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202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4202B TWI804202B TW111106062A TW111106062A TWI804202B TW I804202 B TWI804202 B TW I804202B TW 111106062 A TW111106062 A TW 111106062A TW 111106062 A TW111106062 A TW 111106062A TW I804202 B TWI804202 B TW I80420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ate
- lines
- gate line
- line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基板、複數個第一閘極驅動單元、複數個第二閘極驅動單元、複數個閘極線以及複數個連接走線。基板包含上緣部分、下緣部分以及主動區域。第一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基板的上緣部分。第二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基板的下緣部分。閘極線設置於基板上的主動區域上。連接走線耦接於閘極線與第一閘極驅動單元或第二閘極驅動單元之間。在基板的每一第一區域中,第一閘極線透過其一連接走線耦接至其一第一閘極驅動單元,與第一閘極線相鄰的第二閘極線透過其一連接走線耦接至其一第二閘極驅動單元。
Description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包含複數個閘極驅動單元的顯示裝置。
在現行顯示器的閘極在陣列上(Gate on Array,GOA)架構中可以在陣列的兩側建立GOA電路以驅動閘極線。然而,由於閘極驅動單元設置在顯示器的左、右兩側,若欲製造更寬的面板則閘極驅動單元需要經過更長的閘極線來驅動面板中的畫素,如此情形會使閘極驅動單元的負載變高,使得所需的充、放電時間變長。
本揭示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基板、複數個第一閘極驅動單元、複數個第二閘極驅動單元、複數個閘極線以及複數個連接走線。基板包含上緣部分、下緣部分以及主動區域,主動區域位於上緣部分與下緣部分之間。複數個第一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基板的上緣部分。複數個第二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基板的下緣部分。複數個閘極線設置於基板上的主動區域上,閘極線彼此平行且沿著水平方向延伸。複數個連接走線耦接於閘極線與第一閘極驅動單元或第二閘極驅動單元之間。其中,在基板的複數個第一區域的每一者中,閘極線中的第一閘極線透過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耦接至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閘極線中與第一閘極線相鄰的第二閘極線透過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耦接至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
下列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另外,圖示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於本文中,除非內文對於冠詞有特別限定,否則『一』與『該』可泛指單一個或多個。此外,本文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以及相似詞彙,係用以指明所記載的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
於本文中,當一元件被描述為係『連接』、『耦接』或『電性連接』至另一元件時,該元件可為直接連接、直接耦接或直接電性連接至該另一元件,亦可為該二元件之間有一額外元件存在,而該元件間接連接、間接耦接或間接電性連接至該另一元件。此外,雖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語描述不同元件,該用語僅是用以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現行顯示器的閘極在陣列上(Gate on Array,GOA)架構可以在陣列的兩側建立GOA電路架構,以從顯示器的兩側來驅動閘極線。然而,目前市場趨勢追求更寬的顯示器螢幕,而由於現行的GOA面板設計將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顯示器的左、右兩側,若欲製造更寬的面板將會影響閘極驅動單元對畫素的充、放電能力,以下搭配第1圖說明此問題。
第1圖為採用一般閘極在陣列上(Gate on Array,GOA)架構架構的顯示裝置100的局部示意圖。在顯示裝置100中,多個閘極驅動單元110設置於基板SUB的左側部分SUBL,多個閘極驅動單元120設置於基板SUB的右側部分SUBR,閘極驅動單元110、120用以透過閘極線(例如圖中所示的閘極線GL)驅動顯示裝置100中用以發光並顯示圖像的像素(例如圖中所示的像素PIX)。當顯示裝置100欲開啟閘極線GL所連接畫素PIX中的電晶體時,與閘極線GL連接的閘極驅動單元110及閘極驅動單元120分別從顯示裝置100的左、右兩側透過閘極線GL提供電壓至畫素PIX,每個畫素PIX中的電晶體(未繪示於圖中)其閘極將接收到電壓,電晶體因而被導通,而可進一步從其源極接收與發光亮度有關的資料電壓。
如第1圖所示,對於設置在基板正中間的畫素PIX,閘極驅動單元110與閘極驅動單元120皆須透過長度L的閘極線GL來將電壓傳送至正中間的畫素PIX。閘極線GL如同一般的走線而具有一定的電阻及電容,且此電阻及電容與其長度成正比。此外,閘極線GL的電阻與電容乘積即為電阻電容常數(RC常數),電阻電容常數的大小對應閘極驅動單元110、120透過閘極線GL驅動畫素PIX中的電晶體時的線路負載的大小,同時也正相關於閘極訊號充、放電時(提升電位或降低電位)的所需時間。因此,當顯示器設計者將顯示裝置100加寬時,長度L變長使得閘極線GL的電阻電容常數增加,進而使閘極訊號進行充、放電所需的時間變長。舉例來說,當長度L變為兩倍時,閘極線GL的電阻與電容皆變為兩倍,因此電阻電容常數變為四倍,相應的閘極訊號充、放電時間因而變長,將可能導致閘極訊號無法實現理想的方波,在上升緣無法快速到達高準位導致訊號延遲,在下降緣無法快速放電至低準位可能導致誤動作。
為避免閘極驅動單元隨著面板加寬而承受更高的充、放電負載,本案的一實施例提供將閘極驅動單元設置在面板上、下兩側的顯示裝置,以從面板的上、下兩側來驅動閘極線,使閘極驅動單元至畫素間走線的距離不因面板加寬而變長,當面板顯示寬度加寬、或面板尺寸放大時,閘極訊號的穩定度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於一些實施例中,透過將閘極驅動單元與資料驅動單元均設置在面板上、下兩側,而不佔用面板左、右兩側,有助於減少面板左、右兩側所需的繞線區域,可以使面板水平尺寸上變得更窄,可以應用在特定電子產品上(例如智慧型手機、手持式電子裝置、智慧型手錶等)。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00的示意圖。顯示裝置200包含閘極驅動單單元210、閘極驅動單單元220、源極驅動單單元230以及以矩陣方式排列的多個畫素PIX。閘極驅動單單元210設置於基板SB的上緣部分SBU,閘極驅動單單元220設置於基板SB的下緣部分SBL,兩個源極驅動單單元230分別設置於基板SB以外的上、下兩側區域,畫素PIX設置於基板SB的主動區域AR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畫素PIX中至少包含一電晶體(未繪示),且畫素PIX中電晶體的閘極連接閘極線(如第2圖中的閘極線L(N)、L(N+1)、L(N+2)、L(N+3)),畫素PIX中電晶體的源極連接資料線(如第2圖中的資料線DL)。
閘極驅動單單元210及閘極驅動單單元220用以透過連接走線CL及閘極線L(N)、L(N+1)、L(N+2)、L(N+3)提供電壓至每一畫素PIX的電晶體的閘極,進而使電晶體導通。當畫素PIX中的電晶體依前述方式被導通時,源極驅動單單元230用以透過資料線DL提供資料電壓至畫素PIX中電晶體的源極,電晶體將根據此資料電壓進行發光。透過第2圖實施例之配置,顯示裝置200能夠實現顯示的功能。應注意的是,第2圖中畫素PIX、資料線DL、連接走線CL及閘極線L(N)、L(N+1)、L(N+2)、L(N+3)的數量僅為示例性質,在實際情形中可為更多數量。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300的局部示意圖。相較於第2圖的實施例,第3圖實施例僅繪示顯示裝置300的局部,而未繪示源極驅動單元、資料線及畫素,以使圖式簡潔並更佳地說明第3圖實施例中閘極驅動單元、連接走線以及閘極線之間的連接關係。顯示裝置300的基板SB分為上緣部分SBU、下緣部分SBL,以及位於上緣部分SBU與下緣部分SBL之間的主動區域AR。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10沿著水平方向D1設置在上緣部分SBU,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20沿著水平方向D1設置在下緣部分SBL,多條閘極線L(N)、L(N+1)、L(N+2)、L(N+3)、L(N+4)、L(N+5)各自沿著水平方向D1延伸並設置在主動區域AR,且每一閘極線用以連接多個畫素(未繪示於第3圖中) ,各別閘極線L(N)~ L(N+5)各自設置的垂直位置不同,分別用以驅動不同列上的畫素,例如閘極線L(N)用以驅動第N列上的畫素、閘極線L(N+1)用以驅動第N+1列上的畫素,N為任意的正整數。
每一閘極驅動單元210透過一條連接走線CL由上至下連接至其中一閘極線,每一閘極驅動單元220亦透過一條連接走線CL由下至上連接至其中一閘極線。在如此設置下,相比於第1圖實施例中閘極驅動單元110、120在驅動畫素PIX時需經過的走線距離(如第1圖中的長度L),第3圖實施例中的閘極驅動單元210、220從顯示裝置300的上、下兩側透過連接走線CL來連接閘極線,如此一來連接走線CL的走線距離將不因面板加寬而變長。
以下詳細說明顯示裝置300中閘極線與閘極驅動單元的連接關係。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300的基板SB可包含多個區域,例如圖中的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在基板SB的第一區域U1中,閘極驅動單元210a透過在垂直方向D2上延伸的其中一條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閘極驅動單元210b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2),閘極驅動單元210c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4),閘極驅動單元220a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1) ,閘極驅動單元220b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3) ,閘極驅動單元220c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5)。
換言之,閘極線L(N)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閘極線L(N+1)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閘極線L(N+2)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閘極線L(N+3)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閘極線L(N+4)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閘極線L(N+5)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因此,可以說在第一區域U1中閘極線L(N)、L(N+1)、L(N+2)、L(N+3)、L(N+4)、L(N+5)是以上、下交錯的方式依序連接至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及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再換言之,相鄰的兩條閘極線分別連接到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及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例如閘極線L(N+2)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而與閘極線L(N+2)相鄰的閘極線L(N+1)、L(N+3) 則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其他相鄰的閘極線亦會分別連接上、下的閘極驅動單元。
在基板SB的第二區域U2中,閘極驅動單元210d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1),閘極驅動單元210e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3),閘極驅動單元210f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5),閘極驅動單元220d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 ,閘極驅動單元220e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2) ,閘極驅動單元220f透過其一連接走線CL連接至閘極線L(N+4)。
換言之,閘極線L(N)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閘極線L(N+1)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閘極線L(N+2)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閘極線L(N+3)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閘極線L(N+4)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閘極線L(N+5)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因此在第二區域U2中的閘極線亦以上、下交錯的方式依序連接至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或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區域U1中連接到上緣部分SBU閘極驅動單元210的閘極線L(N)、L(N+2)、L(N+4),在第二區域U2中則連接到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另一方面,在第一區域U1中連接到下緣部分SBL閘極驅動單元220的閘極線L(N+1)、L(N+3)、L(N+5),在第二區域U2中則連接到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
於此實施例中,可以達到在第一區域U1中奇數列的閘極線(例如當N為1時的閘極線L(N)、L(N+2)、L(N+4))連接到面板的一側的閘極驅動單元(例如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在第一區域U1中偶數列的閘極線(例如當N為1時的閘極線L(N+1)、L(N+3)、L(N+5))連接到面板的另一側的閘極驅動單元(例如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在第二區域U2中奇數列的閘極線(例如當N為1時的閘極線L(N)、L(N+2)、L(N+4))連接到面板的一側的閘極驅動單元(例如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在第二區域U2中偶數列的閘極線(例如當N為1時的閘極線L(N+1)、L(N+3)、L(N+5))連接到面板的另一側的閘極驅動單元(例如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
再換言之,在第二區域U2中相鄰的兩條閘極線與在第一區域U1中類似地將分別連接到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及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例如閘極線L(N+2)連接到在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而與閘極線L(N+2)相鄰的閘極線L(N+1)、L(N+3) 則連接到在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
應注意的是,在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閘極驅動單元210a、210b、210c、210d、210e、210f、220a、220b、220c、220d、220e、220f僅為例示性質,顯示裝置300可包含更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10及/或閘極驅動單元220,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每一者並不以三個閘極驅動單元210及三個閘極驅動單元220為限。同樣地,閘極線L(N)、L(N+1)、L(N+2)、L(N+3)、L(N+4)、L(N+5)僅為例示性質,顯示裝置300可包含更多條閘極線以驅動顯示裝置300中的所有畫素。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3圖實施例中的每一條連接走線CL係設置於兩條資料線之間。請參照第4圖,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400的局部示意圖。在第4圖中,顯示裝置400包含如第3圖實施例之閘極驅動單元210a、210b、220a、220b、閘極線L(N)~L(N+3)、連接走線CL,以及如第2圖實施例之資料線DL(在第4圖實施例中共包含資料線DL1~DL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閘極驅動單元(例如閘極驅動單元210a)具有較資料線間距(例如資料線DL1與資料線DL2之間的距離)更寬的寬度,例如在第4圖中閘極驅動單元210a、210b、220a、220b每一者約具有兩倍資料線間距的寬度(假設所有資料線DL1~DL6其中兩者間的間距皆相等)。在此實施例中,閘極驅動單元210a、220a、210b、220b受限於其寬度而必須上、下交錯設置,而無法全部設置於上緣部分SBU或下緣部分SBL。此外,在此實施例中,連接線CL設置於兩條資料線之間,例如連接於閘極驅動單元210a與閘極線L(N)之間的連接線CL設置於資料線DL1、DL2之間,連接於閘極驅動單元220a與閘極線L(N+1)之間的連接線CL設置於資料線DL2、DL3之間,連接於閘極驅動單元210b與閘極線L(N+2)之間的連接線CL設置於資料線DL3、DL4之間,連接於閘極驅動單元220b與閘極線L(N+3)之間的連接線CL設置於資料線DL4、DL5之間。
在不同的實施例中,閘極驅動單元可能具有較窄的寬度,例如閘極驅動單元的寬度與資料線的間距相同,則閘極驅動單元可以僅設置於基板的上緣部分或下緣部分,而不需要上、下都設置閘極驅動單元,以進一步簡化顯示裝置的設計。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3圖實施例的顯示裝置300包含多個第一區域U1及多個第二區域U2,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沿著水平方向D1交錯分布在基板SB上。請同時參照第3圖及第5圖。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500的局部示意圖。顯示裝置500的基板SB在水平方向上為交錯分布的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亦即第一區域U1接連第二區域U2,第二區域U2接連第一區域U1,以此類推至基板SB的整個主動區域AR),且顯示裝置500包含與第3圖顯示裝置300的所有元件,換言之,在所有的第一區域U1中具有相同的閘極驅動單元至閘極線的連接關係,在所有的第二區域U2中亦具有相同的閘極驅動單元至閘極線的連接關係。
應說明的是,在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中閘極驅動單元及閘極線的連接方式並不相同,亦即在第一區域U1中連接至上緣部分SBU閘極驅動單元210的閘極線,其在第二區域U2中則連接至下緣部分SBL的閘極驅動單元220。相反地,在第一區域U1中連接至下緣部分SBL閘極驅動單元220的閘極線,其在第二區域U2中則連接至上緣部分SBU的閘極驅動單元210。如此設置是為了讓不同閘極線所連接的連接走線CL具有相近的總長度,以避免不同閘極線的線路負載有落差。舉例來說,在不同的例子中,假設顯示裝置500基板SB上全部由第一區域U1所組成,而不包含第二區域U2(或者說所有閘極驅動單元及閘極線的連接方式皆如第一區域U1中的連接方式),此時每一條閘極線僅會連接至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10或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20其中一種,例如閘極線L(N)連接至上緣部分SBU的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10,閘極線L(N+1)連接至下緣部分SBL的多個閘極驅動單元220。於此情形,連接於閘極線L(N)與閘極驅動單元210的連接走線CL,其總長度將比連接於閘極線L(N+1)與閘極驅動單元220的連接走線CL來得短,亦即其電阻電容常數以及線路負載較小,因此閘極線L(N)與閘極線L(N+1)接收的驅動訊號將會有落差。為避免以上情形,第5圖的實施例將基板SB劃分為具有不同閘極驅動單元與閘極線連接關係的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且在水平方向上來回、交錯設置,進而中和上述可能的訊號落差。
第6圖、第7圖及第8圖的實施例,與第5圖的實施例類似地,透過使用不同區域的連接方式來避免前述不同閘極線連接的連接走線CL總長度不同的情形。請參照第6圖,第6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600的局部示意圖。在第6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是以「第一區域U1、第二區域U2、第二區域U2、第一區域U1」的順序分布在基板SB上,且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以此順序分布在基板SB主動區域AR的剩餘部分。請參照第7圖,第7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700的局部示意圖。在第7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是以「第一區域U1、第一區域U1、第二區域U2、第二區域U2」的順序分布在基板SB上,且第一區域U1及第二區域U2以此順序分布在基板SB主動區域AR的剩餘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6圖及第7圖實施例中的基板SB具有相同數目的第一區域U1與第二區域U2,以使每一閘極線連接的連接走線CL的總長度盡可能相近。
請參照第8圖,第8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800的局部示意圖。在第8圖的實施例中,基板SB包含三種具有不同閘極驅動單元至閘極線連接方式的區域,即第8圖中的第一區域U1’、第二區域U2’以及第三區域U3’。在第一區域U1’中,閘極驅動單元210a連接至閘極線L(N),閘極驅動單元220a連接至閘極線L(N+1),閘極驅動單元210b連接至閘極線L(N+2),閘極驅動單元220b連接至閘極線L(N+3)。在第二區域U2’中,閘極驅動單元210c連接至閘極線L(N+1),閘極驅動單元220c連接至閘極線L(N+2),閘極驅動單元210d連接至閘極線L(N+3),閘極驅動單元220d連接至閘極線L(N+4)。在第三區域U3’中,閘極驅動單元210e連接至閘極線L(N+2),閘極驅動單元220e連接至閘極線L(N+3),閘極驅動單元210f連接至閘極線L(N+4),閘極驅動單元220f連接至閘極線L(N+5)。
在第8圖的實施例中,第一區域U1’、第二區域U2’、第三區域U3’是以「第一區域U1’、第二區域U2’、第三區域U3’」的順序分布在基板SB上,且第一區域U1’、第二區域U2’、第三區域U3’以此順序分布在基板SB主動區域AR的剩餘部分。第8圖的實施例透過三種具有不同閘極驅動單元至閘極線連接方式的區域來避免不同閘極線連接的連接走線CL總長度不同的情形。
綜上所述,本案揭示的顯示裝置將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顯示裝置的上、下兩側,使閘極驅動單元驅動閘極線的負載不至於過大,並透過分區的連接方式來平衡不同閘極線的充、放電負載。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之人,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及潤飾。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裝置
110:閘極驅動單元
120:閘極驅動單元
L:長度
GL:閘極線
PIX:畫素
SUB:基板
SUBL:左側部分
SUBR:右側部分
200:顯示裝置
230:源極驅動單元
210:閘極驅動單元
210a、210b、210c、210d、210e、210f:閘極驅動單元
220:閘極驅動單元
220a、220b、220c、220d、220e、220f:閘極驅動單元
AR:主動區域
CL:連接走線
D1:水平方向
D2:垂直方向
L(N)、L(N+1)、L(N+2)、L(N+3)、L(N+4)、L(N+5):閘極線
SB:基板
SBL:下緣部分
SBU:上緣部分
U1:第一區域
U2:第二區域
300:顯示裝置
DL:資料線
DL1、DL2、DL3、DL4、DL5:資料線
400:顯示裝置
500:顯示裝置
600:顯示裝置
700:顯示裝置
U1’:第一區域
U2’:第二區域
U3’:第三區域
800:顯示裝置
為使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為採用一般閘極在陣列上架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7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300:顯示裝置
210:閘極驅動單元
210a、210b、210c、210d、210e、210f:閘極驅動單元
220:閘極驅動單元
220a、220b、220c、220d、220e、220f:閘極驅動單元
AR:主動區域
CL:連接走線
D1:水平方向
D2:垂直方向
L(N)、L(N+1)、L(N+2)、L(N+3)、L(N+4)、L(N+5):閘極線
SB:基板
SBL:下緣部分
SBU:上緣部分
U1:第一區域
U2:第二區域
Claims (10)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基板,包含一上緣部分、一下緣部分以及一主動區域,該主動區域位於該上緣部分與該下緣部分之間;複數個第一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上緣部分,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包含彼此相鄰的一第一驅動單元及一第二驅動單元;複數個第二閘極驅動單元,設置於該基板的該下緣部分,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三驅動單元;複數個閘極線,設置於該基板上的該主動區域上,該些閘極線彼此平行且沿著一水平方向延伸,該些閘極線包含沿著一垂直方向依序設置的一第一閘極線、一第二閘極線以及一第三閘極線;以及複數個連接走線,耦接於該些閘極線與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或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之間;其中,在該基板的複數個第一區域的每一者中,該第一驅動單元透過該些連接走線中的一第一走線耦接至該第一閘極線,該第三驅動單元透過該些連接走線中的一第二走線耦接至該第二閘極線,該第二驅動單元透過該些連接走線中的一第三走線耦接至該第三閘極線。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連接走線彼此平行且沿著該垂直方向延伸。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連接走線的每一者設置於複數個資料線的其中二者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基板的複數個第二區域的每一者中,該第一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耦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第二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耦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區域與該些第二區域沿著該水平方向交錯分布於該基板上。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基板上具有相同數目的該些第一區域與該些第二區域。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基板的該些第一區域的每一者中,該些閘極線中的一第N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些閘極線中的一第(N+1)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些閘極線中的一第(N+2)個閘 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些閘極線中的一第(N+3)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N為一正整數。
-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N個閘極線、該第(N+1)個閘極線、該第(N+2)個閘極線以及該第(N+3)個閘極線沿著該垂直方向依序設置於該基板上。
-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基板的複數個第二區域的每一者中,該第(N+1)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第(N+2)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第(N+3)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些閘極線中的一第(N+4)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
- 如請求項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基板的複數個第三區域的每一者中,該第(N+2)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第(N+3)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 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第(N+4)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一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該些閘極線中的一第(N+5)個閘極線透過該些連接走線的其中一者連接至該些第二閘極驅動單元的其中一者。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06062A TWI804202B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顯示裝置 |
CN202210709928.1A CN115050299A (zh) | 2022-02-18 | 2022-06-22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06062A TWI804202B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04202B true TWI804202B (zh) | 2023-06-01 |
TW202334713A TW202334713A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3164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6062A TWI804202B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50299A (zh) |
TW (1) | TWI80420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93261A1 (en) * | 2014-09-29 | 2016-03-31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 |
TW201816475A (zh) * | 2016-10-20 | 2018-05-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
-
2022
- 2022-02-18 TW TW111106062A patent/TWI804202B/zh active
- 2022-06-22 CN CN202210709928.1A patent/CN1150502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93261A1 (en) * | 2014-09-29 | 2016-03-31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 |
TW201816475A (zh) * | 2016-10-20 | 2018-05-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34713A (zh) | 2023-09-01 |
CN115050299A (zh)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5475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949593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647004B2 (en) | Display | |
JP4158788B2 (ja) | 集積回路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17215228A1 (en) | Arr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relate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079069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 |
JP7550516B2 (ja) |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 |
US20070216845A1 (en) | Uniform impedance conducting lines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03004310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070000971A1 (en) |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 |
WO2021212558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US839574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10483292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US10802365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KR20190036461A (ko) | Oled 표시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oled 표시 장치 | |
WO2016080500A1 (ja)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
JP6542886B2 (ja) | 表示パネル | |
TWI804202B (zh) | 顯示裝置 | |
KR102122531B1 (ko) | 영상 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CN112767868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137227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963738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90219879A1 (en) |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 |
KR102520698B1 (ko) | Oled 표시패널 | |
JP2011164236A (ja) | 表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