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7973B -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 Google Patents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7973B
TWI827973B TW110133031A TW110133031A TWI827973B TW I827973 B TWI827973 B TW I827973B TW 110133031 A TW110133031 A TW 110133031A TW 110133031 A TW110133031 A TW 110133031A TW I827973 B TWI827973 B TW I8279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valve
movable
transfer line
val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5922A (zh
Inventor
艾隆 B 維斯特
提摩西 P 霍普金斯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5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5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9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43B13/203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provided with a pump or val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43B13/206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provided with tubes or pipes or tubular shaped cushion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8Resilient uppers, e.g. shock absorbing
    • A43B23/029Pneumatic upper, e.g. gas filled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鞋類物品1000、2000、3000、4000、5000的足部支撐系統100及6000包含:第一鞋類部件、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之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其中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第一壓力的氣體、與第一鞋類部件或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之第二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其中該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第二壓力的氣體、以及使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與第二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的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閥140、540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中或與第一流體轉移管線連接,且此閥140、540包含:(i)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144、560S的固定閥部142、560以及(ii)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144、560S的一部分之可移動閥部146、580。控制系統160、500、550配置成使閥140、540在打開狀況及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使得當第二壓力大於第一壓力時,控制系統160、500、550:(a)使閥140、540保持在關閉狀況中並禁止氣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閥140、540,並進入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之中、或者(b)選擇性可受控以將閥140、540移動到打開狀況並允許流體從該第二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 管線106及閥140、540,並進入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之中。還有,當第一壓力大於第二壓力至少一第一預定量時,來自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之氣體:(a)使可移動閥部146、580移動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144、560S,以及(b)從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閥140、540及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並進入第二充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之中。

Description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本發明有關在鞋類或其他足部容納裝置領域中的足部支撐系統。詳言之,本發明的態樣關於足部支撐系統,如用於鞋類物品,該等足部支撐系統包含用於改變足部支撐部的硬度或堅硬度的系統及/或用於選擇性在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的各個部分之間移動流體(氣體)的系統。本發明之額外的態樣有關流體流控系統及方法、用於改變和控制閥(如止回閥)之啟流壓力的系統及方法、及/或用於匹配兩個不同鞋底結構(如一雙的不同鞋底、後來製造給相同使用者的一雙鞋(具有匹配前一雙的支撐特徵)等等)中的足部支撐壓力特徵之系統及方法。
此申請案主張於2018年5月3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678,635之優先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678,635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於此。本發明之額外態樣及特徵可與於2017年2月27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於2017年2月27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以及於2017年8月2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547,941中所述之系統及方法併用。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以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547,941之各案的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於此。
傳統運動鞋類物品包含兩個主要元件,鞋面和鞋底結構。鞋面可為足部提供覆蓋,其牢固地容納足部並相對鞋底結構定位足部。此外,鞋面可具有保護足部並提供通風的配置,藉此冷卻足部並移除汗水。鞋底結構可固定至鞋面的下表面並大致上定位在足部及任何接觸表面之間。除了減弱地面作用力和吸收能量外,鞋底結構可提供曳引力並控制潛在有害的足部運動,如過度內旋。
鞋面在鞋類內部上形成用於收容足部的空間。此空間具有足部的大致形狀,並在腳踝開口處提供對此空間的進接。據此,鞋面延伸於足部的腳背及腳趾區域上方,沿著足部的內側及外側,並圍繞足部的足跟區域。常將繫帶系統併入鞋面以讓使用者選擇性改變腳踝開口的大小並讓使用者變更鞋面的某些尺寸,尤其周長,以適應不同比例的足部。另外,鞋面可包含舌部,其在繫帶系統下方延伸以增進鞋類的舒適度(例如,調變鞋帶施加於足部的壓力),且鞋面亦可包含足跟包片(heel counter)以限制或控制足跟的動作。
在此使用之術語「鞋類」意指足部之任何類型的穿著件,且此術語包含,但不限於:所有類型的鞋子、靴子、運動鞋、涼鞋、夾腳拖鞋、人字拖鞋、穆勒鞋(mules)、拖鞋(scuffs及slippers)、運動專用鞋(如高爾夫球鞋、網球鞋、棒球鞋、足球或橄欖球防滑鞋、滑雪靴、籃球鞋、交叉訓練鞋等等)、及類似者。在此使用之術語「足部容納裝置」意指使用者將他或她的腳的至少一些部分放置進去的任何裝置。除了所有類型的鞋類外,足部容納裝置包含,但不限於:用於在雪地滑雪橇、越野滑雪橇、滑水板、滑雪板及之類中固定腳的綁定裝置和其他裝置;用 於將腳固定至與腳踏車、運動設備及之類一起使用的踏板的綁定裝置、彈夾、或其他裝置;用於在玩電動遊戲或其他遊戲期間容納腳的綁定裝置、彈夾、或其他裝置;以及類似者。「足部容納裝置」可包含一或多個「足部覆蓋件」(例如,類似鞋類鞋面部件),其有助於相對於其他部件或結構定位足部,以及一或多個「足部支撐件」(例如,類似鞋類鞋底結構部件),其支撐使用者足部的足底表面之至少一些部分。「足部支撐件」可包含用於及/或作為鞋類物品之中底及/或大底之部件(或提供非鞋類型足部容納裝置中相應功能的部件)。
提供本發明內容以用簡化的形式介紹有關本發明之一些上位概念,其在後續的實施方式中更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內容並非意圖識別本發明的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
本發明之態樣有關於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物品、及/或其他足部容納裝置,其例如為於下說明及/或主張專利權之類型及/或於附圖中繪示的類型。這類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物品、及/或其他足部容納裝置可包含於下說明及/或主張專利權之範例及/或於附圖中繪示的範例之任一或多個結構、部分、特徵、性質、及/或結構、部分、特徵、性質的組合。
本發明之額外態樣有關流體流控系統及方法、用於改變改變和控制閥(如止回閥)之啟流壓力的系統及方法、及/或用於匹配兩個不同鞋底結構(如一雙的不同鞋底、後來製造給相同使用者的一雙鞋(具有匹配前一雙的支撐特徵)等等)中的足部支撐壓力特徵之系統及方法。
雖以流體流控系統、足部支撐系統、及包括它們的鞋類物品說明本發明之態樣,本發明之額外的態樣有關製造這種流體流控系統、 足部支撐系統、及/或鞋類物品之方法及/或使用這種流體流控系統、足部支撐系統、及/或鞋類物品之方法。
100:足部支撐系統
102:第一流體容器
104:第二流體容器
106:第一流體轉移管線
106W:管壁
110:泵
112:流體轉移管線
114:閥
116:流體轉移管線
118:閥
120:流體流調節器
140:閥
142:固定閥部
142E:側邊
144:閥部件承座區域
144A:第一端
144B:第二端
144C:流體通道
144P,144R,150P,150R:埠
146:可移動閥部
146B:球體
146E:側邊
148:部分
150:端表面
150C:通道
160:控制系統
162:磁鐵
164:第一(啟用)位置
166:第二(停用)位置
168:底座
170:電子輸入系統
180:偏置部件
182:彈簧
182C:通道
184:固定件
186A:端部
186B:相對端部
190:力量箭頭
192:偏置力
194:力量
196:力量
200:流體轉移管線
242:第二端
244:傾斜端表面
280:底座
282:開口
500:流體流控系統
502:流體管線
502A:第一端
502B:第二端
502I:內部表面
540:閥
550:流體流控系統
560:固定閥部
552:電磁鐵
560S:閥部件承座區域
562:磁鐵
562A,562B,562C,562F:力量箭頭
570:用於控制入射在可移動閥部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
572A:第一位置
572B:第二位置
572C:第三位置
574:軌道
576:控制器
580:可移動閥部
580E:端部
580S:外部側
592:位置
600:流體流系統
610:指標或標記
702:端部
702C:通道
704:埠
1000-5000:鞋類物品
1002:鞋面
1004:鞋底結構
1010:鞋類部件
6000:足部支撐系統
M1-M4:磁鐵
前述發明內容還有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當連同附圖考量時,能更佳加以理解,圖中類似之參考數字係指所有其中參考數字出現的各個圖中之相同或類似的元件。
圖1A至1E示意性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範例的鞋類物品,該鞋類物品包含流體容器(如充滿流體的囊)及用於在鞋類物品的流體容器之間移動流體的流體流控裝置;圖2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範例的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其在各個流體容器之間移動流體;圖3A-3D繪示在各個操作配置中的根據本發明一些範例的流體流控器及閥結構;圖4A-4D繪示在各個操作配置中的根據本發明其他範例的流體流控器及閥結構;以及圖5A-7B繪示在各個操作配置中的根據本發明一些範例及態樣的流體流控器、閥結構及/或可變及/或可調整的閥結構。
在根據本發明的鞋類結構和部件之各種範例的下列說明中,參照附圖,其形成說明之一部分,且以例示方式顯示其中可實施本發明之態樣的各種示範結構和環境。應可了解到可採用其他結構及環境且可對明確敘述之結構及方法作出結構及功能上的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
I.本發明態樣之概述
如上述,本發明之態樣有關於流體流控系統、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物品、及/或其他足部容納裝置,例如為於下說明及/或主張專利權之類型及/或於附圖中繪示的類型。這類流體流控系統、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物品、及/或其他足部容納裝置可包含於下說明及/或主張專利權之範例及/或於附圖中繪示的範例之任一或多個結構、部分、特徵、性質、及/或結構、部分、特徵、及/或性質的組合。
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些範例之鞋類物品中的足部支撐系統包含用於改變足部支撐部的硬度或堅硬度的系統及/或用於在足部支撐系統的各個部分之間移動流體的系統。這種足部支撐系統可包含流體流調節器及/或閥,該流體流調節器及/或閥(a)可操作為止閥以停止在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物品中的第一流體容器與第二流體容器之間的流體轉移、(b)能以可控方式打開而允許流體從第二流體容器轉移到第一流體容器、(c)能打開以使第一及第二流體容器中的壓力均等、以及(d)可充當止回閥以當/若第一容器中的氣壓超過第二容器中的氣壓一預定量時,讓流體流從第一流體容器流到第二流體容器。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示範足部支撐系統及/或鞋類物品包含:(a)第一鞋類部件、(b)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之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中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第一壓力的氣體、(c)與第一鞋類部件或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之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中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第二壓力的氣體、(d)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的第一流體轉移管線、(e)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 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閥,其中此閥包含: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的固定閥部,以及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部分之可移動閥部;以及(f)配置成使閥在打開狀況及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控制系統。在此範例系統中,當第二壓力大於第一壓力時,控制系統:(a)使閥保持在關閉狀況中並禁止氣體從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及閥,並進入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中,或者(b)選擇性可受控以將閥移動到打開狀況並允許流體從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及閥,並進入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中。當第一壓力大於第二壓力至少第一預定量時,來自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氣體:(a)使可移動閥部移動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b)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閥及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並到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可構成一個、兩個或更多個部件部。
另外或替代地,根據本發明的一些示範足部支撐系統及/或鞋類物品包含:(a)第一鞋類部件、(b)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之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中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第一壓力的氣體、(c)與第一鞋類部件或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之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中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第二壓力的氣體、(d)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的第一流體轉移管線、(e)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閥,其中此閥可於:(i)其中流體流經 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之打開狀況以及(ii)其中由閥停止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之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該閥包含: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的固定閥部,以及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部分之可移動閥部;以及(f)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控制系統。此控制系統可以上述方式操作。
本發明之額外態樣有關流體流控系統及方法,其包含:(a)具有第一端和與第一端相對之第二端的流體管線,其中流體管線界定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內部表面,其中該內部表面界定流體將從其流過之內室、(b)與流體管線的內部表面密封式接合之固定閥部,其中該固定閥部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c)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可移動閥部,其中該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d)位在流體管線的內室外的第一磁鐵、以及(e)用於控制入射到可移動閥部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如藉由改變磁鐵與可移動閥部之間的實體距離、藉由改變電磁鐵的電流設定、藉由更換磁鐵等等)。這種流體流控系統可允許修改、改變、及/或控制閥(至少由固定閥部及可移動閥部所形成)的啟流壓力(crack pressure)。流體流控系統可併入鞋類物品中(如到鞋底結構、鞋面、及/或鞋類物品的其他部件中)。
本發明之一些態樣有關調整止回閥的啟流壓力之方法。這種方法可包含提供止回閥,其包含:(a)具有第一端和與第一端相對之第二端的流體管線,其中流體管線界定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內部表面,其中該內部表面界定流體將從其流過之內室、(b)與流體管線的 內部表面密封式接合之固定閥部,其中該固定閥部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c)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可移動閥部,其中該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d)偏置部件,其在朝向閥部件承座區域的方向中施加偏置力到可移動閥部。在第一配置中,此止回閥的可移動閥部暴露於第一磁場強度以設定第一啟流壓力,在此壓力下可移動閥部會自閥部件承座區域離位並允許流體從第一端流到第二端。接著,第一配置改變到第二配置,在第二配置中第一磁場強度改變到與第一磁場強度不同的第二磁場強度。此改變將可移動閥部暴露於第二磁場強度並將止回閥啟流壓力從第一啟流壓力改變到第二啟流壓力,在此壓力下可移動閥部會自閥部件承座區域離位並允許流體從第一端流到第二端,且第二啟流壓力與第一啟流壓力不同。可使用對磁場強度的其他改變來設定額外不同的啟流壓力位準。可以任何希望的方式改變磁場強度,包含例如:改變磁鐵(如永久磁鐵)相對於可移動閥部之實體位置(如藉由沿著軌道移動磁鐵、以針盤旋轉磁鐵等等)、將一個磁體替換成具有不同磁場強度的不同磁鐵、改變位在磁鐵與可移動閥部之間的屏蔽材料量(如厚度)或類型、改變到電磁鐵之電流等等。
本發明的又額外態樣有關設定鞋底的足部支撐壓力之方法,其包含:(1)測量一雙鞋底的第一鞋底之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的囊之第一壓力;(2)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二鞋底之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的囊之壓力,其中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的囊經由可調整閥連接到流體來源,該閥具有:(a)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之固定閥部、以及(b)包含可移動到接 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的可移動閥部,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3)判斷將可調整閥的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的囊之足部支撐壓力維持在自第一壓力的預定範圍內之第二壓力的一值所需的磁場強度、相對於可移動閥部之磁鐵實體位置、或施加到電磁鐵之電流的至少一者。
本發明的這些態樣可延伸至設定一雙鞋底的足部支撐壓力之方法,其包含:(1)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一鞋底之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第一壓力,其中該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的囊透過第一可調整閥連接到第一流體來源,該閥具有:(a)包含第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之第一固定閥部、以及(b)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可移動閥部,其中第一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第一部分;(2)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二鞋底之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第二壓力,其中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的囊經由第二可調整閥連接到第二流體來源,該閥具有:(a)包含第二閥部件承座區域之第二固定閥部、以及(b)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可移動閥部,其中第二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第二部分;(3)判斷將第一可調整閥的第一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一足部支撐壓力的第一預定範圍內的一值所需之第一磁場強度、相對於第一可移動閥部之第一磁鐵實體位置、或施加到第一電磁鐵的第一電流的至少一者;以及(4)判斷將第二可調整閥的第二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 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二預定範圍內,可選地在第一足部支撐壓力的第二預定範圍內的一值所需之第二磁場強度、相對於第二可移動閥部之第二磁鐵實體位置、或施加到第二電磁鐵之第二電流的至少一者。
鑑於先前提供之根據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的特徵、態樣、結構、程序、及配置的概述,於下提出根據本發明的特定示範流體流控系統、足部支撐結構、鞋類物品、及方法的更詳細說明。
II.根據本發明之範例鞋類物品、足部支撐結構、流體流控系統、及其他部件/特徵的詳述
參考圖示及下列討論,描述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流體流控裝置及足部支撐系統的各種範例。本發明之態樣可與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以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547,941中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鞋類物品(或其他足部容納裝置)及/或方法併用。作為一些更特定的範例,可使用本文中所述之類型的流體流控裝置,例如,作為如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及/或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中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108、受控閥/開關108S及108A、止件108B及108B、及/或輸入系統108I、及/或作為如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547,941中所述之閥中一或多個的至少一部分。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以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547,941的各案,且特別是上述各個部分的說明,以引用方式整體併於此。
圖1A至1E提供根據本發明之範例的用於鞋類物品1000-5000的足部支撐系統100之示意圖。鞋類物品1000-5000可包含鞋面1002,例如由一或多個部件部製成,包含在鞋類技術領域中已知且使用 的傳統鞋類鞋面部分。鞋面1002可與鞋底結構1004接合,該鞋底結構1004亦可由一或多個部件部製成,包含在鞋類技術領域中已知且使用的傳統鞋類鞋底結構部分(如中底、外底等等)。鞋類鞋面1002、鞋類鞋底結構1004、其之部件部、及鞋類物品的部件部之任何組合的任何者可在本文中稱為「鞋類部件」並可以參考編號1010識別。
圖1A示意性繪示具有足部支撐系統100之鞋類物品1000,足部支撐系統100與鞋類物品1000之鞋類部件1010接合。此範例的足部支撐系統100包含與第一鞋類部件1010接合的第一流體容器102(如充滿流體囊或其他容器)。此第一流體容器102,其可構成用於支撐穿用者的足部之全部或某些部分的充滿流體囊,包含在第一壓力的氣體。
此範例的足部支撐系統100進一步包含第二流體容器104,例如與相同的鞋類部件1010或不同的鞋類部件接合。此第二流體容器104可構成充滿流體囊,可選地用於支撐穿用者的足部之至少一部分。額外或替代地,第二流體容器104可構成貯藏器或積儲器,其可供應氣體至第一流體容器102並從第一流體容器102接受氣體以允許改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以及第二流體容器104中)的壓力。第二流體容器104包含在第二壓力的氣體,且此第二壓力可與第一壓力相同或不同。
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使第一流體容器102與第二流體容器104流體連通。此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可構成塑膠管,例如與第一流體容器102及/或第二流體容器104之一或兩者接合或一起成形。流體流調節器120(流體流控制器)設置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中或否則連接至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此流體流調節器120包含至少一個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及閥140可於:(a)其中流體流經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並經過第 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打開狀況以及(b)其中藉由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停止流體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之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將於下連同圖3A-4C描述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結構及操作的更特定範例及細節。
此示範鞋類物品1000進一步包含配置成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改變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之控制系統160。雖可有其他選項,在此例示範例鞋類物品1000中,控制系統160包含磁鐵162,其可從第一位置164(在本文中亦稱為「啟用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166(以虛線顯示且在本文中亦稱為「停用位置」)。磁鐵162可安裝在可移動(如可旋轉或否則可移動)底座168上,其在第一位置164與第二位置166之間移動磁鐵162。可移動底座168可為手動操作的切換器(如旋轉針盤型的切換器等等)或電子控制的裝置(可在電子輸入系統170如手機應用程式或其他電子裝置所發送的命令下移動)。
當在第一位置164時,磁鐵162可與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的一部分互動,例如將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一位置以產生並維持打開狀況。當在第二位置166時,磁鐵162可自其可與之互動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之部分充分移除,以讓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置於被維持在關閉狀況中(例如回應於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的至少部分上之偏置力)。將於下連同圖3A-4C更詳細討論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改變的範例。
在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至少一些示範系統及方法中,當第二壓力(在第二流體容器104中)大於第一壓力(在第一流體容器102中)時,控制系統160:(a)將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保持在關閉狀況 中並禁止氣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移動通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並進入第一流體容器102中(例如,控制系統磁鐵162可在停用位置166以停止流體流動)或(b)選擇性可受控以將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移動到打開狀況並允許氣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移動通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並進入第一流體容器102中(例如,控制系統磁鐵162可在啟用位置164以允許此流體流動發生)。若控制系統160將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保持在打開狀況一段充足的時期(如其中磁鐵162在啟用位置164),在本發明的一些範例中第一流體容器102與第二流體容器104之間的壓力可等化(亦即,第一壓力等於第二壓力)。當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第一壓力大於第二流體容器104的第二壓力至少一第一預定量時,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可操作為止回閥以允許流體從第一流體容器102經過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和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流到第二流體容器104,如後詳述。
圖1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些範例的鞋類物品2000配置的另一範例。在此例示範例中,第一流體容器102構成充滿流體囊足部支撐物,其與鞋類物品2000的鞋底結構1004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此足部支撐囊(以及下述那些)可支撐穿用者足部的足底表面之全部或任何希望的部分。第二流體容器104,其亦可為(但非必須)充滿流體囊,與鞋類物品2000的鞋面1002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雖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在此示意圖中顯示成與鞋面1002接合,如有需要的話,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的全部或某些部分可與鞋底結構1004接合。在此例示範例中,控制系統160的全部或部分可與鞋面1002及/或鞋底結構1004接合。圖1B的系統可採用與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及美國臨時專 利申請案號62/463,892中之圖1A及1B中所示的那些類似的實體構造。
在圖1C中顯示另一示範鞋類物品3000配置。在此示範鞋類3000結構中,第一流體容器102構成充滿流體囊足部支撐物,其與鞋類物品3000的鞋底結構1004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第二流體容器104,其亦可為(但非必須)充滿流體囊,與鞋類物品3000的鞋面1002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在此示意圖中顯示成與鞋底結構1004接合(雖然其之全部或某些部分,如有需要的話,可與鞋面1002接合)。此範例之控制系統160的全部或部分與鞋底結構1004接合。
在圖1D中所示的示範鞋類物品4000結構與圖1B及1C類似,其中:(a)第一流體容器102構成充滿流體囊足部支撐物,其與鞋類物品4000的鞋底結構1004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以及(b)第二流體容器104,其亦可為(但非必須)充滿流體囊,與鞋類物品4000的鞋面1002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然而,在此示範鞋類4000結構中,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及/或控制系統160結構設置在與第一流體容器102及第二流體容器104所接合者不同的鞋類部件1010。舉例來說,如有需要的話,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及/或控制系統160結構之全部或某些部分可設置在鞋類物品4000的舌部件上(其可視為鞋面1002的一部分,但為與第二流體容器104接合者不同之部分)。
在圖1E中示意性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範例之另一示範鞋類物品5000配置。在此例示範例中,第一流體容器102構成充滿流體囊足部支撐物,其與鞋類物品5000的鞋底結構1004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第二流體容器104,其亦可為(但非必須)充滿流體囊,亦與鞋類物品5000的鞋底結構1004接合或設置為其之一部分。此範例的流體流調節 器120/閥140及/或控制系統160顯示成與另一個鞋類部件1010接合,其可構成鞋類物品5000的鞋面1002及/或一不同的鞋底結構部件。圖1E的系統可採用與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中之圖2A-2F中所示的那些類似的實體構造。
圖2示意性繪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範例之足部支撐系統6000。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形式的第一流體容器102、貯藏器/積儲器流體容器(其亦可(但非必須)為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控制系統160、及輸入系統170可具有上述(其隨後詳細說明)般的那些部分的結構、特徵、特性、及選項的任何者。因此,從圖2的此說明中省略大部分這些共同顯示之部分的重複說明。
如圖2中所示,在此足部支撐系統6000中,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下文簡稱的足部支撐囊)經由流體轉移管線112與泵110接合,其可為足部啟動泵110(由穿用者的足跟或腳趾啟動)。流體轉移管線112中的閥114(如單向閥)允許流體從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經由流體轉移管線112轉移到泵110,但閥114不允許流體從泵110經由流體轉移管線112移動到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泵110與第二流體容器104經由流體轉移管線116流體連通(如作為貯藏器或積儲器之充滿流體囊)。線116中的另一個閥118(如單向閥)允許流體從泵110經由流體轉移管線116轉移到第二流體容器104,但閥118不允許流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經由流體轉移管線116移動到泵110。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允許流體通過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控制系統160、及/或輸入系統170及/或在這些的控制下在第二流體容器 104與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間移動。圖2中所示的足部支撐系統6000為封閉系統(意指其並非結構化成從外部環境攝入新的氣體且不釋放氣體到外部環境,雖在本發明的全部範例中並不需要封閉系統)。使流體流入或流出第二流體容器104及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以改變足部支撐囊中的壓力和其對穿用者造成的足下感覺。足部支撐系統6000可採用連同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中之圖3A-4C所述的各種結構及/或操作的任何者。
在使用中,泵110(其可為足部可壓縮「球狀體」型泵)回應於穿用者的腳步而將流體從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移動至貯藏器囊(第二流體容器104)。取決於閥114及118、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控制系統160、及/或輸入系統170的特性、特徵、及/或設定,流體可在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與第二流體容器104之間移動以將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氣體壓力設定並維持在希望的位準。此範例中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a)可操作成止閥以停止流體經由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在貯藏器充滿流體容器(第二流體容器104)與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間轉移,(b)可以受控方式(經由控制系統160及/或輸入系統170)打開以允許流體從貯藏器充滿流體容器(第二流體容器104)經由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轉移到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以改變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壓力,(c)可以打開以平衡貯藏器充滿流體容器(第二流體容器104)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壓力,以及 (d)可充當止回閥以讓流體從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轉移到貯藏器充滿流體容器(第二流體容器104),例如,若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氣體壓力超過貯藏器充滿流體容器(第二流體容器104)中的氣體壓力,例如超過第一預定壓力差量(例如,若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第一壓力比充滿第二流體容器104中的第二壓力多5psi或更多)。
此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結構可設置在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例如,參見其中之圖3A-3F)中所示的各個實施例及示範結構中的足部支撐(第一流體容器102)與貯藏器積儲器(第二流體容器104)之間的流體轉移管線中。另外或替代地,如有需要的話,這種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結構(可選地連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系統160及/或輸入系統170)可設置成圖2的線112中的閥114及/或線116中的閥118。作為又另一個範例或替代特徵,這種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結構(可選地連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系統160及/或輸入系統170)可設置在設置於泵110與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間的流體轉移管線200中,在圖2中以虛線於位置「B」顯示。
茲連同圖3A-4C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之各種範例的結構及操作特徵。圖3A-3C中顯示具有閥140的第一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圖3A顯示處於打開狀況中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其中流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流動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圖3B顯示處於關閉狀況中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其中停止從第二流體容器104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之流體流動。圖3C顯示處於打 開狀況中於「止回閥」配置中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其中發生流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流動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例如,當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壓力比第二流體容器104中的壓力多第一預定壓力差量(如5psi))。隨後將更詳細說明此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及閥140之結構和操作。
如圖3A中所示,在所示範例中,閥140部件安裝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管壁106W內,其可具有塑膠管的形式(如界定一內部流體連通道的撓性塑膠管)。替代或額外地,如有需要的話,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可形成為與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分開的部分,且流調節器120/閥140之一或兩端可包含連接器結構,其連接至塑膠管或形成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之其他結構的端部。作為其他選項或替代方案,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可否則藉由黏劑或接合劑、藉由一或多個機械連接器、藉由熔融技術等等與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接合。
在此繪示範例之閥140包含具有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之固定閥部142。固定閥部142可例如藉由黏劑或接合劑、藉由機械連接器等等固定至管壁106W以及管內部通道內(或固定在閥140的一部件部內)。與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接觸之固定閥部142的側邊142E形成密封結構,其不允許流體通過側邊142E與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之間。此示範固定閥部142包含形成止表面的第一端144A,且此第一端/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例如第一端144A表面提供閥部件承座區域144)。與具有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第一端144A相對設置之固定閥部142的第二端144B包含至少一流體埠144P。流體通道144C從第一流體埠144P延伸通過固定閥部142至位在固定閥部142的一外部表面之第二流體 埠144R。雖圖3A-3C顯示第二流體埠144R位在固定閥部142的一側表面上,流體埠144P/144R可設置在固定閥部142之任何希望的表面上及/或在任何希望的位置,而流體通道144C可在任何希望的方向或路徑中延伸通過固定閥部142(只要可支援希望的功能)。並且,如有需要的話,可設置超過一個的流體通道144C、超過一個的入口埠、及/或超過一個的出口埠通過固定閥部142。
也在管壁106W內(或在閥140的一部件部內)設置可移動閥部146(亦稱為「梭子」)。此可移動閥部146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之部分148,這可從圖3A及3C與圖3B對照而知(且容後詳述)。此範例的可移動閥部146的側邊146E的大小及形狀可設計成接觸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並相對於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滑動地設置或否則可移動,同時保持管壁106W與側邊146E之間的密封連結。另外或替代地,可設置另一個密封,例如在管壁106W內且與可移動閥部146分開,以防止流體洩漏至可移動閥部146周圍或通過可移動閥部146。如有必要或需要的話,可移動閥部146的側邊146E之面對/接觸表面及/或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可由潤滑材料形成或以潤滑材料處理(如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以促進需要的運動,及/或可由支援或提昇滑動及密封接合的材料或以該材料處理。另外或替代地,如有需要的話,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或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可移動閥部146之部分148的任一或兩者可包含增進閥部件承座區域144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部分148之間的密封之材料(例如,包含一或多個橡膠化密封表面,由軟/可壓縮材料製成等等)。可移動閥部146的至少一些部分(且可選地全部)可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如磁鐵、磁化材料、鐵磁材料、鐵 等等,其原因容後詳述。
此範例的可移動閥部146包含:(a)形成可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部分148之自由端表面以及(b)相對端表面150。開放通道150C從位在自由端表面148的一個埠150P或開口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146以及位在可移動閥部146的另一端表面150的另一個埠150R。雖圖3A-3C顯示沿著可移動閥部146的中央縱軸(及中央軸向通道150C)設置的兩個流體埠150P及150R,流體埠150P/150R可設置在可移動閥部146上的任何需要的表面及/或任何需要的位置,且流體通道150C可在任何需要的方向或路徑中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146。並且,如有需要的話,可設置超過一個的流體通道150C、超過一個的入口埠、及/或超過一個的出口埠通過可移動閥部146。
此繪示範例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進一步包含偏置部件180,其用於將可移動閥部146保持在「內定」位置,使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在沒有外力作用於可移動閥部146上時維持打開狀況(如圖3A中所示)或關閉狀況(如圖3B中所示)之一。在圖3A-3C的實施例中,偏置部件180包含設置在可移動閥部146的端部150(其與包含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部分148之端部相對)之彈簧182。此範例的彈簧182至少部分位在由管壁106W形成的內室內並在一固定件184或其他固定連結與可移動閥部146的端部150之間延伸。彈簧182(或其他偏置部件)的中央軸可包含開放通道182C,流體可流動通過開放通道182C而到達埠150R及可移動閥部146。
在缺乏外力下,此繪示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的偏置部件180配置且設置成推動可移動閥部146緊密抵靠著固定閥部142,例 如在圖3B的配置中。彈簧182的偏置力192在圖3B中以力量箭頭顯示。依此方式,可移動閥部146的自由端148移動到接觸固定閥部142的止表面及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如有必要或需要的話,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或可移動閥部146的自由端148可由一種材料製成或加以處理以在這些部分彼此接觸時增進密封效果。此接觸或關閉配置關閉通過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的流體路徑並在埠150P/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位置停止流體流動,如圖3B中所示。
在圖3B的此配置中,磁鐵162設置在位置166(停用位置)並遠離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如圖3B中所示(及由圖1A-1E中的虛線所示)。這可例如藉由轉動針盤底座168以將磁鐵162旋轉遠離可移動閥部146(其可至少部分由磁鐵或吸引至磁鐵的材料製成)一充分的距離而達成,使得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間的任何磁吸力被彈簧182(或其他偏置部件)的偏置力192所克服。作為一替代方案,若磁鐵162為電磁鐵而非永久磁鐵,在圖3B的關閉配置中,電磁鐵可處於無電(或其他較低電力)狀況中。作為又一替代方案,某種中介屏蔽材料可在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間可定位(例如與底座168一起移動/或被其移動)以停止/減弱這些部分之間的磁吸。
欲改變足部支撐囊形式的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其他流體容器)中的壓力,從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在如圖3B中所示之關閉配置中開始,首先控制控制系統160以將磁鐵162移動到啟用位置164以施加較強的磁吸力至可移動閥部146。這可例如藉由旋轉針盤(例如,或否則移動底座168)、移動中介屏蔽、鍵入輸入到電子輸入系統170中(例如,諸如手機應用程式)、供電(或增加電力)給電磁鐵(手動或電動)等等 達成。當磁鐵162在啟用位置164時,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間的磁吸克服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以將可移動閥部146的端部148拉離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作用於可移動閥部146的此拉力在圖3A中以力量箭頭190顯示。磁場/磁力190克服彈簧182的偏置力192而使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保持敞開。當第二流體容器104(如流體貯藏器囊)的氣壓大於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中的壓力時,流體會流經彈簧182通道182C、經過可移動閥部146中的通道150C、離開埠150P、於可移動閥部146與固定閥部142之間到流體埠144R、經過固定閥部142、經過埠144P並經由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若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保持在圖3A的此打開配置中足夠的時期,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中的氣壓將會等於第二流體容器104(如貯藏器囊)中的氣壓。因此,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可用於足部支撐系統100中來使本案圖2中所示以及在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和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中所述之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的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與貯藏器積儲器(如囊)(第二流體容器104)之間的壓力均等。
此範例的可移動閥部146本身不包含基礎位準的磁荷或磁偏置。替代地,若有需要的話,可移動閥部146可磁化至需要的位準,例如,以讓製造商得以改變/控制結合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力量來打開/關閉閥140及/或將閥140偏置在一個位置或另一個位置中所需的外部磁場(如來自磁鐵162)。
當將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中的流體壓力增加到需要的位準時(如由壓力感測器測量、由使用者判斷等等),磁鐵 162可返回到停用位置166,如圖3B中所示。這可例如藉由移動磁鐵162(如旋轉或否則移動針盤及/或底座168)、不供電給電磁鐵、移動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間的屏蔽、鍵入輸入到電子輸入系統170等等來達成。一旦在停用位置166或停用狀況中,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將再次克服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間的磁吸,而將可移動閥部146移動並保持為抵住固定閥部142並關閉/密封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例如使可移動閥部146的表面148及埠150P承抵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
圖3C顯示在止回閥配置中之此示範結構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在此止回閥配置及操作中,若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氣壓有增加到比第二流體容器104(如貯藏器或積儲器囊)中的氣壓高至少一預定的第一壓差(如5psi)的話,通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氣體所施加的力量可能變成高到足以迫使可移動閥部146朝壓縮彈簧182(如取決於彈簧常數k)的方向移動。在此情況中,氣體會從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移動,通過固定閥部142中的通道144C,並施力(如力量194的箭頭)於可移動閥部146。若力量194足夠的話,其會使可移動閥部146的表面148自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離位,並藉此使埠150P與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分開並打開通過可移動閥部146的通道150C。依此方式,流體可移動通過可移動閥部146的通道150C並進入第二流體容器104中直到來自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的氣壓之力量194不足以克服彈簧182的偏置力192。在那時,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會回到圖3B的配置。藉由選擇彈簧182之適當的彈簧常數k,可控制足使閥140「啟開」成為此打開止回閥配置的第一流體容器102與第二流體容 器104之間的壓力差。
可在偏置部件180中使用任何希望的類型之彈簧182及/或其他偏置部件(如線圈彈簧、板簧、彈性部件,諸如泡沫材料等等)而不背離本發明。另外或替代地,如有需要的話,可大幅變化各種部分(如固定閥部142、可移動閥部146、通道144C、通道150C等等)的形狀而不背離本發明。
圖3D顯示具有如圖3A-3C中所示般相同結構之流體流調節器120,但在此範例中,流體流調節器120包含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其顯示成更概略地與「流體來源」接合。在本發明之此態樣的一些範例中,此流體流調節器120將連接至下列/或與下列流體連通:(a)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第一端(如圖3D的左邊,在閥140的第一端)之第二流體容器104(如與鞋類物品的鞋類鞋底結構及/或鞋面接合之貯藏器容器或囊)以及(b)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相對端(如圖3D的右邊,在閥140的第二(相對)端)之第一流體容器102(如在鞋類鞋底結構中的足部支撐囊)。此配置在本發明的至少一些範例中有其優點,使得在穿用者足部與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間的衝擊力會造成壓力增加(或因地面接觸造成的壓力衝力或尖波),更強制地幫助可移動閥部146承抵著閥部件承座區域144。這在例如來自流體壓力之增加的力量196或力量脈衝推抵可移動閥部146的端表面150時會發生。加上來自偏置部件180的偏置力192,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作用,如上述般,以甚至更穩固地使可移動閥部146承座於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在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上之足部步伐脈衝壓力所造成的此增進的閥140承座特徵有助於確保閥140維持密封及關閉,以防止壓力於整個足部步伐事件期間從足 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流失。圖3D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可操作為結合的等化器閥與止回閥,以於上連同圖3A-3C所述的一般方式打開及關閉。
圖4A-4C中顯示具有閥140的另一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圖4A顯示處於打開狀況中之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其中流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至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圖4B顯示處於關閉狀況中之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其中停止流體從第二流體容器104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圖4C顯示在「止回閥」配置中處於打開狀況中之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其中發生流體從第一流體容器102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二流體容器104(如當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壓力超過第二流體容器104一第一預定壓力差量(如5psi)時)。將於下更詳細說明此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的結構及操作。
如圖4A中所示,在所繪示的範例中,閥140部件安裝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管壁106W內,其可具有塑膠管的形式(如界定一內部流體連通道的撓性塑膠管)。替代或額外地,如有需要的話,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可形成為與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分開的部分,且流調節器120/閥140之一或兩端可包含連接器結構,其連接至塑膠管或形成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之其他結構的端部。作為替代方案,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可否則藉由黏劑或接合劑、藉由一或多個機械連接器、藉由熔融技術等等與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接合。
在此繪示範例之閥140包含具有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之固定閥部142。固定閥部142可例如藉由黏劑或接合劑、藉由機械連接器等等 固定至管壁106W以及管內部通道內(或固定在閥140的一部件部內)。與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接觸之固定閥部142的側邊142E可形成密封結構,其不允許流體通過側邊142E與管壁106W的內部表面之間。此示範固定閥部142包含形成止表面的第一端144A,且此第一端/止結構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例如,在此繪示範例中固定閥部142的傾斜端表面244提供閥部件承座區域144)。與具有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第一端144A相對設置之固定閥部142的第二端242為開放式以允許流體流動(例如,並形成至少一個流體埠144R)。流體通道144C從第一流體埠144P延伸通過固定閥部142至位在閥部件承座區域144旁且在傾斜端表面244之間的第二流體埠144R。如圖4A-4C中所示,此範例的固定閥部142可具有大致管狀結構,含有形成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傾斜端表面244。
也在管壁106W內(或在閥140的一部件部內)設置可移動閥部146。在此繪示範例中,此可移動閥部146構成球體146B(如金屬球或球軸承型結構),其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此運動可從圖4A及4C與圖4B對照而知(且容後詳述)。此範例的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之外表面的大小及形狀可設計成緊密適配在閥部件承座區域144的傾斜端表面244以封閉埠144P。如有必要或需要的話,固定閥部142的傾斜端表面244之面對表面及/或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可由一種材料形成或以其處理以增進球體146B與傾斜端表面244之內壁間的密封連結(例如,包含一或多個橡膠化密封表面、由軟/可壓縮材料製成等等)。可移動閥部146(如球體146B)的至少一些部分(且可選地全部)可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如磁鐵、磁化材料、鐵磁材料、鐵等等,其原因容後詳述。
此繪示範例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進一步包含偏置部件180,其用於將可移動閥部146(如球體146B)保持在「內定」位置,使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在沒有外力作用於可移動閥部146上時維持打開狀況(如圖4A中所示)或關閉狀況(如圖4B中所示)之一。在圖4A-4C的實施例中,偏置部件180包含彈簧182,其具有與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接合的一端部186A和與底座280接合之相對端部186B。底座280可包含一或多個開口282以允許流體連通過開口282,且其可固定至位在傾斜端表面244相對處之固定閥部142的端部242。另外或替代地,如有需要的話,底座280可與管壁106A或(例如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的)另一個結構的內部表面接合。在此繪示範例中,彈簧182至少部分地(且在此範例中,完全地)設置在管壁106W所形成的內室及固定閥部142所形成的內室或通道144C內。可使用任何希望類型之彈簧182及/或其他偏置部件(如線圈彈簧、板簧、彈性部件,諸如泡沫材料等等)而不背離本發明。
在缺乏外力下,此繪示示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的偏置部件180配置且配置成推動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緊密抵靠著固定閥部142的傾斜端表面244,例如以圖4B中所示的配置。彈簧182的偏置力192在圖4B中以力量箭頭顯示。依此方式,球體146B的外表面移動到接觸固定閥部142之止表面及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如上述,若有必要或需要的話,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或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的外表面可由一種材料製成或處理以在這些部分彼此接觸時增進密封效果。此接觸或關閉配置關閉通過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的流體路徑並在球體146B/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位置停止流體流動,如圖4B中所示。
在圖4B的此配置中,磁鐵162設置在位置166(停用位置)並遠離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如圖4B中所示(及由圖1A-1E中的虛線所示)。這可例如藉由轉動針盤底座168以將磁鐵162旋轉(或否則動)遠離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一充分的距離而達成,使得磁鐵162與球體146B之間的任何磁吸力被彈簧182(或其他偏置部件)的偏置力192所克服。作為一替代方案,若磁鐵162為電磁鐵而非永久磁鐵的話,在圖4B的關閉配置中,電磁鐵可處於無電(或其他較低電力)狀況中。作為又一替代方案,某種中介屏蔽材料可在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之間可定位的(例如與底座168一起移動/或被其移動)以停止/減弱這些部分之間的磁吸。
欲改變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其他流體容器)中的壓力,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從圖4B中所示之關閉配置中開始,首先控制控制系統160以將磁鐵162移動到啟用位置164以施加較強的磁吸力至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這可例如藉由旋轉針盤(例如,或否則移動底座168)、移動中介屏蔽、鍵入輸入到電子輸入系統170中(例如,諸如手機應用程式)、供電(或增加電力)給電磁鐵(手動或電動)等等達成。當磁鐵162在啟用位置164時,磁鐵162與球體146B之間的磁吸克服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以將球體146B拉離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作用於球體146B的此拉力在圖4A中以力量箭頭190顯示。磁場/磁力190克服彈簧182的偏置力192而使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保持敞開。當第二流體容器104(如流體貯藏器囊)的氣壓大於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102(如足部支撐囊)中的壓力時,流體會流經底座280(如通過開口282)、通過固定閥部142、繞過/通過彈簧182、繞過可 移動球體146B、到固定閥部142的流體埠144P、並經由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到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若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保持在此打開配置中足夠的時期的話,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中的氣壓將會等於第二流體容器104(如貯藏器囊)中的氣壓。因此,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可用於足部支撐系統100中來使本案圖2中所示以及在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59和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2/463,892中所述之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的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與貯藏器積儲器(如囊)(第二流體容器104)之間的壓力均等。
此範例的可移動閥部146(如球體146B)本身不包含基礎位準的磁荷或磁偏置。替代地,若有需要的話,可移動閥部146/球體146B可磁化至需要的位準,例如,以讓製造商得以改變/控制結合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力量來打開/關閉閥140及/或將閥140偏置在一個位置或另一個位置中所需的外部磁場(如來自磁鐵162)。
當將第一流體容器102(如足部支撐囊)中的流體壓力增加到需要的位準時(如由壓力感測器測量、由使用者判斷等等),磁鐵162可返回到停用位置166,如圖4B中所示。這可例如藉由移動磁鐵162(如旋轉或否則移動針盤及/或底座168)、不供電給電磁鐵、移動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之間的屏蔽、鍵入輸入到電子輸入系統170等等來達成。一旦在停用位置166或停用狀況中,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將再次克服磁鐵162與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之間的磁吸,而將球體146B移動並保持為抵住固定閥部142並關閉/密封閥140/流體流調節器120(如使球體146B的外表面承抵傾斜端表面244中的閥部件承座表面144並關閉埠144P)。
圖4C顯示在止回閥配置中之此示範結構的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在此止回閥配置及操作中,若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的氣壓有增加到比第二流體容器104(如貯藏器或積儲器囊)中的氣壓高至少一預定的第一壓差(如5psi)的話,通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氣體所施加的力量可能變成高到足以迫使可移動閥部146的球體146B朝壓縮彈簧182(例如取決於彈簧常數k)的方向移動。作用於球體146B的力量194以箭頭顯示。若力量194足夠的話,其會使球體146B的表面自在傾斜端表面244之固定閥部142的閥部件承座表面144離位,並藉此打開埠144P及通過固定閥部142的通道144C。在此情況中,氣體會從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通過固定閥部142的通道144C、繞過球體146B、繞過及/或通過彈簧182、通過底座280之開口282、並進入第二流體容器104中。流體可移動通過固定閥部142並繞過可移動閥部146且進入到第二流體容器104中,直到來自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中之氣體的力量194不足以克服彈簧182的偏置力192為止。在那時,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會回到圖4B的配置。藉由為彈簧182選擇適當的彈簧常數k,可控制足使閥140「啟開」成為此止回閥配置的第一流體容器102與第二流體容器104之間的壓力差。
圖4D顯示具有如圖4A-4C中所示般相同結構之流體流調節器120,但在此範例中,流體流調節器120包含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其顯示成更概略地與「流體來源」接合。在本發明之一些範例中,此流體流控調節器120將連接至下列/或與下列流體連通:(a)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第一端(如圖4D的左邊,在閥140的第一端)之第二流體容器104(如與鞋類物品的鞋類鞋底結構及/或鞋面接合之貯藏器容器或囊)以 及(b)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的相對端(如圖4D的右邊,在閥140的第二(相對)端)之第一流體容器102(如在鞋類鞋底結構中的足部支撐囊)。此配置在本發明的至少一些範例中有其優點,使得在穿用者足部與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間的衝擊力會造成壓力增加(或因地面接觸造成的壓力衝力或尖波),更強制地幫助可移動閥部146(球體146B)承抵著閥部件承座區域144。這可能在例如若來自流體壓力之增加的力量196或力量脈衝推抵球體146B表面的話會發生。加上來自偏置部件180的偏置力192,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作用,如上述般,以甚至更穩固地使可移動閥部146承座於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在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上之足部步伐脈衝壓力所造成的此增進的閥140承座特徵有助於確保閥140維持密封及關閉,以防止壓力於整個足部步伐事件期間從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流失。圖4D的流體流調節器120可操作為結合的等化器閥與止回閥,以於上連同圖4A-4C所述的一般方式打開及關閉。
本發明可採用各種不同的結構及/或部分配置。在一些示範結構中,流體流調節器120本質上由閥140構成或由閥140構成。額外或替代地,在一些系統中,可將控制系統160(例如如上述般)視為流體流調節器120的一部分。作為又其他的選項或替代方案,可將偏置系統及/或偏置部件180視為流體流調節器120及/或閥140的一部分。應將這種變異視為在本發明之範疇及態樣內。
圖5A-6繪示流體流控系統及方法(或流體流調節器)的各個範例,其相應於及/或可用於本發明之至少一些範例或態樣中。這些系統及方法可包含特徵以允許使用磁場強度來選擇性控制、調整、及/或修 改閥(如止回閥)的啟流壓力。
圖5A-5D的流體流控系統500及方法包含流體管線502,其具有第一端502A及與第一端502A相對的第二端502B。流體管線502界定在第一端502A與第二端502B之間延伸的內部表面502I,且此內部表面502I界定流體可流動通過其之內室(例如在於下更詳細說明的狀況下)。可調整閥540(例如具有可調整的啟流壓力)設置在此流體管線502中。可調整閥540包含與流體管線502的內部表面502I密封接合的固定閥部560以及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可調整閥540進一步包含可移動閥部580,其可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且此可移動閥部580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在此繪示範例中,整個可移動閥部580都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但若有需要的話,少於整個可移動閥部580可由這種材料製成。如本文中所用的「磁性可吸引材料」包含磁鐵、可磁化材料、或藉由磁力被磁鐵吸引的材料(諸如鐵磁材料,諸如鐵)。當來自圖3A-3D的相同參考標號用於圖5A-5D中時,這些參考標號意指相同或類似的部分,並省略其之重複的說明的絕大部分。
作為此流體流控系統500的一部分,磁鐵562位在流體管線502內室之外。系統500進一步包含「用以控制入射在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將於下更詳細說明其之範例和示範結構。在圖5A的配置中,磁鐵562位在充分遠離可移動閥部580的遠端位置,使其之磁場不會施加顯著的磁力於可移動閥部580上。在圖5A的配置中(其中磁鐵562遠離),來自偏置部件180的偏置力192(且潛在通過第二端502B存在的任何力量196(流體力量))克服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來自第一端502A的力量194(流體力量),使得可移動閥部580承座(並密封)於固 定閥部560的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上。
因此,在此示範系統500中,在圖5A中所示的配置中:(a)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力量包含來自與第一端502A流體連通之流體來源(如有任何的話)(例如充滿流體囊或第一流體容器102,例如在上述鞋類結構中)的力量194(流體壓力力量),以及(b)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力量包含來自與第二端502B流體連通之流體來源(如有任何的話)(例如充滿流體囊或第二流體容器104,例如在上述鞋類結構中)的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和來自偏置部件180(例如彈簧182)之偏置力192。若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的結合力量(F192+F196)大於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的力量(F194)的話,閥540將維持關閉,例如在圖5A中所示的配置中。
然而,磁鐵562及用以控制入射在可移動閥部580上的磁場強度之手段570可用來修改、調整、及/或控制來自第一端502A的流體壓力,在此壓力可調整閥540會「啟開」(例如打開成圖5B至5D中所示的配置)以允許流體從第一端502A方向流動至第二端502B方向。依此方式,可將閥540的啟流壓力控制及/或維持在希望的範圍內。
圖5B顯示圖5A之系統500,除了磁鐵562設置在第一位置572A,在此處磁鐵的磁力(以力量箭頭562F顯示)入射在(並施力以移動)可移動閥部580上。故在此配置中,可移動閥部580可移動至打開位置以讓流體流經埠150P、經過通道150C、並從流體管線502之第一端502A到第二端502B。在下列情況時可調整閥540會轉換到此打開配置:
(a)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i)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的力量194(流體壓力力量)及(ii)來自磁鐵562的磁力562F之結合力量克服(且 大於)
(b)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i)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的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及(ii)來自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之結合力量。
換言之,若上述部分(a)的力量克服部分(b)的力量的話,可調整閥540會「啟」開(例如成為圖5B中所示的配置)(若F194+F562F>F192+F196的話,閥540打開,其中F194為來自第一端502A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力量194(流體壓力力量)、F562F為來自磁鐵562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磁力562F、F192為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偏置部件180偏置力192、以及F196為來自第二端502B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若上述部分(a)的力量不足以克服上述部分(b)(亦即偏置力192加上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的力量196)的力量的話,閥540會保持關閉(例如在圖5A中所示的配置中)。換言之,若F194+F562F<F192+F196的話,可調整閥540保持關閉。
在圖5B中所示的示範配置中,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磁鐵562定位在第一位置572A。然而,磁力及磁場強度會例如隨磁鐵(例如562)與磁體作用於上之部件(例如可移動閥部580)間的距離而變。圖5C顯示與圖5A及5B相同的流體流系統500,但在圖5C的範例中,磁鐵562位在離可移動閥部580較遠的距離(在第二位置572B)。此增加的距離減少磁鐵562所施加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力量562F(在圖5C中由與圖5B相比更短的力量箭頭562F顯示)。因此,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i)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的力量194(流體壓力力量)及(ii)來自磁鐵562的磁力562F之結合力量在圖5C的配置中與在圖5B中的配置相比更 小。若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i)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的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及(ii)來自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之結合力量在圖5B及圖5C中維持相同的話,則因為與圖5B配置相比圖5C配置中之磁力更小的緣故,與將可調整閥540從(圖5A的)關閉狀況切換至圖5B的打開狀況所需之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之流體壓力力量F194相比,需要更大的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之流體壓力力量F194以將可調整閥540從(圖5A的)關閉狀況切換至圖5C的打開狀況。藉由調整磁鐵562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其包含磁性可吸引材料)之位置,可修改、調整、及/或控制將閥540「啟開」成打開配置所需的來自第一端502A之流體壓力(F194)。
圖5D顯示與圖5A-5C相同的流體流系統500,但在圖5D的範例中,磁鐵562位在離可移動閥部580又更遠的距離(在第三位置572C)。此又增加的距離進一步減少磁鐵562所施加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力量562F(在圖5D中由與圖5C相比更短的力量箭頭562F顯示)。因此,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i)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的力量194(流體壓力力量)及(ii)來自磁鐵562的磁力562F之結合力量在圖5D的配置中與圖5C中的配置相比更小。若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i)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的力量196(流體壓力力量)及(ii)來自偏置部件180(如彈簧182)的偏置力192之結合力量在圖5C及圖5D中維持相同的話,則因為與圖5C配置相比圖5D配置中之磁力更小的緣故,與將可調整閥540從(圖5A的)關閉狀況切換至圖5C或圖5B的打開狀況所需之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之流體壓力力量F194相比,需要更大的來自第一端502A方向之流體壓力力量F194以將可調整閥540從(圖5A的)關閉狀況切換至圖5D的打開狀 況。此又一範例進一步闡明其中磁鐵562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其包含磁性可吸引材料)之位置可用來修改、調整、及/或控制將閥540「啟開」成打開配置所需的來自第一端502A之流體壓力(F194)的方式。
用以控制入射在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可為任何需要的結構及/或構造。在一些範例中,此手段會構成允許磁鐵562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之位置實體移動及/或保持在兩或更多個不同位置的任何結構或系統(例如用於將磁鐵562移向及/或移離可移動閥部580的任何結構或系統)。依此方式,用以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在至少第一磁場強度與小於第一磁場強度的第二磁場強度之間改變入射在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且可選地,在三個不同的強度(如圖5B-5D的範例所示)或甚至更多不同的磁場強度(如圖5A-5D的範例所示)之間改變磁場強度。
在圖5A-5D的範例中,用以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包含軌道574(例如彎曲或直線形軌道),其中磁鐵562可經由軌道574移動以改變磁鐵562與可移動閥部580之間的實體距離(例如可在圖5B-5D的範例中之三個離散位置572A、572B、及572C間移動)。軌道574可設置在鞋類物品的鞋面或鞋底結構(在任何需要的鞋類部件上)。若有需要的話,磁鐵562可使用固定螺釘、鉤環緊固件、其他機械緊固件、彈簧加載緊固件部件或之類來可釋放地固定至離散位置572A、572B、及572C及/或沿著軌道軌道574之任何希望的位置。磁鐵562可安裝在可移動載運器上,其可沿著軌道574手動移動(及相較於軌道手動固定)或在電子控制裝置下移動(可在電子輸入系統170(如手機應用程式或其他電子裝置)所發送的命令下移動)。作為另一種選項或替代方案,磁鐵562可使用磁吸力 至少部分地可釋放性固定至軌道574。
作為額外或其他替代方案,如上連同底座168所述,圖5A-5D的磁鐵562可安裝在可移動(例如可旋轉)底座168上,諸如可旋轉針盤或碟,其在兩或更多個位置之間移動(如旋轉)(或可選地固定在兩或更多個位置),藉此變化及改變與可移動閥部580之實體距離(從而可移動閥部580感受到的磁場強度和磁力)。可移動底座168可為手動操作的切換器(如旋轉針盤型切換器等等)或電子控制裝置(可在電子輸入系統170(如手機應用程式或其他電子裝置)所發送的命令下移動)。依此方式,用以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包含該針盤及/或支援針盤在一或更多位置中移動及固定的任何相關結構。作為又另一個替代方式,用以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可包含位在可移動閥部580附近的一或更多個口袋及/或安裝結構,允許使用者自口袋或安裝結構選擇性安裝或移除磁鐵562。在本發明的此替代方案之一些範例中,磁鐵562可安裝在具有位在與可移動閥部580不同距離之兩或更多個不同口袋或安裝結構的底座上(藉此允許變化可移動閥部580感受到的磁場強度/磁力)。
作為又另外額外或替代特徵,用以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可包含一組磁鐵(例如兩或更多個磁體,可選地2-4個磁鐵),其可選擇性置於一或多個位置以與可移動閥部580磁性作用。這組磁鐵可包含位在流體管線502內室外的兩或更多個磁鐵。在這種系統中,使用者可從該組選擇需要的磁鐵及/或可設置選擇性將這組磁鐵之一放置及/或保持在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之第一位置。針對安裝在旋轉針盤或軌道上的不同磁場強度之多個磁鐵,用以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可例如使用軌道、針盤、或上述固定/安裝結構的任何者來將磁鐵之一選擇性保持在相較於可 移動閥部580的第一位置。可將這組磁鐵之一選擇性放置或安裝在例如設置在鞋類部件上的口袋或其他安裝結構中。
圖5A-5D的上述範例闡明在根據本發明之一些範例的系統500及方法中永久磁鐵562的使用。圖5E顯示類似的流體流控系統550,其中使用電磁鐵552來施加磁力於可移動閥部580。電磁鐵552可包含包圍流體管502之一或多個線圈。在此範例中,用以控制入射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包含改變供應至磁鐵562的電流之控制器576。在圖5E中以變化大小的力量箭頭562A(最大電流及最大磁場/力)、562B(中等電流及中等磁場/力)、及562C(最小電流及最小磁場/力)顯示因至磁鐵562的電流改變所導致施加至可移動閥部580的磁力改變。藉由改變至電磁鐵552的電流(且進而入射於可移動閥部580的磁場強度及磁力),可例如以於上連同圖5A-5D所述的方式變化及控制可調整閥540的啟流壓力。使用者輸入(例如手動或電子輸入,例如透過應用程式)可用來選擇性改變電流設定。
圖6繪示另一個示範流體流系統600,包含應用於具有例如有關圖4A至4D於上所述的類型之球形閥配置的於上連同圖5A至5E所述知本發明的態樣之可調整閥540及/或可變啟流壓力特徵。當在圖6中使用與圖4A至5E中所使用的相同編號時,參照相同或類似的部分,且省略重複說明的絕大部分。此範例之可調整閥540可具有於上連同圖4A-4D的結構所述之結構、特徵、及/或選項之任何者,且其可以於上連同圖4A-5E所述的相同一般方式操作。
圖6的流體流控系統600及方法包含流體管線502,其具有第一端502A及與第一端502A相對的第二端502B。流體管線502界定在第 一端502A與第二端502B之間延伸的內部表面502I,且此內部表面502I界定流體可流動通過其之內室(例如在上述狀況下)。可調整閥540(例如具有可調整的啟流壓力)設置在此流體管線502中。可調整閥540包含與流體管線502的內部表面502I密封接合的固定閥部560以及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此可調整閥540進一步包含可移動閥部580(在此範例中為一球體),其可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此範例的可移動閥部580亦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在此繪示範例中,整個可移動閥部580球體都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但若有需要的話,少於整個可移動閥部580可由這種材料製成。
圖6進一步繪示用以控制入射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的各種潛在「手段」570,其可個別地或在任何需要的組合中使用。例如,圖6繪示軌道574,沿著軌道可將磁鐵562移動至及/或安裝在兩或更多個位置以變化磁鐵562與可移動閥部580之間的距離(且進而變化施加至可移動閥部580的磁力562A、562B、562C)。軌道574可操作及/或具有如先前針對圖5A-5D中的類似部分所述之特徵的任何者。作為用以控制入射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的一種額外或替代「手段」570,圖6顯示圖5E之電磁鐵552特徵,包含用於變化施加至電磁鐵552的電流之控制器576,以變化施加至可移動閥部580的磁力562A、562B、562C。電磁鐵552及/或控制器576可操作及/或具有如先前針對圖5E中的類似部分所述之特徵的任何者。圖6進一步顯示其上設置一或多個磁鐵(圖6中顯示M1至M4)的旋轉針盤168。當一個磁鐵M1存在於針盤168上時,藉由手動地或在電子/自動控制下轉動旋轉針盤168(在圖6中以箭頭590顯示),可變化並控制磁鐵M1與可移動閥部580之間的距離以允許可移動閥部580所感受 到磁場/磁力可有變化。當多個磁鐵(例如M1至M4)存在於旋轉針盤168上具有不同的磁場強度時,可藉由改變定位在位置592以與可移動閥部580交互作用之特定磁鐵M1至M4來改變入射於可移動閥部580上的磁場/磁力。若有需要的話,作為另一個潛在選項或替代方案,可在口袋或另一種安裝結構中設置並選擇性安裝(例如在位置592)一個磁鐵或一組磁鐵。改變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磁場強度及/或磁力可允許例如以先前連同圖5A至5E所述的方式控制及/或改變閥540的啟流壓力。
作為再另外的範例,用以控制入射於可移動閥部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570可構成可移動屏蔽,其可移動於磁鐵及可移動閥部之間以變更或減弱施加於可移動閥部的磁力。此外或替代地,在本發明的此態樣的至少一些範例中,可變化屏蔽材料量(例如屏蔽材料的厚度(例如設置成一楔子))、屏蔽數量(例如以堆疊配置)或屏蔽材料種類以允許施加更大或更小的磁場至可移動閥部。可移動屏蔽可以任何需要的方式移動,包含以於上所述用於實體移動磁鐵的方式之任何者(例如軌道、針盤、放置在口袋中等等)。
如上述的根據本發明之一些範例的系統及方法,至少部分地藉由改變可移動閥部146及580所暴露於之磁場而使閥140及540之啟流壓力得以被控制、修改、及/或變更。這可例如,如上述,藉由改變施加至可移動閥部146及580的磁力來達成,而可藉由改變下列之一或多者來改變此磁力:磁鐵、磁場強度、相較於可移動閥部之磁鐵實體位置、在整體系統或方法中施加至電磁鐵的電流、設置在磁鐵及可移動閥部146之間的屏蔽材料量等等。此外或替代地,若有需要的話,可移動閥部146及580本身可包含一些非零基礎位準的磁荷或非零的磁偏置(例如其可被磁 化)。可移動閥部146及580之此非零基礎位準的磁荷或非零的磁偏置可提供磁力,再加上來自磁鐵162、562、552的磁力,來例如以上述的各種方式在關閉及打開配置之間移動可移動閥部146及580。
流體管線502可具有任何需要的大小、形狀、及/或特性,並可在其端部502A/502B與任何希望的流體來源接合,包含在至少一端的周圍環境。然而,在本發明的至少一些範例中,流體管線502可構成撓性塑膠管,其中可安裝(例如由黏劑或接合劑固定、捲曲定位等等)可調整閥540部。在本發明的一些更特定範例中,流體管線502可構成塑膠管(如撓性管)(參見圖5A),其具有小於50mm,且在一些範例中,小於35mm、小於25mm、小於18mm、小於15mm、小於12.5mm、小於10mm、小於8mm、或甚至小於6mm之內部直徑D1(或者若非圓形的話,在一方向中之最大內部尺寸)。流體管線502可在其相對端502A/502B與任何希望的流體來源連接及/或流體連通,包含流體容器、充滿流體囊(例如用於鞋類及/或足部支撐)、流體貯藏器、或之類。作為又一範例,可藉由熱及壓力或藉由焊接技術(例如RF焊接、UV焊接、雷射焊接等等)熱成型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以連接塑膠材料(例如熱塑膠)的兩個區域或片,例如用來形成鞋類鞋底結構的充滿流體囊之類型者。
作為一些更特定的範例,例如於上連同圖1A至4D所述,可將圖5A至6之流體流控制系統併入鞋底結構、鞋面、及/或鞋類物品(任何希望的鞋類部件)。這種鞋類範例可包含:(a)第一充滿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例如,包含在鞋類鞋底結構中);(b)第二充滿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例如,包含在鞋類鞋底結構及/或鞋類鞋面);以 及具有上述並顯示在圖5A至6中的類型之流體流控系統500、550、600。流體管線502的第一端502A可與第一充滿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且流體管線502的第二端502B可與第二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或反之亦然,其中流體管線502的第一端502A可與第二流體容器104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且流體管線502的第二端502B可與第一流體容器102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圖5A及6的流體流控系統500、550、600可以於上連同圖1A至1E所述的方式之任何者設置成鞋類物品的鞋底結構、鞋面、及/或其他部件部之一部分或與其接合。
當併入其中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及/或流體流控系統500、550、600(具有可調整閥540)的一端連接至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鞋類結構中時,流體流調節器120、閥140、及/或流體流控系統500(具有可調整閥540)可配置成使得穿用者的足部與足部支撐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間的衝擊力會導致壓力增加(或因地面接觸造成的壓力衝力或尖波),其有助於使可移動閥部(例如148及580)更強制地承抵著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60S。例如若圖5A至6中所示的力量196為來自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的壓力的話會發生上述情況。於上連同圖3D及4D敘述類似的特徵,且相同或類似的特徵及/或優點可在圖5A-6的範例中實現。
於上圖5A-6的討論一般描述其中可變化及控制可調整閥540的啟流壓力的方式。這種特徵對於鞋類物品的終端使用者特別有用,例如以變化或控制足部支撐囊中的壓力,以防止在充滿流體囊中壓力的累積,且/或提供結合的壓力等化器及止回閥組合件,這些全都於上說明。變化及控制閥540的啟流壓力之能力還可有其他用途。例如,流體流控系 統500、550、600及/或閥540之可調整及/或可變啟流壓力的態樣可應用於非鞋類的技術(例如,在任何需要的流體流環境中,諸如採用止回閥的環境)。作為其他範例,可在鞋類及/或鞋類鞋底結構的製造期間使用於上連同圖5A至6所述之本發明的態樣,例如以使一支鞋子中的一或多個支撐壓力設定位準與另一支鞋子(例如一雙鞋子中的相對鞋子、為相同使用者後來製造的第二雙鞋等等)中的一或多個足部支撐壓力設定位準匹配。
這種用於設定一鞋底的足部支撐壓力(例如用以將那支鞋底的壓力設定及/或止回閥的啟流壓力與另一支鞋子的鞋底壓力設定及/或止回閥之啟流壓力)之系統及方法可包含:(a)測量一雙鞋底之第一鞋底1004的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第一壓力;(b)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二鞋底1004之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之壓力,其中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經由可調整閥540連接至流體來源,可調整閥540具有:(i)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之固定閥部560,以及(ii)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之一部分的可移動閥部580,其中可移動閥部580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c)判斷將可調整閥540之啟流壓力設定至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的足部支撐壓力維持在自第一壓力一預定範圍內的第二壓力(第二鞋底1004之第二壓力可與第一鞋底1004的第一壓力完全相同)的一值所需之磁場強度、磁鐵562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之實體位置、或施加至電磁鐵552之電流的至少一者。依此方式,這雙鞋的兩個鞋子之壓力設定及/或啟流壓力可由製造商以相對快速且簡單的方式加以匹配(例如藉由改變磁鐵562位置及/或改變電磁鐵552電流位準設定)。
當採用電磁鐵552時,上述系統及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提供 輸入資料至與電磁鐵552電子通訊的控制器576(電磁鐵可與第二鞋底1004或與第二鞋底1004接合之鞋子1000-5000的部件(例如鞋面1002)接合)。此輸入資料可包含電流設定資訊,其識別將供應給電磁鐵552之電流以將可調整閥540之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維持在第二壓力的值。
針對能夠採用多個壓力設定之鞋類物品1000及/或鞋底結構1004,本發明之額外的態樣可包含: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從(a)相應於與第二壓力不同之第三壓力的第一壓力設定切換到(b)相應於第二壓力之第二壓力設定;並且控制供應給電磁鐵552的電流以將第二鞋底1004的可調整閥540之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維持在第二壓力的值。
若有需要的話,可在第二鞋底1004上或在與第二鞋底1004接合的鞋子之部件(例如鞋面1002)上設置一指標以標記相較於可移動閥部580磁鐵562的實體位置以將第二鞋底1004的可調整閥540之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維持在第二壓力的值。舉例而言,這可在圖5A-5D的系統中藉由在鞋底1004、鞋面1002、或其他鞋類部件1010上於軌道574停止位置572A、572B、及/或572C(其提供作用於可移動閥部580上之不同的磁場強度/磁力)的一或多者設置指標來達成。此指標可為視覺指標或標記610或使磁鐵562停止在軌道574上的希望位置之特定的停止位置(例如軌道574中的掣子或其他結構)。舉另一例而言,此指標可為視覺指標或標記610或使旋轉針盤168停止在希望的旋轉位置之特定停止位置(例如掣子或其他結構),例如如圖3A-4D中所示。指標610的位置,一旦決定好,有助於可靠且重複地找到位置以 達成可調整閥540之需要的啟流壓力。
設定可調整閥540之足部支撐壓力及/或啟流壓力可發生在一雙鞋的兩支鞋子1000-5000兩者中。這種系統及方法可包含:測量一雙鞋底1004之第一鞋底1004的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之第一壓力,其中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經由第一可調整閥540連接至第一流體來源,第一可調整閥540具有:(i)包含第一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之第一固定閥部560,以及(ii)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第一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之第一部分之第一可移動閥部580,其中第一可移動閥部580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第一部分;測量該雙鞋底1004的第二鞋底1004之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之第二壓力,其中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經由第二可調整閥540連接至第二流體來源,第一可調整閥540具有:(i)包含第二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之第二固定閥部560,以及(ii)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及不接觸第一閥部件承座區域560S之第二部分之第二可移動閥部580,其中第二可移動閥部580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第二部分;判斷將第一可調整閥540的第一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一流體容器102)維持在第一足部支撐壓力的第一預定範圍內(例如±2psi)的一值所需之第一磁場強度、相對於第一可移動閥部580之第一磁鐵562實體位置、或施加到第一電磁鐵552之第一電流的至少一者;以及判斷將第二可調整閥540的第二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 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維持在第一足部支撐壓力或另一個希望的足部支撐壓力的第二預定範圍內(例如±2psi)的一值所需之第二磁場強度、相對於第二可移動閥部580之第二磁鐵562實體位置、或施加到第二電磁鐵552之第二電流的至少一者。第一預定範圍可與第二預定範圍相同或這些預定範圍可不同。
可選地,若有需要的話,可在鞋底1004、鞋面1002、或其他鞋類部件1010上設置一或多個指標610以標記第一磁鐵562的位置來設定第一鞋底結構1004之希望的第一啟流壓力及/或標記第二磁鐵562的位置來設定第二鞋底結構1004之希望的第二啟流壓力。
當採用電磁鐵552時,上述系統及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提供第一輸入資料至與第一電磁鐵552電子通訊的控制器576(電磁鐵可與第一鞋底1004或與第一鞋底1004接合之第一鞋子1000-5000的部件接合)。此第一輸入資料可包含第一電流設定資訊,其識別將供應給第一電磁鐵552之第一電流以將第一可調整閥540之第一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2)維持在第一預定範圍內的值。此系統及方法進一步可包含提供第二輸入資料至第一控制器576或與第二電磁鐵552電子通訊的第二控制器576(電磁鐵可與第二鞋底1004或與第二鞋底1004接合之第二鞋子1000-5000的部件接合)。此第二輸入資料可包含第二電流設定資訊,其識別將供應給第二電磁鐵552之第二電流以將第二可調整閥540之第二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第二流體容器104)維持在第二預定範圍內的值。
控制一雙鞋的一或更多鞋子中的閥140及540之啟流壓力的能力,例如如上述般,允許製造商更容易地匹配這雙鞋中的壓力設定(並 從而使兩支鞋子中的支撐壓力或壓力設定中的任何差異很小(例如,在一些範例中小於±2psi,且在一些範例中小於±1psi或甚至小於±0.5psi或±0.25psi))。能夠在鞋子或鞋底製造後使用不同的磁鐵、磁場強度、磁鐵位置、及/或至電磁鐵的電流來調諧或調整閥140及540的啟流壓力之能力允許在較寬鬆的容限下製造鞋子、鞋底、及/或流體流系統。可在鞋子/鞋底生產期間或之後如上述般藉由磁性調整來調諧或調整一雙鞋的兩支鞋子上的壓力設定。
圖7A及7B提供流體流控系統及/或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之另一個示範結構的橫截面圖,其包含上述類型(例如等化器及止回閥的組合、具有可變/可調整啟流壓力特徵等等)的閥140及540。當在圖7A及7B中使用與圖1A至6中所使用的相同編號時,參照相同或類似的部分,且省略重複說明的絕大部分。圖7A及7B之閥140及540結構可用於之前連同圖1A-6所述之示範配置、配置、方法、鞋類物品、及/或鞋底結構的任何者中。
在圖7A及7B中所示的結構中,閥140及540包含形成固定閥部142及560之外殼。此固定閥部142及560之外緣142E接合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之內壁106W以就流體流動密封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因此,流經此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之所有流體必須,以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通過閥部142及560。此範例的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06S提供通過固定閥部142及560之通道144C的入口。此範例之殼體/固定閥部142及560可由非磁性吸引材料之材料製成(例如塑膠材料)。然而,此範例中的可移動閥部146及580至少部分由磁性吸引材料製成,例如具有上述種類的任何者。可移動閥部146 及580可滑動式安裝在固定閥部142及560的側壁142W內部,例如在一或多個軌或其他保持裝置上,使流體得流動在可移動閥部146及580的外部側580S周圍。圖7A顯示在一種配置中的可移動閥部146及580,其防止流體通過閥140及540(例如關閉配置),因為在偏置系統彈簧的偏置力下(及/或來自端部502B方向的流體壓力)可移動閥部146及580的端部580E承座並密封著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60S。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60S及/或端部580E之任一或兩者可由增進密封特徵的材料製成及/或包含該材料(例如橡膠化材料、較軟的材料等等)。在此配置中,流體可從端部502B流入殼體/固定閥部142及560中,但流動繞過及/或通過閥140及540的流體會被密封的外緣142E以及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60S上之承座就位的可移動閥部146及580所止住。
此示範閥140及540進一步包含與固定閥部142及560之與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60S及/或通道144C相對的端接合(例如摩擦適配、黏性接合、機械性接合)之端部702。此端部702可設置用於偏置系統(如彈簧192)的支撐物/後擋物。端部702,雖本身相較於固定閥部142及560固定不動,可由可磁化材料製成,例如使其從磁鐵162、552、562傳送及/或傳遞磁力至可移動閥部146及580。通道702C允許流體流經端部702並進入位在殼體/固定閥部142及560的側壁142W內之固定閥部142及560的容積內(亦即進入固定閥部的內部容積內)。並且,通過固定閥部142及560的側壁142W之一或多個埠704允許流體從側壁142W外面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內的位置流入殼體/固定閥部142及560。
圖7B顯示在打開配置中之示範閥140及540。在此配置中,來自第一端502A的額外流體壓力及/或來自磁鐵162、552、562的額外力 量克服偏置系統(如彈簧192)及/或來自第二端502B方向之流體壓力的結合力量以「啟開」閥140及540。此「啟開」使可移動閥部146及580的端部580E從閥部件承座區域144及560S離位並打開通道144C。於是流體可從端部502A方向流經通道144C、繞過可移動閥部146及580(例如在可移動閥部146及580的外側壁580S與殼體/固定閥部142及560之內部側壁142W之間)、通過端部702進入通道702C及/或朝(且可選地通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106及流體管線502之端部502B離開殼體/固定閥部埠704。
III.結論
於上及附圖中以參考各種實施例揭露本發明。然而,本揭露之目的在於提供有關本發明的各種特徵及概念之範例,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疇。熟悉相關技術領域者可理解到可對上述實施例作出各種變異及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範疇,其係由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
為了避免疑惑,本申請書至少包含下列編號實施例中所述之標的:
實施例1.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其中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一第一壓力的一氣體;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其中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在一第二壓力的一氣體;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 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包含:(a)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b)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配置成使閥在一打開狀況及一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當第二壓力大於第一壓力時,控制系統:(a)使閥保持在關閉狀況中並禁止氣體從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及閥,並進入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中或者(b)選擇性可受控以將閥移動到打開狀況並允許流體從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及閥,並進入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中,以及其中當第一壓力大於第二壓力至少一第一預定量時,來自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氣體:(a)使可移動閥部移動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b)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出,經過閥及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並進入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之中。
實施例2.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a)其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之打開狀況以及 (b)其中由閥停止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之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
實施例3. 如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一內部通道之一撓性塑膠管,以及其中閥位在撓性塑膠管之內部通道內。
實施例4. 如實施例1、實施例2、或實施例3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閥進一步包含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
實施例5. 如實施例4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一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固定閥部的一外部表面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自由端表面及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的一開放通道,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實施例6. 如實施例4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之一管;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 體埠、(iii)一側壁,其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的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內壁,其與自由端表面相對之一第二端,其中第二端與管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實施例7. 如實施例5或實施例6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閥部的偏置力將可移動閥部之自由端表面及第一開口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實施例8. 如實施例4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
實施例9. 如實施例8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 力且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球體的偏置力將可移動球體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實施例10. 如實施例8或實施例9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之一管;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至可移動球體。
實施例11. 如實施例8或實施例9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界定於固定閥部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一內室內。
實施例12. 如實施例4至實施例11中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偏置部件包含一彈簧。
實施例13. 如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之一管;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是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是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之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一第二端,其是與自由端表面相對,其中第二端與管的內壁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是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 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
實施例14. 如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是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以及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可移動球體移動以使閥從打開狀況改變至關閉狀況。
實施例15. 如實施例14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將可移動球體保持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實施例16. 如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在一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永久磁鐵。
實施例17. 如實施例1至實施例16中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於一供電狀況與一無電狀況或降低電力狀況之間切換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電磁鐵。
實施例18. 如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泵,其供使流體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移動至 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
實施例19. 如實施例1至實施例17中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泵,其供使流體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移動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一第二流體轉移管線,其是將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連接至泵;一第一單向閥,其是在第二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動至泵但禁止流體從泵經由第二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一第三流體轉移管線,其將泵連接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以及一第二單向閥,其在第三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泵流動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但禁止流體從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經由第三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泵。
實施例20. 如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一鞋類部件為一鞋底結構,以及其中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包含定向在鞋類物品中以支撐一穿用者的足部之一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一表面。
實施例21. 如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且其中第二鞋類部件包含用於鞋類物品的一鞋面。
實施例22. 如實施例1至實施例20中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 系統,其中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
實施例23. 如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控制系統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鞋類部件或第二鞋類部件接合。
實施例24.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類鞋面;一鞋底結構,其與鞋類鞋面接合;以及如上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所述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鞋底結構接合。
實施例25.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其中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包含在一第一壓力的一氣體;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其中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包含在一第二壓力的一氣體;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a)其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之打開狀況以及(b)其中由閥停止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之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 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配置成使閥在一打開狀況及一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當第二壓力大於第一壓力時,控制系統:(a)使閥保持在關閉狀況中並禁止氣體從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及閥,流入充滿流體囊支撐物之中或者(b)選擇性可受控以將閥移動到打開狀況並允許流體從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出,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及閥,流入充滿流體囊支撐物之中,以及其中當第一壓力大於第二壓力至少一第一預定量時,來自充滿流體囊支撐物之氣體:(a)使可移動閥部移動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b)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流出,經過閥及第一流體轉移管線,流入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之中。
實施例26.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a)其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之打開狀況以及(b)其中由閥停止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之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 (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
實施例27. 如實施例25或實施例26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一內部通道之一撓性塑膠管,以及其中閥位在撓性塑膠管之內部通道內。
實施例28. 如實施例25、實施例26、或實施例27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閥進一步包含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
實施例29. 如實施例28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一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固定閥部的一外部表面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自由端表面及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的一開放通道,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實施例30. 如實施例28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之一管;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 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的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內壁,其與自由端表面相對之一第二端,其中第二端與管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實施例31. 如實施例29或實施例30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閥部的偏置力將可移動閥部之自由端表面及第一開口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實施例32. 如實施例28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
實施例33. 如實施例32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 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球體的偏置力將可移動球體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實施例34. 如實施例32或實施例33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之一管;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至可移動球體。
實施例35. 如實施例32或實施例33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界定於固定閥部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一內室內。
實施例36. 如實施例28至實施例35中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偏置部件包含一彈簧。
實施例37. 如實施例25或實施例26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之一管;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是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是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之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一第二端,其是與自由端表面相對,其中第二端與管的內壁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是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
實施例38. 如實施例25或實施例26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是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以及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可移動球體移動以使閥從打開狀況改變至關閉狀況。
實施例39. 如實施例38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將可移動球體保持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實施例40.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39中之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在一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永久磁鐵。
實施例41.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39中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於一供電狀況與一無電狀況或降低電力狀況之間切換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電磁鐵。
實施例42.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41中之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進一步包括:一泵,其供使流體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移動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
實施例43.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41中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 品,其進一步包括:一泵,其供使流體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移動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一第二流體轉移管線,其是將充滿流體囊支撐物連接至泵;一第一單向閥,其是在第二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流動至泵但禁止流體從泵經由第二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充滿流體囊支撐物;一第三流體轉移管線,其將泵連接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以及一第二單向閥,其在第三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泵流動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但禁止流體從充滿流體囊貯藏器經由第三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泵。
實施例44.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43中之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的支撐表面尺寸設置成支撐穿用者的足部之整個足底表面。
實施例45.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44中之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充滿流體囊貯藏器的至少一部分與鞋面接合。
實施例46.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44中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充滿流體囊貯藏器的至少一部分與鞋底結構接合。
實施例47. 如實施例25至實施例46中之任一者所述之鞋類物品,其中控制系統的至少一部分與鞋面或鞋底結構接合。
實施例48. 一種流體流控系統,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與第一端相對之第二端的流體管線,其中流體管線界定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內部表面,其中內部表面界定流體將從其流過之內室; 與流體管線的內部表面密封式接合之固定閥部,其中固定閥部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可移動閥部,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位在流體管線的內室外的第一磁鐵;以及用於控制入射在可移動閥部上之磁場強度的手段
實施例49. 如實施例48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在第一磁場強度與小於第一磁場強度的第二磁場強度之間改變入射在可移動閥部上之磁場強度。
實施例50. 如實施例48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在至少三個不同的磁場強度之間改變入射在可移動閥部上之磁場強度。
實施例51.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實體移動第一磁鐵朝向及/或遠離可移動閥部之裝置。
實施例52.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軌道,其中第一磁鐵可經由軌道移動以改變第一磁鐵與可移動閥部之間的實體距離。
實施例53.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針盤,其中針盤的旋轉改變第一磁鐵與可移動閥部之間的實體距離。
實施例54.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進一步包括位在流體管線的內室外之第二磁鐵,其中第一磁鐵具有第 一磁場強度,其中第二磁鐵具有與第一磁場強度不同的第二磁場強度,且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選擇性將第一磁鐵置於相較於可移動閥部的第一位置或將第二磁鐵置於第一位置之裝置。
實施例55.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進一步包括位在流體管線的內室外之第二磁鐵以及位在流體管線的內室外之第三磁鐵,其中第一磁鐵具有第一磁場強度,其中第二磁鐵具有與第一磁場強度不同的第二磁場強度,其中第三磁鐵具有與第一磁場強度及第二磁場強度不同的第三磁場強度,且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選擇性將第一磁鐵、第二磁鐵、或第三磁鐵之一置於相較於可移動閥部的第一位置之裝置。
實施例56.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進一步包括位在流體管線的內室外之複數個額外的磁鐵,其中複數個額外的磁鐵的各者具有不同的磁場強度,且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選擇性將第一磁鐵或複數個額外磁鐵之一之一置於相較於可移動閥部的第一位置之裝置。
實施例57. 如實施例48至56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每一個磁鐵為永久磁鐵。
實施例58. 如實施例48至56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第一磁鐵為永久磁鐵。
實施例59. 如實施例48至5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第一磁鐵為電磁鐵,且其中用於控制磁場強度的手段包含改變施加至電磁鐵的電流之控制器。
實施例60. 如實施例48至59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 統,其中流體管線為具有小於12.5mm之內部直徑的撓性塑膠管。
實施例61. 如實施例48至60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進一步包括彈簧,其中彈簧以朝閥部件承座區域的方向施加偏置力於可移動閥部。
實施例62. 如實施例61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當入射在可移動閥部上的磁場超過第一值時,迫使可移動閥部克服彈簧的偏置力並且可移動閥部以遠離閥部件承座區域的方向移動。
實施例63. 如實施例48至62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球體。
實施例64. 如實施例48至62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滑動式閥部件。
實施例65. 如實施例48至64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進一步包括:與流體管線的第一端流體連通之足部支撐囊。
實施例66. 如實施例48至65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進一步包括:與流體管線的第二端流體連通之流體儲存容器。
實施例67. 如實施例66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流體儲存容器為充滿流體囊。
實施例68. 如實施例48至67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流體管線、固定閥部、及可移動閥部連接在一起形成止回閥。
實施例69. 一種用於鞋類物品的鞋底結構,其包括:第一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第二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如實施例48至64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流體管線的 第一端與第一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以及其中流體管線的第二端與第二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
實施例70.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第一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第二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如實施例48至64中之任一者所述之流體流控系統,其中流體管線的第一端與第一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以及其中流體管線的第二端與第二充滿流體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
實施例71. 一種設定鞋底的足部支撐壓力之方法,其包括:測量一雙鞋底的第一鞋底之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第一壓力;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二鞋底之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壓力,其中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經由可調整閥連接到流體來源,此閥具有:(a)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之固定閥部、以及(b)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的可移動閥部,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判斷將可調整閥的啟流壓力設定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足部支撐壓力維持在自第一壓力的預定範圍內之第二壓力的一值所需的磁場強度、相對於可移動閥部之磁鐵實體位置、或施加到電磁鐵之電流的至少一者。
實施例72. 如實施例7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輸入資料至與和第二鞋底或和第二鞋底所接合之鞋子的部件接合之電磁鐵電子通訊的控制器,其中輸入資料包含電流設定資訊,以及其中電流設定資訊識別施加至電磁鐵以將可調整閥的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 流體囊維持在第二壓力的值之電流。
實施例73. 如實施例7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從(a)相應於與第二壓力不同的第三壓力之第一壓力設定切換至(b)相應於第二壓力之第二壓力設定;以及控制至電磁鐵的電流以將可調整閥的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二壓力的值。
實施例74. 如實施例7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第二鞋底上或在與第二鞋底接合的鞋子之部件上設置一指標以標記相較於可移動閥部磁鐵的實體位置以將可調整閥之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二壓力的值。
實施例75. 一種設定一雙鞋底的足部支撐壓力之方法,其包括: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一鞋底之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第一壓力,其中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透過第一可調整閥連接到第一流體來源,該閥具有:(a)包含第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之第一固定閥部、以及(b)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可移動閥部,其中第一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第一部分;測量該雙鞋底的第二鞋底之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之第二壓力,其中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經由第二可調整閥連接到第二流體來源,該閥具有:(a)包含第二閥部件承座區域之第二固定閥部、以及(b)包含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可移動閥部,其中第二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第二部分;判斷將第一可調整閥的第一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 體囊維持在第一足部支撐壓力的第一預定範圍內的一值所需之第一磁場強度、相對於第一可移動閥部之第一磁鐵實體位置、或施加到第一電磁鐵之第一電流的至少一者;以及判斷將第二可調整閥的第二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二預定範圍內的一值所需之第二磁場強度、相對於第二可移動閥部之第二磁鐵實體位置、或施加到第二電磁鐵之第二電流的至少一者。
實施例76. 如實施例75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提供第一輸入資料至與和第一鞋底或和第一鞋底所接合之第一鞋子的部件接合之第一電磁鐵電子通訊的第一控制器,其中第一輸入資料包含第一電流設定資訊,以及其中第一電流設定資訊識別施加至第一電磁鐵之第一電流,以將第一可調整閥的第一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一預定範圍內的值;以及提供第二輸入資料至與第一控制器或和第二鞋底或和第二鞋底所接合之第二鞋子的部件接合之第二電磁鐵電子通訊的第二控制器,其中第二輸入資料包含第二電流設定資訊,以及其中第二電流設定資訊識別施加至第二電磁鐵之第二電流,以將第二可調整閥的第二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二預定範圍內的值。
實施例77. 如實施例75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在第一鞋底上或在與第一鞋底接合的第一鞋子之一部件上設置第一指標以標記相較於第一可移動閥部第一磁鐵的實體位置以將第一可調整閥之第一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一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一預定範圍內的值;以及 在第二鞋底上或在與第二鞋底接合的第二鞋子之一部件上設置第二指標以標記相較於第二可移動閥部第二磁鐵的實體位置以將第二可調整閥之第二啟流壓力設定在使第二足部支撐充滿流體囊維持在第二預定範圍內的值。
實施例78. 一種調整止回閥的啟流壓力之方法,其包括:提供止回閥,其包含:(a)具有第一端和與第一端相對之第二端的流體管線,其中流體管線界定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內部表面,其中內部表面界定流體將從其流過之內室、(b)與流體管線的內部表面密封式接合之固定閥部,其中固定閥部包含閥部件承座區域、(c)可移動到接觸和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可移動閥部,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由磁性可吸引材料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d)偏置部件,其在朝向閥部件承座區域的方向中施加偏置力到可移動閥部;將可移動閥部暴露於第一磁場強度以設定第一啟流壓力,在第一啟流壓力下可移動閥部會自閥部件承座區域離位並允許流體從第一端流到第二端;從第一磁場強度改變到與第一磁場強度不同的第二磁場強度,其中此改變將可移動閥部暴露於第二磁場強度並將止回閥啟流壓力從第一啟流壓力改變到第二啟流壓力,在此壓力下可移動閥部會自閥部件承座區域離位並允許流體從第一端流到第二端,其中第二啟流壓力與第一啟流壓力不同。
實施例79. 如實施例78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改變步驟中,第一磁場強度大於第二磁場強度,藉此使第二啟流壓力大於第一啟流壓力。
實施例80. 如實施例78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改變步驟中,第一磁場強度小於第二磁場強度,藉此使第二啟流壓力小於第一啟流壓力。
實施例81.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從第一磁場強度或第二磁場強度改變到與第一磁場強度及第二磁場強度不同的第三磁場強度,藉此將可移動閥部暴露於第三磁場強度,並藉此將止回閥啟流壓力從第一啟流壓力或第二啟流壓力改變到第三啟流壓力,在此壓力下可移動閥部會自閥部件承座區域離位並允許流體從第一端流到第二端,其中第三啟流壓力與第一啟流壓力及第二啟流壓力不同。
實施例82.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包含實體移動第一磁鐵朝向/遠離可移動閥部。
實施例83.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包含沿著一軌道的不同位置移動第一磁鐵。
實施例84.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包含旋轉針盤以將第一磁鐵從第一位置移動到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
實施例85.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包含以第二磁鐵取代第一磁鐵。
實施例86.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包含改變施加至電磁鐵的電流位準。
實施例87. 如實施例78至80中的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包含改變位在磁鐵與可移動閥部之間的屏蔽材料之厚度。
106:第一流體轉移管線
106W:管壁
120:流體流調節器
140:閥
142:固定閥部
142E:側邊
144:閥部件承座區域
144A:第一端
144B:第二端
144C:流體通道
144P,144R,150P,150R:埠
146:可移動閥部
146E:側邊
148:部分
150:端表面
150C:通道
160:控制系統
162:磁鐵
164:第一(啟用)位置
166:第二(停用)位置
168:底座
180:偏置部件
182:彈簧
182C:通道
184:固定件
190:力量箭頭
610:指標或標記

Claims (38)

  1.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一內部通道之一撓性塑膠管;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撓性塑膠管之內部通道內,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
  2. 如請求項1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閥進一步包含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
  3. 如請求項2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 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
  4. 如請求項3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球體的偏置力將可移動球體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5. 如請求項3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界定於固定閥部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一內室內。
  6. 如請求項2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偏置部件包含一彈簧。
  7. 如請求項1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在一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永久磁鐵。
  8. 如請求項1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 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一電磁鐵,該電磁鐵可於一供電狀況與一無電狀況或降低電力狀況之間切換,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
  9. 如請求項1之足部支撐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泵,其供使流體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移動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
  10.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iii)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 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一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固定閥部的一外部表面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自由端表面及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的一開放通道,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11. 如請求項10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閥部的偏置力將可移動閥部之自由端表面及第一開口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12.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 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iii)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一管,該管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的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內壁,其與自由端表面相對之一第二端,其中第二端與管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13.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 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iii)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其中偏置部件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一管,該管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至可移動球體。
  14.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一管,該管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是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是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之側壁的一第二流體 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一第二端,其是與自由端表面相對,其中第二端與管的內壁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是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
  15.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是具有一第二 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以及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可移動球體移動以使閥從打開狀況改變至關閉狀況。
  16. 如請求項15之足部支撐系統,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將可移動球體保持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17.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品之足部支撐系統,其包括:一第一鞋類部件;一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其是與第一鞋類部件或一第二鞋類部件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與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下列的一打開狀況以及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 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一泵,其供使流體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移動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一第二流體轉移管線,其是將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連接至泵;一第一單向閥,其是在第二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流動至泵但禁止流體從泵經由第二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第一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一第三流體轉移管線,其將泵連接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以及一第二單向閥,其在第三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泵流動至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但禁止流體從第二充滿流體的容器或囊支撐物經由第三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泵。
  18.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具有一內部通道之一撓 性塑膠管;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撓性塑膠管之內部通道內,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
  19.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其中閥進一步包含一偏置部件,該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
  20. 如請求項19之鞋類物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
  21. 如請求項20之鞋類物品,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 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球體的偏置力將可移動球體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22. 如請求項20之鞋類物品,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界定於固定閥部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一內室內。
  23. 如請求項19之鞋類物品,其中偏置部件包含一彈簧。
  24.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在一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永久磁鐵。
  25.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磁鐵及/或由吸引至一磁鐵的一材料所製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控制系統包含可於一供電狀況與一無電狀況或降低電力狀況之間切換以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的一電磁鐵。
  26.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進一步包括:一泵,其供使流體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移動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
  27.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其中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的支撐表面尺寸設置成支撐穿用者的足部之整個足底表面。
  28.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其中充滿流體囊貯藏器的至少一部分與鞋底結構接合。
  29. 如請求項18之鞋類物品,其中控制系統的至少一部分與鞋面或鞋底結構接合。
  30.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iii)一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以及 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一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固定閥部的一外部表面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自由端表面及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的一開放通道,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以及其中偏置部件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31. 如請求項30之鞋類物品,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力量足以克服偏置部件的一偏置力且足以將可移動閥部的自由端表面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由偏置部件施加於可移動閥部的偏置力將可移動閥部之自由端表面及第一開口置放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32.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 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iii)一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一管,該管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的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內壁,其與自由端表面相對之一第二端,其中第二端與管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使自由端表面朝止表面移動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閥部。
  33.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iii)一偏置部件,用於保持可移動閥部使閥維持在打開狀況或關閉狀況中之一者;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以及 其中偏置部件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一管,該管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以及其中偏置部件至少部分位在管的內壁內並沿著朝止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力量至可移動球體。
  34.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包含一管,該管具有界定一內部通道的一內壁; 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ii)一第二端,其是與第一端相對且具有一第一流體埠、(iii)一側壁,其是至少部分延伸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其中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管的內壁、以及(iv)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位在第二端或在固定閥部之側壁的一第二流體埠;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i)一自由端表面、(ii)一第二端,其是與自由端表面相對,其中第二端與管的內壁滑動式接合、以及(iii)一開放通道,其是延伸通過可移動閥部,其中至開放通道的一第一開口位在自由端表面且開放通道的一第二開口位在可移動閥部的第二端。
  35.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 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固定閥部包含:(i)一第一端,其是形成一止表面作為閥部件承座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及一第一流體埠、(ii)一第二端,其是具有一第二流體埠、以及(iii)一流體通道,其是從第一流體埠延伸通過固定閥部至第二流體埠;以及其中可移動閥部包含一可移動球體,可移動球體移動以使閥從打開狀況改變至關閉狀況。
  36. 如請求項35之鞋類物品,其中在打開狀況中:控制系統施加一力量於可移動球體,力量足以將可移動球體保持在與固定閥部的止表面隔開的一位置,以及其中在關閉狀況中:將可移動球體保持成抵住固定閥部的止表面。
  37.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 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一泵,其供使流體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移動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一第二流體轉移管線,其是將充滿流體囊支撐物連接至泵;一第一單向閥,其是在第二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充滿流體囊支撐物流動至泵但禁止流體從泵經由第二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充滿流體囊支撐物;一第三流體轉移管線,其將泵連接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以及一第二單向閥,其在第三流體轉移管線中,其允許流體從泵流動至充滿流體囊貯藏器但禁止流體從充滿流體囊貯藏器經由第三流體轉移管線流動至泵。
  38. 一種鞋類物品,其包括:一鞋面;一與鞋面接合的鞋底結構; 一充滿流體囊支撐物,其是與鞋底結構接合並包含用於支撐穿用者足部之足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支撐表面;一充滿流體囊貯藏器,其是與鞋面及鞋底結構的至少一者接合;一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是使充滿流體囊支撐物與充滿流體囊貯藏器流體連通;一閥,其位在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中或連接第一流體轉移管線,其中閥可在一打開狀況以及下列的一關閉狀況之間切換,其中:(a)在打開狀況中,流體流經閥並流經第一流體轉移管線以及(b)在關閉狀況中,經過第一流體轉移管線的流體流動由閥停止;其中閥包含:(i)一固定閥部,其包含一閥部件承座區域,以及(ii)一可移動閥部,其包含可移動到接觸或不接觸閥部件承座區域的一部分;以及一控制系統,其使閥在打開狀況與關閉狀況之間作改變;其中充滿流體囊貯藏器的至少一部分與鞋面接合。
TW110133031A 2018-05-31 2019-05-30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TWI827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78635P 2018-05-31 2018-05-31
US62/678,635 2018-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5922A TW202145922A (zh) 2021-12-16
TWI827973B true TWI827973B (zh) 2024-01-01

Family

ID=6686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031A TWI827973B (zh) 2018-05-31 2019-05-30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TW108118794A TWI741303B (zh) 2018-05-31 2019-05-30 可用於可調整足部支撐系統中的流體流控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794A TWI741303B (zh) 2018-05-31 2019-05-30 可用於可調整足部支撐系統中的流體流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47342B2 (zh)
EP (2) EP3801110B1 (zh)
KR (2) KR102560272B1 (zh)
CN (2) CN114532663A (zh)
TW (2) TWI827973B (zh)
WO (1) WO2019231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6853A (zh) * 2020-05-28 2023-03-1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包括流体移动控制器和可调节足部支撑压力的足部支撑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3543U (en) * 2006-10-27 2007-12-11 Osim Int Ltd Valve body and massag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080098620A1 (en) * 2002-07-02 2008-05-01 William Marvin Shoe Having an Inflatable Blad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6719A (en) * 1991-11-01 1995-04-18 Nike, Inc. Shoe having adjustable cushioning system
US5771606A (en) * 1994-10-14 1998-06-30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Support and cushioning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TW286269B (zh) 1994-11-28 1996-09-21 Marion Frank Rudy
US6125556A (en) * 1997-06-20 2000-10-03 Peckler; Stephen N. Golf shoe with high liquid pressure spike ejection
CN1108328C (zh) 1997-10-06 2003-05-1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 聚对苯乙炔共聚物及其衍生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6402879B1 (en) * 2000-03-16 2002-06-11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bladder with inverted edge seam
US6571490B2 (en) 2000-03-16 2003-06-03 Nike, Inc. Bladder with multi-stage regionalized cushioning
US6457262B1 (en) 2000-03-16 2002-10-01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motion control device
US6889451B2 (en) * 2003-04-23 2005-05-10 Mike, Inc. Fluid system with internal filter
US7448150B1 (en) * 2004-02-26 2008-11-11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Insert with variable cushioning and support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containing same
US20070069172A1 (en) 2005-04-26 2007-03-29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Magnetic repulsion actuator and method
US10070680B2 (en) * 2008-06-13 2018-09-11 Nike, Inc. Footwear having sensor system
US8800167B2 (en) * 2009-09-19 2014-08-12 Harold S. Doyle Pneumatic inflating device contained entirely within shoe sole
JP2012016447A (ja) * 2010-07-07 2012-01-26 Toyota Motor Corp 足底機構
US9060564B2 (en) * 2011-04-06 2015-06-23 Nike, Inc. Adjustable multi-bladder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KR101226783B1 (ko) 2011-08-19 2013-02-07 최현수 신발용 충격흡수 조절장치
US9529966B2 (en) * 2012-01-19 2016-12-27 Nike, Inc. Energy expenditure
US9259047B2 (en) 2012-09-13 2016-02-16 Thomas Nikita Krupenkin Apparatus for footwear-embedded 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based on dual-loop channel
US9066558B2 (en) 2012-12-17 2015-06-30 Nike, Inc.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ladder assembly
US9198478B2 (en) 2013-03-05 2015-12-01 Nike, Inc. Support members with variable viscosity fluid for footwear
US9687044B2 (en) 2014-07-24 2017-06-27 Nike, Inc. Footwear with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lobed fluid-filled chamber with protruding end wall portions
DE102015225209A1 (de) * 2015-12-15 2017-06-22 VPAM Holding GmbH Vorrichtung mit einem veränderlichen Kammer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8620A1 (en) * 2002-07-02 2008-05-01 William Marvin Shoe Having an Inflatable Bladder
TWM323543U (en) * 2006-10-27 2007-12-11 Osim Int Ltd Valve body and massag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5922A (zh) 2021-12-16
US20220007786A1 (en) 2022-01-13
KR102560272B1 (ko) 2023-07-26
TWI741303B (zh) 2021-10-01
EP4305997A3 (en) 2024-04-03
US20190365041A1 (en) 2019-12-05
EP3801110A1 (en) 2021-04-14
CN112512366A (zh) 2021-03-16
WO2019231970A1 (en) 2019-12-05
EP3801110B1 (en) 2024-01-24
EP4305997A2 (en) 2024-01-17
CN114532663A (zh) 2022-05-27
US11147342B2 (en) 2021-10-19
KR20230113836A (ko) 2023-08-01
CN112512366B (zh) 2022-03-18
TW202002834A (zh) 2020-01-16
KR20210027289A (ko) 202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1873B (zh) 足部支撐系統、鞋底結構及鞋類製品
US11969053B2 (en) Adjustable foot support systems including fluid-filled bladder chambers
TWI827973B (zh)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TW202412657A (zh) 鞋類物品及用於鞋類物品的足部支撐系統
US20230157410A1 (en) Foot Support Systems Including Fluid Movement Controllers and Adjustable Foot Support Pres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