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767B - 嬰兒床 - Google Patents

嬰兒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767B
TWI820767B TW111123503A TW111123503A TWI820767B TW I820767 B TWI820767 B TW I820767B TW 111123503 A TW111123503 A TW 111123503A TW 111123503 A TW111123503 A TW 111123503A TW I820767 B TWI820767 B TW I8207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frame
pivot
pipe
shell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3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0071A (zh
Inventor
郭征文
寧歡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7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9/00Cradles ; Bassinets
    • A47D9/005Cradles ; Bassinets fold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6Children's play- pens
    • A47D13/061Children's play- pens foldable
    • A47D13/063Children's play- pens foldable with soft wall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嬰兒床,包括框體、鎖定機構以及解鎖機構。框體包括上框、下框以及側桿。上框包括第一橫向部、第一縱向部以及第一樞接部,第一縱向部藉由第一樞接部樞接於第一橫向部且包括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下框包括第二橫向部、第二縱向部以及第二樞接部。第二縱向部藉由第二樞接部樞接於第二橫向部且包括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彼此樞接。側桿連接於第一樞接部以及第二樞接部。鎖定機構連接於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之間。解鎖機構配置於第一橫向部上且包括操作件以及驅動件,操作件藉由驅動件連接於鎖定機構。

Description

嬰兒床
本發明涉及嬰兒產品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可簡易折疊收合的嬰兒床。
嬰兒床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嬰幼兒相關產品,適於讓嬰兒躺臥於內並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一般而言,嬰兒床包括承載嬰幼兒用的床體、支撑床體的框架以及鋪設於框架上的布套等組件,其中框架又包括圍出嬰幼兒活動或躺臥範圍的上框、支撑於地面的脚架以及連接上述上框與脚架的側桿。當嬰幼兒在使用時,上框、側桿以及脚架之間為鎖定狀態,以確保整個嬰兒床不會因為嬰幼兒翻身或滾動等移動,或是外力擾動等情形倒塌。
然而,當嬰幼兒結束使用時,使用者需要逐一將上述鎖定狀態鎖定的連接處解鎖從而讓上框、側桿以及脚架變更為可彼此活動的狀態,才能夠將嬰兒床折疊收合,不僅步驟繁瑣且曠日廢時。除此之外,當父母單手將嬰兒床內的嬰幼兒抱出時,上述的框架無法藉由單手收合折疊,使得父母必須要先將嬰幼兒安置於別處才能進行收合作業,從而造成嬰兒床使用的便利性更為下降。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簡易折疊收合的嬰兒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嬰兒床,包括框體、鎖定機構以及解鎖機構。框體包括上框、下框以及側桿,上框包括第一橫向部、第一縱向部以及第一樞接部,第一縱向部藉由第一樞接部樞接於第一橫向部且包括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下框包括第二橫向部、第二縱向部以及第二樞接部,第二縱向部藉由第二樞接部樞接於第二橫向部且包括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且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彼此樞接;側桿連接於第一樞接部以及第二樞接部。鎖定機構連接於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之間,當鎖定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相對於鎖定機構固定;當鎖定機構處於解鎖狀態時,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可相對於鎖定機構旋轉。解鎖機構配置於第一橫向部上且包括操作件以及驅動件,且操作件藉由驅動件連接於鎖定機構。
較佳地,鎖定機構包括鎖定殼體、限位件以及連接件。限位件相對於鎖定殼體固定,連接件滑設於限位件且選擇性地卡掣於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的其中之一。
較佳地,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的另一者包括致動件、定位部以及復位彈性件。驅動件連接於操作件以及致動件,復位彈性件連接於致動件的一端以及定位部之間。
較佳地,鎖定機構還包括連動彈性件,且連動彈性件配置於致動件的另一端以及連接件之間。
較佳地,第一橫向部包括管體,管體上形成有操作孔。解鎖機構還包括解鎖殼體以及防護件,解鎖殼體上形成有開口以及容置孔,且解鎖殼體套設於管體上,防護件穿設於操作孔且一部分藉由開口露出,防護件包括止擋部,操作件穿設於容置孔且選擇性地與抵接於止擋部。
較佳地,解鎖機構還包括防護彈性件,解鎖殼體還包括支撑部,且防護彈性件配置於防護件以及支撑部之間。
較佳地,支撑部沿第一橫向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相對於管體固定,防護彈性件套設於支撑部上,且防護件相對於防護彈性件固定。
較佳地,解鎖機構還包括解鎖殼體以及至少一個定位件,解鎖殼體上形成有至少一個限位部,操作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滑槽,定位件滑設於限位部以及滑槽內,且驅動件連接於定位件。
較佳地,驅動件的一部分埋設於第一橫向部內,且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對於第一橫向部的延伸方向傾斜。
較佳地,下框還包括第三樞接部以及底管。第三樞接部連接於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之間且包括樞轉限位部;底桿與第二橫向部平行配置,且底管的一端連接於第三樞接部。
較佳地,嬰兒床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下框鎖定機構包括第三樞接部、鎖定件以及下框操作件,第三樞接部包括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其中第三管件殼相對於第三管件固定,第四管件殼相對於第四管件固定,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共同定義樞轉腔,且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樞轉腔內形成有卡合特徵;鎖定件滑設於樞轉腔內且包括卡合部以及延伸部,卡合部選擇性地卡合於卡合特徵,且延伸部連接於卡合部;下框操作件相對於延伸部固定。
較佳地,第二縱向部以及下框鎖定機構為多個,且嬰兒床還包括下框同步機構。下框同步機構包括同步件以及多個連動件,同步件可樞轉地連接於多個連動件,且這些連動件分別固設於這些下框鎖定機構的鎖定件。
較佳地,下框還包括底管,底管連接於第三樞接部且與第二橫向部平行配置。這些連動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同步件配置於底管內,且下框操作件套設於底管上。
較佳地,底管形成有多個同步限位槽,下框同步機構還包括多個同步鎖固件,這些同步鎖固件穿設於對應的鎖定件、下框操作件、連動件以及同步限位槽。
較佳地,下框鎖定機構還包括樞轉限位件,樞轉限位件形成有凸部,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其中之一形成有樞轉限位槽,且凸部嵌設於樞轉限位槽內。
較佳地,嬰兒床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下框鎖定機構包括第三樞接部以及下框操作件,其中第三樞接部包括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第三管件殼相對於第三管件固定,第四管件殼相對於第四管件固定。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共同定義樞轉腔,且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樞轉腔內形成有卡合特徵;下框操作件可樞轉地連接於第三樞接部且一部分相對於第三樞接部露出,下框操作件包括卡合部,且卡合部選擇性地與卡合特徵彼此卡掣。
較佳地,卡合特徵為長槽,長槽沿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徑向延伸。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樞轉腔內還形成有樞轉槽,樞轉槽沿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周向配置且連通於長槽,且卡合部滑設於長槽以及樞轉槽內。
較佳地,下框鎖定機構還包括下框彈性件,且下框彈性件沿卡合特徵的延伸方向配置於下框操作件以及第三樞接部之間。
較佳地,第二縱向部以及下框鎖定機構為多個,且嬰兒床還包括多個下框同步機構。各下框同步機構分別對應各下框鎖定機構且包括連動件,連動件可樞轉地配置於樞轉腔內且卡掣於下框操作件。下框還包括底管,底管連接於這些下框鎖定機構的第三樞接部且相對於這些下框同步機構的連動件固定。
較佳地,嬰兒床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下框鎖定機構包括第三樞接部以及下框操作部,第三樞接部包括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其中第三管件殼相對於第三管件固定,第四管件殼相對於第四管件固定,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共同定義樞轉腔,且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樞轉腔內形成有卡合特徵;下框操作部包括卡掣件、樞轉件以及多個下框操作件,其中卡掣件滑設於樞轉腔內且選擇性地與卡合特徵彼此卡掣,樞轉件可樞轉地連接於卡掣件,下框操作件連接於樞轉件且至少一部分相對於第三樞接部露出。
較佳地,第三樞接部為多個,下框還包括底管,底管連接於這些第三樞接部之間,樞轉件穿設於底管,且樞轉件的端部配置於樞轉腔內。
較佳地,下框操作部還包括多個連動件,這些連動件套設於底管上且相對於樞轉件固定,且下框操作件配置於連動件上。
較佳地,下框操作部還包括下框彈性件,且彈性件配置於卡掣件以及第三樞接部之間。
較佳地,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的長度相等,且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的長度相等。
較佳地,第一橫向部的長度小於第一縱向部的長度,且第二橫向部的長度小於第二縱向部的長度。
藉由以下的描述並結合圖式,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圖式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1:嬰兒床
1”:嬰兒床
1'''':嬰兒床
10:框體
100:上框
110:第一橫向部
110’:第一橫向部
110”:第一橫向部
112:管體
112’:管體
112”:管體
112a:定位柱
112b:定位槽
120:第一縱向部
122:第一管件
122a:致動件
122b:定位部
122c:復位彈性件
124:第二管件
130:第一樞接部
132:上套部
134:下套部
200:下框
200”:下框
210:第二橫向部
220:第二縱向部
222:第三管件
224:第四管件
230:第二樞接部
232:直立部
240:第三樞接部
240”:第三樞接部
242:輔助立部
244:樞轉限位部
246:第三管件殼
246”:第三管件殼
246''':第三管件殼
246a:卡合特徵
248:第四管件殼
248''':第四管件殼
248a:卡合特徵
248b:樞轉槽
250:底管
250”:底管
300:側桿
20:鎖定機構
21:鎖定殼體
22:限位件
23:連接件
24:連動彈性件
30:解鎖機構
30’:解鎖機構
30”:解鎖機構
31:解鎖殼體
31’:解鎖殼體
31”:解鎖殼體
31a:限位部
31b:支撐部
31b”:支撐部
32:操作件
33:驅動件
34:定位件
35:防護件
35”:防護件
35a:止擋部
35a”:止擋部
36:防護彈性件
40:承載件
50:下框鎖定機構
50''':下框鎖定機構
50'''':下框鎖定機構
51:鎖定件
51’:卡掣件
51a:卡合部
51b:延伸部
52:下框操作件
52''':下框操作件
52'''':下框操作件
52a:卡合部
52b:抵頂部
52c:卡掣部
53:下框彈性件
54:同步鎖固件
55:樞轉限位件
55’:樞轉件
55a:凸部
60:下框同步機構
61:同步件
62:連動件
62''':連動件
62'''':連動件
62a:凸柱
A:容置孔
C:樞轉腔
D:橫向
G:樞轉槽
H:操作孔
O:開口
R:樞轉限位槽
S:滑槽
T:同步限位槽
圖1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上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解鎖機構在鎖定狀態時沿著X-X剖面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鎖定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2中的解鎖機構在解鎖狀態時沿著X-X剖面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1中的鎖定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1中的上框解鎖並折疊收合時的示意圖。
圖8為圖1中的下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9為圖1的嬰兒床折疊收合過程中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1的嬰兒床完全折疊收合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二實施例的上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組件爆炸示意圖。
圖13為圖11中部分組件的配置示意圖。
圖14為圖11中的解鎖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15為圖11中的解鎖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三實施例的上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7為圖16的剖視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四實施例的部分組件分解示意圖。
圖19為圖1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0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21為圖18的下框同步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22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23為圖18的下框同步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24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嬰兒床展開狀態時的前視示意圖。
圖25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嬰兒床收合狀態時的前視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五實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7為圖26的組件分解示意圖。
圖28為圖27中的下框操作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29為圖27中的第四管件殼以及連動件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30為圖26的嬰兒床的第三樞接部及下框操作件在展開狀態時的右側剖視示意圖。
圖31為圖26的嬰兒床的第三樞接部及下框操作件在釋鎖狀態時的右側剖視示意圖。
圖32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六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33為圖32的嬰兒床的剖視示意圖。
圖34為圖32的嬰兒床的組件分解示意圖。
圖35為圖32的嬰兒床在鎖定狀態時的前剖視示意圖。
圖36為圖32的嬰兒床在釋鎖狀態時的前剖視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現在參考圖式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圖式中類似的組件標號代表類似的組件。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適於容置嬰幼兒,當使用者想要使用嬰兒床1時,可將嬰兒床1展開至如圖1所示的展開狀態;而當使用者使用完畢嬰兒床1時,可將嬰兒床1折疊並收合至如圖10所示的收合狀態,藉此能在不使用嬰兒床1時節省使用者室內的空間。此外,為了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外力擾動或使用者不慎碰撞導致嬰兒床1意外折疊進而誤傷嬰幼兒,在本實施例中,嬰兒床1還具有鎖定在展開狀態的鎖定功能,以及解除上述鎖定狀態的解鎖功能。
詳細而言,嬰兒床1包括框體10、鎖定機構20以及解鎖機構30,框體10包括上框100、下框200以及側桿300,其中上框100可視為嬰兒床架的扶手,且包括第一橫向部110、至少一個第一縱向部120以及至少一個第一樞接部1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縱向部120的數量為兩個且彼此相對配置,這些第一縱向部120分別藉由第一樞接部130樞接於第一橫向部110的兩端;下框200可視為嬰兒床架的底座,且包括第二橫向部210、至少一個第二縱向部220以及至少一個第二樞接部23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縱向部220的數量同樣為兩個,且分別藉由兩側的第二樞接部230樞接於第二橫向部210的兩端,此外,各個第二樞接部230分別具有直立部232,可作為嬰兒床1的支撑脚並使下框200與地面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側桿300連接於第一樞接部130以及第二樞接部230而使上框 100以及下框200彼此相對。鎖定機構20配置於第一縱向部120上,而解鎖機構30配置於第一橫向部110上。
如圖1所示,上框100以及下框200分別構成一個矩形,且第一橫向部110的長度小於第一縱向部120的長度,第二橫向部210的長度小於第二縱向部220的長度。換言之,嬰兒床1的解鎖機構30設置於床架扶手的短邊,而進行折疊為床架的長邊部分,藉此,可縮短嬰兒床1折疊後於室內佔據的長度。
另一方面,第一縱向部120包括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且鎖定機構20連接於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鎖定機構20可在鎖定狀態以及解鎖狀態間進行切換,當鎖定機構20處於鎖定狀態時,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相對於鎖定機構20固定;而當鎖定機構20處於解鎖狀態時,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可相對於鎖定機構20旋轉。關於這部分的作動機制將會於後文中有更詳細的描述。
對應於第一縱向部120,第二縱向部220包括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且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彼此樞接。較佳地,下框200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三樞接部240以及底管250,其中第三樞接部240連接於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之間,而底管250與第二橫向部210平行配置,且底管250的一端連接於第三樞接部24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的長度大致相等,且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的長度也大致相等。換言之,嬰兒床1由圖1的展開狀態收合至圖10的收合狀態為對半折疊,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兩側對稱較為美觀,且在折疊過程中嬰兒床1的重心位置較為穩定,有利於使用者單手操作及折疊。
較佳地,嬰兒床1還包括至少一個承載件40,其中承載件40例如是柔性的襯布,配置於第二橫向部210、第二縱向部220以及底管250之間用以承載嬰幼兒以供其躺臥。當嬰兒床1需進行收合時,可在不拆卸承載件40的情況下直接折疊框體10,相當簡單及便利。當然,除了以柔性襯布承載嬰幼兒外,承載件40也可以選用剛性較高的板狀材料以提高嬰兒床1底部的支撑强度,並在上方鋪設軟質的厚墊使嬰幼兒躺臥時較為舒適,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
請參考圖2,圖2為圖1中的上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一樞接部130包括上套部132以及下套部134,其中上套部132套設於第一橫向部110以及兩側第一縱向部120的第一管件122,而下套部134套設於第一橫向部110、上套部132以及側桿300上,換言之,第一樞接部130將第一縱向部120限位為僅能以藉由第一橫向部110的軸線進行旋轉。較佳地,第一橫向部110包括管體112,管體112上形成有定位柱112a,而下套部134上形成有樞轉槽G,且定位柱112a滑設於樞轉槽G內。當嬰兒床1如圖2所示為展開狀態時,定位柱112a位於樞轉槽G的下端部(靠近側桿300的端部),而當嬰兒床1如圖10所示折疊至收合狀態時,定位柱112a會隨著第一橫向部110一起轉動至樞轉槽G的上端部(遠離側桿300的端部)。藉由這樣的設計,不僅能限制第一縱向部120的轉動方向,且能藉由定位柱112a以及樞轉槽G確立第一管件122的旋轉行程,避免嬰兒床1過度展開或折疊。
以下將對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的鎖定機制以及解鎖機制進行詳細的說明,請參考圖3至圖10,其中圖3至圖6分別為圖2中的解鎖機構以及圖1中的解鎖機構在鎖定狀態以及解鎖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圖7為圖1中的上框解鎖 並折疊收合時的示意圖,圖8為圖1中的下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而圖9及圖10分別為嬰兒床折疊收合過程中以及完全折疊收合的立體示意圖。如圖3及圖4所示,鎖定機構20包括鎖定殼體21、限位件22以及連接件23,其中限位件22呈管狀且相對於鎖定殼體21固定,而連接件23滑設於限位件22的中空部分;此外,解鎖機構30包括解鎖殼體31、操作件32、至少一個驅動件33以及至少一個定位件34,其中解鎖殼體31上形成有至少一個限位部31a以及容置孔A,操作件32穿設於容置孔A,且操作件32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滑槽S,定位件34例如為定位銷且滑設於限位部31a以及滑槽S內,而驅動件33例如是鋼纜,其一部分埋設於第一橫向部110內且連接於定位件34。
另一方面,第一管件122包括致動件122a、定位部122b以及復位彈性件122c,其中致動件122a配置於第一管件122連接鎖定機構20的一端上,且驅動件33連接於致動件122a,定位部122b例如是驅動件33的護套且相對於第一管件122固定,而復位彈性件122c例如是線性彈簧且連接於致動件122a靠近第一樞接部130的一端以及定位部122b之間。換言之,驅動件33藉由定位件34連接於操作件32以及致動件122a,而操作件32藉由驅動件33連接於鎖定機構20。較佳地,鎖定機構20還包括連動彈性件24,其中連動彈性件24例如是彈簧且配置於致動件122a的另一端(靠近鎖定機構20的一端)以及連接件23之間。
當鎖定機構20如圖4所示處於鎖定狀態,且解鎖機構30如圖3所示尚未進行解鎖操作時,致動件122a的右端受到復位彈性件122c的抵頂從而穿入限位件22內並抵接連動彈性件24,進而使得連動彈性件24產生形變並將連接件23的一部分推入第二管件124內部。換言之,當鎖定機構20處於鎖定狀態時,第一管件122藉由致動件122a卡掣於限位件22,而連接件23卡掣於第二管 件124,從而使得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相對於鎖定機構20固定而無法自由地轉動,確保嬰兒床1維持在展開狀態。
而當使用者欲對嬰兒床1進行解鎖以折疊收合時,可將操作件32朝容置孔A按入,此時定位件34會受到限位部31a以及滑槽S的共同限位而朝操作件32的中央滑動。在本實施例中,滑槽S的延伸方向相對於第一橫向部110的延伸方向傾斜,因此當定位件34朝操作件32的中央滑動時,將拉動驅動件33並帶動致動件122a朝定位部122b滑動而脫離限位件22。同時,由於連動彈性件24不再受到致動件122a的抵頂,從而使連接件23朝鎖定殼體21內部縮入並不再卡掣於第二管件124,形成如圖5及圖6所示的解鎖狀態。換言之,連接件23藉由連動彈性件24的抵頂而選擇性地卡掣於第二管件124。之後,使用者即可將第一管件122以及第二管件124分別沿圖7中的逆時針方向以及順時針方向轉動,開始對嬰兒床1進行折疊收合。
另一方面,如圖8所示,第三樞接部240包括輔助立部242以及樞轉限位部244,其中輔助立部242可在嬰兒床1的中央部位輔助直立部232支撑框體10,而樞轉限位部244例如是凸塊且配置於第三管件222或第四管件224的其中一端,用以對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單向限位。換言之,當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展開至與地面平行時,樞轉限位部244會與第三管件222或第四管件224彼此卡掣而使兩者無法繼續向下轉動;相反地,當使用者開始對嬰兒床1進行折疊收合時,僅需以脚將第三樞接部240向上踢動一段距離,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將不再卡掣於樞轉限位部244且以底管250為樞轉軸相對旋轉,形成如圖9所示的狀態。最後,使用者再將兩側的側桿300朝中間靠近併攏,即可將嬰兒床1完全折疊收合,形成如圖10所示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當嬰兒床1自收合狀態展開至展開狀態時,致動件122a將會再度受到復位彈性件122c的彈力作用而自動穿入限位件22內,並連帶推抵連動彈性件24進而將連接件23推入第二管件124內並鎖定,相當簡單且便利。
除此之外,雖然本實施例中以第一管件122藉由致動件122a卡掣於限位件22,且藉由連接件23卡掣於第二管件124為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在其它可能的實施例中,可以將致動件122a配置於第二管件124的一端,並藉由連接件23卡掣於第一管件122形成鎖定狀態,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更進一步而言,雖然本實施例中使用第一管件122、第二管件124、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作為第一縱向部120以及第二縱向部220的組件,並將一部分的鎖定組件以及解鎖組件穿設於上述管件的中空部分,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在其它可能的實施例中,上述的管件可全部使用實心桿件替代,且同時在桿件上預留可供上述組件滑動或伸縮的滑槽或容置槽,也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請參考圖11,圖11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二實施例的上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與圖1所示的嬰兒床1相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圖11中的解鎖機構30’還包括防護件35,且防護件35穿設於解鎖殼體31’。
詳細而言,為了避免使用者誤觸操作件32而不慎折疊嬰兒床1造成嬰幼兒受傷,本實施例的解鎖機構30’新增了防護機制避免使用者誤觸操作件32。請同時參考圖12及圖13,其中圖12為圖11的組件爆炸示意圖,而圖13為圖11中部分組件的配置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橫向部110’的管體112’上形 成有操作孔H。此外,解鎖機構30’還包括防護彈性件36,而解鎖殼體31’除了圖3及圖5的構造外,還形成有支撑部31b以及開口O,其中支撑部31b朝解鎖殼體31’的內部凹入,防護件35穿設於操作孔H且一部分藉由開口O露出,以供使用者進行操作,而防護彈性件36例如是線性彈簧,且配置於防護件35以及支撑部31b之間。
如圖13所示,防護件35包括止擋部35a,其中止擋部35a的形狀對應於操作件32的上緣。當鎖定機構20處於鎖定狀態時,由於操作件32的上緣與止擋部35a相互抵接,因此使用者無法直接將操作件32按入容置孔A內,從而無法收合嬰兒床1,藉此確保嬰兒床1不會因為使用者誤觸操作件32而意外折疊。
請參考圖14及圖15,其中圖14為圖11中的解鎖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而圖15為圖11中的解鎖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若使用者欲收合嬰兒床1,僅需單手將操作件32朝圖14的左方扳動,連帶地使得止擋部35a朝左方滑動並不再與操作件32的上緣抵接,此時即可使用其它手指將操作件32按入容置孔A內,並進行上述的解鎖及折疊收合過程。而當使用者將手離開解鎖機構30’後,防護件35將會受到防護彈性件36的彈力牽引而重新朝圖14的右方移動,並再次抵接於操作件32的上緣。換言之,藉由防護彈性件36的配置,操作件32得以選擇性地與止擋部35a相互抵接,從而避免使用者誤觸操作件32並意外折疊嬰兒床1。
請參考圖16及圖17,其中圖16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三實施例的上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而圖17為圖16的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 與圖11所示的嬰兒床1相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操作件32以及防護件35”分別配置於解鎖殼體31”的相對兩側。
詳細而言,管體112”的管壁內側形成有定位槽112b,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槽112b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且沿第一橫向部110”的延伸方向間隔配置。另一方面,支撑部31b”例如是桿件且兩端嵌設於定位槽112b內,換言之,支撑部31b”沿第一橫向部11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相對於管體112”固定,且防護彈性件36套設於支撑部31b”上,防護件35”相對於防護彈性件36固定。藉此,防護件35”可藉由支撑部31b”進行導引與定位,且操作件32以及防護件35”可分別配置於解鎖殼體31”的相對兩側,更加符合手部操作的人體工學。
請參考圖18,圖18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四實施例的部分組件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與圖1所示的嬰兒床1相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圖18的嬰兒床1”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50,其中下框鎖定機構50的數量為兩個且分別配置於嬰兒床1”兩側的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之間。
詳細而言,相較於圖1所示之嬰兒床1的第三樞接部240藉由樞轉限位部244對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單向限位,本實施例的下框鎖定機構50具有更加精密的鎖定及解鎖功能,以使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固定在展開狀態或是在展開狀態以及收合狀態間進行切換。請參考圖19及圖20,其中圖19為圖1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而圖20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如圖所示,下框鎖定機構50包括第三樞接部240”、鎖定件51、下框操作件52以及下框彈性件53,其中第三樞接部240”包括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第三管件殼246套設於第三管件222的一端且相對於第三管件222固定,第四管件殼248套設於第四管件224的一端且相對於第四管件224固 定,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共同定義樞轉腔C,鎖定件51滑設於樞轉腔C內,而下框操作件52例如是輔助嬰兒床1”站立的支撑脚且連接於鎖定件51,下框彈性件53例如是彈簧且配置於鎖定件51以及底管250”之間。
具體而言,下框鎖定機構50藉由鎖定件51選擇性地卡合於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的兩者或其中之一以達到鎖定或解鎖的效果。如圖19及圖20所示,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在個別的端部分別呈圓蓋狀,且在定義樞轉腔C的內表面分別形成有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其中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例如是在樞轉腔C的圓周方向上位置對應的凸塊。另一方面,鎖定件51包括卡合部51a以及延伸部51b,其中卡合部51a為齒輪且形狀對應於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延伸部51b呈圓筒狀且連接於卡合部51a,下框操作件52相對於延伸部51b固定。藉此,當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位於展開狀態時,由於卡合部51a受到下框彈性件53的抵頂而同時卡合於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因此與第三管件222相對固定的第三管件殼246以及與第四管件224相對固定的第四管件殼248彼此無法相對轉動,從而將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鎖定在展開狀態。
請參考圖22,圖22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剖視示意圖。當使用者想要解除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的鎖定狀態時,僅需用脚將下框操作件52朝圖20中的橫向D踢動一小段距離,此時鎖定件51會受到下框操作件52的帶動並移動至圖22中的位置。藉此,卡合部51a移動至樞轉腔C的右側而不再與卡合特徵246a彼此卡掣,從而讓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變為可相互轉動的狀態,並同時解鎖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這時使用者僅需像收合嬰兒床1一般,將第三樞接部240”向上踢動一小段距離, 即可將嬰兒車1”的下框200”自展開狀態折疊至收合狀態。而當使用者再度將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展開時,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會相對旋轉至彼此對位的相位,且卡合部51a會受到下框彈性件53的彈力作用而再度復位並同時卡合於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換言之,下框鎖定機構50藉由卡合部51a卡合於卡合特徵246a以及卡合特徵248a的至少其中之一,進而達到鎖定以及解鎖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的效果,可增加嬰兒床1”使用時的穩定及便利性。
如圖18、圖21及圖23所示,除此之外,為了能讓使用者同時對兩側的下框鎖定機構50進行解鎖操作,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還包括下框同步機構60,且下框同步機構60連接於這些下框鎖定機構50之間。
請同時參考圖19至圖23,其中圖21為圖18的下框同步機構在鎖定狀態時的俯視示意圖,而圖23為圖18的下框同步機構在解鎖狀態時的俯視示意圖。詳細而言,下框同步機構60包括同步件61以及多個連動件62,其中同步件61呈圓盤狀或圓球狀,連動件62呈桿狀且數量對應於下框鎖定機構50,同步件61可樞轉地連接於這些連動件62的一端,且這些連動件62的另一端分別固設於兩側的下框鎖定機構50的鎖定件51。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同步件61配置於底管250”內,且藉由螺絲或鉚釘等鎖固件穿設於同步件61中央的鎖固孔從而可樞轉地固定於底管250”的中央處;另一方面,這些連動件62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底管250”內,且下框操作件52套設於底管250”上。更進一步而言,如圖19所示,下框同步機構60還包括多個同步鎖固件54,其中同步鎖固件54例如是鉚釘,而底管250”上形成有多個同步限位槽T,這些同步限位槽T的數量對應於鎖定件51的數量且長度 對應於下框操作件52在橫向D上的移動長度,且這些同步鎖固件54穿設於對應的鎖定件51的延伸部51b上的槽孔、下框操作件52、連動件62以及同步限位槽T。換言之,鎖定件51以及連動件62在橫向D上相對固定,但在延伸部51b的圓周方向上可相對旋轉,且鎖定件51、下框操作件52以及連動件62可在橫向D上滑動同步限位槽T的長度距離。
當使用者如上述對其中一側的下框鎖定機構50進行解鎖時,下框操作件52將會驅動連動件62一同朝橫向D,也就是底管250”的中央處移動,且由於同步件61可樞轉地固定於底管250”的中央處,因此同步件61也會一併受到其中一側的連動件62帶動並轉動,從而讓另一側的連動件62沿相反於橫向D的方向朝底管250”的中央處移動,由圖21的位置轉動至圖23的位置,並帶動另一側的下框操作件52以及鎖定件51同時解鎖。換言之,藉由鎖定件51、下框操作件52、同步件61以及連動件62的連動關係,使用者僅需對其中一側的下框鎖定機構50進行解鎖,即可藉由下框同步機構60同時對所有的下框鎖定機構50進行解鎖,省去使用者移動至嬰兒床1”的各個位置進行解鎖的工序,大幅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請參考圖18、圖19、圖24以及圖25,其中圖24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嬰兒床展開狀態時的前視示意圖,圖25為圖18的下框鎖定機構在嬰兒床收合狀態時的前視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下框鎖定機構50較佳地還包括樞轉限位件55,其中樞轉限位件55可以是具有飾蓋的栓件,且在飾蓋的內側形成有凸部55a;另一方面,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的其中之一形成有樞轉限位槽R,當組件彼此組裝完成時,樞轉限位件55的栓件部分穿設於第三管件殼246、第四管件殼248以及鎖定件51內,飾蓋部分封閉樞轉腔C的 一端,且凸部55a嵌設於樞轉限位槽R內。藉由這樣的配置,當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如圖24以及圖25所示在展開狀態以及收合狀態間切換時,樞轉限位件55不僅使得第三樞接部240”的外表較為平整美觀,且可與鎖定件51同步轉動。除此之外,藉由凸部55a嵌設於樞轉限位槽R內,鎖定件51以及樞轉限位件55的旋轉行程被限制在樞轉限位槽R的兩端,可以確保嬰兒床1”在展開以及收合狀態間下框操作件52旋轉至適當的位置,而不會阻礙到第三管件222以及第四管件224的收合。
請參考圖26至圖29,其中圖26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五實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27為圖26的組件分解示意圖,圖28為圖27中的下框操作件的立體示意圖,而圖29為圖27中的第四管件殼以及連動件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與圖18所示的嬰兒床1”相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直接藉由下框操作件52'''達到鎖定以及解鎖的功效。
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下框鎖定機構50'''包括第三樞接部240'''以及下框操作件52''',第三樞接部240'''包括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第三管件殼246'''相對於第三管件222固定,第四管件殼248'''相對於第四管件224固定。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共同定義樞轉腔C,且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樞轉腔C內形成有卡合特徵。在本實施例中以第四管件殼248'''形成有卡合特徵248a,且卡合特徵248a為長槽為例。另一方面,下框操作件52'''可樞轉地連接於第三樞接部240'''且一部分相對於第三樞接部240'''露出,其中下框操作件52'''包括卡合部52a,在本實施例中卡合部52a例如是對應卡合特徵248a大小的凸耳,且卡合部52a選擇性地與卡合特徵248a彼此卡掣。
更進一步而言,第四管件殼248'''在樞轉腔C內還形成有樞轉槽248b,其中卡合特徵248a,亦即長槽沿第四管件殼248'''的徑向延伸,而樞轉槽248b沿第四管件殼248'''的周向配置且連通於長槽248a,且卡合部52a滑設於長槽248a以及樞轉槽248b內。此外,下框鎖定機構50'''還包括下框彈性件53,且下框彈性件53沿卡合特徵248a的延伸方向配置於下框操作件52'''以及第三樞接部240'''之間。請參考圖30及圖31,其中圖30為圖26的嬰兒床的第三樞接部及下框操作件在展開狀態時的右側剖視示意圖,而圖31為圖26的嬰兒床的第三樞接部及下框操作件在釋鎖狀態時的右側剖視示意圖。如圖所示,當嬰兒床1”(參考圖18)處於展開狀態時,下框操作件52'''受到下框彈性件53的抵頂而使得卡合部52a卡掣於卡合特徵248a內,因此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無法相對於彼此樞轉,從而將下框200”鎖定在展開狀態;當使用者想要收折嬰兒床1”時,僅需將下框操作件52'''沿卡合特徵248a的延伸方向向上踢動一段距離,此時卡合部52a會從卡合特徵248a移動至樞轉槽248b內且可沿著樞轉槽248b相對於第四管件殼248'''的周向滑動。藉此,第三管件殼246'''以及第四管件殼248'''解除鎖定而可相對於彼此自由樞轉。
除此之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同樣具有同步對多個下框鎖定機構50'''解鎖的功能。如圖27所示,嬰兒床1”還包括多個下框同步機構6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縱向部220以及下框同步機構60'''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且各下框同步機構60'''分別對應各下框鎖定機構50'''且包括連動件62''',其中連動件62'''可樞轉地配置於樞轉腔C內且卡掣於下框操作件52'''。詳細而言,下框操作件52'''上形成有卡掣部52c,其中卡掣部52c例如是孔洞,而連動件62'''上形成有凸柱62a,且凸柱62a卡掣於卡掣部52c內。另一方面,下框200”還包括底 管250''',底管250'''連接於這些下框鎖定機構50'''的第三樞接部240'''且相對於這些下框同步機構60'''的連動件62'''固定。藉此,當使用者如前文所述及圖30、圖31所示將下框操作件52'''沿卡合特徵248a的延伸方向向上踢動一段距離時,連動件62'''會受到下框操作件52'''帶動並相對於第四管件殼248'''樞轉,進一步帶動連接於其它第三樞接部240'''的底管250'''同步樞轉並使得其它第三樞接部240'''具有相同的運動模式,達到同步解鎖的效果。
請參考圖32至圖36,其中圖32為本發明的嬰兒床的第六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33為圖32的嬰兒床的剖視示意圖,圖34為圖32的嬰兒床的組件分解示意圖,圖35為圖32的嬰兒床在鎖定狀態時的前剖視示意圖,而圖36為圖32的嬰兒床在釋鎖狀態時的前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嬰兒床1'''與第五實施例的嬰兒床1”相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下框鎖定機構50''''包括第三樞接部240”以及下框操作部,其中下框操作部包括多個下框操作件52'''',且使用者可藉由操作這些下框操作件52''''中的任一下框操作件52''''對嬰兒床1'''進行解鎖。
詳細而言,下框操作部包括卡掣件51’、樞轉件55’以及多個下框操作件52'''',其中卡掣件51’滑設於樞轉腔C內且選擇性地與卡合特徵248a彼此卡掣,樞轉件55’可樞轉地連接於卡掣件51’,而這些下框操作件52''''連接於樞轉件55’且至少一部分相對於第三樞接部240”露出。
如圖33所示,本實施例的樞轉件55’例如是穿設於底管250”內部的管狀構件,且樞轉件55’的端部配置於樞轉腔C內並與卡掣件51’卡掣。另一方面,下框操作部還包括多個連動件62'''',這些連動件62''''套設於底管250”上且相對於樞轉件55’固定,其中下框操作件52''''的數量對應於連動件62''''的數量, 且這些下框操作件52''''分別配置於對應的連動件62''''上。藉此,當使用者拉提任一下框操作件62''''時,下框操作件52''''將藉由連動件62''''帶動樞轉件55’樞轉,進而使得與樞轉件55’彼此卡掣的卡掣件51’沿著卡合特徵248a的延伸方向滑動從而不再與卡合特徵248a繼續卡掣,因此可從圖35的鎖定狀態切換至圖36的解鎖狀態。當使用者不再拉提下框操作件52''''時,由於下框彈性件53的彈力作用,卡掣件51’將會帶動樞轉件55’重新回到鎖定狀態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連動件62''''套設於底管250”的外側,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在其它可能的實施例中,連動件62''''亦可完全包覆於底管250”內部,而僅由下框操作件52''''露出底管250”以供使用者操作。
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嬰兒床1包括鎖定機構20以及解鎖機構30,可將框體10鎖定在展開狀態或解除上述的鎖定狀態。除此之外,藉由框體10各個組件彼此之間的樞接關係,使用者僅需藉由單手即可一次性地解鎖並進行折疊收合,無需將各個組件逐一拆解,能夠大幅節省收合嬰兒床1所需的時間從而提升其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嬰兒床
10:框體
100:上框
110:第一橫向部
120:第一縱向部
122:第一管件
124:第二管件
130:第一樞接部
20:鎖定機構
200:下框
210:第二橫向部
220:第二縱向部
222:第三管件
224:第四管件
230:第二樞接部
232:直立部
240:第三樞接部
250:底管
30:解鎖機構
300:側桿
40:承載件

Claims (26)

  1. 一種嬰兒床,其包括:框體,包括:上框,包括第一橫向部、第一縱向部以及第一樞接部,該第一縱向部藉由該第一樞接部樞接於該第一橫向部且包括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下框,包括第二橫向部、第二縱向部以及第二樞接部,該第二縱向部藉由該第二樞接部樞接於該第二橫向部且包括第三管件以及第四管件,且該第三管件以及該第四管件彼此樞接;以及側桿,連接於該第一樞接部以及該第二樞接部;鎖定機構,連接於該第一管件以及該第二管件之間,當該鎖定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該第一管件以及該第二管件相對於該鎖定機構固定,當該鎖定機構處於解鎖狀態時,該第一管件以及該第二管件可相對於該鎖定機構旋轉;以及解鎖機構,配置於該第一橫向部上且包括操作件以及驅動件,且該操作件藉由該驅動件連接於該鎖定機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鎖定機構包括鎖定殼體、限位件以及連接件,該限位件相對於該鎖定殼體固定,該連接件滑設於該限位件且選擇性地卡掣於該第一管件以及該第二管件的其中之一。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一管件以及該第二管件的另一者包括致動件、定位部以及復位彈性件,該驅動件連接於該操作件以及該致動件,該復位彈性件連接於該致動件的一端以及該定位部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鎖定機構還包括連動彈性件,且該連動彈性件配置於該致動件的另一端以及該連接件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一橫向部包括管體,該管體上形成有操作孔,該解鎖機構還包括解鎖殼體以及防護件,該解鎖殼體上形成有開口以及容置孔,且該解鎖殼體套設於該管體上,該防護件穿設於該操作孔且一部分藉由該開口露出,該防護件包括止擋部,該操作件穿設於該容置孔且選擇性地抵接於該止擋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解鎖機構還包括防護彈性件,該解鎖殼體還包括支撑部,且該防護彈性件配置於該防護件以及該支撑部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支撑部沿該第一橫向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相對於該管體固定,該防護彈性件套設於該支撑部上,且該防護件相對於該防護彈性件固定。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解鎖機構還包括解鎖殼體以及至少一個定位件,該解鎖殼體上形成有至少一個限位部,該 操作件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滑槽,該定位件滑設於該限位部以及該滑槽內,且該驅動件連接於該定位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驅動件的一部分埋設於該第一橫向部內,且該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橫向部的延伸方向傾斜。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還包括第三樞接部以及底管,該第三樞接部連接於該第三管件以及該第四管件之間且包括樞轉限位部,該底管與該第二橫向部平行配置,且該底管的一端連接於該第三樞接部。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包括:第三樞接部,包括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該第三管件殼相對於該第三管件固定,該第四管件殼相對於該第四管件固定,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共同定義樞轉腔,且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樞轉腔內形成有卡合特徵;鎖定件,滑設於該樞轉腔內且包括卡合部以及延伸部,該卡合部選擇性地卡合於該卡合特徵,且該延伸部連接於該卡合部;以及下框操作件,相對於該延伸部固定。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二縱向部以及該下框鎖定機構為多個,且該嬰兒床還包括: 下框同步機構,包括同步件以及多個連動件,該同步件可樞轉地連接於該等連動件,且該等連動件分別固設於該等下框鎖定機構的該鎖定件。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還包括底管,該底管連接於該第三樞接部且與該第二橫向部平行配置,該等連動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該同步件配置於該底管內,且該下框操作件套設於該底管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底管形成有多個同步限位槽,該下框同步機構還包括多個同步鎖固件,該等同步鎖固件穿設於對應的該鎖定件、該下框操作件、該連動件以及該同步限位槽。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還包括底管,該底管連接於該第三樞接部且與該第二橫向部平行配置,該下框鎖定機構還包括下框彈性件,且該下框彈性件配置於該鎖定件以及該底管之間。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鎖定機構還包括樞轉限位件,該樞轉限位件形成有凸部,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其中之一形成有樞轉限位槽,且該凸部嵌設於該樞轉限位槽內。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包括: 第三樞接部,包括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該第三管件殼相對於該第三管件固定,該第四管件殼相對於該第四管件固定,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共同定義樞轉腔,且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樞轉腔內形成有卡合特徵;以及下框操作件,可樞轉地連接於該第三樞接部且一部分相對於該第三樞接部露出,該下框操作件包括卡合部,且該卡合部選擇性地與該卡合特徵彼此卡掣。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卡合特徵為長槽,該長槽沿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徑向延伸,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樞轉腔內還形成有樞轉槽,該樞轉槽沿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周向配置且連通於該長槽,且該卡合部滑設於該長槽以及該樞轉槽內。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鎖定機構還包括下框彈性件,且該下框彈性件沿該卡合特徵的延伸方向配置於該下框操作件以及該第三樞接部之間。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二縱向部以及該下框鎖定機構為多個,且該嬰兒床還包括:多個下框同步機構,各該下框同步機構分別對應各該下框鎖定機構且包括連動件,該連動件可樞轉地配置於該樞轉腔內且卡掣於該下框操作件; 其中,該下框還包括底管,該底管連接於該等下框鎖定機構的該第三樞接部且相對於該等下框同步機構的該連動件固定。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還包括:下框鎖定機構,包括:第三樞接部,包括第三管件殼以及第四管件殼,該第三管件殼相對於該第三管件固定,該第四管件殼相對於該第四管件固定,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共同定義樞轉腔,且該第三管件殼以及該第四管件殼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樞轉腔內形成有卡合特徵;以及下框操作部,包括卡掣件、樞轉件以及多個下框操作件,該卡掣件滑設於該樞轉腔內且選擇性地與該卡合特徵彼此卡掣,該樞轉件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卡掣件,該等下框操作件連接於該樞轉件且至少一部分相對於該第三樞接部露出。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三樞接部為多個,該下框還包括底管,該底管連接於該等第三樞接部之間,該樞轉件穿設於該底管,且該樞轉件的端部配置於該樞轉腔內。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操作部還包括多個連動件,該等連動件套設於該底管上且相對於該樞轉件固定,且該等下框操作件配置於該等連動件上。
  24.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下框操作部還包括下框彈性件,且該下框彈性件配置於該卡掣件以及該第三樞接部之間。
  2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一管件以及該第二管件的長度相等,且該第三管件以及該第四管件的長度相等。
  2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嬰兒床,其中該第一橫向部的長度小於該第一縱向部的長度,且該第二橫向部的長度小於該第二縱向部的長度。
TW111123503A 2021-06-23 2022-06-23 嬰兒床 TWI820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7032.1 2021-06-23
CN202110697032.1A CN115500654A (zh) 2021-06-23 2021-06-23 婴儿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071A TW202300071A (zh) 2023-01-01
TWI820767B true TWI820767B (zh) 2023-11-01

Family

ID=8231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3503A TWI820767B (zh) 2021-06-23 2022-06-23 嬰兒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58802A1 (zh)
CN (1) CN115500654A (zh)
DE (1) DE112022003189T5 (zh)
TW (1) TWI820767B (zh)
WO (1) WO2022268984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1217U (en) * 1999-07-30 2000-05-21 Jou Yun Jung Folding joining structure of a foldable baby crib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169A (zh) * 2012-08-07 2014-02-12 程宝贤 单手收折的游戏床结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1217U (en) * 1999-07-30 2000-05-21 Jou Yun Jung Folding joining structure of a foldable baby cri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58802A1 (en) 2024-05-01
TW202300071A (zh) 2023-01-01
WO2022268984A1 (en) 2022-12-29
CN115500654A (zh) 2022-12-23
DE112022003189T5 (de)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6817B2 (en) Infant high chai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6532514B2 (ja) 幼児ベビーカー装置
JP5468791B2 (ja) 幼児椅子のためのトレイラッチ機構
US9750351B2 (en) Seat assembly for an infant chair and infant high chair including the same
US5697111A (en) Foldable playyard having lockable hub
TWI833103B (zh) 雙人童車車架及其車架收合機構
US20020016991A1 (en) Collapsible play yard
AU2005309589A1 (en) Infant swing seat
JP2001106087A (ja) ベビーカーの折畳み操作装置
TWI755074B (zh) 扶手收合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嬰兒車
US20160270557A1 (en) Collapsible playpen
US11350762B2 (en) Swing dining chair
TWI820767B (zh) 嬰兒床
EP1816929A2 (en) Infant swing seat
EP3039994B1 (en) Child motion apparatus having a foldable frame structure
US8419558B2 (en) Child carrier apparatus and its operating method
JP2024521524A (ja) ベビーベッド
TW202241747A (zh) 車架與嬰兒車
TW202106207A (zh) 折疊式遊戲床
TWI839209B (zh) 收合鎖定機構
TW202335901A (zh) 收合鎖定機構
TW202337744A (zh) 嬰兒車及其背靠角度調整機構
TW202128482A (zh) 嬰兒推車及其座椅高度調整機構
TWM245885U (en) Foldabl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