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7564B -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7564B
TWI797564B TW110106474A TW110106474A TWI797564B TW I797564 B TWI797564 B TW I797564B TW 110106474 A TW110106474 A TW 110106474A TW 110106474 A TW110106474 A TW 110106474A TW I797564 B TWI797564 B TW I7975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region
insulating film
layer
semiconductor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4151A (zh
Inventor
守田峻海
大口寿史
澤敬一
山下博幸
柳瀨俊晃
今村翼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4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4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5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401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data storage electrodes
    • H01L29/4011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data storage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s comprising a charge-trapping insula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1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通道半導體層之性能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根據一實施方式,半導體裝置具備基板及複數個電極層,上述複數個電極層於與上述基板之表面垂直之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設置。進而,上述裝置具備依序設置於上述電極層之側面的第1絕緣膜、電荷累積層、第2絕緣膜、包含矽之第1半導體區域、及包含矽與碳之第2半導體區域,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絕緣膜之界面包含氟。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於三維記憶體等半導體記憶體中,期望提高通道半導體層之性能。
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通道半導體層之性能之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根據一實施方式,半導體裝置具備基板及複數個電極層,上述複數個電極層於與上述基板之表面垂直之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設置。進而,上述裝置具備依序設置於上述電極層之側面的第1絕緣膜、電荷累積層、第2絕緣膜、包含矽之第1半導體區域、及包含矽與碳之第2半導體區域;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絕緣膜之界面包含氟。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於圖1至圖36中,對相同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圖1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圖1之半導體裝置例如係三維記憶體。
圖1之半導體裝置具備基板1、積層膜2、記憶體絕緣膜11、通道半導體層12、及核心絕緣膜13。積層膜2包含複數個電極層2a、及複數個絕緣層2b。記憶體絕緣膜11包含阻擋絕緣膜11a、電荷累積層11b、及隧道絕緣膜11c。阻擋絕緣膜11a係第1絕緣膜之例,隧道絕緣膜11c係第2絕緣膜之例。通道半導體層12包含半導體區域12a、及半導體區域12b。半導體區域12a係第1半導體區域之例,半導體區域12b係第2半導體區域之例。
基板1例如係Si(矽)基板等半導體基板。圖1示出了與基板1之表面平行且相互垂直之X方向及Y方向、以及與基板1之表面垂直之Z方向。本說明書中,將+Z方向視作上方向,將-Z方向視作下方向。-Z方向可以與重力方向一致,亦可與重力方向不一致。Z方向係第1方向之例。
積層膜2包含於基板1之上方交替積層之複數個電極層2a及複數個絕緣層2b。該等電極層2a與該等絕緣層2b交替地積層,藉此於Z方向上相互隔開。該等電極層2a例如作為三維記憶體用字元線或選擇線而使用。各電極層2a例如包含W(鎢)層等金屬層。各絕緣層2b例如係SiO 2膜(氧化矽膜)。
圖1之半導體裝置進而具備複數個柱狀部CL,上述複數個柱狀部CL於基板1之上方形成於積層膜2內,具有沿Z方向延伸之柱狀形狀。圖1示出了該等柱狀部CL中之1個。各柱狀部CL之形狀例如係圓柱形。各柱狀部CL包含依序形成於積層膜2內之記憶體絕緣膜11、通道半導體層12、及核心絕緣膜13,構成複數個胞電晶體(記憶胞)及複數個選擇電晶體。
阻擋絕緣膜11a形成於積層膜2之側面、即電極層2a及絕緣層2b之側面上。阻擋絕緣膜11a例如係SiO 2膜。
電荷累積層11b形成於阻擋絕緣膜11a之側面上。電荷累積層11b例如係SiN膜(氮化矽膜)等絕緣膜,但亦可為多晶矽層等半導體層。電荷累積層11b能夠針對每個記憶胞累積三維記憶體用信號電荷。圖1示出了阻擋絕緣膜11a與電荷累積層11b之界面S1。
隧道絕緣膜11c形成於電荷累積層11b之側面上。隧道絕緣膜11c例如係SiON膜(氮氧化矽膜)。圖1示出了電荷累積層11b與隧道絕緣膜11c之界面S2。
半導體區域12a形成於隧道絕緣膜11c之側面上。半導體區域12a之厚度例如為10 nm以下,於此為3 nm以下。半導體區域12a例如係多晶矽層。圖1示出了隧道絕緣膜11c與半導體區域12a之界面S3。
半導體區域12b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區域12b之厚度設定得較半導體區域12a之厚度薄。半導體區域12b之厚度例如為1 nm以下,於此為0.1 nm左右。半導體區域12b例如係SiC(碳化矽)層,半導體區域12b內之Si(矽)原子與C(碳)原子形成Si-C鍵。半導體區域12b內之C原子之濃度例如為1.0×10 22cm -3以下。C原子之濃度例如可使用EDX(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能量散射X射線譜)或EELS(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電子能量損失譜)求出。半導體區域12b亦可為厚度薄至不能稱為SiC層之SiC區域。
核心絕緣膜13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b之側面上,位於各柱狀部CL之中心。核心絕緣膜13例如係SiO 2膜。
其次,更詳細地說明圖1之半導體裝置。
本實施方式之各柱狀部CL包含F(氟)原子。例如,各柱狀部CL可於半導體區域12a及隧道絕緣膜11c內包含F原子,進而於電荷累積層11b及阻擋絕緣膜11a內包含F原子。又,F原子亦可包含於半導體區域12a與隧道絕緣膜11c之界面S3中,進而包含於隧道絕緣膜11c與電荷累積層11b之界面S2、或電荷累積層11b與阻擋絕緣膜11a之界面S1中。又,F原子還可包含於半導體區域12b內、或半導體區域12b與半導體區域12a之界面中、或者核心絕緣膜13內、或核心絕緣膜13與半導體區域12b之界面中。
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使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及界面S3包含F原子,能夠利用F原子來終止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及界面S3之缺陷及懸鍵。藉此,能夠提高半導體區域12a及隧道絕緣膜11c之可靠性。該F原子例如與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及界面S3內之Si原子形成Si-F鍵。一般而言,作為終止對象之缺陷及懸鍵大多存在於界面S3,因此期望界面S3包含較多之F原子。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及界面S3內之F原子之濃度例如為1.0×10 22cm -3以下。F原子之濃度例如可使用EDX或EELS求出。
於各柱狀部CL內之其它部分亦能獲得此種效果。例如,藉由使界面S2或界面S1包含F原子,能夠利用F原子來終止界面S2或界面S1之缺陷及懸鍵。本實施方式之電荷累積層11b、阻擋絕緣膜11a、界面S2、及界面S1內之F原子之濃度例如為1.0×10 22cm -3以下。該F原子例如與電荷累積層11b、阻擋絕緣膜11a、界面S2、及界面S1內之Si原子形成Si-F鍵。又,半導體區域12b或其兩個界面內之F原子例如與半導體區域12b或其兩個界面內之Si原子或C原子形成Si-F鍵或C-F鍵。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區域12b或其兩個界面內之F原子之濃度例如為1.0×10 22cm -3以下。
本實施方式中,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形成半導體區域12b時,向各柱狀部CL內導入F原子。下文將參照圖2至圖9詳細敍述該處理。
圖2至圖9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首先,於基板1之上方形成交替包含複數個犧牲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之積層膜2'(圖2)。結果該等犧牲層2a'於Z方向上相互隔開地形成。各犧牲層2a'例如係氮化矽膜,具有約50 nm之厚度。各絕緣層2b例如如上述般係氧化矽膜,具有約50 nm之厚度。該等犧牲層2a'係第1膜之例。
各犧牲層2a'例如係藉由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於300~85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SiH 2Cl 2及NH 3形成之(H表示氫、Cl表示氯、N表示氮)。各絕緣層2b例如係藉由CVD於300~7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TEOS(Tetraethyl orthosilicate,四乙基正矽酸鹽)形成。本實施方式之積層膜2介隔另一膜(例如層間絕緣膜)而形成於基板1之上方。
接著,藉由光微影及RIE(Reactive Ion Etching,反應性離子蝕刻),於積層膜2'內形成複數個記憶體孔MH(圖3)。圖3示出該等記憶體孔MH中之1個。該等記憶體孔MH例如使用抗蝕膜及硬質遮罩層(例如多晶矽層)作為遮罩,以貫通積層膜2'之方式形成。
接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依序形成阻擋絕緣膜11a、電荷累積層11b、隧道絕緣膜11c、及半導體區域12a(圖4)。結果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積層膜2'之側面,依序形成阻擋絕緣膜11a、電荷累積層11b、隧道絕緣膜11c、及半導體區域12a。藉此,於記憶體孔MH內形成記憶體絕緣膜11。半導體區域12a如上述般例如為多晶矽層。
阻擋絕緣膜11a例如藉由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沈積)於400~8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TDMAS(Tris(dimethylamino)silane,三(二甲胺基)矽烷)及O 3形成(O表示氧)。電荷累積層11b例如藉由ALD於300~8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SiH 2Cl 2及NH 3形成。隧道絕緣膜11c例如藉由ALD於400~8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HCD(hexachlorodisilane,六氯乙矽烷)、NH 3、及O 2形成。半導體區域12a例如藉由CVD於400~8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SiH 4形成。
接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形成聚合物層21(圖5)。結果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形成聚合物層21。聚合物層21例如為包含碳(C)及氟(F)之CF聚合物層,具有約5 nm之厚度。聚合物層21係第2膜之例。
聚合物層21例如使用C xH yF z氣體形成之(x表示1以上之整數、y表示0以上之整數、z表示1以上之整數)。C xH yF z氣體包含碳(C)及氟(F),但亦可包含氫(H)或不包含氫(H)。本實施方式之聚合物層21使用C 4F 8氣體形成。亦可取代氣體而使用液體來形成聚合物層21。
接著,藉由熱退火,對基板1上方之聚合物層21、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電荷累積層11b、阻擋絕緣膜11a等進行加熱(圖6)。結果於聚合物層21與半導體區域12a之間形成半導體區域12b。藉此,於記憶體孔MH內形成通道半導體層12。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半導體區域12a內之Si原子及聚合物層21內之C原子,形成SiC層作為半導體區域12b。進而,聚合物層21內之F原子因熱退火而向半導體區域12b、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電荷累積層11b、及阻擋絕緣膜11a內、以及其等之間之界面內(例如圖1所示之界面S1、S2、S3內)擴散。圖6模式性示出以此方式擴散之F原子。
圖6所示之工序之熱退火,例如於900℃且常壓下實施30分鐘。半導體區域12b可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a內,亦可形成於聚合物層21內。又,半導體區域12b亦可形成為厚度薄至不足以稱為SiC層之SiC區域,而取代形成為SiC層。
接著,去除聚合物層21(圖7)。於是半導體區域12b之側面於各記憶體孔MH內露出。例如於500℃且常壓下使用O 2進行30分鐘氧化,而將聚合物層21去除。
接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形成核心絕緣膜13(圖8)。結果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b之側面形成核心絕緣膜13。藉此,於各記憶體孔MH內形成柱狀部CL。
核心絕緣膜13例如係藉由ALD於400~8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TDMAS及O 3形成。本實施方式之核心絕緣膜13以完全填埋各記憶體孔MH之方式形成。
接著,將積層膜2'內之各犧牲層2a'替換成1個電極層2a(圖9)。結果於基板1之上方形成交替包含複數個電極層2a及複數個絕緣層2b之積層膜2。進而,於基板1之上方實現了各柱狀部CL貫通積層膜2內之構造。如此,於各柱狀部CL中形成複數個胞電晶體(記憶胞)及複數個選擇電晶體。
例如按以下方式實施圖9所示之工序。首先,於積層膜2'內形成狹縫,藉由狹縫,利用熱磷酸將積層膜2'內之各犧牲層2a'選擇性去除。結果於積層膜2'內之絕緣層2b之間形成複數個凹部。接著,於該等凹部內依序形成阻擋絕緣膜、阻擋金屬層、及電極材料層。結果於各凹部內形成包含阻擋金屬層及電極材料層之1個電極層2a。再者,藉由圖9所示之工序形成之阻擋絕緣膜與藉由圖4所示之工序形成之阻擋絕緣膜11a一起構成各記憶胞之阻擋絕緣膜。
於圖9所示之工序中,阻擋絕緣膜例如係AlO x膜(氧化鋁膜),係藉由ALD於200~500℃及減壓環境(2000 Pa以下)下使用TMA(三甲基鋁)及O 3形成。又,阻擋金屬層例如係TiN膜(氮化鈦膜),係藉由CVD於減壓環境下使用TiCl及NH 3形成。又,電極材料層例如係W(鎢)層,係藉由CVD於減壓環境下使用WF 6形成。
再者,於圖2所示之工序中,亦可代替形成交替包含複數個犧牲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之積層膜2',而形成交替包含複數個電極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之積層膜2。於該情形時,圖9之工序中無需將犧牲層2a'替換成電極層2a。該情形時之電極層2a係第1膜之例。
之後,於基板1之上方形成各種配線層、插塞層、層間絕緣膜等。以此方式製造圖1之半導體裝置。
接著,更詳細地說明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方式之核心絕緣膜13並非直接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a(Si層)之側面上,而是隔著半導體區域12b(SiC層)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於將核心絕緣膜13直接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之情形時,半導體區域12a有可能被用於形成核心絕緣膜13之O原子氧化。於該情形時,當半導體區域12a之厚度由於半導體裝置之高積體化而變薄時,半導體區域12a之氧化部分有可能會貫通半導體區域12a,使得通道半導體層12之性能下降。另一方面,於將核心絕緣膜13隔著半導體區域12b形成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之情形時,半導體區域12b較半導體區域12a更不易被氧化。藉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抑制因半導體區域12a之氧化引起之問題。
圖9示出了半導體區域12a與核心絕緣膜13之間殘留之半導體區域12b。於半導體區域12b係SiC層(或SiC區域)之情形時,形成核心絕緣膜13時能夠增加熱工序。藉此,能夠使F原子擴散得更遠。本實施方式中之半導體裝置成品例如於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電荷累積層11b、及阻擋絕緣膜11a內、以及其等之間之界面S1、S2、S3內包含F原子。存在F原子進一步於其等之間之界面S1、S2、S3處偏析之情形。
各柱狀部CL內之F原子例如能夠終止缺陷及懸鍵、提高各柱狀部CL之電氣特性。例如,通道半導體層12內之F原子能夠提高載流子之遷移率、增加記憶胞電流、抑制通道半導體層12內之p型雜質原子或n型雜質原子向外部擴散。又,隧道絕緣膜11c內之F原子能夠抑制隧道絕緣膜11c之應力劣化。又,電荷累積層11b內之F原子能夠增加電荷累積層11b之電荷累積量。又,阻擋絕緣膜11a內之F原子能夠修補阻擋絕緣膜11a內之缺陷等。
進而,核心絕緣膜13與通道半導體層12之界面附近之F原子能夠減少該界面處之載流子之散射,提高載流子之遷移率。又,通道半導體層12與隧道絕緣膜11c之界面S3內之F原子、隧道絕緣膜11c與電荷累積層11b之界面S2內之F原子、電荷累積層11b與阻擋絕緣膜11a之界面S1內之F原子能夠修補該等界面S3、S2、S1內之缺陷等。關於該點,阻擋絕緣膜11a與各電極層2a之界面之F原子亦相同。
再者,犧牲層2a'亦可為SiN膜以外之膜,只要能夠提高與絕緣層2b之蝕刻選擇比即可。此種犧牲層2a'可例舉多晶矽層。又,阻擋絕緣膜11a亦可為SiO 2膜以外之膜,例如亦可為包含SiO 2膜與SiN膜之積層膜、high-k膜。又,隧道絕緣膜11c亦可為SiON膜以外之膜,例如亦可為SiO 2膜、high-k膜。又,各電極層2a既可包含TiN膜以外之阻擋金屬層(例如TaN膜(氮化鉭膜)),亦可包含W層以外之電極材料層(例如多晶矽層、矽化物層)。
又,阻擋絕緣膜11a、電荷累積層11b、隧道絕緣膜11c、半導體區域12a、及聚合物層21中之至少任一者亦可使用上文所述氣體以外之氣體形成。例如半導體區域12a亦可交替使用SiH 4氣體與Si 2H 6氣體形成。又,聚合物層21亦可使用C 3F 6氣體形成。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形成為包含含有矽(Si)之半導體區域12a、以及含有矽(Si)及碳(C)之半導體區域12b。藉此,根據本實施方式,如上所述能夠提高通道半導體層12之性能。進而,如上所述亦能提高各柱狀部CL內之其它部分之性能。
(第2實施方式)
圖10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圖10之半導體裝置例如係三維記憶體。
與圖1之半導體裝置同樣地,圖10之半導體裝置具備基板1及積層膜2。又,圖10之半導體裝置具備層間絕緣膜3、源極層4、層間絕緣膜5、閘極層6、及層間絕緣膜7。積層膜2包含複數個電極層2a、及複數個絕緣層2b。源極層4包含金屬層4a、下部半導體層4b、中間半導體層4c、及上部半導體層4d。
圖10之半導體裝置進而具備複數個柱狀部CL。與圖1之柱狀部CL同樣地,圖10之各柱狀部CL包含記憶體絕緣膜11、通道半導體層12、及核心絕緣膜13。又,圖10之半導體裝置具備複數個元件分離絕緣膜14。
基板1如上所述,例如為Si基板等半導體基板。層間絕緣膜3、源極層4、層間絕緣膜5、及閘極層6依序形成於基板1上。層間絕緣膜3例如為SiO 2膜。源極層4包含依序形成於層間絕緣膜3上之金屬層4a(例如W層)、下部半導體層4b(例如多晶矽層)、中間半導體層4c(例如多晶矽層)、上部半導體層4d(例如多晶矽層)。層間絕緣膜5例如為SiO 2膜。閘極層6例如為多晶矽層。
積層膜2包含交替積層於閘極層6上之複數個電極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各電極層2a如上所述,例如包含W層等金屬層。各絕緣層2b如上所述,例如為SiO 2膜。層間絕緣膜7形成於積層膜2上。層間絕緣膜7例如為SiO 2膜。
各柱狀部CL包含依序形成於下部半導體層4b、中間半導體層4c、上部半導體層4d、層間絕緣膜5、閘極層6、積層膜2、及層間絕緣膜7內的記憶體絕緣膜11、通道半導體層12、以及核心絕緣膜13,具有沿Z方向延伸之柱狀形狀。本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如圖10所示與中間半導體層4c相接,並且電性連接於源極層4。
各元件分離絕緣膜14依序形成於上部半導體層4d、層間絕緣膜5、閘極層6、積層膜2、及層間絕緣膜7內,具有沿Z方向及Y方向延伸之板狀形狀。各元件分離絕緣膜14例如為SiO 2膜。
圖11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放大剖視圖,示出圖10之區域A。
本實施方式之各柱狀部CL如圖11所示,依序包含記憶體絕緣膜11之阻擋絕緣膜11a、電荷累積層11b及隧道絕緣膜11c、通道半導體層12之半導體區域12a及半導體區域12b、以及核心絕緣膜13。阻擋絕緣膜11a例如為SiO 2膜。電荷累積層11b例如為SiN膜。隧道絕緣膜11c例如為SiON膜。半導體區域12a例如為多晶矽層。半導體區域12b例如為SiC層。核心絕緣膜13例如為SiO 2膜。積層膜2如上所述,包含複數個電極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該等電極層2a與各柱狀部CL一同構成複數個記憶胞MC等。
圖12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另一放大剖視圖,示出圖10之區域B。
本實施方式之各柱狀部CL如圖12所示,於半導體區域12a內包含雜質擴散區域R。雜質擴散區域R設置於半導體區域12a之下端部分。雜質擴散區域R包含n型雜質或p型雜質,用於產生GIDL(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閘致汲極洩漏)電流,該GIDL電流用以抹除記憶體MC之記憶資料。雜質擴散區域R之側面與中間半導體層4c及隧道絕緣膜11c之側面相接。雜質擴散區域R係第3半導體區域之例。
與第1實施方式之各柱狀部CL同樣地,本實施方式之各柱狀部CL包含F原子。例如,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F原子能夠抑制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雜質於半導體區域12a內沿Z方向擴散。藉此,能夠抑制雜質擴散引起之GIDL電流減少。並且,能夠抑制雜質擴散引起之選擇電晶體之閾值不均、減少發生雜質擴散引起之選擇電晶體之短路不良,從而能夠期待改善半導體裝置之良率。本實施方式之各柱狀部CL除了包含F原子外還包含C原子。藉此,能夠進一步抑制雜質之擴散。雜質例如係P(磷)原子。
本實施方式中,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雜質濃度沿著Z方向存在偏差。例如,於中間半導體層4c之高度下,雜質之濃度高,於與中間半導體層4c之高度不同之高度下,越偏離中間半導體層4c之高度則雜質之濃度越低。另一方面,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C原子及F原子之濃度沿著Z方向基本上無變化。例如,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C原子及F原子之濃度於下部半導體層4b、中間半導體層4c之高度、及上部半導體層4d之高度下大致相同。藉此,利用C原子及F原子對半導體區域12a之氧化抑制、柱狀部CL之缺陷及懸鍵之終止將不再依存於柱狀部CL之Z方向,而是對整個柱狀部CL均發揮效果。根據本實施方式,除了能夠抑制半導體區域12a之氧化,終止柱狀部CL之缺陷及懸鍵以外,還能利用此種C原子及F原子,將中間半導體層4c之高度下之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雜質濃度維持為高濃度。中間半導體層4c之高度下之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P原子之濃度例如為1.0×10 21cm -3左右。雜質擴散區域R內之P原子之濃度例如可根據雜質擴散區域R之電阻值算出。
圖13至圖26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首先,於基板1上依序形成層間絕緣膜3、金屬層4a、下部半導體層4b、下部保護膜22、犧牲層23、上部保護膜24、上部半導體層4d、層間絕緣膜5、及閘極層6(圖13)。下部保護膜22例如係SiO 2膜。犧牲層23例如係多晶矽層。上部保護膜24例如係SiO 2膜。
接著,於閘極層6上,形成交替包含複數個犧牲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之積層膜2',於積層膜2'上形成層間絕緣膜7(圖14)。各犧牲層2a'如上所述例如係SiN膜。該等犧牲層2a'藉由後述工序被替換成複數個電極層2a。再者,於採用省略該後述工序之步驟之情形時,於圖14之工序中形成電極層2a來代替犧牲層2a'。
接著,藉由光微影及RIE,於層間絕緣膜7、積層膜2'、閘極層6、層間絕緣膜5、上部半導體層4d、上部保護膜24、犧牲層23、下部保護膜22、及下部半導體層4b內形成複數個記憶體孔MH(圖15)。
接著,於該等記憶體孔MH內,依序形成記憶體絕緣膜11、通道半導體層12、及核心絕緣膜13(圖16)。結果於該等記憶體孔MH內形成複數個柱狀部CL。再者,記憶體絕緣膜11係藉由於各記憶體孔MH內依序形成上述阻擋絕緣膜11a、電荷累積層11b、及隧道絕緣膜11c而形成。又,通道半導體層12係藉由進行圖4至圖7所示之工序,以依序包含上述半導體區域12a及半導體區域12b之方式形成。
接著,藉由光微影及RIE,於層間絕緣膜7、積層膜2'、及閘極層6內形成複數個元件分離槽(狹縫)ST(圖17及圖18)。該RIE於圖17所示之工序中使用第1蝕刻氣體進行,於圖18所示之工序中使用與第1蝕刻氣體不同之第2蝕刻氣體進行。
接著,藉由蝕刻自元件分離槽ST之底面去除上部保護膜24(圖19),於元件分離槽ST之表面上形成襯墊層25(圖20),並藉由蝕刻自元件分離槽ST之底面去除襯墊層25(圖21)。結果元件分離槽ST之側面受到襯墊層25之保護,另一方面,犧牲層23於元件分離槽ST之底面露出。襯墊層25例如係SiN膜。
接著,藉由使用元件分離槽ST進行濕式蝕刻,而去除犧牲層23(圖22)。結果於下部保護膜22與上部保護膜24之間形成空腔(氣隙)C2,從而記憶體絕緣膜11於空腔C2之側面露出。
接著,藉由使用元件分離槽ST進行CDE(Chemical Dry Etching,化學乾式蝕刻),而去除下部保護膜22、上部保護膜24、及於空腔C2之側面露出之記憶體絕緣膜11(圖23)。結果上部半導體層4d於空腔C2之上表面露出,下部半導體層4b於空腔C2之下表面露出,通道半導體層12於空腔C2之側面露出。
接著,於空腔C2內露出之上部半導體層4d、下部半導體層4b、及通道半導體層12之表面上形成中間半導體層4c,從而於空腔C2內形成中間半導體層4c(圖24)。結果於上部半導體層4d與下部半導體層4b之間形成與上部半導體層4d、下部半導體層4b、及通道半導體層12相接之中間半導體層4c。再者,藉由形成中間半導體層4c時之熱處理、或後續工序中之熱處理,使得中間半導體層4c中之雜質熱擴散。根據本實施方式,因為柱狀部CL包含F原子及C原子,所以能夠抑制中間半導體層4c中之雜質擴散。
接著,藉由使用元件分離槽ST進行濕式蝕刻或乾式蝕刻,而去除元件分離槽ST內之襯墊層25、及積層膜2'內之各犧牲層2a'(圖25)。結果於積層膜2'內之絕緣層2b之間形成複數個空腔(氣隙)C1。
接著,藉由CVD,於該等空腔C1內形成複數個電極層2a(圖26)。結果於閘極層5與層間絕緣膜7之間形成交替包含複數個電極層2a與複數個絕緣層2b之積層膜2。
之後,於元件分離槽ST內形成元件分離絕緣膜14。進而,於基板1上形成各種插塞層、配線層、層間絕緣膜等。以此方式製造圖10之半導體裝置。
如上所述,與第1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同樣地,本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形成為包含含有矽(Si)之半導體區域12a、以及含有矽(Si)及碳(C)之半導體區域12b。藉此,根據本實施方式,如上所述能夠提高通道半導體層12之性能。進而,如上所述亦能夠提高各柱狀部CL內之其它部分之性能。
(第3實施方式)
圖27及圖28係表示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27表示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縱截面(XZ截面)。圖28表示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橫截面(XY截面)。圖27表示沿著圖28之B-B'線之縱截面,圖28表示沿著圖27之A-A'線之橫截面。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例如係三維記憶體。
以下,主要參照圖27來說明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於該說明中亦適當地參照圖28。
如圖27所示,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具備基板31、層間絕緣膜32、複數個核心絕緣膜41、複數個通道半導體層42、複數個隧道絕緣膜43、複數個電荷累積層(浮動閘極)44、阻擋絕緣膜45、及複數個電極層(控制閘極)46。各通道半導體層42包含半導體區域42a、42b。各阻擋絕緣膜45包含絕緣膜45a、45b、45c。阻擋絕緣膜45係第1絕緣膜之例,隧道絕緣膜43係第2絕緣膜之例。半導體區域42a係第1半導體區域之例,半導體區域42b係第2半導體區域之例。
基板31例如係Si基板等半導體基板。與圖1至圖26同樣地,圖27示出了與基板31之表面平行且相互垂直之X方向及Y方向、以及與基板31之表面垂直之Z方向。Z方向係第1方向之例。Y方向係第2方向之例。
層間絕緣膜32形成於基板31上。層間絕緣膜32例如係SiO 2膜。
核心絕緣膜41、通道半導體層42、隧道絕緣膜43、電荷累積層44、阻擋絕緣膜45、及電極層46於基板31上形成於層間絕緣膜32內。核心絕緣膜41例如係SiO 2膜。通道半導體層42之半導體區域42a、42b例如分別係多晶矽層與SiC層。隧道絕緣膜43例如係SiO 2膜。電荷累積層44例如係多晶矽層。阻擋絕緣膜45之絕緣膜45a、45b、45c例如分別係SiN膜、SiO 2膜、及SiN膜。電極層46例如係包含W層之金屬層。
各電極層46具有沿Y方向延伸之帶狀形狀(圖27及圖28)。圖27示出了複數個電極層46沿Z方向排列之複數組(此處為2組)電極層陣列,各電極層陣列包含於Z方向上相互隔開而呈一維陣列狀配置之複數個(此處為4個)電極層46。再者,各電極層陣列內之電極層46之個數並不限於4個。
各電荷累積層44隔著對應之阻擋絕緣膜45而設置於對應之電極層46之側面上(圖27及圖28)。絕緣膜45c、45b如圖27所示依序形成於對應之電極層46之上表面、下表面、及側面上。另一方面,絕緣膜45a如圖27所示形成於對應之電荷累積層44之上表面、下表面、及側面上。圖27及圖28示出了複數個電荷累積層44沿Z方向及Y方向排列之複數組(此處為2組)電荷累積層陣列,各電荷累積層陣列包含於Z方向及Y方向上相互隔開而呈二維陣列狀配置之複數個(此處為16個)電荷累積層44。再者,各電荷累積層陣列內之電荷累積層44之個數並不限於16個。
各通道半導體層42隔著對應之隧道絕緣膜43而設置於對應之複數個電荷累積層44之側面上(圖27及圖28)。半導體區域42a、42b隔著對應之隧道絕緣膜43而依序形成於對應之複數個電荷累積層44之側面上。各通道半導體層42如圖27及圖28所示具有沿Z方向延伸之柱狀形狀。圖28示出了複數個通道半導體層42沿Y方向排列之複數組(此處為4組)通道半導體層陣列,各通道半導體層陣列包含於Y方向上相互隔開而呈一維陣列狀配置之複數個(此處為4個)通道半導體層42。再者,各通道半導體層陣列內之通道半導體層42之個數並不限於4個。
各核心絕緣膜41配置於對應之2組通道半導體層陣列之間,並且設置於該等通道半導體層陣列內之各通道半導體層42之側面上(圖27及圖28)。各核心絕緣膜41如圖27及圖28所示具有沿Z方向及Y方向延伸之大致板狀形狀。
本實施方式中,各通道半導體層42沿Z方向延伸,各電極層46沿Y方向延伸。並且,本實施方式之各電荷累積層44設置於對應之1個通道半導體層42與對應之1個電極層46之交叉部。結果實現了二維矩陣狀之電荷累積層44之配置。
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可藉由與第1或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相似之方法製造。例如,於形成通道半導體層42之半導體區域42a、42b時,以與形成通道半導體層12之半導體區域12a、12b時相同之方式進行圖4至圖7所示之工序。藉此,能夠向通道半導體層42、隧道絕緣膜43、電荷累積層44、阻擋絕緣膜45、及電極層46內、以及其等之間之界面內導入F原子。
如上所述,與第1及第2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同樣地,本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42形成為包含含有矽(Si)之半導體區域42a、以及含有矽(Si)及碳(C)之半導體區域42b。藉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與第1及第2實施方式之情形同樣地,能夠提高通道半導體層42及其它部分之性能。
(第4實施方式)
圖29及圖30係表示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首先,於實施圖2至圖4所示之工序後,向各記憶體孔MH內供給氟添加劑(圖29)。結果氟添加劑附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
氟添加劑可為氣體狀物質亦可為液體狀物質。本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例如係液體狀物質,被塗佈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又,本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例如係至少含有氟(F)及碳(C)之物質,具有能夠與半導體區域12a之表面形成化學鍵之官能基。該官能基例如係矽烷基。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氟添加劑,使用藉由氟取代而導入了氟之矽烷化劑。氟添加劑之含氟量及含碳量例如可藉由改變取代基之組成來進行調整。
再者,氟添加劑亦可具有矽烷基以外之官能基,例如亦可具有能夠與半導體區域12a之表面形成離子鍵之官能基。此種官能基之例有碸基、胺基、羧基、硫醇基等。本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係藉由使氫與氟添加劑之分子結合或者使氫脫離氟添加劑之分子,而使氟添加劑之分子變成陽離子或陰離子,從而吸附於半導體區域12a之表面上。
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區域12a例如係多晶矽層,該多晶矽層之表面被空氣氧化。因此,上述矽烷化劑被化學吸附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再者,矽烷化劑亦可被物理吸附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來代替化學吸附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
接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形成核心絕緣膜13,進行核心絕緣膜13之改性退火、及後續之追加退火(圖30)。結果於半導體區域12a與核心絕緣膜13之間形成半導體區域12b,且源自氟添加劑之F原子擴散至半導體區域12b、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電荷累積層11b、及阻擋絕緣膜11a內、以及其等之間之界面內。圖30模式性示出了以此方式擴散之F原子。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源自氟添加劑之C原子,而形成SiC層作為半導體區域12b。
於進行改性退火之前,於半導體區域12a與核心絕緣膜13之界面處存在著矽烷化劑。該矽烷化劑受到改性退火及追加退火之熱而被分解成C原子及F原子。結果該C原子如上所述形成半導體區域12b,該F原子如上所述擴散。藉此,能夠獲得與第1至第3實施方式中SiC層及F原子所帶來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之後,於基板1之上方形成各種配線層、插塞層、層間絕緣膜等。以此方式製造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
圖31係用於對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與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比較之剖視圖。
圖31(a)示出了利用第1實施方式之方法所形成之半導體區域12b。第1實施方式中,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形成聚合物層21(圖5),並使用聚合物層21形成半導體區域12b。於該情形時,若記憶體孔MH之縱橫比較大,則聚合物層21之各部分之厚度有可能根據各部分之設置深度而發生變化。例如,有可能導致記憶體孔MH之上端附近之聚合物層21之厚度變厚,記憶體孔MH之下端附近之聚合物層21之厚度變薄。結果各柱狀部CL內之半導體區域12b之厚度及F原子之分佈有可能變得不均勻。
圖31(b)示出了利用第4實施方式之方法所形成之半導體區域12b。第4實施方式中,藉由使氟添加劑附著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而形成半導體區域12b。於該情形時,即使記憶體孔MH之縱橫比較大,亦能使氟添加劑均勻地附著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藉此,能夠容易地使各柱狀部CL內之半導體區域12b之厚度及F原子之分佈變得均勻。
圖32係用於對第4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進行說明之表。
圖32中,作為本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之具體例,示出了HMDS(hexamethyldisilazane,六甲基二矽氮烷)、TMSDMA(N-(Trimethylsilyl)dimethylamine,N-(四甲基矽烷基)二甲胺)、ODTS(octadecyl trichlorosilane,十八烷基三氯矽烷)、及全氟磺酸。圖32示出了該等物質之構造及一般形式。
氟添加劑之含氟量及F原子向各柱狀部CL內之擴散量例如可藉由改變氟添加劑之取代基之組成而進行調整。例如,亦可將HMDS、TMSDMA等有機分子之烷基取代為氟烷基。又,亦可藉由向取代基導入反應點,並調整氟添加劑之塗佈重複次數,來調整F原子之擴散量。此時,亦可藉由進行氟添加劑之塗佈處理及利用氧化劑(例如臭氧)之改性處理,來調整附著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之氟添加劑之濃度。進而,亦可交替地重複進行氟添加劑之塗佈處理與利用氧化劑之改性處理。反應點之例有羥基(OH基)、胺基、硫醇基、羧基等官能基、及伸烷基、炔基等含有不飽和鍵之取代基、及鹵素等特徵基團等。
圖33係用於對第4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之部分構造進行說明之構造式。具體而言,圖33示出了圖32所示之一般形式之R部分之構造式。
圖33(a)中舉例示出了甲基之3個H(氫)原子均被F原子取代之氟添加劑之部分構造(三氟甲基)。圖33(b)中舉例示出了戊氧基(Pentoxyl)之11個H原子被F原子取代之氟添加劑之部分構造(十一氟戊氧基)。本實施方式中,可藉由調整官能基(部分構造)中之F原子之個數來調整氟添加劑之含氟量。
圖33(c)中示出了含有OH基作為反應點之氟添加劑。於氟添加劑之分子含有反應點之情形時,同一氟添加劑之另一分子可與該反應點結合。於該情形時,藉由調整氟添加劑之塗佈重複次數,能夠調整F原子之量,從而能夠控制F原子之擴散量。
如上所述,與第1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等同樣地,本實施方式之通道半導體層12形成為包含含有矽(Si)之半導體區域12a、以及含有矽(Si)及碳(C)之半導體區域12b。藉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與第1至第3實施方式之情形同樣地,能夠提高通道半導體層12及其它部分之性能。
又,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使用矽烷化劑等氟添加劑來形成半導體區域12b,能夠容易地實現半導體區域12b之均勻厚度及F原子之均勻分佈。
(第5實施方式)
圖34至圖36係表示第5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首先,於實施圖2至圖4所示之工序後,向各記憶體孔MH內供給氟添加劑(圖34)。結果氟添加劑附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本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例如與第4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相同。
接著,於各記憶體孔MH內之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依序形成絕緣膜13a及絕緣膜13b(圖35及圖36),並進行絕緣膜13b之改性退火、及後續之追加退火(圖36)。結果於半導體區域12a與絕緣膜13a之間形成半導體區域12b,且源自氟添加劑之F原子擴散至半導體區域12b、半導體區域12a、隧道絕緣膜11c、電荷累積層11b、及阻擋絕緣膜11a內、以及其等之間之界面內。圖36模式性示出了以此方式擴散之F原子。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源自氟添加劑之C原子,而形成SiC層作為半導體區域12b。
於進行改性退火之前,於半導體區域12a與絕緣膜13a之界面處存在著矽烷化劑。該矽烷化劑受到改性退火及追加退火之熱而被分解成C原子及F原子。結果該C原子如上所述形成半導體區域12b,該F原子如上所述擴散。藉此,能夠獲得與第1至第4實施方式中SiC層及F原子所帶來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例如絕緣膜13a係SiN膜,絕緣膜13b係SiO 2膜,核心絕緣膜13係包含絕緣膜13a及絕緣膜13b之積層膜。絕緣膜13a係第3膜之例。
一般而言,SiN膜之F原子之擴散係數較低。藉此,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隔著絕緣膜13a形成絕緣膜13b,能夠抑制F原子未向半導體區域12a側擴散而是向絕緣膜13b側擴散之情形。再者,絕緣膜13a亦可為F原子之擴散係數較低之SiN膜以外之絕緣膜。
之後,於基板1之上方形成各種配線層、插塞層、層間絕緣膜等。以此方式製造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
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使用矽烷化劑等氟添加劑來形成半導體區域12b,能夠容易地實現半導體區域12b之均勻厚度及F原子之均勻分佈。
進而,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於使氟添加劑附著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後,於半導體區域12a之側面上形成絕緣膜13a,能夠抑制F原子未向半導體區域12a側擴散而是向絕緣膜13b側擴散之情形。
以上,已對若干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方式僅係作為示例而提出者,並不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本說明書所說明之新穎之裝置及方法能以其它各種方式實施。又,可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對本說明書所說明之裝置及方法之方式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意圖包含發明範圍及主旨所含之此種方式及變化例。 [相關申請]
本案享有以日本專利申請2020-152316號(申請日:2020年9月10日)為基礎申請之優先權。本案藉由參照該基礎申請而包含基礎申請之所有內容。
1:基板 2:積層膜 2':積層膜 2a:電極層 2a':犧牲層 2b:絕緣層 3:層間絕緣膜 4:源極層 4a:金屬層 4b:下部半導體層 4c:中間半導體層 4d:上部半導體層 5:層間絕緣膜 6:閘極層 7:層間絕緣膜 11:記憶體絕緣膜 11a:阻擋絕緣膜 11b:電荷累積層 11c:隧道絕緣膜 12:通道半導體層 12a:半導體區域 12b:半導體區域 13:核心絕緣膜 13a:絕緣膜 13b:絕緣膜 14:元件分離絕緣膜 21:聚合物層 22:下部保護膜 23:犧牲層 24:上部保護膜 25:襯墊層 31:基板 32:層間絕緣膜 41:核心絕緣膜 42:通道半導體層 42a:半導體區域 42b:半導體區域 43:隧道絕緣膜 44:電荷累積層(浮動閘極) 45:阻擋絕緣膜 45a:絕緣膜 45b:絕緣膜 45c:絕緣膜 46:電極層(控制閘極) C1:空腔 C2:空腔 CL:柱狀部 MC:記憶胞 MH:記憶體孔 S1:界面 S2:界面 S3:界面 ST:元件分離槽。
圖1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2~9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11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放大剖視圖。 圖12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另一放大剖視圖。 圖13~26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圖27係表示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視圖。 圖28係表示第3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另一剖視圖。 圖29、30係表示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圖31(a)、(b)係用於對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與第4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比較之剖視圖。 圖32係用於對第4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進行說明之表。 圖33(a)~(c)係用於對第4實施方式之氟添加劑之部分構造進行說明之構造式。 圖34~36係表示第5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剖視圖。
1:基板
2:積層膜
2a:電極層
2b:絕緣層
11:記憶體絕緣膜
11a:阻擋絕緣膜
11b:電荷累積層
11c:隧道絕緣膜
12:通道半導體層
12a:半導體區域
12b:半導體區域
13:核心絕緣膜
CL:柱狀部
S1:界面
S2:界面
S3:界面

Claims (18)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具備:基板;複數個電極層,其等於與上述基板之表面垂直之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設置;以及依序設置於上述電極層之側面的第1絕緣膜、電荷累積層、第2絕緣膜、包含矽之第1半導體區域、及包含矽與碳之第2半導體區域;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絕緣膜之界面包含氟。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內之碳原子之濃度為1.0×1022cm-3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上述第2絕緣膜、上述電荷累積層、或上述第1絕緣膜包含氟。
  4. 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內、上述第2絕緣膜內、上述電荷累積層內、或上述第1絕緣膜內之氟原子之濃度為1.0×1022cm-3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厚度為3nm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之 厚度較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厚度為薄。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進而具備半導體層,該半導體層設置於上述基板與上述複數個電極層之間,並與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相接。
  8. 如請求項7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於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下端部分包含含有p型雜質原子或n型雜質原子之第3半導體區域。
  9. 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與上述半導體層相接之上述第3半導體區域內之上述p型雜質原子或上述n型雜質原子之濃度,高於與上述第2絕緣膜相接之上述第3半導體區域內之上述p型雜質原子或上述n型雜質原子之濃度。
  10. 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第3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絕緣膜之界面之氟原子之濃度遍及上述界面大致均勻。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上述電荷累積層設置於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之上述第1及第2半導體區域、與沿不同於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延伸之上述電極層之交叉部。
  12.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於與基板之表面垂直之第1方向上形成相互隔開之複數個第1膜;及於上述第1膜之側面依序形成:第1絕緣膜、電荷累積層、第2絕緣膜、包含矽之第1半導體區域、及包含矽與碳之第2半導體區域;且上述製造方法進而包含:於形成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之前,於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側面形成包含碳與氟之第2膜;且藉由對上述第2膜進行加熱,而於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膜之間形成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並且對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絕緣膜之界面供給氟。
  13. 如請求項1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2膜係使用CxHyFz氣體(C表示碳、H表示氫、F表示氟,x表示1以上之整數、y表示0以上之整數、z表示1以上之整數)形成。
  14. 如請求項1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電極層作為上述第1膜,或者形成絕緣膜作為上述第1膜而將上述絕緣膜替換為電極層。
  15.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於與基板之表面垂直之第1方向上形成相互隔開之複數個第1膜;及於上述第1膜之側面依序形成:第1絕緣膜、電荷累積層、第2絕緣膜、包含矽之第1半導體區域、及包含矽與碳之第2半導體區域;且上述製造方法進而包括: 於形成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之前,使包含碳與氟之液體狀或氣體狀物質附著於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側面;且藉由對上述物質進行加熱,而於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側面形成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並且向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與上述第2絕緣膜之界面供給氟。
  16. 如請求項15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物質包含矽烷化劑。
  17. 如請求項15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包括:於附著上述物質後且形成上述第2半導體區域之前,於上述第1半導體區域之側面形成包含矽與氮之第3膜。
  18.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電極層作為上述第1膜,或者形成絕緣膜作為上述第1膜而將上述絕緣膜替換為電極層。
TW110106474A 2020-09-10 2021-02-24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97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2316A JP2022046329A (ja) 2020-09-10 2020-09-10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52316 2020-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151A TW202224151A (zh) 2022-06-16
TWI797564B true TWI797564B (zh) 2023-04-01

Family

ID=8047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474A TWI797564B (zh) 2020-09-10 2021-02-24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77183A1 (zh)
JP (1) JP2022046329A (zh)
CN (1) CN114171527A (zh)
TW (1) TWI797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18134A (ko) * 2020-08-05 2022-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US11785779B2 (en) * 2021-03-30 2023-10-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memory structure using a liner layer as an etch sto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63611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826398A (zh) * 2015-12-21 2018-07-16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降低的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gidl)的低能帶隙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190189423A1 (en) * 2017-12-20 2019-06-2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11485A (zh) * 2018-09-10 2020-03-16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6995A (zh) * 2018-10-17 2020-05-0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6681B2 (en) * 2017-07-10 2019-10-15 Micron Technology, Inc. NAND memory arrays, and devices comprising semiconductor channel material and nitrogen
JP2019054068A (ja) * 2017-09-13 2019-04-04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207950A (ja) * 2018-05-29 2019-12-05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26398A (zh) * 2015-12-21 2018-07-16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降低的閘極引發汲極漏電流(gidl)的低能帶隙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170263611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90189423A1 (en) * 2017-12-20 2019-06-2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11485A (zh) * 2018-09-10 2020-03-16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6995A (zh) * 2018-10-17 2020-05-0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77183A1 (en) 2022-03-10
CN114171527A (zh) 2022-03-11
JP2022046329A (ja) 2022-03-23
TW202224151A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1936B1 (ko) 박막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9406811B2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a charge storage layer formed on first and second insulating layers
TWI797564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880993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892930B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9111897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a polysilicon lay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WO2009045964A1 (en) Low temperature conformal oxide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s
KR20070040590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76983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hange storage layer
JP2019054068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0469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08791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1199194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510013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10952B (zh) 半导体器件和制造其的方法
JP2013069953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135311A (ja) 半導体装置
US9953998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20060125517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853031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355846B2 (en) Non-uniform silicon dioxide and air gap for separating memory cells
US2024020372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90066936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절연막 형성방법
US2017005386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13685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ontaining tungsten layers using a tungsten growth suppress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