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063B - 合光結構 - Google Patents

合光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063B
TWI798063B TW111114978A TW111114978A TWI798063B TW I798063 B TWI798063 B TW I798063B TW 111114978 A TW111114978 A TW 111114978A TW 111114978 A TW111114978 A TW 111114978A TW I798063 B TWI798063 B TW I7980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splitter
light source
allows
reflectiv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4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2916A (zh
Inventor
簡志雄
林明坤
吳宗訓
Original Assignee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4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8063B/zh
Priority to US17/842,89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175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0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2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291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8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ctr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64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1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the colours sequentially, e.g. by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ight sources

Abstract

一種合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分光鏡、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以及一第二分光鏡。第一光源設置於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一光線,第一光源設有一第一反射面。第二光源設置於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二光線,第二光源設有一第二反射面。第二分光鏡設置於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三側,其中第一分光鏡允許第一光線及第二光線部分反射部分穿透,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二分光鏡允許第一光線及第二光線反射後進入第一分光鏡的一第四側。

Description

合光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固態光源,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提昇固態光源亮度的合光結構。
固態照明(solid-state lighting)指使用固態發光元件,即半導體元件,例如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半導體及高分子發光二極體等作為光源的照明技術,具有耗電量少、壽命長、色彩豐富、耐震動、可控性強等特點。近幾年,固態照明產業發展迅速,配合節能產業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以取代傳統高耗能的白熾燈泡。然而,單一固態發光元件的光強不足而無法滿足光源所需的光通量時,需透過結合多個固態發光元件補強光強,以增加光源的整體亮度。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合光結構,用以增加光源的整體亮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合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分光鏡、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以及一第二分光鏡。第一光源設置於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一光線,第一光源設有一第一反射面。第二光源設置於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二光線,第二光源設有一第二反射面。第二分光鏡設置於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三側,其中第一分光鏡允許第一光線及第二光線部分反射部分穿透,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二分光鏡允許第一光線及第二光線反射後進入第一分光鏡的一第四側。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顯而易知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以下是以相同/類似的符號表示相同/類似的元件做說明。
請參照第1A至1D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的光路示意圖。在圖中,所示的箭號表示光行進的方向以及發光強度(例如是單位面積的發光強度,單位為尼特(nit)),箭號的尺寸越大,表示發光強度越強,反之,箭號的尺寸越小,表示發光強度越弱。如第1A圖所示,第一光線G1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分為第一子光束G1_1以及第二子光束G1_2,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一子光束G1_1穿透,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二子光束G1_2反射。也就是說,第一分光鏡DM1為部分反射部分穿透的分光鏡,可允許特定光波長的光線穿透及/或反射。以半反射半穿透的第一分光鏡DM1為例,第一子光束G1_1的光強約為第一光線G1的光強的一半,第二子光束G1_2的光強約為第一光線G1的光強的一半。
如第1B圖所示,第一子光束G1_1穿透第一分光鏡DM1之後,再經由第二分光鏡DM2反射,接著,第一子光束G1_1反射至第一分光鏡DM1之後,第一子光束G1_1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分為第三子光束G1_3以及第四子光束G1_4,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三子光束G1_3穿透,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四子光束G1_4反射。以半反射半穿透的第一分光鏡DM1為例,第三子光束G1_3的光強約為第一子光束G1_1的光強的一半,第四子光束G1_4的光強約為第一子光束G1_1的光強的一半。
同樣的方式,在第1C圖中,第二光線G2可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分為第一子光束G2_1以及第二子光束G2_2,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一子光束G2_1穿透,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二子光束G2_2反射。以半反射半穿透的第一分光鏡DM1為例,第一子光束G2_1的光強約為第二光線G2的光強的一半,第二子光束G2_2的光強約為第二光線G2的光強的一半。
在第1D圖中,第二子光束G2_2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反射之後,再經由第二分光鏡DM2反射,接著,第二子光束G2_2反射至第一分光鏡DM1之後,第二子光束G2_2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分為第三子光束G2_3以及第四子光束G2_4,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三子光束G2_3穿透,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四子光束G2_4反射。以半反射半穿透的第一分光鏡DM1為例,第三子光束G2_3的光強約為第二子光束G2_2的光強的一半,第四子光束G2_4的光強約為第二子光束G2_2的光強的一半。
在無任何光損耗的情況下,上述的第一光線G1的第三子光束G1_3與第四子光束G1_4與第二光線G2的第三子光束G2_3與第四子光束G2_4又可再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及第二分光鏡DM2而細分為更多子光束,其目的在於增加系統光源的整體亮度,透過兩個相鄰側的光源的合光結構100將第一光線G1與第二光線G2部分反射及穿透,可解決單一光源的光強不足而無法滿足系統光源所需的光通量的問題。上述的合光結構100例如可運用於投影機中做為系統光源使用。
請參照第2A及2B圖,其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A的示意圖。合光結構100A包括一第一分光鏡DM1、一第一光源101、一第二光源102以及一第二分光鏡DM2。第一光源101設置於第一分光鏡DM1的一第一側E11,用以發出一第一光線G1,且第一光源101設有一第一反射面S1。第二光源102設置於第一分光鏡DM1的一第二側E12,用以發出一第二光線G2,且第二光源102設有一第二反射面S2。也就是說,第一光源101與第二光源102分別設置於相鄰的第一側E11與第二側E12(參見第2A圖)或設置於相對的第一側E11與第三側E13(參見第2B圖)。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其內容已詳細描述於第1A至1D圖中,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第一光源101與第二光源102的出光側例如分別設有一準直透鏡(collimator)LS1、LS2,其用以收斂或集中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於各個光源的中心光路上,以增加各個光源中心的發光強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源101與第二光源102例如為發光二極體等固態光源,第一光源101的後方或鄰近於後方的一側例如設有反射片、反射層及/或導光結構,此外,第二光源102的後方或鄰近於後方的一側例如設有反射片、反射層及/或導光結構。反射片的表面具有鍍膜,用以反射光線。例如,在第1B圖中的第三子光束G1_3以及第四子光束G1_4可分別朝第一光源101及第二光源102的方向前進,且第三子光束G1_3以及第四子光束G1_4可分別經由第一光源101的第一反射面S1及第二光源102的第二反射面S2反射而入射至第一分光鏡DM1。另外,同樣的方式,在第1D圖中的第三子光束G1_3以及第四子光束G1_4可分別朝第一光源101及第二光源102的方向前進,且第三子光束G1_3以及第四子光束G1_4可分別經由第一光源101的第一反射面S1及第二光源102的第二反射面S2反射而入射至第一分光鏡DM1。
第一反射面S1、第二反射面S2及第二分光鏡DM2的用途相似,用以允許第一光線G1、第二光線G2及其子光束經過至少一次反射後進入第一分光鏡DM1的一第四側E14。第二分光鏡DM2設置於第一分光鏡DM1的一第三側E13,其中第一側E11與第三側E13相對,第二側E12與第四側E14相對。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反射面S1大致上設置於第一光線G1的出光方向的延伸線上,第二反射面S2大致上設置於第二光線G2的出光方向的延伸線上。
第一光線G1與第二光線G2可為綠光或其他色光,其中第一光源101及第二光源102例如為綠光發光二極體或受到藍光及紫外光激發而產生綠光的發光二極體,本實施例設置二個同色發光二極體的光源的用意在於解決單一光源的光強不足而無法滿足系統光源所需的光通量的問題,藉以提昇系統光源中單一色光的亮度。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光線G1與第二光線G2可以是不同色光,例如第一光線G1為綠光、第二光線G2為藍光或紅光。在其他實施例中(參見第6圖),不同色光的第一光線G1、第二光線G2可與另一組不同色光的第三光線B1、第四光線B4組合成系統光源所需的色光。上述的合光結構100A例如可運用於投影機中做為系統光源使用。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B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除了第一光源101及第二光源102之外,合光結構100B還包括一第三光源103,設置於第二分光鏡DM2的一側,第三光源103用以發出一第三光線B1。第三光線B1與第一光線G1、第二光線G2為不同色光,例如藍光、紫外光或其他色光。第三光源103主要是做為激發螢光體的光源。
如第3圖所示,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三光線B1部分反射部分穿透,第二分光鏡DM2允許第三光線B1穿透。也就是說,第三光線B1經由第一分光鏡DM1分為第一子光束B1_1及第二子光束B1_2,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一子光束B1_1穿透並朝向第一光源101出射,第一分光鏡DM1允許第二子光束B1_2反射並朝向第二光源102出射。
此外,第一光源101及第二光源102分別具有一螢光體P1、P2,例如是綠色螢光體或其他顏色的螢光體。螢光體P1、P2可受第三光線B1激發而產生一第四光線,第四光線可以是與第一光線G1、第二光線G2相同的色光,例如以藍光及紫外光激發綠色螢光體而產生與第一光線G1、第二光線G2相同的綠光。因此,本實施例中設置第三光源103的用意在於產生更多的色光,藉以提昇系統光源中單一色光的亮度。上述的合光結構100B例如可運用於投影機中做為系統光源使用。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C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除了第一光源101、第二光源102及選擇性設置的第三光源103之外,合光結構100C還包括一第三分光鏡DM3、一第四分光鏡DM4、一第四光源104以及一第五光源105。第三分光鏡DM3及第四分光鏡DM4均設置於第一分光鏡DM1的第四側E14。第四分光鏡DM4大致上與第一分光鏡DM1同向平行設置,第三分光鏡DM3大致上與第四分光鏡DM4非同向設置(例如交叉設置)。如第4圖所示,第三分光鏡DM3允許來自第一光源101的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源102的第二光線G2反射,且第四分光鏡DM4允許來自第一光源101的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源102的第二光線G2穿透。
此外,第四光源104設置於第四分光鏡DM4的一第一側E21,用以發出一第四光線B2。第五光源105設置於第四分光鏡DM4的一第二側E22,用以發出一第五光線R。第三分光鏡DM3允許第四光線B2穿透,且第三分光鏡DM3允許第五光線R穿透。第四分光鏡DM4允許第四光線B2穿透,第四分光鏡DM4允許第五光線R反射。第三光源103、第四光源104與第五光源105的出光側例如分別設有一準直透鏡LS3、LS4及LS5。
第一光線G1與第二光線G2為同色光,例如為綠光。第三光線B1與第四光線B2為同色光,例如為藍光。第五光線R與第一光線G1至第四光線B2為不同色光,例如為紅光。
如第4圖所示,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經由第三分光鏡DM3反射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第四光線B2穿透第三分光鏡DM3及第四分光鏡DM4之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第五光線R經由第四分光鏡DM4反射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因此,三種不同顏色的光線(G1,G2,B2,R)可經由本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C而組合成系統光源所需的色光。上述的合光結構100C例如可運用於投影機中做為系統光源使用。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D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除了第一光源101、第二光源102及第三光源103之外,合光結構100D還包括一第三分光鏡DM3、一第四分光鏡DM4以及一第四光源104。第三分光鏡DM3設置於第二分光鏡DM2的一側,第四分光鏡DM4設置於第二分光鏡DM2的另一側。第三分光鏡DM3大致上與第四分光鏡DM4同向平行設置,且第三分光鏡DM3大致上與第一分光鏡DM1非同向設置(例如交叉設置)。如第5圖所示,第三分光鏡DM3允許來自第一光源101的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源102的第二光線G2穿透。
此外,第三光源103設置於第四分光鏡DM4的一第一側E31,用以發出一第三光線B1,第四光源104設置於第四分光鏡DM4的一第二側E32,用以發出一第四光線B2。第三分光鏡DM3允許第三光線B1及第四光線B2反射後進入第一分光鏡DM1的第四側E14,且第四分光鏡DM4允許第三光線B1反射,第四分光鏡DM4允許第四光線B2穿透。
第一光線G1與第二光線G2為同色光,例如為綠光。第三光線B1與第四光線B2為不同色光,例如為藍光及紅光,第三光線B1與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為不同色光,且第四光線B2與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為不同色光。
如第5圖所示,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穿透第三分光鏡DM3之後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第三光線B1經由第四分光鏡DM4反射後,穿透第二分光鏡DM2至第三分光鏡DM3,再經由第三分光鏡DM3反射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此外,第四光線B2穿透第四分光鏡DM4及第二分光鏡DM2之後,再經由第三分光鏡DM3反射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因此,三種不同顏色的光線(G1,G2,B1,B2)可經由本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D而組合成系統光源所需的色光。上述的合光結構100D例如可運用於投影機中做為系統光源使用。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E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合光結構100E包括第一合光結構1001、第二合光結構1002以及位於第一合光結構1001與第二合光結構1002之間的出光結構1003,出光結構1003包括一第五分光鏡DM5以及一第六分光鏡DM6。第一合光結構1001與第二合光結構1002的元件大致上相同,以鏡射或左右對稱的方式配置。第一合光結構1001包括第一光源101、第二光源102、第一分光鏡DM1以及第二分光鏡DM2,其內容已詳細描述於第2圖中,在此不再贅述。第二合光結構1002包括第三光源103、第四光源104、第三分光鏡DM3以及第四分光鏡DM4。第三光源103設置於第三分光鏡DM3的一第一側E41,用以發出一第三光線B1,第三光源103設有一第三反射面S3。第四光源104設置於第三分光鏡DM3的一第二側E42,用以發出一第四光線B2,且第四光源104設有一第四反射面S4。也就是說,第三光源103與第四光源104分別設置於相鄰的第一側E41與第二側E42(或設置於相對的第一側E41與第三側E43)。第三分光鏡DM3允許第三光線B1及第四光線B2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其內容類似於第1A至1D圖中第一分光鏡DM1的情形,第三分光鏡DM3與第一分光鏡DM1以鏡射配置,詳細內容在此不再贅述。在其他實施例中,不同色光的第一光源101與第三光源103的位置可互換,不同色光的第二光源102與第四光源104的位置可互換。或者,第一光源101、第二光源102與第三光源103為相同色光的光源,第四光源104為其他色光的光源,如此能產生三倍亮度的色光,藉以提昇系統光源中單一色光的亮度。
第三反射面S3、第四反射面S4及第四分光鏡DM4的用途相似,用以允許第三光線B1、第四光線B2及其子光束經過至少一次反射後進入第三分光鏡DM3的一第四側E44。第四分光鏡DM4設置於第三分光鏡DM3的一第三側E43,其中第一側E41與第三側E43相對,第二側E42與第四側E44相對。在一實施例中,第三反射面S3大致上設置於第三光線B1的出光方向的延伸線上,第四反射面S4大致上設置於第四光線B2的出光方向的延伸線上。
第一光線G1與第二光線G2例如為綠光或其他色光,第三光線B1與第四光線B2例如為紅光或其他色光,也就是說,第三光線B1與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為不同色光,且第四光線B2與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為不同色光。本實施例設置二組合光結構1001、1002,每組合光結構1001、1002包括二個同色發光二極體的光源,其用意在於解決單一光源的光強不足而無法滿足系統光源所需的光通量的問題,藉以提昇系統光源中兩個不同色光的亮度。
請參照第6圖,第五分光鏡DM5與第六分光鏡DM6均設置於第一分光鏡DM1與第三分光鏡DM3之間,第五分光鏡DM5大致上與第三分光鏡DM3同向平行設置,且第六分光鏡DM6大致上與第一分光鏡DM1同向平行設置。第五分光鏡DM5與第六分光鏡DM6非同向設置(例如交叉設置)。
此外,第五分光鏡DM5允許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反射,第六分光鏡DM6允許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穿透,第五分光鏡DM5允許第三光線B1及第四光線B2穿透,第六分光鏡DM6允許第三光線B1及第四光線B2反射,第五分光鏡DM5及第六分光鏡DM6允許第五光線R穿透。因此,第一光線G1及第二光線G2經由第五分光鏡DM5反射之後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第三光線B1及第四光線B2經由第六分光鏡DM6反射之後而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
另外,在第6圖中,合光結構100E還可包括一第五光源105,設置於第五分光鏡DM5及第六分光鏡DM6的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五光線R,例如是藍光或其他色光,第五光線R與上述的第一光線G1至第四光線B2可為不同色光。第五分光鏡DM5及第六分光鏡DM6允許第五光線R穿透,以使第五光線R成為系統光源所需的一部分色光。因此,三種不同顏色的光線(G1,G2,B1,B2,R)可經由本實施例的合光結構100E而組合成系統光源所需的色光。上述的合光結構100E例如可運用於投影機中做為系統光源使用。
由上述的說明可知,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合光結構可運用於高亮度需求的投影機或影像輸出裝置中,用以提昇系統光源的整體亮度,以解決單一固態發光元件的光強不足而無法滿足光源所需的光通量的問題。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100D,100E:合光結構 101:第一光源 102:第二光源 103:第三光源 104:第四光源 105:第五光源 1001:第一合光結構 1002:第二合光結構 1003:出光結構 G1:第一光線 G2:第二光線 B1:第三光線 B2:第四光線 R:第五光線 LS1,LS2,LS3,LS4,LS5:準直透鏡 P1,P2:螢光體 G1_1,G2_1,B1_1:第一子光束 G1_2,G2_2,B1_2:第二子光束 G1_3,G2_3:第三子光束 G1_4,G2_4:第四子光束 DM1:第一分光鏡 DM2:第二分光鏡 DM3:第三分光鏡 DM4:第四分光鏡 DM5:第五分光鏡 DM6:第六分光鏡 E11,E21,E31,E41:第一側 E12,E22,E32,E42:第二側 E13,E43:第三側 E14,E44:第四側 S1:第一反射面 S2:第二反射面 S3:第三反射面 S4:第四反射面
第1A至1D圖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的光路示意圖; 第2A及2B圖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的示意圖;及 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合光結構的示意圖。
100A:合光結構
101:第一光源
102:第二光源
G1:第一光線
G2:第二光線
DM1:第一分光鏡
DM2:第二分光鏡
S1:第一反射面
S2:第二反射面
E11:第一側
E12:第二側
E13:第三側
E14:第四側

Claims (20)

  1. 一種合光結構,包括: 一第一分光鏡; 一第一光源,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一光線,該第一光源設有一第一反射面; 一第二光源,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二光線,該第二光源設有一第二反射面;以及 一第二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三側,其中該第一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該第一反射面、該第二反射面及該第二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反射後進入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四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三側相對,該第二側與該第四側相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光結構,更包括一第三光源,設置於該第二分光鏡的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三光線,該第一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該第二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穿透。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光線與該第二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三光線與該第一光線、該第二光線為不同色光。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分別具有一螢光體,該螢光體受第三光線激發而產生與該第一光線、該第二光線相同的色光。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合光結構,更包括: 一第三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該第四側; 一第四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該第四側; 一第四光源,設置於該第四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四光線;以及 一第五光源,設置於該第四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五光線, 其中該第三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反射,該第四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穿透,該第三分光鏡允許該第四光線穿透,該第三分光鏡允許該第五光線穿透,該第四分光鏡允許該第四光線穿透,該第四分光鏡允許該第五光線反射。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光線與該第二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三光線與該第四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五光線與該第一光線至該第四光線為不同色光。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光結構,更包括: 一第三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二分光鏡的一側; 一第四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二分光鏡的另一側; 一第三光源,設置於該第四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三光線;以及 一第四光源,設置於該第四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四光線, 其中該第三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及該第四光線反射後進入該第一分光鏡的該第四側,該第三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穿透,該第四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反射,該第四分光鏡允許該第四光線穿透。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光線與該第二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三光線、該第四光線與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為不同色光。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光結構,更包括: 一第三分光鏡; 一第三光源,設置於該第三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三光線,該第三光源設有一第三反射面; 一第四光源,設置於該第三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四光線,該第四光源設有一第四反射面;以及 一第四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三分光鏡的一第三側,其中該第三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及該第四光線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該第三反射面、該第四反射面及該第四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及該第四光線反射後進入該第三分光鏡的一第四側,該第一側與該第三側相對,該第二側與該第四側相對,且該第三分光鏡與該第一分光鏡以鏡射配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光線與該第二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三光線與該第四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三光線、該第四光線與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為不同色光。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合光結構,更包括: 一第五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與該第三分光鏡之間; 一第六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與該第三分光鏡之間;以及 一第五光源,設置於該第五分光鏡及該第六分光鏡的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五光線, 其中該第五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反射,該第六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穿透,該第五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及該第四光線穿透,該第六分光鏡允許該第三光線及該第四光線反射,該第五分光鏡及該第六分光鏡允許該第五光線穿透。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一光線與該第二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三光線與該第四光線為同色光,該第五光線與該第一光線至該第四光線為不同色光。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部分該第一光線穿透該第一分光鏡之後,再經由該第二分光鏡、該第一分光鏡、該第一反射面及該第二反射面反射及穿透之後到達該第一分光鏡的該第四側。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部分該第二光線經由該第一分光鏡反射之後,再經由該第二分光鏡、該第一分光鏡、該第一反射面及該第二反射面反射及穿透之後到達該第一分光鏡的該第四側。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部分該第三光線穿透該第三分光鏡之後,再經由該第四分光鏡、該第三分光鏡、該第三反射面及該第四反射面反射及穿透之後到達該第三分光鏡的該第四側。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部分該第四光線經由該第三分光鏡反射之後,再經由該第四分光鏡、該第三分光鏡、該第三反射面及該第四反射面反射及穿透之後到達該第三分光鏡的該第四側。
  18. 一種合光結構,包括: 一第一分光鏡; 一第一光源,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一側,用以發出一第一光線,該第一光源設有一第一反射面; 一第二光源,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二側,用以發出一第二光線,該第二光源設有一第二反射面;以及 一第二分光鏡,設置於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三側,其中該第一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該第一反射面、該第二反射面及該第二分光鏡允許該第一光線及該第二光線反射後進入該第一分光鏡的一第四側, 其中,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分別具有一螢光體,該螢光體受一第三光線激發而產生一第四光線。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四光線與該第一光線、該第二光線為同色光。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合光結構,其中該第三光線與該第一光線、該第二光線為不同色光。
TW111114978A 2022-04-20 2022-04-20 合光結構 TWI798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978A TWI798063B (zh) 2022-04-20 2022-04-20 合光結構
US17/842,895 US20230341756A1 (en) 2022-04-20 2022-06-17 Light combining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978A TWI798063B (zh) 2022-04-20 2022-04-20 合光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063B true TWI798063B (zh) 2023-04-01
TW202342916A TW202342916A (zh) 2023-11-01

Family

ID=8694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978A TWI798063B (zh) 2022-04-20 2022-04-20 合光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1756A1 (zh)
TW (1) TWI79806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8083A2 (en) * 2003-05-16 2006-11-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ly efficient single panel and two panel projection engines
CN101334142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显示系统
TW201821894A (zh) * 2016-12-12 2018-06-16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雷射投影機的光源系統
TW201913216A (zh) * 2017-08-29 2019-04-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合光模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8083A2 (en) * 2003-05-16 2006-11-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ly efficient single panel and two panel projection engines
CN101334142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显示系统
TW201821894A (zh) * 2016-12-12 2018-06-16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雷射投影機的光源系統
TW201913216A (zh) * 2017-08-29 2019-04-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合光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2916A (zh) 2023-11-01
US20230341756A1 (en)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270B (zh) 波長轉換裝置及投影機
CN100350282C (zh) 照明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投影机
TWI421448B (zh) 照明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096211B2 (ja) 光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影デバイス
CN1124426C (zh) 照明系统
US9075299B2 (en) Light source with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and filter plate
US11215909B2 (en)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207992666U (zh) 一种led和激光光源构成的投影照明系统
KR20120130205A (ko) 조명용 미세공동 oled들
CN108415212A (zh) 一种led和激光光源构成的投影照明系统
TWM337676U (en) LED projection lamp
US11493838B2 (en) Optical device
TWI798063B (zh) 合光結構
WO2021093563A1 (zh) 光源装置及照明系统
WO2016138699A1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WO2020151630A1 (zh) 发光装置及舞台灯系统
TWI262038B (en) Pixel structur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with the structure
CN106909020B (zh) 荧光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121093A1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WO2017118300A1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照明装置
US11934088B2 (en) Light-emitting systems including dual primary red LEDs
TWI546498B (zh) 照明裝置
CN116974131A (zh) 合光结构及投影装置
TW201802567A (zh) 光學裝置
TWI667431B (zh) 雷射照明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