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721B - 模內標籤 - Google Patents

模內標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1721B
TWI831721B TW112130049A TW112130049A TWI831721B TW I831721 B TWI831721 B TW I831721B TW 112130049 A TW112130049 A TW 112130049A TW 112130049 A TW112130049 A TW 112130049A TW I831721 B TWI831721 B TW I8317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label
petroleum resin
weight percent
layer
polyprop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0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德超
袁敬堯
王誌鋒
馬登科
Original Assignee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30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172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72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模內標籤,模內標籤包括一聚丙烯基材層與一聚乙烯淋膜層,聚乙烯淋膜層設置於聚丙烯基材層上。聚丙烯基材層包含一丙烯均聚物、一第一石油樹脂以及無機填料,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

Description

模內標籤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內標籤,特別是涉及一種具高挺性而可高速生產的模內標籤。
模內標籤(in-mold label)是一種用於模內裝飾技術的物件。在塑膠容器的製造過程中,模內標籤可與塑膠容器一體成型,使得最終的塑膠容器裝飾有印刷圖案的模內標籤。
在製造過程中,將已上膠的標籤送至模具中的定點,並以吸附方式固定。接著,通過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吹膜成型(blow molding)、差壓成型(differential pressure molding)或發泡成型(foam molding)的方式形成塑膠容器。此時,模內標籤會與塑膠容器一體成型,而模內標籤裝飾於塑膠容器的外表面。
模內裝飾技術製成的塑膠容器具有極佳的外觀,但相較於傳統貼膜或轉印的方式,模內裝飾技術所需的耗時較長,且成本較高。若能提高模內標籤的生產速率,便可降低模內標籤的生產成本。因此,為了因應高產速的製造程序,模內標籤需具備足夠的挺性,以承受高速生產的製造流程。
另外,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容器材料大多為聚丙烯,但現有的模內標籤材料並非聚丙烯。由於材料的差異,使用後的塑膠容器無法直接回收,而衍生處理複雜的問題。
故,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來提升模內標籤的挺性,以解決以往模內標籤生產速率較低的缺陷,並可改善利用模內裝飾技術製成的塑膠容器無法直接回收的問題,已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模內標籤。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模內標籤。模內標籤包括一聚丙烯基材層與一聚乙烯淋膜層,聚乙烯淋膜層設置於聚丙烯基材層上。聚丙烯基材層包含一丙烯均聚物、一第一石油樹脂以及無機填料,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石油樹脂是碳數為5或9的氫化石油樹脂。
於一些實施例中,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丙烯均聚物的含量為75重量百分比至92重量百分比,無機填料的含量為5重量百分比至12重量百分比。
於一些實施例中,聚乙烯淋膜層包括一乙烯聚合物以及一第二石油樹脂。
於一些實施例中,以聚乙烯淋膜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聚乙烯淋膜層包括2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石油樹脂。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石油樹脂是選自於由氫化松香、以碳數為5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以及以碳數為9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所組成的群組。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是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的1至4倍。
於一些實施例中,乙烯聚合物是低密度聚乙烯,以乙烯聚合物的總量為100重量百分比,乙烯聚合物中包括30重量百分比至80重量百分比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於一些實施例中,模內標籤進一步包括:一外表層與一內表層,聚丙烯基材層設置於外表層與內表層之間,聚乙烯淋膜層設置於內表層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外表層的材料是選自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及其組合物,內表層的材料是選自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及其組合物。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模內標籤,其能通過“聚丙烯基材層包含丙烯均聚物、第一石油樹脂以及無機填料”以及“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的技術方案,以達到提升模內標籤的楊氏係數、伸長率、收縮率以及剝離強度的效果。如此一來,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可適用於高速生產製程,且可與塑膠容器良好結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模內標籤”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為了解決以往塑膠容器無法直接回收的問題,本發明使用聚丙烯材料,並針對模內標籤的材料進行研發。
另為了提高模內標籤的生產速度,本發明選用特定的材料,其具有較大的收縮率及延伸率,有利於應用在高速射出的製程,進而提高模內標籤的生產速度。
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具有較高的挺性。因此,在貼合的過程中,可有效排除模內標籤與塑膠容器之間的空氣,不會於模內標籤上形成氣泡。並且,模內標籤高挺性的特性,可使模內標籤平整的形成於塑膠容器的外表面,不會有貼附不穩固的問題。
於本發明中,模內標籤的挺性,會以楊氏係數(Young’s modulus)量化表現。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的模內標籤並非以塗佈製程所製成,而是以射出的方式製成。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的模內標籤Z至少包括一聚丙烯基材層1以及一聚乙烯淋膜層2,聚乙烯淋膜層2可以淋膜方式形成於聚丙烯基材層1上。並且,聚丙烯基材層1與聚乙烯淋膜層2一體成形。
聚丙烯基材層具有良好的挺性,其為模內標籤的主要結構。聚丙烯基材層的材料包括一丙烯均聚物、無機填料以及一第一石油樹脂。丙烯均聚物、無機填料以及第一石油樹脂混合後形成的複合材料系統,對模內標籤的挺性造成重要的影響。
相較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或其他種類的丙烯聚合物,丙烯均聚物具有規律的結構以及較佳的結晶性。因此,使用丙烯均聚物作為聚丙烯基材層的主材料,可有效提升模內標籤的挺性。
無機填料的添加也可提升聚丙烯基材層的挺性。舉例來說,無機填料可以是碳酸鈣,其具有支撐聚丙烯基材層的效果。另外,碳酸鈣可使聚丙烯基材層具有白色的外觀,以利於模內標籤上印刷,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然而,無機填料屬於無機材料,丙烯均聚物屬於有機材料,兩種材料之間無法均勻相混。在拉延步驟中,無機填料與丙烯均聚物之間會產生孔隙,導致模內標籤的密度降低、挺性降低。舉例來說,模內標籤的密度可以為0.7 g/cm 3至0.8 g/cm 3
為了解決模內標籤因拉延步驟後密度降低所導致挺性降低的問題,本發明添加了適量的第一石油樹脂。
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可幫助分散無機填料於丙烯均聚物之中,並可提升丙烯均聚物與無機填料之間親和性,進而達到提升丙烯基材層的挺性(楊氏係數),以及提升丙烯基材層與聚乙烯淋膜層之間結合力(剝離強度)的效果。
另外,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還可提升材料的伸長率,使得模內標籤可適用於高速生產的製程,例如:製程產速可達一分鐘生產150個模內標籤,此為現有技術中尚無法達到的生產速率。
當第一石油樹脂為飽和樹脂時,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可有效提升聚丙烯基材層的楊氏係數。關於模內標籤的具體楊氏係數數據,將於後敘述。第一石油樹脂的軟化點為100°C至150°C,較佳的,第一石油樹脂的軟化點為135°C至145°C,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具體來說,第一石油樹脂以碳數為5的單體聚合而成的飽和石油樹脂或以碳數為9的單體聚合而成的飽和石油樹脂較佳。例如:第一石油樹脂可以是間戊二烯氫化樹脂氫化樹脂或雙環戊二烯(DCPD)氫化樹脂。或者,第一石油樹脂也可以是由乙烯裂解的副產物C9餾分,通過聚合及加氫獲得的水白色熱塑性樹脂。
於一示範實施例中,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1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無機填料的含量為5重量百分比至12重量百分比,丙烯均聚物的含量為75重量百分比至92重量百分比。
較佳的,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1重量百分比至15重量百分比,無機填料的含量為7重量百分比至12重量百分比,丙烯均聚物的含量為78重量百分比至92重量百分比。
模內標籤是通過聚乙烯淋膜層附著於塑膠容器上。因此,選用特定材料的聚乙烯淋膜層,可幫助於塑膠容器表面上設置平整的模內標籤。
於本發明中,聚乙烯淋膜層可取代以往模內標籤所使用的熱熔膠,排除了以往設置熱熔膠所使用的塗佈製程,而具有製程環保的優勢。
為了取代以往使用的熱熔膠,聚乙烯淋膜層的材料中以乙烯聚合物為主成分。具體來說,乙烯聚合物包括低密度聚乙烯,且低密度聚乙烯中包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聚合物的熔融指數為5至10,較佳為6至8,更佳為7。
於一示範實施例中,以乙烯聚合物的總量為100重量百分比,乙烯聚合物中包括30重量百分比至80重量百分比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如此以來,模內標籤可與容器具有較佳的結合力(反映於剝離強度)。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於一示範實施例中,聚乙烯淋膜層的材料中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石油樹脂。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可提升聚乙烯淋膜層與聚丙烯基材層之間的結合性,以及聚乙烯淋膜層與塑膠容器之間的結合性。
較佳的,第二石油樹脂是飽和石油樹脂。舉例來說,第二石油樹脂選自於由氫化松香、以碳數為5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以及以碳數為9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所組成的群組。具體來說,第二石油樹脂可以是間戊二烯氫化樹脂或雙環戊二烯(DCPD)氫化樹脂,第二石油樹脂也可以是由乙烯裂解的副產物C9餾分,通過聚合及加氫獲得的水白色熱塑性樹脂,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以聚乙烯淋膜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乙烯聚合物的含量為90重量百分比至98重量百分比,第二石油樹脂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
通過第一石油樹脂以及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材料的收縮率以及延伸率增加,而有利於高速射出生產模內標籤。並且,模內標籤具有較高的楊氏係數及剝離強度。
於一示範實施例中,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是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的1至4倍,較佳的,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是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的1至2倍。通過調控第一石油樹脂與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比,可達到兼顧模內標籤的楊氏係數及剝離強度的效果。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2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除了聚丙烯基材層1以及聚乙烯淋膜層2之外,模內標籤Z還進一步包括一外表層3與一內表層4。聚丙烯基材層1夾設於外表層3及內表層4之間,聚乙烯淋膜層2設置於內表層4上。第二實施例的聚丙烯基材層1以及聚乙烯淋膜層2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故於此不再贅述。
具體來說,外表層3、聚丙烯基材層1、內表層4以及聚乙烯淋膜層2一體成形。並且,外表層3、聚丙烯基材層1以及內表層4可構成類似於珠光紙的結構,外表層3上可印刷有文字或圖案。
外表層的材料可以包括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或其組合物。如此一來,外表層可與聚丙烯基材層具有良好的接合效果,且模內標籤適用於高速射出的製程。
於一示範實施例中,外表層的材料是選自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及其組合物。更佳的,外表層的材料是由二元共聚聚丙烯及三元共聚聚丙烯所組成。
較佳的,外表層的材料的熔點為140°C至150°C,外表層的材料的熔點較佳為142°C至148°C,外表層的材料的熔點更佳為143°C至145°C。外表層的材料熔融指數為2至5,較佳為2至4。
內表層的材料可以包括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或其組合物。如此一來,內表層可與聚丙烯基材層具有良好的接合效果,且模內標籤適用於高速射出的製程。
於一示範實施例中,內表層的材料是選自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及其組合物。更佳的,內表層的材料是由二元共聚聚丙烯及三元共聚聚丙烯所組成。
較佳的,內表層的材料的熔點為140°C至150°C,內表層的材料的熔點較佳為142°C至148°C,內表層的材料的熔點更佳為143°C至145°C。內表層的材料熔融指數為2至5,較佳為2至4。
上述外表層以及內表層中的二元共聚聚丙烯是由丙烯單體以及乙烯單體聚合而成,上述外表層以及內表層中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是由丙烯單體、乙烯單體以及丁烯單體聚合而成。經實驗測試,由上述材料製成的外表層以及內表層,模內標籤可適用於高速射出的製程。
[實驗數據]
為了證實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具有較佳的挺性、伸長率以及結合性,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結構,製備了比較例1以及實驗例1至3的模內標籤。
[實驗例1至3]
先準備形成外表層、聚丙烯基材層、內表層以及聚乙烯淋膜層的材料。外表層與內表層的材料為二元共聚聚丙烯及三元共聚聚丙烯,其中,二元共聚聚丙烯的添加重量是三元共聚聚丙烯的添加重量4.5至5.5倍。聚丙烯基材層的材料包括丙烯均聚物、間戊二烯氫化樹脂、雙環戊二烯氫化樹脂以及碳酸鈣。聚乙烯淋膜層的材料低密度聚乙烯,且低密度聚乙烯中包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各成分的具體添加重量份以及於各層中的重量百分比列於表1中。
使用上述材料,以射出成型的方式製備由外表層、聚丙烯基材層、內表層以及聚乙烯淋膜層構成的模內標籤。模內標籤的厚度為100微米至200微米,以使模內標籤具備較佳的挺性。較佳的,模內標籤的厚度較佳為155微米至190微米。其中,聚乙烯淋膜層的厚度為10微米至20微米,聚乙烯淋膜層的厚度較佳為10微米至15微米。如此一來,模內標籤方便設置於塑膠容器上。
製成的模內標籤進行楊氏係數、拉伸強度、伸長率、收縮率以及剝離強度的測試,其結果列於表1中。
模內標籤的楊氏係數、拉伸強度及伸長率是依據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訂定的ASTM D882標準,以拉力試驗機測試而得。
模內標籤的收縮率是將模內標籤置於130°C的烘箱中,加熱15分鐘,待冷卻後測量其長度變化而得收縮率。模內標籤的剝離強度是將模內標籤成型於一聚丙烯容器瓶上,再測量其剝離強度。
[比較例1]
比較例1中模內標籤的製法與實驗例1至3中模內標籤的製法相似,其主要差異在於:聚丙烯基材層中並未添加第一石油樹脂,聚乙烯淋膜層中並未添加第二石油樹脂。比較例1中各成分的具體添加重量份以及於各層中的重量百分比列於表1中,其餘未特別說明的部分與實驗例1至3相似。
比較例1的模內標籤的厚度為100微米至200微米,聚乙烯淋膜層的厚度為10微米至20微米。製成比較例1的模內標籤之後,根據上述方式進行楊氏係數、拉伸強度、伸長率、收縮率以及剝離強度的測試,並將結果列於表1中。
表1
(重量份(重量百分比)) 比較例1 實驗例1 實驗例2 實驗例3
外表層 二元共聚聚丙烯 100(83%) 100(83%) 100(83%) 100(83%)
三元共聚聚丙烯 20(17%) 20(17%) 20(17%) 20(17%)
聚丙烯基材層 丙烯均聚物 100(91%) 95(86%) 90(82%) 80(73%)
第一石油樹脂 0 2.5(2%) 5(5%) 10(9%)
無機填料(碳酸鈣) 10(9%) 10(9%) 10(9%) 10(9%)
內表層 二元共聚聚丙烯 100(83%) 100(83%) 100(83%) 100(83%)
三元共聚聚丙烯 20(17%) 20(17%) 20(17%) 20(17%)
聚乙烯淋膜層 低密度聚乙烯 100(100%) 100(98%) 100(95%) 100(95%)
第二石油樹脂 氫化松香 0 0 0 5(5%)
氫化石油樹脂 0 2.5(2%) 5(5%) 0
楊氏係數(kg/mm 2 MD 120.9 121.6 125.2 153.2
TD 120.2 131.1 138.5 141.3
拉伸強度(kg/mm 2 MD 2165 1803 1749 1903
TD 1752 2135 2063 1655
伸長率(%) MD 96 98 107 104
TD 68 126 118 116
收縮率(%) 2.5 3 3.5 4
剝離強度(N/15mm) 6 7.5 8 6.3
由實驗結果可得知,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在添加第一石油樹脂及第二石油樹脂後,可具有較高的楊氏係數、較高的伸長率、較高的收縮率以及較高的剝離強度。
高伸長率以及高收縮率的特性,使得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可應用於高速生產製程,高楊氏係數以及高剝離強度的特性,使得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具有較佳的挺性,更適用於加工,且可與塑膠容器良好結合。
由實驗結果可得知,當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提高時,可提高聚丙烯基材層的楊氏係數。
但就實際操作,模內標籤的楊氏係數不需達到那麼高,可應用於高速生產製程。因此,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可以為3重量百分比、4重量百分比、5重量百分比、6重量百分比、7重量百分比、8重量百分比、9重量百分比、10重量百分比、11重量百分比、12重量百分比、13重量百分比或14重量百分比。以聚乙烯淋膜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二石油樹脂的含量可以為2重量百分比、3重量百分比、4重量百分比或5重量百分比。
由表1的結果可得知,模內標籤在縱向方向(MD)上的楊氏係數大於120 kg/mm 2,具體來說,模內標籤在縱向方向的楊氏係數為121 kg/mm 2至160 kg/mm 2。模內標籤在橫向方向(TD)上的楊氏係數大於125 kg/mm 2,具體來說,模內標籤在橫向方向的楊氏係數為128 kg/mm 2至150 kg/mm 2
由表1的結果可得知,模內標籤在縱向方向(MD)上的拉伸強度為1700 kg/mm 2至2000 kg/mm 2,較佳的,模內標籤在縱向方向的拉伸強度為1730 kg/mm 2至1950 kg/mm 2。模內標籤在橫向方向(TD)上的拉伸強度為1500 kg/mm 2至2300 kg/mm 2,具體來說,模內標籤在橫向方向的拉伸強度為1600 kg/mm 2至2200 kg/mm 2
由表1的結果可得知,模內標籤在縱向方向(MD)上的伸長率大於96%,具體來說,模內標籤在縱向方向上的伸長率為97%至112%。模內標籤在橫向方向(TD)上的伸長率大於70%,具體來說,模內標籤在橫向方向上的伸長率為100%至135%。
由表1的結果可得知,模內標籤的收縮率大於2.5%,具體來說,模內標籤的收縮率為3%至5%。
由表1的結果可得知,模內標籤的剝離強度大於5 N/15mm,具體來說,模內標籤的剝離強度為6 N/15mm至9 N/15mm。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模內標籤,其能通過“聚丙烯基材層包含丙烯均聚物、第一石油樹脂以及無機填料”以及“以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的技術方案,以達到提升模內標籤的楊氏係數、伸長率、收縮率以及剝離強度的效果。如此一來,本發明的模內標籤可適用於高速生產製程,且可與塑膠容器良好結合。
更進一步來說,當選用飽和樹脂(碳數為5的氫化石油樹脂以及碳數為9的氫化石油樹脂)作為第一石油樹脂時,可幫助分散無機填料於丙烯均聚物之中,以提升丙烯均聚物與無機填料之間親和性,進而提升丙烯基材層與聚乙烯淋膜層之間結合力,另提高模內標籤的挺性。並且,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還可提升材料的伸長率,使得模內標籤可適用於高速生產的製程。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Z:模內標籤 1:聚丙烯基材層 2:聚乙烯淋膜層 3:外表層 4:內表層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模內標籤的側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模內標籤的側視示意圖。
Z:模內標籤
1:聚丙烯基材層
2:聚乙烯淋膜層

Claims (10)

  1. 一種模內標籤,其包括: 一聚丙烯基材層,所述聚丙烯基材層包含一丙烯均聚物、一第一石油樹脂以及無機填料,以所述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所述第一石油樹脂的含量為1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以及 一聚乙烯淋膜層,其設置於所述聚丙烯基材層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所述第一石油樹脂是以碳數為5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或以碳數為9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以所述聚丙烯基材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所述丙烯均聚物的含量為75重量百分比至92重量百分比,所述無機填料的含量為5重量百分比至12重量百分比。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所述聚乙烯淋膜層包括一乙烯聚合物以及一第二石油樹脂。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以所述聚乙烯淋膜層的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所述聚乙烯淋膜層包括2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所述第二石油樹脂。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所述第二石油樹脂是選自於由氫化松香、以碳數為5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以及以碳數為9的單體聚合而成的氫化石油樹脂所組成的群組。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所述第一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是所述第二石油樹脂的添加重量的1至4倍。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所述乙烯聚合物是低密度聚乙烯,以所述乙烯聚合物的總量為100重量百分比,所述乙烯聚合物中包括30重量百分比至80重量百分比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內標籤,進一步包括:一外表層與一內表層,所述聚丙烯基材層設置於所述外表層與所述內表層之間,所述聚乙烯淋膜層設置於所述內表層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模內標籤,其中,所述外表層的材料是選自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及其組合物,所述內表層的材料是選自於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及其組合物。
TW112130049A 2023-08-10 2023-08-10 模內標籤 TWI831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30049A TWI831721B (zh) 2023-08-10 2023-08-10 模內標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30049A TWI831721B (zh) 2023-08-10 2023-08-10 模內標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1721B true TWI831721B (zh) 2024-02-01

Family

ID=90824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30049A TWI831721B (zh) 2023-08-10 2023-08-10 模內標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172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779B (zh) * 2016-09-08 2018-01-11 量子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無機合成紙製造方法
TW202023792A (zh) * 2018-09-28 2020-07-01 日商優泊股份有限公司 模內標籤及附模內標籤之容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779B (zh) * 2016-09-08 2018-01-11 量子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無機合成紙製造方法
TW202023792A (zh) * 2018-09-28 2020-07-01 日商優泊股份有限公司 模內標籤及附模內標籤之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27852B1 (en) Biaxially stretched multilayered film and related label and method
US4147827A (en) Coextruded heat sealable laminar thermoplastic films
CN1057729C (zh) 印刷性极好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合成纸
KR100557744B1 (ko) 라벨
JPH0985824A (ja) エンボス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17066373A (ja) 加飾用シートおよび加飾用積層シート
CN101659142A (zh) 多功能流延聚烯烃增挺薄膜
CN104802482A (zh) 一种三层共挤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上吹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5712003A (en) Blow-molded articles for automobile exterior parts and the process therefor
TWI831721B (zh) 模內標籤
CN112026315A (zh) 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9990063711A (ko) 투명한 단층 라벨 필름 소재
JP2017137469A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CN110964452B (zh) 一种抗深冲压pe自粘不锈钢保护膜
US20030044627A1 (en) Resin sheet, thermoformed article, and multilayer structure
CN103764365A (zh) 模内贴标
JP2007031640A (ja) 延伸成形体
CN108749239A (zh) 一种环保型可喷码bopp高速卷烟包装热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JP4945466B2 (ja) 多層ブロー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83460B2 (ja) 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I669331B (zh) 模外轉印用聚烯烴膜及其製造方法、模外轉印用複合結構
JP4898717B2 (ja) 多層ブロー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603514U (zh) 耐高温pvc粘贴片
JP3750742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合成紙
CN214927822U (zh) 环保可热贴表面pp装饰膜及地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