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562B -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562B
TWI787562B TW108144068A TW108144068A TWI787562B TW I787562 B TWI787562 B TW I787562B TW 108144068 A TW108144068 A TW 108144068A TW 108144068 A TW108144068 A TW 108144068A TW I787562 B TWI787562 B TW I7875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information
virtu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7131A (zh
Inventor
青木大輔
鍬形武史
長谷部克幸
神崎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5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7Logical partitioning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zed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7Distribution of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Migration and load balan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95Network integration; Enabling network access in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ntrol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藉由提升服務企業可提供服務之際的作業效率,以減低運用成本。 ICT資源管理裝置1,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包含: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構成資訊(21a,21b);雲端基盤選定部12a,針對關於與使用雲端服務的設備之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選定雲端基盤;階層映射部14,執行物理層以及虛擬層的映射;藍圖作成部12,針對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構成資訊,選定的雲端基盤,以及映射資訊22,作成藍圖24,作為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以及協作部(15,16),基於藍圖執行協作。

Description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與通訊科技)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近年來,為了讓服務企業向終端用戶提供服務的技術開發已經盛行。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的請求項1揭示了:「一種企業間整體服務構築裝置,因應來自於提供使用者通訊的終端機所發出,用以使用通訊服務的訂購要求,向每個零售服務企業,提供1個或複數個由通訊服務API所公開之各個相異的通訊服務,包含:整體構築機能部,維持記載有通訊零售服務企業之規格的目錄,以及制定各種通訊服務之聯繫的聯繫規則,當有來自於該終端機的複數個使用通訊服務的訂購要求時,基於該維持的該目錄以及該聯繫規則,將對應該訂購要求的複數個通訊服務之該通訊服務API整體聯繫起來,構築聯繫服務,將該構築的聯繫服務提供給該終端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3289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另外,有使用雲端基盤的雲端服務,作為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雲端基盤是將伺服器或邊緣等機器,利用虛擬化技術來提供的基盤。近年來,類似的雲端基盤存在複數個種類。因此,當服務企業提供雲端服務時,需要選定滿足服務企業的期望之基盤。另外,需要對選定的雲端基盤上的機器進行資源分配。另外,關於資源分配,由協作器(Orchestrator)進行的技術已為人所知。但在過去,雲端基盤的選定以及資源分配,由於伴隨著人為的作業,因此為了讓服務企業可提供雲端服務的作業效率有其極限,並導致具備雲端基盤的系統之運用成本增加的問題。
以此背景為鑑,本發明的課題是藉由提升服務企業可提供服務之際的作業效率,以減低運用成本。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請求項1記載的發明,為一種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包含:構成資訊管理部,管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雲端基盤選定部,針對關於與使用服務的設備之該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從實現該服務的複數個服務基盤當中,選定滿足該要求當中包含的條件之服務基盤;階層映射部,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藍圖作成部,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該選定的服務基盤,以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作成藍圖,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以及協作部,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
另外,請求項3記載的發明,為一種ICT資源管理方法,用於ICT資源管理裝置,該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該ICT資源管理裝置執行下列步驟:收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之步驟;針對關於與使用服務的設備之該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從實現該服務的複數個服務基盤當中,選定滿足該要求當中包含的條件之服務基盤之步驟;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之步驟;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該選定的服務基盤,以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作成藍圖,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之步驟;以及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之步驟。
根據請求項1、3記載的發明,能夠不必伴隨人為的作業,就能夠選定滿足服務企業的期待之最佳服務基盤;於此同時,也可以執行作為對選定的服務基盤上的ICT資源之資源分配的協作。 因此,能夠藉由提升服務企業可提供雲端服務之際的作業效率,以減低運用成本。
另外,請求項2記載的發明,為請求項1之ICT資源管理裝置,其中,該服務基盤選定部,參考使用對應該條件的複數個種類的管理項目來管理服務的服務管理資訊,選定滿足該條件的該服務基盤。
根據請求項2記載的發明,能夠藉由參照服務管理資訊,提供服務基盤的選定之具體的手段。
另外,請求項4記載的發明,為一種ICT資源管理程式,用以使電腦運行如請求項1或2之ICT資源管理裝置。
根據請求項4記載的發明,能夠輕易地進行ICT資源管理裝置的構築。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由提升服務企業可提供服務之際的作業效率,可以減低運用成本。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以下,稱為「本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中,有時會將雲端服務簡單記載為「服務」。
>>構成>> 如第1圖所示,包含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分散式系統100,為應用於虛擬化技術的系統,並具備:ICT資源管理裝置1、服務企業終端2、伺服器3、邊緣4、4-1、以及設備5、5-1。邊緣4-1為複數個存在的邊緣4的其中之一,有的時候會將邊緣4、4-1整合為邊緣4。另外,設備5-1為複數個存在的設備5的其中之一,有的時候會將設備5、5-1整合為設備5。另外,分散式系統100可以管理物理層,該物理層作為物理節點的集合體,以及管理虛擬層,該虛擬層作為在物理節點上構成並運行的虛擬節點的集合體。伺服器3、邊緣4、以及設備5,作為構成物理層的物理節點。另外,如第1圖所示,配置於虛擬層上的VM(Virtual Machine,虛擬機)7,是將伺服器3或邊緣4虛擬化的虛擬節點。
物理層中,存在實現各種雲端服務的複數個雲端基盤,第1圖中,例示了雲端基盤A、B。雲端基盤A、B(亦可包含其他未圖示的雲端基盤)的各個,舉例來說,如同計算服務,即使是相同類別的服務,也可以在費用、品質、服務提供區域等各式各樣的條件方面上,實現相異的類似服務。另外,第1圖的虛擬層中,圖示雲端基盤A對應的虛擬節點。該虛擬層中同樣也存在雲端基盤B對應的虛擬節點,但為了便宜行事,故第1圖中省略圖示。
ICT資源管理裝置1,將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作為ICT資源進行管理。 服務企業終端2,為要求初始布署或規模可變等的構成變更之終端。服務企業終端2,透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執行該要求。該API為ICT資源管理裝置1與服務企業終端2之間的Northbound API(北向API)。另外,服務企業終端2是由服務企業所使用。
伺服器3為執行有關提供服務的處理的電腦。如第1圖所示的伺服器3,配置於雲端基盤A、B,執行雲端服務用的處理。伺服器3當中,配置有1或複數個應用程式6-1~6-3,用以執行有關提供服務的處理。應用程式6-1~6-3的各個,使用於提供不同的服務。
邊緣4,為配置於NW(Network,網路)上的中繼裝置,舉例來說,相當於路由器、橋接器、閘道器。邊緣4當中,配置有1或複數個應用程式6-1~6-3的至少一個,用以執行有關提供服務的處理。伺服器3與邊緣4連接為可進行通訊。
設備5為終端用戶使用服務的機器,舉例來說,相當於IoT機器。設備5藉由與邊緣4連接,能夠使用服務。
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收集有關於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資訊。另外,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利用收集的資訊,進行物理層與虛擬層之間的映射(參照第1圖中,虛線雙箭頭)。 另外,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對虛體層執行協作。具體來說,能夠進行服務的布署,或對VM 7的資源分配。
(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詳細) 如第2圖所示,ICT資源管理裝置1,具備:要求取得部11、藍圖作成部12、構成資訊管理部13、階層映射部14、工作流程執行部15、API配接部16、以及監視部17等機能部。藍圖作成部12具備雲端基盤選定部12a。另外,ICT資源管理裝置1將構成資訊DB(資料庫)21、映射資訊22、目錄群23、藍圖24、以及服務管理資訊25記憶於記憶部。ICT資源管理裝置1所具備的該記憶部,舉例來說,可以位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內部,也可以位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的外部的裝置。
[要求取得部11] 要求取得部11取得來自於服務企業終端2的構成變更的要求。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要求,有時候稱為「訂購資訊」。另外,構成變更的要求,並不限於服務企業終端2來執行,舉例來說,也可以由分散式系統100的管理者終端來執行。服務企業終端2以及管理者的終端,是以外部裝置為例。
[藍圖作成部12] 藍圖作成部12作成藍圖24,該藍圖24對應要求取得部11所取得的訂購資訊。藍圖24為要求的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基礎架構表示服務的運作環境的構成要素,舉例來說,指的是ICT資源本身、ICT資源的設定資訊(例如:VM名稱、IP位址、主機名稱)或分配資源、在NW上設定的LB(Load Balancer,負載均衡器)、FW(Firewall,防火牆)、容器等各式各樣的要素。
[構成資訊管理部13] 構成資訊管理部13將有關ICT資源的資訊作為構成資訊進行管理。構成資訊管理部13舉例來說,藉由存取資源資訊收集的API,能夠收集與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有關的資訊。所謂的資源資訊收集的API,是用來提供由協作對象各別準備的資源資訊。資源資訊收集的API,為ICT資源管理裝置1與協作對象之間的Southbound API(南向API)。收集的資訊舉例來說,可以是由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定)所收集的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資訊庫),但並不以此為限。構成資訊管理庫13管理的構成資訊,儲存於構成資訊DB 21,並且分類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21b。 協作對象包含了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但並不以此為限;協作對象提供的介面,舉例來說,可以是由控制該協作對象的控制器(未圖示)來提供,也可以是由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各個來提供。
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為關於物理層上的物理節點之構成資訊。如第3圖所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舉例來說,具有:「節點ID」、「狀態」、「主機名稱」、「IP位址」、「VMID」、「使用服務」、「使用者」、以及「雲端基盤ID」等管理項目,各管理項目的值按照各個物理節點儲存。
管理項目「節點ID」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狀態」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的運行狀態(正常時為「OK」,故障時為「NG」)。 管理項目「主機名稱」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的主機名稱。 管理項目「IP位址」中,儲存了分配給對象的物理節點的IP位址。 管理項目「VMID」中,儲存了在對象的物理節點上運行的VM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使用服務」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能夠使用的服務的識別子。使用服務舉例來說,有:雲端服務、邊緣運算服務等,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使用服務中,能夠包含由複數個物理節點可提供的同一個服務。 管理項目「使用者」中,儲存了使用對應的「使用服務」所示的服務的使用者之識別子。使用者舉例來說,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個人。另外,該物理節點為邊緣裝置時,可以將該邊緣裝置的擁有者作為唯一的使用者。 管理項目「雲端基盤ID」中,儲存了對象的物理節點所屬的雲端基盤之識別子。
第3圖所示的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為一種範例,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舉例來說,可以設定對象的物理節點上運行之VM的記憶體大小、CPU頻率、電源狀態、以及VM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用於對象的物理節點之資源池的名稱、ID,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配置有對象的物理節點之網路的類型、ID、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物理節點所使用之資料夾(folder)的ID、類型、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物理節點所使用之資料儲存的記憶容量、ID、類型、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控制對象的物理節點之資料中心的ID、名稱,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使用者名稱、密碼,即作為存取對象的物理節點之使用者的認證資訊,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管理項目。
回到第2圖,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為關於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之構成資訊。如第4圖所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舉例來說,具有:「節點ID」、「狀態」、「VM名稱」、「IP位址」、「物理設備ID」等管理項目,各管理項目的值按照各個虛擬節點儲存。
管理項目「節點ID」中,儲存了對象的虛擬節點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狀態」中,儲存了對象的運行節點的運行狀態(正常時為「OK」,故障時為「NG」)。 管理項目「VM名稱」中,儲存了對象的虛擬節點的名稱。 管理項目「IP位址」中,儲存了分配給對象的虛擬節點的IP位址。 管理項目「物理設備ID」中,儲存了配置有對象的虛擬節點的物理節點之識別子。
如第4圖所示的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為一種範例,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舉例來說,可以設定VMID成為對象的虛擬節點之ID資訊,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記憶體大小、CPU頻率,即作為對象的虛擬節點之資源,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虛擬節點之電源狀態,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使用者名稱、密碼成為存取對象的虛擬節點之使用者的認證資訊,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閘道器、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區網擴展)、靜態路由,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配置有對象的虛擬節點之物理節點的主機名稱,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產生對象的虛擬節點之超管理器(Hypervisor),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容器應用程式的管理項目,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舉例來說,可以設定針對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登錄的容器主機之主機名稱、標籤、狀態、帳號ID,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由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提供之服務的ID、名稱、狀態、規模(使用伺服器的台數),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由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提供之儲存裝置的容量的掛載(Mount)、ID(僅使用RancherNFS(Network File System,網路檔案系統)時)、映像ID,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另外,可以設定由對象的虛擬節點所使用之容器,所提供之儲存裝置的堆疊的群組、運作狀態、堆疊ID、所使用的服務的ID,作為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的管理項目。
[雲端基盤選定部12a] 藍圖作成部12具備的雲端基盤選定部12a,在實現雲端服務的複數個雲端基盤中選定基盤,該基盤滿足關於使用雲端服務的設備之物理節點的連接的構成變更之要求當中所包含的條件。選定的雲端基盤的識別子,構成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的一部分。雲端基盤選定部12a為藍圖作成部12的一部分機能,舉例來說,能夠藉由存取資源資訊收集的API,解決收集的資訊,而特定所選定的雲端基盤。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選定實現雲端服務的雲端基盤,但本發明同樣也可以應用於非雲端服務的服務。換句話說,即使是選定實現並非雲端服務的服務之服務基盤,以取代雲端基盤時,同樣也適用於本發明。本實施形態的雲端基盤選定部12a,作為選定服務基盤之服務基盤選定部的具體例。 另外,雲端基盤選定部12a可以位於ICT管理裝置1的任意位置,此處作為其中一例,是設定為藍圖作成部12所具備。
[階層映射部14] 回到第2圖,階層映射部14,執行物理層與虛擬層的映射。具體來說,階層映射部14基於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的構成資訊,判定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是否已經對應物理層上的任何一個物理節點(或配置於該物理節點的應用程式6)。ICT資源管理裝置1將階層映射部14所執行之物理層與虛擬層的對應之判定結果,作為映射資訊22並保存。舉例來說,階層映射部14能夠藉由參照物理層構成資訊21a(第3圖)的「VMID」的管理項目、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21b(第4圖)的「物理設備ID」的管理項目,來判定物理層與虛擬層的對應。
此處,參照第5圖說明藍圖24的詳細。第5圖為初始布署的藍圖的說明圖。如第5圖所示,藍圖24能夠由一組服務範本與參數所構成。服務範本可以作為目錄的集合體。目錄為供應提供服務的工程之雛形,亦為ICT管理裝置1記憶的目錄群23的要素。目錄本身已眾所皆知,故省略詳細的說明。另外,參數為針對各目錄的輸入資訊。
若為第5圖所示的初始布署的藍圖24,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訂購資訊,則作為與初始布署有關的訂購資訊。當初始布署時,藍圖作成部12舉例來說,能夠從目錄群23選擇VM作成用的目錄、NW設定用的目錄、以及容器設定用的目錄,而構成服務範本。
輸入到VM作成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為作成的VM的個數以及種類。第5圖中,指定共5個VM之參數輸入到VM作成用的目錄,該參數指定3個作為Web伺服器而運作的VM,以及指定2個作為AP伺服器(應用程式伺服器)而運作的VM。輸入到VM作成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可以由服務企業終端2輸入。
輸入到NW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為IP位址的分配(IP分配)。第5圖中,參數輸入到NW設定用的目錄,該參數指定分配給作成的VM之IP位址。輸入到NW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可以從分散式系統100取得。
輸入到容器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為作成的VM所使用之容器的設定方式。第5圖中,參數輸入到容器設定用的目錄,該參數表示由Rancher執行複製的設定方式。輸入到容器設定用的目錄之參數,舉例來說,可以由服務企業終端2輸入。
藍圖作成部12因應表示要求取得部11取得的訂購資訊之操作,從目錄群23選擇必要的目錄,構成服務藍圖。另外,藍圖作成部12能夠從訂購資訊或分散式系統100,取得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換句話說,藍圖作成部12能夠向傳送訂購資訊的服務企業終端2等,要求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藉由重新接收作為該要求的回應之訂購資訊,從訂購資訊當中取得參數。另外,若分散式系統100自己可以取得如IP位址發放等的參數時,藍圖作成部12可以從分散式系統100,取得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
藍圖作成部12於作成藍圖24之際,參照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的構成資訊、以及階層映射部14保存的映射資訊22。換句話說,藍圖作成部12可以對照物理層構成資訊21a、虛擬層構成資訊21b、以及映射資訊22所決定的物理節點與虛擬節點之現在的狀態,以及訂購資訊所示意的服務企業等的要求,來作成藍圖24。
[工作流程執行部15] 工作流程執行部15依照藍圖作成部12作成的藍圖24,執行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是將藍圖24當中的目錄示意的工程,訂定順序並連結而成者。對於第5圖所示的初始布署的藍圖24,初始布署的工作流程,如VM作成→NW設定→容器設定之方式訂定順序並連結而成。透過工作流程執行部15執行工作流程,以執行協作,並將資源分配給ICT資源。
[API配接部16] API配接部16為一種介面,該介面用以對執行工作流程之工作流程執行部15發出的命令,存取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該API為API配接部16(或是具備API配接部16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與協作對象之間的Southbound API。API配接部16可以對每個協作對象進行介面連接。API配接部16可以對能夠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準備複數個。工作流程執行部15能夠藉由執行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而執行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執行部15以及API配接部16的組合,作為執行協作的協作部而運作。
[監視部17] 監視部17例如透過SNMP,監視物理層上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監視部17執行的監視結果,表示協作已經執行,並且變得可以使用的服務的使用狀況。監視部17執行的監視結果,能夠傳送給構成資訊管理部13。構成資訊管理部13能夠由監視部17的監視結果,收集有關於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的資訊。
[服務管理資訊25] 服務管理資訊25,是分散式系統100使用的服務(網路服務、雲端服務等)的管理資訊。如第6圖所示,服務管理資訊25舉例來說,具有「服務ID」、「雲端基盤ID」、「種類別」、「使用應用程式」、「費用」、「品質」、「提供區域」、「連接服務ID」、「運作ICT資源」等管理項目,各管理項目的值依照各個服務儲存。服務管理資訊25具有的上述複數個種類的管理項目,對應關於使用雲端服務的設備之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當中包含的複數個種類的條件。該等條件作為服務企業期望的條件。
管理項目「服務ID」中,儲存了對象的服務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雲端基盤ID」中,儲存了實現對象的服務的雲端基盤的識別子。 管理項目「種類別」中,儲存了表示對象的服務的種類別的資訊。儲存的資訊舉例來說,可以設定為表示計算服務、儲存服務、大數據服務、機械學習服務的資訊,但並不以此為限。 管理項目「使用應用程式」中,儲存了為了提供對象的服務而使用之應用程式6-1~6-3的識別子。換言之,所謂的使用應用程式,是構成對象的服務的內容之應用程式。
管理項目「費用」中,儲存了表示設備5使用對象的服務後產生的金額之資訊。儲存的資訊舉例來說,可以設定為表示每1個月的通訊量對應的金額之資訊,但並不以此為限。 管理項目「品質」中,儲存了表示對象的服務的品質之資訊。儲存的資訊舉例來說,可以設為設定於服務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等級協定)之資訊,但並不以此為限。 管理項目「提供區域」中,儲存了表示對象的服務提供的區域,意即,設備5可使用該服務的區域之資訊。儲存的資訊舉例來說,可以設定為以邊緣4為中心半徑○公里以內的區域、都內整體之資訊,但並不以此為限。
管理項目「連接服務ID」中,儲存了與對象的服務連接的服務之識別子。服務當中,具有為了連接複數個服務之間的服務。服務企業希望提供第1服務時,並不是選定實現第1服務的第1雲端基盤,而是可以藉由選定與第1服務連接,實現第2服務的第2雲端基盤,以提供第1服務。
管理項目「運作ICT資源」中,儲存了提供對象的服務時運作的ICT資源之識別子。換句話說,所謂的運作ICT資源,是指配置有使用應用程式的物理節點,或者,在該物理節點上運行的虛擬節點。另外,運作ICT資源在接受來自於服務企業的新申請時,作為資源分配對象的ICT資源。另外,運作ICT資源屬於實現對象的服務之雲端基盤,或者是,透過WAN(Wide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以及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用戶端設備),與屬於該雲端基盤的ICT資源物理連接。
當來自於服務企業的申請,使構成雲端基盤的物理節點與新的設備5連接之際,若類似的雲端基盤存在複數個,則雲端基盤選定部12a針對來自於服務企業,關於與設備5的物理節點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選定最佳的雲端基盤。此處,所謂的雲端基盤類似,指的是各雲端基盤提供的各雲端服務之「種類別」相同,而「費用」、「品質」、「提供區域」、「連接服務ID」、「運作ICT資源」不同。
訂購資訊當中,包含了作為服務企業的期望,關於服務企業提供的雲端服務的類別之條件。雲端基盤選定部12a參照服務管理資訊25,將與服務企業的期望所示的類別一致的雲端服務,從「種類別」(第6圖)特定出來;並將實現特定的雲端服務之雲端基盤(一般來說存在複數個),從「雲端基盤ID」(第6圖)特定出來。
另外,訂購資訊當中,包含了關於如費用、品質、提供區域的條件,作為服務企業的期望。所謂與費用有關的條件,舉例來說,可以定為每一個月的雲端服務的使用費用之上限值。所謂與品質有關的條件,舉例來說,可以定為設定於雲端服務的開通延遲時間、網內延遲時間、網路使用率、線路使用率、故障回復時間、故障通知時間、以及帶寬保證的最低等級。所謂與提供區域有關的條件,可以定為設備5能使用雲端服務的區域之邊界。雲端基盤選定部12a參照服務管理資訊25,從「種類別」以及「雲端基盤ID」(第6圖)特定的雲端基盤當中,特定滿足與費用、品質、提供區域有關的條件之基盤。特定的雲端基盤為1個時,雲端基盤選定部12a選定該雲端基盤,作為最佳雲端基盤。特定的雲端基盤為複數個時,舉例來說,選定關於費用、品質、以及提供區域,對服務企業最有利的雲端基盤,作為最佳雲端基盤。
假如選定的雲端基盤,為依照服務管理資訊25的「連接服務ID」以及「運作ICT資源」(第6圖)所選出,可連接設備5的雲端基盤時,雲端基盤選定部12a維持雲端基盤的選定結果。另一方面,若為不可連接設備5的雲端基盤(雲端服務之間的連接不存在,ICT資源之間的物理連接不存在)時,雲端基盤選定部12a可以選定關於費用、品質、提供區域,對服務企業第2有利的雲端基盤,作為最佳雲端基盤。在這樣的選定下,有用處的點是:可以排除在虛擬層的觀點上視為可配置應用程式,並滿足服務企業的期望,但在物理層的觀點上為不可物理連接之雲端基盤。
藍圖作成部12,基於構成資訊管理部13管理的構成資訊,雲端基盤選定部12a選定的雲端基盤,以及階層映射部14保存的映射資訊22,作成藍圖24。
工作流程執行部15依照藍圖作成部12作成的藍圖24執行工作流程。其結果為,執行協作,且資源分配給ICT資源。
>>處理>> 參照第7圖,說明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處理。本處理舉例來說,是針對來自於服務企業的申請,當有關於使用雲端服務的設備5的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等的操作之要求時開始。
首先,要求取得部11對藍圖作成部12,輸出示意有構成變更等的操作之訂購資訊(步驟S1)。接著,藍圖作成部12對構成資訊管理部13要求構成資訊(步驟S2)。接著,構成資訊管理部13對藍圖作成部12,輸出儲存在構成資訊DB 21的構成資訊,具體來說,即物理層構成資訊21a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21b(步驟S3)。
接著,藍圖作成部12的雲端基盤選定部12a,針對訂購資訊,參照服務管理資訊25(第6圖),選定滿足訂購資訊當中包含的條件之雲端基盤,輸出選定結果(步驟S3a)。
接著,藍圖作成部12對階層映射部14要求映射資訊22(步驟S4)。接著,階層映射部14對藍圖作成部12輸出映射資訊22(步驟S5)。
接著,藍圖作成部12針對訂購資訊,基於構成資訊、該選定的基盤、以及映射資訊作成藍圖24(步驟S6)。此時,藍圖作成部12根據訂購資訊,從目錄群23選擇協作需要的目錄的同時,從訂購資訊或分散式系統100取得要輸入到所選擇的目錄之參數。
接著,藍圖作成部12透過要求取得部11,將作成的藍圖24傳送給傳送訂購資訊的服務企業終端2等,進行藍圖24的確認依賴(步驟S7)。若藍圖24的確認沒有問題,則要求取得部11將示意來自於服務企業終端2等的承認,傳送給藍圖作成部12(步驟S8)。 步驟S1~S8,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基礎架構設計的處理。 另外,為了要迅速進行處理,也可以省略步驟S7、步驟S8。
接著,藍圖作成部12作成手稿(Script),該手稿是用以執行基於已取得承認的藍圖24之協作(步驟S9)。手稿的作成之技術為眾所皆知,故省略詳細說明。接著,藍圖作成部12對工作流程執行部15,輸出已經作成的手稿(步驟S10)。 步驟S9~步驟S10,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手稿作成的處理。
接著,工作流程執行部15對於從藍圖作成部12取得的手稿進行解釋(步驟S11)。手稿的解釋之技術為眾所皆知,故省略詳細說明。接著,工作流程執行部15針對API配接部16,向每個可以透過API進行操作的程式發出命令(步驟S12),並執行處理。
當處理的執行完畢時,API配接部16對工作流程執行部15,通知處理的執行完畢(步驟S13)。接著,工作流程執行部15對藍圖作成部12,通知處理的執行完畢(步驟S14)。處理的執行完畢,意味著來自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對虛擬層的協作之執行已經完畢,意味著可以使用構成變更後的服務。 步驟S11~步驟S14,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協作的處理。
隨後,監視部17開始監視物理層上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層上的虛擬節點。監視部17將透過監視收集到的資訊,通知構成資訊管理部13(步驟S15)。接著,構成資訊管理部13將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通知階層映射部14(步驟S16)。 步驟S15~步驟S16,構成ICT資源管理裝置1執行的整體處理當中,監視的處理。
構成資訊管理部13從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當中產生構成資訊,儲存於構成資訊DB 21。另外,階層映射部14透過構成資訊管理部13,從監視部17收集到的資訊當中產生映射資訊22。所產生構成資訊以及映射資訊22,將用於新的藍圖的作成。
根據第7圖的處理,由於ICT資源管理裝置1能夠將構成資訊以及映射資訊22保持在最新狀態,因此不須借助人手便能作成藍圖,執行協作,並將運作自動化。 另外,針對構成變更等的操作的要求,可以將最佳雲端基盤的選定自動化。
根據本實施形態,能夠不必伴隨人為的作業,就能夠選定滿足服務企業的期待之最佳雲端基盤;於此同時,也可以執行作為對選定的雲端基盤上的ICT資源之資源分配的協作。 因此,藉由提升服務企業可提供雲端服務之際的作業效率,可以減低運用成本。 特別是,藉由參照服務管理資訊25,可以提供雲端基盤的選定之具體的手段。
(程式) 另外,還可以作成程式,該程式以電腦可執行的語言,描述有關上述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所執行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藉由電腦執行程式,而得到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藉由將該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使電腦讀到記錄於該記錄媒體當中的程式,以實現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處理。以下說明電腦的一種範例,該電腦執行的ICT資源管理程式,實現與ICT資源管理裝置1同樣的機能。
第8圖示意執行ICT資源管理程式的電腦。如第8圖所示,電腦1000舉例來說,具有:記憶體1010、CPU 1020、硬碟驅動介面1030、磁碟驅動介面1040、序列埠介面1050、視訊配接器1060、網路介面1070。上述各部以匯流排1080連接。
記憶體1010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1011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1012。ROM 1011舉例來說,記憶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等的啟動程式。硬碟驅動介面1030與硬碟驅動1090連接。磁碟驅動介面1040與磁碟驅動1100連接。磁碟驅動1100當中可以插入如磁碟或光碟等可裝卸式記憶媒體。序列埠介面1050舉例來說,與滑鼠1110以及鍵盤1120連接。視訊配接器1060舉例來說,與顯示器1130連接。記憶體1010、硬碟驅動1090、磁碟驅動1100、以及插入於磁碟驅動1100的記憶媒體,作為ICT資源管理裝置1具備的記憶部之具體的硬體資源。
此處如第8圖所示,硬碟驅動1090舉例來說,記憶OS 1091、應用程式1092、程式模組1093、以及程式資料1094。上述實施形態說明的各表格,記憶於像是硬碟驅動1090或記憶體1010。
另外,ICT資源管理程式舉例來說,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作為描述以電腦1000執行的指令之程式模組。具體來說,程式模組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該程式模組描述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所執行的各處理。
另外,用於ICT資源管理程式所執行的資訊處理之資料,作為程式資料,舉例來說,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然後,CPU 1020將記憶於硬碟驅動1090的程式模組1093或程式資料1094,依照需要讀取到RAM 1012,而執行上述的各步驟。
另外,關於ICT資源管理程式的程式模組1093或程式資料1094,並不限於記憶在硬碟驅動1090的情況,舉例來說,也可以記憶於可裝卸式記憶媒體,由CPU 1020透過磁碟驅動1100等讀取出。或者,關於ICT資源管理程式的程式模組1093或程式資料1094,也可以記憶於透過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或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路)等網路連接的其它電腦,由CPU 1020透過網路介面1070讀取出。
(其他) (a)構成資訊管理部13,可以管理物理節點的位置資訊。 (b)構成資訊管理部13,可以管理與使用者有關的資訊,該使用者使用的設備5,與作為物理節點的邊緣4連接;或者,可以管理與使用者的承租戶(Tenant)有關的資訊。因此,作為物理層構成資訊21a進行管理的構成資訊,可以作為以使用者為單位或以承租戶為單位的構成資訊。當階層映射部14進行物理層與虛擬層的映射後,以使用者為單位或以承租戶為單位的構成資訊,可以成為以虛擬層構成資訊21b進行管理的構成資訊。 (c)也可以為每個雲端基盤,提供複數個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1。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各個雲端基盤的ICT資源管理裝置之間進行交換,選定最佳的雲端基盤。
1:ICT資源管理裝置 2:服務企業終端 3:伺服器 4:邊緣 4-1:邊緣 5:設備 5-1:設備 6:應用程式 6-1~6-3:應用程式 7:VM(虛擬機) 11:要求取得部 12:藍圖作成部 12a:雲端基盤選定部 13:構成資訊管理部 14:階層映射部 15:工作流程執行部 16:API配接部 17:監視部 21:構成資訊DB 21a:物理層構成資訊 21b:虛擬層構成資訊 22:映射資訊 23:目錄群 24:藍圖 25:服務管理資訊 100:分散式系統 1000:電腦 1010:記憶體 1011:ROM(唯讀記憶體) 1012:RAM(隨機存取記憶體) 1020:CPU(中央處理器) 1030:硬碟驅動介面 1040:磁碟驅動介面 1050:序列埠介面 1060:視訊配接器 1070:網路介面 1080:匯流排 1090:硬碟驅動 1091:OS(作業系統) 1092:應用程式 1093:程式模組 1094:程式資料 1100:磁碟驅動 1110:滑鼠 1120:鍵盤 1130:顯示器 S1~S16:步驟
第1圖為包含本實施形態的ICT資源管理裝置之分散式系統的機能構成圖之例。 第2圖為ICT資源管理裝置的機能構成圖之例。 第3圖為物理層構成資訊的資料構造圖之例。 第4圖為虛擬層構成資訊的資料構造圖之例。 第5圖為藍圖之例的說明圖。 第6圖為服務管理資訊的資料構造圖之例。 第7圖示意以本實施形態所執行的處理的流程之例。 第8圖示意電腦,該電腦執行以本實施形態所執行的處理的程式。
1:ICT資源管理裝置
11:要求取得部
12:藍圖作成部
12a:雲端基盤選定部
13:構成資訊管理部
14:階層映射部
15:工作流程執行部
16:API配接部
17:監視部
21:構成資訊DB
21a:物理層構成資訊
21b:虛擬層構成資訊
22:映射資訊
23:目錄群
24:藍圖
25:服務管理資訊

Claims (3)

  1. 一種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包含:構成資訊管理部,管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服務基盤選定部,針對關於與使用服務的設備之該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從實現該服務的複數個服務基盤當中,選定滿足該要求當中包含的條件之服務基盤;階層映射部,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藍圖作成部,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該選定的服務基盤,以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作成藍圖(blueprint),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協作部,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南向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以及監視部,監視該物理節點以及該虛擬節點;其中,該構成資訊管理部,從藉由該監視部的監視所收集的資訊當中,產生該物理層構成資訊以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其中,該階層映射部,從藉由該監視部的監視所收集的資訊當中,產生該映射資訊;其中,該服務基盤選定部,參考使用對應該條件的複數個種類的管理項目來管理服務的服務管理資訊,選定滿足該條件的該服務基盤;其中,該服務管理資訊當中儲存有資訊,該資訊包含:該服務的種類別、服務基盤ID、使用應用程式、費用、品質、提供區域、連接服務ID、以及運作ICT資源,該服務基盤ID示意實現該服務的服務基盤的識別子,該連接服務ID示 意與該服務連接的其他服務,該運作ICT資源示意提供服務時運作的ICT資源的識別子。
  2. 一種ICT資源管理方法,用於ICT資源管理裝置,該ICT資源管理裝置管理作為ICT資源的物理節點以及虛擬節點,該ICT資源管理裝置執行下列步驟:收集物理層構成資訊,即關於物理層上的該物理節點的構成資訊,以及虛擬層構成資訊,即關於虛擬層上的該虛擬節點的構成資訊之步驟;針對關於與使用服務的設備之該物理節點的連接之構成變更的要求,從實現該服務的複數個服務基盤當中,參考使用對應條件的複數個種類的管理項目來管理服務的服務管理資訊,選定滿足該要求當中包含的該條件之服務基盤之步驟;執行該物理層以及該虛擬層的映射之步驟;針對該構成變更的要求,基於該物理層構成資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該選定的服務基盤,以及映射資訊,即該映射的結果,作成藍圖(blueprint),作為該構成變更時必要的基礎架構的設計資訊之步驟;以及基於該藍圖,藉由存取並執行可以透過南向API進行操作的程式,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之步驟;其中,該服務管理資訊當中儲存有資訊,該資訊包含:該服務的種類別、服務基盤ID、使用應用程式、費用、品質、提供區域、連接服務ID、以及運作ICT資源,該服務基盤ID示意實現該服務的服務基盤的識別子,該連接服務ID示意與該服務連接的其他服務,該運作ICT資源示意提供服務時運作的ICT資源的識別子;另外,從藉由監視該物理節點以及該虛擬節點所收集的資訊當中,產生該物理層構成資訊以及該虛擬層構成資訊,從藉由監視所收集的資訊當中,產生 該映射資訊並作成新的藍圖,基於該新的藍圖,執行對於該虛擬層的協作。
  3. 一種ICT資源管理程式,用以使電腦運行如請求項1之ICT資源管理裝置。
TW108144068A 2018-12-04 2019-12-03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TWI787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7540 2018-12-04
JP2018227540 2018-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131A TW202037131A (zh) 2020-10-01
TWI787562B true TWI787562B (zh) 2022-12-21

Family

ID=7097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068A TWI787562B (zh) 2018-12-04 2019-12-03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6927B2 (zh)
JP (1) JP7056760B2 (zh)
AU (1) AU2019393437B2 (zh)
SG (1) SG11202105891XA (zh)
TW (1) TWI787562B (zh)
WO (1) WO20201162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17313A1 (en) * 2019-10-16 2021-04-22 Minnim Software Language agnostic automation scripting tool
CN111800506B (zh) * 2020-07-06 2023-09-19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计算节点部署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234882B (zh) * 2023-09-28 2024-04-1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在线应用云资源供应软件定义模型构建方法及终端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82308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virtualization
JP2018032897A (ja) * 2016-08-22 2018-03-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装置及び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2961B2 (en) 2012-03-02 2015-06-09 Vmware, Inc. System to generate a deployment plan for a cloud infrastructure according to logical, multi-tier application blueprint
US10949903B2 (en) 2017-05-05 2021-03-16 Servicenow, Inc. System,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blueprint-based cloud management
US10761871B2 (en) * 2017-11-14 2020-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ratus for secrets injection into containers
EP3803587A1 (en) * 2018-05-29 2021-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function as a ser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82308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virtualization
JP2018032897A (ja) * 2016-08-22 2018-03-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装置及び事業者間一括サービス構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2105891XA (en) 2021-07-29
US11886927B2 (en) 2024-01-30
WO2020116223A1 (ja) 2020-06-11
JP7056760B2 (ja) 2022-04-19
US20220035681A1 (en) 2022-02-03
AU2019393437A1 (en) 2021-06-24
TW202037131A (zh) 2020-10-01
AU2019393437B2 (en) 2022-08-18
JPWO2020116223A1 (ja) 2021-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4751A (zh) 云平台上的集群资源分配与管理方法
TWI787562B (zh)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CN112424750A (zh) 云平台上的多集群供应及管理办法
Josyula et al. Cloud computing: Automating the virtualized data center
CN112437915A (zh) 云平台上监测多个集群和应用程序的方法
TWI807139B (zh)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WO2016121802A1 (ja) 仮想化管理・オーケストレーション装置、仮想化管理・オーケスト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24752A (zh) 云平台上应用程序容器的卷(存储)供应方法
CN116055283B (zh) 支持全局设置租户应用资源配额的多平台统一云管系统
CN104781783A (zh) 在现有计算环境中部署的集成计算平台
WO2019207156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icence management in nfv network environment
US11909599B2 (en) Multi-domain and multi-tenant network topology model generation and deployment
JP6393612B2 (ja) システムのバ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US202203002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a network service
JP2017528855A (ja) 階層的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管理
EP4258609A1 (en) Container clust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797399B (zh) Ict資源管理裝置、ict資源管理方法以及ict資源管理程式
US20230067168A1 (en) Network service constructi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Han et al. Graph abstraction based Virtual Networ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SDN
CN116661941A (zh)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vnf实例化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