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3838B - 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3838B
TWI833838B TW108141326A TW108141326A TWI833838B TW I833838 B TWI833838 B TW I833838B TW 108141326 A TW108141326 A TW 108141326A TW 108141326 A TW108141326 A TW 108141326A TW I833838 B TWI833838 B TW I8338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gap
conductive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7347A (zh
Inventor
張志成
何家勇
趙玉強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大陸商泰科電子 (上海) 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81135463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193126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大陸商泰科電子 (上海) 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大陸商泰科電子 (上海) 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7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838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導電端子,包括相互疊置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該第一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兩個第一接觸部,該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之間具有間隙,每一該第二接觸部之至少一部分可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第二接觸部可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因此,在本發明中,導電端子能夠承載更大的電流。此外,本發明亦揭示包括該導電端子之連接器。

Description

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導電端子及包括該導電端子之連接器。
現有電連接器通常包括絕緣本體及保持在絕緣本體中之導電端子,例如電源端子。先前技術中提出一種具有雙層結構之導電端子,該雙層導電端子通常包括位於其內層之內層端子及位於其外層之外層端子。內層端子通常由銅製成,外層端子通常由不鏽鋼製成。外層端子夾持在內層端子上,提高整個導電端子之夾持力,保證電氣接觸之可靠性。外層不鏽鋼端子之長度小於內層銅端子,並且不與配對部件(例如匯流條)電接觸,僅內層銅端子與配對部件電接觸,因此,該導電端子之載流能力有限。但是,隨著應用電流變得愈來愈大,要求電源連接器之導電端子能夠承載更大的電流。因此,現有雙層結構之導電端子已經不能滿足要求。
本發明之目的旨在解決先前技術中存在之上述問題及缺陷之至少一個態樣。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提供一種導電端子,包括一種導電端子,包括相互疊置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該第一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兩個第一接觸部,該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其特徵在於,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之間具有間隙,每一該第二接觸部之至少一部分可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第二接觸部可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每一該第二接觸部上形成有突起部,該突起部可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突起部可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突起部之高度大於該第一接觸部之材料厚度,使得該第二端子貼緊該第一端子時,該突起部經由該間隙突出於該第一端子之外表面,使得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先與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接觸,之後再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端子與該第一端子之間具有間距,使得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與該第一端子之外表面齊平,從而使得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及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同時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端子與該第一端子之間具有間距,使得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低於該第一端子之外表面,從而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先接觸並推動第一端子向第二端子彈性移動,進而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之端部藉由連接部相連,該連接部能夠抵靠該第二接觸部之端部,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接觸部之一端具有第二止擋部,該第二止擋部之寬度設定成大於該間隙,並能夠抵靠該間隙兩側之第一接觸部,從而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兩個第二接觸部,該至少兩個第二接觸部之該第二止擋部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從而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包括經調適以固定在絕緣本體中之第一固定部及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之一排第一彈性懸臂,在每一該第一彈性懸臂之自由端形成有一個該第一接觸部,其中該等第一接觸部之間具有間隙; 該第二端子包括經調適以固定在絕緣本體中之第二固定部及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一側之一排第二彈性懸臂,在每一該第二彈性懸臂之自由端形成有一個該第二接觸部。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亦包括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另一側之經調適以電連接至電路板上之一排第一連接腳; 該第二端子亦包括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另一側之經調適以電連接至電路板上之一排第二連接腳, 該排第一連接腳與該排第二連接腳交錯排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導電端子亦包括一個連接部,該連接部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連接在一起,使得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成為一個整體部件。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為由單塊金屬料板製成之單一部件。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導電端子;及絕緣本體,該導電端子保持在該絕緣本體上。
在本發明中,位於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可同時與配對部件電接觸,從而提高導電端子之載流能力,此外,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交錯分佈,使得能夠在給定空間內配置儘量多的有效接點,該導電端子能夠承載更大的電流。
藉由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所作之描述,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優點將顯而易見,並可幫助對本發明有全面的理解。
下文藉由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特定說明。在說明書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號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之實施方案之說明旨在對本發明之總體發明構思進行解釋,而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之一種限制。
另外,在下文之詳細描述中,為便於解釋,闡述許多特定細節以提供對本披露實施例之全面理解。然而明顯地,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沒有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亦可以被實施。在其他情況下,公知的結構及裝置以圖示之方式體現以簡化附圖。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總體技術構思,提供一種導電端子,包括相互疊置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該第一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兩個第一接觸部,該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其特徵在於,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之間具有間隙,每一該第二接觸部之至少一部分可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第二接觸部可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
圖1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的分解立體圖;圖1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組合在一起。其中,導電端子1000包括相互疊置之第一端子100及第二端子200,該第一端子100具有位於其一端之三個第一接觸部110,該第二端子200具有位於其一端之兩個第二接觸部210,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110之間具有間隙111,每一該第二接觸部210上形成有突起部211,該突起部211可經由該間隙111穿過該第一端子100,使得該第一接觸部110及突起部211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雖然圖1a及圖1b中之第一端子100具有三個第一接觸部110,但一般技術者可知,第一接觸部110之數量可以不限於三個,只要至少兩個即可;雖然圖1a及圖1b中之第二端子200具有兩個第二接觸部210,但一般技術者可知,第二接觸部210之數量可以不限於兩個,只要至少一個即可。
如圖1b所示,該突起部211之高度大於該第一接觸部110之材料厚度,使得該第二端子200貼緊該第一端子100時,該突起部211經由該間隙111突出於該第一端子100之外表面,使得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先與該第二端子200之突起部211接觸,之後再與該第一端子100之第一接觸部110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端子200與該第一端子100之間具有間距,使得該第二端子200之突起部211與該第一端子100之外表面齊平,從而使得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一端子100之第一接觸部110及該第二端子200之突起部211同時接觸。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端子200與該第一端子100之間具有間距,使得該第二端子200之突起部211低於該第一端子100之外表面,從而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一端子100之第一接觸部110先接觸並推動第一端子100向第二端子200彈性移動,進而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二端子200之突起部211接觸。
圖2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圖2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圖2c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圖2d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圖3a至圖3d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兩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與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組合在一起的示意圖。
如圖2a所示,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110之端部藉由連接部130相連,該連接部130能夠抵靠該第二接觸部210之端部,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111穿過該第一端子100。圖2b圖為圖1a之實施例的第一端子之接觸部110之端部的局部示意圖,在圖中第一接觸部110之端部不相連。
如圖2c所示,該第二接觸部210之一端具有第二止擋部230,該第二止擋部之寬度設定成大於該間隙,並能夠抵靠該間隙兩側之第一接觸部110,從而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111穿過該第一端子100。
如圖2d所示,該第二端子200具有位於其一端之兩個第二接觸部,該兩個第二接觸部之該第二止擋部230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從而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111穿過該第一端子100。
如圖1a及圖1b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100包括經調適以固定在絕緣本體中之第一固定部140及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之一排第一彈性懸臂100a,在每一該第一彈性懸臂100a之自由端形成有一個該第一接觸部110,其中該等第一接觸部110之間具有間隙111;該第二端子200包括經調適以固定在絕緣本體中之第二固定部240及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一側之一排第二彈性懸臂200a,在每一該第二彈性懸臂200a之自由端形成有一個該第二接觸部210。
如圖1a及圖1b所示,該第一端子100亦包括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另一側之經調適以電連接至電路板上之一排第一連接腳120;該第二端子200亦包括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另一側之經調適以電連接至電路板上之一排第二連接腳220,該排第一連接腳120與該排第二連接腳220交錯排列。
如圖1b所示,該導電端子亦包括一個連接部300,該連接部300將該第一端子100之第一固定部140及該第二端子200之第二固定部240連接在一起,使得該第一端子100及該第二端子200成為一個整體部件。
該第一端子100及該第二端子200為由單塊金屬料板製成之單一部件。以此方式可以簡化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製造製程。
如圖4a及圖4b所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亦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多個上述導電端子1000;及絕緣本體30,多個導電端子1000保持在該絕緣本體30中。
在本發明中,位於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可同時與配對部件電接觸,從而提高導電端子之載流能力,此外,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交錯分佈,使得能夠在給定空間內配置儘量多的有效接點,該導電端子能夠承載更大的電流。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理解,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都係例示性的,並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以對其進行改良,各種實施例中所描述之結構在不發生結構或者原理態樣之衝突之情況下可以進行自由組合。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附圖中揭示之實施例旨在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案進行例示性說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之一種限制。
雖然本總體發明構思之一些實施例已被顯示及說明,但一般技術者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總體發明構思之原則及精神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做出改變,本發明之範疇以請求項及它們的等同物限定。
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措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多個。另外,請求項之任何元件標號不應理解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30:絕緣本體 100:第一端子 100a:第一彈性懸臂 110:第一接觸部 111:間隙 120:第一連接腳 130:連接部 140:第一固定部 200:第二端子 200a:第二彈性懸臂 210:第二接觸部 211:突起部 220:第二連接腳 230:第二止擋部 240:第二固定部 300:連接部 1000:導電端子
圖1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的分解立體圖; 圖1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組合在一起; 圖2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2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2c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2d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3a至圖3d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兩個實施方案的導電端子之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與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組合在一起的示意圖;以及 圖4a及圖4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導電端子以及安裝在絕緣本體上的立體示意圖。
110:第一接觸部
120:第一連接腳
210:第二接觸部
211:突起部
220:第二連接腳
300:連接部
1000:導電端子

Claims (12)

  1. 一種導電端子,包括相互疊置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該第一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兩個第一接觸部,該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其特徵在於: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之間具有間隙,每一該第二接觸部之至少一部分可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第二接觸部可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其中相鄰的兩個該等第一接觸部之端部藉由連接部相連,該連接部能夠抵靠該第二接觸部之端部,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
  2. 如請求項1之導電端子,其中每一該第二接觸部上形成有突起部,該突起部可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突起部可與一個配對部件電接觸。
  3. 如請求項2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突起部之高度大於該第一接觸部之材料厚度,使得該第二端子貼緊該第一端子時,該突起部經由該間隙突出於該第一端子之外表面,使得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先與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接觸,之後再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接觸。
  4. 如請求項2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二端子與該第一端子之間具有間距,使得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與該第一端子之外表面齊平,從而使得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及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同時接觸。
  5. 如請求項2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二端子與該第一端子之間具有間距,使得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低於該第一端子之外表面,從而在與配對部件對配之過程中,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先接觸並推動第一端子向第二端子彈性移動,進而該配對部件與該第二端子之突起部接觸。
  6. 如請求項1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二接觸部之一端具有第二止擋部,該第二止擋部之寬度設定成大於該間隙,並能夠抵靠該間隙兩側之第一接觸部,從而防止第二接觸部之端部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
  7. 如請求項6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二端子具有位於其一端之至少兩個第二接觸部,該至少兩個第二接觸部之該第二止擋部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從而防止一第二接觸部之一端部經由該間隙穿過該第一端子。
  8. 如請求項1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一端子包括經調適以固定在絕緣本體中之一第一固定部及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一側之一排第一彈性懸臂,在每一該第一彈性懸臂之自由端形成有一個該第一接觸部,其中該等第一接觸部之間具有間隙; 該第二端子包括經調適以固定在絕緣本體中之一第二固定部及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一側之一排第二彈性懸臂,在每一該第二彈性懸臂之自由端形成有一個該第二接觸部。
  9. 如請求項8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一端子亦包括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另一側之經調適以電連接至電路板上之一排第一連接腳;該第二端子亦包括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另一側之經調適以電連接至電路板上之一排第二連接腳,該排第一連接腳與該排第二連接腳交錯排列。
  10. 如請求項1之導電端子,其中該導電端子亦包括一個連接部,該連接部將該第一端子之一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端子之一第二固定部連接在一起,使得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成為一個整體部件。
  11. 如請求項1之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為由單塊金屬料板製成之一單一部件。
  12. 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如請求項1之導電端子;及一絕緣本體,該導電端子保持在該絕緣本體上。
TW108141326A 2018-11-14 2019-11-14 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 TWI833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4636.0 2018-11-14
CN201811354636.0A CN111193126A (zh) 2018-11-14 2018-11-14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347A TW202027347A (zh) 2020-07-16
TWI833838B true TWI833838B (zh) 2024-03-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3970A1 (en) 2012-05-31 2013-12-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3970A1 (en) 2012-05-31 2013-12-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3609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103515730B (zh) 无外壳连接器
US11081823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670294A (en) Multiple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016935B1 (ko) 접속 신뢰성이 개선된 커넥터
TWI687002B (zh) 電連接器
US8821178B2 (en) Connector
JPH0229168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
TWM330619U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348998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575769B1 (en) Mold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3109701A (ja) コネクタ
US3172719A (en) paholek etal
TWI833838B (zh) 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
TWI762037B (zh) 電連接器
US4449771A (en) Bus bar
JP6466266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505102A (ja) 2つの導体を接続するための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14284773B (zh) 连接器
CN216389805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100647882B1 (ko) 접속력 향상구조를 갖는 전기접속기용 커넥터
CN218975838U (zh) 导电端子组件和电连接器
KR101376332B1 (ko) 절연판조립체
TWM515705U (zh) 電連接器與電子裝置
JPH0332046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