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516B -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516B
TWI834516B TW112108680A TW112108680A TWI834516B TW I834516 B TWI834516 B TW I834516B TW 112108680 A TW112108680 A TW 112108680A TW 112108680 A TW112108680 A TW 112108680A TW I834516 B TWI834516 B TW I8345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ld
time
nstr
i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8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395A (zh
Inventor
李云波
淦明
郭宇宸
李伊青
黃國剛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5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通過調整通道偵聽時間來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對通道偵聽結果的影響,從而實現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參與通信場景下鏈路的錯誤恢復。該方法應用於NSTR MLD,其中,NSTR MLD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傳輸失敗;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或者,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Description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常被稱為無線高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通信網路,採用的標準為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系列標準。而802.11be目前已經通過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Device,MLD)的定義,即支援多鏈路通信的設備。每個MLD設備中存在多個接入點(Access Point,AP)或站點(Station,STA),組成AP MLD或STA MLD,MLD之間的通信為多鏈路通信。
802.11be中定義了多鏈路設備具備同時收發(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STR)能力,或者不能同時收發(Non-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NSTR)能力。根據MLD是否具備在不同鏈路上同時收發(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STR)的能力,可以將MLD分為STR MLD和non-STR MLD。其中,一個鏈路可以指MLD在一個頻段上進行資料傳輸的空間路徑,STR MLD具備STR能力,NSTR MLD不具備STR能力。
一個MLD可以工作在兩個或者更多的鏈路。對於NSTR MLD在一個鏈路上發送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PPDU)之後,該發送的PPDU將影響另外一個鏈路上的通道偵聽,因此另外一個鏈路無法傳輸PPDU。為了避免鏈路之間的相互干擾,需要提出一種新的通道偵聽方法,使得NSTR MLD可以同步多鏈路通信。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通過調整通道偵聽時間來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對通道偵聽結果的影響,從而實現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參與通信場景下鏈路的錯誤恢復。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應用於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包括:
NSTR MLD的一個站點發送PPDU後在小於或等於PIFS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其中,PIFS與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或者0-9微秒,或者0-12微秒;
示例性的,假設PIFS與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假設該差值為t,也就是t的取值範圍為[0,4]),換句話說,也就是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的取值範圍為[PIFS-4,PIFS]。其中,上文提到的差值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0-9微秒,或0-12微秒的情況可以做類似的解釋,此處不再贅述。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接收BA後在小於或等於PIFS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其中,PIFS與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或者0-9微秒,或者0-12微秒;
示例性的,假設PIFS與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假設該差值為t,也就是t的取值範圍為[0,4]),換句話說,也就是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的取值範圍為[PIFS-4,PIFS]。其中,上文提到的差值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0-9微秒,或0-12微秒的情況可以做類似的解釋,此處不再贅述。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發送PPDU後等待時間長度為小於或等於PIFS的幀間間隔後,發送下一個PPDU,其中,PIFS與等待時間長度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或者0-9微秒,或者0-12微秒;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等待時間長度內不進行通道偵聽。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接收BA後等待時間長度為小於或等於PIFS的幀間間隔後,發送下一個PPDU,其中,PIFS與等待時間長度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或者0-9微秒,或者0-12微秒;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等待時間長度內不進行通道偵聽。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發送PPDU後等待一定時間長度後,在一定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該等待的時間長度為0-8微秒,該等待的時間長度與該幀間間隔之和小於或等於PIFS;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接收BA後等待一定時間長度後,在一定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該等待的時間長度為0-8微秒,該等待的時間長度與該幀間間隔之和小於或等於PIFS。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發送PPDU後在大於或等於SIFS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其中,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與SIFS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
示例性的,假設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與SIFS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假設該差值為t,也就是t的取值範圍為[0,4]),換句話說,也就是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的取值範圍為[SIFS,SIFS+4]。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接收BA後在大於或等於SIFS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其中,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與SIFS之間的差值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
示例性的,假設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與SIFS之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假設該差值為t,也就是t的取值範圍為[0,4]),換句話說,也就是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長度的取值範圍為[SIFS,SIFS+4]。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發送PPDU後等待時間長度為大於或等於SIFS的幀間間隔後,發送下一個PPDU,其中,等待時間長度與SIFS之間的差值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等待時間長度內不進行通道偵聽。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接收BA後等待時間長度為大於或等於SIFS的幀間間隔後,發送下一個PPDU,其中,等待時間長度與SIFS之間的差值為0-4微秒,0-8微秒;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等待時間長度內不進行通道偵聽。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發送PPDU後等待一定時間長度後,在大於或等於SIFS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該等待的時間長度為0-8微秒;
或者,NSTR MLD的一個站點接收BA後等待一定時間長度後,在大於或等於SIFS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該等待的時間長度為0-8微秒。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應用於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方法包括: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確認塊BA,第二幀為BA,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傳輸失敗;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或者,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具體的,本申請實施例中,BA可以理解為一種回復幀。此外,回復幀還可以包括確認(acknowledgement,ACK)。本申請中的BA也可以替換為ACK。也就是說,本申請中的BA僅表示回復幀,而該回復幀不一定必須為BA,也可以為ACK。該回復幀也可以是其它類型的幀,此處不做限制。
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接收錯誤的回復幀(BA或ACK)後,可以調整通道偵聽時間,從而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影響通道偵聽的結果。同時,使得幀間間隔滿足通信要求。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確認塊BA,第二幀為BA,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傳輸失敗;
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確認塊BA,第二幀為BA,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傳輸失敗;
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確認塊BA,第二幀為BA,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傳輸失敗;
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一幀時,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
其中,該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可以為0-4微秒,或者0-8微秒。
可選的,該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可以為0-9微秒,或者0-12微秒。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二幀時,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
其中,該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可以為0-4微秒,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時,可以避免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第二STA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不增加偵聽難度。
可選的,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還可以為0-8微秒。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時,可以避免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第二STA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保證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與第二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齊。此外,可以不增加偵聽難度。
可選的,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還可以為0-9微秒,或,還可以為0-12微秒。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時,可以避免第一STA發送下一幀(例如PPDU)(下一幀(例如PPDU))對第二STA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保證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與第二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齊。同時滿足當前幀間間隔大於或等於SIFS的要求。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12微秒時,發送下一幀(例如PPDU)之前的4us是從接收狀態到發送狀態的轉化,因此,該4us不用於通道偵聽。當第二幀比第一幀提前8us的情況下,第一幀之後的幀間間隔為PIFS-12(微秒)也不會影響第一STA的通道偵聽。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一幀和第二幀時,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
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可選的,該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可以為或者0-8微秒,或者0-9微秒,或者0-12微秒。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一幀時,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
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可選的,該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可以為或者0-8微秒。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二幀時,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
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基於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當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一幀和第二幀時,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
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該方法應用於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方法包括:
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PDU,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傳輸失敗的幀為第一幀和第二幀;
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或者,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四幀間間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發送錯誤的PPDU後,可以進行通道偵聽時間調整從而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影響通道偵聽結果。同時,使得幀間間隔滿足通信要求。
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PDU,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傳輸失敗;
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PDU,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傳輸失敗;
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四幀間間隔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PDU,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傳輸失敗;
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四幀間間隔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三時間的差值;
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
可選的,該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可以為0-12微秒。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四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四時間之和;
第四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四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經過第五時間後在第五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五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與第五時間之和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五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第三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該方法應用於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方法包括:
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站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為確認塊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PDU,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六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六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確認超時AckTimeout與第六時間之和。
基於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六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基於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方法還包括:
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經過第七時間後在第七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七時間與第七幀間間隔的加和等於第六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
基於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七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發送錯誤的PPDU後,可以調整通道偵聽時間,從而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影響通道偵聽結果。同時,使得幀間間隔滿足通信要求。
第四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多用戶請求發送(Multiple User-Request To Send,MU-RTS)幀發送方法,方法應用於發送端MLD,方法包括:
發送端MLD的一個站點發送一個MU-RTS時,發送端MLD的另一個站點發送另一幀,該MU-RTS的結束時間與該另一幀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該另一幀可以是MU-RTS幀,也可以是其它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MU-RTS的結束時間晚於該另一幀的結束時間。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MU-RTS的結束時間早於該另一幀的結束時間時,不限定該MU-RTS的結束時間與該另一幀的結束時間的差值。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發送端MLD包括第一接入點AP和第二AP,其中,第一AP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多用戶請求發送幀MU-RTS。
基於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發送端MLD包括第一接入點AP和第二AP,其中,第一AP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多用戶請求發送幀MU-RTS,第二AP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多用戶請求發送幀MU-RTS;
第一MU-RTS的結束時間與第二MU-RTS的結束時間的差值最大為4微秒。
示例性的,第一AP為AP1,第二AP為AP2,第一鏈路為鏈路1,第二鏈路為鏈路2,第一MU-RTS為MU-RTS1,第二MU-RTS為MU-RTS2。當MU-RTS1的結束時間與MU-RTS2的結束時間最大相差4微秒時,清除發送(Clear to Send,CTS)幀1與CTS2的起始時間最大相差也是4微秒。因此提前發送的CTS幀(CTS1)對另外一個鏈路(鏈路2)的干擾不會影響另外一個鏈路上的通道偵聽結果。接收端MLD中STA2可以正常發送CTS2。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限制不同鏈路上MU-RTS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的最大值,以避免該MU-RTS的回復幀(CTS)之間產生干擾,保證CTS的正常發送。
第五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CTS幀發送方法,方法應用於接收端MLD,方法包括:
接收端MLD接收一個MU-RTS後,發送CTS前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間隔為SIFS+T,其中,T為0-4微秒或者T為0-8微秒。
基於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接收端MLD包括第一接入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接收第一MU-RTS;
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發送第一清除發送幀CTS,第一CTS的起始時間與第一MU-RTS的結束時間相差第八幀間間隔,第八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SIFS的時間長度。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約定接收端MLD發送CTS幀前的時間間隔,以避免不同鏈路上CTS幀之間產生干擾,保證CTS的正常發送。
基於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八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第八時間與SIFS之和,第八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八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基於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一STA在第八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
基於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接收端MLD還包括第二接入點STA,其中,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接收第二MU-RTS,第二MU-RTS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一MU-RTS;
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發送第二清除發送幀CTS,第二CTS的起始時間與第二MU-RTS的結束時間相差SIFS。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用於實現上述各種方法。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NSTR MLD,或者包含上述NSTR 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NSTR 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發送端MLD,或者包含上述發送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發送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五方面中的接收端MLD,或者包含上述接收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接收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通信裝置包括實現上述方法相應的模組、單元、或手段(means),該模組、單元、或means可以通過硬體實現,軟體實現,或者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該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儲存電腦指令,當該處理器執行該指令時,以使該通信裝置執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NSTR MLD,或者包含上述NSTR 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NSTR 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發送端MLD,或者包含上述發送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發送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五方面中的接收端MLD,或者包含上述接收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接收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包括:處理器;處理器用於與記憶體耦合,並讀取記憶體中的指令之後,根據指令執行如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該記憶體與該通信裝置相互獨立。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NSTR MLD,或者包含上述NSTR 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NSTR 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發送端MLD,或者包含上述發送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發送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五方面中的接收端MLD,或者包含上述接收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接收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該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儲存有指令,當指令在通信裝置上運行時,使得通信裝置可以執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NSTR MLD,或者包含上述NSTR 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NSTR 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發送端MLD,或者包含上述發送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發送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五方面中的接收端MLD,或者包含上述接收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接收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包含指令的電腦程式產品,當指令在通信裝置上運行時,使得通信裝置可以執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NSTR MLD,或者包含上述NSTR 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NSTR 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發送端MLD,或者包含上述發送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發送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五方面中的接收端MLD,或者包含上述接收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接收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例如,該通信裝置可以是晶片或晶片系統),該通信裝置包括處理器,用於實現上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通信裝置還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保存必要的程式指令和資料。該通信裝置是晶片系統時,可以由晶片構成,也可以包含晶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晶片,該晶片包括處理器和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用於與所示晶片之外的模組通信,該處理器用於運行電腦程式或指令,使得安裝該晶片的裝置可以執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其中,第五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不同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種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包括上述方面的NSTR MLD,或者,發送端MLD,或者,接收端MLD。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使得不能同步收發多鏈路設備可以同步多鏈路通信。
本申請的說明書和請求項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於區別類似的物件,而不必用於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術語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這僅僅是描述本申請的實施例中對相同屬性的物件在描述時所採用的區分方式。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於那些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單元。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地描述。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請中的“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在本申請的描述中,“至少一項”是指一項或者多項,“多項”是指兩項或兩項以上。“以下至少一項(個)”或其類似表達,是指的這些項中的任意組合,包括單項(個)或複數項(個)的任意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項(個),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多個。
本申請實施例可以應用於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目前WLAN採用的標準為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系列。WLAN可以包括多個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基本服務集中的網路節點為站點(Station,STA),站點包括接入點類的站點(Access Point,AP)和非接入點類的站點(None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每個基本服務集可以包含一個AP和多個關聯於該AP的Non-AP STA。
接入點類站點,也稱之為無線訪問接入點或熱點等。AP是移動使用者進入有線網路的接入點,主要部署於家庭、大樓內部以及園區內部,典型覆蓋半徑為幾十米至上百米,當然,也可以部署於戶外。AP相當於一個連接有線網和無線網的橋樑,其主要作用是將各個無線網路用戶端連接到一起,然後將無線網路接入乙太網。具體地,AP可以是帶有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晶片的終端設備或者網路設備。可選的,AP可以為支援802.11ax制式的設備,進一步可選的,該AP可以為支援802.11be、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種WLAN制式的設備,該AP還可以支援下一代802.11協定,此處不做限制。
非接入點類的站點(None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可以是無線通訊晶片、無線感測器或無線通訊終端。例如: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行動電話、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平板電腦、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機上盒、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智慧電視、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智慧可穿戴設備、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車載通信設備和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電腦。具體地,STA可以是帶有無線保真晶片的終端設備或者網路設備。可選的,站點可以支援802.11ax制式,進一步可選的,該站點支持802.11be、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種WLAN制式,該STA還可以支援下一代802.11協定,此處不做限制。
首先,為了便於理解,下面先對本申請實施例所涉及的技術術語進行簡單介紹。
1、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PPDU)
如圖1a所示,為802.11ax標準中PPDU的幀結構的示意圖。PPDU包括:傳統短訓練域(legacy-short training field,L-STF)、傳統長訓練域(legacy-long training field,L-LTF)、傳統信令域(legacy-signal field,L-SIG)、重複傳統信令域(repeated legacy-signal field,RL-SIG)、高效信令欄位A(high efficient-signal field A,HE-SIG A)、高效信令欄位B(high efficient-signal field B,HE-SIG B)、高效短訓練域(high efficient-short training field,HE-STF)、高效長訓練域(high efficient -long training field,HE-LTF)、資料(data)。可選的,該PPDU還可以包括資料分組擴展(packet extension,PE)。
請參見圖1b,示出了802.11be可能採用的極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 PPDU的一種結構。該EHT PPDU可包括傳統前導碼(legacy preamble,L-preamble)、高效率前導碼(high efficiency preamble,HE-preamble)和實體層聚合服務資料單元(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 service data unit,PSDU)三部分。
其中,L-preamble部分包括L-STF欄位、L-LTF欄位、L-SIG欄位;HE-preamble部分包括RL-SIG欄位和通用欄位(universal SIG,U-SIG)欄位、極高輸送量信令(EHT-SIG)欄位、極高輸送量短訓練(extremely high throughtput short training field,EHT-STF)欄位、極高輸送量長訓練(extremely high throughtput long training field,EHT-LTF)欄位;PSDU部分包括資料(data)欄位等欄位,其中,U-SIG欄位佔據2個OFDM符號,如圖1b中所示的U-SIG SYM1和U-SIG SYM1。其中通用欄位(U-SIG)欄位可包括版本非相關資訊(version independent info)欄位和版本相關資訊(version dependent info)欄位、CRC欄位以及尾部欄位。該version independent info欄位可包含3比特的WiFi 版本欄位,1比特下行/上行欄位,至少6比特的BSS color欄位,至少7比特的TXOP欄位。進一步地,該version independent info欄位還可以包括頻寬欄位。version dependent info欄位可包括PPDU格式欄位等,還可以包括調製編碼方案欄位,空間流欄位,編碼欄位等欄位中的一個或多個。CRC欄位至少佔用4比特,尾部欄位至少佔用6比特尾比特欄位。
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EHT-SIG欄位包含EHT-SIG公共欄位與EHT-SIG用戶特定欄位,其中,EHT-SIG公共欄位可用於承載分配給STA的資源配置資訊,EHT-SIG使用者特定欄位可用於承載使用者資訊。
應理解,該EHT-PPDU僅為舉例,在標準制定過程或技術發展過程中,還可以有其他的結構,本申請不做限定。
2、傳輸機會(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
TXOP是無線通道接入的基本單元。TXOP由初始時間和最大持續時間TXOP limit組成。
為了儘量避免衝突,設備在完成發送幀後,必須再等待一段很短的時間才能發送下一幀,這段時間的通常稱為幀間隔(interframe space,IFS)。目前,該幀間隔通常為短幀間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
示例性的,以幀間隔為SIFS為例,如圖1c所示,為一種TXOP內PPDU正常傳輸的示意圖。發送端設備在收到清除發送(clear to send,CTS)幀的SIFS時間後開始發送PPDU11,繼續間隔SIFS時間後,收到來自接收端設備的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BA)幀BA11,該BA11用於向發送端回饋PPDU11是否傳輸成功,假設PPDU11傳輸成功,在BA11幀結束後的SIFS時間發送端設備繼續發送PPDU12,以此類推。
其中,圖1c中的RTS為請求發送(request to send,RTS)。RTS/CTS用於解決隱藏站點的問題,以避免多個站點之間的信號衝突。發送端在發送資料幀之前,發送端先發送RTS幀,以指示該發送端在指定時長向指定接收端發送資料幀。接收端接收到RTS幀後, 回復CTS幀,以確認發送端的發送。接收到RTS幀或者CTS幀的其他站點不發送無線幀,直至指定時長結束。
3、錯誤恢復(Error recovery)
傳輸機會(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建立成功之後,TXOP內的某個PPDU傳輸失敗時,觸發該鏈路的錯誤恢復。
其中,錯誤恢復包括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PIFS)錯誤恢復和退避(backoff)錯誤恢復。其中, PIFS錯誤恢復:通道空閒的時長達到PIFS後,設備在該通道上發送下一個PPDU。等待通道空閒達到PIFS時間,然後發送下一個PPDU,可稱為PIFS錯誤恢復。
在新一代標準802.11be將極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作為技術目標。而其中一個已有的關鍵技術即為多鏈路(Multi-link,ML)通信。鏈路通信的核心思想是支持下一代IEEE 802.11標準的WLAN設備即EHT設備擁有在多個頻段上發送和接收的能力,從而可以使用更大的頻寬進行傳輸,進而提升吞吐率。多頻段主要包括但不僅限於2.4GHz WiFi頻段、5GHz WiFi頻段以及6GHz WiFi頻段。其中,在每一個頻段上所進行接入和傳輸稱為一個鏈路(link),多個頻段上的接入和傳輸稱為多鏈路通信。支援多鏈路通信的設備稱為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Device,MLD),也稱為MLD設備,具體的,請參閱圖2,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多鏈路設備的通信場景示意圖。每個MLD設備中存在多個接入點 (Access Point, AP)或站點(Station, STA),MLD之間的通信為多鏈路通信,圖1中鏈路1和鏈路2組成了多鏈路。
請參閱圖3,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通信場景示意圖。示例性的,本申請中,MLD(包括MLD301和MLD302)具有在多個頻段上的發送和接收的能力,相比于僅支援單條鏈路傳輸的設備來說,多鏈路設備具有更高的傳輸效率和更高的輸送量。示例性的,上述多個頻段包括但不限於:2.4GHz頻段、5GHz頻段、以及6GHz頻段。MLD在一個頻段上進行資料傳輸的空間路徑可以稱為一個鏈路。也就是說,MLD支援多鏈路通信。
應理解,對於MLD來說,MLD支持的每一個鏈路各對應一個頻段。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中,MLD也可以稱為多頻段設備(multi-band device),二者可以相互替換,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
本申請中,MLD包括至少兩個隸屬的站點STA(affiliated STA)。其中,隸屬的站點可以為接入點(Access Point Station,AP STA)或非接入點站點(non-Access Point Station, non-AP STA)。為描述方便,本申請將隸屬的站點為AP的多鏈路設備稱為多鏈路AP或多鏈路AP設備或AP多鏈路設備(AP multi-link device,AP MLD),隸屬的站點為non-AP STA的多鏈路設備稱為多鏈路STA或多鏈路STA設備或STA多鏈路設備(STA multi-link device,STA MLD)或non-AP多鏈路設備(non-AP MLD)。
一種實現方式中,non-AP STA可以實現AP的功能,或者說,non-AP STA能夠被操作為AP。可以實現AP功能的non-AP STA或者說能夠被操作為AP的non-AP MLD組成的MLD可以稱為軟AP MLD(soft AP MLD)。
可以理解的,AP MLD可分為STR AP MLD和non-STR AP MLD,STR AP MLD具備STR能力,non-STR AP MLD不具備STR能力。同樣,non-AP MLD可以分為STR non-AP MLD和non-STR non-AP MLD,STR non-AP MLD具備STR能力,non-STR non-AP MLD不具備STR能力。
本申請實施例中,non-STR AP MLD可以包括上述軟AP MLD。當然,non-STR AP MLD不僅限於軟AP MLD。
MLD中的每一個STA可以建立一個鏈路進行通信。如圖4所示,以MLD301包含站點A1-站點AN,MLD包含站點B1-站點BN為例,站點A1和站點B1之間通過鏈路1進行通信,站點A2和站點B2之間通信鏈路2進行通信,以此類推,站點AN和站點BN之間通過鏈路N進行通信。
本申請下述實施例中,以MLD301和MLD302之間的多條鏈路包括第一鏈路和第二鏈路為例進行說明。
當MLD設備所支援的多個頻段之間的頻率間隔較近時,在一個頻段發送信號會影響另一個頻段接收信號,比如設備在鏈路1上發送信號,由於鏈路1與鏈路2的頻段頻率間隔較小,因此鏈路1上的發送信號對鏈路2產生了通道干擾,影響鏈路2的通道接入和接收。因此,該MLD設備不能獨立地在多個頻段同時執行發送和接收操作,以避免互相干擾。802.11be中定義了多鏈路設備具備同時收發(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STR)能力,或者不能同時收發(Non-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NSTR)能力。具有STR能力的多鏈路設備稱為STR MLD,不具有STR能力的多鏈路設備稱為NSTR MLD。
需要說明的是,一個MLD可以工作在兩個或者更多的鏈路上,其STR/NSTR能力是針對每個鏈路對來說的,因此可能會出現同一個MLD的不同鏈路對之間的STR/NSTR能力是不同的。例如:一部分鏈路對是STR,另外一部分鏈路對是NSTR。在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是指該MLD工作的鏈路對中,至少有一個鏈路對的能力是NSTR的。對應地,STR MLD是指該MLD工作的所有鏈路對都是STR的。在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在第一鏈路和第二鏈路上發送或接收資料,該第一鏈路與第二鏈路為一對NSTR鏈路,第一鏈路和第二鏈路也稱為NSTR鏈路對。
對於NSTR MLD而言,由於能力受限,當NSTR MLD在一條鏈路進行發送信號的時候,可能無法在另一條鏈路上進行信號的接收。即:當NSTR MLD在一條鏈路發送信號的同時,如果在另一條鏈路上需要接收資料,則可能收不到該資料,導致丟包。
因此,如果NSTR MLD要在兩個鏈路上同時發送PPDU,且互不干擾,則這兩個鏈路上的兩個PPDU的開始時間與結束時間需要對齊。當前協議規定,兩個PPDU的結束時間之差小於或等於8微秒,視為兩個PPDU的結束時間對齊。
結合上述描述,當一個NSTR MLD在NSTR鏈路上同時發送PPDU而不產生干擾時,需要將這兩個PPDU的結束時間進行對齊,對齊的最大(允許)誤差為8微秒,該8微秒也稱為對齊精度。基於該對齊精度,當NSTR MLD在NSTR鏈路(以NSTR鏈路為第一鏈路和第二鏈路為例)上同時發送兩個承載資料的PPDU後,接收該PPDU的MLD會在NSTR鏈路(第一鏈路和第二鏈路)同時回復確認塊(Block ACK,BA),承載這兩個BA的PPDU的結束時間的最大誤差也是8微秒。
下面,對本申請實施例中提到的傳輸錯誤進行解釋。具體的,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傳輸錯誤可以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BA接收錯誤。
BA出現接收錯誤,即該BA觸發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且,該BA幀的MAC層幀檢測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校驗失敗。
(2)PPDU發送錯誤。
某個PPDU出現發送錯誤,則該PPDU結束後的特定時間內,發送該PPDU的STA未被觸發原語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
需要說明的是,傳輸錯誤(error)包括發送錯誤與接收錯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傳輸錯誤也可以稱為傳輸失敗(failure),其中,傳輸失敗包括發送失敗與接收失敗,此處不做限制。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BA的接收錯誤和PPDU的發送錯誤都可認為是傳輸錯誤,也可以認為是錯誤的幀或傳輸失敗的幀,本申請不做限制。為了便於描述,對於BA的接收錯誤和PPDU的發送錯誤均描述為傳輸失敗的幀。
示例性的,以BA接收錯誤情況下的通道偵聽過程為例進行說明。具體的,如圖5所示,STA在BA結束後的PIFS內進行通道偵聽。該STA(以STA2為例),在BA幀結束後的PIFS時間長度內進行通道偵聽(例如偵聽STA1的通道),以確定通道的忙閑狀態。如果STA2通道偵聽判斷通道為空閒,則在該鏈路上繼續發送下一個PPDU;如果STA2通道偵聽判斷通道為繁忙,則停止在該鏈路上繼續發送PPDU。
STA在接收正確的BA之後,同樣等待PIFS後才發送下一個PPDU。因此,兩個BA的結束時間最大可能相差8微秒。STA1在正確接收BA之後等待PIFS再發送下一個PPDU。因為STA1發送下一個PPDU的影響,STA2的通道偵聽結果為繁忙。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方案提出:在接收正確的BA之後,STA等待PIFS+δ之後再發送下一個PPDU,該δ的時間為0-4微秒(us)。以STA1為例,STA1發送的下一個PPDU最多僅僅干擾STA2的PIFS時間的最後4us。而最後4us一般為從接收狀態向發送狀態的轉化,因此在該時間(4us)內不會進行通道偵聽,所以不會影響到通道偵聽的結果。
由於當前對幀間間隔的要求不能超過25微秒。因此,如何實現NSTR MLD的同步多鏈路通信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示例性的,以NSTR MLD中包括第一站點STA和第二STA為例,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需要說明的是,NSTR MLD中還可以包括其它站點,此處不做限制。第一鏈路與第二鏈路僅為示意,而不表示具體的鏈路數量。第一鏈路與第二鏈路表示多鏈路中的任意兩條鏈路,本申請的方案可以拓展到大於兩條鏈路的情況。按照第一幀與第二幀的類型進行劃分,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方案包括:
(1)、第一幀和第二幀為回應幀,例如確認塊(BA)。此時,第一STA為接收第一幀(回應幀),第二STA為接收第二幀(回應幀)。
(2)、第一幀和第二幀為PPDU。此時,第一STA為發送第一幀(PPDU),第二STA為發送第二幀(PPDU)。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實施例中,BA可以理解為一種響應幀。此外,回應幀還可以包括確認(acknowledgement,ACK)。本申請中的BA也可以替換為ACK。也就是說,本申請中的BA僅表示回應幀,而該回應幀不一定必須為BA,也可以為ACK。該回應幀也可以是其它類型的幀,此處不做限制。
首先,介紹第一幀和第二幀為回應幀的方案。請參閱圖6,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包括:
601、NSTR MLD中的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NSTR MLD中的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NSTR MLD中的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接收第一幀,該第一幀為回應幀。NSTR MLD中的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接收第二幀,該第二幀為回應幀。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下面以回應幀為BA為例進行描述。
示例性的,請參閱圖7,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第一STA可以理解為STA1,第二STA可以理解為STA2,該第一幀可以理解為BA11,該第二幀可以理解為BA21。
602、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
本實施例中,NSTR MLD確定第一幀與第二幀是否為傳輸失敗的幀,即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是否傳輸失敗。
當第一幀為BA,第二幀為BA時,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具體如下:
當NSTR MLD(STA1)接收第一幀時,第一幀觸發原語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且,第一幀的MAC層幀檢測序列FCS校驗失敗,則NSTR MLD確定第一幀為傳輸失敗的幀。
當NSTR MLD(STA2)接收第二幀時,第二幀觸發原語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且,第二幀的MAC層幀檢測序列FCS校驗失敗,則NSTR MLD確定第二幀為傳輸失敗的幀。
當NSTR MLD(STA1)接收第一幀時,第一幀觸發原語PHY-RXSTART.indication且第一幀的MAC層FCS校驗失敗,並且,當NSTR MLD(STA2)接收第二幀時,第二幀觸發原語PHY-RXSTART.indication且第二幀的MAC層FCS校驗失敗,則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均為傳輸失敗的幀。
603、NSTR MLD進行通道偵聽。
本實施例中,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後,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或者,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下面,分別對第一幀為傳輸失敗的幀、第二幀為傳輸失敗的幀、第一幀和第二幀為傳輸失敗的幀這三種情況進行說明。
(1)第一幀為傳輸失敗的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該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若第一時間用t來表示,則t的取值範圍為[0,4])。換句話說,也就是該第一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取值範圍為[PIFS-4,PIFS]。或者,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時,可以避免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第二STA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不增加偵聽難度。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時,可以避免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第二STA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保證第一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與第二STA發送的下一幀(例如PPDU)對齊。此外,可以不增加偵聽難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還可以為0-9微秒,或,0-12微秒。
需要說明的是,以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為例,也就是說,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第一時間可以取0-8微秒中的任意值,該任意值可以是整數,例如:0、1、2、3、4、5、6、7、或8微秒;該任意值也可以是小數,例如:0.5、1.5、1.8、或3.4微秒等。本申請實施例中涉及的第二時間、第三時間、第四時間、第五時間、第六時間、第七時間或第八時間,與前述第一時間的相關定義類似,後文不再贅述。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為短幀間距SIFS。
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二幀間間隔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如圖8所示,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其中,BA11為傳輸失敗的幀。下麵對NSTR MLD進行通道偵聽的具體實現方式進行舉例說明:
示例性的:STA1在BA11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時,該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相應的,STA2在BA21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可以為PIFS。可選地,STA2可以在該第二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
示例性的:STA1在BA11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相應的,STA2在BA21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可以為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可選地,STA2可以在第二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示例僅是示意性說明,並不對本申請實施例其他實現方式構成限定。
(2)第二幀為傳輸失敗的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這樣根據通道狀態空閒的情況下才進行下一個PPDU發送,可以減小潛在的碰撞。具體的,該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或,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12微秒。
示例性的,如圖9所示,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其中,當第一時間取值範圍為0-4微秒時,可以避免STA1發送下一個PPDU(PPDU12)對STA2產生干擾。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時,可以避免STA1發送下一個PPDU(PPDU12)對STA2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保證STA1發送的PPDU12與STA2發送的PPDU22對齊。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時,可以避免STA1發送下一個PPDU(PPDU12)對STA2產生干擾。並且,可以保證STA1發送的PPDU12與STA2發送的PPDU22對齊。同時滿足當前幀間間隔大於或等於SIFS的要求。
當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12微秒時,發送下一個PPDU(PPDU12)之前的4us是從接收狀態到發送狀態的轉化,因此,該4us不用於通道偵聽。當BA21比BA11提前8us的情況下,BA11之後的幀間間隔為PIFS-12(微秒)也不會影響STA1的通道偵聽。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由於第一幀傳輸正確,因此,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內不進行通道偵聽。如果第一幀間間隔內無需通道偵聽, 則第一幀間間隔結束之後直接發送下一個PPDU。
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二時間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基於上述描述,結合圖9,BA21為傳輸失敗的幀。下麵對NSTR MLD進行通道偵聽的具體實現方式進行舉例說明:
示例性的,STA2在BA21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相應的,STA1在BA11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為SIFS。可選地,STA1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
示例性的,STA1在BA11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相應的,STA2在BA21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具體的,STA1在第一幀間間隔可以不進行通道偵聽直接發送下一個PPDU,或者STA1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如果通道空閒才發送下一個PPDU。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示例僅是示意性說明,並不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其他實現方式構成限定。
(3)第一幀和第二幀均為傳輸失敗的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該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或,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12微秒。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時間與第二時間的具體選擇,可以由NSTR MLD測量第一幀的結束時間與第二幀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確定,也可以預先配置於NSTR MLD中,此處不做限制。例如:NSTR MLD測量第一幀的結束時間與第二幀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為5微秒,則可以確定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5微秒或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5微秒。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幀結束後第二STA可以在PIFS內進行通道偵聽。第二幀結束後,第二STA也可以在其它長度的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此處不做限制。
基於上述描述,結合圖10,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其中BA11和BA21均為傳輸失敗的幀。下麵對NSTR MLD進行通道偵聽的具體實現方式進行舉例說明:
示例性的,STA1在BA11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相應的,STA2在BA21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二幀間間隔為PIFS。
示例性的,STA2在BA21結束後的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相應的,STA1在BA11結束後的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一幀間間隔為SIFS。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示例僅是示意性說明,並不對本申請實施例其他實現方式構成限定。
進一步的,在第一幀結束後,當STA1在第一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的結果為通道空閒時,STA1在第一幀間間隔結束時,在第一鏈路上發送下一個PPDU(即PPDU12)。
可選的,如果第一幀間間隔內無需通道偵聽, 則第一幀間間隔結束之後直接發送下一個PPDU(即PPDU12)。
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接收錯誤的回應幀(BA或ACK)後,可以調整通道偵聽時間。以此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影響通道偵聽結果。同時,使得幀間間隔滿足通信要求。
下面,介紹第一幀和第二幀為PPDU的方案。請參閱圖11,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又一種通道偵聽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又一種通道偵聽方法包括:
1101、NSTR MLD中的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NSTR MLD中的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
本實施例中,NSTR MLD中的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發送第一幀,該第一幀為PPDU。NSTR MLD中的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發送第二幀,該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示例性的,請參閱圖12,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該第一幀可以示意為PPDU12,該第二幀可以示意為PPDU22。
1102、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
本實施例中,NSTR MLD確定第一幀與第二幀是否為傳輸失敗的幀。
當第一幀為PPDU12,第二幀為PPDU22時,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具體如下:
當NSTR MLD(STA1)發送第一幀後,在第一幀傳輸結束(發送結束)的特定時間內,STA1未被觸發原語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則NSTR MLD確定第一幀為傳輸失敗的幀。
當NSTR MLD(STA2)發送第二幀後,在第二幀傳輸結束(發送結束)的特定時間內,STA2未被觸發原語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則NSTR MLD確定第二幀為傳輸失敗的幀。
當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都是傳輸失敗的幀後,進入步驟1103。
1103、NSTR MLD進行通道偵聽。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第一幀結束後的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三幀間間隔為PIFS與第三時間的差值;該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三時間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為短幀間距SIFS。
在又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的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該第四幀間間隔為SIFS與第四時間之和;第四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四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可選的,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經過第五時間後,在第五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第五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與第五時間之和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第五時間的時間長度為0-8微秒。示例性的,如圖13所示,圖1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STA2在PPDU21結束後,在第五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具體如下:STA2首先等待第五時間(0-8微秒),當第五時間結束後,STA2在第五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
可選的,在圖13所示的場景中,STA1在PPDU11結束後的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如前述圖12相關描述,此處不做贅述。可選的,STA1在PPDU11結束後的SIFS進行通道偵聽。
基於上述描述,以圖12和圖13為例,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下麵對NSTR MLD進行通道偵聽的具體實現方式進行舉例說明:
示例性的,STA1在PPDU11結束後的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三時間的差值。相應的,STA2在PPDU21結束後的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四幀間間隔為PIFS。
示例性的,STA1在PPDU11結束後的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三時間的差值。相應的,STA2在PPDU21結束後經過第五時間後,在第五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五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與第五時間之和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其中,第五時間的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示例性的,STA1在PPDU11結束後的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相應的,STA2在PPDU21結束後的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四幀間間隔為SIFS與第四時間之和。
示例性的,STA1在PPDU11結束後的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相應的,STA2在PPDU21結束後經過第五時間後,在第五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五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與第五時間之和小於或等於SIFS與第四時間之和的時間長度。其中,第五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示例僅是示意性說明,並不對本申請實施例其他實現方式構成限定。
進一步的,在第一幀結束後,當STA1在第三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的結果為通道空閒時,STA1在第三幀間間隔結束時,在第一鏈路上發送下一個PPDU(即PPDU12)。
在第二幀結束後,當STA2在第四幀間間隔(第五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的結果為通道空閒時,STA2在第四幀間間隔(第五幀間間隔)結束時,在第二鏈路上發送下一個PPDU(即PPDU22)。
上述第三時間、第四時間與第五時間的具體選擇,可以由NSTR MLD測量第一幀的結束時間與第二幀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確定,也可以預先配置於NSTR MLD中,此處不做限制。例如:NSTR MLD測量第一幀的結束時間與第二幀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為5微秒,則確定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5微秒。
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發送錯誤的PPDU後,可以調整通道偵聽時間,從而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對通道偵聽結果的影響。同時,使得幀間間隔滿足通信要求。
在上述圖11-13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第一幀和第二幀為PPDU的場景下,還包括以下方案。請參閱圖14,圖1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包括:
1401、NSTR MLD中的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幀,NSTR MLD中的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幀。
本實施例中,NSTR MLD中的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發送第一幀,該第一幀為PPDU。NSTR MLD中的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發送第二幀,該第二幀為PPDU。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二幀的結束時間。
示例性的,請參閱圖15,圖1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該第一幀可以示意為PPDU12,該第二幀可以示意為PPDU22。
1402、NSTR MLD確定傳輸失敗的幀。
本實施例中NSTR MLD確定第一幀與第二幀是否為傳輸失敗的幀的方式與圖11所示實施例的確定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當NSTR MLD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都是傳輸失敗的幀後,進入步驟1403。
1403、第二STA在第二幀結束後,進行通道偵聽。
本實施例中,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如圖15所示,STA2在第二幀(PPDU21)結束後,在第六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六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確認超時AckTimeout與第六時間之和。可選的,第六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六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第六幀間間隔也稱為預留幀間間隔。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如圖16所示,圖1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STA2在第二幀(PPDU21)結束後,經過第七時間後在第七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七時間與第七幀間間隔的加和等於第六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可選的,第七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本申請實施例中,NSTR MLD發送錯誤的PPDU後,可以調整通道偵聽時間,從而避免其它鏈路的發送動作,影響通道偵聽結果。同時,使得幀間間隔滿足通信要求。
以圖3所示的通信場景為例,MLD301可以作為發送端MLD,MLD302可以作為接收端MLD。在802.11ax標準中引入多用戶請求發送(Multiple User-Request To Send,MU-RTS)/清除發送(Clear to Send,CTS)幀交互。通過使用MU-RTS/CTS幀交互,實現AP與多個STA同時進行通道保護。其基本流程為AP競爭到通道之後發送MU-RTS幀,其中MU-RTS幀中攜帶一個或多個目標STA的關聯識別字(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當目標STA接收到MU-RTS幀,並確認自身屬於目標STA之後,在MU-RTS幀之後的SIFS時間內進行通道偵聽(也稱為能量檢測),如果通道偵聽結果為空閒,則回復CTS幀,如果通道偵聽結果為繁忙,則不回復CTS幀。需要說明的是,當AP僅向一個STA發送MU-RTS幀時,若該STA檢測該MU-RTS幀後確定自身為目標STA,則STA向AP發送CTS。即只有一個STA回復CTS。
為了便於理解,請參閱圖17,圖1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發送端MLD可以是AP MLD,如圖17中發送端MLD包括AP1和AP2,也可以是STA MLD;接收端MLD可以是STA MLD,如圖17中接收端MLD包括STA1和STA2,也可以是AP MLD。按照是否具有STR能力劃分,發送端MLD可以是STR MLD,發送端MLD也可以是NSTR MLD;接收端MLD是NSTR MLD。
以圖17為例,發送端MLD中AP1通過第一鏈路(鏈路1)向接收端MLD發送MU-RTS1,發送端MLD中AP2通過第二鏈路(鏈路2)向接收端MLD發送MU-RTS2。由於第一鏈路與第二鏈路相對於接收端MLD來說,屬於NSTR鏈路對,因此,MU-RTS1的結束時間與MU-RTS2的結束時間之間最大相差可能為8微秒,MU-RTS1的結束時間早於MU-RTS2的結束時間。相對應的,當MU-RTS1的結束時間與MU-RTS2的結束時間相差8微秒時,CTS1的起始時間與CTS2的起始時間相差8微秒,CTS1的起始時間早於CTS2的起始時間。
進行通道偵聽的時間間隔中,最後4us一般為從接收狀態向發送狀態的轉化,因此在該時間(4us)內實際不會進行通道偵聽,所以這4微秒的通道狀態不會影響到通道偵聽的結果,該4微秒也稱為接收到發送的轉換時間(RX/TX time)。因此,當MU-RTS1的結束時間與MU-RTS2的結束時間相差超過4微秒的情況下,以MU-RTS1的結束時間早於MU-RTS2的結束時間為例。則,接收端MLD在第一鏈路(鏈路1)上回復的CTS1會影響接收端MLD中STA2的通道檢測結果。該CTS1所帶來的跨鏈路干擾使得STA2進行通道偵聽的結果為繁忙。因此,STA2無法發送CTS2。
基於此,本申請實施例提出兩種方案解決上述問題,(1)、通過限制發送端MLD發送MU-RTS的結束時間的差值。(2)、通過約定接收端MLD發送CTS幀前通道偵聽的時間間隔。下面分別進行描述。
(1)、通過限制發送端MLD發送MU-RTS的結束時間的差值。
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MU-RTS幀發送方法,方法應用於發送端MLD,方法包括:
發送端MLD包括第一接入點AP和第二AP,其中,第一AP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多用戶請求發送幀MU-RTS,第二AP在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二多用戶請求發送幀MU-RTS;
第一MU-RTS的結束時間與第二MU-RTS的結束時間的差值最大為4微秒。
具體的,以圖18為例,第一AP為AP1,第二AP為AP2,第一鏈路為鏈路1,第二鏈路為鏈路,第一MU-RTS為MU-RTS1,第二MU-RTS為MU-RTS2。當MU-RTS1的結束時間與MU-RTS2的結束時間最大相差4微秒時,CTS1與CTS2的起始時間最大相差也是4微秒。因此提前發送的CTS幀(CTS1)對另外一個鏈路(鏈路2)的干擾不會影響另外一個鏈路上的通道偵聽結果。接收端MLD中STA2可以正常發送CTS2。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限制不同鏈路上MU-RTS的結束時間的差值的最大值,以避免該MU-RTS的回復幀(CTS)之間產生干擾,保證CTS的正常發送。
(2)、通過約定接收端MLD發送CTS幀前的時間間隔。
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一種CTS幀發送方法,方法應用於接收端MLD,方法包括:
接收端MLD包括第一接入點STA,其中,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接收第一MU-RTS;
第一STA在第一鏈路上發送第一清除發送幀CTS,第一CTS的起始時間與第一MU-RTS的結束時間相差第八幀間間隔,第八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SIFS的時間長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八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第八時間與SIFS之和,第八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第八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第八幀間間隔內進行通道偵聽。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接收端MLD還包括第二接入點STA,其中,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接收第二MU-RTS,第二MU-RTS的結束時間晚於第一MU-RTS;
第二STA在第二鏈路上發送第二清除發送幀CTS,第二CTS的起始時間與第二MU-RTS的結束時間相差SIFS。
具體的,以圖19為例,第一STA為STA1,第二STA為STA2,第一鏈路為鏈路1,第二鏈路為鏈路,第一CTS為CTS1,第二CTS為CTS2。當第八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到4微秒的情況下,接收端MLD的兩個STA總可以將兩個CTS幀的發送時間對齊誤差減小到4微秒以內。因此發送較早的CTS(CTS1)將不會對發送較晚的CTS(CTS2)之前的通道偵聽造成影響。
當第八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到8微秒的情況下,接收端MLD的兩個STA總可以將兩個CTS幀的發送時間對齊誤差減小到0微秒,這樣不僅發送較早的CTS(CTS1)將不會對發送較晚的CTS(CTS2)之前的通道偵聽造成影響,而且還可以盡可能縮小CTS幀的對齊誤差,使得後續PPDU可以更好地對齊。
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約定接收端MLD發送CTS幀前的時間間隔,以避免不同鏈路上CTS幀之間產生干擾,保證CTS的正常發送。
上述主要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方案進行了介紹。相應的,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用於實現上述各種方法。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NSTR MLD,或者包含上述NSTR 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NSTR 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發送端MLD,或者包含上述發送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發送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或者,該通信裝置可以為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接收端MLD,或者包含上述接收端MLD的裝置,或者是上述接收端MLD中包含的裝置,比如系統晶片。
可以理解的是,該通信裝置為了實現上述功能,其包含了執行各個功能相應的硬體結構和/或軟體模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很容易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本申請能夠以硬體或硬體和電腦軟體的結合形式來實現。某個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電腦軟體驅動硬體的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可以根據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對通信裝置進行功能模組的劃分,例如,可以對應各個功能劃分各個功能模組,也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個處理模組中。上述集成的模組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對模組的劃分是示意性的,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比如,以通信裝置為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NSTR MLD為例。圖20示出了一種NSTR MLD的結構示意圖。該NSTR MLD2000包括偵聽模組2002和處理模組2001。偵聽模組2002,也可以稱為收發單元用以實現發送和/或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收發電路,收發機,收發器或者通信介面。
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處理模組2001,用於確定所述第一幀和所述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傳輸失敗;
偵聽模組2002,用於在所述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
或者,偵聽模組2002,用於所述第二STA在所述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可選的,當所述第一幀傳輸失敗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
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可選的,當所述第二幀傳輸失敗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
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或,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12微秒。
可選的,當所述第一幀和所述第二幀傳輸失敗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
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可選的,當所述第一幀傳輸失敗時,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
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可選的,當所述第二幀傳輸失敗時,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
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可選的,當所述第一幀和所述第二幀傳輸失敗時,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二時間之和;
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二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處理模組2001,用於確定第一鏈路上的第一實體層協定資料單元PPDU傳輸失敗;
偵聽模組2002,用於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
或者,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短幀間距SIFS的時間長度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再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處理模組2001,用於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傳輸失敗;
偵聽模組2002,用於在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三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三幀間間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偵聽模組2002,還用於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四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四幀間間隔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可選的,所述第三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三時間的差值;
所述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或,所述第三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
可選的,所述第四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短幀間距SIFS與第四時間之和;
所述第四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或所述第四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可選的,所述偵聽模組2002,還用於在所述第二幀結束後,經過第五時間後在第五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所述第五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與所述第五時間之和小於或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可選的,所述第五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又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處理模組2001,用於確定第一幀和第二幀傳輸失敗;
偵聽模組2002,用於在第二幀結束後,在第六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第六幀間間隔的時間為確認超時AckTimeout與第六時間之和。
可選的,所述第六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可選的,所述偵聽模組2002,還用於在所述第二幀結束後,經過第七時間後在第七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所述第七時間與所述第七幀間間隔的加和等於所述第六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
可選的,所述第七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8微秒。
其中,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功能模組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該NSTR MLD2000以採用集成的方式劃分各個功能模組的形式來呈現。這裡的“模組”可以指特定ASIC,電路,執行一個或多個軟體或固件程式的處理器和記憶體,集成邏輯電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由於本實施例提供的NSTR MLD2000可執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獲得的技術效果可參考上述方法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圖21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通信設備210的硬體結構示意圖。其中,該通信設備210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2101,通信線路2102,記憶體2103以及至少一個通信介面2104。
處理器2101和處理器2108主要用於對通信協定以及通信資料進行處理,以及對整個通信設備進行控制,執行軟體程式,處理軟體程式的資料。記憶體2103主要用於儲存軟體程式和資料。所述通信設備還可以包括控制電路和天線(圖未示意),控制電路主要用於基帶信號與射頻信號的轉換以及對射頻信號的處理。天線主要用於收發電磁波形式的射頻信號。輸出設備2105和輸入裝置2106,例如觸控式螢幕、顯示幕,鍵盤等主要用於接收使用者輸入的資料以及對使用者輸出資料。
當通信設備開機後,處理器2101和處理器2108可以讀取記憶體2103中的軟體程式,解釋並執行軟體程式的指令,處理軟體程式的資料。當需要通過無線發送資料時,處理器2101和處理器2108對待發送的資料進行基帶處理後,輸出基帶信號至射頻電路,射頻電路將基帶信號進行射頻處理後將射頻信號通過天線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送。當有資料發送到通信裝置時,射頻電路通過天線接收到射頻信號,將射頻信號轉換為基帶信號,並將基帶信號輸出至處理器2101和處理器2108,處理器2101和處理器2108將基帶信號轉換為資料並對該資料進行處理。
在另一種實現中,上述的射頻電路和天線可以獨立於進行基帶處理的處理器而設置,例如在分散式場景中,射頻電路和天線可以與獨立於通信裝置,呈拉遠式的佈置。
上述NSTR MLD的功能可以通過該通信設備210實現。比如,圖21中的處理器2101可以通過調用記憶體2103中儲存的電腦執行指令,使得通信設備210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方法。
具體的,圖6或圖11或圖14的步驟/實現過程可以通過圖21中的處理器2101調用記憶體2103中儲存的電腦執行指令來實現。或者,圖6或圖11或圖14中的處理相關的功能/實現過程可以通過圖21中的處理器2101調用記憶體2103中儲存的電腦執行指令來實現,圖6或圖11或圖14中的收發相關的功能/實現過程可以通過圖21中的通信介面2104來實現。
處理器2101可以是一個通用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個或多個用於控制本申請方案程式執行的積體電路。
通信線路2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元件之間傳送資訊。
通信介面2104,使用任何收發器一類的裝置,用於與其他設備或通信網路通信,如乙太網,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記憶體2103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 或可儲存靜態資訊和指令的其他類型的靜態存放裝置,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 或者可儲存資訊和指令的其他類型的動態儲存裝置設備,也可以是電可擦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唯讀光碟(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光碟儲存(包括壓縮光碟、鐳射碟、光碟、數位通用光碟、藍光光碟等)、磁片儲存介質或者其他磁存放裝置、或者能夠用於攜帶或儲存具有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的期望的程式碼並能夠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質,但不限於此。記憶體可以是獨立存在,通過通信線路2102與處理器相連接。記憶體也可以和處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記憶體2103用於儲存執行本申請方案的電腦執行指令,並由處理器2101來控制執行。處理器2101用於執行記憶體2103中儲存的電腦執行指令,從而實現本申請下述實施例提供的鏈路的錯誤恢復方法。
其中,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器件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的,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電腦執行指令也可以稱之為應用程式碼,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在具體實現中,作為一種實施例,處理器2101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CPU,例如圖21中的CPU0和CPU1。
在具體實現中,作為一種實施例,通信設備210可以包括多個處理器,例如圖21中的處理器2101和處理器2108。這些處理器中的每一個可以是一個單核(single-CPU)處理器,也可以是一個多核(multi-CPU)處理器。這裡的處理器可以指一個或多個設備、電路、和/或用於處理資料(例如電腦程式指令)的處理核。
在具體實現中,作為一種實施例,通信設備210還可以包括輸出設備2105和輸入裝置2106。輸出設備2105和處理器2101通信,可以以多種方式來顯示資訊。例如,輸出設備2105可以是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顯示裝置,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 顯示裝置,或投影儀(projector)等。輸入裝置2106和處理器2101通信,可以以多種方式接收使用者的輸入。例如,輸入裝置2106可以是滑鼠、鍵盤、觸控式螢幕設備或傳感設備等。
上述的通信設備210可以是一個通用設備或者是一個專用設備。在具體實現中,通信設備210可以是桌上型電腦、可擕式電腦、網路服務器、掌上型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動手機、平板電腦、無線終端設備、嵌入式設備或有圖21中類似結構的設備。本申請實施例不限定通信設備210的類型。
可選的,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例如,該通信裝置可以是晶片或晶片系統),該通信裝置包括處理器,用於實現上述任一方法實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通信裝置還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保存必要的程式指令和資料,處理器可以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程式碼以指令該通信裝置執行上述任一方法實施例中的方法。當然,記憶體也可以不在該通信裝置中。該通信裝置是晶片系統時,可以由晶片構成,也可以包含晶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在一個例子中,以上任一通信裝置(或通信裝置中的模組)可以是被配置成實施以上方法的一個或多個積體電路,例如:一個或多個特定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個或者多個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這些積體電路形式中至少兩種的組合。再如,當通信裝置中的模組可以通過處理元件調度程式的形式實現時,該處理元件可以是通用處理器,例如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調用程式的處理器。再如,這些模組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統(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實現。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晶片系統,包括記憶體和處理器,記憶體用於儲存電腦程式,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晶片執行如前述方法實施例所示任一項實現方式。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晶片系統,包括處理器,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晶片執行如前述方法實施例所示任一項實現方式。
另外需說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申請提供的裝置實施例附圖中,模組之間的連接關係表示它們之間具有通信連接,具體可以實現為一條或多條通信匯流排或信號線。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本申請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專用硬體包括專用積體電路、專用CPU、專用記憶體、專用元器件等來實現。一般情況下,凡由電腦程式完成的功能都可以很容易地用相應的硬體來實現,而且,用來實現同一功能的具體硬體結構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類比電路、數位電路或專用電路等。但是,對本申請而言更多情況下軟體程式實現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可讀取的儲存介質中,如電腦的軟碟、U盤、移動硬碟、ROM、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實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過軟體、硬體、固件或者其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實現。
所述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腦指令。在電腦上載入和執行所述電腦程式指令時,全部或部分地產生按照本申請實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電腦可以是通用電腦、專用電腦、電腦網路、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裝置。所述電腦指令可以儲存在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或者從一個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向另一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傳輸,例如,所述電腦指令可以從一個站點站點、電腦、終端裝置、網路裝置、計算設備或資料中心通過有線(例如同軸電纜、光纖、數位用戶線路(DSL))或無線(例如紅外、無線、微波等)方式向另一個站點站點、電腦、終端裝置、網路裝置、計算設備或資料中心進行傳輸。所述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可以是電腦能夠儲存的任何可用介質或者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用介質集成的終端裝置、網路裝置、資料中心等資料存放裝置。所述可用介質可以是磁性介質,(例如,軟碟、硬碟、磁帶)、光介質(例如,DVD)、或者半導體介質(例如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SD))等。
應理解,說明書通篇中提到的“一個實施例”或“一實施例”意味著與實施例有關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在整個說明書各處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或“在一實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實施例。此外,這些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任意適合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應理解,在本申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與A相應的B”表示B與A相關聯,根據A可以確定B。但還應理解,根據A確定B並不意味著僅僅根據A確定B,還可以根據A和/或其它資訊確定B。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者二者的結合來實現,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和軟體的可互換性,在上述說明中已經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組成及步驟。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了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模組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組,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模組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模組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模組中,也可以是各個模組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模組集成在一個模組中。上述集成的模組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
集成的模組如果以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儲存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裝置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申請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
301、302:MLD 601-603、1101-1103、1401-1403:步驟 2000:NSTR MLD 2001:處理模組 2002:偵聽模組 2101、2108:處理器 2102:通信線路 2103:記憶體 2104:通信介面 2105:輸出設備 2106:輸入裝置
圖1a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PPDU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PPDU的結構示意圖; 圖1c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傳輸機會TXOP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多鏈路設備的通信場景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中一種通信場景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中又一種通信場景的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涉及的一種幀間間隔的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7-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 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12-1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 圖1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通道偵聽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15-1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幀間間隔示意圖; 圖2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NSTR MLD的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601-603: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應用於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所述方法包括:所述NSTR MLD在第一鏈路上接收第一幀,所述第一幀為回應幀;所述NSTR MLD在第二鏈路上接收第二幀,所述第二幀為回應幀,所述第一幀的結束時間晚於所述第二幀的結束時間,所述第一鏈路和所述第二鏈路為NSTR鏈路對;所述NSTR MLD確定所述第一幀和所述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接收失敗;所述NSTR MLD在所述第一幀結束後,在第一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點協調功能幀間間隔(PIFS)的時間長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幀接收失敗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4微秒。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幀接收失敗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4μs,PIFS]。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幀接收成功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PIFS與第一時間的差值;所述第一時間的取值範圍為0-9微秒。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幀接收成功時,所述第一幀間間隔的時間為[SIFS,PIFS]。
  6. 如請求項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NSTR MLD在所述第二幀結束後,在第二幀間間隔進行通道偵聽,其中,所述第二幀間間隔的時間等於PIFS的時間長度。
  7. 如請求項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STR MLD確定所述第一幀和所述第二幀中的至少一個接收失敗,包括:當所述NSTR MLD接收所述第一幀時,所述第一幀觸發實體層接收開始的指示(PHY-RXSTART.indication),且所述第一幀的MAC層幀檢測序列(FCS)校驗失敗,則所述NSTR MLD確定所述第一幀為接收失敗的幀;或者當所述NSTR MLD接收所述第二幀時,所述第二幀觸發PHY-RXSTART.indication,且所述第二幀的MAC層FCS校驗失敗,則所述NSTR MLD確定所述第二幀為接收失敗的幀;或者當所述NSTR MLD接收所述第一幀時,所述第一幀觸發PHY-RXSTART.indication且所述第一幀的MAC層FCS校驗失敗,並且,當所述NSTR MLD接收所述第二幀時,所述第二幀觸發PHY-RXSTART.indication且所述第二幀的MAC層FCS校驗失敗,則所述NSTR MLD確定所述第一幀和所述第二幀均為接收失敗的幀。
  8. 一種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其中,包括:記憶體,用於儲存電腦執行指令;以及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執行指令,以使所述NSTR MLD執行如請求項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9.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其中,所述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包括電腦指令,當所述電腦指令在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上運行時,使得所述NSTR MLD執行如請求項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10.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中,所述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指令,當所述電腦指令在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上運行時,使得所述NSTR MLD執行如請求項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11. 一種晶片,其中,包括:記憶體,用於儲存電腦執行指令;以及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執行指令,以使包括所述晶片的不能同時收發多鏈路設備(NSTR MLD)執行如請求項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12108680A 2020-11-05 2021-11-04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TWI8345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545.4 2020-11-05
CN202011225545.4A CN114449551A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信道侦听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395A TW202327395A (zh) 2023-07-01
TWI834516B true TWI834516B (zh) 2024-03-01

Family

ID=8136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206A TWI798913B (zh) 2020-11-05 2021-11-04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TW112108680A TWI834516B (zh) 2020-11-05 2021-11-04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206A TWI798913B (zh) 2020-11-05 2021-11-04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2772A1 (zh)
EP (1) EP4216647A4 (zh)
JP (1) JP2023548200A (zh)
KR (1) KR20230086735A (zh)
CN (2) CN116390121B (zh)
AU (1) AU2021373171A1 (zh)
CA (1) CA3199592A1 (zh)
MX (1) MX2023005329A (zh)
TW (2) TWI798913B (zh)
WO (1) WO202209594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62786A1 (en) * 2013-06-05 2014-12-11 Max4G, Inc. F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Capacity Enhanced Dynamic Power Control
CN105101453A (zh) * 2015-07-13 2015-11-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载波侦听方法
US20170170937A1 (en) * 2014-06-26 2017-06-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ulti-use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80284743A1 (en) * 2016-05-09 2018-10-04 Strong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data collection for vibration sensitive equipment
JP2019500801A (ja) * 2015-12-25 2019-01-1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8888B1 (ko) * 2012-03-29 2018-08-17 스키피오 테크놀로지스 에스.아이 리미티드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송신 방법
KR20160018438A (ko) * 2014-08-08 2016-02-17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동적 프레임간 간격 프로세싱
AU2015404488B2 (en) * 2015-07-31 2019-03-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RU2696297C1 (ru) * 2015-07-31 2019-08-01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того
CN106937403B (zh) * 2015-12-31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重用的退避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62786A1 (en) * 2013-06-05 2014-12-11 Max4G, Inc. F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Capacity Enhanced Dynamic Power Control
US20170170937A1 (en) * 2014-06-26 2017-06-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ulti-use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101453A (zh) * 2015-07-13 2015-11-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空闲信道评估门限的载波侦听方法
JP2019500801A (ja) * 2015-12-25 2019-01-1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US20180284743A1 (en) * 2016-05-09 2018-10-04 Strong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data collection for vibration sensitive equip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Yunbo Li et al.(Huawei), "Error recovery for non-STR MLD", IEEE 802.11-20/1062r5, 2020-1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86735A (ko) 2023-06-15
EP4216647A4 (en) 2024-03-13
MX2023005329A (es) 2023-05-22
AU2021373171A1 (en) 2023-06-01
CN114449551A (zh) 2022-05-06
CN116390121A (zh) 2023-07-04
TW202327395A (zh) 2023-07-01
US20230262772A1 (en) 2023-08-17
CA3199592A1 (en) 2022-05-12
JP2023548200A (ja) 2023-11-15
TW202220487A (zh) 2022-05-16
WO2022095949A1 (zh) 2022-05-12
CN116390121B (zh) 2024-02-13
EP4216647A1 (en) 2023-07-26
TWI798913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88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in WLAN system
US9854603B2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VHT)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US201902816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436765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ceiving frame comprising partial association identifier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14123358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04404A1 (zh) 通信保护方法及装置
US2019019141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on basis of multiple channelized channel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JP7472257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30145901A1 (en) Link error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41854A1 (zh) 一种发送波束优化协议包的方法及设备
CN109923927B (zh) 使用网络分配矢量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US20230217494A1 (en) Multi-link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834516B (zh) 一種通道偵聽的方法以及相關裝置
WO2023160331A1 (zh) 一种天线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4009003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shared txop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3039734A1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014927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user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TW202350009A (zh) 多鏈路通信方法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