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4985B -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 Google Patents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4985B
TWI794985B TW110134708A TW110134708A TWI794985B TW I794985 B TWI794985 B TW I794985B TW 110134708 A TW110134708 A TW 110134708A TW 110134708 A TW110134708 A TW 110134708A TW I794985 B TWI794985 B TW I7949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base
air chamber
crimping mechanism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4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4253A (zh
Inventor
李子瑋
Original Assignee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4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4985B/zh
Priority to CN202210950154.1A priority patent/CN115808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9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425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壓接機構,包含載具結構、驅動結構、定位結構及下壓結構,驅動結構於載具結構之載具設置第一基座,第一基座與第一作動具沿作業軸線作相對配置,驅動結構以第一驅動單元及浮動單元分別供第一作動具帶動定位結構之定位件及下壓結構之下壓器作第一段剛性位移及第二段浮動位移,而可防止定位件任意晃動且可作微調精準定位,使下壓結構以第二驅動單元驅動下壓器確實壓接電子元件,進而提高測試品質。

Description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防止定位件任意晃動且可作微調精準定位,使下壓器確實壓接電子元件之壓接機構。
在現今,電子元件之接點日趨繁多,由數個增加到數十個不等,相對地,測試裝置之測試座也必須因應配置相同數量之探針,以電性接觸電子元件之接點;由於探針之內部具有彈簧,為使電子元件之接點與測試座之探針確實電性接觸,測試裝置利用一下壓器以預設下壓力壓接電子元件,令電子元件壓縮探針之彈簧,但下壓器之下壓力的過與不及都將影響測試品質。
請參閱圖1,測試裝置於機台11配置電性連接之電路板12及測試座13,測試座13配置有數十支探針131,以供承置及測試電子元件14;另於測試座13上方配置一由移動臂15驅動位移之下壓器16,下壓器16之內部設有膜片161、氣室162及下壓治具163,氣室162以輸送管(圖未示出)連通一供氣設備,下壓器16於底部設有二定位件164;於測試時,移動臂15帶動下壓器16作Z方向向下位移,令定位件164先行對位插置於測試座13之定位孔132,再以供氣設備(圖未示出)對氣室162注入氣體,令膜片161向下凸伸變形,並頂推下壓治具163作Z方向向下位移壓接電子元件14,使電子元件14於測試座13內執行測試作業。
惟,由於移動臂15帶動下壓器16作Z方向剛性位移,若定位件164與定位孔132具有位差,下壓器16並無法校正定位件164,導致定位件164無法插入定位孔132,進而影響下壓治具163壓接之準確性。但若使移動臂15帶動下壓器16作Z方向軟性位移,下壓器16易受氣體輸送管線及電路配線等之拉扯而任意晃動,仍無法使定位件164精準插入定位孔132,亦會影響下壓治具163壓接之準確性。
再者,當測試座13之數十支探針131的彈簧(圖未示出)被下壓治具163壓縮時,數十支探針131即會對電子元件14產生一較大之反作用力,此一較大之反作用力經由電子元件14而頂推下壓器16整組作Z方向反向位移,導致下壓器16會無法以預設下壓力壓接電子元件14,以致電子元件14之部份接點無法確實接觸測試座13之探針131,進而影響電子元件之測試品質。
本發明之目的一,提供一種壓接機構,包含載具結構、驅動結構、定位結構及下壓結構,驅動結構於載具結構之載具設置第一基座,第一基座與第一作動具沿作業軸線作相對配置,驅動結構以第一驅動單元及浮動單元分別供第一作動具帶動定位結構之定位件及下壓結構之下壓器作第一段剛性位移及第二段浮動位移,而可防止定位件任意晃動且可作微調精準定位,使下壓結構以第二驅動單元驅動下壓器準確壓接電子元件,進而提高測試品質。
本發明之目的二,提供一種壓接機構,其定位結構設有擋掣單元,擋掣單元設有連桿組、第二驅動器及勾扣件,第二驅動器以供驅動連桿組作動,連桿組連結帶動具有勾部之勾扣件擺動,以於勾扣件之勾部承擋受限時, 而可防止下壓器沿作業軸線反向退縮位移,使下壓器確實壓接電子元件執行測試作業,進而提升測試品質。
本發明之目的三,提供一種壓接機構,其驅動結構之第一作動具連結一第二作動具,該浮動單元設有至少一卡掣件以供卡掣第一基座及載具,第一作動具沿作業軸線位移之行程中,不僅可作第一段剛性位移,並可帶動第二作動具下壓卡掣件而解除第一基座之定位,使第一基座帶動第一作動具、定位結構及下壓結構作第二段浮動位移,進而縮減作動時序及驅動用元件,達到提高壓接效能及節省成本之實用效益。
本發明之目的四,提供一種測試裝置,包含機台、至少一測試器及本發明壓接機構,至少一測試器包含電性連接之傳輸件及電路板,以供測試電子元件;本發明之壓接機構位於測試器之上方,以供壓接該測試器上之電子元件。
本發明之目的五,提供一種作業機,包含機台、供料裝置、收料裝置、測試裝置、輸送裝置及中央控制裝置,供料裝置配置於機台,並設有至少一供料容置器,以供容置至少一待測電子元件;收料裝置配置於機台,並設有至少一收料容置器,以供容置至少一已測電子元件;測試裝置配置於機台,並設有至少一測試器及本發明壓接機構,至少一測試器以供測試電子元件,本發明壓接機構以供壓接電子元件;輸送裝置配置於機台,並設有至少一搬運器,以供輸送電子元件;中央控制裝置以控制及整合各裝置作動而執行自動化作業。
[習知]
11:機台
12:電路板
13:測試座
131:探針
132:定位孔
14:電子元件
15:移動臂
16:下壓器
161:膜片
162:氣室
163:下壓治具
164:定位件
[本發明]
21:載具
211:通孔
212:擋止部件
213:第一容置孔
214:第一擋面
215:第一浮接部
22:第一基座
221:承擋部件
222:第一氣室
223:第一輸送管
224:第二氣室
225:第二容置孔
226:第二擋面
227:卡掣件
2271:第一端部
2272:第二端部
228:彈簧
229:第二浮接部
23:第一作動具
231:第一連動件
232:第一推動部件
233:第五推動部件
2341:第五輸送流道
2342:第六輸送流道
24:第二作動具
241:第二推動部件
242:第一輸送流道
243:第二輸送流道
244:第三輸送流道
245:第四輸送流道
246:第七輸送流道
251:第二基座
2511:第三氣室
2512:第二輸送管
2513:第四氣室
2514:第三輸送管
252:定位件
253:第三推動部件
2531:傳動部
254:連桿
255:勾扣件
2551:勾部
256:第四推動部件
257:轉接件
26:下壓器
261:下壓治具
262:第五氣室
263:第六氣室
264:第六推動部件
265:第四輸送管
L:作業軸線
30:測試裝置
31:外罩
32:電路板
33:測試座
34:探針
35:定位孔
36:限位桿
41:電子元件
50:機台
60:供料裝置
61:供料承置器
70:收料裝置
71:收料承置器
80:輸送裝置
81:第一搬運器
82:第二搬運器
83:第三搬運器
84:第四搬運器
85:第五搬運器
圖1:習知測試裝置之測試座及下壓器之使用示意圖。
圖2:本發明壓接機構之前視剖面圖(一)。
圖3:壓接機構之前視剖面圖(二)。
圖4:壓接機構之局部剖面圖。
圖5:壓接機構之側視剖面圖。
圖6:壓接機構應用於測試裝置之壓接作動示意圖(一)。
圖7:壓接機構之壓接作動示意圖(二)。
圖8:壓接機構之壓接作動示意圖(三)。
圖9:壓接機構之壓接作動示意圖(四)。
圖10:壓接機構之壓接作動示意圖(五)。
圖11:壓接機構之復位作動示意圖(一)。
圖12:壓接機構之復位作動示意圖(二)。
圖13:壓接機構之復位作動示意圖(三)。
圖14:本發明壓接機構應用於作業機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之瞭解,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述如後:
請參閱圖2~5,本發明壓接機構包含載具結構、驅動結構、定位結構及下壓結構。
載具結構設有至少一載具21;載具21可作固定式或活動式配置,例如載具21固設於測試裝置之外罩31,例如載具21裝配於移載臂(圖未示出)而可作至少第一方向(如Z方向)位移;於本實施例,載具21固設於測試裝置之外罩 31,並沿作業軸線L開設通孔211,通孔211設有至少一擋止部件212,擋止部件212向內延伸凸出於通孔211之內壁面。然,擋止部件212可成型於通孔211之內壁面,或者於通孔211裝配一為獨立元件之擋止部件212,亦無不可。
驅動結構包含第一基座22、第一作動具23、第一驅動單元及浮動單元;更包含第二作動具24及第一復歸單元。
第一基座22沿作業軸線L裝配於載具21;於本實施例,第一基座22裝配於載具21之通孔211,並於相對應載具21之擋止部件212的位置設有承擋部件221,承擋部件221為一凹部,第一基座22利用承擋部件221跨置於載具21之擋止部件212,以供作一角度傾斜浮動。
第一作動具23與第一基座22沿作業軸線L作相對配置;於本實施例,第一作動具23配置於第一基座22之下方,並可沿作業軸線L作第一方向位移。又第一作動具23設有至少一第一連動件231,第一連動件231連結第二作動具24,第二作動具24位於第一基座22之上方。
第一驅動單元以供驅動第一作動具23沿作業軸線L作第一段剛性位移;更進一步,第一驅動單元於第一基座22與第一作動具23間設有第一驅動器,第一驅動器可為氣囊、壓電元件或包含氣室及推動部件,只要可驅動第一作動具23沿作業軸線L位移均可,不受限於本實施例。例如第一驅動器為氣囊,可裝配連結於第一基座22與第一作動具23之間,於氣囊充氣膨脹時,以驅動第一作動具23位移;於本實施例,第一驅動器於第一基座22與第一作動具23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一氣室及第一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第一氣室之第一輸送管路;更進一步,第一驅動器於第一基座22設有第一氣室222,並於第一作動具23之頂面設有第一推動部件232,第一推動部件232置入於第一氣室222,第一輸送 管路設置一連通第一氣室222之第一輸送管223,第一輸送管223連通供氣設備(圖未示出)及氣壓檢知器,以供輸入氣體至第一氣室222,而驅動第一推動部件232帶動第一作動具23沿作業軸線L作Z方向向下位移。
然,驅動結構可利用第一驅動器帶動第一作動具23復位,或者依作業需求,驅動結構更包含第一復歸單元,以供帶動第一作動具23復位,亦無不可。第一復歸單元於第一基座22與第一作動具23間設有第一復歸器,更進一步,第一復歸器於第一作動具23連結之第二作動具24與第一基座22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二氣室及第二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第二氣室之第二輸送管路;於本實施例,第一復歸器於第一基座22設有第二氣室224,並於第二作動具24設有第二推動部件241,第二推動部件241置入於第二氣室224,第二輸送管路於第二推動部件241設有連通第二氣室224之第一輸送流道242,並於第二作動具24設有第二輸送流道243,第二輸送流道243連通第一輸送流道242,並連通供氣設備(圖未示出)及氣壓檢知器,以供輸入氣體至第二氣室224,而驅動第二推動部件241帶動第二作動具24作Z方向向上復歸位移,第二作動具24帶動第一作動具23同步作Z方向向上復歸位移。然,第二輸送管路之第一輸送流道242直接連通供氣設備,亦無不可。
浮動單元以供第一作動具23作第二段浮動位移;更進一步,浮動單元設有至少一卡掣件,以供卡掣第一基座22而防止任意晃動,卡掣件並供第二作動具24壓抵位移而解除卡掣第一基座22,使第一基座22帶動第一作動具23、定位結構及下壓結構作第二段浮動位移(如X-Y方向或水平角度θ);更進一步,浮動單元於第一基座22與載具21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一浮接部及第二浮接部,第一浮接部與第二浮接部可呈相互配合之弧形或V形;於本實施例,浮動 單元於載具21開設至少一具有第一擋面214之第一容置孔213,並於第一基座22開設至少一具有第二擋面226之第二容置孔225,至少一卡掣件227套置一彈簧228,並穿置於第一容置孔213及第二容置孔225,彈簧228之一端頂置於卡掣件227之第一端部2271,另一端頂置於第二容置孔225之第二擋面226,令彈簧228頂推卡掣件227作Z方向向上位移,使卡掣件227之第二端部2272卡抵於第一容置孔213之第一擋面214,而定位第一基座22;又浮動單元於載具21設有至少一為弧凸塊之第一浮接部215,並於第一基座22相對應第一浮接部215之位置設有至少一為弧凹槽之第二浮接部229,第二浮接部229與第一浮接部215相互配合卡掣。
定位結構於第一作動具23設有至少一第二基座251,第二基座251設有至少一定位件,並供第一作動具23帶動作第一段剛性位移及第二段浮動位移;更進一步,定位結構於第二基座251設有擋掣單元,擋掣單元於第二基座251設有連桿組、第二驅動器及勾扣件,第二驅動器以供驅動連桿組作動,連桿組連結至少一樞設於第二基座251之勾扣件,勾扣件具有勾部,以於勾部承擋受限時,而可限位下壓器沿作業軸線L反向位移;更進一步,第二驅動器於第二基座251與連桿組之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三氣室及第三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第三氣室之第三輸送管路。
於本實施例,第二基座251裝配於第一作動具23之下方,並於底部設有至少一定位件252,第二驅動器於第二基座251之內部設有第三氣室2511,第三氣室2511之內部設置可作Z方向位移之第三推動部件253,第三輸送管路設有第二輸送管2512及第三輸送流道244,第二輸送管2512連通第三氣室2511,第三輸送流道244設置於第二作動具24,並連通第二輸送管2512及供氣設備,使 第二輸送管2512注入氣體至第三氣室2511,以驅動第三推動部件253作Z方向向下位移;第三推動部件253設有至少一傳動部2531,傳動部2531樞接且供驅動連桿組之二連桿254,二勾扣件255樞設於第二基座251,並設有勾部2551,二勾扣件255分別樞接二連桿254,而供二連桿254帶動作擺動。然,第三輸送管路之第二輸送流道243直接連通供氣設備,亦無不可。
定位結構更包含第二復歸單元,以供帶動連桿組及勾扣件255復位;第二復歸單元於第二基座251與連桿組間設有第二復歸器;於本實施例,第二復歸器於第二基座251設有相互配合之第四氣室2513及第四推動部件256,並設有連通第四氣室2513之第四輸送管路,第四輸送管路設有第三輸送管2514及第四輸送流道245,第三輸送管2514連通第四氣室2513,第四輸送流道245設置於第二作動具24,並連通第三輸送管2514及供氣設備,使第三輸送管2514注入氣體至第四氣室2513,以驅動第四推動部件256作Z方向向上位移,第四推動部件256裝配至少一轉接件257,轉接件257以軸桿連接第三推動部件253之傳動部2531,以帶動第三推動部件253同步位移。然,第四輸送管路之第三輸送管2514直接連通供氣設備,亦無不可。
下壓結構設有至少一下壓器26及第二驅動單元,至少一下壓器以供壓接電子元件,第二驅動單元以供驅動至少一下壓器26沿作業軸線L作壓接位移而壓接電子元件;更進一步,第二驅動單元於下壓器26與第一作動具23間設有第三驅動器,以供驅動下壓器26作壓接位移;更進一步,第三驅動器於下壓器26與第一作動具23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五氣室及第五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第五氣室之第五輸送管路;於本實施例,下壓器26配置於第一作動具23之下方,並於底部設有至少一下壓治具261,以供壓接電子元件,第三驅動器於下壓 器26之內部設有第五氣室262,並於第一作動具23之底部設有第五推動部件233,第五推動部件233置入於第五氣室262,第五輸送管路包含第五輸送流道2341及第六輸送流道2342,第五輸送流道2341連通第五氣室262,第六輸送流道2342連通第五輸送流道2341及供氣設備,以供第五輸送流道2341輸送氣體至第五氣室262,使下壓器26作Z方向向下位移。
下壓結構更包含第三復歸單元,以供帶動下壓器26復位;第三復歸單元於下壓器26與第一作動具23間設有第三復歸器;依作業需求,更包含第二作動具24,第二作動具24位於第一基座22之上方,並以至少一第一連動件231連結第一作動具23,第三復歸器於下壓器26與第二作動具24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六氣室及第六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第六氣室之第六輸送管路。於本實施例,第三復歸器於下壓器26設有第六氣室263,第六氣室263供置入一第六推動部件264,第六輸送管路包含第四輸送管265及第七輸送流道246,第四輸送管265連結第六推動部件264,並連通第六氣室263,第七輸送流道246設置於第二作動具24,並連通第四輸送管265及供氣設備,以供輸送氣體至第六氣室263,使下壓器26作Z方向向上位移復歸。然,第四輸送管265可直接連通供氣設備,亦無不可。
由於第二輸送管2512、第三輸送管2514及第四輸送管265分別連通第二作動具24之第三輸送流道244、第四輸送流道245及第七輸送流道246,使得第二輸送流道243、第三輸送流道244、第四輸送流道245及第七輸送流道246的氣管可聚集配置於第二作動具24,而位於載具21之上方,進而利於維修更換,並縮減複數條氣管佔用下壓器26周側之空間,而利於空間配置。
請參閱圖4、6~8,本發明測試裝置30包含至少一測試器及本發明之壓接機構,至少一測試器以供測試電子元件,壓接機構以供壓接電子元件;於本實施例,測試裝置30依作業需求於機台(圖未示出)設有一外罩31,外罩31之內部形成一測試室,測試室之內部供容置測試器;依作業需求,測試器可固設於外罩31之內部,或者以載台(圖未示出)載送測試器至外罩31之內部,均可使測試器位於測試室;於本實施例,測試器包含電性連接之電路板32及具探針34之測試座33,以供承置及測試電子元件41,另於測試座33之周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35及至少一限位件,於本實施例,限位件為一呈第二方向(如X方向)配置之限位桿36,本發明之壓接機構位於測試座33之上方,而可沿作業軸線L作Z方向位移。
驅動結構之第一驅動器以第一輸送管223輸送氣體至第一氣室222,第一氣室222內之氣體頂推第一推動部件232沿作業軸線L作Z方向向下位移,第一推動部件232帶動第一作動具23同步位移,第一作動具23帶動第二基座251、下壓器26及定位件252等作Z方向向下位移,並以第一連動件231帶動第二作動具24同步向下位移,第二作動具24帶動第二推動部件241移入第一基座22之第二氣室224,由於第二作動具24尚未下壓卡掣件227,卡掣件227之第一端部2271及第二端部2272保持頂抵彈簧228及第一擋面214,而卡掣載具21及第一基座22,以防止第一基座22任意晃動,即防止第一基座22內之第一推動部件232及第二推動部件241帶動第一作動具23及第二作動具24任意晃動,不受氣體輸送管線及電路配線等之拉扯牽動,使第一作動具23帶動第二基座251、下壓器26及定位件252等沿作業軸線L作Z方向向下之第一段剛性位移,令定位件252先行接觸測試座33之定位孔35的孔端。
於第一作動具23以第一連動件231帶動第二作動具24持續向下位移之一貫行程中,第二作動具24即下壓卡掣件227之第一端部2271,卡掣件227壓縮彈簧228,並令第二端部2272脫離載具21之第一擋面214,而解除第一基座22之卡掣,使第一基座22可帶動第一作動具23、第二基座251、下壓器26及定位件252等作第二段浮動位移,令定位件252作微調位移而順利插入於測試座33之定位孔35定位;定位結構之勾扣件255的勾部2551相對測試座33之限位桿36。
請參閱圖9,定位結構之第二驅動器以第三輸送流道244及第二輸送管2512輸送氣體至第三氣室2511,第三氣室2511內之氣體頂推第三推動部件253作Z方向向下位移,第三推動部件253之傳動部2531帶動連桿組之二連桿254擺動,二連桿254推動二勾扣件255擺動,令二勾扣件255之勾部2551勾扣於測試座33之限位桿36。
請參閱圖9、10,下壓結構之第三驅動器以第五輸送流道2341及第六輸送流道2342輸送氣體至第五氣室262,第五氣室262內之氣體頂推下壓器26沿作業軸線L作Z方向向下位移,下壓器26以下壓治具261壓接測試座33上之電子元件41執行測試作業;由於電子元件41承受複數支探針34之反作用力而頂推下壓器26,在第五氣室262保持一定預設氣壓之要件下,第五氣室262內之氣體經由第五推動部件233頂推第一作動具23,第一作動具23利用二勾扣件255之勾部2551勾扣於測試座33之限位桿36而承擋定位,進而有效防止下壓器26及第一作動具23反向位移,使下壓器26確實壓接電子元件41執行測試作業,進而提高測試品質。
請參閱圖4、11~13,於測試完畢後,下壓結構之第三復歸器以第七輸送流道246及第四輸送管265輸送氣體至第六氣室263,第六氣室263內之氣 體即頂推下壓器26沿作業軸向L作Z方向向上位移復位,令下壓器26之下壓治具261脫離電子元件41。
定位機構之第二復歸器以第四輸送流道245及第三輸送管2514輸送氣體至第四氣室2513,第四氣室2513內之氣體即頂推第四推動部件256作Z方向向上位移,第四推動部件256利用轉接件257帶動第三推動部件253同步向上位移,第三推動部件253以傳動部2531帶動二連桿254擺動,令二連桿254拉動二勾扣件255向下擺動,令勾部2551脫離測試座33之限位桿36,進而解除第一作動具23之定位。
驅動結構之第一復歸器以第二輸送流道243及第一輸送流道242輸送氣體至第二氣室224,第二氣室224內之氣體即頂推第二推動部件241作Z方向向上位移,第二推動部件241帶動第二作動具24同步位移,第二作動具24以第一連動件231帶動第一作動具23沿作業軸線L作Z方向向上位移復位,使第一作動具23帶動下壓器26復位;然,第二作動具24作Z方向向上位移時,即脫離卡掣件227,卡掣件227受彈簧228之彈力頂推而復位,並再次卡掣第一基座22及載具21定位;於第二作動具24持續作Z方向向上位移時,即帶動第二基座251之定位件252脫離測試座33之定位孔35。
請參閱圖2~14,本發明壓接機構及測試裝置30應用於電子元件作業機,作業機包含機台50、供料裝置60、收料裝置70、測試裝置30、輸送裝置80及中央控制裝置(圖未示出);供料裝置60裝配於機台50,並設有至少一供料承置器61,以容納至少一待測之電子元件;收料裝置70裝配於機台50,並設有至少一收料承置器71,以容納至少一已測之電子元件;測試裝置30配置於機台50,並設有至少一測試器及本發明壓接機構,至少一測試器以供對電子元件 執行測試作業,本發明壓接機構以供壓接測試器上之電子元件;於本實施例,測試裝置30設置外罩31,外罩31之內部形成測試室,測試室設有至少一輸送管(圖未示出),以供輸送乾燥空氣,當測試器位於測試室之內部時,可供電子元件於模擬日後使用環境溫度之測試室執行冷測作業;測試器設有電性連接之電路板32及具傳輸件(如探針34)之測試座33,測試座33以供承置及測試電子元件,測試裝置可設置至少一載台(圖未示出),以供裝配至少一測試器,並載送測試器移入或移出外罩31;壓接機構裝配於外罩31,並位於測試座33之上方,以供壓接電子元件。
然,依作業需求,於熱測作業時,測試室內可配置鼓風機(圖未示出),以供吹送熱風,使測試室之內部升溫,亦無不可。又,下壓結構更包含溫控單元(圖未示出),溫控單元於下壓器26設置至少一溫控件,以供溫控電子元件;更進一步,溫控件可為加熱件、致冷晶片或具流體之座體。
輸送裝置80裝配於機台50,並設有至少一搬運器,以輸送電子元件,於本實施例,輸送裝置80設有一作X-Y-Z方向位移之第一搬運器81,以於供料裝置60之供料承置器61取出待測之電子元件,並將待測電子元件移載至第二搬運器82,第二搬運器82將待測之電子元件載送至測試裝置30之側方;輸送裝置80之第三搬運器83於第二搬運器82取出待測之電子元件,並移載至測試座33,載台載送測試座33及電子元件移入外罩31內,壓接機構之下壓器26壓接電子元件而執行測試作業,第三搬運器83將已測電子元件移入第四搬運器84,第四搬運器84載出已測之電子元件,輸送裝置80之第五搬運器85於第四搬運器84取出已測之電子元件,並依據測試結果,將已測之電子元件輸送至收料裝置70 之收料承置器71處而分類收置;中央控制裝置(圖未示出)用以控制及整合各裝置作動,以執行自動化作業,達到提升作業效能之實用效益。
21:載具
211:通孔
212:擋止部件
22:第一基座
221:承擋部件
222:第一氣室
223:第一輸送管
224:第二氣室
227:卡掣件
23:第一作動具
232:第一推動部件
233:第五推動部件
2341:第五輸送流道
2342:第六輸送流道
24:第二作動具
241:第二推動部件
242:第一輸送流道
243:第二輸送流道
244:第三輸送流道
251:第二基座
2511:第三氣室
2512:第二輸送管
252:定位件
253:第三推動部件
2531:傳動部
254:連桿
2551:勾部
257:轉接件
26:下壓器
261:下壓治具
262:第五氣室
L:作業軸線
31:外罩

Claims (21)

  1. 一種壓接機構,包含: 載具結構:設有至少一載具; 驅動結構:設有第一基座、第一作動具、第一驅動單元及浮動單元,該第一基 座裝配於該載具,該第一作動具與該第一基座沿作業軸線作相對配置,該第一驅動單元以供驅動該第一作動具沿該作業軸線作第一段剛性位移,該浮動單元以供該第一作動具作第二段浮動位移; 定位結構:於該第一作動具設有至少一第二基座,該第二基座設有至少一定位 件,並供該第一作動具帶動作第一段剛性位移及第二段浮動位移; 下壓結構:設有至少一下壓器及第二驅動單元,該至少一下壓器以供壓接電子 元件,該第二驅動單元以供驅動該至少一下壓器沿該作業軸線作壓接位移而壓接電子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載具結構之該載具開設通孔 ,以供跨置該驅動結構之該第一基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驅動結構之該第一驅動單元於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一作動具間設有第一驅動器,以供驅動該第一作動具作第一段剛性位移。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第一驅動器於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一作動具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一氣室及第一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該第一氣室之第一輸送管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驅動結構設有第一復歸單元 ,以供帶動該第一作動具復位。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第一復歸單元於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一作動具間設有第一復歸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壓接機構,更包含第二作動具,該第二作動具位於該第一基座之上方,該第一作動具以至少一第一連動件連結該第二作動具,該第一復歸器於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二作動具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二氣室及第二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該第二氣室之第二輸送管路。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更包含第二作動具,該第二作動具位於該第一基座之上方,該第一作動具以至少一第一連動件連結該第二作動具,該浮動單元設有至少一卡掣件,以供卡掣該第一基座及該載具,該卡掣件並供該第二作動具壓抵位移而解除卡掣該第一基座。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浮動單元於該第一基座與該載具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一浮接部及第二浮接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下壓結構之該第二驅動單元於該下壓器與該第一作動具間設有第三驅動器,以供驅動該下壓器位移。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第三驅動器於該下壓器與該第一作動具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五氣室及第五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該第五氣室之第五輸送管路。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下壓結構設有第三復歸單元 ,以供帶動該下壓器復位。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壓接機構,該第三復歸單元於該下壓器與該第一作動具間設有第三復歸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壓接機構,更包含第二作動具,該第二作動具位於該第一基座之上方,該第一作動具以至少一第一連動件連結該第二作動具 ,該第三復歸器於該下壓器與該第二作動具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六推動部件及第六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該第六氣室之第六輸送管路。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定位結構於該第二基座設有擋掣單元,該擋掣單元於該第二基座設有連桿組、第二驅動器及勾扣件,該第二驅動器以供驅動該連桿組作動,該連桿組連結至少一樞設於該第二基座之該勾扣件,該勾扣件具有勾部,以於該勾部承擋受限時,而可限位該下壓器沿該作業軸線反向位移。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第二驅動器於該第二基座與該連桿組間設有相互配合之第三氣室及第三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該第三氣室之第三輸送管路。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定位結構設有第二復歸單元,以供帶動該連桿組及該勾扣件復位。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第二復歸單元於該第二基座與該連桿組間設有第二復歸器。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壓接機構,其中,該第二復歸器於該第二基座設有相互配合之第四氣室及第四推動部件,並設有連通該第四氣室之第四輸送管路。
  20. 一種測試裝置,包含: 至少一測試器:包含電性連接之傳輸件及電路板,以供測試電子元件; 至少一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機構:位於該測試器之上方,以供壓接該測試器 上之電子元件。
  21. 一種作業機,包含: 機台; 供料裝置:配置於該機台,並設有至少一供料容置器,以供容置至少一待測電 子元件; 收料裝置:配置於該機台,並設有至少一收料容置器,以供容置至少一已測電 子元件; 至少一如請求項20所述之測試裝置:配置於該機台,以供對電子元件執行測試 作業; 輸送裝置:配置於該機台,並設有至少一搬運器,以供輸送電子元件; 中央控制裝置:以控制及整合各裝置作動而執行自動化作業。
TW110134708A 2021-09-16 2021-09-16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TWI794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4708A TWI794985B (zh) 2021-09-16 2021-09-16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CN202210950154.1A CN115808549A (zh) 2021-09-16 2022-08-09 压接机构、测试装置及作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4708A TWI794985B (zh) 2021-09-16 2021-09-16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4985B true TWI794985B (zh) 2023-03-01
TW202314253A TW202314253A (zh) 2023-04-01

Family

ID=8548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4708A TWI794985B (zh) 2021-09-16 2021-09-16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8549A (zh)
TW (1) TWI7949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515B (zh) * 2023-06-01 2023-12-21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5019A (ja) * 2002-02-28 2003-09-10 Seiko Epson Corp Ic吸着ハンドおよびicテストハンドラ
WO2006075391A1 (ja) * 2005-01-14 2006-07-20 Advantest Corporation 電子部品試験装置
TW201439554A (zh) * 2013-04-10 2014-10-16 Hon Tech Inc 下壓裝置及其應用之測試設備
US20180356460A1 (en) * 2017-06-08 2018-12-13 Advantest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handl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method
TW201946857A (zh) * 2018-05-04 2019-12-16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元件壓接機構及其應用之測試分類設備
TW202129289A (zh) * 2020-01-15 2021-08-01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元件壓接機構及其應用之壓接裝置、測試分類設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5019A (ja) * 2002-02-28 2003-09-10 Seiko Epson Corp Ic吸着ハンドおよびicテストハンドラ
WO2006075391A1 (ja) * 2005-01-14 2006-07-20 Advantest Corporation 電子部品試験装置
TW201439554A (zh) * 2013-04-10 2014-10-16 Hon Tech Inc 下壓裝置及其應用之測試設備
US20180356460A1 (en) * 2017-06-08 2018-12-13 Advantest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handl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method
TW201946857A (zh) * 2018-05-04 2019-12-16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元件壓接機構及其應用之測試分類設備
TW202129289A (zh) * 2020-01-15 2021-08-01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元件壓接機構及其應用之壓接裝置、測試分類設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515B (zh) * 2023-06-01 2023-12-21 鴻勁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4253A (zh) 2023-04-01
CN115808549A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3678A (en) Contact mechanism for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suction unit equipped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US7804316B2 (en) Pusher, pusher unit and semiconductor testing apparatus
KR100392229B1 (ko)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트 핸들러의 인덱스헤드
TWI794985B (zh) 壓接機構、測試裝置及作業機
JP5038157B2 (ja) 着脱装置、テストヘッド及び電子部品試験装置
CN109116879A (zh) 一种温控器
TWI597504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s convey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TWI559004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s operating equi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JP7060661B2 (ja) プレスヘッドロック機構及びプレスヘッド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TWI748577B (zh) 接合器檢知單元及其應用之作業設備
CN109900931A (zh) 半导体组件测试连接接口
TW201931502A (zh) 半導體元件測試載盤及其測試裝置與設備
CN210051854U (zh) 一种线路板检测装置
TWI589900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s crimp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CN110244141B (zh) 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
CN215447802U (zh) 一种用于同时定位多个产品的定位装置
KR20160093033A (ko) Ic 핸들러
TWI638160B (zh) Gland module, test device with gland module and test classification device thereof
JP2017049017A (ja)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TWI580979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s crimp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KR20180101892A (ko) 반도체소자 테스트용 핸들러의 가압장치 및 그 작동 방법
TWI604206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 test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est classification equipment
TW202212842A (zh) 模組化測試裝置及其應用之測試設備
TWI685461B (zh) 電子元件作業裝置及其應用之作業分類設備
CN208722062U (zh) 一种温控器