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739B -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739B
TWI802739B TW108129568A TW108129568A TWI802739B TW I802739 B TWI802739 B TW I802739B TW 108129568 A TW108129568 A TW 108129568A TW 108129568 A TW108129568 A TW 108129568A TW I802739 B TWI802739 B TW I8027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entioned
channel
channels
aud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5375A (zh
Inventor
市村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5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5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73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31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home appliance, e.g. ligh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met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25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non-picture data, e.g. of text during the active part of a television frame
    • H04N7/035Circuits for the digital non-picture data signal, e.g. for slicing of the data signal, for regeneration of the data-clock signal, for 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14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scrambling of additional data or processing content descrip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7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8De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decrypting of additional data, reconstructing software from modules extracted from the transport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9Processing of audio elementary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60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 H04N5/602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for digital soun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60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 H04N5/607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for more than one sound signal, e.g. stereo, multilangu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8Systems for the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television signal, e.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ignals, the signals occupying wholly or partially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e.g. by tim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0Adap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by electrical c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步而良好地予以傳輸。 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傳輸訊號中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例如,基於與音訊訊號相關連之媒體訊號而生成觸覺振動訊號。例如,對傳輸訊號,附加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

Description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詳言之,是有關於可與音訊訊號一併處理觸覺振動訊號的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在5.1聲道、7.1聲道等之多聲道音訊應用中,為了識別各個聲道利用法而會對其命名而做運用。例如,右聲道、左聲道、中央聲道、LFE(Low Frequency Effect)聲道等。它們會被送達至被配置在該名稱所示位置的環繞揚聲器,而被期待以聲音的方式而被再生。
近年來,多媒體應用係被提案,其中也有與先前的音訊視訊同步而被利用的觸覺振動應用等。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將觸覺振動訊號(觸覺訊號)予以發送,在收訊側,基於該觸覺振動訊號而使振動部做振動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06031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與音訊視訊同步而被利用的觸覺振動應用中,希望能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步而傳輸。然後,此時,觸覺振動訊號係與音訊訊號在訊號性質上有所不同,因此希望能夠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做明確地區別。又,此時,觸覺振動訊號本身也想定會將複數訊號做組合而運用,希望也能夠識別它們。
本技術之目的在於,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步而良好地傳輸。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的概念係為, 一種送訊裝置,其係, 具備:送訊部,係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於本技術中,藉由送訊部,由複數訊框所成之各區塊之傳輸訊號會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被發送至收訊側。此處,傳輸訊號中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例如,所定傳輸路係亦可為:同軸纜線、光纜、乙太網路(IEC 61883-6)纜線、HDMI纜線、MHL纜線或顯示埠纜線。又,亦可為,例如,還具備:處理部,係基於與音訊訊號相關連之媒體訊號而生成觸覺振動訊號。
亦可為,例如,還具備:資訊附加部,係對傳輸訊號,附加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此情況下,例如,構成資訊係亦可含有:用來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做區別所需之識別資訊。然後,此情況下,例如,識別資訊係含有:以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之每一者為對象的振動位置之資訊。
又,例如,資訊附加部,係亦可使用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來附加構成資訊。又,例如,資訊附加部,係亦可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來附加構成資訊。
又,亦可為,例如,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送訊部,係將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按照每一多聲道群組,在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做分時配置而發送。
如此於本技術中,係將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因此,可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步而良好地予以發送。
又,本技術的另一概念係為, 一種收訊裝置,其係, 具備:收訊部,係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從送訊側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予以接收;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於本技術中,藉由收訊部,由複數訊框所成之各區塊之傳輸訊號,是從送訊側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被接收。此處,傳輸訊號中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例如,所定傳輸路係亦可為:同軸纜線、光纜、乙太網路(IEC 61883-6)纜線、HDMI纜線、MHL纜線或顯示埠纜線。
亦可為,例如,還具備:處理部,係將傳輸訊號加以處理而將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予以輸出。然後,此情況下,亦可為,例如,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處理部,係基於構成資訊來處理傳輸訊號,而將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輸出。
又,亦可為,例如,構成資訊,係使用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而被附加。又,亦可為,例如,構成資訊,係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而被附加。又,亦可為,例如,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係按照每一多聲道群組,在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被分時配置。
如此於本技術中,係將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在收訊側做接收。因此,可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步而良好地予以接收。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實施形態 2.變形例
<1.實施形態> [AV系統之構成例] 圖1係圖示了作為實施形態的AV(Audio/Visual)系統10的構成例。該AV系統10,係具有電視收訊機100和音訊擴大機200。對電視收訊機100係連接有:電視播送之收訊天線121、BD(Blu-ray Disc)播放器122、網際網路123。又,對音訊擴大機200係連接有:2聲道或多聲道之揚聲器系統250、1通道或複數通道之振動系統260。此外,「Blu-ray」係為註冊商標。
電視收訊機100及音訊擴大機200係透過HDMI纜線300而被連接。此外,「HDMI」係為註冊商標。在電視收訊機100係設有,與HDMI收訊部(HDMI RX)102、和構成通訊部的高速匯流排介面103做連接的HDMI端子101。在音訊擴大機200係設有,與HDMI送訊部(HDMI TX)202、和構成通訊部的高速匯流排介面203做連接的HDMI端子201。HDMI纜線300之一端係被連接至電視收訊機100的HDMI端子101,其另一端係被連接至音訊擴大機200的HDMI端子201。
電視收訊機100係具有:HDMI收訊部102、高速匯流排介面103、SPDIF送訊電路104。又,電視收訊機100係具有:系統控制器105、數位播收送訊電路107、內容再生電路108、顯示部109、乙太網路介面110。此外,「乙太網路」及「Ethernet」係為註冊商標。又,在圖示的例子中,為了簡化說明,關於影像系統的各部係適宜省略。
系統控制器105,係控制著電視收訊機100各部的動作。數位播收送訊電路107,係將從收訊天線121所被輸入之電視播送訊號加以處理,將播送內容所涉及之視訊訊號、多聲道音訊訊號(線性PCM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輸出。此處,多聲道音訊訊號,係由複數聲道數之音訊訊號所構成。
乙太網路介面110係透過網際網路123而與外部伺服器進行通訊,將網路內容所涉及之視訊訊號、多聲道音訊訊號(線性PCM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輸出。BD播放器122,係藉由再生動作,而將再生內容所涉及之視訊訊號、多聲道音訊訊號(線性PCM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輸出。
內容再生電路108,係將由數位播收送訊電路107、乙太網路介面110或BD播放器122所得到的視訊訊號、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選擇性地加以取出。然後,內容再生電路108,係將視訊訊號,送往顯示部109。顯示部109,係將該視訊訊號所致之影像,加以顯示。
又,內容再生電路108,係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送往SPDIF送訊電路104。SPDIF送訊電路104,係為用來發送IEC 60958規格之數位音訊傳輸訊號(以下適宜簡稱為「SPDIF訊號」)所需之電路。該SPDIF送訊電路104係為符合IEC 60958規格的送訊電路。此外,SPDIF訊號之細節將於後述。
SPDIF送訊電路104,係將多聲道音訊訊號(線性PCM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往音訊擴大機200,同時予以發送。此情況下,作為SPDIF訊號,係有複數訊框,此處係為由192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被依序發送。然後,該傳輸訊號中係含有:多聲道音訊訊號(線性PCM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此處,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係按照每一多聲道群組,在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被分時配置。
傳輸訊號係被附加有: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該構成資訊中係含有:用來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做區別所需之識別資訊。又,該識別資訊中係含有:以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之每一者為對象的振動位置之資訊。例如,構成資訊係使用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而被附加。又,例如,構成資訊係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而被附加。
HDMI收訊部102,係藉由以HDMI為依據的通訊,將透過HDMI纜線300而被供給至HDMI端子101的視訊或音訊之資料,予以接收。高速匯流排介面103係為,使用構成HDMI纜線300的預留線及HPD(Hot Plug Detect)線而被構成的雙向通訊路之介面。此外,HDMI收訊部102與高速匯流排介面103之細節將於後述。
音訊擴大機200係具有:HDMI送訊部202、高速匯流排介面203、SPDIF收訊電路204。又,音訊擴大機200係具有:系統控制器205、音訊擴大機208、振動擴大機209、乙太網路介面210。
系統控制器205,係控制著音訊擴大機200各部的動作。HDMI送訊部202,係藉由以HDMI為依據的通訊,將視訊或音訊的資料,從HDMI端子201往HDMI纜線300予以送出。高速匯流排介面203係為,使用構成HDMI纜線300的預留線及HPD(Hot Plug Detect)線而被構成的雙向通訊路之介面。此外,HDMI送訊部202與高速匯流排介面203之細節將於後述。
SPDIF收訊電路204,係將作為SDPIF訊號(IEC 60958規格之數位音訊訊號)的傳輸訊號予以接收,將其中所含之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加以取得。此情況下,基於傳輸訊號中所含之構成資訊,來進行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取出。
音訊擴大機208,係將已被SPDIF收訊電路204所取出的多聲道音訊訊號按照每一聲道而予以增幅,送往具有對應於各個聲道之揚聲器的揚聲器系統250。藉此,在揚聲器系統250中,多聲道音訊訊號所致之聲音再生會被進行。
又,振動擴大機209,係將已被SPDIF收訊電路204所取出的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按照每一通道而予以增幅,送往具有對應於各個通道之振動裝置的振動系統260。藉此,在振動系統260中,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所致之振動再生會被進行。此情況下,如上述,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是與多聲道音訊訊號同時被送過來,因此該振動再生係會與聲音再生正確地同步,並且也和電視收訊機100的顯示部109中的映像顯示同步。
圖2係圖示了視訊訊號、音訊訊號及觸覺振動訊號的動態範圍、取樣頻率,連續/不連續、維度之一例的比較。關於視訊訊號係為,動態範圍是48-96dB,取樣頻率是60Hz,不連續訊號,及2維或3維之訊號。又,關於音訊訊號係為,動態範圍是96dB-144dB,取樣頻率是48kHz,連續訊號,及1維之訊號。
然後,關於觸覺振動訊號係為,動態範圍是40-60dB,取樣頻率是2kHz,連續訊號,及1維之訊號。像這樣,觸覺振動訊號係為與音訊訊號同樣地,是取樣頻率高的連續訊號。因此,如上述,將觸覺振動訊號,使用音訊訊號的傳輸路,與音訊訊號同時傳輸,藉此,可簡單且容易地達成與音訊訊號同步的傳輸。
此外,觸覺振動訊號,係如上述,雖然動態範圍是40-60dB,頻帶被認為是DC-1kHz,但比起視訊訊號,反而比較接近音訊訊號。只要是可傳輸線性PCM的數位音訊介面,則亦可傳輸觸覺振動訊號。此情況下,關於DC領域係為,可以用正來表現“推”,用負來表現“拉”或是“拉扯”。
「HDMI送訊部/收訊部之構成例」 圖3係圖示了,圖1的AV系統10中的,電視收訊機100的HDMI收訊部102與音訊擴大機200的HDMI送訊部202的構成例。
HDMI送訊部202,係於從某個垂直同步訊號起至下個垂直同步訊號止的區間(以下簡稱為「視訊圖場」)扣除掉水平遮沒期間及垂直遮沒期間而成的區間亦即有效影像區間(以下簡稱為「有效視訊區間」)中,將基頻(非壓縮)的一畫面份的影像資料之差動訊號,以複數通道,單向地發送至HDMI收訊部102。又,HDMI送訊部202,係於水平遮沒期間及垂直遮沒期間中,將附隨於影像資料的聲音資料及控制封包(Control Packet)、還有其他輔助資料等所對應之差動訊號,以複數通道,單向地發送至HDMI收訊部102。
HDMI送訊部202,係具有訊源訊號處理部71及HDMI發送器72。對訊源訊號處理部71係被供給著,基頻的非壓縮之影像(Video)及聲音(Audio)資料。訊源訊號處理部71,係對所被供給之影像及聲音之資料,實施必要的處理,供給至HDMI發送器72。又,訊源訊號處理部71,係與HDMI發送器72之間,因應需要而交換著用來告知控制用之資訊或狀態值的資訊(Control/Status)等。
HDMI發送器72,係將從訊源訊號處理部71所供給來的影像資料,轉換成對應之差動訊號,以複數通道亦即3個TMDS通道#0、#1、#2,向透過HDMI纜線300所連接之HDMI收訊部102,單向地發送。
然後,發送器72,係將從訊源訊號處理部71所供給來的、非壓縮之影像資料上所附隨的聲音資料或控制封包還有其他補助資料(auxiliary data),和垂直同步訊號(VSYNC)、水平同步訊號(HSYNC)等之控制資料(control data),轉換成對應的差動訊號,以3個TMDS通道#0、#1、#2,而對透過HDMI纜線300所連接的HDMI收訊部102,單向地發送。
又,發送器72,係將同步於以3個TMDS通道#0、#1、#2所發送之影像資料的像素時脈,以TMDS時脈通道,向透過HDMI纜線300所連接之HDMI收訊部102進行送訊。
HDMI收訊部102,係於有效視訊區間中,將從HDMI送訊部202以複數通道單向發送過來的影像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並且,於水平遮沒期間及垂直遮沒期間中,將從HDMI送訊部202以複數通道單向發送過來的輔助資料或控制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加以接收。
HDMI收訊部102,係具有HDMI接收器81及接收端訊號處理部82。HDMI接收器81,係將以TMDS通道#0、#1、#2而從透過HDMI纜線300所連接之HDMI送訊部202被單向發送過來的影像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和輔助資料或控制資料所對應之差動訊號,同步於同樣從HDMI送訊部202以TMDS時脈通道所發送過來的像素時脈,而加以接收。然後,HDMI接收器81,係將差動訊號,轉換成對應的影像資料、輔助資料、控制資料,因應所需而供給至接收端訊號處理部82。
接收端訊號處理部82,係對從HDMI接收器81所供給之資料,實施必要之處理而輸出。其他,接收端訊號處理部82,係與HDMI接收器81之間,因應需要而交換著用來告知控制用之資訊或狀態值的資訊(Control/Status)等。
在HDMI的傳輸通道中,從HDMI送訊部202對HDMI收訊部102,除了將影像資料、輔助資料及控制資料,同步於像素時脈而單向地進行序列傳輸所需的3個TMDS通道#0、#1、#2,與作為傳輸像素時脈之傳輸通道的TMDS時脈通道以外,還有稱為DDC(Display Data Channel)83、以及稱作CEC線84的傳輸通道。
DDC83,係由HDMI纜線300中所含之未圖示的2條線(訊號線)所成,是為了讓訊源端機器,從透過HDMI纜線300而被連接之接收端機器,讀出E-EDID(Enhance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會被使用。亦即,接收端機器,係具有EDIDROM85。訊源端機器,係從透過HDMI纜線300而被連接的接收端機器,將EDIDROM85所記憶的E-EDID,透過DDC83予以讀出,基於該當E-EDID,來辨識接收端機器的設定、性能。
CEC線84,係由HDMI纜線300中所含之未圖示的1條訊號線所成,在訊源端機器與接收端機器之間,為了進行控制用資料的雙向通訊而被使用。
又,在HDMI纜線300中,係含有被稱作HPD(Hot Plug Detect)之腳位所連接的線86。訊源端機器,係利用該當線86,就可偵測出接收端機器的連接。又,在HDMI纜線300中,係含有用來從訊源端機器向接收端機器供給電源用的線87。再者,HDMI纜線300中係含有預留線88。
圖4係圖示了,於TMDS通道中,傳輸著橫×縱是1920像素×1080掃描線的影像資料時的各種傳輸資料的區間。以HDMI的3個TMDS通道所傳輸之傳輸資料的視訊圖場(Video Field)中,係隨著傳輸資料的種類,而存在有視訊資料區間24(Video Data Period)、資料島區間25(Data Island Period)、及控制區間26(Control Period)這3種類的區間。
此處,視訊圖場區間係為,從某個垂直同步訊號的上揚邊緣(Active Edge)起至下個垂直同步訊號的上揚邊緣為止的區間,分成:水平歸線區間22(Horizontal Blanking)、垂直歸線區間23(Vertical Blanking)、以及從視訊圖場區間中,把水平歸線區間及垂直歸線區間除外之區間亦即有效像素領域21(Active Video)。
視訊資料區間24,係被分配至有效像素區間21。在該視訊資料區間24中係傳輸著,構成非壓縮之1畫面份影像資料的,1920像素(pixel)×1080掃描線份的有效像素(Active Pixel)之資料。資料島區間25及控制區間26,係被分配至水平歸線區間22及垂直歸線區間23。在此資料島區間25及控制區間26中,係傳輸著輔助資料(Auxiliary Data)。
亦即,資料島區間25,係被分配至水平歸線區間22和垂直歸線區間23的一部分。在該資料島區間25中係傳輸著,輔助資料當中與控制沒有關係的資料,例如聲音資料的封包等。控制區間26,係被分配至水平歸線區間22與垂直歸線區間23的其他部分。在該控制區間26中係傳輸著,輔助資料當中與控制有關的資料,例如垂直同步訊號及水平同步訊號、控制封包等。
圖5係圖示了HDMI連接器的腳位排列。該腳位排列,係為A型(type-A)的例子。TMDS通道#i的差動訊號亦即TMDS Data#i+與TMDS Data#i-所被傳輸的差動線亦即2條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被分配TMDS Data#i+之腳位(腳位編號為1、4、7之腳位)、和被分配TMDS Data#i-之腳位(腳位編號為3、6、9之腳位)。
又,控制用資料亦即CEC訊號所被傳輸的CEC線84,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3的腳位,腳位編號14的腳位係為空(Reserved)腳位。又,傳輸E-EDID等之SDA(Serial Data)訊號的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6之腳位,SDA訊號收送時之同步所用的時脈訊號亦即SCL(Serial Clock)訊號所被傳輸的訊號線,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5之腳位。上述的DDC83,係由傳輸SDA訊號的訊號線、及傳輸SCL訊號的訊號線所構成。
又,如上述,訊源端機器用來偵測接收端機器之連接所用的HPD線86,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9之腳位。又,如上述般地用來供給電源的電源線87,係被連接至腳位編號18之腳位。
「高速匯流排介面之構成例」 圖6係圖示了,圖1的AV系統10中的電視收訊機100的高速匯流排介面103之構成例。乙太網路介面110,係在構成HDMI纜線300的複數條線之中,使用由預留線及HPD線之一對的線所構成的傳輸路來進行LAN(Local Area Network)通訊,亦即乙太網路訊號之收送訊。SPDIF送訊電路104,係使用由上述之一對的線所構成的傳輸路,來發送SPDIF訊號。
電視收訊機100係具有:LAN訊號送訊電路441、終端電阻442、AC耦合電容443, 444、LAN訊號收訊電路445、減算電路446、加算電路449, 450及增幅器451。它們係構成了高速匯流排介面103。又,電視收訊機100係具有,構成插頭連接傳達電路128的抗流線圈461、電阻462及電阻463。
在HDMI端子101的14腳位端子521與19腳位端子522之間,係被連接有AC耦合電容443、終端電阻442及AC耦合電容444的串列電路。又,在電源線(+5.0V)與接地線之間,係連接著電阻462及電阻463之串列電路。然後,該電阻462與電阻463彼此的連接點,係隔著抗流線圈461,而被連接至19腳位端子522與AC耦合電容444的連接點Q4。
AC結合電容443與終端電阻442彼此的連接點P3,係被連接至加算電路449的輸出側,同時,被連接至LAN訊號收訊電路445的正輸入側。又,AC結合電容444與終端電阻442彼此的連接點P4,係被連接至加算電路450的輸出側,同時,被連接至LAN訊號收訊電路445的負輸入側。
加算電路449的一方之輸入側係被連接至LAN訊號送訊電路441的正輸出側,對該加算電路449的另一方之輸入側係有從SPDIF送訊電路104所被輸出的SPDIF訊號會隔著增幅器451而被供給。又,加算電路450的一方之輸入側係被連接至LAN訊號送訊電路441的負輸出側,在該加算電路450的另一方之輸入側上係有從SPDIF送訊電路104所被輸出的SPDIF訊號會隔著增幅器451而被供給。
對LAN訊號送訊電路441的輸入側,係從乙太網路介面110供給著送訊訊號(送訊資料)SG417。又,對減算電路446的正側端子,係被供給LAN訊號收訊電路445的輸出訊號SG418,對該減算電路446的負側端子,係被供給送訊訊號SG417。在該減算電路446中,係從LAN訊號收訊電路445的輸出訊號SG418減算送訊訊號SG417,獲得收訊訊號(收訊資料)SG419。該收訊訊號SG419,係在透過預留線及HPD線而有LAN訊號(乙太網路訊號)是以差動訊號的方式被發送過來的情況下,就成為該當LAN訊號。該收訊訊號SG419,係被供給至乙太網路介面110。
圖7係圖示了,圖1的AV系統10中的音訊擴大機200的高速匯流排介面203之構成例。乙太網路介面210,係在構成HDMI纜線610的複數條線之中,使用由預留線及HPD線之一對的線所構成的傳輸路來進行LAN(Local Area Network)通訊,亦即乙太網路訊號之收送訊。SPDIF收訊電路204,係使用由上述之一對的線所構成的傳輸路,來接收SPDIF訊號。
音訊擴大機200係具有:LAN訊號送訊電路411、終端電阻412、AC耦合電容413, 414、LAN訊號收訊電路415、減算電路416、加算電路419及增幅器420。它們係構成了高速匯流排介面203。又,音訊擴大機200係具有,構成插頭連接偵測電路221的下拉電阻431、電阻432、電容433及比較器434。此處,電阻432及電容433,係構成了低通濾波器。
在HDMI端子201的14腳位端子511與19腳位端子512之間,係被連接有AC耦合電容413、終端電阻412及AC耦合電容414的串列電路。AC結合電容413與終端電阻412彼此的連接點P1,係被連接至LAN訊號送訊電路411的正輸出側,同時,被連接至LAN訊號收訊電路415的正輸入側。
AC結合電容414與終端電阻412彼此的連接點P2,係被連接至LAN訊號送訊電路411的負輸出側,同時,被連接至LAN訊號收訊電路415的負輸入側。對LAN訊號送訊電路411的輸入側,係從乙太網路介面210供給著送訊訊號(送訊資料)SG411。
對減算電路416的正側端子,係被供給LAN訊號收訊電路415的輸出訊號SG412,對該減算電路416的負側端子,係被供給送訊訊號(送訊資料)SG411。在該減算電路416中,係從LAN訊號收訊電路415的輸出訊號SG412減算送訊訊號SG411,獲得收訊訊號SG413。該收訊訊號SG413,係在透過預留線及HPD線,而有LAN訊號(乙太網路訊號)是以差動訊號的方式被發送過來的情況下,就成為該當LAN訊號。該收訊訊號SG413,係被供給至乙太網路介面210。
AC耦合電容414與19腳位端子512的連接點Q2,係隔著下拉電阻431而被連接至接地線,同時,隔著電阻432及電容433之串列電路而被連接至接地線。然後,在電阻432及電容433彼此之連接點上所得到的低通濾波器之輸出訊號,係被供給至比較器434的一方之輸入端子。在該比較器434,低通濾波器的輸出訊號,係和被供給至另一方之輸入端子的基準電壓Vref2(+1.4V),進行比較。該比較器434的輸出訊號SG415,係被供給至音訊擴大機200的未圖示的控制部(CPU)。
又,AC結合電容413與終端電阻412彼此的連接點P1,係被連接至加算電路419的一方之輸入端子。又,AC結合電容414與終端電阻412彼此的連接點P2,係被連接至加算電路419的另一方之輸入端子。該加算電路419的輸出訊號,係隔著增幅器420而被供給至SPDIF收訊電路204。該加算電路419的輸出訊號,係在透過預留線及HPD線,SPDIF訊號是以同相訊號的方式而被發送過來的情況下,就成為該當SPDIF訊號。
「SPDIF訊號之細節」 首先說明,IEC 60958規格的概要。圖8係圖示了IEC 60958規格中的訊框構成。各訊框係由2個子訊框所構成。2聲道立體聲的情況下,第1個子訊框中係含有左聲道訊號,第2個子訊框中係含有右聲道訊號。
在子訊框的開頭係如後述般地設有前文,對左聲道訊號係賦予「M」來作為前文,對右聲道訊號係賦予「W」來作為前文。但是,每192訊框地對開頭的前文係被賦予了表示區塊之開始的「B」。亦即,1區塊係由192訊框所構成。區塊,係為構成後述的通道狀態的單位。
圖9係圖示了IEC 60958規格中的子訊框構成。子訊框,係由第0乃至第31的總計32個時槽所構成。第0乃至第3時槽,係表示前文(Sync preamble)。該前文,係如上述般地為了表示左右聲道之區別或區塊的開始位置,而會標示「M」、「W」或「B」之任一者。
第4乃至第27時槽係為主要資料欄位,在採用24位元碼範圍的情況下,全體係表示了音訊資料。又,在採用了20位元碼範圍的情況下,第8乃至第27時槽係表示音訊資料(Audio sample word)。在後者的情況,第4乃至第7時槽係可作為追加資訊(Auxiliary sample bits)來利用。圖示的例子係表示了後者的情況。
第28時槽,係為主要資料欄位的有效旗標(Validity flag)。第29時槽,係表示使用者資料(User data)的1位元部分。可藉由跨越各訊框而將該第29時槽予以累積,來構成一連串的使用者資料。該使用者資料之訊息係以8位元的資訊單元(IU:Information Unit)為單位而被構成,1個訊息中係含有3乃至129個資訊單元。
資訊單元間係可能存在有0乃至8位元的「0」。資訊單元的開頭係藉由開始位元「1」而被識別。訊息內的最初之7個資訊單元係被預留,在第8個以後的資訊單元中,使用者可設定任意的資訊。訊息間係藉由8位元以上之「0」而被分割。
第30時槽,係表示通道狀態(Channel status)的1位元部分。可藉由跨越各訊框而每一區塊地累積第30時槽,來構成一連串的通道狀態。此外,區塊的開頭位置,係如上述般地,是藉由「B」之前文(第0乃至第3時槽)而被表示。
第31時槽,係為同位位元(Parity bit)。該同位位元係被賦予,以使得第4乃至第31時槽中所含之「0」及「1」之數量成為偶數。
圖10係圖示了IEC 60958規格中的訊號調變方式。子訊框之中前文除外的第4乃至第31時槽係被高相位標記調變。該高相位標記調變之際,係使用原訊號(來源編碼)的2倍速之時脈。若將原訊號的時脈週期分成前半和後半,則在前半之時脈週期的邊緣,高相位標記調變之輸出係必定反轉。又,在後半時脈週期的邊緣,原訊號表示「1」時係會反轉,原訊號表示「0」時則不反轉。藉此,就可從已被高相位標記調變的訊號,抽出原訊號中的時脈成分。
圖11係圖示了IEC 60958規格中的前文的通道編碼。如上述般地,子訊框之中第4乃至第31時槽係被高相位標記調變。另一方面,第0乃至第3時槽的前文係不是視為通常的高相位標記調變,而是視為同步於2倍速之時脈的位元型樣。亦即,藉由對第0乃至第3時槽之各時槽分別指派2位元,就可獲得如同圖所示的8位元型樣。
若前一狀態為「0」,則對前文「B」係指派「11101000」,對「M」係指派「11100010」,對「W」係指派「1100100」。另一方面,若前一狀態為「1」,則對前文「B」係指派「00010111」,對「M」係指派「00011101」,對「W」係指派「00011011」。
於此實施形態中,係利用以IEC 60958規格為基礎的多聲道傳輸格式,來將上述的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
首先說明多聲道傳輸格式。圖12係圖示了多聲道傳輸格式中的訊框構成之一例。在IEC 60958規格中,是以192訊框來構成1個區塊,但該192訊框是由所定數之子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Multichannel group)之重複所構成。各個子訊框部分構成了多聲道指令。多聲道群組中所含之子訊框之數量要設成幾個,係可使用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而表示。
又,在多聲道群組內,分別被形成有用來傳輸多聲道音訊訊號所需之1或複數個多聲道子群組。多聲道子群組,係由1或複數個多聲道指令所成。在構成該多聲道子群組的各個多聲道指令中係有多聲道音訊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被依序配置。在多聲道群組內要如何形成多聲道子群組,係可使用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來表示,又,亦可使用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來表示。
在圖示的例子中,1個多聲道群組是由8子訊框,亦即由多聲道指令1~8所構成。又,在多聲道群組內,被形成有多聲道子群組1~4的4個多聲道子群組。
多聲道子群組1,係由多聲道指令1~3所成,在各個多聲道指令中係有3聲道之多聲道音訊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通道號碼65、66、67之訊號)被依序配置。此處,通道號碼65係表示前左(FL),通道號碼66係表示前右(FR),通道號碼67係表示前中央(FC)。
又,多聲道子群組2,係由多聲道指令4~5所成,在各個多聲道指令中係有2聲道之多聲道音訊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通道號碼77、78之訊號)被依序配置。此處,通道號碼77係表示高前左(HFL),通道號碼78係表示前右(HFR)。
又,多聲道子群組3,係由多聲道指令6所成,在該多聲道指令中係有1聲道之多聲道音訊訊號(通道號碼80之訊號)被配置。此處,通道號碼80係表示頭頂中央(OhC)。
又,多聲道子群組4,係由多聲道指令7~8所成,在該多聲道指令中係有2聲道之多聲道音訊訊號(通道號碼65、66之訊號)被依序配置。
說明多聲道群組內所被形成之多聲道子群組的指定方式。作為多聲道子群組的指定方法,係有例如以下的第1~第3方法。
第1方法係為,藉由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位元63~60中所被儲存之多聲道組態之資訊,而將多聲道子群組予以直接指定的方法。此處,多聲道組態,係表示預先由所定之音訊通道所組合而成的音訊通道集。在此第1方法中,係只能夠指定預先由所定之音訊通道所組合而成的音訊通道集。
第2方法係為,利用每一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位元165~191中所被儲存之多聲道地圖,藉由在相當於該當聲道的位元中樹立1而指定聲道子群組的方法。在此第2方法中,雖然可以指定任意的音訊通道所組合而成的音訊通道集,但送訊順序變成在多聲道地圖中所出現的順序,無法設成任意之送訊順序。
圖13係概略性圖示了IEC 60958規格中的通道狀態之格式。通道狀態,係將子訊框中的第30時槽,每一區塊地予以累積而成(參照圖9)。在此圖中,通道狀態之內容是在縱方向上分別被配置1位元組,在橫方向上則是表示了各位元組中的位元構成。此外,此處是想定為民生用(Consumer use)之格式來做說明。
第0位元(bit 0)a係被設成“0”,表示此通道狀態係為民生用。又,第1位元(bit 1)b係被設成“0”,表示這是線性PCM之樣本。又,第6及7位元(bit 6-7),係表示通道狀態之模式。
又,第44位元乃至第47位元(bit 44-47),係構成了「Multichannel Count」的4位元欄位,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例如,“0000”係表示2ch LPCM,亦即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為2;“1011”係表示64ch LPCM,亦即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為64;“1100”係表示32ch LPCM,亦即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為32;“1101”係表示16ch LPCM,亦即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為16;“1110”係表示8ch LPCM,亦即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為8;然後“1111”係表示4ch LPCM,亦即表示多聲道群組中所包含的子訊框之數量為4。
又,第53位元乃至第60位元,係構成了「Multichannel configuration value」的8位元欄位,表示第1方法所致之多聲道子群組之指定中所被使用的多聲道組態之值。
圖14係圖示了,多聲道組態之值、與藉由其而被表示的音訊通道集之對應關係。各個音訊通道集,係已被ISO/IEC 23001-8 2016所決定,以多聲道組態之值而被識別。此外,在圖14中雖然未被圖示,但亦可指定ITU-R BS.2094-1中所被規定的音訊通道集或IEC專有的音訊通道集。
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100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1(ChannelConfiguration 1)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只由「67:FC」之音訊通道所構成。又,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010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2(ChannelConfiguration 2)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由「65:FL」、「66:FR」之音訊通道所構成,以該順序而被發送。
又,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110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3(ChannelConfiguration 3)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由「65:FL」、「66:FR」、「67:FC」之音訊通道所構成,以該順序而被發送。又,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001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4(ChannelConfiguration 4)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由「65:FL」、「66:FR」、「67:FC」、「184:MS」之音訊通道所構成,以該順序而被發送。
又,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101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5(ChannelConfiguration 5)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由「65:FL」、「66:FR」、「67:FC」、「69:LS」、「70:RS」之音訊通道所構成,以該順序而被發送。
又,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011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6(ChannelConfiguration 6)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由「65:FL」、「66:FR」、「67:FC」、「68:LFE」、「69:LS」、「70:RS」之音訊通道所構成,以該順序而被發送。
又,若多聲道組態之值為“11100000”,則表示有聲道組態7(ChannelConfiguration 7)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存在,該音訊通道集係由「65:FL」、「66:FR」、「67:FC」、「68:LFE」、「69:LS」、「70:RS」、「109:FLmid」、「110:FRmid」之音訊通道所構成,以該順序而被發送。
此處,65、66、67、68、69、70、109、110等之號碼,係為第2方法中所被使用的多聲道地圖中所被決定的音訊通道特有之號碼,分別對應於特定之揚聲器。例如,前左揚聲器係為65號,前右揚聲器係為66號。該號碼,係也被第3方法所使用。這些揚聲器位置、號碼係根據ITU-R BS.2094-1、ISO/IEC 23001-8而被IEC 62574所決定,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為其他獨有地指派的聲道。此外,多聲道組態值為“00000000”的情況下,則表示以第1方法所被指定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係不存在。
回到圖13,第64位元(bit 64)係表示,第65位元至第191位元的多聲道地圖是否有被利用,而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之指定是否有被進行。例如,“0”係表示未被指定,“1”係表示有被指定。第65位元至第191位元的多聲道地圖中,位元號碼係直接對應於聲道特有之號碼。
例如,第65位元係對應於「65:FL」的音訊通道,在以第2方法而被指定的音訊通道集中,含有該「65:FL」的音訊通道的情況下,則該第65位元中係樹立1。雖然省略詳細說明,但以第2方法而被指定的音訊通道集中包含有其他音訊通道的情況下,也是會同樣地被進行。
第3方法係為,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來指定多聲道子群組的方法。在該第3方法中,可指定任意之音訊通道所組合而成的音訊通道集,各音訊通道的送訊順序也可任意設定。
第3方法係為,利用使用者資料位元而將多聲道組態資訊予以封包化而予以內嵌的方法。此情況下,首先送出,用來特定每種高度之揚聲器之數量的封包。圖15係圖示了該封包之一例。此處,高度的種類係為「Overhead」、「High」、「Middle」、「Bottom」、「LFE」。在各個層中總共要配置幾個揚聲器,係被規定。將此機制在封包內做重複,藉此就可構成複數個多聲道子群組。接著,送出用來指定要發送相對於多聲道群組內之送訊順序的第幾個音訊通道的封包。圖16係圖示了該封包之一例。
此第3方法,係作為指定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的方法而言是自由度最高,可將特定之音訊通道以特定之順序予以發送,又,可做複數次發送。
圖17係圖示了上述的圖12中所示的多聲道傳輸格式中的訊框構成之一例中的,多聲道群組1~4之指定方法的具體例。多聲道子群組1,係以第1方法而被指定。此情況下,通道狀態的第53位元乃至第60位元的「Multichannel configuration value」之值係被設成“11000000”,表示由「65:FL」、「66:FR」、「67:FC」所構成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之存在(參照圖14)。
又,多聲道子群組2,係以第2方法而被指定。此情況下,通道狀態的第64位元是被設成“1”而表示以多聲道地圖利用之第2方法所被指定的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之存在,然後在第77位元及第78位元中會樹立1,表示該音訊通道集(多聲道子群組)係為「77:HFL」、「78:HFR」之音訊通道是按其順序而被含有之構成。
又,多聲道子群組3、4,係以第3方法而被指定。此情況下,關於多聲道子群組3,係在用來特定每種高度之揚聲器之數量的封包(參照圖15)中表示頭頂揚聲器之數量是由1個而被構成,在用來指定要發送幾號之音訊通道的封包(參照圖16)中係表示「80:OhC」之音訊通道。
又,關於多聲道子群組4,則是在用來特定每種高度之揚聲器之數量的封包(參照圖15)中表示底部揚聲器之數量是由2個而被構成,在用來指定要發送幾號之音訊通道的封包(參照圖16)中係表示「65:FL」、「66:FR」之音訊通道。
於此實施形態中,係利用以上述的第1至第3方法而被指定的多聲道子群組,而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此外,ISO/IEC 23001-8 2016中在現時點上並沒有定義包含觸覺振動訊號之集合。可是,若將來有被定義,則亦可使用第1方法來指定用來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所需之多聲道子群組。
又,為了使用第2方法來指定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的多聲道子群組,考慮在構成通道狀態之多聲道地圖的第65位元乃至第191位元之中,對未定義之位元,新定義觸覺振動訊號。於此實施形態中係例如,如圖13所示,對第120乃至122位元,定義觸覺振動訊號。
屬於多媒體訊號之一種的觸覺振動訊號係為,用來使得被穿戴在人體的致動器做振動之用途的訊號。該觸覺振動訊號,係雖然可以利用非壓縮音訊訊號傳輸路而做傳輸,但是訊號係較偏向低頻帶。隨著情況不同,有時候會含有用來表示壓力的直流成分。
若將該觸覺振動訊號以舊有的音訊擴大機進行再生,則可能無法正確地再生,或是增幅元件會因熱所致之傷害等而破損,或是導致揚聲器無法連接的情況,最糟的情況可能會導致發聲線圈斷線。為了避免該問題,對觸覺振動訊號指派獨有的通道號碼而與音訊通道訊號做區別。例如,將右腕振動訊號設成120號,定義成多聲道地圖的第120位元。又,例如,將左腕振動訊號設成121號,定義成多聲道地圖的第121位元。又,將兩腳振動訊號設成122號,定義成多聲道地圖的第122位元。此外,觸覺振動訊號,係不限定於這些,關於這些觸覺振動訊號,也是只要指派獨有的號碼來與音訊通道訊號做區別即可。
又,亦可利用以上述的第2方法而決定之觸覺振動訊號之通道號碼,然後以第3方法,來指定用來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所需之多聲道子群組。或者,亦可以該第3方法獨有地來決定觸覺振動訊號之通道號碼而做獨有的運用。
此外,用來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所需之多聲道子群組之指定係可每一區塊(192訊框)地做變更,藉由設成分時,亦可將已被指派給多聲道子群組的觸覺振動訊號的通道數以上之通道的觸覺振動訊號,予以傳輸。例如,考慮對使用者的全身裝設多數個振動單元,從下往上每1秒地逐一使其振動等情況。
圖18係圖示了,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時的多聲道傳輸格式的訊框構成之一例。該圖18的訊框構成,雖然省略詳細說明,但全體而言,是和圖12的訊框構成相同。
於此例子中,是在8子訊框,亦即多聲道指令1~8所構成的多聲道群組內,形成有多聲道子群組1的1個多聲道子群組。然後,此例係為,藉由該1個多聲道子群組,而將如圖19所示的,5.1聲道音訊與2通道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傳輸的例子。
構成多聲道子群組1的多聲道指令1~8中,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通道號碼65、66、67、68、69、78、120、121之訊號)係被依序配置。
此處,通道號碼65~70係表示構成多聲道音訊訊號的各音訊通道,「65」係表示前左(FL),「66」係表示前右(FR),「67」係表示前中央(FC),「68」係表示LFE,「69」係表示左環繞,「70」係表示右環繞。又,通道號碼120、121係表示觸覺振動訊號之各通道,「120」係表示左手(右腕振動訊號),「121」係表示右手(左腕訊號訊號)。
此外,在圖18的訊框構成中,雖然圖示了在多聲道群組內形成1個多聲道子群組的例子,但亦可考慮在多聲道群組內形成複數個多聲道子群組,又,不只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全部都被依序配置的情況,亦可考慮在一部分之多聲道子群組中,只配置多聲道音訊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的情況,或是只配置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的情況。
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做依序配置的多聲道子群組之指定,也是可藉由上述的第1~第3方法來進行。該情況的指定資訊,係也成為了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該構成資訊中係含有,用來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做區別所需之識別資訊。又,該識別資訊中係含有:以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之每一者為對象的振動位置之資訊。
圖20係圖示了上述的圖18中所示的多聲道傳輸格式中的訊框構成之一例中的,多聲道子群組1,是以第2方法而被指定的情況。此情況下,通道狀態(參照圖13)的第64位元是被設成“1”而表示以多聲道地圖利用之第2方法而被指定的多聲道子群組之存在。
然後,通道狀態的第65位元乃至第70位元及第120位元乃至第121位元中係被樹立1,表示該多聲道子群組係為,「65:FL」、「66:FR」、「67:FC」、「68:LFE」、「69:LS」、「70:RS」之音訊通道是以該順序而被含有,而且「120:Left Hand」、「121:Left Hand」之觸覺振動訊號之通道是以該順序而被含有之構成。
如上述,在圖1所示的AV系統10中,係將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192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訊號,從電視收訊機100往音訊擴大機200,透過HDMI纜線300,予以發送。因此,從電視收訊機100往音訊擴大機200,可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步而良好地予以傳輸。
又,在圖1所示的AV系統10中,是將構成區塊的192訊框設成由所定數之子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該多聲道群組內所被形成的,以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或連續的所定數之使用者資料位元而被指定之構成的多聲道子群組中,將多聲道音訊訊號(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各通道之訊號做依序配置而予以發送。因此,在收訊側的音訊擴大機200中,可將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基於從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或連續的所定數之使用者資料位元所取得的構成資訊,簡單且適切地加以取得。
又,於圖1所示的AV系統10中,係上述的構成資訊係可含有,能夠將同時所被發送之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做區別的識別資訊。因此,在收訊側的音訊擴大機200中,可從同時所被發送的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區別出各個訊號並加以取得,因此可以防止例如觸覺振動訊號被錯誤供給至音訊訊號之再生系統等之誤動作。
又,於圖1所示的AV系統10中,在將複數通道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發送的情況下,上述的構成資訊係含有以各個通道之觸覺振動訊號為對象的振動位置之資訊。因此,在收訊側的音訊擴大機200中,可藉由各個通道之觸覺振動訊號而使對象之振動位置的振動裝置做適切地振動。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亦可還有附加性的效果。
<2.變形例>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由電視收訊機100發送至音訊擴大機200的觸覺振動訊號係被包含在播送內容、網路內容或是再生內容中。可是,這些內容中不含觸覺振動訊號的情況下,亦可考慮將與音訊訊號相關連之媒體訊號,例如內容中所含之音訊訊號或視訊訊號進行分析而生成觸覺振動訊號並做利用。
圖21係圖示了此時的AV系統10A的構成例。於該圖21中,與圖1對應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適宜省略其詳細說明。假設電視收訊機100係還具有觸覺振動訊號生成部111。該觸覺振動訊號生成部111,係將從內容再生電路108所被輸入之音訊訊號或視訊訊號加以分析而生成觸覺振動訊號並供給至SPDIF送訊電路104。電視收訊機100的其他部分,係和圖1的AV系統10的電視收訊機100同樣地被構成。
此外,內容中包含有像是例如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這類振動指示訊號的情況下,觸覺振動訊號生成部111,係亦可考慮根據該振動指示訊號來生成觸覺振動訊號。
又,雖然未上述,但觸覺振動訊號本身也可考慮是多維度的情況。例如,將構成觸覺振動訊號的X軸、Y軸、Z軸之振動資料(參照圖22)予以傳輸的情況下,分別以8位元的資料進行數位化,如圖23所示,藉由指派至IEC 60958-1之子訊框內的24位元時槽,就可予以傳輸。子訊框之中,在線性PCM的情況下則位元4至位元27的總計24位元是被使用於音訊通道傳輸,但亦可每次8位元地做3分割而被使用。此外,例如,假設Z軸係對皮膚呈垂直,X軸、Y軸係對皮膚呈平行。甚至,位元分配係亦可加權,對Z軸係為10位元,對X軸、Y軸係為7位元這樣,設成不均勻。
如圖23所示般地將24位元時槽做3分割來使用的情況下,即便是只能做Z軸驅動的裝置,若為該24位元資料,則仍可把下位視為雜訊而與1維之情況維持相容性而做驅動。又,此情況下,可對每一根手指指派通道,或是構成更細緻之接觸平面般地來做分割等等。
又,雖然未上述,但亦可如圖24所示般地,考慮將使用者予以包覆般的立方體之空間,以該立方體的a~h之各頂點上的觸覺振動訊號為代表而進行送訊,將該立方體之空間中所含之實際的驅動點上的觸覺振動訊號,從各頂點上的觸覺振動訊號藉由線性插補等而予以求出。此情況的作為各頂點上的觸覺振動訊號的訊號名,係可考慮為前方右上角、後方下左角等。
又,雖然未上述,但只要是支援圖12中所示的多聲道傳輸格式之訊號之記錄再生的機器,則亦可將圖18所示的含有多聲道音訊訊號及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多聲道傳輸格式之訊號,同樣地進行記錄再生。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揭露了,將觸覺振動訊號與音訊訊號同時予以傳輸的例子。同樣地,在發話對應機器人工學機器控制訊號、或是音訊麥克風訊號中打包各種感測器訊號而同時予以傳輸情況下,也能適用本技術。又,將車子的引擎聲與溫度感測器資料等做批次同步傳輸的情況下,也能適用本技術。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揭露了,作為IEC 60958傳輸路是利用HDMI ARC的例子,但作為IEC 60958傳輸路,亦可考慮利用同軸纜線或光纜的例子。又,作為IEC 60958傳輸路,亦可考慮利用HDMI傳輸路的例子。此情況下,SPDIF訊號(IEC 60958訊號)係被對映至音訊樣本封包(audio sample packet),與視訊傳輸相同地被順向傳輸。同樣地,作為IEC 60958傳輸路,亦可考慮利用IEC 61883-6傳輸路、MHL傳輸路、顯示埠傳輸路(DP傳輸路)等的例子。這些情況下也是,SPDIF訊號(IEC 60958訊號)係被對映至音訊樣本封包(audio sample packet),與視訊傳輸相同地被順向傳輸。
又,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的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的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又,技術係亦可視為如下之構成。 (1) 一種送訊裝置,係 具備:送訊部,係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資訊附加部,係對上記傳輸訊號,附加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上記構成資訊係含有:用來將上記觸覺振動訊號與上記音訊訊號做區別所需之識別資訊。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上記識別資訊係含有:以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之每一者為對象的振動位置之資訊。 (5) 如前記(2)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上記資訊附加部,係使用每一上記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來附加上記構成資訊。 (6) 如前記(2)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上記資訊附加部,係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來附加上記構成資訊。 (7) 如前記(1)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上記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 上記送訊部,係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及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按照每一上記多聲道群組,在上記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做分時配置而發送。 (8) 如前記(1)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處理部,係基於與上記音訊訊號相關連之媒體訊號而生成上記觸覺振動訊號。 (9) 如前記(1)至(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上記所定傳輸路係為:同軸纜線、光纜、乙太網路(IEC 61883-6)纜線、HDMI纜線、MHL纜線或顯示埠纜線。 (10) 一種送訊方法,係 具有: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之程序;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11) 一種收訊裝置,係 具備:收訊部,係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從送訊側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予以接收;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處理部,係將上記傳輸訊號加以處理而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予以輸出。 (13) 如前記(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 上記處理部,係基於上記構成資訊來處理上記傳輸訊號,而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輸出。 (14) 如前記(13)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上記構成資訊,係使用每一上記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而被附加。 (15) 如前記(13)或(14)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上記構成資訊,係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而被附加。 (16) 如前記(11)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上記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 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及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係按照每一上記多聲道群組,在上記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被分時配置。 (17) 如前記(11)至(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上記所定傳輸路係為:同軸纜線、光纜、乙太網路(IEC 61883-6)纜線、HDMI纜線、MHL纜線或顯示埠纜線。 (18) 一種收訊方法,係 具有: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從送訊側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予以接收之程序; 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
10、10A:AV系統 21:有效像素區間 22:水平歸線期間 23:垂直歸線期間 24:視訊資料區間 25:資料島區間 26:控制區間 71:訊源端訊號處理部 72:HDMI發送器 81:HDMI接收器 82:接收端訊號處理部 83:DDC 84:CEC線 85:EDIDROM 86:線 87:線 88:預留線 100:電視收訊機 101:HDMI端子 102:HDMI收訊部 103:高速匯流排介面 104:SPDIF送訊電路 105:系統控制器 107:數位播送收訊電路 108:內容再生電路 109:顯示部 110:乙太網路介面 111:觸覺振動訊號生成部 121:收訊天線 122:BD播放器 123:網際網路 200:音訊擴大機 201:HDMI端子 202:HDMI送訊部 203:高速匯流排介面 204:SPDIF收訊電路 205:系統控制器 208:音訊擴大機 209:振動擴大機 210:乙太網路介面 221:插頭連接偵測電路 250:揚聲器系統 260:振動系統 300:HDMI纜線 411:LAN訊號送訊電路 412:終端電阻 413:AC耦合電容 414:AC耦合電容 415:LAN訊號收訊電路 416:減算電路 419:加算電路 420:增幅器 431:下拉電阻 432:電阻 433:電容 434:比較器 441:LAN訊號送訊電路 442:終端電阻 443:AC耦合電容 444:AC耦合電容 445:LAN訊號收訊電路 446:減算電路 449:加算電路 450:加算電路 451:增幅器 461:抗流線圈 462:電阻 463:電阻 511:14腳位端子 512:19腳位端子 521:14腳位端子 522:19腳位端子 610:HDMI纜線
[圖1]實施形態的AV系統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2]視訊訊號、音訊訊號及觸覺振動訊號的動態範圍、取樣頻率,連續/不連續、維度之一例加以比較的圖示。 [圖3]電視收訊機的HDMI收訊部與音訊擴大機的HDMI送訊部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4]於TMDS通道中,傳輸著橫×縱是1920像素×1080掃描線的影像資料時的各種傳輸資料的區間的圖示。 [圖5]HDMI連接器的腳位排列的圖示。 [圖6]電視收訊機的高速匯流排介面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音訊擴大機的高速匯流排介面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IEC 60958規格中的訊框構成的圖示。 [圖9]IEC 60958規格中的子訊框構成的圖示。 [圖10]IEC 60958規格中的訊號調變方式的圖示。 [圖11]IEC 60958規格中的前文的通道編碼的圖示。 [圖12]多聲道傳輸格式中的訊框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13]IEC 60958規格中的通道狀態之格式的概略性圖示。 [圖14]多聲道組態之值、與其所表示之音訊通道集之對應關係的圖示。 [圖15]用來特定每種高度之揚聲器之數量的封包之一例的圖示。 [圖16]用來指定要將多聲道群組內的相對於送訊順序而言第幾個音訊通道予以發送的封包之一例的圖示。 [圖17]多聲道傳輸格式中的多聲道群組1~4之指定方法之具體例的圖示。 [圖18]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時的多聲道傳輸格式的訊框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19]含有5.1聲道音訊和2通道之觸覺振動訊號的傳輸訊號的圖示。 [圖20]用來將多聲道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同時予以傳輸所需之多聲道子群組是以第2方法而被指定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1]AV系統的其他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22]構成觸覺振動訊號的X軸、Y軸、Z軸之振動資料的說明圖。 [圖23]將構成觸覺振動訊號的X軸、Y軸、Z軸之振動資料指派給IEC 60958-1之子訊框內的24位元時槽的說明圖。 [圖24]考慮將使用者予以包覆般的立方體之空間,以該立方體之各頂點上的觸覺振動訊號為代表而送訊時的說明圖。

Claims (19)

  1. 一種送訊裝置,係具備:送訊部,係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上記觸覺振動訊係藉由被指派至IEC 60958-1之子訊框內的24位元時槽,而被發送。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觸覺振動訊係由X軸、Y軸、Z軸之振動資料所構成;上記觸覺振動訊係將上記24位元時槽做3分割使用而被發送。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還具備:資訊附加部,係對上記傳輸訊號,附加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構成資訊係含有:用來將上記觸覺振動訊號與上記音訊訊號做區別所需之識別資訊。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識別資訊係含有:以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之每一者為對象的振動位置之資訊。
  6.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資訊附加部,係使用每一上記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來附加上記構成資訊。
  7.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資訊附加部,係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來附加上記構成資訊。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上記送訊部,係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及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按照每一上記多聲道群組,在上記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做分時配置而發送。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還具備:處理部,係基於與上記音訊訊號相關連之媒體訊號而生成上記觸覺振動訊號。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上記所定傳輸路係為:同軸纜線、光纜、乙太網路(IEC 61883-6)纜線、HDMI纜線、MHL纜線或顯示埠纜線。
  11. 一種送訊方法,係具有: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發送至收訊側之程序;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上記觸覺振動訊係藉由被指派至IEC 60958-1之子訊框內的24位元時槽,而被發送。
  12.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收訊部,係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從送訊側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予以接收;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上記觸覺振動訊係被指派至IEC 60958-1之子訊框內的24位元時槽。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還具備:處理部,係將上記傳輸訊號加以處理而將上 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予以輸出。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的構成資訊;上記處理部,係基於上記構成資訊來處理上記傳輸訊號,而將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予以輸出。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上記構成資訊,係使用每一上記區塊地所被構成之通道狀態之所定位元領域而被附加。
  16.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上記構成資訊,係使用連續的所定數之訊框的使用者資料位元而被附加。
  17.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上記複數訊框係藉由,由所定數之訊框所成之多聲道群組之重複而被構成;上記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及上記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係按照每一上記多聲道群組,在上記所定數之訊框的全部或一部中按照通道別而被分時配置。
  18.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上記所定傳輸路係為:同軸纜線、光纜、乙太網路(IEC 61883-6)纜線、HDMI纜線、MHL纜線或顯示埠纜線。
  19. 一種收訊方法,係具有:將由複數訊框所成之每一區塊之傳輸訊號,從送訊側依序透過所定傳輸路而予以接收之程序;上記傳輸訊號係含有:所定通道數之音訊訊號和所定通道數之觸覺振動訊號;上記觸覺振動訊係被指派至IEC 60958-1之子訊框內的24位元時槽。
TW108129568A 2018-08-30 2019-08-20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TWI802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2146 2018-08-30
JP2018162146 2018-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5375A TW202015375A (zh) 2020-04-16
TWI802739B true TWI802739B (zh) 2023-05-21

Family

ID=69644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568A TWI802739B (zh) 2018-08-30 2019-08-20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1473B2 (zh)
EP (1) EP3833039A4 (zh)
JP (1) JP7439758B2 (zh)
KR (1) KR20210049786A (zh)
CN (1) CN112585982B (zh)
TW (1) TWI802739B (zh)
WO (1) WO2020045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6300B2 (ja) * 2018-12-26 2023-12-1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WO2023008605A1 (ko) * 2021-07-28 2023-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4925A (ja) * 2009-12-14 2011-06-23 Sony Corp 出力制御装置、出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出力制御システム
JP2014204445A (ja) * 2013-04-09 2014-10-27 イマージョ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mmersion Corporation オフラインハプティック変換システム
JP2015509308A (ja) * 2011-12-21 2015-03-26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強化されたメディアエクスペリエン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触覚技術の使用
JP2015185168A (ja) * 2014-03-21 2015-10-22 イマージョ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mmersion Corporation ハプティック効果の自動チューニ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2489B2 (ja) 2003-03-10 2007-12-19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振動通知装置
US7088224B2 (en) * 2003-03-11 2006-08-08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dio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the method thereof, and a vibrator holding structure
US7624021B2 (en) 2004-07-02 2009-11-24 Apple Inc. Universal container for audio data
US8700791B2 (en) * 2005-10-19 2014-04-15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of haptic effect data in a media transport stream
US9019087B2 (en) * 2007-10-16 2015-04-28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of haptic effect data in a media stream
JP5390667B2 (ja) 2012-06-11 2014-01-15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送信機器及び映像受信機器
CA2890399A1 (en) * 2012-10-01 2014-04-10 Internet Servic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of haptic data and media data
US9164587B2 (en) 2013-11-14 2015-10-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spatialization system
US10613628B2 (en) 2014-12-23 2020-04-07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dia driven haptics
JP2018060313A (ja) 2016-10-04 2018-04-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4925A (ja) * 2009-12-14 2011-06-23 Sony Corp 出力制御装置、出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出力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509308A (ja) * 2011-12-21 2015-03-26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強化されたメディアエクスペリエン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触覚技術の使用
JP2014204445A (ja) * 2013-04-09 2014-10-27 イマージョ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mmersion Corporation オフラインハプティック変換システム
JP2015185168A (ja) * 2014-03-21 2015-10-22 イマージョ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mmersion Corporation ハプティック効果の自動チューニン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5982A (zh) 2021-03-30
US11991473B2 (en) 2024-05-21
CN112585982B (zh) 2024-04-16
US20210297627A1 (en) 2021-09-23
WO2020045044A1 (ja) 2020-03-05
JPWO2020045044A1 (ja) 2021-08-12
EP3833039A1 (en) 2021-06-09
JP7439758B2 (ja) 2024-02-28
KR20210049786A (ko) 2021-05-06
TW202015375A (zh) 2020-04-16
EP3833039A4 (en) 202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34267B2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回路
WO2011118135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10081434A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回路および映像装置
TWI802739B (zh)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US10986070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WO2010041385A1 (ja) 映像音声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音声受信装置
CN113196790B (zh)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JP7452526B2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1942103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 audio signal including a mixed signal simultaneously transmitted by mixing a compressed audio signal and a 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 signal
WO2021131767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WO2019225449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2003886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JP2010200324A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回路
JP6669071B2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20230186882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JP4596085B2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