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368B -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9368B
TWI829368B TW111136698A TW111136698A TWI829368B TW I829368 B TWI829368 B TW I829368B TW 111136698 A TW111136698 A TW 111136698A TW 111136698 A TW111136698 A TW 111136698A TW I829368 B TWI829368 B TW I8293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magnetic body
base
electronic device
charg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4958A (zh
Inventor
鄭松寶
Original Assignee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6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9368B/zh
Priority to US18/450,419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627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3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4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495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充電裝置,用於與電子裝置形成充電迴路。充電裝置包括基座以及第一無線充電端。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基座內,其中第一無線充電端與基座能夠相對移動。還提供一種充電系統。

Description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無線充電裝置以及無線充電系統。
當電子裝置進行無線充電時,電源發射端與電源接收端需要精確對位才能發揮最大的充電效果。若將無線充電應用到行動式裝置(如行動式偵測器)時,當移動行動式裝置時會產生振動而使得電源發射端與電源接收端之間產生偏移,易導致無線充電發生不連續或斷點的情形,使得電子裝置的充電時間變長。
本揭露提供一種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其有助於提升充電效率及/或收納便利性。
在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充電裝置用於與電子裝置形成充電迴路。充電裝置包括基座以及第一無線充電端。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基座內,其中第一無線充電端與基座能夠相對移動。
在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充電系統包括基座、電子裝置、第一無線充電端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電子裝置鄰近基座設置。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基座內。第二無線充電端設置在電子裝置內,其中第一無線充電端與基座能夠相對移動。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電子裝置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含有”與“包含”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及/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位於另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之上/上方,可以指二結構相鄰且直接連接,或是可以指二結構相鄰而非直接連接。非直接連接是指二結構之間具有至少一中介結構(或中介層別、中介元件、中介基材、中介間隔),一結構的下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於中介結構的上側表面,另一結構的上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於中介結構的下側表面。而中介結構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實體結構或非實體結構所組成,並無限制。在本揭露中,當某結構設置在其他結構“上”時,有可能是指某結構“直接”在其他結構上,或指某結構“間接”在其他結構上,即某結構和其他結構間還夾設有至少一結構。
術語“大約”、“等於”、“相等”或“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20%以內,或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10%、5%、3%、2%、1%或0.5%以內。此外,用語“範圍為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範圍介於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之間”表示所述範圍包含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他數值。
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用以修飾元件,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或該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申請專利範圍與說明書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詞,據此,說明書中的第一構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可能為第二構件。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例如「連接」、「互連」等,除非特別定義,否則可指兩個結構系直接接觸,或者亦可指兩個結構並非直接接觸,其中有其它結構設於此兩個結構之間。且此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亦可包括兩個結構都可移動,或者兩個結構都固定之情況。此外,用語「耦接」包括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此外,用語「連結」包括兩個元件或裝置可直接或間接進行無線信號的接收及/或傳送的信號溝通手段。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電性連接或耦接,皆可以指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於直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直接連接或以一導體線段互相連接,而於間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之間具有開關、二極體、電容、電感、電阻、其他適合的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本揭露中,厚度、長度與寬度的量測方式可以是採用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croscope,OM)量測而得,厚度或寬度則可以由電子顯微鏡中的剖面影像量測而得,但不以此為限。另外,任兩個用來比較的數值或方向,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此外,用語“給定範圍為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給定範圍落在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的範圍內”或“給定範圍介於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之間”表示所述給定範圍包括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他數值。若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若第一方向平行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介於0度至10度之間。
須知悉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各實施例間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含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圖1A、圖2A、圖3A以及圖4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多個實施例的充電系統中的充電裝置收納電子裝置前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充電系統中的充電裝置收納電子裝置後的示意圖。圖1C是圖1B中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充電系統中的充電裝置收納電子裝置後的剖面示意圖。圖3B是一示意圖,繪示出第二無線充電端於收納電子裝置時的受力方向。
請參照圖1A至圖1C,充電系統1可包括電子裝置11與充電裝置2,電子裝置11可收納於充電裝置2內。充電裝置2可包括基座10及第一無線充電端12,但本揭露不限於此。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設置在基座10內,因此於基座10的外觀上可不顯示第一無線充電端12。在一實施例中,基座10可包括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壓克力),此時從基座10的外觀上可顯示第一無線充電端12。充電裝置2的第一無線充電端12與基座10能夠相對移動,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充電端12與基座10的相對位置例如是固定的。電子裝置11可包括第二無線充電端13,第二無線充電端13設置在電子裝置11內,第二無線充電端13與電子裝置11的相對位置例如是固定的,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無線充電端13與電子裝置11能夠相對移動。
詳細來說,充電裝置2的基座10可用以承載或收納電子裝置11,且基座10內的第一無線充電端12與電子裝置11內的第二無線充電端13可形成充電迴路,而能夠實現無線充電。舉例來說,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為電源發射端,且第二無線充電端13可為電源接收端。在此架構下,充電裝置2可對電子裝置11進行無線充電。或者,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為電源接收端,且第二無線充電端13可為電源發射端。在此架構下,電子裝置11可對充電裝置2進行無線充電。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當電子裝置11是行動式偵測裝置時,充電裝置2可為可移動的充電裝置,例如行動式推車等。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為電源發射端時,充電裝置2可對收納於其中的元件或裝置(如電子裝置11)進行充電。另一方面,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為電源接收端時,充電裝置2可作為蓄電池,且收納於其中的元件或裝置(如電子裝置11)可對充電裝置2進行充電,而儲存於充電裝置2的電力可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遞給其他需要充電的元件或裝置,例如設置於充電裝置2(如行動式推車)上的其他元件(未繪示)。
基座10的具體型態不加以限制。以圖1A為例,基座10可包括支撐部100、限位部101、限位部102、限位部103以及限位部104。限位部101、限位部102、限位部103以及限位部104設置在支撐部100上並與支撐部100連接。限位部102以及限位部103在方向D1上相對設置且可用以限制收納於基座10中的元件或裝置(如電子裝置11)在方向D1上的位移量。限位部101以及限位部104位在限位部102以及限位部103之間且在方向D2上相對設置,且限位部101以及限位部104可用以限制收納於基座10中的元件或裝置(如電子裝置11)在方向D2上的位移量。
舉例來說,支撐部100可包括板件,限位部101、限位部102、限位部103以及限位部104可包括插槽、擋板或其他合適的限位/固定元件。應理解,基座10的設計參數(例如元件數量、形狀、尺寸、相對配置關係及/或材料等)可根據需求改變,而不以圖1A至圖1C所顯示的為限。舉例來說,基座10可省略限位部101以及限位部104中的至少一個。或者,基座10可省略限位部102以及限位部103。又或者,限位部101可在方向D3上與限位部104等高。再者,基座10的外形及/或尺寸可根據所需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部100、限位部101、限位部102、限位部103以及限位部104可以是單一材料製作而成且可為一體化結構。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支撐部100、限位部101、限位部102、限位部103以及限位部104可以是多種材料形成且可透過機構件、黏著劑或其他固定方式而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座10可具有空間SP,且第一無線充電端12設置在空間SP中。空間SP為基座10內部用於容置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空腔。空間SP的尺寸(如在方向D1、方向D2及/或方向D3上的寬度)可設計成大於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尺寸,以提升收納便利性及/或提升無線充電端設置位置的彈性。
儘管未繪示,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行動式推車作為基座10,且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設置在行動式推車(即基座10)內。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為電源發射端時,行動式推車(即基座10)可對收納於其中的元件或裝置(如電子裝置11)進行充電。另一方面,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為電源接收端時,行動式推車(即基座10)可作為蓄電池,且收納於其中的元件或裝置(如電子裝置11)可對行動式推車(即基座10)進行充電,而儲存於行動式推車(即基座10)的電力可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遞給其他需要充電的元件或裝置,例如設置於行動式推車(即基座10)上的其他元件(未繪示)。
行動式推車的種類或用途不加以限制。舉例來說,行動式推車可以是工作推車、收納推車、貨物推車、摺疊推車、平板推車或其他可移動的載具。此外,行動式推車也可用以運送醫療儀器、電子產品、食品、貨物或其他元件或裝置。
電子裝置11的種類和型態不加以限制。舉例來說,電子裝置11可包括顯示裝置、背光裝置、天線裝置、偵測裝置、拼接裝置或任何需要充電的裝置。此外,電子裝置11可為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可為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或自發光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可例如包括液晶(liquid crystal)、發光二極體、螢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量子點(quantum dot,QD)、其它合適之顯示介質或前述之組合。天線裝置可為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或非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偵測裝置可為感測電容、光線(如可見光或X射線)、熱能或超聲波的偵測裝置,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可包括電子元件。電子元件可包括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例如電容、電阻、電感、二極體、電晶體等。二極體可包括發光二極體或光電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為限。拼接裝置可例如是顯示器拼接裝置、偵測拼接裝置或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
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11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此外,電子裝置11的外型可為矩形、圓形、多邊形、具有彎曲邊緣的形狀或其他適合的形狀。電子裝置11可以具有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光源系統等周邊系統以支援顯示裝置、天線裝置、穿戴式裝置(例如包括增強現實或虛擬實境)、車載裝置(例如包括汽車擋風玻璃)或拼接裝置等。
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分別包括第一線圈120以及第二線圈130,第一線圈120以及第二線圈130利用法拉第定律的電磁感應以產生感應電流,從而將能量從電源發射端轉移到電源接收端,進而實現無線充電。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A及圖1C所示,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還可分別包括磁性體121(在請求項中稱作第二磁性體)以及磁性體131(在請求項中稱作第四磁性體),其中磁性體121可設置在第一線圈120的背側,且磁性體131可設置在第二線圈130的背側,使得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鄰近設置時,第一線圈120以及第二線圈130位於磁性體121以及磁性體131之間(參見圖1C)。在圖1A以及圖1C中,為清楚繪示出第一線圈120以及磁性體121的相對設置關係以及第二線圈130以及磁性體131的相對設置關係,將磁性體121繪示成略小於第一線圈120且將磁性體131繪示成略小於第二線圈130,但應理解,線圈與對應的磁性體的相對尺寸或相對設置關係可根據需求改變,而不以圖1A及圖1C所顯示的為限。
磁性體121以及磁性體131可具有不同的磁性,以便於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定位及/或結合。舉例來說,磁性體121以及磁性體131的其中一個可包括N型磁鐵,且磁性體121以及磁性體131的其中另一個可包括S型磁鐵。第二無線充電端13與第一無線充電端12基於磁性體異性相吸的原理而彼此吸附在一起,降低當充電裝置2受外力產生移動或震動時而造成第一無線充電端12與第二無線充電端13彼此脫離或產生對位偏移的機率,進而有助於提升充電效率。
在至少一個無線充電端可移動(如第一無線充電端12相對基座10的位置可變)的情況下,若電子裝置11擺入基座10的時候,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初始位置可能並沒有對準,此時,可移動的無線充電端(如第一無線充電端12)將可受到另一個位置是固定的無線充電端(如第二無線充電端13相對電子裝置11的位置是固定的)的磁力作用而朝位置固定的無線充電端移動而達到自動對位。根據上述,透過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位置可變(可移動)的設計,無論第二無線充電端13是設置在電子裝置11的任何位置,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都可自動對位,從而能降低電子裝置11與基座10間的無線充電因受外力產生移動或震動時而造成第一無線充電端12與第二無線充電端13彼此脫離或產生對位偏移的機率,進而有助於提升充電效率。換句話說,透過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位置可變(可移動)的設計,第二無線充電端13相對於電子裝置11的設置位置可更有彈性。此外,由於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位置可變(可移動),因此當將電子裝置11擺入基座10內時可以不用考慮方向性問題,而能夠提升收納便利性。舉例來說,電子裝置11的底側S11可鄰近支撐部100設置、或鄰近限位部103設置(即圖1B的電子裝置11逆時針轉90度設置)、或遠離支撐部100設置(即圖1B的電子裝置11逆時針轉180度設置)或鄰近限位部102設置(即圖1B的電子裝置11順時針轉90度設置)。
儘管上述實施例以第二無線充電端13位置固定而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移動(位置可變)舉例說明,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在充電系統1A中,電子裝置11可具有空間SP,且第二無線充電端13可設置在空間SP中,使得第二無線充電端13相對電子裝置11的位置可移動(位置可變)而第一無線充電端12相對基座10的位置固定。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充電裝置的基座及電子裝置均可具有空間,第一無線充電端可設置在基座的空間中,第二無線充電端可設置在電子裝置的空間中,因此第一無線充電端相對基座的位置可移動,而且第二無線充電端相對電子裝置的位置也可移動。
請參照圖3A以及圖3B,充電系統1B與圖1A的充電系統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後。充電系統1B還可包括磁性體14(在請求項中稱作第一磁性體)以及磁性體15(在請求項中稱作第三磁性體),其餘部分的描述則不再重述。
如圖3A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基座10可具有空間SP,且第一無線充電端12設置在空間SP中,而第二無線充電端13相對電子裝置11的位置固定。因此,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相對基座10的位置可變的情況下,可設置磁性體14在基座10內且鄰近空間SP的至少一側。圖3A示意性繪示出一個磁性體14設置在空間SP的下側。舉例來說,磁性體14可設置在支撐部100的內部或外側,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未繪製圖式的實施例中,充電裝置2可包括多個磁性體14,且多個磁性體14可沿著空間SP的不同側設置。磁性體14與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磁性體121可具有不同磁性。舉例來說,磁性體14與磁性體121的其中一個可包括N型磁鐵,而另一個可包括S型磁鐵。在充電裝置2移動時,磁性體14基於磁性體異性相吸的原理,可降低第一無線充電端12在空間SP中的移動的機率及/或區域。
如圖3A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磁性體15可設置在電子裝置11內且鄰近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至少一側。圖3A示意性繪示出兩個磁性體15並設置在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相鄰兩側,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兩個磁性體15可設置在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相對兩側,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1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磁性體15。磁性體15與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磁性體121可具有相同的磁性,且磁性體15可與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磁性體131以及磁性體14具有不同的磁性,因此,磁性體14與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磁性體131可具有相同的磁性。舉例來說,磁性體15與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磁性體121可包括N型磁鐵,而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磁性體131以及磁性體14可包括S型磁鐵。或者,磁性體15與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磁性體121可包括S型磁鐵,而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磁性體131以及磁性體14可包括N型磁鐵。
在第二無線充電端13位置固定而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移動(位置可變)的情況下,若電子裝置11擺入基座10內時第一無線充電端12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初始位置有可能沒有對準。當第一無線充電端12包括磁性體121,且磁性體121與磁性體15的磁性相同,第一無線充電端12會受到磁性體15的斥力作用而朝遠離磁性體15的方向移動,且第一無線充電端12同時會受到第二無線充電端13的磁力作用而朝第二無線充電端13移動而可吸附在一起。利用磁性體15推動磁性體121而帶動第一無線充電端12移動,基座10可具有更大的空間SP,而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收納便利性、提升無線充電端設置位置的彈性或有助於收納不同尺寸的電子裝置11。此外,由於磁性體14與磁性體15具有不同磁性,因此,基於磁性體異性相吸的原理,電子裝置11可因磁性體15與磁性體14的磁力作用而有助於將電子裝置11收納於基座10內。
儘管上述實施例以第二無線充電端13位置固定而第一無線充電端12可移動(位置可變)舉例說明,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如圖4所示,在充電系統1C中,電子裝置11可具有空間SP,且第二無線充電端13可設置在空間SP中,而第一無線充電端12相對基座10的位置固定。因此,當第二無線充電端13相對電子裝置11的位置可變的情況下,第二無線充電端13包括磁性體131,且磁性體131與磁性體14的磁性相同,因此,第二無線充電端13會受到磁性體14的斥力作用而朝遠離磁性體14的方向移動,且第二無線充電端13同時會受到第一無線充電端12的磁力作用而朝第一無線充電端12移動而可吸附在一起。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透過至少一個無線充電端可移動(例如第一無線充電端與基座能夠相對移動)的設計,可提升收納便利性或提升無線充電端設置位置的彈性。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透過磁性體的設置來提升充電效率。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揭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揭露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且各實施例間的特徵可任意互相混合替換而成其他新實施例。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局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請求項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請求項及實施例的組合。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1、1A、1B、1C:充電系統
2:充電裝置
10:基座
11:電子裝置
12:第一無線充電端
13:第二無線充電端
14、15、121、131:磁性體
100:支撐部
101、102、103、104:限位部
120:第一線圈
130:第二線圈
D1、D2、D3:方向
S11:底側
SP:空間
I-I’:剖線
圖1A、圖2A、圖3A以及圖4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多個實施例的充電系統中的充電裝置收納電子裝置前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充電系統中的充電裝置收納電子裝置後的示意圖。 圖1C是圖1B中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充電系統中的充電裝置收納電子裝置後的剖面示意圖。 圖3B是一示意圖,繪示出第二無線充電端於收納電子裝置時的受力方向。
1:充電系統
2:行動式推車
10:基座
11:電子裝置
12:第一無線充電端
13:第二無線充電端
121、131:磁性體
100:支撐部
101、102、103、104:限位部
120:第一線圈
130:第二線圈
D1、D2、D3:方向
S11:底側
SP:空間

Claims (7)

  1. 一種充電裝置,用於與電子裝置形成充電迴路,所述充電裝置包括:基座;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所述基座內;以及第一磁性體,設置在所述基座內且鄰近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的至少一側,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與所述基座能夠相對移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包括第二磁性體,且所述第一磁性體與所述第二磁性體具有不同磁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空間,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所述空間中,且所述第一磁性體鄰近所述空間的至少一側。
  3. 一種充電系統,包括:基座;電子裝置,鄰近所述基座設置;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所述基座內;第二無線充電端,設置在所述電子裝置內,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與所述基座能夠相對移動;以及第一磁性體,設置在所述基座內且鄰近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的至少一側,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包括第二磁性體,且所述第一磁性 體與所述第二磁性體具有不同磁性。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電系統,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空間,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設置在所述空間中,且所述第一磁性體鄰近所述空間的至少一側。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電系統,還包括:第三磁性體,設置在所述電子裝置內且鄰近所述第二無線充電端的至少一側,其中所述第三磁性體與所述第二磁性體具有相同磁性。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電系統,其中所述第二無線充電端包括第四磁性體,其中所述第四磁性體與所述第一磁性體具有相同磁性。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電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與所述第二無線充電端的其中一個為電源發射端,且所述第一無線充電端與所述第二無線充電端的其中另一個為電源接收端。
TW111136698A 2022-09-28 2022-09-28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TWI829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6698A TWI829368B (zh) 2022-09-28 2022-09-28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US18/450,419 US20240106279A1 (en) 2022-09-28 2023-08-16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6698A TWI829368B (zh) 2022-09-28 2022-09-28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9368B true TWI829368B (zh) 2024-01-11
TW202414958A TW202414958A (zh) 2024-04-01

Family

ID=9035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6698A TWI829368B (zh) 2022-09-28 2022-09-28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6279A1 (zh)
TW (1) TWI82936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1979A (zh) * 2012-09-13 2014-03-16 Wistron Corp 無線充電系統
US20210099030A1 (en) * 2019-09-27 2021-04-01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s with magnetic alignment components
TWM614440U (zh) * 2021-03-25 2021-07-11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磁吸定位功能的插頭式無線充電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1979A (zh) * 2012-09-13 2014-03-16 Wistron Corp 無線充電系統
US20210099030A1 (en) * 2019-09-27 2021-04-01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s with magnetic alignment components
TWM614440U (zh) * 2021-03-25 2021-07-11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磁吸定位功能的插頭式無線充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6279A1 (en)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0229B1 (ko) 발광 장치
TWI588795B (zh) 建立拼接式顯示系統之裝置及包含此裝置之拼接顯示系統
EP401276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e of display device
CN110088886B (zh) 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设备、转移微发光二极管的方法、显示设备
US11056469B2 (en) Multimedia device having a pixel arr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ultimedia device
KR20140127620A (ko)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그 고정 방법
US10566315B2 (en) Pixel uni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544833B (zh) 用于将显示面板与半导体发光装置组装的组装设备
EP4020568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I829368B (zh)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US1093063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pixel arr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2414958A (zh)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系統
US11498779B2 (en) Adsorption device,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transferring system having same
CN117833386A (zh) 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系统
JP7032434B2 (ja) 表示装置
CN114429735A (zh) 弧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1805699A (zh) 畫素單元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12097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pixel arr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0669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497149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air generator
CN11801940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40056836A (ko) 조립 장치
KR2024006079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39103A (ko) 마이크로 엘이디 어셈블리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