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299B - 多段彎折接頭 - Google Patents

多段彎折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299B
TWI838299B TW112126924A TW112126924A TWI838299B TW I838299 B TWI838299 B TW I838299B TW 112126924 A TW112126924 A TW 112126924A TW 112126924 A TW112126924 A TW 112126924A TW I838299 B TWI838299 B TW I8382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spherical head
degrees
bending angle
joint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6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怡富
陳和謙
Original Assignee
陳怡富
陳和謙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怡富, 陳和謙 filed Critical 陳怡富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29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多段彎折接頭,其包括:關節件,其具有桿部,桿部二端分別相連有第一球型頭部、第二球型頭部;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之相對二端分別為第一連結部、第一關節槽,第一球型頭部位於第一關節槽內;及第二連接件,第二連接件之相對二端分別為第二連結部、第二關節槽,第二球型頭部位於第二關節槽內,如此一來當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其中一者連結於扳手本體另一者做為套筒使用時,套筒與扳手本體之間由於得以經過兩次彎折,因此套筒與扳手本體之間之彎折角度相比習知產品更大。

Description

多段彎折接頭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多段彎折接頭,是安裝於手工具頭部,以便於使用者對於目標物件(例如:螺絲)施力之用。
手工具是一種用於維修及安裝設備的必備工具,例如較為常見的扳手一般用來鬆、旋緊螺絲、螺帽等等。而一般常見的開口扳手需要有較大之操作空間才有辦法順暢的持續使用,若是於狹小間內使用則會礙於環境的限制,扳手擺動些微角度後就要取下,然後在重新套上螺絲在轉動,相當的費時。因此,所屬技術領域者進一步開發出棘輪扳手並搭配套筒接頭的使用,讓使用者無需從螺絲取下扳手即可一直轉動,且應對不同規格的螺絲僅需更換對應尺寸的套筒接頭即可,使用上較一般的開口扳手更為快速方便。
然而傳統的棘輪扳手,在於套筒接頭與扳手本體之間的角度是固定的,因此市面上相繼推出有套筒接頭與扳手本體的連接處之間設置一球形頭,以致套筒接頭能接頭夠相對於扳手本體進行彎折,然而此種結構雖然相較於傳統無彎折結構的扳手能到達更多的位置,但目前的設計來說其套筒接頭能夠相對扳手本體彎折的角度仍然有限,仍然具有需要改良的空間。
有鑑於前述問題,如何進一步改良套筒相對於手本體的彎折角度,乃是現今業界中需要積極克服的問題。
本發明利用關節件兩端分別具為第一球型頭部、第二球型頭部之結構來改善習知問題,由於關節件兩端分別具為第一球型頭部、第二球型頭部,因此第一球型頭部、第二球型頭部分別得以組裝於第一連接件的第一關節槽、第二連接件的第二關節槽,如此一來關節件能夠與第一連接件之間彎折一次,而第二連接件與關節件之間也能彎折一次,如此一來當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其中一者連結於扳手本體另一者做為套筒使用時,套筒與扳手本體之間由於得以經過兩次彎折,因此套筒與扳手本體之間之彎折角度相比習知產品更大,因此本發明相較於習知產品確實進一步改良套筒相對於手本體的彎折角度。
為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發明提供一種多段彎折接頭,其包括:一關節件,其具有一桿部,該桿部二端分別相連有一第一球型頭部、一第二球型頭部;一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連結部、一第一關節槽,該第一球型頭部位於該第一關節槽內;及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二連接件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第二連結部、一第二關節槽,該第二球型頭部位於該第二關節槽內。
進一步,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一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22.5度。
進一步,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22.5度。
進一步,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一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45度。
進一步,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45度。
為更加詳細了解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請搭配圖示進行觀看,如第一圖至第五圖所呈現,本發明提供一種多段彎折接頭,其包括:一關節件1,其具有一桿部11,該桿部11二端分別相連有一第一球型頭部12、一第二球型頭部13;一第一連接件2,該第一連接件2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連結部21、一第一關節槽22,該第一球型頭部12位於該第一關節槽22內;及一第二連接件3,該第二連接件3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第二連結部31、一第二關節槽32,該第二球型頭部13位於該第二關節槽32內。
第一球型頭部12設置於第一關節槽22的方式為將第一球型頭部12完全沒入第一關節槽22當中,而第一連接件2具有貫通第一關節槽22與外壁面的第一通孔23,而第一通孔23的孔徑於靠近第一關節槽22的開口會稍微縮小,如此第一通孔23置入有第一防脫珠25時,第一防脫珠25時僅會稍微露出於第一關節槽22,以此限制第一球型頭部12由第一關節槽22脫出,接續第一連接件2於對應第一通孔23的外圍扣上第一扣環24以避免第一防脫珠25由外側脫出,而第一球型頭部12與第一關節槽22最深處之間設置有一第一彈簧26,以穩定第一球型頭部12與第一連接件2之間的彎折角度,而第二球型頭部13設置於第二關節槽32的方式是同前述方式以利用第二通孔33、第二扣環34、第二防脫珠35、第二彈簧36來完成安裝。
另第一球型頭部12的周側環狀具有多個曲面,以使第一球型頭部12外輪廓呈現多邊形,例如本實施例中是以六邊形為範例,實際上也可為四邊形十二邊形等,而第二球型頭部13的結構設計相同於第一球型頭部12。
接續上述內容進一步詳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本發明是利用關節件1兩端分別具為第一球型頭部12、第二球型頭部13之結構來改善習知問題,由於關節件1兩端分別具為第一球型頭部12、第二球型頭部13,因此第一球型頭部12、第二球型頭部13分別得以組裝於第一連接件2的第一關節槽22、第二連接件3的第二關節槽32,如此一來如第四圖所呈現,關節件1能夠與第一連接件2之間彎折一次,而如第五圖所呈現,第二連接件3與關節件1之間也能彎折一次,而本實施例當中如第六圖、第七圖所呈現,是以第一連接件2的第一連結部21連結於扳手本體100的安裝部101,第二連接件3的第二連結部31作為連結目標物件200的套筒為例,由於作為套筒使用的第二連接件3與扳手本體100之間由於得以經過兩次彎折,因此做為套筒使用的第二連接件3與扳手本體100之間之彎折角度相比習知產品更大,本發明相較於習知產品確實進一步改良套筒相對於扳手本體的彎折角度,實具有新穎性、進步性。
另本說明書中所述之第一、第二是用於方便觀看理解本發明之內容,實際上可依設計需求、實施方式進行變換。
進一步如第四圖所呈現,其中該關節件1與該第一連接件2之間的彎折角度θ1可為0度~22.5度,如第五圖所呈現,其中該關節件1與該第二連接件3之間的彎折角度θ2可為0度~22.5度,如此一來第二連接件3與第一連接件2之間能產生最大45度的夾角,相比以往單段式彎折結構能產生兩倍的彎折角度。
進一步如第四圖所呈現,其中該關節件1與該第一連接件2之間的彎折角度θ1可為0度~45度,如第五圖所呈現,其中該關節件1與該第二連接件3之間的彎折角度θ2可為0度~45度,如此一來第二連接件3與第一連接件2之間能產生最大90度的夾角,本發明的第一球型頭部12與第二球型頭部13在於實施上,僅需要改變其周側曲面的曲率,即可產生更大的彎折角度,且數據上兩段式的彎折方式相比以往單段式彎折結構能產生兩倍的彎折角度。
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多段彎折接頭」,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關節件 11:桿部 12:第一球型頭部 13:第二球型頭部 2:第一連接件 21:第一連結部 22:第一關節槽 23:第一通孔 24:第一扣環 25:第一防脫珠 26:第一彈簧 3:第二連接件 31:第二連結部 32:第二關節槽 33:第二通孔 34:第二扣環 35:第二防脫珠 36:第二彈簧 100:扳手本體 101:安裝部 200:目標物件 θ1:角度 θ2:角度
第一圖為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為第一圖線段III-III剖面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關節件相對於第一連接件彎折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發明第二連接件相對於關節件彎折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發明與扳手本體分解示意圖。 第七圖為設置有本發明的扳手本體對目標物件施力的示意圖。
1:關節件
11:桿部
2:第一連接件
21:第一連結部
3:第二連接件
32:第二關節槽

Claims (5)

  1. 一種多段彎折接頭,其包括: 一關節件,其具有一桿部,該桿部二端分別相連有一第一球型頭部、一第二球型頭部; 一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連結部、一第一關節槽,該第一球型頭部位於該第一關節槽內; 及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二連接件之相對二端分別為一第二連結部、一第二關節槽,該第二球型頭部位於該第二關節槽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段彎折接頭,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一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22.5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段彎折接頭,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22.5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段彎折接頭,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一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45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段彎折接頭,其中該關節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的彎折角度可為0度~45度。
TW112126924A 2023-07-19 多段彎折接頭 TWI838299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8299B true TWI838299B (zh) 2024-04-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38700A1 (en) 2018-08-21 2020-10-29 Yuan Li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Multi-section universal too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38700A1 (en) 2018-08-21 2020-10-29 Yuan Li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Multi-section universal too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6059B1 (en) Bendable spanner
AU20162009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a remote wrench
JP3157852U (ja) 操作角度自在な工具
TWI686270B (zh) 具扣固裝置之套筒
TWI735941B (zh) 六角起子
US5492040A (en) Dual wrench and method therefor
TWI742234B (zh) 球形防滑之工具頭
CN102878177A (zh) 螺丝结构
AU2019213406A1 (en) Ratcheting wrench
US10138918B2 (en) Fastening device
TWI838299B (zh) 多段彎折接頭
TW201315574A (zh) 具夾掣裝置之扳手工具
US20100018360A1 (en) Assembly element for a hand tool
JP2019025550A (ja) 配管用継手の着脱用治具
TWI623386B (zh) Tube sleeve structure
WO2019041450A1 (zh) 卡簧钳
TWM426472U (en) Clip apparatus for wrench
US20130091994A1 (en) Drive Tool Capable of Being Coupled at Multiple Angles
JP6539719B1 (ja) 二軸自在工具
TWM537001U (zh) 活動式扳手工具
TW202000376A (zh) 摺疊把手裝置
JP2009233771A (ja) エルボ用ソケット
JP7215126B2 (ja) 継手構造
CN214237945U (zh) 套筒工具
US7062995B2 (en) T-connector holding tool and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