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8471B - 耳罩式耳機 - Google Patents

耳罩式耳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8471B
TWI818471B TW111109748A TW111109748A TWI818471B TW I818471 B TWI818471 B TW I818471B TW 111109748 A TW111109748 A TW 111109748A TW 111109748 A TW111109748 A TW 111109748A TW I818471 B TWI818471 B TW I8184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armuff
support structure
user
ov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9517A (zh
Inventor
盧賀隆
范宏義
Original Assignee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9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8471B/zh
Priority to US17/962,79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00505A1/en
Priority to DE102022127202.8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127202A1/de
Publication of TW202339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9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4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耳罩式耳機,其包含:支撐結構、抵靠組件、兩個耳罩組件及兩播音模組。支撐結構為弧狀結構,支撐結構包含兩個自由端;抵靠組件設置於支撐結構的一內側,抵靠組件用以抵靠使用者的後腦杓;各個耳罩組可活動地與支撐結構相連接,各個耳罩組件能被操作而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各個耳罩組件包含的一耳罩用以包覆使用者的耳朵;兩個播音模組設置於兩個耳罩組件中。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通過支撐結構的設計,可以避免影響使用者的髮型。

Description

耳罩式耳機
本發明涉及一種耳機,特別是一種耳罩式耳機。
請參閱圖1,其顯示為使用者配戴習知的耳罩式耳機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習知的耳罩式耳機E包含一支撐結構E1及兩個耳罩組件E2。支撐結構E1的兩端與兩個耳罩組件E2相連接。使用者配戴習知的耳罩式耳機E時,支撐結構E1會橫跨於使用者的頭頂,如此,造成使用者的髮型會被支撐結構E1抵壓。
請參閱圖2,其顯示為具有斜扁頭綜合症(Flat Head Syndrome)的使用者的頭部的俯視圖,此種使用者因為其兩耳朵U1、U2的位置不是位在同一的水平線HZ上,因此,無法配戴習知的耳罩式耳機E。
本發明公開一種耳罩式耳機,主要用以改善使用者配戴習知的耳罩式耳機時,使用者頭頂的髮型會被耳罩式耳機的支撐結構抵壓的問題,及具有斜扁頭綜合症的使用者難以配戴習知的耳罩式耳機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中一實施例公開一種耳罩式耳機,其包含:一支撐結構、一抵靠組件、兩個耳罩組件及兩個播音模組。支撐結構為弧狀結構,支撐結構包含兩個自由端;抵靠組件設置於支撐結構的一內側,抵靠組件用以抵靠使用者的後腦杓;各個耳罩組可活動地與支撐結構相連接,各個耳罩組件能被操作而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各個耳罩組件包含的一耳罩用以包覆使用者的耳朵;兩個播音模組設置於兩個耳罩組件中;其中,支撐結構還包含一抵靠部,抵靠組件設置於抵靠部,兩個自由端與抵 靠部共同定義一基準面;當各個耳罩組件被操作時,各個耳罩組件的一部分是對應於基準面上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其中,支撐結構內具有兩個滑軌,其中一個滑軌鄰近於其中一個自由端設置,另一個滑軌鄰近於另一個自由端設置;各個耳罩組件包含耳罩、一殼體及一活動臂,各個耳罩固定於殼體的一側,各個殼體內設置有一個播音模組,各個活動臂的一端與殼體相連接,各個活動臂的另一端可活動地與其中一個滑軌相連接;各個耳罩組件被操作時,活動臂的一部分能相對應於滑軌,沿一滑動路徑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兩個滑動路徑位於基準面;其中,當耳罩組件沿滑動路徑向靠近鄰近的自由端移動時,耳罩組件是逐漸地向靠近另一個耳罩組件的方向移動;其中,各個滑軌為一弧狀片體結構,各個活動臂包含一連接部,各個連接部與一滑塊共同夾持弧狀片體結構,而各個連接部及與其相連接的滑塊能沿著弧狀片體結構滑動;其中,各個活動臂還包含一外露部及一樞接部,外露部的一端與連接部相連接,外露部的另一端向靠近自由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樞接部,各個連接部位於支撐結構內,各個樞接部與其中一個殼體相互樞接,而各個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活動臂向靠近或遠離另一個殼體的方向旋轉。
綜上所述,當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時,支撐結構將會位於使用者的後腦杓,而支撐結構不會抵壓使用者的頭頂,如此,使用者的髮型將不會被支撐結構抵壓。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本發明:
100、100A:耳罩式耳機
1:支撐結構
1A:本體
1B:蓋體
11:自由端
12:抵靠部
13:滑軌
14:滑塊
2:抵靠組件
2A:中央抵靠組件
2B:旁側抵靠組件
3:耳罩組件
31:耳罩
311:環狀部
312:底部
313:凹槽
32:殼體
321:穿孔
33:活動臂
331:連接部
332:外露部
3321:第一區段
3322:第二區段
3323:第三區段
333:樞接部
4:播音模組
5:麥克風組件
51:收音器
52:連接臂
S1:基準面
U1:耳朵
U2:耳朵
U3:後腦杓
U4:鼻子
HZ:水平線
P:滑動路徑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習知:
E:耳罩式耳機
E1:支撐結構
E2:耳罩組件
圖1為使用者配戴習知的耳罩式耳機的前視圖。
圖2為具有斜扁頭綜合症(Flat Head Syndrome)的使用者的頭部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5為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側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兩個耳罩組件經過調整後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局部支撐結構及其中一個耳罩組件的示意圖。
圖8及圖9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不同的局部構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10及圖11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兩個不同側視圖。
圖12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後視圖。
圖13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前視圖。
圖14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於以下說明中,如有指出請參閱特定圖式或是如特定圖式所示,其僅是用以強調於後續說明中,所述及的相關內容大部份出現於該特定圖式中,但不限制該後續說明中僅可參考所述特定圖式。
請一併參閱圖3至圖5,圖3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局部分解示意圖,圖5為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側面示意圖。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包含一支撐結構1、一抵靠組件2、兩個耳罩組件3及兩個播音模組4。支撐結構1為弧狀結構,支撐結構1包含兩個自由端11。
支撐結構1的內側大致中央的位置,可以是具有一抵靠部12,而抵靠組件2則是固定設置於抵靠部12。在實際應用中,抵靠部12例如可以是呈現為凹槽狀。在實際應用中,抵靠組件2例如可以是包含有彈性結構(例如泡棉、彈性橡膠等),但不以此為限。
在實際應用中,支撐結構1可以是具有彈性,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時,可以是通過操作支撐結構1,以將支撐結構1微幅地向外撐開後,再將耳罩式耳機100配戴於頭上,而使用者將耳罩式耳機100配戴於頭上時,支撐結構1因為被操作而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使得兩個耳罩組件3固持使用者的頭部兩側,如此,可以提升耳罩式耳機100配戴上的穩定性。
各個耳罩組件3可活動地與支撐結構1相連接,各個耳罩組件3是鄰近於其中一個自由端11設置,且各個耳罩組件3能被操作,而向鄰近的自由端11的方向靠近或遠離。
兩個播音模組4設置於兩個耳罩組件3內。在實際應用中,各個播音模組4包含播放音訊所需要的所有電子零組件(例如:喇叭、電路板、微處理器、藍牙晶片模組、電池、連接埠等)。
如圖4所示,支撐結構1的兩個自由端11與抵靠部12共同定義一基準面S1。當各個耳罩組件3被操作時,各個耳罩組件3的一部分是沿著一滑動路徑P,對應於基準面S1上向靠近或遠離鄰近的其中一個自由端11的方向移動。其中,各個滑動路徑P是位於基準面S1上。
如圖5所示,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時,抵靠組件2是對應抵靠於使用者的後腦杓,而支撐結構1整體是位於使用者頭部的水平方向(即使用者的頭部的前後方向),支撐結構1不會抵壓使用者的頭頂,而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將不會破壞使用者頭頂的髮型。
依上所述,各個耳罩組件3被操作,而相對於支撐結構1移動時,耳罩組件3相對於使用者的頭部,將是向靠近使用者的後腦杓或是遠離使用者的後腦杓的位置移動,而使用者即可依據其頭型、耳朵的位置,將兩個耳罩組件3調整至合適的位置。
需特別強調的是,請復參圖2,具有斜扁頭綜合症的使用者的兩個耳朵U1、U2的位置,可能會像是圖2所示的情況,即其中一個耳朵U1是比較靠近使用者的後腦杓U3,另一個耳朵U2是比較靠近使用者的鼻子U4,而兩個耳朵U1、U2不是位在同一個水平線HZ上。
由於習知的耳罩式耳機E的兩個耳罩組件E2,無法被操作而向靠近或遠離使用者的後腦杓的方向移動,且習知的耳罩式耳機E的支撐結構E1無法扭轉,因此,若是具有斜扁頭綜合症的使用者,欲使兩個耳罩組件E2都罩在耳朵上,支撐結構E1將會呈現為被扭轉的狀態,為此,將導致支撐結構E1毀壞,甚至,使用者根本無法使兩個耳罩組件E2都罩在耳朵上。是以,習知的耳罩式耳機E明顯無法適用於各種頭型的使用者,特別是無法適用於具有斜扁頭綜合症的使用者。
如圖3至圖6所示,反觀,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時,支撐結構1設置有抵靠組件2的位置是對應位於使用者的後腦杓的位置,且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的各個耳罩組件3是可活動地與支撐結構1相連接,而使用者可以依據需求操作各個耳罩組件3,以使任一個耳罩組件3相對於使用者的頭部向前(遠離後腦杓)或向後(靠近後腦杓)移動,因此,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可以提供具有斜扁頭綜合症的使用者配戴。
更具體來說,圖2所示的具有斜扁頭綜合症的使用者配戴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100時,使用者可以是通過單獨地調整兩個耳罩組件3相對於支撐結構1的位置,而使耳罩式耳機100呈現為圖6所示的態樣,如此,兩個耳罩組件3將可以確實地包覆使用者的兩個耳朵。
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11,圖7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局部支撐結構及其中一個耳罩組件的示意圖,圖8及圖9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不同的局部構件的分解示意圖,圖10及圖11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兩個不同側視圖。
各個耳罩組件3包含一耳罩31、一殼體32及一活動臂33。耳罩31包含一環狀部311及一底部312。環狀部311圍繞底部312的周緣設置,環狀部311與底部312共同形成一凹槽313,凹槽313用以容置使用者的耳朵,而環狀部311及底部312能用來共同包覆使用者耳朵。耳罩31固定於殼體32的一側,活動臂33與殼體32相互樞接,而殼體32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活動臂33向靠近或遠離另一個耳罩組件3的方向旋轉。
進一步來說,活動臂33包含一連接部331、一外露部332及一樞接部333。支撐結構1可以是包含有一本體1A及多個蓋體1B,蓋體1B可拆卸地固定於本體1A,本體1A固定設置有兩個滑軌13,各個滑軌13是設置於本體1A及蓋體1B之間,而不露出於支撐結構1外,且兩個滑軌13是鄰近於支撐結構1的兩個自由端11設置。各滑軌13可以是弧狀片體結構。關於弧狀片體結構的彎曲程度,可以是依據支撐結構1的整體外型設計。
支撐結構1還可以是包含有兩個滑塊14,各滑塊14與各活動臂33的連接部331相連接,而滑塊14與連接部331共同固持滑軌13,活動臂33則能據以相對滑軌13,沿滑動路徑P(如圖4所示)移動。換句話說,各個活動臂33能被操作,以沿著相對應的滑動路徑P(如圖4所示),向靠近或遠離相鄰的自由端11的方向移動。需說明的是,活動臂33與滑軌13的連接方式,不以上述說明書及圖中所示為限,只要活動臂33能沿著滑軌13移動,活動臂33與滑軌13的連接方式,可以是依據需求變化。
當耳罩組件3被操作,而向靠近鄰近的自由端11移動時,耳罩組件3將是逐漸地向靠近另一個耳罩組件的方向移動(如圖6所示),如此設 計,將可以確保耳罩組件3被調整位置時,不論是被調整至哪一個位置,都可以使耳罩31盡可能地服貼使用者的頭部(因為一般人的頭型是由兩側向前逐漸地縮小)。
各個活動臂33的外露部332不是位於支撐結構1內,而各個外露部332是直接露出於外(即,使用者肉眼可以直接觀看),各個外露部332的一端與連接部331相連接,外露部332的另一端向靠近自由端11的方向延伸形成樞接部333。
各個樞接部333與殼體32相互樞接,而各個殼體32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活動臂33向靠近或遠離另一個殼體32的方向旋轉。舉例來說,樞接部333可以是呈現為類似於圓柱狀的結構,而殼體32內部則是具有相對應的樞接結構(圖未示),且殼體32對應於樞接結構的位置則具有一穿孔321,而樞接部333則是穿過穿孔321,而與樞接結構相連接。通過使各個殼體32能被操作,以相對於其所連接的活動臂33向靠近另一的耳罩組件3的方向旋轉等設計,可以讓耳罩式耳機100被配戴時,各個耳罩組件3能夠依據不同使用者的頭型,而適應性的旋轉,進而可以讓耳罩組件3更好地貼合使用者的頭部的兩側,藉此,可以提升使用者的配戴體驗,且還可以讓使用者得到較佳的聽覺體驗。
如圖10及圖11所示,在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各個活動臂33與基準面S1的最短直線距離D1,可以是由外露部332與連接部331相連接的一端向外露部332的另一端逐漸遞增,而各個外露部332是向遠離相鄰的其中一個自由端11的方向傾斜地設置。如此設計,將可以讓相關人員更容易地操作耳罩組件3,而使耳罩組件3相對容易地被操作,以相對於相鄰的自由端11的移動。
如圖11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耳罩式耳機100還可以包含一麥克風組件5。麥克風組件5包含一收音器51及一連接臂52,收音器51設置於連接臂52的一端,連接臂52的另一端固定於殼體32內。麥克風組件5的至少一部分能被操作,而被收容於其所連接的耳罩組件3的殼體32內。較佳地,麥克風組件5被收容於殼體32內時,收音器51可以是僅有末端部分露出於殼體32,而收音器51的大部分都是被收容於殼體32內。
請一併參閱圖10至圖13,圖12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後視圖,圖13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前視圖。在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各個外露部332可以是包含一第一區段3321、一第二區段3322及一第三區段3323,各個第二區段332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區段3321及第三區段3323相連接,第一區段3321的另一端與連接部331相連接,第三區段3323的另一端向一側延伸形成樞接部333。
兩個第一區段3321彼此間的距離D2,可以是由靠近第二區段3322的一端向遠離第二區段3322的一端微幅地逐漸遞減;兩個第二區段3322彼此間的距離D3,是由靠近第一區段3321的一端向靠近第三區段3323的一端逐漸遞增;兩個第三區段3323彼此間的距離D4,是由靠近第二區段3322的一端向第三區段3323的末端逐漸遞減。
兩個耳罩組件3的兩個耳罩31的兩個底部312,彼此間的距離是由靠近抵靠組件2的一側,向遠離抵靠組件2的一側逐漸地縮小,而各個耳罩組件3是傾斜地設置。
依上所述,由於一般使用者的頭部的寬度,是由後腦杓向前逐漸地縮小,因此,上述各外露部332及各耳罩組件3等設計,將可以大幅地提升兩個耳罩組件3與使用者頭部的兩側的貼合度,藉此,可以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的聽覺體驗。
請參閱圖14,其顯示為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耳罩式耳機100A包含有三個抵靠組件,其分別定義為一中央抵靠組件2A及兩個旁側抵靠組件2B,中央抵靠組件2A鄰近支撐結構1的中央的位置設置,兩個旁側抵靠組件2B鄰近支撐結構1的兩端設置。
本實施例的耳罩式耳機100A被戴在使用者頭部時,中央抵靠組件2A將用以供使用者的後腦杓抵靠,而兩個旁側抵靠組件2B用以供使用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抵靠,如此,可以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配戴上的舒適程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耳罩式耳機被配戴於使用者的頭部時,耳罩式耳機的支撐結構,將是位於使用者的後腦杓,而支撐結構不會抵壓使用者的頭頂的頭髮,而使用者的髮型將不會被耳罩式耳機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100:耳罩式耳機 1:支撐結構 2:抵靠組件 11:自由端 3:耳罩組件 31:耳罩 311:環狀部 312:底部 313:凹槽 32:殼體 33:活動臂 4:播音模組

Claims (5)

  1. 一種耳罩式耳機,其包含:一支撐結構,其為弧狀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含兩個自由端;一抵靠組件,其設置於所述支撐結構的一內側,所述抵靠組件用以抵靠使用者的後腦杓;兩個耳罩組件,各個所述耳罩組件可活動地與所述支撐結構相連接,各個所述耳罩組件能被操作而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所述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各個所述耳罩組件包含的一耳罩用以包覆使用者的耳朵;兩個播音模組,其設置於兩個所述耳罩組件中;其中,所述支撐結構還包含一抵靠部,所述抵靠組件設置於所述抵靠部,兩個所述自由端與所述抵靠部共同定義一基準面;當各個所述耳罩組件被操作時,各個所述耳罩組件的一部分是對應於所述基準面上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所述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其中,所述支撐結構內具有兩個滑軌,其中一個所述滑軌鄰近於其中一個所述自由端設置,另一個所述滑軌鄰近於另一個所述自由端設置;各個所述耳罩組件包含所述耳罩、一殼體及一活動臂,各個所述耳罩固定於所述殼體的一側,各個所述殼體內設置有一個所述播音模組,各個所述活動臂的一端與所述殼體相連接,各個所述活動臂的另一端可活動地與其中一個所述滑軌相連接;各個所述耳罩組件被操作時,所述活動臂的一部分能相對應於所述滑軌,沿一滑動路徑向靠近或遠離其中一個所述自由端的方向移動;兩個所述滑動路徑位於所述基準面;其中,當所述耳罩組件沿所述滑動路徑向靠近鄰近 的所述自由端移動時,所述耳罩組件是逐漸地向靠近另一個所述耳罩組件的方向移動;其中,各個所述滑軌為一弧狀片體結構,各個所述活動臂包含一連接部,各個所述連接部與一滑塊共同夾持所述弧狀片體結構,而各個所述連接部及與其相連接的所述滑塊能沿著所述弧狀片體結構滑動;其中,各個所述活動臂還包含一外露部及一樞接部,所述外露部的一端與所述連接部相連接,所述外露部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樞接部,各個所述連接部位於所述支撐結構內,各個所述樞接部與其中一個所述殼體相互樞接,而各個所述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所述活動臂向靠近或遠離另一個所述殼體的方向旋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耳罩式耳機,其中,各個所述活動臂與所述基準面的最短直線距離,是由所述外露部與所述連接部相連接的一端向所述外露部的另一端逐漸遞增,而各個所述外露部是向遠離相鄰的其中一個所述自由端的方向傾斜地設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耳罩式耳機,其中,各個所述外露部包含一第一區段、一第二區段及一第三區段,各個所述第一區段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區段及所述第三區段相連接,所述第一區段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部相連接,所述第三區段的另一端與所述樞接部相連接;兩個所述第二區段彼此間的距離,是由靠近所述第一區段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三區段的一端逐漸遞增;兩個所述第三區段彼此間的距離,是由靠近所述第二區段的一端向所述第三區段的末端逐漸遞減。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耳罩式耳機,其中,所述耳罩式耳機還包含一麥克風組件,所述麥克風組件包含一收音器及一連接臂,所述收音器設置於所述連接臂的一端,所述連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於所述殼體內;所述麥克風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被操作,而被收容於其所連接的所述耳罩組件的所述殼體內。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耳罩式耳機,其中,所述耳罩式耳機包含三個所述抵靠組件,其分別定義為一中央抵靠組件及兩個旁側抵靠組件,所述中央抵靠組件鄰近所述支撐結構的中央的位置設置,兩個所述旁側抵靠組件鄰近所述支撐結構的兩端設置;其中,所述耳罩式耳機被戴在使用者的頭部時,所述中央抵靠組件用以供使用者的後腦杓抵靠,兩個所述旁側抵靠組件用以供使用者的頭部的左、右兩側抵靠。
TW111109748A 2022-03-17 2022-03-17 耳罩式耳機 TWI818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9748A TWI818471B (zh) 2022-03-17 2022-03-17 耳罩式耳機
US17/962,793 US20230300505A1 (en) 2022-03-17 2022-10-10 Over-ear headphone
DE102022127202.8A DE102022127202A1 (de) 2022-03-17 2022-10-18 Muschelkopfhör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9748A TWI818471B (zh) 2022-03-17 2022-03-17 耳罩式耳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9517A TW202339517A (zh) 2023-10-01
TWI818471B true TWI818471B (zh) 2023-10-11

Family

ID=8784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9748A TWI818471B (zh) 2022-03-17 2022-03-17 耳罩式耳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0505A1 (zh)
DE (1) DE102022127202A1 (zh)
TW (1) TWI81847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275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Edwin Woo Wire band earmuff
TWM426962U (en) * 2011-09-30 2012-04-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Headset structure
CN215187306U (zh) * 2021-05-31 2021-12-14 江西服装学院 一种后戴式耳机
CN113993029A (zh) * 2021-11-11 2022-01-2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俄语教学用听力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275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Edwin Woo Wire band earmuff
TWM426962U (en) * 2011-09-30 2012-04-1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Headset structure
CN215187306U (zh) * 2021-05-31 2021-12-14 江西服装学院 一种后戴式耳机
CN113993029A (zh) * 2021-11-11 2022-01-2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俄语教学用听力训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00505A1 (en) 2023-09-21
DE102022127202A1 (de) 2023-09-21
TW202339517A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0541B2 (en) Personal audio-set with adjustable sliding ear clip mount
US10187718B2 (en) Stabilized headband
US9036854B2 (en) Audio equipment attachable to spectacles
JPWO2009116272A1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聴取装置
US8320602B2 (en) Adjustable earphone
WO2005051036A3 (en) Behind-the-head mounted personal audio set
GB2339106A (en) Supporting a microphone around the neck of a user
WO2013088689A1 (ja) 密閉型ヘッドフォン
US20080002145A1 (en) Adaptor For Signal Communicative Members For Eyewear
US6819772B2 (en) Personal audio-set with pivoting ear clip mount
US20150139473A1 (en) Headset with ball joint allowing rotation of earpieces in multiple axes
TWI818471B (zh) 耳罩式耳機
US6728387B1 (en) Under-the-ear mounting headset
JP2011101224A (ja) ヘッドホン及びステレオヘッドホン
JP2009060348A (ja) ヘッドホン
WO2005067654A2 (en) Personal audio-set with adjustable sliding ear clip mount
CN116801150A (zh) 耳罩式耳机
TWD217274S (zh) 耳機
CN216414557U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折叠式蓝牙耳机
CN110521216B (zh) 稳定式头带和具有该稳定式头带的个人通信耳麦
CN219018988U (zh) 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18071734U (zh) 一种耳机
TWI834989B (zh) 具可調整式麥克風的耳機
TW202310638A (zh) 具可調整式麥克風的耳機
TWD226789S (zh) 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