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2899B -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ap/pcp通訊裝置及積體電路 - Google Patents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ap/pcp通訊裝置及積體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2899B
TWI822899B TW108140319A TW108140319A TWI822899B TW I822899 B TWI822899 B TW I822899B TW 108140319 A TW108140319 A TW 108140319A TW 108140319 A TW108140319 A TW 108140319A TW I822899 B TWI822899 B TW I8228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service period
peri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130A (zh
Inventor
磊 黃
本塚裕幸
坂本剛憲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2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28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tructure Of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非AP/PCP通訊裝置包含:接收電路,接收測量要求,前述測量要求是從AP/PCP通訊裝置發送,並要求使用於SPSH的執行可否判斷的測量;以及發送電路,基於測量要求將進行了測量的結果發送至AP/PCP通訊裝置,使用與通訊對象的第1其他非AP/PCP通訊裝置通訊的期間即第1通訊期間,發送電路及接收電路使用第1通訊方式並與第1其他非AP/PCP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在不與第1其他非AP/PCP通訊並包含在測量要求的第2通訊期間之中,接收電路使用第1通訊方式,進行接收的訊號的測量,測量結果包含關於接收到的訊號的測定之資訊、及關於第1通訊方式之資訊。

Description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AP/PCP通訊裝置及積體電路
本揭示是關於通訊裝置。
本揭示是關於無線通訊,更詳細來說是關於指向性WLAN(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系統之中用以達成空間共有(Spatial Sharing:SPSH)的方法。作為在毫米波通訊利用SPSH並實現高速數據傳送的方式,進行有IEEE802.11ay規格(稱為11ay規格)的標準化(參照非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IEEE802.11-2016 pp.1870-1872
[非專利文獻2]IEEE802.11-16/1609r3
[發明概要]
然而,在非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SPSH的方法,由於並未針對在用以SPSH的測量所使用的通訊方式(SISO通訊及/或SU-MIMO通訊)與實施SPSH的通訊方式相異的情況進行考慮,因此用以合適地實施SPSH的測量是困難的。
本揭示的一態樣是在於提供能夠用以合適地實施SPSH的測量之通訊裝置。
本揭示的一態樣之非AP/PCP(Access Point/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通訊裝置採取以下構成,其包含:接收電路,接收測量要求,前述測量要求是從AP/PCP通訊裝置發送,並要求使用於SPSH的執行可否判斷的測量;以及發送電路,基於前述測量要求將進行了前述測量的結果發送至前述AP/PCP通訊裝置,使用與通訊對象的第1其他非AP/PCP通訊裝置通訊的期間即第1通訊期間,前述發送電路及前述接收電路使用第1通訊方式並與前述第1其他非AP/PCP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在不與前述第1其他非AP/PCP通訊並包含在前述測量要求的第2通訊期間之中,前述接收電路使用前述第1通訊方式,進行接收的訊號的測量,前述測量結果包含關於前述接收到的訊號的測定之資訊、及關於前述第1通訊方式之資訊。
另,該等概括性或者是具體性的態樣,可以透過系統、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或者記錄媒體來實現,也可以透過系統、裝置、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及記錄媒體的任意組合來實現。
根據本揭示的一態樣,能夠提供能夠用以合適地實施SPSH的測量之通訊裝置。
本揭示的一態樣的其他優點及效果,從說明書及圖式明瞭。相關的優點及/或效果是分別藉由數個實施形態及說明書及圖式所記載的特徵來提供,為了得到1個以上同一的特徵,沒必要一定要全部提供。
100a、100b、100c、100d、200、500a、500b、500c、500d、500e、600:通訊裝置
101a、101b:天線陣列
102a、102b:開關電路(SW)
103a、103b、103c、103d:發送RF電路
104a、104b、104c、104d:接收RF電路
109、109a:RF模組電路
110、110a:PHY電路
111a、111b:D/A轉換器
112a、112b:A/D轉換器
113:陣列控制電路
114:編碼調變電路
115:解調變解碼電路
120:MAC電路
121:存取控制電路
122:框生成電路
123:框接收電路
124:BF控制電路
130:主機
151、152:IF傳送電路
153:IF纜線
1000、1500:排程資訊
3001:測量構成副元素
3002:擴張測量構成副元素
3100:測量報告元素
3101:測量構成副元素
3102:擴張測量構成副元素
3103:擴張測量報告副元素
3111a:副元素ID欄位
3112a:長度欄位
3113:測量通道位元映像欄位
3114:通道測量報告方法欄位
3115:天線測量報告方法欄位
3116:接收天線構成種別欄位
3117:備用欄位
3111b:副元素ID欄位
3112b:長度欄位
3121-2: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欄位
3122-2: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欄位
3123-2: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欄位
3121-Nch:第Nch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欄位
3122-Nch:第Nch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欄位
3123-Nch:第Nch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欄位
3124-1: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欄位
3125-1: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欄位
3126-1: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欄位
3124-Nch:第Nch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欄位
3125-Nch:第Nch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欄位
3126-Nch:第Nch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欄位
3111c:副元素ID欄位
3112c:長度欄位
3131-1: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欄位
3132-1: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欄位
3131-Nch: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欄位
3132-Nch: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欄位
3133-1: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欄位
3134-1: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欄位
3133-Nch: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欄位
3134-Nch: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欄位
3201:EDMG擴張排程表元素
t1、t2、t3、t4、t5、t6、t7、t8、t9、t10:時刻
S2001、S2002、S2003、S2004、S2004a、S2005a、S2005b、S2006、S2006a、S2007a、S2007b、S2008a、S2008b、S2008c、S2008d、S2009、S2010、S2004a、S2006a、S2201、S2202、S2203、S2204、S2204a、S2205a、S2205b、S2206、S2206a、S2207a、S2207b、S2208a、S2208b、S2208c、S2208d、S2209、S2210:步驟
SP1、SP2、SP1100、SP1200、SP1300、SP1400:服務期間
BI#n:第n信標期間
BI#n+1:第n+1信標期間
BHI:信標標頭期間
DTI:資料發送期間
BTI:信標發送期間
A-BFT:相關波束成形訓練期間
ATI:發佈發送期間
CBAP1、CBAP2、CBAP3:競爭式存取期間
圖1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的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2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所決定的排程之一例的圖。
圖3是將圖2的第n信標期間(記載為BI#n)的排程變更成進行SPSH之第(n+1)信標期間(記載為BI#n+1)的排程之一例的圖。
圖4A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進行SPSH的程序的圖。
圖4B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進行SPSH的程序的圖。
圖5是顯示包含已具備1個以上的天線陣列的通訊裝置之通訊系統的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6A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6B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7A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進行SPSH的程序的圖。
圖7B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進行SPSH的程序的圖。
圖8是顯示AP/PCP的通訊裝置所發送的測量要求的圖。
圖9是顯示包含在非AP/PCP的通訊裝置所發送的測量報告之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測量報告元素)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圖10是顯示測量構成(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圖11是顯示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圖12是顯示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圖13是顯示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針對IEEE802.11-2016規格的SPSH程序,使用圖來說明。
圖1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的構成之一例的圖。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200各自具備1個以上的天線陣列。各天線陣列包含1個以上的天線元件。
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200的任一的至少1個可以是持有PCP(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PBSS)Control Point(個人基本服務設定控制點))或AP(Access Point(存取點))的功能之通訊裝置,標記為PCP/AP或AP/PCP。作為一例,通訊裝置200是PCP,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是非AP/PCP。非AP/PCP表示不是PCP或AP的通訊裝置。
通訊裝置100a與通訊裝置100b進行通訊。通訊裝置200也可以將通訊裝置100a與通訊裝置100b用以通訊的時間定為服務期間(Service Period)SP1100,並通知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
通訊裝置100c與通訊裝置100d進行通訊。通訊裝置200也可以將通訊裝置100c與通訊裝置100d用以通訊的時間定為服務期間SP1200,並通知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
圖2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200所決定的排程之一例(排程1000)的圖。通訊裝置200將信標間隔(Beacon Interval)定為從時刻t1到時刻t8為止,並將時刻t1至時刻t4定為信標標頭期間(BHI,Beacon Header Interval)。BHI包含從時刻t1到t2為止的信標發送期間(BTI,Beacon Transmission Interval),也可以包含從時刻t2到t3為止的相關波束成形訓練期間(A-BFT,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及時刻t3到t4為止的通告發送期間(ATI,Announcement Transmission Interval)。
另,時刻t1~t8是定為從信標期間的開始時刻 之偏移時間。也就是說,t1表示偏移時間為0。
從信標間隔除去BHI的期間稱呼為數據發送期間(DTI,Data Transfer Interval)。通訊裝置200也可以在DTI包含1個以上的競爭式存取期間(CBAP,Contention Based Access Period)及/或1個以上的服務期間。作為一例,在圖2中,通訊裝置200將時刻t4至時刻t5定為CBAP1,將時刻t5至時刻t6定為SP1(SP1100),將時刻t6至時刻t7定為SP2(SP1200),將時刻t7至時刻t8定為CBAP2。
圖3是將圖2的第n信標期間(記載為BI#n)的排程變更成進行SPSH的第(n+1)信標期間(記載為BI#n+1)的排程之一例的圖
通訊裝置200在進行SP1100及SP1200的SPSH情況下,決定SP1100及SP1200的任一方為既存SP(Existing SP),另一方為候選SP(Candidate SP)。也就是說,藉由變更候選SP的排程(分配開始時刻t6)來使既存SP與候選SP的分配期間重疊並進行空間共有。
在圖3中,通訊裝置200不變更既存SP1100的分配時間(t5~t6)並將其定為SPSH的分配SP1300,並將候選SP1200的分配時間變更成與SP1300重複(t9~t10),並定為SPSH的分配SP1400。
由於能夠藉由進行SP1300與SP1400的SPSH,來在t6~t7分配其他的期間(例如,CBAP3),因此能夠提高無線頻率的利用效率,並通訊大量的數據。
通訊裝置200從圖2的排程1000變更至圖3的排程1500並執行SPSH的情況下,評價在圖2的第n信標期間的期間中SP1100與SP1200之間的干擾,並判定是否能夠執行圖3的SPSH。接著說明針對SPSH的程序的詳細,包含干擾的評價。
圖4A、圖4B是顯示藉由通訊裝置200的控制,來使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進行SPSH的程序的圖。
在圖4A中,第n信標期間的BTI之中,通訊裝置200將排程1000的資訊包含在1個以上的信標框並發送。(步驟S2001)
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接收信標框。
通訊裝置200將測量要求發送至分配有既存SP的各通訊裝置(通訊裝置100a、100b)。測量要求,作為一例,是包含Measurement Request element(測量要求元素)的MAC框。測量要求包含在候選SP1200的分配期間中用以使通訊裝置100a、通訊裝置100b測量干擾的指示資訊。指示資訊包含干擾測量開始時機資訊、干擾測量期間資訊、干擾測量方法、通訊對象資訊,干擾測量方法,作為一例,指定ANIPI(Average Noise plus interference power indicator,平均雜訊干擾功率指標)、RNSI(Received Signal-to-noise indicator,接收訊號對雜訊比指標)。(步驟S2002)
通訊對象資訊是分配有既存SP的通訊裝置的識別號碼(作為一例,AID(Association ID,相關ID))。通訊裝置200在發送測量要求至通訊裝置100a的情況下,作為通訊對象資訊,也可以包含通訊裝置500b並發送。也就是說,包含在測量要求的通訊對象資訊是關於既存SP的資訊,但是干擾測量開始時機資訊、干擾測量期間資訊是用以在候選SP的期間中進行測量(參照後述的S2207b),關連於候選SP的時間資訊。
通訊裝置200將測量要求發送至分配有既存SP的各通訊裝置(通訊裝置100a、100b)。(步驟S2003)
另,在步驟S2002、S2003中,通訊裝置200發送測量要求至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的順序並不限定於圖3所示的順序。又,通訊裝置200也可以將給通訊裝置100a、給通訊裝置100b、給通訊裝置100c、給通訊裝置100d的測量要求分別包含在別的框內發送。
通訊裝置100a、100b在SP1100的分配期間中,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步驟S2004)
通訊裝置100c、100d在SP1100的分配期間中,基於在步驟S2003中接收到的測量要求的資訊,測量干擾功率的大小(ANIPI或RSNI)。(步驟S2005a、S2005b)
通訊裝置100c、100d在SP1200的分配期間中,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步驟S2006)
通訊裝置100a、100b在SP1200的分配期間中,基於在步驟S2002中接收到的測量要求的資訊,測量 干擾功率的大小(ANIPI或RSNI)。(步驟S2007a、S2007b)
通訊裝置100a將步驟S2007a之中測量到的干擾功率的大小包含在測量報告,發送至通訊裝置200。測量報告,作為一例,是包含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測量報告元素)的MAC框。(步驟S2008a)
通訊裝置100b、100c、100d也同樣地,將步驟S2007b、S2005a、S2005b之中測量到的干擾功率的大小包含在測量報告,各自發送至通訊裝置200。(步驟S2008b、S2008c、S2008d)
另,步驟S2008a、S2008b、S2008c、S2008d也可以以與圖示的順序不同的順序來執行。又,由於在圖3顯示了SP1100(步驟S2004)之後分配有SP1200(步驟S2006)的例子,因此顯示了步驟S2008c、S2008d在步驟S2006、S2008a、S2008b之後執行的例子。與圖3不同,在SP1100與SP1200之間有別的分配(例如,沒有圖示的CBAP)的情況下,通訊裝置100c及/或100d也可以在步驟S2006之前執行步驟S2008c、S2008d。
通訊裝置200在從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接收到測量報告的情況下,決定是否能夠執行既存SP1100與候選SP1200的SPSH。(步驟S2009)
例如,通訊裝置200在來自通訊裝置100a、100b、100c、100d的測量報告之中所報告的干擾電能每一個皆在基準值以下的情況下,判斷能夠執行SPSH。干擾電能的基準值,作為一例,也可以作為 MCS1(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1(調變與編碼方法1))的靈敏度點功率。
圖4B之中,AP/PCP的通訊裝置200在判斷了在步驟S2009中能夠執行既存SP1100與候選1200的SPSH的情況下,在下一個BI(第n+1信標期間)的BTI中,將許可了SPSH的排程資訊1500包含在信標框並發送。(步驟S2010)
非AP/PCP的通訊裝置100a、100b在SP1300的分配期間中,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步驟S2004a)
通訊裝置100c、100d在SP1400的分配期間中,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根據排程資訊1500,SP1400的分配時間也可以與SP1300的分配時間有重複。(步驟S2006a)
藉此,通訊裝置100a與通訊裝置100b之間的通訊、及通訊裝置100c與通訊裝置100d之間的通訊能夠同時進行(空間共有:稱為SPSH),提高流通量(throughput),並提高無線資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在習知的IEEE802.11-2016規格的SPSH規格(參照非專利文獻1)並沒有考慮到在以下情況下進行SPSH的程序,該情況為:各通訊裝置具備複數個天線陣列,並同時地使用複數個天線陣列來進行分集接收或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輸入多輸出))通訊。
又,在非專利文獻2雖然記載有具備複數個天線的通訊裝置進行SPSH的方法,但是沒有考慮到各通 訊裝置對應於通訊對象的通訊裝置及發送的框之種類來變更接收天線構成(使用的天線數、及指向性的設定)並通訊。
因此,通訊裝置200難以基於干擾測量(步驟S2005a、S2005b、S2007a、S2007b)時所測量到的干擾功率的大小來推量在SPSH中之通訊時(步驟S2004a、S2006a)之中接收的干擾功率的大小,且難以在步驟S2009中正確地判定可否實施SPSH。
因此,有通訊裝置200在通訊時的干擾功率是小的情況之中判斷不可實施SPSH、在通訊時的干擾功率是大的情況之中判斷可以實施SPSH的情況,使得無線頻率的利用效率低下,並導致通訊錯誤率的增加。
(實施形態1)
圖5是顯示包含具備1個以上的天線陣列的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之通訊系統的構成之一例的圖
在一例中,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為非AP/PCP,通訊裝置600為AP/PCP。通訊裝置500a、500b在SP1100中進行SISO及SU-MIMO(Single User MIMO,單使用者MIMO)。通訊裝置500c、500d在SP1200中進行SISO及SU-MIMO通訊。
圖6A是顯示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600的構成之一例的圖。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600,作為一例,具備主機130、MAC電路120、PHY電路110、及RF模組電路109。
RF模組電路109,作為一例,具備天線陣列 101a、101b、開關電路(SW)102a、102b、發送RF(Radio Frequency(射頻))電路103a、103b、及接收RF電路104a、104b。另,發送RF(Radio Frequency(射頻))電路103a、103b、及接收RF電路104a、104b也可以稱呼為發送高頻率電路、接收高頻率電路。
天線陣列101a、101b進行無線訊號的發送及接收。開關電路102a、102b是用以在天線陣列101a、101b的連接端以時間分割來切換,在動作模式是發送的情況下,朝發送RF電路103a、103b連接,在動作模式是接收的情況下,朝接收RF電路104a、104b連接,藉此使天線陣列101a、101b以時間分割來對應於發送與接收的電路。另,在SU-MIMO通訊,發送接收包含在天線陣列101a、101b中不同的數據之訊號。
另,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600也可以以分別具備發送天線陣列(例如,沒有圖示的101a-1及101a-2)及接收天線陣列(例如,沒有圖示的102a-1及102a-2)來代替具備開關電路102a、102b。
發送RF電路103a、103b將D/A轉換器電路111a、111b所輸出的發送基帶訊號調變,而變換為高頻率訊號(例如60GHz帶訊號),並朝天線陣列101a、101b輸出。又,發送RF電路103a、103b藉由依每個構成天線陣列101a、101b的天線元件(沒有圖示)來控制輸出訊號之相位及/或輸出,來進行天線陣列101a、101b的發送指向性控制。另,發送指向性控制是指藉由發送方向來控制無線 訊號的發送強度。
接收RF電路104a、104b將天線陣列101a、101b所輸出的接收無線訊號變換為接收基帶訊號,並朝A/D轉換器112a、112b輸出。又,接收RF電路104a、104b藉由依每個構成天線陣列101a、101b的天線元件(沒有圖示)來控制輸入訊號之相位及/或輸出,來進行天線陣列101a、101b的接收指向性控制。另,接收指向性控制是指藉由接收方向來控制無線訊號的發送強度。
PHY電路110,作為一例,具有D/A轉換器111a、111b、A/D轉換器112a、112b、陣列控制電路113、編碼調變電路114、解調變解碼電路115。
D/A轉換器111a、111b對編碼.調變電路114所輸出的發送數位基帶訊號做數位/類比變換,並朝發送RF電路103a、103b輸出。
A/D轉換器112a、112b對接收RF電路104a、104b所輸出的接收類比基帶訊號做類比/數位變換,並朝解調變解碼電路115輸出。
陣列控制電路113基於來自MAC電路120的BF控制電路124的指示,朝發送RF電路103a、103b及接收RF電路104a、104b進行發送指向性控制、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指示。
編碼調變電路114進行MAC電路120的框生成電路122所輸出的發送MAC框(稱為發送PHY酬載)的編碼(例如,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 偶性檢驗)編碼)、調變(例如,π/2-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元相移鍵控)),2系統的生成發送數位基帶訊號,並朝D/A轉換器111a、111b輸出。
解調變解碼電路115進行A/D轉換器112a、112b所輸出的2系統的接收數位基帶訊號的解調變及解碼,並將已解碼之PHY數據(稱為接收MAC框)朝MAC電路120的框接收電路123輸出。
解調變解碼電路115所進行的解調變處理,例如,包含同步處理(前置碼檢測、頻率同步、時機同步)、等化(接收訊號的失真的補正)、數據解調變(例如將π/2-BPSK的符號數據變換至位元數據及概度數據)。又,解碼處理,例如,包含LDPC解碼。
MAC電路120,作為一例,具備存取控制電路121、框生成電路122、框接收電路123、BF(波束成形)控制電路124。
存取控制電路121因應從主機130輸入的使用者數據、及接收天線所接收到的數據,來進行發送模式與接收模式的切換、發送時機的決定,並進行框生成電路122、框接收電路123、BF控制電路124的控制。又,為了要發送從主機130輸入的使用者數據,而決定發送時機,並控制框生成電路122。又,為了要實施波束成形訓練(BFT),而決定BFT實施時機,並控制BF控制電路124。
主機130,例如,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SoC(System on Chip(晶片系統)),並執行OS(Operation System(作業系統))、或應用軟體(作為一例,網頁瀏覽器、檔案管理軟體)。因應OS、或應用軟體的要求,對於MAC電路進行,例如,起動、停止、狀態資訊的取得的控制、數據發送要求、接收數據的取得。
圖6B是顯示通訊裝置500e的構成的圖。顯示與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600不同的別的一例。通訊裝置500e,作為一例,具備主機130、MAC電路120、PHY電路110a、RF模組電路109a。
PHY電路110a具備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中頻))傳送電路152。IF傳送電路152將D/A轉換器111a、111b所輸出的類比基帶訊號(稱呼為IQ訊號)調變至被稱呼為發送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中頻))帶訊號的發送基帶訊號與RF訊號的中間頻率,並經由IF纜線153傳送至RF模組電路109a。又,IF傳送電路152也可以將陣列控制電路113所輸出的控制訊號調變成IF帶控制訊號,並與發送IF帶訊號多工並輸出至IF纜線153。
RF模組電路109a具備IF傳送電路151。又,以具備發送RF電路103c、103d及接收RF電路104c、104d來代替圖6A的發送RF電路103a、103b及接收RF電路104a、104b。
IF傳送電路151從IF纜線153分離出IF帶控制訊號,並將陣列控制電路113所輸出的控制訊號解調變,並朝發送RF電路103c、103d及接收RF電路104c、104d 輸出。
又,IF傳送電路151將發送IF帶訊號分離,並朝發送RF電路103c、103d輸出。發送RF電路103c、103d進行將發送IF帶訊號朝發送RF訊號的調變、增幅。又,將IF帶控制訊號基於IF傳送電路151所解調變的訊號,控制發送RF訊號的振幅及相位,並進行發送指向性的控制。
又,在圖6A,接收RF電路104a、104b將接收RF訊號解調變成接收基帶訊號,但是在圖6B,接收RF電路104c、104d將接收RF訊號解調變成接收IF帶訊號。IF傳送電路151將接收IF帶訊號與其他的訊號多工,並朝IF纜線153輸出。IF傳送電路152將接收IF帶訊號解調變,並生成接收基帶訊號,並朝A/D轉換器112a、112b輸出。
圖6B的構成與圖6A相比,由於將複數個訊號多工並發送至IF纜線153,因此能夠延長IF纜線153,並能夠將PHY電路110a及MAC電路120與RF模組電路109a分開設置。然而,由於在IF纜線153中傳送的訊號是因應PHY電路110a及RF模組電路109a的構成來設計的,因此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600是被認為即使PHY電路110a及RF模組電路109a是分離配置,也能達成一體的功能。
圖2的SP1100之中,通訊裝置500a與通訊裝置500b進行通訊。通訊裝置500a、500b也可以在SP1100及第n信標期間以前(沒有圖示)中,進行SISO波束成形訓練及SU-MIMO波束成形。
SISO波束成形是在進行SISO通訊的情況下決定通訊品質良好的發送及接收天線構成的程序。SU-MIMO波束成形是在進行SU-MIMO通訊的情況下決定通訊品質良好的發送及接收天線構成的程序。
藉由SISO波束成形來決定的發送及接收天線構成、與藉由SU-MIMO波束成形來決定的發送及接收天線構成有不同的情況。例如,在SU-MIMO波束成形使用複數個發送天線陣列及複數個接收天線陣列,但是在SISO波束成形也可以選擇1個發送天線陣列,例如,也可以選擇天線陣列101a。
又,在SU-MIMO波束成形雖然有分別控制複數個接收天線陣列的指向性以使能夠以一定以上的訊號強度分別接收從複數個發送天線陣列發送的訊號,但是在SISO波束成形也可以為了提高從1個發送天線陣列發送的訊號的接收強度,分別控制複數個接收天線陣列的指向性,並以複數個接收天線陣列接收。
在通訊裝置500a、500b完成了SISO波束成形訓練及SU-MIMO波束成形訓練的情況下,通訊裝置500a也可以在SP1100a中,依每個封包來選擇SISO通訊及SU-MIMO通訊並發送。
例如,通訊裝置500a也可以藉由SU-MIMO通訊來發送封包大小大的數據封包,並以SISO通訊來發送數據大小小的或/及通訊品質要求高的封包(例如,管理框、控制框、大小小的數據封包)。
通訊裝置500a在使用SU-MIMO通訊來發送的情況下,在數據封包的發送前先行發送顯示SU-MIMO通訊要求的框(例如,包含Control Tralier(控制尾部)的RTS(Request To Send(要求傳送))框)。通訊裝置500b在接收到顯示SU-MIMO通訊要求的框的情況下,將接收天線構成變更成藉由SU-MIMO波束成形訓練來決定的構成,並進行SU-MIMO封包的待收。
通訊裝置500b在沒有接收顯示SU-MIMO通訊要求的框的情況下,將接收天線構成變更成藉由SISO波束成形訓練來決定的構成,並進行SISO封包的待收。
也就是說,通訊裝置500a、500b也可以在SP1100的期間中切換接收天線構成。伴隨著接收天線構成的切換,通訊裝置500a、500b所接收之干擾的功率的大小有變化的情況。
圖7A、圖7B是顯示藉由通訊裝置600的控制,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進行SPSH的程序的圖。
圖7A之中,在第n信標期間的BTI中,通訊裝置600將排程1000的資訊包含在1個以上的信標框,並發送。(步驟S2201)
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接收信標框。
圖8是顯示AP/PCP的通訊裝置600所發送的測量要求的圖。通訊裝置600將測量要求發送至分配有既 存SP的各通訊裝置(通訊裝置500a、500b)。測量要求也可以在圖8所示的Optional Subelements(非必須副元素)欄位包含11ay規格的擴張副元素。(步驟S2202)
在圖8所示的11ay規格的擴張副元素的1個,有測量構成(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001。測量構成(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001包含進行測量的通道的資訊、關於每個天線的測量報告的報告方法的資訊。
又,在圖8所示的11ay規格的擴張副元素的其他的一個,有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002。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002包含關於每個測量通道的測量開始時刻、測量繼續時間的資訊。
通訊裝置600向分配有候選SP的各通訊裝置(通訊裝置500c、500d)發送測量要求。(步驟S2203)
通訊裝置500a、500b在SP1100的分配期間中,進行藉由SISO通訊及SU-MIMO通訊的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步驟S2204)
通訊裝置500c、500d在SP1100的分配期間中,基於步驟S2203之中接收到的測量要求的資訊,測量干擾功率的大小(ANIPI或RSNI)。通訊裝置500c、500d也可以使用複數個天線陣列來進行干擾的測量。(步驟S2205a、S2205b)
通訊裝置500c、500d也可以在步驟2205a、 2205b中,決定要進行以下中的任一個:使用基於SISO波束成形訓練的接收天線構成之干擾的測量(稱為藉由SISO構成的測量);以及使用基於SU-MIMO波束成形訓練的接收天線構成之干擾的測量(稱為藉由SU-MIMO構成的測量)。
例如,通訊裝置500c、500d也可以在進行了藉由SU-MIMO構成的測量後,判斷為干擾功率是大的情況下(例如,在SP1200之中未滿足使用於SU-MIMO通訊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調變與編碼方法))的需求SINR的干擾功率等級),切換成藉由SISO構成的測量,並在後述的步驟2208c、2208d之中,分別報告藉由SISO構成及SU-MIMO構成的測量的結果。
通訊裝置500c、500d在SP1200的分配期間之中,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步驟S2206)
通訊裝置500a、500b在SP1200的分配期間之中,基於在步驟S2202中接收到的測量要求的資訊,測量干擾功率的大小(ANIPI或RSNI)。通訊裝置500a、500b也可以在步驟在2207a、2207b中決定要進行藉由SISO構成的測量還是要進行藉由SU-MIMO構成的測量。(步驟S2207a、S2207b)
另,AP/PCP的通訊裝置600也可以在步驟S2202及步驟S2203之中,包含以下資訊並發送測量要求,前述資訊是指定要使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的各自要進行藉由SISO構成的測量還 是要進行藉由MIMO的測量。
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將在步驟S2207a中測量到的干擾功率的大小、與顯示是基於藉由SISO構成的測量與藉由MIMO構成的測量中的哪一個的干擾功率之資訊包含在測量報告,並發送至AP/PCP的通訊裝置600。測量報告,作為一例,是包含測量報告元素(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3100的MAC框。(步驟S2208a)
另,步驟S2202、S2203中,通訊裝置600也可以對於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將顯示要要求藉由SISO通訊的測量、藉由SU-MIMO通訊的測量、藉由SISO通訊及SU-MIMO通訊的測量中的哪一個的資訊包含在測量要求並發送。作為一例,通訊裝置600也可以將與後述圖10的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同樣的欄位包含在測量要求。
藉此,由於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以被要求的測量方法來進行測量,因此相比於依每個通訊裝置來以不同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的情況,通訊裝置600變得容易判斷在SISO通訊及SU-MIMO通訊的情況下是否能夠SPSH。
圖9是顯示包含在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所發送的測量報告之測量報告元素(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3100的格式的一例的圖。
在圖9中,顯示在測量種別(Measurement Type)欄位的值設定為13的情況下,測量報告框(Measurement Report frame)包含指向性通道品質(Directional Cannel Quality)的資訊。
測量報告框(Measurement Report frame)的非必須副元素(Optional Subelement)欄位包含測量構成(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1、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及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
圖10是顯示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1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副元素(Subelement)ID欄位3111a顯示副元素的種類。副元素為測量構成(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的情況下,副元素(Subelement)ID欄位的值為0。長度(Length)欄位3112a顯示測量構成(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1的長度。測量通道位元映像(Measurement Channel Bitmap)欄位3113顯示進行了測量的通道號碼之組。通道測量報告方法(Channel Measurement Report Method)欄位3114遍及複數個通道並指定要依每個通道來報告測量到的結果還是要報告平均值。天線測量報告方法(Antenna Measurement Report Method)欄位3115遍及複數個接收天線並指定要 依每個接收天線來報告測量到的結果還是要報告平均值。
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顯示包含在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的測量結果之種別。在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的值是0的情況下,測量結果是基於藉由SISO的測量。在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的值是1的情況下,測量結果是基於藉由SU-MIMO的測量。在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的值是2的情況下,測量結果是基於藉由SISO及SU-MIMO的測量。備用(Reserved)欄位3117是在將來擴張時使用的預備的欄位,通訊裝置500、600在本實施形態,以不考慮此欄位的值來處理。
圖11是顯示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副元素(Subelement)ID欄位3111b的值是設定為表示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的值1。長度(Length)欄位3112b顯示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的長度。
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Measurement Start Time for 2nd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1-2是在測量通道數在2以上的情況下,在第2測量通道之中,包含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開始時刻的資訊。另,在第1測量通道之中,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開始時刻的資訊也可以是以包含在圖9的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框的測量開始時刻(Measurement Start Time)欄位來代替包含在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
同樣地,從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Measurement Start Time for 2nd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1-2至第Nch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Measurement Start Time for Nch-th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1-Nch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2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開始時刻的資訊。
從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Measurement Duration for 2nd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2-2至第Nch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Measurement Duration for Nch-th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2-Nch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2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 中,分別包含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繼續時間的資訊。另,在第1測量通道之中,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繼續時間的資訊也可以是以包含在圖9的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框的測量繼續時間(Measurement Duration)欄位來代替包含在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
從第2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Number of Time Blocks for 2nd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3-2(欄位的值為N2,1)至第Nch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Number of Time Blocks for Nch-th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3-Nch(欄位的值為NNch,1)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2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測量區塊數的資訊。另,在第1測量通道之中,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測量區塊數的資訊可以是以包含在圖9的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框的時間區塊數(Number of Time Blocks)欄位(欄位的值為N)來代替包含在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
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時刻(Measurement Start Time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4-1至第Nch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開始 時刻(Measurement Start Time for Nch-th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4-Nch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1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2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開始時刻的資訊。
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Measurement Duration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5-1至第Nch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繼續時間(Measurement Duration for Nch-th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5-Nch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1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2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繼續時間的資訊。
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Number of Time Block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6-1(欄位的值為N1,2)至第Nch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時間區塊數(Number of Time Blocks for Nch-th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26-Nch(欄位的值為NNch,2)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1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2天線構成而進行了測量的測量區塊數的資訊。
圖12是顯示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的格式之一例的圖。
副元素(Subelement)ID欄位3111c的值是設定為表示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的值2。長度(Length)欄位3112c顯示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的長度。
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Number of RX Antenna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1-1(欄位的值為NRX,1,1)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Number of RX Antenna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1-Nch(欄位的值為NRX,Nch,1)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1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Nch分別顯示包含的測量天線報告數。
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1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Nch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1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1天線構成而測量出的關於干擾功率的資訊(例如,RSNI或ANIPI)。
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1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Nch也可以分別因應測量區塊數(圖1的欄位3123-2至3123-Nch的值)及測量天線報告數(欄位3131-1至3131-Nch的值)來包含複數個測量值(例如,RSNI或ANIPI)。
例如,第1報告通道與第1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1st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2-Nch由於測量區塊數為NNch,1(參照圖11的欄位3123-Nch),測量天線報告數為NRX,Nch,1,因此包含NNch,1×NRX,Nch,1個測量值。
另,在圖10的天線測量報告方法(Antenna Measurement Report Method)欄位3115的值為0的情況下,通訊裝置500a也可以依每個天線陣列101a、101b進行測量,將每個天線陣列的測量值分別包含在欄位 3132-1~3132-Nch並報告。也就是說,測量天線報告數NRX,Nch,1的值也可以作為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所具有的接收天線數。
又,在圖10的天線測量報告方法(Antenna Measurement Report Method)欄位3115的值為1的情況下,通訊裝置500a也可以將依每個天線陣列101a、101b進行了測量的結果平均後的值分別包含在欄位3132-1~3132-Nch並報告。也就是說,測量天線報告數NRX,Nch,1的值也可以作為1。
同樣地,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Number of RX Antenna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3-1(欄位的值為NRX,1,2)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接收天線數(Number of RX Antenna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3-Nch(欄位的值為NRX,Nch,2)分別包含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4-1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4-Nch各自的測量天線報告數。
又,從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4-1至第1報告通道與第2接收天線構成的測量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 for 1st Reported Channel and 2nd RX Antenna Configuration)欄位3134-Nch在測量通道數為Nch的情況下,在從第1至第Nch的測量通道之中,分別包含使用第2天線構成而測量出的關於干擾功率的資訊。
由以上,例如,作為一例,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在進行了藉由SISO構成及SU-MIMO構成的測量的情況下,將圖10的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的值設定成2,將第1天線構成作為SISO通訊用的天線構成,並將第2天線構成作為SU-MIMO通訊用的天線構成並將擴張測量構成資訊包含在圖11的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將第1天線構成作為SISO通訊用的天線構成,並將第2天線構成作為SU-MIMO通訊用的天線構成並將測量結果包含在圖12的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並發送。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在進行了藉由SISO的測量的情況下,將圖10的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的值設定成0,將第1天線構成作為SISO通訊用的天線構成並將擴張測量構成資訊包含在圖11的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並將測量結果包含在圖12的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並發送。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在進行了藉由SU-MIMO的測量的情況下,將圖10的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的值設定成1,將第1天線構成作為SU-MIMO通訊用的天線構成並將擴張測量構成資訊包含在圖11的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並將測量結果包含在圖12的擴張測量報告(Extended Measurement Report)副元素3103並發送。
另,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在將圖10的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的值設定成0及1的情況下,省略圖11及圖12中之關於第2天線構成的欄位(3124-1~3124-Nch、3125-1~3125-Nch、3126-1~3126-Nch、3133-1~3133-Nch、3134-1~3134-Nch)並發送。
另,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也可以在將圖10的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的值設定成0及1的情況下,從第2至第Nch通道的測量以與第1通道的測量同樣的條件來進行,省略擴張測量構成(Extend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副元素3102並發送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元素3100。
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b、500c、500d也同樣地,將在步驟S2207b、S2205a、S2205b之中測量到的干擾功率的大小包含在測量報告,並分別發送至通訊裝 置600。(步驟S2208b、S2208c、S2208d)
AP/PCP的通訊裝置600在從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接收了包含圖9的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元素3100的測量報告的情況下,分別在SISO及SU-MIMO的情況下,決定是否能夠執行既存SP1100與候選SP1200的SPSH。(步驟S2209)
例如,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在步驟S2207a、S2207b、S2205a、S2205b之中將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的值設定為1或2並發送測量報告,所報告的干擾電能任意一個皆在基準值以下的情況下,AP/PCP的通訊裝置600判斷能夠在SU-MIMO的情況下執行SPSH。
在此情況下,在後述的步驟S2204a、S2206a之中,執行顯示在圖3的SP1300及SP1400的SPSH,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能夠在SP1300及SP1400之中進行SU-MIMO通訊。
又,通訊裝置500a、500b在步驟S2207a、S2207b之中將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的值設定為1或2並發送測量報告,通訊裝置500c、500d在步驟S2205a、S2205b之中將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的值設定為0並發送測量報告,在所報告的干擾電能任一個皆在基準值以下的情況下,AP/PCP的通訊裝置600判斷在SP1300之中能夠在SU-MIMO的情況下 執行SPSH、及在SP1400之中能夠在SISO的情況下執行SPSH。另,在步驟S2207a、S2207b中之接收天線構成種別(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3116的值為2的情況下,AP/PCP的通訊裝置600也可以判斷在SP1300之中,能夠在SISO執行SPSH。
圖7B的步驟S2210之中,在AP/PCP的通訊裝置600判斷了在步驟S2209之中能夠執行在既存SP1100與候選SP1200之SPSH的情況下,在下一個BI(第n+1信標期間)的BTI中,將許可了SPSH的排程資訊1500包含在信標框,並發送。既存SP1100及候選SP1200在第n+1信標期間之中,變更為SP1300及SP1400並進行時間多工(SPSH)。
又,通訊裝置600在步驟S2210之中,對於SP1300與SP1400的各個,將顯示推薦的通訊方法(SISO及/或SU-MIMO)的資訊包含在信標框。推薦的通訊方法是在步驟S2209之中已判斷為能夠執行的通訊方法。通訊裝置600,作為一例,也可以將顯示推薦的通訊方法的資訊包含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並將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包含在信標框並發送。
圖13是顯示EDMG擴張排程表(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的格式之一例的圖。通訊裝置600依每個分配(Allocation,例如SP1300、SP1400)將1個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包含在 信標框。分配鑰匙(Allocation Key)欄位包含顯示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對應於哪一個分派的資訊(發送方AID、發送目標AID、分派ID)。
通訊裝置600,作為一例,在SP1300之中推薦SISO通訊的情況下,將顯示SP1300的資訊包含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的分配鑰匙(Allocation Key)欄位,並將推薦發送方法(Recommended Transmission Scheme)欄位的值設定為0並發送。
通訊裝置600,作為一例,在SP1400之中推薦SU-MIMO通訊的情況下,將顯示SP1400的資訊包含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的分配鑰匙(Allocation Key)欄位,並將推薦發送方法(Recommended Transmission Scheme)欄位的值設定為1並發送。
通訊裝置600,作為一例,在SP1400之中推薦SISO通訊及SU-MIMO通訊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在判斷了即使在SP1400中進行SISO通訊及SU-MIMO通訊中的任一個,在SP1300的由通訊所產生的干擾仍為小的情況下,將顯示SP1400的資訊包含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的分配鑰匙(Allocation Key)欄位,並將推薦發送方法(Recommended Transmission Scheme)欄位的值設定為2並發送。
非AP/PCP的通訊裝置500a、500b在SP1300的分配期間中,使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所顯示的推薦的通訊方式(SISO通訊及/或SU-MIMO通訊)來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步驟S2204a)
通訊裝置500c、500d在SP1400的分配期間中,使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所顯示的推薦的通訊方式(SISO通訊及/或SU-MIMO通訊)來進行數據框的發送接收。根據排程情報1500,SP1400的分配時間也可以與SP1300的分配時間有重複。(步驟S2206a)
藉此,能夠同時地進行通訊裝置500a與通訊裝置500b之間的通訊、及通訊裝置500c與通訊裝置500d之間的通訊,提高流通量,並提高無線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實施形態1,由於通訊裝置600在將SPSH排入排程的情況下,將推薦的通訊方式(SISO通訊及/或SU-MIMO通訊)的資訊包含在EDMG擴張排程表(EDMG Extended Schedule)元素3201並發送,因此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能夠使用干擾少的接收天線構成來進行SPSH的通訊,並能夠提升無線頻率的利用效率,減低通訊錯誤率。
又,由於通訊裝置500a、500b、500c、500d在接收了通訊要求的情況下,選擇或切換使用SISO通訊及/或SU-MIMO通訊的接收天線構成並進行干擾的測量,將 在測量使用的通訊方式包含在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元素並發送,因此通訊裝置600能夠判斷是否能夠在SISO通訊及/或SU-MIMO通訊的情況下執行SPSH。藉此,通訊裝置600能夠增加判斷為能夠執行SPSH的機會並提升無線頻率的利用效率。
本揭示能夠以軟體、硬體、或與硬體協作的軟體來實現。
使用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之各功能方塊,部份地或全體地作為積體電路即LSI而實現,在上述實施形態說明過的各進程,也可以部份地或全體地藉由1個LSI或LSI的組合來控制。LSI可以是由一個個的晶片構成,也可以以包含功能方塊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由一個晶片構成。LSI也可以具備數據的輸入與輸出。LSI由於元件數的差異,而有被稱作IC、系統(system)LSI、超級(super)LSI、極大型(ultra)LSI。
積體電路化的手法並不限於LSI,也可以以專用電路、泛用處理器或專用處理器來實現。又,也可以於LSI製造後,利用可程式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欄位式可程式閘陣列))、能夠在構成LSI內部的電路單元(cell)的接續、設定的可重組態處理器。本揭示也可以做為數位處理或類比處理並實現。
進而,若是藉由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或是派生的別的技術來置換LSI的積體電路化的技術登場的話,當然,也可以使用其技術來進行功能方塊的積體化。也有作 為生化技術的應用等之可能性。
本揭示是能夠在持有通訊功能的各式種類的裝置、儀器、系統(總稱為通訊裝置)之中實施的。通訊裝置的,作為非限定的例子,能舉出電話機(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平板、個人電腦(PC)(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照相機(數位靜態/視訊相機等)、數位播放器(數位音訊/影像播放器等)、能穿用的儀器(隨身相機、智慧手錶、追蹤儀器等)、遊戲主控台、數位書閱讀器、遠距照護、遠距醫療(遠隔健康照護、醫藥處方)儀器、附有通訊功能的乘載物或移動輸送機關(汽車、飛機、船等)、及上述的各種裝置的組合。
通訊裝置不限定於能夠搬運或能夠移動的物品,也包含無法搬運或被固定的各式種類的裝置、儀器、系統,例如,智慧家庭儀器(家電機器、照明機器、智慧型電表或計量機器、控制板等)、自動販賣機、其他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網路上能夠存在的各式「物品(Things)」。
通訊除了包含藉由蜂巢系統、無線基地局回載線路、無線LAN系統、通訊衛星系統等之數據通訊,還加上藉由這些的組合之數據通訊。
又,通訊裝置也包含連接或連結至執行本揭示所記載的通訊功能的通訊儀器之控制器、感測器等的儀器。例如,包含如生成執行通訊裝置的通訊功能之通訊儀器所使用的控制訊號、數據訊號的控制器、感測器。
又,通訊裝置也包含與上述的非限定的各種裝置進行通訊、或是控制這些各種裝置的基礎建設設備,例如,基地局、存取點、其他各式裝置、儀器、系統。
(實施形態的整理)
本揭示的非AP/PCP通訊裝置包含:接收電路,接收測量要求,前述測量要求是從AP/PCP通訊裝置發送,並要求使用於SPSH的執行可否判斷的測量;以及發送電路,基於前述測量要求將進行了前述測量的結果發送至前述AP/PCP通訊裝置,使用與通訊對象的第1其他非AP/PCP通訊裝置通訊的期間即第1通訊期間,前述發送電路及前述接收電路使用第1通訊方式並與前述第1其他非AP/PCP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在不與前述第1其他非AP/PCP通訊並包含在前述測量要求的第2通訊期間之中,前述接收電路使用前述第1通訊方式,進行接收的訊號的測量,前述測量結果包含關於前述接收到的訊號的測定之資訊、及關於前述第1通訊方式之資訊。
本揭示的AP/PCP通訊裝置包含:發送電路,對於複數個非AP/PCP通訊裝置,發送要求使用於SPSH的實施可否判斷的測量之複數個測量要求;接收電路,接收前述複數個非AP/PCP所測量到的複數個測量結果;以及判斷電路,因應前述複數個測量結果,進行前述SPSH的實施可否判斷,前述複數個測量要求各自包含關於在第1通訊期間進行通訊的前述非AP/PCP通訊裝置的資訊、關於進行前述測量的第2通訊期間的資訊,前述複 數個測量結果各自包含前述測量中所使用的通訊方式、前述測量結果。
本申請是主張基於2018年11月9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8-211656之優先權。該申請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全部援用至本案說明書。
本揭示作為進行SPSH的排程之AP/PCP的通訊裝置、實施SPSH的非AP/PCP的通訊裝置是合適的。
BI#n:第n信標期間
500a、500b、500c、500d、600:通訊裝置
S2201、S2202、S2203、S2204、S2205a、S2205b、S2206、S2207a、S2207b、S2208a、S2208b、S2208c、S2208d、S2209:步驟
SP1100、SP1200:服務期間

Claims (28)

  1. 一種終端裝置,其包含:接收電路,從AP/PCP(Access Point/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通訊裝置接收通道品質測量要求;以及發送電路,基於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在與自身及對方終端屬於的候選服務期間相異的既存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將包含測量結果的通道品質報告發送至前述AP/PCP通訊裝置,在前述AP/PCP通訊裝置接收到前述通道品質報告後,在已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分配成與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在時間軸重疊時,前述接收電路從前述AP/PCP通訊裝置接收排程表元素,前述排程表元素包含顯示在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推薦通訊方式之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
  2. 如請求項1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是為了判斷前述既存服務期間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之空間共有的實施可能性,而從前述AP/PCP通訊裝置被發送。
  3. 如請求項1或2之終端裝置,其中在前述既存服務期間的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SISO接收天線構成或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接收天線構成。
  4. 如請求項3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接收天線構成種別)欄位,前述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 欄位顯示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ISO接收天線構成還是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U-MIMO接收天線構成。
  5. 如請求項3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報告包含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前述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是顯示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的接收天線構成是前述SISO接收天線構成或是前述SU-MIMO接收天線構成之何者。
  6. 如請求項1之終端裝置,其中藉由前述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而顯示的前述推薦通訊方式是SISO發送或是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發送。
  7. 如請求項1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是在第1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1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不重疊,空間共有是在第2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2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重疊。
  8. 如請求項1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副欄位,前述副欄位分別顯示測量通道資訊、測量結果報告方法、測量開始時刻、測量繼續期間、測量的時間區塊數。
  9. 一種通訊方法,是在終端裝置中的通訊方法, 從AP/PCP(Access Point/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通訊裝置接收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基於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在與前述終端裝置及對方終端屬於的候選服務期間相異的既存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將包含測量結果的通道品質報告發送至前述AP/PCP通訊裝置,在前述AP/PCP通訊裝置接收到前述通道品質報告後,在已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分配成與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在時間軸重疊時,從前述AP/PCP通訊裝置接收排程表元素,前述排程表元素包含顯示在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推薦通訊方式之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
  10. 如請求項9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是為了判斷前述既存服務期間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之空間共有的實施可能性,而從前述AP/PCP通訊裝置被發送。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通訊方法,其中在前述既存服務期間的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SISO接收天線構成或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接收天線構成。
  12. 如請求項11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前述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顯示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ISO接收天線構成還是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U-MIMO接收天線 構成。
  13. 如請求項11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通道品質報告包含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前述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是顯示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的接收天線構成是前述SISO接收天線構成或是前述SU-MIMO接收天線構成之何者。
  14. 如請求項9之通訊方法,其中藉由前述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而顯示的前述推薦通訊方式是SISO發送或是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發送。
  15. 如請求項9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是在第1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1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不重疊,空間共有是在第2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2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重疊。
  16. 如請求項9之通訊方法,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副欄位,前述副欄位分別顯示測量通道資訊、測量結果報告方法、測量開始時刻、測量繼續期間、測量的時間區塊數。
  17. 一種AP/PCP(Access Point/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通訊裝置,其包含:發送電路,對於屬於候選服務期間的第1終端裝置配對及屬於既存服務期間的第2終端裝置配對,發送通道品質 測量要求;接收電路,從各個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接收第1通道品質報告,前述第1通道品質報告包含在前述既存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從各個前述第2終端裝置配對接收第2通道品質報告,前述第2通道品質報告包含在前述候選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以及判斷電路,根據前述接收到的第1通道品質報告及前述接收到的第2通道品質報告,判斷前述既存服務期間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之空間共有的實施可能性,當前述判斷電路判定可實施前述空間共有時,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分配成與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在時間軸重疊,前述發送電路發送排程表元素到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前述排程表元素包含顯示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推薦通訊方式之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
  18. 如請求項17之AP/PCP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前述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顯示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ISO接收天線構成還是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U-MIMO接收天線構成。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AP/PCP通訊裝置,其中藉由前述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而顯示的前述推薦通訊方式是SISO發送或是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發送。
  20. 如請求項17之AP/PCP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的前述通道品質測量及前述第2終端裝置配對的前述通道品質測量是在第1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1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不重疊,前述空間共有是在第2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2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重疊。
  21. 如請求項17之AP/PCP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副欄位,前述副欄位分別顯示測量通道資訊、測量結果報告方法、測量開始時刻、測量繼續期間、測量的時間區塊數。
  22. 一種通訊方法,是在AP/PCP(Access Point/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通訊裝置中的通訊方法,對於屬於候選服務期間的第1終端裝置配對及屬於既存服務期間的第2終端裝置配對,發送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從各個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接收第1通道品質報告,前述第1通道品質報告包含在前述既存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從各個前述第2終端裝置配對接收第2通道品質報告,前述第2通道品質報告包含在前述候選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根據前述接收到的第1通道品質報告及前述接收到的第2通道品質報告,判斷前述既存服務期間與前述候選服 務期間之空間共有的實施可能性,當判定可實施前述空間共有時,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分配成與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在時間軸重疊,發送排程表元素到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前述排程表元素包含顯示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推薦通訊方式之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
  23. 如請求項22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前述RX Antenna Configuration Type欄位顯示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ISO接收天線構成還是應該在前述通道品質測量中使用前述SU-MIMO接收天線構成。
  24. 如請求項22或23之通訊方法,其中藉由前述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而顯示的前述推薦通訊方式是SISO發送或是單一使用者MIMO(SU-MIMO)發送。
  25. 如請求項22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的前述通道品質測量及前述第2終端裝置配對的前述通道品質測量是在第1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1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不重疊,前述空間共有是在第2信標期間實施,前述第2信標期間是被分配成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和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在時間軸中重疊。
  26. 如請求項22之通訊方法,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包含副欄位,前述副欄位分別顯示測量通道資 訊、測量結果報告方法、測量開始時刻、測量繼續期間、測量的時間區塊數。
  27. 一種積體電路,控制以下處理:從AP/PCP(Access Point/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通訊裝置接收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基於前述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在與自身及對方終端屬於的候選服務期間相異的既存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將包含測量結果的通道品質報告發送至前述AP/PCP通訊裝置;以及在前述AP/PCP通訊裝置接收到前述通道品質報告後,在已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分配成與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在時間軸重疊時,從前述AP/PCP通訊裝置接收排程表元素,前述排程表元素包含顯示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推薦通訊方式之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
  28. 一種積體電路,控制以下處理:對於屬於候選服務期間的第1終端裝置配對及屬於既存服務期間的第2終端裝置配對,發送通道品質測量要求;從各個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接收第1通道品質報告,前述第1通道品質報告包含在前述既存服務期間進行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從各個前述第2終端裝置配對接收第2通道品質報告,前述第2通道品質報告包含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以及根據前述接收到的第1通道品質報告及前述接收到的第2通道品質報告,判斷前述既存服務期間與前述候選服 務期間之空間共有的實施可能性,當判定可實施前述空間共有時,將前述候選服務期間分配成與前述既存服務期間在時間軸重疊,發送排程表元素到前述第1終端裝置配對,前述排程表元素包含顯示前述候選服務期間的推薦通訊方式之推薦通訊方式副欄位。
TW108140319A 2018-11-09 2019-11-06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ap/pcp通訊裝置及積體電路 TWI822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1656 2018-11-09
JP2018211656 2018-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130A TW202019130A (zh) 2020-05-16
TWI822899B true TWI822899B (zh) 2023-11-21

Family

ID=7061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319A TWI822899B (zh) 2018-11-09 2019-11-06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ap/pcp通訊裝置及積體電路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1553368B2 (zh)
EP (1) EP3879878A4 (zh)
JP (2) JP7307091B2 (zh)
KR (1) KR20210083209A (zh)
CN (1) CN112369065A (zh)
BR (1) BR112020026961A2 (zh)
CA (1) CA3105327A1 (zh)
CO (1) CO2020016478A2 (zh)
MX (1) MX2020013426A (zh)
TW (1) TWI822899B (zh)
WO (1) WO202009555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28937A1 (en) * 2011-11-21 2013-05-23 Broadcom Corporation Link adaptation for multimode mimo wireless system
US20150365156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60142969A1 (en) * 2013-06-14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of Providing a Last Used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dent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1509B1 (ko) * 2006-03-06 2007-08-22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부분적 공유를 이용한 선택적 채널 피드백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5012636A1 (ko) * 2013-07-25 2015-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60596A1 (ko) * 2013-10-21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00737A1 (zh) * 2014-01-03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时隙的装置和方法
JP6433260B2 (ja) * 2014-11-19 2018-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空間共有の方法
US10153970B2 (en) * 2014-11-26 2018-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tial channel reservation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20160323890A1 (en) 2015-04-30 2016-1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a band plan and channelization
CN106922029B (zh) * 2015-12-24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6998568B (zh) * 2016-01-22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共享方法及控制节点
US9877350B2 (en) * 2016-06-07 2018-01-2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2P communications and decentralized spatial sha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US20180184314A1 (en) * 2016-12-27 2018-06-28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measurement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28937A1 (en) * 2011-11-21 2013-05-23 Broadcom Corporation Link adaptation for multimode mimo wireless system
US20160142969A1 (en) * 2013-06-14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of Providing a Last Used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Identifier
US20150365156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5263A (ja) 2023-08-18
JP7307091B2 (ja) 2023-07-11
MX2020013426A (es) 2021-02-26
JPWO2020095557A1 (ja) 2021-09-24
CO2020016478A2 (es) 2021-01-29
EP3879878A1 (en) 2021-09-15
BR112020026961A2 (pt) 2021-05-18
US20210120449A1 (en) 2021-04-22
US20230075918A1 (en) 2023-03-09
US11553368B2 (en) 2023-01-10
CA3105327A1 (en) 2020-05-14
KR20210083209A (ko) 2021-07-06
EP3879878A4 (en) 2021-12-22
WO2020095557A1 (ja) 2020-05-14
TW202019130A (zh) 2020-05-16
US11770730B2 (en) 2023-09-26
CN112369065A (zh) 2021-02-12
US20230388843A1 (en)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663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communicate using different beamwidths
US9300378B2 (en) Implementing multi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 MIMO) base station using single-user (SU) MIMO co-located base stations
CN108809370B (zh) 用于使用无线网络中的多个频带进行通信的系统
WO2018141272A1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KR101387532B1 (ko) 협력적 mimo 수행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 전송방법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US2016036590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forming by using antenna arr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691293B (zh) 波束赋形训练方法及装置
US11589245B2 (en) Technologies for spatial sha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484062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9526245B (zh) 具有主收发器和辅收发器的无线电收发设备和利用该设备提供初始接入的方法
US10833736B2 (en) Hybri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beam-based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1038370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WO2018147503A1 (ko) 시분할 복신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간섭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4297471A1 (e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688265B (zh) 基于组的下行链路传送
TW201933804A (zh) 啟動器裝置、反應器裝置、及系統
TWI822899B (zh)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ap/pcp通訊裝置及積體電路
RU279228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WO202401885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20160082466A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빔 포밍 기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