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500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500B
TWI817500B TW111117919A TW111117919A TWI817500B TW I817500 B TWI817500 B TW I817500B TW 111117919 A TW111117919 A TW 111117919A TW 111117919 A TW111117919 A TW 111117919A TW I817500 B TWI817500 B TW I8175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flexible
support structure
gear
flexib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7746A (zh
Inventor
洪曉青
陳奕龍
孫健倫
葉王鴻
王弘典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7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7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50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Nood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可撓支撐結構、第二機體及可撓螢幕。可撓支撐結構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第一機體樞接於第一端部。第二機體具有內部空間及連通內部空間的空間開口。可撓支撐結構滑動配置於內部空間內。可撓螢幕具有第一顯示部及連接第一顯示部的第二顯示部,其中第一顯示部配置於第一機體上,且第二顯示部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上。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可撓螢幕的電子裝置。
因筆記型電腦具備高運算效能、多工處理及便於攜帶等特點,已成為現代人在工作上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筆記型電腦是由第二機體及樞接於第二機體的第一機體組成,其中第二機體具備邏輯運算能力,且第一機體具備影像顯示能力。一般而言,第一機體的顯示螢幕的尺寸是固定不變的,故使用者無法因應操作需求調整顯示螢幕的尺寸以調整顯示畫面的大小。另外,雖有雙螢幕筆記型電腦被提出,以藉由雙螢幕的拼接擴大顯示畫面,但雙螢幕之間的接縫會在顯示畫面上產生明顯的切割感,導致顯示畫面不連續。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不僅能靈活調整顯示螢幕的尺寸,也能維持顯示畫面的連續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可撓支撐結構、第二機體及可撓螢幕。可撓支撐結構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第一機體樞接於第一端部。第二機體具有內部空間及連通內部空間的空間開口。可撓支撐結構滑動配置於內部空間內。可撓螢幕具有第一顯示部及連接第一顯示部的第二顯示部,其中第一顯示部配置於第一機體上,且第二顯示部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部對應於空間開口,且第二端部位於內部空間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撓支撐結構包括彼此鉸接的多個支撐件,且所述多個支撐件的其中之一具有第一端部。所述多個支撐件的其中之另一具有第二端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撓支撐結構包括第一轉軸部,位於第一端部,且用於樞接第一機體與所述多個支撐件的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撓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支撐段及第二支撐段。第一支撐段具有第一端部。第二支撐段樞接於第一支撐段,且具有第二端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撓支撐結構包括第一轉軸部及第二轉軸部。第一轉軸部位於第一端部,且用於樞接第一機體與第一支撐段。第二轉軸部位於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之間,且用於樞接第一支撐段與第二支撐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顯示部自可撓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光感測器,對應第二顯示部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感測器自可撓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感測器重疊於第二顯示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光感測器沒有感測到光線時,第二顯示部轉換至禁能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光感測器感測到光線時,第二顯示部轉換至致能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可撓傳動件,配置於第二顯示部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撓傳動件自可撓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部往第二端部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齒輪組件,嚙接於可撓傳動件。當齒輪組件正向旋轉時,齒輪組件帶動可撓傳動件,並將第二顯示部及可撓支撐結構,經由空間開口移出內部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齒輪組件包括主動齒輪及二個從動齒輪。所述二個從動齒輪嚙接於主動齒輪的相對兩側,且至少一個從動齒輪嚙接於可撓傳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包括實體按鈕,用以控制主動齒輪旋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齒輪組件包括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及傳動履帶。傳動履帶圍繞並嚙接於主動齒輪及從動齒輪,且傳動履帶嚙接於可撓傳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齒輪組件逆向旋轉時,齒輪組件帶動可撓傳動件,並將第二顯示部及可撓支撐結構,經由空間開口移入內部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位置感測器,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可撓支撐結構移動,且位置感測器感測到齒輪組件時,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可撓支撐結構移動,且位置感測器感測到內部空間的預定位置時,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定位部,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可撓支撐結構正向移動,且定位部接觸到齒輪組件時,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可撓支撐結構移動,且定位部接觸到內部空間的預定位置時,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彈簧,配置第二機體的內部空間內,且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機體與可撓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邊框,配置於第一顯示部的周邊,且連接可撓傳動件。
本發明提出另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可撓支撐結構、第二機體及可撓螢幕。可撓支撐結構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第一機體樞接於第一端部。第二機體具有內部空間及連通內部空間的空間開口。可撓支撐結構滑動配置於內部空間內,且第一端部對應於空間開口。第二端部位於內部空間內。可撓螢幕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上。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使用者可視操作需求控制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經由第二機體的空間開口移出內部空間或經由第二機體的空間開口移回內部空間,以靈活調整顯示螢幕的尺寸。詳細而言,光感測器對應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配置,在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移出內部空間的過程中,一旦光感測器感測到外界光線,第二顯示部自禁能狀態轉換至致能狀態。相反地,在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移回內部空間的過程中,一旦光感測器未感測到外界光線,第二顯示部自致能狀態轉換至禁能狀態。因此,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的顯示功能的開關具有極佳的機動性。另外,可撓螢幕的第一顯示部與第二顯示部連續銜接,故可維持顯示畫面的連續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及圖1B分別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A及圖1B,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為筆記型電腦,且包括第二機體110、第一機體120及可撓螢幕130。詳細而言,第二機體110為具備邏輯運算能力的主機,且第一機體120可相對於第二機體110旋轉開合。另外,可撓螢幕130具有第一顯示部131及第二顯示部132,其中第一顯示部131配置於第一機體120上,且第二顯示部132連接第一顯示部131。
舉例來說,第一機體120包括相機、電池、風扇、主機板、麥克風、揚聲器、中央處理器或圖形處理器。另外,第二機體110包括電池、風扇、鍵盤、觸控板、主機板、麥克風、揚聲器、中央處理器或圖形處理器。
在圖1A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二顯示部132收容於第二機體110內,且第一顯示部131顯示具有第一顯示尺寸的顯示畫面,但第二顯示部132處於禁能狀態而關閉顯示功能。在圖1B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下,第二顯示部132的至少部分移出第二機體110,並轉換至致能狀態,以與第一顯示部131共同顯示具有大於第一顯示尺寸的第二顯示尺寸的顯示畫面。也就是說,使用者可視操作需求控制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或移回第二機體110,以靈活調整顯示螢幕的尺寸。另外,在圖1B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下,可撓螢幕130的第一顯示部131與第二顯示部132連續銜接,故可維持顯示畫面的連續性。
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上的顯示螢幕可包括配置於第一機體上的第一螢幕及配置於第二機體上的第二螢幕。
圖2A是圖1A的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B是圖1B的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2A及圖2B,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10具有內部空間111及連通內部空間111的空間開口112。在圖1A及圖2A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下,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收容於內部空間111,且適於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以轉換至圖1B及圖2B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
請參考圖2A及圖2B,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可撓支撐結構140及光感測器150,其中可撓支撐結構140滑動配置於內部空間111內,且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140上。詳細而言,可撓支撐結構140用於支撐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並且可產生撓曲或平展開來。隨著可撓支撐結構140的幾何型態的變化,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同步產生相應的變形,使得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的至少部分產生撓曲或平展開來。
在圖2A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下,可撓支撐結構140及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收容於內部空間111內。在圖2B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下,可撓支撐結構140及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的一部分收容於內部空間111內,另外,可撓支撐結構140及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的另一部分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並轉換至平展狀態。
如圖2A所示,可撓支撐結構140具有對應空間開口112配置的第一端部141及位於內部空間111內的第二端部142,且第一機體120樞接於第一端部141。也就是說,第一機體120透過可撓支撐結構140間接地樞接於第二機體110,以相對於第二機體110旋轉開合。如圖2A及圖2B所示,在可撓支撐結構140移出或移回內部空間111的過程中,第二端部142始終在內部空間111內滑動。
如圖2A及圖2B所示,光感測器150對應第二顯示部132配置,其中光感測器150重疊於第二顯示部132,且採屏幕下配置,或者是配置於第二顯示部132與可撓支撐結構140之間。如圖1B及圖2B所示,在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的過程中,光感測器150同步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一旦光感測器150感測到外界光線,第二顯示部132自禁能狀態轉換至致能狀態。相反地,在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回內部空間111的過程中,光感測器150同步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回內部空間111,一旦光感測器150未感測到外界光線,第二顯示部132自致能狀態轉換至禁能狀態,如圖1A及圖2A所示。
接續上述,在圖1B及圖2B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下,第二顯示部132處於致能狀態,並開啟顯示功能。舉例來說,第二顯示部132的顯示功能可依據其移出內部空間111的長度或面積局部開啟。在圖1A及圖2A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二顯示部132處於禁能狀態,並關閉顯示功能。
請參考圖2A及圖2B,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二顯示部132上的可撓傳動件160,例如是由橡膠、矽膠或其他適用的可撓材質製成的齒條,且第二顯示部132、光感測器150及可撓傳動件160自可撓支撐結構140的第一端部141往第二端部142延伸。
在圖2A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二顯示部132、光感測器150、可撓傳動件160及可撓支撐結構140收容於內部空間111內。在圖2B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下,第二顯示部132、光感測器150、可撓傳動件160及可撓支撐結構140的一部分收容於內部空間111內,另外,第二顯示部132、光感測器150、可撓傳動件160及可撓支撐結構140的另一部分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並轉換至平展狀態。
進一步來說,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內部空間111內的至少一個齒輪,用於驅動可撓傳動件160,以同步帶動第二顯示部132、光感測器150及可撓支撐結構140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或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回內部空間111。
在本實施例中,齒輪的數量為多個,且包括第一齒輪101、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以構成齒輪組件。第一齒輪101可為耦接於馬達的主動齒輪,且未嚙接於可撓傳動件160。另外,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可為二個從動齒輪,其中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嚙接於可撓傳動件160,且分別嚙接於第一齒輪101的相對兩側。當第一齒輪101帶動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旋轉時,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的轉向為同向,並帶動可撓傳動件160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或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回內部空間111。舉例來說,使用者可透過實體按鈕或應用程式控制馬達的開關及轉向,以控制第一齒輪101正轉、逆轉或停止旋轉。
請參考圖2A,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內部空間111內的彈簧170,且可採用拉伸彈簧。彈簧170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機體110與可撓支撐結構140的第二端部142,當可撓支撐結構140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出內部空間111時,彈簧170受力產生彈性變形,如圖2B所示。相對地,當可撓支撐結構140經由空間開口112移回內部空間111時,彈簧170的彈性恢復力可對可撓支撐結構140提供額外的輔助力,以使第二顯示部132、光感測器150、可撓傳動件160及可撓支撐結構140順利地收回至內部空間111,如圖2A所示。
請參考圖2A,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可撓支撐結構140的第二端部142的位置感測器180,例如接觸式感測器或近接感測器。當隨可撓支撐結構140移動的位置感測器180移動靠近第三齒輪103並接收到一觸發訊號時,馬達停止旋轉,同時,第一齒輪101、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160、光感測器150、可撓支撐結構140及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如圖2B所示。以接觸式感測器為例,一旦位置感測器180接觸到第三齒輪103,馬達停止旋轉,同時,第一齒輪101、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停止旋轉。以近接感測器為例,一旦位置感測器180靠近第三齒輪103至小於等於特定距離,馬達停止旋轉,同時,第一齒輪101、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停止旋轉。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僅包括嚙接於可撓傳動件的一個主動齒輪。以接觸式感測器為例,一旦位置感測器接觸到主動齒輪,馬達停止旋轉,同時,主動齒輪停止旋轉。以近接感測器為例,一旦位置感測器靠近主動齒輪至小於等於特定距離,馬達停止旋轉,同時,主動齒輪停止旋轉。
在另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包括未嚙接於可撓傳動件的一個主動齒輪及嚙接於可撓傳動件的一個從動齒輪,且從動齒輪嚙接於主動齒輪。以接觸式感測器為例,一旦位置感測器接觸到從動齒輪,馬達停止旋轉,同時,主動齒輪及從動齒輪停止旋轉。以近接感測器為例,一旦位置感測器靠近從動齒輪至小於等於特定距離,馬達停止旋轉,同時,主動齒輪及從動齒輪停止旋轉。
也就是說,當可撓支撐結構140移動,且位置感測器180感測到內部空間111的預定位置時,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160。
請參考圖1A、圖1B及圖2A,電子裝置更包括配置於第一顯示部131的周邊的邊框190,且連接可撓傳動件160。詳細而言,邊框190可由橡膠製成,由於第一顯示部131及邊框190貼附固定於第一機體120上,因此第一顯示部131及邊框190不可撓折。
圖2C及圖2D分別是圖2B的可撓螢幕轉換至二個不同觀看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A,可撓支撐結構140包括彼此鉸接的多個支撐件143,且第一機體120樞接於對應空間開口112配置的一個支撐件143,以相對於第二機體110旋轉開合。請參考圖2B至圖2D,可撓支撐結構140還具有第一轉軸部1401及第二轉軸部1402,其中第一轉軸部1401位於第一端部141上,且落在對應空間開口112配置的該支撐件143上。另外,第二轉軸部1402位於第一端部141與第二端部14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部141落在屬於第一支撐段140a中最遠離第二支撐段140b的一個支撐件143上,相對地,第二端部142落在屬於第二支撐段140b中最遠離第一支撐段140a的一個支撐件143上。
請參考圖2A及圖2B,可撓支撐結構140可劃分為具有第一端部141的第一支撐段140a及具有第二端部142的第二支撐段140b,其中第一支撐段140a位於第一轉軸部1401與第二轉軸部1402之間,且第二支撐段140b位於第二轉軸部1402與第二端部142之間。第一支撐段140a由數個支撐件143組成,相似地,第二支撐段140b也是由數個支撐件143組成。另外,第一機體120透過第一轉軸部1401樞接於第一支撐段140a,且第一支撐段140a透過第二轉軸部1402樞接於第二支撐段140b。
在圖2A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一轉軸部1401鄰近空間開口112,且第二轉軸部1402位於內部空間111內。另外,第一支撐段140a及第二支撐段140b均位於內部空間111內。此時,第一機體120可繞第一轉軸部1401相對於第一支撐段140a旋轉。如圖2B所示,第一轉軸部1401移離空間開口112,且第二轉軸部1402移至空間開口112。另外,第一支撐段140a移出內部空間111,且第二支撐段140b仍保持於內部空間111內。移出內部空間111的第一支撐段140a轉換至平展狀態,並鎖定於平展狀態。此時,第一機體120及第一支撐段140a可繞第二轉軸部1402相對於第二支撐段140b旋轉,如圖2C所示。又或者是,第一機體120可繞第一轉軸部1401相對於第一支撐段140a旋轉,如圖2D所示。
圖3A及圖3B分別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操作模式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3A及圖3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A與前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的設計原理大致相同,相較於前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而言,本實施例的齒輪104可為耦接於馬達的主動齒輪,並嚙接於可撓支撐結構140。因此,齒輪104可直接帶動可撓支撐結構140,並由支撐結構140帶動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內部空間111或移回內部空間111。進一步來說,沿方向R1正轉的齒輪104可透過支撐結構140帶動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內部空間111,相反地,沿方向R2逆轉的齒輪104可透過支撐結構140帶動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回內部空間111。
圖4A及圖4B分別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操作模式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4A及圖4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B與前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的設計原理大致相同,相較於前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齒輪101a及第二齒輪102a均未直接嚙接於可撓傳動件160,而是透過傳動履帶105嚙接於可撓傳動件160。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齒輪組件是由第一齒輪101a、第二齒輪102a及傳動履帶105嚙組成。
詳細而言,第一齒輪101a可為耦接於馬達的主動齒輪,而第二齒輪102a可為從動齒輪。第一齒輪101a及第二齒輪102a被傳動履帶105圍繞,並嚙接於傳動履帶105的內部,相對地,傳動履帶105的外部嚙接於可撓傳動件160。當第一齒輪101a正轉或逆轉時,第一齒輪101a透過傳動履帶105帶動第二齒輪102a同向旋轉,同時,傳動履帶105帶動可撓傳動件160,以帶動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內部空間111或移回內部空間111。
另一方面,在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內部空間111的過程中,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B是採用機械性干涉的機制,以控制第一齒輪101a、傳動履帶105及第二齒輪102a停止旋轉。詳細而言,可撓支撐結構140還具有位於第二端部142上的定位件144,當可撓支撐結構140的第二端部142移動靠近傳動履帶105,且定位件144接觸到傳動履帶105時,定位件144與傳動履帶105之間產生機械性干涉,馬達立即停止帶動第一齒輪101a旋轉,同時,傳動履帶105及第二齒輪102a停止旋轉,以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160。
舉例來說,在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內部空間111的過程中,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B亦可採用接觸感測或近接感測的機制,以控制以第一齒輪101a、傳動履帶105及第二齒輪102a停止旋轉。詳細而言,一旦接觸感測器接觸到傳動履帶105或近接感測器靠近傳動履帶105至小於等於特定距離,馬達立即停止帶動第一齒輪101a旋轉,同時,傳動履帶105及第二齒輪102a停止旋轉,以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160。
舉例來說,在可撓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部132移出內部空間111的過程中,前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可採用機械性干涉的機制,以控制第一齒輪101、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停止旋轉。當可撓支撐結構140的第二端部142移動靠近第三齒輪103,且定位件144接觸到第三齒輪103時,定位件144與第三齒輪103之間產生機械性干涉,馬達立即停止帶動第一齒輪101旋轉,同時,第二齒輪102及第三齒輪103停止旋轉,以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160。
也就是說,當可撓支撐結構140移動,且定位部144接觸到內部空間111的預定位置時,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可撓傳動件160。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使用者可視操作需求控制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經由第二機體的空間開口移出內部空間或經由第二機體的空間開口移回內部空間,以靈活調整顯示螢幕的尺寸。詳細而言,光感測器對應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配置,在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移出內部空間的過程中,一旦光感測器感測到外界光線,第二顯示部自禁能狀態轉換至致能狀態。相反地,在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移回內部空間的過程中,一旦光感測器未感測到外界光線,第二顯示部自致能狀態轉換至禁能狀態。因此,可撓螢幕的第二顯示部的顯示功能的開關具有極佳的機動性。另外,可撓螢幕的第一顯示部與第二顯示部連續銜接,故可維持顯示畫面的連續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電子裝置 101、101a:第一齒輪 102、102a:第二齒輪 103:第三齒輪 104:齒輪 105:傳動履帶 110:第二機體 111:內部空間 112:空間開口 130:可撓螢幕 131:第一顯示部 132:第二顯示部 140:可撓支撐結構 140a:第一支撐段 140b:第二支撐段 1401:第一轉軸部 1402:第二轉軸部 141:第一端部 142:第二端部 143:支撐件 144:定位件 150:光感測器 160:可撓傳動件 170:彈簧 180:位置感測器 190:邊框 R1、R2:方向
圖1A及圖1B分別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B是圖1B的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C及圖2D分別是圖2B的可撓螢幕轉換至二個不同觀看視角的示意圖。 圖3A及圖3B分別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操作模式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A及圖4B分別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操作模式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01:第一齒輪
102:第二齒輪
103:第三齒輪
110:第二機體
111:內部空間
112:空間開口
130:可撓螢幕
131:第一顯示部
132:第二顯示部
140:可撓支撐結構
140a:第一支撐段
140b:第二支撐段
1401:第一轉軸部
1402:第二轉軸部
141:第一端部
142:第二端部
143:支撐件
150:光感測器
160:可撓傳動件
170:彈簧
180:位置感測器
190:邊框

Claims (27)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可撓支撐結構,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其中,該第一機體樞接於該第一端部;第二機體,具有內部空間及連通該內部空間的空間開口,其中,該可撓支撐結構滑動配置於該內部空間內;彈簧,配置該第二機體的該內部空間內,且該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二機體與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二端部;以及可撓螢幕,具有第一顯示部及連接該第一顯示部的第二顯示部,其中該第一顯示部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上,且該第二顯示部配置於該可撓支撐結構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端部對應於該空間開口,且該第二端部位於該內部空間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撓支撐結構包括:彼此鉸接的多個支撐件,且該些支撐件的其中之一具有該第一端部,該些支撐件的其中之另一具有該第二端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撓支撐結構包括:第一轉軸部,位於該第一端部,且用於樞接該第一機體與該些支撐件的其中之一。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撓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支撐段,具有該第一端部;以及第二支撐段,樞接於該第一支撐段,且具有該第二端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撓支撐結構包括:第一轉軸部,位於該第一端部,且用於樞接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一支撐段;以及第二轉軸部,位於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之間,且用於樞接該第一支撐段與該第二支撐段。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顯示部自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一端部往該第二端部延伸。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光感測器,對應該第二顯示部配置。
  9. 如請求項8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光感測器自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一端部往該第二端部延伸。
  10. 如請求項8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光感測器重疊於該第二顯示部。
  11. 如請求項8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光感測器沒有感測到光線時,該第二顯示部轉換至禁能狀態。
  12. 如請求項8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光感測器感測到光線時,該第二顯示部轉換至致能狀態。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可撓傳動件,配置於該第二顯示部上。
  14. 如請求項13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撓傳動件自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一端部往該第二端部延伸。
  15. 如請求項13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齒輪組件,嚙接於該可撓傳動件,當該齒輪組件正向旋轉時,該齒輪組件帶動該可撓傳動件,並將該第二顯示部及該可撓支撐結構,經由該空間開口移出該內部空間。
  16. 如請求項15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齒輪組件包括:主動齒輪;以及二個從動齒輪,嚙接於該主動齒輪的相對兩側,且該二個從動齒輪中的至少一者,嚙接於該可撓傳動件。
  17. 如請求項16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包括實體按鈕,用以控制該主動齒輪旋轉。
  18. 如請求項15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齒輪組件包括:主動齒輪;從動齒輪;以及傳動履帶,圍繞並嚙接於該主動齒輪及該從動齒輪,且該傳動履帶嚙接於該可撓傳動件。
  19. 如請求項15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齒輪組件逆向旋轉時,該齒輪組件帶動該可撓傳動件,並將該第二顯示部及該可撓支撐結構,經由該空間開口移入該內部空間。
  20.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位置感測器,配置於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二端部。
  21. 如請求項20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可撓支撐結構移動,且該位置感測器感測到該齒輪組件時,該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該可撓傳動件。
  22. 如請求項20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可撓支撐結構移動,且該位置感測器感測到該內部空間的預定位置時,該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該可撓傳動件。
  23.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定位部,配置於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二端部。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可撓支撐結構正向移動,且該定位部接觸到該齒輪組件時,該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該可撓傳動件。
  25. 如請求項2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可撓支撐結構移動,且該定位部接觸到該內部空間的預定位置時,該齒輪組件停止旋轉,並停止帶動該可撓傳動件。
  2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邊框,配置於該第一顯示部的周邊,且連接該可撓傳動件。
  27.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可撓支撐結構,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其中,該第一機體樞接於該第一端部; 第二機體,具有內部空間及連通該內部空間的空間開口,其中,該可撓支撐結構滑動配置於該內部空間內,且該第一端部對應於該空間開口,該第二端部位於該內部空間內;彈簧,配置該第二機體的該內部空間內,且該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二機體與該可撓支撐結構的該第二端部;以及可撓螢幕,配置於該可撓支撐結構上。
TW111117919A 2021-05-27 2022-05-12 電子裝置 TWI817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93608P 2021-05-27 2021-05-27
US63/193,608 2021-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746A TW202247746A (zh) 2022-12-01
TWI817500B true TWI817500B (zh) 2023-10-01

Family

ID=8579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7919A TWI817500B (zh) 2021-05-27 2022-05-12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75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66772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572696A (zh) * 2018-01-25 2018-09-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支撑机构、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66772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572696A (zh) * 2018-01-25 2018-09-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支撑机构、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746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261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97652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2002749A (zh)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75948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526142B (zh) 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520675B (zh) 可改變軸心位置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KR102460763B1 (ko) 카메라 모듈
TWI510888B (zh) 電子裝置及其鍵盤
CN103573795A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US108560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peaker module
TWI817500B (zh) 電子裝置
TWM592095U (zh) 顯示裝置
WO2024032498A1 (zh) 电子设备
TWI502316B (zh) 電子裝置
TWM601511U (zh) 電子裝置
US2023030559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818697B (zh) 電子裝置
TWI82224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24559B (zh) 電子裝置
TWI831230B (zh) 電子裝置
TWI698776B (zh) 具有升降式顯示器的電子裝置
TWI715308B (zh) 電子裝置
US20240103570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639206U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17376458A (zh) 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