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089B - 攝像頭遮蔽器 - Google Patents

攝像頭遮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089B
TWI823089B TW110118909A TW110118909A TWI823089B TW I823089 B TWI823089 B TW I823089B TW 110118909 A TW110118909 A TW 110118909A TW 110118909 A TW110118909 A TW 110118909A TW I823089 B TWI823089 B TW I8230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vable cover
side walls
cov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8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4766A (zh
Inventor
發明人放棄姓名表示權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8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30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4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089B/zh

Link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ir Bag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攝像頭遮蔽器,用以顯露或遮蔽一攝像頭,包含一承靠部、一捲線組件、一移動罩體以及一磁鐵。其中,捲線組件用於當一第一電流通過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一磁場時,驅動磁鐵使移動罩體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且使移動罩體之一遮蔽側遮蔽攝像頭;並用於當一第二電流通過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二磁場時,驅動磁鐵使移動罩體朝一第二方向移動,且使移動罩體之遮蔽側遠離攝像頭以顯露攝像頭。

Description

攝像頭遮蔽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遮蔽器,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攝像頭遮蔽器。
隨著光學元件製程的進步與電子組件微型化的發展,加以現代人對影音分享的需求,現有的可攜式電子產品皆會配置有至少一攝像頭以供使用者進行照片或影像檔案之拍攝。
由於現今網路的發達及工作模式的多元化,無論在生活或在工作中都經常會使用具有攝像頭的可𢹂式電子產品,如智慧型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等。然而在某些使用情境下,例如,進行視訊會議時會用到筆記型電腦的攝像頭,倘若會議結束後因疏忽而忘記停止攝像頭的作動,便可能因攝像頭的持續拍攝而使隱私外流;又例如,如果可𢹂式電子產品遭到駭客入侵,其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強制啟用攝像頭進行拍攝,對使用者之隱私造成極大威脅。
為避免上述隱私問題,部分可攜式電子產品如筆記型電腦,便會在其攝像頭側加裝一攝像頭遮蔽器,讓使用者可透過手動方式打開攝像頭遮蔽器,在攝像頭顯露的情況下進行會議,隨後再透過手動方式關閉攝像頭遮蔽器,使攝像頭被遮蔽而無法持續拍攝影像。
唯此種以手動控制攝像頭遮蔽器之方式受限於結構設計,於長時間使用下容易因元件之間的磨損而影響密合度,更甚者,會因為元件之間的卡持而無法移動。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攝像頭遮蔽器,使其可透過自動控制之方式進行攝像頭之顯露與遮蔽作業,同時避免元件間因相互移動所導致的磨損現象,乃為此一業界亟待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攝像頭遮蔽器,用以解決現有攝像頭遮蔽器之移動罩體於頻繁作動時與承靠部之間出現的磨損現象,以及解決現有攝像頭遮蔽器難以利用簡單結構進行精確定位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提供了一種攝像頭遮蔽器,其包含:
一承靠部,具有一底座及設置於底座之二側邊的二側壁,且底座與二側壁定義一容置空間;
一捲線組件,設置於容置空間;
一移動罩體,設置於承靠部與捲線組件上方,移動罩體之一第一面抵靠於承靠部之二側壁,且移動罩體具有一遮蔽側及相對遮蔽側設置之一磁吸側;以及
一磁鐵,設置於移動罩體之磁吸側且位於移動罩體之第一面;
其中,該捲線組件用於當一第一電流通過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一磁場時,驅動磁鐵使移動罩體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且使移動罩體之遮蔽側遮蔽攝像頭;並用於當一第二電流通過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二磁場時,驅動磁鐵使移動罩體朝一第二方向移動,且使移動罩體之遮蔽側遠離攝像頭以顯露攝像頭。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移動罩體包含一凸塊,凸塊凸設於移動罩體的磁吸側的第一面且位於承靠部的容置空間,且磁鐵設置在凸塊所具有的一卡槽內。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捲線組件包含一基座本體、一導磁片、一第一引腳及一第二引腳,基座本體、導磁片、第一引腳及第二引腳共同形成一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結構,且第一引腳及第二引腳分別具有自基座本體向外凸設之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第一引腳及第二引腳自基座本體的同側伸出,且容置於底座的一側槽中。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第一引腳之第一端子及第二引腳之第二端子自基座本體的下側伸出,且容置於底座的一底槽中。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捲線組件更包含一繞線,繞線依序纏繞於第一端子、基座本體、及第二端子,或繞線依序纏繞於第二端子、基座本體、及第一端子。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捲線組件包含二焊錫,二焊錫分別設置於具有繞線之第一端子及具有繞線之第二端子。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導磁片與磁鐵被配置為彼此通過磁力相吸以進行移動罩體之定位。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承靠部具有複數第一限位結構,複數第一限位結構分別設置於承靠部之二側壁的上側並接觸移動罩體的二第二面,二第二面彼此相對且垂直連接第一面,且複數第一限位結構用以引導移動罩體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之移動。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承靠部具有複數第二限位結構,複數第二限位結構分別設置於承靠部之二側壁的上側,複數第二限位結構用以頂持移動罩體,且複數第二限位結構與移動罩體之第一面接觸並使第一面與二側壁的上側彼此間隔。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複數第一限位結構分別設置於複數第二限位結構遠離於承靠部之二側壁上側的一側。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更包含一殼體,殼體設置於承靠部上方以依序包覆移動罩體、捲線組件及承靠部,殼體具有朝承靠部延伸之二殼體側壁,且二殼體側壁用以抵接於承靠部的底座。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殼體側壁具有複數開口,承靠部的側壁自相鄰的複數開口露出,複數開口用以點膠以黏合殼體側壁與相鄰的承靠部的側壁。
於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中,殼體具有一支撐部,且支撐部設置於二殼體側壁之相對側。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乃是透過自動控制之方式,以磁吸原理控制移動罩體於水平方向的移動及定位,藉此進行攝像頭之顯露與遮蔽作業並簡化其組裝結構與元件數量。再者,透過導磁片對磁鐵的磁吸力,亦可精準地完成移動罩體於垂直方向上之定位,避免捲線組件在未施加第一電流或第二電流的情況下移動罩體可能出現的晃動或偏移。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合併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包含一承靠部200、一捲線組件300、一移動罩體400以及一磁鐵500。
如圖2所示,承靠部200具有一底座210及設置於底座210之二側邊的二側壁220,且底座210與二側壁220共同定義一容置空間230。捲線組件300設置於容置空間230內。移動罩體400設置於承靠部200與捲線組件300上方,移動罩體400之一第一面410抵靠於承靠部200之二側壁220,且移動罩體400具有一遮蔽側420及相對遮蔽側420設置之一磁吸側430。磁鐵500設置於移動罩體400之磁吸側430且位於移動罩體400之第一面410。在一些實施例中,移動罩體400之第一面410抵靠於承靠部200之二側壁220遠離底座210的上側。
如此一來,當一第一電流通過捲線組件300以形成一第一磁場時,適可驅動磁鐵500帶動移動罩體400朝一第一方向D1移動,且使移動罩體400之遮蔽側420遮蔽一攝像頭(圖未示出)。因此,如圖5所示,此時的移動罩體400乃是呈現一開啟狀態以遮蔽該攝像頭。
反之,當一第二電流通過捲線組件300以形成一第二磁場時,適可驅動磁鐵500帶動移動罩體400朝一第二方向D2移動,且使移動罩體400之遮蔽側420遠離該攝像頭以顯露該攝像頭。因此,如圖6所示,此時的移動罩體400乃是呈現一關閉狀態以顯露該攝像頭。
換言之,捲線組件300所提供的磁場在與磁鐵500交互作用後,將能夠控制移動罩體400於水平方向上的移動及定位。
如圖12所示,移動罩體400可包含一凸塊440。凸塊440凸設於移動罩體400的磁吸側430的第一面410。當完成攝像頭遮蔽器100的組裝後,凸塊440將會位於承靠部200的容置空間230,且磁鐵500設置在凸塊440所具有的一卡槽442內。
透過前述設置,移動罩體400所具有的凸塊440及磁鐵500皆不會在移動過程與承靠部200有直接的接觸,從而能有效降低移動罩體400於作動過程中所可能遭受到的摩擦力。
又,當將磁鐵500設置於凸塊440所具有的卡槽442內時,可透過膠444的設置將磁鐵500固定於卡槽442內。
請同時參閱圖3及圖4,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所具有的捲線組件300包含一基座本體310、一導磁片320、一第一引腳330及一第二引腳340。於本發明中,基座本體310、導磁片320、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係透過一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步驟進行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座本體310、導磁片320、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是共同形成一嵌件成型結構,使導磁片320、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可透過單一成型步驟被容置於基座本體310的內側,故透過嵌件成型方式形成的嵌件成型結構具有組裝精度高且製作效率快之優點。此外,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分別具有自基座本體310內側向外凸設之一第一端子332及一第二端子342,以供後續的繞線作業。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進行上述嵌件成型步驟之前,導磁片320與第一引腳330是通過同一片金屬材料剪裁與折彎而形成的,這樣可以讓製程更加精簡;或者,導磁片320與第二引腳340是通過同一片金屬材料剪裁與折彎而形成的;又或者,導磁片320、第一引腳330與第二引腳340都是通過同一片金屬材料剪裁與折彎而形成的。
請再次參閱圖3及圖4,本發明之捲線組件300更包含一繞線350。繞線350能夠以依序纏繞於第一端子332、基座本體310、及第二端子342之方式包覆第一端子332、基座本體310、及第二端子342。繞線350也能夠以依序纏繞於第二端子342、基座本體310、及第一端子332之方式包覆第二端子342、基座本體310、及第一端子332。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基座本體310、導磁片320、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透過單一成型步驟共同形成一個嵌件成型結構之後,再通過繞線步驟將線材依序纏繞在此嵌件成型結構上,即可完成捲線組件300的製作,在製程上更加精簡。在一些實施例中,繞線350繞在第一端子332的部分與第一端子332焊接固定,繞線350繞在第二端子342的部分與第二端子342焊接固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基座本體310、導磁片320、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形成為單一個嵌件成型結構,可更方便地透過自動化繞線設備將繞線350自動化地纏繞於第一端子332、基座本體310及第二端子342。
請參閱圖2,由於攝像頭遮蔽器100所具有的磁鐵500乃是設置於移動罩體400之第一面410(即:移動罩體400面向捲線組件300之表面),故位於基座本體310內的導磁片320便可與磁鐵500產生磁吸的作用,使導磁片320與磁鐵500彼此相吸,藉此進行移動罩體400於垂直方向上之定位。舉例來說,導磁片320與磁鐵500之間的磁吸力,會讓移動罩體400之第一面410與側壁220的上側之間產生一定程度的摩擦力,捲線組件300被施加電流所產生的磁場會產生驅動磁鐵500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動的力,當此力大於移動罩體400的第一面410與側壁220遠離底座210的上側之間因磁吸作用產生的最大靜摩擦力時,則可讓移動罩體400移動;當捲線組件300未被施加電流時,則導磁片320與磁鐵500之間的磁吸作用可將移動罩體400與側壁220的相對位置固定。例如當移動罩體400移動到其遮蔽側420遮蔽攝像頭的位置時,導磁片320與磁鐵500之間的磁吸作用可讓遮蔽側420維持在遮蔽攝像頭的位置,而不容易因為外在的晃動或振動而導致移動罩體400移動。
詳細而言,當捲線組件300未施加第一電流或第二電流時,捲線組件300並不會形成磁場驅動磁鐵500以帶動移動罩體400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動,故此時的磁鐵500僅會被設置於下方的導磁片320吸附,避免捲線組件300在未施加第一電流或第二電流的情況下,移動罩體400可能出現的晃動或偏移。
請參閱圖7,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的承靠部200具有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分別設置於承靠部200的二側壁220的上側並接觸移動罩體400的二第二面412,其中二第二面412彼此相對且垂直連接第一面410,且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用以引導移動罩體400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之移動。
詳細而言,請一併參閱圖5及圖6,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乃是形成於二側壁220之上側,且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乃是自移動罩體400之左右兩側(即:第二面412)將移動罩體400夾設於其間,使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得以引導移動罩體400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之移動。
如圖7所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的承靠部200可進一步具有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同樣形成於二側壁220之上側。然不同於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乃是自移動罩體400的下方頂持移動罩體400,因此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僅會與移動罩體400之第一面410接觸,並使第一面410與側壁220的上側彼此間隔一特定距離。
由於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是自移動罩體400之下方頂持移動罩體400,故移動罩體400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動的過程中除了被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限制其移動路徑外,移動罩體400之第一面410僅會有部分區域與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存在小面積之接觸,因此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的設置可協助縮小移動罩體400於移動所產生的摩擦力。
於圖7中,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乃是鄰設於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限位結構240分別設置於第二限位結構250遠離側壁220上側的一側,也就是說,第二限位結構250位在第一限位結構240與側壁220之間。此外,若以側壁220之上側為初始位置,則各第一限位結構240突出於側壁220上側之第一高度將高於各第二限位結構250突出於側壁220上側之第二高度的數倍,且第二限位結構250的第二高度僅略高於側壁220之上側。
請再次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更包含一殼體600。殼體600設置於承靠部200上方以依序包覆移動罩體400、捲線組件300及承靠部200。其中,如圖13所示,殼體600具有朝承靠部200延伸之二殼體側壁610,且二殼體側壁610用以抵接於承靠部200之底座210。如此一來,當使用者因施力不當而壓迫到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時,其所施加的壓力會經由殼體600之殼體側壁610直接傳遞至承靠部200之底座210上,殼體600不容易受壓變形而壓迫到移動罩體400,因而施加在殼體600的外力不會波及到設置於內部的移動罩體400,藉此避免移動罩體400因受壓卡在捲線組件300上而無法移動之問題。
同樣如圖1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側壁610還鄰接對應的側壁220,因此所施加的壓力還可傳遞到側壁220,使側壁220可支撐殼體側壁610以避免殼體側壁610受壓變形。
如圖1所示,殼體600之殼體側壁610具有複數開口612,承靠部200的側壁220自相鄰的開口612露出,使複數開口612可供點膠以黏合殼體600與承靠部200。點膠所形成的膠層可通過開口612覆蓋自開口612露出的部分側壁220與開口612周圍的部分殼體側壁610,使殼體側壁610與相鄰的承靠部200的側壁220可通過膠層彼此黏合固定。
又,殼體600之一側對應於攝像頭之位置具有一攝像頭開口620,亦即攝像頭乃是設置於攝像頭開口620的下方。如圖8所示,當攝像頭遮蔽器100所具有的移動罩體400呈現關閉狀態時,移動罩體400將不會遮蔽攝像頭開口620,故此時的攝像頭將得以顯露。而如圖9所示,當移動罩體400往左側移動時,其便會逐漸閉合攝像頭開口620,從而遮蔽攝像頭。
於本發明中,如圖10及圖11所示,在捲線組件300的另一實施例中,捲線組件300所具有的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可進一步具有自基座本體310的同側伸出,且容置於底座210的一側槽270中的態樣。
於此態樣中,如圖11所示,第一引腳330之第一端子332及第二引腳340之第二端子342則可自基座本體310另一端的下側伸出,且容置於底座210的一底槽260中。透過第一引腳330及第二引腳340的同側伸出設置,可使捲線組件300的結構更加緊湊,從而減少攝像頭遮蔽器100的整體體積,使其更適合安裝於現有以輕薄為訴求的可𢹂式電子產品。
請再次參閱圖11,於此實施例中,當將繞線350分別纏繞於第一引腳330的第一端子332與第二引腳340的第二端子342後,可進一步將二焊錫360分別設置於具有繞線350之第一端子332及具有繞線350之第二端子342,藉此強化繞線350與第一端子332及第二端子342之間的結合關係。
如圖10所示,殼體600具有一支撐部630,且支撐部630設置於二殼體側壁610之相對側。支撐部630的設置可用於抵靠可𢹂式電子產品內的結構或電路板,以進一步增加殼體600承受外力的強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100可透過自動控制之方式,以磁吸原理控制移動罩體400於水平方向的移動及定位,藉此進行攝像頭之顯露與遮蔽作業並簡化其組裝結構與元件數量。此外,由於移動罩體400在移動的過程中僅會與複數第一限位結構240及複數第二限位結構250接觸,故在縮小摩擦力的同時也能避免移動罩體400與承靠部200之間因相互移動所導致的磨損現象。再者,透過導磁片320對磁鐵500的磁吸力,亦可精準地完成移動罩體400於垂直方向上之定位,避免捲線組件300在未施加第一電流或第二電流的情況下,移動罩體400可能出現的晃動或偏移。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00:攝像頭遮蔽器 200:承靠部 210:底座 220:側壁 230:容置空間 240:第一限位結構 250:第二限位結構 260:底槽 270:側槽 300:捲線組件 310:基座本體 320:導磁片 330:第一引腳 332:第一端子 340:第二引腳 342:第二端子 350:繞線 360:焊錫 400:移動罩體 410:第一面 412:第二面 420:遮蔽側 430:磁吸側 440:凸塊 442:卡槽 444:膠 500:磁鐵 600:殼體 610:殼體側壁 612:開口 620:攝像頭開口 630:支撐部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捲線組件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捲線組件的爆炸圖。 圖5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移動罩體呈開啟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移動罩體呈關閉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承靠部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於組裝狀態下,移動罩體呈現關閉狀態以顯露攝像頭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於組裝狀態下,移動罩體欲移動以遮蔽攝像頭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於組裝狀態下,其所具有的捲線組件的第二實施例設置於底座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捲線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爆炸圖。 圖12為本發明之攝像頭遮蔽器所具有之移動罩體的爆炸圖。 圖13為圖1中A-A線段的剖面圖。
200:承靠部
210:底座
220:側壁
230:容置空間
240:第一限位結構
250:第二限位結構
300:捲線組件
310:基座本體
330:第一引腳
340:第二引腳
350:繞線
400:移動罩體
410:第一面
412:第二面
420:遮蔽側
430:磁吸側
440:凸塊
500:磁鐵
600:殼體
610:殼體側壁
612:開口
620:攝像頭開口

Claims (13)

  1. 一種攝像頭遮蔽器,用以顯露或遮蔽一攝像頭,包含:一承靠部,具有一底座及設置於該底座之二側邊的二側壁,且該底座與該二側壁定義一容置空間;一捲線組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一移動罩體,設置於該承靠部與該捲線組件上方,該移動罩體之一第一面抵靠於該承靠部之該二側壁,且該移動罩體具有一遮蔽側及相對該遮蔽側設置之一磁吸側;以及一磁鐵,設置於該移動罩體之該磁吸側且位於該移動罩體之該第一面;其中,該捲線組件用於當一第一電流通過該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一磁場時,驅動該磁鐵使該移動罩體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且使該移動罩體之該遮蔽側遮蔽該攝像頭;並用於當一第二電流通過該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二磁場時,驅動該磁鐵使該移動罩體朝一第二方向移動,且使該移動罩體之該遮蔽側遠離該攝像頭以顯露該攝像頭;其中該捲線組件包含一基座本體、一導磁片、一第一引腳及一第二引腳,該基座本體、該導磁片、該第一引腳及該第二引腳共同形成一嵌件成型結構,且該第一引腳及該第二引腳分別具有自該基座本體向外凸設之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移動罩體包含一凸塊,該凸塊凸設於該移動罩體的該磁吸側的該第一面且位於該承靠部的該容置空間,且該磁鐵設置在該凸塊所具有的一卡槽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第一引腳及該第二引腳自該基座本體的同側伸出,且容置於該底座的一側槽中。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第一引腳之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引腳之該第二端子自該基座本體的下側伸出,且容置於該底座的一底槽中。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捲線組件更包含一繞線,該繞線依序纏繞於該第一端子、該基座本體、及該第二端子,或該繞線依序纏繞於該第二端子、該基座本體、及該第一端子。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捲線組件包含二焊錫,該二焊錫分別設置於具有該繞線之該第一端子及具有該繞線之該第二端子。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導磁片與該磁鐵被配置為彼此通過磁力相吸以進行該移動罩體之定位。
  8. 一種攝像頭遮蔽器,用以顯露或遮蔽一攝像頭,包含:一承靠部,具有一底座及設置於該底座之二側邊的二側壁,且該底座與該二側壁定義一容置空間;一捲線組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一移動罩體,設置於該承靠部與該捲線組件上方,該移動罩體之一第一面抵靠於該承靠部之該二側壁,且該移動罩體具有一遮蔽側及相對該遮蔽側設置之一磁吸側;以及一磁鐵,設置於該移動罩體之該磁吸側且位於該移動罩體之該第一面;其中,該捲線組件用於當一第一電流通過該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一磁場時,驅動該磁鐵使該移動罩體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且使該移動罩體之該遮蔽側遮 蔽該攝像頭;並用於當一第二電流通過該捲線組件以形成一第二磁場時,驅動該磁鐵使該移動罩體朝一第二方向移動,且使該移動罩體之該遮蔽側遠離該攝像頭以顯露該攝像頭;其中該承靠部具有複數第一限位結構,該等第一限位結構分別設置於該承靠部之該二側壁的上側並接觸該移動罩體的二第二面,該二第二面彼此相對且垂直連接該第一面,且該等第一限位結構用以引導該移動罩體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上之移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承靠部具有複數第二限位結構,該等第二限位結構分別設置於該承靠部之該二側壁的上側,該等第二限位結構用以頂持該移動罩體,且該等第二限位結構與該移動罩體之該第一面接觸並使該第一面與該二側壁的上側彼此間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等第一限位結構分別設置於該等第二限位結構遠離該承靠部之該二側壁上側的一側。
  11. 如請求項1或8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更包含一殼體,該殼體設置於該承靠部上方以依序包覆該移動罩體、該捲線組件及該承靠部,該殼體具有朝該承靠部延伸之二殼體側壁,且該二殼體側壁用以抵接於該承靠部的該底座。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等殼體側壁具有複數開口,該承靠部的該側壁自相鄰的該等開口露出,該等開口用以點膠以黏合該殼體側壁與相鄰的該承靠部的該側壁。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攝像頭遮蔽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支撐部,且該支撐部設置於該二殼體側壁之相對側。
TW110118909A 2021-05-25 2021-05-25 攝像頭遮蔽器 TWI823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8909A TWI823089B (zh) 2021-05-25 2021-05-25 攝像頭遮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8909A TWI823089B (zh) 2021-05-25 2021-05-25 攝像頭遮蔽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66A TW202134766A (zh) 2021-09-16
TWI823089B true TWI823089B (zh) 2023-11-21

Family

ID=7877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8909A TWI823089B (zh) 2021-05-25 2021-05-25 攝像頭遮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30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77777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00546B (zh) * 2019-01-14 2020-08-01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變光圈裝置的行動裝置鏡頭總成
CN111522120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1581680A (zh) * 2020-06-11 2020-08-25 深圳市钒德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遮蔽器和电子设备
TWM614933U (zh) * 2021-05-25 2021-07-21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攝像頭遮蔽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77777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00546B (zh) * 2019-01-14 2020-08-01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變光圈裝置的行動裝置鏡頭總成
CN111522120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1581680A (zh) * 2020-06-11 2020-08-25 深圳市钒德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遮蔽器和电子设备
TWM614933U (zh) * 2021-05-25 2021-07-21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攝像頭遮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66A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2538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US11009674B2 (en) Driving mechanism
US11899271B2 (en) Unit for actuat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TWM614933U (zh) 攝像頭遮蔽器
TWI480671B (zh) 鏡片驅動裝置
CN114710606B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US20220091359A1 (en) Optical mechanism and lens module thereof
KR101170714B1 (ko) 자동 초점 엑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619862B2 (en) Camera shutter
US11982866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having movable portion for holding lens
TWI663463B (zh) 驅動機構
CN107976765A (zh) 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便携式设备
TWI703798B (zh) 音圈馬達
WO2022121051A1 (zh) 镜头驱动装置及电子终端
TWI823089B (zh) 攝像頭遮蔽器
CN214675364U (zh) 摄像头遮蔽器
US20230393450A1 (en) Voice coil motor,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14920B (zh) 音圈馬達
US20210143720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TWI780875B (zh) 遮蔽器
KR101997127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TWI712249B (zh) 音圈馬達及其製作方法
JP202354456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355315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200112272A (ko) 카메라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