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7399B -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7399B
TWI797399B TW108144069A TW108144069A TWI797399B TW I797399 B TWI797399 B TW I797399B TW 108144069 A TW108144069 A TW 108144069A TW 108144069 A TW108144069 A TW 108144069A TW I797399 B TWI797399 B TW I7973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hysical
service
virtu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016A (zh
Inventor
青木大輔
鍬形武史
長谷部克幸
神崎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3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5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sed networks or elements, e.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or OpenFlow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04L41/12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of virtualised topologies, e.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SDN] or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sation [NF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04L41/5051Service on demand, e.g. definition and deployment of services in rea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04L41/5048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definitions, e.g. definition templates

Abstract

考量分散式系統的物理節點的位置等,防止針對協作的服務之品質低落。 ICT資源管理裝置1包含: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階層映射部14,執行物理層以及虛擬層的映射;位置特定部13a,特定物理節點的位置;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特定的位置,關於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設備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判定作為設備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藍圖作成部12,基於構成資訊,映射資訊22,以及連接處,作成藍圖24;以及協作部(15,16),執行協作。

Description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與通訊科技)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近年來,為了讓服務企業向終端用戶提供服務的技術開發已經盛行。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的請求項1揭示了:「一種企業間整體服務構築裝置,因應來自於提供使用者通訊的終端機所發出,用以使用通訊服務的訂購要求,向每個零售服務企業,提供1個或複數個由通訊服務API所公開之各個相異的通訊服務,包含:整體構築機能部,維持記載有通訊零售服務企業之規格的目錄,以及制定各種通訊服務之聯繫的聯繫規則,當有來自於該終端機的複數個使用通訊服務的訂購要求時,基於該維持的該目錄以及該聯繫規則,將對應該訂購要求的複數個通訊服務之該通訊服務API整體聯繫起來,構築聯繫服務,將該構築的聯繫服務提供給該終端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3289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另外,作為提供服務的系統,舉例來說,有應用於虛擬化技術的分散式系統。應用於虛擬化技術的分散式系統,具備伺服器或邊緣等的物理節點,1個或複數個虛擬節點在各物理節點上運行。舉例來說,有的時候會進行操作,例如在虛擬節點配置新的應用程式,從而利用連接物理節點的設備(例如: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機器)來使用服務。然而,容器等的既有的應用程式配置控制技術,並沒有考量物理節點的位置、連接設備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或該網路品質等。因此,根據應用程式的配置處的不同,有的時候分散式系統可能導致比方說:已經無法滿足提供服務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等級協定。例如:延遲條件)等,這種服務的品質低落的問題。
以此背景為鑑,本發明的課題是考量分散式系統的物理節點的位置、SLA、連接設備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防止針對協作的服務之品質低落。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請求項1記載的發明,為一種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包含:構成資訊管理部,管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階層映射部,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位置特定部,特定該物理層構成資訊當中的該物理節點的位置;設備連接處判定部,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該構成變更是關於與使用服務之設備的該物理節點之連接,基於該特定的位置,關於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該設備與該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判定作為該設備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藍圖作成部,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以及該連接處,作成藍圖,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以及協作部,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
另外,請求項3記載的發明,為一種ICT資源管理方法,用於ICT資源管理裝置,該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該ICT資源管理裝置執行下列步驟:收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之步驟;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之步驟;特定該物理層構成資訊當中的該物理節點的位置之步驟;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該構成變更是關於與使用服務之設備的該物理節點之連接,基於該特定的位置,關於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該設備與該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判定作為使用該服務之該設備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之步驟;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以及該連接處,作成藍圖,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之步驟;以及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之步驟。
根據請求項1、3記載的發明,能夠決定設備的最佳連接處,以滿足服務的SLA。 因此,能夠考量分散式系統的物理節點的位置、SLA、連接設備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防止針對協作的服務之品質低落。
另外,請求項2記載的發明,為請求項1記載的ICT資源管理裝置,其中,該連接處包含可移動的物理節點。
根據請求項2記載的發明,藉由設備的連接處包含可移動的物理節點,並藉由將該可移動的物理節點,移動到會導致特定物理節點的負載增加的設備附近並連接,可以輕易地實現分散式系統上的負載分散。
另外,請求項4記載的發明,為一種ICT資源管理程式,用以使電腦運行如請求項1或2之ICT資源管理裝置。
根據請求項4記載的發明,能夠輕易地進行ICT資源管理裝置的構築。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考量分散式系統的物理節點的位置、SLA、連接設備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防止針對協作的服務之品質低落。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以下,稱為「本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構成》 如第1圖所示,包含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分散式系統100,為應用於虛擬化技術的系統,並具備:ICT資源管理裝置1、服務企業終端2、伺服器3、邊緣4、以及設備5。另外,分散式系統100可以管理物理層,該物理層作為物理節點的集合體,以及管理虛擬層,該虛擬層作為在物理節點上構成並運行的虛擬節點的集合體。伺服器3、邊緣4、以及設備5,作為構成物理層的物理節點。另外,如第1圖所示,配置於虛擬層上的VM(Virtual Machine,虛擬機)7,是將伺服器3或邊緣4虛擬化的虛擬節點。
ICT資源管理裝置1,將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作為ICT資源進行管理。 服務企業終端2,為要求初始布署或規模可變等的構成變更之終端。服務企業終端2,透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執行該要求。該API為ICT資源管理裝置1與服務企業終端2之間的Northbound API(北向API)。另外,服務企業終端2是由服務企業等所使用。
伺服器3為執行有關提供服務的處理的電腦。如第1圖所示的伺服器3,配置於雲端基盤A,執行雲端服務用的處理。伺服器3當中,配置有1或複數個應用程式6,用以執行有關提供服務的處理。
邊緣4,為配置於NW(Network,網路)上的中繼裝置,舉例來說,相當於路由器、橋接器、閘道器、可移動的MDC(Micro Data Center,微資料中心)。邊緣4當中,配置有1或複數個應用程式6,用以執行有關提供服務的處理。伺服器3與邊緣4連接為可進行通訊。
設備5為終端用戶使用服務的機器,舉例來說,相當於IoT機器。設備5藉由與伺服器3或邊緣4連接,能夠使用服務。
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收集有關於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資訊。另外,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利用收集的資訊,進行物理層與虛擬層之間的映射(參照第1圖中,虛線雙箭頭)。 另外,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對虛體層執行協作。具體來說,能夠進行服務的布署,或對VM 7的資源分配。
(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詳細) 如第2圖所示,ICT資源管理裝置1,具備:要求取得部11、藍圖作成部12、構成資訊管理部13、階層映射部14、工作流程執行部15、API配接部16、以及監視部17等機能部。藍圖作成部12具備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構成資訊管理部13具備位置特定部13a。另外,ICT資源管理裝置1將構成資訊DB(資料庫)21、映射資訊22、目錄群23、藍圖24、以及服務管理資訊25記憶於記憶部。ICT資源管理裝置1所具備的該記憶部,舉例來說,可以位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內部,也可以位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外部的裝置。
[要求取得部11] 要求取得部11取得來自於服務企業終端2的構成變更的要求。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要求,有時候稱為「訂購資訊」。另外,構成變更的要求,並不限於服務企業終端2來執行,舉例來說,也可以由分散式系統100的管理者終端來執行。服務企業終端2以及管理者的終端,是以外部裝置為例。
[藍圖作成部12] 藍圖作成部12作成藍圖24,該藍圖24對應要求取得部11所取得的訂購資訊。藍圖24為要求的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基礎架構表示服務的運作環境的構成要素,舉例來說,指的是ICT資源本身、ICT資源的設定資訊(例如:VM名稱、IP位址、主機名稱)或分配資源、在NW上設定的LB(Load Balancer,負載均衡器)、FW(Firewall,防火牆)、容器等各式各樣的要素。
[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 藍圖作成部12具備的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當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訂購資訊,有與使用服務的設備之物理節點的連接有關的構成變更之要求時,對於該訂購資訊,判定作為使用服務的各設備5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連接處也可以作為在該物理節點上運行的虛擬節點。 另外,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可以位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任意位置,此處作為其中一例,是設定為藍圖作成部12所具備。
[構成資訊管理部13] 構成資訊管理部13將有關ICT資源的資訊作為構成資訊進行管理。構成資訊管理部13舉例來說,藉由存取資源資訊收集的API,能夠收集與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有關的資訊。所謂的資源資訊收集的API,是用來提供由協作對象各別準備的資源資訊。資源資訊收集的API,為ICT資源管理裝置1與協作對象之間的Southbound API(南向API)。收集的資訊舉例來說,可以是由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定)所收集的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資訊庫),但並不以此為限。構成資訊管理庫13管理的構成資訊,儲存於構成資訊DB 21,並且分類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21b。 協作對象包含了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但並不以此為限;協作對象提供的介面,舉例來說,可以是由控制該協作對象的控制器(未圖示)來提供,也可以是由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各個來提供。
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為關於物理層上的物理節點之構成資訊。如第3圖所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舉例來說,具有:「節點ID」、「狀態」、「主機名稱」、「IP位址」、「VMID」、「使用服務」、「使用者」、「位置」、「網路連接」、以及「品質」等管理項目,各管理項目的值按照各個物理節點儲存。
管理項目「節點ID」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狀態」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的運行狀態(正常時為「OK」,故障時為「NG」)。 管理項目「主機名稱」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的主機名稱。 管理項目「IP位址」中,儲存了分配給對象的物理節點的IP位址。 管理項目「VMID」中,儲存了在對象的物理節點上運行的VM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使用服務」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能夠使用的服務的識別子。使用服務舉例來說,有:雲端服務、邊緣運算服務等,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使用服務中,能夠包含由複數個物理節點可提供的同一個服務。 管理項目「使用者」中,儲存了使用對應的「使用服務」所示的服務的使用者之識別子。使用者舉例來說,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個人。另外,該物理節點為邊緣裝置時,可以將該邊緣裝置的擁有者作為唯一的使用者。 管理項目「位置」中,儲存了表示對象的物理節點之位置的資訊(例如:緯度、經度)。 管理項目「網路連接」中,儲存了表示與對象的物理節點連接的物理節點與設備5之間的網路之連接形態或拓樸的資訊。 管理項目「品質」中,儲存了表示與對象的物理節點連接的物理節點與設備5之間的網路之品質的資訊(例如:網路延遲、等待時間)。
第3圖所示的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為一種範例,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舉例來說,可以設定對象的物理節點上運行之VM的記憶體大小、CPU頻率、電源狀態、以及VM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用於對象的物理節點之資源池的名稱、ID,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配置有對象的物理節點之網路的類型、ID、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物理節點所使用之資料夾(folder)的ID、類型、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物理節點所使用之資料儲存的記憶容量、ID、類型、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控制對象的物理節點之資料中心的ID、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使用者名稱、密碼,即作為存取對象的物理節點之使用者的認證資訊,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回到第2圖,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為關於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之構成資訊。如第4圖所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舉例來說,具有:「節點ID」、「狀態」、「VM名稱」、「IP位址」、「物理設備ID」等管理項目,各管理項目的值按照各個虛擬節點儲存。
管理項目「節點ID」中,儲存了對象的虛擬節點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狀態」中,儲存了對象的運行節點的運行狀態(正常時為「OK」,故障時為「NG」)。 管理項目「VM名稱」中,儲存了對象的虛擬節點的名稱。 管理項目「IP位址」中,儲存了分配給對象的虛擬節點的IP位址。 管理項目「物理設備ID」中,儲存了配置有對象的虛擬節點的物理節點之識別子。
如第4圖所示的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為一種範例,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舉例來說,可以設定VMID成為對象的虛擬節點之ID資訊,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記憶體大小、CPU頻率,即作為對象的虛擬節點之資源,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虛擬節點之電源狀態,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使用者名稱、密碼成為存取對象的虛擬節點之使用者的認證資訊,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閘道器、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區網擴展)、靜態路由,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配置有對象的虛擬節點之物理節點的主機名稱,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產生對象的虛擬節點之超管理器(Hypervisor),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容器應用程式的管理項目,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舉例來說,可以設定針對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登錄的容器主機之主機名稱、標籤、狀態、帳號ID,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由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提供之服務的ID、名稱、狀態、規模(使用伺服器的台數),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由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提供之儲存裝置的容量的掛載(Mount)、ID(僅使用RancherNFS(Network File System,網路檔案系統)時)、映像ID,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由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提供之儲存裝置的堆疊的群組、運作狀態、堆疊ID、所使用的服務的ID,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位置特定部13a] 回到第2圖,構成資訊管理部13具備的位置特定部13a,特定物理節點的位置。所特定的物理節點的位置,構成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一部分。位置特定部13a為構成資訊管理部13的一部分機能,舉例來說,能夠藉由存取資源資訊收集的API,解決收集的資訊,而特定物理節點的位置。舉例來說,當邊緣4為搭載通訊機器的大樓時,藉由收集並解決該大樓的大樓代碼,位置特定部13a可以特定邊緣4的位置。 另外,位置特定部13a可以位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任意位置,此處作為其中一例,是設定為構成資訊管理部13所具備。
[階層映射部14] 階層映射部14,執行物理層與虛擬層的映射。具體來說,階層映射部14基於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的構成資訊,判定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是否已經對應物理層上的任何一個物理節點(或配置於該物理節點的應用程式6)。ICT資源管理裝置1將階層映射部14所執行之物理層與虛擬層的對應之判定結果,作為映射資訊22並保存。舉例來說,階層映射部14能夠藉由參照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第3圖)的「VMID」的管理項目、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第4圖)的「物理設備ID」的管理項目,來判定物理層與虛擬層的對應。
此處,參照第5圖說明藍圖24的詳細。第5圖為初始布署的藍圖的說明圖。如第5圖所示,藍圖24能夠由一組服務範本與參數所構成。服務範本可以作為目錄的集合體。目錄為供應提供服務的工程之雛形,亦為ICT管理裝置1記憶的目錄群23的要素。目錄本身已眾所皆知,故省略詳細的說明。另外,參數為針對各目錄的輸入資訊。
若為第5圖所示的初始布署的藍圖24,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訂購資訊,則作為與初始布署有關的訂購資訊。當初始布署時,藍圖作成部12舉例來說,能夠從目錄群23選擇VM作成用的目錄、NW設定用的目錄、以及容器設定用的目錄,而構成服務範本。
輸入到VM作成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為作成的VM的個數以及種類。第5圖中,指定共5個VM之參數輸入到VM作成用的目錄,該參數指定3個作為Web伺服器而運作的VM,以及指定2個作為AP伺服器(應用程式伺服器)而運作的VM。輸入到VM作成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可以由服務企業終端2輸入。
輸入到NW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為IP位址的分配(IP分配)。第5圖中,參數輸入到NW設定用的目錄,該參數指定分配給作成的VM之IP位址。輸入到NW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可以從分散式系統100取得。
輸入到容器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為作成的VM所使用之容器的設定方式。第5圖中,參數輸入到容器設定用的目錄,該參數表示由Rancher執行複製的設定方式。輸入到容器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可以由服務企業終端2輸入。
藍圖作成部12因應表示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訂購資訊之操作,從目錄群23選擇必要的目錄,構成服務藍圖。另外,藍圖作成部12能夠從訂購資訊或分散式系統100,取得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換句話說,藍圖作成部12能夠向傳送訂購資訊的服務企業終端2等,要求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藉由重新接收作為該要求的回應之訂購資訊,從訂購資訊當中取得參數。另外,若分散式系統100自己可以取得如IP位址發放等的參數時,藍圖作成部12可以從分散式系統100,取得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
藍圖作成部12於作成藍圖24之際,參照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的構成資訊、以及階層映射部14保存的映射資訊22。換句話說,藍圖作成部12可以對照物理層構成資訊21a、虛擬層構成資訊21b、以及映射資訊22所決定的物理節點與虛擬節點之現在的狀態,以及訂購資訊所示意的服務企業等的要求,來作成藍圖24。
[工作流程執行部15] 工作流程執行部15依照藍圖作成部12作成的藍圖24,執行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是將藍圖24當中的目錄示意的工程,訂定順序並連結而成者。對於第5圖所示的初始布署的藍圖24,初始布署的工作流程,如VM作成→NW設定→容器設定之方式訂定順序並連結而成。透過工作流程執行部15執行工作流程,以執行協作,並將資源分配給ICT資源。
[API配接部16] API配接部16為一種介面,該介面用以對執行工作流程之工作流程執行部15發出的命令,存取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該API為API配接部16(或是具備API配接部16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與協作對象之間的Southbound API。API配接部16可以對每個協作對象進行介面連接。API配接部16可以對能夠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準備複數個。工作流程執行部15能夠藉由執行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而執行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執行部15以及API配接部16的組合,作為執行協作的協作部而運作。
[監視部17] 監視部17例如透過SNMP,監視物理層上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監視部17執行的監視結果,表示協作已經執行,並且變得可以使用的服務的使用狀況。監視部17執行的監視結果,能夠傳送給構成資訊管理部13。構成資訊管理部13能夠由監視部17的監視結果,收集有關於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資訊。
[服務管理資訊25] 服務管理資訊25,是分散式系統100使用的服務(網路服務、雲端服務等)的管理資訊。如第6圖所示,服務管理資訊25舉例來說,具有「服務ID」、「使用應用程式」、「運作ICT資源」、「SLA」等管理項目,各管理項目的值依照各個服務儲存。
管理項目「服務ID」中,儲存了對象的服務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使用應用程式」中,儲存了為了提供對象的服務而使用之應用程式6的識別子。換言之,所謂的使用應用程式,是構成對象的服務的內容之應用程式。
管理項目「運作ICT資源」中,儲存了當提供對象的服務時運作的ICT資源的識別子。換言之,所謂的運作ICT資源,是配置了使用應用程式的物理節點,或是在該物理節點上運行的虛擬節點。另外,運作ICT資源,即服務企業提出新申請受理時,作為資源分配對象的ICT資源。 管理項目「SLA」中,儲存了設定在對象的服務當中的SLA設定資訊。SLA設定資訊當中具有的資訊,表示如開通延遲時間、網內延遲時間、網路使用率、線路使用率、故障回復時間、故障通知時間、關於帶寬保證的服務品質維持的協議。
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針對訂購資訊,該訂購資訊作為與使用服務的設備5之物理節點的連接有關的構成變更之要求,基於位置特定部13a特定的物理節點的位置,關於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設備5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參照第3圖),以及該網路的品質(參照第3圖)的至少一個,能夠判定作為使用服務的設備5之連接處的物理節點。另外,與使用服務的設備5之物理節點的連接有關的構成變更之要求,可以包含有關於:把為了對該設備5進行資訊處理所需要的虛擬節點,配置於作為連接處的物理節點之要求;將應用程式6配置於已經配置的虛擬節點之要求。 另外,上述「關於該服務的資訊」,為服務的內容或服務的品質、延遲條件、SLA等,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關於該服務的資訊」,相當於由服務管理資訊25管理的資訊。
基於位置特定部13a特定的物理節點的位置來判定連接處時,可以將與使用服務的設備5之相對距離較近(於既定距離以內)的物理節點作為最佳物理節點。當設備5為移動體時,可以將與移動後的設備5之相對距離較近的物理節點作為最佳物理節點。這樣的判定,在配置於設備5的應用程式,以及配置於物理節點的應用程式,若兩者的相對距離越近,則網路中繼(Hop)數越少的條件下有效。舉例來說,作為以配置於大阪的伺服器為連接處之移動體的設備5,從大阪移動到東京時,藉由以配置於東京的伺服器為新的連接處,使配置於東京的伺服器的應用程式,與配置於設備5的伺服器的應用程式之相對距離拉近,並最佳化。
設備連接判定部12a基於連接設備5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而判定連接處時,可以確立與使用服務的設備5之通訊手段(確立設備5與物理節點之通訊基礎架構),並可以將對於設備5而言能夠保障足夠的可用資源之物理節點,作為最佳物理節點。對於設備5而言雖然能夠保障足夠的可用資源,但不存在通訊手段的物理節點,將從連接處的候選中排除。
藍圖作成部12針對與使用服務的設備5之物理節點的連接有關的構成變更之要求,不僅僅可以基於已經說明的物理層構成資訊21a、虛擬層構成資訊21b、以及映射資訊22,還可以基於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判定的連接處,作成藍圖24。 工作流程執行部15依照藍圖作成部12作成的藍圖24執行工作流程。其結果為,執行協作,且資源分配給ICT資源。
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決定設備5的連接處時,並不僅有基於作為連接處的物理節點的位置資訊,舉例來說,也可以基於物理節點的理論上的距離(Metric,尺度)、處理容量、處理速度、信賴性等指標,來決定連接處。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中,並不僅限於「位置」,也可以準備「理論上的距離」、「處理容量」、「處理速度」、「信賴性」等管理項目。另外,決定連接處的指標,也可以為複數種類的組合。
用以決定設備5的連接處的手法有各式各樣。舉例來說,對靜岡而言,東京的資源與大阪的資源為相同尺度時,僅使用尺度,便無法決定將東京的物理節點與大阪的物理節點的何者作為連接處。因此,藉由使用追加的指標「關東」,便可以決定將東京的物理節點作為連接處。可以使用如上述的複數個指標。
另外,可以將具體的位置資訊指定為要件,來決定連接處。舉例來說,可以將要件設為「奧運會場周邊」或「避開災區(為了避免擁塞)」,將滿足要件的物理節點(群)決定為連接處。另外,當設備5連接的物理節點處於故障狀態時,可以將位於該設備5可進行通訊的位置之其它的物理節點,決定為新的連接處。
另外,也可以導入技術,該技術應用設備5的連接處決定之技術。舉例來說,可藉由分析物理節點的移動履歷,而建立收容該物理節點的設備(例如:MDC)之展開計畫。
《處理》 參照第7圖,說明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處理。本處理舉例來說,是有與使用服務的設備之物理節點的連接有關的構成變更等的操作之要求時開始。
首先,要求取得部11對藍圖作成部12,輸出示意有構成變更等的操作之訂購資訊(步驟S1)。接著,藍圖作成部12對構成資訊管理部13要求構成資訊(步驟S2)。接著,構成資訊管理部13對藍圖作成部12,輸出儲存在構成資訊DB 21的構成資訊,具體來說,即物理層構成資訊21a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21b(步驟S3)。輸出的構成資訊當中,包含了位置特定部13a特定的位置,換言之,即表示構成分散式系統100之物理節點的各個位置的位置資訊。
接著,藍圖作成部12對階層映射部14要求映射資訊22(步驟S4)。接著,階層映射部14對藍圖作成部12輸出映射資訊22(步驟S5)。
接著,藍圖作成部12的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針對訂購資訊,基於從構成資訊管理部13輸入的構成資訊當中包含的各物理節點的位置資訊(參照第3圖)、關於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設備5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參照第3圖)、以及該網路的品質(參照第3圖)的至少一個,決定各設備5的連接處(步驟S6a)。作為連接處的物理節點,係作為能夠滿足由分散式系統100所提供的各服務的SLA之物理節點。若特定的物理節點之負載已超過臨界值時,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能夠變更連接處,讓連接該物理節點的設備5連接到其它的物理節點,而實現負載分散。
接著,藍圖作成部12針對訂購資訊,基於構成資訊、映射資訊、以及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決定的連接處作成藍圖24(步驟S6)。此時,藍圖作成部12根據訂購資訊,從目錄群23選擇協作需要的目錄的同時,從訂購資訊或分散式系統100取得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
接著,藍圖作成部12透過要求取得部11,將作成的藍圖24傳送給傳送訂購資訊的服務企業終端2等,進行藍圖24的確認依賴(步驟S7)。若藍圖24的確認沒有問題,則要求取得部11將示意來自於服務企業終端2等的承認,傳送給藍圖作成部12(步驟S8)。 步驟S1~步驟S8,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基礎架構設計的處理。 另外,為了要迅速進行處理,也可以省略步驟S7、步驟S8。
接著,藍圖作成部12作成手稿(Script),該手稿是用以執行基於已取得承認的藍圖24之協作(步驟S9)。手稿的作成之技術為眾所皆知,故省略詳細說明。接著,藍圖作成部12對工作流程執行部15,輸出已經作成的手稿(步驟S10)。 步驟S9~步驟S10,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手稿作成的處理。
接著,工作流程執行部15對於從藍圖作成部12取得的手稿進行解釋(步驟S11)。手稿的解釋之技術為眾所皆知,故省略詳細說明。接著,工作流程執行部15針對API配接部16,向每個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發出命令(步驟S12),並執行處理。
當處理的執行完畢時,API配接部16對工作流程執行部15,通知處理的執行完畢(步驟S13)。接著,工作流程執行部15對藍圖作成部12,通知處理的執行完畢(步驟S14)。處理的執行完畢,意味著來自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對虛擬層的協作之執行已經完畢,意味著可以使用構成變更後的服務。 步驟S11~步驟S14,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協作的處理。
隨後,監視部17開始監視物理層上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監視部17將透過監視收集到的資訊,通知構成資訊管理部13(步驟S15)。接著,構成資訊管理部13將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通知階層映射部14(步驟S16)。 步驟S15~步驟S16,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監視的處理。
構成資訊管理部13從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當中產生構成資訊,儲存於構成資訊DB 21。此時,位置特定部13a特定各物理節點的位置,更新構成資訊的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第3圖)的管理項目「位置」的值。另外,構成資訊管理部13基於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更新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第3圖)的管理項目「網路連接」的值。另外,構成資訊管理部13基於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更新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第3圖)的管理項目「品質」的值。另外,階層映射部14透過構成資訊管理部13,從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當中產生映射資訊22。所產生構成資訊以及映射資訊22,將用於新的藍圖的作成。
根據第7圖的處理,由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將構成資訊以及映射資訊22保持在最新狀態,因此不須借助人手便能作成藍圖,執行協作,並將運作自動化。 另外,由於能將物理節點的位置資訊保持在最新狀態,因此能夠決定各設備5的連接處,以滿足各服務的SLA。
《設備的連接處決定的具體例》 接著,針對設備的連接處決定的具體例,參照第8圖詳細說明。如第8圖所示,舉例來說,配置有應用程式6-1的系統,有一個配置其他種類的應用程式6-2的構成變更之要求。作為候選,可以考量伺服器的負載或資源的可用狀態,挑出複數個候選,當應用程式6-2配置於伺服器3-1、3-2時,由於應用程式6-2與設備5-1的距離較遠,因此發生不滿足延遲要件之情事。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滿足與設備5-1之距離的延遲要件,選擇應用程式6-2配置於邊緣4-1。換言之,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將邊緣4-1決定為設備5-1的連接處。
設備5-1藉由變得不與伺服器3-1連接,使伺服器3-1的負載減低。當可以滿足應用程式6-1構成的服務之SLA時,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將設備5-1的連接處確定為邊緣4-1。ICT管理裝置1變更設備5-1的連接處,並且由工作流程執行部15以及API配接部16執行協作。
另外,假設如第8圖所示,舉例來說,使用連接邊緣4-3且配置於邊緣4-3的應用程式6-1所構成的服務之設備(包含設備5-2)的數量增大了。在這種情況下,起因於與該設備群的通訊而導致邊緣4-3的負載增大。其結果為,變得無法滿足連接邊緣4-3的設備5-2所使用的服務,也就是由應用程式6-1構成的服務的SLA。
因此,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決定包含設備5-2在內的幾個設備之其他的連接處。具體來說,如第8圖所示,將MDC等的邊緣4-4移動到設備5-2可連接的位置,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決定作為邊緣4-4的物理節點(或是在該物理節點上運行的虛擬節點),作為設備5-2的其他的連接處。另外,應用程式6-1配置於邊緣4-4。另外,假設滿足設備5-2與邊緣4-4之間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品質的條件。
其結果為,藉由使得包含設備5-2在內的幾個設備,變得不與邊緣4-3連接,減低邊緣4-3的負載。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確定設備5-2的連接處為邊緣4-4。ICT資源管理裝置1變更設備5-2的連接處之後,由工作流程執行部15以及API配接部16執行協作。
根據本實施形態,能夠決定設備5的最佳連接處,以滿足服務的SLA。 因此,能夠考量分散式系統100的物理節點的位置、SLA、連接設備與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防止針對協作的服務之品質低落。 另外,藉由設備5的連接處包含可移動的物理節點,並藉由將該可移動的物理節點,移動到會導致特定物理節點的負載增加的設備附近並連接,可以輕易地實現分散式系統100上的負載分散。
(程式) 另外,還可以作成程式,該程式以電腦可執行的語言,描述有關上述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所執行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藉由電腦執行程式,而得到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藉由將該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使電腦讀到記錄於該記錄媒體當中的程式,以實現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處理。以下說明電腦的一種範例,該電腦執行的ICT資源管理程式,實現與ICT資源管理裝置1同樣的機能。
第9圖示意執行ICT資源管理程式的電腦。如第9圖所示,電腦1000舉例來說,具有:記憶體1010、CPU 1020、硬碟驅動介面1030、磁碟驅動介面1040、序列埠介面1050、視訊配接器1060、網路介面1070。上述各部以匯流排1080連接。
記憶體1010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1011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1012。ROM 1011舉例來說,記憶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等的啟動程式。硬碟驅動介面1030與硬碟驅動1090連接。磁碟驅動介面1040與磁碟驅動1100連接。磁碟驅動1100當中可以插入如磁碟或光碟等可裝卸式記憶媒體。序列埠介面1050舉例來說,與滑鼠1110以及鍵盤1120連接。視訊配接器1060舉例來說,與顯示器1130連接。記憶體1010、硬碟驅動1090、磁碟驅動1100、以及插入於磁碟驅動1100的記憶媒體,作為ICT資源管理裝置1具備的記憶部之具體的硬體資源。
此處如第9圖所示,硬碟驅動1090舉例來說,記憶OS 1091、應用程式1092、程式模組1093、以及程式資料1094。上述實施形態說明的各表格,記憶於像是硬碟驅動1090或記憶體1010。
另外,ICT資源管理程式舉例來說,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作為描述以電腦1000執行的指令之程式模組。具體來說,程式模組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該程式模組描述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所執行的各處理。
另外,用於ICT資源管理程式所執行的資訊處理之資料,作為程式資料,舉例來說,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然後,CPU 1020將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的程式模組1093或程式資料1094,依照需要讀取到RAM 1012,而執行上述的各步驟。
另外,關於ICT資源管理程式的程式模組1093或程式資料1094,並不限於記憶在硬碟驅動1090的情況,舉例來說,也可以記憶於可裝卸式記憶媒體,由CPU 1020透過磁碟驅動1100等讀取出。或者,關於ICT資源管理程式的程式模組1093或程式資料1094,也可以記憶於透過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或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路)等網路連接的其它電腦,由CPU 1020透過網路介面1070讀取出。
(其他) 構成資訊管理部13,可以管理與使用者有關的資訊,該使用者使用的設備5,與作為物理節點的邊緣4連接,或者,可以管理與使用者的承租戶(Tenant)有關的資訊。因此,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進行管理的構成資訊,可以作為以使用者為單位或以承租戶為單位的構成資訊。當階層映射部14進行物理層與虛擬層的映射後,以使用者為單位或以承租戶為單位的構成資訊,可以成為以虛擬層構成資訊21b進行管理的構成資訊。
本實施形態的藍圖作成部12作成的藍圖24,反映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決定的連接處。然而,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藍圖作成部12也可以作成不會反映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決定的連接處之藍圖,其後,再由設備連接處判定部12a進行決定連接處的處理。
1:ICT資源管理裝置 2:服務企業終端 3:伺服器 3-1~3-4:伺服器 4:邊緣 4-1~4:4:邊緣 5:設備 5-1~5-2:設備 6:應用程式 6-1~6-3:應用程式 7:VM(虛擬機) 11:要求取得部 12:藍圖作成部 12a:設備連接處判定部 13:構成資訊管理部 13a:位置特定部 14:階層映射部 15:工作流程執行部 16:API配接部 17:監視部 21:構成資訊DB 21a:物理層構成資訊 21b:虛擬層構成資訊 22:映射資訊 23:目錄群 24:藍圖 25:服務管理資訊 100:分散式系統 1000:電腦 1010:記憶體 1011:ROM(唯讀記憶體) 1012:RAM(隨機存取記憶體) 1020:CPU(中央處理器) 1030:硬碟驅動介面 1040:磁碟驅動介面 1050:序列埠介面 1060:視訊配接器 1070:網路介面 1080:匯流排 1090:硬碟驅動 1091:OS(作業系統) 1092:應用程式 1093:程式模組 1094:程式資料 1100:磁碟驅動 1110:滑鼠 1120:鍵盤 1130:顯示器 S1~S16:步驟
第1圖為包含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之分散式系統的機能構成圖之例。 第2圖為ICT資源管理裝置的機能構成圖之例。 第3圖為物理層構成資訊的資料構造圖之例。 第4圖為虛擬層構成資訊的資料構造圖之例。 第5圖為藍圖之例的說明圖。 第6圖為服務管理資訊的資料構造圖之例。 第7圖示意以本實施形態所執行的處理的流程之例。 第8圖為設備的連接處決定的具體例。 第9圖示意電腦,該電腦執行以本實施形態所執行的處理的程式。
1:ICT資源管理裝置
11:要求取得部
12:藍圖作成部
12a:設備連接處判定部
13:構成資訊管理部
13a:位置特定部
14:階層映射部
15:工作流程執行部
16:API配接部
17:監視部
21:構成資訊DB
21a:物理層構成資訊
21b:虛擬層構成資訊
22:映射資訊
23:目錄群
24:藍圖
25:服務管理資訊

Claims (5)

  1. 一種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包含:構成資訊管理部,管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階層映射部,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位置特定部,特定該物理層構成資訊當中的該物理節點的位置;設備連接處判定部,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該構成變更是關於與使用服務之設備的該物理節點之連接,基於該特定的位置,關於服務管理資訊所管理的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該設備與該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判定作為該設備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藍圖作成部,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以及該連接處,作成藍圖,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以及協作部,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南向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其中,該服務管理資訊當中包含有資訊,該資訊包含:使用應用程式、運作ICT資源,該運作ICT資源示意提供該服務時運作的ICT資源的識別子。
  2. 如請求項1之ICT資源管理裝置,更包含:第2設備連接處判定部,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該構成變更是關於與使用服務之設備的該物理節點之連接,基於該特定的位置、以該特定的位置為基準與該設備之間的相對距離,關於服務管理資訊所管理的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該設備與該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判定作為該設備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 其中,該第2設備連接處判定部是用來取代該設備連接處判定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ICT資源管理裝置,其中,該連接處包含可移動的物理節點。
  4. 一種ICT資源管理方法,用於ICT資源管理裝置,該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該ICT資源管理裝置執行下列步驟:收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之步驟;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之步驟;特定該物理層構成資訊當中的該物理節點的位置之步驟;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該構成變更是關於與使用服務之設備的該物理節點之連接,基於該特定的位置,關於服務管理資訊所管理的該服務的資訊,連接該設備與該物理節點的網路之網路連接,以及該網路品質的至少一個,判定作為使用該服務之該設備的連接處之物理節點之步驟;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以及該連接處,作成藍圖,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之步驟;以及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南向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之步驟;其中,該服務管理資訊當中包含有資訊,該資訊包含:使用應用程式、運作ICT資源,該運作ICT資源示意提供該服務時運作的ICT資源的識別子。
  5. 一種ICT資源管理程式,用以使電腦運行如請求項1或2之ICT資源管理裝置。
TW108144069A 2018-12-04 2019-12-03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TWI797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7539 2018-12-04
JP2018227539 2018-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016A TW202031016A (zh) 2020-08-16
TWI797399B true TWI797399B (zh) 2023-04-01

Family

ID=7097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069A TWI797399B (zh) 2018-12-04 2019-12-03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9557B2 (zh)
JP (1) JP7115561B2 (zh)
AU (1) AU2019393045B2 (zh)
SG (1) SG11202105958WA (zh)
TW (1) TWI797399B (zh)
WO (1) WO2020116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0288651A1 (en) * 2019-06-06 2022-01-20 Bluebeam,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a linkage between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design file and a two-dimensional design docu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6182A (ja) * 2013-09-13 2015-03-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ネットワーク仮想化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8032897A (ja) * 2016-08-22 2018-03-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装置及び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9769B1 (en) * 2006-06-29 2009-04-14 Emc Corporation Scalable storage network virtualization
WO2009032712A2 (en) * 2007-08-29 2009-03-12 Nirvan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ving requested files from one storage location to another
US9229850B1 (en) * 2009-06-30 2016-01-05 Emc Corporation Mapping data storage and virtual machines
US9052961B2 (en) 2012-03-02 2015-06-09 Vmware, Inc. System to generate a deployment plan for a cloud infrastructure according to logical, multi-tier application blueprint
US9118538B1 (en) * 2013-03-15 2015-08-25 Em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s to enable resource monitoring
US10552180B2 (en) * 2016-12-07 2020-02-04 Vmware,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to trigger a workflow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0949903B2 (en) 2017-05-05 2021-03-16 Servicenow, Inc. System,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blueprint-based cloud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6182A (ja) * 2013-09-13 2015-03-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ネットワーク仮想化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8032897A (ja) * 2016-08-22 2018-03-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装置及び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016A (zh) 2020-08-16
AU2019393045B2 (en) 2022-08-04
AU2019393045A1 (en) 2021-06-24
US20220021580A1 (en) 2022-01-20
WO2020116222A1 (ja) 2020-06-11
JP7115561B2 (ja) 2022-08-09
JPWO2020116222A1 (ja) 2021-09-27
US11949557B2 (en) 2024-04-02
SG11202105958WA (en)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9994B2 (en) Service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TWI807139B (zh)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US20180024866A1 (en) System, virtualization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irtualiz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gram
WO2015172362A1 (zh) 一种网络功能虚拟化网络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38701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duct for managing operation
KR20170024606A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 중의 서비스 편성 방법 및 장치, 저장 매체
TWI787562B (zh)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KR102524540B1 (ko) 멀티 클라우드 서비스 플랫폼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034901A1 (en) Resource pool management system, resource pool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US11863419B2 (en)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method
JP700387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202203002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a network service
TWI797399B (zh)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EP4258609A1 (en) Container clust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40842A1 (en)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method
EP3240232B1 (en) Cloud-configuration storage system, cloud-configuration storage method, and cloud-configuration storage program
Romanov et al. Principles of building modular control plane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US20230067168A1 (en) Network service constructi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Han et al. Graph abstraction based Virtual Networ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SDN
WO2018120222A1 (zh) 一种管理vnffg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747765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管理方法
KR20220076756A (ko) 이기종 클라우드 환경 기반 IaaS를 위한 MCIS 통합 관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