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444B -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444B
TWI802444B TW111122524A TW111122524A TWI802444B TW I802444 B TWI802444 B TW I802444B TW 111122524 A TW111122524 A TW 111122524A TW 111122524 A TW111122524 A TW 111122524A TW I802444 B TWI802444 B TW I8024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er
shaft
torque
output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0463A (zh
Inventor
林泓瑋
黃育賢
吳莉棋
鐘啟聞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2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244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4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46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包括腳踏軸、齒盤出軸、減速機、電機、第一感測器、殼體、第二感測器與驅動控制器。齒盤出軸、減速機輸出軸與減速機固定軸沿軸向與腳踏軸平行設置,且沿同心地套設於腳踏軸。電機透過減速機輸入軸驅動減速機帶動齒盤出軸轉動。第一感測器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上,以偵測減速機輸出軸作用於減速機固定軸的第一扭力。減速機固定軸連接至殼體。車架固定件自殼體向外凸伸,以組配將動力模組固定於車架上。第二感測器設置於車架固定件上,以偵測動力模組作用於車架的第二扭力。驅動控制器依據第一扭力及第二扭力控制電機。

Description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本案係關於一種動力模組,尤指一種同軸配置的中置式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空間的條件下,分設兩個感測器,以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的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
電動助力自行車(Electric assisted bicycle)也稱為e-Bike,是一種帶有集成式電機與減速機的自行車,用以提供電機動力輔助推進。市場上有許多種電動自行車,但它們通常分為兩大類:偵測及輔助騎手踏力的電動助力自行車和僅以電機驅動的一般電動自行車。由於電動助力自行車必須同時整合人力及電機輔助力,並滿足雙動力(人力及電機輔助力)並存的需求,以於不同使用情境下使動力模組發揮最佳化效能,故對於力量的感測精度更為要求。
傳統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係利用踩踏軸的人力輸入來控制電機輔助力的輸入,因此需將扭力感測器放置在中間的腳踏軸。然而由於中間的腳踏軸的直徑太小,所以扭力感測器的增設加工較為困難,且傳統動力模組結合的扭力感測器的精度差且成本較高。再者,結合扭力感測器的腳踏軸已具有相當複雜的表面結構,不利於電機輔助力的輸出軸的同心套合,因此電機輔助力的輸出軸與腳踏軸僅能採分軸設計,使動力模組的體積不易縮減。
另一方面,傳統電動助力自行車控制電機輔助力的輸入後,僅利用轉速來監測整體動力(人力結合電機輔助力)輸出的效能,並未單獨針對電機輔助力的輸出進行監測,因此無法即時掌握電機輔助力的實際輸出。由於結合扭力感測器的踩踏軸,已不利於電機輔助力的同心整合,若再增設另一扭力感測器來監測電機輔助力的實際輸出,則需增加外形尺寸,以分別量測到人的腳踏出力以及電機輔助的出力,使動力模組的設計趨於複雜。
有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空間的條件下,利用簡便方式結合扭力感測器同時量測人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並以人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進行一扭力回授,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的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以解決習知技術之缺失。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空間的條件下,利用簡便方式結合扭力感測器同時量測人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並以人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進行一扭力回授,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藉由將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分別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以及動力模組的殼體,使驅動控制器可依據第一感測器所測得的第一扭力以及第二感測器所測得的第二扭力來控制電機。當騎乘者未進行踩踏時,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皆不會有任何訊號產生。透過一預定值比對第二扭力與第一扭力的差值,驅動控制器即可控 制電機啟動輔助力的時機與作用範圍,同時進行電機輔助出力的扭力回授,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包括腳踏軸、齒盤出軸、減速機、電機、第一感測器、殼體、第二感測器以及驅動控制器。腳踏軸沿軸向設置。齒盤出軸沿軸向與腳踏軸平行設置,且沿徑向同心地套設於腳踏軸。減速機具有減速機輸出軸以及減速機固定軸分別沿軸向與腳踏軸平行設置,且減速機輸出軸沿徑向同心地套設於齒盤出軸。電機機械連接減速機,並透過減速機輸入軸驅動減速機。第一感測器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上,以偵測減速機輸出軸作用於減速機固定軸的第一扭力。殼體包括車架固定件以及容置空間,容置空間組配容置腳踏軸、齒盤出軸、減速機以及電機,其中腳踏軸的兩端分別貫穿殼體,減速機固定軸連接至殼體,車架固定件自殼體向外凸伸,以將動力模組固定於車架上。第二感測器設置於車架固定件上,以偵測動力模組作用於車架的第二扭力,其中驅動控制器電性連接至電機、第一感測器以及第二感測器,並依據第一扭力及第二扭力的差值控制電機。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扭力與第一扭力的差值大於或等於預定值時,驅動控制器啟動電機以輸出電機輸出扭力。於一實施例中,第二扭力與第一扭力的差值小於預定值時,驅動控制器關閉電機。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扭力為一減速機輸出扭力,作用於減速機固定軸的管徑上與軸向垂直的一切線方向。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扭力包括減速機輸出扭力及一人力腳踏輸出扭力,其中人力腳踏輸出扭力作用於殼體上與軸向垂直的一切線方向。
於一實施例中,齒盤出軸通過第一單向軸承沿徑向同心地套設於腳踏軸,其中腳踏軸受力轉動時通過第一單向軸承驅動齒盤出軸轉動。
於一實施例中,減速機輸出軸通過第二單向軸承沿徑向同心地套設於齒盤出軸,其中電機驅動減速機使減速機輸出軸轉動時,減速機輸出軸通過第二單向軸承驅動齒盤出軸轉動。
於一實施例中,殼體包括前固定板以及後固定板,分別沿軸向設置於殼體的兩相反側,其中腳踏軸沿軸向貫穿前固定板以及後固定板。
於一實施例中,減速機固定軸的固定端連接至後固定板,且減速機固定軸通過第一雙向軸承同心套合至腳踏軸上。
於一實施例中,後固定板的扭轉剛性大於減速機固定軸的扭轉剛性。
於一實施例中,齒盤出軸的側緣通過第二雙向軸承連接前固定板,且側緣通過第三雙向軸承同心套合至腳踏軸上。
於一實施例中,減速機更包括輸出齒輪以及固定齒輪分別設置於減速機輸出軸以及減速機固定軸上,輸出齒輪與固定齒輪彼此對接,於減速機輸出軸帶動齒盤出軸轉動時,傳遞第一扭力。
本發明提供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腳踏軸、齒盤出軸以及減速機輸出軸均為同軸設計而容置於動力模組的殼體內,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分別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以及動力模組的車架固定件,相較於時下主流將繁複的扭力感測器設置於中間的腳踏軸,且腳踏軸再與減速機輸出軸採平行非同軸設計,故可降低感測器安裝困難度、節省組裝空間並縮減整機體積。由於感測器的安裝不因腳踏軸的直徑過小而影響感測面積及組裝便利性,可提昇 感測器的精度、降低成本,亦可提高空間利用率。此外,配置不同位置感測器偵測減速機輸出扭力、人力腳踏輸出扭力,可用以控制電機啟動輔助力的時機與作用範圍,同時進行電機輔助出力的扭力回授,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
1:動力模組
10:腳踏軸
20:齒盤出軸
21:側緣
30:減速機
31:減速機輸出軸
32:輸出齒輪
33:減速機固定軸
330:外環壁
331:固定端
34:固定齒輪
35:減速機輸入軸
40:電機
41:電機出軸
50:第一感測器
60:殼體
61:車架固定件
610:側壁
62:容置空間
63:前固定板
64:後固定板
70:第二感測器
71a、71b:應變規
80:驅動控制器
81:第一單向軸承
82:第二單向軸承
83:第一雙向軸承
84:第二雙向軸承
85:第三雙向軸承
90:鍊條齒盤
C:軸向
TA:第一扭力
TB:第二扭力
TPRESET:預定值
S01~S04:步驟
X、Y、Z:軸
第1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之外觀結構圖。
第2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之截面圖。
第3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上之組合示意圖。
第4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中各感測器設置位置及其對應量測力示意圖。
第5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之運作流程圖。
第6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於電機輔助出力未作用時第二感測器所對應量測力示意圖。
第7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於電機輔助出力作用時第二感測器與第一感測器所對應量測力示意圖。
第8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中第二感測器量測總和輸出扭力與人力腳踏輸出扭力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之外觀結構圖。第2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之截面圖。第3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上之組合示意圖。第4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中各感測器設置位置及其對應量測力示意圖。第5圖係揭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之運作流程圖。參考第1圖至第5圖。於本實施例中,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以下或簡稱動力模組1),例如應用於中置式架構,動力模組1包括一腳踏軸10、一齒盤出軸20、一減速機30、一電機40、一第一感測器50、一殼體60、一第二感測器70以及一驅動控制器80。前述中置式架構係指動力模組1設置於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前輪與後輪之間,通常用以與直接設置於車輪上的輪轂式架構區別。腳踏軸10的長度方向沿軸向C設置,軸向C例如平行X軸,垂直於Y軸與Z軸,其中重力方向相反於Z軸方向。齒盤出軸20呈長筒狀且沿該軸向C與腳踏軸10平行設置,齒盤出軸20的內側表面通過第一單向軸承81沿徑向同心地套設(concentrically sleeved)於腳踏軸10的外側表面,該徑向係與前述軸向C垂直。於本實施例,當腳踏軸10承受騎乘者腳踏力且順向轉動時通過第一單向軸承81帶動齒盤出軸20轉動。於本實施例中,減速機30例如具有減速機輸出軸31、輸出齒輪32、減速機固定軸33、固定齒輪34以及減速機輸入軸35。其中減速機輸出軸31、減速機固定軸33以及減速機輸入軸35分別沿軸向C與腳踏軸10平行設置,且腳踏軸10貫穿減速機輸出軸31、減速機固定軸33以及減速機輸入軸35形成同軸結構, 減速機輸出軸31沿徑向同心地套設於齒盤出軸20上,且通過第二單向軸承82連接至齒盤出軸20的外側表面。需說明的是,第一單向軸承81為一單向離合器構成,通過第一單向軸承81,腳踏軸10僅可由單一轉動方向驅動齒盤出軸20,亦即僅有單一方向的踩踏可以傳遞腳踏力驅動齒盤出軸20帶動車輛前行,若以相反方向踩踏則無法帶動齒盤出軸20。於本實施例中,電機40機械連接減速機30,其中電機40的電機出軸41機械連接並透過減速機輸入軸35驅動減速機30,使減速機30透過減速機輸出軸31轉動並通過第二單向軸承82而帶動齒盤出軸20轉動。同樣地,第二單向軸承82為一單向離合器,通過第二單向軸承82,減速機輸出軸31僅可由單一轉動方向驅動齒盤出軸20,亦即僅有單一方向的旋轉時減速機扭力輸出才可以傳遞而驅動齒盤出軸20並帶動車輛前行。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第一單向軸承81與第二單向軸承82可致能的單一轉動方向相同,使腳踏軸10的人力出力與減速機輸出軸31傳遞的電機輔助力對齒盤出軸20的驅動作用可分別輸入且彼此加成。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
於本實施例中,輸出齒輪32設置於減速機輸出軸31上,固定齒輪34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33上,輸出齒輪32與固定齒輪34沿軸向C排列且彼此對接,以於減速機輸出軸31帶動齒盤出軸20轉動時,傳遞一第一扭力TA。其中第一感測器50例如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33的外環壁330上,以於減速機輸出軸31帶動齒盤出軸20轉動時,偵測減速機輸出軸31作用於減速機固定軸33的第一扭力TA
於本實施例中,殼體60呈一套筒狀沿軸向C設置,且包括一車架固定件61以及一容置空間62,容置空間62組配容置腳踏軸10、齒盤出軸20、減速機30以及電機40,其中腳踏軸10的兩端分別沿軸向C貫穿殼體60的兩側,使腳踏軸10的兩相對端外露。減速機固定軸33容置於容置空間62,且減速機固定軸33的 一固定端331連接至殼體60,車架固定件61自殼體60向外凸伸而與殼體60表面有一高度差,以組配將動力模組1固定於一車架(未圖式)上。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感測器70則例如設置於車架固定件61的一側壁610上,用以偵測動力模組1作用於車架的一第二扭力TB。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扭力TB大於等於第一扭力TA。其中第一扭力TA及第二扭力TB係用以控制電機40的電機輸出扭力。
於本實施例中,驅動控制器80電性連接至電機40、第一感測器50以及第二感測器70。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50例如是包括一應變規,沿軸向C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33的外環壁330,用以感測例如是減速機輸出扭力的一第一扭力TA,其中第一扭力TA更作用於減速機固定軸33外部的管徑上與軸向C垂直的一切線方向,該切線方向例如平行於車行方向,惟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感測器70例如包括應變規71a、71b沿徑向設置於車架固定件61的一側壁610且彼此區隔。其中應變規71a、71b係用以感測動力模組1作用於車架的一第二扭力TB,其中第二扭力TB更作用於車架固定件61上與軸向C垂直的一切線方向,該切線方向例如平行於車行方向,惟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本實施例中,驅動控制器80即依據第二扭力TB與第一扭力TA的差值控制電機40。其中動力模組1之運作流程將於後進一步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殼體60呈一套筒狀沿軸向C設置,且包括一前固定板63以及一後固定板64,分別沿軸向C設置於殼體60的兩相反側,容置空間62定義於前固定板63與後固定板64之間。其中腳踏軸10的兩相對端即沿軸向C分別貫穿前固定板63以及後固定板64。於本實施例中,減速機固定軸33的固定端331連接至後固定板64,且固定端331通過一第一雙向軸承83同心套合至腳踏軸10上。需說明的是,本案並不限定前固定板63與後固定板64之組合方式。於本實施 例中,車架固定件61例如自後固定板64的外緣,沿徑向往外凸伸出殼體60。於其他實施例中,車架固定件61可例如直接由殼體60的外周緣向外延伸,不需經由後固定板64凸伸,本案並不以此限。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50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33上,第二感測器70設置於後固定板64外緣的車架固定件61上。因應第二感測器70量測之第二扭力TB大於第一感測器50量測之第一扭力TA的需求,後固定板64的扭轉剛性大於減速機固定軸33的扭轉剛性較佳。另外,於本實施例中,齒盤出軸20的一側緣21通過一第二雙向軸承84連接前固定板63,側緣21並通過一第三雙向軸承85同心套合至腳踏軸10上。
於本實施例中,動力模組1更包括一鍊條齒盤90,沿徑向同心地套設於齒盤出軸20的側緣21,且鄰近齒盤出軸20的外側表面上,並於腳踏軸10受人力踩踏順向轉動齒盤出軸20時,提供第二扭力TB輸出通過例如電動助力自行車的鍊條傳遞至後輪(未圖示),而使電動助力自行車前進。需說明的是,齒盤出軸20或鍊條齒盤90的第二扭力TB輸出可例如單純受人力踩踏而由腳踏軸10通過第一單向軸承81驅動齒盤出軸20順向轉動而提供,或同時由電機40之電機出軸41驅動減速機輸出軸31轉動,而使減速機輸出軸31通過第二單向軸承82驅動齒盤出軸20順向轉動而再提供電機輔助力。換言之,在電機輔助力未作用的情境下,第一扭力TA=0,此時齒盤出軸20的扭力輸出單純由經腳踏軸10的人力踩踏力通過第一單向軸承81產生。而在電機輔助力作用的情境下,則由人力踩踏力通過第一單向軸承81產生的踩踏扭力以及由電機出軸41與減速機輸出軸31通過第二單向軸承82產生的電機輔助力,同時提供扭力輸出而通過鍊條傳遞至後輪,使電動助力自行車前進,此時可以測得第一扭力TA
需說明的是,本案的齒盤出軸20及鍊條齒盤90可配置於靠近騎乘者的右腳側或左腳側,而前述順向轉動的順向係指齒盤出軸20沿一旋轉方向轉動,帶動鍊條齒盤90、鍊條及後輪轉動時使電動助力自行車前進的腳踏軸10轉動 方向,此旋轉方向會因齒盤出軸20及鍊條齒盤90配置於靠近騎乘者的右腳側或左腳側,或於不同側觀察而定義出具有順時針或逆時針兩種旋轉方向,此些旋轉方向配合單向軸承81、82配置可用以決定電動助力自行車是否被驅動前進,避免因錯誤踩踏姿勢損傷機件,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參考第1圖至第5圖。在騎乘者未進行腳踏時,第一感測器50及第二感測器70皆不會感測到有任何訊號產生,此時第一扭力TA及第二扭力TB皆為零。當騎乘者開始進行腳踏時,如步驟S01,第二感測器70即可感測第二扭力TB>0,但電機40未啟動,故第一感測器50量測的第一扭力TA=0。於本實施例中,驅動控制器80依據第二扭力TB與第一扭力TA的差值來控制電機40啟閉時機及開啟時輸出的扭力量值。於一實施例中,驅動控制器80可先給定用於判斷開啟電機40的扭力的一預定值TPRESET。第一扭力TA及第二扭力TB的起始值皆為零,當騎乘者開始進行腳踏時,第二扭力TB開始增加不再為零。此時,如步驟S02,驅動控制器80判定第二扭力TB與第一扭力TA的差值雖不為零但仍小於預定值TPRESET,處於起步階段,故驅動控制器80尚未判定需要開啟電機40以提供輔助力。於本實施例中,當動力模組1於電機40輔助出力未作用時減速機30不會被驅動,第一感測器50不會有訊號產生,第二感測器70的應變規71a、71b對應量測到基於人踩踏提供的第二扭力TB,如第6圖所示。爾後,如步驟S03,當驅動控制器80判定第二扭力TB與第一扭力TA的差值大於或等於預定值TPRESET時,驅動控制器80即啟動電機40,使電機40的電機出軸41輸出電機輸出扭力。詳細地說,電機40驅動減速機30使減速機輸出軸31轉動帶動齒盤出軸20轉動。此時,第一感測器50的應變規可對應量測到減速機輸出軸31作用於減速機固定軸33的第一扭力TA>0,而第二感測器70的應變規71a、71b則可對應量測到動力模組1作用於車架的第二扭力TB,如第7圖所示。其中第二扭力TB即為包括減速機輸出扭力(第一扭力TA)及人力腳踏輸出扭力的一總和輸出扭力。其中總和輸出扭力作用於殼體60的一切線 方向上,即作用於殼體60與軸向C垂直的一切線方向,該切線方向例如平行於車行方向,而非用於限制本案。另外,在騎乘者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的雙重總和輸出扭力的作用下,驅動控制器80控制電機40的電機輸出扭力穩定輸出,此時第一感測器50量測的第一扭力TA維持定值,即電機40維持恆定輸出,一旦騎乘者減少腳踏出力,即可使第二感測器70量測的第二扭力TB減小。當驅動控制器80判定第二扭力TB與第一扭力TA的差值再次小於預定值TPRESET時,例如步驟S04所示,驅動控制器80則判定需要關閉電機40,以停止輸出電機輸出扭力。
如第8圖所示,齒盤出軸20或鍊條齒盤90輸出的第二扭力TB輸出則可感應至第二感測器70的應變規71a、71b上。其中當電機輔助力作用的情境下,第二扭力TB的輸出來源包含人力腳踏輸出扭力以及減速機輸出扭力。由於第一感測器50量測的第一扭力TA即等於減速機輸出扭力,因此人力腳踏輸出扭力可以第二扭力TB與第一扭力TA的差值表示,即人力腳踏輸出扭力=第二扭力TB-第一扭力TA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空間的條件下,利用簡便方式結合扭力感測器同時量測人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並以人的腳踏出力及電機輔助出力進行一扭力回授,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再者,藉由將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分別設置於減速機固定軸以及動力模組的車架固定件,使驅動控制器可依據第一感測器所測得的第一扭力以及第二感測器所測得的第二扭力來控制電機以輸出電機輸出扭力。當騎乘者未進行踩踏時,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皆不會有任何訊號產生。當騎乘者開始踩踏時,透過一扭力預定值比對第二扭力與第一扭力的差值,驅動控制器即可控制電機啟動輔助力的時機與作用範圍, 同時進行電機輔助出力的扭力回授,提昇動力模組整體輸出精度,使電機輔助力達到最佳化的控制。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10:腳踏軸
20:齒盤出軸
21:側緣
30:減速機
31:減速機輸出軸
32:輸出齒輪
33:減速機固定軸
331:固定端
34:固定齒輪
35:減速機輸入軸
40:電機
41:電機出軸
50:第一感測器
60:殼體
61:車架固定件
610:側壁
62:容置空間
63:前固定板
64:後固定板
70:第二感測器
80:驅動控制器
81:第一單向軸承
82:第二單向軸承
83:第一雙向軸承
84:第二雙向軸承
85:第三雙向軸承
90:鍊條齒盤
C:軸向
X、Y、Z:軸

Claims (10)

  1. 一種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包括: 一腳踏軸,沿一軸向設置; 一齒盤出軸,沿該軸向與該腳踏軸平行設置,且沿一徑向同心地套設於該腳踏軸; 一減速機,具有一減速機輸出軸以及一減速機固定軸分別沿該軸向與該腳踏軸平行設置,且該減速機輸出軸沿該徑向同心地套設於該齒盤出軸; 一電機,機械連接該減速機,並透過一減速機輸入軸驅動該減速機; 一第一感測器,設置於該減速機固定軸上,以偵測該減速機輸出軸作用於該減速機固定軸的一第一扭力; 一殼體,包括一車架固定件以及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組配容置該腳踏軸、該齒盤出軸、該減速機以及該電機,其中該腳踏軸的兩端分別貫穿該殼體,該減速機固定軸連接至該殼體,該車架固定件自該殼體向外凸伸,以將該動力模組固定於一車架上; 一第二感測器,設置於該車架固定件上,以偵測該動力模組作用於該車架的一第二扭力;以及 一驅動控制器,電性連接至該電機、該第一感測器以及該第二感測器,其中該驅動控制器依據該第二扭力與該第一扭力的差值控制該電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第二扭力與該第一扭力的差值大於或等於一預定值時,該驅動控制器啟動該電機以輸出一電機輸出扭力;其中該第二扭力與該第一扭力的差值小於該預定值時,該驅動控制器關閉該電機。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第一扭力為一減速機輸出扭力,作用於該減速機固定軸的管徑上與該軸向垂直的一切線方向。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第二扭力包括該減速機輸出扭力以及一人力腳踏輸出扭力,其中該人力腳踏輸出扭力作用於該殼體上與該軸向垂直的一切線方向。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齒盤出軸通過一第一單向軸承沿該徑向同心地套設於該腳踏軸,其中該腳踏軸受力轉動時通過該第一單向軸承驅動該齒盤出軸轉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減速機輸出軸通過一第二單向軸承沿該徑向同心地套設於該齒盤出軸,其中該電機驅動該減速機使該減速機輸出軸轉動時,該減速機輸出軸通過該第二單向軸承驅動該齒盤出軸轉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殼體包括一前固定板以及一後固定板,分別沿該軸向設置於該殼體的兩相反側,其中該腳踏軸沿該軸向貫穿該前固定板以及該後固定板。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減速機固定軸的一固定端連接至該後固定板,且該減速機固定軸通過一第一雙向軸承同心套合至該腳踏軸上,其中該後固定板的扭轉剛性大於該減速機固定軸的扭轉剛性。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齒盤出軸的一側緣通過一第二雙向軸承連接該前固定板,且該側緣通過一第三雙向軸承同心套合至該腳踏軸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其中該減速機更包括一輸出齒輪以及一固定齒輪分別設置於該減速機輸出軸以及該減速機固定軸上,該輸出齒輪與該固定齒輪彼此對接,以於該減速機輸出軸帶動該齒盤出軸轉動時傳遞該第一扭力。
TW111122524A 2022-06-17 2022-06-17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TWI802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2524A TWI802444B (zh) 2022-06-17 2022-06-17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2524A TWI802444B (zh) 2022-06-17 2022-06-17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2444B true TWI802444B (zh) 2023-05-11
TW202400463A TW202400463A (zh) 2024-01-01

Family

ID=8742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524A TWI802444B (zh) 2022-06-17 2022-06-17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244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8092A (ja) * 1996-06-11 1997-12-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補助電動モータ付自転車
TWM472666U (zh) * 2013-08-29 2014-02-21 J D Components Co Ltd 電助力自行車之踏力感測機構
JP2016182851A (ja) * 2015-03-25 2016-10-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TWI561431B (zh) * 2011-10-13 2016-12-11 Shimano Kk
US20190331203A1 (en) * 2016-07-01 2019-10-31 Wuhan Ttium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Built-in motor for bicycle and electric powered bicycle
TWM587148U (zh) * 2019-06-18 2019-12-01 金士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的電動輔助驅動單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8092A (ja) * 1996-06-11 1997-12-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補助電動モータ付自転車
TWI561431B (zh) * 2011-10-13 2016-12-11 Shimano Kk
TWM472666U (zh) * 2013-08-29 2014-02-21 J D Components Co Ltd 電助力自行車之踏力感測機構
JP2016182851A (ja) * 2015-03-25 2016-10-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US20190331203A1 (en) * 2016-07-01 2019-10-31 Wuhan Ttium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Built-in motor for bicycle and electric powered bicycle
TWM587148U (zh) * 2019-06-18 2019-12-01 金士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的電動輔助驅動單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0463A (zh) 202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5279B2 (en) Bicycle power sensing apparatus
US10399636B2 (en) Drive device for an electric bicycle powered electromotively and in a hybrid operating state involving muscular power
EP0743238B1 (en) Pedaling force detecting device of a motor assisted bicycle
WO2018001021A1 (zh) 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及电动助力自行车
JPH092368A (ja) 駆動力補助装置
JP6802121B2 (ja) 自転車用コンポーネント
JP7054812B2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および駆動ユニット
JPH09301260A (ja) 電動アシスト車両のトルク伝達装置
JP7144543B2 (ja) 自転車用電動アシスト装置及び自転車
TWI802444B (zh) 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動力模組
EP1298051A2 (en) Electrically assisted unit
US676532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rotational drive force
JP2003104275A (ja) 電動モータ付き人力駆動車両
TWI532641B (zh) Electric bicycle drive assembly
CN117284406A (zh) 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动力模块
JP2000335474A (ja) 補助動力付き自転車
TWI756895B (zh) 動力替代構造
TWM482547U (zh) 電動自行車其扭力偵測裝置
CN111391959A (zh) 电动自行车的中轴传动机构
JP7233943B2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TWM589678U (zh) 電助力自行車的動力輸出機構
WO2022236797A1 (en) A torque sensing system, a conversion kit with a torque sensing system, and a vehicle with a torque sensing system
JP3319234B2 (ja) 補助動力アシスト式自転車
TWI809840B (zh) 電動自行車之踩踏扭力感測裝置
TW202218906A (zh) 動力耦合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