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9007B - 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9007B
TWI839007B TW111146757A TW111146757A TWI839007B TW I839007 B TWI839007 B TW I839007B TW 111146757 A TW111146757 A TW 111146757A TW 111146757 A TW111146757 A TW 111146757A TW I839007 B TWI839007 B TW I8390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electrode
gate
semiconductor devic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6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25333A (zh
Inventor
鄭韋志
李家豪
廖志成
Original Assignee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0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25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5333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半導體通道層和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基底上,鈍化層覆蓋半導體阻障層,第一閘極電極和第二閘極電極側向分離,且至少部分分別設置於鈍化層內,其中沿著第一方向,第一閘極電極的第一閘極長度小於第二閘極電極的第二閘極長度,以及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設置在半導體通道層上,其中第二閘極電極電連接至源極電極,且第一閘極電極和第二閘極電極彼此電性隔離。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半導體的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包含整合型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之半導體裝置。
在半導體技術中,III-V族的化合物半導體可用於形成各種積體電路裝置,例如:高功率場效電晶體、高頻電晶體或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HEMT是屬於具有二維電子氣(two 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2DEG)的一種電晶體,其2DEG會鄰近於能隙不同的兩種材料之間的接合面(亦即,異質接合面)。由於HEMT並非使用摻雜區域作為電晶體的載子通道,而是使用2DEG作為電晶體的載子通道,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HEMT具有多種吸引人的特性,例如:高電子遷移率及以高頻率傳輸信號之能力。
HEMT可分為常閉型(normally-off)和常開型(normally-on),HEMT在製程期間可能會受到製程(例如蝕刻製程)的影響,導致電性表現或均勻度變差。雖然現有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已大致上合乎需求,但並非在各方面皆令人滿意。
有鑑於此,本揭露提出一種半導體裝置,其整合常閉型和常開型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且包含兩種閘極電極設置在鈍化層中,藉由鈍化層對第一閘極電極與第二閘極電極的應力不同,進而調整半導體裝置的常閉型和常開型HEMT的臨界電壓。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基底、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鈍化層、第一閘極電極、第二閘極電極、源極電極以及汲極電極。半導體通道層和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基底上,鈍化層覆蓋半導體阻障層,第一閘極電極和第二閘極電極側向分離,且設置於鈍化層內,其中沿著第一方向,第一閘極電極的第一閘極長度小於第二閘極電極的第二閘極長度,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設置在半導體通道層上,其中第二閘極電極電連接至源極電極,且第一閘極電極和第二閘極電極彼此電性隔離。
為了讓本揭露之特徵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揭露提供了數個不同的實施例,可用於實現本揭露的不同特徵。為簡化說明起見,本揭露也同時描述了特定構件與佈置的範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僅在於示意,而非予以任何限制。舉例而言,下文中針對「第一特徵形成在第二特徵上或上方」的敘述,其可以是指「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是指「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間另存在有其他特徵」,致使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並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中的各種實施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參考符號和/或文字註記。使用這些重複的參考符號與註記是為了使敘述更簡潔和明確,而非用以指示不同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聯性。
另外,針對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空間相關的敘述詞彙,例如:「在...之下」,「低」,「下」,「上方」,「之上」,「上」,「頂」,「底」和類似詞彙時,為便於敘述,其用法均在於描述圖式中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或多個)元件或特徵的相對關係。除了圖式中所顯示的擺向外,這些空間相關詞彙也用來描述半導體裝置在使用中以及操作時的可能擺向。隨著半導體裝置的擺向的不同(旋轉90度或其它方位),用以描述其擺向的空間相關敘述亦應透過類似的方式予以解釋。
雖然本揭露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用詞,以敘述種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section),但應了解此等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不應被此等用詞所限制。此等用詞僅是用以區分某一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排列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因此,在不背離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範疇下,下列所討論之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亦可以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之詞稱之。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約」或「實質上」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應注意的是,說明書中所提供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或「實質上」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或「實質上」之含義。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耦接」、「耦合」、「電連接」一詞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部件耦接於第二部件,則代表第一部件可直接電氣連接於第二部件,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部件。
在本揭露中,「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係指包含至少一第三族(group III)元素與至少一第五族(group V)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其中,第三族元素可以是硼(B)、鋁(Al)、鎵(Ga)或銦(In),而第五族元素可以是氮(N)、磷(P)、砷(As)或銻(Sb)。進一步而言,「化合物半導體」可以是二元化合物半導體、三元化合物半導體或四元化合物半導體,包括:氮化鎵(GaN)、磷化銦(InP)、砷化鋁(AlAs)、砷化鎵(GaAs)、氮化鋁鎵(AlGaN)、氮化銦鋁鎵(InAlGa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AlN)、磷化鎵銦(GaInP)、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鋁銦(InAlAs)、砷化鎵銦(InGaAs)、其類似物或上述化合物的組合,但不限於此。此外,端視需求,化合物半導體內亦可包括摻質,而為具有特定導電型的化合物半導體,例如n型或p型化合物半導體。在下文中,化合物半導體又可稱為III-V族半導體。
雖然下文係藉由具體實施例以描述本揭露的發明,然而本揭露的發明原理亦可應用至其他的實施例。此外,為了不致使本發明之精神晦澀難懂,特定的細節會被予以省略,該些被省略的細節係屬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
本揭露係關於半導體裝置,其整合常閉型和常開型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且包含不同長度之第一閘極電極和第二閘極電極設置在壓應力之鈍化層中。藉由鈍化層對第一閘極電極與第二閘極電極的應力不同,進而調整半導體裝置的常閉型和常開型HEMT的臨界電壓。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半導體裝置 100包含基底101,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1的材料可包含陶瓷、碳化矽(SiC)、氮化鋁(AlN)、藍寶石(sapphire)或矽。當基底101為高硬度、高導熱性及低導電性的材質時,例如陶瓷基底,則更適用於高壓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的高硬度、高導熱性及低導電性係相較於單晶矽基底而言,且高壓半導體裝置係指操作電壓高於50V的半導體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1可以是絕緣層上覆半導體(semiconductor on insulator,SOI)基底。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1可由核心基材被複合材料層包裹所構成的複合基底(又稱為QST基板)提供,其中核心基材包含陶瓷、碳化矽、氮化鋁、藍寶石或矽,複合材料層包含絕緣材料層和半導體材料層,其中絕緣材料層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半導體材料層可以是矽或多晶矽,並且位於核心基材背面的複合材料層會經過減薄製程而被移除,例如經由研磨或蝕刻製程,使得核心基材的背面被暴露出。
此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緩衝層103、半導體通道層105和半導體阻障層107由下至上依序堆疊在基底101上,緩衝層103可以用於降低存在於基底101和半導體通道層105之間的應力或晶格不匹配的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於緩衝層103和基底101之間還可設置晶種層(nucleation layer),並且於緩衝層103和半導體通道層105之間還可設置高電阻層(high resistance layer)(或稱為電隔離層)。晶種層、緩衝層103、高電阻層、半導體通道層105和半導體阻障層107的材料包含化合物半導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晶種層例如是氮化鋁(AlN)層,緩衝層103可以是超晶格(superlattice, SL)結構,例如包含複數層交替堆疊的氮化鋁鎵(AlGaN)層和氮化鋁(AlN)層,高電阻層例如是摻雜碳的氮化鎵(C-GaN)層,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通道層105例如是未摻雜的氮化鎵(u-GaN)層,半導體阻障層107是能隙大於半導體通道層105的化合物半導體層,例如氮化鋁鎵(AlGaN)層,但不限於此。半導體裝置100的上述各化合物半導體層的組成及結構配置可依據電子元件的各種需求而定。
仍參閱第1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設置於半導體通道層105上,於一些實施例中,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可穿過半導體阻障層107向下延伸至半導體通道層105中。於另一些實施例中,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可穿過半導體阻障層107並位於半導體通道層105的頂面上。於另一些實施例中,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可設置在半導體阻障層107的頂面上。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鈍化層110覆蓋半導體阻障層107,並設置於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之間。鈍化層110的組成例如為氮化矽或其他具有壓應力的介電材料,於一些實施例中,鈍化層110的壓應力例如為-2.0GPa或更高的壓應力,鈍化層110的壓應力可以由沉積製程參數進行調整,例如可以藉由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製程(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的施加電漿的交流電頻率來調整鈍化層110的壓應力,降低交流電頻率可以得到壓應力(compressive stress,應力值< 0),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側向分離的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且第一閘極電極116填充在鈍化層110的第一溝槽T1中,第二閘極電極118填充在鈍化層110的第二溝槽T2中。此外,沿著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第一閘極電極116的第一閘極長度小於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第二閘極長度。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長度約為0.1微米至2.0微米,第二閘極長度約為大於2.0微米至5.0微米。當第一閘極長度夠短時,例如為0.1微米至2.0微米,鈍化層110可以對第一閘極電極116產生壓應力的效果,藉此在半導體阻障層107和半導體通道層105產生內建電場而形成空乏區,使得第一閘極電極116的臨界電壓大於0,達到常閉型電晶體的功能。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半導體阻障層107具有平坦頂面,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107的平坦頂面上,不需要對半導體阻障層107和半導體通道層105進行蝕刻產生凹陷,就可以利用第一閘極電極116達到常閉型電晶體的功能,因此,本揭露的半導體裝置不會有半導體層受損的問題,可以提高可靠度。此外,當鈍化層110的壓應力因為製程參數或材料演進而提高時,還可以增加第一閘極電極116的第一閘極長度,避免第一閘極電極116被擊穿(punch-through),且仍然可以讓第一閘極電極116的臨界電壓大於0。另外,當第二閘極長度夠長時,例如為大於2.0微米至5.0微米,鈍化層110不會對第二閘極電極118產生壓應力的效果,不會產生空乏區,使得第二閘極電極118的臨界電壓小於0,達到常開型電晶體的功能,並且第二閘極電極118不容易被擊穿,可以耐受高電壓。
另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閘極介電層111順向性地(conformally)形成在第一溝槽T1和第二溝槽T2的側壁和底面上,以及形成在鈍化層110的頂面上,使得閘極介電層111設置於第一閘極電極116和半導體阻障層107之間,以及設置於第二閘極電極118和半導體阻障層107之間。於一實施例中,閘極介電層111的組成例如為氧化矽(SiOx)、氮化矽(Si 3N 4)、氧化釔(Y 2O 3)、氧化釔鈦(Y 2TiO 5)、氧化鐿(Yb 2O 3)、氧化鉿(HfO 2)、氧化鋯(ZrO 2)、氧化鈦(TiO 2)、氧化鋁(Al 2O 3)、氧化鉭(Ta 2O 5)、其他介電材料或前述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組成為金屬材料,閘極介電層111的組成為絕緣材料,半導體阻障層107和半導體通道層105的組成為半導體材料,以構成金屬-絕緣層-半導體(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MIS)結構。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鈍化層110可對閘極長度較短的第一閘極電極116施加壓應力,使得第一閘極電極116的臨界電壓大於0(Vth>0),而具有常閉型HEMT的功能。閘極長度較長的第二閘極電極118在鈍化層110中則不會受到壓應力影響,其臨界電壓小於0(Vth<0),具有常開型HEMT的功能。因此,本揭露之半導體裝置100能夠整合常閉型和常開型HEMT的功能,其中第一閘極電極116構成常閉型電晶體的閘極,利用第一閘極電極116可以控制臨界電壓,使得半導體裝置100達到常閉型HEMT的功能,因此第一閘極電極116又可稱為控制閘極(control gate)。第二閘極電極118則構成常開型電晶體的閘極,利用第二閘極電極118可以阻擋較高的汲極偏壓,使得半導體裝置100達到耐高電壓的效果,因此第二閘極電極118又可稱為阻擋閘極(blocking gate)。
此外,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彼此電性隔離,且第二閘極電極118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12。於一實施例中,第二閘極電極118和源極電極112可電耦接至接地端,藉此可降低半導體裝置100的閘極-汲極電容(Cgd),進而減少切換損耗(switching loss)。此外,閘極長度較短的第一閘極電極116還可以減少閘極-汲極耦合面積,進而降低半導體裝置100的寄生閘極-汲極電容(parasitic Cgd)。另外,由於本揭露的半導體裝置100不需要蝕刻半導體阻障層107和半導體通道層105形成凹陷,透過閘極長度較短的第一閘極電極116和鈍化層110即可實現常閉型元件的功能,因此可以避免習知因為蝕刻形成凹陷對半導體阻障層和半導體通道層造成的損傷,藉此可提高半導體裝置的可靠度,並且避免導通阻抗(Ron)降低,進而減少導通損耗(conduction loss)。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第1圖的框線區域A的放大剖面示意圖,其中標示半導體裝置100的一些部件的相關尺寸。如第2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116包含第一部份116-1位於鈍化層110內和第二部份116-2位於該鈍化層上方,第二閘極電極118包含第三部份118-1位於鈍化層110內和第四部份118-2位於鈍化層110上方,其中第一部份116-1和第三部份118-1側向分離,第二部份116-2和第四部份118-2側向分離,且沿著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第一閘極電極116的第一部份116-1具有第一閘極長度Lg1,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第三部份118-1具有第二閘極長度Lg2,第一閘極電極116的第二部份116-2具有第三閘極長度Lg3,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第四部份118-2具有第四閘極長度Lg4,其中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第四部份118-2因為導電材料係順應地沉積於鈍化層110的第二溝槽T2內而具有凹陷,但是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第四部份118-2之整體長度仍以第四閘極長度Lg4為準。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第一閘極長度Lg1小於第二閘極長度Lg2,並且第三閘極長度Lg3小於第四閘極長度Lg4。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長度Lg1大於0微米且小於1微米,第二閘極長度Lg2大於1微米且小於等於3微米。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長度Lg1例如為0.1、0.5、0.8微米(µm),第二閘極長度Lg2例如為1.5、2.0、3.0微米(µm)。
另外,沿著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第一閘極電極116和源極電極112之間具有第一距離L1,第二閘極電極118和汲極電極114之間具有第二距離L2,且第一距離L1小於第二距離L2,第一距離L1例如為2微米至4微米。此外,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之間具有第三距離L3,第三距離L3例如為2微米至4微米,第一距離L1和第三距離L3可皆在2微米至4微米的範圍,且兩者之間的關係可以是大於、小於或等於。此外,當第三距離L3和第一距離L1小於2微米時,則鈍化層110無法施加壓應力在第一閘極電極116上,當第三距離L3和第一距離L1大於4微米時,則會增加元件尺寸。另外,第一閘極電極116和汲極電極114之間具有第四距離L4,第二閘極電極118和汲極電極114之間的第二距離L2小於第四距離L4,亦即相較於第一閘極電極116(控制閘極),第二閘極電極118(阻擋閘極)更靠近汲極電極114,其中第一閘極電極116位於源極電極112和第二閘極電極118之間,第二閘極電極118位於第一閘極電極116和汲極電極114之間。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組成不同。第一閘極電極116的組成例如為金屬、多晶矽(polysilicon)或金屬矽化物(silicide),其中金屬例如為鎳(Ni)、金(Au)、鉑(Pt)、鎢(W)、鈦(Ti)、鋁(Al)、鉬(Mo)或前述金屬層的多層堆疊結構,金屬矽化物例如為前述金屬的矽化物。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組成例如為鈦(Ti)、鋁(Al)、鎳(Ni)、鉬(Mo)、金(Au)或前述金屬層的多層堆疊結構。於一些實施例中,源極電極112、汲極電極114和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組成相同,第二閘極電極118、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的組成例如為鈦(Ti)、鋁(Al)、鎳(Ni)、鉬(Mo)、金(Au)或前述金屬層的多層堆疊結構。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組成可相同,第一閘極電極116和第二閘極電極118的組成例如為鈦(Ti)、鋁(Al)、鎳(Ni)、鉬(Mo)、金(Au)或前述金屬層的多層堆疊結構。
第3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0的等效電路圖,如第3圖所示,半導體裝置100包含常閉型電晶體(HEMT)100A和常開型電晶體(HEMT)100B,以構成共源共閘(cascade)常閉型半導體裝置。於一實施例中,第1圖的第一閘極電極116構成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閘極G1,第二閘極電極118構成常開型電晶體100B的閘極G2,且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汲極D1電連接至常開型電晶體100B的源極S2(於第1圖中的半導體通道層107等效於汲極D1與源極S2電連接,因此未繪示),常開型電晶體100B的閘極G2電連接至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源極S1,並且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源極S1電耦接至接地端,使得常開型電晶體100B的閘極G2也電耦接至接地端。如第3圖所示,半導體裝置100的電路具有三個端子,亦即由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閘極G1提供閘極G,由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源極S1提供源極S,由常開型電晶體100B的汲極D2提供汲極D。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常閉型電晶體100A的閘極G1可作為控制閘極,以決定半導體裝置100的臨界電壓(Vth),常開型電晶體100B的閘極G2可作為阻擋閘極,以提高半導體裝置100的崩潰電壓。於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0可耐受600伏特(V)或600V以上的高電壓。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對比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100T的剖面示意圖,HEMT 100T包含基底101,緩衝層103、半導體通道層105和半導體阻障層107由至上依序堆疊在基底101上,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穿過半導體阻障層107,設置在半導體通道層105中,鈍化層110T覆蓋在半導體阻障層107、源極電極112和汲極電極114上,一個閘極電極117設置在鈍化層110T內,並且沿著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在鈍化層110T內的閘極117具有閘極長度Lg,源極電極112和閘極電極117之間具有源極-閘極距離Lsg,閘極電極117和汲極電極114之間具有閘極-汲極距離Lgd。閘極介電層111順向性地形成在鈍化層110T的溝槽內和其頂面上,且閘極介電層111位於閘極117和半導體阻障層107之間。第4圖的HEMT 100T係用來說明不同的閘極長度Lg在有壓應力和無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內所產生的效應,以及說明不同的閘極長度Lg在有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內之電性表現。
第5圖是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的HEMT 100T之汲極電流I DS對應閘極電壓V GS的曲線圖,其分別為鈍化層110T具有壓應力(例如, compressive stress=-2GPa)和無壓應力(例如, compressive stress=0GPa)的曲線,且閘極長度Lg為0.1微米(µm),源極-閘極距離Lsg為2.0微米(µm),閘極-汲極距離Lgd為2.0微米(µm)。如第5圖所示,當閘極長度Lg為0.1µm,並且在沒有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內,由其汲極電流I DS對應閘極電壓V GS的曲線可以得知,汲極電流I DS等於1e-7安培/毫米(A/mm)所對應的閘極電壓V GS小於0,因此其臨界電壓(Vth)小於0。當閘極長度Lg為0.1µm,並且在有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內,由其汲極電流I DS對應閘極電壓V GS的曲線可以得知,汲極電流I DS等於1e-7安培/毫米(A/mm)所對應的閘極電壓V GS大於0,因此其臨界電壓(Vth)大於0。由第5圖可得知,當閘極長度Lg為0.1µm時,相較於設置在沒有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內的閘極電極,有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可以對閘極長度Lg為0.1µm的閘極電極117施加壓應力,使其臨界電壓(Vth)由小於0變成大於0。
第6圖是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的HEMT 100T之汲極電流I DS對應閘極電壓V GS的曲線圖,其分別為鈍化層110T具有壓應力和無壓應力壓的曲線,且閘極長度約為1~3微米(例如為3.0µm)。如第6圖所示,無論閘極電極117設置在有壓應力或無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內,由其汲極電流I DS對應閘極電壓V GS的曲線可以得知,汲極電流I DS等於1e-7安培/毫米(A/mm)所對應的閘極電壓V GS皆小於0,因此其臨界電壓(Vth)皆小於0。由第6圖可得知,當閘極長度Lg為3.0µm時,有壓應力或無壓應力的鈍化層110T均無法對閘極電極117產生壓應力影響,無法使其臨界電壓(Vth)由小於0變成大於0。
第7圖是為一對比實施例的HEMT 100T之汲極電流Id和源極電流Is對應汲極電壓V DS的曲線圖,其閘極長度Lg以0.1微米(µm)和3.0微米(µm)為例,且鈍化層110T具有壓應力,於本實施例中施加的閘極電壓Vg為-6V,使得對比實施例的HEMT 100T為關閉狀態(off)。如第7圖所示,當閘極長度Lg為小於1微米時,汲極電流Id和源極電流Is在汲極電壓V DS為100V時就急遽增加,這表示閘極長度Lg小於1微米(例如為0.1µm)時無法耐受100V以上的電壓。當閘極長度Lg大於1微米(例如為3.0µm)時,汲極電流Id和源極電流Is在汲極電壓V DS為600V時仍能保持穩定的低電流,這表示閘極長度Lg為3.0µm時能夠耐受600V或其以上的高電壓。
由第5圖和第6圖可得知,有壓應力的鈍化層可以對閘極長度較短,例如0.1µm至1.0µm的閘極電極施加壓應力,使得HEMT成為臨界電壓(Vth)大於0的常閉型電晶體。此外,有壓應力的鈍化層無法對閘極長度較長,例如大於1.0µm的閘極電極施加壓應力,使得HEMT成為臨界電壓(Vth)小於0的常開型電晶體。另外,由第7圖可得知,閘極長度較短,例如0.1µm的閘極電極可以提供常閉型電晶體的功能,而閘極長度較長,例如3.0µm的閘極電極則可以提供常開型電晶體的功能,並且可以耐受較高的電壓,例如600V或其以上的電壓。
第8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100之汲極電流I DS對應閘極電壓V GS的曲線圖,同時參閱第1圖,半導體裝置100包含第一閘極116和第二閘極118設置在壓應力之鈍化層110內,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116的第一閘極長度為0.1微米(µm),第二閘極118的第二閘極長度為3.0微米(µm),閘極電壓V GS施加在第一閘極116上,第二閘極118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12,並且進一步電耦接至接地端。由第8圖可得知,當施加在第一閘極116上的閘極電壓V GS為負偏壓或0V時,所產生的汲極電流I DS很低,約為1e-12安培/毫米(A/mm);當施加在第一閘極116上的閘極電壓V GS為正偏壓時,所產生的汲極電流I DS急遽增加,施加1V即可讓電流由約1e-12 A/mm增加至約1e-4A/mm,這表示半導體裝置100的第一閘極116可以實現常閉型電晶體的操作。
第9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100之汲極電流Id對應汲極電壓Vd的曲線圖,同時參閱第1圖,半導體裝置100包含第一閘極116和第二閘極118設置在壓應力之鈍化層110內,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閘極116的第一閘極長度為0.1微米(µm),第二閘極118的第二閘極長度為3.0微米(µm),閘極電壓Vg為-6V並施加在第一閘極116上,第二閘極118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12,且進一步電耦接至接地端。由第9圖可得知,當汲極電壓Vd在大於0V至小於600V的範圍內,汲極電流Id都維持在約1e-8A/mm至1e-7A/mm,當汲極電壓Vd大於600V時,汲極電流Id才會急遽增加至0.01 A/mm,這表示半導體裝置100的第二閘極118可以實現阻擋高電壓的能力,例如第二閘極長度為3.0微米(µm)時,可以達到崩潰電壓為600V的效果,因此藉由第二閘極118可以提高半導體裝置100的崩潰電壓,使得其適用於高電壓應用。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半導體裝置整合常閉型和常開型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其包含不同長度之第一閘極電極和第二閘極電極設置在鈍化層中。藉由鈍化層對第一閘極電極與第二閘極電極的應力值不同,進而調整半導體裝置的常閉型和常開型HEMT的臨界電壓。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鈍化層對第一閘極電極具有壓應力,使得第一閘極電極的臨界電壓大於0(Vth>0),具有常閉型電晶體的功能,並且可以提昇半導體裝置的切換速度。鈍化層對第二閘極電極無壓應力,使得第二閘極電極的臨界電壓小於0(Vth<0),具有常開型電晶體的功能,並且可以提高半導體裝置的崩潰電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半導體裝置 100T: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100A:常閉型電晶體 100B:常開型電晶體 101:基底 103:緩衝層 105:半導體通道層 107:半導體阻障層 110:鈍化層 110T:鈍化層 111:閘極介電層 112:源極電極 114:汲極電極 116:第一閘極電極 116-1:第一部份 116-2:第二部份 117:閘極電極 118:第二閘極電極 118-1:第三部份 118-2:第四部份 T1:第一溝槽 T2:第二溝槽 Lg1:第一閘極長度 Lg2:第二閘極長度 Lg3:第三閘極長度 Lg4:第四閘極長度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L3:第三距離 L4:第四距離 Lg:閘極長度 Lsg:源極-閘極距離 Lgd:閘極-汲極距離 G、G1、G2:閘極 S、S1、S2:源極 D、D1、D2:汲極
為了使下文更容易被理解,在閱讀本揭露時可同時參考圖式及其詳細文字說明。透過本文中之具體實施例並參考相對應的圖式,俾以詳細解說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並用以闡述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作用原理。此外,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的各特徵可能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因此某些圖式中的部分特徵的尺寸可能被刻意放大或縮小。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第1圖的框線區域A的放大剖面示意圖,其中標示半導體裝置的一些部件的相關尺寸。 第3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等效電路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對比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是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的HEMT之汲極電流對應閘極電壓的曲線圖。 第6圖是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的HEMT之汲極電流對應閘極電壓的曲線圖。 第7圖是本揭露一對比實施例的HEMT之汲極電流和源極電流對應汲極電壓的曲線圖。 第8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之汲極電流對應閘極電壓的曲線圖。 第9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之汲極電流對應汲極電壓的曲線圖。
100:半導體裝置
101:基底
103:緩衝層
105:半導體通道層
107:半導體阻障層
110:鈍化層
111:閘極介電層
112、S、S1:源極電極
114、D、D2:汲極電極
116、G1:第一閘極電極
118、G2:第二閘極電極
T1:第一溝槽
T2:第二溝槽

Claims (16)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半導體通道層和一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一基底上; 一鈍化層,覆蓋該半導體阻障層; 一第一閘極電極和一第二閘極電極,側向分離且至少部分之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分別設置於該鈍化層內,其中沿著一第一方向,該第一閘極電極的一第一閘極長度小於該第二閘極電極的一第二閘極長度;以及 一源極電極和一汲極電極,設置在該半導體通道層上,其中該第二閘極電極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且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彼此電性隔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長度為0.1微米至2微米。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二閘極長度為大於2微米至5微米。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位於該源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之間,該第二閘極電極位於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一閘極介電層設置於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半導體阻障層之間,以及設置於該第二閘極電極和該半導體阻障層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填充在該鈍化層的一第一溝槽中,該第二閘極電極填充在該鈍化層的一第二溝槽中,且該閘極介電層順向性設置於該第一溝槽和該第二溝槽內,以及該鈍化層的頂面上。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鈍化層包括氮化矽,該閘極介電層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釔、氧化釔鈦、氧化鐿、氧化鉿、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鉭或前述之組合。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構成一常閉型電晶體的閘極,該第二閘極電極構成一常開型電晶體的閘極,且該常閉型電晶體的汲極電連接至該常開型電晶體的源極。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源極電極之間的一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閘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之間的一第二距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之間的一第三距離為2微米至4微米,該第一距離為2微米至4微米。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半導體阻障層具有一平坦頂面,且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設置於該平坦頂面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包括一第一部份位於該鈍化層內和一第二部份位於該鈍化層上方,該第二閘極電極包括一第三部份位於該鈍化層內和一第四部份位於該鈍化層上方,該第二部份和該第四部份側向分離,且沿著該第一方向,該第二部份的長度小於該第四部份的長度。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的組成相同。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源極電極和該第二閘極電極電耦接至接地端。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電極為控制閘極。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二閘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閘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之間的距離。
TW111146757A 2022-12-06 半導體裝置 TWI839007B (z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9007B true TWI839007B (zh) 2024-04-11
TW202425333A TW202425333A (zh) 2024-06-16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3256A1 (en) 2000-02-14 2002-01-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O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3256A1 (en) 2000-02-14 2002-01-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O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975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1960031B1 (ko) AlSiN 패시베이션층을 갖는 헤테로-구조 전력 트랜지스터
US20190355844A1 (en) Asymmetrical blocking bidirectional gallium nitride switch
US9214538B2 (en) High performance multigate transistor
JP6173661B2 (ja) Iii−窒化物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iii−窒化物デバイス
KR100933277B1 (ko) GaN계 캡 세그먼트 상에 게이트 콘택을 구비한AlGaN/GaN HEMT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10227132A1 (e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US1013485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861963B2 (en)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both enhancement-mode and depletion mode transistors
US2016021818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20274402A1 (e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US11545485B2 (en) Type III-V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with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capacitor
US20110204380A1 (en) Nitride-based fet
TW201633538A (zh) 半導體裝置
JP2019514204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集積抵抗器
CN112216736A (zh) 高电子移动率晶体管与其制作方法
US11594625B2 (en) III-N transistor structures with stepped cap layers
US20230369479A1 (en)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bidirectional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47580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39007B (zh) 半導體裝置
CN118198006A (zh) 半导体装置
US1177702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7832264A (zh) 半导体装置
TW202111949A (zh) 增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