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8310B - 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8310B TWI808310B TW109107401A TW109107401A TWI808310B TW I808310 B TWI808310 B TW I808310B TW 109107401 A TW109107401 A TW 109107401A TW 109107401 A TW109107401 A TW 109107401A TW I808310 B TWI808310 B TW I80831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wireless transceiver
- solid medium
- electronic device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3—Hous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Photo Coupler, Interrupter,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無線收發裝置包括無線收發元件及實體介質。無線收發元件具有收發面。實體介質配置在收發面。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習知配置在電子裝置之機殼內的無線收發元件與機殼通常間隔一空氣層,無線收發元件發射的偵測光透過此空氣層射出機殼,且偵測光自待測物反射的反射光透過空氣層入射至無線收發元件。然而,此空氣層會改變偵測光及反射光的角度,導致無線收發元件接收到的反射光非全部自待測物反射,例如,部分偵測光在未入射至待測物前透過外殼散射或反射回來讓無線收發元件接收到。此部分偵測光對於無線收發元件來說造成雜訊,因而導致依據無線收發元件接受到之反射光所計算出的數據的準確度下降。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可改善前述習知問題。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無線收發裝置。無線收發裝置包括一無線收發元件及一實體介質。無線收發元件具有一收發面。實體介質配置在收發面。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一機殼及一無線收發裝置。無線收發裝置配置在機殼且包括一無線收發元件及一實體介質。無線收發元件具有一收發面。實體介質配置在收發面。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20、30:電子裝置
11:機殼
11a:貫穿孔
12:透光蓋板
13:螢幕
13s:顯示面
14:主機
15:方位偵測器
16:處理器
100、200、300:無線收發裝置
110、110’:無線收發元件
110s:收發面
110s1:發射區
110s2:接收區
120、220:實體介質
121:第一黏合層
122:介質層
123:第二黏合層
111:電路板
112:發光件
113:接收電路
114:框體
114’:封裝體
114a1:第一貫穿孔
114a2:第二貫穿孔
115:第一光折元件
116:第二光折元件
220a:貫穿槽
220s1:第一側
220s2:第二側
230:阻隔件
330:濾光顆粒
A1:折射角
A2:夾角
C1、C2、C3、C4:曲線
L1:偵測光
L1’:反射光線
L2:反射光
T1、T2:厚度
第1A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電子裝置之俯視圖。
第2A圖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電子裝置之俯視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圖。
第4圖繪示第1A圖之無線收發元件的剖面圖。
第5圖繪示第4圖之無線收發元件的第一光折元件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配置有第4圖之無線收發元件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種型之無線收發元件的剖面圖。
第8圖繪示第1A圖之實體介質之厚度與雜訊的關係曲線。
第9圖繪示第2A圖之實體介質之厚度與雜訊的關係曲線。
請參照第1A及1B圖,第1A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部分剖面圖,而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電子裝置10之俯視圖。電子裝置1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其它需要無線收發裝置100的裝置。電子裝置10包括機殼11、透光蓋板12及無線收發裝置100。機殼11具有貫穿孔11a,透光蓋板12配置在貫穿孔11a內,以保護位於機殼11內的無線收發裝置100。在另一實施例中,機殼11例如是透光機殼,其可塗佈遮光層(如油墨)而形成遮光區(對應第3圖的機殼11的剖面區域),而未塗佈遮光層的區域形成透光區(對應第3圖的貫穿孔11a的區域);在此例子中,機殼11不需形成貫穿孔11a且不需要配置透光蓋板12。
無線收發裝置100包括無線收發元件110及實體介質120。無線收發元件110具有收發面110s。如第1A及1B圖所示,前述貫穿孔11a對應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收發面110s,貫穿孔11a內不具任何非透光件。實體介質120配置在收發面110s。無線收發元件110發出一偵測光L1,此偵測光L1自待測物(未繪示)反射後成為反射光L2,反射光L2被無線收發元件110接收。無線收發裝置100例如是測距裝置,如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ToF)裝置。無線收發元件110依據偵測光L1與反射光L2的相位差,計算無線收發裝置100與待測物之間的距離,或依據光速與光飛行時間
計算出無線收發裝置100與待測物之間的距離(如,距離=光速×光飛行時間)。此外,偵測光L1例如是紅外光或其它可用於測距的光線。
相較於習知的無線收發裝置與透光蓋板之間係空氣層而言,本發明實施例之實體介質120可減少光線雜訊,以增加所測距離的準確度。本文的「雜訊」指的是會負面影響無線收發裝置100之輸出值(如所測距離)的準確度的任何訊號,如cross-talk(串音干擾)等訊號。
實體介質120可允許偵測光L1的特定波長範圍的波段穿透,且允許反射光L2的特定波長範圍的波段穿透。此特定波長範圍例如是包含940奈米(nm)的波長。由於實體介質120可濾除特定波長範圍以外的光,因此能增加所測距離的準確度。
實體介質120例如是濾波材料所製成,其可濾除特定波長範圍之外的光。在另一例子中,實體介質120可吸收或散射特定波長範圍以外的光,但允許特定波長範圍的光通過,進而增加所測距離的準確度。
在一實施例中,實體介質120的折射率大於1(大於空氣)。如此,可減少偵測光L1在入射至實體介質120與透光蓋板12之間的介面時反射回實體介質120的光量。反射回實體介質120內的光於實體介質120內來回反射而成為雜訊光,由於雜訊光非自待測物反射的光,因此會負面影響所測距離的準確度。然,由於
本發明實施例之實體介質120的折射率大於1,因此能有效減少雜訊光的光量(減少雜訊),以增加所測距離的準確度。
此外,相較於習知的無線收發裝置與透光蓋板之間的間距(空氣層)大小而言,實體介質120的厚度T1較小,此有助於無線收發裝置100於機殼11內的空間匹配性及/或組裝性。另外,習知的無線收發裝置係採用機構卡合方式配置在機殼上,此機構結合方式導致無線收發裝置與透光蓋板之間的間距(空氣層)較大。由於實體介質120可採用透光膠材質,因此無線收發裝置100與透光蓋板12之間的間距(實體介質120的厚度T1)可有效縮小,此有助於無線收發裝置100於機殼11內的空間匹配性及/或組裝性。
如第1A圖所示,實體介質120包括第一黏合層121、介質層122及第二黏合層123。第一黏合層121及第二黏合層123分別黏合在介質層122的相對二側。第一黏合層121可黏合無線收發裝置100與介質層122,而第二黏合層123可黏合機殼11與介質層122。在另一實施例中,當介質層122本身具備黏性時,實體介質120可省略第一黏合層121及第二黏合層123之至少一者。第一黏合層121、介質層122及第二黏合層123為透光層,以允許光線通過。在一實施例中,實體介質120例如是光學透明膠(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介質層122例如是壓克力材質製成,可達到前述減少雜訊的技術功效。
請參照第2A及2B圖,第2A圖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20的部分剖面圖,而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電子裝置20之俯視圖。電子裝置2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其它需要無線收發裝置200的裝置。電子裝置20包括機殼11、透光蓋板12及無線收發裝置200。
如第2A圖所示,無線收發裝置200包括無線收發元件110、實體介質220及阻隔件230。實體介質220配置在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收發面110s。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收發裝置200具有類似無線收發裝置100的結構,不同處在於,無線收發裝置200更包括阻隔件230。
進一步來說,收發面110s包括發射區110s1及接收區110s2。阻隔件230內埋於實體介質220內且位於發射區110s1與接收區110s2之間,可阻隔偵測光L1與反射光L2,避免於實體介質220的內反射的偵測光L1入射至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接收區110s2。在一實施例中,阻隔件230係非透光件,具有阻隔光線穿透的效果。具體來說,阻隔件230例如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其它不透光材質製成,如不透光塑膠材質。
此外,阻隔件230的折射率與實體介質220的折射率相異,例如,阻隔件230的折射率大於實體介質220的折射率。或者,阻隔件230本身由光吸收材料製成,可吸收實體介質220內入
射至阻隔件230的偵測光L1,避免於實體介質220的內反射的偵測光L1入射至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接收區110s2。
如第2A圖所示,實體介質220具有與實體介質120相同或相似的結構,不同處在於實體介質220具有貫穿槽220a。阻隔件230填滿整個貫穿槽220a,可避免任何空氣層的產生。在另一實施例中,無線收發裝置200可省略阻隔件230,在此例子中,貫穿槽220a為空氣層,其折射率等於1。如此,也可避免於實體介質220內偵測光L1中入射角大於全反射角光線透過貫穿槽220a折射至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接收區110s2。
如第2A圖所示,由於貫穿槽220a貫穿實體介質220,使阻隔件230從透光蓋板12延伸至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收發面110s,即接觸透光蓋板12及無線收發元件110,如此可完全阻隔實體介質220內的偵測光L1入射至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接收區110s2。
如第2B圖所示,貫穿槽220a延伸於實體介質220的相對之第一側220s1與第二側220s2之間,例如,貫穿槽220a從第一側220s1延伸至第二側220s2。貫穿槽220a的延伸長度大於無線收發元件110沿貫穿槽220a之延伸方向的長度,使填滿貫穿槽220a內阻隔件230能完全阻隔發射區110s1與接收區110s2。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30的部分剖面圖。電子裝置3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其它需要
無線收發裝置300的裝置。電子裝置30包括機殼11、透光蓋板12及無線收發裝置300。
如第3圖所示,無線收發裝置300包括無線收發元件110、實體介質120及數個濾光顆粒330。實體介質120配置在無線收發元件110之收發面110s。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收發裝置300具有類似無線收發裝置100的結構,不同處在於,無線收發裝置300更包括數個濾光顆粒330。濾光顆粒330例如是油墨粒子。濾光顆粒330摻雜於實體介質120內,例如是摻雜於介質層122,可增加出光強度。當光線入射至濾光顆粒330時,部分光量反射,而部分光量折射。相較於實體介質120內省略濾光顆粒330的實施例而言,如第3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之反射光線L1’減少,意味著雜訊減少(在實體介質120內部反射的光線可能變成雜訊)。且反射光線L1’的減少意味著偵測光L1的出射能量增強,使光軸的光強變大,因此能增加無線收發元件110接收到反射光L2的光強度,進而增加所測距離的準確度。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3圖所示,透光蓋板12內可不摻雜濾光顆粒330,或透光蓋板12之表面可不塗佈有濾光顆粒330,然本發明實施例不受此限。當濾光顆粒330塗佈於透光蓋板之相對於實體介質120之表面時,透光蓋板的表面粗糙度會增大,此導致從透光蓋板12反射回的光量變多,進而導致雜訊變大。反觀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收發裝置300,由於濾光顆粒330摻雜於實體介質
120內,因此濾光顆粒330不會增加實體介質120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可有效改善前述雜訊變大的問題。
請參照第4~6圖,第4圖繪示第1A圖之無線收發元件110的剖面圖,第5圖繪示第4圖之無線收發元件110的第一光折元件115的示意圖,而第6圖繪示配置有第4圖之無線收發元件110的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
在實施例中,無線收發元件110例如是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型封裝件。如第4圖所示,無線收發元件110包括電路板111、發光件112、接收電路113、框體114、第一光折元件115及第二光折元件116。無線收發元件110包括收發面110s,收發面110s包括發射區110s1及接收區110s2。無線收發元件110用以發出偵測光L1從發射區110s1出射,偵測光L1被待測物(未繪示)反射後成為反射光L2,反射光L2入射至接收區110s2。如圖所示,第一光折元件115的範圍定義發射區110s1,而第二光折元件116的範圍定義接收區110s2。
發光件112及接收電路113配置在且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11。發光件112用以發出前述偵測光L1,接收電路113用以接收前述反射光L2。在一實施例中,發光件112例如是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或發光二極體,然本發明實施例不限定發光件112的種類。接收電路113例如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然本發明實施例不受此限。框體114
配置在電路板111,且覆蓋發光件112及接收電路113,以保護此些元件。在本實施例中,框體114、光折元件(第一光折元件115及第二光折元件116)、發光件112與接收電路113之間為空氣層,即框體114內未填充任何封裝材料。此外,框體114具有第一貫穿孔114a1及第二貫穿孔114a2,第一光折元件115及第二光折元件116分別配置在第一貫穿孔114a1及第二貫穿孔114a2內。
如第5圖所示,第一光折元件115例如是稜鏡片,然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只要是能夠改變光線角度的結構,都可應用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光折元件115。此外,第一光折元件115的材料例如是包含矽化物;或者,第一光折元件115的材料允許偵測光L1穿透。例如,第一光折元件115為透光板,其內摻雜有允許偵測光L1穿透的粒子,或第一光折元件115整個由允許偵測光L1穿透的材料製成。第二光折元件116的材料及/或結構類似或同於第一光折元件115,於此不再贅述。
如第6圖所示,電子裝置1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無線收發元件110可配置於電子裝置10的機殼11內,機殼11例如是電子裝置10的螢幕13的機殼。如第6圖所示,雖然螢幕13的顯示面13s未正對使用者,然由於第一光折元件115及第二光折元件116可改變光線角度,因此偵測光L1的視野(Field of View,FoV)範圍仍包含使用者的身體的任一部份,如眼睛等,但不限於眼睛。此外,前述的視野是例如包含水平方位。
如第6圖所示,電子裝置10的主機14與螢幕13之間的夾角為A2。以無線收發元件110的折射角(refractive angle)為A1(折射角A1繪示於第4圖)舉例來說,當電子裝置10的主機14與螢幕13之間的夾角為A2大致等於(90°+A1)時,偵測光L1可水平地入射至使用者的身體的任一部份,如臉部或眼睛。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更包括方位偵測器15,其可配置於螢幕13,且用以偵測螢幕13的方位。方位偵測器15例如是加速度感知器、陀螺儀或能偵測螢幕13的方位的感知器。電子裝置10更包括處理器16,其配置於主機14內。處理器16可依據方位偵測器15的偵測訊號,取得螢幕13相對於主機14的方位,如螢幕13相對於主機14的夾角A2。此外,如此,當電子裝置10的主機14與螢幕13之間的夾角A2大致上等於(90°+A1)時,處理器16可控制指示器(未繪示)發出一指示訊號(未繪示),讓使用者知道夾角A2已大致等於(90°+A1)。前述指示器例如是揚聲器、發光器、振動器、顯示器或其它任何可發出指示訊號的元件。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之另一種型之無線收發元件110’的剖面圖。無線收發元件110’包括電路板111、發光件112、接收電路113、封裝體114’、第一光折元件115及第二光折元件116。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收發元件110’具有與前述無線收發元件110相同或類似的特徵,不同處在於,無線收發元件110’之封裝體114’覆蓋且接觸電路板111、發光件112及接收電路113。封裝
體114’例如是透光封裝材。如圖所示,第一光折元件115及第二光折元件116內埋於封裝體114’中。
此外,第6圖之電子裝置10的無線收發元件110可以第7圖之無線收發元件110’取代,仍可實現類似或同於前述的技術功效。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第1A圖之實體介質120之厚度T1與雜訊的關係曲線。圖中的橫軸表示透光蓋板12與無線收發元件110之間的間距,以第1A圖來說,間距即為實體介質120的厚度T1(厚度T1繪示於第1A圖)。圖中的縱軸表示相對總能(relative total power),此可表示接收器收到的雜訊能量。相對總能愈小,表示雜訊愈小;反之則愈大。圖中的曲線C1表示第1A圖之實體介質120之厚度T1與雜訊的關係,而曲線C2表示省略第1A圖之實體介質120下透光蓋板12與無線收發元件110之間的間距與雜訊的關係。由圖可知,由於實體介質120的設置,可有效降低雜訊。相較於曲線C2,當實體介質120的厚度T1介於200微米~600微米之間(曲線C1)時,雜訊降低約25%~約50%。
請參照第9圖,其繪示第2A圖之實體介質220之厚度T1與雜訊的關係曲線。圖中的橫軸表示實體介質之厚度。圖中的縱軸表示相對總能。圖中的曲線C3表示第1A圖之實體介質120之厚度T1(厚度T1繪示於第1A圖)與雜訊的關係,而曲線C4表示第2A圖之實體介質220之厚度T2(厚度T2繪示於第2A圖)與雜訊的關係。由圖可知,相較於無阻隔件230(曲線C3)的實體介質120,由於實體介
質220設置有阻隔件230(曲線C4),因此更有效降低雜訊。相較於曲線C3,當實體介質220的厚度T1介於200微米~1000微米之間(曲線C4)時,雜訊降低比例從200微米往1000微米的方向漸增,至最大降幅時約降低了至少50%。
綜上可知,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收發裝置至少包含實體介質,其可濾除、吸收或散射偵測光L1中特定波長範圍以外的部分,因此能增加所測距離的準確度。此外,實體介質也可濾除、吸收或散射非自待測物反射的反射光,減少非自待測物反射的反射光負面影響所測距離的準確度。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子裝置
11:機殼
11a:貫穿孔
12:透光蓋板
100:無線收發裝置
110:無線收發元件
110s:收發面
120:實體介質
121:第一黏合層
122:介質層
123:第二黏合層
L1:偵測光
L2:反射光
T1:厚度
Claims (14)
- 一種無線收發裝置,包括:一無線收發元件,具有一收發面;以及一實體介質,配置在該收發面;其中,該實體介質接觸該收發面;其中,該實體介質的折射率大於1。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收發裝置,其中該實體介質的厚度介於200微米~600微米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收發裝置,其中該收發面包括一發射區及一接收區,該無線收發裝置更包括:一阻隔件,內埋於該實體介質且位於該發射區與該接收區之間。
-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收發裝置,其中該實體介質的厚度介於200微米~1000微米之間。
-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收發裝置,其中該阻隔件係非透光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收發裝置,更包括:複數個濾光顆粒,摻雜在該實體介質內。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收發裝置,其中該收發面包括一發射區及一接收區,該無線收發元件用以發出一光線從該發射區出射,該光線被一待測物反射後入射至該接收區;該無線收發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光折元件,位於該光線從該發射區出射之光路上;以及一第二光折元件,位於該光線反射至該接收區之光路上。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機殼;以及一無線收發裝置,配置在該機殼且包括:一無線收發元件,具有一收發面;及一實體介質,配置在該收發面;其中,該實體介質接觸該收發面;其中,該機殼具有一貫穿孔,該貫穿孔對應該無線收發元件之該收發面,該貫穿孔內不具任何非透光件;其中,該實體介質的折射率大於1。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實體介質的厚度介於200微米~600微米之間。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收發面包括一發射區及一接收區,該無線收發裝置更包括:一阻隔件,內埋於該實體介質且位於該發射區與該接收區之間。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實體介質的厚度介於200微米~1000微米之間。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阻隔件係非透光件。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 複數個濾光顆粒,摻雜在該實體介質內。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收發面包括一發射區及一接收區,該無線收發元件用以發出一光線從該發射區出射,該光線被一待測物反射後入射至該接收區;該無線收發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光折元件,位於該光線從該發射區出射之光路上;以及一第二光折元件,位於該光線反射至該接收區之光路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07401A TWI808310B (zh) | 2020-03-06 | 2020-03-06 | 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US17/193,797 US20210278532A1 (en) | 2020-03-06 | 2021-03-05 | Wireless transceiver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07401A TWI808310B (zh) | 2020-03-06 | 2020-03-06 | 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5489A TW202135489A (zh) | 2021-09-16 |
TWI808310B true TWI808310B (zh) | 2023-07-11 |
Family
ID=7755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07401A TWI808310B (zh) | 2020-03-06 | 2020-03-06 | 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278532A1 (zh) |
TW (1) | TWI80831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450269U (zh) * | 2015-12-18 | 2016-08-1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激光测距装置、摄像装置及其终端 |
CN109819143A (zh) * | 2017-11-22 | 2019-05-28 | 浙江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防光谱干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防光谱干扰装置的相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46964A1 (en) * | 2008-08-25 | 2010-02-25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Crosstalk of an Optical Transmitter |
-
2020
- 2020-03-06 TW TW109107401A patent/TWI808310B/zh active
-
2021
- 2021-03-05 US US17/193,797 patent/US2021027853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450269U (zh) * | 2015-12-18 | 2016-08-1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激光测距装置、摄像装置及其终端 |
CN109819143A (zh) * | 2017-11-22 | 2019-05-28 | 浙江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防光谱干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防光谱干扰装置的相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278532A1 (en) | 2021-09-09 |
TW202135489A (zh) | 2021-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42950B (zh) | 用于飞行时间测量的光学传感器模块和用于制造光学传感器模块的方法 | |
US8946620B2 (en) | Proximity sensor device with internal channeling section | |
JP6328813B2 (ja) | リフロー可能な光電子モジュール | |
TWI587491B (zh) | 光電模組 | |
US8094136B2 (en) | Optical touchpad with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determination | |
TWI636578B (zh) | 包含位於光發射元件及光檢測元件之間之非透明隔離構件之光電模組 | |
US20080007541A1 (en) | Optical touchpad system and waveguide for use therein | |
JP2015519545A5 (zh) | ||
KR20110031272A (ko) | 물체 검출을 위한 광 배리어 및 방법 | |
US10422876B2 (en) | Optical sensor arrangement | |
US20200256990A1 (en) | Proximity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WO2021027573A1 (zh) | 激光投射器、深度相机及电子装置 | |
US20150108334A1 (en) | Optical Sensor Module | |
TWI808310B (zh) | 無線收發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
JP2019165031A (ja) | 光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0473764B2 (en) | Proximity sensor package having one or more grooves in a module cap | |
TWI685670B (zh) | 具有雙發射器的近接感應模組 | |
US9816842B2 (en) | Optoelectronic position measuring device including a code carrier, a radiation source, and a detection element | |
CN110927694A (zh) | 光电传感器及测距装置 | |
US20230309245A1 (en) | Optical sensor package assembly | |
CN218788090U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TW202246798A (zh) | 光學感測裝置 | |
JP3637386B2 (ja) | 光ディスクの検出装置 | |
TW202238170A (zh) | 顯示器後的鄰近感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