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6757B - 滑鼠裝置 - Google Patents
滑鼠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6757B TWI806757B TW111133605A TW111133605A TWI806757B TW I806757 B TWI806757 B TW I806757B TW 111133605 A TW111133605 A TW 111133605A TW 111133605 A TW111133605 A TW 111133605A TW I806757 B TWI806757 B TW I80675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pper
- stop
- actuating screw
- keycap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905 finger na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29 di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82 na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包括殼體、至少一按鍵模組以及至少一止擋組件。按鍵模組配置於殼體並包括開關以及鍵帽。於可按壓狀態下,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的方向移動並觸發開關。止擋組件配置於殼體內並對應於按鍵模組。止擋組件包括致動螺桿與止擋元件,致動螺桿螺合於止擋元件。止擋元件包括第一止擋部。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轉動。在致動螺桿轉動的過程中,致動螺桿以螺合移動方式帶動止擋元件朝靠近鍵帽與開關之間的區域移動,止擋元件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鍵帽被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涉及輸入裝置領域,尤其係關於一種滑鼠裝置。
滑鼠,係用於控制電腦螢幕上的游標並藉此對電腦進行操作。自1968年美國製作出了全世界第一隻滑鼠後,之後無論是文書處理、電玩競賽、工業製圖、設計製圖或媒體製作,滑鼠已經成為電腦設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早期滑鼠係使用軌跡球作為滑鼠位移的偵測,隨著科技的進步且為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也慢慢演變成至今使用光學或雷射模組進行位移偵測的形式。此外,為提升滑鼠的功能性及便利性,滑鼠也從最早有線的單鍵滑鼠進化成現今無線的多鍵滾輪滑鼠。
滑鼠的按鍵除了配置於殼體頂面的左鍵與右鍵外,在殼體的相對兩個側面上也配置有多個按鍵,而使用者可以對這些位於殼體相對兩側的按鍵自行定義所要執行的功能。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這些位於殼體相對兩側的按鍵會因為使用者操作習慣的不同而經常有被誤觸發的情況產生,舉例來說,倘若使用者習慣使用位於殼體左側的按鍵來進行操作,但位於殼體右側的按鍵在使用的過程中仍會不小心被誤觸發,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使用者來說造成相當大的不便與困擾。因此,如何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其按鍵模組可於可按壓狀態與不可按壓狀態進行變換。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滑鼠裝置,包括殼體、至少一按鍵模組以及至少一止擋組件。按鍵模組包括開關以及鍵帽。開關位於殼體內。鍵帽對應於開關配置並露出於殼體外。於可按壓狀態下,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的方向移動並觸發開關。止擋組件配置於殼體內並對應於按鍵模組。止擋組件包括致動螺桿以及止擋元件,致動螺桿螺合於止擋元件。止擋元件包括第一止擋部。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進行轉動。在致動螺桿轉動的過程中,致動螺桿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朝靠近鍵帽與開關之間的區域移動,止擋元件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得鍵帽被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組件更包括座體以及凸部,致動螺桿穿設於座體,且座體包括第一擋塊與第二擋塊。凸部連接於致動螺桿,當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朝第一方向轉動時,致動螺桿帶動凸部從抵靠於第一擋塊的位置移動至抵靠第二擋塊的位置,且致動螺桿同時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朝第二方向移動而靠近鍵帽與開關之間的區域,在止擋元件移動的過程中,止擋元件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得鍵帽被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當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朝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轉動時,致動螺桿帶動凸部從抵靠於第二擋塊的位置移動至抵靠第一擋塊的位置,且致動螺桿同時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朝與第二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動而遠離鍵帽與開關之間的區域。在止擋元件移動的過程中,止擋元件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得鍵帽不被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不可按壓狀態轉換至可按壓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組件更包括托架,止擋元件從拖架的一側穿過而配置於托架上,致動螺桿從拖架的相對另一側穿過而螺合於止擋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致動螺桿具有外螺紋段,止擋元件具有與外螺紋段相互匹配的內螺紋段,致動螺桿以外螺紋段螺合於止擋元件的內螺紋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鍵帽具有肋條。肋條朝靠近開關的方向延伸,當鍵帽被止擋元件的第一止擋部阻擋時,肋條抵靠於第一止擋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致動螺桿具有凹槽。凹槽從殼體的底部露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鍵模組的數量為兩個,止擋元件更包括第二止擋部,這些按鍵模組位於殼體的一側,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進行轉動,在致動螺桿轉動的過程中,致動螺桿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朝靠近鍵帽與開關之間的區域移動,止擋元件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移動,進而使得這些按鍵模組的這些鍵帽分別被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鼠裝置更包括按鍵板體。按鍵板體覆蓋於殼體的上方,這些按鍵模組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輸出第一按鍵訊號,按鍵板體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輸出與第一按鍵訊號不同的第二按鍵訊號。
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其藉由止擋組件而使得按鍵模組於可按壓狀態與不可按壓狀態之間進行變換,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使用者可依照不同的使用習慣而選擇將部分或全部的按鍵模組變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在使用滑鼠裝置的過程中不會誤觸到不需要使用的按鍵模組,進而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至圖8,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滑鼠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3為沿著圖1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沿著圖1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5與圖6為圖2所示之止擋組件的作動示意圖。圖7為沿著圖5所示之CC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沿著圖6所示之DD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1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1包括殼體10、至少一個按鍵模組11以及至少一個止擋組件12。按鍵模組11包括開關111以及鍵帽112。開關111位於殼體10內。鍵帽112對應於開關111配置,且鍵帽112露出於殼體10外並用以供使用者進行按壓。止擋組件12配置於殼體10內並對應於按鍵模組11。止擋組件12包括致動螺桿121以及止擋元件122。止擋組件12的致動螺桿121螺合於止擋元件122,且止擋元件122包括第一止擋部1221與第二止擋部1222。
在本實施例中,按鍵模組11的數量為四個,而止擋組件12的數量為兩個。這些按鍵模組11的配置方式為兩個一組分別配置於殼體10的第一側S1以及與第一側S1相對的第二側S2,而這些止擋組件12的配置方式為其中之一止擋組件12對應於位於殼體10的第一側S1的兩個按鍵模組11,其中之另一止擋組件12對應於位於殼體10的第二側S2的兩個按鍵模組11。需特別說明的是,按鍵模組11的數量為四個以及止擋組件12的數量為兩個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按鍵模組11以及止擋組件12的數量,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按鍵模組11的數量例如是一個、兩個或四個以上,止擋組件12的數量例如是一個或兩個以上。在按鍵模組11與止擋組件12皆僅有一個的實施例中,止擋組件12的止擋部縮減為一個,也就是僅需配置上述的第一止擋部1221或第二止擋部1222的其中之一即可。
承上述,當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鍵帽112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開關111的方向移動並觸發開關111。具體而言,鍵帽112藉由彈性支架113而連接於殼體10的內部,在鍵帽112朝靠近開關111移動的過程中,鍵帽112帶動彈性支架113產生形變,當施加於鍵帽112上的外力解除時,藉由彈性支架113形變恢復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帶動鍵帽112朝遠離開關111的方向移動並復位。
承上述,止擋組件12的致動螺桿121因應外力的驅動而進行轉動,在致動螺桿121轉動的過程中,致動螺桿121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122朝靠近鍵帽112與開關111之間的區域移動,在止擋元件122移動的過程中,止擋元件122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1221與第二止擋部1222移動,進而使得相鄰兩個按鍵模組11的鍵帽112分別被第一止擋部1231與第二止擋部1232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
以下再針對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1的其它細部構造以及止擋組件12的作動方式做更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2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止擋組件12更包括座體123以及凸部124。座體123用以供致動螺桿121進行穿設,且座體123包括第一擋塊1231與第二擋塊1232。凸部124連接於致動螺桿121。具體而言,凸部124連接於致動螺桿121的一側,且凸部124可於不同使用狀態下抵靠於座體123的第一擋塊1231或第二擋塊1232。當致動螺桿121在轉動的過程中帶動凸部124抵靠於第一擋塊1231或第二擋塊1232時,致動螺桿121則不會再進行轉動,使得致動螺桿121定位於所在的位置上。
如圖2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止擋組件12更包括托架125。托架125位於止擋元件122與致動螺桿121之間。具體而言,止擋元件122從托架125的一側(也就是托架125的上方)穿過而配置於托架125上,而致動螺桿121從托架125的相對另一側(也就是托架125的下方)穿過而螺合於止擋元件122。當致動螺桿121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122朝靠近鍵帽112與開關111之間的區域移動時,托架125固定不動,而止擋元件122會朝遠離托架125的方向移動,同理,當致動螺桿121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122朝遠離鍵帽112與開關111之間的區域移動時,托架125固定不動,而止擋元件122會朝靠近托架125的方向移動。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止擋組件12更包括彈性元件126。彈性元件126配置於致動螺桿121與座體123之間,具體而言,當致動螺桿121穿設於座體123時,彈性元件126會被壓縮於致動螺桿121與座體123之間,藉由彈性元件126的彈性回復力而分別抵頂於座體123與致動螺桿121,使得致動螺桿121不會於座體123的空間內上下晃動。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致動螺桿121具有凹槽1210。致動螺桿121的凹槽1210從殼體10的底部露出。凹槽1210用以供使用者透過工具(如一字螺絲起子)或指甲來進行撥動並進一步帶動致動螺桿121進行轉動。
如圖2與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致動螺桿121更具有外螺紋段1211,而止擋元件122具有內螺紋段1223。致動螺桿121的外螺紋段1211與止擋元件122的內螺紋段1223彼此相互匹配,使得致動螺桿121藉由外螺紋段1211螺合於止擋元件122的內螺紋段1223,進而使得致動螺桿121能夠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122進行上升移動或下降移動。
如圖4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鍵帽112具有肋條1120。肋條1120朝靠近開關111的方向延伸。當鍵帽112被止擋元件122的第一止擋部1221或第二止擋部1222阻擋時,鍵帽112的肋條1120抵靠於第一止擋部1221或第二止擋部1222,使得鍵帽112能夠確實被第一止擋部1221或第二止擋部1222阻擋而由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舉例來說,如圖4所示,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也就是說第一止擋部1221的頂面高於鍵帽112的肋條1120(第一止擋部1221的頂面位於肋條1120的上方),使得鍵帽112被第一止擋部1221阻擋而處於可按壓狀態。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也就是說第一止擋部1221的頂面低於鍵帽112的肋條1120(第一止擋部1221的頂面位於肋條1120的下方),使得鍵帽112被第一止擋部1221阻擋而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例的滑鼠裝置1更包括按鍵板體13。按鍵板體13覆蓋於殼體10的上方,且按鍵板體13位於這些按鍵模組11之間。這些按鍵模組11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1輸出第一按鍵訊號予和滑鼠裝置1相連接的計算機裝置,藉此令計算機裝置執行相對應的指令或功能。按鍵板體12被按壓後而使滑鼠裝置1輸出與第一按鍵訊號不同的第二按鍵訊號予和滑鼠裝置1相連接的計算機裝置,藉此令計算機裝置執行相對應的指令或功能。
如圖5至圖8所示,當使用者欲將按鍵模組11由如圖5所示之可按壓狀態轉換成如圖6所示之不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以透過工具(如一字螺絲起子)或指甲撥動從殼體10底部露出的凹槽1210來帶動致動螺桿121朝第一方向D1轉動,在致動螺桿121朝第一方向D1轉動的過程中,致動螺桿121帶動凸部124從抵靠於座體123的第一擋塊1231的位置(如圖7所示)移動至抵靠於第二擋塊1232的位置(如圖8所示),且致動螺桿121同時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122朝第二方向D2上升移動而靠近鍵帽112與開關111之間的區域。在止擋元件122上升移動的過程中,止擋元件122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1221與第二止擋部1222上升移動,使得相鄰兩個按鍵模組11的鍵帽112分別被第一止擋部1221與第二止擋部1222阻擋,進而使得這些按鍵模組11由可按壓狀態(如圖5所示)轉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如圖6所示)。
承上述,當使用者欲將按鍵模組11由如圖6所示之不可按壓狀態轉換成如圖5所示之不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以透過工具(如一字螺絲起子)或指甲撥動從殼體10底部露出的凹槽1210來帶動致動螺桿121朝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三方向D3轉動,在致動螺桿121朝第三方向D3轉動的過程中,致動螺桿121帶動凸部124從抵靠於座體123的第二擋塊1232的位置(如圖8所示)移動至抵靠於第一擋塊1231的位置(如圖7所示),且致動螺桿121同時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止擋元件122朝與第二方向D2相反的第四方向D下降移動而遠離鍵帽112與開關111之間的區域。在止擋元件122上升移動的過程中,止擋元件122同時帶動第一止擋部1221與第二止擋部1222下降移動,使得相鄰兩個按鍵模組11的鍵帽112皆不會被第一止擋部1221與第二止擋部1222阻擋,進而使得這些按鍵模組11由不可按壓狀態(如圖6所示)轉換至可按壓狀態(如圖5所示)。`
請參閱圖9A與圖9B,其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不同使用狀態下的示意圖,並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8。如圖9A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且將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透過工具(如一字螺絲起子)或指甲來旋轉撥動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底部的凹槽1210並帶動致動螺桿121進行轉動(也就是將凹槽1210朝如圖8所示的第三方向D3旋轉撥動),使得位於凹槽1210一側的識別記號M指向開鎖圖樣的位置,此開鎖圖樣代表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然後,透過工具或指甲來旋轉撥動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底部的凹槽1210並帶動致動螺桿121進行轉動(也就是將凹槽1210朝如圖7所示的第一方向D1旋轉撥動) 使得位於凹槽1210一側的識別記號M指向鎖止圖樣的位置,此鎖止圖樣代表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
如圖9B所示,當使用者欲將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且將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時,使用者可透過工具(如一字螺絲起子)或指甲來旋轉撥動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底部的凹槽1210並帶動致動螺桿121進行轉動(也就是將凹槽1210朝如圖7所示的第一方向D1旋轉撥動),使得位於凹槽1210一側的識別記號M指向鎖止圖樣的位置。然後,透過工具或指甲來旋轉撥動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底部的凹槽1210並帶動致動螺桿121進行轉動(也就是將凹槽1210朝如圖8所示的第三方向D3旋轉撥動),使得位於凹槽1210一側的識別記號M指向開鎖圖樣的位置。
上述如圖9A所示之使用狀態為將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而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這樣的使用狀態適用於慣用右手握持滑鼠裝置1的使用者。如圖9B所示之使用狀態為將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的按鍵模組11處於不可按壓狀態,而位於殼體10第二側S2的按鍵模組11處於可按壓狀態,這樣的使用狀態適用於慣用左手握持滑鼠裝置1的使用者。
需特別說明的是,除了上述的使用狀態外,使用者也可以將位於殼體10第一側S1以及第二側S2的按鍵模組11全部處於可按壓狀態或不可按壓狀態。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滑鼠裝置,其藉由止擋組件而使得按鍵模組於可按壓狀態與不可按壓狀態之間進行變換,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使用者可依照不同的使用習慣而選擇將部分或全部的按鍵模組變換至不可按壓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在使用滑鼠裝置的過程中不會誤觸到不需要使用的按鍵模組,進而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滑鼠裝置
10:殼體
11:按鍵模組
12:止擋組件
13:按鍵板體
111:開關
112:鍵帽
113:彈性支架
121:致動螺桿
122:止擋元件
123:座體
124:凸部
125:托架
126:彈性元件
1120:肋條
1210:凹槽
1211:外螺紋段
1221:第一止擋部
1222:第二止擋部
1223:內螺紋段
1231:第一擋塊
1232:第二擋塊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M:識別記號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滑鼠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3為沿著圖1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沿著圖1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5與圖6為圖2所示之止擋組件的作動示意圖。
圖7為沿著圖5所示之CC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沿著圖6所示之DD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9A與圖9B為圖1所示之滑鼠裝置於不同使用狀態下的示意圖。
1:滑鼠裝置
10:殼體
11:按鍵模組
12:止擋組件
13:按鍵板體
111:開關
112:鍵帽
113:彈性支架
121:致動螺桿
122:止擋元件
123:座體
124:凸部
125:托架
126:彈性元件
1211:外螺紋段
1221:第一止擋部
1222:第二止擋部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Claims (9)
- 一種滑鼠裝置,包括: 一殼體; 至少一按鍵模組,包括一開關以及一鍵帽,該開關位於該殼體內,該鍵帽對應於該開關配置並露出於該殼體外,於一可按壓狀態下,該鍵帽因應外力的按壓而朝靠近該開關的方向移動並觸發該開關;以及 至少一止擋組件,配置於該殼體內並對應於該至少一按鍵模組,該至少一止擋組件包括一致動螺桿以及一止擋元件,該致動螺桿螺合於該止擋元件,該止擋元件包括一第一止擋部; 其中,該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進行轉動,在該致動螺桿轉動的過程中,該致動螺桿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該止擋元件朝靠近該鍵帽與該開關之間的區域移動,該止擋元件同時帶動該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得該鍵帽被該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該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一不可按壓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止擋組件更包括一座體以及一凸部,該致動螺桿穿設於該座體,且該座體包括一第一擋塊與一第二擋塊,該凸部連接於該致動螺桿,當該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朝一第一方向轉動時,該致動螺桿帶動該凸部從抵靠於該第一擋塊的位置移動至抵靠該第二擋塊的位置,且該致動螺桿同時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該止擋元件朝一第二方向移動而靠近該鍵帽與該開關之間的區域,在該止擋元件移動的過程中,該止擋元件同時帶動該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得該鍵帽被該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該可按壓狀態轉換至一不可按壓狀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當該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朝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一第三方向轉動時,該致動螺桿帶動該凸部從抵靠於該第二擋塊的位置移動至抵靠該第一擋塊的位置,且該致動螺桿同時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該止擋元件朝與該第二方向相反的一第四方向移動而遠離該鍵帽與該開關之間的區域,在該止擋元件移動的過程中,該止擋元件同時帶動該第一止擋部移動而使得該鍵帽不被該第一止擋部阻擋而由該不可按壓狀態轉換至該可按壓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止擋組件更包括一托架,該止擋元件從該拖架的一側穿過而配置於該托架上,該致動螺桿從該拖架的相對另一側穿過而螺合於該止擋元件。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致動螺桿具有一外螺紋段,該止擋元件具有與該外螺紋段相互匹配的一內螺紋段,該致動螺桿以該外螺紋段螺合於該止擋元件的該內螺紋段。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鍵帽具有一肋條,該肋條朝靠近該開關的方向延伸,當該鍵帽被該止擋元件的該第一止擋部阻擋時,該肋條抵靠於該第一止擋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致動螺桿具有一凹槽,該凹槽從該殼體的底部露出。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按鍵模組的數量為兩個,該止擋元件更包括一第二止擋部,該些按鍵模組位於該殼體的一側,該致動螺桿因應外力的驅動而進行轉動,在該致動螺桿轉動的過程中,該致動螺桿以螺合移動的方式帶動該止擋元件朝靠近該鍵帽與該開關之間的區域移動,該止擋元件同時帶動該第一止擋部與該第二止擋部移動,進而使得該些按鍵模組的該些鍵帽分別被該第一止擋部與該第二止擋部阻擋而由該可按壓狀態轉換至該不可按壓狀態。
- 如請求項8所述的滑鼠裝置,更包括一按鍵板體,該按鍵板體覆蓋於該殼體的上方,該些按鍵模組被按壓後而使該滑鼠裝置輸出一第一按鍵訊號,該按鍵板體被按壓後而使該滑鼠裝置輸出與該第一按鍵訊號不同的一第二按鍵訊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21425.1A CN117666817A (zh) | 2022-08-24 | 2022-08-24 | 鼠标装置 |
CN202211021425.1 | 2022-08-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06757B true TWI806757B (zh) | 2023-06-21 |
TW202409780A TW202409780A (zh) | 2024-03-01 |
Family
ID=87803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33605A TWI806757B (zh) | 2022-08-24 | 2022-09-05 | 滑鼠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97106B1 (zh) |
CN (1) | CN117666817A (zh) |
TW (1) | TWI80675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13521A1 (en) * | 2016-10-21 | 2018-04-26 | Dexin Electronic Ltd. | Mouse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load of a press-button |
US20210004091A1 (en) * | 2017-06-13 | 2021-01-07 |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 Input device |
TW202119180A (zh) * | 2019-11-01 | 2021-05-16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滑鼠裝置 |
TWI753176B (zh) * | 2017-06-13 | 2022-01-21 | 新加坡商雷蛇(亞太)私人有限公司 | 輸入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32059B2 (en) * | 2017-09-14 | 2021-09-28 | Logitech Europe S.A. | Input device with haptic interface |
TWI795849B (zh) * | 2021-07-21 | 2023-03-1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滑鼠 |
-
2022
- 2022-08-24 CN CN202211021425.1A patent/CN11766681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9-05 TW TW111133605A patent/TWI806757B/zh active
- 2022-09-06 US US17/903,814 patent/US11797106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13521A1 (en) * | 2016-10-21 | 2018-04-26 | Dexin Electronic Ltd. | Mouse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load of a press-button |
US20210004091A1 (en) * | 2017-06-13 | 2021-01-07 |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 Input device |
TWI753176B (zh) * | 2017-06-13 | 2022-01-21 | 新加坡商雷蛇(亞太)私人有限公司 | 輸入裝置 |
TW202119180A (zh) * | 2019-11-01 | 2021-05-16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滑鼠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797106B1 (en) | 2023-10-24 |
CN117666817A (zh) | 2024-03-08 |
TW202409780A (zh) | 2024-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42441B2 (en) | Input device including a scroll wheel assembly for manipulating an imag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 |
US10095322B1 (en) | Mouse roller module | |
TW201926384A (zh) | 可調整按壓手感之按鍵開關 | |
KR101773032B1 (ko) | 다기능 복합 입력 장치 | |
JPH09251347A (ja) | 座標入力装置 | |
US9965046B2 (en) | Keyboard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same | |
TWI806757B (zh) | 滑鼠裝置 | |
US9799467B1 (en) | Key structure | |
TW202028932A (zh) | 滑鼠裝置 | |
US6275215B1 (en) | Mouse having buttons which can be operated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 |
US9329707B2 (en) | Input device | |
TWI729891B (zh) | 鍵盤裝置 | |
US20070268250A1 (en) | Remote input device for computers | |
TWI810052B (zh) | 滑鼠裝置 | |
KR20150136708A (ko) | 사용자의 움직임을 인식하는 반지형 무선 콘트롤러 장치 | |
TWI734224B (zh) | 滑鼠裝置 | |
TWI812426B (zh) | 滑鼠裝置 | |
US20170330706A1 (en) | Key structure | |
US6778166B2 (en) | Keyless pointer input device | |
US11614807B1 (en) | Mouse device | |
US9141203B2 (en) | Key free mouse device | |
TW202025195A (zh) | 具觸控螢幕之旋轉按壓開關 | |
TWM583116U (zh) | 具觸控螢幕之旋轉按壓開關 | |
US20040080436A1 (en) | Keystroke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TWM656158U (zh) | 可設於觸控屏幕上的旋鈕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