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9260B -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 Google Patents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9260B
TWI799260B TW111117346A TW111117346A TWI799260B TW I799260 B TWI799260 B TW I799260B TW 111117346 A TW111117346 A TW 111117346A TW 111117346 A TW111117346 A TW 111117346A TW I799260 B TWI799260 B TW I7992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magnetic
coil
hub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7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7567A (zh
Inventor
金紹維
江國慶
Original Assignee
金紹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紹維 filed Critical 金紹維
Priority to TW111117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926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7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7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9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926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發電裝置的輪轂,適用於輪胎,具有發電裝置的輪轂包括:電磁感應發電裝置,配置於輪胎的輪轂上,包含磁性組件匹配線圈組件;輪軸,貫穿並連接上述磁性組件與線圈組件,使磁性組件可相對於線圈組件轉動。上述的磁性組件包含至少一個(或數個)永久磁鐵;其中線圈組件則包含複數個線圈,被徑向地且等徑向角配置於一基座內,達到增加車輛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
本發明係關於輪轂發電裝置,特別是一種藉由磁性組件與線圈組件的配置,利於車輛行進中產生電能的輪轂發電裝置。
近年來,隨著近年環保意識的提升,電動車逐漸為專家學者與政府單位推廣用以取代傳統內燃機機車的目標。就現時的市場而言,雖然目前已有電動車於市上銷售,但其最大的缺點,在於續航力不足、充電時間過程,以及充電站的設置仍然不普及,導致了一般大眾對於電動車輛的接受程度相對於內燃機車輛仍然遠遠不足,因此目前對於電動車輛的改良方向,除了提出複合動力的油電混合車輛以外,亦有提高電池充電的速度,或是在車輛上裝設發電裝置的作法,以試圖配合內燃機引擎、電動馬達,或是人力踩踏時在各種轉速範圍下均能有最佳的動力輸出效率。
在先前技術中,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號CN 201506259U揭示了發電裝置轉子與定子之間的常見配置,為將兩者基於同一個轉軸,以同心圓的方式設置,即內圈為線圈,外圈則為磁性體(永久磁鐵)。然而,此先前技術體積為筒狀過於龐大,無法配置於輪轂之內。
依據電磁學中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發電機所產生的感應電流會與磁場大小成正比,當線圈組件在磁場中的磁通量於單位時間內的變化越大時,則可產生的感應電流越大,因此若欲提高現有發電機的能源轉換效率,一則為直接將發電機中的永磁元件(永久磁鐵)更換為磁場強度更高的規格,另一則為設法改進現有發電機架構中線圈與磁場配置。因此基於上述構想,本發明於是生焉。
本發明提出一種不具有層壓鋼片之電磁感應發電裝置,應用於車輛的輪轂上。透過將僅用銅線之線圈繞組使其配置為合適之線圈繞組堆疊,改良線圈組件A與磁性組件B的排列方式,以提高上述先前技術之發電效率,可應用於現行的電動車輛或油電混合車輛,使現有的車輛在行進間仍能因為輪轂或輪軸轉動的慣性,從而在行駛時能長時保有發電的效能,以近一步改良車輛的續航力。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配置於輪胎中,包含電磁感應裝置,其整體結構包含:支撐結構,適配於輪胎上,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為輪圈。電磁感應發電裝置,配置於輪胎的輪轂上,具有感應發電模組,感應發電模組包含一個磁性組件匹配一個線圈組件,其中磁性組件被設置於第一圓盤上,線圈組件則被設置於第二圓盤上;輪軸,貫穿並連接上述 第一圓盤與第二圓盤,使線圈組件可相對於磁性組件進行轉動運動,換言之,即以一層第一圓盤匹配一層第二圓盤,其配置屬於一對一匹配的AB結構。
根據本發明另一內容,則提出了一種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配置於輪胎中,其整體結構包含:支撐結構,適配於輪胎上,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為輪圈。電磁感應發電裝置,配置於輪胎的輪轂上,具有感應發電模組,感應發電模組包含兩個磁性組件匹配一個線圈組件,其中磁性組件被設置於第一圓盤與第三圓盤上,線圈組件則被設置於第二圓盤上;輪軸,貫穿並連接上述第一圓盤、第二圓盤與第三圓盤,使線圈組件可相對於磁性組件進行轉動運動,每一個永久磁鐵交互排列。換句話說,其排列屬於BAB的三明治結構。
其中,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前述以BAB為架構的感應發電模組,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被配置為ABA的另一種三明治結構,亦即,感應發電模組包含兩個線圈組件A匹配一個磁性組件B,輪軸則同樣貫穿並連接上述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使兩者於車輛行進時,依照輪胎轉動的慣性帶動輪軸(輪轂)轉動。
承上述,若為ABA的三明治結構,則配置於輪胎中的發電裝置之輪轂,其結構為,包含:輪胎,設於外部包覆並容納裝置的元件;支撐結構,適配於輪胎上,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為輪圈。電磁感應發電裝置,配置於輪胎的輪轂上,具有感應發電模組,感應發電模組包含一個磁性組件匹配兩個線圈組件,其中磁性組件被設置於第一圓盤上,線圈組件則被設置於第二圓盤與第三圓 盤上;輪軸,貫穿並連接上述第一圓盤、第二圓盤磁性組件與第三圓盤線圈組件,使線圈組件可相對於磁性組件進行轉動運動,每一個永久磁鐵交互排列。換句話說,其排列屬於ABA的三明治結構。
承上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磁性組件可作為轉子單元,並匹配線圈組件作為定子單元,其中磁性組件包含至少一個(或複數個)永久磁鐵且被配置於一轉子基座內,而線圈組件,包含複數個線圈,被徑向地且等徑向角配置於一定子基座內。
而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磁性組件可作為定子單元,並匹配線圈組件作為轉子單元。其中磁性組件包含至少一個(或複數個)永久磁鐵且被配置於一定子基座內,而線圈組件,包含複數個線圈,被徑向地且等徑向角配置於一轉子基座內。
上述定子基座是一具有中心孔以通過輪軸之圓柱狀基座。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定子基座在圓形的內壁與外壁之間具有用於容置上述線圈的空間。
上述在圓形的內壁與外壁之間的空間被沿著其軸向均分為兩個子區域。
上述每個線圈均由漆包線繞線,並形成彎曲的Z形截面的環形結構。
上述相鄰永久磁鐵的磁極以相反極性方式交替排列。
上述每個永久磁鐵都是具有等角三角形截面的柱狀體,可以配置成使它們各自的垂直平分線與轉子基座上具有相等的徑向角分佈的一組徑向軸的其中之一重合。
上述具有第一類磁極性之永久磁鐵稱為第一永久磁鐵,其磁極性為N極。
上述具有第二類磁極性之永久磁鐵稱為第二永久磁鐵,其磁極性為S極。
A:線圈組件
B:磁性組件
1:輪轂發電裝置
10a:電磁感應裝置
10:電磁感應裝置
20:定子單元
22:定子基座
24:線圈
25:中心孔
26:間隙
28,38:填充劑
30:轉子單元
31:中心孔
32:轉子基座
34:永久磁鐵
36:槽口
100:磁極盤
102:基座
104,106:永久磁鐵
108:中心孔
110:內圓(內緣)
112:外圓(外緣)
114:輪軸
116:輪胎
118:支撐結構
如下所述對本發明的詳細描述與實施例的示意圖,應使本發明更被充分地理解;然而,應可理解此僅限於作為理解本發明應用的參考,而非限制本發明於一特定實施例之中。
[圖1]顯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電磁感應裝置其中一種結構。
[圖2(A)-2(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C)-2(D)]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3(A)]為輪轂發電裝置中線圈組件A與磁性組件B一對一配置時,應用於車輛時的裝置架構。
[圖3(B)]為輪轂發電裝置中,線圈組件A與磁性組件B以三明治結構配置時,應用於車輛時的裝置架構。
[圖4(A)]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之定子單元正視圖。
[圖4(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沿著E-E切割方向之截面示意圖。
[圖4(C)]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沿著F-F切割方向之截面示意圖。
[圖5(A)]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中一轉子單元之正視圖。
[圖5(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中一轉子單元之截面示意圖。
[圖5(C)]顯示本發明中,當輪轂發電裝置為AB或BAB結構時的側邊視圖。
[圖5(D)]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中一轉子單元之正視圖。
[圖5(E)]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中一轉子單元之正視圖。
[圖6(A)-6(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中定子單元的一個三相線圈配置圖。
此處本發明將針對發明具體實施例及其觀點加以詳細描述,此類描述為解釋本發明的結構或步驟流程,其係供以說明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因此,除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例與較佳實施例外,本發明亦可廣泛施行於其他不同的實施例中。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藉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的功效性與其優點。且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具體實施例加以運用及實施,本說明書所 闡述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需求而應用,且在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不同的修飾或變更。應當注意者為,本發明所述的輪轂發電裝置可應用的車輛範圍可為但不限於電動車輛、油電混合車輛,或是人力踩踏輸出動力的自行車輛,本領域熟知技術者於閱讀本發明之內容後,自可依應用的需要加以運用及修飾。
關於本文中所用之「第一」、「第二」、...等,並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僅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關於本文中所用之「連接」或「電性耦接」,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連接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連接或電性接觸,而「連接」或「電性耦接」還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
請參閱圖1,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揭露用於車輛輪胎的輪轂發電裝置1,電磁感應裝置10a,上述電磁感應裝置10a最小單元包含線圈組件A以及磁性組件B,並且可以具有複數個最小單元。用以產生電力或發電的架構。圖1所示,為本發明之第一種一對一配置,以一線圈組件匹配一磁性組件B,換言之,一線圈組件A匹配一個磁性組件B。假若線圈組件註記為A,磁性組件註記為B,則其配置屬於一對一AB態樣。而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請參考圖2A及圖2B所示,電磁感應裝置10中的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之間為二對一匹配,換言之,在本發明的此類態樣中,兩個磁性組件B可作為定子單元,並匹配一個線圈組 件A作為轉子單元。假若線圈組件註記為A,磁性組件為B,則其配置屬於BABBAB態樣,如圖2B所示。同理,磁性組件B可作為轉子單元,並匹配線圈組件A作為定子單元。
請參考圖2C及圖2D所示,在本發明另類態樣的實施例中,其揭露了用於車輛的輪轂發電裝置1,電磁感應裝置10用以產生電力或發電的核心架構。輪轂發電裝置1包括由複數個同軸組裝之電磁感應裝置10,上述電磁感應裝置10最小單元包含定子單元以及轉子單元。並且可以具有複數個最小單元。其中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之間是一對二匹配,構成ABA三明治結構(若線圈組件註記為A,磁性組件為B)。在本發明的此類態樣中,磁性組件B可做為轉子單元或定子,線圈組件A可以做為定子單元或轉子。則本實施例配置可以為ABAABA如圖2D所示。
請參閱圖3A,其說明了輪轂發電裝置1應用於車輛時的詳細構造,其用於配置於輪胎116,設置於裝置外部,輪胎116的兩側具有支撐結構118,容納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0,上述之支撐結構118可以與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0整合,其中所述的支撐結構118匹配輪胎116與輪軸114的結構與尺寸,具體而言,其元件包含輪圈;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0,配置於輪胎的輪轂上,具有前述以AB為架構的感應發電模組,感應發電模組包含一個磁性組件B匹配一個線圈組件A,請參閱圖3A;輪軸114,貫穿並連接上述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使磁性組件B相對於線圈組件A於車輛行進時,依照輪胎116轉動的慣性帶動輪軸114(輪轂)轉動,使線圈組件A與磁性組件B能產生相對轉動;其中磁性組件B包含至少一個( 或複數個)永久磁鐵34,而線圈組件A,包含複數個線圈24,以使上述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在相對轉動的過程中,線圈組件A能切過永久磁鐵34所提供的磁力線形成磁通量的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其中,可以設定線圈組件A為定子單元、磁性組件B為轉子單元;亦可以設定線圈組件A為轉子單元、磁性組件B為定子單元。
請參閱圖3B,其為具有前述以BAB(或ABA)為架構的感應發電模組,感應發電模組包含兩個磁性組件B匹配一個線圈組件A(或是一個磁性組件B匹配兩個線圈組件A);輪軸114,貫穿並連接上述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使磁性組件B相對於線圈組件A於車輛行進時,依照輪胎116轉動的慣性帶動輪軸114(輪轂)轉動,使線圈組件A與磁性組件B能產生相對轉動;其中磁性組件B包含至少一個(或複數個)永久磁鐵34,而線圈組件A,包含複數個線圈24,以使上述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在相對轉動的過程中,線圈組件A能切過永久磁鐵34所提供的磁力線形成磁通量的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
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磁性組件B、線圈組件A的形狀可為圓盤架構,並可依據應用的設置加以設置適當的數量。根據配置的不同,為了區別其順序,其可被稱為第一圓盤、第二圓盤、第三圓盤......第n圓盤,並於圓盤上配置所需的線圈或磁塊。例如在前述的AB結構中,圖3A中的第一圓盤設於第二圓盤側邊,第一圓盤可為定子,第二圓盤可為轉子,或是第一圓盤可為轉子,第二圓盤可為定子。再例如於圖3B的三明治結構中,第一圓盤、第二圓盤、第三圓盤依序排列,並由線圈組件A或磁性組件B的配置方式組成ABA或BAB的架構。
根據圖1、圖2A-D、圖3A-3B的實施例,在本發明之一觀點中,感應發電模組的最小單元AB架構為一個磁性組件B(圓盤),對應一個線圈組件A,有利於減少感應發電模組的厚度,以使其能夠小型化。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另一觀點中,本發明的感應發電模組中則具有三明治結構,亦即其最小單元ABA架構為一個磁性組件B(圓盤),對應兩側左、右各一個線圈組件A,其核心概念在於藉由該架構出能源轉換效率最佳之電磁感應裝置10,由於以三明治結構的方式,兩組線圈組件A將一個磁性組件B包在中間(ABA架構),當電磁感應裝置10運作時,磁性組件兩側磁場,將使得兩側左、右各個線圈組件A產生感應電流,相較於AB配置,可提升電流量。從而使得當車輛行進時,輪胎116帶動轉子轉動時,其旋轉一圈(360°)可產生兩倍的感應電流。同理,本發明亦可以採用BAB架構,為一個線圈組件A對應兩側左、右各一個磁性組件B,藉由兩個磁性組件B以三明治結構的方式將線圈組件A包在中間,達到垂直磁場效果,因感應電流與磁場強度成正比,此架構提高線圈組件A磁通量於單位時間內的變化量,增加感應發電模組所產生的感應電流,達到延長車輛續航力或增加車輛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再一觀點,本發明的重點,在於藉由電磁感應裝置(10a)10中,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配置架構提高發電效率,而磁性組件B在旋轉時,能造成線圈組件A中,基於磁通量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因此在本發明的各種態樣實施例中,磁性組件B與線圈組件A均可能被應用於定子單元20或轉子單元30中,達成兩者產生相對轉動運動的目的。亦即,在電磁感應裝置10運作 時,磁性組件B可作為定子單元20,或是作為轉子單元30,線圈組件A亦同,可以依據電磁感應裝置10(10a)應用時的需求,選擇不同實施例。
在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中,當電磁感應裝置10(10a)運作時,其線圈依據弗萊明右手定則感生感應電流。因此,本發明可以採用AB架構,或是採用三明治結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圖4顯示線圈組件A作為定子單元20時的正視圖,其包含一非磁性的定子基座22(線圈基座)以及複數個線圈24徑向且等徑向角均勻地配置於一線圈基座22內。每一個線圈24均由漆包線(導線)纏繞並且形成一具有如圖4(B)所顯示之彎曲的Z形截面之環形線圈結構,圖4(B)為沿著E-E切割方向之截面示意圖;圖4(C)為沿著F-F切割方向之截面示意圖。如此一來,請參考圖4(A)-3(C),每一個線圈24會形成彎曲截面,使得線圈24與線圈24之間於堆疊排列時可以具有部分重疊(不堆疊亦可),即每一個線圈24會有部分的表面積覆蓋到另一個線圈24的表面積上,每個線圈24可以與相鄰的線圈24部份並排並堆疊在一起以形成緊密堆疊,其中線圈24可以被配置為個別線圈24之垂直平分線與定子基座22中的一組徑向軸(ax-1,ax-2,....)的其中之一重合。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定子基座22是一圓柱,並具有一中心孔25用以使上述旋轉軸40通過而且具有在圓形的內壁與外壁之間用於容置上述線圈24的空間,上述容置空間被沿著定子基座的軸向(z軸)均分為兩個子區域,且兩個子區域間距有一隔牆隔開。設置於兩個位於定子基座22子區域的線圈可以與裝設於位於定子基座22兩側之轉子單元30內的永久磁鐵34產生交互作用(請一併參考圖4及圖5)。於一較佳實施例中 ,每一線圈24是利用漆包線纏繞形成一等角三角形(或相似形狀,如梯形等)接著沿著其垂直平分線將其彎折成具有「Z」剖面形狀之線圈。每一形成等腰三角形(或梯形)之線圈以其底部(基部)朝向定子基座外緣之方式被排列及配置於定子基座22內。一旦這些線圈24被裝設於定子基座22內之正確位置,絕緣導熱填充劑28(例如,環氧樹脂)填充其間之間隙26,使其填滿空隙用以將線圈固定於定子基座22內並起到絕緣導熱作用。複數個線圈24可以配置於非磁性定子基座(線圈基座)22之兩面,藉以提升線圈24的數量。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圖5(A)顯示磁性組件B作為轉子單元30時之正視圖,轉子單元30包含一圓盤狀(圓柱狀)非磁性的轉子基座32,其具有複數個永久磁鐵34(例如,銣鐵硼永久磁鐵)裝設其上、一中心孔31設置於轉子基座32的中心用以耦接一旋轉軸40、以及複數個槽口36形成於非磁性基座之外緣用於減輕重量及加強散熱效果。上述複數個永久磁鐵34徑向且等徑向角均勻地配置於轉子基座32內,並且相鄰永久磁鐵34之磁極極性呈相反極性方式交互排列,即N極、S極交互排列。圖5(B)顯示個別轉子單元30沿著之切割方向A-A之截面示意圖。一旦這些永久磁鐵34被裝設於轉子基座32內之正確位置,絕緣導熱填充劑38(例如,環氧樹脂)填充其間之間隙26,使其填滿空隙用以將線圈固定於轉子基座32內。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每一個永久磁鐵34都是具有等角三角形截面的柱狀體,可以配置成使它們各自的垂直平分線與轉子基座32的一組具有相等的徑向角分佈的徑向軸(ax-1,ax-2,...)的其中之一重合,並且上述具有第一類磁極性之第一永久磁鐵被配置為使其底面朝向轉子基座32的中心,而具有第二類磁極性的之第二永久磁鐵被配置為使其底面朝向轉子基座32的外緣。其中應注意者為, 上述的第一永久磁鐵與第二永久磁鐵的配置亦可依據應用的需求而加以調換。請參閱圖5C,其顯示了本發明中,當輪轂發電裝置1為AB或BAB結構時,對應於圖3A與圖3B由側邊視之的側視圖。
其磁極形狀亦可以為其他態樣,例如圖5D-5E所示自圓心延長線排列之輻射狀,具有相等的徑向角分佈。磁極盤100包含一圓盤狀非磁性基座102,其具有複數個永久磁鐵104、106(例如,銣鐵硼永久磁鐵)裝設於其上、一中心孔108設置於基座102的中心用以耦接一旋轉軸。上述複數個永久磁鐵104、106可為條狀、扇形、三角形,其磁極係以軸向輻射狀排列地配置於基座102之上(或者是嵌入其中)、外圓(外緣)112與內圓(內緣)110之間;亦即,複數個永久磁鐵104、106之一端沿著外圓112配置,而另一端沿著內圓110配置,以形成本發明之磁極盤100,其他形狀如圓形、橢圓、矩形亦可。相鄰的永久磁鐵104、106之磁極極性呈相反極性方式交互排列,亦即第一類磁極性(例如,N極)和第二類磁極性(例如,S極)交互排列。相鄰的永久磁鐵104、106,其位於外圓112的第一端的間距大於位於內圓110的第二端的間距,換句話說,位於外圓112的第一端間距大於位於內圓110的第二端間距。若任何永久磁鐵104、106出紙面方向之磁極為N極或S極,則面對(入紙面)一側方向的極性呈現相反極性。
圖6(A)-6(B)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線圈組件A應用於定子單元20的一個三相線圈配置圖,三相線圈A、B、與C的連接方式顯示於圖6(B),其中圖式中的標號表示位於定子基座22內之個別線圈24。其中沿著圓周排列之第1、4、7、...號線圈串聯;第2、5、8、...號線圈串聯;第3、6、9、...號 線圈串聯。其中,三相線圈的三個相位,為了使其交流電的相位互相差120°,因此將有三組的線圈24,其規則分別為上述的第1、4、7、10、13等間隔三號的線圈24為第一組;第2、5、8、11、14等間隔三號的線圈24為第二組;第3、6、9、12、15等間隔三號的線圈24為第三組,本發明領域之熟知技藝者當能從本案的說明與圖6(A)-6(B)得知三相線圈的配置關係。
本發明所提出的感應發電模組中,具有緊湊堆疊線圈24之線圈組件A,以及磁性組件B中的永久磁鐵34可以提供高效能的能源轉換效率,而無需任何層壓鋼片來進行線圈繞組,除了可降低電磁感應裝置10的整體重量,同時也減少製作電磁感應裝置10時所需的材料與經濟成本。
上述敘述係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此領域的技藝者應得以領會其係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所主張的專利權利範圍。其專利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熟悉此領域的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範圍內,所作的更動或潤飾,均屬於本發明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A:線圈組件
B:磁性組件
24:線圈
26:間隙
34:永久磁鐵
36:槽口
38:填充劑
114:輪軸
116:輪胎
118:支撐結構

Claims (8)

  1. 一種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配置於輪胎,包括:一支撐結構,適配於該輪胎;至少一第一圓盤,配置於該支撐結構內或外,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圓盤包含一第一磁性單元;至少一第二圓盤,配置於該支撐結構內或外,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圓盤包含一第一線圈單元;一輪軸,貫穿該至少一第一圓盤與該至少一第二圓盤,使兩者得以相對轉動,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圓盤,與該至少一第二圓盤為一對一配置;其中該第一線圈單元可部份堆疊,形成緊密堆疊,該複數個線圈利用漆包線纏繞形成一等角三角形沿著其垂直平分線將其彎折成具有"Z"剖面形狀,其底部朝向外緣方式排列。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該第一磁性單元包含至少一永久磁鐵,當該至少一永久磁鐵為兩個以上時為交互排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該至少一永久磁鐵選自條狀、扇形、三角形、圓形、橢圓、矩形,或以上形狀的組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該第一線圈單元沿著該至少一第二圓盤圓周配置,並基於三相線圈的方式排列。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當該至少一第一圓盤配置為定子單元時,該至少一第二圓盤為轉子單元。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當該至少一第一圓盤配置為轉子單元時,該至少一第二圓盤為定子單元。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圓盤包含填充劑。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發電裝置之輪轂,其中更包含第三圓盤,配置於該第二圓盤側,該輪軸貫穿該第三圓盤。
TW111117346A 2021-05-18 2021-05-18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TWI799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7346A TWI799260B (zh) 2021-05-18 2021-05-18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7346A TWI799260B (zh) 2021-05-18 2021-05-18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567A TW202247567A (zh) 2022-12-01
TWI799260B true TWI799260B (zh) 2023-04-11

Family

ID=8579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7346A TWI799260B (zh) 2021-05-18 2021-05-18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92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5100A (zh) * 2011-09-20 2013-04-01 gui-tang Liao 用於電動代步車的輪轂發電裝置
US8760030B2 (en) * 2010-06-07 2014-06-24 David A. Ross Flexible rotor sequentially actuated motor/generator
CN204278927U (zh) * 2014-12-11 2015-04-22 金明荣 自发电车用轮胎
CN205524783U (zh) * 2016-01-25 2016-08-31 张红中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轮毂式驱动发电一体机
US9819245B2 (en) * 2014-10-20 2017-11-14 Chung-Ming Chou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207677583U (zh) * 2017-12-19 2018-07-31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励磁发电机整流模块固定装置及励磁发电机
CN209642416U (zh) * 2019-04-29 2019-11-15 洛阳优特威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轮毂电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0030B2 (en) * 2010-06-07 2014-06-24 David A. Ross Flexible rotor sequentially actuated motor/generator
TW201315100A (zh) * 2011-09-20 2013-04-01 gui-tang Liao 用於電動代步車的輪轂發電裝置
TWI439013B (zh) * 2011-09-20 2014-05-21
US9819245B2 (en) * 2014-10-20 2017-11-14 Chung-Ming Chou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204278927U (zh) * 2014-12-11 2015-04-22 金明荣 自发电车用轮胎
CN205524783U (zh) * 2016-01-25 2016-08-31 张红中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轮毂式驱动发电一体机
CN207677583U (zh) * 2017-12-19 2018-07-31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励磁发电机整流模块固定装置及励磁发电机
CN209642416U (zh) * 2019-04-29 2019-11-15 洛阳优特威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轮毂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567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4754B2 (en) Rotor having multiple permanent-magnet pieces in a cavity
CN105515229B (zh) 一种盘式电机
CN105305749A (zh) 定子无铁心Halbach永磁阵列轴向磁通电机
CN202475212U (zh) 轴向磁场永磁无刷电机
CN110086308B (zh) 六相聚磁式内外无源转子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CN109617267B (zh) 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裂槽式磁场调制永磁电机
CN102624183A (zh) 轴向磁场永磁无刷电机及装配方法
CN107681854A (zh) 一种轴向永磁电机
CN106374707A (zh) 电机
CN102510192A (zh) 一种新型磁极结构的正弦波盘式永磁发电机
CN109768683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拖拉机的双定子磁场调制永磁电机
TWI799260B (zh) 具有發電裝置之輪毂
CN111969819A (zh) 三相聚磁式h型定子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CN201403035Y (zh) 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
TWI777810B (zh) 電磁感應輪毂
TW202301777A (zh) 電磁感應裝置及具有電磁感應裝置之輪毂
CN107769510A (zh) 一种定子嵌有u型永磁体的混合式步进电机
CN203456960U (zh) 电机转子、永磁式旋转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8257530U (zh) 定转子冲片
US20220371364A1 (en) Wheel Hub with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N209402384U (zh) 电动车及18槽10极三相永磁无刷电机
CN210041604U (zh) 一种24槽10极轴向磁通电机及电动车辆
CN110391723A (zh) 24槽10极轴向磁通电机及电动车辆
TW202342325A (zh) 動力輪毂
TWI741757B (zh) 具有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之電動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