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095U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095U
TWM592095U TW108212278U TW108212278U TWM592095U TW M592095 U TWM592095 U TW M592095U TW 108212278 U TW108212278 U TW 108212278U TW 108212278 U TW108212278 U TW 108212278U TW M592095 U TWM592095 U TW M5920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s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gear shaft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2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宇文
莊惠婷
邱彥傑
李柏毅
陳弘基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2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0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09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機殼、驅動機構以及可撓螢幕。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齒輪軸與多個滾軸。齒輪軸與這些滾軸樞設於機殼,且這些滾軸並列設置於齒輪軸的一側。可撓螢幕可捲動地設置於機殼上,並接觸齒輪軸與這些滾軸。可撓螢幕圍繞齒輪軸與這些滾軸。另一種顯示裝置也被提出。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整合有可撓螢幕的顯示裝置。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可撓螢幕的技術日漸成熟,近年來,電子大廠無不積極投入可撓螢幕的開發與應用。以可撓螢幕整合於顯示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為例,常見的設計型態為摺疊式(folding)設計與捲動式(scrolling)設計,就捲動式設計而言,可撓螢幕由捲動機構驅動,據以調整可撓螢幕的顯示方位或可撓螢幕的顯示尺寸。然而,目前被提出的捲動式(scrolling)設計存在著操作不易或可靠度不佳等問題,電子大廠無不針對既有問題提出改良設計。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facility)與可靠度(reliability)。
本新型創作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機殼、驅動機構以及可撓螢幕。驅動機構包括齒輪軸與多個滾軸。齒輪軸與這些滾軸樞設於機殼,且這些滾軸並列設置於齒輪軸的一側。可撓螢幕可捲動地設置於機殼上,並接觸齒輪軸與這些滾軸。可撓螢幕圍繞齒輪軸與這些滾軸。
本新型創作提出另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機殼、驅動機構以及可撓螢幕。驅動機構包括齒輪軸與多個滾軸。齒輪軸樞設於機殼,且這些滾軸滑設於機殼。這些滾軸彼此連接,其中這些滾軸圍繞齒輪軸,且齒輪軸接觸這些滾軸。可撓螢幕可捲動地設置於機殼上,並接觸這些滾軸。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顯示裝置中,可撓螢幕的顯示方位或顯示尺寸可藉由驅動機構作調整,故操作上極為簡便。另一方面,驅動機構用以承載或支撐可撓螢幕,據以防止可撓螢幕塌陷並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
為讓本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新型創作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1B與圖1C分別是圖1A的顯示裝置於二個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圖,且此二個剖面互為平行。圖1D是圖1A的顯示裝置切換至另一狀態後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A至圖1C,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可應用於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適用的電子裝置,其中顯示裝置100包括機殼110、驅動機構120以及可撓螢幕130,且可撓螢幕130採捲動式設計。
詳細而言,可撓螢幕130捲繞於機殼110的外圍,其中機殼110用以承載驅動機構120,且驅動機構120接觸可撓螢幕130。可撓螢幕130藉由驅動機構120的輔助,以在機殼110上循環捲動或在特定的行程內往復捲動。驅動機構120包括至少一個齒輪軸121與多個滾軸122,其中這些滾軸122並列設置於齒輪軸121的一側,且齒輪軸121與這些滾軸122樞設於機殼110。舉例來說,齒輪軸121的數量可為二個,且這些滾軸122並列於此二個齒輪軸121之間。
此二個齒輪軸121與這些滾軸122接觸可撓螢幕130,且被可撓螢幕130包圍。具體而言,可撓螢幕130包括顯示部131、非顯示部132以及皮帶部133,其中顯示部131為可撓顯示面板,且非顯示部132可採用動物皮革、合成皮革或其他撓性材質製成。顯示部131銜接非顯示部132,且顯示部131與非顯示部132貼附於皮帶部133的外周面1331。皮帶部133接觸此二個齒輪軸121與這些滾軸122,且圍繞此二個齒輪軸121與這些滾軸122。皮帶部133具有內周面1332與並列於內周面1332上的多個齒條部1333,其中此二個齒輪軸121嚙接這些齒條部1333,且成對設置的此二個齒輪軸121有助於提高可撓螢幕130捲動時的穩定度。另外,並列設置的這些滾軸122有助於提高可撓螢幕130捲動時的平順度。
此二個齒輪軸121與這些滾軸122用以承載或支撐可撓螢幕130,據以防止可撓螢幕130塌陷並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另一方面,機殼110具有支撐部1101,其中這些滾軸122穿設於支撐部1101,且支撐部1101用以承載或支撐可撓螢幕130,據以防止可撓螢幕130塌陷並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當此二個齒輪軸121同向且同步旋轉時,基於此二個齒輪軸121與這些齒條部1333的嚙接關係,可撓螢幕130產生捲動,且這些滾軸122受可撓螢幕130帶動而旋轉,以使顯示部131自圖1A所示的顯示方位調整至圖1D所示的顯示方位。或者是說,使用推動可撓螢幕130,基於此二個齒輪軸121與這些齒條部1333的嚙接關係,此二個齒輪軸121被可撓螢幕130帶動而同向且同步旋轉。對於使用者來說,顯示裝置100的操作極為簡便。
特別說明的是,在圖1A所示的狀態下,顯示部131的整體面向一側;在圖1D所示的狀態下,顯示部131的整體面向另一側;在其他狀態下,顯示部131的其中一部分與另一部分可面向兩不同側。以上模式切換視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而定,對於使用者來說,顯示裝置100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flexibility)。
圖2A是本新型創作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顯示裝置的爆炸示意圖。圖2C是圖2A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D是圖2C的顯示裝置切換至另一狀態後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至圖2C,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A可應用於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適用的電子裝置,其中顯示裝置100A包括機殼110a、驅動機構120a以及可撓螢幕130a,且可撓螢幕130a採捲動式設計。
詳細而言,機殼110a具有凹槽111,用以容納驅動機構120a與可撓螢幕130a。機殼110a用以承載驅動機構120a,且驅動機構120a接觸可撓螢幕130a。可撓螢幕130a的一部分暴露於機殼110a外,而可撓螢幕130a的另一部分隱藏於機殼110a內。
舉例來說,可撓螢幕130a中隱藏於機殼110a內的部分可作為擴充部,若使可撓螢幕130a藉由驅動機構120a的輔助而移出機殼110a,則捲動後的可撓螢幕130a得令其原先隱藏於機殼110a內的部分改暴露於機殼110a外,據以擴大可撓螢幕130a的顯示尺寸,如從圖2C所示的狀態切換至圖2D所示的狀態。另外,若使可撓螢幕130a藉由驅動機構120a的輔助而移回機殼110a,則捲動後的可撓螢幕130a得令其原先暴露於機殼110a外的部分改隱藏於機殼110a內,據以縮減可撓螢幕130a的顯示尺寸,如從圖2D所示的狀態切換至圖2C所示的狀態。以上模式切換視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而定,對於使用者來說,顯示裝置100A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flexibility)。
驅動機構120a包括齒輪軸121a與多個滾軸122a,其中齒輪軸121a樞設於機殼110a,且這些滾軸122a滑設於機殼110a。這些滾軸122a彼此連接,其中齒輪軸121a被這些滾軸122a包圍,且齒輪軸121a接觸這些滾軸122a。進一步來說,齒輪軸121a的齒部卡入任二個相鄰的滾軸122a之間的縫隙,據此,旋轉時的齒輪軸121a可帶動這些滾軸122a捲動,或者是說,捲動時的這些滾軸122a可帶動齒輪軸121a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可撓螢幕130a具有顯示面131a與背面131b,且可撓螢幕130a的背面131b貼附於這些滾軸122a。在圖2C所示的狀態下,可撓螢幕130a中暴露於機殼110a外的一部分的顯示面131a面向外界,而可撓螢幕130a中隱藏於機殼110a內的另一部分的顯示面131a面向凹槽111的底部1111。因可撓螢幕130a貼附於這些滾軸122a,可撓螢幕130a可隨這些滾軸122a同步捲動。
驅動機構120a更包括多個鏈片123a,為防止這些滾軸122a鬆動或分離開來,任二個相鄰的滾軸122a藉由至少一個鏈片123a連接彼此,較佳地,任二個相鄰的滾軸122a藉由至少一對鏈片123a連接彼此。另一方面,機殼110a還具有連接凹槽111的側向開口112,且可撓螢幕130a能藉由驅動機構120a的輔助自側向開口112移出凹槽111,捲動後的可撓螢幕130a得令其原先隱藏於機殼110a內的部分改暴露於機殼110a外,據以擴大可撓螢幕130a的顯示尺寸,如圖2D所示。
請參考圖2B至圖2D,在本實施例中,機殼110a包括滑軌部113與定位板部114,其中滑軌部113與定位板部114位於凹槽111內,且滑軌部113位於側向開口112與定位板部114之間。舉例來說,滑軌部113的數量為二個,且凸出於凹槽111中互為平行的二個內壁面1112。此二個滑軌部113平行設置,且定位板部114位於此二個滑軌部113之間。進一步來說,定位板部114連接此二個滑軌部113,其中定位板部114遠離側向開口112,且靠近凹槽111中的內壁面1113。內壁面1113位於此二個內壁面1112之間,其中側向開口112與內壁面1113位於機殼110a的兩側,且定位板部114與內壁面1113之間存在間隙G。
另一方面,齒輪軸121a大致上落在間隙G內,其中可撓螢幕130a與這些滾軸122a自凹槽111的底部1111往間隙G延伸,接著,可撓螢幕130a與這些滾軸122a轉折通過間隙G,並延伸通過定位板部114與此二個滑軌部113的上方,之後,可撓螢幕130a與這些滾軸122a往側向開口112延伸。
另一方面,驅動機構120a更包括支撐板124a與伸縮支架125a,其中支撐板124a滑接此二個滑軌部113,且支撐板124a具有位於側向開口112的施力部126a,以便於使用者拉動或推動驅動機構120a與可撓螢幕130a。舉例來說,支撐板124a還具有相對於施力部126a的定位部126b,且定位部126b與定位板部114可採用卡合機制固定彼此。在圖2C所示的狀態下,定位部126b固定於定位板部114,據以防止可撓螢幕130a與這些滾軸122a任意地滑出機殼110a。在自圖2C所示的狀態切換至圖2D所示的狀態後,定位部126b與定位板部114之間的卡合關係被解除,定位部126b脫離定位板部114並往側向開口112移動。
支撐板124a、此二個滑軌部113以及定位板部114用以承載伸縮支架125a,其中伸縮支架125a可由多個連桿交叉連接而成,且用以承載或支撐這些滾軸122a。另一方面,此二個滑軌部113、定位板部114、支撐板124a、伸縮支架125a以及這些滾軸122a的配合用以承載或支撐可撓螢幕130a,據以防止可撓螢幕130a塌陷並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
可撓螢幕130a中靠近施力部126a的一端與這些滾軸122a中靠近施力部126a的至少一個固定於支撐板124a,據此,滑動時的支撐板124a可帶動可撓螢幕130a與這些滾軸122a。另一方面,伸縮支架125a具有第一端部127a與第二端部128a,其中第一端部127a連接支撐板124a,且靠近施力部126a。第二端部128a連接定位板部114,當支撐板124a滑出凹槽111時,第一端部127a隨支撐板124a移動,而第二端部128a固定不動,以加大第一端部127a與第二端部128a之間的距離,使得伸縮支架125a擴展開來,以提供可撓螢幕130a更大的承載或支撐面積。反之,當支撐板124a滑回凹槽111時,第一端部127a隨支撐板124a移動,而第二端部128a固定不動,以縮減第一端部127a與第二端部128a之間的距離,使得伸縮支架125a縮合起來。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顯示裝置中,藉由推動或拉動可撓螢幕並配合的驅動機構的輔助,便能調整可撓螢幕的顯示方位或顯示尺寸,故操作上極為簡便。另一方面,驅動機構用以承載或支撐可撓螢幕,據以防止可撓螢幕塌陷並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顯示裝置 110、110a:機殼 1101:支撐部 111:凹槽 1111:底部 1112、1113:內壁面 112:側向開口 113:滑軌部 114:定位板部 120、120a:驅動機構 121、121a:齒輪軸 122、122a:滾軸 123a:鏈片 124a:支撐板 125a:伸縮支架 126a:施力部 126b:定位部 127a:第一端部 128a:第二端部 130、130a:可撓螢幕 131:顯示部 131a:顯示面 131b:背面 132:非顯示部 133:皮帶部 1331:外周面 1332:內周面 1333:齒條部 G:間隙
圖1A是本新型創作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B與圖1C分別是圖1A的顯示裝置於二個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1D是圖1A的顯示裝置切換至另一狀態後的示意圖。 圖2A是本新型創作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顯示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圖2C是圖2A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D是圖2C的顯示裝置切換至另一狀態後的剖面示意圖。
100:顯示裝置
110:機殼
120:驅動機構
121:齒輪軸
122:滾軸
130:可撓螢幕
131:顯示部
132:非顯示部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機殼; 驅動機構,包括: 齒輪軸,樞設於該機殼;以及 多個滾軸,樞設於該機殼,且並列設置於該齒輪軸的一側;以及 可撓螢幕,可捲動地設置於該機殼上,並接觸該齒輪軸與該些滾軸,該可撓螢幕圍繞該齒輪軸與該些滾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可撓螢幕包括顯示部、非顯示部以及皮帶部,該顯示部銜接該非顯示部,且該顯示部與該非顯示部貼附於該皮帶部的外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皮帶部接觸該齒輪軸與該些滾軸,且圍繞該齒輪軸與該些滾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皮帶部具有內周面與並列於該內周面上的多個齒條部,且該齒輪軸嚙接該些齒條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齒輪軸的數量為二個,且該些滾軸並列於該二個齒輪軸之間。
  6.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機殼; 驅動機構,包括: 齒輪軸,樞設於該機殼;以及 多個滾軸,滑設於該機殼,該些滾軸彼此連接,其中該些滾軸圍繞該齒輪軸,且該齒輪軸接觸該些滾軸;以及 可撓螢幕,可捲動地設置於該機殼上,並接觸該些滾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可撓螢幕的一部分暴露於該機殼外,且該可撓螢幕的另一部分隱藏於該機殼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驅動機構更包括多個鏈片,且該些滾軸中任二相鄰者藉由至少一該鏈片連接彼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具有凹槽與連接該凹槽的側向開口,且該驅動機構與該可撓螢幕設置於該凹槽內,該可撓螢幕貼附於該些滾軸,且該可撓螢幕與該驅動機用以自該側向開口移出凹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機殼包括滑軌部與定位板部,該滑軌部與該定位板部位於該凹槽內,且該滑軌部位於該側向開口與該定位板部之間, 該驅動機構更包括支撐板與伸縮支架,其中該支撐板滑接該滑軌部,且該支撐板、該滑軌部以及該定位板部承載該伸縮支架, 該伸縮支架承載該些滾軸,其中該伸縮支架具有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連接該支撐板,且該第二端部連接該定位板部。
TW108212278U 2019-09-17 2019-09-17 顯示裝置 TWM592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278U TWM592095U (zh) 2019-09-17 2019-09-17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278U TWM592095U (zh) 2019-09-17 2019-09-17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095U true TWM592095U (zh) 2020-03-11

Family

ID=7076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2278U TWM592095U (zh) 2019-09-17 2019-09-17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09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9103A (zh) * 2020-03-23 2020-06-1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TWI751872B (zh) * 2020-12-31 2022-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4764267A (zh) * 2021-01-14 2022-07-1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9103A (zh) * 2020-03-23 2020-06-1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309103B (zh) * 2020-03-23 2021-12-1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TWI751872B (zh) * 2020-12-31 2022-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4764267A (zh) * 2021-01-14 2022-07-1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4764267B (zh) * 2021-01-14 2023-08-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设备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92095U (zh) 顯示裝置
US11455017B2 (en) Hinge for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nwardly bendable flexible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nwardly bendable flexible screen
WO2019223014A1 (zh)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US20230054923A1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142932B2 (en) Dual-shaft hinge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709025B (zh) 電子裝置
WO2019223013A1 (zh)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WO2019120167A1 (zh) 转动机构及折叠终端
WO2019223009A1 (zh) 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JP7466770B2 (ja) 電子機器
WO2021237852A1 (zh) 显示装置
WO2021237851A1 (zh) 显示装置
TWI742811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WO2023125595A1 (zh) 电子设备
US114060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rotective hinge structure preventing foreign matter from entering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125645A1 (zh) 电子设备
CN103327758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WO2023125596A1 (zh) 电子设备
WO2021218368A1 (zh) 电子组件、电子设备
EP4318177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223010A1 (zh) 角度放大机构、连接装置、可弯曲机构及可弯曲终端
WO2023070784A1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958338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装置
TWI748616B (zh) 顯示裝置
WO2019223012A1 (zh) 联动铰链、连接装置及可弯曲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