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632B -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632B
TWI820632B TW111108644A TW111108644A TWI820632B TW I820632 B TWI820632 B TW I820632B TW 111108644 A TW111108644 A TW 111108644A TW 111108644 A TW111108644 A TW 111108644A TW I820632 B TWI820632 B TW I8206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carbon
microalgae
component
cul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6224A (zh
Inventor
林正仁
Original Assignee
林正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正仁 filed Critical 林正仁
Priority to TW111108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063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6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63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包含碳源提供部件具含二氧化碳氣體導入管、鹼液噴淋單元及含碳酸氫根水溶液導出管;微藻培養部件具養殖池及成藻液排出管;成藻暫存部件具光電轉換單元、抽蓄管路、儲水槽及成藻液導流管,其中抽蓄管路由光電轉換單元提供電源,儲水槽設置於距微藻培養部件的養殖池的上方;及成藻分離部件具有過濾單元及濾液排出管。藉由本創作之系統及其使用方法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匯固碳、使培養微藻之鹼液循環使用,並將光能轉換為位能儲存,不須額外的蓄電設備,低耗能、減少碳排放的優點。

Description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微藻固碳養殖系統,尤其是指搭配二氧化碳吸收設備的微藻固碳養殖循環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活動(Activity)或一產品由自然資源取得或產生的原物料到最終處置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於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排放之廢氣使溫室氣體含量增加,強化了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使極端氣候增加、旱澇頻繁發生,極寒酷熱氣候常態化,影響全球農作物收成、南北極冰原溶解、海平面上升,嚴重影響生態和環境。歐盟已宣布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並透過開徵碳關稅來控制進口貨品的碳足跡。因此,減少排放佔溫室氣體中主要成分之二氧化碳已經是全球努力達成的目標。
人類為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採用各項新的減排技術,包括各種綠能應用、再生能源等等。雖然可以透過前述減排技術減少碳排放,但是針對已經產生的二氧化碳,目前人類只能仰賴自然碳匯,如海洋固碳或植物行光合作用固碳,而目前唯一能使用的人工技術就是碳捕捉、應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但是碳捕捉封存已經被確認能耗過高,且封存之安全性堪慮。
其中,工廠所排放之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雖可直接利用噴淋鹼液進行吸收,然而此方法會生成大量弱鹼液,而大量弱鹼液的排放亦會造環境問 題,且若每次噴淋須提供新鮮的鹼液將造成處理成本的增加、且未能有效降低碳足跡。
有鑑於現有技術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雖然吸收了二氧化碳卻會增加弱鹼液的排放而造成環境的汙染,且須不停供應新鮮鹼液,無法有效降低處理廢棄成本,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有效利用吸收二氧化碳後產生的弱鹼液供應藻類培養,藻類快速行光合作用後,消耗二氧化碳而代謝出氫氧根離子,使藻類培養液pH上升至(pH 9~11),經分離成藻後,鹼性過濾液可重新供給作為用於吸收二氧化碳之噴淋液。
為達前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包含:一碳源提供部件,其具有一氣體導入管、一鹼液噴淋單元及一水溶液導出管,該鹼液噴淋單元與該氣體導入管及該水溶液導出管相連通;其中,該氣體導入管用以將一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導入該鹼液噴淋單元,該鹼液噴淋單元提供一鹼性水溶液以吸收該氣體包含的二氧化碳,以得到一處理後之氣體以及一弱鹼水溶液,該水溶液導出管用以將該弱鹼水溶液導出;一微藻培養部件,其具有一養殖池及一成藻液排出管,該養殖池與該碳源提供部件的該水溶液導出管及該成藻液排出管相連通;其中,該養殖池用以將一微藻液培養至一成藻液,該成藻液排出管用以將該成藻液排出;一成藻暫存部件,其具有一光電轉換單元、一抽水機組、一抽蓄管路、一儲水槽及一成藻液導流管;該抽蓄管路連通該微藻培養部件的該成藻液排出管及該儲水槽,該儲水槽與該成藻液導流管相連通;其中,該光電轉換單元提供電源使該抽水機組將該成藻液經由該抽蓄管路輸送至該儲水槽,該儲水槽設置 於該微藻培養部件的該養殖池的上方,該儲水槽與該養殖池具有一高度差;以及一成藻分離部件,其具有一過濾單元及一濾液排出管,該過濾單元與該成藻暫存部的該成藻液導流管及該濾液排出管相連通,該濾液排出管與該碳源提供部分的鹼液噴淋單元相連通;其中,該過濾單元用以將該成藻液分離,以得到一濾液以及一經分離的成藻,該濾液排出管用以將該濾液導入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且該成藻分離部件的過濾單元的垂直高度高於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的垂直高度。
依據本創作,當本創作設置成與工廠排氣管相連接或直接將空氣引入、導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進行二氧化碳的減量排放處理時,藉由水溶液導出管將吸收完二氧化碳的弱鹼液導入微藻培養部件的養殖池中,可有效利用吸收二氧化碳後所產生的弱鹼液,而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且微藻成熟後之成藻可經過成藻分離部件收集成藻,並將分離成藻後產出的濾液重新導流至鹼液噴淋單元作為吸收二氧化碳的鹼液,使鹼性溶液能循環利用,節省新鮮鹼液的供應,減少製備用於吸收二氧化碳的鹼液碳足跡,例如:生產氫氧化鈉的碳排放。此外,本創作利用抽水機組將光電轉換單元提供的電能轉換為位能儲存於儲水槽中以將成藻液導流至過濾單元上,而此能量儲存方式可避免使用太陽能蓄電池而增加額外的碳排放,並且可維持系統全天持續運作。本系統藉由位能串接,達到節能的目的。利用光電設備產生綠電,帶動抽水機組將養殖池的成藻液(pH 9以上),抽到高位置的儲水槽,因光電轉換單元(例如可為一光電板)只在有光時才能產電帶動抽水機組抽水,利用有陽光時將電能轉化成位能,然後依序將成藻液導入中位置的自動濾取成藻的成藻分離部件的過濾單元,而分離收集成藻後的濾液再導流至低位置的鹼洗二氧化碳的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經過鹼液淋洗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淋洗液大量溶解捕捉空氣中的二 氧化碳,淋洗液的鹼度也因為吸收捕捉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pH降至8左右,將此捕捉完二氧化碳產生的弱鹼液自然流到培養藻類的養殖池,提供水中微藻生長的大量碳源。整個系統唯一的動力來源是由太陽能所產生的動力,藉由電能轉化成位能,能維持系統24小時連續運作不需要額外提供動力,達到節能固碳的效果。
較佳的,前述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為一全自動循環系統。
較佳的,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來源為火力發電廠、鋼鐵廠、水泥廠、石化廠、煉油廠、造紙廠、或供暖廠等燃燒煤、天然氣或燃油所產生的廢氣,但不限於此。
依據本創作,該養殖池可以是一開放式養殖池或一密閉式養殖池。較佳的,養殖池為一自然環境水池。相較於人工的光反應池,自然環境水池可以具有更大的規模,並且降低成本也降低製造人工光反應池的碳足跡。而自然環境水池例如可為封閉的池塘或是更大規模的廢棄鹽田活無法耕種的鹽灘地。只要光照充足,海水或淡水都能養殖適當的微藻,例如:小球藻適合淡水養殖,藍綠藻或矽藻等可用海水養殖。
依據本創作,所述養殖池因其中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有機物(醣類)中的化學能,因此養殖池又稱為光反應池。
較佳的,該過濾單元包含親水性熔噴不織布,其具有彼此黏附的複數熔噴纖維,以及由該等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其中,該等熔噴纖維的材質為親水性材料,且該親水性材料具生物可分解性,該等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微米至10微米。因該熔噴不織布是由親水性材料所製成,當水體中的水分子與之接觸時可破壞水分子之間的氫鍵,而讓水分子不會互相聚集形成水滴而能通過由複數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同時可將粒徑大於該等 孔洞的成藻擋在孔洞上,以達到不必另外施加壓力即能過濾水體中成藻的效果。再者,因該親水性熔噴不織布係使用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材料製成,故在廢棄時,還可於自然環境下降解,符合環保需求。
較佳的,前述熔噴纖維的材質,即親水性材料包含: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聚丁烯己二酸對苯二甲酸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及其組合。由於PLA及PGA為生物可分解之材質,因此當熔噴不織布的孔洞被堵塞、過濾效果降低時,由PLA、PGA材質製成之親水性熔噴不織布可經自然分解而不會造成環境的問題。
依據本創作,PLA可為高光學純度的PLA、中光學純度的PLA或低光學純度的PLA。其中,高光學純度(95%至99.9%)的PLA的熔點為160℃至180℃;中光學純度(90%至94.9%)PLA的熔點為130℃至160℃;低光學純度(90%)的熔點為110℃至130℃。
較佳的,該等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微米至2微米。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態樣中,該等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μm至5μm。更佳的,該等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μm至2μm,再更佳的,該等條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5μm至2μm。再更佳的,該等條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2μm至0.8μm。由於最小的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的直徑約為2μm至5μm,因此具有前述平均孔徑之親水性熔噴不織布可用於過濾蒐集微藻,使水分子通過前述親水性熔噴不織布的複數孔洞,並將微藻阻擋於所述複數孔洞上。
較佳的,所述親水性纖維為天然纖維。例如:植物纖維、動物毛呢纖維、礦物纖維。而植物纖維包括,但不限於,棉或麻。
較佳的,該微藻可為藍綠藻(Cyanobacteria)、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小球藻(Chlorella sp.)、隱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細柱藻(Cylindrotheca sp.)、杜氏藻(Dunaliella primolecta)、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單腸藻(Monalanthus Salina)、微小綠藻(Nannochloris sp.)、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新綠藻(Neochloris oleoabundans)、菱形藻(Nitzschia 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裂殖壺菌(Schizochytrium sp.)、司西扁藻(Tetraselmis suecica)、極大節螺藻(Arthrospira maxima)或鈍頂節螺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較佳的,該鹼液噴淋單元與該含二氧化碳氣體導入管之間設有一淋洗單元。
依據本創作,該鹼性水溶液之pH值為9至14,該弱鹼水溶液之pH值為8至8.5。
較佳的,該鹼液噴淋單元所噴淋之鹼液為氫氧化鈉水溶液。較佳的,該水溶液導出管所導出的水溶液是碳酸氫鈉水溶液。
較佳的,該碳源提供部件之垂直高度高於與該養殖池的垂直高度,而能使碳源提供部件中捕捉完二氧化碳產生的弱鹼洗液自然流入培養藻類的養殖池,以提供水中微藻生長的大量碳源。
較佳的,該儲水槽與該養殖池的高度差為2公尺至10公尺。更佳的,該儲水槽與該養殖池的高度差為5至8公尺,雖然兩者高低落差越大效果更好,然而相對地所需設置的抽水動力就需要越大,設備成本就越高,碳足跡也相對提高。
較佳的,該儲水槽的垂直高度高於成藻分離部件的垂直高度。
依據本發明,該成藻分離部件的過濾單元的垂直高度高於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的垂直高度。而能讓過濾單元分離成藻液所得該濾液利用重力自然落下進行噴淋。
較佳的,該儲水槽具有一滿水位停止閥。
本創作另外提供一種使用所述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一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導入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以進行二氧化碳吸收步驟,以產出該弱鹼水溶液,該弱鹼水溶液包含碳酸氫根;將該弱鹼水溶液導入該微藻培養部件,進行微藻固碳養殖步驟,產出一成藻液;將該成藻液抽蓄至該成藻暫存部件的該儲水槽中,得到一暫存之成藻液;將該暫存之成藻液導流至該成藻分離部件,進行成藻分離步驟,得到該經分離成藻及該濾液,並將該濾液導入至該碳源提供部件的該鹼液噴淋單元。
較佳的,所述進行二氧化碳吸收步驟之前,更包含以下步驟:將該含二氧化碳氣體以水進行淋洗,其可沉降所述氣體中之細懸浮微粒,不僅可減含二氧化碳氣體中所含的細懸浮微粒,也可避免細懸浮微粒黏附於運輸氣體的通道。
本創作之優點在於藉由含碳酸氫根水溶液導出管將吸收完二氧化碳的弱鹼液導入微藻培養部件的養殖池中,可有效利用吸收二氧化碳後所產生的弱鹼液,而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且微藻成熟後可經過成藻分離部件收集成藻,並將分離成藻後產出的濾液重新導流至鹼液噴淋單元作為吸收二氧化碳的鹼液,使鹼性溶液能循環利用,節省每次新鮮鹼液的提供,減少製備用於二氧化碳吸收的鹼液,例如:生產氫氧化鈉的碳排放並同時降低成本、降低碳足跡。此外,本創作利用抽水馬達及抽蓄管路將光電轉換單元提供的電能轉換為 位能儲存於儲水槽中以將成藻液導流至過濾單元上,而此能量儲存方式可避免使用太陽能蓄電池、而增加額外的碳排放。
不僅如此,本創作針對節能的碳捕捉及去化捕捉到的大量二氧化碳進行生物能固碳應用。全系統結合碳捕捉及生物轉化固碳,同時達到節能效果。將大氣中或煙道氣中已產生的二氧化碳從空氣圈(Air-phase)大量捕捉轉化到水圈(Water-phase),最後利用微藻快速行光合作用將捕捉下來的二氧化碳大量進入生物圈(Bio phase),利用本系統自動節能的取藻系統,將固碳產生的大量微藻濾取後,可製成大量飼料(小球藻粗蛋白含量高達51%,藍綠藻粗蛋白含量高達60%),經由本創作之系統,能大量將已產生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高效率從空氣中移除、快速增加淨碳匯速度,並能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人類可食用的食物,且加速自然界快速碳循環速度,真正達到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的效果。因此本創作可大幅減低碳排放。
1: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
11:碳源提供部件
111:氣體導入管
112:鹼液噴淋單元
113:水溶液導出管
12:微藻培養部件
121:養殖池
122:成藻液排出管
13:成藻暫存部件
131:光電轉換單元
132:抽水機組
133:抽蓄管路
134:儲水槽
135:成藻液導流管
14:成藻分離部件
141:過濾單元
142:濾液排出管
圖1為實施例的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的示意圖。
以下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者可經由本說明書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優點與功效,並且於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以施行或應用本創作之內容。
圖1為實施例的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的示意圖。其中,雙實線表示液體或氣體流動的管路。而虛線箭頭表示電能傳遞方向。
如圖1所示,本創作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1包含:碳源提供部件11、微藻培養部件12、成藻暫存部件13及成藻分離部件14。其中,碳源提供部件11具有一氣體導入管111、一鹼液噴淋單元112及一水溶液導出管113,該鹼液噴淋單元112與該氣體導入管111及該水溶液導出管113相連通其中,該氣體導入管111用以將一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導入該鹼液噴淋單元112,該鹼液噴淋單元112提供一鹼性水溶液,在本實施例中為氫氧化鈉,以吸收該氣體包含的二氧化碳,以得到一處理後之氣體以及一弱鹼水溶液,該水溶液導出管113用以將該弱鹼水溶液導出。
而微藻培養部件12具有一養殖池121及一成藻液排出管122,其中該養殖池121與該碳源提供部件11的該水溶液導出管113及成藻液排出管122相連通,該養殖池121用以將一微藻液培養至一成藻液,該成藻液排出管122用以將該成藻液排出。
成藻暫存部件13具有一光電轉換單元131、一抽水機組132、一抽蓄管路133、一儲水槽134及一成藻液導流管135,該抽蓄管路133連通該微藻培養部件12的該成藻液排出管122及該儲水槽134,該儲水槽134與該成藻液導流管135相連通;其中,該光電轉換單元131提供電源使該抽水機組132將該成藻液經由該抽蓄管路133輸送至該儲水槽134,該儲水槽134設置於該微藻培養部件12的該養殖池121的上方,該儲水槽134與該養殖池121具有一高度差,以將該光電轉換單元131提供之電能轉換為位能,而儲存能量。
成藻分離部件14具有一過濾單元141及一濾液排出管142,其中該過濾單元141與該成藻暫存部件13的成藻液導流管135及該濾液排出管142相連接,該濾液排出管142與該碳源提供部件11的鹼液噴淋單元相連通112。且該成藻分離部件14的過濾單元141的垂直高度高於碳源提供部件11的鹼液噴淋單元112的垂直高度。
本創作之使用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的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將一從火力發電廠產生之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由氣體導入管111導入碳源提供部件11,以鹼液噴淋單元112進行二氧化碳吸收步驟,以產出一弱鹼水溶液,該弱鹼水溶液包含碳酸氫根。在本實施例中鹼液噴淋單元112所使用之鹼液為氫氧化鈉水溶液,而所產出的弱鹼水溶液為碳酸氫鈉水溶液。
接著,將該弱鹼水溶液經水溶液導出管113導入微藻培養部件12的養殖池121中,提供養殖池121中的微藻碳源及維持適合生長的pH值,進行微藻固碳養殖步驟,待養殖池121中的微藻液成熟後,產出一成藻液。
再來,將該成藻液由成藻液排出管122經成藻暫存部件13的抽水機組132及抽蓄管路133抽蓄至設置於距該微藻培養部件12的養殖池121具有一高度差之儲水槽134中,得到一暫存之成藻。其中抽蓄管路133由光電轉換單元131提供電源,而將成藻抽蓄至具有高度差的儲水槽134則是將該光電轉換單元131提供之電能轉換為位能儲存能量,以供後續將成藻分離使用,據此該光電轉換單元131不需要另外使用太陽能蓄電設備,減少太陽能蓄電設備生命週期之碳排放的優點。
最後,將該暫存之成藻利用成藻液導流管135導流至該成藻分離部件14的過濾單元141,進行成藻分離步驟,得到該經分離的成藻及該濾液,並將該濾液由濾液排出管142導入至該碳源提供部件11的該鹼液噴淋單元112,作為吸附二氧化碳的鹼液,而能循環使用鹼性液體,且由於該成藻分離部件14的過濾單元141的垂直高度高於碳源提供部件11的鹼液噴淋單元112的垂直高度,而該濾液能自然流至鹼液噴淋單元112。具體而言,該過濾單元包含親水性熔噴不織布,其具有彼此黏附的複數熔噴纖維,以及由該等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其中,該等熔噴纖維的材質為親水性材料,且該親水性材料 具生物可分解性,該等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微米至2微米。而可使水分通過並分離成藻,而能將經分離的成藻另外收集作為營養補充品或飼料使用。
藉由含碳酸氫根水溶液導出管將吸收完二氧化碳的弱鹼液導入微藻培養部件的養殖池中,可有效利用廢棄弱鹼液,降低環境汙染,且微藻成熟後可經過成藻分離部件收集成藻,並將分離成藻後產出的濾液重新導流至鹼液噴淋單元作為吸收二氧化碳的鹼液,使鹼性溶液能循環利用,節省新鮮鹼液的供應,減少製備用於二氧化碳吸收的鹼液,如氫氧化鈉的碳排放。此外,利用抽蓄管路將光電轉換單元提供的電能轉換為位能儲存於儲水槽中以將成藻液導流至過濾單元上,而此能量儲存方式可避免使用太陽能蓄電池而增加額外的碳排放。
綜上,本創作的微藻固碳養殖循環系統及使用微藻固碳養殖循環系統的方法可有效循環利用吸收二氧化碳後所產生的弱鹼液,而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並能減少新鮮鹼液的提供及取代太陽能蓄電池的使用而減少碳排放,而對環境友善。
1: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 11:碳源提供部件 111:氣體導入管 112:鹼液噴淋單元 113:水溶液導出管 12: 微藻培養部件 121:養殖池 122:成藻液排出管 13:成藻暫存部件 131:光電轉換單元 132:抽水機組 133:抽蓄管路 134:儲水槽 135:成藻液導流管 14:成藻分離部件 141:過濾單元 142:濾液排出管

Claims (8)

  1. 一種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包含: 一碳源提供部件,其具有一氣體導入管、一鹼液噴淋單元及一水溶液導出管,該鹼液噴淋單元與該氣體導入管及該水溶液導出管相連通;其中,該氣體導入管用以將一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導入該鹼液噴淋單元,該鹼液噴淋單元提供一鹼性水溶液以吸收該氣體包含的二氧化碳,以得到一處理後之氣體以及一弱鹼水溶液,該水溶液導出管用以將該弱鹼水溶液導出; 一微藻培養部件,其具有一養殖池及一成藻液排出管,該養殖池與該碳源提供部件的該水溶液導出管及該成藻液排出管相連通;其中,該養殖池用以將一微藻液培養至一成藻液,該成藻液排出管用以將該成藻液排出; 一成藻暫存部件,其具有一光電轉換單元、一抽水機組、一抽蓄管路、一儲水槽及一成藻液導流管;該抽蓄管路連通該微藻培養部件的該成藻液排出管及該儲水槽,該儲水槽與該成藻液導流管相連通;其中,該光電轉換單元提供電源使該抽水機組將該成藻液經由該抽蓄管路輸送至該儲水槽,該儲水槽設置於該微藻培養部件的該養殖池的上方,該儲水槽與該養殖池具有一高度差;以及 一成藻分離部件,其具有一過濾單元及一濾液排出管,該過濾單元與該成藻暫存部件的該成藻液導流管及該濾液排出管相連通,該濾液排出管與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相連通;其中,該過濾單元用以將該成藻液分離,以得到一濾液以及一經分離的成藻,該濾液排出管用以將該濾液導入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且該成藻分離部件的過濾單元的垂直高度高於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的垂直高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中,該過濾單元包含親水性熔噴不織布,其具有彼此黏附的複數熔噴纖維,以及由該等熔噴纖維之間所形成的複數孔洞,其中,該等熔噴纖維的材質為親水性材料,且該親水性材料具生物可分解性,該等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微米至10微米。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中,該親水性材料為聚乳酸、聚乙醇酸或其組合。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中,該等孔洞的平均孔徑為0.1微米至2微米。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中,該鹼液噴淋單元與該含二氧化碳氣體導入管之間設有一淋洗單元。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中該微藻為藍綠藻(Cyanobacteria)、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小球藻(Chlorella sp.)、隱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細柱藻(Cylindrotheca sp.)、杜氏藻(Dunaliella primolecta)、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單腸藻(Monalanthus Salina)、微小綠藻(Nannochloris sp.)、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新綠藻(Neochloris oleoabundans)、菱形藻(Nitzschia 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裂殖壺菌(Schizochytrium sp.)、司西扁藻(Tetraselmis suecica)、極大節螺藻(Arthrospira maxima)或鈍頂節螺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7. 如請求項1至6任一項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其中,該儲水槽與該養殖池的高度差為2公尺至10公尺。
  8.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至7任一項所述之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將一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導入該碳源提供部件的鹼液噴淋單元以進行二氧化碳吸收步驟,以產出該弱鹼水溶液,該弱鹼水溶液包含碳酸氫根; 將該弱鹼水溶液導入該微藻培養部件,進行微藻固碳養殖步驟,產出一成藻液; 將該成藻液抽蓄至該成藻暫存部件的該儲水槽中,得到一暫存之成藻液; 將該暫存之成藻液導流至該成藻分離部件,進行成藻分離步驟,得到該經分離的成藻及該濾液,並將該濾液導入至該碳源提供部件的該鹼液噴淋單元。
TW111108644A 2022-03-09 2022-03-09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TWI820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8644A TWI820632B (zh) 2022-03-09 2022-03-09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8644A TWI820632B (zh) 2022-03-09 2022-03-09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224A TW202336224A (zh) 2023-09-16
TWI820632B true TWI820632B (zh) 2023-11-01

Family

ID=8892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644A TWI820632B (zh) 2022-03-09 2022-03-09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063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2714A2 (en) * 2009-07-30 2011-02-03 Tendris Solutions B.V. Algae reactor
TWM417367U (en) * 2011-06-24 2011-12-01 Far East Bio Tec Co Ltd Culturing device of ecological carbon fixation for algae
CN114106992A (zh) * 2022-01-05 2022-03-01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微藻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2714A2 (en) * 2009-07-30 2011-02-03 Tendris Solutions B.V. Algae reactor
US20140030801A1 (en) * 2009-07-30 2014-01-30 Tendris Solutions B.V. Algae reactor
TWM417367U (en) * 2011-06-24 2011-12-01 Far East Bio Tec Co Ltd Culturing device of ecological carbon fixation for algae
CN114106992A (zh) * 2022-01-05 2022-03-01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微藻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224A (zh) 2023-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9601B2 (ja) 排気ガス内二酸化炭素捕集および資源化システム
CN104169427A (zh) 用于通过酶增强水合和生物培养物使co2气体生成生物产物的双重生物催化转化的联合方法
US20130115688A1 (en) Laminar photobioreact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croalgae
KR101122986B1 (ko) 미세조류를 이용한 배기가스 중의 이산화탄소 제거방법
CN106064853A (zh) 同步实现微藻固定化培养及污水处理的光生物反应器及方法
US12030801B2 (en) Sa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ing solar-assisted heat pump
CN104941357B (zh) 一种人造板行业废气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
CN102676391A (zh) 一种利用化工厂副产co2、nh3及废水生产微藻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67208A (zh) 大型养猪场的循环利用养猪系统
CN101693878A (zh) 一种微藻浓缩和收集的方法与装置
TWI820632B (zh) 微藻固碳養殖分離循環系統及使用方法
CN104261512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超声除藻方法及设备
CN208104086U (zh)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软化处理系统
CN204162466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超声除藻设备
KR101550992B1 (ko) 미세조류 수확 및 건조 자동화 시스템
CN107497288B (zh) 一种生物发酵菌渣烘干烟气臭味治理工艺和设备
CN105624026A (zh) 一种低碳零排放循环制取氢气的装置
CN101275117B (zh) 一种利用co2使藻类快速增殖直接用于生物制氢的方法
CN107585870B (zh)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16785891A (zh) 微藻固碳养殖分离循环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1990642U (zh) 生物质制气一体化燃气净化装置
CN214383746U (zh) 一种城镇污水综合利用的发电系统
CN20948141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的净化过滤装置
CN102060346A (zh) 空气能源水雾蒸发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1942390B (zh) 封闭式大棚中养殖螺旋藻补充碳源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