/C(15mg),置換氫氣,反應液在氫氣氛圍下攪拌反應1h,TLC顯示反應完全。抽濾,將濾液真空蒸發,所得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50mg產物33-13,收率:92%。
第十三步:( S)-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3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13(50mg,0.18mmol),DCM(2mL)和DIEA(70mg,0.54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A(52mg,0.20mmol)的DCM(1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53mg產物T-33,收率:59%。
LC-MS (ESI) m/z (M+H) +:511.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0 (s, 1H), 8.48 (s, 2H), 7.26-7.22 (m, 2H), 7.17-7.09 (m, 3H), 6.87-6.84 (m, 1H), 6.84-6.80 (m, 1H), 6.40 (d, J= 8.4 Hz, 1H), 6.10 (s, 1H), 4.68-4.62 (m, 1H), 4.60-4.53 (m, 1H), 3.82 (s, 3H), 3.67-3.61 (m, 1H), 3.39-3.30 (m, 1H), 3.01 (td, J= 12.8, 3.2 Hz, 1H), 2.95-2.85 (m, 2H), 2.78 (td, J= 12.0, 3.2 Hz, 1H), 2.56-2.52 (m, 1H), 2.32 (s, 3H).
實施例34
( R)-2-(1,5-二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34)的製備
用製備化合物T-33的方法,採用不同的原料(用( R)-二氫吲哚-2-羧酸((34-1)替代實施例33中第一步中的原料( S)-二氫吲哚-2-羧酸(33-1))製備得到化合物T-34
LC-MS (ESI) m/z (M+H) +:511.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1 (s, 1H), 8.48 (s, 2H), 7.26-7.22 (m, 2H), 7.17-7.09 (m, 3H), 6.87-6.85 (m, 1H), 6.84-6.80 (m, 1H), 6.40 (d, J= 8.4 Hz, 1H), 6.10 (s, 1H), 4.68-4.61 (m, 1H), 4.60-4.53 (m, 1H), 3.82 (s, 3H), 3.67-3.61 (m, 1H), 3.39-3.30 (m, 1H), 3.05-2.96 (m, 1H), 2.94-2.85 (m, 2H), 2.83-2.74 (m, 1H), 2.56-2.53 (m, 1H), 2.32 (s, 3H).
實施例35
( R)-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5)的製備
第一步:( Z)-3-(2-氟苯基)-2-(羥基亞胺基)-3-氧代丙酸乙酯(35-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5-1(1.0g,4.8mmol)和冰乙酸(2mL),再將亞硝酸鈉(493mg,7.1mmol)與水(3mL)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過程中溫度保持在0℃到10℃之間,滴加完畢後,然後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加入2mL水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用2mL水洗滌,將所得濾餅用二氯甲烷(2mL)溶解,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1.0g產物35-2,收率:88%。
第二步:3-(2-氟苯基)-5-甲基-1 H-吡咯-2,4-二羧酸二乙酯(35-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鋅粉(863mg,13.2mmol),無水醋酸鈉(902mg,11.0mmol),乙醯乙酸乙酯(640mg,4.9mmol)和冰乙酸(4mL),放入油浴加熱到60℃,再將化合物35-2(1.0g,4.2mmol)和冰乙酸(6mL)配成的溶液分三次加入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將溫度升至70℃攪拌反應3h,然後再加入鋅粉(431mg,6.6mmol)繼續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進行抽濾,濾液真空蒸發後,將殘餘液體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2g產物35-3,收率:90%。
第三步: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4-二羧酸(35-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氫化鈉(60% in mineral oil, 150mg, 3.8mmol)和THF(10mL),在0℃下緩慢滴加化合物35-3(600mg,1.9 mmol)的THF(10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1h後放入冰水浴中,緩慢加入碘甲烷(667mg,4.7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液中加適量水淬滅反應,真空蒸發除去溶劑,然後加入乙醇(3mL)和氫氧化鈉(752mg,18.8mmol)的水(2.5mL) 溶液, 反應混合液加熱至100℃回流反應18h,LC-MS顯示反應完全。真空蒸發除去乙醇後加入適量水,冰水浴冷卻,用濃鹽酸調節溶液pH值至2,保持在10℃以下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依次用水和石油醚洗滌,將所得固體真空乾燥得到480mg產物35-4,收率:92%。
第四步:4-(2-氟苯基)-1,2-二甲基-1 H-吡咯(35-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5-4(300mg,1.1mmol)和乙醇胺(2mL),氮氣置換,反應液加熱至175℃下攪拌反應3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到室溫,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40℃以下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中性氧化鋁純化得到109mg產物35-5,收率:53%。
第五步: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氯(35-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5-5(26mg,0.14mmol)和DCM(2mL),在0℃下緩慢加入草醯氯(20mg,0.15mmol),加入完畢後室溫下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直接減壓濃縮乾得38mg產物35-6,未進一步處理,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六步:( R)-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5-6(35mg,0.12mmol),DCM(1mL)和Et 3N(24mg,0.24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5-6(38mg,0.14mmol)的DCM(1mL) 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24mg產物T-35,收率:38%。
LC-MS (ESI) m/z (M+H) +:54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6 (s, 1H), 8.50 (s, 2H), 7.21-7.11 (m, 2H), 7.03-6.96 (m, 1H), 6.93 (td, J= 12.8, 3.2 Hz, 1H), 6.77-6.73 (m, 1H), 6.70-6.65 (m, 1H), 6.65-6.62 (m, 1H), 6.11 (s, 1H), 4.64-4.52 (m, 2H), 4.34 (dd, J= 10.8, 2.4 Hz, 1H), 3.92 (dd, J= 10.8, 8.8 Hz, 1H), 3.82 (s, 3H), 3.82-3.77 (m, 1H), 3.10-2.95 (m, 2H), 2.72-2.52 (m, 2H), 2.32 (s, 3H).
實施例36
( R)-2-(3-(3-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6)的製備
第一步:( Z)-3-(3-氟苯基)-2-(羥基亞胺基)-3-氧代丙酸乙酯(36-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6-1(1.0g,4.8mmol)和冰乙酸(2mL),再將亞硝酸鈉(493mg,7.1mmol)與水(3mL)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過程中溫度保持在0℃到10℃之間,滴加完畢後,然後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加入2mL水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用2mL水洗滌,將所得濾餅用二氯甲烷(2mL)溶解,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1.1g產物36-2,收率:97%。
第二步:3-(3-氟苯基)-5-甲基-1 H-吡咯-2,4-二羧酸二乙酯(36-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鋅粉(896mg,13.7mmol),無水醋酸鈉(935mg,11.4mmol),乙醯乙酸乙酯(664mg,5.1mmol)和冰乙酸(4mL),放入油浴加熱到60℃,再將化合物36-2(1.1g,4.6mmol)和冰乙酸(6mL)配成的溶液分三次加入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將溫度升至70℃攪拌反應3h,然後再加入鋅粉(447mg,6.8mmol) 繼續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進行抽濾,濾液真空蒸發後,將殘餘液體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2g產物36-3,收率:82%。
第三步:3-(3-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4-二羧酸(36-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氫化鈉(60% in mineral oil, 150mg, 3.8mmol)和THF(10mL),在0℃下緩慢滴加化合物36-3(600mg,1.9mmol)的THF(10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1h後放入冰水浴中,緩慢加入碘甲烷(667mg,4.7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液中加適量水淬滅反應,真空蒸發除去溶劑,然後加入乙醇(3mL)和氫氧化鈉(752mg,18.8mmol)的水(2.5mL)溶液,反應混合液加熱至100℃回流反應18h,LC-MS顯示反應完全。真空蒸發除去乙醇後加入適量水,冰水浴冷卻,用濃鹽酸調節溶液pH值至2,保持在10℃以下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依次用水和石油醚洗滌,將所得固體真空乾燥得到500mg產物36-4,收率:96%。
第四步:4-(3-氟苯基)-1,2-二甲基-1 H-吡咯(36-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6-4(300mg,1.1mmol)和乙醇胺(2mL),氮氣置換,反應液加熱至175℃下攪拌反應3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到室溫,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40℃以下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中性氧化鋁純化得到133mg產物36-5,收率:65%。
第五步:2-(3-(3-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氯(36-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6-5(25mg,0.13mmol)和DCM(2mL),在0℃下緩慢加入草醯氯(20mg,0.15mmol),加入完畢後室溫下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直接減壓濃縮乾得36mg產物36-6,未進一步處理,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六步:( R)-2-(3-(3-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5-6(33mg,0.11mmol),DCM(1mL)和Et 3N(22mg,0.22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6-6(36mg,0.13mmol)的DCM(1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18mg產物T-36,收率:30%。
LC-MS (ESI) m/z (M+H) +:54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22 (s, 1H), 8.49 (s, 2H), 7.18-7.11 (m, 1H), 7.06-6.97 (m, 2H), 6.96-6.89 (m, 1H), 6.79-6.74 (m, 1H), 6.73-6.65 (m, 2H), 6.14 (s, 1H), 4.65-4.52 (m, 2H), 4.34 (dd, J= 10.8, 2.4 Hz, 1H), 3.97-3.89 (m, 1H), 3.85-3.81 (m, 1H), 3.81 (s, 3H), 3.11-2.96 (m, 2H), 2.72-2.53 (m, 2H), 2.31 (s, 3H).
實施例37
( R)-2-(3-(4-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7)的製備
第一步:( Z)-3-(4-氟苯基)-2-(羥基亞胺基)-3-氧代丙酸乙酯(37-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7-1(1.4g,6.7mmol)和冰乙酸(4mL),再將亞硝酸鈉(1.9g,27.5mmol)與水(6mL)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過程中溫度保持在0℃到10℃之間,滴加完畢後,然後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加入4mL水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用5mL水洗滌,將所得濾餅用二氯甲烷(5mL)溶解,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得到1.6g粗品產物37-2。
第二步:3-(4-氟苯基)-5-甲基-1 H-吡咯-2,4-二羧酸二乙酯(37-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鋅粉(1.3g,19.9mmol),無水醋酸鈉(1.4g,17.1mmol),乙醯乙酸乙酯(1.1g,8.5mmol)和冰乙酸(5mL),放入油浴加熱到60℃,再將化合物37-2(1.6g,6.7mmol)和冰乙酸(5mL)配成的溶液分三次加入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將溫度升至70℃攪拌反應3h,然後再加入鋅粉(661mg,10.1mmol) 繼續反應1h,TLC顯示原料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進行抽濾,濾液真空蒸發後,將殘餘液體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2g產物37-3,兩步收率:56%。
第三步:3-(4-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4-二羧酸(37-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氫化鈉(60% in mineral oil, 602mg, 15.0mmol)和THF(10mL),在0℃下緩慢滴加化合物37-3(1.2g,3.8mmol)的THF(10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在室溫下攪拌1h後放入冰水浴中,緩慢加入碘甲烷(2.7g,19.0mmol),反應液在室溫下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液中加適量水淬滅反應,真空蒸發除去溶劑,然後加入乙醇(10mL)和氫氧化鈉(1.8g,45.0mmol)的水(8mL)溶液, 反應混合液加熱至100℃回流反應18h,LC-MS顯示反應完全。真空蒸發除去乙醇後加入適量水,冰水浴冷卻,用濃鹽酸調節溶液pH值至2,保持在10℃以下攪拌1h,然後抽濾,濾餅依次用水和石油醚洗滌,將所得固體真空乾燥得到700mg產物37-4,收率:67%。
第四步:4-(4-氟苯基)-1,2-二甲基-1 H-吡咯(37-5)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7-4(400mg,1.4mmol)和乙醇胺(4mL),氮氣置換,反應液加熱至175℃下攪拌反應3h,LC-MS顯示反應完全。反應液冷卻到室溫,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中性氧化鋁純化得到130mg產物37-5,收率:48%。
第五步:2-(4-(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2-氧代乙醯氯(37-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7-5(60mg,0.32mmol)和DCM(2mL),在0℃下緩慢加入草醯氯(45mg,0.35mmol),加入完畢後室溫下反應1h,LC-MS顯示反應完全。直接減壓濃縮乾得88mg產物37-6,未進一步處理,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六步:( R)-2-(4-(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37)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5-6(87mg,0.29mmol),DCM(3mL)和DIEA(112mg,,0.87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5-6(88mg,0.31mmol)的DCM(2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80mg產物T-37,收率:51%。
LC-MS (ESI) m/z (M+H) +:545.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17 (s, 1H), 8.50 (s, 2H), 7.24-7.18 (m, 2H), 6.94-6.87 (m, 2H), 6.79-6.75 (m, 1H), 6.72-6.64 (m, 2H), 6..09 (s, 1H), 4.65-4.53 (m, 2H), 4.34 (dd, J= 10.8, 2.8 Hz, 1H), 3.93 (dd, J= 10.8, 8.8 Hz, 1H), 3.85-3.82 (m, 1H), 3.81 (s, 3H), 3.11-2.95 (m, 2H), 2.73-2.65 (m, 1H), 2.59 (dd, J= 12.0, 3.2 Hz, 1H), 2.31 (s, 3H).
實施例38
( S)-2-(3-(2-氟苯基0-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38)的製備
第一步:( S)-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2-(5-氟嘧啶-2-基)-1,2,3,4,10,10a-六氫吡嗪並[1,2- a]吲哚-8-基)-2-氧乙醯胺(T-38)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33-13(57mg,0.20mmol),DCM(2mL)和DIEA(78mg,0.60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5-6(62mg,0.22mmol)的DCM(1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80mg產物T-38,收率:76%。
LC-MS (ESI) m/z (M+H) +:529.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08 (s, 1H), 8.48 (s, 2H), 7.23-7.14 (m, 2H), 7.05-6.99 (m, 1H), 6.98-6.92 (m, 1H), 6.88-6.81 (m, 2H), 6.40 (d, J= 8.4 Hz, 1H), 6.11 (s, 1H), 4.68-4.62 (m, 1H), 4.60-4.53 (m, 1H), 3.84 (s, 3H), 3.67-3.61 (m, 1H), 3.40-3.33 (m, 1H), 3.06-2.97 (m, 1H), 2.95-2.85 (m, 2H), 2.84-2.75 (m, 1H), 2.57-2.52 (m, 1H), 2.33 (s, 3H).
實施例39
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7 H-苯並[ e]吡嗪[2,1- c][1,4]噁唑啉-9-基)-2-氧乙醯胺(T-39)的製備
第一步: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7 H-苯並[ e]吡嗪[2,1- c][1,4]噁唑啉-9-基)-2-氧乙醯胺(T-39)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18-6(50mg,0.16mmol),DCM(2mL)和DIEA(62mg,0.48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5-6(50mg,0.18mmol)的DCM(1mL) 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1h,TLC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兩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65mg產物T-39,收率:73%。
LC-MS (ESI) m/z (M+H) +:559.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1 (s, 1H), 8.49 (s, 2H), 7.22-7.16 (m, 1H), 7.16-7.11 (m, 1H), 7.08 (dd, J= 8.8, 2.4 Hz, 1H), 7.03-6.97 (m, 1H), 6.96-6.90 (m, 2H), 6.87-6.83 (m, 1H), 6.12 (s, 1H), 4.66-4.61 (m, 1H), 4.47-4.42 (m, 1H), 4.18-4.09 (m, 2H), 3.85 (s, 3H), 3.73-3.67 (m, 1H), 3.64-3.53 (m, 2H), 3.40-3.41 (m, 1H), 3.33-3.28 (m, 2H), 2.99-2.92 (m, 1H), 2.32 (s, 3H).
實施例40
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8-(5-氟嘧啶-2-基)-6,6a,7,8,9,10-六氫吡嗪並[1,2- d]吡啶並[3,2- b] [1,4]噁嗪-3-基)-2-氧乙醯胺(T-40)的製備
第一步:2-(3-(2-氟苯基)-1,5-二甲基-1 H-吡咯-2-基)- N-(8-(5-氟嘧啶-2-基)-6,6a,7,8,9,10-六氫吡嗪並[1,2- d]吡啶並[3,2- b] [1,4]噁嗪-3-基)-2-氧乙醯胺(T-40)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22-5(50mg,0.17mmol),DCM(4mL)和DIEA(64mg,0.50mmol),冰水浴冷卻至0℃,向反應液中滴加化合物35-6(51mg,0.18mmol)的DCM(1mL)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過夜,LC-MS顯示完全反應。反應液倒入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薄層製備板純化得到30mg產物T-40,收率:33%。
LC-MS (ESI) m/z (M+H) +:546.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34 (s, 1H), 8.51 (s, 2H), 7.62 (d, J= 2.0 Hz, 1H), 7.22-7.15 (m, 2H), 7.06-6.94 (m, 2H), 6.84 (d, J= 2.0 Hz, 1H), 6.13 (s, 1H), 4.70-4.59 (m, 2H), 4.43-4.36 (m, 2H), 4.01-3.93 (m, 1H), 3.85 (s, 3H), 3.33-3.26 (m, 1H), 3.05-2.95 (m, 1H), 2.76-2.65 (m, 2H), 2.34 (s, 3H).
實施例41
( R)-2-(5-氰基-1-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41)的製備
第一步:4-溴-1-甲基-1 H-吡咯-2-腈(41-2)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41-1(500mg,4.7mmol)和DMF(5mL),冰浴冷卻至0℃,將NBS(839mg,4.7mmol)和DMF(5mL)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得到700mg粗品產物41-2,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第二步:1-甲基-4-苯基-1 H-吡咯-2-腈(41-3)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41-2(700mg,3.8mmol),苯硼酸(923mg,7.6mmol),氟化銫(1.7g,11.2mmol)和1,4-二氧六環/水(20mL/1mL),置換氮氣,然後加入Pd(dppf)Cl 2(139mg,0.19mmol),將反應液加熱至100℃攪拌反應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470mg產物41-3,兩步收率:55%。
第三步:5-溴-1-甲基-4-苯基-1 H-吡咯-2-腈(41-4)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41-3(440mg,2.4mmol)和DMF(5mL),冰浴冷卻至0℃,將NBS(429mg,2.4mmol)與DMF(5mL) 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升至室溫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570mg產物41-4,收率:90%。
第四步:2-(5-氰基-1-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酸甲酯(41-5)的製備
向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41-4(500mg,1.9mmol)和無水THF(25mL),氮氣置換,反應液冷卻至-78℃,然後緩慢滴加n-BuLi(2.5M inhexane, 0.8mL, 2.0mmol) 溶液,滴加完畢後,反應液在-78℃攪拌1h,再將甲基戊醯氯(350mg,2.86mmol)與無水THF(5mL)配成的溶液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反應液在-78℃攪拌反應4h,然後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飽和NH 4Cl水溶液(5mL)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機相合併,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濾液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250mg產物41-5,收率:49%。
第五步:2-(5-氰基-1-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2-氧乙酸(41-6)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41-5(230mg,0.86mmol)和甲醇(3mL),再將氫氧化鋰(103mg,4.3mmol)與水(3mL) 配成的溶液加入到反應體系中,滴加完畢後,反應液緩慢升至40℃攪拌過夜,LC-MS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滴加2M的稀鹽酸,調節體系PH值至4,將反應液減壓濃縮乾,所得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120mg產物41-6,收率:55%。
第六步:( R)-2-(5-氰基-1-甲基-3-苯基-1 H-吡咯-2-基) -N-(3-(5-氟嘧啶-2-基)-1,2,3,4,4a,5-六氫苯並[ b]吡嗪並[1,2- d] [1,4]噁嗪-8-基)-2-氧乙醯胺(T-41)的製備
向反應瓶中加入化合物41-6(70mg,0.28mmol),DCM(5mL)和DMF(4mg,0.055mmol),反應液冷卻至0℃,向體系中滴加草醯氯(39mg,0.31mmol)的DCM(1mL) 溶液,體系在0℃攪拌反應1小時。在冰浴下,將上述製備所得的溶液滴加到裝有化合物5-6(75mg,0.25mmol)和DIEA(97mg,0.75mmol)的DCM(2mL)溶液的反應瓶中,反應體系緩慢恢復至室溫攪拌反應過夜,TLC顯示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適量水淬滅反應,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機相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Na 2SO 4乾燥,真空蒸發後粗品藉由矽膠柱純化得到70mg產物T-41,收率:52%。
LC-MS (ESI) m/z (M+H) +:538.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0.50 (s, 1H), 8.51 (s, 2H), 7.30-7.20 (m, 6H), 6.82-6.78 (m, 1H), 6.76-6.72 (m, 1H), 670-6.68 (m, 1H), 4.65-4.53 (m, 2H), 4.34 (dd, J= 10.8, 2.8 Hz, 1H), 3.97 (s, 3H), 3.95-3.90 (m, 1H), 3.86-3.79 (m, 1H), 3.11-2.97 (m, 2H), 2.72-2.55 (m, 2H).
試驗例1: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
1.1孢子形成
用煙麴黴(ATCC MYA-4609 /AF 293 / CBS 101355)菌株的甘油儲備液在沙氏葡萄糖瓊脂(SDA)上做新的條痕。在35℃和40-70%濕度下培養72小時。其他菌株同AF293。
1.2培養基製備
RPMI1640:將一包RPMI1640粉末溶於1L純化水中並混合均勻,加入0.165M的MOPS,調節pH至7.0,用0.22um膜過濾滅菌。4℃保存不超過3個月。
生理鹽水:取9g氯化鈉粉末溶於1L純化水中並混合均勻,在121℃下高壓滅菌30分鐘。在室溫(RT)下儲存不超過1週。
1.3測試板的製備
1.3.1儲備液的製備 用二甲基亞碸溶解測試化合物和一種對照化合物的儲備溶液至12.8mg/mL。
1.3.2 100×工作液的配製 每個化合物的最高濃度為0.8mg/mL(例如150μL的二甲基亞碸+10uL的12.8mg/mL化合物/對照品)。用40μL化合物填充第1列,用20μL二甲基亞碸填充第2至11列。將20μL的化合物從第1列轉移到第2列,稀釋混合物。重複上述步驟,直到第11列,得到2×連續稀釋液。
1.3.3測試板的製備 使用多通道移液管將2μL上述2×系列稀釋液注入相應的測試板的每個孔中。
1.4接種物的製備 在煙麴黴SDA板上滴5毫升生理鹽水。用L型塗布棒小心地擦去盤子表面的孢子,然後將懸浮液轉移到無菌管中。振盪混勻後,讓試管靜置5-10分鐘,然後用血細胞計數器計數上懸液的孢子數並檢查純度。調整接種物濃度為0.2-2.5×10 4個孢子/mL。
1.5添加真菌 然後使用多道移液管將198 μL稀釋接種物注入相應試驗板的每個孔中。
1.6孵化 在35℃下培養48小時。
1.7MIC測定 每個樣品在培養後完全/顯著(如80%抑制)抑制真菌可見生長的最低濃度被記錄為MIC。為了便於對壁上有無生長進行評分,使用了放大鏡裝置。對測試的96孔微板進行拍照,用酶標儀(Tecan Spark)讀取530nm光密度。 陽性對照化合物F901318的結構為:
本發明化合物的MIC結果見表4。 表4:化合物MIC結果
實施例 AF293 MIC (μg/mL) ATCC 204305 MIC (μg/mL) ATCC 204304 MIC (μg/mL) ATCC MYA-1004 MIC (μg/mL)
1 0.03         
2 (T-2-a) 0.06         
2 (T-2-b) 0.06         
3 0.125 0.016 0.008 0.008
4 0.03 0.016 0.016 0.008
5 0.016 0.016 0.004 0.004
6 0.03         
7 0.06         
8 0.03         
9 0.06         
10 0.06         
11 0.5         
12 0.13         
13 0.25         
14 0.06         
17 1         
18 0.03         
22 0.13         
23    0.13         
24 0.13         
25 0.06         
26 0.03         
27 0.03         
28 0.25         
31 1         
32 0.008 0.03 0.016 0.016
33 0.004 0.016 0.008 0.008
34 0.016 0.03 0.016 0.008
35 0.008 0.016      
36 0.016         
37 0.016         
38    0.008      
39    0.03      
40    0.06      
F901318 0.03 0.016 0.004 0.004
本發明化合物在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試驗中對於煙麴黴(ATCC MYA-4609/AF293/CBS 101355、ATCC-204305)和黃麴黴(ATCC 204304、ATCC MYA-1004)表現出較強的抑制活性。
試驗例2:藥代動力學測試
各受試化合物和F901318混合以口服(均為10mg/kg,每組3隻)給藥方式單次給予SD大鼠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受試化合物和F901318使用5%DMSO+10%solutol+85%saline溶解,並經渦旋1-2min,超聲5-10min之後配製成無色透明澄清給藥溶液。口服給藥前動物需禁食過夜,並於給藥4小時後恢復給食。SD大鼠經口服給藥後,經眼眶採血採集藥代動力學樣本,採集時間點為:給藥後0.083h、0.25h、0.5h、1h、2h、4h、6h、8h、24h,每個時間點採集3個全血樣本,採集量約0.2~0.3mL。血液樣本採集後立即置於冰上,於15分鐘之內離心分離血漿(離心條件:8000轉/分鐘,1分鐘,室溫)。收集的血漿分析前存放於–20℃。取20µL血漿樣品至0.5mL的EP管中,加入200µL的工作內標溶液(空白不加內標補加相同體積的溶媒),渦旋混合3min,13500轉/分鐘離心10min,取100μL上清液,經LC-MS/MS進樣分析。
本發明部分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測試結果如下表5所示: 表5:本發明部分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測試結果
實驗 化合物 Cmax (ng/ml) AUC (ng/ml*h) T1/2  (h) Tmax (h)
1 T-1 3862.514 48343.076 6.477 2.333
F901318 1499.015 9641.325 2.848 1.333
2 T-3 1421.250 18720.938 5.352 0.917
F901318 561.393 7541.724 9.523 0.500
3 T-5 1932.917 15986.428 4.291 1.000
F901318 1380.419 9170.038 5.409 1.000
4 T-33 3494.113 36077.441 7.522 1.000
F901318 1281.168 7652.703 5.617 1.000
5 T-35 1524.750 12849.761 4.956 0.833
F901318 1380.419 9170.038 5.409 1.000
6 T-38 3053.085 41566.714 11.202 1.000
F901318 1281.168 7652.703 5.617 1.000
註:Cmax:化合物濃度最大值;AUC:暴露量;T1/2:半衰期; Tmax:達到Cmax的時間。
本發明化合物在藥代動力學試驗中相對於F901318有更好的暴露量和化合物濃度最大值。
試驗例3:肝微粒體穩定性實驗
1:向T0、T5、T10、T20、T30、T60、以及NCF60樣品孔位中加入10μL供試品或對照品工作液和80μL微粒體工作液(肝微粒體蛋白濃度為0.5mg/mL),在Blank60孔位中只添加微粒體工作液,然後將除T0和NCF60外的樣品Blank60、T5、T10、T20、T30和T60放置於37℃水浴鍋中預孵育大約10分鐘;
2:T0樣品中先加入300μL的終止液(containing 200 ng/mL tolbutamide and 200 ng/mL labetalol的乙腈溶液)後再添加10ul NADPH再生體系工作液;
3:孵育板Blank60、T5、T10、T20、T30和T60預孵育結束後,每個樣品孔內添加10μL NADPH再生體系工作液以啟動反應,NCF60樣品孔中加入10uL 100mM磷酸鉀緩衝液;
4:孵育適當時間(如5、10、20、30和60分鐘)後,分別在Blank60、T5、T10、T20、T30、T60和NCF60板的每個供試品樣品孔和對照品樣品孔中加入300μL的終止液以終止反應。
5:所有樣品板搖勻並在4000rpm離心20分鐘,分別取100μL供試品或對照品上清液稀釋到300μL純水中用於LC-MS/MS分析
6:數據分析,根據一級消除動力學計算T1/2和CL int(mic)(μL/min/mg)值,一級消除動力學方程式為:
本發明部分化合物的肝微粒體穩定性實驗結果如下表6所示: 表6.本發明部分化合物肝微粒體穩定性測試結果
種屬       化合物 大鼠
T 1/2(min) CL int(mL/min/kg) Remaining (T=60min) T 1/2(min) CL int(mL/min/kg) Remaining (T=60min)
F901318 33.0 37.8 27.7% 25.2 98.9 18.7%
T-1 38.3 32.6 35.7% 38.3 65.2 34.4%
T-4 18.8 66.4 10.5% 21.8 114.3 14.3%
T-5 25.6 48.8 20.4% 21.8 114.6 15.7%
T-9 23.6 52.9 16.5% 30.7 81.1 24.0%
T-32 22.1 56.4 26.6% 27.8 89.8 26.2%
T-33 48.2 25.9 43.4% 49.6 50.2 44.8%
T-34 39.9 31.3 34.5% 54.4 45.9 48.5%
T-38 30.7 40.7 25.3% 29.3 85.1 24.5%
與F901318對比,本發明部分化合物對於人或/和大鼠兩個種屬有更好的肝微粒體穩定性。
試驗例5:小鼠煙麴黴血流感染模型生存率實驗一
實驗動物:雄性CD-1小鼠,6-8週齡,每組10隻;
誘導免疫抑制:定義感染當天為第0天,小鼠分別於第-4天(150mg/kg)、第-1天(100mg/kg)、第2天(100mg/kg)經腹腔注射對應劑量的環磷醯胺;
微生物致病體:煙麴黴ATCCMYA-4690(AF293);
接種液收集條件:SDA培養平板,25攝氏度培養箱至少7天,PBS+0.1%Tween 20收集,顯微鏡下計數;
接種水平、接種途徑及接種體積:3.60E+05 CFU/mouse,尾靜脈注射、注射體積100μL/mouse;
治療:治療於感染後24小時開始,受試化合物溶於PEG400(0.3mg/mL),口服給藥3mg/kg,每天兩次,連續給藥6天,觀察8小時。
小鼠煙麴黴血流感染模型生存率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T-5、T-33和F901318都起到了延長小鼠生存時間的作用。在相同劑量下,T-33的第7天生存率為40%,而參比化合物F901318和T-5的生存率均為0%。在該模型中T-33的體內藥效明顯優於F901318和T-5。
試驗例6:小鼠煙麴黴血流感染模型生存率實驗二
實驗動物:雄性CD-1小鼠,6-8週齡,每組10隻;
誘導免疫抑制:定義感染當天為第0天,小鼠分別於第-4天(150mg/kg)、第-1天(100mg/kg)、第2天(100mg/kg)經腹腔注射對應劑量的環磷醯胺;
微生物致病體:煙麴黴ATCCMYA-4690(AF293);
接種液收集條件:SDA培養平板,25攝氏度培養箱至少7天,PBS+0.1%Tween 20收集,顯微鏡下計數;
接種水平、接種途徑及接種體積:3.90E+05 CFU/mouse,尾靜脈注射,注射體積100μL/mouse;
治療:治療於感染後24小時開始,受試化合物溶於PEG400(0.3mg/mL),口服給藥相應劑量,每天兩次,連續給藥6天,觀察8小時。
小鼠煙麴黴血流感染模型生存率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T-33、T-38和F901318都起到了延長小鼠生存時間的作用。在3mg/kg(bid)的劑量下,T-33的第7天生存率為30%,T-38為50%,而參比化合物F901318為0%。T-33在1mg/kg、3mg/kg和10mg/kg三個劑量下呈現劑量依賴關係,在10mg/kg(bid)的劑量下T-33的小鼠生存率達到80%。在該模型中T-33和T-38的體內藥效明顯優於F901318。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限定。
圖1為小鼠煙麴黴血流感染模型生存率實驗一 圖2為小鼠煙麴黴血流感染模型生存率實驗二

Claims (29)

  1. 一種化合物,其中,具有式II所示結構或其互變異構物、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或其混合物形式、藥學上可接受的鹽: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3-1
    環A為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環,環A中的雜原子選自O、N、S;環B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雜芳基,其中雜原子選自O、N、S;J、Y、T分別獨立選自一鍵、O、S、S(=O)、S(=O)2、CR21R22、C=O、NR23;R2、R3、R4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R5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雜芳基,其中取代基選自鹵素;R6選自氫;R7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O、羥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雜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酯基、磺醯胺基,其中雜原子選自O、N、S;R21、R22、R23、R24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羥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烯基,或R21、R22及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 3~6元環烷基;R21、R22、R23、R24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羥基、-NH2、酯基、醯基、C1~C4烷基、3~6元環烷基;Z1選自N或CR8;R8選自氫、鹵素、硝基、氰基、羥基、-NH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9元雜芳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磷醯基,或R8與R24及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雜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苯環、取代或非取代的5~7元雜芳環;R19、R20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R19、R20共同組成=O,或R19、R20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R25、R26、R27、R28每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NH2、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2元雜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或R25、R26共同組成=O,或R27、R28共同組成=O,或R25、R26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27、R28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R2、R3、R4、R5、R6、R7、R8、R19、R20、R25、R26、R27、R28、環B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C1~C10烷基、3~12元環烷基、2~10元雜烷基、3~9元雜環烷基、C2~C10烯基、C2~C10炔基、羥基、氰基、-NH2、羧基、醯基、酯基、醯胺基、苯基、5~9元雜芳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L選自一鍵、O、S、S(=O)、S(=O)2、C(=O)、NR10、-(CR11R12)n5-、-S(=O)2NR13-、-NR14S(=O)2NR15-、-C(=O)NR16-、-NR17C(=O)NR18-、C2~C4亞烯基、C2~C4亞炔基;n2選自0、1、2、3;n4、n5、n9分別獨立選自1、2、3。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1、R22更分別獨立選自氫、鹵素、羥基、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或R21、R22及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R23選自氫、C1~C4烷基。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J選自O、S、S(=O)、S(=O)2、CH2、CHF、CF2、CHOH、C=O、NR23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5-29
    ;Y選自一鍵、O、S、S(=O)、S(=O)2、CH2、CHF、CF2、C=O、NR23;T選自一鍵、S(=O)、S(=O)2、CH2、CHF、CF2、C=O、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5-30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環A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5-2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6-3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具有式III或式IV所示結構或其互變異構物、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或其混合物形式、藥學上可接受的鹽: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6-4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6-5
    W1、W2分別獨立選自O、CH2、CHF、CF2、NH、NCH3;Z1選自N或CR8;R8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NH2、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5元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5元氮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4烯基、醯基、酯基、醯胺基、硼酸基、硼酸酯基。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8選自H、F、-OH、-B(OH)2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5、R27每次出現時更獨立地選自氫、鹵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醯基、酯基,R26、R28為H;或R25、R26共同組成=O,或R27、R28共同組成=O,或R25、R26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或R27、R28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環烷基。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5、R26、R27、R28為H。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19、R20均為H,或R19、R20共同組成=O,或R19、R20與其相連的原子組成取代或非取代的環丙基。
  10. 如請求項1或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環B選自苯基、萘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雜芳基。
  11. 如請求項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環B更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5~6元雜芳基。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環B更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如下基團:嘧啶基、吡啶基、吡嗪基、噠嗪基、噻吩基、吡唑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噻二唑基、噁二唑基。
  13. 如請求項1或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7每次出現時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雜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酯基、磺醯胺基。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7每次出現時更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羥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氧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7元氮雜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6元雜環烷基、磺 醯胺基,R7中的取代基選自鹵素、C1~C6烷基、3~6元環烷基、2~7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羥基、氰基、-NH2、醯基、酯基、醯胺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磺醯胺基、亞磺醯胺基;n2選自0、1、2、3。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7每次出現時更獨立選自氫、鹵素、氰基、-OH、-S(=O)2NH2、-CH3、-CH2CH3、-CH(CH3)2、嗎啉基、哌啶基、哌嗪基、氮雜環丁烷基、吡咯啶基、-(CH2)n8-OH、-CH(OH)-CH2OH、-C(CH3)2OH、-OCH2CH(OH)-CH2OH、-OCH2CH2OCH3、-OCH2CH2OCH2CH3、-OCH3、-OCH2CH3、-OCH(CH3)2、-CF3、-CHF2、-CF2CF3,n8選自1、2、3、4;n2選自0、1、2、3。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7每次出現時更獨立選自F、-OCH3、-CF3、-CH3、-OH、氰基;n2為1。
  17. 如請求項1或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5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6元雜芳基。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5更選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5中的取代基更選自F、Cl。
  20. 如請求項1或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4選自氫、鹵素。
  21. 如請求項1或5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R3更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4烷基;R2、R3中的取代基分別獨立選自鹵素、羥基、C1~C4烷基、3~6元環烷基、2~4元雜烷基、3~6元雜環烷基、C2~C4烯基;R4選自氫、甲基。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R3更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甲基、取代或非取代的乙基;R4選自氫。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化合物,其中,R2、R3更分別獨立選自氫、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甲基。
  2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選自如下結構,或其R或S構型: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19-6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0-7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1-8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2-9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3-10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4-12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選自如下結構: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5-13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6-14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7-15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8-16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29-17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0-18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選自如下結構: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0-19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1-20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2-21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3-23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4-24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5-25
  27. 一種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所述化合物在製備用於治療或預防真菌感染或真菌感染所致疾病的藥物中之用途。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用途,其中,所述真菌選自以下屬的一種或幾種生物:犁頭霉屬(Absidia)、頂孢黴菌屬(Acremonium)、鏈隔孢菌屬(Alternaria)、麴黴屬(Aspergillus)、雙孔孢菌屬(Bipolaris)、芽生黴菌屬(Blastomyces)、科布氏白粉菌屬(Blumeria)、分枝孢子菌屬(Cladosporium)、球黴菌屬(Coccidioides)、炭疽刺盤孢菌屬(Colletotrichium)、彎孢菌屬 (Curvularia)、腦胞內原蟲屬(Encephalitozoon)、萎蕤斑點病屬(Epicoccum)、表皮癬菌屬(Epidermophyton)、外瓶梗孢菌屬(Exophiala)、突臍孢菌屬(Exserohilum)、鐮孢菌屬(Fusarium)、組織孢漿菌屬(Histoplasma)、小球腔菌屬(Leptosphaeria)、小芽孢菌屬(Microsporum)、球腔菌屬(Mycosphaerella)、〔麵包〕紅黴屬(Neurospora)、擬青黴屬(Paecilomyces)、青黴屬(Penicillium)、疫黴屬(Phytophthora)、單軸黴屬(Plasmopara)、肺囊蟲屬(Pneumocystis)、梨孢黴屬(Pyricularia)、腐霉屬(Pythium)、柄銹菌屬(Puccinia)、絲核菌屬(Rhizoctonia)、假根毛黴屬(Rhizomucor)、賽多孢子菌屬(Scedosporium)、帚黴屬(Scopulariopsis)、髮癬菌屬(Trichophyton)、毛芽胞菌屬(Trichosporon)、黑粉菌屬(Ustilago)。
  29. 一種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所述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還包括中間體IM-2或IM-3的製備;IM-2的合成路線如下: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6-26
    (1)將化合物M-9與IM-4在鹼或過渡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M-10;(2)將化合物M-10中的RN轉化為-NH2; (3)將化合物M-11與S-5在鹼或還原劑的作用下生成IM-2;其中該S-5具有R6-RT5所示結構;RT1、RT5獨立選自鹵素、醛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將化合物IM-2與IM-1在鹼或縮合劑的作用下生成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化合物IM-1的結構如下: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7-27
    ,其中,Lg3選自鹵素、C1~C6烷氧基、被鹵素取代的C1~C6烷基磺酸酯基;IM-3的合成路線如下:
    Figure 110146052-A0305-02-0137-28
    (a)將M-9中的RN轉化為-NH2;(b)將M-12與S-5在鹼或還原劑的作用下生成M-13;(c)將M-13與IM-1在鹼或縮合劑的作用下生成IM-3; 將化合物IM-3與IM-4在鹼或過渡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N選自胺基或能轉化為胺基的基團;RB選自氫或胺基的保護基團;R2、R3、R4、R5、R6、R7、R19、R20、R24、R25、R26、R27、R28、L、Z1、、環A、環B、J、Y、T、n2、n4、n9同請求項1至24任一項所述之化合物中所定義。
TW110146052A 2020-12-21 2021-12-09 吡咯衍生物及製備方法和用途 TWI840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683 2020-12-21
CN202011519683.3 2020-12-21
CN202110573594 2021-05-25
CN202110573594.5 2021-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5165A TW202225165A (zh) 2022-07-01
TWI840723B true TWI840723B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38479C (en) Pyrazolopyridine derivative having glp-1 receptor agonist effect
CN111377917B (zh) 杂环类化合物、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863140B (zh) 3-氧代-2,6-二苯基-2,3-二氢哒嗪-4-甲酰胺
TWI680970B (zh) 可做為sumo活化酵素抑制劑之雜芳基化合物
CN109890797B (zh) 可用作抗癌剂的取代的碳核苷衍生物
CN110741004A (zh) 用于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多肽的靶向降解的化合物和方法
CN110248939A (zh) 作为rho-激酶抑制剂的酪氨酸酰胺衍生物
CN108884029A (zh) Lsd1抑制剂
US8357685B2 (en) Substituted diketopiperazines and their use as oxytocin antagonists
KR102106765B1 (ko) 폴리엔 마크로라이드 유도체
JP2018507903A (ja) ブロモドメイン阻害剤としてのベンゾイミダゾール誘導体
WO2007020936A1 (ja) 抗真菌作用二環性複素環化合物
CN112004816A (zh) Prc2抑制剂
CN112543755A (zh) 一类细胞坏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0035049A1 (zh) 一类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的降解剂、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2204017A (zh) 苯并异噁唑化合物
CN114269748A (zh) 作为用于治疗癌症的PRC2抑制剂的咪唑并[1,2-c]嘧啶衍生物
CN115667226A (zh) 作为egfr抑制剂的三环化合物
WO2003066040A1 (fr) Compositions medicinales contenant une gabapentine ou une pregabaline et antagoniste a canal de calcium de type n
KR20080065674A (ko) 신규한 인돌 함유 베타 효능제,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약제로서의 이의 용도
CN110088098B (zh) 喹唑啉酮类parp-1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TW542832B (en) Cycloalkyl-substituted aminomethylpyrrolidine derivative
CN105732659B (zh) 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用途
KR20060030895A (ko) 카파 작동제, 특히 과민성 장 증후군의 치료 및/또는예방용 카파 작동제
TWI840723B (zh) 吡咯衍生物及製備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