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524B - 充電站 - Google Patents

充電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524B
TWI830524B TW111146628A TW111146628A TWI830524B TW I830524 B TWI830524 B TW I830524B TW 111146628 A TW111146628 A TW 111146628A TW 111146628 A TW111146628 A TW 111146628A TW I830524 B TWI830524 B TW I8305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charging station
charging
alignment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6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230A (zh
Inventor
蔡毓軒
鍾國廷
曾建達
蕭家祥
Original Assignee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8/076,3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182597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7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5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充電站,適於對機器人進行充電,機器人已預先與充電站進行通訊配對,充電站包括:本體、充電裝置、控制裝置及對位裝置。充電裝置設置於本體,適於連接機器人。控制裝置通訊連線機器人且電性連線充電裝置,具有偵測單元,控制裝置適於在偵測單元偵測到機器人後,使充電裝置能夠對機器人進行充電。對位裝置連接本體,適於使機器人與充電站進行對位。藉此,提供機器人進行充電並防止充電時機器人的位置偏移又或是防止觸電意外發生。

Description

充電站
本發明關於一種充電站,尤指一種應用於機器人的充電站。
透過清掃機器人來清掃環境為目前常見的清潔手段之一。目前清潔機器人大多是透過內部的電池在驅動,在充電方面,雖然目前的清掃機器人大多有能自行回到機器人充電站的功能,但對於結合時具體細節則各有不同。
對於充電站,為了讓充電功能正常作動,其需求包括,保護充電站與機器人之間的充電端子,防止人員誤觸充電端子而觸電並確保機器人與充電站在正確位置或角度進行結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充電站,用以提供機器人充電,並能夠避免觸電,並同時確保機器人與充電站之間能於正確的位置進行結合。
為達上述優點,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站,適於對機器人進行充電,機器人已預先與充電站進行通訊配對,充電站包括:本體、充電裝置、控制裝置及對位裝置。充電裝置設置於本體,適於連接機器人。控制裝置通訊連線機器人並電性連線充電裝置並具有偵測單元,控制裝置適於在偵測單元偵測到機器人後,使充電裝置能夠對機器人進行充電。對位裝置連接本體,適於使機器人與充電站進行對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對位裝置具有第一對位單元以及第二對位單元,機器人透過第一對位單元進行初步位置導引,再透過第二對位單元進行精確位置導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對位單元為對位圖案,用以供機器人辨識充電站的位置,對位圖案設置於本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對位單元包括一導引桿,朝向遠離本體的方向來延伸,導引桿適於在機器人與充電站連接時,透過接觸機器人來引導機器人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對位單元包括光學雷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充電站適於沿著組合方向連接機器人,充電站進一步包括一防護件,防護件適於在第二對位單元與機器人沿著組合方向組合時,受到第三方裝置影響而作動,第三方裝置適於連接於第二對位單元,防護件與第二對位單元共同形成對位與防護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對位單元為一收容通道,收容通道位於充電裝置的一側,並沿著一平行組合方向的方向進入本體中,並於本體上形成一開口;防護件可活動地連接收容通道,並適於在同時覆蓋開口以及充電裝置的關閉位置及進入該收容通道中而不覆蓋充電裝置的開啟位置之間變換,且當防護件於開啟位置時,收容通道收容該機器人的一部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充電站,進一步包括驅動裝置及防護件,防護件適於可活動地覆蓋充電裝置的導電接頭,使機器人無法接觸到導電接頭,驅動裝置連接本體及防護件,適於在控制裝置偵測到機器人後,驅使防護件活動而使導電接頭露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控制裝置適於搭配韌體的控制,於偵測到機器人後,使充電裝置由不能供電的待機狀態切換為能夠對機器人進行供電的供電狀態。
藉以上說明,本發明充電站,因為透過控制裝置控制充電裝置之供電,能夠使人員即使意外直接接觸到充電裝置時也不會觸電,且還透過對位裝置來進行機器人與充電站之間的對位而能夠避免錯位問題。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於以下文章中,對於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用語,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的描述,是依據所用的圖式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來進行描述,上述用語僅是為了方便描述本發明,並非是對本發明進行限制,即非指示或暗示提到的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充電站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充電站與機器人之間的方塊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充電站之控制裝置控制充電裝置的流程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充電站1適於對機器人2進行充電,且機器人2已預先與充電站1進行通訊配對。充電站1包括本體11、充電裝置12、控制裝置13及對位裝置14。充電裝置12設置於本體11,且充電裝置12具有適於連接機器人2之導電接頭121。控制裝置13設置於本體11,控制裝置13包括用以偵測機器人2的偵測單元131,控制裝置13與充電裝置12電性連接,適於在偵測到機器人2後,使充電裝置12能夠對機器人2進行充電。對位裝置14設置於本體11,適於使機器人2與充電站1進行對位。
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1可以例如是一個連接外部電源(圖未示)的物體,但形狀沒有限制。對位裝置14可以例如包括第一對位單元141及第二對位單元142,且第二對位單元142的構造不同於第一對位單元141的構造。第一對位單元141例如適於提供機器人2進行初步的位置導引,讓機器人2可以在一定距離外辨識或感測到充電站1的位置。第一對位單元141例如是設置於本體11的表面上的對位圖案,如圖1所示,對位圖案例如可以是花紋圖案(例如是QR碼)或條紋(例如是條碼)。
第二對位單元142例如適於提供機器人2進行精確的位置導引,讓機器人2的充電接頭能與充電站1上的充電裝置12進行精確對位。如圖1所示,第二對位單元142例如是設置於本體11而突出於本體11表面並呈現塊狀的導引桿142a,導引桿142a例如是可以朝向遠離本體11的方向漸縮延伸而形成有一導引斜面。機器人2可以例如設有凹槽,凹槽的尺寸及輪廓可對應導引桿142a之導引斜面的突出塊或是對應導引桿142a的尺寸或輪廓。而充電裝置12的導電接頭121例如可以是位於導引桿142a的前方中央。
此外,由於第二對位單元142的數量及形狀沒有限制,在本實施例中,於本體11上還可以進一步設有例如是形狀不同於導引桿142a的導引桿142a’。如圖1所示,導引桿142a’例如是設置於本體11而突出於本體11表面的棒體。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設於本體11上的第二對位單元142也可以是滑槽或是其他已知透過元件間接觸來進行對位的對位結構。另外,第二對位單元142也可以是以充電站1及機器人2不接觸的方式進行對位,例如是連線於機器人2內部主機或是控制裝置13的光學雷達等對位裝置。
接續上述說明,請參考圖2、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3例如適於控制充電裝置12的導電接頭121是否啟動。如此一來,當機器人2與充電站1組接時,充電站1先以充電裝置12的導電接頭121作為接線來與機器人2進行通訊,並透過通訊連接來確認組接的機器人2是否為已經與充電站1進行匹配的機器人2。又,控制裝置13內的偵測單元131的種類並沒有限制,偵測單元131可以是前述所說明中,在機器人2組接充電裝置12後,透過兩裝置間之接觸來進行訊號通訊的偵測單元,也可以是不用透過兩裝置間之接觸,即可進行通訊的偵測單元。例如已知的資料讀取裝置,資料讀取裝置例如可以是用來讀取機器人2上的條紋圖案的條碼讀取裝置,或是讀取機器人2上的電子標籤的RFID天線等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裝置13確認到連接於充電站1的機器人2為已經經過配對的機器人2時,才會控制充電裝置12由不能供電的待機狀態切換為能夠對機器人2供電的供電狀態。藉此,即使有人員或是物品誤觸到充電裝置12的導電接頭121,因為接觸物無法與控制裝置13通訊並通過前述配對的步驟,充電裝置12仍是保持於待機狀態而不會與接觸者或接觸物之間形成回路,進而避免觸電等危險。
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充電站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實施例充電站與機器人之間的方塊示意圖。圖6為圖4所示實施例充電站之控制裝置控制充電裝置的流程示意圖。由於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1,充電裝置12’及對位裝置的硬體設計可以參考前述實施例,故不加以贅述。如圖4、圖5所示,本實施例充電站1’進一步包括驅動裝置16以及防護件15。在本實施例中的控制裝置13’,不同於前述圖1至圖3的實施例之控制裝置13使用韌體的方式來控制充電裝置12改變啟動狀態,在本實施例中的控制裝置13’是透過控制驅動裝置16來控制防護件15的位置以決定充電裝置12’是否能夠與機器人2組接。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3’是採用控制硬體的方式來決定充電裝置12能不能對機器人2進行組接,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4、圖5,在本實施例中防護件15例如為安裝在本體11上的蓋板151,蓋板151例如是受到驅動裝置16驅動而能在本體11上偏轉進而能在覆蓋充電裝置12’之導電接頭121 (圖4、圖5未示,請參考圖1)的位置與不覆蓋導電接頭121的位置間變換。驅動裝置16例如是安裝於本體11並連接控制裝置13’的伺服馬達,適於帶動防護件15(例如蓋板151)作動。
請參考圖4至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裝置13’尚未感測到機器人2接近充電站1’時(或是表示機器人2要與充電站1’連接的訊號),防護件15覆蓋於導電接頭121(圖4、圖5未示,請參考圖1)上,以防止他人或物體接觸導電接頭121;當控制裝置13’感測到機器人2接近(或是表示機器人2要與充電站1’連接的訊號)時,控制裝置13’控制驅動裝置16,驅使防護件15相對於本體11進行擺動,使蓋板151由覆蓋導電接頭121的位置擺動到不覆蓋導電接頭121的位置,進而讓機器人2接近充電站1’後可以接觸到導電接頭121進行充電。
圖7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充電站之防護件位於關閉位置時的示意圖。圖7B為圖7A所示實施例中,防護件的作動示意圖。圖7C為圖7A所示實施例中,防護件位於開啟位置時的示意圖。請參考圖7A至圖7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對位裝置14可以進一步的與防護件15進行整合,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實施例中,機器人2(標示於圖2或圖5)具有做為第三方裝置20的推桿21,並於推桿21的一端設有磁石21a。充電站1’’包括有作為第二對位單元142的收容通道142b。收容通道142b例如是設置於本體11’且位置於充電裝置12的一側(例如在圖7A中是位於導電接頭121的上方)。收容通道142b沿著充電站1’’與機器人2組合時的方向而延伸至本體11’內,並於本體11’上形成有開口142c。且如圖7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收容通道142b例如是於靠近該開口142c的一端,具有適於供防護件15’進行偏擺的收容部143,收容部143具有主開口143a及副開口143b。主開口143a的開口方向沿著開口142c的開口方向延伸。副開口143b的開口方向朝向充電裝置12的方向延伸。防護件15’可活動地連接收容通道142b,適於在能夠同時覆蓋主開口143a以及充電裝置12的關閉位置P1及進入收容通道142b中而不覆蓋充電裝置12的開啟位置P2之間變換。
在本實施例中,防護件15’具有適於覆蓋導電接頭121的蓋板151,第一推抵部152、限位部153以及第二推抵部154。第一推抵部152位於蓋板151一側的邊緣且突出於蓋板151的表面。限位部153位於第一推抵部152及蓋板151之間。第二推抵部154位於限位部153及蓋板151之間。且第一推抵部152朝向其突出於本體11’一側的表面的方向設有磁石152a。如圖7A所示,當防護件15’位於關閉位置P1時,防護件15’之第一推抵部152封閉該主開口143a,並讓磁石152a位於主開口143a的延伸方向上。防護件15’之蓋板151透過副開口143b而延伸出收容通道142b之外,進而覆蓋該導電接頭121。第二推抵部154推抵開口142c一側的壁面,而限位部153則推抵主開口143a與副開口143b之間的壁面。
透過上述結構,請參考圖7B及圖7C所示,當機器人2(請參考圖2或圖5)與充電站1’’連接時,推桿21由主開口143a進入收容通道142b中並推抵第一推抵部152。如圖7B所示,由於防護件15’之第二推抵部154受到開口142c一側壁面的推抵,使得防護件15’將隨推桿21之移動產生偏擺,且往收容通道142b內部移動,並讓防護件15’遠離能覆蓋導電接頭121的位置。最後如圖7C,推桿21由主開口143a進入收容通道142b內,並透過磁石21a與磁石152a之間的吸引帶動防護件15’共同進入收容通道142b內,且露出導電接頭121,使機器人2能夠接觸到導電接頭121進行充電。最後,當機器人2離開充電站1’’時,防護件15’將受透過推桿21上磁石21a及第一推抵部152上磁石152a之間的吸引帶動,使得防護件15’之蓋板151能夠隨著原本的路徑脫離收容通道142b中並再次覆蓋導電接頭121,以防止他人或物品接觸到導電接頭121。
由上述說明及圖7C可知,當防護件15’透過推桿21移動到開啟位置P2的過程中,作為第二對位單元142的收容通道142b能夠收容機器人2上作為第三方裝置20的推桿21,使機器人2與充電站1’’兩者進行對位。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防護件15’與對位裝置14透過整合而成為一種能夠進行充電站1’’與機器人2之間的對位與防護結構。
另外,上述的第二對位單元142、第三方裝置20之種類(收容通道142b、推桿21)只是舉例,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依據已知讓兩物體可進行對位,並於對位過程中帶動防護件15進行連動的機構的元件作為上述的第二對位單元142及第三方裝置20,可以依據需求選擇。例如:於一實施例中,將第二對位單元142設為導引桿,導引桿設有適於使防護件15進行移動的迴路中的磁控開關(作為第三方裝置20)。機器人2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磁石。磁控開關適於在凹槽與導引桿組接後,才會受到磁石影響進而讓能使防護件15進行移動的迴路進行運作,諸如此類的結構。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充電站,因為透過控制裝置控制充電裝置之供電,能夠使人員即使意外直接接觸到充電裝置時也不會觸電,且還透過對位裝置來進行機器人與充電站之間的對位而能夠避免錯位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1’’:充電站 11、11’:本體 12、12’:充電裝置 121:導電接頭 13、13’:控制裝置 131:偵測裝置 14:對位裝置 141:第一對位單元 142:第二對位單元 142a、142a’:導引桿 142b:收容通道 142c:開口 143:收容部 143a:主開口 143b:副開口 15、15’:防護件 151:蓋板 152:第一推抵部 152a:磁石 153:限位部 154:第二推抵部 16:驅動裝置 2:機器人 20:第三方裝置 21:推桿 21a:磁石 P1:關閉位置 P2:開啟位置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充電站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充電站與機器人之間的方塊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充電站之控制裝置控制充電裝置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站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實施例充電站與機器人之間的方塊示意圖; 圖6為圖4所示實施例充電站之控制裝置控制充電裝置的流程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充電站之防護件位於關閉位置時的示意圖; 圖7B為圖7A所示實施例中,防護件的作動示意圖; 圖7C為圖7A所示實施例中,防護件位於開啟位置時的示意圖。
1:充電站
11:本體
12:充電裝置
121:導電接頭
14:對位裝置
141:第一對位單元
142:第二對位單元
142a、142a’:導引桿

Claims (7)

  1. 一種充電站,適於對一機器人進行充電,該機器人已預先與該充電站進行通訊配對,該充電站包括:一本體;一充電裝置,設置於該本體,適於連接該機器人;一控制裝置,通訊連線該機器人並電性連線該充電裝置並具有一偵測單元,該控制裝置適於在該偵測單元偵測到該機器人後,使該充電裝置能夠對該機器人進行充電;以及一對位裝置,連接該本體,適於使該機器人與該充電站進行對位,該對位裝置具有一第一對位單元以及一第二對位單元,該機器人透過該第一對位單元進行初步位置導引,再透過該第二對位單元進行精確位置導引;其中,該充電站適於沿著一組合方向連接該機器人,該充電站進一步包括一防護件,該防護件適於在該第二對位單元與該機器人沿著該組合方向組合時,受到一第三方裝置影響而作動,該第三方裝置適於連接於該第二對位單元,該防護件與該第二對位單元共同形成一對位與防護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站,其中,該第一對位單元為一對位圖案,用以供該機器人辨識該充電站的位置,該對位圖案設置於該本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站,其中,該第二對位單元包括一導引桿,朝向遠離該本體的方向來延伸,該導引桿適於在該機器人與該充電站連接時,透過接觸該機器人來引導該機器人的位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站,其中,該第二對位單元包括一光學雷達。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站,該第二對位單元為一收容通道,該收容通道位於該充電裝置的一側,並沿著一平行該組合方向的方向進入該本體中,並於本體上形成一開口;該防護件可活動地連接該收容通道,並適於在同時覆蓋該開口以及該充電裝置的一關閉位置及一進入該收容通道中而不覆蓋該充電裝置的一開啟位置之間變換,且當該防護件於該開啟位置時,該收容通道同時收容該機器人的一部份。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站,進一步包括一驅動裝置及一防護件,該防護件適於可活動地覆蓋該充電裝置的一導電接頭,使該機器人無法接觸到該導電接頭,該驅動裝置連接該本體及該防護件,適於在該控制裝置偵測到該機器人後,驅使該防護件活動而使該導電接頭露出。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站,其中,該控制裝置適於搭配韌體的控制,於偵測到該機器人後,使該充電裝置由不能供電的一待機狀態切換為能夠對該機器人進行供電的一供電狀態。
TW111146628A 2021-12-15 2022-12-05 充電站 TWI830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076,339 US20230182597A1 (en) 2021-12-15 2022-12-06 Charging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89642P 2021-12-15 2021-12-15
US63/289,642 2021-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230A TW202327230A (zh) 2023-07-01
TWI830524B true TWI830524B (zh) 2024-01-21

Family

ID=8677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6628A TWI830524B (zh) 2021-12-15 2022-12-05 充電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830524B (zh)
WO (1) WO2023109548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4370A (zh) * 2016-07-13 2018-03-02 艾罗伯特公司 自主机器人自动坞接和能量管理系统和方法
TWI675528B (zh) * 2018-06-28 2019-10-2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便於回歸對位的機器人系統
CN112220412A (zh) * 2020-09-27 2021-01-15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自动返回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4370A (zh) * 2016-07-13 2018-03-02 艾罗伯特公司 自主机器人自动坞接和能量管理系统和方法
TWI675528B (zh) * 2018-06-28 2019-10-2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便於回歸對位的機器人系統
CN112220412A (zh) * 2020-09-27 2021-01-15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自动返回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548A1 (zh) 2023-06-22
TW202327230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5037B1 (en) Cleaning rob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80161969A1 (en) Method for routing a robotic apparatus to a service station and robotic apparatus service system using thereof
US9186800B2 (en) Bumper assembly of mobile robot
US7044757B1 (en) Universal memory card adapter having a movable door
US9569702B2 (en) Card reader
KR101146907B1 (ko) 모바일 로봇을 위한 충전 시스템
CN110652255A (zh) 便于回归对位的机器人系统
US20150161418A1 (en) Card reader
TWI830524B (zh) 充電站
US20030006619A1 (en) Bumper device for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CN109066853A (zh) 机器人的充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及其充电位置定位方法
TWI444901B (zh) An operation state detecting device for a control machine using an IC tag
US20230182597A1 (en) Charging station
KR20140065281A (ko) 도킹 모듈,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로봇, 이를 구비한 도킹 시스템 및 이동 로봇의 도킹 방법.
US20180032764A1 (en) Card reader
CN211017584U (zh) 一种充电桩自动充电系统
CN112288972A (zh) 一种用于商品展示的安全装置
JP2016163418A (ja) 電極ユニットおよび走行装置
JP2021051699A (ja) 受電装置、移動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48944A (zh) 一种位置开关和应用该开关的控制方法
CN101295346A (zh) 带卡插入口的电子设备
CN113313920B (zh) 一种电力安全工器具强制管控装置
KR102488311B1 (ko) 실링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드 리더기
CN215623436U (zh) 一种带插拔功能的智能托盘
TWI710191B (zh) 用於在易爆環境區域中使用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