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685B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32685B TWI832685B TW112102848A TW112102848A TWI832685B TW I832685 B TWI832685 B TW I832685B TW 112102848 A TW112102848 A TW 112102848A TW 112102848 A TW112102848 A TW 112102848A TW I832685 B TWI832685 B TW I8326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riggered
- trig
- time point
- earthquak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101710091608 Probable diacy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tgs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710091635 Probable diacy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tgs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39146 Trimethylguanosine synth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種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之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的一第一訊號以及因應一第一輔助偵測地點的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的一第二訊號;判斷法則一:判斷該第一訊號及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及該第二訊號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快速有效的地震偵測方法,特別是關於具有多個偵測地點的快速有效的地震偵測方法。
由於縱波的波速在地表約在每秒6-8公里左右,而橫波的波速在地表約為縱波的一半,在離震央一定距離的位置上就可以明顯觀察到縱波與橫波到達的時間上有相當的間隔。例如,距離震央約10公里的地方縱波與橫波到達的時間間隔就有3秒鐘。如果有裝置可以在這時間以內有效的依據縱波的量測資料對是否為真實地震事件進行即時判斷,就有機會及時採取安全措施或排除非地震事件的狀況,將地震可能造成的設備與人員損失降低到一定的限度。
然而,設置於不同區域的地震偵測儀可能面臨不同的偵測環境,例如設置於工廠附近的地震偵測儀容易偵測到工廠內機器運轉時帶來的振動,而設置於住家或辦公大樓附近的地震偵測儀則較可能受到人來人往走動的影響,或偵測到開關大門或敲門時產生的振動。再例如建築施工需要打地基時,附近的地震偵測儀容易偵測到更大的振動而有可能被判定為地震。再例如軌道的振動也並非真實的地震,要避免這些干擾,感測器的位置配置須要距離軌道一段距離。由於這些振動並非真正地震所造成的
振動,因此地震偵測儀必須排除這些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振動,以增加地震預警的可靠性。
尤其,由於不同應用場域預警的需求不同,例如,對於一般學校機關、一般住宅、公司機關等些許誤報並不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然而,對於透過自動化產線批量生產產品的科技業者(例如,晶圓廠)而言,,因誤報造成的產線停止,可能造成重大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提高地震預警的準確度對於科技業者尤為重要。
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I553327提供了一種地震偵測系統,包含有一地震資料接收模組,一門檻值設定模組以及一地震偵測裝置,用來根據複數個地震資料及地震門檻值,於接收到一新地震資料時,判斷該新地震資料是否為一地震事件,以產生一判斷結果。
雖然上述專利中的門檻值設定模組可利用短時平均值及長時平均值的比,對地震門檻值進行調整,以自動化調整地震門檻值,但此方式僅適用於同一偵測地點具有固定的振動的模式,例如白天上班的地方人群走動使地震儀頻繁地偵測到較大的振動,而晚上則地震儀地偵測到的振動較小也較不頻繁,則白天可自動調高地震門檻值,而晚上可自動降地震低門檻值。但是,此方式僅能降低雜訊所造成的誤判,對於是否能夠快速或精準判斷為地震真實事件仍有進步空間。
有鑑於習知技術的不足,期待提出一種可靠的判斷地震事件的偵測系統、偵測方法、以及偵測裝置,且能夠針對不同的對象提供其所需的警報。
本發明藉由佈署在不同地震偵測地點的地震偵測裝置來提升地震預警的可靠度,其使用了地震偵測裝置的觸發數量來判斷是否地震發生,可解決預警不可靠或假警報的問題。
本發明還使用在不同地震偵測地點的地震偵測裝置所偵測到的縱波而使監測訊號觸發,根據監測訊號的觸發時間的時間點的差異,以進一步判斷是否地震發生,此方法可適用於快速偵測,具有高度的準確性與可靠度,例如一般學校機關、一般住宅、公司機關等,在經濟考量下使用此方法的地震偵測系統以及地震偵測裝置比較簡單、快速、且有效,也可節省佈署費用。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提供一種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之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的一第一訊號以及因應一第一輔助偵測地點的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的一第二訊號;判斷法則一:判斷該第一訊號及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及該第二訊號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提供一種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第一訊號以及至少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一訊號是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且該至少一第二訊號是因應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至少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監測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比例條件;判斷法則一:判斷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比例條件且該第一訊號及滿
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第一訊號以及至少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一訊號是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且該至少一第二訊號是因應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至少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判斷法則一:判斷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條件且該第一訊號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之間滿足一時間關係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本發明的地震偵測方法的設備、裝置、系統、或架構。
本發明所提出的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之地震偵測方法與裝置,可以用於地震發生的地區,以即時可靠的預警來減輕因地震所造成業者的災害,具有產業利用性。
Trig_S2:第三訊號/第二輔助訊號
Trig_M:第一訊號
Trig_C:時效判斷訊號
Trig_S1:第二訊號/第一輔助訊號
S10/S20/S30/S40/S70/S80:地震偵測方法
S101~S604:地震偵測方法的步驟
本案得藉由下列圖式之詳細說明,俾得更深入之瞭解:
第一圖A:本發明一實施例地震偵測系統的監測訊號的示意圖。
第一圖B:本發明一實施例地震偵測系統的監測訊號的示意圖。
第二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地震偵測方法的流程之示意圖。
第三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之地震偵測方法的示意圖。
第四圖:本發明較佳一實施例之監測訊號、以及時效判斷訊號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五圖: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相關於判斷式D、E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六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判斷式E的具體流程的示意圖。
第七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八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九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十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十一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十二圖:本發明一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
第十三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地震偵測方法的示意圖。
第十四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地震偵測方法的示意圖。
請參酌本說明書的附圖來閱讀下面的詳細說明,其中本說明書的附圖是以舉例說明的方式,來介紹本發明各種不同的實施例,並供瞭解如何實現本發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充足的內容,以供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實施本發明所揭示的實施例,或實施依本發明所揭示的內容所衍生的實施例。須注意的是,該些實施例彼此間並不互斥,且部分實施例可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作適當結合,以形成新的實施例,亦即本發明的實
施並不局限於以下所揭示的實施例。此外為了簡潔明瞭舉例說明,在各實施例中並不會過度揭示相關的細節,即使揭示了具體的細節也僅舉例說明以使讀者明瞭,在各實施例中的相關具體細節也並非用來限制本案的發明。
請參閱第一圖A以及B,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相關於地震的監測訊號的示意圖,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具有數位訊號特性的監測訊號Trig_M、Trig_S1以及何時觸發。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地震儀(感測器)用來偵測地震縱波或振動的訊號,以使該些監測訊號觸發。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該些監測訊號可以正觸發或負觸發方式觸發,但並不在此限定。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搭配的地震儀或感測器的偵測地點被配置於同一地區不同位置,當地震發生時,最先出現的縱波通過配置有這些地震儀或感測器的偵測地點所在位置時將陸續使得各地震儀或感測器觸發,進而陸續使監測訊號觸發。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觀點,觀察這些監測訊號存在與否,並比較這些監測訊號之間的時效,可據以判斷地震是否發生。如第一圖A,比較第一訊號Trig_M與第二訊號Trig_S1的觸發與接收,由於在一交集時間點TGM監測到該第一訊號Trig_M與該第二訊號Trig_S1皆顯示為觸發,則可以判斷為有潛在地震事件。此外,如第一圖B,由於在一交集時間點TGS1監測到該第一訊號Trig_M及該第二訊號Trig_S1皆顯示為觸發,亦可以判斷為有潛在地震事件。
在第一圖A中的實施例為時效判斷訊號Trig_C觸發的例子,而在第一圖B中的實施例為時效判斷訊號Trig_C未觸發的例子。從第一圖A可知,當該交集時間點TGM發生且該第一及該第二訊號Trig_M、Trig_S1觸發的時間點,TGM、TGS1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DT1內時,觸發
一時效判斷訊號Trig_C,即,在觸發時間點TGC觸發,據以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為一真實地震事件,亦即,可據以判斷該潛在地震事件為該真實地震事件。
設定特定期間DT1目的之一在於儘可能避免主偵測地點之第一訊號Trig_M及輔助偵測地點之第二訊號Trig_S1皆觸發而實際上是非地震事件(例如,主偵測地點及輔助偵測地點各自皆存在不可預測的現地環境振動因素或者輔助偵測地點的感測器因故障而導致的不正常觸發狀況等等)卻被系統判定為地震事件的誤警報狀況。例如,從第一圖B可知,第一訊號Trig_M觸發的時間點TGM及第二訊號Trig_S1觸發的時間點TGS1之間隔並非在特定期間DT1內,故未觸發時效判斷訊號Trig_C,即Trig_C未觸發,則可判斷該潛在地震事件是為非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中,即時偵測到監測訊號觸發的數量可根據多數決的規則來判斷是否有潛在地震事件,然後再進入時間差的判斷。若包含主偵測地點與輔助偵測地點的監測訊號總共為兩個,則可合理設定主偵測地點與輔助偵測地點的監測訊號都要偵測到是觸發的狀態下(符合多數決,若監測訊號觸發的數量等於監測訊號未觸發的數量,則不符合多數決的規則),再進入時間差的判斷。依據一實施例,若主偵測地點本地端未有訊號觸發,則不論是否符合多數決規則,都可判斷為非地震事件。若主偵測地點本地端有訊號觸發,但其觸發之訊號在該特定期間內又轉變成為非觸發的狀態,則亦可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中,若第一訊號Trig_M未觸發時,則判斷為一非地震事件。若第一訊號Trig_M觸發,但未超過該一預設時間
長度(例如,DT1)時,代表該振動波的維持時間不夠,雖然可根據資料來判斷地震事件,但不足預設時間長度的資料無法計算,因此亦判斷為一非地震事件。
一般而言,地震發生時通常是一個比較大範圍的區域,例如十幾公里以上,而不會僅出現在幾座建築物的區域,具體而言需視地震而定。例如縱波的波速約為6~8km/sec,因此若在相距離1公里以內的位置分別設置主偵測地點與輔助偵測地點,縱波到達主偵測地點與輔助偵測地點的時間差不會超過0.2秒鐘,故將該特定期間設定在例如3至6秒的範圍來作為判斷地震事件的一判斷時間是實用可靠的。此外,本發明實施例不需要先估算震源與偵測地點之間的距離、無需考慮縱波在不同地質特性的傳遞速度,也不需要以偵測縱波的多個事件的發生時間,而是利用主偵測地點與多個輔助偵測地點在較短且同時準確有效的判斷時間內所偵測到的縱波作一比較,例如偵測到縱波的時間差,以縮短判斷時間。
在第一圖A、B中的實施例是較簡單的關於地震的訊號之偵測的例子,其以不同地點的一個主偵測地點與一個輔助偵測地點、以及主偵測地點與輔助偵測地點所偵測到不同地震縱波之間的時間差,來增加地震判斷的可靠度,其中來自主偵測地點的是第一訊號Trig_M,來自輔助偵測地點的是第二訊號Trig_S1,但若能有複數輔助偵測地點,便可進一步改良而更有效地判斷地震事件或非地震事件,增加複數輔助偵測地點的方式可適用於快速偵測,提升地震預警的準確與可靠度,例如一般學校機關、一般住宅、公司機關等,在經濟考量下使用此方法的地震偵測系統以及地震偵測裝置比較簡單、快速、且有效,也可節省佈署費用。
在多個輔助偵測地點中,主偵測地點的第一訊號Trig_M觸發的狀況下,可使用多數決的方式來判斷是否有潛在地震事件發生。例如,在包括主偵測地點在內僅有三個偵測地點的實施例中,判斷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是否有交集,若有交集,則判斷有多少個訊號在交集的時段觸發,當在交集的時段觸發之訊號的數量大於監測訊號的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第二/第三訊號Trig_S1/Trig_S2至少有一個觸發),則可判斷為潛在地震事件。其中第二/第三訊號Trig_S1/Trig_S2可分別來自不同的輔助偵測地點。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主偵測地點與一組輔助偵測地點分別配置於同一區域的不同偵測地點一段時間,可先在這段時間內統計多個監測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根據在這段時間內的歷史資料來判斷錯誤或假警報的情況是否頻繁出現,例如,經常多個監測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交集,而判斷為潛在地震事件,此可能因為環境振動而造成主/輔助偵測地點中的地震儀所偵測到的雜訊太多,容易造成誤判,則可適應性地調整多數決的條件為全數決,以較嚴格的條件來避免誤判的發生。或是在環境相對較寧靜而人為導致之振動較少的地區,以固定數決的方式來判斷,而非多數決的方式來判斷。
在本發明任一實施例中,當該第二訊號Trig_S1與該第三訊號Trig_S2之交集訊號觸發的時間點(例如在第五圖中的交集觸發時間點TGS1S2)與該第一訊號Trig_M的觸發時間點TGM之間距在該特定期間DT1內時,則可觸發一時效判斷訊號Trig_C,俾判斷該該第一訊號Trig_M所對應的第一振動狀態為真實地震事件,否則為非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任一實施例中,例如在第一圖A以及B中的特定期間DT1可以視情況調整為DT1’,在此狀況下,第一圖A中的第二訊號Trig_S1觸發的時間點TGS1或第一圖B中的第一訊號Trig_M觸發的時間TGM點並不一定是特定期間DT1’的起始點,且時間長度也可進行調整。該特定期間DT1、DT1’也可做其他適當調整,俾可快速判斷地震事件。
請參閱第二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地震偵測方法S10的流程之示意圖。地震偵測方法S10主要包含觸發數量判斷步驟S101以及時間判斷的步驟S102,判斷的方式如下。步驟S101(判斷法則一),判斷Trig_S1與Trig_S2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條件且Trig_M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Trig_S1或Trig_S2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同時顯示為觸發(判斷式D),若為是,則可判斷潛在地震事件成立並記錄。然後進入步驟S102。步驟S102(判斷法則二),判斷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Trig_M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Trig_S1或Trig_S2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DT1內(判斷式E),若為是,則觸發時效判斷訊號Trig_C,據以判斷該第一訊號Trig_M所對應的第一振動狀態為真實地震事件(或潛在地震事件為真實地震事件),否則進入步驟S103,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請參閱第三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之地震偵測方法S20的示意圖,可歸納如下。步驟S201,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以及一第一輔助偵測地點的一第二振動狀態,以分別觸發一第一訊號Trig_M以及一第二訊號Trig_S1。步驟S202,接收該第一訊號Trig_M以及該第二訊號Trig_S1。步驟S203(判斷法則一):判斷該第一訊號Trig_M及該第二訊號Trig_S1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
發。步驟S204(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及該第二訊號Trig_M、Trig_S1觸發之時間點TGM、TGS1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DT1內時,觸發一時效判斷訊號Trig_C,俾據之以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訊號Trig_M未觸發時,則判斷為一非地震事件。
請參閱第四圖及第五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監測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以及時效判斷訊號Trig_C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具有數位訊號特性的監測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以及時效判斷訊號Trig_C何時觸發,TGM、TGS1、TGS2、TGC分別代表監測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以及時效判斷訊號Trig_C的觸發時間點,TGS1S2代表輔助偵測地點的監測訊號Trig_S1、Trig_S2的交集Trig_S1∩Trig_S2的觸發時間點。本實施例可涵蓋不只有接收兩個輔助偵測地點之監測訊號Trig_S1、Trig_S2的情況,但假設至少Trig_S1及Trig_S2都要處於觸發狀態才可成立潛在地震事件,即一數量條件為等於2或大於等於2。在另一實施例中,若尚有其他N個來自輔助偵測地點的輔助訊號,則可設定監測訊號Trig_S1、Trig_S2與其他N-2個輔助訊號之一數量比例條件為等於2/N或大於等於2/N。
在第四圖中,所有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被實時監測,當監測到第二訊號(第一輔助訊號)Trig_S1在觸發時間點TGS1觸發時,觸發的數量僅為1,判斷未滿足該數量條件(等於2或大於等於2)。當實時監測到第一訊號Trig_M在觸發時間點TGM觸發
時,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總共仍為1,判斷未滿足該數量條件。當實時監測到第三訊號(第二輔助訊號)Trig_S2在觸發時間點TGS2觸發時,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總共為2,判斷滿足該數量條件,故判斷為該潛在地震事件。上述的實施例可同時參閱第二圖的步驟S101的判斷式D,或是第三圖中的步驟S201~S203。
在一實施例中,若輔助訊號觸發的數量已可滿足該數量條件,則至無法繼續滿足該數量條件前,縱使可能有新的輔助訊號觸發,仍可暫時停止監測其他輔助訊號之觸發狀態(以該數量條件為等於2為例,當訊號Trig_S2觸發時,輔助訊號觸發的數量總共為2而已可滿足該數量條件,因此可暫時停止監測其他輔助訊號之觸發狀態)。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持續監測輔助訊號之觸發狀態(以該數量條件為大於等於2為例,當訊號Trig_S2觸發時,輔助訊號觸發的數量總共為2雖已滿足該數量條件,但仍可持續監測其他輔助訊號之觸發狀態,若有新的輔助訊號觸發,輔助訊號觸發的數量則大於2)。
請參閱第五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相關於判斷式D、E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在第五圖中,在監測到該第一訊號Trig_M及該第二及第三訊號之交集訊號Trig_S1∩Trig_S2(或第三訊號Trig_S2)在一交集時間點TGS1S2(或TGS2)皆顯示為觸發後,可判斷為潛在地震事件,並接著加入時間判斷因素。若Trig_M及Trig_S1∩Trig_S2的觸發時間點TGS1S2(或Trig_S2觸發之時間點TGS2)之間隔在該特定期間DT1內,則在該交集時間點TGS1S2(或TGS2)觸發該時效判斷訊號Trig_C,俾判斷該第一訊號Trig_M所對應的第一振動狀態為真實地震事件。上述的實施例可同時參閱第二圖
的步驟S101的判斷式D、以及步驟S102的判斷式E,或是第三圖中的步驟S201~S204。
請參閱第六圖,其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判斷式E的具體流程的示意圖。請合併參閱第二圖與第六圖,步驟S102,判斷該第一訊號Trig_M及該第二訊號(第一輔助訊號)Trig_S1、以及該第三訊號(第二輔助訊號)Trig_S2的交集訊號Trig_S1∩Trig_S2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是否在一特定期間內,若是,則進入步驟S104,判斷為真實地震事件;若否,則進入步驟S103,判斷為非地震事件。若該第一訊號Trig_M未觸發或Trig_M及Trig_S1∩Trig_S2觸發之時間點之間隔不在該特定期間DT1內時,則進入步驟S103,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請參閱第七、八、九、十、以及十一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數位波形的示意圖。該等實施例可涵蓋不只有接收兩個輔助偵測地點之監測訊號Trig_S1、Trig_S2的情況,但假設至少Trig_S1及Trig_S2都要處於觸發狀態才會繼續判斷是否為真實地震事件,即一數量條件為2或大於等於2。在第七圖中,所有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被實時監測,當監測到第二訊號Trig_S1在觸發時間點TGS1觸發時,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僅為1,判斷未滿足該數量條件(等於2或大於等於2)。當實時監測到第一訊號Trig_M在觸發時間點TGM觸發時,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總共仍為1,判斷未滿足該數量條件。當實時監測到第三訊號Trig_S2在觸發時間點TGS2觸發時,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總共為2,判斷滿足該數量條件,故可判斷為該潛在地震事件。接著加入時間判斷因素,由於第一訊號Trig_M之觸發時間點TGM
及第二訊號Trig_S1與第三訊號Trig_S2的交集訊號之觸發時間點TGS1S2之間隔不在該特定期間DT1內,不滿足判斷式E的條件,因此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在第八圖中,所有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被實時監測,當監測到第一訊號Trg_M在觸發時間點TGM觸發時,Trig_S1及Trig_S2皆顯示為觸發,因此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總共為2,判斷滿足該數量條件,故可判斷為該潛在地震事件。接著加入時間判斷因素,由於第一訊號Trig_M之觸發時間點TGM及第二訊號Trig_S1與第三訊號Trig_S2的交集訊號之觸發時間點TGS1S2之間隔不在該特定期間DT1內,不符合判斷式E的條件,因此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在第九圖中,所有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訊號Trig_M、Trig_S1、Trig_S2被實時監測,當監測到第二訊號Trg_S1在觸發時間點TGS1觸發時,觸發的數量僅為1,判斷未滿足該數量條件。當實時監測到第三訊號Trig_S2在觸發時間點TGS2觸發時,觸發的數量總共為2,判斷滿足該數量條件2,但由於第一訊號Trig_M始終未觸發,不滿足判斷式D的條件,因此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在第十圖中,雖然在觸發時間點TGM判斷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為1,但由於關於輔助偵測地點的其中一個第三訊號Trig_S2始終未觸發,判斷觸發的數量未滿足該數量條件,不滿足判斷式D的條件,因此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然若將第十圖實施例中的該數量條件設定為等於1或大於等於1,則可能為該潛在地震事件。若再加入時間判斷因素,由於第一訊號Trig_M之觸發時間點TGM及第二訊號Trig_S1觸發之時間點TGS1之間隔
在該特定期間DT1內,滿足判斷式E的條件,因此可判斷為真實地震事件。
在第十一圖中,在觸發時間點TGM或TGS2,Trig_S1及Trig_S2觸發的數量皆僅為1,判斷未滿足該數量條件,故判斷為非地震事件。
請參閱第十二圖,其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判斷為非地震事件的波形示意圖。雖然第一訊號Trig_M及第二訊號Trig_S1與第三訊號Trig_S2的交集訊號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該特定期間DT1內,但第一訊號Trig_M處於觸發之狀態未能持續達DT1的時間長度,即使第二訊號Trig_S1與第三訊號Trig_S2的交集訊號觸發之時間點TGS1S2在該特定期間內,仍然可判斷其為非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訊號Trig_M及第二訊號Trig_S1與第三訊號Trig_S2的交集訊號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該特定期間DT1內時,可觸發一時效判斷訊號Trig_C俾判斷該第一訊號Trig_M所對應的第一振動狀態為該真實地震事件,否則為該非地震事件。
請參閱第十三圖,其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地震偵測方法S50的示意圖。該方法包含:步驟S501: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以及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至少一第二振動狀態,以分別觸發一第一訊號以及至少一第二訊號。步驟S502:接收該第一訊號以及該至少一第二訊號。步驟S503(判斷法則一):判斷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比例條件且該第一訊號及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步驟S504(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時,觸發一時效判斷
訊號,以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任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該第一振動狀態為為真實地震事件時,該第一振動狀態可被判定為來自一地震縱波。其中,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具有一第一數量顯示為觸發以及一第二數量顯示為未觸發,且該數量比則條件為該第一數量大於或等於該第二數量。
在本發明任一較佳實施例中,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為使該數量比例條件恰好滿足者(以第四圖、N個輔助偵測地點及該數量比例條件為2/N為例,第二訊號可以是Trig_S1及Trig_S2)或該交集時間點發生前最後觸發之該第二訊號(以第八圖、N個輔助偵測地點及該數量比例條件為大於等於2/N為例,第二訊號可以是Trig_S1及Trig_S2,若是在TGS2及TGM間尚有其他輔助訊號觸發,則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還會包括該觸發之其他輔助訊號)。
請參閱第十四圖,其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地震偵測方法S60的示意圖。該方法S60包含:步驟S601: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以及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至少一第二振動狀態,以分別觸發一第一訊號Trig_M及至少一第二訊號Trig_S1及Trig_S2;步驟S602:接收該第一訊號Trig_M以及來自該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該至少一第二訊號Trig_S1及Trig_S2;步驟S603(判斷法則一):判斷該至少一第二訊號Trig_S1及Trig_S2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條件(例如,等於2或大於等於2)且該第一訊號Trig_M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例如,Trig_S2)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例如,TGS1S2或TGS2)皆顯示為觸發;以及步驟S604(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TGM及滿
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例如,TGS1S2或TGS2)之間滿足一時間關係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在本發明任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時間關係為該第一訊號Trig_M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例如,Trig_S2)觸發之時間點(例如,TGS1S2或TGS2)之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DT1。
在本發明任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輔助偵測地點包括一第一輔助偵測地點及一第二輔助偵測地點,且該至少一第二訊號包括一第一輔助訊號Trig_S1及一第二輔助訊號Trig_S2分別來自該第一輔助偵測地點及該第二輔助偵測地點,該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來該第一輔助訊號Trig_S1;接收該第二輔助訊號Trig_S2,其中該第二輔助訊號Trig_S2係透過遠端網路方式傳輸,其中:該數量條件為大於等於2;在該交集時間點(例如,TGS1S2或TGS2)時,該第一輔助訊號Trig_S2及該第二輔助訊號皆顯示為觸發;以及該時間關係為該第一訊號Trig_M觸發之時間點TGM與該第一輔助訊號Trig_S1及該第二輔助訊號Trig_S2觸發中較晚觸發之時間點(例如,TGS2)之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DT1。
本領域專業人士可以了解,前開所述的本發明各實施方式都可以利用電子資訊設設備、裝置、系統、或架構,例如伺服器或電腦等裝置,搭配適當的軟硬體或韌體來實施。
提出於此之本揭露多數變形例與其他實施例,將對於熟習本項技藝者理解到具有呈現於上述說明與相關圖式之教導的益處。因此,吾人應理解到本揭露並非受限於所揭露之特定實施例,而變形例與其他實施
例意圖是包含在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之內。
S20:地震偵測方法
S201~S204:地震偵測方法的步驟
Claims (10)
- 一種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之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的一第一訊號以及因應一輔助偵測地點的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的一第二訊號;判斷法則一:判斷該第一訊號及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及該第二訊號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地震偵測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時效判斷訊號,且當該間隔在該特定期間內時觸發該時效判斷訊號。
- 一種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第一訊號以及至少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一訊號是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且該至少一第二訊號是因應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至少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判斷法則一:判斷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比例條件且該第一訊號及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比例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 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地震偵測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具有一第一數量顯示為觸發以及一第二數量顯示為未觸發,且該數量比例條件為該第一數量大於或等於該第二數量。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地震偵測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時效判斷訊號,且當該間隔在該特定期間內時觸發該時效判斷訊號。
- 一種地震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一第一訊號以及至少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一訊號是因應一主偵測地點的一第一振動狀態而觸發,且該至少一第二訊號是因應至少一輔助偵測地點的至少一第二振動狀態而觸發;判斷法則一:判斷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顯示為觸發之一數量是否滿足一數量條件且該第一訊號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是否在一交集時間點皆顯示為觸發;以及判斷法則二:當該交集時間點發生且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之間滿足一時間關係時,繼續判斷該第一振動狀態是否為一真實地震事件。
- 如請求項6所述的地震偵測方法,其中,該時間關係為該第一訊號觸發之時間點及滿足該數量條件之該第二訊號其中之一觸發之時間點之一間隔在一特定期間內。
- 如請求項7所述的地震偵測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交集訊號及一時效判斷訊號,其中:當該數量滿足該數量條件時觸發該交集訊號;當該第一訊號及該交集訊號皆顯示為觸發時,判斷該交集時間點發 生;以及當該間隔在該特定期間內時觸發該時效判斷訊號。
- 如請求項7所述的地震偵測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第二訊號中具有一第一數量顯示為觸發以及一第二數量顯示為未觸發,且該數量條件為該第一數量大於或等於該第二數量。
-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9的地震偵測方法的設備、裝置、系統、或架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02848A TWI832685B (zh) | 2023-01-19 | 2023-01-19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02848A TWI832685B (zh) | 2023-01-19 | 2023-01-19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32685B true TWI832685B (zh) | 2024-02-11 |
TW202430919A TW202430919A (zh) | 2024-08-01 |
Family
ID=9082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02848A TWI832685B (zh) | 2023-01-19 | 2023-01-19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32685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34476A1 (en) * | 2002-08-14 | 2004-02-1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Seismic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for use in a wafer fabrication plant |
TW200847073A (en) * | 2007-05-18 | 2008-12-01 | Nat Applied Res Laboratories | Earthquake warning system and method |
TW201543062A (zh) * | 2014-05-14 | 2015-11-16 | Nat Applied Res Laboratories | 地震偵測系統及方法 |
US20160189519A1 (en) * | 2014-12-24 | 2016-06-30 |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 Earthquake Warning Method and Earthquake Warning Broadcast System Thereof |
-
2023
- 2023-01-19 TW TW112102848A patent/TWI83268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34476A1 (en) * | 2002-08-14 | 2004-02-1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Seismic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for use in a wafer fabrication plant |
TW200847073A (en) * | 2007-05-18 | 2008-12-01 | Nat Applied Res Laboratories | Earthquake warning system and method |
TW201543062A (zh) * | 2014-05-14 | 2015-11-16 | Nat Applied Res Laboratories | 地震偵測系統及方法 |
US20160189519A1 (en) * | 2014-12-24 | 2016-06-30 |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 Earthquake Warning Method and Earthquake Warning Broadcast System Thereof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276116A1 (en) | Non-intrusive integral system for pipelines monitoring in real time | |
JP4953430B2 (ja) | ダムの外部変形評価方法、評価装置およ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 |
Peng et al. |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demonstrati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the Sichuan–Yunnan border region | |
JP5009076B2 (ja) | 地震早期警報システム | |
KR101344228B1 (ko) | 시설물의 비대칭 형상을 고려한 지진계측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지진 감시 시스템 | |
JP5126143B2 (ja) | 地震動の予測システム | |
KR20190013423A (ko) | 진도추정과 설비/구조물 피해예측기능을 가진 mems 기반 지진계측 장치 | |
JP7276356B2 (ja) | 光ファイバ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状態検知装置、状態検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TWI553327B (zh) | 地震偵測系統及方法 | |
TWI832685B (zh)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
CN111382195A (zh) | 一种基坑安全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hambers et al. | Seismoacoustic monitoring of a longwall face using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 |
TWI849508B (zh)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與能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
TW202430919A (zh) | 複數地震儀之時序交集判斷地震方法 | |
US20240248223A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earthquake by time series inters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seismographs | |
JP5939886B2 (ja) | 地震動の収束判定システム | |
US20240248222A1 (en) | Combined configuration of a free-field sensor, a structural sensor, a deep-well seismograph, and a remote signal source, and its earthquake detecting system | |
JP2024510957A (ja) | 分散型光ファイバセンシングにより地震情報を提供する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5791543B2 (ja) | 地震動の予測システム | |
TWM645902U (zh) | 自由場、深井式感測器與遠端訊號源的組合配置及其地震偵測系統 | |
Baldvinsson et al. | On strong motion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s in Iceland | |
Qiu et al. | Observations of remote coseismic stress step-changes | |
TWM642212U (zh) | 自由場感測器與深井式感測器的組合配置及其地震偵測系統 | |
TWM645919U (zh) | 自由場、結構物和深井感測器與遠端訊號源的組合配置及其地震偵測系統 | |
TW202430918A (zh) |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