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149B -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149B
TWI835149B TW111119966A TW111119966A TWI835149B TW I835149 B TWI835149 B TW I835149B TW 111119966 A TW111119966 A TW 111119966A TW 111119966 A TW111119966 A TW 111119966A TW I835149 B TWI835149 B TW I8351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d particle
electron
sample
array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3664A (zh
Inventor
蘇斯特 尤根 凡
羅伊 拉蒙 文斯特拉
厄文 保羅 史莫克曼
薩芬 湯姆 凡
艾爾伯圖斯 維克 傑拉杜斯 馬格努斯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2117823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4102535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3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3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1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01J37/12Lenses electrosta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6Electron sources; Electron guns
    • H01J37/073Electron guns using field emission, photo emission, or secondary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63Electron sources
    • H01J2237/06325Cold-cathode sources
    • H01J2237/06341Field emission
    • H01J2237/0635Multiple source, e.g. comb or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8Secondary particle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13Scanning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H01J2237/2817Pattern insp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30Electron or ion beam tube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 H01J2237/317Processing objects on a microscale
    • H01J2237/3175Lithography
    • H01J2237/31774Multi-bea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帶電粒子源,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源包含於一源陣列中;一物鏡,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之一靜電電極;及一偵測器,其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該偵測器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該物鏡為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最順流方向元件,其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的該帶電粒子束。

Description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本文中所提供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帶電粒子束設備及使用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方法。
在製造半導體積體電路(IC)晶片時,由於例如光學效應及偶然粒子所導致的非所需圖案缺陷在製造程序期間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基板(亦即,晶圓)或光罩上,藉此降低了良率。因此,監視不當圖案缺陷之範圍為IC晶片之製造中之重要程序。更一般而言,基板或其他物件/材料之表面的檢測及/或量測為在其製造期間及/或之後的重要程序。
具有帶電粒子束之圖案檢測工具已用於檢測物件,例如偵測圖案缺陷。此等工具通常使用電子顯微法技術,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在SEM中,運用最終減速步驟定向相對高能量下之電子的初級電子束以便以相對低的著陸能量著陸於樣本上。電子束聚焦為樣本上之探測光點。探測光點處之材料結構與來自電子束之著陸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自表面發射電子,諸如次級電子、反向散射電子或歐傑(Auger)電子。可自樣本之材料結構發射所產生之次級電子。藉由使呈探測光點形式之初級電子束掃描橫越在樣本表面,可跨樣本之表面發射次級電子。藉由收集自樣本表面之此等發射之次級電子,有可能獲得表示樣本之表面之材料結構的特性之影像。
圖案檢測工具具備電子束之源。此源之特徵在於發射電子束的發射器。大體上需要改良電子束之源的減小亮度、總電流及電流穩定性之組合。
本發明之一個目標為改良電子束之減小亮度、總電流及電流穩定性之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配置於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中,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及較佳地,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為一靜電物鏡,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
現將詳細參考例示性實施例,其實例說明於附圖中。以下描述參考附圖,其中除非另外表示,否則不同圖式中之相同編號表示相同或相似元件。在以下例示性實施例描述中闡述的實施並不表示符合本發明之所有實施。實情為,其僅為符合關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舉的本發明之態樣的設備及方法之實例。
可藉由顯著增加IC晶片上之電路組件(諸如電晶體、電容器、二極體等)之填集密度來實現電子裝置之增強之計算能力,其減小裝置之實體大小。此已藉由提高之解析度來實現,從而使得能夠製作更小之結構。舉例而言,智慧型電話之IC晶片(其為拇指甲大小且在2019年或比2019年稍早可得到)可包括超過20億個電晶體,每一電晶體之大小小於人類毛髮之1/1000。因此,半導體IC製造係具有數百個個別步驟之複雜且耗時程序並不出人意料。甚至一個步驟中之錯誤亦有可能顯著影響最終產品之功能。僅一個「致命缺陷」可造成裝置故障。製造程序之目標為改良程序之總良率。舉例而言,為獲得50步驟程序(其中步驟可指示形成於晶圓上之層的數目)之75%良率,每一個別步驟之良率必須高於99.4%。若一個別步驟具有95%之良率,則總程序良率將低達7%。
當在IC晶片製造設施中需要高程序良率時,亦必需維持高基板(亦即,晶圓)產出量,該高基板產出量經定義為每小時處理之基板之數目。高程序良率及高基板產出量可受到缺陷之存在影響。若需要操作員干預來檢查缺陷,則尤其如此。因此,藉由檢測工具(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之微米級、奈米級及子奈米級缺陷之高產出量偵測及識別對於維持高良率及低成本係至關重要的。
SEM包含掃描裝置及偵測器設備。掃描裝置包含:照明設備,其包含用於產生初級電子之電子源;及投射設備,其用於運用一或多個聚焦的初級電子束來掃描樣本,諸如基板。至少照明設備或照明系統及投射設備或投射系統可統稱為電子光學系統或設備。初級電子與樣本相互作用,且產生信號電子。偵測設備在掃描樣本時捕捉來自樣本之信號電子,使得SEM可產生樣本之經掃描區域的影像。對於高產出量檢測,一些檢測設備使用初級電子之多個聚焦射束,亦即,多射束。多射束之組成射束可被稱作子射束或細射束。多射束可同時掃描樣本之不同部分。多射束檢測設備因此可以比單射束檢測設備高得多的速度檢測樣本。
以下諸圖係示意性的。因此出於清楚起見,誇示圖式中之組件之相對尺寸。在以下圖式描述內,相同或類似參考數字係指相同或類似組件或實體,且僅描述關於個別實施例之差異。雖然本說明書及圖式係針對電子光學設備,但應瞭解,實施例並不用以將本發明限制為特定帶電粒子。因此,貫穿本發明文件對電子之參考可被認為對帶電粒子之一般參考,其中帶電粒子未必為電子。
現在參看圖1,其為說明例示性電子束檢測設備100之示意圖。圖1之電子束檢測設備100包括主腔室10、裝載鎖定腔室20、電子束設備40 (其可被稱作電子束工具)、設備前端模組(EFEM) 30及控制器50。電子束設備40位於主腔室10內。
EFEM 30包括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EFEM 30可包括額外裝載埠。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可例如收納含有待檢測之基板(例如,半導體基板或由其他材料製成之基板)或樣本的基板前開式單元匣(FOUP)(基板、晶圓及樣本下文統稱為「樣本」)。EFEM 30中之一或多個機器人臂(圖中未示)將樣本輸送至裝載鎖定腔室20。
裝載鎖定腔室20用於移除樣本周圍之氣體。此產生真空,亦即局部氣體壓力低於周圍環境中之壓力。可將裝載鎖定腔室20連接至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圖中未示),該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移除裝載鎖定腔室20中之氣體粒子。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之操作使得裝載鎖定腔室能夠達到低於大氣壓力之第一壓力。在達到第一壓力之後,一或多個機器人臂(圖中未示)將樣本自裝載鎖定腔室20輸送至主腔室10。將主腔室10連接至主腔室真空泵系統(圖中未示)。主腔室真空泵系統移除主腔室10中之氣體粒子,以使得樣本周圍之壓力達到低於第一壓力的第二壓力。在達到第二壓力之後,將樣本輸送至藉以可檢測樣本之電子束設備40。電子束設備40可為多射束設備。
控制器50以電子方式連接至電子束設備40。控制器50可為經組態以控制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之處理器(諸如電腦)。控制器50亦可包括經組態以執行各種信號及影像處理功能之處理電路。雖然控制器50在圖1中被展示為在包括主腔室10、裝載鎖定腔室20及EFEM 30之結構之外部,但應瞭解,控制器50可為該結構之部分。控制器50可位於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的組成元件中之一者中或其可分佈於組成元件中之至少兩者上方。
現參看圖2,其為說明例示性電子束設備40的示意圖,該例示性電子束設備為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的部分。電子束設備40可包含電子源199、投射設備230、機動載物台209及樣本固持器207。在一實施例中,提供複數個電子源199。電子源199及投射設備230可一起稱為電子光學設備。樣本固持器207由機動載物台209支撐,以便固持用於檢測之樣本208 (例如,基板或光罩)。電子束設備40可進一步包含電子偵測裝置240。
電子源199可包含陰極(圖中未示)及提取器或陽極(圖9中所展示)。電子源199可經組態以自陰極發射電子作為初級電子。藉由提取器及/或陽極提取或加速初級電子以形成包含初級電子之電子束202。
投射設備230可經組態以將電子束202轉換成複數個細射束211、212、213並將每一細射束引導至樣本208上。儘管為簡單起見說明三個細射束,但可能存在數十、數百或數千個細射束。
可將控制器50連接至圖1之電子束檢測設備100的各種部分,諸如源電子源199、電子偵測裝置240、投射設備230及機動載物台209。控制器50可執行各種影像及信號處理功能。控制器50亦可產生各種控制信號以管控電子束檢測設備100 (包括電子束設備40)之操作。
投射設備230可經組態以將細射束211、212及213聚焦至樣本208上以用於檢測且可在樣本208之表面上形成三個探測光點221、222及223。投射設備230可經組態以使細射束211、212及213偏轉,以使探測光點221、222及223橫越樣本208之表面之區段中的個別掃描區域進行掃描。此類掃描可包含藉由電子光學柱中之靜電偏轉器達成之靜電操作,及載物台之移動以使得樣本表面在探測光點下方移動以使得光點掃描樣本表面。回應於子射束211、212及213或探測光點221、222及223入射於樣本208上,可包括諸如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之信號粒子的電子可自樣本208產生。次級電子通常具有≤50 eV之電子能。反向散射電子通常具有介於50 eV與細射束211、212及213之著陸能量之間的電子能量。
電子偵測裝置240可經組態以偵測信號電子且產生對應信號,該等對應信號被發送至控制器50或信號處理系統(圖中未示)例如以建構樣本208之對應掃描區域的影像。電子偵測裝置240可併入至投射設備230中或可與該投射設備分離,其中次級光學柱經提供以將信號電子引導至電子偵測裝置240。
控制器50可包含影像處理系統,該影像處理系統包括影像獲取器(圖中未示)及儲存裝置(圖中未示)。舉例而言,控制器50可包含處理器、電腦、伺服器、大型電腦主機、終端機、個人電腦、任何種類之行動計算裝置及其類似者,或其組合。影像獲取器可包含控制器之處理功能之至少部分。因此,影像獲取器可包含至少一或多個處理器。影像獲取器可以通信方式耦接至電子束設備40之電子偵測裝置240,從而准許信號通信,諸如電導體、光纖纜線、攜帶型儲存媒體、IR、藍芽、網際網路、無線網絡、無線電等或其組合。影像獲取器可自電子偵測裝置240接收信號,可處理該信號中所包含之資料且可根據該資料建構影像。影像獲取器可因此獲取樣本208之影像。影像獲取器亦可執行各種後處理功能,諸如產生輪廓線、疊加指示符於所獲取影像上,及類似者。影像獲取器可經組態以執行對所獲取影像之亮度及對比度等的調整。儲存器可為諸如以下各者之儲存媒體:硬碟、快閃驅動器、雲端儲存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其他類型之電腦可讀記憶體及其類似者。儲存器可與影像獲取器耦接,且可用於保存作為原始影像之經掃描原始影像資料以及後處理影像。
影像獲取器可基於自電子偵測裝置240接收到之成像信號而獲取樣本之一或多個影像。成像信號可對應於用於進行帶電粒子成像之掃描操作。所獲取影像可為包含複數個成像區域之單一影像。單一影像可儲存於儲存器中。單一影像可為可劃分成複數個區之原始影像。區中之每一者可包含含有樣本208之特徵之一個成像區域。所獲取影像可包含在時間週期內經取樣多次的樣本208之單一成像區域的多個影像。可將多個影像儲存於儲存器中。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運用樣本208之同一位置之多個影像來執行影像處理步驟。
控制器50可包括量測電路系統(例如,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以獲得偵測到之帶電粒子(例如信號電子)的分佈。在偵測時間窗期間收集的帶電粒子(例如電子)分佈資料可與入射於樣本表面的細射束211、212及213中之每一者的對應掃描路徑資料組合使用,以重建構受檢測的樣本結構之影像。經重建構影像可用於顯露樣本208之內部或外部結構的各種特徵。經重建構之影像可藉此用於顯露可存在於樣本中之任何缺陷。
控制器50可控制機動載物台209以在樣本208之檢測期間移動樣本208。控制器50可使得機動載物台209能夠至少在樣本檢測期間例如以恆定速度在一掃描方向上(較佳地連續地)移動樣本208。控制器50可控制機動載物台209之移動,使得該控制器取決於各種參數而改變樣本208之移動速度。舉例而言,控制器50可視掃描程序之檢測步驟之特性而定控制載物台速度(包括其方向)。
圖3描繪電子束柱110。電子束柱110可經提供為朝向樣本208投射多電子束之電子束設備的部分;出於彼原因,電子束柱110可被稱作多電子束柱110。電子束設備可包含上文參看圖2所論述的電子束設備40之特徵中的任一者。與每一電子束柱110相關聯的係發射電子112之射束的電子源199。(電子束柱110亦可視為包含電子束源199,但因為源陣列可在與柱分開之模組中,因此此類源可與相關聯柱分開。此源可包含電子發射器。該源發射電子束。與源相關聯之電子束柱朝向樣本對電子束操作,例如投射)。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除電子以外之帶電粒子替代電子。電子源199可以上文參看圖2所描述之方式中的任一者組態。電子源199可包含可經提供的陰極(圖中未示)及提取器或陽極(圖中未示)。電子源199可包含具有減小亮度與總發射電流之間的所需要平衡的高亮度發射器。性質減小亮度考慮所發射電子之能量展開度。在一配置中,存在複數個電子源。電子源199為複數個電子源中之一個源。複數個電子源形成源之陣列且被稱作源陣列。在源陣列中,電子源可經提供於共同基板上。
電子束柱110可包含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 (例如包含具有複數個孔徑之板狀體)。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自藉由電子源199發射的電子112之射束形成子射束。然而,不必提供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柱110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投射單射束。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柱110包含準直器陣列150。準直器陣列150包含複數個準直器。圖3中展示三個準直器。在替代實施例中,每一電子束柱110包含準直器陣列150之單一準直器。當提供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時,準直器陣列150係自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之順流方向。準直器各自經組態以準直各別子射束。準直器陣列150自所發射電子112形成經準直細射束。
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可直接鄰近於準直器陣列150及/或與準直器陣列150整合。準直器陣列150中之準直器中之每一者可為偏轉器且可被稱作準直器偏轉器。
電子束柱110進一步包含包含複數個物鏡之物鏡陣列118。圖3中展示三個物鏡。在替代實施例中,每一電子束柱110包含物鏡陣列118之單一物鏡(其可包含複數個電極)。電子之路徑藉由圖3中之虛線示意性地描繪且可示意性地看到準直器使電子偏轉以使得細射束實質上垂直入射至物鏡上且此後入射至樣本208上。物鏡陣列118之物鏡可在一共同平面中。每一物鏡將經準直子射束投射至樣本208上。自電子源199至每一物鏡之距離經選擇以提供所要縮小率。該準直可減小物鏡處之場曲效應,籍此減小由場曲引起之誤差,諸如像散及聚焦誤差。準直器陣列150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並不在關於聚光透鏡之陣列的中間影像平面中提供。此可增加色像差且藉此增加樣本208上的經照明光點之最小大小。然而,由每一電子源199照明的區域可相對較小,以使得可容許歸因於色像差的經照明光點之最小大小的任何增加。
本文中藉由橢圓形狀陣列示意性地描繪物鏡陣列。每一橢圓形狀表示物鏡陣列中之物鏡中之一者。按照慣例,橢圓形狀用以表示透鏡,類似於光學透鏡中常常採用之雙凸面形式。然而,在諸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彼等帶電粒子配置的帶電粒子配置之上下文中,應理解,物鏡陣列將通常以靜電方式操作且因此可能不需要採用雙凸面形狀之任何實體元件。亦即,物鏡為靜電透鏡。物鏡陣列可為靜電透鏡陣列。物鏡陣列可例如包含至少兩個板,每一板具有複數個孔或孔徑。板中之每一孔的位置對應於另一板中之對應孔的位置。對應孔在使用中操作於多射束中之相同子射束上。
電子束柱110進一步包含偵測器170。偵測器170偵測自樣本208發射之帶電粒子(例如信號電子)。偵測器170經提供於自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之順流方向的一平面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中所例示,偵測器170經定位於電子束柱110之最順流方向表面(例如面向使用中之樣本208)中。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11及圖12中所例示及下文所論述,偵測器定位於自物鏡陣列118之逆流方向或物鏡陣列118之至少一個電極的逆流方向的平面中。在所論述實例中,偵測器170經定位於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之順流方向表面中。
在一實施例中,偵測器170包含與物鏡陣列118之物鏡中之一或多者的底部電極整合的CMOS晶片偵測器。偵測器170可以上文針對電子偵測裝置240所描述的方式中之任一者而組態。偵測器170可例如產生經發送至如上文參看圖1及圖2所描述之控制器50或信號處理系統的信號,例如以建構藉由多射束柱110掃描的樣本208之區域之影像或執行其他後處理。
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準直器陣列150中之每一準直器直接鄰近於物鏡陣列118中之物鏡中之一者。準直器可與物鏡直接接觸或與物鏡間隔開一小距離(之間提供有或沒有任何其他元件)。藉由直接鄰近於物鏡,準直器及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 (其可為沿著自電子源199起之射束路徑的第一陣列元件)可比替代配置中更接近於樣本208,在該等替代配置中準直器陣列在例如與聚光透鏡陣列相關聯之中間影像平面中在更遠逆流方向上提供。準直器陣列150及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因此比接近於電子源199更接近於物鏡及/或樣本208。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與物鏡之間的距離理想地比自電子源199至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之距離小得多,較佳地約小10倍。
以此方式接近於樣本208提供準直器陣列150簡化了對於帶電粒子光學件在準直器陣列150之逆流方向的要求。對校正器確保具有良好對準之子射束進入準直器及/或物鏡的需求例如不太嚴格(此係由於子射束直接在準直器及/或物鏡之逆流方向形成,因此經固有地良好對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中所例示,電子束柱110經組態以使得電子自電子源199傳播至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而不傳遞通過任一透鏡陣列或偏轉器陣列。避免任一透鏡或偏轉器陣列元件在準直器陣列150之逆流方向可意謂來自電子源199之較小比例電子係經由物鏡導引,但對於在物鏡之逆流方向的電子光學件,及對於用以校正此類光學件中之缺陷的校正器的要求得以減小。
在替代實施例中,省去準直器陣列150。省去準直器陣列150簡化整體配置且可允許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更接近於物鏡陣列定位,及/或與物鏡陣列整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使用多個電子源199增加產出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及圖5中所例示,提供帶電粒子多射束柱陣列。帶電粒子多射束柱陣列可包含複數個本文中所描述的電子束柱110之任何實施例。每一電子束柱110自藉由不同各別電子源199發射之電子形成細射束。每一各別電子源199可為複數個電子源199中之一個源。複數個電子源199之至少一子集可經提供為源陣列。源陣列可包含提供於共同基板上之複數個電子源199。電子束柱110經配置以同時投射至同一樣本208之不同區上。樣本208之增加之區域可藉此經同時處理(例如評估)。為達成電子束柱110之間的小間隔,每一電子束柱110之物鏡陣列118及/或準直器陣列150可使用用於製造微機電系統(MEMS)之技術或藉由使用CMOS技術來製造。電子束柱110可彼此鄰近而配置以便將電子子射束投射至樣本208之相鄰區上。原則上可使用任何數目個電子束柱110。較佳地,電子束柱110之數目介於9至10,000之範圍內。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柱110係以矩形陣列配置,如圖5中示意性地描繪。在一替代實施例中,電子束柱110係以六邊形陣列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束柱110係以不規則陣列或以具有除矩形或六邊形之外之幾何形狀的規則陣列提供。當參考單一電子束柱110時,多射束柱陣列之每一電子束柱110可以本文中所描述的方式中之任一者組態。
每一電子束柱110之子射束可橫越其中置放樣本208的物件平面之各別個別掃描區域掃描。亦即,樣本表面經曝光至每一子射束之射束光點。藉由每一射束光點曝光的樣本表面可被稱作可定址區域。柱陣列之所有子射束的可定址區域可被統稱為陣列可定址區域。陣列可定址區域並非連續的,此係由於子射束之掃描範圍小於物鏡118的節距。樣本208之連續區可藉由在掃描方向上在物件平面中機械地掃描樣本208來掃描。樣本208之機械掃描可為曲折或步進掃描類型移動。在一實施例中,樣本208之機械掃描為連續固定速度掃描。
可定址區域可為圓形或多邊形區。區為最小的形狀,使得該區涵蓋可定址區域。藉由相鄰電子束柱110定址的區在置放於物件平面中時在樣本208上為相鄰的。相鄰區不必對接。電子束柱110可經配置以覆蓋樣本208的至少一部分至全部。區可經隔開,使得完整部分可藉由電子束柱110投射於上面。載物台可相對於電子束柱110移動,使得與電子束柱110相關聯的區在無重疊情況下覆蓋樣本208之完整部分。電子束柱110之佔據面積(亦即,電子束柱110至物件平面上的投射)通常大於電子束柱110投射子射束所在的區。
在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如圖3及圖4之具體實例中所例示,電子束柱110可包含經組態以減小入射至上樣本208的子射束中之一或多個像差的一或多個像差校正器126。像差校正器126之至少一子集中之每一者可與物鏡陣列118中之物鏡中之一或多者或當存在時準直器陣列150中之準直器中之一或多者整合,或直接鄰近於物鏡陣列118中之物鏡中之一或多者或當存在時準直器陣列150中之準直器中之一或多者。像差校正器126可經組態以將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應用於子射束:聚焦校正、場曲校正、像散校正。校正可應用於個別子射束(例如其中每一子射束可能接收一不同校正)或應用於子射束之群組(例如其中每一群組內之子射束全部接收用於至少一種類型校正的相同校正)。群組中之至少一些可各自由全部在同一電子束柱110內的子射束組成。替代地或另外,群組中之至少一些可各自包括在柱陣列中之不同電子束柱110中的子射束。以群組形式應用校正減少對於像差校正器126之佈線要求。像差校正器126可如歐洲專利申請案第20168281.2號中所描述而實施(特此以引用方式且特別併入至用於施加校正至子射束的孔徑總成及射束操縱器單元的揭示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柱陣列包含聚焦校正器。聚集校正器可經組態以施加聚焦校正至每一個別子射束。在其他實施例中,聚焦校正器將群組聚焦校正施加至子射束的複數個群組中的每一者。每一群組聚焦校正對於各別群組之子射束的全部為相同的。聚焦校正可包括Z、Rx及Ry方向上的校正中之任一者或全部。如上文所提及,施加群組中之校正可減小佈線要求。在一些實施例中,聚焦校正器施加不同校正至來自不同電子束柱110的子射束。因此,施加至來自一個電子束柱110之多射束的聚焦校正對於施加至來自同一柱陣列中之不同電子柱110之多射束的聚焦校正可為不同的。聚焦校正器因此能夠校正不同電子束柱110之間的製造或安裝差及/或不同電子束柱110之間的樣本208之表面之高度的差。替代地或另外,聚集校正器可施加不同校正至同一多射束內的不同子射束。因此,聚焦校正器可能能夠提供更精細粒度位準的聚焦校正,藉此校正例如電子束柱110內的製造變化及/或樣本208之表面之高度上的相對小範圍變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聚集校正器包含機械致動器。機械致動器至少部分地藉由聚集調整元件之機械致動而施加群組聚焦校正中一或多者中的每一者。聚焦調整元件之機械致動可施加整個電子束柱110或其僅一部分(例如物鏡陣列118)之傾斜及/或移位。舉例而言,聚焦調整元件可包含物鏡陣列118之一或多個電極,且機械致動器可藉由移動物鏡陣列118之一或多個(例如,全部)電極(例如,朝向或遠離樣本208之表面)來調整焦點。電極可經形成為整合至物鏡總成中的一或多個電極板。電極板可經使用(例如經機械調整)以用不同方式控制不同子射束之焦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掃描偏轉器(圖9中所展示)可與用於使細射束211、212、213在樣本208上方掃描的物鏡中之一或多者整合,或直接鄰近於該等物鏡中之一或多者。在實施例中,掃描偏轉器可如EP2425444A1中所描述而使用(特此以全文引用方式且特別併入至孔徑陣列作為掃描偏轉器之使用的揭示內容)。
像差校正器126可為如EP2702595A1中所揭示之基於CMOS之個別可程式化偏轉器或如EP2715768A2中所揭示之多極偏轉器陣列,該EP2702595A1及該EP2715768A2之兩個文獻中的細射束操控器之描述特此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在一實施例中,像差校正器126包含經組態以減小場曲之場曲校正器。在一實施例中,場曲校正器與物鏡中之一或多者整合,或直接鄰近於物鏡中之一或多者。在一實施例中,場曲校正器包含被動式校正器。被動式校正器可例如藉由使物鏡之孔徑的直徑及/或橢圓率發生變化來實施。被動式校正器可例如如EP2575143A1中所描述來實施,該EP2575143A1特此係以引用方式特別併入至用以校正像散之孔徑圖案之所揭示使用。被動式校正器之被動本質係合乎需要的,此係因為其意謂不需要控制電壓。在被動式校正器藉由使物鏡之孔徑的直徑及/或橢圓率發生變化來實施的實施例中,被動式校正器提供並不需要任何額外元件,諸如額外透鏡元件的其他合乎需要的特徵。關於被動式校正器之挑戰在於其係固定的,因此需要預先謹慎地計算所需校正。另外或替代地,在一實施例中,場曲校正器包含主動式校正器。主動式校正器可以可控制方式校正帶電粒子之路徑以提供校正。主動式校正器可具有:用於橫越光束陣列之帶電粒子束路徑之線的電極,其對該線中之全部子射束進行操作;與每一射束路徑相關聯之電極;或每一射束路徑可具有圍繞射束路徑之電極陣列。電極可係可個別定址且可藉助於CMOS電路系統而控制。藉由每一主動式校正器施加之校正可藉由控制主動式校正器之一或多個電極中每一者的電位來控制。在一實施例中,被動式校正器施加粗略校正,且主動式校正器施加較精細及/或可調諧校正。
在圖6及圖7中描繪物鏡陣列118及偵測器170之另一實施例。物鏡陣列118及偵測器170之此組態可與本文所論述之多射束柱110及/或多射束柱陣列中的任一者組合使用。在所展示之配置中,物鏡陣列118包含第一電極121及第二電極122。第二電極122介於第一電極121與樣本208之間。第一電極121及第二電極122可各自包含具有界定對應複數個物鏡118之複數個透鏡孔徑的傳導性主體。每一物鏡可由一對對準透鏡孔徑界定,其中透鏡孔徑中之一者藉由第一電極121形成且透鏡孔徑中之一者藉由第二電極122形成。透鏡孔徑可為圓形或非圓形,例如橢圓形。此類形狀孔徑可用於如就用於校正離軸像差之透鏡孔徑之修改而論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的EP申請案第21166214.3號中所描述的子射束中之像差之離軸校正。
每一物鏡可經組態以使子射束縮小達大於10之因數,理想地在50至100或更大之範圍內。電源160施加一第一電位至第一電極121。電源160施加第二電位至第二電極12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電位使得傳遞通過物鏡陣列118之子射束經減速以所要著陸能量入射於樣本208上。第二電位可類似於樣本的電位,例如約50 V以上的正電位。替代地,第二電位可在約+500 V至約+1,500 V之範圍內。第一及/或第二電位可按孔徑發生變化以實現聚焦校正。
為提供具有減速功能之物鏡陣列118,以使得可判定著陸能量,需要改變第二電極及樣本208之電位。為了使電子減速,相較於第一電極,使得第二電極具有更負電位。當選擇最低著陸能量時,最高靜電場強度產生。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之間的距離、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之間的最低著陸能量及最大電位差經選擇,使得所得場強度為可接受的。對於較高著陸能量,靜電場變得更低(在相同長度上減速較少)。
由於電子源199與物鏡陣列118之間的電子光學組態保持相同,因此射束電流隨著陸能量改變而保持不變。改變著陸能量可影響解析度以改良解析度或減小解析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及圖7中所例示,電子束柱110進一步包含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在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中界定自物鏡陣列118之順流方向的複數個孔徑124。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因此可在物鏡陣列118之順流方向。孔徑124中之每一者與對應物鏡對準。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之孔徑124中之每一者因此具有物鏡陣列118中之對應物鏡。對準使得來自物鏡之電子子射束的一部分可傳遞通過孔徑124並照射至樣本208上。每一孔徑124經進一步組態以僅僅允許自物鏡入射至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上的電子子射束之所選擇部分(例如中心部分)傳遞通過孔徑124。孔徑124可例如具有小於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中的對應孔徑之橫截面積或入射至物鏡陣列118上的對應子射束之橫截面積的橫截面積。順流方向孔徑陣列之孔徑因此與經界定於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及/或物鏡陣列118中的對應孔徑相比可具有較小尺寸(亦即,較小面積及/或較小直徑及/或較小其他基準尺寸)。
需要提供在偵測器170之逆流方向的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如圖6及圖7中所例示。提供位於偵測器170之逆流方向的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確保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將不會阻擋自樣本208發射之帶電粒子且不會防止該等帶電粒子到達偵測器170。
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因此可用於確保離開物鏡陣列118之物鏡的每一子射束已傳遞通過各別物鏡之中心。此可在不需要複雜對準工序的情況下達成以確保入射至物鏡上之子射束與物鏡良好對準。此外,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之效應將不會受到柱對準動作、源不穩定性或機械不穩定性破壞。
包含經組態以如上文參看圖6及圖7所描述操作的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的配置可在具有自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之順流方向的準直器陣列150 (例如如上文參看例如圖3所論述)的電子束柱110中使用及/或在不具有此準直器陣列150的電子束柱110中使用。
在圖6及圖7之特定實例中,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經展示為與物鏡陣列118之底部電極分開形成的元件。在其他實施例中,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可與物鏡陣列118之底部電極一體地形成(例如藉由執行微影以在基板之相對側上蝕刻掉適合於充當透鏡孔徑及射束阻擋孔徑的空腔)。
在一實施例中,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中之孔徑124經提供為在對應物鏡陣列118之底部電極中之對應透鏡孔徑之至少一部分的順流方向一定距離處,該距離等於或大於透鏡孔徑之直徑,較佳比透鏡孔徑之直徑大至少1.5倍,較佳比透鏡孔徑之直徑大至少2倍。
在圖6及圖7之實例中,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理想地鄰近於底部電極122而定位。其中物鏡陣列118包含多於兩個電極,諸如在單透鏡組態中將需要鄰近於中間電極定位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中間電極具有與子射束能量不同之電位而外部電極具有與子射束能量相同之電位。通常亦需要將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置放於電場較小之區中,較佳置放於實質上無場區中。此情形避免或最小化順流方向孔徑陣列123之存在對所要透鏡化效應之破壞。
圖8至圖10提供關於用於偵測藉由樣本208發射之帶電粒子的偵測器可如何組態之其他細節,特別參考帶電粒子為電子的實例情境。下文論述的配置中之任一者可用以在本文所論述之電子束柱110及/或多射束柱陣列的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實施物鏡陣列118及/或偵測器170。舉例而言,偵測器170可以與下文提及之偵測器模組402及/或502相同之方式來組態。
如圖8至圖10中所例示,物鏡可包含其中底部電極與CMOS晶片偵測器陣列整合的多電極透鏡。多電極透鏡可包含三個電極(如圖8中所例示)、兩個電極,或不同數目個電極。該配置可描述為四個或多於四個為板之透鏡電極。在該等板中的係經界定之孔徑,舉例而言,以孔徑陣列之形式,其與對應射束陣列中之數個射束對準。電極可分組成兩個或多於兩個電極,例如以提供控制電極群組,及目標電極群組。在一配置中,目標電極群組具有至少三個電極(圖8中所展示)且控制電極群組具有至少兩個電極(圖8中未展示)。可存在屬於兩個群組之電極,在此情況下一個表面促進一個群組且相對表面促進另一群組。
偵測器陣列整合至物鏡中替代對用於偵測信號電子的次級柱之需求。CMOS晶片較佳地經定向以面向樣本(此係由於電子光學系統之晶圓與底部之間的較小距離(例如,100 μm))。在實施例中,提供用以捕捉信號電子之捕捉電極。捕捉電極可形成於例如CMOS裝置之金屬層中。捕捉電極可形成物鏡之底部層。捕捉電極可形成CMOS晶片中之底表面。CMOS晶片可為CMOS晶片偵測器。CMOS晶片可經整合至面向物鏡總成之表面的樣本中。捕捉電極為用於偵測信號電子之感測器單元的實例。捕捉電極可形成於其他層中。可藉由矽穿孔將CMOS之功率及控制信號連接至CMOS。為了魯棒性,較佳地,底部電極由兩個元件組成:CMOS晶片及具有孔之被動Si板。該板屏蔽CMOS以免受高電子場之影響。
與面向物鏡(物鏡陣列)之表面的底部或樣本相關聯的感測器單元(偵測器)係有益的,此係由於信號電子可在電子遇到電子光學系統之電子光學元件且變得藉由該電子光學系統之該電子光學元件操控之前被偵測到。有益地,可減少用於偵測發出電子之此樣本所耗費的時間,較佳地使該時間減至最少。
例示性實施例係在圖8中展示,圖8說明在示意性橫截面之物鏡401 (其可被稱作物鏡陣列)。在物鏡401之輸出側(面向樣本208之側)上提供偵測器模組402。圖9為偵測器模組402之底視圖,該偵測器模組包含基板404,在該基板404上提供各自環繞射束孔徑406之複數個捕捉電極405。射束孔徑406足夠大,但不會阻擋初級電子子射束中之任一者。捕捉電極405可視為感測器單元或偵測器之實例,該等感測器單元或偵測器為信號電極並產生一偵測信號(在此情況下,電流)。射束孔徑406可藉由蝕刻穿過基板404來形成。在圖9中所示之配置中,射束孔徑406以矩形陣列形式展示。射束孔徑406亦可以不同方式配置於例如六邊形緊密封裝陣列中。
圖10以橫截面以較大標度描繪偵測器模組402之一部分。捕捉電極405形成偵測器模組402之最底部(亦即,最接近樣本的)表面。在捕捉電極405與矽基板404之主體之間提供邏輯層407。邏輯層407可包括放大器(例如跨阻放大器)、類比/數位轉換器及讀出邏輯。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捕捉電極405存在一個放大器及一個類比/數位轉換器。可使用CMOS製程製造邏輯層407及捕捉電極405,其中捕捉電極405形成最終金屬化層。
佈線層408提供於基板404之背側上且藉由矽穿孔409連接至邏輯層407。矽穿孔409之數目無需與射束孔徑406之數目相同。特定而言,若電極信號在邏輯層407中經數字化,則可僅需要少數矽穿孔來提供資料匯流排。佈線層408可包括控制線、資料線及電力線。應注意,儘管存在射束孔徑406,但仍存在足夠的空間用於所有必要的連接。亦可使用雙極或其他製造技術來製作偵測模組402。印刷電路板及/或其他半導體晶片可提供於偵測器模組402之背側上。
圖11及圖12例示一替代實施例,在該替代實施例中用於偵測自樣本208發射之帶電粒子的偵測器(在此實例中電子偵測裝置240)經定位於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152之順流方向表面中。
將此實例中之電子偵測裝置240遠離最遠離源之物鏡陣列的電極(換言之,遠離物鏡陣列之順流方向電極)置放。在所展示實例中,電子偵測裝置與物鏡501之陣列之上部電極整合或相關聯。可將在操作期間支撐感測器單元503之基板固持在與上部電極相同的電位差下。在此位置中,物鏡501之陣列中的電極比電子偵測裝置240更接近於樣本,或在電子偵測裝置240之順流方向。因此,藉由樣本208發射之信號電子經加速例如至多個kV(或許約28.5 kV)。因此,感測器單元503可包含例如PIN偵測器或閃爍器。此具有在PIN偵測器及閃爍器具有對信號之較大初始放大時不存在顯著的額外雜訊源之優勢。此配置之另一優勢為更易於存取電子偵測裝置240,例如以用於進行功率及信號連接或用於在使用時維修。具有捕捉電極之感測器單元可替代地用於此位置處,但此可能引起更為不良之效能。在圖12中所示之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503經六邊形配置,僅僅作為實例。感測器單元503可以不同方式(例如以長方體網格)配置。
PIN偵測器包含反相偏置的PIN二極體且具有包夾於p摻雜區與n摻雜區之間的內部(極輕度摻雜)半導體區。入射於內部半導體區上之信號電子產生電子-電洞對且允許電流流動,從而產生偵測信號。
閃爍器包含當電子入射於其上時發光之材料。偵測信號係藉由運用攝影機或其他成像裝置對閃爍器進行成像而產生的。
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503經組態以同時偵測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較佳地感測器單元之偵測器在使用中面向樣本。次級電子可區別於反向散射電子。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503可包含用於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之偵測的單獨區。該等區可徑向或沿圓周彼此分隔。
與感測器單元相關聯之射束孔徑504具有比物鏡陣列中之孔徑更小的直徑以增加可用於捕捉由樣本發出之電子的感測器單元之表面。然而,射束孔徑直徑經選擇為使得其准許子射束通過;亦即,射束孔徑504不為射束限制的。射束孔徑504經設計以准許子射束通過而不塑形其橫截面。相同原理適用於與上文參看圖11及圖12所描述的實施例之感測器單元402相關聯之射束孔徑406。
在另一配置中,偵測器可定位於物鏡上方。偵測器可包含以陣列方式配置的感測器單元,其中每一感測器單元與朝向樣本引導之子射束相關聯。感測器單元可各自採用圍繞對應子射束之路徑的環之形式。在另一配置中,偵測器可在韋恩濾光器陣列之逆流方向以將信號電子(來自樣本)分流至對應偵測器元件而不影響朝向樣本引導的子射束之路徑。
在一實施例中,射束校正器陣列145、射束限制孔徑133 (其可以陣列形式存在)及/或偏轉器陣列134及/或物鏡陣列118為可交換模組,其係獨自的或與諸如陣列之其他元件組合。該可交換模組可為可場替換的,即,可由場工程師用新模組調換該模組。在一實施例中,多個可交換模組含於工具內且可在可操作位置與不可操作位置之間調換而不打開電子束設備40。
在一實施例中,可交換模組經組態為可在電子束設備40內替換。在一實施例中,可交換模組經組態為可現場替換的。可現場替換意欲意謂模組可經移除並用相同或不同模組替換同時維持電子束設備40定位於其中的真空。僅對應於模組的電子束設備40之區段經排氣;該區段經排氣以用於待移除及返回或替換之模組。
圖13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電子束設備40之示意圖。該電子束設備40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投射電子束(亦即,電子112之射束)。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設備40包含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電子光學柱111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投射各別電子束。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於柱陣列200中。應注意在此配置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朝向樣本208投射單一射束。如將描述,僅塑形來自發射器之、源之、穿過柱的射束。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包含電子源199。替代地,電子源199可被視為與電子光學柱111分開的元件,其中電子源199為電子光學柱111提供電子。電子源199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發射電子束。如圖13中所展示,電子源199包含於源陣列131中。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199包含發射電子112所藉以的尖端。替代地,電子源199可不具有尖端。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199包含基於半導體之發射器201。源陣列131可包含可為實質上平坦的半導體基板(參見圖15)。半導體基板可與電子光學柱111之一群組共用。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之半導體基板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201包含突崩二極體結構。突崩二極體結構包含摻雜半導體接面之堆疊並自兩個連接件偏置。舉例而言,突崩二極體結構可包含PN接面或PIN接面,突崩二極體結構可包含具有不同帶隙之半導體之堆疊的同質接面或異質接面。在一實施例中,突崩二極體結構包含碳化矽P型基板與在其頂部上之氮化鎵N++層的異質接面。氮化鎵具有較低逸出功(低於約1eV)且因此更多電子可自其逃逸。同時,碳化矽具有高熱傳導性及使其為P型的能力。帶隙結構影響突崩二極體結構之突崩區中之電子能量分佈。作為發射器技術,電子源199可基於突崩電子發射二極體(AEED)。AEED發射器為基於半導體之發射器。AEED可替代地被稱作突崩冷陰極或半導體接面冷陰極。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201係基於接面的。舉例而言,電子發射器201可包含諸如PN接面之二極體接面。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201包含複數個接面。每一接面可為類似半導體或相異半導體的兩個層或區之間的介面。在一實施例中,接面為摻雜材料之間的介面。接面可為兩個或多於兩個材料之間的接面。此接面可為二極體。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201經組態以使得突崩電流產生於垂直於面向樣本208之表面的電子發射器201之二極體內部。一些電子112係在突崩區中經充分供能以克服表面之逸出功並待被發射至真空中。
預期本發明之實施例使得更易於在基板上之源陣列131中製造大量電子源199。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設備40包含比偵測器170之感測器單元503更多數目個電子發射器201。每源具有許多發射器的源之此源陣列具有高冗餘率。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較小。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具有至多2 µm、視情況至多1 µm、視情況至多500 nm、視情況至多200 nm、視情況至多100 nm、視情況至多50 nm、視情況至多20 nm及視情況至多10 nm之直徑。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具有至少5 nm、視情況至少10 nm、視情況至少20 nm、視情況至少50 nm、視情況至少100 nm、視情況至少200 nm、視情況至少500 nm及視情況至少1 µm。此發射器可經設定尺寸為約50 nm且能夠經密集地封裝。小發射器導致較小虛擬源大小及減小亮度之增加。小發射器愈小可減小具有排放電子之表面附近的電子間相互作用,藉此減小所發射電子之間的能量展開度。小發射器可減小局部熱產生及/或增加局部功率耗散。當發射器較小時局部功率耗散可較高,此係由於周圍晶格可較佳使熱流走。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此等材料為半導體且具有適當高帶隙。此等材料可具有高摻雜位準。詳言之,碳化矽可係較佳的,此係由於此材料亦具有高熱傳導性且具有高電擊穿強度。此意謂有可能在材料內部施加高場以加速電子。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199包含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的對應發射器201: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在一實施例中,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或氮化硼形成發射器之表面。電子係自發射器之表面發射。在一實施例中,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中之兩者或大於兩者的組合經一起組合於電子源201中。此類材料允許在較高擊穿電壓/場處的較高(相較於矽)突崩電流。
相較於矽,材料准許在高溫下執行。特定言之,此等材料由於其較高導熱率比矽更有效使局部溫度保持較低。本發明的實施例預期達成發射器之減小亮度與所發射電子之能量展開度的改良之組合。大體而言,當矽用於電子源199時,可存在減小亮度與能量展開度之間的折衷。
電子逃逸需要的能量之量(其可稱作逸出功)可藉由選擇電子發射器201之參數而控制。大體而言,增加之逸出功理想地使能夠逃逸的電子之能量分佈變窄且不合需要地減小真空電流密度及因此減小之亮度。另一方面,減少之逸出功理想地增加真空電流密度且因此增加減小亮度但不合需要地擴大能夠逃逸的電子之能量分佈。
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同時允許高減小亮度及窄能量展開度兩者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之材料具有高熱導率。較高導熱率可有助於提供較高局部電流密度及較高減小亮度。舉例而言,碳化矽具有高熱導率。預期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會使得較容易使電子源199冷卻。然而,在替代實施例中,使用矽替代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中之任一者。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為單一射束柱。電子光學柱111經組態以使得實質上藉由與電子光學柱111相關聯之電子源199發射的到達樣本208之所有電子112包含於單一射束中。藉由電子源199發射之電子束在不分裂或不產生額外射束的情況下到達樣本208。每一電子束對應於電子光學柱111。此簡化每一柱之電子光學件,例如此係由於未產生離軸射束且因此需要較小準直及像差校正。電子光學柱111可稱作微型柱。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如上文所描述以及圖2及圖3中所展示,藉由電子源199發射的電子束分裂成到達樣本208之複數個小射束。
藉由使單一射束由每一柱投射,該射束可遵循柱之電子光學軸。此不同於其中除中心射束之外之全部為離軸,從而導致除中心射束外的全部射束具有一些離軸像差的多電子束柱。此類像差通常係在電子光學件中校正,但此類校正引入電子光學件之額外複雜度,例如需要額外電子光學元件及/或現有電子光學元件之修改以減輕及/或消除像差。另外未被校正之像差可減小產出量。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MEMS技術製造電子光學柱111。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簡化柱111之基於MEMS的電子光學元件。預期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會使得較容易產生基於MEMS的電子光學柱111。舉例而言,可難以生產例如具有校正特徵及額外校正元件之聚光透鏡及準直器偏轉器。藉由提供電子光學柱111作為與其自身電子源199相關聯之單射束柱,較容易且較快將電子光學柱111例如與源、其發射器及其電子光學元件相對於彼此對準並例如藉由避免對具有多個射束路徑柱及其相關像差校正的額外複雜度之需求而增加橫越電子光學柱111之均勻性。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偵測器170。偵測器170可如上文參看圖3、圖6及圖8至圖12所描述。除應注意偵測器可以如下方式定位之外,偵測器170之細節在下文不重複以便簡潔:在物鏡陣列下方;在物鏡陣列內;與相關聯額外電子光學透鏡電極相關聯;及鄰近地在物鏡陣列之逆流方向及/或在柱中之物鏡陣列的逆流方向。
圖15為展示用於具有射束限制孔徑133的單電子光學柱111之源199的複數個電子發射器201的示意圖。應注意源199可包括未描繪之提取器132。舉例而言,電子光學柱111可屬於在圖13或圖14中所展示之類型。圖15中所展示之複數個電子發射器201中的任一者可發射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電子束,例如用於例如電子光學柱111之發射器之一群組。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三個、視情況至少九個、視情況至少16個及視情況至少100個電子發射器201經提供用於電子光學柱111。因此,包含電子發射器201之基板可包含發射器之複數個群組。發射器之每一群組用於不同柱。在一配置中,發射器陣列或發射器201中之單一發射器經操作以發射電子束。對於發射器之一群組,可存在一個提取器;或該提取器可與發射器之該群組相關聯,使得群組之發射器可經選擇以提供經發射電子束。在另一配置中,來自發射器之群組的複數個發射器可經選擇以操作以提供所發射射束。如圖15中所展示,全部電子發射器201靠近或接近於電子光學柱111之軸。在圖15中,軸經展示為點鏈線。軸對應於穿過電子束傳遞通過的電子光學柱111之孔徑之中心的線。
舉例而言,圖15展示具有電子束傳遞通過的孔徑之射束限制孔徑133。射束限制陣列之孔徑經組態以界定經引導至樣本208上的電子束之橫截面。在一實施例中,射束限制孔徑133經組態以選擇待朝向樣本208投射的電子束之橫截面。射束限制孔徑133可經界定於與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共用的板中。在一實施例中,射束限制孔徑133可經界定於與所有電子光學柱111共用的板中。
如圖15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自軸至複數個電子發射器201中之每一者的距離小於由射束限制陣列133界定的電子束之半徑。在一實施例中,自軸至電子光學柱111之每一電子發射器201的距離小於射束孔徑504之半徑的0.1、視情況小於其0.01及視情況小於其0.001。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束有效地同軸。在一實施例中,在具有50 nm之發射器尺寸情況下,實質數目可位於500 nm之束軸之範圍內(例如約一千個發射器);然而,更實際可控制配置將具有約十、五十或一百個發射器。發射器陣列之此配置將實現操作之發射器選擇且指示發射電子束中之任何離軸像差的最小。電子光學柱111為單射束柱的本發明之實施例預期減小(在未防止情況下)促成電子束之離軸像差。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藉由電子束形成的樣本208上之射束光點之位置誤差。
射束限制孔徑133經組態以防止一些電子112到達樣本208。被阻擋的電子112為距電子光學柱111之軸更遠的電子112。在一實施例中,射束限制孔徑133經組態以阻擋經引導至射束限制孔徑133的電子112之至少50%。在一實施例中,射束限制孔徑133經組態以阻擋電子112之至少80%、視情況至少90%及視情況至少95%。射束限制孔徑133經配置成使得電子束之至多50%、視情況至多20%、視情況至多10%及視情況至多5%在射束限制孔徑133之順流方向傳遞。在射束限制孔徑133之順流方向傳遞的電子束之比例可例如藉由選擇射束限制孔徑133之孔徑之直徑而控制。
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達成到達樣本208的電子112之較窄能量展開度。有可能不同電子當其到達樣本208時具有不同量之能量。能量之較窄範圍係所要的。電子具有的能量之數量至少為其需要具有以便自電子發射器201逃逸至真空能量的能量之數量。此能量之數量可稱作逃逸能量。電子之逃逸能量部分依賴於徑向位置,亦即距電子束之中心的距離。射束限制孔徑133經組態以使得大體上居中定位之電子經選擇用於引導至樣本208。藉由僅僅使用電子束之中心,電子112當中的能量之擴散得以減小。通常,射束之中心部分,電子能量趨向於具有極少變異數之一共同值。減小中心部分之大小可進一步減小變異數。
在一實施例中,柱陣列200形成為半導體層之堆疊。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使得更易於按比例增長投射至樣本208上的電子束之數目。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經設定尺寸使得電子源199各自經指派一柱。在源陣列內,電子發射器201橫越樣本208之大部分延伸。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經設定尺寸以使得電子源199橫越樣本之實質上全部而延伸。因此,發射器201橫越樣本之實質上全部而延伸。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至少與當沿著光軸檢視時被檢測的樣本208一樣大。可檢測各種不同大小之樣本208。在一實施例中,樣本208具有300 mm或視情況450 mm之直徑。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具有至少300 mm或至少450 mm之直徑。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源陣列131小於樣本208。舉例而言,源陣列131可經設定尺寸使得電子發射器201橫越樣本208 (或樣本固持器207)之直徑的至少10%、視情況至少20%及視情況至少50%而延伸。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橫越至少約30 mm垂直於軸而延伸。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201橫越至多約50 mm垂直於軸而延伸。
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使得更易於提供按比例調整至整個樣本208之大小或任何其他任意大小及/或形狀的電子束。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199經配置於匹配樣本208之形狀的圖案中。舉例而言,圖案可為大致圓形。源199之間的節距及/或距離對應於柱111之間的節距及/或距離。此節距介於20至500微米、更佳地30至300微米或甚至50至200微米之範圍內。
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包含上面形成電子發射器201的整體基板。在替代實施例中,源陣列131包含彼此鄰近定位的複數個基板。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在垂直於光軸之方向上具有約100 mm之尺寸的複數個基板彼此靠近地置放在具有大於100 mm之尺寸的樣本208上方。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使得更易於同時檢測樣本表面208之較大比例。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增加產出量,亦即減小檢測樣本208 (亦即樣本表面)所需要的時間量。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物鏡。物鏡可包含至少一個靜電電極。在一實施例中,物鏡包含至少兩個電極,例如如上文參看圖6所描述。物鏡可為靜電物鏡。在一實施例中,物鏡包含三個電極。物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引導電子束。物鏡包含於物鏡陣列118中。在一實施例中,物鏡之靜電電極與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共用。在一實施例中,靜電電極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
偵測器170經組態以偵測自樣本208發射之信號電子。在一實施例中,偵測器170係與物鏡陣列118相關聯。偵測器170可鄰近於電子112之射束路徑中之物鏡陣列118。偵測器170可直接在物鏡陣列118之順流方向。在不同實施例中,偵測器可定位於物鏡陣列118之逆流方向。在一實施例中,偵測器170直接與物鏡陣列118相關聯。偵測器170及物鏡陣列118可一起包含於一模組中。在一實施例中,偵測器170及物鏡陣列118彼此整合。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電子束的複數個電子源199。柱陣列200包含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投射藉由源陣列131之電子源199發射的對應各別電子束的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物鏡為經組態以影響朝向樣本208引導之電子束的電子光學柱111之最順流方向元件。物鏡接近樣本208。與物鏡陣列118相關聯之偵測器170可比物鏡在更遠的順流方向。偵測器170偵測自樣本208發射之信號電子。偵測器170經組態以使得朝向樣本208引導之電子束通過不受偵測器170影響的偵測器170之位置。具有與電子光學柱111共用之電極的物鏡沿著電子束之路徑接近樣本208。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物鏡與樣本208之間的距離。偵測器接近於樣本有助於減小藉由柱之射束產生的信號電子與其他柱之偵測器之間的串擾。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源199經組態以產生彼此實質上相同的電子束。有可能在藉由不同電子源201產生的電子束之間可存在某一變化。在一實施例中,源陣列131包含經組態以減小電子束之間的變化的校正器。校正器可係基於CMOS的。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之電子光學件經組態以補償不同電子束之間的變化。
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電子源199與樣本207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由於不需要電子束被分裂(或自分裂產生子射束或細射束),因此需要較小空間在電子源199與樣本208之間裝配電子光學件。電子源199可非常接近於樣本208,亦即若柱投射一多射束且柱自來自對應源之偶然射束產生多個子射束,則比其他方式更靠近。在一實施例中,相較於產生在到達樣本208之前分裂的電子束的電子源,電子源199經組態以產生電子112之較低電流。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電子束內之庫侖交互作用。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需要電子112加速至的電壓。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電子112經加速至若干kV,諸如至多約30 kV、視情況至多約10 kV及視情況至多約5 kV。然而,在替代實施例中電子112經加速至小於1 kV,例如至少約200 V及視情況至少約500 V。在一實施例中,電子112可具有100 eV至10 keV,較佳地300 eV至3 keV之間的著陸能量。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不過度增加電擊穿風險的情況下增加設計自由度。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可被稱作陽極之提取器132。提取器132經組態以增加來自電子源199之發射量。在一實施例中,提取器132介於電子發射器201與樣本208之間。替代地,提取器132可包含於電子源201中。在一實施例中,提取器132包含相反地充電至帶電粒子(例如電子)的電極。在一實施例中,提取器132之電極與電子光學柱111之一群組共用。在一實施例中,提取器132之電極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在一實施例中,提取器132之電極可經同時控制用於複數個或全部電子光學柱111。
如圖13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偏轉器。在一實施例中,偏轉器經組態以使電子束在垂直於電子光學柱111之軸的方向上偏轉。偏轉器可包含於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一群組的偏轉器之偏轉器陣列134中。在一實施例中,偏轉器包含於用於全部電子光學柱111的偏轉器之偏轉器陣列134中。偏轉器陣列134之偏轉器可經控制以準直多柱陣列之不同柱的射束,以使得偏轉器陣列134可稱為準直器陣列。舉例而言,準直器陣列可準直射束以使得射束路徑朝向樣本全部實質上平行。偏轉器陣列可經控制以使射束在一個方向上或在兩個正交方向上橫越樣本表面的一部分進行靜電掃描。
圖14為電子光學柱111之替代柱陣列200之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圖14中所展示之電子光學柱111包含上文關於圖13中所展示之配置所描述之特徵的全部。此等特徵下文未再次描述以便使此說明書更簡潔。如圖14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提供至少一個聚光透鏡之聚光透鏡配置141。聚光透鏡配置141介於電子源199與樣本208之間。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配置141係在物鏡陣列118之逆流方向。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配置141係在偏轉器陣列134之逆流方向。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配置141係在孔徑板135之逆流方向。孔徑板135可不係射束限制性。聚光透鏡配置141之聚光透鏡經組態以對電子束操作。孔徑板135中之孔徑可在電子束中之每一者的中間焦點處或周圍。
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配置141包含聚光透鏡電極。聚光透鏡電極可為電極透鏡之板狀電極。聚光器電極可與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共用。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電極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配置141包含複數個聚光透鏡電極,諸如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2及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4。一或多個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2可界定逆流方向聚光透鏡;一或多個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可界定順流方向聚光透鏡。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2及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4可經組態以修改每電子源之射束電流。聚光透鏡配置141可包含可為射束限制孔徑之聚光器孔徑143。聚光器孔徑143可尤其在另一射束限制孔徑不存在的一配置中塑形射束。聚光器孔徑143介於逆流方向聚光透鏡與順流方向聚光透鏡之間。在一實施例中,聚光器孔徑143包含於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一群組的聚光器孔徑陣列中;陣列之每一孔徑對不同柱之射束操作。在一實施例中,聚光器孔徑143包含於用於全部電子光學柱111之孔徑的聚光器孔徑陣列中。在一實施例中,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2與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一群組共用。在一實施例中,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2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在一實施例中,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4與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一群組共用。在一實施例中,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4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在替代實施例中,不同配置用於聚光透鏡配置141。
如圖14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配置141經組態以將電子束聚集於中間焦點146處。中間焦點146介於聚光透鏡141與樣本208之間。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之中間焦點146經提供於共同中間焦點平面147內。中間焦點平面可與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共用。在一實施例中,中間焦點146介於孔徑板135與偏轉器陣列134之間,理想地,若模組未經最佳機械對準,則用於解決例如在拉直射束路徑中的中間焦點146之例如逆流方向與順流方向的柱模組之對準。電子束可在中間焦點146與物鏡陣列118之間發散。不必電子束具有中間焦點146。在一替代實施例中,聚光透鏡141經組態以準直經引導至物鏡陣列118之電子束。
如圖14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個別射束校正器。個別射束校正器經組態以校正電子束之性質。在一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包含於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一群組的射束校正器陣列145中。射束校正器陣列145可經組態以為電子束提供個別射束校正。個別射束校正可為電子束之對準的校正及/或電子束之電流的最佳化。舉例而言,射束校正器陣列145之射束校正器可改良或甚至校正對準各別電子束,因此電子束之路徑穿過孔徑板135之各別孔徑。在一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包含於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全部的射束校正器陣列145中。在一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經組態以例如為任一像散及/或相關射束校準提供校正。
因此,可界定孔徑板135之功能,其中應形成中間焦點。孔徑板135之定位可促進各別電子光學柱111之上部部分與各別電子光學柱111之底部部分相對於彼此對準。若電子光學柱由兩個模組(例如底部部分及上部部分)組成(理想地,其中孔徑板135作為底部模組之最逆流方向電子光學元件),或若電子光學柱為單一模組,底部部分之電子光學元件以堆疊形式緊固在一起因此限制底部部分內部的未對準,則此對準功能性可係需要的。舉例而言,底部部分之電子光學元件係運用諸如膠水之黏著劑固接在一起。
如圖14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直接在聚光透鏡配置141之順流方向定位,且在一配置中經整合至聚光透鏡配置141中。如圖14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係在孔徑板135之逆流方向定位。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係直接在偏轉器陣列134之順流方向定位。在另一配置中,個別射束校正器例如整合至偏轉器陣列134中以使得偏轉器陣列134具有個別射束校正器及偏轉器陣列134之功能。此等部位經選擇,此係由於一旦其可能已在聚光透鏡配置中產生或接近於中間焦點(若不在中間焦點處)便有益於校正像差,在中間焦點處校正最不可能誘發另外像差。
如圖14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包含複數個個別射束校正器。個別射束校正器可一起經分組在射束路徑中。個別射束校正器可用於校正電子束之不同性質。在一實施例中,個別射束校正器包含多極偏轉器。多極偏轉器可使用MEMS技術製造。在一實施例中,製造製程為雙極相容的或使用CMOS技術,從而允許局部電子件被併入,例如實現樣本及固持功能性。多極可為具有四個極之四極。替代地,多極可包含例如八個或十二個極,或例如為四之倍數的任何合理數目個極。在一實施例中,多極偏轉器包含實質上平坦的基板,其具備經規則地配置成列及行的貫穿開口之陣列。貫穿開口實質上橫切於平坦基板之表面而延伸且經配置用於將至少一個電子束傳遞通過其。
在一實施例中,多極係與對應分位器相關聯。分位器經組態以分配電壓至多極之電極。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控制電路係與多極偏轉器相關聯。電子控制電路可包含已鄰近於貫穿開口(特定言之在平坦基板之非射束區域上)配置的積體電路。在電子控制電路的頂部上,可提供一絕緣層,在該絕緣層的頂部上,可配置一電極層。電子控制電路經組態以控制多極偏轉器之電極,例如以提供橫越圍繞射束路徑的多極之孔徑的均勻電場以對彼對應射束進行操作。
儘管圖13或圖14中未展示,但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包含控制透鏡陣列。控制透鏡陣列係在物鏡陣列118之逆流方向。控制透鏡陣列係與物鏡陣列118相關聯。控制透鏡陣列經組態以控制電子束之至少一個參數。舉例而言,控制透鏡陣列可經組態以控制電子束之著陸能量。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透鏡陣列包含複數個控制透鏡。每一控制透鏡包含連接至各別電位源之至少兩個電極(例如兩個或三個電極)。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包含複數個電子發射器201。在此配置中,與特定電子光學柱相關聯之源199被認為彼電子光學柱111之結構部分或甚至係彼電子光學柱111之結構部分,事實並非如此。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電子源199之電子發射器201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樣本208發射電子束。藉由假設電子發射器201係可選擇以提供用於源199及其相關聯電子光學柱111的電子束,在電子發射器201中存在某一冗餘。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增加功能性電子光學柱111之可靠性。歸因於良率誤差,在源陣列131中可存在表現不佳電子發射器201。藉由提供冗餘,表現不佳發射器不大可能不利地影響設備。
存在可選擇電子發射器201所藉以之不同方式。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經組態以可藉由操作(亦即,接通)所選擇電子發射器201來選擇。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發射器201經組態為可個別控制以待接通及斷開。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可藉由朝向電子光學柱111中之射束路徑偏轉來自所選擇發射器之電子束來選擇。選擇可藉由經配置以使來自源199之射束沿著柱111之電子光學軸偏轉的偏轉器(圖中未示)之配置達成。舉例而言,在每柱約十個源的情況下,源之間的距離較小以使得射束路徑之偏轉充分小以使得諸如色度像差之像差的引入並不顯著。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源209可包含偏轉器。偏轉器可呈陣列方式,例如偏轉器陣列。偏轉器可與發射器相關聯。偏轉器經組態以使藉由發射器發射之電子偏轉以使得其路徑接著為沿著電子光學柱111之軸的方向。藉由源陣列中之源的該或一所選擇發射器發射的電子束接著可引導至電子光學柱之軸。
如圖5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當沿著光軸檢視時,電子光學柱111經配置成柱陣列200中之圖案。圖案可為網格。舉例而言,如圖5中所展示,圖案可為長方體網格。在另一配置中,圖案可為六邊形。網格可為不規則的以使得其經偏斜、經移位或經偏置。替代地,圖案可為六邊形,使電子光學柱111之交替列偏移同一列之相鄰電子光學柱之間的節距之一半。
在一實施例中,當沿著光軸檢視時,電子源199或至少其電子束路徑經配置成源陣列131中之一圖案。圖案可為網格。舉例而言,圖案可為可為不規則的長方體或六邊形網格。替代地,此六邊形圖案可為規則的,例如使電子源199之交替列偏移同一列之相鄰電子源199之間的節距之一半。電子源可經配置成偏斜六邊形網格。此偏斜或偏移圖案可係需要的,此係由於其可輔助確保電子光學柱之每一射束的路徑具有在樣本上方之與另一射束之路徑部分重疊的路徑。但源陣列之全部路徑可係不同的。此配置可為有益的,此係由於其實現冗餘。若源失效,則失效源之貢獻將藉由源陣列131之其他源吸收。
在一實施例中,對應於同一電子光學柱111之電子發射器201之間的節距可比電子光學柱111之間的節距小得多(例如此係由於源之一群組的位置係在導出射束之直徑的小比例內)。對應於同一電子光學柱111之電子發射器201可圍繞射束路徑以六邊形配置。電子源199可經配置成偏斜六邊形網格。
圖案可包含電子發射器201之複數個群組,每一群組對應於電子光學柱111中之一者及/或對應源199。在一實施例中,源199或電子發射器之一群組包含至少十個、視情況至少二十個及視情況至少五十個電子發射器201。在一實施例中,源199包含至多一百五十個、視情況至多一百個或視情況至多五十個及視情況至少二十個電子發射器201。在一實施例中,發射器201之群組藉由不存在所提供電子發射器所在的區(亦即不含發射器之區)間隔開。在替代實施例中,電子發射器201係以源陣列131之規則間隔而配置,諸如發射器201或指定數目個發射器在源陣列131之表面上規則地間隔開。
圖16為沿著柱陣列200之電子光學柱111的配置之光軸的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設備40經組態以使得樣本固持器207及電子光學柱111可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161上移動。掃描方向161垂直於光軸。在使用電子束設備40期間,樣本固持器207可藉由操作機動載物台209而移動。另外或替代地,柱陣列200可在垂直於光軸之方向上機械地移動。電子光學柱111沿著掃描路徑相對於樣本208而移動。在一實施例中,掃描路徑包含直線區段。掃描路徑可包含藉由轉彎接合的直線區段之曲折。直線區段可彼此平行。直線區段可彼此分隔一距離,使得樣本208之表面的全部在掃描程序期間係在電子光學柱111中之至少一者的視場內。
圖16示意性地展示諸如圖13或圖14中所說明之電子光學柱的電子光學柱111例如配置成的圖案。如圖16中所展示,配置可為長方體網格。替代地,可使用六邊形網格配置。此網格可係不規則的,諸如經偏移、經移位或經偏斜。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經配置成平行線。在圖16中,展示三個平行線,每一線包含三個電子光學柱111。每一線中之電子光學柱111的數目可為至少10、視情況至少100及視情況至少1000。平行線之數目可為至少10、視情況至少100及視情況至少1000。
如圖16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平行線與該掃描方向161成一傾斜角α。網格中之此傾斜角可致使網格不規則。藉由假設平行線與掃描方向161成一傾斜角α,冗餘可引入至掃描技術中。傾斜角α對應於藉由已圍繞垂直軸(亦即,平行於電子束之方向的軸)對準旋轉之電子光學柱111形成的電子束之陣列。電子光學柱111經配置成的網格相對於掃描方向161偏斜。在一實施例中,傾斜角α為至少1°、視情況至少2°、視情況至少5°、視情況至少10°及視情況至少20°。在一實施例中,傾斜角α為至多20°、視情況至多10°、視情況至多5°、視情況至多2°及視情況至多1°。因此在掃描期間,在柱陣列下方的樣本之路徑係如此以使得在樣本表面上的射束之路徑彼此對準使得樣本表面之區經掃描。亦即,表面上的射束之路徑不與柱陣列中的另一射束之路徑重疊。射束孔徑504相對於掃描方向161經配置及對準以使得在掃描中之射束路徑之間的重疊得以減小或避免。在一掃描中在射束路徑之間可存在一些(而非完全)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設備40包含經組態以選擇性地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使得各別電子束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使得各別電子束之電子的小於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的控制器50。此例如在圖13中加以說明。電子束經塑形使得電子束之電子的電流之一比例被防止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電子束之電子的一部分被阻擋到達樣本208。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的電子束之電子之比例可為至多50%、視情況至多35%、視情況至多20%、視情況至多10%、視情況至多5%、視情況至多2%及視情況至多1%。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進一步組態以選擇性地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使得電子射束之至少一比例之電子的至少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143。此例如在圖17中加以說明。在一實施例中,實質上全部電子束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替代地,有可能電子電流之一比例被阻擋。然而,足夠電子電流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以用於泛流。泛流係在電子束電荷在檢測樣本208之前沈積於樣本208之表面上時。泛流可有助於增加樣本208之缺陷之檢測時的對比度。舉例而言,泛流可有助於例如藉由供應額外電荷至樣本208而改良所得影像對比度。因此,泛流有助於增加所得影像對比度之範圍。樣本208上之額外電荷增加初級射束之偶然電子之間之相互作用的機會及因此用於偵測的信號粒子之發射的機會。信號粒子產生的增加之機會導致偵測及較高偵測信號的增加之機會。在偵測信號粒子的增加之速率的情況下,信號很可能較強,使得影像中之對比度能夠較大,從而增加可自影像獲得某些類型之資訊的簡易性。較大對比度可輔助判定缺陷。相較於在較低對比度設定下形成的影像,可自所得影像獲得額外資訊。在不同對比度設定下,不同資訊可自影像導出。以此方式改變橫越對比度範圍的對比度與來自在特定對比度設定下之影像的對比度相比實現較大的資訊範圍。因此,增加影像之對比度的性能使得更易於找到一些類型之缺陷。對於基於電壓對比度之檢測,需要高密度泛流。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的電子束之電子的比例可為至少2%、視情況至少5%、視情況至少10%、視情況至少20%、視情況至少50%、視情況至少80%、視情況至少90%、視情況至少95%及視情況實質上100%。
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便控制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的電子束之比例。控制器50經組態以選擇性地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控制電子束,如圖13及圖17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在圖13與圖17中所展示之設定之間切換。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操作在圖13中所展示之模式(例如適合於檢測或評估之模式)中或在圖17中所展示之模式(例如適合於泛流之模式)中。
應注意圖17描繪其中不同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一或多個共同元件由相同元件形成的實施例。舉例而言,至少一個電極(並非物鏡之全部電極)與物鏡陣列118之至少一個電極共用。射束限制孔徑133可屬於例如在與兩個或多於兩個電子光學柱111 (例如全部電子光學柱111)共用之一板中的陣列。電子光學柱111之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可具有一共用元件。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電子設備40以執行樣本208之表面的泛流。控制器50控制電子設備40以當子射束之至少一比例的至少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時泛流樣本208之表面。電子設備40經組態以具有泛流操作模式。在一配置中,運用諸如例如如本文所揭示之基於矽之發射器(諸如AEED發射器)的基於半導體之發射器,檢測射束電流可對於泛流樣本208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係足夠的。亦即,子射束之電流密度為至少臨限電流密度。在一配置中,電流密度可到達或超出臨限電流密度,但對於在泛流模式期間樣本表面之部分的所要泛流,例如在子射束與表面之間的相對掃描期間的停留時間可大於檢測模式期間的停留時間。在用於泛流模式之另一配置中,在樣本表面處的射束電流(或探測電流)經增加以滿足或超出所要臨限電流密度。包括在泛流模式期間增加射束電流的原因可依賴於例如探測光點之規格的各種因數。以下描述考慮在需要射束電流增加以到達或超出臨限電流密度時的配置。
在一實施例中,相同初級電子射束用於泛流,如同用於檢測一樣。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不需要與用於檢測之電子光學柱111分開的用於泛流之電子光學柱的情況下達成泛流。藉由使用相同電子光學柱111用於泛流及檢測兩者,需要樣本208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1之較小或沒有移動,以便對已經歷泛流的樣本208之表面執行檢測。需要較小時間用於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1移動樣本208 以便運用高對比度檢測樣本208。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藉由減小運用泛流執行檢測所需要的時間增加產出量。
與當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電子束時相比,當電子束之至少一比例的至少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時,樣本208上電子之電流較大。電子束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的此類塑形判定每一各別射束之電子的小於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
如圖13及圖17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包含偵測器170。偵測器170經組態以偵測自樣本208發射之信號電子。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電子束設備40。控制器50控制電子束設備40操作以當各別電子束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時偵測藉由樣本208發射之信號電子。此類經塑形各別電子束係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以使得各別電子束之電子的小於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
臨限電流密度可被稱作泛流臨限值。在一實施例中,當電子束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時,臨限電流密度為電子束之電流的至少三倍,使得每一電子束之電子的小於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泛流電流密度為檢測電流之至少三倍。視情況,泛流電流為檢測電流之至少五倍、視情況至少10倍及視情況至少20倍。(注意泛流電流係較高的,但用於檢測之電流密度很可能係較高的,此係由於因為探測光點極小所以檢測在小得多的區域上方;而泛流在所關注之完整區域上方但相對於探測光點之電流密度仍係較低的)。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複數個電子束同時執行泛流。此與可使用單泛流射束之其他系統相反。藉由同時使用多個電子束,減小樣本208與電子光學柱111之間的相對移動之所需要速度。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機動載物台209之設計要求。
如圖13及圖17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包含與電子光學柱111之較佳地至少比例共用的提取器132。提取器132可包含於源中。源可為各別電子光學柱111之部分。提取器132定位於發射器201與射束限制孔徑133之間。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提取器132之電壓,以便控制朝向射束限制孔徑133的來自發射器201之對應電子束之開度角,以便控制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對應電子束所至的範圍。此自圖13與圖17之間的比較可見。圖13展示較寬開度角,使得電子束之較小比例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圖17展示較窄開度角,使得電子束之較大比例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
圖21展示圖13及圖17中描繪之電子束設備40的經修改版本。如圖21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光學柱111包含與電子光學柱111 (較佳地電子光學柱之至少比例)共用的開度角電極190。開度角電極190定位於發射器201與射束限制孔徑133之間。開度角電極190定位於提取器132與射束限制孔徑133之間。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開度角電極190之電壓,以便控制朝向射束限制孔徑133的來自發射器201之對應電子束之開度角,以便控制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對應電子束所至的範圍。開度角電極190並非必要的,控制電子束朝向射束限制孔徑133的開度角可藉由提取器132執行。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減小在射束限制孔徑133處電子束之橫截面。此自圖13與圖17之間的比較可見。在圖17中,控制器50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聚焦各別電子束以減小(相對於圖13中所展示之情形)其在射束限制孔徑133處之橫截面。此增加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33的電子束之電流之比例。
如圖17中所展示,全部電子束可經控制以增加到達樣本208以便執行泛流的其電流之比例。在替代實施例中,電子束之一比例而非全部經控制以執行泛流。
在檢測模式(例如圖13)與泛流模式(例如圖17)之間切換的控制器50適用於除圖13中及圖17所展示之實施例以外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圖14展示可在檢測模式中之電子束設備40。圖18展示以不同方式操作的圖14之配置。圖18展示在泛流模式中之圖14中所展示的電子束設備40。應注意對於圖14之電子束設備,在最大射束電流處達成泛流模式,且對於電子束設備之此設計,最大射束電流之設定亦可用於檢測。泛流模式為經調節檢測設定。
如圖18中所展示,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聚焦各別電子束,使得泛流電流傳遞通過聚光器孔徑143之射束限制孔徑及孔徑板135之孔徑。如圖18中所展示,在聚光透鏡配置141之順流方向投射的實質上全部電子束傳遞通過孔徑板135。在圖14中所展示之情形中,較小比例之電子束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43。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提取器132之電壓,以便控制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43的電子束之比例。另外或替代地,額外開口角度電極(圖14或圖18中未展示)可提供於提取器132與射束限制孔徑143之間。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開度角電極之電壓,以便控制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43的電子束之比例。另外或替代地,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聚光透鏡配置141之一或多個電極之電壓,以便控制傳遞通過射束限制孔徑143的電子束之比例。
應注意圖18描繪其中不同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一或多個共同元件由相同元件形成的實施例。舉例而言,至少一個電極(並非物鏡之全部電極)與物鏡陣列118之至少一個電極共用。孔徑板135可屬於例如在與兩個或多於兩個電子光學柱111 (例如全部電子光學柱111)共用之一板中的陣列。射束限制孔徑143可屬於例如在與兩個或多於兩個電子光學柱111 (例如全部電子光學柱111)共用之一板中的陣列。
圖19為電子光學柱111之柱陣列200的順流方向表面之端視圖。複數個捕捉電極405各自包圍射束孔徑406。捕捉電極405可視為感測器單元或偵測器170之實例,該等感測器單元或偵測器偵測信號電極並產生一偵測信號(在此情況下,電流)。在圖19中所示之配置中,射束孔徑406以六邊形陣列形式展示。射束孔徑406亦可以不同方式配置於例如矩形陣列中。
如圖19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設備40包含複數個泛流柱192。泛流柱192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投射各別泛流電子束。每一泛流柱192包含經組態以朝向樣本208發射泛流射束的至少一個電子發射器。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泛流柱192包含複數個發射器。電子發射器包含於源陣列中。與電子光學柱111相比,泛流柱192經組態以將較大電子電流投射至樣本208上。
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經組態以將電子之泛流電流(亦即,至少臨限電流密度)投射至樣本208上。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泛流柱192以當泛流將被執行時投射泛流射束。當檢測將被執行時,控制器50可控制泛流柱192以切斷泛流射束。
如圖19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具有比用於檢測之電子光學柱11更小的橫截面。藉由提供泛流柱192,可簡化執行泛流所需要的控制。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機動載物台209以控制在樣本208與柱陣列200之間的移動。該移動可經執行以在泛流柱192與定位於用於檢測的樣本208之目標區域上方的電子光學柱111之間切換。相對移動可對應於自泛流柱192至電子光學柱111之節距。如圖19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穿插於電子光學柱111之間。預期本發明的實施例減小泛流模式與檢測模式之間的移動。
如圖19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鄰近於各別電子光學柱111而定位。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之節距類似於電子光學柱111之節距。舉例而言,電子光學柱111可經配置成網格。泛流柱192可經配置在一圖案中,在該圖案中泛流柱192定位於至少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較佳地實質上等距地在至少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定位。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可沿著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的線定位。
圖20展示具有泛流柱192之不同配置的柱陣列200之端視圖。如圖20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經配置於一圖案中,在該圖案中泛流柱192定位於至少三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該三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可被稱作三個最接近相鄰電子光學柱111。較佳地,泛流柱192實質上等距地定位於三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兩個、甚至三個之間。泛流柱192可沿著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的線定位。替代地,泛流柱192可遠離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的線定位。兩個毗鄰泛流柱192之間的距離可與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相同。在一實施例中,任一毗鄰電子光學柱111與泛流柱192之間的距離可實質上相同。
參考圖19及圖20之此描述係指泛流柱192相對於毗鄰電子光學柱的定位。所描繪之配置及與圖相關聯的描述之範圍的變化可替代地在參考電子光學柱111相對於泛流柱192之定位中描述。
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經配置成與電子光學柱111之網格類似的網格且泛流柱192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之網格偏移以便沿著電子光學柱之網格中的兩個毗鄰電子光學柱之間的線,如圖19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經配置成與電子光學柱111之網格類似的網格。泛流柱192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之網格而偏移以便具有在位移之類似範圍內間隔開的三個毗鄰電子光學柱111,如圖20中所展示。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設備40包含經組態以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在正交致動方向190、191上致動樣本固持器207的致動器(包含於機動載物台209中)。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相對於各別電子光學柱111在致動方向190、191中之至少一者上而定位。藉由使泛流柱192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之位置與致動方向匹配,可需要僅僅一個致動器,以便在泛流位置與檢測位置之間移動樣本208。
舉例而言,如圖19中所展示,泛流柱192可在圖19之視圖中之左至右的致動方向190上相對於各別電子光學柱111而定位。另外或替代地,如圖20中所展示,泛流柱192可在圖20之視圖中之上下的致動方向191上相對於各別電子光學柱111而定位。
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之數目相同於或小於電子光學柱111之數目。泛流柱192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之比率為視情況至少0.5、視情況至少0.8、視情況至少0.9、視情況至少0.95及視情況1。當與電子光學柱111相比,提供較少泛流柱192時,每一泛流柱192可用於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每一泛流柱192可用於泛流對應於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待檢測之處的樣本208之表面。可能有必要執行樣本208相對於電子光學柱111之額外移動。
圖22為包含電子光學柱111及泛流柱192的柱陣列200之示意圖。柱陣列200經配置以具有交替用於檢測之電子光學柱111及用於泛流之泛流柱192。
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泛流柱192包含提取器。提取器經組態以增加自發射器201進行的電子之發射。提取器係在發射器201之順流方向。提取器132及發射器201可一起包含電子源199的至少部分。提取器與泛流柱192之至少一些且較佳全部共用。泛流柱192之提取器可包含與電子光學柱111之至少一些且較佳全部的提取器132之電極共用的提取器電極。替代地,用於每一泛流柱192及每一電子光學柱111之提取器132包含單獨電極板。泛流柱192及電子光學柱111之電極板可彼此電連接且具有共同電位。替代地,不同柱之提取器132可係可個別控制的。其可彼此電隔離。提取器132之個別控制可有助於補償不同柱之發射器201的效能變化。藉由調節提取器132之電位,有可能減小電子源199之發射的差異。
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泛流柱192包含物鏡。物鏡係在提取器之順流方向。物鏡可包含與複數個泛流柱192且較佳全部泛流柱192共用的至少一個電極。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之物鏡的至少一個電極與電子光學柱111之物鏡陣列118之至少一個電極共用。物鏡經組態以控制藉由泛流射束在樣本208之表面上形成的光點之大小。在一實施例中,物鏡經組態以控制樣本208上之電流密度。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在泛流模式與檢測模式之間切換電子束設備40。在一實施例中,該切換包含改變物鏡陣列118之焦點的位置。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控制物鏡陣列118以具有用於檢測之一個焦點及用於泛流之不同焦點。
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泛流柱192包含開度角電極193。開度角電極193係在提取器132之順流方向。在一實施例中,開度角電極193定位於提取器132與物鏡陣列118之間。開度角電極193經組態以控制物鏡處的電子束之橫截面。開度角電極193可與複數個泛流柱192,且較佳全部泛流柱共用。開度角電極193可與複數個電子光學柱111,且較佳全部電子光學柱共用。來自發射器201之開度角對於用於檢測之電子束可與對於泛流射束相同。可替代地不提供開度角電極193。提取器132可經控制以控制來自發射器201之開度角。
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泛流柱192包含射束限制孔徑133。射束限制孔徑133可在提取器132及開度角電極193 (若其經提供)之順流方向。用於泛流柱192之射束限制孔徑133可形成於一基板中,該基板與其中形成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射束限制孔徑133的基板共用。在一實施例中,用於泛流柱192之射束限制孔徑133具有比用於電子光學柱111之射束限制孔徑133大的尺寸。替代地,泛流柱192可不具備射束限制孔徑133。
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泛流柱192包含偏轉器陣列134之偏轉器。在一實施例中,偏轉器定位於射束限制孔徑134與物鏡之間。偏轉器經組態以控制來自泛流射束之射束光點在樣本208上之位置。偏轉器陣列134可與泛流柱192電子光學柱111共用。
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泛流柱192並不具備任一偵測器170。在一實施例中,除泛流柱192不具有偵測器170且射束限制孔徑133對於泛流柱192較大以外,泛流柱192可類似於電子光學柱111。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泛流柱192以便控制泛流射束之焦點。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物鏡以控制泛流射束之焦點。如圖22中所展示,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經組態以控制泛流柱192使得泛流射束之焦點在樣本208之表面下方。焦點可經控制在樣本208之表面上方或在樣本208之表面處。藉由控制泛流射束之焦點的位置,有可能調節樣本208之表面上的電子之電流密度。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操作如上文所描述之電子束設備40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朝向樣本208投射藉由電子源199發射之電子束。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運用各別物鏡朝向樣本208引導電子束。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運用與物鏡陣列118相關聯之偵測器170偵測自樣本208發射的信號電子。此允許樣本208被檢測。可基於經偵測信號電子偵測到樣本208中之缺陷。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自源陣列131 (例如該源陣列之源199)中選擇電子發射器201之一子集以發射電子束。可以電子方式進行選擇。該方法包含朝向樣本208投射藉由電子發射器201之子集發射之電子束。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束之投射包含使用電子光學柱111之柱陣列200的電子光學柱111。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含運用樣本固持器207固持樣本208及將樣本固持器207及電子光學柱111相對於彼此在掃描方向161上移動。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光學柱111經配置於與該掃描方向161成之一傾斜角α的平行線中。在一實施例中,樣本固持器207及電子光學柱111相對於彼此移動使得在平行線中之一者中的電子光學柱111之每一電子束具有在樣本208上方的不同路徑。在一實施例中,樣本固持器207及電子光學柱111相對於彼此移動使得電子光學柱111之每一電子束在樣本208上方具有與電子光學柱111之所有其他電子束不同的路徑。
在一實施例中,掃描樣本208的方法包含使用部分重疊掃描區以使得每一區域平均起來由至少一個其他射束覆蓋。結果,樣本208之冗餘涵蓋範圍允許有缺陷電子束被補償。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束具有對應於樣本208之表面的一部分之視場。視場對應於可藉由來自電子光學柱111之電子束到達的部分。電子束可在垂直於射束路徑之方向上偏轉以使得電子束可到達在垂直於射束路徑之方向上延伸的一部分。在一實施例中,當樣本固持器207及電子光學柱111相對於彼此移動時鄰近電子束之視場部分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含判定電子束中之一或多者係有缺陷的。電子束可歸因於製造缺陷而有缺陷。電子束可在使用期間變得有缺陷。舉例而言,運用離子轟擊的電子源199可變得有缺陷。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離子井。離子井經組態以捕捉可另外不利地影響電子源199的離子。該離子井可包含一電極。離子井可與提取器132整合。離子井可藉由使用平坦電子光學件與發射面之順流方向的提取電極組合製成。平坦電子光學件可包含導電性及/或電阻性半導體。替代地,離子井可包含MEMS鏡面、基於MEMS之韋恩濾光器或巨型磁場產生組件。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含控制(例如斷開)經判定為有缺陷的電子束。一有缺陷電子束可藉由控制對應於該有缺陷射束之電子發射器201的電子控制電路而斷開。發射器可以電子方式選擇。替代地,有缺陷電子束可藉由控制對應於有缺陷電子束的電子光學柱111之電子光學件而被有效地斷開。電子束可以電子光學方式被選擇。舉例而言,有缺陷電子束可經偏轉使得其不能到達樣本208。
在一實施例中,操作電子束設備40的方法包含朝向樣本208投射藉由電子源發射之電子束,及控制電子光學柱111以使得選擇性地(a)各別電子束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塑形使得各別電子束之電子的小於臨限電流密度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及(b)電子束之至少一部分的電子之至少該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各別射束限制孔徑133。
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含使用各別複數個泛流柱192朝向樣本208投射複數個泛流電子束。在一實施例中,與藉由電子光學柱111投射的電子束相比,泛流射束具有較大的電子電流。
本文中對臨限電流密度之參考可係關於臨限電流。大體上,術語可視為同義或至少重疊。然而,更準確地在本文所揭示之上下文中臨限電流密度係關於電子束之功能性及相關聯帶電粒子柱之功能性;因此電子束之電子光學效能。射束電流與產出量,或可相對於彼此掃描樣本209及電子束所藉以的速度更相關。
可以方法之形式提供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等方法可使用以上所描述之配置中之任一者或其他配置。
對組件或組件或元件之系統的參考係可控制的而以某種方式操縱帶電粒子束包括組態控制器或控制系統或控制單元以控制組件以按所描述方式操縱帶電粒子束,並且視情況使用其他控制器或裝置(例如,電壓供應件及/或電流供應件)以控制組件從而以此方式操縱帶電粒子束。舉例而言,電壓供應件可電連接至一或多個組件以在控制器或控制系統或控制單元的控制下施加電位至諸如非限制清單中之組件,該非限制清單中包括聚光器孔徑143、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144、射束校正器陣列145、物鏡陣列118、準直器元件陣列及偏轉器陣列134。諸如載物台之可致動組件可為可控制的,以使用用以控制該組件之致動之一或多個控制器、控制系統或控制單元來致動諸如射束路徑之另外組件且因此相對於諸如射束路徑之另外組件移動。
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可採用沿著射束或多射束路徑以陣列形式配置的一系列孔徑陣列或電子光學元件的形式。此類電子光學元件可為靜電的。舉例而言,物鏡陣列可為靜電透鏡陣列。在一實施例中,例如在樣本之前的射束路徑中自射束限制孔徑陣列至最後電子光學元件的所有電子光學元件可為靜電的,及/或可呈孔徑陣列或板陣列之形式。在一些配置中,將電光學元件中之一或多者製造為微機電系統(MEMS) (亦即,使用MEMS製造技術)。MEMS為使用微型製造技術製得的小型化機械及機電元件。在一實施例中,上文所提及之可交換模組為MEMS模組。除非另外明確地提及,否則全部電子光學元件,諸如掃描偏轉器之此類陣列,可為MEMS元件及/或可例如使用MEMS製造技術製成。
若提供可相對於彼此經設定至不同電位的電極,則應理解,此類電極將彼此電隔離。在一實施例中,諸如氧化物層或硝酸氧酯層之絕緣層經提供以將電極彼此電隔離。若電極彼此機械連接,則可提供電絕緣連接器。舉例而言,在電極經提供為一系列導電板,每一導電板界定一孔徑陣列,例如以形成物鏡陣列或控制透鏡陣列的情況下,電絕緣板可提供於該等導電板之間。絕緣板可連接至導電板且藉此充當絕緣連接器。導電板可沿著射束路徑藉由絕緣板彼此分隔。
對上部及下部、向上及向下、上方及下方之參考應被理解為係指平行於照射於樣本208上之電子束或多射束之(通常但未必總是豎直的)逆流方向及順流方向的方向。因此,對逆流方向及順流方向之參考意欲係指獨立於任何當前重力場相對於射束路徑之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評估系統可為進行樣本之定性評估(例如,通過/失敗)之工具、進行樣本之定量量測(例如,特徵之大小)之工具或產生樣本之映圖之影像的工具。評估系統之實例為檢測工具(例如用於識別缺陷)、檢閱工具(例如用於分類缺陷)及度量衡工具,或能夠執行與檢測工具、檢閱工具或度量衡工具(例如度量衡檢測工具)相關聯之評估功能性之任何組合的工具。電子束設備40可為評估系統之組件;諸如檢測工具或度量衡檢測工具,或電子束微影工具之部分。本文中對工具之任何參考皆意欲涵蓋裝置、設備或系統,該工具包含可共置或可不共置且甚至可位於單獨場所中尤其例如用於資料處理元件的各種組件。
術語「子射束」及「細射束」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均被理解為涵蓋藉由劃分或分裂母輻射射束而自母輻射射束導出之任何輻射射束。術語「操縱器」用以涵蓋影響子射束或細射束之路徑之任何元件,諸如透鏡或偏轉器。
對沿著射束路徑或子射束路徑對準之元件的參考應被理解為意謂各別元件沿著射束路徑或子射束路徑定位。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一物鏡,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的一靜電電極,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該靜電電極為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所共用;及一偵測器,其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該偵測器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為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樣本固持器,其經組態以固持該樣本;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及較佳地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經組態以使得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可相對於彼此在掃描方向上移動,其中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的平行線中。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及較佳地,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的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發射器;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發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藉由藉由施加一電位至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的電極中之至少一者控制包含物鏡陣列之靜電電極,運用包含一靜電電極之各別物鏡朝向該樣本引導該等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及運用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之一偵測器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係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發射器;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自該源陣列選擇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以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及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帶電粒子發射器之該子集發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的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各自經組態以發射一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源,該源陣列經組態以發射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運用一樣本固持器固持該樣本;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源發射之該等帶電粒子束,較佳地包含使用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各自朝向該樣本投射一單帶電粒子束;及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上移動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配置於處於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之平行線中。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在一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源發射之該等帶電粒子束;其中該等帶電粒子源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的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在一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選擇待朝向該樣本投射的該帶電粒子束之一橫截面的一射束限制孔徑,其中該方法包含: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源發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及控制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以使得選擇性地(a)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藉由該等各別光束限制孔徑塑形使得小於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之一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及(b)該等帶電粒子束之至少一比例的帶電粒子之至少該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發射器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物鏡及一偵測器,該物鏡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的一靜電電極,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該靜電電極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該偵測器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且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係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發射器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視情況包含: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基板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樣本固持器,其經組態以固持該樣本;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源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經組態以使得該樣本固持器及該帶電粒子光學柱可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上移動,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視情況包含: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一圖案中,在該圖案中帶電粒子光學柱之平行線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源;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源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視情況包含: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帶電粒子源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儘管已結合各種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自本說明書之考量及本文中揭示之本發明之實踐,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意欲將本說明書及實例視為僅例示性的,其中本發明之真實範疇及精神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條項指示。
提供以下條項:條項1: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一物鏡,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的一靜電電極,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該靜電電極為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所共用;及一偵測器,其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該偵測器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為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條項2: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可經配置於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中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且較佳地,一物鏡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理想地,該物鏡為一靜電物鏡,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該物鏡理想地屬於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之不同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
條項3: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源陣列之一源,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發射器,每一源包含該複數個發射器中之數個;一射束限制孔徑,其經組態以選擇該帶電粒子束之一橫截面待朝向該樣本投射,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且在選擇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該子集時,該等所發射帶電粒子束屬於該複數個帶電粒子柱中之不同者及該等帶電粒子柱中之該等各別不同者之該等源。理想地,該等發射器係在一基板中。該等發射器可在一平面陣列中。該基板係平坦的。該源陣列包含用於每一柱之一提取器。理想地,該源陣列包含一提取器陣列。理想地,該等源可藉由控制每一柱之群組內的該等發射器之該操作來選擇。該源陣列包含可控制以選擇一柱之該等發射器之一群組之一子集的控制電路。該群組內之該等發射器係可定址的。該控制電路啟用該等可定址發射器以使得發射器之該群組的一或多個發射器可經可控制操作。該偏轉器可經控制以自發射器之群組選擇一或多個發射器及或引導來自來自經控制以操作的發射器之該群組的該一或多個發射器之該等帶電粒子束。每柱之源的提取器可存在一或多個發射器,複數個柱中之一柱的每射束限制孔徑理想地可存在一或多個發射器,
條項4: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樣本固持器,其經組態以固持該樣本;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及較佳地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經組態以使得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可相對於彼此在掃描方向上移動,其中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的平行線中。
條項5: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等帶電粒子源包含於一源陣列中;及較佳地,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條項6:如條項1至4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條項7:如條項1、2、3或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經組態以使得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可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上移動;且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的平行線中。
條項8:如條項1、4或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且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基板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
條項9:如條項2至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物鏡包含一靜電電極,該靜電電極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且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的一偵測器,該偵測器經組態以偵測自該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為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條項10:如條項1或9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靜電電極與全部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
條項11:如條項4或7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束具有對應於該樣本之一表面之一部分的一視場,較佳地其中當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相對於彼此移動時相鄰帶電粒子束之該視場部分重疊。
條項12: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增加來自該帶電粒子發射器之發射量的一提取器。
條項13:如條項1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提取器包含與全部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的一提取器電極。
條項14: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選擇待朝向該樣本投射的該帶電粒子束之一橫截面的一射束限制孔徑,較佳地其中該射束限制孔徑經界定於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較佳地全部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的一板中。
條項15:如條項14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包含: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控制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以使得選擇性地(a)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藉由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塑形使得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的小於一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及(b)該等帶電粒子束之至少一比例的至少該臨限帶電粒子電流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
條項16:如條項15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當該等帶電粒子束之至少一比例的至少該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時控制該帶電粒子束設備以執行該樣本之一表面的泛流。
條項17:如條項15或16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偵測器,該偵測器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當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藉由該各別射束限制孔徑塑形使得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的小於一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時控制該帶電粒子束設備操作以偵測藉由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
條項18:如條項15至17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與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較佳地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至少部分)共用的一提取器,其中該提取器定位於該發射器與該等射束限制孔徑之間;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該提取器之一電壓以便控制來自該發射器之朝向該等射束限制孔徑的該等對應帶電粒子束的一開度角以便控制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塑形該等對應帶電粒子束所至之範圍。
條項19:如條項15至18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與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較佳地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至少部分)共用的一開度角電極,其中該開度角電極定位於該發射器與該等射束限制孔徑之間;且該控制器經組態以控制施加至該開度角電極之一電壓以便控制來自該發射器之朝向該等射束限制孔徑的該等對應帶電粒子束的一開度角以便控制藉由各別射束限制孔徑塑形該等對應帶電粒子束所至之範圍。
條項20:如條項15至19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包含:複數個泛流柱,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泛流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泛流柱包含:至少一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泛流射束,並包含於該源陣列中;其中與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相比,該等泛流柱經組態以投射一較大帶電粒子電流至該樣本上。
條項21:如條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泛流柱穿插於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間。
條項22:如條項20或21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泛流柱鄰近於各別帶電粒子光學柱而定位。
條項23:如條項22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成一網格。
條項24:如條項23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泛流柱經配置成一圖案,在該圖案中該等泛流柱實質上等距地在至少兩個毗鄰帶電粒子光學柱,較佳地三個毗鄰帶電粒子光學柱之間定位。
條項25:如條項23或24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泛流柱經配置成類似於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網格的網格且該等泛流柱相對於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網格而偏移,以便:沿著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網格中的兩個毗鄰帶電粒子光學柱之間的一線,或具有在類似位移範圍內間隔開的三個毗鄰帶電粒子光學柱。
條項26:如條項23至2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包含:制動器,其經組態以相對於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在正交致動方向上致動一樣本固持器,該樣本固持器經組態以固持該樣本;且該等泛流柱相對於該等各別帶電粒子光學柱在該等致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上定位。
條項27:如條項20至2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泛流柱之數目相同於或小於帶電粒子光學柱之數目。
條項28: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使該帶電粒子束在垂直於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一軸之一方向上偏轉的一偏轉器,較佳地該偏轉器包含於用於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至少一群組的偏轉器之一偏轉器陣列中。
條項29: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對該帶電粒子束操作的一聚光透鏡。
條項30:如條項29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聚光透鏡包含與全部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的至少一個聚光器電極。
條項31: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校正該帶電粒子束之一性質的一個別射束校正器,較佳地該校正器包含於用於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至少一群組的一射束校正器陣列中。
條項32: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係基於半導體的。
條項33: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突崩二極體結構。
條項34: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源陣列經設定尺寸以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橫越該樣本之至少一間隔,理想地該樣本之大部分,較佳地該樣本之實質上全部而延伸。
條項35:如任一前述條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該源陣列包含複數個源,每一源包含複數個發射器且每一源指派給該等電子光學柱中之一者,理想地,每一源屬於該等電子光學柱中之一者。
條項36: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的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在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發射器;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發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藉由藉由施加一電位至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的電極中之至少一者控制包含物鏡陣列之靜電電極,運用包含一靜電電極之各別物鏡朝向該樣本引導該等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及運用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之一偵測器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係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條項37: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在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發射器;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自該源陣列選擇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以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及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帶電粒子發射器之該子集發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
條項38:如條項37之方法,其中該投射該等帶電粒子束包含使用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中之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
條項39: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的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各自經組態以發射一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源,該源陣列經組態以發射在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運用一樣本固持器固持該樣本;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源發射之該等帶電粒子束,較佳地包含使用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各自朝向該樣本投射一單帶電粒子束;及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上移動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的平行線中。
條項40:如條項39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固持器及該帶電粒子光學柱相對於彼此移動,使得該等平行線中之一者中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每一帶電粒子束具有在該樣本上方的一不同路徑。
條項41:如條項40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相對於彼此移動,使得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每一帶電粒子束具有在該樣本上方的與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全部其他帶電粒子束之一不同的路徑。
條項42: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在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方法包含: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源發射之該等帶電粒子束;其中該等帶電粒子源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條項43:一種操作一帶電粒子束設備的方法,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在一帶電粒子束陣列中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束中之一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來自該源陣列之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選擇待朝向該樣本投射的該帶電粒子束之一橫截面的一射束限制孔徑,其中該方法包含: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等帶電粒子源發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及控制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以使得選擇性地(a)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藉由該等各別光束限制孔徑塑形使得小於該等各別帶電粒子束之帶電粒子之一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光束限制孔徑,及(b)該等帶電粒子束之至少一比例的帶電粒子之至少該臨限電流密度傳遞通過該等各別射束限制孔徑。
條項44:如條項43之方法,其包含使用一各別複數個泛流柱朝向該樣本投射複數個泛流帶電粒子束,其中與藉由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投射的該等帶電粒子束相比,該等泛流射束具有一更大的帶電粒子電流。
條項45: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源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一物鏡及一偵測器,該物鏡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的一靜電電極,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該靜電電極與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該偵測器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且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係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之該帶電粒子束的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該最順流方向元件。
條項46: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源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視情況包含: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等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基板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
條項47:如條項46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子集之每一帶電粒子源對應於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之一帶電粒子光學柱,理想地,該子集之每一帶電粒子發射器屬於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之一帶電粒子光學柱。
條項48:如條項46或47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子集中之帶電粒子源的數目與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中之帶電粒子光學柱的數目相同。
條項49: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樣本固持器,其經組態以固持該樣本;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源;及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源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經組態以使得該樣本固持器及該帶電粒子光學柱可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上移動,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視情況包含: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一圖案中,在該圖案中帶電粒子光學柱之平行線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
條項50:一種帶電粒子束設備,其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一源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發射各別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帶電粒子源;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藉由該源陣列之一帶電粒子源發射的一對應各別帶電粒子束的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視情況包含: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帶電粒子源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上方描述意欲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可在不脫離下文所闡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如所描述進行修改。
10:主腔室 20:裝載鎖定腔室 30:設備前端模組(EFEM) 30a:第一裝載埠 30b:第二裝載埠 40:電子束設備 50:控制器 100:電子束檢測設備 110:電子束柱/多電子束柱 111:電子光學柱 112:電子 118:物鏡陣列 121:第一電極 122:第二電極 123:順流方向孔徑陣列 124:孔徑 126:像差校正器 131:源陣列 132:提取器 133:射束限制孔徑 134:偏轉器陣列 135:孔徑板 141:聚光透鏡配置 142: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 143:聚光器孔徑/射束限制孔徑 144:順流方向聚光器電極 145:射束校正器陣列 146:中間焦點 147:共同中間焦點平面 150:準直器陣列 152: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 160:電源 161:掃描方向 170:偵測器 190:致動方向/開度角電極 191:致動方向 192:泛流柱 193:開度角電極 199:電子源 200:柱陣列 201:電子源/電子發射器 202:電子束 207:樣本固持器 208:樣本 209:機動載物台 211:細射束 212:細射束 213:細射束 221:探測光點 222:探測光點 223:探測光點 230:投射設備 240:電子偵測裝置 401:物鏡 402:偵測器模組 404:基板 405:捕捉電極 406:射束孔徑 407:邏輯層 408:佈線層 409:矽穿孔 501:物鏡 502:偵測器模組 503:感測器單元 504:射束孔徑 α:傾斜角 A-A:平面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態樣自結合附圖進行的例示性實施例之描述將變得更顯而易見。
圖1為說明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示意圖。
圖2為說明為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一部分的例示性帶電粒子束設備之示意圖。
圖3為包含準直器陣列之帶電粒子多射束柱的示意圖。
圖4為包含圖3之多射束柱的帶電粒子多射束柱陣列之示意圖。
圖5為矩形多射束柱陣列之示意平面圖。
圖6為在具有順流方向孔徑陣列之多射束柱中形成減速物鏡的電極之部分之示意側視截面圖。
圖7為關於圖6中之平面A-A的示意性放大俯視截面圖,其展示順流方向孔徑陣列中之孔徑。
圖8為與三電極物鏡陣列整合的電子偵測裝置之示意性側視截面圖。
圖9為圖8或圖12中所描繪之類型之偵測器模組的仰視圖。
圖10以橫截面描繪偵測器模組之一部分。
圖11為在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之順流方向表面中定位的電子偵測裝置之示意性側視截面圖。
圖12為圖11之子射束界定孔徑陣列的順流方向表面之端視圖。
圖13為說明柱陣列之示意圖。
圖14為說明柱陣列之示意圖。
圖15為說明柱之源陣列之源的示意圖。
圖16為說明柱陣列之柱之圖案的示意圖。
圖17為說明以不同方式操作的圖13之柱陣列之示意圖。
圖18為說明以不同方式操作的圖14之柱陣列之示意圖。
圖19為柱陣列之順流方向表面的端視圖。
圖20為柱陣列之順流方向表面的端視圖。
圖21為說明柱陣列之示意圖。
圖22為例如根據如圖19或圖20中所描繪之實施例的柱陣列之實施例之示意圖。
111:電子光學柱
112:電子
118:物鏡陣列
131:源陣列
132:提取器
133:射束限制孔徑
134:偏轉器陣列
170:偵測器
199:電子源
200:柱陣列
208:樣本

Claims (15)

  1. 一種經組態以朝向一樣本投射帶電粒子束的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optical columns),其經配置於一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中,該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投射各別帶電粒子束,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帶電粒子束,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於一源陣列中;及一物鏡,其經組態以朝向該樣本引導該帶電粒子束,該物鏡為一靜電物鏡,該物鏡包含於一物鏡陣列中,其中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經組態為可選擇的,使得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之一子集可經選擇以朝向該樣本發射該等帶電粒子束,藉由使來自一所選擇帶電粒子發射器之該電子束朝向該電子光學柱中之射束路徑偏轉使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為可選擇的。
  2. 如請求項1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藉由選擇性操作該源陣列中之帶電粒子發射器使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為可選擇的。
  3. 如請求項1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藉由控制用於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之一帶電粒子發射器群組內之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的操作使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為可選擇的。
  4.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進一步包含與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相關聯之一偏轉器陣列,其中該偏轉器陣列之每一偏轉器經組態以使藉由該源陣列中之一帶電粒子發射器發射的一帶電粒子偏轉,以使得該帶電粒子之路徑沿著該電子光學柱之一軸。
  5.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子集之每一帶電粒子發射器對應於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之一帶電粒子光學柱,理想地屬於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之一帶電粒子光學柱。
  6.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子集中之帶電粒子發射器的數目與該帶電粒子光學柱陣列中之帶電粒子光學柱的數目相同。
  7.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該源陣列包含複數個源,每一源包含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且每一源經指派給該等電子光學柱中之一者,理想地,每一源屬於該等電子光學柱中之一者。
  8.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源陣列經設定尺寸(dimensioned)以使得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橫越該樣本之至少一部分,理想地該樣本之大部分,較佳地該樣本之實質上全部而延伸。
  9.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突崩二極體結構。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複數個帶電粒子發射器包含從由以下組成的一群組中選出的至少一者:碳化矽、氮化鎵、氮化鋁及氮化硼。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增加來自該帶電粒子發射器之發射量的一提取器,其中該等提取器包含全部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共用(common)的一提取器電極。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物鏡包含一靜電電極,該靜電電極為複數個帶電粒子光學柱所共用;且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與該物鏡陣列相關聯之一偵測器,該偵測器經組態以偵測自該樣本發射之信號帶電粒子;其中該物鏡為該帶電粒子光學柱之最順流方向元件,其經組態以影響朝向該樣本引導的該帶電粒子束。
  13. 如請求項1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靜電電極為全部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所共用。
  14.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每一帶電粒子光學柱包含經組態以校正該帶電粒子束之一性質的一個別射束校正器,較佳地該校正器包含於用於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之至少一群組的一射束校正器陣列中。
  15. 如請求項1或2之帶電粒子束設備,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設備經組態以使得一樣本固持器及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可相對於彼此在一掃描方向上移動;且該等帶電粒子光學柱經配置於與該掃描方向成一傾斜角的平行線中。
TW111119966A 2021-06-08 2022-05-30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TWI835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78234.7A EP4102535A1 (en) 2021-06-08 2021-06-08 Charged parti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1178234.7 2021-06-08
EP21184290 2021-07-07
EP21184290.1 2021-07-07
EP21217745 2021-12-24
EP21217745.5 2021-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3664A TW202303664A (zh) 2023-01-16
TWI835149B true TWI835149B (zh) 2024-03-11

Family

ID=8194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966A TWI835149B (zh) 2021-06-08 2022-05-30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TW112131918A TW202405863A (zh) 2021-06-08 2022-05-30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31918A TW202405863A (zh) 2021-06-08 2022-05-30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8043A1 (zh)
EP (1) EP4352773A1 (zh)
JP (1) JP2024523806A (zh)
TW (2) TWI835149B (zh)
WO (1) WO202225827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9021A1 (en) * 1999-11-23 2004-06-24 Ion Diagnostics Electron optics for multi-beam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tool
US20100200766A1 (en) * 2007-07-26 2010-08-12 Ho Seob Kim Electron emitter having nano-structure tip and electron column using the same
US8502174B2 (en) * 2008-06-04 2013-08-06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exposing a target
TW202109033A (zh) * 2019-07-16 2021-03-01 日商紐富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極像差校正器的導通檢測方法及多極像差校正器的導通檢測裝置
TW202117784A (zh) * 2019-10-21 2021-05-01 以色列商應用材料以色列公司 用於檢測樣本的方法及帶電粒子束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2335A (ja) * 1987-12-18 1989-06-26 Fujitsu Ltd 電子銃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電子転写マスク
JPH06162918A (ja) * 1992-11-19 1994-06-10 Canon Inc 半導体電子放出素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WO1998048443A1 (en) * 1997-04-18 1998-10-29 Etec Systems, Inc. Multi-beam array electron optics
US6005247A (en) * 1997-10-01 1999-12-21 Intevac, Inc. Electron beam microscope using electron beam patterns
WO2001060456A1 (en) * 2000-02-19 2001-08-23 Ion Diagnostics, Inc. Multi-beam multi-column electron beam inspection system
JP3403165B2 (ja) * 2000-12-04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EP1668662B1 (en) 2003-09-05 2012-10-31 Carl Zeiss SMT GmbH Particle-optical systems and arrangements and particle-optical components for such systems and arrangements
US20060169969A1 (en) * 2005-02-02 2006-08-03 Nanodynamics 88 Bandgap cascade cold cathode
NL1036912C2 (en) 2009-04-29 2010-11-01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Charged particle optical system comprising an electrostatic deflector.
NL2007604C2 (en) 2011-10-14 2013-05-01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Charged particle system comprising a manipulator device for manipulation of one or more charged particle beams.
NL2006868C2 (en) 2011-05-30 2012-12-03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Charged particle multi-beamlet apparatus.
JP2016119140A (ja) * 2013-03-04 2016-06-30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電子ビーム発生装置、電子ビーム照射装置、電子ビーム露光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20160102588A (ko) * 2015-02-20 2016-08-31 선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나노구조 팁의 전자빔의 밀도를 향상시키는 전자방출원을 구비한 초소형전자칼럼
US9966230B1 (en) * 2016-10-13 2018-05-08 Kla-Tencor Corporation Multi-column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including field emitters on a silicon substrate with boron layer
US10388489B2 (en) * 2017-02-07 2019-08-20 Kla-Tencor Corporation Electron source architecture fo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9021A1 (en) * 1999-11-23 2004-06-24 Ion Diagnostics Electron optics for multi-beam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tool
US20100200766A1 (en) * 2007-07-26 2010-08-12 Ho Seob Kim Electron emitter having nano-structure tip and electron column using the same
US8502174B2 (en) * 2008-06-04 2013-08-06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exposing a target
TW202109033A (zh) * 2019-07-16 2021-03-01 日商紐富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極像差校正器的導通檢測方法及多極像差校正器的導通檢測裝置
TW202117784A (zh) * 2019-10-21 2021-05-01 以色列商應用材料以色列公司 用於檢測樣本的方法及帶電粒子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8271A1 (en) 2022-12-15
US20240128043A1 (en) 2024-04-18
TW202405863A (zh) 2024-02-01
TW202303664A (zh) 2023-01-16
JP2024523806A (ja) 2024-07-02
EP4352773A1 (en) 202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37583A1 (en) Aperture assembly, beam manipulator unit, method of manipulating charged particle beams, and charged particle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24105368A (ja) 検査装置
TW202226313A (zh) 物鏡陣列總成、電子光學系統、電子光學系統陣列、聚焦方法;物鏡配置
US20230230795A1 (en)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tool, inspection method
TWI835149B (zh)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EP3971939A1 (en)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tool, inspection method
TW202324478A (zh) 帶電粒子光學裝置及操作帶電粒子評估工具之方法
EP4102535A1 (en) Charged parti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8251745A (zh) 带电粒子装置和方法
TWI827124B (zh)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TWI846063B (zh) 帶電粒子裝置及方法
US20240136147A1 (en) Charged particle-optical device, charged parti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2422617A (zh) 帶電粒子設備及方法
KR20240117623A (ko) 정렬 결정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7813669A (zh) 带电粒子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