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7699B -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 Google Patents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7699B
TWI837699B TW111121689A TW111121689A TWI837699B TW I837699 B TWI837699 B TW I837699B TW 111121689 A TW111121689 A TW 111121689A TW 111121689 A TW111121689 A TW 111121689A TW I837699 B TWI837699 B TW I8376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gene
cell
target sequence
cell lymphom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1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8803A (zh
Inventor
劉宗霖
何中良
陳怡伶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成功大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成功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to TW111121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76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8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69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診斷個體中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包括檢測該個體的生物樣本中的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的存在量;以及比較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的存在量與正常參考個體或標準的存在量。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用於該方法的套組,包括用於檢測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的引子對。

Description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本揭露關於一種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更具體地,本揭露透過數位聚合酶連鎖反應(digital PCR)或即時PCR(real-time PCR)技術定量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作為生物標記,用以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T細胞具有識別多種抗原的能力,因此在適應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中扮演重要角色。T細胞識別抗原的能力源自於細胞發育成熟過程中,V基因、J基因或D基因發生基因間的重組,以形成編碼各式各樣T細胞受體(T cell receptor,TCR)的基因(Schatz D.G.et al.,Recombination centres and the orchestration of V(D)J recombination.Nat.Rev.Immunol.2011;11(4):251-63),如圖1A至圖1C所示。例如,TCRβ基因具有67個V、2個D和13個J編碼片段,在 每個T細胞中的V(D)J重組過程中,透過核苷酸缺失和在V-D和D-J連接處的核苷酸添加,產生了互補性決定區(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CDR)的變異,因此增強了抗原辨識的多樣性。研究個體的免疫圖譜(immune repertoire)通常以重組VJ和互補性決定區3(CDR3)序列為特徵,區分出多種T細胞株(clones)。
早期免疫的研究可能因技術未盡完善,無法探究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non-completely recombined TCR)基因的全貌,隨著分生技術的精進,許多團隊透過更完整的技術,陸續發現免疫系統中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基因的存在,包括健康人周邊血液中V(DD)J重組的發現(Briney B.S.et al.,Frequency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V(DD)J recombinants in the human peripheral blood antibody repertoire.Immunology 2012;137:56-64)。此外,2003年Gonzalez團隊以不完整重組(incomplete rearrangement)的序列與疾病關連的應用,發現不完整的重組序列D-J-H在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量增加(González D.et al.,Incomplete DJH rearrangements of the IgH gene are frequent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immun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Leukemia 2003;17(7):1398-403)。該團隊發現利用與完整的重組序列互比,非完整的重組序列可作為腫瘤的標記(González D.et al.,DJH rearrangements.Methods Mol.Med.2005;113:165-73),且可使用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法(RQ-PCR)量身訂製不完整的重組序列,用於監控殘存癌細胞(González D.et al.,Incomplete DJH rearrangements as a novel tumor target for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quantit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using real-time PCR.Leukemia 2003;17(6):1051-7;Catherwood M.A.et al.,Improved clonality assessment in germinal centre/post-germinal centre non-Hodgkin’s lymphomas with high rates of somatic hypermutation.J.Clin.Pathol.2007;60(5):524-528;Nishana M.et al.,A non-B DNA can replace heptamer of V(D)J recombination when present along with a nonamer:implications in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and cancer.Biochem.J.2012;448:115-125)。
當某個T細胞變成惡性而異常擴增時(即T細胞淋巴瘤),其獨特的T細胞受體基因頻率也會異常提升,因此可以作為T細胞淋巴瘤的生物標記(Gazzola A.et al.,The evolution of clonality test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Ther.Adv.Hematol.2014;5(2):35-47;Scheijen B.et al.,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immunoglobulin gene rearrangements for clonality assessment:a technical feasibility study by EuroClonality-NGS.Leukemia 2019;33(9):2227-2240)。異常擴增代表相應單株化的高頻率,亦即單株性(clonality),T細胞淋巴瘤的診斷即是藉由尋找高頻率的T細胞受體重組基因來進行,稱為單株性評估(clonality assessment)。目前,單株性評估的標準方法是採用EuroClonality聯合會議所提出的多對引子(即BIOMED-2引子),針對T細胞受體重組進行偵測。多重T細胞受體分析會採用多對引子的方法(即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然而,即使多對引子仍無法涵蓋所有V和J的使用頻率,因而不一定能真實反映各種不同V和J的使用頻率,且在引子相互競爭的情形下,仍可能會有偽陰性的情 形(He L.et al.,Toward a more accurate view of human B-cell repertoire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unbiased repertoire capture and single-molecule barcoding.Sci.Rep.2014;27(4):6778;Liu X.et al.,Systematic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the TCRβ repertoire.PLoS One 2016;11(3):e0152464)。儘管已有文獻提出減少引子偏差的方法(Carlson C.S.et al.,Using synthetic templates to design an unbiased multiplex PCR assay.Nat.Commun.2013;4:2680),但仍無法保證能完全避免偽陰性的產生。
對比於使用BIOMED-2引子檢測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偵測率可高達95.7%,目前使用BIOMED-2引子檢測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偵測率約為76%,顯見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偵測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Chen YL,et al.,Leuk Lymphoma.2010 Apr;51(4):650-5.doi:10.3109/10428191003660631.PMID:20233058.)。此外,當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或組織檢體存在品質不佳的情形時,則無法提供適當的檢測,進而影響臨床診斷與治療的建議。
因此,臨床上仍需要一種新的檢測方法,用於改進並提升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診斷,以提供後續正確治療及殘存癌細胞的追蹤。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一種診斷個體中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包括:提供取自該個體的生物樣本;檢測該生物樣本中的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中第一靶序列的表現量、第二靶序列、 以及參考序列的的表現量;比較該第一靶序列的表現量與該參考序列的表現量的比值,或該第二靶序列的表現量與該參考序列的表現量的比值,以診斷該個體患有T細胞淋巴瘤;其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係位於T細胞受體基因的外顯子上游非編碼區段區域;以及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包括下列所組成群組中的至少一者:J基因內含子序列、pseudogene(假性外顯子)、D基因上游內含子序列及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在另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個體的生物樣本包含周邊血細胞、骨髓細胞或組織。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進一步包括下列所組成群組中的至少一者:J基因片段序列、pseudogene(假性外顯子)、D基因片段序列及C基因片段序列。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包括複數個J基因片段序列、pseudogene(假性外顯子)、J基因內含子序列及C基因片段序列。在另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包括D基因上游內含子序列、D基因片段序列、J基因片段序列、pseudogene(假性外顯子)、及C基因片段序列。在另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包括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及C基因片段序列。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4至6所示核苷酸序列中的至少一者,以及SEQ ID NO:8至11所示核苷酸序列中的至少一者。在另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非 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是由SEQ ID NO:1至3中的任一者所示。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靶序列為J2-2P基因序列(SEQ ID NO:8),以及該參考序列為J2-3基因序列(SEQ ID NO:9)。在另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二靶序列為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SEQ ID NO:6),以及該參考序列為J2-3基因序列(SEQ ID NO:9)。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靶序列的表現量與該參考序列的表現量之比值大於15%或該第二靶序列的表現量與該參考序列的表現量之比值大於50%時,表示該個體患有T細胞淋巴瘤。在另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J2-2P基因的表現量與該J2-3基因的表現量之比值大於15%,或該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的表現量與該J2-3基因的表現量之比值大於50%時,表示該個體患有T細胞淋巴瘤。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揭露還提供一種用於診斷個體中T細胞淋巴瘤的套組,包括用於檢測第一靶序列的第一引子對、用於檢測第二靶序列的第二引子對以及用於檢測參考序列的參考引子對及探針,其中,該第一靶序列與該第二靶序列位於該個體的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中,且該第一靶序列不同於該第二靶序列。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靶序列與該第二靶序列分別選自由下列所組成的群組:J基因內含子序列、pseudogene(假性外顯子)、D基因上游內含子序列、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J基因片段序列、D基因片段序列及C基因片段序列。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靶序列為J2-2P基因序列,第二靶序列為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以及該參考序列為J2-3基因序列。
本揭露提供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中用於檢測T細胞淋巴瘤的生物標記,藉由測量各類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的存在量(例如J2-2P基因/J2-3基因的表現量比值或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J2-3基因的表現量比值)進行T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評估,並可與已知用於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額外程序(例如藉由流式細胞儀分辨細胞標記、病理切片、免疫化學染色或BIOMED-2多重PCR檢測)合併使用,以提供完整的檢測平台,並輔助T細胞淋巴瘤的診斷及後續治療。
圖1A為抗原(Ag)-T細胞-組織相容抗原(MHC)之間互動關係的示意圖(引用自Woodsworth et al.Genome Medicine 2013,5:98);圖1B為T細胞呈現外來抗原的示意圖,其中V區包含Vα及Vβ;J區包含Jα及Jβ;D區包含Cα及Cβ以及CDR3β區;圖1C為T細胞中的V(D)J重組過程,TCR-β VDJ基因重組產生TCR多變性(diversity)。
圖2為利用cDNA末端快速擴增的RACE方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結合次世代定序技術的實驗流程示意圖。
圖3顯示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於21位健康個體和2位淋巴瘤患者(I11a和I13)周邊血液細胞與一位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細胞(I11b)中TCRβ的RACE定序都有非完整重組的TCR序列(non- completely recombined sequences),而其中J2-2P基因型佔非完整重組序列之多數。J2-2P基因型在全部序列與非完整重組序列中的比例在I11淋巴瘤患者之血液與骨髓細胞是最高的。也由淋巴瘤患者(I11)的結果顯示骨髓細胞與血液細胞在TCR基因型組成的相似度。
圖4顯示淋巴瘤患者之BIOMED-2單株性評估兩次結果皆為陰性。
圖5顯示J2-2P~J2-3區段序列具有T細胞專一性,僅於T細胞相關之細胞(株)呈現。利用數位PCR確認J2-2P只在T細胞類(株)表現。
圖6為骨髓細胞J2-2P及J2-3區段序列經數位PCR定量的結果。24位淋巴瘤患者(TCL)之骨髓細胞與11位健康對照組(healthy control)的血液細胞中J2-2P基因型(左)與intD1基因型(右)相對J2-3基因型的表現量比值。LP:淋巴瘤患者。non-LP:非淋巴瘤患者。
圖7為J2-2P基因型(左)與intD1基因型(右)相對J2-3基因型表現量在6位淋巴瘤患者(左,包括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成熟T細胞淋巴瘤及結節外NK/T細胞淋巴瘤等其類型的T細胞淋巴瘤)與1位非淋巴瘤者(右)之組織的比值。
圖8顯示以Sanger定序法針對健康個體的周邊血細胞中J2-2P~J2-3區段序列的檢測結果。
圖9顯示以Sanger定序法驗證T細胞株有J2-2P~J2-3序列,中間包含內含子序列。
圖10為利用數字PCR(digital PCR)偵測J2-2P型別相對J2-3之佔比。
以下的具體實施態樣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內容,在閱讀本說明書的揭露內容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輕易地理解其優點及功效。本揭露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實施方式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揭露所揭示的範圍下賦予不同的修飾與變更。
除非本文中另有說明,否則說明書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及「該」包括多數個體,以及術語「或」包括「及/或」的含義。如本文中所使用,「樣本」、「生物樣本」、及「試驗樣本」係指自個體中取出,並於活體外進行實驗的細胞或組織,即體外(in vitro)或離體(ex vivo)的細胞或組織。於本揭露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個體為動物,例如哺乳類。於本揭露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個體為人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靶序列」係指被擴增、檢測、或擴增及檢測的序列,其或與本文中提供的序列互補,或於其自然狀態下具有至少一個內含子,即作為基因組DNA(genomic DNA)或染色體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於本揭露中,可包含多個靶序列,且該多個靶序列之各者能具有編號(例如第一靶序列、第二靶序列)。靶序列之編號僅作為標示不同之靶序列使用,不具有順序關係。舉例而言,於本揭露之 實施例中,第一靶序列、第二靶序列能先於、後於、或同時與參考序列被擴增、檢測、或擴增及檢測。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外顯子上游非編碼區段區域」(intersegment non-coding region)係指T細胞受體基因(例如TCRβ基因)中介於各個V、D和J編碼片段之間未被用於編碼胺基酸的序列區段,正常情況下,位於「外顯子上游非編碼區段區域」內的核苷酸序列在V(D)J重組過程中會被裁剪,不會用來編碼形成互補性決定區的胺基酸。換言之,「外顯子上游非編碼區段區域」也就是用於V(D)J重組之正常外顯子以外的序列,包括:內含子、pseudogenes(假性外顯子)、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等。於本文中所使用,當用語「上游」置於參考位置之前或後時,其係指自該參考位置朝核酸中(正向股,若為雙股核酸)5'端方向的序列段。例如,D基因上游係指核酸中自D基因往正向股5'端方向的序列區段。於本揭露之實施例中,「上游」可係指自參考位置朝核酸中5'端方向1至20個核苷酸、1至50個核苷酸、1至100個核苷酸、或1至200個核苷酸處的序列區段。若該參考位置具有超過1個核苷酸,則「上游」可自該參考位置之任一位置起算。例如,J2-3基因上游可係指J2-3基因中任一位置的核苷酸朝核酸中5'端方向1至20個核苷酸、1至50個核苷酸、1至100個核苷酸、或1至200個核苷酸處的序列段。
本揭露採用cDNA末端快速擴增方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來避免PCR方法的偏誤(bias),並搭配次世代定序及分析來進行檢測。RACE方法可避免引子的偏誤,過程中利用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的特異性引子確切擴增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建立無 偏差的T細胞受體基因全貌(參見圖2所示)。透過RACE方法,可發現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於本文中,亦稱為非完整重組(non-regular sequence)),例如,沒有V區段的序列。
於本揭露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利用RACE方法搭配次世代定序與分析,21位健康個體和2位淋巴瘤患者(I11a和I13)周邊血液細胞與一位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細胞(I11b)中TCRβ的RACE定序都有非完整重組的TCR序列(non-completely recombined sequences),而其中J2-2P基因型佔非完整重組序列之多數。J2-2P基因型在全部序列與非完整重組序列中的比例在I11淋巴瘤患者之血液與骨髓細胞是最高的(參見圖3)。然而淋巴瘤患者之BIOMED-2單株性評估兩次結果(周邊血液及骨髓)皆為陰性(參見圖4)。以上結果顯示,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可作為T細胞淋巴瘤的生物標記,亦可用以輔助BIOMED-2單株性評估的TCRβ檢驗之臨床偽陰性的不足。
於本揭露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T細胞受體的非完整重組類型例示於下表1,包括:第一類,具有上游J基因-J基因內含子(intron)-J基因-C基因的序列區段,亦即,J基因中的內含子序列未經裁剪(splicing);第二類,具有D基因上游內含子-D基因-J基因-C基因的序列區段,亦即,D基因上游的內含子序列未經裁剪;以及第三類,具有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intergenic segment)-C基因的序列區段。第四類,有pseudogene的序列。此外,表1所載的例示區段的核苷酸序列顯示於表2,其中例示的各基因片段序列顯示於表3。
表1、主要的T細胞受體非完整重組種類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12-1
表2、T細胞受體非完整重組的核苷酸序列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12-2
Figure 111121689-A0305-02-0015-1
Figure 111121689-A0305-02-0015-2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14-5
於本揭露中,「數位PCR」是指一種核苷酸定量技術,可直接計算出DNA分子的個數,是對起始檢體的絕對定量。於實驗過程中,每個反應空間(孔洞、微滴)只含0或1條的DNA,利用終點訊號的有或無作為定量方法的結果,當擴增結束後,含有核酸分子的微滴會釋放出螢光訊號,最終根據卜瓦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原理以及陽性微滴的比例,藉由分析軟體計算出原始分子的濃度或拷貝(copy)數。數位PCR可以直接計算目標序列的拷貝數,因此無需依賴對照樣品和標準曲線即可進行精確的絕對定量檢測。此外,由於數位PCR在進行結果判讀時僅判斷有或無兩種擴增狀態,因此不需要檢測螢光訊號與設定閾值線的交點,可完全毋須依賴Ct值的鑑定,使得數位PCR的反應不受擴增效率的影響,對PCR反應抑制物的耐受能力大幅提高。數位PCR實驗中標準反應體系的分配過程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與目標序列有競爭性作用的背景序列濃度。
本揭露亦可藉由即時定量PCR技術作為非完整重組的定量檢測方法。「即時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又稱為qPCR,涉及特異性的螢光探針(TaqMan probe)和引子的使用,其中該引子用於進行PCR擴增,螢光探針則提高特異性,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來偵測 並記錄螢光變化。PCR產物隨著PCR循環數呈正相關增加,經由光學系統可即時偵測PCR產物的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揭露的特點及功效,但非用於限制本揭露的範圍。
實施例
研究方法與材料:
(一)T細胞淋巴瘤患者檢體的RNA核酸萃取
原始檢體種類:血液(含ACD(acid-citrate-dextrose)抗凝劑)、骨髓(含K2EDTA抗凝劑)、組織(FFPE)。
檢體量:血液8至10毫升(mL)、骨髓3至5毫升、組織(FFPE 3-5片,5uM/片)。
萃取RNA試劑套組為QIAamp RNA Blood Mini(QIAGEN),藉此萃取血液、組織與細胞中的RNA。萃取方法為利用離心方式使總RNA選擇性附著在二氧化矽基薄膜(silica-based membrane),再以高鹽緩衝系統(high-salt buffering system)使具有超過200個鹼基的RNA附著在薄膜上,而少於200個鹼基的5.8S RNA、5S RNA、tRNA則皆會被去除。此萃取方式無須傳統有毒物質(例如酚、氯仿等)的處理步驟,另包含變性步驟使白血球溶解,並避免核糖核酸水解酶(RNase)活化,以保留完整的RNA。該試劑套組可避免血紅素污染並移除肝素(heparin)抗凝劑干擾,所萃取的RNA可以繼續進行反轉錄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cDNA合成等後續實驗。
(二)RNA反轉錄cDNA
原始檢體種類:自骨髓、血液、組織萃取的RNA。
檢體量:濃度500ng RNA轉cDNA。
將經萃取的RNA利用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反轉錄為cDNA,再以獲得的cDNA進行後續PCR擴增作用。
(三)RACE方法結合次世代定序技術
如圖2所示,經萃取的總RNA以T細胞受體恆定區(constant region,C)的特異性引子反轉錄為cDNA,接著透過5’端的通用引子(SMARTer oligo)進行擴增。第一次PCR完成後,加入等比例的三種引子(AP1、TCRβ-C1、TCRβ-C2,參見Freeman JD,et al.Profiling the T-cell receptor beta-chain repertoire by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Genome Res.2009 Oct;19(10):1817-24.)進行第二次PCR(巢式PCR,nested PCR)。隨後將第二次的PCR產物(大約520bp)進行次世代定序建庫。用於RACE方法的試劑套組為Clontech SMARTerTM 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詳細的實驗程序可參見Motomura M,et al.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methyltransferase I gene(dmtA)from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rsions of demethylsterigmatocystin to sterigmatocystin and dihydrodemethylsterigmatocystin to dihydrosterigmatocystin in aflatoxin biosynthesis.Appl.Environ.Microbiol.1999 Nov;65(11):4987-94.
(四)以數位PCR技術定量非完整重組片段
採用Clarity數位PCR系統(JN MEDSYS)及管式晶片(chip in tube)技術,其中的特殊晶片劃分有上萬個單獨反應空間(partitions),可藉由Clarity自動裝載器(auto loader)將DNA分佈至每個反應空間,使每個反應空間只含0或1條的DNA。接著使DNA在0.2mL反應管中進行PCR擴增,後續搭配Clarity數位PCR檢測儀(reader)偵測螢光訊號,轉換卜瓦松分布計算後求得拷貝數,達到單分子絕對定量的結果。
於此實驗中,本揭露藉由數位PCR檢測J2-2P~J2-3區段及intD1:C1區段所使用的引子及探針的序列如下表4所示。
表4、檢測J2-2P~J2-3區段及intD1:C1區段的引子及探針序列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17-6
數位PCR的具體反應步驟如下述。
步驟1:依照檢體數目不同,使用乾淨的剪刀剪取適當數量的200μL SnapStrip II PCR反應管。
步驟2:再依照檢體數目不同,依下表5配置PCR反應所需的試劑。
表5、PCR反應試劑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17-7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18-8
步驟3:將所需要的試劑放入1.5mL的試管中。
步驟4:利用渦漩混合器,將上述配置好的PCR反應試劑混合均勻。
步驟5:將以上混合好的PCR反應試劑,以微量離心機(固定轉速6,600rpm)離心5秒。
步驟6:於每個反應空間中加入9μL的PCR反應試劑,再加入待測檢體1.0μL(反轉錄的cDNA),並調整最終體積為15μL。空白對照組加入1μL的無核酸酶水(nuclease-free water)。
步驟7:利用梯度式聚合反應器(thermal cycler),以下列程序條件進行PCR反應:
(1)上蓋溫度設定為105℃,體積為15μL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擴增;
(2)37℃、30分鐘;
(3)95℃、15分鐘;
(4)維持12℃。
步驟8:蓋緊蓋子,將試劑與待測檢體充分混合後離心。
步驟9:取出JN Clarity耗材組的連排管(tube strip)與樣品荷載套組(sample loading kit,包含滑件(slider)與載台(platform)), 打開連排管蓋子確認晶片位置與形狀,將載台放入連排管中,靠緊晶片上緣,裝到自動裝載器上。
步驟10:將滑件置於載台上,按下啟動鍵試推一次,若機器推的過程中有卡住晶片的情況則調整角度後再試一次。將經充分混合的15μL試劑檢體混合液加到滑件的三角處,檢體依照順序加入,按下啟動鍵使試劑檢體混合液均勻分布至晶片上。若載台仍有液體殘留,則再按一次啟動鍵將液體完整推入晶片,並清除管壁的殘留液體。
步驟11:將連排管放入密封增強器(sealing enhancer)進行樣品密封至多2次。
步驟12:每一管加入245μL的密封液(sealing fluid)。
步驟13:蓋上連排管管蓋,清除多餘或滲出的密封液。
步驟14:利用梯度式聚合反應器(VWR Peqlab),以下列程序條件進行PCR反應:
(1)上蓋溫度設定為90℃;
(2)95℃、5分鐘,反應進行1次;
(3)95℃、50秒與58℃、90秒,反應進行50個循環;
(4)70℃、5分鐘;
(5)維持70℃,2小時內進行判讀。
步驟15:PCR結束後,以拭鏡紙與酒精將連排管管壁擦拭乾淨,並放入Clarity檢測儀的觀測夾具(viewing jig),確認晶片有完整浸泡於密封液中,扣緊上蓋並加入6mL滅菌水,移除管壁上多餘氣泡。
步驟16:開啟Clarity軟體並連線檢測儀,設定實驗參數。
步驟17:將觀測夾具放入檢測儀,並按下RUN鍵。
步驟18:結果判定(含數據計算、結果判讀或可報告範圍):
(1)陽性反應:Dye1設定為J2-3C(FAM螢光),Dye2設定為J2-2P(HEX螢光),陽性率計算方法為(Dye2 DNA Copies/Dye1 DNA Copies)×100%,可計算出T細胞受體核苷酸非完整重組的比例。
(2)陰性反應:螢光訊號需小於5顆以下,則該次實驗可允收。
實施例1:T細胞受體核苷酸非完整重組於健康個體與淋巴瘤患者中的表現
如圖3所示,透過TCRβ的RACE定序,可以發現21位健康個體和2位淋巴瘤患者(I11a and I13)周邊血液細胞與一位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細胞(I11b)中TCRβ的RACE定序都有非完整重組的TCR序列(non-completely recombined sequences),而其中J2-2P基因型佔非完整重組序列之多數。在非完整重組的序列中,J2-2P之型別的佔比最大,在健康人中占所有非完整重組序列的22.9%~71.0%。J2-2P基因型在全部序列與非完整重組序列中的比例在I11淋巴瘤患者之血液與骨髓細胞是最高的。重要的是,其中一位確診淋巴瘤患者之骨髓細胞可鑑定出高比例之非完整重組序列(88.2%),其中J2-2P基因型在非完整重組序列中的比例(80%)也是最高的。
如圖4所示,相較於BIOMED-2檢測方法,臨床確診淋巴瘤患者I11於治療前與治療後均鑑定出有高比例的J2-2P~J2-3區段(>50%),然其BIOMED-2單株性評估卻為陰性(圖4)。
為進一步驗證非完整重組與T細胞淋巴瘤的相關性,細胞株的RT-PCR顯示J2-2P型別僅表現於T細胞株,並不表現於B細胞或其他實體腫瘤細胞株,顯示其具有T細胞專一性(圖5)。J2-2P~J2-3序列只表現於正常人周邊血液的T細胞株(Mononuclear cells)與T細胞相關的細胞 株,包括:Jurkat(Acute T cell leukemia),H9(T cell lymphoma),MOLT-4(T lymphoblast;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nd(健康人的T cell)。J2-2P~J2-3序列不表現於:(1)正常人周邊血液的B細胞(2)非T淋巴瘤類的細胞株Bjab(Burkitt lymphoma)、白血病細胞株:K562(CML;bcr-abl)、RS4;11(ALL;KMT2A-AFF1)、RE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NB4(APL)、HL-60(APL)。(3)以及實體腫瘤細胞株:A549(lung)、MKN45(Gastric adenocarcinoma)等。
另一方面,圖6為骨髓細胞J2-2P及J2-3區段序列經數位PCR定量的結果。21位淋巴瘤患者(TCL)之骨髓細胞與11位健康對照組(healthy control)的血液細胞中J2-2P基因型(左)與intD1基因型(右)相對J2-3基因型的表現量比值。21位淋巴瘤患者(TCL)之骨髓細胞與11位健康對照組(healthy control)的血液細胞中J2-2P基因型(左)(34.2比8.7;Wilcoxon p=0.0039)與intD1基因型(右)(148.3比21.1;Wilcoxon p=0.00014)相對J2-3基因型的表現量比值。顯示非完整重組比值具有作為T細胞淋巴瘤生物標記的潛力。
表6、健康個體與T細胞淋巴瘤患者中J2-2P/J2-3及intD1/J2-3的比值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1-9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2-10
又一方面,圖7為J2-2P基因型(左)與intD1基因型(右)相對J2-3基因型表現量在6位淋巴瘤患者(包括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淋巴瘤、周邊T細胞淋巴瘤、成熟T細胞淋巴瘤及結節外NK/T細胞淋巴瘤)與1位非淋巴瘤者之組織的比值。
綜合上述結果,申請人發現高比例的J2-2P~J2-3區段及intD1區段等非完整重組可作為T細胞淋巴瘤診斷的輔助標記,用以提升T細胞淋巴瘤的偵測率。
實施例2:以桑格定序法(Sanger sequencing)確認健康個體周邊血細胞中具有J2-2P~J2-3區段序列(圖8)
針對健康個體周邊血細胞的cDNA序列,使用J2-2P基因的5’端引子(A引子,SEQ ID NO:21)與TCRβ C2區引子(B引子,SEQ ID NO:22)進行擴增及定序(圖8),證實健康個體中亦存在非常規的J2-2P~J2-3區段序列,表示其並非次世代定序的假象(artifacts)。
A引子:5’-ACCCTGTTCTTAGGGGAGTG-3’
B引子:5’-CACAGCGGCCGCGGGTGGGAACACGTTTTTCAGGT-3’
上述J2-2P~J2-3區段序列包含J2-2P外顯子(exon)、未裁剪的J2-2P內含子(105bp)、J2-3外顯子及TCRβ C2外顯子。正常的VDJ重組會經過裁剪序列(去除內含子)的過程,以J2-3為例,J2-3外顯子到TCRβ C2外顯子中間的內含子(102bp)已經過裁剪。
實施例3:J2-2P~J2-3區段序列表現於T細胞株
本實施例藉由數位PCR技術偵測J2-2P~J2-3區段序列分別於T細胞株及B細胞株中的表現。進行檢測的細胞株如下所列:健康人類CD4+ T細胞、Jurkat細胞株(人類T細胞淋巴瘤)、H9細胞株(皮膚T細胞淋巴瘤)、Mol-4細胞株(人類急性T細胞淋巴瘤)、Bjab細胞株(勃奇氏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K562細胞株(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具有bcr-abl基因)、RS4;11細胞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具有KMT2A-AFF1基因)、REH細胞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NB4細胞株(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HL-60細胞株(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以及實體腫瘤細胞株,包括A549細胞株(肺癌)、MKN45細胞株(胃癌)及G2細胞株(肝癌),其中健康人類CD4+ T細胞是藉由STEMCELL Technologies公司的CD4+磁珠收集健康者的周邊血中的CD4+ T細胞,其純度達99.9%。
如圖5所示,健康人類T細胞中J2-2P拷貝數佔J2-2P與J2-3拷貝數總和的不到5%。相較的下,Jurkat、H9、Mol-4等T細胞株中J2-2P拷貝數佔J2-2P與J2-3拷貝數總和的約為20%至40%,分別顯示REH、Bjab、NB4、HL-60、K562、RS4;11等B細胞株以及A549、MKN45、G2細胞等實體腫瘤細胞株透過數位PCR確認J2-2P~J2-3區段序列的表現結果。由此等實驗結果發現J2-2P~J2-3區段序列只在T細胞表現,其並不在B細胞或實體腫瘤細胞中表現。
實施例4:J2-2P~J2-3區段序列表現於T細胞株和健康個體
於本實施例中,先以STEMCELL Technologies公司的CD4+磁珠收集健康人類周邊血細胞中的CD4+ T細胞,所獲得的CD4+ T細胞純度達99.9%。健康人類的CD4+ T細胞的TCR區域進行定序。由定序結果可發現CD4+ T細胞中都有J2-2P~J2-3區段序列,且該些J2-2P~J2-3區段序列包含J2-2P(45bp)-內含子(105bp)-J2-3(48bp),如圖9所示。
實施例5:藉由數位PCR絕對定量技術偵測J2-2P~J2-3區段序列
本實施例中採用管式晶片技術,其中0.2mL反應管中鑲嵌有其上含有20,000個反應空間的晶片,並藉由自動裝載器將DNA樣品塗抹於每個空間,使空間只含0或1條的DNA,並進行PCR擴增。進行數位PCR的反應試劑(每15μL)是由下列各成分及其含量充分混合而得:2×主混合液7.5μL、10μM PCR引子2μL、10μM PCR探針0.5μL、20×JN溶液0.75μL、水3.25μL及cDNA 1μL(濃度500ng RNA轉cDNA),再由上述經充分混合的反應試劑中取出15μL加至反應管中,後續以Clarity數位PCR進行數位PCR擴增,偵測螢光訊號並轉換卜瓦松分布計算,求得拷貝數,達到絕對定量的結果。
圖10顯示本揭露其中一個淋巴瘤病患組織試驗樣本經數位PCR擴增後進行定量的結果,其中J2-2P序列經數位PCR定量後得到9972顆訊號,換算後每微升中有4579.9個拷貝;J2-3序列經數位PCR定量後得到9742顆訊號,換算後每微升中有2754.7個拷貝。經計算後可以得到 該樣本中J2-2P拷貝數相較於J2-3拷貝數的百分比:J2-2P(%)=J2-2P/J2-3=(4579.9/2754.7)x100=166%。
綜上可知,健康人類周邊血細胞的cDNA中均可測得J2-2P~J2-3區段序列,證實此非完整重組亦存在於健康個體中而並非次世代定序的假象。此外,針對各種細胞株的數位PCR結果顯示J2-2P~J2-3區段序列僅表現於T細胞株,並不表現於B細胞或其他實體腫瘤細胞株,顯示其具有T細胞專一性。進一步地,藉由定序可確認J2-2P~J2-3區段序列,並藉由絕對定量PCR方式驗證其佔比,結果顯示由T細胞株(Jurkat、H9)和健康個體(以CD4+磁珠自周邊血細胞收集)的cDNA中都可發現J2-2P~J2-3區段序列,且其序列內容相同。
藉由數位PCR檢測J2-2P~J2-3區段序列,利用引子與探針更精準定量J2-2P~J2-3區段的表現,上述結果J2-2P~J2-3區段序列是真實存在且具有T細胞專一性。另比較健康個體與T細胞淋巴瘤患者中非完整重組的表現,發現T細胞淋巴瘤患者中的J2-2P/J2-3和intD1/J2-3的比值皆遠高於健康個體,且其中包括BIOMED-2單株性評估為陰性的患者。
因此,本揭露提供檢測T細胞淋巴瘤的生物標記,可有效用於診斷T細胞淋巴瘤。鑑於BIOMED-2單株性評估的臨床偽陰性,本揭露的方法有利於成為替代的分析檢測,亦可搭配BIOMED-2評估成為完整的檢測平台,輔助T細胞淋巴瘤的診斷及後續治療。
上述實施例用以例示性說明本揭露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揭露。任何熟習此項技藝的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揭露的範圍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揭露的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10> 國立成功大學
<120>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130>
<160> 2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44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1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6-11
<210> 2
<211> 282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2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6-12
<210> 3
<211> 153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3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7-13
<210> 4
<211> 104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4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7-14
<210> 5
<211> 198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5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7-15
<210> 6
<211> 127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6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8-16
<210> 7
<400> 7
000
<210> 8
<211> 65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8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8-17
<210> 9
<211> 49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9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8-18
<210> 10
<211> 11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10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8-19
<210> 11
<211> 26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11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9-20
<210> 12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12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9-21
<210> 13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13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9-22
<210> 14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14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29-23
<210> 15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15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0-24
<210> 16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16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0-25
<210> 17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17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0-26
<210> 18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5’端以HEX(Hexachloro-fluorescein)螢光標記的探針
<400> 18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1-27
<210> 19
<211> 2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5’端以FAM螢光標記的探針
<400> 19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1-28
<210> 20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5’端以FAM螢光標記的探針
<400> 20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1-29
<210> 2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21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1-30
<210> 22
<211> 3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引子
<400> 22
Figure 111121689-A0101-12-0032-31

Claims (3)

  1. 一種診斷個體中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包括:提供該個體的生物樣本;檢測該生物樣本中的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中第一靶序列、第二靶序列、以及參考序列的表現量;比較該第一靶序列的表現量與該參考序列的表現量之比值,或該第二靶序列的表現量與該參考序列的表現量之比值,以診斷該個體患有T細胞淋巴瘤;其中,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係位於T細胞受體基因的外顯子上游非編碼區段區域,且該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包括下列所組成群組中的至少一者:J基因內含子序列、pseudogene(假性外顯子)、D基因上游內含子序列及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以及其中,該第一靶序列為J2-2P基因序列(SEQ ID NO:8),該第二靶序列為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SEQ ID NO:6),以及該參考序列為J2-3基因序列(SEQ ID NO:9);其中,該J2-2P基因的表現量與該J2-3基因的表現量的比值大於15%時,或該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的表現量與J2-3基因的表現量的比值大於50%時,表示該個體患有T細胞淋巴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進行至少一種額外的程序用於診斷該T細胞淋巴瘤,其中,該額外程序為藉由流式細胞儀分辨細胞標記、病理切片、免疫化學染色或BIOMED-2多重PCR檢測。
  3. 一種用於診斷個體中T細胞淋巴瘤的套組,包括用於檢測第一靶序列的第一引子對及探針,以及用於檢測第二靶序列的第二引子對及探針,以及用於檢測參考序列的參考引子對及探針,其中,該第一靶序列與該第二靶序列位於該個體的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 中;其中,該第一靶序列為J2-2P基因序列(SEQ ID NO:8),該第二靶序列為D1基因前的基因間片段序列(SEQ ID NO:6),以及該參考序列為J2-3基因序列(SEQ ID NO:9)。
TW111121689A 2022-06-10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TWI837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1689A TWI837699B (zh) 2022-06-10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1689A TWI837699B (zh) 2022-06-10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803A TW202348803A (zh) 2023-12-16
TWI837699B true TWI837699B (zh) 2024-04-01

Family

I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Hodges, Elizabeth, et al., "T-cell receptor molecular diagnosis of T-cell lymphoma.", Lymphoma: Methods and Protocols, 2005, page 197-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m 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gene fusions in 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s by anchored multiplex PCR–based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CN105189783B (zh) 鉴定生物样品中定量细胞组成的方法
JP7000658B2 (ja) 肝臓病変を評価する方法
US8394582B2 (en) Identification of fetal DNA and fetal cell markers in maternal plasma or serum
WO2015083121A1 (en) Method and kit for determining the genome integrity and/or the quality of a library of dna sequences obtained by deterministic restriction site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TWI837699B (zh)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US20210285057A1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breast cancer cell existence ratio
Beck et al. Molecular/cytogenetic education for hematopathology fellows: A recommended curriculum from the society for hematopathology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
Yan et al. Trisomy 8 and monosomy 7 detected in bone marrow using primed in situ label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conventional cytogenetic analyses.: A study of 54 cases with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WO2023236189A1 (zh) 利用非完整重组的t细胞受体核苷酸序列诊断t细胞淋巴瘤的方法及试剂盒
JP2013535688A (ja) 肝移植における寛容性の診断及び/又は予後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キット
TW202348803A (zh) 利用非完整重組的t細胞受體核苷酸序列診斷t細胞淋巴瘤的方法及套組
KR102294939B1 (ko) Lats1 유전자 변이 마커 기반의 근위축성 측삭경화증의 진단방법
KR101352470B1 (ko) 인간 백혈구 항원 b27과 b51 유전자형 진단을 위한 프라이머 및 프로브, 이를 이용한 검사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검사 키트
KR100868883B1 (ko) 신경모세포종 세포의 검출
US7255993B1 (en) Detection of mutational frequency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17510304A (ja) 前癌性結腸直腸ポリープおよび結腸直腸癌を特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キット
CN116891899B (zh) 一种基因标志物组合、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06755426A (zh) Ifi27在制备诊断布加综合征产品中的用途
JP2010261920A (ja) 2型糖尿病診断剤
Madalese et al. CBU Posttransplant Chimerism Analysis Using ChimerMarker™
Soltani et al. Pot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abnormal pyroptosis genes expression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A primary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CN106435009B (zh) Tubb2a作为血液诊断标志物的用途
CN115961044A (zh) 一种荧光pcr技术筛查和鉴定irf4重排相关融合基因的引物及探针、组合物和方法
CN113684261A (zh) 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znf384基因重排的引物和探针及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