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897B -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897B
TWI811897B TW110147099A TW110147099A TWI811897B TW I811897 B TWI811897 B TW I811897B TW 110147099 A TW110147099 A TW 110147099A TW 110147099 A TW110147099 A TW 110147099A TW I811897 B TWI811897 B TW I8118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state
shielding element
lens
target obje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7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425A (zh
Inventor
張嘉凌
石維國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7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1897B/zh
Priority to US17/960,103 priority patent/US1189274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7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89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3Protective lens closures or lens caps built into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控制遮蔽元件處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電子裝置的鏡頭;在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偵測觸發訊號與鏡頭前方的目標物,其中觸發訊號是經由觸發電子裝置上的實體按鍵而產生,且第一狀態不同於第二狀態;以及在偵測到觸發訊號且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控制遮蔽元件移動至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鏡頭。

Description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裝置控制技術,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一般來說,為了使用上的便利性,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的鏡頭前方並不會有遮蔽物。當需要執行影像擷取功能時,只需要透過軟體的方式來啟動鏡頭即可。但是,實務上駭客可藉由遠端入侵受害電腦的作業系統,來獲得受害電腦的鏡頭的存取與控制權限。
本發明提供一種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可藉由硬體的電子組件之間的互動來達到全自動的鏡頭安全性管控。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鏡頭、實體按鍵、距離感測器、遮蔽元件及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耦接至所述實體按鍵、所述距離感測器及所述遮蔽元件。所述控制電路用以:在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控制所述遮蔽元件處於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所述鏡頭;在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偵測經由觸發所述實體按鍵而產生的觸發訊號並經由所述距離感測器偵測所述鏡頭前方的目標物,其中所述第一狀態不同於所述第二狀態;以及在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且所述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控制所述遮蔽元件移動至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所述鏡頭。
本發明的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所述遮蔽元件用以遮蔽電子裝置的鏡頭。所述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控制所述遮蔽元件處於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所述鏡頭;在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偵測觸發訊號與所述鏡頭前方的目標物,其中所述觸發訊號是經由觸發所述電子裝置上的實體按鍵而產生,且所述第一狀態不同於所述第二狀態;以及在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且所述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控制所述遮蔽元件移動至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所述鏡頭。
基於上述,在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遮蔽元件可處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電子元件的鏡頭。稍後,在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觸發訊號與所述鏡頭前方的目標物可被偵測。特別是,所述觸發訊號是經由觸發所述電子裝置上的實體按鍵而產生,且所述第一狀態不同於所述第二狀態。在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例如使用者按下所述實體按鍵)且所述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例如使用者正在操作電子裝置)的情況下,所述遮蔽元件可自動移動至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所述鏡頭。藉此,可在不降低電子裝置的鏡頭的使用便利性的前提下,藉由硬體的電子組件之間的互動來達到全自動的鏡頭安全性管控。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功能方塊圖。請參照圖1,電子裝置10包括鏡頭11、實體按鍵12、距離感測器13、遮蔽元件14及控制電路15。鏡頭11設置於電子裝置10上並用以擷取外部影像。例如,鏡頭11可包括至少一個透鏡與至少一個感光元件。鏡頭11可通過所述透鏡與所述感光元件來擷取外部影像。例如,鏡頭11可包括三原色(RGB)鏡頭或其他類型的光學鏡頭。此外,鏡頭11的總數可以是一或多個。
實體按鍵12設置於電子裝置10上並可被使用者觸碰及/或按壓。例如,實體按鍵12可設置於電子裝置10的表面。當實體按鍵12被使用者觸碰及/或按壓時,實體按鍵12會被觸發並產生觸發訊號。換言之,此觸發訊號是經由觸發實體按鍵12而產生。通過偵測此觸發訊號,可判斷實體按鍵12是否被觸發(例如觸碰或按壓)。例如,實體按鍵12可為機構式的實體按鍵(例如具有彈力結構)及/或為感應式的實體按鍵(例如具有感應薄膜)等,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實體按鍵12的具體結構與設置方式可根據實務需求調整。
距離感測器13設置於電子裝置10上並可用以偵測鏡頭11前方的特定物體(亦稱為目標物)。例如,在某些情況下,若鏡頭11前方的物體符合特定條件,則此物體可被視為目標物(表示此時目標物存在)。例如,此目標物可泛指電子裝置10的使用者(例如操作者)。此外,所述鏡頭11前方的目標物也可以是指電子裝置10前方的目標物。反之,若鏡頭11前方的物體不符合特定條件,則此物體可不被視為目標物(表示此時目標物不存在)。在一實施例中,距離感測器13可包括近接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例如,距離感測器13可包括紅外線感測器等光學感測器或電輻射感測器。
遮蔽元件14設置於電子裝置10上並可藉由移動至電子裝置10上的不同位置而實體遮蔽或暴露鏡頭11。例如,遮蔽元件14中用以遮蔽鏡頭11的部分可包括不透光材質。當遮蔽元件14處於電子裝置10上的某一位置(亦稱為第一位置)時,鏡頭11可被遮蔽元件14遮蔽。在鏡頭11被遮蔽元件14遮蔽的狀態下,無論鏡頭11是否被啟動,鏡頭11皆無法擷取外部影像。另一方面,當遮蔽元件14移動至電子裝置10上的另一位置(亦稱為第二位置)時,鏡頭11可不被遮蔽元件14遮蔽並暴露於電子裝置10的表面。在鏡頭11未被遮蔽元件14遮蔽的狀態下,鏡頭11可被啟動以擷取外部影像。在一實施例中,遮蔽元件14可藉由電子裝置10上的移動軌道等實體移動機構在電子裝置10上移動。
控制電路15耦接至鏡頭11、實體按鍵12、距離感測器13及遮蔽元件14。控制電路15可根據來自實體按鍵12與距離感測器13的資訊或訊號來控制遮蔽元件14在電子裝置10上移動。例如,控制電路15可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器(G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或其他類似裝置或這些裝置的組合。
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的某一狀態(亦稱為第一狀態)下,控制電路15可控制遮蔽元件14處於電子裝置10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鏡頭11。例如,第一狀態可包括電子裝置10的關機狀態與休眠狀態的其中之一。在第一狀態下(例如電子裝置10處於關機狀態或休眠狀態時),遮蔽元件14可維持處於所述第一位置以遮蔽鏡頭11。藉此,可防止鏡頭11在電子裝置10的關機及/或休眠狀態(或其他使用者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被駭客開啟並擷取使用者的私密影像。
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的第二狀態下,控制電路15可偵測經由觸發實體按鍵12而產生的觸發訊號並經由距離感測器13偵測鏡頭11前方的目標物。須注意的是,第一狀態不同於第二狀態。例如,第二狀態可包括電子裝置10的正常工作狀態。例如,在電子裝置10開機後直到下次關機之前或者在電子裝置10離開休眠狀態後直到下次進入休眠狀態之前,可視為電子裝置10處於第二狀態。或者,第二狀態也可包括電子裝置10所支援的所述第一狀態以外的至少部分或所有工作狀態。
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進入第二狀態之前,實體按鍵12及/或距離感測器13可不被致能(例如不被供電)。在電子裝置10進入第二狀態之後,實體按鍵12與距離感測器13可被致能(例如被供電),以執行各自負責的功能。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在第二狀態下的單位時間耗電量將高於電子裝置10在第一狀態下的單位時間耗電量。
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處於第二狀態的期間,在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且所述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控制電路15可控制遮蔽元件14移動至電子裝置10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鏡頭11。例如,在電子裝置10開機後,若實體按鍵12被觸發(表示使用者有開啟鏡頭11的意圖)且電子裝置10的使用者確實存在(表示使用者正在操作電子裝置10),則控制電路15可控制遮蔽元件14自動移動至第二位置以暴露鏡頭11。在鏡頭11被暴露的狀態下,鏡頭11可被啟動以擷取外部影像(例如擷取鏡頭11前方的使用者之影像)。
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處於第二狀態的期間,響應於未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及/或所述目標物不存在,控制電路15可將遮蔽元件14維持於電子裝置10上的第一位置(即不將遮蔽元件14移動至第二位置),以遮蔽鏡頭11。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開機後,若對應於實體按鍵12的觸發訊號有被偵測到但所述目標物不存在,表示此時電子裝置10的使用者並不存在(即不存在電子裝置10或鏡頭11前方)。在此狀況下,控制電路15可將偵測到的觸發訊號視為實體按鍵12被誤觸(例如被寵物誤觸)而產生的,並可忽略此觸發訊號。因此,控制電路15不將遮蔽元件14移動至第二位置。或者,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開機後,若對應於實體按鍵12的觸發訊號未被偵測到但所述目標物存在,表示此時雖然電子裝置10的使用者存在,但使用者並沒有開啟鏡頭11的意圖(即使用者沒有手動觸碰或按壓實體按鍵12)。在此狀況下,控制電路15也不將遮蔽元件14移動至第二位置。藉此,可有效減少在電子裝置10的開機狀態下,鏡頭11被意外啟動或受駭客遠端控制而啟動導致使用者的私密影像被盜錄的情形發生。
在一實施例中,在遮蔽元件14處於第二位置的期間,響應於電子裝置10切換回第一狀態(例如電子裝置10被關機),控制電路15可控制遮蔽元件14回到第一位置,以再次遮蔽鏡頭11。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遮蔽元件處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的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遮蔽元件處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2與圖3,假設電子裝置10為筆記型電腦。鏡頭11與距離感測器13可設置於螢幕21附近(例如螢幕21上方)或其他位置。實體按鍵12可設置於鍵盤22附近或其他位置。此外,電子裝置10可包括觸控板23或其他電子電路元件,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在電子裝置10的第一狀態下,遮蔽元件14持續處於電子裝置10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鏡頭11,如圖2所示。然而,在切換至第二狀態後,響應於所述觸發訊號被偵測到且所述目標物存在,遮蔽元件14可自動延著方向201移動至第二位置,以暴露出鏡頭11,如圖3所示。
須注意的是,雖然圖2與圖3是以筆記型電腦作為電子裝置10的範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或自助機台(例如Kiosk)等各式支援影像擷取功能的電子裝置,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須注意的是,在圖2與圖3的其他實施例中,鏡頭11以及/或可用以遮蔽鏡頭11的遮蔽元件14的總數也可以是多個,且一個遮蔽元件14可用以遮蔽一或多個鏡頭。此外,遮蔽元件14的外型也可根據實務需求調整,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請回到圖1,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5可經由距離感測器13偵測鏡頭11前方的物體。控制電路15可判斷所述物體與距離感測器13之間的距離是否小於門檻值。響應於所述物體與距離感測器13之間的距離小於門檻值,控制電路15可判定所述目標物存在。換言之,在所述物體與距離感測器13之間的距離小於門檻值的情況下,控制電路15可將所述物體決定為目標物並判定目標物存在。例如,此時所述物體與所述目標物皆為正在操作電子裝置10的使用者。另一方面,響應於所述物體與距離感測器13之間的距離不小於門檻值,控制電路15可判定所述目標物不存在。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磁感測器16。例如,磁感測器16可包括霍爾(Hall)感測器。在電子裝置10的第二狀態下,控制電路15可經由磁感測器16來偵測遮蔽元件14的位置狀態。例如,遮蔽元件14的位置狀態可反映遮蔽元件14當前處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當遮蔽元件14的位置發生變化時,磁感測器16針對遮蔽元件14的感測結果會發生變化。控制電路15可根據此感測結果來獲得遮蔽元件14的位置狀態。然後,控制電路15可根據此感測結果控制遮蔽元件14移動。例如,在電子裝置10的第二狀態下,若遮蔽元件14的位置狀態反映遮蔽元件14當前處於第一位置,則控制電路15可控制遮蔽元件14移動至第二位置。或者,當電子裝置10從第二狀態切換第一狀態時,若遮蔽元件14的位置狀態反映遮蔽元件14當前處於第二位置,則控制電路15可控制遮蔽元件14回到第一位置。此外,控制電路15還可包括其他類型的感測器來偵測遮蔽元件14的位置狀態,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圖4與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偵測遮蔽元件的位置狀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4與圖5,在一實施例中,遮蔽元件14包括非導體部分141與導體部分142。非導體部分141不具導電性,而導體部分142具導電性。導體部分142在感測器41的接腳411~413上引起的感測值之變化可反映遮蔽元件14的位置變化。
例如,在圖4的實施例中,在遮蔽元件14處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下,導體部分142與感測器41的接腳411與412電性接觸(或靠近接腳411與412)。此時,導體部分142基於第一位置在感測器41的接腳411~413上引起的感測值(亦稱為第一感測值)可反映遮蔽元件14當前處於第一位置。或者,在圖5的實施例中,在遮蔽元件14處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下,導體部分142與感測器41的接腳412與413電性接觸(或靠近接腳412與413)。此時,導體部分142基於第二位置在感測器41的接腳411~413上引起的感測值(亦稱為第二感測值)則可反映遮蔽元件14當前處於第二位置。須注意的是,磁感測器16可包括或不包括圖5的感測器41。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控制電路的功能方塊圖。請參照圖6,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5可包括控制器61、處理器62及驅動電路63。處理器62耦接至距離感測器13。控制器61耦接至實體按鍵12、處理器62及驅動電路63。驅動電路63耦接至遮蔽元件14。控制器61可包括嵌入式控制器或微控制器等各式控制器。處理器62可包括影像訊號處理器。驅動電路63可包括驅動晶片與馬達機構。
處理器62可根據距離感測器13的感測結果判斷所述目標物是否存在。例如,在距離感測器13偵測到鏡頭11前方的物體後,處理器62可判斷所述物體與距離感測器13之間的距離是否小於門檻值。若此距離小於門檻值,處理器62可判定目標物存在。若此距離不小於門檻值,處理器62可判定目標物不存在。
在目標物存在的狀況下,處理器62可致能控制器61。經致能的控制器61可響應於來自實體按鍵12的觸發訊號而發送控制訊號至驅動電路63。驅動電路63可響應於此控制訊號而驅動遮蔽元件14移動至第二位置。例如,驅動電路63中的驅動晶片可接收此控制訊號並根據此控制訊號驅動馬達機構將遮蔽元件14移動至第二位置。另一方面,在目標物不存在的狀況下,處理器62可不致能控制器61。在控制器61未被致能的狀況下,無論觸發訊號是否存在,控制器61可不送出所述控制訊號。
須注意的是,在圖6的實施例中,驅動電路63對遮蔽元件14的移動控制可完全由硬體電路(即控制器61與處理器62)進行獨立控制。從另一角度而言,在驅動電路63對遮蔽元件14的移動控制過程中,電子裝置10的作業系統可不加以干涉。藉此,可有效減少由駭客經由入侵電子裝置10的作業系統而對遮蔽元件14的移動進行遠端控制的機率。
須注意的是,圖4(或圖5)的感測器41與圖6的控制電路15僅為範例,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器41與控制電路15的內部結構皆可以根據實務需求加以調整,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7,在步驟S701中,在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控制遮蔽元件處於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電子裝置的鏡頭。在步驟S702中,在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偵測觸發訊號與所述鏡頭前方的目標物,其中所述觸發訊號是經由觸發所述電子裝置上的實體按鍵而產生,且所述第一狀態不同於所述第二狀態。在步驟S703中,判斷是否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且所述目標物存在。響應於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且所述目標物存在,在步驟S701中,控制所述遮蔽元件移動至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所述鏡頭。另一方面,響應於未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及/或所述目標物不存在,在步驟S705中,將所述遮蔽元件維持於所述第一位置。
然而,圖7中各步驟已詳細說明如上,在此便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圖7中各步驟可以實作為多個程式碼或是電路,本發明不加以限制。此外,圖7的方法可以搭配以上實施例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綜上所述,在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遮蔽元件可被維持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持續遮蔽電子元件的鏡頭。在電子裝置被切換至第二狀態後,響應於偵測到所述觸發訊號(例如使用者按下所述實體按鍵)且所述目標物存在(例如使用者正在操作電子裝置),所述遮蔽元件可自動移動至所述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所述鏡頭。藉此,可在不降低電子裝置的鏡頭的使用便利性的前提下,藉由硬體的電子組件之間的互動來達到全自動的鏡頭安全性管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 電子裝置 11: 鏡頭 12: 實體按鍵 13: 距離感測器 14: 遮蔽元件 15: 控制電路 16: 磁感測器 201: 方向 21: 螢幕 22: 鍵盤 23: 觸控板 141: 遮蔽元件的非導體部分 142: 遮蔽元件的導體部分 41: 感測器 411~413: 接腳 61: 控制器 62: 處理器 63: 驅動電路 S701~S705: 步驟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遮蔽元件處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遮蔽元件處於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4與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偵測遮蔽元件的位置狀態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控制電路的功能方塊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S701~S705: 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鏡頭;實體按鍵;距離感測器;遮蔽元件;以及控制電路,耦接至該實體按鍵、該距離感測器及該遮蔽元件,其中該控制電路用以:在該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控制該遮蔽元件處於該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該鏡頭;在該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偵測經由觸發該實體按鍵而產生的觸發訊號並經由該距離感測器偵測該鏡頭前方的目標物,其中該第一狀態不同於該第二狀態,其中響應於該物體與該距離感測器之間的距離小於門檻值,判定該目標物存在,其中響應於該物體與該距離感測器之間的距離不小於該門檻值,判定該目標物不存在;以及在偵測到該觸發訊號且該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控制該遮蔽元件移動至該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該鏡頭。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更用以:在該電子裝置的該第二狀態下,響應於未偵測到該觸發訊號或該目標物不存在,將該遮蔽元件維持於該電子裝置上的該第一 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磁感測器,耦接至該控制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更用以:在該電子裝置的該第二狀態下,經由該磁感測器偵測該遮蔽元件的位置狀態。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包括:控制器,耦接至該實體按鍵;處理器,耦接至該距離感測器與該控制器;以及驅動電路,耦接至該控制器與該遮蔽元件,其中在該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該處理器致能該控制器,經致能的該控制器響應於該觸發訊號而發送控制訊號至該驅動電路,並且該驅動電路響應於該控制訊號而驅動該遮蔽元件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狀態包括關機狀態與休眠狀態的其中之一,且該第二狀態包括正常工作狀態。
  6. 一種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該遮蔽元件用以遮蔽電子裝置的鏡頭,且該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包括:在該電子裝置的第一狀態下,控制該遮蔽元件處於該電子裝置上的第一位置,以遮蔽該鏡頭;在該電子裝置的第二狀態下,偵測觸發訊號與該鏡頭前方的 目標物,其中該觸發訊號是經由觸發該電子裝置上的實體按鍵而產生,且該第一狀態不同於該第二狀態;以及在偵測到該觸發訊號且該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控制該遮蔽元件移動至該電子裝置上的第二位置,以暴露該鏡頭;其中偵測該鏡頭前方的該目標物的步驟包括:經由距離感測器偵測該鏡頭前方的物體,其中該距離感測器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上;響應於該物體與該距離感測器之間的距離小於門檻值,判定該目標物存在;以及響應於該物體與該距離感測器之間的距離不小於該門檻值,判定該目標物不存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更包括:在該電子裝置的該第二狀態下,響應於未偵測到該觸發訊號或該目標物不存在,將該遮蔽元件維持於該電子裝置上的該第一位置。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更包括:在該電子裝置的該第二狀態下,經由磁感測器偵測該遮蔽元件的位置狀態,其中該磁感測器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上。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其中控制該遮蔽元件移動至該電子裝置的該第二位置的步驟包括:在該目標物存在的狀態下,由處理器致能控制器;由經致能的該控制器響應於該觸發訊號而發送控制訊號至驅 動電路;以及由該驅動電路響應於該控制訊號而控制該遮蔽元件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其中該處理器、該控制器及該驅動電路皆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中。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狀態包括關機狀態與休眠狀態的其中之一,且該第二狀態包括正常工作狀態。
TW110147099A 2021-12-16 2021-12-16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TWI811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7099A TWI811897B (zh) 2021-12-16 2021-12-16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US17/960,103 US11892748B2 (en) 2021-12-16 2022-10-04 Control method for occlus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7099A TWI811897B (zh) 2021-12-16 2021-12-16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425A TW202327425A (zh) 2023-07-01
TWI811897B true TWI811897B (zh) 2023-08-11

Family

ID=8676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7099A TWI811897B (zh) 2021-12-16 2021-12-16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2748B2 (zh)
TW (1) TWI81189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13537A (zh) * 2019-09-26 2021-04-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移動模組
TWM612890U (zh) * 2021-02-02 2021-06-0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93102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EP2887138B1 (en) * 2013-12-18 2016-03-02 Axis AB Camera tampering protection
US11592725B2 (en) * 2020-07-14 2023-02-28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optical shutter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US20220400200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utter activations
JP2023028256A (ja) * 2021-08-19 2023-03-0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13537A (zh) * 2019-09-26 2021-04-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移動模組
TWM612890U (zh) * 2021-02-02 2021-06-0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4957A1 (en) 2023-06-22
US11892748B2 (en) 2024-02-06
TW202327425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079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storage device
US9955341B2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all-up operation errors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17478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WI567602B (zh) 觸控輸入判斷方法以及使用此觸控輸入判斷方法的電子裝置
TW201901396A (zh) 用於使用紅外線投射電容式觸控螢幕之裝置及方法
CN113448479B (zh) 单手操作模式开启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TWI811897B (zh) 遮蔽元件的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WO2019245568A1 (en) Touch interactions with image capture devices
JP2004086790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536202B (zh) 觸控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與判斷解鎖的方法
CN107844211B (zh) 触控电子装置、触控处理装置与其触控处理方法
CN116339448A (zh) 遮蔽组件的控制方法与电子装置
US11203891B2 (en) Anti-pinch window control system and anti-pinch window control method
US20170031498A1 (en) Touch control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44417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0308850B (zh) 设备的接近感应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991404A (zh) 指纹辨识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09088361A1 (en) Capacitive motion sensor switch for detecting entry/exit requests on an automatic door panel
TWI736053B (zh) 裝置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TWI767263B (zh) 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21721A (zh) 薄屏框架平板设备
TWI701550B (zh) 電源控制方法與使用此方法的電子裝置
TWI730234B (zh) 適合基於動作之電力狀態的電子裝置、控制器及方法
JP747395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ユニット
US20140292659A1 (en) Zero-volume track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