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230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1230B
TWI831230B TW111120385A TW111120385A TWI831230B TW I831230 B TWI831230 B TW I831230B TW 111120385 A TW111120385 A TW 111120385A TW 111120385 A TW111120385 A TW 111120385A TW I831230 B TWI831230 B TW I8312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back surface
display
enab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0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8907A (zh
Inventor
羅吉漢
葉王鴻
方信傑
朱書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0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12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8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23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主機、第一螢幕、第二螢幕及支架。主機具有彼此相對的操作面與底面。第一螢幕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顯示面與第一背面。第二螢幕的兩端分別樞接於主機與第一螢幕,且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二顯示面與第二背面。支架樞接於第二背面。當第一背面貼合第二背面時,支架被第一背面定位於第二背面。當第一背面分離於第二背面時,支架旋離第二背面。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雙螢幕的電子裝置。
一般而言,筆記型電腦為單螢幕配置,故無法滿足擴大顯示畫面的尺寸的需求,且不易與他人分享顯示畫面或同步觀看同一顯示畫面。據此,遂有雙螢幕筆記型電腦被提出,當雙螢幕相對於主機展開時,雙螢幕存在著下墜或傾倒的風險。常見的作法是採用支架支撐起雙螢幕,但使用者必須自行翻動支架才能將支架展開,故欠缺操作上的便利性。除此之外,雙螢幕上的顯示畫面或顯示模式的切換也不夠快捷便利。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主機、第一螢幕、第二螢幕及支架。主機具有彼此相對的操作面與底面。第一螢幕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顯示面與第一背面。第二螢幕的兩端分別樞接於 主機與第一螢幕,且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二顯示面與第二背面。支架樞接於第二背面。當第一背面貼合第二背面時,支架被第一背面定位於第二背面。當第一背面分離於第二背面時,支架旋離第二背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主機包括熱鍵單元,且熱鍵單元配置於操作面。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時,第一背面展開於第二背面,且第二顯示面展開於操作面。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二形態時,第一背面展開於第二背面,且第二顯示面展開於操作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電子裝置處於筆電形態、站立形態、帳篷形態或平板形態時,禁能熱鍵單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熱鍵單元用以切換第一顯示模式或延伸顯示模式。當切換至第一顯示模式時,致能第一螢幕,且禁能第二螢幕。當切換至延伸顯示模式時,致能第一螢幕與第二螢幕,且用以延伸顯示內容。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熱鍵單元用以切換同步顯示模式或第二顯示模式。當切換至同步顯示模式時,致能第一螢幕與第二螢幕,且用以同步顯示內容。當切換至第二顯示模式時,禁能第一螢幕,且致能第二螢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致能第一螢幕時,同時致能第一螢幕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電子裝置處於筆電形 態時,第一背面貼合於第二背面,且第二顯示面展開於操作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第二顯示面與操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1度至79度之間時,致能第一螢幕,且禁能第二螢幕。當第二顯示面與操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80度至140度之間時,禁能第一螢幕,且致能第二螢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電子裝置處於站立形態時,第一背面展開於第二背面,且第二顯示面貼合於操作面,電子裝置致能第一螢幕,且禁能第二螢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電子裝置處於帳篷形態時,第一背面展開於第二背面,且第二顯示面展開於操作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背面與第二背面之間的夾角介於1度至45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電子裝置處於平板形態時,第一背面貼合於第二背面,且第二顯示面貼合於操作面,電子裝置致能第一螢幕,且禁能第二螢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致能第一螢幕時,同時致能第一螢幕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主機包括鍵盤或觸控板配置於操作面。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第二形態或筆電形態時,致能鍵盤或觸控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當電子裝置處於站立形態、帳篷形態或平板形態時,禁能鍵盤或觸控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螢幕包括第一相機,鄰近於第一顯示面配置。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站立形態、帳篷形態或平板形態時,致能第一相機。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二形態或筆電形態時,禁能第一相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螢幕包括第二相機,鄰近於第二顯示面配置。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二形態或筆電形態時,致能第二相機。當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站立形態、帳篷形態或平板形態時,禁能第二相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具有樞接於第二螢幕的第二背面的樞接端及相對於樞接端的支撐端。支架的支撐端接觸第一螢幕的第一背面,且支架隨第一螢幕旋離第二螢幕的第二背面。當第一螢幕的第一背面與第二螢幕的第二背面之間的夾角大於預設角度時,支架的支撐端分離於第一螢幕的第一背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包括支架磁鐵。第一螢幕包括第一磁鐵,且與支架磁鐵之間產生磁吸力。第二螢幕包括第二磁鐵,且與支架磁鐵之間產生磁斥力。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整合有雙螢幕,故可在多個不同的操作模式靈活轉換。另外,為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及穩定度,第二螢幕的背面設有支架,因支架可隨第一螢幕移動而相對於第二螢幕展開,使用者無需自行翻動支架,操作上極為便利。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電子裝置
101:第一樞接點
102:第二樞接點
103:第三樞接點
110:主機
111:操作面
112:鍵盤
113:觸控板
114:掌托區
115:熱鍵單元
120:第一螢幕
121:第一背面
122:第一顯示面
123:第一相機
130:第二螢幕
131:第二背面
132:第一顯示面
133:第二相機
140:支架
141:樞接端
142:支撐端
150:支架磁鐵
160:第一磁鐵
170:第二磁鐵
180:扭力彈簧
A1~A7:夾角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平板形態下的側視示意圖。
圖2A是圖1的電子裝置自平板形態轉換至站立形態的側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3A至圖3C是圖1的電子裝置自平板形態轉換至第二形態的轉換過程的側視示意圖。
圖3D是圖3C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4A是圖1的電子裝置自平板形態轉換至筆電形態的側視示意圖。
圖4B是圖4A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5A及圖5B是圖4A的電子裝置自筆電形態轉換至第一形態的轉換過程的側視示意圖。
圖5C是圖5B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6A是圖4A的電子裝置自筆電形態轉換至帳篷形態的側視示意圖。
圖6B是圖6A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7A及圖7B分別是圖5C在二個不同顯示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平板形態下的側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為具有雙螢幕的筆記型電腦,且包括主機110、第一螢幕120、第二螢幕130及支架140。在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二螢幕130疊置於主機110上,且第一螢幕120疊置於第二螢幕130上。
詳細而言,第一螢幕120具有第一背面121及相對於第一背面121的第一顯示面122,且第二螢幕130具有第二背面131及相對於第二背面131的第二顯示面132。在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貼合並覆蓋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且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貼合並覆蓋於主機110的操作面111。
另外,支架140樞接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在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下,支架140被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定位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或者是說,支架140被夾持於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
舉例來說,第一螢幕120可具有觸控功能,在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下,第一螢幕120的第一顯示面122暴露於外界,故電子裝置100可作為平板電腦使用。也就是說,暴露於外界的第一螢幕120被致能,相對地,由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貼合並覆蓋於主機110的操作面111,因此第二螢幕130 被禁能。一旦第一螢幕120被致能,同時致能第一螢幕120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圖2A是圖1的電子裝置自平板形態轉換至站立形態的側視示意圖。圖2B是圖2A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2A及圖2B,第二螢幕1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主機110與第一螢幕120,當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旋轉,且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展開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時,支架140未隨第一螢幕120旋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仍定位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此時,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貼合並覆蓋於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且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以轉換至站立形態(或稱第二操作模式)。
如圖2A及圖2B所示,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A1介於1度至45度之間,且第一螢幕120可具有觸控功能。在站立形態(或稱第二操作模式)下,第一螢幕120的第一顯示面122暴露於外界,且呈傾斜狀態,故電子裝置100可作為平板電腦使用,並提高使用者操作及觀看時的舒適性。也就是說,暴露於外界的第一螢幕120被致能,相對地,由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貼合並覆蓋於主機110的操作面111,因此第二螢幕130被禁能。一旦第一螢幕120被致能,同時致能第一螢幕120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另一方面,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之間具有第一樞接點101(即鉸鏈或樞軸所在處),第二螢幕130與主機110之間 具有第二樞接點102(即鉸鏈或樞軸所在處),且支架140與第二螢幕130之間具有第三樞接點103(即鉸鏈或樞軸所在處)。詳細而言,第三樞接點103位於第一樞接點101與第二樞接點102之間,用於避免第一螢幕120、第二螢幕130及支架140在旋動時產生碰撞或干涉。
圖3A至圖3C是圖1的電子裝置自平板形態轉換至第二形態的轉換過程的側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3A及圖3B,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貼合並覆蓋於主機110的操作面111,當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旋轉,且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展開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時,支架140隨第一螢幕120旋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
詳細而言,支架140具有樞接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的樞接端141及相對於樞接端141的支撐端142,其中支架140的支撐端142接觸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且支架140隨第一螢幕120旋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也就是說,支架140的支撐端142與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保持接觸,並隨第一螢幕120移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
如圖3A及圖3B所示,在支架140隨第一螢幕120旋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的過程中,一旦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大於預設角度,第一螢幕120可持續旋轉,但支架140的支撐端142分離於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且不隨第一螢幕120持續移動。
因支架140可隨第一螢幕120移動而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使用者無需自行翻動支架140,操作上極為便利。
圖3D是圖3C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B至圖3D,相對展開後的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同步相對於主機110旋轉,使得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旋離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以轉換至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在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下,主機110、支架140的支撐端142及第一螢幕120可同時接觸工作平面,以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及穩定度。
如圖3C所示,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下,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A2介於50度至90度之間。另外,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A3介於100度至140度之間,而支架140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A4小於等於45度。
如圖3C及圖3D所示,主機110包括配置於操作面111上的鍵盤112及觸控板113,且操作面111具有圍繞觸控板113的掌托區114。在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下,熱鍵單元115顯示於掌托區114,當熱鍵單元115接收到觸發事件(例如使用者觸碰或敲擊熱鍵單元115)時,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在第二顯示模式至第一顯示模式之間轉換,以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
在第二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二螢幕130,並禁能第一螢幕120,以利於使用者或在使用者同側的旁人觀看第二螢幕130所顯 示的畫面。在同步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一螢幕120及第二螢幕130,並且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顯示相同的畫面,以利於使用者及在使用者對面的旁人分別觀看第二螢幕130及第一螢幕120所顯示的同步畫面。在第一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一螢幕120並將第二螢幕130所顯示的畫面轉移至第一螢幕120,並且禁能第二螢幕130,以利於使用者向其對面的旁人透過第一螢幕120分享畫面。
圖4A是圖1的電子裝置自平板形態轉換至筆電形態的側視示意圖。圖4B是圖4A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4A及圖4B,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貼合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並同步相對於主機110旋轉,使得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旋離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以轉換至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
如圖4A所示,在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下,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A5小於等於140度。當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A5介於1度至79度之間時,致能第一螢幕120,並禁能第二螢幕130,以作為平板電腦使用。當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A5介於80度至140度之間時,致能第二螢幕130,並禁能第一螢幕120,以作為筆記型電腦使用。
舉例來說,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 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可藉由重力感測器、陀螺儀、霍爾感測器、位置感測器或角度感測器感測而得。
圖5A及圖5B是圖4A的電子裝置自筆電形態轉換至第一形態的轉換過程的側視示意圖。圖5C是圖5B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A及圖5A,當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旋轉,且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展開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時,支架140隨第一螢幕120旋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在此過程中,支架140的支撐端142與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保持接觸,並隨第一螢幕120移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
在一實施例中,支架140的支撐端142設有支架磁鐵150,且第一螢幕120對應支撐端142上的支架磁鐵150設有第一磁鐵160。詳細而言,支架磁鐵150與第一磁鐵160之間產生磁吸力,因此,在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的過程中,支架磁鐵150與第一磁鐵160之間所產生的磁吸力可帶動支架14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
在另一實施例中,支架140的支撐端142設有支架磁鐵150,且第二螢幕130對應支撐端142上的支架磁鐵150設有第二磁鐵170。詳細而言,支架磁鐵150與第二磁鐵170之間產生磁斥力,因此,在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的過程中,支架磁鐵150與第二磁鐵170之間所產生的磁斥力可帶動支架14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
在又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扭力彈簧180,其中扭力彈簧180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螢幕130與支架140的樞接端141。在圖4A所示的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下,扭力彈簧180處於壓縮狀態,在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的過程中,扭力彈簧180的彈性恢復力可帶動支架14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如圖5A所示。
換句話說,支架140可受磁吸力機制、磁斥力機制或彈力機制的作用而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在部分實施例中,支架140可受磁吸力機制、磁斥力機制及彈力機制中的至少二者的作用而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
請參考圖5A至圖5C,在支架140隨第一螢幕120旋離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的過程中,一旦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大於預設角度,第一螢幕120可持續旋轉,但支架140的支撐端142展開於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而不隨第一螢幕120持續移動。之後,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旋轉,使得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A6介於180度至210度之間,以轉換至第一形態(或稱第五操作模式)。
在第一形態(或稱第五操作模式)下,主機110及支架140的支撐端142可同時接觸工作平面,以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及穩定度。另外,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A7介於120度至140度之間。
圖6A是圖4A的電子裝置自筆電形態轉換至帳篷形態的側視示意圖。圖6B是圖6A在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A、圖6A及圖6B,當第一螢幕120相對於第二螢幕130旋轉,且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展開於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時,支架140可不隨第一螢幕120移動而未相對於第二螢幕130展開,以轉換至帳篷形態(或稱第六操作模式)。
在帳篷形態(或稱第六操作模式)下,主機110及第一螢幕120可同時接觸工作平面,以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及穩定度。另外,第一螢幕120的第一背面121與第二螢幕130的第二背面131之間的夾角A2介於50度至90度之間。第二螢幕130的第二顯示面132與主機110的操作面111之間的夾角A3介於100度至140度之間。
如圖6A及圖6B所示,在帳篷形態(或稱第六操作模式)下,熱鍵單元115顯示於掌托區114,當熱鍵單元115接收到觸發事件(例如使用者觸碰或敲擊熱鍵單元115)時,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在第二顯示模式至第一顯示模式之間轉換,以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
在第二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二螢幕130,並禁能第一螢幕120,以利於使用者或在使用者同側的旁人觀看第二螢幕130所顯示的畫面。在同步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一螢幕120及第二螢幕130,並且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顯示相同的畫面,以利於使用者及在使用者對面的旁人分別觀看第二螢幕130及第一螢幕 120所顯示的同步畫面。在第一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一螢幕120並將第二螢幕130所顯示的畫面轉移至第一螢幕120,並且禁能第二螢幕130,以利於使用者向其對面的旁人透過第一螢幕120分享畫面。
如圖1及圖2B所示,第一螢幕120包括第一相機123,鄰近於第一顯示面122配置。當電子裝置100處於圖5C所示的第一形態(或稱第五操作模式)、圖2B所示的站立形態(或稱第二操作模式)、圖6A所示的帳篷形態(或稱第六操作模式)或圖1所示的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時,致能第一相機123。當電子裝置100處於圖3C所示的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或圖4A所示的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時,禁能第一相機123。
如圖3D及圖4B所示,第二螢幕130包括第二相機133,鄰近於第二顯示面132配置。當電子裝置100處於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或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時,致能第二相機133。當電子裝置100處於圖5C所示的第一形態(或稱第五操作模式)、圖2B所示的站立形態(或稱第二操作模式)或圖1所示的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時,禁能第二相機133。
另一方面,當電子裝置100處於圖5C所示的第一形態(或稱第五操作模式)、圖3D所示的第二形態(或稱第三操作模式)或圖4B所示的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時,致能鍵盤112或觸控板113。相反地,當電子裝置100處於圖2B所示的站立形態(或稱第二操作模式)或圖1所示的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時,禁 能鍵盤112或觸控板113。
除此之外,當電子裝置100處於或圖4B所示的筆電形態(或稱第四操作模式)、於圖2B所示的站立形態(或稱第二操作模式)或圖1所示的平板形態(或稱第一操作模式)時,禁能熱鍵單元115。
圖7A及圖7B分別是圖5C在二個不同顯示模式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C、圖7A及圖7B,在第一形態(或稱第五操作模式)下,熱鍵單元115顯示於掌托區114,當熱鍵單元115接收到觸發事件(例如使用者觸碰或敲擊熱鍵單元115)時,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在二個顯示模式之間轉換,以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
如圖7A所示,在一顯示模式(例如同步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一螢幕120,並禁能第二螢幕130,以利於使用者或在使用者同側的旁人觀看高度較高的第一螢幕120所顯示的畫面,提高觀看時的舒適性。
如圖7B所示,在另一顯示模式(例如延伸顯示模式)下,致能第一螢幕120及第二螢幕130,並將第一螢幕120所顯示的畫面(如圖7A所示)放大延伸至第二螢幕130,以由第一螢幕120與第二螢幕130共同顯示。據此,放大後的畫面切割為顯示於第一螢幕120的一部分及顯示於第二螢幕130的另一部分並拼接成大尺寸畫面,以提高使用者或在使用者同側的旁人觀看時的舒適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整合有雙螢幕,故可在多個不同的操作模式靈活轉換。另外,為提高操作上的可靠度及穩 定度,第二螢幕的背面設有支架,因支架可隨第一螢幕移動而相對於第二螢幕展開,使用者無需自行翻動支架,操作上極為便利。除此之外,使用者可透過熱鍵單元控制第一螢幕與第二螢幕在多個不同的顯示模式靈活轉換,故操作上極為便利。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主機 111:操作面 120:第一螢幕 121:第一背面 122:第一顯示面 130:第二螢幕 131:第二背面 132:第一顯示面 140:支架 141:樞接端 142:支撐端

Claims (18)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主機,具有彼此相對的操作面與底面;第一螢幕,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顯示面與第一背面;第二螢幕,兩端分別樞接於該主機與該第一螢幕,且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二顯示面與第二背面;以及支架,樞接於該第二背面,當該第一背面貼合該第二背面時,該支架被該第一背面定位於該第二背面,當該第一背面分離於該第二背面時,該支架旋離該第二背面,其中該支架具有樞接於該第二螢幕的該第二背面的樞接端及相對於該樞接端的支撐端,該支架的該支撐端接觸該第一螢幕的該第一背面,且該支架隨該第一螢幕旋離該第二螢幕的該第二背面,當該第一螢幕的該第一背面與該第二螢幕的該第二背面之間的夾角大於預設角度時,該支架的該支撐端分離於該第一螢幕的該第一背面,該支架包括支架磁鐵,該第一螢幕包括第一磁鐵,且與該支架磁鐵之間產生磁吸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主機包括熱鍵單元,且該熱鍵單元配置於該操作面,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或第二形態時,致能該熱鍵單元,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第一形態時,該第一背面展開於該第二背面,且該第二顯示面展開於該操作面,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第二形態時,該第一背面展開於該第二背面,且該第二顯示面展開於該操作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筆電形態、站立形態或平板形態時,禁能該熱鍵單元。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熱鍵單元用以切換第一顯示模式或延伸顯示模式,當切換至該第一顯示模式時,致能該第一螢幕,且禁能該第二螢幕,當切換至該延伸顯示模式時,致能該第一螢幕與該第二螢幕,且用以延伸顯示內容。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熱鍵單元用以切換同步顯示模式或第二顯示模式,當切換至該同步顯示模式時,致能該第一螢幕與該第二螢幕,且用以同步顯示內容,當切換至該第二顯示模式時,禁能該第一螢幕,且致能該第二螢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致能該第一螢幕時,同時致能該第一螢幕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筆電形態時,該第一背面貼合於該第二背面,且該第二顯示面展開於該操作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顯示面與該操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1度至79度之間時,致能該第一螢幕,且禁能該第二螢幕,當該第二顯示面與該操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80度至140度之間時,禁能該第一螢幕,且致能該第二螢幕。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站立形態時,該第一背面展開於該第二背面,且該第二顯示面 貼合於該操作面,該電子裝置致能該第一螢幕,且禁能該第二螢幕。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帳篷形態時,該第一背面展開於該第二背面,且該第二顯示面展開於該操作面。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背面與該第二背面之間的夾角介於1度至45度之間。
  12.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平板形態時,該第一背面貼合於該第二背面,且該第二顯示面貼合於該操作面,該電子裝置致能該第一螢幕,且禁能該第二螢幕。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致能該第一螢幕時,同時致能該第一螢幕的顯示功能與觸控功能。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主機包括鍵盤或觸控板配置於該操作面,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第二形態或筆電形態時,致能該鍵盤或該觸控板。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站立形態或平板形態時,禁能該鍵盤或該觸控板。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螢幕包括第一相機,鄰近於該第一顯示面配置,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站立形態、帳篷形態或平板形態時,致能該第一相機,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第二形態或筆電形態時,禁能該第一相機。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螢幕包括第二相機,鄰近於該第二顯示面配置,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第二形態或筆電形態時,致能該第二相機,當該電子裝置處於第一形態、站立形態或平板形態時,禁能該第二相機。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螢幕包括第二磁鐵,且與該支架磁鐵之間產生磁斥力。
TW111120385A 2022-06-01 2022-06-01 電子裝置 TWI831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0385A TWI831230B (zh) 2022-06-01 2022-06-01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0385A TWI831230B (zh) 2022-06-01 2022-06-01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907A TW202348907A (zh) 2023-12-16
TWI831230B true TWI831230B (zh) 2024-02-01

Family

ID=9003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385A TWI831230B (zh) 2022-06-01 2022-06-01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123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4402B1 (en) * 2016-10-14 2018-01-09 Wistron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a display from falling
TW202117486A (zh) * 2019-10-29 2021-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多螢幕之電子裝置
CN215813926U (zh) * 2021-08-23 2022-02-11 济南腾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4402B1 (en) * 2016-10-14 2018-01-09 Wistron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a display from falling
TW202117486A (zh) * 2019-10-29 2021-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多螢幕之電子裝置
CN215813926U (zh) * 2021-08-23 2022-02-11 济南腾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907A (zh) 202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5854B2 (en) Foldable display
US11175704B2 (en) On-demand torque engagement mechanism for second display adjustability
EP40571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7374317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912122B2 (en) Rotatable display fixing module
US20200341515A1 (en) Advanced Laptop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TWI528883B (zh) 可攜式電腦
EP2703935B1 (en) Portable device
CN108845621B (zh) 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US7403378B2 (en) Portable computer
TWM604534U (zh) 電子裝置
JP2012216749A (ja) 電子装置
TW200901111A (en) Adjustable display
JP2004053927A (ja) 電子機器
US11237589B2 (e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US6751090B1 (en) Rotatable display fixing module
TWI831230B (zh) 電子裝置
KR101224029B1 (ko) 듀얼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갖는 단말기 및 이 단말기의 인터페이스 방법
JPH11272656A (ja) 表示装置
JP5356435B2 (ja) 電子機器
TW200301458A (en) Electronic display apparatus
JP2012181624A (ja) 電子機器
TW202117486A (zh) 多螢幕之電子裝置
JP7135152B2 (ja) 携帯型電子装置
TWI812201B (zh) 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